太极拳小腹内翻如何练习

太极拳口诀大全
太极拳口诀大全
  要想迅速掌握太极拳,那么口诀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太极拳的口诀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预备势
  第一势来并步站,眼要平视松下肩,左胯右抽落右胯,左脚向左跨步来。
  预备势来开步站,收心忘事归练拳,呼吸自然内畅长,眼要平视神内含。
  2.起势
  两臂前搓松下肩,与肩同高变下按,右手抹眉两臂展,同时腰带右脚开。
  屈膝下蹲两手起,头顶松肩手变按,右手抹眉右脚开,两手翻转抱球来。
  3.揽雀尾左朋
  重心右移腰右转,两手抱球在胸前,提起左脚再左转,胯托左腿向前迈。
  重心前移蹬后脚,上下分手左朋生,面向正前眼远视,呼吸自然顶头悬。
  4.揽雀尾右朋
  重心后移左脚扣,重心左移两手随,腰向左转右手引,然后抱球到胸前。
  腰向左转带右腿,复向右转迈右腿,重心前移弓步成,屈臂向上右朋生。
  前拱后塌裆劲生,屈臂要圆易放松,意要放远内劲涌,身要平正不前倾。
  捋: 重心略后臂右转,随腰右转两手翻,复向左转坐后腿,手形不变随腰转。
  挤: 腰带右臂向右转,右臂外撑左手按,松圆远视要进身,外形不动内里转。
  重心后移两手收,头顶肩松沉下肘,左脚蹬地两手推,上身不俯要收臀。
  注意前弓和后坐,头顶收臀腰放松,后坐吸气上下随,前弓呼气上下合。
  5.单鞭
  重心后移身法正,腰胯带动右脚扣,两手平抹向左行,与肩同高眼随行。
  两手屈臂向右转,右手后伸要立掌,左手内翻到胸前,腰向左转合起手。
  复向左转变勾手,右腿坐稳气下沉,后胯托起左腿迈,弓步按掌单鞭生。
  6.提手上势
  重心后移扣左脚,重心左移松勾手,两臂平展松两肩,腰向左转提右脚。
  复向右转送右腿,脚根着地合起手,右手在前与眼平,左手合到右肘下。
  7.白鹤亮翅
  两手下履右靠生,双手翻转到胸前,右手收到小腹上,左手转圆到脸前。
  腰向右转带左腿,复向左转向前点,左手下按右手托,上顶下松长身形。
  8.左搂膝拗步
  重心不动腰右转,右手向下复后转,伸臂挑腕收耳旁,左手随腰来转动。
  重心右移左脚起,复向左转送左腿,左手向前搂左膝,弓步右掌向前推。
  9.手挥琵琶势
  右脚跟步复下落,右手回手到胸前,左脚略动虚步落,左手前伸琵琶成。
  10.左搂膝拗步
  稳住重心腰右转,右手向下往后伸,转腕挑掌收耳旁,左手随腰来转动。
  腰向左转胯托腿,迈出左腿左手搂,弓步右掌向前推,弓步收臀身不俯。
  11.右搂膝拗步
  重心右移右手伸,左手翻转升腹前,腰带左脚向外摆,重心左移腰左转。
  左腿支撑身要正,左手向下往后伸,转腕挑掌收耳旁,右手随腰来转动。
  腰向右转托右腿,松腰送腿向前迈,右手平转搂右膝,弓步左掌向前推。
  12.左搂膝拗步
  重心后移开右脚,左伸右收履势来,腰向右转右臂转,左转迈步搂膝成。
  13. 手挥琵琶
  手挥琵琶又一回,跟脚落脚动左腿,进退上下合起身,眼视远方意先行。
  14. 左搂膝拗步
  左搂膝来同样作,攻守坚备两手合,转换呼吸要自然,前后左右势要园。
  15. 进步搬拦捶
  重心后移不后仰,腰带左脚向外开,两手做成履势来,眼要专注吸气来。
  重心左移身左转,右手变拳收胸前,左手后伸转耳边,右转蹬腿摆右脚。
  重心移到右腿来,右拳翻转收腰间,腰向左转迈左腿,左手前伸意要远。
  右脚蹬地弓步生,同时进身打右拳,左手朋进不松动,脚手配合巧应用。
  16. 如封似闭
  重心后移松右拳,左手回收右肘下,左朋右抽腰为轴,左转收臂按势生。
  坐实右腿脚蹬地,弓步进身不前俯,双手前推松两肩,眼视前方意远行。
  17. 十字手
  重心后移掌放平,左脚扣来右脚开,腰向右转两手开,左伸右摸眼右看。
  重心左移收右脚,踩成马步两手落,翻转升到胸前来,十字交叉静等变。
  18. 抱虎归山
  重心右移身法整,腰略右转扣左脚,重心回移左腿上,右脚虚点动意生。
  左手向下向后转,松肩挑腕收耳旁,腰向右转迈右腿,弓步搂膝打掌成。
  双手转腕履势成,挤势同前斜角用,按法同上方向变,变化方向练心灵。
  19. 肘底看捶
