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好书推荐排行榜的人都在读哪些好书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国外的人都在读哪些好书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国外的人都在读哪些好书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更多公众号:Jennifer_Studio成功留学,语言当先;出国考试(IELTS, SAT和TOEFL)信息。手把手教你写作文!最新文章对这篇文章不满意?您可以继续搜索:百度:搜狗:感谢您阅读听学姐分享美国学生的读书习惯,本文可能来自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QQ:有哪些像《人类简史》这样透过现象谈本质读完让人感觉醍醐灌顶的好书?
不管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可以。
105 个回答
最近一段时间在很多地方看到有人推荐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也有很多朋友看过之后赞不绝口,说颠覆了自己观念的人不胜枚举。能有这么多人开始关注人类自身,真的是蛮让人高兴的一件事。先声明一下,我没有看过《人类简史》这本书。2014年大概这个时候,我在开张没多久的果壳MOOC上面看到一个很短的课程宣传视频,课程的名称叫做:,立刻就被吸引了,于是跑去Coursera,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把这个希伯来大学开设的课程听完了。那个时候,尤教授还来过中国,果壳还进行了专访。大概半年后,该课程的同名书籍的中文版出版了,比英文版仅仅晚了几个月。我曾经买过两本送朋友,但是自己没有再读过。作为一本人类学的入门书籍,这本书当然是非常不错的。当然,人类学还是比较新的学科,书里面也有很多地方有争议,也会有今后说不定会被推翻的理论。对了,Bill Gates也对这本书赞不绝口,他曾在自己的博客上说,他在读过这本书之后迫不及待的推荐给梅琳达,因为急切的想跟她讨论书中的问题,然后他们接连数周都在饭桌上讨论这本书:When Melinda and I went on our spring vacation, I encouraged her to pack a copy of Yuval Noah Harari’s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I had just finished the book and I was dying to talk to her about it. It’s so provocative and raises so many questions about human history that I knew it would spark great conversations around the dinner table. It didn’t disappoint. In fact, in the weeks since we’ve been back from our holiday, we still talk about Sapiens.ref:顺便说一句,毕首富的博客中一大版块就是关于books的,他每年都会读很多书,推荐的很多书都值得一读。啰嗦完了,讲正事儿。读一本好书,只读正文的话,那是极大的浪费——尤其是对于国外大学教授写的知名科普书——称得上精华的书都会援引无数的其他著作,当然也会引用无数的研究论文(Researches),综述(Review),前瞻(Perspectives),评论(Comments),甚至新闻(News)等等。抓住一本好书,顺藤摸瓜,可以拉出一大票儿好书。拿《人类简史》来说,无须翻阅其reference,很明显就可以看出尤教授受贾雷德.戴蒙德影响很深。比方说“农业革命虽然提高了整体的生活,但却使每个人的生活境遇劣于狩猎采集”这个观点,最早是由贾大师在1987年于Discover Magazine提出的:;而尤教授的很多观点也可以看到贾大师的影子——尤其是他的《枪炮、病菌与钢铁》。所以,推荐的第一本是贾大师的《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同样是讲人类的大历史,关于人类的历史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会形成现在这样的社会格局,都有很多非常独到的观点。对了,书中有一章专门是讲“中国人是如何成为中国人”的。贾大师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生理学教授,将近80岁的老先生,几十年的时间走访过很多国家与原始部落,与各个种族的人都有过非常密切的接触,是人类学方面世界闻名的学者。如果我们吃到一份美食,会记住这个餐厅这个大厨,因为他做的其他菜可能也很美味。同样的,一个作者在其专业领域是可以耕作很深的,有时候也很广泛。因此,再推荐贾大师已在国内出版的四部著作:《第三种黑猩猩》,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本书,关于人类的“动物性”与“人性”。