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学生报考清华大学学有南和籍的学生吗

待解决问题&
南和初中哪所学校最好
南和初中哪所学校最好
更新时间: 08:32
JE中专网猜你喜欢!
()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面向全国招生,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1979年建校,1984年归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1991年承担原国家教委高职教育试点任务,1997年率先以&职业技术学院&命名,2000年...
开设的专业
()   内邱县职教中心是一所融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普通高中、短期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现有教学班48个,在校生3550名,教职工158名,开设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工、幼儿教育、会计电算化、旅游服务与管理、现代农业、数控技术、文秘、高级护理等专业。学校环境优美,整体布局合理,教...
开设的专业
()   河北省临城县职教中心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融职业技术教育、实用技术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校。校园占地102亩,建校20余年来,教育和培训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目前,学校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新开设普通焊接、特种焊接、数控机床、模具制造4个高新技术专业,采取&四包&、&...
开设的专业
() 邢台技师学院(邢台市职教中心)是由原邢台市劳动技工学校、邢台市第一劳动技工学校、邢台市经贸学校、邢台市职教中心整合而成的国家重点技工院校。学院总占地面积570亩(其中院本部200亩,产教研实训基地150亩,汽车训练基地120亩,图书馆100亩),拥有教职工819人,在校生16000人,年社会短期职业...
找不到你想要的学校吗?
JE中专网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济宁市内哪所学校初中最好
如果非要有个排名的话,根据济宁一中的高中生源分布情况应该是济宁师专附中(就是老四中,85年前叫七中,85年前的四中是现在的职业一中),本人就是那毕业的,其他应该是15中、13中、17中,别的初中就差点了。据我所知现在济宁的初中都是4年!小学前3名为:霍家街、实验、师专附小、东门。
初中生在郑州学体育哪所学校最好
郑州体校 但是感觉郑州如果直接想培训特长这种好学校可少有的都去外地
昆明哪所学校最好
小学:红旗小学,全区统考第一 初中:长城中学,全市统考第一,滇三(昆三分校)全区统考第一 -高中:昆一,昆三, 大学:师范大学,云南大学
恩施哪所学校最好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简称恩施高中)数控,模具好像没有
长治哪所学校最好
大学、中学还是小学啊?大学就长治医学院,高中就太行。
蚌埠哪所学校最好
也不一定,小学说不好那里最好,学校资源齐备,教师水平高,学校整体素质高,升学率高就算是一所好学校从这点出发的话,蚌山区第一,第二试验小学,龙子湖区那凤一小,师范附小,以上4所小学基本具备了上述条件由于一,二,三中取缔了重点初中的,所以初中建议上的学校就是26中和铁一中(没有取缔初中部的省重点)高中总体感觉还是一,二,三中水平高点,省重点,升学率都很客观,学校整体资源很优秀。铁一中挂了个省重点的牌子,只能排老四吧。非市区的话就是怀远一中(见面不如闻名,应届生的升学率有点折扣)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省重点大学),大学看的就是就业率了。安财的就业率很高,在安徽省名列前茅,另外安财还是全国财经类学校的25强。再往下就是蚌埠医学院。坦克学院另外说,军事院校,就业率不好说,出来都是军官嘛(低级军官)不足还请
泸州哪所学校最好,江阳区的学校
小学:泸州师范附属小学 梓桐路小学初中:都比较平均 都各有优劣:外国语,比较杂,本来初中比较好,但高中不好,整体风气不好;七中,老学校,但因为名声比较好,交钱进去的人多了自然会影响校风;泸南,十一中,升学率还是将就;江阳西路,新学校,生源不太好影响其升学率,不过今年来都比较好高中:泸州高中,当仁不让的老大,从最近5年的成绩来看都表现不俗,校园建设也越来越好;泸州二中,现在的泸州老窖天府中学,很糟糕,好学生进去也考不了好学校;天立,私立学校,学生成绩相差特别大,风气也一般
蚌埠最好的初中部是哪所学校?要专业回答!急
感觉三实小的初中部应该是挺好,六中也不错 择校不如择师,找个好老师比好学校我感觉要好的多,毕竟再好的学校老师不一定都是好的 好学校好老师都是外在条件,主要还是看自己,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的
2015年哪所学校学习IT最好?
过分是德国 补充: 北大青鸟徐州中博是专门从事电脑培训的机构,很不错!像徐州的北大青鸟中博,北大青

鸟南京中博等都是很好的电脑培训学校,手把手教的好,有时间可以到这些学校看看,都

是很不错的! 补充: ok
工业工程专业哪所学校的最好
即使是天大、西交好 但是如果你能考上清华 一定要去她的ie不论是就业、地理位置、前景各个方面都很好
如果非要有个排名的话,根据济宁一中的高中生源分布情况应该是济宁师专附中(就是老四中,85年前叫七中,85年前的...
郑州体校 但是感觉郑州如果直接想培训特长这种好学校可少有的都去外地...
小学:红旗小学,全区统考第一 初中:长城中学,全市统考第一,滇三(昆三分校)全区统考第一 -高中:昆一,昆三,...
&本站QQ官方微博:@jixiaoJE &
Copyright &&&(JE中专网)&&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联系&&问题详情
北京户籍的学生进入清华北大以后和外省的学生有没有水平差异?
最近很流行的说法就是帝都的学生考清华北大很容易,那么北京的学生和外省的那些状元们相比水平会有差么? 如果在进入北大清华之后,地域的差异并没有影响个体的发展高度是否意味着现有的选拔制度是合理的?
