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招聘印的《名人传》国语版多少字

商务印书馆
点击:33663
点击:3547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admin1@&&&&&&&&&&&&&&&&&&&&飞鸟集(全译精装典藏版&新课标必读&&朱永新及54位省级教育专家...
钻石会员自营订单满49元(含)免运费
其他会员自营订单满5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日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印 次:1包 装:精装是否套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0丛书名:经典名著大家名译所属分类:&&&
本商品暂无详情。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897年。创办人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集资3750元,购置印机数架,设址江西路北京路首德昌里末街3号。次年因房屋失火 而迁北京路庆顺里。印刷工场主要承印商业簿册和报表,故名商务印书馆。时值甲午战争后,1898年的戊戌变革虽失败,除旧布新的思潮却日增。以后,清政府 下诏"变法",国人研究西学、新学渐多,新教育运动已经萌芽,教科书的出版极为需要。商务印书馆遂于1901年扩大规模,添招新股,资本增加为5万,改为 股份有限公司。在北福建路自建印刷所,在棋盘街(今河南路)设发行所,并聘蔡元培任编译所长。蔡离沪,请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张元济主持编译所。张元济进馆以后,商务印书馆由印刷业转为出版业。1902年,清政府命各省广设学堂。当时迫切需要适应新式学校 的教科书。商务印书馆乃聘请知名学者,大力编印教科书,出版后很受欢迎,行销海内外。 商务印书馆收购上海日商的修文印刷所,印刷稍具规模。1903年与日本金港堂的原亮三郎合作,吸收日资10万元,成为资本20万元合资的有限公司,由夏瑞 芳任总经理。合资后,聘请日籍技师指导,改进印刷技术,采用先进印刷设备,业务日益发展,两年后资本额增至100万元。 1907年,商务印书馆在闸北宝山路建成占地80余亩的总厂,包括4个印刷所和编译所等。以后,又在闸北天通庵路设立第五印刷所,并先后在北京、香港设立 分厂。还陆续在国内各省市及香港、新加坡等处设立分支馆,前后共80余处。1912年在河南路211号建造总发行所新楼。1914年收回日股,成为完全华 资经营的企业。在这期间,总经理夏瑞芳被刺身亡,先后由印有模(锡璋)、高凤池任总经理,王云五进馆任编译所所长。经过几次增资,到1922年资本增为 500万元。 1924年在宝山路总厂对面建成东方图书馆及同人俱乐部新厦,编译所也随之迁入。1930年成立总管理处,由王云五任总经理。到1932年前后,上海总馆 职工人数已达4500人,居中国出版界之首位。 一二八事变后,地处闸北战区的总管理处、总厂及编译所、东方图书馆等被日军炮火炸毁,损失巨大,被迫停业。同年8月复业,资本缩减为300万元,职工人数 不足1000人。遂在原址上修复总厂,又在杨树浦辽阳路添设印刷厂、平版厂,业务逐渐恢复,至1937年,资本又达500万元。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原印刷厂业务停顿,另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和戈登路(今江宁路)建立印刷工场。抗日战争期间,总管理处内迁,先设长沙,后迁重 庆,并在上海、香港两地设办事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商务印书馆曾被日军查封。抗日战争胜利后,总管理处迁回上海,此时,商务印书馆的规模已大为缩 小,职工人数仅为600人。解放后于1954年总馆迁往北京。 商务印书馆初创时以印刷为主,出版物主要是《华英初阶》、《华英进阶》等英语读本和工具书。1902年设立编译所后,开始大量出书。902~1950年共 出版图书1.5万余种,2.8万余册(不包括大部丛书),内容包括哲学、宗教、社会科学、语文学、文学、艺术、史地、自然科学、应用技术等各个学科,主要 有教科书、工具书、学术和文学著作、丛书、古籍和杂志等。 商务印书馆是出版中国学校教科书的先驱之一,1903年起开始编辑出版小学"最新教科书",这套教材在学校初兴之时风行10余年。以后,商务印书馆的教科 书范围扩大到中小学、师范及大专院校,其门类齐全,内容新颖,占据了教科书主要市场。