  重心后移右脚扣,两手平转同单鞭,右腕上挑左手朋,左脚弧形向左落。
  腰向左转带右脚,左手随转变下按,右手转至正前方,左右转换腰作主。
  右脚落地坐实腿,左脚随起向前落,左手上挑眼前方,右手变拳到肘下。
  20.左倒撵猴
  腰带右臂向后转,经腹向后挑起腕,腰向左转收耳旁,左手前伸要翻掌。
  腰向左转收左腿,略向右转退左腿,重心左移推右掌,左掌收于左腰旁。
  21. 右倒撵猴
  腰带左臂向左转,经腹向后挑左腕,腰向右转收左臂,右掌翻转要前伸。
  腰向右转收右腿,略向左转退右腿,重心后移推左掌,右掌收于右腰旁。
  22. 左倒撵猴
  左右撵猴连续做,转换折叠不停留,重心要稳身法正,上下要合不丢顶。
  23. 斜飞势
  重心左移展左臂,挑腕屈臂到胸前,右手回收小腹前,双手抱球腰右转。
  右转带起右腿来,略向左转斜后伸,脚根着地摆脚尖,左脚内扣腰右转。
  右手随转到膝外,手尖与眼应同高,左手下按左胯旁,精神贯注意远方。
  24. 提手上势
  提手上势又一回,左脚一跟两手分,重心后移右脚起,脚根着地合两臂。
  25. 白鹤亮翅
  转身下履松腰靠,两手翻转在胸前,右转带腿再左转,上下斜分长身形。
  26. 左搂膝拗步
  左搂膝来又一回,脚手转动上下随,每势都要认真做,细心体会妙无穷。
  27. 海底针
  右脚根进上半步,落实坐腿左脚点,右手回收右耳旁,左手上升到脸前。
  提顶吊裆身法正,右腿下蹲不俯身,右手下不丢顶,左手随势保平衡。
  28.扇通臂
  重心上升右手起,左手上升右掌内,十字交叉在面前,右胯托起左腰来。
  迈出左腿弓步进,同时左掌向前推,右掌上翻收耳旁,前推后拉顶头悬。
  29.翻身撇身捶
  重心后移左脚扣,右手下转到腹前,左手屈臂转头前,重心左移腰右转。
  迈步翻拳伸右腿,左手下按到左边,向前弓步打左掌,右拳收到右腰旁。
  重心后移身不仰,左掌回收肚脐上,右拳向前冲心打,不丁不八麒麟步。
  30.进步搬拦捶
  进步搬撇一同上,摆脚上步身随上,打拳弓步要一致,眼视前方不前俯。
  31.上步揽雀尾
  重心后移作履式,腰带左脚向外摆,左手前朋腰左转,右手前引带右腿。
  两手抱球在胸前,腰再右转送右腿,弓步右朋复变履,挤按随后又一回。
  32.单鞭
  单鞭同上又一回,左右旋转两手随,头顶下沉眼随转,势势相连意要满。
  33.左右云手一
  重心后移扣左脚,腰向左转左手随,重心向左伸左臂,右脚回收并步站。
  勾手变掌向下转,经腹到胸升脸前,左手下转到腹前,翻转两手在正前。
  34.左右云手二
  右手向右要平伸,左脚横开与肩宽,右手下转到腹前,左手转上在正前。
  35.左右云手三
  左手左伸收右脚,并步云手又一着,连作三次意要连,折叠转换内里圆。
  36.单鞭
  云手变成单鞭式,右腿跟步把脚扣,右转勾手再左转,左脚迈出拉单鞭。
  37.高探马
  重心后移松勾手,腰向左转点左脚,左掌由外向胸收,右掌收胸向前探。
  38.右分脚
  屈腿右转两手分,左转迈腿斜前方,两掌向内收胸前,弓步右掌向斜探。
  腰向左转带右掌,左右交叉在脸前,重心前移提右脚,右转踢脚分两掌。
  39.左分脚
  右脚回收右掌翻,左掌屈臂收耳前,重心下沉送右腿,右掌回收左掌探
  腰向右转带左掌,左右交叉在脸前,重心右移提左脚,左右分掌踢左脚。
  40.转身左蹬脚
  左脚收回左掌翻,左脚前落向后摆,脚根为轴整体转,两手交叉提左脚。
  眼看前方两手分,左脚前蹬重心稳,左脚收回独立站,两手内收合面前。
  41.左搂膝拗步
  左搂膝来同样做,转换变式心要静,弓步身体勿前倾,搂膝打掌腰带动。
  42.右搂膝拗步
  右搂膝来也同上,前弓后坐要连上,提起精神身法整,势势都要认真做。
  43.进步栽捶
  过渡动作同搂膝,右掌变拳收腰间,左手向前搂左膝,弓步俯身打地拳。
  44.翻身撇身捶
  重心后移左脚扣(腰带),左手升至左上方,右手曲臂在胸前,转身撇身同样打。
  45.进步搬拦捶
  紧接又是搬拦捶,摆脚进步要连上,转变方向要留意,呼吸自然内舒畅。
  46.提膝右蹬脚
  重心后移做捋式,腰带左脚向外开,(45度)左手前朋腰左转,右手前引提右腿。双手交叉独立站,稳住重心腰右转,两手前后来分手,右脚前蹬神气现。
  47.左打虎
