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钢工学院杀人中学院我上了二年高中能去吗

儿子今年15岁就读国内初三,成绩一般,准备不参加中考,现在在读雅思,7月底准备来澳洲读语课半年,如果可以上明年18年1月的10年级,现在遇到择校问题,在这里想请教大家一下,希望是在悉尼和墨尔本的能住校的私立学校,有中介推荐了以下几个学校 :悉尼
澳大利亚圣保罗国际学院(St.Paul’s International College )2)斯考特学校The Scots School Bathurst
3)圣约瑟学院 St Joseph's College
墨尔本地区:
1)CBC圣科达男校
2)澳洲楷模国际中学
The Kilmore International School3)汉密尔顿亚历山大学院 Hamilton and Alexandra College
我希望儿子去那边的学校学风好 管教严格
请问哪个学校好一些
还有问一下是不是墨尔本和悉尼的高中都要考AEAS
这个难考吗?中介推荐的是这几个学校是不要考AEAS
是不是这样的
大家有好的高中也可以帮我推荐一下
关系到小孩子的一生
如有指明 万分感谢
啵比啵比啵
建议是进私立,私立虽然贵一些,但是教育水平确实比较不错
芥末英澳Mary
有实力的话私立高中是最好的
管理员-小黄人
您好,aeas一般私立中学认可比较多,正常未满16岁学校开具成绩单照顾照顾可以免雅思直接进高中。祝您的孩子留学顺利!
管理员-小黄人
悉尼的中学排名 1. James Ruse Agriculture High 2. North Sydney Girls 3. North Sydney Boys 4. Baulkham Hill High 5. Hornsby Girls High 6. Sydney Girls High Some good Non Selective High Schools Epping Boys High Carlingford High Cheltenham Girls High Caringbah Girls High 著名的私立学校 Pymble Girls High Sydney Grammer The King School Tara Girls High MLC High 墨尔本排名: * MacRobertson Girls High * Melbourne High * Wesley College * Bialik College 3. Shelford Girls’ Grammar 3. Fintona Girls’ School 3. Korowa Anglican Girls’ School 3. Mt Scopus Memorial College 3. Camberwell Anglican Girls Grammar School 3. Presbytarian Ladies College 10. Carey Baptist Grammar School 10. Ballarat and Claredon College 10. Melbourne Girls Grammar 10. Scotch College 10. Ruyton Girls School 10. Genazzano FCJ College 16.Melbourne Grammar School 16.Beth Rivkiah Ladies College 16. Yeshivah College 16. Caulfield Grammar School 16.Edenhope College 16. Huntingtower School 16. Kilvington Baptist Girls’ Grammar School 16. Lauriston Grammar School 16. Leibler Yahvneh College 16. Loreto Madenville Hall 16. Methodist Ladies College 16. Penleigh and Essendon Grammar School 16. Sacre Coure 16. St Catherine’s School 16. St Kevin’s College 16. Strathcona Baptist Girl’s Grammar School 16. Swift Creek SC 16. Tintern Grammar School 16. Trinity Grammar School 16. St Margaret’s School 16. Firbank Grammar School 16. Camberwell Grammar School 38. Brighton Grammar School 38. Donald High School 38. Gippsland Grammar School 38. Goulburn Valley Grammar School 38. Glen Waverley SC 38. Haileybury College 38. Ivanhoe Girl’s Grammar 38. Mickinnon SC 38. Mentone Girl’s Grammar School 38. Siona College 38.St Leonard’s College 38. St Thomas Aquinas College 38. The Geelong College 38. Toorak College 38. Victorian College Of The Arts SS !!38. Wycheproof College 38. Xavier College 38. Yarra Valley Grammar School 58. Girton Grammar School 58. Avilia College 58. Donvale Christian