经常拿来一起谈论的是德斯蒙德·莫利斯的《裸猿》三部曲。《崩溃》,我们知道,历史上有很多国家或者社会都消失了,留下了很多谜团,例如楼兰古城等,有的是因为战争,有的是因为环境,在这本书里,贾大师分析了很多的案例,探讨了究竟哪些因素会造成一个社会的崩溃与消亡,哪些因素是关键的。《昨日之前的世界》,接触过那么多的原始部落,贾大师思考过一个问题,这些原始部落真的就没有值得我们现在社会学习的地方吗?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呢?《性趣探秘》,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待两性关系。贾大师的说完了,我们说说李大师(理查德.道金斯)。尤教授受李大师影响也蛮深的。其他答案里面很多提到了李大师的成名作《自私的基因》,不夸张的说,我认为这本书开创了一个时代。这本书是1976年出版的,到现在正好40年。在这40年里,这本书中提到的概念不断发展,李大师创造的meme(迷因)这个词发展成了一个新的学科:迷因学。其实该书出版仅仅4年后,就有科学家验证了其理论,并在Nature上面发表了两篇论文( ; )。值得注意的是,李大师是程序员出身,书中有很多数学模型,也就是说,该书是用数学的严谨语言来解释进化论的。该书受到了毕首富口中最伟大的程序员——查尔斯.西蒙尼的极力推崇,后者甚至在牛津大学给李大师专门捐出一个教职来。所以,质疑李大师的人,我觉得最好先掂量一下自己的数学功底。读李大师的著作就一个感觉:酣畅淋漓。李大师的著作大概有十来本(数了一下总共是12本,但是有一些没有中译本),不过有些没有在国内出版。我每次读李大师的著作都有醍醐灌顶之感,认知水平差太远了。在《自私的基因》之后,李大师还专门又写了一本书《延伸的表现型》,来详细讲迷因这个概念,他认为迷因是基因之后出现的另一个符合“复制子”这个概念的东西(虽然我觉得并不止。)李大师是著名的反宗教人士,也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极力推崇者,经常在各种场合与别人辩论,他有两本书是专门干这个的:《盲眼钟表匠》和《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前者偏重理论,讲为什么“无计划的自组织性进化可以形成非常精巧美妙的器官”,后者侧重事实,列举了大量的进化的伟大示例。如果你想对地球上40亿年的进化史有一个宏观的了解的话,可以看他的《祖先的故事》,这本书从智人这个物种往前推,以分离点的形式向前追溯,到灵长类的出现,到哺乳动物的出现,到脊椎动物的出现,到真核生物的出现,直到目前所有生物的共祖——LUCA(last universal common ancestor)。下面要提的这位曾经上过李大师的课,因此也可以算作李大师的学生——马特.里德利,子爵。马大师是真正的英国贵族,因此也可以称为马亲王(误)。。。我们还是叫他马爵爷吧。马爵爷也是一个从生物学到人类学到经济学社会学无所不精的人物,他最有名的著作我觉得应该算是The Red Queen(《红桃皇后》),红桃皇后这个概念在学界非常流行,用红桃皇后理论解释性别的进化历史,这本书功不可没。可惜国内翻译版本书名直接就叫《性别的历史》,少了不少韵味儿。李大师对马爵爷这本书也是赞不绝口的:“任何人重写本书‘性择’那一章,一定会受他们的影响”——《盲眼钟表匠》。马爵爷另一本我非常非常喜欢的著作是他的《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讲了23个和基因有关的故事,每一个都很精彩,真的是超级精彩,每一个学生物的人都应该仔细拜读。马爵爷的另一个身份——经济学家,促使他思考经济的进化规律,思考的结果就是他另一部著名的作品——《理性乐观派》,副标题“一部人类经济进化史”。感觉标题太平庸?那来看看马爵爷为这部书在Ted上的演讲吧:。直译过来就是《当思想开始性交》。马爵爷认为,人们思想的交流与碰撞(类似于生物性交以交换基因),是迷因传播进化的关键,因此也是人类社会经济进化的根本原因。有没有看到?这可是构成了《人类简史》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说几句题外话:生命科学是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乃至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就如同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而物理是化学的基础一样,有很多大师都是融会贯通的,比方说伟大的物理学家薛定谔就根据他在三一学院的演讲写过一本书《生命是什么》,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生命现象能否完全用物理定律来解释?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人们对自身,对整个生物界,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清晰。融贯的大师层出不穷,他们相互影响,衣钵相承。贾大师跟李大师都已经将近80岁,影响了很多代的学者,马爵爷将近60,当打之年;《人类简史》的作者尤教授刚刚40岁,吸取了前辈的很多思想,虽然还算不上大师,但是正走成为大师的路上。