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重度和煤气比重与重度概念

浅歌的空间
为您精心推荐中小学作文,生活百态等精品文章。
导致煤气中毒的原因与症状
导致煤气中毒的原因与症状
一氧化碳名字类似于二氧化碳,但是却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尤其是对于人的大脑中枢来说,一旦一氧化碳中毒的话,会破坏大脑中枢,严重的会导致脑死亡的现象,然而在生活中,一氧化碳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接触,因此今天为大家介绍一氧化碳中毒的反应有什么。
一氧化碳(即CO)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气体比重0.967。空气中CO浓度达到12.5%时,有爆炸的危险。 工业上,高炉煤气和发生炉含CO30%~35%;水煤气含CO30%~40%。炼钢、炼焦、烧窑等工业在生产过程中炉门或窑门关闭不严,煤气管道漏气都可选出大量CO。在室内试内燃机车或火车通过隧道时,空气中CO可达到有害浓度。矿井打眼放炮产生的炮烟中,CO含量也较高。煤矿瓦斯爆炸时有大量CO产生。化学工业合成氨、甲醇、—丙酮等都要接触CO。
中毒时间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为10%--20%。表现为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鲜空气,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后遗症。其中89例为轻度中毒。
中毒时间稍长,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30%--40%,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可出现虚脱或昏迷。皮肤和粘膜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如抢救及时,可迅速清醒,数天内完全恢复,一般无后遗症状。其中45例为中度中毒。
发现时间过晚,吸入煤气过多,或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常在50%以上,病人呈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会很快死亡。一般昏迷时间越长,愈后越严重,常留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上面对于一氧化碳中毒的反应大家都有所了解,一氧化碳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有所接触,尤其是在厨房的时候。老式的房子里使用的大多数是煤气,而煤气含有较多的一氧化碳,如果使用不正确的话,容易导致气体泄漏,引起一氧化碳。
煤气中毒常识: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血液中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的结合能力要强200多倍,而且,血红蛋白与氧的分离速度却很慢。所以,人一旦吸入一氧化碳,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组织细胞无法从血液中获得足够的氧气,致使呼吸困难。
煤气中毒症状:在密闭的居室里使用煤炉取暖、做饭,使用燃气热水器长时间洗澡而又通风不畅时,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事故。煤气中毒后,人往往会头晕、恶心、呕吐、心慌、皮肤苍白、意识模糊,严重者会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全身抽搐、大小便失禁、面色口唇出现樱红色、呼吸和脉搏增快。
轻度煤气中毒、重度煤气中毒的症状
家庭中煤气中毒主要指一氧化碳中毒、液化石油气、管道煤气、天然气中毒,前者多见于冬天用煤炉取暖,门窗紧闭,排烟不良时,后者常见于液化灶具漏泄或煤气管道漏泄等。那么,煤气中毒的表现是什么呢?下面,保健常识频道小编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些轻度煤气中毒、重度煤气中毒的症状。
轻度煤气中毒病人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心悸,四肢无力,甚至短暂性晕厥等,原有冠心病病人可出现心绞痛,病人如能及时脱离中毒环境,吸入新鲜空气或氧疗,症状很快消失。中度中毒病人除上述症状外,可出现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神志不清、呼吸困难、烦躁、谵妄、昏迷,对疼痛刺激可有反应,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可迟钝,腱反射减弱,脉快、多汗等,病人经积极治疗可以恢复正常,且无明显并发症。
重度煤气中毒病人处于深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可呈去大脑皮质状态,病人可以睁眼,但无意识,不语、不动、不主动进食或大小便,呼之不应、推之不动,并有肌张力增强。还可发生脑水肿伴惊厥、呼吸抑制、休克、心律失常、上消化道出血等。部分病人出现压迫性肌肉坏死(横纹肌溶解症),坏死肌肉释放的肌球蛋白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和肾功能衰竭。病人死亡率高,抢救能存活者多有不同程度后遗症。
煤气中毒的救护措施有哪些?
