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打了白dian风还会扩散吗?我读的书愈多,就愈网络使人更亲近辩论赛世界,愈明了生活

(我读的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义,愈觉得生活的重要)朋友这句话怎么来理解_百度知道早安:我读的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义,愈觉得生活的重要
发布: 08:32:29作者:郑州铁路局
#早安#我读的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义,愈觉得生活的重要。 —— 高尔基
大家都在看
48小时点击榜
Copyright (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快乐活在当下,尽心就是完美,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感悟生活的经典至理名言,欢迎阅读。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励志名言栏目!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天才,伟人都是善于利用时间的人。真正的有价值的人是为这个世界创造价值的人。伟人都是在逆境中锻炼出来的,平静的湖面不会练出出众的水手。人生就像在行船,每个人的船,自己是舵手,需要自己掌舵。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度过了多少时间,而是你生活的深度。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奔跑的人。幸福属于那些容易感到满足的人。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胡适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小说家)表面上张牙舞爪,心里其实深深呵护着一个青涩而脆弱的起点。――龙应台当你自以为对这个世界很重要的时候,这个世界才刚刚准备原谅你的幼稚。――陈凯歌《少年凯歌》问心的道德胜于问理的道德,所以情感的生活胜于理智的生活。 朱光潜伟大的品质是与生俱来的,它不仅具有直接的,而且具有一种持续的,不断发展和永不消失的力量。即使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去世了或他所生活的时代过去了,这种力量还会继续存在下去,它的生命力也许比他的国家和他所操的语言更强。 埃弗雷特为自己寻求庸俗乏味的生活的人,才是真正可怜而渺小的。 约尔旦我的生活原则是把工作变成乐趣,把乐趣变成工作。 艾伯乐我的生活过得像钟表的机器那样有规则,当我的生命告终时,我就会停在一处不动了。 达尔文为什么恰恰到了老年,人才注意到自己的感受,批评自己的行动呢?为什么年轻的时候就不管这些?到了老年,就是没有这一套也已经够难受的了。&&年轻的时候整个生活不留痕迹地滑过去,几乎没触动思想,可是到了老年,每一个极小的感受都像钉子那样钉在头脑里,引起一大堆问题。 契诃夫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 戴尔&卡耐基我读的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义,愈觉得生活的重要。 高尔基头脑是狭小的,而他却隐藏着思想,眼睛只是一个小点,他却能环视辽阔的天地。――《茶花女》盲目可以使你增加勇气,因为你看不到什么危险。――《格列佛游记》泪水只能换来同情,汗水却能赢得成功。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但不能跑调。人可以跨越自然的障碍,却无法跨越人自己用智慧设置的障碍。苦难是上天的恩赐;幸运是上天的惩罚。所以才有了困顿而有成,幸运而平庸的高下分野。不要活得太匆忙,知道怎样安排时间,就会知道怎样去享受。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是自己的修养不够。我的主要办法,首先是通过孩子们对共同生活的初步感觉和在发展他们初步的能力上,使他们产生姊妹兄弟般的友爱,把整个团体融化于一种大的家庭的朴实精神中;并且就在这种基础上,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情感中,鼓舞他们一般的义务感和道德感。 裴斯泰洛齐托尔斯泰的思想也许是最高尚的哲学,最伟大的利他主义,不过这种思想对生活来说却不适用。有成千累万的事例表明人们必须用侮辱来回报侮辱,不能不这样回报。到处都得有为个人的神圣权利的奋斗;如果不要这种奋斗,那就是不道德。 契诃夫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我个人认为,我们输给人家的地方是生活以及工作的观念和态度。 王永庆土着们对于衣服房屋定时起居教堂学校主日学校工作以及文明强加在他们头上的其他迫害,都很不习惯,他们如饥似渴地怀念他们那丧失了的故乡和他们从前那种自由的野蛮生活。他们把那个天堂换了这个地狱,现在是悔之晚矣。他们坐在异乡的高崖岩上,思念故乡,一天又一天地含着眼泪,凝神注视着海外,怀着无法消除的渴望,遥望着烟雾迷蒙的地方,那就是他们原先那个天堂的鬼影。他们一个个都伤透了心,全都死掉了。 马克&吐温所谓友情这种东西,存在于一切人的生活之中。假如一个人丧失了友情,那他可能无法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西塞罗思想上的努力,正如可以长出大树的种子一般,在眼睛里是看不见的。但,人类社会生活的明显的变化正发生于其中。 列&托尔斯泰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浏览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居里我们的目的是要鼓舞青年热爱生活,对生活满怀信心,我们要在人们身上培养英雄主义精神。必须使每一个人明白:他是世界的创造者和主人,他对地球上的一切不幸负有责任,而争取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的荣誉,也都是属于他的。 高尔基金钱是好东西,但是这种东西能满足个人生活就可以了,不能太多了,多了就会祸害人。今天要做的事不要等到明天,该自己做的事不要让别人做。灵感喜欢光顾勤劳的人,懒惰人不会遇到他。成功的方法多种多样,别不接受你看不惯的方法。科学的结论最开始的时候都是建立在大胆的猜测上。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着。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一个人有钱没钱不一定,但如果这个人没有了梦想,这个人穷定了。无论哪个时代,青年的特点总是怀抱着各种理想和幻想。