可喜可贺。所有的这些探索,实际上都最终会归结到试图对那三个问题的解答上: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类简史》试图从“人类”这个角度出发去解答:人类是什么,人类从哪里来,人类要到哪里去。还有一些大师会更宽一些,比方说灵长类的专家弗朗斯·德瓦尔,试图回答的是:灵长目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的著作例如《黑猩猩的政治》,讲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类的道德观并不是独一无二的,道德观和政治这样本来认为是上层建筑的东西,实际上在黑猩猩群体里也是存在的,而马爵爷的另一部著作也是探讨这个的,叫《美德的起源》。弗老师也是著作颇丰,洋洋洒洒也有十几本书出版,国内比较有名的还有《共情时代》、《灵长目与哲学家》等等。更宽的范围,是以“生命”的角度,即回答:生命是什么,生命从哪里来,生命要到哪里去。李大师的《自私的基因》与达尔文祖师爷实际上试图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我最近非常非常迷恋的尼克.莱恩教授写的几本书都非常棒,在这个问题上可谓是见解深刻,思维严谨又大胆。《生命的跃升——40亿年演化史上的十大发明》读起来超级兴奋,而《线粒体——能量、性、死亡与生命的意义》对我而言简直是开辟了一个新世界,他的另外两部著作《Oxygen》与《The Vital Question》目前都还没有中译本,但也列入了我此生必读书目。对了,德迪夫的《生机勃勃的尘埃》也不错,作为一个得过诺贝尔奖的细胞学家,他专门花了两大章节来讲生命出现之前的世界。就是翻译的太糟糕了。再宽的范围,那就是回答宇宙是什么,宇宙从哪里来,宇宙要到哪里去了。这一领域目前主要是物理学家们在钻研,包括相对论,弦论等等,我没怎么了解,不多说。好书有的是,重要的是要有能找到好书的能力,我觉得可以从如下几点来找到好书:1、找到好大厨。我认准李大厨做菜好吃,那我肯定要再多尝尝。2、找到好的美食家。像毕首富这种,有钱的聪明人,其推荐的书一般是有质量保证的。3、找到好原料。羊肉烤着好吃,那么炖着说不定也不错。养成看书后面reference的习惯。4、找到好的饭友,组个饭团。一起吃饭,一起长胖。上面提到的有些书我也还没读完,列的已经蛮多的了,所以还有一些牛逼的书也就不再一一罗列了,啰嗦。共勉,以及,欢迎交流。
最近暑假,天热,适合看书。罗兰巴特《恋人絮语》。爱情是什么?常见的是从文学、玄学、心理学角度来说,还有从化学角度;罗兰巴特从解构主义角度,更有意思。奥拓布劳恩《中国纪事》。奥拓布劳恩我们在历史书上见过,他就是李德。讲共产党的早期历史,张国焘的出走,毛怎样一步步登上王位,巩固自己的权力。当事人的回忆远比教科书的口号有可读性,最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另一种视角。麦克卢汉《理解媒介》。当时花了三天把这本书看完,非常激动。轮子是脚的延伸,媒介是人眼睛耳朵的延伸,互联网是人意识的延伸。这是多么具有颠覆性的视角。现在的手机俨然另一个人体器官。人体器官,你多理解理解。奥修《生命的真意》。对道德经的阐释,可能无人出其右。他说,人人都想要刚强,想要第一,你可以柔弱,你可以最后。从宇宙的宏大角度看,柔弱和刚强,第一和最后,都是一样的,一样的。托夫勒《未来的冲击》。未来正以指数曲线速度袭来,不是每个人都准备好了应对。后工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农业文明的社会制度、法律制度、家庭制度都是不同的。以后我们需不需要家庭是一个待解的问题,以后的工作形态是怎样的?有空想想。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基本上对我历史观的正本清源。如果说教科书的历史是一种为统治服务的历史观,这是另一种。或者可以叫科学的历史观。以人类诞生以前的地理生物气候为起点,这样一种解释文明的发展演进方式,与进化心理学有颇多相似之处。朱苏力《法律与文学》。现在流行跨界,朱苏力从文学作品切入,分析古代的制度。被我们批判的封建制度,原来是如此合理。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科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存在范式对范式的取代。而决定什么范式取得主流地位的,不是科学。科学并不必然高于宗教,科学可能是另一种宗教。还有布莱恩o阿瑟《技术的本质》。技术的本质是什么?解答十分精彩,十颗星。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微信搜索未来知识图谱(ID:futureknowledge),回复“投资未来”获取《未来五年,这7个行业将爆发性增长》