紧闭门窗导致煤气中毒的事件每年都有。用燃气热水器洗澡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风险,如安装不当、维护不好,都会带来危险,特别是在洗澡时极易发生煤气中毒既一氧化碳中毒。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煤气中毒的救护措施有哪些。
1、立即打开门窗,移病人于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注意保暖。
2、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如发现呼吸骤停,应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作出心脏体外按摩。
3、立即进行针刺治疗,取穴为太阳、列缺、人中、少商、十宣、合谷、涌泉、足三里等。轻、中度中毒者,针刺后可以逐渐苏醒。
4、立即给氧,有条件应立即转医院高压氧舱室作高压氧治疗,尤适用于中、重型煤气中毒患者,不仅可使病者苏醒,还可使后遗症减少。
5、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50毫升,加维生素C500~1000毫克。轻、中型病人可连用2天,每天1~2次,不仅能补充能量,而且有脱水之功,早期应用可预防或减轻脑水肿。
6、昏迷者按昏迷病人的处理进行。
1、坚持早晨到公园或在阳台进行深呼吸运动扩胸运动、太极拳,每天30分钟左右,轻、中型中毒者应连续晨练7~14天;重型中毒者可根据后遗症情况,连续晨练3~6个月,作五禽戏、铁布衫功、八段锦等。
2、继续服用金维他每天1~2丸,连服7~14天,或维生素C0.1~0.2克,每天3次,亦可适量服用维生素B1、B6,复合维生素B等。
3、检查煤气使用情况,以防再次中毒:
a.检查煤气有无漏泄,安装是否合理,燃气灶具有无故障,使用方法是否正确等;
b.冬天取暖方法是否正确,煤气管道是否畅通,室内通风是否良好等;
c.尽量不使用煤炉取暖,如果使用,必须遵守煤炉取暖规则,切勿马虎;
d.热水器应与浴池分室而建,并经常检查煤气与热水器连接管线的完好;
e.如入室后感到有煤气味,应迅速打开门窗,并检查有无煤气漏泄或有煤炉在室内,切勿点火;
f.经常擦拭灶具,保证灶具不致造成人体污染,在使用煤气开关后,应用肥皂洗手,并用流水冲净。在厨房内安装排气扇或排油烟机;
g.一定要使用煤气专用橡胶软管,不能用尼龙、乙烯管或破旧管子,每半年检查一次管道通路。
煤气中毒怎么办?专家:救人时也救手
冬季,又到煤气中毒的高发时期。很多人在发现有人煤气中毒以后,只知道要开门开窗,打求救电话等。专家认为,发现煤气中毒者之后,在采取这些措施的同时,不要忘记把压在其身体下面的手尽快拿开,以免其手部、上肢神经,尤其是桡神经容易受压而因长时间缺血造成损伤。
据专家介绍,这主要是由于人在煤气(一氧化碳)中毒昏迷后,肢体长时间被压在身体下面,造成肢体供血不全。因为肌肉缺血后,很快发生肿胀,继而出现肌肉中心坏死;同时神经组织由于外力压迫和本身的缺血造成损伤;这些损伤随着压迫时间的延长而加重,那么肌肉和神经组织因长时间缺血,继而肿胀、坏死,最后肌肉组织失去弹性,呈挛缩状态。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后,在48小时内得到及时的、准确的治疗,有可能终止病变的发展,减少肢体的残疾,甚至可以治愈。
如果失去最佳治疗时机,造成肌肉神经坏死成为不可逆时,治疗起来相当困难,将给肢体留下不可恢复的残疾,肢体的运动和感觉都有不同程度丧失。所以,侯主任提醒说,如果发现有人煤气中毒以后,尽量把中毒者身体放平,不要让中毒者肢体压在自己或其他中毒者身体的下面。到医院经抢救治疗后,即使没有生命危险,如果发现肢体由于受压肿胀,无法正常活动时,应立即到相应的专科医院获得及时治疗,以减少因肌肉神经缺血坏死而引起的并发症。因此及时、准确地治疗对减少肢体的残疾是非常重要的。
据了解,醉酒也同煤气中毒一样,酒醉后,肢体也会因长时间受压迫缺血而导致手部肌肉缺血挛缩。
最新发布的日志
散文网推荐文章38.高压煤气安全使用压力为0.5Kpa;39.低压煤气安全使用压力为5Kpa;40.某煤气区域CO浓度在24--40PPm范围;41.焦炉煤气盲板作业应使用铁制工具;42.直接用空气赶煤气的Z换方法,适用于焦炉煤气;43.煤气设备附近或煤气区域100米内禁止一切火;44.氧分析用于检测转炉煤气中氧气含量,在能源动;(√);45.凡进入煤气设备内作业,只要可
38. 高压煤气安全使用压力为0.5Kpa。
39. 低压煤气安全使用压力为5Kpa。(×)
40. 某煤气区域CO浓度在24--40 PPm范围,可连续工作1小时。
41. 焦炉煤气盲板作业应使用铁制工具。(×)
42. 直接用空气赶煤气的Z换方法,适用于焦炉煤气。(×)
43. 煤气设备附近或煤气区域100米内禁止一切火源。(×)
44. 氧分析用于检测转炉煤气中氧气含量,在能源动力总厂4#柜和7#柜工艺使用
45. 凡进入煤气设备内作业,只要可靠切断煤气来源就可以进行作业。(×)