您的回答过短,请将答案描述得更清楚一些
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20
我觉得你想的太多了,做好自己就好。
同为清华的校友,发现这里回答的很多都是校友,凑凑热闹吧。结论为先,就我的经历看,北京的同学显然没有因为分数线低于其他地区而导致水平差异,公正地说,服从甚至高于平均分布。本人从规模较小的城市作为当地成绩不错的同学考到北京,在清华读书的时候,交了很多很好的朋友,受益至今,相信也绝对能够受益终生,而这些朋友里各地人都有,也有北京的同学。其中不乏尽管是同龄人,甚至是师弟师妹,但因为人家术业专攻,甚至同我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其实想回答这个问题,远超过高考分数、大学成绩乃至事业发展的比较,就我在清华的经历而言,我周围的朋友,相互很少比较这些,大学之后,再无所谓“优等生”、“成功人士”这样的等级概念,但是观察周围大牛,有些心得,的确值得自己学习,而这些方面可能会同个人的成长背景关系很大。1)得失心,平衡能力大城市成长背景的同学,的确从小在学习和生活之间有更多的空间平衡,一方面对成绩更淡定,另一方面的确发展出多元化的爱好,这种熏陶往往对后续发展后劲很足,的确值得我们学习。2)对人生的规划从走出老家到现在一路跌跌撞撞,反思人生缺少一些规划,相应地在当时当地也就缺乏提前的经营。比如从大一就开始积累校友的人脉,适当时候参加一些活动和实习,甚至包括怎么和异性同学交往。这些事情,因为从小城市到大城市,一路的眼界打开很快,诸多不够适应,很多事情是当时北京或者大城市的同学指点,才明白。3)敢于尝试的富人思维因为见识过比较成功的前例,所以发达城市的同学在很多人生提升期敢于给自己投资,比如花钱去国外交换;而如果从小城市来,家里再不富裕,容易担心交换耗资过多而甚至不敢考虑尝试。类似情况不胜枚举。其他当然有很多资源,都是北京同学或许能够得天独厚的,比如地利之便,比如人脉关系,等等。但前三点,无关乎外部资源,主要是个人修养的提炼,的确是我个人觉得,这几年在北京甚至更发达的城市学习工作学习到的,不得不说,这些同学比我要更早地得到这些修养提炼。所以说呢,高考分数线这种涉及教育资源公平与否的问题,讨论也许于事无补,我就不涉及了。对于我,能做的,就是两件事:1)现在我在清华兼职着校友导师,对于和我有类似经历的同学,我会刻意提点,提醒他们在以上几点,特别关注,比如我会提醒,交换项目如果有资助奖学金,是不是你可以争取啊?等等。2)我家乡的小伙伴面临学业和事业的转型期,我会提醒他们,向发达城市的同学朋友学习,早早布局,敢于突破。感谢我们家乡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童年,让我们能够来北京这里学习工作,我们是不是就得把这个机会利用充分,经营好自己的人生,争取早点让类似我们经历的弟弟妹妹们路走得更顺,是不是?显示全部
我想我有必要开宗明义地讲一下,我只是陈述我这些年的见闻。我老家在农村,初中就读于一家小县城中学,高中来到省会城市,大学考到北京,大学期间还辅导过学生,我亲身体验到了中国各个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在教育资源上的差异。至于社会是否公平,制度是否合理,不在我讨论范围之内。所以如果你觉得我描述的现象不公平,那也请你想清楚,我,就是你所说的不公平遭遇的实际经历者、承受者。我相信我的答案还是道出了一些人的心声的,所以我也希望有的人不要把赞同我的回答等同于维护这个制度,谢谢。本文中提到的北京学生,特指就读于清华北大的北京学生。作为一个外地考生,我曾经一厢情愿地以为,清华北大在北京招生名额多,所以北京学生比起我们一定弱爆了,你们有啥了不起啊,信不信来陕西我分分钟考死你啊。呵呵,老子来清华了,你们就等着给我们垫底吧。结果实际上,北京学生的表现整体上是比较优秀的,而且实际上名牌大学里比较容易堕落垫底的是小县城学霸……小县城教育条件落后,学霸为了考入名牌大学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要多于京沪大城市学生,兴趣爱好、视野就逊色了。别的答案、评论里有不少人质疑才艺的作用,并且玻璃心地认为我说大城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展自己的才艺,所以素质更高更应该被录取。才艺最重要的价值不是拿来比较考核,才艺最大的作用是丰富学生生活,让人快乐起来。我说小县城学霸容易缺少发展个人才艺的机会,不是说他们素质低人一等,而是他们太容易把考第一当作自己唯一的爱好了,但是当他们到了强手如林的名牌大学,第一名离他们远去之后,太难找到生活的乐趣所在了。评论区里有种观点很有趣,意思是说“从落后地区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天赋上自有其过人之处,所以……”。这句话符合大多数人的想法,但以我多年来的实际观察,对来自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考入名校的学生而言,这种想法带来的负面作用远大于正面作用。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相信自己的杰出而是接受自己的普通,不是盲目相信自己在中小学时代神话将会延续,而是从独立完成每一次作业、跟上每一堂课开始做起。而他们的普通,并不是彻底的泯然众人,而是在优秀环境中的普通。但是的确有许多人没有完成从“英雄”到“凡人”的心态转变而堕落。但只要坚持下来的人,最终取得的成就还是不错的,但是在他们所比较的环境来看,他们取得的成绩依然是“普通”的。而北京学生的优势在哪里?