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扑克女王 黑桃皇后中,任意抽取一张,则p(抽到5)__p(抽到黑桃)=__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数学
把下列事件的序号,按发生的可能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1)从装有1个红球和2个黄球的袋子中摸出的1个球恰好是黄球(2)将油滴入水中,油会浮在水面上(3)任意掷出一枚均匀的骰子,骰子停止后朝上的点数小于3(4)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扑克牌中,随意抽取一张,抽到的牌是红色(5)两条线段可组成三角形.
A、(2)(1)(3)(4)(5)B、(5)(3)(1)(4)(2)C、(5)(4)(3)(1)(2)D、(5)(3)(4)(1)(2)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活学巧练  七年级数学 下
在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扑克牌中任取一张,则P(抽到梅花A)等于________,P(抽到红桃)等于________,P(抽到4)等于________,P(抽到大王)等于________.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同步单元练习数学  九年级下册
小琴和小芳在做一种游戏,游戏的先后对游戏的胜负影响很大.为了确定游戏的先后次序,她们决定从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扑克牌中随意摸出两张牌,并规定:只要摸出的两张牌中有一张是黑桃,则小琴先做,否则小芳先做.你认为用这种方法确定先后对双方公平吗?为什么?
若把摸牌的方法改为:先摸出一张牌,记下是什么牌后,再放回去,然后再摸第二张牌,其余的规定不变.修改后的方法公平吗?试说明理由.
科目:初中数学
题型:单选题
把下列事件的序号,按发生的可能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1)从装有1个红球和2个黄球的袋子中摸出的1个球恰好是黄球(2)将油滴入水中,油会浮在水面上(3)任意掷出一枚均匀的骰子,骰子停止后朝上的点数小于3(4)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扑克牌中,随意抽取一张,抽到的牌是红色(5)两条线段可组成三角形.A.(2)(1)(3)(4)(5)B.(5)(3)(1)(4)(2)C.(5)(4)(3)(1)(2)D.(5)(3)(4)(1)(2)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相关内容:
重庆一中初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评价检测(附答案北师大版)同学们注意:本试题共27个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的下面,都给出了代号为A、B、C、D的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每小题的答案直接填在下面的表格中.题号&1&2&3&4&5&6&7&8&9&10答案&&&&&&&&&&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3.&上周上完体育课,小强从超市买来一瓶结了冰的矿泉水,还未来得及喝,就上课了,于是小强把矿泉水放在了书桌上,其水温与放置时间的关系大致图象为(&&&&&&&& )&A.&&&&&&&&&&&&&&& B.&&&&&&&&&&&&&&&& C.&&&&&&&&&&&&&&&& D.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 ,则该三角形的顶角为(&&&&&&&& )A.&&&&&&&&&&&&&& B.&&&&&&&&&&&&& C.&&&&&&&&&&&&&& D.& 或 5.&下列事件中为确定事件的是(&&&&&&&& )A. 早晨的太阳从东方升起&&&&&&&&&&&&&&&&&&&&&&&& B . 打开电视,正在播世界杯 C. 小红上次考了年级第一,这次也会考年级第一&&&& D. 明天会下雨6.&若 , ,则 (&&&&&&&& )A.&&&&&&&&&&&&&& B.&&&&&&&&&&&&&& C.&&&&&&&&&&&&&&&&& D.& 7.&已知:如图, , , ,则 (&&&&&&&& )A.&&&&&&&&&&& B.&&&&&&&&&&&& C.&&&&&&&&&&&&&&& D.& &&&8.&已知:如图,在 中,& 为 的中点, ,为 上一点, , ,则 (&&&&&&&& )A.&&&&&&&&&&&&& B.&&&&&&&&&&&&& C.&&&&&&&&&&&&&&&&& D.& 9.&已知:如图,在 中, , ,& 为 中点,为 上一点, ,为线段 上一动点,则 的最小值为(&&&&&&&& )A.&&&&&&&&&&&&& B.&&&&&&&&&&& C.&&&&&&&&&&&&&&& D. 10.&下列图形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第10个图形有(&&&&&&&& )条线段.&&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请将每小题的答案直接填在下面的表格中.题号&11&12&13&14答案&&&&题号&15&16&17&18答案&&&&11.&人民网记者6月6日从教育部获悉,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于6月7日、8日进行,高职单独招生考试同期进行. 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计划招生6980000人.将数字698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12.&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为: ,其中自变量是&&&&&&& .13.&已知:如图, , 平分 , ,则&&&&&&&&&&&& .14.&如果多项式&&&&&&&&&&&&&&&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常数&&&&&&&&&&&& .15.&已知:在 中, , , ,则&&&&&&&&& .16.&已知:如图,在 中, , ,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交 于点 ,交 于点,连接 ,则&&&&&&&&&&&& .17.&已知:如图,在 中, , 的角平分线 交 于点 , , ,则&&&&&&&&&&&& .18.&已知:如图, , , ,则&&&&&&&&& .&&&三、解答题:(本大题4个小题,第19题12分,第20、21、22题各6分,共30分)解答时每小题必须给出必要的演算过程或推理步骤.19.&计算:(1)&& &(2) &&20.&已知: , ,求 的值.&&21.&已知:线段和 . 求作: ,使 , , .注意:要求用尺规作图(不在原图上作),画图必须用铅笔,不要求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并给出结论.&&&&22.&已知:如图, ,点为线段 上一点,连接 交 于点 ,过点作 分别交 、 于点 、点,& ,求证: ≌ .&&&&&四、解答题 (本大题5个小题, 第23题10分,第24~25题每小题8分,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共48分)解答时每小题必须给出必要的演算过程或推理步骤.23.&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满足 .&&&&24.