46. 在甲级煤气危险区域工作需戴好过滤式防毒面具。
47. 水封是可靠的切断装Z。
48. 煤气设备检修时,经CO含量分析后,便可以不再采取其它防护措施进入煤气设
备内工作。
49. 煤气设备及管道进人标准O2≥18%,CO&24PPM。
50. 可以用烟头靠近CO报警器的探头来试验灵敏度。
51. 发现煤气中毒患者,应快速不顾一切抢救伤员脱离危险源。
52. 煤气重度与煤气比重概念相同。(×)
53. 燃气的比容与燃气的密度互为倒数。(√)
54. CO是无色无臭气体,有毒性,属血液性窒息性气体。(√)
55. 煤气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三大特性。(√)
56. 热值有高热值和低热值之分。(√)
57. 应对煤气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的人员方可上岗工作,以后
每两年进行一次复审。(√)
58. 剩余煤气放散装Z应设有点火装Z及蒸汽(或氮气)灭火设施,需要放散时一
般应点燃。(√)
59. 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后,应立即切断煤气涞源,迅速将剩余煤气处理干净。(√)
60. 高炉煤气与转炉煤气容易造成人员中毒。(√)
61. 焦炉煤气与天然气易燃易爆。(√)
62. 用氮气Z换管道或煤气设施中的煤气,是一种较理想的安全可靠的Z换方法,
因为它不会使人员窒息。(×)
63. 带煤气作业不应在雷雨天进行。(√)
64. 不应在具有高热源的炉窑等建构筑物内进行带火煤气作业。(√)
65. 煤气分析取样应有代表性,防止死角。(√)
66. 燃气的热值是指一立方米燃气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67. 煤气比重是煤气重度与同状态下空气重度的比值。(√)
68. 压力表上的读数表示的是气体的绝对压力。(×)
69. 各种煤气中焦炉煤气、天然气属易燃易爆气体。(√)
70. 各种煤气中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容易造成人员中毒。(√)
71. 密封蝶阀可以作为煤气管道的可靠切断装Z。(×)
72. 密封蝶阀和水封同时使用可以作为煤气管道的可靠切断装Z。(√)
73. 进入煤气设施内工作时,只检测一氧化碳含量合格就可以了。(×)
74. 进入煤气设施内工作时,应携带一氧化碳及氧气监测装Z,并采取防护措施,
设专人监护。(√)
75. 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时,所用照明电压不得超过24V。(×)
四、问答题:
1. 煤气中的可燃气体成分、不可燃气体成分分别是什么?( 10分)
答:可燃成份是CO、H2、H2S、CnHm。不可燃成份CO2 、N2、O2
2. 焦炉煤气的主要性质是什么?( 10分)
答:发热量高( 4000 ~ 4400 kcal/ Nm3);无色有奇臭的气体;毒性较小;重度轻,约0.45 kg/ Nm3;易燃易爆,与空气混合后的爆炸范围为4.72 ~ 37.59%,燃点约550℃。
3. 煤气发热量的定义是什么?( 10分)
答:煤气发热量是指完全燃烧一标准立方米煤气时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4. 送煤气不着火或着火后又熄灭应如何操作?( 15分)
答:送煤气时不着火或着火后又熄灭,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查清原因,排净炉内混合气体后,再按规定程序重新点火。
5. 煤气重度的定义是什么?单位是什么?( 10分)
答:煤气重度即在标准状态下单位煤气的重量,单位为kg/Nm3
6. 何谓气体的标准状态?( 10分)
答:指气体处于温度为0℃、压力为一个标准大气压的状态。
7. 煤气爆炸的产生条件有哪些?( 15分)
答:煤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达到了爆炸极限的煤气和空气的混合物遇到了明火、电火或着火点;混合物处于密闭或开口极小的容器内。
8. 何谓理论空气量、实际空气量和空气消耗系数?( 10分)
答:理论空气量是指煤气在完全燃烧时理论上所需的空气量;实际空气量是指实际上供给煤气完全燃烧的空气量;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的比值叫空气过剩系数,(又称空气消耗系数)。
9. 写出《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中对煤气设施的操作六要点。( 20分)
答:①.除有特别规定外,任何煤气设施均应保持正压操作,在设备停止生产而保压又有困难时,则应可靠地切断煤气来源,并将内部煤气吹净。