视野、才艺这些容易引起争议的,我就不说了,只说学业。北京在基础教育上的优势之大是我在外地的时候难以想象的。我曾经在北京一家教学机构长期辅导高中生参加物理竞赛,也带过多年的家教,北京优秀的中学生的水平真是好的出人意料。而且我发现,尽管清华北大在北京招生名额很多,但是父母教育程度不高的北京土著家庭却很少有孩子考上清华北大。就我在北京的生活经验来讲,尽管清北在北京的招生比例远高于外省,但是对于很多土生土长的老北京而言,清北还是那样遥不可及。我甚至可以讲,清华北大在北京的招生名额,多数被那些早些年通过自己努力考入北京、留在北京的外地人的后代所瓜分。我在清北认识的北京同学,大多数父母教育程度都很高,就职于北京的政府机关、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等。你只要想想,每年有多少学生考入北京的高校,然后留在北京继续发展就可以理解,北京的学生家长这个群体相比外地学生家长这个群体,在教育程度上的优势是不断扩大的。清华北大纯理科专业的学生,有不少因为就业的压力选择当中学老师。我当年在做物理竞赛的时候,老师把很多题目讲的绕,而我吃透这些题目后就非常简洁直白的做了出来。我在给我的学生讲的时候,学生就会觉得这题目原来这么简单直接。其他的答案、评论里反复提到一个事实,就是北京高考题难度比较小。但是北京的尖子生日常训练的题目,难度绝对是不小的。而且水平较高的老师往往把难的东西讲解的很简易,所以北京的尖子生也往往自以为自己学的东西很简单。学习好的学生不是刻意教出来的,但是往往是熏陶出来的。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父母、老师熏陶出成绩好的学生,容易太多了。北京学习最顶尖的学生是非常强的。而且近年来的趋势是北京最优秀的学生选择直接出国,而不是上清华北大。最后,我对那些即将进入清华北大的外地考生,特别是小县城的考生说:你们的确比北京考生付出了多得多的努力,但是你们多出来的努力并没有用在学习新知识上,只是重复性的训练以求少犯错误而已,而你们将来的北京同学,有不少已经在大学的课程上走了很远很远了。我再补充三点:1
我只是在陈述事实,我并没有表达”北京人考清华北大更容易是合理的“这样的观点。2
我扫了一眼评论,发现有一些人热衷于用开国领导人举例。的确,以今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开国领导人普遍文化程度是不高的,也没上过名校,但是考虑到当时中国识字率之低,文盲数量之庞大,战乱、饥荒之频繁,而他们能在学校念书,并且在念书的时候能够接触到各种政治思想,这说明:在大学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以今人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确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从他们所处的时代来看,他们的起跑线真的领先绝大多数人太多了。同理,那些认为科举给了寒门弟子机会造就了社会公平的人都没有认识到,古代农耕社会下,能读书接受教育参加科举的人,普遍来自士绅阶层,他们的家庭条件比绝大多数人优越太多了。所谓的寒门弟子,也是和皇亲国戚相比的。把科举理解为现在交百十块钱就能参加的高考,实在是太不了解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区别了。3 中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的确有一段基础教育的黄金年代,但是这段黄金年代即将成为历史,落后地区和大城市在基础教育上的差距是在不断拉大的。我的父亲当年在陕西的一个农村读书,而他的高中数学老师,是西北大学数学系的教授。为什么?文革。文革的确迫害了很多优秀的知识分子。很多本来大有可为的知识分子,被迫劳动改造,但是颇为黑色幽默的是,这又让很多偏远落后地区的孩子误打误撞地接接受到了比较好的教育,比如我的父亲。在那个政治运动如火如荼的年代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学生在政治运动中卷的太深了,而我父亲这样落后地区的人,反而有了安心读书的时间,并且在被下放的知识分子的教导下,学到了很多东西。我父亲这代人,在高考之后很快就崭露头角。而我父亲这代人在考学的时候,城乡二元制是很森严的,农民是农民,干部是干部,许多来自农村的优秀的孩子,因为急于摆脱农民身份,加之信息闭塞,报考的志愿往往严重低于他们的水平。很多本来学习非常优秀的学生,误打误撞成了小县城的中小学教师。他们凭借扎实的功底,创造了落后地区基础教育的第二波奇迹。我清楚地记得,我初中的时候一个中年化学老师,做初中数学竞赛题,如同砍瓜切菜,比很多年轻的数学老师都要熟练。但是这第二波奇迹,也在逐渐离我们远去。因为小县城出现这样优秀的老师会很快被大城市的中学挖走,而且这波人,也到了退休的年纪。以陕西为例,曾经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在各个城市、县城是比较平均的。但是这些年,清华北大在陕西的招生名额日趋被几所超级中学垄断,而周边的小县城,年级第一能考个西安交大就谢天谢地了。而那个小县城基础教育的黄金年代,是以无数优秀的知识分子,被迫扎根在基层从事基础教育为代价换来的。而现在,这样的情况恐怕再也不会发生了,所以奇迹之后,再无奇迹。显示全部
