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说课稿求代数式的值优质说课稿

说课稿代数式的值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说课稿代数式的值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查看: 8411|回复: 2
全国初中数学教师观摩课《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及说课稿资料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说明
吉林省长春市第110中学 张永军
“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是华师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整式的加减)的章节起始课,知识看似浅显,平淡,却在小学数学与初中代数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从具体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将为后继学习代数式、方程、函数等相关知识起到铺垫作用,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符号化的数学思想.基于对以上教学内容的地位及作用分析,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如何用字母表示一些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如下:
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符号感的培养;
2. 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描述.
接下来谈谈教学过程分析: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相对简单,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与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进行了如下六个环节的教学设计:
环节1:情境引课
本节课在引言中就注重引发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选择了城市学生较熟悉的肯德基店墙面上的一则失物招领启示为背景引出课题.
环节2:探究问题 此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部分,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把学习过程变成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通过系列问题的探究解答使学生了解如何用字母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形成初步的符号感. 问题1: 哈利波特的魔法箱 问题2: 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及公式: ... 作为简单应用,给出一道“试一试”的题: 如图:分别表示图中①②③④的面积,并将大正方形的面积用不同形式表示出来. 问题3:用字母表示儿歌及绕口令中的规律. (1)一只青蛙一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走一走,扭一扭,一棵柳树搂两搂… 前面三个问题的设置,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进行了探究解答,特别是问题3的设置,学生的参与意识强,我力求把表现的机会给数学基础一般的学生,对学生出现的表述错误,我让同学帮助纠正,适时进行表扬鼓励并提问学生能否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将儿歌及绕口令结束,将学生的思维自然引入到用字母表示它们存在的数量关系上来.当学生回答后,老师接着追问,根据前边内容的学习,你能谈谈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吗?引导学生体会总结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引入用字母表示数的更广泛的应用:问题4:对日历中数字排列规律的探究及字母表示.日一二三四五六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1.(1)观察2010年10月的日历,同一横行上相邻的3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2)如果设其中的一个数为,那么其他两个数怎样表示?日一二三四五六
123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2. 观察日历,同一竖列上相邻3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用字母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日一二三四五六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3.(1)观察日历上用方框任意圈出的4个数,你能说出这4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日一二三四五六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2)根据你的发现,填写下表:
日一二三四五六
1234m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问题4的3个小问题的设计本着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探求规律,同时进一步感受本节知识的广泛应用,并为将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的类型题作好了知识储备. 问题5: 如图: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
(1)按图中的方式,搭2个正方形需要& && & ______根火柴棒,搭3个正方形需要______根火柴棒. (2)搭4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3)搭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你是怎样得到的? (4)如果用表示所搭正方形的个数,那么搭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 && && && && & 问题5的设计使学生由动脑思考转变为脑手并用,之所以设置此题并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基于以下几点想法:(1)前边知识的学习及问题5中(1)(2)问的解决已经做了解决问题思想方法上的铺垫.(2)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有了探索规律的知识储备,作为初一学生思维活跃,乐于动手操作并进行探究,有一定的归纳能力.(3)作为老师,我在这一环节中及时指导,注意把握学生探究的方向,并通过展示部分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消除思维障碍.(4)本节内容相对简单,前面所设计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为了满足各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也为了与教材中的第(3)个小例子相对应,所以设计了这个问题。 环节3:浅谈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与体会,你还有什么问题与老师或同学们交流互动?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系统总结,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知识结构,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会总结与反思.   环节4:巩固练习 习题的设置内容多样,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环节5:教师寄语 如果令这26个英文字母,分别等于百分之1、2、3、4、……26,那么我们会得到如下的有趣结论: (金钱) =13%+15%+14%+5%+25%=72%, (知 识)=11%+14%+15%+23%+12%+5%+4%+7%+5%=96%,& && && &&& 什么会使我们的生活100%的圆满呢? (态度),就是对工作、学习、生活的态度.组成这个单词的所有字母所对应的数值之和相加: =1%+20%+20%+9%+20%+21%+4%+5%=100%, 这虽然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却也启示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曾任国足主教练的米卢先生曾说:态度决定一切,老师再加上一句:细节决定成败!送给同学们,并希望同学们用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挑战人生新的高度!