&张老师为了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长跑情况,对本班部分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将调查结果分成四类,A:优;B:良;C:及格;D:不及格;并绘制成以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解答下列问题: &&&&&&&&&& (1)本次调查中,张老师一共调查了&&&&&&&& 名同学,其中C类女生有&&&&&&& 名,D类男生有&&&&&&& 名;(2)将上面的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现随机从所调查的学生中选一名同学来帮老师收集数据,恰好选到A类学生的概率是多少?&&&&&25.&一列快车、一列慢车同时从相距 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如图,、分别表示两车到地的距离 与行驶时间 的关系.(1) 快车的速度为&&&&&&&& ,慢车的速度为&&&&&&&& ;(2)经过多久两车第一次相遇?(3)当快车到达目的地时,慢车距离地多远?&&&&26.&已知:如图,在 中, , , 为 的中点,过点作 交 的延长线于点 ,过点作 于点.(1)求证: ≌ ;(2)过点作 于点 ,求证: .&&&&&&&&&27.&已知:& 为等边三角形,为射线 上一点, 为射线 上一点, .(1)如图1,当点 为线段 的中点,点在 的延长线上时,求证: ;&&&&&&&& (2)如图2,当点 为线段 上任意一点,点在 的延长线上时,(1)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当点 在线段 的延长线上,点在线段 上时,请直接写出 、 、 的数量关系.&&&&&&&&&&&&&&恭喜你,终于完成了答卷!别着急,再仔细读一读,认真想一想,细心算一算,祝你取得最后的胜利!重庆一中初学年度下期数学期末考试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D&B&D&A&D&C&C&B&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题号&11&12&13&14答案& && & 题号&15&16&17&18答案&16& &5&三、&解答题:&19.计算:(1)&&&&&&& -----------6分(2) -----------6分20.& -----------3分, &----------3分21.略-----------6分22.证:&----------------3分在 和 中&---------3分23.解:原式=&&&&&&&&&&& -----------5分&&&&& 当& , 时,原式= .--------5分24.(1)本次调查中,张老师一共调查了&&& 20&&&& 名同学,其中C类女生有&&& 2&&& 名,D类男生有&&&& 1&& 名;-----------3分(2)(略)-----------2分(3)从所调查的20名学生中随机选一名学生,总共有20种结果,它们是等可能的,恰好选到A类学生有3个结果,P(选到A类)=& -----------3分25.(1) 快车的速度为&&&& 45&&& ,慢车的速度为&&& 30&&&& ;------2分(2)经过多久两车第一次相遇?&-----------3分(3)当快车到达目的地时,慢车距离地多远?&-----------3分26. 证:&---------5分&≌ ;(2) &------5分27. 证:(1)& --------5分(2)成立,理由如下:&--------5分(3) --------2分&&
相关内容:
雅安市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评价试卷(有答案)一、选择题( )1、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线段&    D.直角( )2、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50次,硬币落地后,出现正面朝上的次数为20次,则正面朝上的频率为A.&       B.&&     C.&&&    D.& ( )3、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装有2个红球和1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若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摸到红球是必然事件&&&       B.摸到白球是不可能事件C.摸到红球比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相等  D.摸到红球比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4、若 则 的值是:A.6&       B.9       C.&&     D.& ()5、下列各式的计算中不正确的个数是①  ②    ③ ④&  ⑤& A.4个       B.3个       C.2个   & D.1个()6、如图, 中,点 在 延长线上,且 于点 ,则 是 &A.&&& B.&&& C.&&& D.以上都不对()7、在 和 中 ,补充条件后仍不一定能保证 ,则补充的条件是A.&&& B.&& C.&&& D.& ( )8、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在允许挂物重量范围内),测得一弹簧的长度 与所挂的物体的重量 间有下面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与y都是变量,且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B.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0cmC. 物体质量每增加1kg,弹簧长度y增加0.5cmD. 所挂物体质量为7kg时,弹簧长度为13.5cm( )9、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所夹的钝角的度数为A.100度&  B.120度& C.135度& D.140度()10、如图,在 中, 是 上一点, , ,则下列说法中,① ② ③ ④ ,正确的说法个数有A.4个&&  B.3个   C.2个&&&  D.1个()11、如图, 是 中 的平分线,&于点E, 交 于点 .&,则 长是&A.4&&    B.3&&&  C.6&    D.5()12、如图,△ABC中,AB=AC,∠BAC=54°,∠BAC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OD交于点O,将∠C沿EF(E在BC上,F在AC上)折叠,点C与点O恰好重合,则∠OEC度数为________°.A.100&&   B.105&&& C.120&&   D.108二、填空题。(15分)13、科学家发现一种病毒的长度为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该数为_____.14、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50度,那么这个角的余角度数是____.15、假如小蚂蚁在如图所示的3×3方格的地砖上爬行,它最终停在黑砖上的概率为_______.16、长方形面积是 ,一边长为 ,则它的周长等于______.17、若 则 的值是_____.三、解答题(61分)18、作图题(8分)(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①已知 ,用尺规作 ②已知 ,用尺规作点 :使得点 到 两边的距离相等,且 &19、计算:(①②各4分,③6分,共14分)① &②& &③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20、(7分)如图, , 与 全等吗? 吗?请说明理由。&21、(7分)有一组互不全等的三角形,它们的边长均为整数,每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分别为5和7.