这并不是什么毛病,而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很难说什么是办不到的事情,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并且还可以成为明天的现实。任何的限制都是从内心开始的。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要活得精彩,就需要有宽广的心胸,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化解痛苦的智能。有了昂扬的精神,人才能活得更加精彩。不要放弃心灵的力量,不要错过改写人生的每一次机会,生命实际上是一只陶器,你想把它塑造成什么形状,它就会变成什么形状。生活中的烦心琐事就如同空气中的粒粒灰尘,我们无法阻止它们进入我们的心田。所以,我们应该以广阔的胸怀去容纳它们,慢慢地,静静地,让他们沉淀下来。曾以寻死的心活着,被迫超越,也曾主动超越,不管梦是否实现,有梦总是最美的。――林清玄快乐活在当下,尽心就是完美。――林清玄今天扫完今天的落叶,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要努力地活在今天这一刻。――林清玄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的! 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原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林清玄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可以用这五个字来表达――我没有时间。 ――(美国)富兰克林在一个崇高的目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爱因斯坦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法国)居里夫人最近更新: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格言大全:
48小时热门2014年江苏省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南校2014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
(2014年05月25日)
【命题人:金文潮】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白皙/哂笑& &
凤冠霞帔/有失偏颇 & & 翘首以盼/个中翘楚
殄灭/忝列&&&
市侩习气/脍炙人口 &&
乳臭未干/无声无臭
土坯/纰漏 & &毁家纾难/别出机杼&&
&着手成春/棋高一着
湮没/嫣然&&&
腾蛟起凤/狡兔三窟&
& 敷衍塞责/塞翁失马
1.B(A.xī/shěn&
p&i/pō& qi&o ;&
B.tiǎn&&
ku&i& xi&& ; C.pī shū/zh&&
zhu&/zhāo;&
D.yān&&
jiāo/jiǎo&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3分)(& ▲& )
A.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
B.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基层和社会组织要联动配合,接住管好,切实解决好“中梗阻”和“最后一公里”问题。
C.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自1967年首次出版以来,销量超过3000万册,并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纽约时报》曾形容它为“《创世纪》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
D.《MH370航班之谜》作者分析说:“没准就是哪个参加军演的人无意中击落了MH370。谁也不想再发生洛克比空难,(1988年美国泛美航空103号航班因恐怖分子实施报复制造爆炸而坠毁)所以肇事方有充分的理由对此保持沉默。”
2.D[应该为“谁也不想再发生洛克比空难(1988年美国泛美航空103号航班因恐怖分子实施报复制造爆炸而坠毁),所以……”]
【2014年5月21日,媒体发布《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意见〉的通知》。//2014年4月17日,《百年孤独》作者、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墨西哥城因病去世,享年87岁。】
3.根据下面文字,请概括说明什么是“转基因食品”。(60字左右,不得出现“转基因”一词)(5分)
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综合发展基础上,20世纪70年代诞生了一门崭新的生物技术科学——基因工程技术。这种技术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通过这种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等),这个过程就是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出来的就是转基因食品。根据来源的不同转基因食品可分为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性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物带来的安全性问题是人们所关心的。目前以欧洲为主的许多发达国家正在对这个问题进行着激烈的辩论。这场争论在中国消费者中也造成了一定影响。美国农业部部长办公室生物技术协调员迈克尔·沙克曼2014年5月6日在北京表示,美国种植的大豆和玉米90%以上是转基因品种,转基因农作物在美国的消费非常普遍。
转基因食品指:&&&&&&&&&&&&&&&&&&&&&&&&&&&
▲&&&&&&&&&&&&&&&&&&&&&&&&&&&&&&&&
3.(转基因食品指)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1分)、将某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体(1分)、改变其遗传特性(1分)、使其在性状和营养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目标转变(1分)而生产出的食品(1分)。