谢邀再读进化论吧,应用范围广泛,解释力超强^_^排名有先后先看两本先看这本 《进化论与生活:我们的思考方式在怎样发生改变》是美国著名进化生物学家戴维o斯隆o威尔逊的著作,是一本用进化的视角看待大千世界的难得之作,也是一次开辟思想新大陆的绝好机会。  什么是八卦的生物动机?为什么小狗有卷尾巴?细菌能告诉我们什么道德意义?进化,不仅仅关于恐龙和人类起源,还与各种动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有关。进化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的道德、审美,这些貌似令我们异于动物的特质,其实也是进化而来。基本的进化原则,有助于解释人类如何产生抽象思考、文化与道德的能力。《进化论与生活》帮我们认清人类与进化的关系,更好地引导我们自身,通过给予适当的环境,激发出我们善的一面,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进化论与生活》让人们了解达尔文理论如何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并且点出了当今,或任何时代中某些最深层的哲学与社会学议题。每个人都可以在《进化论与生活》中分享到达尔文将动物与人类生活紧密结合的全方位视野。还有这本其中的认识论部分,很有用《进化思维:达尔文对我们世界观的影响》的主题是论述查尔斯·达尔文的精神遗产进化论。进化论是从古至今学者所提出的最具说服力且影响最广泛的思想纲领之一。故而任何人都应该学习进化论,哪怕仅仅是想在达尔文的理论所引起的相互对立的论战中表表态也罢。《进化思维:达尔文对我们世界观的影响》旨在提供一个内容丰富而又容易理解的概述,帮助读者多角度地熟悉进化思维——因为其所涉及的,不仅有生物学,而且还有其他许多学科。————多少了解一下《理解媒介》一书,前几章,不需要考虑传播学的方面,大体认识到“媒介就是信息”“媒介等于工具”就行,然后再看《智慧的动力》帮你从侧面理解生命就是知识和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俩概念——发明家、数学家、工程师们以及独木舟、CD-3、胡佛大坝、二极管和缝纫机的故事烘托着本书的主题。立恩哈德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审视科学技术史,说古论今,动态地把握住了科学技术对人类历史的驾驭,同时也展示了社会环境、人类需求向来都决定着技术革新的方向。本书与其说是一部历史,还不如说是一部人类自传,因为我们的一切都已经写入了我们所制造的机器之中。相关下载请百度
真巧,我也刚读完这本书,由于此书的出发点与我之前的兴趣点正好吻合,读起来甚为畅快。作者从去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出发,阐释了他眼中人类文明的几大脉络或说是支撑点。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观点是他所谓的“集体想象”论:一切超出我们基因能力的人类现象,如货币、政府、文学、艺术等,它们不是我们天生的能力,而是我们共同想象的产物。正是这些想象,使得智人这一物种与他们的近亲区别开来,爬上了食物链的顶端,并极大地加速了种群的发展,以至于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现代社会。从这一角度来阐述历史真的是非常新颖且吸引人,我是第一次读到。由于每个人的知识覆盖面不同,我不知题主在这一方面的先前储备量如何。同类的中文书籍,即从去人类中心主义视角或言演化论视角来阐述社科的著作,我没有看到太多。仅推荐我读过的几本书,可以作为《人类简史》的补充阅读。首当其冲的肯定是德斯蒙德·莫利斯(Desmond Morris)的裸猿三部曲,而且我可以肯定,本书作者也读过这套经典的著作。这套书可能算得上是同类研究的先驱,第一本《裸猿》的出版时间竟然是1967年——那时候可没有爱德华·威尔森(E. O. Wilson)和他的社会生物学。威尔森直到1975年才提出相应的理论。就我了解的而言,之前或者同期也没有类似的理论出现。作为一个动物学家,莫里斯在观察灵长类动物时,看到了人类的影子,并大胆地对两者进行对比,把人类称为没长毛的猿(即书名“裸猿”)。他的著作(很有可能)也为后来者提供了不少的灵感。其次轮到了威尔森的《社会生物学》和《On Human Nature》。威尔森研究了一辈子的蚂蚁,同莫里斯一样,他在蚂蚁社会中悟出了人类社会的源动力,并在他的《社会生物学》一书的最后一章中,将他的这套理论扩大到人类社会,试图用同样方式去解释人类的行为。就因这一步,他遭到了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攻击,同僚们认为他在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而这正好触及了当时西方社会的敏感点。1979年,在出版《社会生物学》一书四年后,威尔森干脆另写了一本《On Human Nature》来详述他上一本书中一章的内容。可惜的是,这本书好像还没有中译本,有兴趣的可以去买本原著看,并不难。接下去要说的应该是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和他的《自私的基因》。这本书已经远远超过了一本轻松的学术专著的范畴,而演变成一种几十年没有降温的文化现象,以至于道金斯在此书30周年的英文版序中抱怨,至今当他为新书签售时,还是有读者拿着这本书找他,让他很无奈。这本书可以说是道金斯向群体选择论开炮的一篇成功的檄文;通过这本书,他把基因选择论的观点甚至普及到了许多非专业人士的观念中。