此处的教师寄语既与本节课的知识相联系,又激发并升华了学生的学习情感.   环节6. 作业练习 在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之时,下发习题并留作业,教师走到学生中间沟通交流. & & 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我在教学设计中也注重了符号化思想的渗透,本着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采用了观察思考,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等不同的学习方式,同时注重区分“用字母表示数”与下一节课的内容“代数式”的不同要求,重点使学生认识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感受到字母以它浓缩的形式,表达大量信息的优点。通过实例了解简单的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同时关注学生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在感受知识价值的同时.融合师生关系,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方针,适时鼓励学生,达到了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课& & 题用字母表示数教&&材华师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1节 授课教师张 永 军单&&位&&吉林省长春市第110中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如何用字母表示一些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探索、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重点难点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符号感的培养;2. 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描述.方法手段观察探究&&合作交流&&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1.情境引课2.探究问题 问题1 问题2 问题3&&问题4(1)横行相邻数字规律通过肯德基门口张贴的招领启示自然引出课题.哈利波特的魔法箱 (简单规律问题的观察总结)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及公式:, 用字母表示儿歌及绕口令中的规律.(1)一只青蛙一张嘴,2只眼睛4条腿…(2)走一走,扭一扭,一棵柳树搂两搂…对日历中数字排列规律的探究及字母表示.1.观察2010年10月的日历,同一横行上相邻的3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日一二三四五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2)竖列相邻数字规律(3)任意正方形框圈出的4个数之间的关系问题53. 浅谈体会4. 巩固练习5. 教师寄语6. 布置作业2.如果设其中的一个数为,那么其他两个数怎样表示?日一二三四五六123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 观察日历,同一竖列上相邻的3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用字母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日一二三四五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日一二三四五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4.
观察日历上用方框任意圈出的4个数,你能说出这4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动手操作 探寻规律…从不同角度探寻规律,可得出用字母表示规律的不同形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与体会,你还有什么问题与老师或同学们交流动?习题的设置内容多样,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希望同学们用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挑战人生新的高度!走向成功而有意义的人生之路!板书设计& && && && && && && &&&3.1用字母表示数& && && && && && && && && && && && && && &&&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谁帮我弄份初中数学的教案和说课稿
面太大了,能不能具体点.
人教版 初中范围类的都可以呀 初一的就最好了 谢谢呀
课题:8.1二元一次方程组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主备人:初一备课组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能把二元一次方程化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能举例说明二元一次方程及其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2、使学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等概念,会检验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学习重点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含义;2、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学习难点检验一对数是否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1场得2分,负1场得1分。某队为了争取较好名次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0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一、自主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概念1、我们来看一个问题:xK b 1 .Co m引言(课本P87问题)以上问题包含了哪些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设胜的场数是x,负的场数是y,你能用方程把这些条件表示出来吗?______场数+______场数=总场数; ______积分+______积分=总积分,这两个条件可以用方程x+y=10,2x+y=16&& 表示。观察:这两个方程有什么特点?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归纳: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二元一次方程②&&&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的左边和右边都应是&&&& 式二.合作探究: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1.填表:对,进行探究,用方程(1)填表格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__________的两个未知数的_______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用方程(2)填表格&&六.课后预习:课本P91~93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求初中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反比例函数”的第一节课,是继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之后,二次函数之前的又一类型函数,本节课主要通过丰富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体会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从中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因此本节课重点是理解和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类比,转化,建模。  2.学情分析:对八年级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已经对函数,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以及应用有所掌握,但他们面对新的一次函数时,还可能存在一些思维障碍,如学生不能准确地找出变量之间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如何从事例中领悟和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和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人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分析,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  1.从现实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说教法  本节课从知识结构呈现的角度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建立了“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清晰地再现了知识的生成与发展的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于是,从教学内容的性质出发,我设计了如下的课堂结构:创设出电流、行程等情境问题让学生发现新知,把上述问题进行类比,导出概念,获得新知,最后总结评价、内化新知。  