谢邀。我的观点很明确, @白如冰 的高票答案从叙述的因果关系上来看,是错误的。请各位能够耐心的看一下我的回答之后再对我点 反对+没有帮助,或者评论。我在这里谢谢各位了。开始的时候我想举一个小例子,会计师。这个词最近几年真的非常热门假设两个学生都在大学中接受会计专业的教育,而后毕业后顺利的通过会计师考试,成了一名注册会计师。一个人大学里面的分数是95,另一个100。谁更优秀?其实是差不多的。他们进入工作岗位工作一年之后,我相信都能够顺利的完成一个会计师的本职工作。但是,一般来说,这两人家庭中,家庭条件更好的,更容易在工作中做的更好。为什么呢?我在这里可不是说,因为他爸是李刚,所以他走到哪里都能顺顺利利,大家都给他开绿灯。因为会计师是要和人交流的啊。这时候“综合素质”的差距就体现出来了。家庭条件好的,大城市出来的,总是更加长袖善舞一点。所以,作为老板,一样两个注册会计师,你会选谁呢?家庭出身在这个时候自然就起作用了。看到这里,你或许只是发现我叙事的逻辑和 @白如冰 虽说有点不同,但讲出来的结果似乎是一样的。那就请你在接着往下看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在公立大学中,小城市的学生应该在大学里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取得和大城市小孩相同的成绩吗?这个问题,在美国,就是黑人和白人,在欧洲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和发达国家的学生。你现在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应该啊。怎么不应该。但是答案恰恰就是不应该。这不是政治正确的话。是一旦你觉得应该,那就是教育制度错了。我们要改他。为什么呢?学生进大学的目的是什么?在系统学习之后,拥有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非常简单。我在这里想举个大学英语的例子。每个中国学生都要学习大学英语。这个,大家都逃不掉,不管你的专业是德语还是汉字文学。四六级对很多大学生都是个折磨。可是我到了德国念大学之后,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英语竟然不是必修的。每个大学都有一个语言中心,所有的课程全部免费。你在里面可以学英语,法语,德语,中文,日语……想学什么学什么。比如我想学英语,那我就必须参加一个分级考试,分级之后我就会进入适合我程度的班级学习。想学的话一级一级按部就班往上走就可以。我这人好奇心很重,觉得英语这么重要的东西怎么能不计入大学成绩呢?很多德国人的英语我看看分完级之后还没我好啊。然后我就跑去语言中心说出了我的疑惑。老师的回答让我记忆尤新。他问我,要是英语算入总成绩,那些难民出生的小孩,怎么能和从小读双语学校出来的德国人比?在德国的大学里,专业上那些并没有受过太好教育的人可以适当的把他们的学习时间延长,通过专门的小班化的教育补习来通过考试。只要他们肯努力,毕业之后一定可以胜任将来的工作。但是,英语这个东西,对他们来说太难太难了。而且,其实和专业也没什么关系。学个法语也不错啊,你要是去德法边境工作,其实法语还更有用啊。现在你再回过头去看我上面的那个问题,我想你应该能明白我的意思了。显示全部
无他,此文是为反对 @洪无忌的答案而作。首先,不知道答主非要把贫富阶层差距跟美国黑人/白人阶层作比是要闹哪样,阶层和少数族裔的确有一定关系,但这么说实在有失偏颇。@白如冰 同学的观点仅仅是陈述事实而已,而 @洪无忌 在反对的其实并不是“观点”,而是“事实”。答主说,“公立大学应该倾向性的优先保障穷人的教育权利!什么综合素质,什么视野优秀,全是放屁!全民投资大学育人,是为了给那些底层的学生机会,让他变的更好。” 于是请答主回答我:“全民投资大学是为了给底层学生提供机会”这个论点的理论支持在哪里?我猜,尽管答主对美国社会存在不满,但这种公立大学应该底层学生服务的论点应该是来源于对美国公立/私立大学学生阶层组成成分的不同这一事实的观察。但据我所知,中国的公立大学与美国的公立大学概念并不相同。美国有着大量的优秀的私立大学,而中国呢?答主怕是不能列举出大陆哪些私立大学是“优秀的”吧。而且即使是美国的大学,在录取的时候也是会考虑家庭环境:优先录取可以担负起学费的优秀学生,其次才是需要奖学金资助的优秀学生。答主又说道:“就可以在这边说着,北京的孩子更优秀,应该拿到更多的录取名额了?” 这其实是在转移问题的矛盾的指向。众所周知,北大清华在北京录取名额多,与复旦上交在上海录取名额多,道理大致相同。换言之,答主作为美国人,也应该对美国公立大学的招生略有耳闻吧,那就是州立大学优先录取本州的学生,即使本州的学生并没有像外州的学生一样优秀。一个地区的纳税人与政府扶持当地大学,当地大学有理由也有必要在录取的时候倾向当地学生,这是不争的事实。我想说的是,答主作为一个美国公民,在这里将各种概念混为一谈,并发出了“我对我的祖国感到悲哀”的感慨,甚是令人不解。另外,“祖国”应指的是移民的现居国,而非祖籍所在地国家。祖國 当然,答主若是在此为大美利坚合众国感到悲哀,我并无任何意见。再者说来,答主的观点:“穷人家的小孩再怎么努力都很难有出头的机会,今天少,以后更少。美国是这样,中国再这么下去以后也会像美国一样。”,其实是有问题的。受教育是从来都不是出人头地的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我并非不同意政府应保障穷人的教育权利,相反,我向来拥护任何可以促进贫困地区教育水平提高的政策与举措。要保证穷人的基本权益,包括教育平等化,这个国家,这个社会,都有很长的路要走。另外再多说一句,答主既然如此心系故国的教育问题,并且对美国抱有批判态度,那有为何要历尽千辛万苦,依靠金钱与运气,移民到美国,(参考答主自己说的“我要是当初早年家里没钱,没运气,肯定不可能移民美国,读到博士。”),并还在中国的山寨 Quora 上义愤填膺呢?