抗日战争时期,政府指定商务印书馆等组成国定本教科书联合发行处,商 务承供教科书数量占23%,与中华、正中并列第一。 在工具书方面,最有影响的是1915年出版的由陆尔奎等主编的中国近代第一部大型工具书《辞源》,创立了中国近现代大型工具书的基本模式。早期出版的还有 《华英字典》、《华英大词典》、《新字典》等。以后,还陆续出版了《四角号码学生字典》、《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植物学大辞典》 等工具书。 商务印书馆早期翻译出版的西方学术著作和文学著作在当时有很大影响,其中以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等8种学术名著及林纾翻译的大量欧美小说最为著名。严译名 著林译小说后又编成丛书发行。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丛书还有《帝国丛书》、《说部丛书》、《大学丛书》、《世界丛书》、《百科小丛书》、《汉译世界名著》、 《万有文库》等,其中由王云五主编的《万有文库》出版于1929年,第1集收入图书1000余种,分装2000册,第2集有2300余册。 在古籍出版方面,主要有《四部丛刊》、《续古逸丛书》、《百衲本二十四史》、《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和《丛书集成》等。《四部丛刊》是一部综合性的古籍丛 书,在以后的十四年间,又出版了续编、三编,各500册。《丛书集成》出版于1955年,收辑历代丛书百部,子目中删除重复者,实得4100种,约2万 卷,4000册,可称中国古代学术专著的总汇。 商务印书馆先后创办过数十种杂志,其中影响最大的为《东方杂志》和《小说月报》。 商务印书馆拥有一流的编辑和作者。许多著名学者作家如:蒋维乔、杜亚泉、叶圣陶、胡愈之、茅盾、郑振铎、竺可桢、任鸿隽、朱经农、陶孟和、何炳松、周建 人、王伯祥、顾均正等都在该馆工作过。许多著名作家的处女作是在商务出版的,如:鲁迅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怀旧》、老舍的最初作品《老张的哲学》、《赵子 曰》和冰心的第一部小说集及诗集等都由商务出版。 除了出版书刊,商务印书馆还举办社会公益文化教育事业,先后开设了小学师范讲习班、尚公小学、商业补习学校、艺徒学校、师范讲习社、养真幼稚园、函授学 社、东文学社、国语师范学校、励志夜校等,尤其是设立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图书馆。商务印书馆于1909年设立图书馆,名为涵芬楼,1926年改组为东方图书 馆,对外开放。至1931年收藏中外图书达四五十万册,其中拥有大量珍贵的古籍善本书和地方志。 该馆还实行多种经营,设立博物部,制作标本模型;设立铁工制造部(后改组为华东机器制造厂),制作印刷机器和理化仪器;设立活动影戏部(后改组为国光影片 公司),拍摄影片数十部。还制造教具、玩具、中文打字机、幻灯片、留声机唱片等。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文化教育出版企业。 商务印书馆十分注意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利用,从1903年起就引进外资,聘用外籍技师,派人到外国学习、考察。民国时期中国几乎所有的先进印刷设备和技术都 由商务印书馆率先引进,然后才被印刷界逐渐推广。商务印书馆在中国出版印刷史上创下了许多个第一:1900年首次用纸型印书,1903年首次使用著作权印 花,1907年始用珂罗版印刷,1912年始用电镀铜版,1913年首次使用自动铸字机,1915年首次引进彩色胶印机并始用彩色胶版印刷,创制仿古活 字,1919年始用机器雕刻字模,创制汉字与注音符号结合的铜模,试验用宣纸套印15色成功,1931年创制传真版,1935年创制赛铜字模等,从而开创 了中国现代出版印刷事业的新纪元。 商务印书馆是编、印、发三位一体的企业。1902年设立编译所、印刷所、发行所时,三所各自为政,互不相关。1915年成立了一个统一的机构来联系三所的 工作,即总务处,建立了一处三所的组织系统。1930年王云五任总经理后增设了研究所。1932年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在总经理之下设立总管理处,其下设: 秘书处、编审部、生产部、营业部、供应部、主计部、审核部、人事委员会、防火安全委员会和东方图书馆复兴委员会,组成一套庞大、严密的管理体系。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商务印书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