(1)请写出其中一个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2)设组中最多有n个三角形,求n的值;(3)当这组三角形个数最多时,从中任取一个,求该三角形周长为偶数的概率.22、(8分)已知如图,DE⊥AC,∠AGF=∠ABC,∠1+∠2=180°,试判断BF与A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3、(7分)一水果贩子在批发市场按每千克1.8元批发了若干千克的西瓜进城出售,为了方便,他带了一些零钱备用.他先按市场价售出一些后,又降价出售.售出西瓜千克数x与他手中持有的钱数y元(含备用零钱)的关系如图所示,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农民自带的零钱是多少?(2)降价前他每千克西瓜出售的价格是多少?(3)随后他按每千克下降0.5元将剩余的西瓜售完,这时他手中的钱(含备用的钱)是450元,问他一共批发了多少千克的西瓜?(4)请问这个水果贩子一共赚了多少钱?&&&&24、(10分)如图,已知△ABC中,AB=AC=10厘米,BC=8厘米,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雅安市学年(下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数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步骤与分值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B& 2.C& 3.D& 4.C& 5.A& 6.D& 7.A& 8.B& 9.C& 10.A&& 11.B& 12.C&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3.&&&&&& 14.&& 60°& 15.&&&&& 16.&&& 17.& 27&&&& 三、解答题(61分)&& 18.(1)4分&& 图略&&&& (2)4分& 图略&& 注:无作图痕迹不给分19.解:(1)原式&&&&&&&&&&&&&&&&&& ………………………………2分&&&&&&&&&&&&&&&&&&&&&&&&&&&&&&&&&&&&&&&&& ………………………………3分&&&&&&&&&&&&&&&&&&&&&&&&&&&&&&&&&&&&&&&&&&&&& ………………………………4分&&& (2)原式&&&&& ………………3分&&&&&&&&&&&&&&&&&&&&&&&&&&&&&&&&&&&&&& ………………………………4分&&& (3)原式&&&&&&& ………………………3分&&&&&&&&&&&&&&&&&&&&&&&&&&&&&&&&&&&&&& ………………………………4分&&&&&&&&& 当&&&& 时&&&&&&&&& 原式&&&&&&&&&&&&&& &&&&&&&&&&&&&&&&&&&&&&&&&&&&&&&&&&&&&&&&&&&&&&&& ………………………………6分20.解: ∥      &&&&&&&&& ………………………………2分∵       ………………………………4分∴   ①   ………………………………3分又&& ∥ ∴&&&&&&& ②&&& ………………………4分又&&&&&&&&&& ③&&&&&&& 在 中& 由①②③得:&& ………………5分&&&&&&& ∵ &&&&&&& ∴ &&&&&&& ∴ ∥&&&&&&&&&&&&&&&&&&&&&&&&&&&&&&&&&&&&& …………………………7分21.解(1)设三角形第三边长为&&&&&&&&&&&&&& &&&&&&&&&& ∵每个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5和7∴ < <&&&&&&&&&&&&&&& &&&&&&&&&& ∴ < <&&&&&&& ∴其中一个三角形的第三边长可以为10(满足 的整数均可)&&&&&&&&& ……………………………3分&&&&& (2)∵ < < ,它们的边长均为整数&&&&&&&&&& ∴ 3,4,5,6,7,8,9,10,11&&&&&&&&&& ∴组中最多有9个三角形&&&&&&&&&&&&&&& ………………………………5分&&&&& (3)∵当 4,6,8,10时,该三角形周长为偶数&&&&&&&&&& ∴该三角形周长为偶数的概率为&&&&&&&&&&&& ………………………………7分22. 解:&&&&&&&&&&&&&&&&&&&&&&&&&&&&&&& ……………………………………1分 理由:∵ &&&&& ∴ ∥&&&&&&&&&&& ……………………………2分&&&&&&&& ∴&&&&&&&&&& ……………………………3分&&&&&&&& ∵ &&&&&&&& ∴ &&&&&&&& ∴ ∥&&&&&&&& ……………………………5分&&&&&&&& ∵ &&&&&&&& ∴&&&&&&&&&&&&&&&&&&&&&&&&&&&&&&&& ……………………………8分23. 解:(1)农民自带的零钱是50元&&&&&&&&&&&&&&&&& ………………………………1分&&&&&& (2)降价前他每千克西瓜售价为 元&&&&& …………………3分&&&&&& (3)降价0.5元后,售价为3元,共卖了 元钱&&&&&&&&&&& ∴降价后售出西瓜为40㎏&&&&&&&&&&& ∴他一共批发了120㎏西瓜&&&&&&&&&&&&& ……………………………………5分&&&&&& (4)该水果贩子一共赚了 元钱&&& …………………7分24.解:(1)又∵ &&&&&&&&&&&&& ∴ ①∵ 秒∴ 厘米&&&&&&&&&&&& …………………………1分∵ 厘米,点D为 中点∴ 厘米又∵&&&& 厘米&&&&&&& ∴ 厘米&&&&&&& ∴&&&&&&&&&&&&&&&&&&&&&&&&&&&&&&&&&&& …………………………2分&&&&&&& ∴&&&&&&&&&&&&&&&&&&&&&&&& …………………………3分&&&&& ②∵ &&&&&&& ∴ &&&&& 又∵&&&&& &&&&&&& 则&&&&&&&&&&&&& ……………………………………4分&&&&&&& ∴点 运动的时间为 秒&&&&&&& ∴ 厘米/秒&&&&&&&&&&&& ……………………………………6分&&& (2)设经过 秒后点 第一次相遇&&&&&&&& 由题意得:&&&&&&&&& ……………………………………8分&&&&&&&& 解得: 秒&&&&&&&& ∴点P共运动了 厘米&&&&& ……………………………………9分&&&&&&&& ∵ &&&&&&&& ∴点 、点 在 边上相遇&&&&&&&& ∴经过 秒点 与点 第一次在边 上相遇&&&& ……………………10分&
相关内容:
滕州市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带答案北师大版)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x5+x5=x10&&&& B、x5&#&& C、(x5)5=x10&&&& D、x20÷x2= x102.下列各组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1cm,2cm,3cm;&&&&&&& B、1cm,1cm,2cm;C、1cm,2cm,2cm;&&&& D、1cm,3cm,5cm;3、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O,则∠BOC一定【&&& 】A、大于90°& B、等于90°&& C、小于90°&& D、小于或等于90°4.如图,将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AA/、BB/可以绕点O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件,则A/B/的长等于内槽宽AB,则判定△OAB≌△OA/B/的理由是【&&& 】A、边边边&&&& B、角边角&&&&& C、边角边&&&& D、角角边5.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 】A、0.008=8×10-2&& B、0.-2&&& C、-0.0 ×10-5&& D、 ×1046.