College 58. Eltham College 58. Emmaus College 58. Ivanhoe Grammar School 58. Kardinia International College 58. Luther Hall Anglican Grammar School 58.Luther College 58. Orbost SC 58. Our Lady Of Mercy College 58. Sacred Heart College 58. St Michaels Grammar School 58. St Paul’s Anglican Grammar School 58. Star Of The Sea College 58. The King David School 58. The Hamilton and Alexandra School 58. University High School 58. Westbourne Grammar School 58. Woodleigh School 78. Bayview College 78. Braemer College
管理员-小黄人
AEAS考试包括:英语水平、数学推理能力和非词汇部分综合能力。考试大约需要3.25小时左右。
考试题目包括词汇、阅读理解、写作、听力和口语。
■词汇(包括各种题型,例如选择题、同义词搭配和句子填空),考试时间为20分钟,试题数量为20-25题。
■阅读理解(包括2-3篇不同类型和题目的文章。学生结合所阅读的文章回答问题),考试时间为30-35分钟,试题数量为20-30题。
■写作(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并适合他们年龄和背景的题目写一篇200字的作文),考试时间为30分钟,试题数量为1题。
■听力(包括4-6篇不同类型如对话、说明文的文章,学生需根据这些文章的内容回答不同题型的问题,包括选择题和句子填空),考试时间为20分钟,试题数量为20-25题。
■口语(包括各种会话,例如就熟悉或不熟悉的话题来回答问题,就某个题目作简短的陈述和对话。这项考试旨在考核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和语法的广度、深度和准确性,口语流利程度以及发音。口语考试一般需要录音),考试时间为10-15分钟,试题数量为3-4题。
数学推理能力
数学推理能力考试的所有试题都是选择题。学生参加这类考试时可使用计算器和词典。这些辅助工具在英语水平考试时不能带进考场。
综合能力考试不受英语语言的限制。考试大约需30分钟。这是一项非语言类的推理选择题考试,他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下面聚留学智能机器人小J老师为您讲解澳洲护理专业到注册护士的路径:
澳大利亚注册护士之路。在取得护理学士学位后能否取得澳大利亚注册护士资格? 不一定,有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如果在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南澳大利亚州、塔斯马尼亚州所读的学位是Bachelor of Nursing (pre-registration),毕业后可以直接取得澳大利亚的注册护士执照;
  第二:如果在西澳大利亚州和昆士兰州读的护理学士,毕业后IELTS 7分(每部分不低于6.5)才可以取得澳大利亚的注册护士执照;
  第三:如果在弗林德斯大学读的Bachelor of Nursing(Conversion Program),毕业后可以取得护理学士和注册注册护士执照;
  第四:如果在其它大学读的1年制的护理专升本Bachelor of Nursing,毕业后在当地Nurses & Midwifery Board申请注册时必须提供IELTS 7分(每部分不低于6.5)才能注册;
目前1年制专升本后能够取得澳洲注册护士资格(毕业后无须再参加医院实习、培训或IELTS考试)的大学有10所,具体名单如下:
  悉尼地区5所:澳洲天主教大学、悉尼科技大学、纽卡斯尔大学、西悉尼大学、Avondale College
  南澳州2所:南澳大学、Flinders大学
  墨尔本2所:澳洲天主教大学、Deakin大学
  塔斯马尼亚:塔斯马尼亚大学
  在澳大利亚,护理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后4个月内找到工作的就业率为97%,其第一年平均年薪为40,000澳元,合人民币约为24万人民币。
越来越多的海外护士转往澳洲攻读护理本科学士学位,其主要原因有以下5点:
  1. 海外注册护士可以申请到澳洲大学免1年或1.5年的学分,从而经过1年或1.5年的学习,同时获得澳洲大学的护理学士学位和注册护士执照;
澳大利亚移民部对海外护士在澳洲工作、移民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海外护士只要年龄在44周岁以下,就可以申请4年的工作签证;在申请澳洲绿卡时,优先处理,3-4个月全家的绿卡申请可以获得批准;
  3. 越来越多的海外护士认识到来澳洲是一条时间短、花费少、见效快、就业容易的快捷之路;
  4. 去美国做注册护士越来越难,随着美国对中国、印度、菲律宾3个国家注册护士赴美国采取各种限制措施,这些国家的护士往往需要等待3-5年才能排队面试,签证无法保证;他们在被美国拒签后不得不转往澳洲;
  5. 海外护士申请英国签证越来越难;而同时英国境内聚集了1万多海外护士,尽管他们通过了英国护士管理局的评估,IELTS 6.5分,但在英国境内无法找到接受实习的医院。
OK,讲解就到这里,祝您留学顺利,有意向的同学欢迎联系芥末老师免费申请!And,have a good day!
快捷咨询预约
您已提交成功!
英国澳洲日本美国韩国
您已提交成功!