  右脚下落扣脚尖(45度),左脚点地做捋式,腰向左转迈左脚,两手翻转打虎式。注意两手和脚合,左手向左转头前,右手握拳收腹前,拳眼相对眼看前。
  48.右打虎
  重心后坐松双拳,腰带左脚扣过来,重心左移做捋式,右脚虚点意前方。腰向右转迈右腿,右手向右转头前,左手握拳收腹前,拳眼相对顶头悬。
  49.回身右蹬脚
  裆劲下沉开左脚,腰向左转左手翻,重心左移右手随,两手交叉在胸前。提起右脚独立站,腰略右转两手展,随后右脚向前蹬,呼吸自然内气转。
  50.双峰贯耳
  独立转体脚根转,左右分手复下沉,左胯托起右腿迈,双臂上打要进身。
  51.左蹬脚
  两手翻转到胸前,提起左脚略左转,两手前后把掌分,左脚前蹬稳重心。
  52.转身右蹬脚
  左脚回收向后伸,两手向前平衡身,左脚前扫转一圈,脚尖为轴保重心。
  左脚落来右脚抬,两手交叉在胸前,前后分手右脚蹬,眼视前方意要远。
  53.落步搬拦捶
  右脚下落摆好脚(45度),重心前移腰右转,两手随腰自旋转,带起左腿再左转。腰胯托起迈左腿,两手拉开再进身,转换身法要留意,呼吸自然细深长。
  54.如封似闭
  如封似闭又一回,重做也要提精神,一吸一呼开合现,内外配合要自然。
  55.承前启后十字手
  十字手也同样做,转换拳式上下合,开步站立顶头悬,眼视前方式要圆。
  56.抱虎归山
  抱虎归山斜搂膝,调整重心意要先,重心右移左脚扣,搂膝捋挤按式成。
  57.斜单鞭
  单鞭动作也同上,调换方向走斜方(45度),动作转换在思维,提起精神走四方。
  58.右野马分鬃
  重心后移扣左脚(腰带),重心左移带右脚,左手曲臂到脸前,松开勾手收腹前。双手抱球在胸前,左胯托起右腿来,松腰送出右脚来,弓步转腰两臂展。左手下采到胯根,右手外列到膝外,眼看前手向远视,气顺意远精神爽。
  59.左野马分鬃
  重心后移右脚开(45度),同时右手翻过来,重心右移腰右转,两手翻转到胸前。右胯托起左腰来,左转迈出左腿来,弓步转腰两臂展,右采左列眼向前。
  60.右野马分鬃
  重心后移左脚开(45度),转腰抱球再做来,左右相同连续做,意念不断势势连。注意身形不前俯,上顶下沉步法灵,上下连动腰为轴,呼吸自然不强求。
  61.揽雀尾左朋
  重心后坐扣右脚(45度),重心右移腰右转,带起左腿再左转,右胯托住左脚迈。随腰转动两手翻,抱球在胸体自然,左朋右按朋势成,眼看前方顶头悬。
  62.揽雀尾右朋(捋挤按)
  紧按又是捋挤按,后坐扣脚要连贯,同样拳势细心做,每次练习有发现。
  63.单鞭(同上)
  64.玉女穿梭一
  玉女穿梭四角行,全靠腰带来完成,重心后移松勾手,转换变式身要正。左脚内扣腰右转,重心左移摆右脚(45度),右转带起左腿来,复向左转迈左腿。同时左手收脸前,右手曲臂在腹前,左手在上右手下,两手抱球翻过来。重心前移左弓步,左手翻转头上方,右手向前直推掌,眼要远视意远方。
  65.玉女穿梭二
  重心后移做捋式,腰带左脚向内扣,重心左移右脚提,右手随转向下翻。
  两手抱球在胸前,腰托右腿向前迈,右掌翻到头上方,左掌向前直推掌。
  66.玉女穿梭三
  重心后移做捋式,调整右脚向右移,提起左腿再左转,两手随式抱胸前。
  胯托左脚向前迈,弓步进身眼向前,左手上翻到头上,右手前推直向前。
  67.玉女穿梭四
  重心后坐做捋式,腰带左脚向内扣,重心左移右脚起,腰胯托起右腿迈。
  右手随转向下翻,左手内收左胸前,右手上翻到头前,左手直推也同上。
  68.揽雀尾左朋
  重心后移做捋式,腰带右脚向内扣(45度),重心右移同前式,转腰迈腿做左朋。
  69.揽雀尾右朋(同前)
  70.单鞭(同前)
  71.左右云手一
  72.左右云手二
  73.左右云手三(以上同前)
  74.单鞭(同前)
  75.下势
  右脚外摆向右坐,扑步要稳头顶悬,左掌向右转向左,眼视左脚不弯腰。
  76.左金鸡独立
  重心前移摆左脚,右手引着右膝起,左手下按到左胯,右手面前眼视远。
  77.右金鸡独立
  重心下沉右脚落,左手引着左膝起,右手下按到右胯,左手脸前眼视远。
  78.左倒撵猴
  稳住重心右转腰,右手后伸左手展,腰向左转收两手,右转伸腿撵猴成。
  79.右倒撵猴
  80.左倒撵猴
  81.斜飞势
  82.提手上势
  83.白鹤亮翅
  84.左搂膝拗步
  85.海底针