图中所示的几个图形是国际通用的交通标志。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7.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放入8个红球,2个白球,小明随意地摸出一球,这个球是白球的概率为(&& )A、0.2;&&&&&&& B、0.25;&&&&&&&&&&&& C、0.4;&&&&&&&&& D、0.88.面积是160平方米的长方形,它的长y米,宽x米之间的关系表达式是& (&&&&&&& )A、y=160x&&&&& B、y=&&&&&&&&&&& C 、y=160+x&&&&& D、y=160-x9.三峡工程在日至6月10日下闸蓄水期间,水库水位由106米升至135米,高峡平湖初现人间,设水库水位匀速上升,那么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这10天 水位h(米)随时间t(天)变化的是& 【&&& 】&&&10.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对折两次,并在如图位置上剪去一个圆形小洞后展开铺平得到的图形是【&&& 】&&二、(本大题共 8个 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计算:(x-3y)(x+3y)=&&&&&&&&&& 。12.24°45’的余角为&&&&&&& 。13.如图∠AOB=125°,AO⊥OC,BO⊥OD则∠COD=___________.14.若4a +2ka +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等于&&&&&&& 。15.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扑克中,任意抽取一张,则P(抽到5)=________________。16.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度数为70°,则它的其余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_____&&& _ 。17.如图所示:已知∠ABD=∠ABC,请你补充一个条件:___________,使得△ABD≌△ABC。18.观察下列运算并填空:1×2×3×4+1=25=52;2×3×4×5+1=121=112;3×4×5×6+1=361=192;……根据以上结果,猜想:(n+1)(n+2)(n+3)(n+4)+1=_____________&19.(本题共8分)利用乘法公式计算:99×101. (写出计算过程)&20.(本题共8分)& 求值: ,其中 。  &21.(本题共10分)如图,已知∠EFD=∠BCA,BC=EF,AF=DC.则AB=DE.请说明理由.(填空)解:∵AF=DC(已知)∴AF+  =DC+   即         在△ABC和△   中  BC=EF(   )     ∠   =∠     (   )&&& AC=DF(已证)∴△ABC≌△   (      )22.(本题8分)由16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的正方形网格,现将其中的两个小正方形涂黑(如图)。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在图中再将两个空白的小正方形涂黑,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23.(本题共8分)已知:线段a、c和∠β(如图),利用 直尺和圆规作ΔABC,使BC=a,AB=c,∠ABC=∠β。(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4.(本题10分)父亲告诉小明:“距离地面越高,温度越低,”并给小明出示了下面的表格。距离地面高度(千米)&0&1&2&3&4&5温度(℃)&20&14&8&2& & &&& 根据上表,父亲还给小明出 了下面几个问题,你和小明一起回答。&&&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如果用h表示距离地面的高度,用t表示温度,那么随着h的变化,t是怎么变化的?&&& (3)你能 猜出距离地面6千米的高空温度是多少吗?&&& &25.(本题12分)如图, △ABE和△BCD都是等边三角形,且每个角是60°,那么线段AD与EC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6.(本题12分) 已知动点P以每秒2㎝的速度沿图甲的边框按从的路径移动,相应的△ABP的面积S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如图乙中的图象表示.若AB=6cm,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BC长是多少?(2 )图乙中的a是多少?(3)图甲中的图形面积的多少?(4)图乙中的b是多少? &&&七年级数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C&A&C&D&C&A&B&B&B一、二、11. x2-9y2;12.65°15/;13.55° ;14.±3;15. ; 16. 70°和40°或55°和55°; 17.只要条件满足就给分; 18. [(n+1)(n+4)+1]2。19. 解:由平方差公式,得99×101=(100-1)(100+1)------------------------------------------------4分&& =1002-12------------------------------------------------6分& =10000-1& =9999------------------------------------------------8分20. 解: 原式= = = --------------------------------------------4分把 代入,得原式= = =-2-1=-3---------------------------------------------8分21. 解:FC,FC,AC=DFDEF,已知,EFD,BCA,已知,DEF,SAS每空1分,共10分22. 只要对称就给分,每图4分,共8分。&23.8分&24.解:(1)上表反映了温度和高度两个变量之间。高度是自变量,温度是因变量。-------------------------------------------4分&&& (2)如果用 h表示 距离地面的高度,用t表示温度,那么随着高度h的增大,温度t逐渐减小(或降低)。-------------------------------------------8 分(3)距离地面6千米的高空温度是-16℃&& -------------------------------------------10分&25. 解: AD=EC∵△ABC和△BCD都是等边三角形,每个 角是60°∴AB=EB,DB=BC,∠ABE=∠DBC=60°,∴∠ABE+∠EBC=∠DBC+∠EBC即∠ABD=∠EBC-------------------------------- -----------5分在△ABD和△EBC中&AB=EB,&∠ABD=∠EBCDB=BC∴△ABD≌△EBC(SAS)------------------------------------------9分∴AD=EC-------------------------------------------10分(此题只要学生说理正确就给分)26.解: (1)图甲中的BC长是8cm.(2)图乙中的a是24cm2(3)图甲中的图形面积的60 cm2(4)图乙中的b是17 秒。(此题不写过程也给分)&&&&
相关内容:
北京市门头沟区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带答案)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6页,共十道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作图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1.不等式组3x-2>4的解集是(&& )A.x>2&&&&&&&& B.x>3&&&&&&&&& C. x<3&&&&& D. x<22.某种流感病毒的直径是0.00 000 008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 000 008为(&& )A. &&&& B. &&& & C. &&D. 3.若 a>b,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4 a<4 b&  & B.a+c>b+c  C.a-5<b-5  & D.-7a>-7b4.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 B.&&&& C.&&&&&& D. 5.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m+2)2=m2+4&&&&&&&&&&&& &B.(3+y)( 3-y)= 9-y2 C.2x(x-1)= 2x2-1&&&& &D.(m-3)(m+1)= m2-36.如图,AF是∠BAC的平分线,EF∥AC交AB于点E.若∠1=25°,则 的度数为(&& )&&& A.15°&&&&&&&&&& B.50°&&& C.25°&&&&&&&&&& D.12.5°7.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正确进行因式分解的是(&&&& )A.(x+5)(x-5)=x2-25&&&&&&&&&&&&&&&&& B.x2+x+1=x(x+1)+1C.-2x2-2xy=-2x(x+y)&&&&&&&&&&&&&&& D.3x+6xy+9xz=3x(2y+9z)8.下列调查中,适合用普查方法的是(& )A.了解某班学生对“北京精神”的知晓率&&& B.了解某种奶制品中蛋白质的含量C.了解北京台《北京新闻》栏目的收视率& D.了解一批科学计算器的使用寿命9.我市某一周的最高气温统计如下表:最高气温( )&25&26&27&28天& 数&1&1&2&3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分别是(&&& )A.27,28&&& B.27.5,28&&&& C.28,27&&&& D.26.5,2710. 如图所示,点 在AC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 (&&& )A.∠3=∠4&&&&&&&&&&&& B.&&& C.&&&&&&& D. 11.不等式组& 无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 )&A.m<1&&&&&&& B.m≥1&&&&&& C.m≤1&&&&&&&& D.m>112.关于 ,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满足 , 则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2分)13.把方程 写成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的形式,则y=&&&&&&&&&& .14如果一个角等于54°,那么它的余角等于&&&&&&&&&&& 度.& 15.在方程 中,当 时,y=&&&&&&&&&& . 16.分解因式 =&&&&&&&&&&&&&& .17.我市六月份连续五天的日最高气温(单位: )分别为35,33,37,34,39,则我市这五天的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为&&&&&&&&&&& .18.计算 的结果是&&&&&&&&&& .19.已知& 是关于x,y的方程组 的解,那么 的值是&&&&&&&&&& .20.已知∠1与∠2互补,∠3与∠2互补,∠1=72°,则∠3=&&&&&&& 度.2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O为垂足,∠EOD=26°,则∠AOC=&&&&&&&&&&&& .22.若 , ,则 的值是&&&&&&&&&&&&&&&& . 23.若多项式 是完全平方公式,则k=&&&&&&&&& .24. 右图为手的示意图,在各个手指间标记字母 .&& 请你按图中箭头所指方向(即&& 的方式)从 开始数连续的正整数 当字母 第 次出现时( 为正整数),恰好数到的数是_____________(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三、计算(本题共6分,每小题3分)1.&&& 2.& 四、因式分解(本题共9分,每小题3分)1.&&&&&&& 2.&&&&& 3.& .五、先化简,再求值(本题5分)&其中& , .六、解答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4分)1.解不等式 ,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2. 解方程组& 3. 解不等式组& 并求它的所有整数解.4.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EG平分∠BEF交CD于点G,∠1=50,求∠2的度数.&& 七、在括号中填入适当的理由(本题共7分,每空1分)&& 已知:如图,∠1=∠2,∠3=∠4.& 求证: DF∥BC.&& 证明:∵∠3=∠4(已知),&&&&&&& ∴&&&& ∥&&&&& .(&&&&&&&&&&&&&&&&& )&&&& ∴∠2=∠&&&&& . (&&&&&&&&&&&&&&&&& )&&&&& 又∵∠1=∠2(已知),&&&&&&& ∴∠1=∠&&&&&& . &&&& ∴DF∥BC. (&&&&&&&&&&&&&&&&& )八、解答题(本题5分)为了解某区2014年八年级学生的体育测试情况,随机抽取了该区若干名八年级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根据抽取的成绩等级绘制了如下的统计图表(不完整):&&&&&&&&&&&&&&&&&&&&&&&&&&&&&&&&&&&&&&&&&&&&&&&&&&&&&&&&& &&&图1&&&&&&&&&&&&&&&&&&&&&&&&&&&&&&&& 图2& 请根据以上统计图表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抽查的学生有___________名,成绩为B类的学生人数为_________名,A类成绩所在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________;(2)请补全条形统计图;(3)根据抽样调查结果,请估计该区约5000名八年级学生体育测试成绩为D类的学生人数.&&九、列方程组解应用问题解答题(本题5分)如图,用火柴棍连续搭建三角形和正方形,公共边只用一根火柴棍. 如果搭建三角形和正方形共用了77根火柴棍,并且三角形形的个数比正方形的个数少5个,那么一共能连续搭建三角形、正方形各多少个?&& 十、解答题(本题7分)如图,已知射线CB∥OA,∠C=∠OAB=120°,E、F在CB上,且满足∠FOB=∠FBO,OE平分∠COF.(1) 求∠EOB的度数;(2) 若向右平行移动AB,其它条件不变,那么∠OBC:∠OFC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找出其中规律,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3) 在向右平行移动AB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种情况,使∠OEC=∠OBA?若存在,请直接写出∠OBA度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 &&&门头沟区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试卷初一数学参考答案及评标一、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A&C&B&A&B&C&C&A&A&D&B&D&二、填空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2分)题号&13&14&15&16&17&18答案& &36& & &35.6& 题号&19&20&21&22&23&24答案&2&72&64°&26&-3或5& 三、计算(本题共6分,每小题3分)1.