英国澳洲日本美国韩国
微信扫码咨询留学大咖
意向国家选择
爱尔兰意大利泰国韩国日本英国澳洲美国德国新西兰法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其他
输入手机号
图文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
密码输入错误
自动登录自动登录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学院,学校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华泽钊:《我与清华》
编者按:&  华泽钊,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教授,&制冷及低温工程&全国首批博士生导师,1990年至1995年担任我院院长。&  今年7月,华先生撰写了《我与清华》,直面叙述自己在清华大学9年的求学经历。&  &长期的生活磨练,特别是清华的九年学习生活,加上MIT&的三年,我已经养成了自觉和主动进行脑力劳动的习惯。不干活,不出些成果,心里就难过。创造性思维劳动已经成为我生活的第一需要。在劳动中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实现&。&  尽管大部分信息早已丢失,很难回忆和查询,也由于当时政治运动多,酸甜苦辣各种滋味都交错一起,很难准确描述,但是华先生的思考方法、做人道理,值得我们每位学生学习。&  华泽钊自传文章颇多,他曾为纪念上海理工大学100周年纪实撰写了《在这里创业&&上海理工大学工作40年杂记》,此外还有《我家长辈的故事》、《在纽约和上海考驾照》和《科学基金助我三十年》等。&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网站近日刊登了《我与清华》的原文,能动通讯社也在此转载,以飨读者。&   我与清华      华泽钊&一、高中时就想考清华  我高中是在上海向明中学,它位处市中心的瑞金路淮海中路,是当时卢湾区唯一的一所市立中学。卢湾区曾经是法租界,是上海市著名的文化区。区里中学很多,但公立的只有一所&务本女中&(我姐华筠毕业于此校,后它改名为&市三女中&&)。1952年,震旦大学(上海二医的前身)附中改为市立。更名为&向明&&。&1953年,我考进了向明中学高中部;我弟弟华泽鸿考进了该校的初中部。  中学时我对数学特感兴趣,任课的邱调梅老师对我的影响和帮助很大。当时我参加了刚兴起的数学竞赛,还写了篇有关级数的&论文&。据说,我们毕业后的第二年,他就被调到师范大学教书了。  1956年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那年1月,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组织了几百名专家,制定出我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日,中国科学院首次向我国有成就的自然科学家颁发了科学奖。获奖者中有钱学森、华罗庚、吴文俊、钱伟长等。  当时的形势对我们高三学生触动很大,一心想报考尖端专业、一流大学。1955年国务院已决定将交通大学西迁至西安,56年春,中学组织高三学生到徐家汇,参观了交大在西安新建校区模型。当时许多尖端保密专业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和北京航空学院&(北航),全是通过政审保送的,我没能挨上。  我6岁时,父亲就在日本侵华逃难中过世了;全靠母亲一人工作,养活6个子女。她曾在北师大女附中读书,她说&清华&和&燕京&是最好的。我三叔是清华化学系毕业;三姑是燕京英语系毕业的。燕京大学是美英基督教会开办的著名教会大学,在1952年的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撤消。北京大学也是所最著名的大学,1952年由城里沙滩的&红楼&,迁至西郊的&燕园&(原燕京大学校址),与清华大学比邻。清华大学的名气最响,是我最向往的。我也曾想过北大的数学力学系,据说是搞火箭导弹,但又听说上课是有解放军值岗的(后来才知道,这全是误传)。而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的&燃气轮机&和&汽车&专业对我们这批高中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就这样,我选择了清华大学。   & & & (1956年向明中学的毕业证书)&二、在清华大学经历的专业变动&  1956年夏,我考上了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在向明中学我们的一个班里,有十几个同学去北京。司徒敏宁、王人杰、沈文浩和我进了清华,孔凡平进北大物理系,其他进北京矿业学院、农业机械化学院、政法学院等的都有。&  上海到北京,现在坐高速铁路只要5小时,可我们那时不仅时间长得多,而且还要换车、摆渡。因为当时还没有南京长江大桥。我们得先乘沪宁线,从上海到南京;下火车乘船,由南京摆渡到浦口;再乘津浦线、京津线,由浦口经天津,才能到达北京。路上十分辛苦,座位挤、行李多。不仅车厢的地板上挤满了人,瘦小的同学还挤进座位下面狭小的空间睡觉。&  出了北京车站,就见到清华迎新的大横幅。乘上大卡车,就直接开往清华园。当时北京街道很窄,人也很少。车过天安门时,清楚地看出天安门城楼上还长着杂草。&  我们当时刚进学校,对专业情况很不了解。2003年清华热能系&(原先叫动力机械系)&举行50周年庆典,出了本记念册。