  86.扇通臂
  87.翻身白蛇吐信
  白蛇吐信拳变掌,过渡动作同撇捶,呼吸自然式式连,眼随拳式来改变。
  88.进步搬拦捶
  89.上步揽雀尾右朋(捋挤按)
  重心后移做捋式,腰带左脚向外开(45度),重心左移腰左转,左臂朋转提右腿。
  右手外抹翻腹前,左胯托起右腿来,右转迈步朋右臂,手掌要随到胸前。
  接着就是捋挤按,式式同前又一遍,一遍要比一遍精,神气意念在其中。
  90.单鞭
  91.左右云手一
  92.左右云手二
  93.左右云手三
  94.单鞭
  以上同前
  95.高探马带穿掌
  重心后移松勾手,左转提脚再点地,左手向内收胸前(掌心向上),右手曲臂向上伸(掌心向下)。
  胯托左腿向前迈,右掌下按左肘下,左掌向前穿掌成,眼视左掌意要远。
  96.转身十字腿
  重心后移扣左脚,右转身来提右脚,两手交叉在胸前,左右分掌蹬右脚。
  97.进步指裆捶
  右脚下落并外摆(45度),腰向右转带左腿,左掌前伸右拳收,眼要平视神要满。
  弓步进身左手搂,右拳向前冲裆打,弓步进捶不俯身,眼看右捶气下沉。
  98.上步揽雀尾右朋(捋挤按)
  重心后移左脚开,重心左移右脚抬,腰胯托起右脚迈,重做朋捋挤按来。
  99.单鞭
  100.下势
  101.上步七星
  重心前移左脚摆,右脚前点虚步来,两手变捶随式变,经腹过胸到脸前。
  102.退步跨虎
  右脚退步左脚点,两臂随腰向右转,腰向左转手不动,转正身体两手撑。
  103.转身摆莲
  两掌翻转捋式成,左脚扣来右脚摆,脚尖为轴扫左腿,右掌随转翻过来。
  重心左移右腿提,左手随转收胸前,右手向右来平展,眼向前视气自然。
  右腿后伸身不偏,向左向上向右摆,两手向前拍脚面,收腿提膝臂向左。
  104.弯弓射虎
  重心下沉斜迈腿,两手从左向下转,向后翻上打左捶,右拳收至右耳前。
  105.进步搬拦捶
  身向后坐开左脚,左拳变掌收腰间,右拳下扣腰左转,再向右转摆右脚。
  上步搬拦同前势,转换拳式要相连,呼吸自然不闭气,精神贯注意不散。
  106.如封似闭(同前)
  107.十字手(十字手来气混圆)
  108.收势
  收势不能马上散,稳住心情意不乱,要做几次深呼吸,放松调整各道关。
  109.合太极
  重心右移收左脚,两脚并拢立正站,含胸拔背神不散,意气仍在内里转。
  合太极来放松站,精神内含意念转,呼吸引导归自然,自然呼吸内外连。
  从零到九两极限,从静到动又两端,行云流水内里转,九九归一浑然间
太极拳相关文章: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太极拳口诀大全相关推荐
[太极拳口诀大全]网友评论
<div class="ds-thread" data-thread-key="54433" data-title="太极拳口诀大全" data-image="">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动作的练习方法
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动作的练习方法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道门 原始太极拳 练法详解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道门 原始太极拳 练法详解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太极拳内功修炼法
太极拳内功修炼法
学习啦【太极拳】 编辑:方婷
  太极功法是融动与静于一体,开发人体神气之潜能的一种高层次的内功练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太极拳内功修炼法。
  第一章 太极功法说明
  太极功法是融动与静于一体,开发人体神气之潜能的一种高层次的内功练法.
  先师讲,师爷健候公夜晚常坐在草编的蒲团上练静功以养神意气.还曾不厌其烦地提示我们要注重内气的培养,内气不足则不能催促姿势的运行,也达不到气势之&圆&,气势不圆满,精神就提不起来。初时我们不解其意,动作气势散漫,因而老师经常批评我等内里没有东西。