42014第二届青年奥运会将于今年8月14日至26日在南京举行。这是继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举办的又一重大奥运赛事,是为青少年举办的国际赛事。为迎接各国选手,组委会准备张挂一副宣传联,请你根据上联“聚首南京,尽展青春风采”拟写下联。(4分)
&&&&&&&&&&&&&&&&&&&&&&&&&&&&&&&&&&
▲&&&&&&&&&&&&&&&&&&&&&&&&&&&&&&&&&&&&&&&&&&
4.示例:圆梦中国,再扬奥运精神。(内容:2分;形式:2分。形式上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尾字上仄下平)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
孔子之后三十八世,有孙曰戣.字君严,事唐为尚书左丞。年七十三,三上书去官。天子以为礼部尚书,禄之终身,而不敢烦以政。吏部侍郎韩愈常贤其能,谓曰:“公尚壮,上三留,奚去之果?”曰:“吾敢要君?吾年至,一宜去;吾为左丞,不能进退郎官,唯相之为,二宜去。”愈又曰:“古之老于乡者,将自佚,非自苦。闾井田宅具在,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不在东阡在北陌,可杖屦来往也。今异于是,公谁与居?且公虽贵而无留资,何恃而归?”曰:“吾负二宜去,尚奚顾子害?”愈叹曰:“公于是乎贤远于人 !”明日,奏疏曰:“臣与孔戣同在南省,数与相见。戣为人守节清苦,论议正平。年七十,筋力耳目,未觉衰老,忧国忘家,用意至到。如戣辈在朝不过三数人,陛下不宜苟顺其求,不留自助也。”不报。明年,长庆四年正己未,公年七十四,告薨于家,赠兵部尚书。
公始以进士,佐三府官。至殿中侍御吏,迁江州刺史、谏议大夫。事有害于正者,无所不言。加皇太子侍读。改给事中,言京兆尹阿纵罪人,诏夺京兆尹三月之俸。明年,拜右丞,改华州刺史。明州岁贡海虫、淡莱、蛤蚶可食之属,自海抵京师,道路水陆,递夫积功,岁为四十三万六千人。奏疏罢之。
十二年,自国子祭酒拜御史大夫、岭南节度等使。约以取足,境内诸州负钱至二百万,悉放不收。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税,始至有阅货之燕,犀珠磊落,贿及仆隶,公皆罢之。绝海之商,有死于吾地者,官籍其贷。满三月,无妻子之请者,尽没有之。公曰:“海道以年计往复,何月之拘?苟有验者,悉推与之,无算远近。”厚守宰俸而严其法。十五年,迁尚书吏部侍郎。公之北归,不载南物,奴婢之籍,不增一人。长庆元年,改右散骑常侍。二年,而为尚书左丞。
5.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古之老于乡者,将自佚&&&
&佚:& ▲&
&⑵言京兆尹阿纵罪人&&&&&&&&
⑶始至有阅货之燕&&&&&&&&&&
▲ &⑷有死于吾地者,官籍其贷&&
▲&&&
5.⑴通“逸”,安逸,安闲。⑵偏袒,迎合。⑶通“宴”,宴席。⑷登记(每小题1分)
6.请简要概括孔戣为官的主要品质。(2分)
&&&&&&&&&&&&&&&&&&&&&&&&&&&&&&&&&&&
▲&&&&&&&&&&&&&&&&&&
&&&&&&&&&&&&&&&&&&&&&&&&
①忠君尽职;② 体恤百姓;③廉洁奉公;④处理政务宽严有度)
(答对2点1分,3点即可得2分)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面对孔戣的据理求退,韩愈认为朝廷不应该让孔戣这样的贤人辞官,他上疏请求留用孔戣,但奏疏递上没有答复。第二年,孔戣去世。
B.当时明州岁贡淡菜、蛤蚶等物,从海滨直抵京师。由于扰民甚众,孔戣不惜冒犯朝廷,为民请命,奏请皇上免除明州的进贡。
C.由于韩愈举荐,孔戣得以进入仕途,为官期间,能为百姓利益着想,而且任劳任怨,即便远派岭南,也努力于政务,克己为人。
D.孔戣在担任岭南节度使时,处理海外商贸事宜,既严格地执行法度,以身作则拒绝贿赂,又有人性化的变通,切实为外商利益考虑。
7.C(通过科举考试而进入仕途的)
⑴公尚壮,上三留,奚去之果?(4分)
&&&&&&&&&&&&&&&&&&&&&&&&&&&&&&&&&&&&&
▲&&&&&&&&&&&&&&&&&&&&&&&&&&&&&&&&&&&&&&
8.⑴您的身体还很强壮,当今皇上多次挽留您,您为什么这么坚决要辞官呢?
(4分,“尚”、“奚”、“之”、“果”各1分)
⑵公于是乎贤远于人。(3分)
&&&&&&&&&&&&&&&&&&&&&&&&&&&&&&&&&&&&&&
▲&&&&&&
&&&&&&&&&&&&&&&&&&&&&&&&&&&&&&&&
⑵您在这方面远比一般人贤明!
(3分,“于是”、“贤”、介宾短语后置各1分)
⑶满三月,无妻子之请者,尽没有之。(3分)
&&&&&&&&&&&&&&&&&&&&&&&&&&&&&&&&&&&&&&
▲&&&&&&&&&&&
&&&&&&&&&&&&&&&&&&&&&&&&&&&
⑶满三个月,没有妻子儿女询问认领的,全部没收充公。
(3分,“妻子”、“请”、“没有”各1分)
【附参考译文】
孔子之后第三十八世,有一个名戣的世孙,字君严,在朝任尚书左丞。在他七十三岁那年,曾经三次给皇帝上书要求辞官。皇帝任命他为礼部尚书,给予他终身享受俸禄的待遇,还不敢拿政务来麻烦他。吏部侍郎韩愈平时尊崇孔戣的才能,就对他说:“您的身体还很强壮,当今皇帝三次挽留您,您为什么这么坚决要辞官呢?”孔戣回答道:“我怎么敢向君主提出要求呢?我的年龄已经非常大了,这是我应当辞官的一个原因;我担任尚书左丞,不能进用或辞退郎官,只有宰相可以,这是我应当辞官的另一个原因。韩愈又问道:“古时候,那些老死于乡间的人,都是自求安逸,而非自求受苦。房屋、水井、田地都还在,那些不做官和厌倦官场生活回到故乡的亲友,不是住在东郊就在北郊,大家可以拄着拐杖穿上鞋子互相往来。现在情况和前面所说的不一样,您和谁住在一起呢?况且您虽然身份显赫但没有留下资产,您回家后依靠什么生活呢?”孔公回答:“我自身有这两个应该离去的原因,为什么还要顾虑你说的话呢?”韩愈叹息道:“您在这方面远比一般人贤明!”第二天,韩愈就向皇帝上奏说:“臣下和孔戣同在南省任官,多次与他相见。孔戣为人守节清廉,议论公允。虽已七十,但体力耳目没有衰退,还在忘我地为国操心,用意极为周到。像孔戣这样的人,在当今的朝廷不过三四人,陛下不应苟且顺从他的请求,而应留下作为辅佐。”奏疏递上没有答复。第二年,长庆四年正月己未日,孔公七十四岁,在家中去世,朝廷追赠兵部尚书。
孔公当初以进士身份辅佐三公,官至殿中侍御史,又历任江州刺史、谏议大夫。只要是有损正义的事,孔公没有不说的。后来加封为太子恃读,改给事中,上书指出京兆尹包庇纵容罪犯,皇帝下诏削夺京兆尹三个月的俸禄。第二年,任尚书右丞,又该任华州刺史。当时明州每年都要进贡海虫、淡菜、蛤蚶等可以食用的海产品,从海边运到京城,要经过水路和陆路,卒役累计人工,每年要用四十三万六千人。孔公奏请皇上免除明州的进贡。