转载:全国各省主要中学清华大学优良毕业生率,来自网大论坛 “宁汉合流” 的辛苦整理 感谢 @罗博文 提供评选标准清华大学每年都会公布这一年的优秀,优良本科毕业生,总数占清华总本科毕业人数的百分之11点几,每年都公布在清华官网上,非常透明,本人只是花了几天的时间对这些学生中学所在省份进行了细致的统计和整理 ,综合了四年的数据。 附件: 清华大学优秀,优良毕业生评选基本要求: 一,参评优秀(优良)毕业生的基本条件 1. XXXX。 2. 学风严谨勤奋,成绩优秀(优良)。根据学校注册中心提供的数据,优秀毕业生成绩排名须在全年级(专业)前8%以内,综合论文训练成绩排名须在全年级(专业)前1/3以内;优良毕业生成绩排名须在全年级(专业)前1/3以内,综合论文训练成绩排名须在全年级(专业)前1/2以内;对人数少于25人的专业,成绩排名前两名者可参评优秀毕业生。 3. 优秀毕业生素质测评成绩排名须在班级前1/3以内或达到E的标准;优良毕业生素质测评成绩排名须在班级前1/2以内,或达到G的标准。 4. 积极参加文体活动,身心健康,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达到良好。 5. 优秀毕业生必须至少一次获得特等奖学金(注:最高奖学金)或综合优秀奖学金;优良毕业生必须至少两次获得奖学金,其中至少一次为校学业优秀或以上奖学金。 6. 优秀、优良毕业生本学年个人卫生成绩须达到良好以上。 7. 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者,经院系推荐也可参评。 美术学院学生以及少数高水平运动员不计入,少数优良率及优良人数太低中学不计入优良总数 在8人以上(平均每年至少2个),且优良率达到百分之20以上的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17/45=37.78河南省实验中学:10/27=37.04郑州外国语学校:11/30=36.67如东中学: 8/22=36.36郑州一中:11/32=34.38福州一中:9/31=29.03杭州外国语学校:15/53=28.3武汉外国语学校:9/34=26.47杭州二中:13/50=26海安中学: 8/32=25南师大附中:13/52=24.53六安一中:9/37=24.32湖南师大附中:8/39=20.51扣除四大外国语学校(外国学校有不少学生在人文学院,新闻传播院,法学院,外院,等人文性质较强的院系获得优秀,优良,说服力还不够统一,但是即便这样,他们也是非常优秀的,因为他们也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在其他理工科性质较强的学院获得优秀,优良的称号,但为了统一处理,将外国语学校全部去除)真正的全国前十河南省实验中学:10/27=37.04如东中学: 8/22=36.36郑州一中:11/32=34.38福州一中:9/31=29.03杭州二中:13/50=26海安中学: 8/32=25南师大附中:13/52=24.53六安一中:9/37=24.32湖南师大附中:8/39=20.51再从榜单外的按高低顺序补上一个学校(优秀率在百分20以上,优良人数达到7)盐城中学:7/27=25.93全国十大中学是河南省实验中学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郑州市第一中学福州第一中学杭州第二中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苏省盐城中学参照资料:全国各省主要中学清华大学优良毕业生率 美术学院学生以及少数高水平运动员不计入,少数优良率及优良人数太低中学不计入广东暂时不统计(广东部分数据缺失)具体分省数据优良总数 在8人以上(平均每年至少2个),且优良率达到百分之20以上的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17/45=37.78河南省实验中学:10/27=37.04郑州外国语学校:11/30=36.67如东中学: 8/22=36.36郑州一中:11/32=34.38福州一中:9/31=29.03杭州外国语学校:15/53=28.3武汉外国语学校:9/34=26.47杭州二中:13/50=26海安中学: 8/32=25南师大附中:13/53=24.53六安一中:9/37=24.32湖南师大附中:8/39=20.51优良率(百分比)安徽:淮北一中:3/11=27.27阜阳一中:3/12=25六安一中:9/37=24.32屯溪一中:4/20=20合肥一中:5/27=18.52巢湖一中:1/6=16.67安庆一中:4/25=16马鞍山二中:2/16=12.5北京:首师大附中:5/35=14.29北京四中:16/173=9.25人大附中:27/296=9.12北京市十一学校:9/99=9.09北大附中(不含分校)3/34=8.82北京二中:5/60=8.33北京市景山学校:2/24=8.33北师大第二附中:7/86=8.14北京八中:5/69=7.25清华附中:12/169=7.10北京一0一中学:3/44=6.82北京市顺义牛栏山中学:3/45=6.67北京五中:2/35=5.71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7/157=4.46福建:福州一中:9/31=29.03莆田一中:4/27=14.81厦门外国语学校:4/29=13.79厦门一中:4/33=12.12甘肃:兰州一中:4/22=18.18西北师大附中:6/50=12广西:南宁二中:6/27=22.22广西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3/21=14.29贵州:贵阳一中:4/42=9.52河北:石家庄二中:12/66=18.18衡水滏阳中学:2/17=11.76衡水中学:9/98=9.18河南:河南省实验中学:10/27