  1984年春,我们师兄弟邀请老师游香山公园,那天,老师特别高兴,和大家一起游逛,拍照留念。我想给想给老师拍几幅拳照,就请老师做个白鹤亮翅的姿势,老师故意不抬胳膊,笑着让我拍无身形的白鹤亮翅,我说,这只能拍出精神气势,看不出招式来。老师一拍掌说:&这就对了,抬胳膊的是白鹤亮翅,这不抬胳膊内里练的也是白鹤亮翅呀!&一句话使我恍然大悟,始知太极内功的神气意原本是不拘于形式的。由此我对太极功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不知疲倦的进行太极内功的探索和修炼。
  不要认为太极功法是盘拳以前进行的桩功练习法,那种一练拳必须先站桩的刻板做法与融会自然的行功境界相悖。为了不出偏差,学者应依书中提示的顺序学练。首先,明白并掌握了内功理法之后再盘拳,就不会索然无味的
  练空架子。经过一个时期的盘拳,能分清什么是招式,什么是内功以后,才能有的放矢的体现内功理法。待内功理法运用娴熟,用时便能自然出现时才是修炼太极功法的最佳时机,通过太极功法的修炼,滋养神意气,使之渐趋充足,进而求达阴阳自然平衡,圆融无碍的妙境。
  总之,太极功法要在招熟,懂劲之后才能真正明白如何去练。
  太极功法由练神,练气,连意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练神的程序,第二部分是练气的程序,第三部分是练意的程序。功法随分三部,但彼此之间却又有着难以割舍的内在联系。习太极功法日久后,能自发地体现和掌握行功时机,并从中领略奥妙的存在与其出现时所显现的灵通变化。
  第二章 太极功歌诀与修炼法
  第一节 练神功法
  术的内涵是神意气,就全面调动和发挥人体所蕴涵的功能而言,它们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三要素.其中神居首位,主宰着周身一切运动和变化的现象,其运动方式隐显交替,变化万端.其作用于形却不显露于迹象,运用于势而不拘泥与成规,灵动活泼,优游往来.正合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比喻。
  神的内在威势是在深识理法并运用自如而自然掌握了拳术中的招与术既要相互以来而又不能相互脱离的对立统一规律之后,就会明白招式有局限性,空架子则无益。而以下介绍的内功之术却不拘于任何形式,既可伴随着着招式合练,又可以在无形无相的神意气流动中默默挖掘,积蕴内在的能量和功效。
  (一) 练神歌诀
  心令形运身从心,体内舒松形自停。
  混沌初澄心定意,沉着转换神自提。
  宇气落顶头光释,心中寂然静生形。
  空漭之气腹自纳,勃然不动背光生。
  二目炯炯乾坤转,时机奥妙现神通。
  (二) 修炼方法
  1 起始之际,全身内外俱寂,有不知身处何地之感,更无一处不适;此谓&无我无为&。
  2 一片寂静到极处,动念悄然而至,精神随之勃然提起。在神的统领下,于瞬间完成开胸,张肘,塞腰,鼓腕内之内气运行的全过程。
  3 内气悠然下行至会阴(狭义的会阴,即太级所指的会阴,在男性系指阴囊根部至肛门之间、在女性系指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结构。)转而上生,促使两手处于腾虚状态并开始运行。形体的运行依赖心劲的促使和驱动,听命于十字中心(十字中心即人体的中心)的指令才会达到没有四肢感觉的自然运行。此即&心令形运身从心&此心非指供血脏器之心脏,乃内心之意,心意由衷(中)而发,发自十字胸部之十字中心。
  要点:在具备一定的行拳基础后才易于入静,进入状态;在熟练的掌握拳架之后修炼太极功才能体会神意气的细微变化。
  4 两手听命于心向上运行,当内气松散至内有微醺的感觉时,手的运行就茫然中止在通身舒泰之中。此为歌诀&体内舒松形自停&的着落处。集而进入寂静的混沌界即为&入静&,
  ,此处混沌的景象是指十字中心处像天地未开时一片谜漭;而后心中&一定&继而缓缓呈现出阴阳渐分,天地处开般的光景,心神自会从容镇静,心使意停呈静止状态,此为&混沌初澄心定意&的意境。
  5 由于意和形的动态停止而转入静态,神气相抱升腾而起形成自然悬顶,而后在头部周围形成一轮光环,宇宙之气自然进入光环顶端而形成阴阳二气的交融。同时以神气驱动两手内旋进入交换。此为&宇气落顶头光释&的意境体现。