元和十二年,孔公从国子祭酒改任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他通过增加俸禄的方法来约束官员的贪取暴敛,境内各州拖欠的租税达二百万,全部免除。海外入境的船舶停靠码头时有下碇税,初到时有阅货宴,对他人所赠的犀角珠宝、仆从奴隶,孔公一概拒绝。横渡大海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有死在岭南的,官府登记其财货。满三个月,没有妻子儿女询问认领的,全部没收充公。孔公说:“海路一年只能往返一次,怎么能用月来限定呢?如果有凭证,应该全都归还给他们,不要计算日期多少。”孔公增加地方官员的俸禄,同时严格执法。元和十五年,孔公升为尚书吏部侍郎。孔公回到北方的时候,没有携带南方的特产,奴婢的户口(人数)也没有增加。长庆元年,改任散骑常侍。长庆二年,担任尚书左丞。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天津桥[注]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注] 天津桥:即洛桥。
(1)“榆柳萧疏楼阁闲”一句描写了怎样的情境?(2分)
&&&&&&&&&&&&&&&&&&&&&&&&&&&&&&&&&&&&&&&
▲&&&&&&&&&&&&&&&&&&&&&&&&&&&&&&&&&
9.(1)描写了榆柳叶落枝秃、楼阁默默静立的萧瑟情境。(2分)
(2)清人潘德舆《养一斋诗话》中评本诗尾句“笔力高简”。请说说尾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
▲&&&&&&&&&&&&&&&&&&&&&&&&&&&&&&&&&&&&&&&
(2)①对明月照积雪的壮丽景象的惊奇与赞美;②寄寓了对冰清玉洁品质的高远追求。
(4分,每点2分)
(3)具体分析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
&&&&&&&&&&&&&
&&&&&&&&&&&&&&&&&&&&&&&&&▲&&&&&&&&&&&&&&&&&&&&&&&&&&&&&&&&&&&&&&
(3)立足于“望”,句句写景。(1分)前三句从初结之“冰”,到绝人之“陌”,再到萧疏之“榆柳”、闲静之“楼阁”,场景不断变换,描摹了初冬时节的萧瑟气氛。(2分)最后一句笔锋一转:写出了“明月照积雪”的壮丽景象,增添了整个画面的亮度。(1分)
【附录】【注释】
天津桥:即洛桥,在今河南省洛阳西郊洛水之上。
萧疏:形容树木叶落。
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中的中岳。
【作品译文】
天津桥下的冰刚结不久,洛阳的大道上便几乎没了行人。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在明静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
此诗写出了“明月照积雪”的壮丽景象。天空与山峦,月华与雪光,交相辉映,举首灿然夺目,远视浮光闪烁,上下通明,一片银白,真是美极了。诗人从萧疏的洛城冬景中,开拓出一个美妙迷人的新境界,而明月、白雪都是冰清玉洁之物,展现出一个清新淡远的境界,寄寓着诗人高远的襟怀。
前人有云孟开端最奇,而此诗却是奇在结尾。它通过前后映衬,积攒力量,造成气势,最后以警语结束全篇,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题名《洛桥晚望》,突出了一个“望”字。诗中四句都写所见之景,句句写景,没一句写情。然而前三句之境界与末句之境界迥然不同。前三句描摹了初冬时节的萧瑟气氛:桥下冰初结,路上行人绝,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就在这时,诗人大笔一转:“月明直见嵩山雪”,笔力遒劲,气象壮阔,将视线一下延伸到遥远的嵩山,给沉寂的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在人们面前展示了盎然的意趣。到这时,人们才恍然惊悟,诗人写冰初结,乃是为积雪作张本;写人行绝,乃是为气氛作铺陈;写榆柳萧疏,乃是为远望创造条件。同时,从初结之“冰”,到绝人之“陌”,再到萧疏之“榆柳”、闲静之“楼阁”,场景不断变换,而每一变换之场景,都与末句的望山接近一步。这样由近到远,视线逐步开阔,他忽然发现在明静的月光下,一眼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感受到极度的快意和美感。而“月明”一句,不仅增添了整个画面的亮度,使得柔滑的月光和白雪的反射相得益彰,而且巧妙地加一“直见”,硬语盘空,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诗人写景固然是从审美出发,但是都是以情为景的精神。没有情的景是死板的。诗人写情以景物人物事件为依托,没有景的情是空洞的。从原理上说来,形神兼备和情景交融是一致的,只不过形神兼备多用于事物描写,情景交融多用于景物描写。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予论唐诗,小与人异……《洛桥晚望》云:“天津桥下冰初结……”笔力高简至此,同时除退之之奥,子厚之淡,文昌之雅,可与匹者谁乎?而人犹以退之倾倒不置为疑。
【作者简介】孟郊(751~814),唐代著名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仕历简单,清寒终身,为人耿介倔强,死后曾由郑余庆买棺殓葬。故诗也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如《择交》的“虽笑未必和,虽哭未必戚。面结口头交,胆里生荆棘”,《伤时》的“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即路人”;《上达奚舍人》的“万俗皆走圆,以身犹学方”等,语意虽浅拙,却也是伤心而悟道之言。
他年长于韩愈十五岁,有“忘形交”之称,韩诗有“我愿化为云,东野化为龙”语。韩的诡奇艰险处,也可能受孟的横空硬语的影响。
他作诗的态度极为严谨,往往苦思力锤,入深履险,甚至含着涩味,但如《游子吟》等,却又自然亲切。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
⑶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些小吾曹州县吏,& &&&&&&▲&&&&
10.⑴
一则以惧&&&&
⑵ 而御六气之辩&&&&
⑶ 陟罚臧否&&&
⑷ 剑阁峥嵘而崔嵬&&&&&&&
⑸ 钩心斗角&&&&&&&&&&
⑹ 赢得仓皇北顾& &&&⑺
峰峦如聚&&&
⑻ 一枝一叶总关情
(8分,每句1分)
【附录】&&&&&&&&&&&&&&&&&&&&&
关于“孝”的名言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关于“爱民亲民”的名言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老子第六十六章》)
[既然要为民众服务(欲上民),就必须处处以民众的需求着想(言谈举止都离不开民众的需求——言下);要领导民众前进(欲先民),在利益面前的“索取”、“取得”之上,必须把民众的利益摆在自己以及公务员的前面(身后)。]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孟子·梁惠王下》)