②.吹扫和Z换煤气设施内部的煤气,应用蒸汽、氮气或烟气为Z换介质,吹扫或引气过程中,不应在煤气设施上拴、拉电焊线,煤气设施周围40米内不应有火源。 ③.煤气设施内部气体Z换是否达到预定要求,应按预定目的。根据含氧量和CO分析或爆发试验确定。
④.炉子点火时,炉内燃烧系统应具有一定的负压,点火程序应为先点燃火种后给煤气,不应先给煤气后点火,凡送煤气前已烘炉的炉子,其炉膛温度超过1073k(800℃)时,可不点火直接送煤气,但应监视其是否燃烧。
⑤.送煤气时不着火或着火后又熄灭,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查清原因,排净炉内混合气体后,再按规定程序重新点火。
⑥.凡强制送风的炉子,点火时应先开鼓风机但不送风,待点火送煤气燃着后,再逐步增大供风量和煤气量,停煤气时,应先关闭所有烧嘴,然后停鼓风机。
10.发生煤气着火事故应如何处理?( 10分)
答:煤气设施着火时,应逐渐降低煤气压
力,通入大量蒸气或氮气,但设施内煤气压力最低不得小于100Pa(10.2mmH2O)。不应突然关闭煤气闸阀或封水封,以
防回火爆炸,直径小于或等于100mm煤气管道起火,可直接关闭煤气阀门灭火。煤气隔断装Z、压力表或蒸气、氮气接头,应有专人控制操作。
11.岗位煤气防护仪器如何管理?( 10分)
答:岗位上安装、配备的煤气报警器、防毒面具以及便携式CO测定器,由本厂明确责任,不定期进行检查,失灵和失校的及时送煤气防护站校整、修理。煤气防护仪器的调校,归口煤气防护站负责,调校后出具合格证,方为有效。
12.什么是煤气设施检修的“动火指令书”和“进人指令书”? ( 10分)
答:检修设备与运行中的煤气设备要用盲板或眼睛阀、插板等可靠切断,打开放散,用蒸汽或氮气吹扫管内残留煤气,并取气样化验分析,取样化验合格后,填写分析化验合格单,煤气调度或煤气防护站根据化验结果下达书面“动火指令书”和“进人指令书”。
13.进入煤气设施内工作的安全要求是什么?( 10分)
答:进入煤气设备或管道内作业,必须配备便携式CO测定器和便携式O2测定器,并采取联系呼叫措施予以安全确认。
14.带煤气作业有哪些要求?( 10分)
答:带煤气作业危险工作时,不应在雷雨天进行,不宜在夜间进行;作业时,操作人员应佩戴空气正压呼吸器,并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工作场所应备有必要的联系信号、煤气压力表及风向标志等。
②距工作场所40米内,不应有火源并应采取防止着火的措施,与工作无关人员应离开作业点40米以外。
③应使用不发火星的工具,如铜制工具或涂有很厚一层润滑油脂的铁制工具。 ④距作业点10米以外才可安设投光器。
⑤不应在具有高温源的炉窑等建、构筑物内进行带煤气作业。
15.发生煤气事故应如何报告?( 10分)
答:发生煤气大量泄漏、人员中毒、着火、爆炸等事故,应立即报告本单位调度、厂领导和煤气防护站(3012112),同时报告发电厂调度室和制造部总调度室。如发生煤气着火事故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3019119)。发生煤气中毒事故应立即通知总院急救中心(3019120),迅速查明事故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16.煤气中毒机理是什么?( 10分)
答:煤气中含有CO,如将CO吸入人体后,CO与人体内的血红素相结合,其结合力比O2与血红素的结合力大300倍,而离开血红素的能力比O2慢3600倍。这样,血红素失去带O2能力,血液失去带O2能力的作用,使人体组织细胞缺氧,从而
引起中枢神经障碍,人就失去知觉,直至死亡。
17.什么叫煤气爆炸极限、爆炸上限、爆炸下限?( 15分)
答:各种煤气与空气混合都会形成爆炸气体,但有一个混合的上限和下限,在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混合气体就为爆炸性气体,也就是混合气体达到了爆炸极限。 ⑴.能使混合气体着火爆炸的煤气最高含量称为上限;
⑵.能使混合气体着火爆炸的煤气最低含量称为下限。
18.为什么煤气区域工作要两人以上?( 10分)
答:煤气是有毒气体,含有一氧化碳,特别是转炉煤气、高炉煤气,它们是无色、无味,万一泄漏作业人员就有可能吸入体内,发生中毒,如果有一人中毒,另外的人就可以按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救护方法。因此,煤气区域工作必须要两人以上。
19.空气中CO含量及允许工作时间各是多少?( 10分)
工作地点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在24ppm以内为允许最高卫生标准;在(24-40ppm),不超过一个小时;(40-80ppm),不超过半个小时;在(80-160ppm),不超过十五分钟。
20.何谓回火、脱火?( 15分)
答:回火现象:是煤气在燃烧器内部或管道内部燃烧的现象。
脱火现象:是煤气离开烧嘴头部一定距离在空中燃烧的现象。
21.盲板的作用是什么?( 10分)