&&&&&&&&&&&& = ………………………………………………………………1分= ……………………………………………………………………2分= …………………………………………………………………………………3分2.& = …………………………………………………………2分= ………………………………………………………………………………3分四、因式分解(本题共9分,每小题3分)1.& .= ………………………………………………………………3分&&&&&&&&&&&&&&&&& 2.& .= …………………………………………………………………………1分= …………………………………………………………………3分3.& .= ………………………………………………………………………………2分=& ……………………………………………………………………………………1分五、先化简,再求值(本题5分)&其中& , .= ………………………………………2分= ………………………………………………………………………3分= …………………………………………………………………………………4分当 , 时,原式= &&& =-2………………………………………………………………………………………5分六、解答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4分)1.解不等式 ,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解:&& …………………………………………………………………1分&&&&&&&&& ………………………………………………………………………2分&&&&&&&&&&&& …………………………………………………………………………3分& 数轴正确 …………………………………………………………………………………1分2.解方程组& 解:①×2得, ③&&& ②×3得, ④………………………………………………………1分④-③得, &&&&&&&&&&& ∴ ……………………………………………………………………2分把 代入②得, …………………………………………………………………3分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4分3. 解不等式组& 并求它的所有整数解.&& 解:解不等式①得 .&&&&&&&&& …………………………………………………1分&&&&& 解不等式②得 .&&&&&&&&& ……………………& …………………………2分&& ∴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 3分&& ∴ 它的整数解为4,5,6.&&&&&&&&&&&& ………………………………………… 4分4.解:∵AB∥CD(已知),&&&&&& ∴∠1+∠BEF=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分&&&& 又∵∠1=50°(已知),&&&&& ∴∠EFB=130°. ……………………………2分& ∵EG平分∠BEF&&&&& ∴∠BEG= ∠BEF=65°.(角平分线定义) …3分&&&&& ∵AB∥CD(已知),&&&&& ∴∠2 =∠BEG=6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4分七、在括号中填入适当的理由(本题共7分,每空1分)& 证明:GH ∥ A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B .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八、解答题(本题5分)解:(1)本次抽查的学生有200名;成绩为B类的学生人数为100名,A类成绩所在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108&; . ……………………….3分&& (2)补全图形正确……………………….4分(3)该区约5000名八年级学生实验成绩为D类的学生约为250人.……….5分九、解答题(本题5分)&(1)解:设一共能连续搭建三角形、正方形分别为x,y个,根据题意得&…………………………………………………………………3分解这个方程组得 …………………………………………………………………2分答:一共能连续搭建三角形、正方形分别为12,17个.十、解答题(本题7分)解:(1)∵CB∥OA,∠C=∠OAB=120°,∴∠COA=180°-∠C=180°-120°=60°,…………………………………………1分∵CB∥OA,∴∠FBO=∠AOB,………………………………………………………………2分又∵∠FOB=∠FBO,∴∠AOB=∠FOB, 又∵OE平分∠COF,∴∠EOB=∠EOF+∠FOB=& ∠COA=30°;…………………………………3分(2)不变.∵CB∥OA,∴∠OBC=∠BOA,∠OFC=∠FOA,…………………………………………4分∴∠OBC:∠OFC=∠AOB:∠FOA,又∵∠FOA=∠FOB+∠AOB=2∠AOB,∴∠OBC:∠OFC=∠AOB:∠FOA=∠AOB:2∠AOB=1:2,…………5分(3)存在,∠OEC=∠OBA=45°.…………………………………………7分说明:1.各题若只有结果无过程只给1分;结果不正确按步骤给分。2.若考生的解法与给出的解法不同,正确者可参照评分参考相应给分。&
相关内容:
北京市东城区南片初一数学下册期末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图形中,由∠1=∠2≠90°,能得到AB∥CD的是&&&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的算术平方根是±&&&& &&B. 2的平方根是 C. 27的立方根是±3&&& &&&D. 27的立方根是33. 要了解全校2000名学生课外作业负担情况,你认为以下抽样方法中比较合理的是(&&& )A. 调查全体女生&&& &&&&B. 调查全体男生C. 调查九年级全体学生&&& &&D. 调查各年级中的部分学生4. 如图,把一 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一组对边上,如果∠1=25°,那么∠2的度数是&&& (&&& )&A. 30°&&& &&B. 25°&&& &&C. 20°& &&D. 15°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一定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位角相等&&& B.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C.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 对于直线a、b、c,若a∥b,b∥c,则a∥c7. 已知点P( )在第二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方程 的一个解B. 方程 可化为 C.& 是二元一次方程组D. 当a、b是已知数时,方程 的解是 9. 某队17名女运动员参加集训,住宿安 排有2人间和3 人间,若要求每个房间都要住 满,共有几种租住方案&&&& (& )A. 5种&&& &&B. 4种&&& &&C. 3种&&& &&D. 2种10. 图中直线 、n分别截∠A的两边,且 ∥n,∠3=∠1+∠4。根据图中标示的角,判断下列各角的度数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2+∠5&180°&&& &&B. ∠2+∠3&180°C. ∠1+∠6&180°&&& &&D. ∠3+∠4&180°二、填空题(本题共10道小题,每空2分,共24分。)11. 已知 ,且 ,则a=__________。12. 