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欺瞒)其上。(林逋《省心录》)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呼兰河传(节选)
我家是荒凉的。
天还未明,鸡先叫了;后边磨房里那梆子声还没有停止,天就发白了。天一发白,乌鸦群就来了。
我睡在祖父旁边,祖父一醒,我就让祖父念诗,祖父就念: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天睡觉不知不觉地就睡醒了,醒了一听,处处有鸟叫着,回想昨夜的风雨,可不知道今早花落了多少。”
是每念必讲的,这是我的约请。
祖父正在讲着诗,我家的老厨子就起来了。
他咳嗽着,听得出来,他担着水桶到井边去挑水去了。
井口离我家的住房很远,他摇着井绳哗拉拉地响,日里是听不见的,可是在清晨,就听得分外地清明。
老厨子挑完了水,家里还没有人起来。
听得见老厨子刷锅的声音刷拉拉地响。老厨子刷完了锅,烧了一锅洗脸水了,家里还没有人起来。
我和祖父念诗,一直念到太阳出来。祖父说:
“起来吧。”
“再念一首。”
“再念一首可得起来了。”
于是再念一首,一念完了,我又赖起来不算了,说再念一首。
每天早晨都是这样纠缠不清地闹。等一开了门,到院子去。院子里边已经是万道金光了,大太阳晒在头上都滚热的了。太阳两丈高了。
祖父到鸡架那里去放鸡,我也跟在那里;祖父到鸭架那里去放鸭,我也跟在后边。
我跟着祖父,大黄狗在后边跟着我。我跳着,大黄狗摇着尾巴。大黄狗的头像盆那么大,又胖又圆,我总想要当一匹小马来骑它。祖父说骑不得。但是大黄狗是喜欢我的,我是爱大黄狗的。
鸡从架里出来了,鸭子从架里出来了,它们抖擞着毛,一出来就连跑带叫的,吵的声音很大。
祖父撒着通红的高粱粒在地上,又撒了金黄的谷粒子在地上。
于是鸡啄食的声音,咯咯地响成群了。
喂完了鸡,往天空一看,太阳已经三丈高了。
我和祖父回到屋里,摆上小桌,祖父吃一碗饭米汤,浇白糖;我则不吃,我要吃烧苞米;祖父领着我,到后园去,趟着露水去到苞米丛中为我擗一穗苞米来。
擗来了苞米,袜子、鞋,都湿了。
祖父让老厨子把苞米给我烧上,等苞米烧好了,我已经吃了两碗以上的饭米汤浇白糖了。苞米拿来,我吃了一两个粒,就说不好吃,因为我已吃饱了。
于是我手里拿烧苞米就到院子去喂大黄去了。
“大黄”就是大黄狗的名字。
街上,在墙头外面,各种叫卖声音都有了,卖豆腐的,卖馒头的,卖青菜的。卖青菜的喊着,茄子、黄瓜、荚豆和小葱子。
一挑喊着过去了,又来了一挑;这一挑不喊茄子、黄瓜,而喊着芹菜、韭菜、白菜……
街上虽然热闹起来了,而我家里则仍是静悄悄的。
满院子蒿草,草里面叫着虫子。破东西,东一件西一件的扔着。
看起来似乎是因为清早,我家才冷静,其实不然的,是因为我家的房子多,院子大,人少的缘故。
哪怕就是到了正午,也仍是静悄悄的。
每到秋天,在蒿草的当中,也往往开了蓼花,所以引来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凉的一片蒿草上闹着。这样一来,不但不觉得繁华,反而更显得荒凉寂寞。
[注] 萧红(1911年6月-1942年1月),生于。《呼兰河传》是她在病逝前一年即1940年12月写成于香港的一部自传性长篇小说。
11.请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表达特色(4分)
&&&&&&&&&&&&&&&&&&&&&&&&&&&&&&&&&&&&
▲&&&&&&&&&&&&&&&&&&&&
&&&&&&&&&&&&&&&&&&&&
①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表现了“祖父”、“我”和“大黄狗”之间自然和谐的关系;②运用比喻、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黄狗”的健壮可爱;③句式简短、回环往复,语言质朴直白、明快鲜活,充满着童稚情趣和诗意。(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请结合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分析概括“祖父”的性格特征。(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祖父反复念诗讲诗、掰苞米、放养鸡鸭等细节,(2分)可以看出祖父宽厚仁慈、耐心细致、勤劳、从容等性格特征。(4分)(如答“简朴、对‘我’宠爱”等的酌情给分。)
13.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反复写到“荒凉”,请简要概括使“我”感到荒凉的原因。(4分)
&&&&&&&&&&&&&&&&&&&&&&&&&&&&&&&&&&&&
▲&&&&&&&&&&&&
&&&&&&&&&&&&&&&&&&&&&&&&&&&&
(1)客观环境使她感到荒凉(满院子蒿草,草丛中有虫子瞎闹。破东西到处乱扔。我家房子多,院子大,人少);(2)内心寂寞使她感到荒凉。(①每个方面2分,表述1分。②如未概括,只答具体特征的如“玩伴少,只有祖父、厨子和黄狗,没有小朋友”等的,酌情给分。)
14.联系相关的写作背景,探究本文的创作意图。(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从环境描写角度:①院子里花草:渲染了内心的寂寞与孤独;②“大黄狗”、鸡鸭形象:表达了对自然、对生命的亲近,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③小城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由纯真安宁生活的留恋与向往。
(2)从人物形象角度:①祖父与“我”的关系:表达了对祖父的深切怀念,传递了浓浓的亲情,表达了对“温暖”与“爱”的追求;②厨子挑水烧水、祖父放养鸡鸭以及隐身的小贩的叫卖:表现了小城中人们的勤劳朴实,表达了对人性美的赞美与追求。
(3)写作背景角度:①日军入侵,国土沦丧:表达了对国土沦陷的伤痛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与愤怒;②漂泊流落于香港:表现了难回故园的的悲苦心境,表达对人性及人类生存的无可奈何的慨叹。
(答出1小点1分,2小点3分,3小点5分,说到4小点即可满分)
【背景参考】
《呼兰河传》是作者在病逝前一年即1942年12月写于香港的一部自传性回忆录长篇小说。她以诗化的手法追忆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了对人性及人类生存的无可奈何的慨叹。令人惊叹的是,小说中童稚的视野、悲凉的境况和心灵的伤痛竟然和谐统一。)
萧红,9岁丧母,父亲性格暴戾,继母也经常虐待她,她只有从年迈的祖父那里享受到些许人间温暖,从20岁起就漂泊流浪,生活极不安宁,感情生活也一再遭受挫折。国难之际亡命香港,于1942年1月孤寂病殁于此,病魔缠身时她曾说:若是那时候能回呼兰我的家乡去多好啊!