答:盲板是一种可靠的隔断装Z,主要适用于煤气设施检修或扩建延伸的管道的部位。制造盲板时要求使用钢板,材质要求无砂眼,边缘无毛刺。盲板的厚度需要根据具体使用目的按规定确定。在堵盲板的作业地点应设撑铁以利于操作。
22.煤气停送的标准化操作是什么?( 20分)
答:⑴、 制订检修计划,包括检修范围、停送气时间、单项安全措施、负责人等; ⑵、 按已经批准的检修计划时间准时止火,反复确认;
⑶、 关闭支线进口煤气阀门,堵好盲板,可靠隔断煤气;
⑷、 打开末端放散,通入氮气、蒸气吹扫管道内残余煤气采集气样做分析; ⑸、 气样达到合格标准后下动火令;
⑹、 检修完毕反复检查,合格验收,具备受煤气条件,交回动火令;
⑺、 根据用户要求抽盲板;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高等教育、文学作品欣赏、各类资格考试、专业论文、行业资料、煤气培训复习题答案(初试)56等内容。 
 煤气安全培训试题(带答案)-炼钢_IT认证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煤气安全培训试题(带答案)-炼钢_IT认证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  煤气站安全知识培训考试题及答案姓 名一、填空题(每题 2 分) 1、煤气炉并网时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各煤气炉的煤气出口 压力 2、单段式煤气炉中料层可划分为 ...  煤气试题(2) 2页 免费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点击此处进行反馈。 煤气培训复习题答案(初试) 煤气煤气隐藏&& 燃气...  燃气从业人员培训复习解答题 一、燃气企业负责人考核要点 第一部分:燃气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 第一节 法律法规(列举) 一、《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  燃气技术人员培训考试试题(一)部门: 一、填空题: (每空 1 分,共 120 分) 1、燃料按其形态可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三大类,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和人造两大类...  煤气培训复习题答案(初试) 23页 2财富值 煤气防护站培训复习题答案 20页 2财富...煤气培训复习题 一、选择题: 1.高炉煤气中CO的含量为( ⑴⑴500℃ ⑵600℃ ...  煤气考试题_能源/化工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煤气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复习题 一、判断题 1.煤气事故现场应划出危险区域,布置岗哨,阻止非抢救人员进入。进入煤气危险区的...  煤气作业考试题库_职业技术培训_职业教育_教育专区。[ [ [ [ [ [ [ 错] ...方可入柜。 正确答案:对 73、煤气管道可采用空气或氮气做强度试验和气密性...煤气中毒应急自救常识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法制安全教育
&&&热&&&&&★★★
煤气中毒应急自救常识
文章来源:
点击数:1908
更新时间: 17:33:51
煤气中毒应急自救常识
一、煤气的主要化学成分:一氧化碳(CO)。
二、煤气中毒的概念:人体吸入过量的煤气后,一氧化碳(CO)会迅速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排挤氧气(O2)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致使身体缺氧窒息。
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煤气中毒种类:①液化气(俗称煤气)泄漏导致的人身中毒;②居室内烧煤,由于通风换气不良,空气中一氧化碳(CO)浓度超标,导致的人身中毒。
四、煤气中毒的常见病理特征:轻度者感觉头晕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四肢无力,重度者会窒息死亡。
五、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怎么办?
1、立即打开房间门窗,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
2、马上把中毒者从有燃气的房间转移到空气新鲜或空气流通的地方。
3、迅速解开中毒者的衣裤、胸衣、腰带等,确保呼吸畅通。
4、如果中毒者已处于无知觉状态,应将其平放,进行人工呼吸。
5、拨打“120”急救电话或立即把中毒者送往附近有高压氧舱的医院。
六、怎样预防煤气中毒?