放在当时的背景下看,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一本拨乱反正的重要著作。他的迷因说(Meme)也是把演化论引入社科研究的一座桥梁。略过中间,直奔主旨,题主可以了解一下演化心理学,它也可以被看做是社会生物学的新马甲。我就是由此入坑,被这一学说刷过三观后,看到的世界都是新的。入门教材可选大卫·布斯(David Buss)的《进化心理学》。这本书深入浅出地从各个方面讲解了演化心理学的各个方面,可谓是这一学科的优秀入坑指南。此书主旨是,人类并不是什么高级的物种,我们从本质上来说与其他动物无异;同理,人类的各种心理机制,也是长年演化的结果,而非什么特殊的能力。人类文明长度与漫漫的演化历史相比根本不值一提,我们的绝大多数心理机制适用于文明出现前的那个狩猎-采集社会,而不是现代化的工业社会。研究我们现在的心理机制,应从演化的各方面去寻找意义。内容对于当时的我实在震撼,无法在此一一详谈。望看到此答案的题主或知友,即使懒得看本答案中的其他书,也万不可漏掉这本。切记,切记。最后提一下男神乔纳森·海德(Jonathan Haidt)的新作《正义之心》。同样也是从演化心理学角度来看待道德问题,很有意思,值得一看。就此,谈的都是演化心理学。为什么在看过《人类简史》后,我推荐多看演化心理学呢?因为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非常欣赏作者的去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何谓人类中心主义?就是我们这些愚蠢的人类,一不小心有幸爬上了食物链的顶端后,误以为自己是这个生物圈的主宰,并从这一角度看待一切问题的一种态度。那么,所谓去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就是在我们了解演化论的基本原理后,再仔细回过头来想一想,智人(homo sapiens)不过是庞大演化树上渺小的一环,与地球上的任意生物,都有某种程度上的亲缘关系。真的有天赋人权吗?平等保护言论自由一夫一妻诚实信用罪刑法定真的是我们社会的基本原则吗?以上回答都是肯定的话,那它们写在我们哪条基因的哪组碱基对上呢?我们生物学上的亲戚黑猩猩为什么没有生活在一个类似于人类文明的社会中呢?《人类简史》给的答案是:以上都是我们的集体想象。哦,我太XXX爱这个答案了!将演化论引入社会科学的尝试并不止于心理学,可惜的是相关的书籍我并没有看到中文版的翻译。仅举几例。在哲学方面,如果有能力的话,可以看看Gerhard Vollmer的《Biophilosophie》,德语小册子,好像还没有英文翻译。我看到这本书时高兴得直拍桌子。这种感觉就像是去荒野探险却迷路了,正好遇到一个友善的人引导你走出困境一样。伦理学方面,读过两本《演化伦理学》,一本也是德语小册子,另一本是英文的,作(编)者分别是Hans Mohr和Giovanni Boniolo & Gabriele de Anna。这两本有兴趣的,我可以发电子版。不知道如果没有相关的演化心理学或演化论方面的知识,读《人类简史》时会是什么感觉——但快感肯定没有那么的强烈。当然,不只是为了这本书而补充阅读,演化心理学还能成为对很多学说进行批判的标尺。因以上提到的所有书均不在手边,只能凭记忆简述,若有疏漏,请各位及时指出。以上。
很多人追求看了之后能够醍醐灌顶的书这当中隐含着一个危险且懒惰的假设——只要找到一个根本的东西,或习得,或明悟。从此面对问题能够迎刃而解,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无往不利。由此延伸开来的许多问题则是知乎上经常问的或者很多人藏在心中没有问但是就是这么认知的:以为学了PUA,以后就能够成天啪啪啪。以为看了英语大牛的方法论文章,自己就已经是那个境界。以为找到一种完美的健身方法我就能够轻松愉快,迅速得到自己想要的身材。以及本题中以为看了所谓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书即能圆满习得,醍醐灌顶了。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许多人以为只要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就能心智开悟,斩尽以往心中藩篱,从此变成一个更见完美,更加靠近自己理想中的那个人。但真相是:即便真相、真理摆在你面前,大部分人都不具备相应的储备和能力去认识它。所以我的观点就是:即便是能够揭示世间真理,社会运行规律的书。没有一定经历的人去读,都不可能产生醍醐灌顶的感觉。如果有,那么很可能就像是一个不懂魔术的小孩见到神奇魔术而产生的震撼感一样。这些都是作者用他的见解对你娓娓道来让你以为有了一种我也能做到的感觉。绝大多数人不会认为自己现场看了羽毛球比赛,听林丹讲解一下羽毛球技巧就能够立马上场和对方打个难分难解。但是却又有那么多人期盼看一本书就能够明白世间大道,能够圆润地运用当中的方法去攻克一道道难题,这也是有点令人费解。-----------------------------------------------------------------------------------------------------------------------------我一直觉得有着良好的思维类型是对自身有很大裨益的。对于物的知识是无穷无尽。锤炼出良好的思维可以让人再之后的过程中有一个辅助增益的作用。