=37.04郑州外国语学校:11/30=36.67郑州一中:11/32=34.38信阳高中:4/13=30.77濮阳一高:2/15=13.33北大附中河南分校:3/28=10.71中原油田第一中学:3/30=10黑龙江:哈三中:14/110=12.72大庆实验中学:6/50=12哈师大附中:2/27=7.41大庆铁人中学:2/33=6.06湖北:武汉外国语学校:9/34=26.47华师大一附中:10/70=14.29湖南:湘潭县一中:4/15=26.67湖南师大附中:8/39=20.51长沙一中:4/29=13.79雅礼中学:6/56=10.71长郡中学:6/65=9.23吉林:东北师大附中:13/129=10.08吉林一中:3/29=10.03江苏:江苏省锡山中学:2/4=50扬中中学:1/2=50南京外国语学校:17/45=37.78梁丰中学:3/8=37.5如东中学: 8/22=36.36常州中学:5/14=35.71如东县栟茶中学:1/3=33.33海安县曲塘中学:1/3=33.33无锡大桥中学:1/3=33.33扬州中学:6/19=31.59江苏省新海中学:6/19=31.58盐城中学:7/27=25.93海安中学: 8/32=25无锡一中:3/
12=25南师大附中:13/52=24.53如皋中学:6/25= 24姜堰中学:3/13=23.08苏州中学:4/18=22.22常州一中:2/9=22.22海门中学: 4/20=20南通中学: 1/6=16,67金陵中学:2/12=16.67徐州一中:2/15=13.33淮阴中学:5/39=12.82江西:江西师大附中:3/28=10.71辽宁:瓦房店中学:6/16=37.5大连育明高中:8/51=15.69东北育才:9/66=13.64鞍山一中:4/33=12.12本溪高级中学:3/60=5辽宁省实验中学:3/35=8.57山东:山东省实验中学:7/24=29.17滕州一中:2/8=25莱州一中:3/13=23.08山西:山西省实验中学:5/18=27.78山西五中:5/29=17.24康杰中学:3/18=16.67山大附中:5/36=13.89陕西:西交大附中:5/29=17.24西安铁路一中:12/79=15.19西工大附中:13/147=8.84高新一中:7/84=8.33上海:复旦附中:6/39=15.38上海中学:14/92=15.22华师大二附中:12/114=10.53上外附属外国语学校:3/42=7.14四川:成都市实验外语学校:5/19=26.3成都七中:13/69=18.84成都树德学校:4/24=16.67成都外国语学校:6/39=15.38绵阳中学:4/42=9.52天津:南开中学:11/67=16.42耀华中学:10/66=15.15新疆:乌鲁木齐一中:6/42=14.29兵团二中:2/19=10.53云娜:云南师大附中:4/44=9.09浙江:杭州外国语学校:15/53=28.3杭州二中:13/50=26舟山中学:5/25=20镇海中学:7/51=13.73东阳中学:2/13=15.38绍兴一中:2/13=15.38湖州中学:3/23=13.04诸暨中学:3/26=11.54萧山中学:2/18=11.11学军中学:3/28=10.71金华一中:3/30=10温州中学:2/24=8.33重庆:重庆南开:7/89=7.87重庆一中:2/28=7.14重庆第八中学:2/29=6.90重庆巴蜀中学:3/57=5.26优良总数 在4人以上(平均每年至少一个),且优良率达到百分之20以上的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17/45=37.78瓦房店中学:6/16=37.5河南省实验中学:10/27=37.04郑州外国语学校:11/30=36.67如东中学: 8/22=36.36常州中学:5/14=35.71郑州一中:11/32=34.38扬州中学:6/19=31.59江苏省新海中学:6/19=31.58信阳高中:4/13=30.77山东省实验中学:7/24=29.17福州一中:9/31=29.03杭州外国语学校:15/53=28.3山西省实验中学:5/18=27.78淮北一中:3/11=27.27湘潭县一中:4/15=26.67武汉外国语学校:9/34=26.47成都市实验外语学校:5/19=26.3杭州二中:13/50=26盐城中学:7/27=25.93阜阳一中:3/12=25海安中学: 8/32=25南师大附中:13/53=24.53六安一中:9/37=24.32如皋中学:6/25= 24南宁二中:6/27=22.22苏州中学:4/18=22.22湖南师大附中:8/39=20.51舟山中学:5/25=20屯溪一中:4/20=20海门中学: 4/20=20转载来源:全国各省主要中学清华大学优良毕业生率显示全部
献出知乎首个长篇处女答。出于隐私考虑,还是匿了。本人来自河南某县城,2012年考入清华某工科。想就这个问题,描述一下我周围的实际情况,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我们班一共两个北京土著,一男一女,除西藏新疆外其他各省的同学基本都有。学习方面:拿我们班的北京女同学为例,如果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她不是我们系最最好的,但也非常优秀了。我们专业这一届大概85人,从开学到现在的4个学期里,她有3个学期的成绩都在年级前5,剩下一个学期,不知道出了什么bug,跌出去了,但也不差。之所以说她不是我们系最最好的,是因为有比她还厉害的稳居年级前5的人,这些人大致来自辽宁,天津,浙江,河南。以上是结果,谈谈我对她平时上课的观察吧(原谅我喜欢向更优秀的人看齐==):从未翘课,从不迟到,上课永远坐前排,认真听讲并记笔记(很好奇她几乎每门课都能记笔记)课下生活不太了解,但知道她起得很早(所以大多数人都曾经翘掉过的早上第一节课,她也没翘过)这学期了解到她修了英双,可能早起用来读书背单词吧。做个比较,谈谈部分外省同学的情况。