从中得知些较确切的信息。清华的工学院是1932年成立的。当时设机械、电机和土木三个系,其中电机是最好的。&清华电机&,用上海话讲就是&青蛙田鸡&。机械系内分3个组:动力工程、机械制造工程、飞机及汽车工程。机械系系主任是庄前鼎教授(,上海青浦人,青浦口音很重),后来成立动力机械系,庄先生任该系的系主任,一直到我们读书时。&  1952年院系调整后,清华的动力机械系只有2个专业:热能动力装置和汽车专业;3个教研组:热力发电设备教研组、汽车教研组和热工学教研组。我们进清华的1956年后,有二位教授对新专业建设作出特殊贡献,吴仲华和王补宣。他们都是清华公派留美的归国学者。吴仲华先生(),1954年由美国MIT、美国宇航局回到清华,任动力机械系副系主任。他于l956年在清华创办了燃气轮机专业;&同时在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创建了动力研究室(当时设在清华园内;后发展为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1957评为学部委员。清华的燃气轮机专业成立时,还从动力系其他专业二年级抽调了一些优秀学生,组成了最高的一个年级&燃9&(1954年入学,五年制,1959年毕业)。后来在上海理工大学任教的吴文权教授,就是&燃9&的,毕业后他是吴先生的最得力助手。而陆龙云和黄希程则是&燃1&的&(1956年入学,61年毕业)。吴先生在清华深受师生欢迎,但却是学校&拔白旗&的批判对象。他一挨批就&躲&到科学院去了。清华是我国兴办&燃气轮机&专业的唯一高校,五十多年来国内的燃气轮机未有重大进展。直到近日,日,上海市政府与清华大学签署了《关于燃气轮机领域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希望今后有快速的发展。&  另一位是王补宣先生(1922-&&),1949年由美国普渡大学回到清华,1980年评为学部委员。1957年他负责兴办了《工程热物理》专业,主要为尖端技术服务,取了代号《410》专业,是当时动力系的唯一的涉密专业。1957年时《410》专业主要从事核反应堆的热工程。1960年,该专业改为航天燃烧器服务,被划归《工程力学系》。王先生留在动力机械系,主要研究热力学和传热。直到文革后,他又在动力机械系重建了《工程热物理》专业,所以现在清华有两个《工程热物理》专业。&  我进清华时是&工业热工&专业,这原是高教部要清华、南京工学院、华中工学院等三所学校办的新专业,并于1956年开始招生。当时清华组织老师走访东北老工业区,认为该专业对象笼统,内涵广泛,四年课程庞杂,难于收效;不如工理结合,强化基础,改搞五年半的《热物理专业》。1957年又组织考察了莫斯科动力学院和列宁格勒工学院,回来呈报杨秀峰部长。经高教部同意,清华停办《工业热工》,改办《工程热物理》。(这些情况是王补宣先生最近来信告知的。)&  由于清华的特殊地位,一些新专业的设置是和中央领导有关的。当时全国高校领导中只有2位党中央候补委员,清华的蒋南翔和哈工大的李昌(2人均曾是清华学生,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领袖)。1952年11月起,蒋南翔任清华校长,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历时14年。期间,他曾任过高教部部长,但仍兼任着清华校长。&  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由一个多学院制的综合大学,转变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目标主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急需的工程技术人才的&红色工程师摇篮&。&  根据以后公布的材料,&日周总理同李四光、钱三强等谈话,询问了我国核科学研究情况。随后,毛主席主持召开了会议,制定了中国发展核工业的战略决策。接着,&1955年9月高教部组织了一个以蒋南翔为团长,由周培源,钱伟长与胡济民等组成的访苏代表团,了解苏联有关核专业及其他尖端专业的办学情况。回国后蒋南翔提出清华要办&工程物理系&等10个新系和专业,经主管教育的陈毅副总理批准。1956年10月&工程物理系&成立,何东昌为首届系主任。&  就是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成立不到半年的&《工业热工》专业就撤销了,两个班60多人开始重新选择专业:有留在动力机械系其他专业,也有改去其他系的,有一位还去了建筑系。当时多数学生是喜爱尖端专业的,想搞核科学与工程&。最后从两个班里选了十几个人,和工物系其他专业抽调来的同学一起,组成&《工程热物理》1字班,代号为《410一1》。专业的负责教师是王补宣先生。我们就在《410》里学习、生活了约4年。&  后来,为了发展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高技术,清华将《410》专业划属于&工程力学系&,专搞航空航天发动机中的燃烧、传热等问题。保密的等级由原先的&机密&&级升至&绝密&级。一些密级不够的教师和学生被&退&了。被退的人不少,我记得我们l字班有7-8个,我,范天民、龚学晋,金文桂、邵乃辰等。当时被退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关系&复杂&,有的是归国华侨,有的亲人为神职人员,而更多的是有亲友在台湾或美国。&  我们几位学生被退后,好似由天堂摔到地下,情绪极为低落,认为理想全破灭了。有的还把心爰的多年听课笔记撕了。