  6 胸中十字寂然不动,阴静至极点时,自会化生出阳动之形,转入再度起始,运行,此既&阴阳互为其根的体现,并由此促使两手向前伸展。此为&心中寂然静生形&的着落处。
  7 两手听命于心向前运行,当体会到身体有松散的舒适感时,手的运行就茫然而止。继而心中自然&一静&,刹时精神团聚升起,两目炯炯有神遥望前方;片刻后有一似幻似真的气团迎面扑入怀中并自行入腹,透达两肾而使背后三关自然竖直。同时背部散发出犹如佛像之背光外放的感觉,形成胸腹与背部之间阴阳二气的交融,周身内气勃然不懈。此为&空漭之气腹自纳,勃然不动背光生&的着落处。
  8 随着意念的变换,两手外旋至手心向上,缓缓拢回肩前,这一过程含着神意气的起始,运行和终止三个环节。
  9两手拢到肩前终止,随即内翻进入变换。
  要点:变换在这里起着衔接前后姿势,贯通气势的枢纽作用。变换有两端,一端与下一式的起点相接,行拳意识在上一式的起点相接,行拳在下一式的终点沉潜下来,又在下一式的起点复萌。阴阳的相互交合和转换都包含和渗透在变换之中。变换之后内气催动再度运行。
  10 心中&一定&,精神提起而引起致悬顶,二目炯炯有神,神气在头部四周之气相融,遂现出神采奕奕的神态;在内气圆散下落的同时,意想两手变得很长,自头后方如同擦着天际侧旋至身前远方的地平线上。
  此为&二目炯炯乾坤转,时机奥妙现神通&的着落处。
  要点:练神之功重在神与意合,意与气合。运行时要以神为帅,心为令,气为旗,掌握好阴与阳的转换时机,神奇与奥妙会自然出现。
  练气与养生:当练神过程中自然出现不可思议的神奇现象时,切不可贪恋和深究,以免走入偏途。太极拳艺的神气与奥妙是前人遗留下来探索不尽的大课题。人体潜在的神奇功能的开发与运用会完善的与拳架融会贯通,资助神意气之不足,使人更加深刻的理解拳义,拳理。
  通过练神功法的研习,会使人进一步分辨平日盘拳之所惑。所得的内功积累是假是真,进而练功才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比如明确了胸中十字即前人注重修炼的&中丹田&之所在,那么在盘架时就会有意识地做到所有的动作都从中心而发又收向中心,如此行功日久便会自然确定行拳须&运用在心&的主导地位。练习&头光环&的目的是自然引导真气上行入脑,以充养&上丹田&;练习&背光生&的目的是引真气下行入腹,以滋养&下丹田&(丹田原是道教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术语,现在已被各派气功广为引用。《东医宝鉴》引《仙经》之文,不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还阐述了丹田的功能:&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视丹田的意义,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
  我们知道,意守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自身某一部位或某一事物上以帮助意识进入气功入静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意识能动性,主动感知和调整自身功能活动,来达到良好效果的练功方法与过程。意守丹田,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并保持在丹田部位的练功方法,是众多意守方法中的一种。更确切地讲,这种方法属于意守自身部位类中的意守穴位法。但实际练功时,人们是无法将意念仅仅守在一个穴位上,只能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一个范围内。因此,将丹田理解为这样一个范围更合适些);明白了什么是不呼不吸,才会知道惟有二气的自然交融才能使真元之气充盈饱满;只有做到眼神的出入纯任自然方能保护和滋养双目。
  第二节 练气功法
  首先说明,这里所讲的气是人体内蕴藏的关乎盛衰,主乎生死的真元之气,与口鼻往来的呼吸无关.