(当然,不可能有一套完美的方法应对所有情况。)在此推荐主要是系统思考还有教导你思维尽量严谨的书,不多,就两本,有兴趣的自然会因此拓展,没有兴趣的,要么不看,要么心血来潮MARK一下,从此丢到收藏夹罢了。《学会提问》看完,并且主动去运用这样才行。这不是一日两日能够掌握的技能,你可以拿这套流程去检验很多人的回答和观点,然后你会看到原来有那么多的谬误存在其中。看完,并且主动去运用这样才行。这不是一日两日能够掌握的技能,你可以拿这套流程去检验很多人的回答和观点,然后你会看到原来有那么多的谬误存在其中。出个题目:英文版在这儿英文版在这儿There are seven windows in the head, two nostrils, two ears, so in the heavens there are two favorable stars, two unpropitious, two luminaries, and Mercury alone undecided and indifferent. From which and many other similar phenomenaOf nature such as the seven metals, etc., which it were tedious to enumerate, we gatherthat the number of planets is necessarily seven.... Besides, the Jews and other ancientnations, as well as modern Europeans, have adopted the division of the week into sevendays, and have named them from the seven planets: now if we increase the number ofplanets, this whole system falls to the ground.... Moreover, the satellites are invisibleto the naked eye and therefore can have no influence on the earth and therefore wouldbe useless and therefore do not exist. (Holton & Roller, 1958, p. 160)再拿知乎中无数人“洗来黑去”的土改说话。A人说:地主家也有好人啊,我XX就是地主,但他作风可好了,善待村民。结果却被一帮暴民XXX(具体请自行脑补如抄家 劫掠 杀戮等等负面词汇)然后AB正反双方开始举个例,举文献资料。说为什么要土改,土改理论的必要性。质疑一下你理论是否合理双方猪队友开始扣帽子:果粉废物/TG给你钱了你这么维护?猪队友们又开始举出一些低级论证和例子,结果被对方抓到把柄又得意洋洋开始攻击疏漏处。一派乱象。看出上面的问题了吗? 很多人谈论根本都不在一个频道上。A的逻辑是:我XX是地主,但XX不坏,他是好人→所以地主阶级不坏或者土改是错误的、罪恶的。A的逻辑如果看不出来错误的话,那就要反省了。所以网上争论的难处在于你很难让双方都处于一个定义上,同时这还只是第一步……2《第五项修炼》这一本书是经管经典著作,但是建议很多人去看一下,特别是要看当中的系统思考和心智模式以及自我超越。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系统思考的部分。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如何拆解问题、如何拆分世界。这样做显然会使复杂的任务和课题变得更容易些,但是,我们却在无形中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我们丧失了对更大的整体的内在领悟能力,再也看不清我们采取的行动所带来的各种后果。而当我们试图“考虑大局”的时候,我们总要在脑子里重新组装那些拆分出来的部件,给它们编组列单。然而,正如物理学家大卫·波姆(David Bohm)所说,这种做法是徒劳无益的——就好比试图通过重新拼起来的碎镜子来观察真实的映像。所以在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便干脆完全放弃了对整体的关注。本书中所描述的工具和理念就是为了破除这种幻象,即认为世界创生于分立的、互不相干的力量的幻象。一旦放弃了这个幻象,就是另外一番天地我们拿知乎社会里面已经势不两立的中医粉黑群体说话这是由两个平衡反馈构成的恶性竞争模式 两个人或者两个组织认为,自己的福祉依赖于建立对对方的优势。如果一方占据了优势,另一方就觉得受到更大的威胁,于是便更加咄咄逼人地去重建自己的优势,结果又使前者受到更大的威胁,也使前者更咄咄逼人,如此等等。双方往往把自己咄咄逼人的行为看成是对对方的防卫反应,而各自的“防卫”行动导致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恶性循环。某些中医黑誓要彻底废除中医,某些中医粉则誓要彻底保卫中医,不得更改半分。然后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种非黑即白的荒谬。同时中医黑,中医粉内人群各种主张都不见得一致,却都被打为粉/黑,多么简单粗暴。还有一增长极限的模型,它可以描述某些恋爱男女的情况,许多现实的情况都可以用该模型描述。