动力机械系精心地给我们作了安排,把我们编进了&热1&&&班;&请最好的教师给我们补上了许多热力发电设备的专业课。王补宣先生十分耐心做思想工作,要和我们一起建立&热工中心&。我们最后一年的毕业设计就是在王先生指导下进行的。&  本科毕业后,龚学晋留校当助教;&范天民和我在清华热工教研组当研究生;&金文桂去吉林工大任教....。后来才知道当时被&退&出来的,还有其他年级的同学。曾任上海自动化研究所所长的张继培告诉我,他是从《410一4》班退出来的。1958年他报考清华的志愿是&《工程物理化学专业》(即放射化学专业,搞铀原料的),被录取在《410》专业。他说&1960年被踢出保密的410专业时,都难过了好一阵,现在看来却真是好事了&。此后他到了《热4》班;后来又转到新建的《热工测量与自动化》专业。&  当时清华学生对科学事业追求的热情是很高的;但青年学生对专业和事业的想法并不正确。大学里就是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学习的;&而专业并非很重要。毕业四十年后,《410一1》班同学聚会,班里的同学大多都是在从事非保密的动力机械和热能方面的工作。&三、清华大学的学风是极其认真、紧张的&  我们进清华时,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又红又专&,&德、智、体全面发展&。1956年时,清华是五年制; 1962年全面改为六年制。增加的一年主要用于&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以使毕业后能承担《红色工程师》的工作。&  在清华的一、二级是学基础课,包括数理化和外语; 第三.四年是专业基础课,包括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学、电子学等; 第五年是专业课。我们刚进清华是《工业热工》属工科专业,对数学、物理按工科要求。可不到半年就转到《工程热物理》。这是偏理科的专业,对数学、物理的要求很高,和北大物理系一样。数学教材用的是苏联科学院院士斯米尔洛夫编著的《高等数学教程》,有多少册已经记不清了,大概有5卷,而且每卷中有几个分册。物理教材是苏联福里斯的《普通物理学教程》,也是多卷的物理系经典教材。&  基础课都是和《工程物理系》其他专业一起,在梯形大教室上的,我们都得赶早去,抢个前面的座位。那时讲大课的都是最好的教师。高等数学的讲课教师,忘了姓名,是位下肢残疾的老师,坐着轮椅来讲课的;物理老师叫刘绍唐,是清华1930年物理系毕业的,时任物理教研组主任。他的这门课程被称为&实验物理&,他把每个物理规律的发现和试证过程讲得清清楚楚;材料力学是黄克智; 热力学和传热学两门课都是王补宣先生亲自执教的。多数人认为王先生是专搞传热的。其实他原先是搞热力学的,他也曾写过本很好的《热力学》书,概念讲得十分清楚。这书是1952年中外书局出版的。当时清华图书馆有; 后来在上海图书馆也见到。&  1960年,我们被退出《410》专业,动力系请了最好的教师给我们七八个学生补上动力的专业课程,记得是冯俊凯上锅炉原理和设计; 郭瑞堂上汽轮机设计; 方祟智上自动控制原理; 师克宽上热工测量与仪表; 鲁钟琪上水处理技术。时任清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的邢家鲤说,我们是清华有史以来课上的最多的一批学生。&  谈起清华大学的体育教育,不能不提到马约翰教授()。他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学过理科和医科;1914年到清华进行体育教学,共计52年。其间,1925年赴美拿了体育学硕士。1956年,当选为全国体育总会主席,全国运动会总裁判。&  马约翰教授身材矮小,总是穿短裤、马甲出现在运动场上,成为清华操场的一景。他为清华形成爱好体育的校风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实行每日下午4时半至5时半之&强迫运动&,届时学校关闭图书馆、教室、宿舍,迫使学生出来活动。但有人仍躲到幽静处读书,马老就东寻西找,去发现这些学生,教他们好好锻炼。几乎所有清华学生都受过马老的热心教诲。他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解锻炼身体的意义和方法。&  马老规定,体育不达标是不准毕业的,据说,著名学者梁实秋、吴宓都曾在清华因体育成绩未达标而被马约翰扣留,直至达标后才准出国。我们读书时要求通过&劳动卫国体育制度条例&(劳卫制)的二级标准,以及任一种三级运动员的标准。我体育的速度类较差,100米短跑是在&敲锣打鼓&的场合下通过的。&  当时清华体育锻练提出的目标是&至少为祖国健康地工作50年&。我不清楚这个口号最初是谁提出的,马约翰还是蒋南翔,但最终成为学校的体育方针。平心而论,这个标准是相当高的。现在念到博士,总要到27-28岁,50年后就到了77-78岁。到这个年龄还在健康地为祖国工作的,其实是不易的,也是不多的。&  那时生活是很紧张的。每周有六个工作日,我们一般只能休息半天。周日下午常到学生食堂,把两个饭桌拼起来钉被子(当时还没有流行被套;也没有洗衣机)。我们很少进城,那时北京市内的居民听不懂我们讲的普通话。颐和园倒是常去的,下午锻炼时间可以从清华到颐和园长跑来回。我姐姐华筠1956年由吉林调来北京建设首钢 (她是1952年上海财经学院毕业去吉林参加大东北建设的),我隔1-2个月,去她家打牙祭。&四、我所经历的政治运动和思想教育&  我在清华的本科阶段,政治运动是很频繁而剧烈的,57年的整风反右、58年的大跃进,59年的向党交心、反右倾,和60年开始的&自然灾害&。