  (一)练气歌诀
  两臂落时身散空,无我无为入化境.
  正气沉降意气起,手擎内气两旁升.
  两手虔接乘天露,丹球出现顶凌空,
  两手拢合丹入腹,浩然正气留正中.
  (二)修炼方法
  1 两手内翻至手心朝下,意想浩然正气透胸下沉,边松沉边向四外松散,内气在纵横松散的循环中层层散开.意与气相连,意不能松,气就不会散,气不散就不能通,内气通不出便无法与自然界之大气融合,交流,也就无法企及空灵无滞的境界.两臂随着浩然正气的下落而运行,不要有意的呼气,吸气,更不要憋气,而应毫不管呼吸.两手落至大腿肚旁入地,待进入化镜后,时时处处犹如没有自身般全体透空.此为&两臂落时身散空,无我无为入化境&的着落处。
  2 浩然正气沉入地下与地气交融后自然由足下生发,沿身两侧向上升腾,柔和地催促两手擎托内气翩然环举,身体有随之升腾的轻松惬意感。此为&手擎内气两旁升&的着落处。
  3 两手升至齐肩,胸中十字中心&一定&,似有点滴雾露降至掌心,心存一片虔诚去接纳它并与之相融。此刻在头顶前上方自然现出一淡橘黄色的气团,双手拢向头前欲抱气团,不待手至,气团便自行斜下入腹而贯通周身,呈现出浑圆的磅礴气势。此为&两手虔接乘天露,丹球出现顶凌空,两手拢合丹入腹&的意境体现。
  4 浩然正气从上丹田穿经中丹田,下丹田落至两脚大趾旁入地。与此同时,浩然正气缕缕不断地向身中返升,身体渐感充盈,舒适。要将内气贯通的充实感受意识地存留在体内和心中。此为&浩然正气留正中&的所在。
  练气与养生:文中所讲的正气,内气,前人称之为真气,元气。至今科学尚未证明这种蕴藏在人体内的内气之实质。
  在探索练气方法之奥秘时,不要片面的追求内气充足,亦不要用意识调控阴阳之气的增减,以免步入歧途。功中所练之气是自然平衡的,靠人的思维是捕捉不到的。日久功深后,人们才会领略到内气在内功理法的运用上所具有的超长的威力。
  在养生方面,以气润身可令周身血脉畅通无滞,从而促使血液循环正常,无微不至地滋养周身。
  第三节 练意功法
  意在行拳当中担当着&令行禁止&的重要角色。故而前人有&凡此皆是意&和&重意不重形&之说。而拳论中&有意却无意,无意却有意&的精辟见解,又辨证的阐明了行拳用意不可偏重的要领。
  准确恰当地把握用意的规矩和尺度来盘拳和行功,就能打破和超越以形体动作为主的常规之篱笆而拓展出一片优游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功胜境来。
  行练意之功的要点在于以意引领内气来催动姿势,但又不可用意而令人神情发呆,动作发痴。意气应在恬淡无求中徐徐运行,心境自然趋于平和,安然。
  意的策源地在于内心,发自胸部的十字中心处(既中丹田)。行练意之功,是有意识地将意与形分为一阴一阳,而又使之相合于一环之中进行交替更迭的转换与衔接。在如此简单的动作中,便于体会意领着形走(既&意在先&)的动作顺序,运行方法以及由此而衍生的
  意趣和韵味。而一旦意与形的先后顺序倒置(既形动在先)时,意的作用和功效立即由显转晦,学者应引以为戒。
  ( 一)练意歌诀
  身空背融内气生,双手意沿山字行。
  山字两边领手出,中间一竖合身中。
  循环不止阴阳转,开合相寓意分明。
  (二)修练方法
  1 当行练气功法至终止时,双手按落在跨旁,随即心中&一定&心中,身中无一物挂累,浑然不觉,背部融融气感油然而生,并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贴向背后,其状似庙中供奉的佛像背部光环拢照全身,并由此孕育出阴阳转换的契机。继而内气升腾,促使两手由胯前棚向两肩前。此为&身空背融内气生&的着落处。