先以我为例,大一上学期,属于放羊式适应期,翘过课,课上睡过觉,从未坐前排,总是抢后排,所以大一上成绩不理想,85个人,我排名中等。以后逐渐醒悟,调整心态,找到学习方法,成绩不断上升。外省同学,有神级的,也有很颓废的。大神就不再赘述了,基本上课学习都是类似北京女神。讲一下我遇到的一些颓废的吧。我室友,爱玩游戏,从大一玩到现在,做事拖拉,每天熬夜,经常课上睡觉,成绩很不理想。我们隔壁寝室,四个人集体玩游戏,经常大半夜熄灯之后还能听到他们宿舍在狂吼,几乎不去上课,很少出寝室,退了很多课,也挂了一些,听辅导员说他们中的几个人有劝退或者退级的危险。(还真没遇到过沉迷游戏的北京同学)别的班也有一些类似的情况,但总体而言,大神和颓废者的人数是大致相等的,两个极端嘛,大多数人其实还是处在一个“不温不火”的地步。如果题主的“水平”指的是学习的话,那几乎是没有差异的。清华里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是北京的,外省的我见多了。但如果“水平”指的是综合素质的话,那差异确实是存在的。老实说,我进大学前根本没有听说过托福雅思gre,到大一下还傻傻分布清楚他们有什么区别。但是,帝都的很多学生,或许高中时就已经把托福给考了,进入大学时他们已经有了明确的出国目标,这是很多中西部偏远省份的同学很少想到的。据我所知,我们系大三出去交换的很少有京津沪的学生,因为他们已经下定决心要出国读研,何必交换。所以,我同意,京津沪地区的学生,确乎见多识广,有超出我们的视野。很多我在大学,在北京才了解认识到的东西,他们早已习以为常;很多我还在犹豫要不要做的事情,他们已经下定决心。此外,北京学生还要一个在我看来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常常回家。我是大学之前从来没有住宿过的学生,对我而言,经常见见家人,及时向他们谈谈自己的情况和想法,对自己的人生会有很大帮助。所以,很多人会忽视北京学生的这个地理优势,但我觉得,这个地理优势才是导致一切差异的根源。没办法,谁让帝都选择了北京呢。说了学习,再谈谈其他方面吧(= = 我承认我是比较喜欢观察别人,尤其在这个充满了大神的园子里)首先说生活方式/衣着品味上,京津沪及沿海地区的同学,确实要比中西部地区的人高出一大截。例子我就不多举了,相信很多大学生都有体会。然后是英语口语水平,注意我说的是口语啊!发达地区的学生,确实也要比中西部高出很多。但就写作/阅读/听力而言,由于我经常听欧美歌曲,看好莱坞电影美剧,所以感觉这方面还蛮好,主要就是口语渣啊 T T还有就是交往能力。这一点确实还是有差异的。就我两年上过的所有课来看,那些在课上敢于回答老师问题,敢于举手提问,主动上台做展示的,除了长得好看的,大部分都是较发达地区的。——————————————————————————————————————————以上就是我对楼主问题的看法。工科男很久没写过文章,乱乱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最后想“吐槽”一下这里的学风,算是对即将开学的发泄吧:我高中基本十点左右睡觉,但到了这里,在11:30之前基本没有睡过。这里学霸真的太多,我现在规定自己每天11:30之前必须睡觉,但我已经是我们宿舍(或许我们整层楼)睡得最早的了。大家对gpa真的看得很重,所以大部分人都很努力地在学习,再加上周围高手这么多,大家的好胜心又这么强,所以就有了这样的“学风”。清华对体育真的非常重视,而且北京学生体育成绩整体比中西部同学好,这也算是差异的一种吧。下学期又要考3000米,想起来去年在瑟瑟寒风中迎风奔(fei)跑(wu)的情景也是醉了。算了,就写这么多吧。----------------8月16日更新---------------------第一次得这么多赞,真是谢谢大家了。今天抽空,就再写一些吧。首先想回答部分知友在评论中的提问:1.关于睡觉时间:
我是一个不睡觉就比较容易困的人,而且体质比较容易上火,上火就长痘,所以很不喜欢熬夜。
部分知友看到我高中10点左右就睡觉,感觉可能睡得太早了。当时的情况是,我们学校5:30早自习开始,晚自习21:40放学,我一般在教室再待一会,整理一下没弄完的作业什么的,然后才回家。由于我家就在学校对面,所以大概十点之前到家。
到家后直接就是洗洗睡了,睡前会翻一下带回家的笔记什么的,但大多数时间都是躺在床上想想今天发生的事情。而且当时我也没有智能手机,只有一个充话费送的按键手机,所以玩手机更是不可能了。
可能是一直以来养成的习惯吧,所以到了清华依然不习惯熬夜。
但我们学校确实是有熬夜的,而且据我观察,熬夜的人并不在少数。
拿我们寝室举例,我睡得最早,然后另一个12点左右睡。其余两个,没有亲测过他们几点睡,但据说是2点左右。而且我有次起来上厕所,另一个人还没有关灯睡觉,当时已经2点半了吧。
至于熄灯之后不睡觉,在干什么,不同宿舍好像不太一样。
我们宿舍,如果11点熄灯之后,还不睡觉的话,那一般就是在刷题写作业,这是最最最常见的情况了。当然,也有熬夜玩游戏看动画片什么的,比如我们隔壁寝室,经常大半夜了还能听到他们组队玩游戏的狂吼。
最实际的,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因为不堪舍友玩游戏的干扰,而换寝室的情况,我见过几个。2.关于出国交换:
有的知友感觉如果出国交换一学期,对本科毕业后出国读研在申请时会很有帮助。当然,这个观点是对的。
但我想说的是,交换是一个比较毁学分绩gpa的过程,因为牵涉到课程替代,成绩转化等问题,所以就不再细讲了。(其实我也傻傻搞不清,只是向班里的大神咨询过这些事情)而申请国外名校时,gpa要求很高,所以大神们就宁愿牺牲一些国外经历,来保住自己的gpa(这里的大神,他们的目标已经不是世界top50,top30之类了,申的都是各专业里面数一数二的,所以对gpa会要求很高)。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机会出去。清华出国的机会太多了,除了交换,还要很多暑期项目,寒假项目之类的,那些立志本科后要出国的人,大多会选择参加假期项目来丰富海外经历。而选择交换的人,大多是不确定自己以后是否要出国,打算先体验一下海外生活再做决定。3.关于样本问题:
由于本人社交圈有限,再加上性格不够活泼开朗,所以认识的同学也不太多。现在想想,自己认识的北京同学,大概有10个左右吧,班里的,系里的,还有二学位课上的。
我只拿北京女神举了例子(当代表),只是想说明,在学习方面,清华里的主流大神是如何实践的。这一点不分地域,来自各个省份的大神,很多都是这样默默耕耘出来的。(当然,也不排除很少数的opportunitist)而并非为了说明北京的学生在学习方面与其他省份的同学有多少不同。
相反,我倒是感觉,不同省份的学生,积极进取的 和 颓废消极的 ,其占的比例应该是差不多的。不能说北京的学生到了清华就容易更积极进取,小县城的学生到了清华就更容易消极颓废。京津沪地区颓废的学生我也见过,小县城依旧自强不息的同学我更是习以为常。———————————————————————————————————————————再补充几个细节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有一次专业课考试,最后一道题需要解很一个很复杂的线性方程组。绝大多数人都是在那里手算,结果考试结束了还没解出来。倒是我们班某位来自京津沪地区的大神算出来了,一问才知道,他是用他的计算器按出来的(我们考试是允许使用那种小型的计算器的)。听别的同学说,那种计算器貌似挺贵的,而且,不是所有人都会用那种计算器来解方程组。
我们班有一位公认的大神,仍然是京津沪地区的。高中就考了托福,100+,去香港考了sat,本来目标是去国外读大学,最后不知道为什么还是来清华了。大一大二都是年级前五。大一暑假通过我们学校的某个项目,自费去了美国某顶尖学校(top3)进行暑期交流。手机电脑都苹果,i系列装备一应俱全,典型的高富帅类型。但关键是人家为人十分低调,和蔼可亲,跟班里同学的关系搞得都很好,从来没有刻意炫耀过成绩或其他值得炫耀的东西。
托福培训课上,老师经常举例子,说他带过的某某某同学,参加了几次托福考试(3-4次),在他的指点下,成绩一次比一次好,还经常提到某些初中就考托福的同学的伟大事迹。听到这,我经常苦笑。像新东方的培训班,在北京的话,最低也要2500左右,当然高的要10000+。光是托福报名费,一次也要1500。如果考4次的话,那就6000了。对于任何一个来自小县城的同学,6000应该不会是一个小数目。
舍友曾给一个清华教授的孩子当过家教,那小孩已经在美国上初中了,利用假期回来补习数学。
清华有很多交换和出国项目,家庭条件一般的同学,会谨慎的选择国家,选择学校,看看有没有奖学金。但是那些经济条件好的,基本就是就是随性而为,想去哪就去哪了。之前课上遇到过一位学姐,大三去瑞士交换,暑假又去了以色列,看样子家里经济条件不错(不要问我怎么看出来的,这种东西其实很明显)。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吧。
京津沪的学生在学习方面与其他省份的同学,水平不分伯仲。任何地方的同学,只要端正了学习态度,不浮躁,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亲测有效)但是除去学习,其他诸如 兴趣爱好/阅历视野/生活方式/身体素质/家庭背景/经济条件 等方面,这些地区的学生还是要领先中西部地区的。
客观上,清华对不同地区的学生一视同仁,不会说因为你来自发达地区,在某些项目的选拔中就优先录取你。但实际上,京津沪等发达地区的同学往往更容易获得/把握住机会,想想那些需要经济条件以及各种成绩/经历做支撑的活动和项目,你就明白了。———————————————————————————————————————————
在清华,你会越来越感觉到,比你优秀的人,可能比你长得还帅还漂亮,而且还比你更加努力。
算是一则正能量吧,与君共勉。显示全部
在清北的差异很小,甚至表现更出众。在其他学校的,确实存在明显差异。
来一组数据吧,分析了一下某系学生前三年的成绩分布,计算各省学生前三年的平均排名。【GPA不代表综合素质,只是学习情况的反映】对分析的对象做一个说明:大一入学后,有人转入、有人转出,只分析一直在这个专业学习的学生的成绩,转入转出的排除在外,降级或退学的也没有算在内。符合条件的共77人,来自二十多个省市。部分省市只有一两个人,取学生成绩算平均值没有代表性,故筛选出人数3个或多于3个的省份,算每个省的学生的平均排名。可以看出,一起进这个系,一起学习三年后,不同省份学生成绩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四川学生表现最好,北京学生表现稍欠缺。不过在清华这个地方,学业成绩并不代表什么。不同的人设定的学业目标不同。
可以用极限法来想想,香港学生进入港大港科大后跟内地同学有没有差异?香港中学很多全英教学,条件优异,注重培养学生素质。但是前3%的人跟前0.0x%的人平均水准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之所以在北京的大学里不能明显感受,是因为录取率还没有差别到那种程度。
第1-10条,共19条 &
手机动态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邮箱/手机号码!
请输入密码!
Copyright &
Shang Hai Jing Rong Xin Xi Ke Ji You Xian Gong Si
上海旌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 400-850-88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华大学保卫处户籍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