&  1956年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 &向自然开战& 的口号。1956年11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出要整三风(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官僚主义)。1957年1月邓小平总书记到清华作了《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的报告; 4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号召百花齐放,百家争呜,大鸣大放。没想到没到三个月,一些鸣放的言论已经攻击到党的领导,如反对&党天下&,要&轮流执政&等。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6月10日&工人说话了&。形势急转直下,大鸣大放刹车、结束,反右斗争开始。当时剧烈的&右派言论&,主要集中在&民盟&、&农工&等民主党派、法律界和人民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清华已成了工科学校,对政治的敏感性远不如&人大&。但清华还是划了571名&右派分子&(后全部被&改正&),其中教职工222人,学生349人。&  清华教师中的右派有钱伟长(力学教授、副校长)、黄万里(水利系教授,黄炎培之子)、孟昭英(无线电系系主任) 和袁永熙 (1952年清华党委书记) 等。清华党委常委中有3人被划成右派;一些总支书记、委员也成了右派。在教师中,政治课教研组、物理教研组、水利系是右派集中处。而在学生中,工程物理系是右派集中处,特别是&物8&班 (1958年毕业的) 几乎是&全军覆没&。&  平心而论,当时许多清华&右派&学生并非反对党的领导,而只是要求&教授治校&、&理工合校&或对政审制度不满。工程物理系与我们同年级的一位被划为右派同学,中学时就入了党,是品学兼优的。只因没被保送进航空学院,他在整风时发表了对党的政审制度不满的话。被划右派后,他被取消学藉,发配到边远农场劳动改造。多年后虽被&改正&,也回清华补修课程学业,但整个青春时期全被坑没了。后来见到他,已经完全没有朝气,活象个老头。&  当时钱伟长是清华的副校长兼教务长,他反对理工分校。不知谁发起了要求&理工合校&的签名运动,一下子就动员了许多教师学生。我也签名了。后来钱先生被打成右派,我们签名的学生挨个深刻检查&严重右倾&的表现,深挖思想根源。经历反右后,我们不少青年学生确实深感到要&脱胎换骨&彻底改造。当时有种理论进入了我们的思想,那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知识分子的是&毛&,要么附在&资产阶级&的&皮&上,要么在&无产阶级&的&皮&上。1956年以后,资产阶级已被改造,&公私合营&了。资产阶级这块&皮&己不复存在了。所以知识分子必须&附&在无产阶级的皮上。要能附得好,就得好好改造。我们当时接受了这种理论,在&思想改造&中表现还是很主动的。1958年9月,党中央又提出了更新的口号,&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我们就跟着学习,加深领会。&  年的大跃进,对于我们来说,是从参加建设十三陵水库开始的。清华去了一大批学生,其间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也来参加劳动,更激起青年学生热情。我们的任务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挑担把百来斤泥土送到坝上去,干起来可真要命。许多同学和我一样,从未挑过这么重的担子。但毕竟是年青,一二周下来也就挺住了。那时的伙食是两个大窝窝头和几根咸萝卜。挑担子体力消耗大,两个窝窝头还嫌不够呐。现在还清楚记得挑担上坝时哼的劳动号了:&一百里路程走了九十九,最后的目的地就在前头。嗨嗨哟吼,嗨嗨哟吼&。把泥土倒在坝上后,空担回来算是休息,再迎接下一次的重担。&  1959年学校搞了个活动叫&向党交心&。我们大多深刻地检讨了&私心&和&右倾思想&; 并主动讲清家庭和社会关系中的问题。我父母亲双方的弟妹,有许多在1949年前夕去了台湾和美国,但我不知详情。这期间,我从母亲处问知了一些情况,都老老实实地&向党交心&了。就在此后的第二年,我被退出了保密的《410》专业。后来,到文化大革命时才知道,有许多党团干部的社会关系也很复杂,可他们并没有真正&向党交心&,而一直留在那个专业内。&  由于极左的&大跃进&,把经济搞得一塌糊涂,国家进入了极度的困难时期。农村有饿死人的,大中学生的口粮虽有保证,卅来斤粮票,但因没肉没菜,根本不够吃。不少人得了浮肿病,体育锻炼也不搞了。那时食堂里就凭粮票供应窝窝头和咸菜,炊事员拿个瓢从大木桶里舀半碗菜汤给每个学生。由于大桶汤的表面,飘浮着几根菜叶,也吸引不少学生排队。&五、研究生阶段真正学会学习和研究&&  经过了暴风骤雨的政治运动,难得有一段风平浪静,好好学习的时段,就在这段时期,年,我真正学会了怎样学习和怎样研究学问,为后来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0年我回到动力机械系,被放在《热11》班,系里派了最好的教师,为我们强补了热能工程的全部专业课程。毕业设计是在王补宣先生领导的热工中心进行。我搞的内容是&水热模拟计算机&。参加指导和共同工作的教师有罗棣庵、任泽沛、倪振伟等。大家觉得我的能力蛮强,毕业设计给了个最高分;要我留下来读研究生,那是62年春。&  在我们以前的几届研究生入学都是推荐的,不用考试。