萧红20岁起就漂泊流浪,生活极不安宁,情绪波澜起伏,国难之际亡命香港,一再受到感情挫折,病魔缠身,故乡又沦丧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因而回忆故乡,回忆美好童年,成了她精神的最后寄托。
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
这哪里是一个简单的后花园啊,这分明是萧红精神的后花园!心灵的后花园!而这个后花园正是因为有了祖父才熠熠生辉,让她的童年有了一丝温暖,而这丝温暖也成了她以后人生路上的慰藉,为她筑起一道心灵的屏障。所以萧红说,“在后花园中,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因为不能忘却,所以永远记住,在她生命结束前的一年一个月零两天的时候,这位文学洛神用这段文字祭奠她精神的后花园,以及那位老主人。
现实的残酷依然没有打倒萧红,她用她的笔,用她丰富的情感记录下了美丽的呼兰河,让所有的人都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那生生不息的孕育生命和智慧的摇篮。那里的故事将永远延续,故乡就是萧红心中的希望。
作者历经国难家愁,流亡生活与感情波折让她漂泊孤独的心回到了故园,怀想无拘无束、自由纯真的童年生活,故园便如同天堂。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及向往自由纯真生活的情感在作者鲜活灵动的笔尖下流淌。
从1933年发表第一篇作品到1941年写下最后一篇文字,终其一生萧红的创作时间只有8年。而这8年间,她经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贫困的折磨,情感变故所带来的巨大心灵创痛,还有身体病痛的困扰。两次不正常的生产严重损害了她的身体。更重要的是,在战争的驱遣下,她不断地辗转流徙,从异乡奔向异乡。自1934年离开哈尔滨,至1942年在香港逝世,不到八年的时间里,萧红辗转迁徙了10个地方,在8个城市居留过。在战争驱遣下,她从一个城市赶到另一个城市。每一次都是面临生死的抉择。今天和平时期的人们对此难以想象。如,1932年春节,她困在东兴顺旅馆里,亲历了哈尔滨被日本人占领,8月8日经历了大洪水将哈尔滨变成倾覆之城;1937年8月13日,她亲身经历了沪战爆发,在上海的即将陷落中离开上海;1938年7月间她经历了“武昌大轰炸”,在武汉即将陷落的时候离开武汉避难重庆;在重庆她经历了1939年的“五三、五四大轰炸”,后实在忍受不了大轰炸的困扰而离开重庆来到香港;其后,在香港亲身经历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年12月24日在病榻上的萧红亲身经历了香港的倾覆,并于1942年1月22日,最终在被日军占领的香港弃世。
【萧红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香港《亚洲周刊》对20世纪整个100年的中文小说进行了评选,最后列出一个100强的排行榜。萧红的《呼兰河传》排在第9位。这个结果公布在2000年6月14日的《亚洲周刊》上。前8名分别是:鲁迅的《呐喊》、沈从文的《边城》、老舍的《骆驼祥子》、张爱玲的《传奇》、钱钟书的《围城》、茅盾的《子夜》、白先勇的《台北人》、巴金的《家》。
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人私下里也有一些很有趣的行内说法。比如,常常有人将《呼兰河传》和《阿Q正传》相提并论,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传”;更有人认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文学价值的三部小说是:萧红的《呼兰河传》、师陀的《果园城记》、沈从文的《边城》。这些说法虽是一家之言,自然带有一些偏颇,但也还是说明一些问题。
在萧红一生所留下的作品中,起码有这样5部作品可以成为传世经典。实际上,时间也证明了这一点。它们分别是:《生死场》、《回忆鲁迅先生》、《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一个女作家,只有31年的人生历程,在8年的创作中,有5部作品流传后世,这无论如何是个巨大奇迹。有些作家着作等身,但没有一部能够传世。
萧红、师陀均是中国现代还乡文学重要的创作者。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论善与性善
①我所采取的关于“善”的意义,就是旨在利人者。这就是希腊人所谓的“爱人”;这个字的的字义用“人道”一语来表现是有一点薄弱的。爱人的习惯我们叫做“善”,其天然的倾向则叫做“性善”。这在一切德性及精神的品格中是最伟大的。
②“善”与神学中的德性、“仁爱”相符合,并且不会过度,只能有错误。过度的求权力的欲望使天神堕落;过度的求知识的欲望使人类堕落;但是在“仁爱”之中却是没有过度的情形的;无论是神或人,也都不会因它而受危险的。向善的倾向是在人性中印得很深的:怎样深法?就是如果这种倾向不发向人类,也要及于别的生物的。在这种“善”与“仁爱”的德性中,错误有时是不免的。意大利人有一句骂人的成语:“他太老好,好得简直成了废物。”我们要努力利人,但是不要作人们的面貌或妄想(亦译作“无端的好恶”)的奴隶;因为若是那样,就是易欺或柔懦了;易欺或柔懦是拘囚诚实的人的。上天的例子给我们很真切的教训:“他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叫日头照到好人,也照到歹人”;然而他不降财富,也不叫荣誉和德能在所有的人上面平等地照临。平常的福利应该使大众共有,但是特殊的福利则应有选择。并且我们要小心,不可在临摹的时候把原样毁了。
③世间不仅有一种受正道智慧的为善的习惯,并且在有些人,即本性之中,也是有一种向善的心理趋向的,如同在另一方面是有一种天生的恶性一样。因为也有些人天性不关心他人的福利的。恶性中较轻的一种趋向于暴躁、不逊、喜争或顽强,等等;而较深的一种则趋向于嫉妒或纯粹的毒害,这样的人可说是靠别人的灾难而繁荣的,并且是落井下石的。这样的心性正是人性的溃疡,然而他们却正是造政客中一些无耻者的材料;他们就如同曲木一样,造船最好,船是天生要颠簸的,但是这种木材却不适于造房屋,房屋是要站得牢的。
④性“善”的特质和特征是很多的。如果一个人对待异乡人温和而有礼,那就足见他是个“世界的公民”,他的心不是一个与别的陆地隔绝的岛屿而是一个与那些陆地接连的大洲。若是他对别人的痛苦灾难是同情,那就是表明他的心有如那出药疗他人之伤而自己受割的珍贵的树木。若是他对于别人的过恶很容易宽宥不究,那就足见他的心智是种植在超越伤害的地方,所以他是伤害所不能及的。若是他对于小惠很感谢,那就表明他重视人们的心而不重视他们的钱。但是,最要者,假如他有圣保罗至德,就是,假如他肯为了他的兄弟们的得救而受基督的诅咒的话(见《新约·罗马书》:“为我兄弟,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诅咒,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那就显出他颇合乎天道,与基督自身竟有一种符合之处了。