左边是增强反馈,右边是平衡反馈每个增长极限的案例中都有一个正反馈(放大)过程,在一段时间里它自己就会产生增长或改进作用。然后它会碰到一个负反馈(稳定)环路,后者开始发挥限制增长的作用,改进速度会因此放缓,甚至完全停止。在我们的一次研讨会上,一位参会者说:“嗨,那不就像谈恋爱吗!”我小心地问:“为什么?”她回答说:“你看,一开始你们见面,两人花些时间在一起,而且感觉很好。于是,你们花更多时间在一起,感觉也更好了。很快,你们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来待在一起。于是你渐渐地更了解对方了。你发现,他并不总是为你开门,也不情愿为你放弃和他的好友们玩保龄球,而且是每隔一个晚上玩一次。他发现你爱嫉妒,或者有坏脾气,或者不整洁,不管是什么,你们开始发现对方的缺点。”她还补充道,随着两人发现对方的毛病,戏剧式的感情增长就突然停止了,甚至还可能倒退——这时你可能觉得,两人的感情还不如刚开始的时候。学习系统思考,你会发现现实中有很多情况都可以用这个模型来解释。最后,还是要根据几条原则——马克思主义原理来实践1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出发,而不是从观念或主观臆造的事实来行动。2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去除自身不客观 不实事求是的部分3明白我们所获取的真理是阶段性的,暂时性的,不断从客观实际来逼近真理。别看到马哲就“高潮”。先好好想想,你看待问题是否是从客观存在出发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强化自己观点,对自己反面观点丝毫不想了解?你是否能做到不断反省,始终做到实事求是?另外,赠送给那些只追求方法论的各位一句话: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注:系统思考最简单的入门和介绍书是《大鱼吃小鱼 系统思考的故事》,这本书才一百页多一点,前面一半都是绘本——一页图,一点文字。读书快的半小时就可以看完了。该书后半部分介绍了八种系统基模,稍微了解一点之后就可以直接看《第五项修炼》
《黑天鹅》最近刚整理了我在另外一个问题的回答,我觉得放在个问题下挺合适的《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书里面提到了很多有关黑天鹅现象,十分有趣,当即被作者的思维所折服首先,我想先介绍一下本书的作者——纳西姆o尼古拉斯o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引用维基百科的一段话Nassim Nicholas Taleb is a
essayist, scholar, statistician, and risk analyst,whose work focuses on problems of ,, and uncertainty. His 2007 book
was described in a review by the
as one of the twelve most influential books since World War II.简而言之,他其实是一个作家、学者、风险管理理论学者,致力于研究不确定性代表作有《随机致富的傻瓜》(Fooled by Randomness)、《反脆弱》(Antifragile)和《黑天鹅》(The Black Swan)大家可以看看这个问题里吴恒的回答这里摘了几个他对于塔勒布一个理论的介绍我觉得对于理解本书很有作用。塔勒布在本书当中谈到了一个Via Negativa, or the negative way的理论。Via Negativa是神学的一个理念,跟随这个理念的教义并不试着解释神是什么,而主要解释神不是什么。为什么?因为负面的信息远远比正面的信息有力量。这也是”黑天鹅“的由来:如果要证明“世界上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这个假设,即使做了数十年的统计和研究都难以下定论。但只要发现一只黑天鹅,那就可以即刻证伪该假设。把这个概念和求知联系起来,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原则:在求知上,做减法比做加法更有效率:一个真正的好医生,不会告诉你会去干这个干那个,而是告诉你不该干这个不该干那个。一个好的有用的理论,不是用很多假设和条件来告诉你达到这些条件你就能做什么,而是告诉你,你不能做什么。或者告诉你,你至少做到些什么以后,不会犯大错。或者我换个方式来讲:“负面的建议即使有很多条都会有用,但正面的建议必须少才会有用”。所以我们以后寻求他人建议的时候,不妨多问问他们,你们最不希望我做的是什么?这其实是看问题的另一个角度,是一个很好的思维方式,在看待问题或者处理问题的时候我们经常只接收到感受到正面的东西,然而负面的信息反而能让我们提起警觉。OK,接下来是本书的正文的部分。首先,什么是“黑天鹅”?在发现澳大利亚黑天鹅之前,所有的欧洲人都确信天鹅全部都是白色的,直到有一天有人发现了一只黑色的天鹅,把这个结论推翻了。“黑天鹅”现在是说我们通过观察或者经验获得的知识具有严重的局限性和脆弱性,直到某一件事情的发生推翻了原来人们的认知。在本书“黑天鹅”是指满足以下几个特点的事件:首先,它具有意外性。