四、说学法  我认为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函数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通过类比、转化、直观形象的观察与演示,亲身经历函数模型的转化过程,为学生攻克难点创造条件,同时考虑到本课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教学,也考虑到概念教学要从大量实际出发,通过事例帮助完成定义。因此,我采用了“问题式探究法”的教法,利用多媒体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到问题深化,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并随着问题的深入而跳跃。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新知欢迎关注名企校园招聘微信公众号【xiaoyuan_zhaopin】。,3g.yjbys.com  首先提出问题  问题1:小明同学用50元钱买学习用品,单价y(元)与数量x(件)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在课开头,我认为以一个简单的数字问题引入,目的是让学生在很快的时间里说出显而易见的答案,便于增强学生学好本课的自信心,使他们能愉快地进行新知的学习。  问题2:我们知道,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  (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3g_yjbys_com,应届毕业生网3G触屏版,www.yjbys.com  R/Ω 20 40 60 80 100  I/A  当R越来越大时,I怎样变化?当R越来越小呢?  (3)变量I是R的函数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问题2是一个与物理有关的数学问题,这样设计便于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相联系,增加学科的相通性,另外通过本题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问题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同桌交流,最后小组讨论并汇报,此问题中的(1)(2)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但对于问题(3),老师要给适当的指导。  问题2的深化:舞台灯光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阳光灿烂的晴日变成浓云密布的阴天,或由黑夜变成白昼,这样的效果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学生可以根据问题2以及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这个问题,这样既增强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又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问题3:京沪高速公路全长约为1262km,汽车沿京沪高速公路从上海驶往北京,汽车行完全程所需时间t(h)与行驶的平均速度v(km/h)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变量t是v的函数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问题3是一个行程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讨论,最后列出正确的函数关系式,进一步体会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为形成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打基础。  (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1.出示问题  想一想,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这个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补充、完善的过程,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他们的新发现,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这期间教师就是他们的合作者、引路人,边听、边问、边指导,初步形成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启发学生建构新知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自变量不能为0!  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y= k/x(k为常数,k≠0)  反比例函数的变式形式:k=yx,x=k/y(k为常数,k≠0)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这种从不同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相同的数学模型,再进行抽象得出概念的过程,并非教师所强加,而是学生通过自己分析走向概念,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使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功感在活动中得以提升,体现类比、转化、建模等数学思想,把本节课推向高潮。  (三)反馈练习,应用新知  根据学生认知的差异性,我设计了基础过关和拓展训练两类练习题。关注微信公众号【yjbys_com】,及时收取企业面试通知。,m.yjbys.com  1.基础过关  (1)下列函数的表达式中,x表示自变量,那么哪些是反比例函数?每一个反比例函数相应的k的值是多少?  ①y=x/5 ②y=6x-1 ③y=-3x-2 ④xy=2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此题较简单,以口答的形式进行,设计的目的是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并告诫学生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不能单从形式上判断,一定要严谨认真,同时也完成了随堂练习1。  (2)做一做  ①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cm2,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是xcm和ycm,那么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②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口数量n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③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和y的一些值:  a.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b.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下表。  表略。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通过三个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2.能力拓展  (1)你能举个反比例函数的实例吗?与同学进行交流。  (2)y=5xm是反比例函数,求m的值。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问题(1)是一个开放性的题,既解决了随堂练习2,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问题(2)能助于学生抓住关键点,澄清易错点(反比例函数中k≠0),并且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四)归纳总结,反思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与同伴进行讨论。  (如: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什么困惑?应注意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通过问题式的小结,让学生再次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五)推荐作业,分层落实  必做题:课本第134页习题1、2题。  选做题:已知y与2x成反比例,且当x=2时,y=-1,求:  (1)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当x=4时,y的值。  (3)当y=4时,x的值。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作业以推荐的形式进行,必做题体现了对新课标下“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要的数学”的落实,选做题体现了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一、说教材   1.