1、正确使用液化气灶具或热水器具,每次使用之前,一定要先检查气瓶及输气管道是否有破损漏气迹象,注意厨房或卫生间是否嗅觉到较浓的煤气味,如果感觉到气味异常浓厚、刺鼻熏眼,你切不可在房间停留太久,更不能冒然启动灶具、热水器具的点火开关或使用火柴、打火机,一定要迅速退出房间,然后用湿毛巾捂鼻,进入房间迅速关闭气瓶总气阀,接着打开所有通风窗口,尽快让室内空气保持流通,降低室内煤气浓度直至安全点,方可入内使用液化气灶具和热水器具。如属输气管道老化漏气,应立即更换新的输气管道后方可使用。每次用完后都应及时关闭总气阀,严防漏气。
2、定期请专业人员对液化气灶具、热水器具、气瓶(或管道)进行检修和保养,防止器具老化或配件破损造成漏气和其他安全事故。
3、经常烧煤或木炭火的房间尤其是冬季烧煤或木炭取暖的时候,首先应选用安装了煤气排放管道的灶具,其次房间的门窗不能过于密封,应随时保持良好的通风透气状态。
&&&&&&&&&&&&&&&&&&&&&&&&&&&&&&&&&&&&& 整理?编写
文章录入:gyszzwc&&&&责任编辑:政务处&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专 题 栏 目
相 关 文 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0次下载&&|&&总127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50积分
0人评价19页
1人评价24页
0人评价3页
0人评价5页
0人评价70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评价文档:
下载:50积分煤气专业知识培训教材
煤气生产、净化、输配及利用设施工艺装备不断改进、大型化
煤气生产、净化、输配及利用设备设施的事故隐患较多 、严重煤气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煤气事故特点:类型多、性质严重 煤气事故衍生毒物危害大、污染环境 煤气安全专业管水平仍待提高煤气事故 几个关键点:
煤气的三大危害是:易燃、易爆、易中毒。
处理煤气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的三项基本原则:切断来源、不动火、大敞开。 使用煤气时应坚持三条原则:不泄漏、保正压、先给火。 常用术语:压力、温度、密度(重度)、湿度、流量、流速、阻力损失等; 煤气的含义:
通常所说的煤气指人工煤气,含有多种气体成分,为可燃性混合气体。通常指由固体燃料(或重油)经干馏、气化或其他方法所获得的气体产物,主要成分为可燃气体,如氢、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并含有氮、二氧化碳等不可燃气体。有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发生炉煤气、水煤气、油煤气等。 1、钢铁企业富产煤气介绍: 1.1、煤气种类及性质:
1.1.1、高炉煤气的主要性质:高炉煤气的主要性质是无色、无味、有毒的可燃气体,比重0.9~1.1,其发热量为800~1000kcal/Nm3,理论燃烧温度为1500℃左右,着火温度730℃左右,爆炸极限为30.8%~89.5%。高炉煤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成一定比例,遇明火或700℃左右的高温就会爆炸。 1.1. 2、焦炉煤气的主要性质:焦炉煤气的主要性质是无色、有臭味、易爆炸的有毒气体,比重0.3623,发热量为kcal/Nm3,着火温度550~650℃。理论燃烧温度为2150℃左右,焦炉煤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成一定比例,遇明火或550℃左右的高温就会发生强烈的爆炸,爆炸极限为4.5%~35.8%。焦炉煤气中的CO含量比高炉煤气少,但也会造成人身中毒。 1.1. 3、转炉煤气的主要性质:
转炉煤气的成分,在吹炼周期内,不同时期有所不同,而且与回收设备及回收时的操作条件有关。转炉煤气是无色、无味、剧毒的易燃易爆气体,热值kcal/Nm3,着火温度530℃,爆炸极限18.2~83.2%。转炉煤气的理论燃烧温度比高炉煤气高。 1.1.4、常见煤气的成分 :
1.1.5、有关单一气体的知识: ⑴一氧化碳(CO):无色、无臭,分子量28,密度1.25kg/m3,自燃点608.89℃,遇明火或热会爆炸,毒性极强。
⑵二氧化碳(CO2):无色、无臭,不可燃,大气中含有0.03%,能溶于水(生成碳酸H2CO3),分子量44,密度1.977 kg/m3,高浓度时会刺激呼吸系统,引起呼吸加快、困难,并有窒息、中毒的危险。 ⑶氢气(H2):无色、无臭,分子量2,密度0.0899kg/m3,难溶于水,着火温度580~590℃。 ⑷氮气(N2):无色、无臭,分子量28,密度1.25kg/m3,化学性质不活泼,不燃烧,空气中含量增加时会造成窒息。 ⑸氧气(O2):无色、无味、助燃,分子量32,密度
1.429kg/m3,空气中含有21%。 ⑹硫化氢(H2S):无色、有恶臭味、可燃,分子量34,密度1.539kg/m3,能溶于水和乙醇,自燃点260℃,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着火,毒性极强。 ⑺甲烷(CH4):无色、有微量葱臭味,分子量16,密度0.715kg/m3,难溶于水,遇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气体,着火温度650~750℃,火焰为微弱亮光,空气中浓度达25%~30%时易中毒。 1.2.3、转炉煤气:
转炉从高炉接受载有能量的铁水,铁水热能(℃)和C、Si、P、Mn、
Fe等元素的化学能,其中以C元素为主,影响转炉煤气的产生。一般铁水含C元素4%。