1962年高等教育部规定,招收研究生一定要有笔试。就这样,我参加了5-6月份的笔试后正式入学。当时的研究生数量很少,到1965年时,热工脱产的研究生只有4名,范天民、张政、沙曾炘和我。指导教师是王补宣、彭秉璞和童景山(附照片是我们7人的合影)。&由王先生总负责。研究方向有二个,传热和工质热物性。张政和沙曾炘,跟王先生搞传热;&范天民和我搞热物性,跟彭秉璞和童景山老师。王先生1962年升为正教授;&彭先生是清华1950年毕业,当时已升为副教授,并兼任系党总支委员。他为人极善良,对我们很客气。童老师是交通大学1953年毕业的,当时是讲师。他对统计物理的研究很钻研。4个研究生中,范、张和我三人是同一届的,原先都是《410-1》班的;&沙本科是《热0》的,比我们早一届,是工作几年后再考进来念研究生的。&&&&&&&&&&&&&&&&&(当时清华热工教研组的全体研究生和导师,后排左起为彭、王、童,前排左起为沙、范、华、张。1965年摄)&&&  当时清华热工教研组正在全力搞四川化工厂合成氨的技术改造项目,做得很成功,1966年获国务院的特别奖励。此后&(大约是1970年)&彭秉璞、童景山、沈静珠(上海向明中学的学姐,比我高一届)&等一批教师也转到化工系去了。我们研究内容也与此有关,但偏重基础。我搞得是含氨混合气体的迁移热物性的研究;&而范天民搞的则是含氨混合气体热力学性质的研究。&&  那时,我们的课程很少,除了两门外语(俄语是一外;&英语是二外),实际上只有三门课,:哲学、统计物理和高等热力学。每门都是给大量的参考文献(或书籍)进行自学;教师二周或一月答疑或讨论一次;&最后由几名教师作考官对研究生逐一进行口试。我们平时的时间几乎全是自由支配的。有时为了搞懂一个问题,可以在图书馆里泡上好几个整天。那时还没有复印机,我就用描图纸盖在外文期刊的线图上描。通过自己描的线图印象深刻,也容易发现他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学《哲学》时,选定了几本经典的哲学著作。现在还记得一本是恩格斯著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深刻地分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领域中革命变革的实质);另一本是恩格斯著的《反杜林论》。其实,我们学得并不很好,成绩只是&中&(记得当时只有在职念研究生的罗棣庵老师得了&优&)。但它确使我们认识到哲学是一门很深的科学,而决不是用作思想教育的说教。&&  《统计物理》课程负责老师是清华的王明贞教授;&.考试时还请了北大的理论物理教授等人。王明贞教授()是统计物理热力学专家,是清华的首位女教授,享年104岁。最近在清华校友刊物《水木清华》上读到篇追思她文章。她在燕京大学物理系获学士、硕士,然后在美国密西根大学获博士,论文是关于《布朗运动的理论》;&在麻省理工学院搞雷达时,发表了关于噪声理论的论文。她那时做的论文,直到60年后还被人引用。&&&  《高等热力学》主要是研究工质热物理性质的理论,&主要是阅读近百篇的外文文献。当时交通大学的陈大燮(,是我国热力工程的先驱,曾任过交通大学副校长。他也是留学美国普渡大学回国的,比王补选先生早约20年)&指导的研究生吴业正也在搞热物性。没想到1986年他和我一起成为国内首批低温工程学科的博士生导师。&&  在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我们被安排承担的教学任务是给7一8名学业尖子进行《热力学》课程的答疑。他们这几位同学是高考状元、清华的尖子,根本没把我们这些研究生放在眼里。他们想方设法提些怪问题、佯谬来来难难我们;我们就得好好钻研,来回答他们。就这样,我把《热力学》的方法和概念搞得清楚多了;许多东西才真正学懂了,学到手了。&&&  1962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钱学森著的《物理力学讲义》,它是用量子力学和统计物理方法计算和预测在极端条件下(如极高温、极低温、超高压、高真空)&物质性质的新途径。它要通过微观机理的研究,解决在特殊条件下的宏观问题;是钱先生在决定回国而被扣留在美国时开辟的新学科,极具创新思维。1963年钱先生在中国科技大学亲自主讲了这门课。当时中国科大在玉泉路,我和范骑自行车去听了全部的课程。他十分睿智,数理基础也特强。讲课时总是把机理、本质讲得清清楚楚。我不知道他讲课前有没有写讲稿,但他是从不看讲稿的。有一次他在黑板上推演了一个公式,化了些时间,绕了弯路。但刚讲完就发现还有一条更简捷途经,立即告诉我们。他上课决不死板,给我们许多书本上看不到的知识和人品风格,深受教育。& & & & & & &&&& & & & & & & & & & & & &(这是清华研究生课程成绩单,是1980年补的) &&  当时在清华当研究生的待遇是很好的。在&政治待遇&上,享受与教师同等待遇,参加教研组的所有活动;可以进教师阅览室,借书数量与教师相同。在经济上,每月助学金有42元。这在当时也是很不少的。那时北京大学助教的月薪才46元;而大学生的全额助学才12元5角。&&&  1965年7月,我完成了论文全部工作时,王补宣先生来问我是否愿意到上海机械学院工作,并说明,当年清华规定不能留本校应届毕业的研究生。当时上海机械学院属机械工业部,他们是通过机械部来清华要人的。&&  在那一届的研究生中,我是第一个毕业的,毕业后就去上海工作。但文凭要待一批一起发,特别是要等蒋南翔校长来和大家合影、讲话。可是到1966年,天翻地覆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蒋南翔和研究生培养制度全被&推翻&了。一直到文革后的80年代,才给我们补发了成绩单和研究生毕业证明。