即预期之外,谁都不知道它会在什么时点发生。其次,它会产生极端的影响。最后,事后可预测性。事后会有一大批自称专家的人前来分析。比如,“911”事件和08年的金融危机都可以说是一个“黑天鹅”事件插个作者本人的事例他在2001年“9·11”事件发生前大量买入行权价格很低、无价值的认沽权证,用一种独特方式做空美国股市,“9·11”事件发生后而一夜暴富。无独有偶,他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又先知先觉重仓做空,大赚特赚了一笔。业界称他是“像买彩票一样的做股票”,不过要补充的是,他是每买必中,每中必是头奖。而一般人买彩票,大都只是在做贡献。“黑天鹅”的逻辑是:你不知道的事比你知道的事更有意义整本书都是围绕这个逻辑展开的,也是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围绕这个逻辑这里简单讲一下里面的几个例子,觉得有意思的同学推荐自己去看看原文一、认识极端斯坦作者认为在我们所处的世界上,有些事物表现出相当的平均性,即大部分个体都靠近均值,离均值越远则个体数量越稀少,与均值的偏离达到一定程度的个体数量将趋近于零。有些事物则表现出相当的极端性,均值这个概念在这个领域没有太多的意义,剧烈偏离均值的个体大量存在,而且偏离程度大得惊人。他把前者称为平均斯坦,把后者称为极端斯坦。平均斯坦的例子:年龄、身高、体重极端斯坦的例子:财富、收入、损失在我们生活中,极端斯坦的例子多于平均斯坦的例子,不要以为我们处于平均斯坦的世界,所以生活中的“黑天鹅”事件我们更应该提防!在平均斯坦领域,有些事情过去不成出现,我们也可以有相当把握判断未来也不会出现,比如过去没有出现过体重超过一吨的人,将来大概也不会。但我们目前的世界首富的财富为五百亿美元,一千亿美元财富的人以前没有出现过,现在也还没有出现,但并不代表未来也不会出现。二:认识叙述谬误叙述谬误:我们在编造理由或者强大一种逻辑关系的情况下观察一系列事实,对事实的解释会和事实混合在一起,使事实变得容易记忆,符合道理。叙述谬误导致我们认为过去的事件更具预测性,更易被预期,比实际上更不具有随机性。某件事情1000天的历史信息不会告诉你底1001天的任何信息。(很典型的就是股票市场,根据有效市场假说现在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过去的历史信息,我们很难通过技术分析预测未来的走势,所以不要高估自己预测未来的水平。)三:认识认知自大认知自大:我们在自以为拥有的知识方面非常自大,我们有一种内在的倾向,以为我们比实际上知道得多一些,这一点常常招致严重的麻烦。认知自大有双重影响:我们高估我们的知识,低估不确定性。(也就是低估未知事物的范围) 罗素的火鸡:火鸡随着喂食次数的增加,的信心也增加了,虽然被屠杀的危险越来越近,它却感到越来越安全。当危险最大时,安全感却达到最大值!类似于某种东西一直起作用,直到它出乎意料地不再起作用。塔勒布研究“黑天鹅”,并且从研究“黑天鹅”中获利在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塔勒布公司管理的各支基金赢利高达65%~115%他预言这样的金融危机还会再次爆发,但是08年的金融危机让他对如何预防黑天鹅灾难事件有了更多更深入的思考,详细请看《黑天鹅》的后记。最后是一个基金的首席理财师结合了塔勒布和巴菲特的共同经验总结成应对黑天鹅事件的5个基本原则①不要预测:能够预测出来的意外就不是意外,对于不可预测的事情做出错误的预测而采取错误的行动,只会犯下更大的错误。 ②谨慎预防:必须谨慎地分析最极端的黑天鹅事件发生的破坏性,并做好最充分的预防。 ③危中取机:黑天鹅事件是危机,但是也是最大的机会。就如巴菲特一样:别人死了,我还活着,而且枪里装满了子弹。 ④保持充分的余地:凡事都要留有非常充分的余地,预防百年一遇或万年一遇的灾难性事件。 ⑤不要负债。我们都知道其实负债有风险,但是我觉得作者的意思应该是谨慎运用负债(杠杆吧),什么满仓加杠杆的事情我们还是小心为好。
很多啊,《枪炮,病菌与钢铁》,反乌托邦的几本书:《1984》,《我们》,《美丽新世界》,《动物庄园》,然后还有《娱乐至死》,哲学领域的书更是不胜枚举。我觉得把任何一本书或者一种思想捧得过高都不好,所以阅读的时候都要带着批判的思维,切记“尽信书不如无书”。=====================另外,看书时“醍醐灌顶”这样的感觉我认为并不值得刻意追求,阅读并不是单纯为了追求快感。与文字保持一定的距离,多方求证,不断充实。
去年看了一些书 感觉很好的,《自私的基因》《一课经济学》《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
再次强烈推荐《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By曹天元这是我读过的最生动形象的一部科普,文风很棒,随着章节的推进伴着一个个科学家名字的出现,莫名地有种站在时间维度上观看科学演进的史诗感。
推荐一本小说不知道会不会跑题~《源泉》——安·兰德爆破狂人霍德华·洛克最后在法庭上的陈词我抄了三遍~~~那里也是全书的最高潮,但是你不能跳过剧情直接去读它~~~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外好书推荐排行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