&&&&&&&&&&&&&&&&&&&&&&&&&&&&&&&&&&&&&
&(水天同译,有删改)
15.解释第②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意。(6分)
【或: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
&&&&&&&&&&&&&&&&&&&&&&&&&&&&&&&&&&&&&&
▲&&&&&&&&&&&&&&&&&&
&&&&&&&&&&&&&&&&&&&&
15.我们要怀有向善之心,努力利人,(2分)但要像上天一样,行善时注意原则,有所选择。(2分)这句话意在提醒人们在施善行时要避免犯错误。(2分)
16.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
▲&&&&&&&&&&&&&&&&&&&&&&&&&&&&&&&&&&&&&&
16.比喻论证,举例论证。(2分)从不同角度列举了“性善”的特质和特征,论证了其特质特征的多样性。(2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2分)
(回答“假设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的也可适当赋分)
17.结合本文,请谈谈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的“性善论”与培根的说法的异同。(6分)
&&&&&&&&&&&&&&&&&&&&&&&&&&&&&&&&&&&&&&
▲&&&&&&&&&&
&&&&&&&&&&&&&&&&&&&&&&&&&&&&
17.(1)相同点:①都认为向“善”属于人的本性,“性善”在一切德性及精神的品格中是最伟大的;②都认为人们应该通过坚守善心,努力利人,从而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3分)
(2)不同点:①培根认为有人本性善,有人本性恶,孟子认为人性皆善;②培根认为性善不会过度,但会犯错误,孟子没有提出这种看法;③培根提出“性善”是着眼于宗教,孟子“性善论”是着眼于政治,是为了推行“仁政”。(3分)
【附录】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年1月22日—1626年4月9日),英国著名的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
1621年,培根被国会指控贪污受贿,被高级法庭判处罚金四万磅,监禁于伦敦塔内,终生逐出宫廷,不得任议员和官职。虽然后来罚金和监禁皆被豁免,但培根却因此而身败名裂。从此培根不理政事,开始专心从事理论著述。
1626年3月底,培根坐车经守伦敦北郊。当时他正在潜心研究冷热理论及其实际应用问题。当路过一片雪地时,他突然想作一次实验,他宰了一只鸡,把雪填进鸡肚,以便观察冷冻在防腐上的作用。但由于他身体孱弱,经受不住风寒的侵袭,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于
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1597年,培根发表了他的处女作《论说随笔文集》。他在书中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以及对人生的理解,浓缩成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培根认为当时的学术传统是贫乏的,原因在于学术与经验失去接触。他主张科学理论与科学技术相辅相成。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他提出“真理是时间的女儿而不是权威的女儿”,对经院哲学进行了有力的攻击。
《培根论说文集》(英文)是英国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培根的散文名著,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该文集荟萃了培根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交、情感等各个方面的散文,让读者在体会到伟人对日常生活思考的同时,能够学习纯正的英语,极大地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水平。
培根的文章中实含有当时的文章的各种特性——如词藻之富丽,思想之繁复,趣味之隽永,机锋之警锐皆是也。在早期的论说中,词句干脆而对比,所以涵义饱满而措词警策,往往一语破的。后来的文章里却又有典雅从容,着色鲜明之作。前者于“论学问、”“论请托”中见之;后者则可于“论建筑”、“论园庭”中见之。
【附孟子关于“性善”的言论】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告子上》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公孙丑上》)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告子上》)
【附亚当·斯密的观点】西方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人性善,天生关心别人的命运,具备同情心或怜悯心。他认为‘无论人们会认为某人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幸福而感到高兴以外,一无所得。这种本性就是怜悯或同情,就是当我们看到或逼真地想象到他人的不幸遭遇时所产生的感情。我们常为他人的悲哀而感伤,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不需要用什么实例来证明。这种情感同人性中所有其它的原始感情一样,决不只是品行高尚的人才具备,虽然他们在这方面的感受可能最敏锐。最大的恶棍,极其严重地违犯社会法律的人,也不会全然丧失同情心。
【卢梭的观点】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在原始时代,人们一无所有,愚昧无知,自由自在,但同时没有任何社会性,纯洁、善良,不会相互欺压,因此人性天性本是善良的,天生拥有自由、理性和良心,如果接受自然主义教育,顺性发展就可成为善良的人,实现善良的社会。
七.作文(70分)
我读的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义,愈觉得生活的重要。(高尔基)
人生的正面和负面都要去尝;在自己未经历未体验之前,书本或他人的经验等于零。(赫尔曼·黑塞)
【关于高尔基名言】
(1)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档案等事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倡导全民阅读。”随即,全民阅读引起代表委员热议。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倡导全民阅读”写入,背后则有来自对国人阅读现状、传统文化的诸多考虑。