  2 以意领肩前之气向两肩之中心汇集,透达背后再转向两侧分流,再环绕于两肩前合为一处.意气的流动犹如沿横置的山字潜转回旋,唯山字横在背后呈圆弧形状.两手依着一起的走向,先内旋合向胸前,在沿肩向前环绕至肩前.此为&双手意沿山字行&的着落处。
  3 当双手旋至肩前之际,意又领内气集向两肩中心并由此透达背后,转沿双肩两侧向前旋转;两手跟随意气的流动而外旋合至胸前。此为&山字两边领手出,中间一竖合身中&的体现。
  要点:意气领先,引领两手围绕身体圆转运行,如同反复描摹一个山字,要切实体现意气在肩前汇合之际,既是双手在胸前即将向两侧分开之时;而双手在肩前欲合时,既是意气在背后欲分之际。由此而小见大,解悟&阴阳互为其根&之奥妙。此为&循环不止阴阳转,开合相寓意分明&之所在。
  4 以意领两手内旋,随浩然正气下降而落于两胯旁。
  心中&一定&,以意领胯前内气向两胯中心汇集并透达胯后,复沿胯两侧环绕至胯前合为一处,意气的流动犹如沿着横置的山字回旋运行;两手依着意气的走向沿胯两侧向后,向外环绕。
  5 意领内气向两胯中心汇集并透达胯后,再沿胯两侧向前环绕;两手又随着意气的走向拢向两胯前。
  6 浩然正气上升,以意领两手外旋,内气促使双手棚向腹前。
  7 心中&一定&以&意&领腰前的内气向腰部中心汇集,再透向腰后,转而分沿腰两侧环绕至腰前,意气的流动犹如沿山字回旋运行;两手内旋,依着一起的走向,由腹前向腰两侧环绕。
  8 意领内气集向腰部中心,再透达腰后。两手依意气的走向拢于腰前。
  1 内气下沉,意想钟锤落至两小腿间,两手内旋,落于两胯前方。
  2 意想两手下伸,将悬垂在两小腿间的钟垂捞起,托至胸中十字中心处,内气随之升腾,促使两手外旋向胯前拢合,掌心向上。颈锥后侧犹如降下的百叶窗般逐层垂落,此意贴背下行至两踝中间,意想身中垂直钱存留在身中与两腿间;两手随之外旋落向两胯旁。收功之后,周身有启示圆满,舒适惬意之感。
  练意与养生:通过研习练意之功,就会明白太极拳艺的融通并非靠大脑强记,而要以&心知&来求打内功的自如运行。故练拳十分讲究&运用于心&和&发于中&。
  心静往往求之而不得,若掌握了胸中十字的运用方法,就容易做到心静,心静之后才能真正领会心平气和的意境,进而求达阴阳平衡。
  在养生方面,一起优游自在地依圆旋绕,可引周身进入恬淡虚无之意境。意之运用在心,其收益亦在心。心性可于淡泊宁静的行动中得以静养。并且在收功后的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全身还会持续不断地右内而外地透发阵阵快意,令人身心舒畅,遂收怡神养性之效。
  行功释疑:太极心法内涵深邃,意韵深长。行功时的真情实境难以用笔墨形容。尤其至功深之后,其境界更难以演示和描述。但此功即不神秘玄虚,也并非高不可攀。只要循着静思凝神,纯任自然,徐徐运行,意在形先的途径探索,揣磨,不断积累,日益深入,就会品位到蕴藏于功法的奥妙与功效。
本文已影响 人
[太极拳内功修炼法]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742人看了觉得好
707人看了觉得好
726人看了觉得好
【太极拳】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