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反比例函数&的第一节课,是继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之后,二次函数之前的又一类型函数,本节课主要通过丰富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体会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从中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因此本节课重点是理解和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类比,转化,建模。   2.学情分析:对八年级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已经对函数,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以及应用有所掌握,但他们面对新的一次函数时,还可能存在一些思维障碍,如学生不能准确地找出变量之间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如何从事例中领悟和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和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人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分析,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   1.从现实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说教法   本节课从知识结构呈现的角度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建立了&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清晰地再现了知识的生成与发展的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于是,从教学内容的性质出发,我设计了如下的课堂结构:创设出电流、行程等情境问题让学生发现新知,把上述问题进行类比,导出概念,获得新知,最后总结评价、内化新知。   四、说学法   我认为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函数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通过类比、转化、直观形象的观察与演示,亲身经历函数模型的转化过程,为学生攻克难点创造条件,同时考虑到本课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教学,也考虑到概念教学要从大量实际出发,通过事例帮助完成定义。因此,我采用了&问题式探究法&的教法,利用多媒体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到问题深化,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并随着问题的深入而跳跃。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新知   首先提出问题   问题1:小明同学用50元钱买学习用品,单价y(元)与数量x(件)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在课开头,我认为以一个简单的数字问题引入,目的是让学生在很快的时间里说出显而易见的答案,便于增强学生学好本课的自信心,使他们能愉快地进行新知的学习。   问题2:我们知道,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   (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R/&O 20 40 60 80 100   I/A   当R越来越大时,I怎样变化?当R越来越小呢?   (3)变量I是R的函数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问题2是一个与物理有关的数学问题,这样设计便于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相联系,增加学科的相通性,另外通过本题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问题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同桌交流,最后小组讨论并汇报,此问题中的(1)(2)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但对于问题(3),老师要给适当的指导。   问题2的深化:舞台灯光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阳光灿烂的晴日变成浓云密布的阴天,或由黑夜变成白昼,这样的效果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学生可以根据问题2以及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这个问题,这样既增强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又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问题3:京沪高速公路全长约为1262km,汽车沿京沪高速公路从上海驶往北京,汽车行完全程所需时间t(h)与行驶的平均速度v(km/h)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变量t是v的函数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问题3是一个行程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讨论,最后列出正确的函数关系式,进一步体会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为形成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打基础。
&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第一节的内容。&二次根式&是《课程标准》&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本章是在第13章实数(13.1平方根;13.2立方根;13.3实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内容与已学内容&实数&&整式&&勾股定理&联系紧密,同时也为以后将要学习的&锐角三角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等内容打下重要基础。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等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认识能力。本课时及后面的知识的学习,对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分类讨论及类比的数学思想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学生在此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正确地认知,将对后续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求学生积极探究与思考,及时加以训练巩固,克服学习困难,真正&学会&。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结构内容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取值范围和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根据条件处理问题的能力及分类讨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严谨的科学精神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   教学难点:二次根式的取值范围   五、说教法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合作,一种交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本节课注重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拓展学生探索的空间,体现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为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锐角三角函数&一章中,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遇到对二次根式进行条件约束等问题,本课适当加强练习,让学生养成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学习数学的习惯。   六、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需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让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共同总结,从而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领提升的方式,启发式、讲练结合的方法展开教学。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的学习。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得以启发,学生们的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得以锻炼,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得以培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数学说课稿范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