(2)全民阅读已经在立法。
(3)“当城市进入午夜,书店就是灯火。”北京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深夜书房”,从2014年4月8日试营业到4月23日正式挂牌,受到所有读书爱好者的关注和响应,连李克强总理都发来信函大力赞赏。
【关于赫尔曼名言】
(1)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习近平指出,我们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
(2)“鞋子论”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上任以来首次出访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提及的观点。“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着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旁人的话,都是白说。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有生活在本国的人民,才能感受得到,才能决定如何去做,自认为强大无比的国家,无权,干涉别国内政。
(3)“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道路,什么模式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求,才能调动公众的积极性,是政治家们经常思考的问题。决定道路选择的乃是所在国的公众,实践与历史告诉人们,别的国家经验只能借鉴,不能照搬。这样的思想,习近平不但在与普京总统会谈时谈到,比如,他说“坚定支持对方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而在3月20日,即在习近平出访之前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也谈到,正如一棵大树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一样,天下没有四海皆准的经验,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只有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最终才能走得通,走得好。
赫尔曼·黑塞的话强调了不能以阅读和他人经验代替我们的体验与实践,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意义。综合起来看,两则名言均指向“阅读”(借鉴)与“体验”(实践)的关系。
其它立意:反对本本主义;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提醒:如泛泛而谈读书的意义应视为不切题。如谈论“生活”“正面与负面”等均为跑题。
【优秀作文】&&&&&&&&&&&&&
蒙田的塔楼不是一切
也许,每一个热爱读书的人都梦想拥有一座蒙田的塔楼,里面布满书籍而别无他物,唯己一人在一片混杂着淡淡油墨的氤氲里轻快畅游,同所有从书本中缓步走出的亡灵彻夜交谈,直至沉醉。
然而,蒙田的塔楼从来都不是一切。
尽管书籍是莎翁眼中名副其实的“全世界的营养品”,是高尔基心里“亲近生活”的重要通径,但完全地依赖书本终究是单薄的,它承载不了现实的庞大身躯,无法让终日溺于书籍世界的所谓读书人触及真实世界的温热心跳。
谈及此,古中国封建社会中读书人的悲哀便跃于眼前。
有谁能否认他们的满腹经纶、博学多才?又有谁不惊愕他们的博古而不识今、拘泥至死的榆木脑袋?
象牙塔自是美好文学世界的代名词,却也不能不说它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嘲讽。拘囿于中的人兀自陶醉着,哪知天下自秦而汉、无论魏晋?
路易十六曾因一句“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而遭世人鄙视至今,那么,这些仍活于世中、却不管外界滔天恶流的象牙塔中的隐者,又该接受怎样的问训?
蒙田的塔楼不是一切,它自建造伊始,便理应接着地气,深深嵌入现实的土壤。
文学从来不是单薄的纸上功夫,它始终拥有力透纸背的能量,小则波及个人大则撼动社会。
“五四”的青年在浑噩中借助来自象牙塔的一束光打开许久关闭的白昼大门,终于迎来了国人真正意义上的觉醒。
这些探索的青年不再是囿于纸面的赵括,而是以古今中外的圭臬为指引,去尝他们或正面或反面的人生,去探或深或浅的救亡之路。
他们成功地将理论与实践、经验与体验两相结合,而二者的结合带来的毋庸置疑的力,足以扭转乾坤。
蒙田的塔楼在无数读书人的梦里若隐若现,它美好崇高,却也只是世界的一角。
想起曼古埃尔之语:“在夜晚,我的书阁里,到处都是鬼魂的声音。”那么,就让当下照进来,让活人同亡灵一起,实现对话。
【《夜晚的书斋》,加拿大作者阿尔贝托·曼古埃尔之作】
花落知多少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儿时初读这首诗是在一个阳光和暖惬意的午后,彼时正值课间,小伙伴们此起彼伏的喧闹嬉戏声不知比书中这“风雨声”欢乐热闹得多少。想象当时的心境,无非是将这随风飘落的花朵幻想成能满足小孩味觉的糖果,读着读着心里便甜滋滋的。
彼时,年少无知,天真的我们还将“处处闻啼鸟”改成了“处处蚊子咬”呢!
不知已过去了多少年,多少年的春去冬来,多少年的花开花落,我已不再天真,已无法幻想。一年一年的落花,在我的眼前愈发明晰。
曾是何时,一场骤然而至的春雨勾起了我深藏多年的记忆。花园里,细雨微蒙,我撑着伞漫步在小石路上,满眼绿意在雨中轻轻摇曳,那些盛开在春日的花朵有的迎雨傲立,有的黯然神伤。——那株高大笔直的广玉兰,不久前雪白的花瓣还绽放在枝头,接受阳光的亲吻,谁知今日却零落于泥土中,构成满地的伤感。
忽然间,没了儿时的恶搞与遐想,默然地由心而生出一股莫名的悲伤,像广玉兰凝结在雨中散不去的哀怨。
人生十几载,品尝过酸甜苦辣,经历过生死离别,褪去童年的稚气,换上成长的成熟,渐渐地,渐渐地,那些曾经于我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冲动,在今日却有了更加可感而真实的体会。
我常常想,倘若没有今日的成长与经历,我还能体味得到“花落知多少”的唯美与伤感吗?但是,反过来呢?倘若儿时,我没有在心里种下这粒美与伤感的种子,如今,我又会清楚地体会到它吗?那些我曾经读到过的东西,那些我曾经为之惊异、欢笑或哭泣甚至毫无头绪的东西,其实早已深深地积淀在我的脑海中,只等一个唯美的瞬间,只等一次浪漫的邂逅,给予我蓦然回首般的顿悟。
花落知多少,而你,又拾得落英几何?
&&&&&&&&&&&&&&&&&&&&&&&&&&&&&
【未经博主同意,请勿使用本卷】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亲近自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