在氧气顶吹转炉炼钢过程中,含氧量高达99.2%以上的氧气流吹炉内,使得Si、P、Mn、Fe等元素氧化,C元素也被氧化,即进行脱碳,一般含炭量由4.3%降到0.2%,整个吹炼期只有10%~20%的碳燃烧变成CO2,其余的碳则氧化成CO。一个吹炼期可获得含CO平均高达70%的转炉煤气。
“OG法”转炉煤气回收系统全称为“转炉煤气二文一塔、湿法、高压冷却除尘回收系统”。
2、煤气常见事故、预防及处理: 2.1、煤气爆炸事故:
2.1.1、关于煤气爆炸的几个概念: 煤气爆炸的机理:
爆炸是系统的一种非常迅速的物理和化学的能量释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系统内物质所含的能量迅速转变为机械能以及热和光的辐射。爆炸具有三大特征,即:放热性、瞬时性和放出大量气体。爆炸分为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和原子爆炸(核爆炸)。
煤气(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按一定比例范围混合、在着火源的作用下发生急剧的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使气体体积突然膨胀引起冲击波的现象称为煤气爆炸。
2.1.2、产生煤气爆炸的原因:
⑴、生产的设备由于停电、操作失误等原因,使设备内的压力降到零或负压,使空气吸入造成混合气体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产生爆炸。
⑵煤气设备检修时,煤气未吹扫干净又未做化验,急于动火造成爆炸。
⑶堵在设备上的盲板,由于年久腐蚀造成泄漏,动火前又未实验,造成爆炸。 ⑷炉窑等设备正压点火。
⑸违章操作,先送煤气,后点火。
⑹强制供风的炉窑,如鼓风机突然停电,造成煤气倒流,也会发生爆炸。
⑺煤气管道及设备虽已吹扫,并检修合格,如果停留时间长,设备内的积存物受热挥发,特别是萘升华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范围,遇火同样发生爆炸。
⑻烧嘴关闭不严,煤气泄漏炉内,点火前未对炉膛进行通风处理。
⑼在停送煤气时,没有按规章办事,或停煤气时,没有把煤气彻底切断,又没有检查就动火。 ⑽烧嘴点不着火,再点火前对炉膛未作通风处理。
⑾煤气设备(管道)引上煤气后,未作爆发试验,急于点火。 2.1.3、如何预防煤气爆炸:
为了防止煤气爆炸,操作人员首先要杜绝煤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的产生,其次是避免高温和火源接触,因此要做到如下几点:
⑴切断煤气来源必须有可靠的切断装置。
⑵对煤气设备的煤气处理一定要干净,并做连续三次爆发实验合格或含氧量分析合格。
⑶对要点火的炉子需要作严密的检查,如开闭器是否漏气,烟道阀门是否全部开启,确保炉膛内形成负压,方可点火。如点火后又熄灭了需要再次点火时,应立即关闭烧嘴阀门,对炉膛内仍需要作负压处理,待煤气吹扫干净后,再点火送煤气。
⑷煤气用户压力低于500Pa时,各用户应立即止火,停止燃烧,以防止回火爆炸。 ⑸在可靠切断煤气来源的煤气设备上动火时一定要办动火证,经化验合格和安全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动火 。 2.1.4、煤气爆炸事故的处理:
⑴对已爆炸的煤气设施,应立即切断煤气来源,迅速把煤气处理干净,防止第二次爆炸。 ⑵对出事地点应加强警戒,以防止煤气中毒事故。
⑶在爆炸地点40m以内禁止火源,以防发生煤气着火事故。 ⑷迅速查明爆炸原因,在查明原因之前,不准送煤气。
⑸一般爆炸事故发生后往往发生着火,因此不能把煤气切断,而应降压按着火处理,待火熄灭后,再切断煤气以防再次爆炸。
⑹、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尽快恢复生产。 2.2.1、关于煤气中毒的几个概念:
中毒的含义:中毒物引起疾病称为中毒。物质进入机体,达到一定量,能于机体组织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变化,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该物质称为毒物。化学物质的毒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级。
煤气毒性成分:煤气中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为毒性成分外,其他成分如:饱和烃类物质(CmHn)、苯(C6H6)、硫化氢(H2S)、氨(NH3)、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氰化氢(HCN)都属于毒性成分,进入机体不同量都会有不同的中毒临床表现。 煤气使人中毒的机理:
因为煤气中含有大量的CO,而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活动性很强,能长期与空气混合在一起。CO被吸入人体后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色素凝结,破坏了人体血液的输氧机能,阻碍了生命所需要的氧气供应,使人体内部组织缺氧引起中毒。CO与Hb(血红蛋白)结合成HbCO,CO与Hb之间的亲和力要比O2与Hb之间的亲和力大200~300倍。
国标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规定:作业环境一氧化碳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即为24ppm(体积)。煤气中毒与个人的身体强弱,空气中CO浓度的多少及中毒时间的长短有关。 按对人体的作用,有害气体可分为哪几类:
⑴单纯窒息性气体,该类气体本身无毒性,但随它的浓度增加,空气中氧的含量相应减少,以使人窒息,如甲烷、氮气等,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7%时,即可发生呼吸困难,低于10%时会引起昏迷,甚至死亡;
⑵化学性窒息性气体,该类气体吸入人体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与血液中红血球的结合能力大于氧与红血球的结合能力使人体缺氧而引起窒息,如一氧化碳、氰化氢等; ⑶刺激上呼吸道的气体,如氨、二氧化硫等; ⑷刺激肺脏的气体,如光气、二氧化氮等; ⑸对中枢神经有损伤的气体,汽油等。 2.2.2、容易造成煤气中毒的几种情况:
⑴煤气设备漏气没有及时发现,发现后又处理不及时。 ⑵带煤气工作不戴防毒面具、呼吸机。 ⑶操作人员对煤气的性质和危害认识不足。 ⑷在煤气设备附近休息或打盹睡觉。
⑸停送煤气,不注意空气流向,或设备内残留煤气处理不彻底,没有严格的检查制度。 ⑹为赶生产任务,凭经验而不按规程办。
⑺煤气倒流进蒸汽管或水管内,引起检修人员中毒。 ⑻煤气区域内不挂“煤气危险,禁止停留”的警示标致。 ⑼水封缺水,或煤气压力过高把水封压穿造成大量煤气泄漏。 2.2.3、煤气中毒的防止:
⑴必须严格执行煤气安全规程和技术操作规程。
⑵煤气单位上岗人员必须经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否则不能上岗。
⑶在煤气设备上动火检修,必须办动火证,防护人员要到现场监护否则不能工作。
⑷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必须先可靠地切断煤气来源经2小时以上自然通风后,做鸽子实验或CO含量分析合格后,经煤气防护人员同意方可入内工作,并设专人监护。
⑸对煤气设备,特别是室内设备应有定期泄漏检查制度,发现泄漏,及时处理。 ⑹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准在煤气地区逗留、休息或睡觉。
⑺蒸汽管道不能与煤气管道长期连通,用完后立即断开,防止煤气倒窜造成中毒事故。水管应装逆止阀,以防断水时倒窜煤气。
⑻带煤气作业,必须戴好放毒面具,不能盲干和凭经验办事。 ⑼煤气区域应挂明显安全标志牌。
⑽新建、改建和大修后的煤气设备在投产前,必须经严密性实验,合格后方可投产。 2.2.4、发生煤气中毒事故后的处理:
⑴出事地点,应立即放出岗哨,禁止不戴防毒面具进入煤气危险区域。 ⑵使中毒者迅速脱离现场,如在室内应移至室外或通风良好的安全场所。 ⑶抢救煤气中毒者时,应根据其中毒轻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⑷对轻度中毒者,如出现头疼、恶心、眩晕、呕吐等,吸入新鲜空气或进行适当的补氧,其症状即可迅速消除。
⑸对于中度中毒者,如出现意志模糊,口吐白沫等症状,应立即进行现场输氧。待其恢复知觉、呼吸正常后,再送附近卫生站治疗,如有高压氧舱可进舱治疗。
⑹对重度中毒者,如出现失去知觉、呼吸停止等症状时,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或强制苏生;在恢复知觉之前,不准用车送往较远的医院;中毒者身上没有出现尸斑或未经医务人员允许,不得停止急救。
⑺在抢救中毒人员同时,应对事故现场进行控制,严禁火种和其它人员进入,保持现场空气流通,室内应打开门窗通风,将有害气体排出与稀释,难以进行自然通风的场所,应采取人工强制通风。 ⑻、严格检查事故现场,找出泄漏点进行修复。 2.3、煤气着火事故
2.3.1 关于煤气着火的几个概念:
发生煤气着火事故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⑴要有足够的空气或氧气;
⑵要有明火、电火或达到各种煤气不同的着火温度。
煤气中可燃气体的成分,不可燃成分,助燃成分:
任何一种煤气都是有一些单一气体混合而成,其中可燃气体的成分有CO、H2、CH4、H2S(硫化氢)和碳氢化合物CmHn,不可燃成分有CO2、N2、H2O,助燃成分有O2。
燃烧的本质,燃烧要具备的条件:
燃烧时可燃物质与氧或氧化剂剧烈化和放出光和热的物理化学反应。在燃烧过程中,物质会改变原有性质而变成新的物质。
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有可燃物质、有助燃物质、有火源。以上三个条件在燃烧过程中缺一不可,通称燃烧三要素。但即使具备了燃烧三要素,也不一定自发燃烧,因此,燃烧三要素只是发生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只有燃烧三要素分别满足一定条件时,三者共同作用才能发生燃烧。 着火温度的含义:
可燃气体只有达到其着火温度时才能着火。所谓着火,就是可燃气体与空气中的氧由稳定缓慢的氧化反应加速到发光发热的燃烧反应的突破点,突破点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温度。实际上,着火温度不是一个固定值,它取决于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及其混合程度、压力和燃烧室形状与大小,以及是否存在催化物质等。 燃烧温度的含义:
可燃物燃烧时燃烧产物所能达到的温度称为燃烧温度。可燃物的种类、成份、燃烧条件和传热条件等都影响到燃烧温度。
2.3.2、 煤气着火事故的预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煤气中毒重度症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