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现给出四个条件:&①∠1=∠5;②∠2=∠7;③∠2+∠8=180°;④∠4=∠7。其中能说明a∥b的条件序号为_______________。13. 在 ,3.1415, , , ,0.……,这6个数中无理数有_______个。14. 点O是半圆AB的圆心,若将半圆AB平移至如图CD的位置,则半圆AB所扫过的面积为__________。&15. 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用“&”或“&”号填空。若a&b,则 _______ 。16. 对于点A(2,b),若点A到x轴的距离是5,那么点A的坐标是__________。17. 如图,AB∥CD,AF交CD于点O,且OF平分∠EOD,如果∠A=38°,那么∠EOF=___________°。&18. 代数式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此时a与b的关系是___________。19. 给出表格:&&0.&1&100&10000&&0.01&0.1&1&10&100利用表格中的规律计算:已知 ,则 =_________。(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20. 在A、B、C三个盒子里分别放一些小球,小球数依次为 ,记为 =( , , )。游戏规则如下:若三个盒子中的小球数不完全相同,则从小球数最多的一个盒子中拿出两个,给另外两个盒子各放一个(若有两个盒子中的小球数相同,且都多于第三个盒子中的小球数,则从这两个盒子序在前的盒子中取小球),记为一次操作。若三个盒子中的小球数都相同,游戏结束,n次操作后的小球数记为 =( )。(1)若G0=(5,8,11),则第_________次操作后游戏结束;(2)小明发现:若G0=(2,6,10),则游戏永远无法结束,那么 =__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0分。)21. (6分)求下列各式中的x的值:(1) ;&&(2) 。22. (4分)已知实数a、b、c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化简 。&23. (5分)解不等式组: 24. (5分)为了解某区九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随机抽取了该区若干名九年级学生的视力等级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绘制了如下的统计图表(不完整):视力等级&A&B&C&D人数&90&&&15&请根据以上统计图表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抽查的学生有__________名,等级为B类的学生人数为_________名,C类等级所在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__________;(2)请补全条形统计图;(3)根据抽样调查结果,请估计该区约6000名九年级学生视力等级为 D类的学生人数。四、解答题(本大题共26分。)25. (6分) 在一年一度的药材交易市场上,小明的妈妈用280元买了甲、乙两种药材。甲种药材每斤20元,乙种药材每斤60元,且甲种药材比乙种药材多买了2斤。设买了甲种药材x斤,乙种药材y斤,求两种药材各买了多少斤?&26. (6分)如图,∠1=∠2,∠C=∠D。&求证:∠A=∠F。27. (8分)如图,(1)写出点A与点A1,点B与点B1,点C与点C1的坐标。若△ABC内有一点M(m,n),写出经过变换后在△A1B1C1内的对应点M1的坐标;&(2)根据你发现的特征,解答下列问题:若△ABC内有一点P(2a-4,2-2b),经过变换后在△ 内的对应点为 ,求关于x的不等式 的解集。28. (6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任意三点A,B,C的“矩面积”,给出如下定义:“水平底”a:任意两点横坐标差的最大值,“铅垂高”h:任意两点纵坐标差的最大值,则“矩面积”S=ah。例如:三点坐标分别为 ,则“水平底” ,“铅垂高” ,“矩面积” 。 已知点 。(1)若 三点的“矩面积”为12,求点P的坐标;(2)直接写出 三点的“矩面积”的最小值。&【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1. B& 2. D& 3. D& 4. C& 5. B& 6. D& 7. A& 8. A& 9. C& 10. A二、填空题(本题共24分,每空2分。)11. 4或-8&&12. ①②③&&13. 2&&&14. 6&&&15. <&&16. (2,±5)&17. 38&&&18. -5;相反数&&&19. 10.1k20. 3;(6,7,5)三、计算(本大题共20分。)21. (6分)解:(1) 。&&&&&&3分解:(2) 。&&&&2分&或 。&&&&&&3分22.(4分)解: &&&&&&3分&。&&&&&&&&4分23. (5分)解: 由①,得 。&&&&&2分由②,得 。&&&&&&4分∴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5分24. (5分)本次抽查的学生有300名;等级为B类的学生人数为150名,C类等级所在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54°;&&&&3分(2)&&&&&&&&4分&(3)该区约6000名九年级学生视力等级为D类的学生约为300人。&&5分四、解答题(本大题共26分。)25. (6分 )解:依题意,得 &&&3分解方程组 &&&&&&&5分答:甲种药材5斤,乙种药材3斤。&&&6分26. (6分)证明:∵∠1=∠2,∠2=∠3,∴∠1= ∠3。&&&&&&&&1分∴BD∥CE。&&&&&&&&2分∴∠ABD=∠C。&&&&&&&3分 又∠C=∠D,∴∠D=∠ABD。&&&4分∴DF∥AC。&&&&&&&&5分∴ ∠A=∠F。&&&&&&&6分27. (8分)解:(1) 。 。2分(2)由(1)中结论得, &&4 分整理得 ,解得 &&&5分将 代入不等式 ,得 。化简得, 。&&&&&8分28. (6分)解:由题意: 。&&&&&&&1分(1)当 >2时, ,则 ,可得& ,故点P的坐标为(0,4);&&3分当 时, ,则 ,可得 ,故点P的坐标为(0,-1)。&5分(2) 三点的“矩面积”的最小值为4。&&&&6分&
相关内容:
内江市初一数学下测期末试卷(含答案)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2至6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号&第Ⅰ卷&第Ⅱ卷&总分&总分人&&二&三&&&&&17&18&19&20&21&22&&得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仔细选一选(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以下每小题都给出了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方程 的解是(&&&& )A、&&&&&&&&&&&&& B、&&&&&&&&&&&&&&&& C、&&&&&&&&&&&&& D、 2、以下列数据为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 、&&&&&&&&&&&&&&&&&&&&&&&&&&& 、 、 、 C、 、 、&&&&&&&&&&&&&&&&&&&&&&&&&& D、 、 、 3、在以下绿色食品、回收、节能、节水四个标志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4个 4、方程 去分母得(&&&& )A、&&&&&&&&&&&&&&&&&&&&&&&&&& 、 C、&&&&&&&&&&&&&&&&&&&&&&&&& D、 5、如图1,已知 , , ,则 的度数是(&&& )A、&&&&&&&&&&&&&&&&&&& 、&&&&&&&&&&&&&& C、&&&&&&&&&&&& D、 6、如果 ,那么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 C、&&&&&&&&&&&&&&&&&&&&&&&&&&&&&&&&&&&& D、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平移或旋转后的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B、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C、旋转过程中,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旋转了相同的路程D、旋转过程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8、下列四组数值中,为方程组 的解是(&&&& )A、&&&&&&&&&&&&&&&&& 、&&&&&&&&&&& C、&&&&&&&&& D、 9、不等式组 的解在数轴上表示为(&&&& )&&10、下列正多边形的组合中,能够铺满地面的是(&&&& )A、正六边形和正方形&&&&&&&&&&&&&&&&&&&&&&&&&&& B、正六边形和正三角形C、正五边形和正八边形&&&&&&&&&&&&&&&&&&&&&&&&& D、正十边形和正三角形11、如图2,将 绕点A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 ,若 , ,且 ,则 的度数为(&&&& )A、&&&&&&&&&&&&&&&&&&& 、&&&&&&&&&&&&&&& C、&&&&&&&&&&&& D、 12、对于整数a,b,c,d,符合 表示 ,若 ,则 的值为(&&& )A、3&&&&&&&&&&&&&&&&&&&&&&&&&&&&&&&&&&&&&&&&&&& 、& C、3或-3&&&&&&&&&&&&&&&&&&&&&&&&&&&&&&&&&&&&&& 、无法确定内江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初中七年级数学试题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2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3、若关于x的方程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 .14、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它的外角和的3倍,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15、一张试卷共25道题,做对一道题得4分,做错或不做倒扣1分,小红做完试卷得70分,则她做对了&&&&&&&&&&&&&&&&& 道题.16、观察下列图形,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构造的,依照此规律,第n个图形中共有&&&&&& 个三角形.&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5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或演算步骤。)17、(本题满分10分)解不等式与方程组(1)&&&&&&&&&&&&&&&&&&&&&&&&&& (2)& &&&&&18、(本小题满分8分)按下列要求正确画出图形:(1)已知 和直线MN,画出 关于直线MN对称的 ;(2)已知ABCD和点O,画出ABCD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的四边形 .&&&19、(本小题满分9分)如图,在 中,AD是BC边上的高,BE平分 交AD于点E, , ,求 和 的度数。&&&&&&&&&&&&20、(本小题满分9分)已知x,y均为负数且满足:&&&& ,求m的取值范围。&&&&&&21、(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在DC上,将 经顺时针旋转后与 重合,再将 向右平移后与 重合。(1)指出旋转的中心和旋转的角度;(2)如果连接EF,那么 是怎样的三角形?请说明理由;(3)试猜想线段AE和DH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2、(本小题满分10分)某电脑经销商计划购进一批电脑机箱和液晶显示器,已知购进电脑机箱10台和液晶显示器8台,共需要资金7000元;购进电脑机箱2台和液晶显示器5台,共需要资金4120元。(1)每台电脑机箱、液晶显示器的进价各是多少元?(2)该经销商购进这两种商品50台,而可用于购买这两种商品的资金不超过22240元。根据市场行情,销售电脑机箱、液晶显示器一台分别可获利10元和160元。该经销商希望销售完这两种商品,所获利润不少于4100元。试问:该经销商有哪几种进货方案?&&&&&内江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初中七年级数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仔细选一选(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以下每小题都给出了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 2、&& 3、C& 4、C& 5、A&& 6、D& 7、C& 8、D& 9、A& 10、B& 11、&& 12、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3、-2&&& 14、8&& 15、19&&& 16、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5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或演算步骤。)17、(本题满分10分)解不等式与方程组(1)&&&&&&&&&&&&&&&&&&&&&&& (2)& 解:去分母:& (1分)&&& 解:① ② 得: 去括号:& (2分)&&&&&&&&&&&&& (8分)移项:& (3分)&&&&&&&&&&& 将 代入①得: ,得:并项:& (4分)&&&&&&&&&&&&&&&&&&&&&& (9分)系数化1:&& (5分)&&&&&&&&&&&&&&&&&&&& 故方程组的解为:& (10分)18、评分意见:每小题4分。&&19、(本小题满分9分)解:(1)∵AD是BC的高∴ ∴& (2分)∵ ∴&& (4分)∵BE平分 ∴&& (6分)∵ ∴ &&& (9分)20、解:①+②,得: ,& (3分)将 代入②得:&& (5分)∵x,y均为负数∴& (7分)解得:& (9分)21、(本小题满分10分)解:(1)旋转的中心是点A,旋转的角度是& (2分)(2)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分)理由如下:连结EF∵ 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 后与 重合∴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5分)(3) ,& (7分)理由如下:∵ 向右平移后与 重合∴ ,& (9分)∴ , ∴ ,& (10分)22、解:(1)设每台电脑机箱、液晶显示器的进价各是x,y元(1分)根据题意得: (2分)解得: (4分)答:每台电脑机箱、液晶显示器的进价各是60元,800元。 (5分)(2)设该经销商购进电脑机箱m台,购进液晶显示器( )台根据题意得: (7分)解得: 因m要为整数,故m可以取24、25、26(9分)从而得出有三种进货方式:①电脑箱:24台,液晶显示器:26台;②电脑箱:25台,液晶显示器:25台;③电脑箱:26台,液晶显示器:24台.(10分)&
用百度搜索本站内容
用360搜索本站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扑克黑桃七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