&& & & & & & & & & & && & & & & &(华泽钊被分配到上海机械学院的报到单,取自上海理工大学人事处)& & & & & & & & &&&&&&&&&&&&&&&&&&&&&&&&&&&&&&&&&&&&&&&&&&&&&& & & & & & & & & & & & (1986年补发的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证明)&&&六、毕业后的工作与清华经历的关系&&  1978年,我被选进文革后首批国家公派留学名单;1980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作研究。最初身份是公派的访问学者,拿国家给的补贴;因表现不错,美国教授要给我&博士后&待遇,可我又没有&博士学位&。导师与校方商量,根据我清华9年的学历和能力,同意给我&博后&待遇。&  1983年我回国后,王补宣先生希望我能来清华工作。我告诉他,我已经在上海成家立业,上海理工大学也是很好的工作单位,能做我想做的事。&  1986年2月,上海市职称委员会评定,批准我由讲师破格晋升为正教授;同年5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低温工程&学科的首批博士生导师。&  长期的生活磨练,特别是清华的九年学习生活,加上MIT&的三年,我已经养成了自觉和主动进行脑力劳动的习惯。不干活,不出些成果,心里就难过。创造性思维劳动已经成为我生活的第一需要。在劳动中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实现。清华的九年学历,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与鞭策,迫使我更努力前进。文化大革命以后,我搞过低温工程、制冷技术、人体细胞和组织的低温保存、药品和食品的冷冻干燥、快速探测果蔬中残留农药的热学方法、大气温室效应人为因素的定量分析等。2009年70岁退休后,还出了2本英文版著作,在国外出版发行。&&  清华九年、MIT的三年经历,可能显示了我有很好的教育基础,这对于项目的申报和奖励的评定,都有着无形的&加分效应&。这些年来,我承担过十几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第一完成人获得过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优秀教材奖;获得过国家教育系统劳模和上海市劳模。2002年受聘为清华大学热能系兼职教授;2003年获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 & & & & & & &&& & & & & & & & & & & & & (2002年,清华大学颁发的热能系兼职教授的聘书)&《知识百科》关于&清华大学&介绍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从清华解放到1965年入学的清华毕业生共28809人,其中在年毕业的有20748人,年毕业的有8061人。他们当中,已有相当一批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了解,在校外工作较突出的代表有:林宗棠、李锡铭、英若诚、萧秧、彭云、陈癸尊、张泽石、储传亨、周尧和、赵宗鼐、陈绍忻、周光召、何祚庥、唐孝威、朱镕基、张皓若、艾知生、滕藤、李绪鄂、傅锡寿、周干峙、朱森林、吴敏达、胡仁宇、钱绍钧、叶选平、夏国治、刘国光、赵宝江、宗绍录、王耀、张锦秋、张春园、林元坤、胡芝凤、曾增炎、蓬铁权、胡方刚、伍绍祖、倪天增、黄菊、万兆钧、张坤民、陈清泰、张立华、李义杰、李慧芬、贾春旺、石安海、秦科才、钟咏三、赵维臣、张树魁、叶如棠、俞崇尚、吴官正、张德邻、胡锦涛、曹磊、张祥、郑健超、华泽钊、吴邦国等。 &&&&&&&&&&& 年,清华约有近3万毕业生。在《百科知识》列出的&&在校外工作较突出的代表&(约60人)中就居然有我的名字,使我受宠若惊。虽然这里面有许多政界的人士,但也有非政界的人物。例如胡芝凤。她是工程物理系与我们同一届的。她从小就跟周信芳学戏。进清华没到2年就退学回上海。后来因演出《李慧娘》而出名,被戏剧界誉为古雅的京剧艺术灌注了新鲜血液。&&  清华大学九年的学习生活,对于我的一生是极其重要的;在这里我学会了怎样做学问;也学会了怎样做人。&&&&&&&&&&&&&&&&&&&&&&&&&&&&&&&&&&&&&&&&&&&&&&&&&&&&&&&&&&&&&&&&&&&&&&&&&&&&&&&&&&&&&&&&&&&&&&&&&&&&&&&&&&&&&&&&&&&&&&&&&&&&&&&&&&&&&&&&&&&&&&&&&&&&&&&&&&&&&&&&& 泽 钊&&&&&&&&&&&&&&&&&&&&&&&&&&&&&&&&&&&&&&&&&&&&&&&&&&&&&&&&&&&&&&&&&&&&&&&&&&&&&&& &&&&&&&&&&&&&&&&&&&&&&&&&&&&&&&&&&&&&&&&&&&&&&&&&&&&&&&&&&&&&&&&&&&&&&&&&&&&&&& 于 上 海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2货有点想你
掉线了竟然?
知足常乐^_^
进来聊天吗宝宝们
简简单单…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首钢工学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