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8653部队561团的微信

部队来了我们就不怕!武警8653部队奋战嘉鱼西凉湖
  荆楚网讯 记者 徐芳 吴坚 通讯员 索瑞君  堤内,田间躺着圆滚滚的大南瓜,亭亭玉立的荷花下冒出了莲蓬,玉米杆冲得一人多高。  堤外,快到顶部的湖水,不断冲刷着大堤。超警戒水位1米!超警戒时间7天!高水位长时间浸泡的嘉鱼西凉湖围堤告急!  紧急时刻,千里驰援的山西武警8653部队迅速出击,于7月12日清晨迅速出击,赶往西凉湖,全力加固、加高湖堤。  看着部队挥汗如雨保护自家田地,嘉鱼百姓安心地说:“武警部队来了,我们就不怕了。”  当天,火辣辣的太阳在湖水中蒸腾起一股热浪,手机直接发出了高温警报。武警8653部队的600名战士,携带救生衣、镐头、铁锹等救援工具,紧急赶赴新街镇和渡普镇。由于车辆无法进入狭窄的乡村道路,战士们刚徒步进入作业区域,就已经大汗淋淋。  “路见不平一声吼呀,该出手时就出手……”战士们一边唱着《好汉歌》,一边挥舞着铁锹,将沙土装袋扎好,用肩扛着一路小跑到堤上码好。指导员提醒着,袋子要扎好,路要走稳啦。可是战士们急切的心情,哪慢得下匆匆的脚步。  王家庄村的陈创业,在堤内有30多亩的池塘,养殖着鱼、蟹等水产。看着家门口的武警部队,他舒了一口气:“部队加高了围堤,给我的鱼塘上了保险啊。”  和部队一起参与抢险的三畈村村民骆立红,种的8亩水稻是他家主要经济来源。他竖起了两根手指头,欣慰的说,“这堤坝后边一个村子就有两万多亩田呀,湖水漫上来该多危险。部队来了,我们就不怕了。”  这是一场与洪水抢时间的战斗。几个来回下来,战士们已经像泡在水里一样全身透湿。八连战士刘思基,出现中暑的症状,依然坚持在筑堤的第一线,直到部队撤下休整,因为脱水严重,晕倒在回撤的路上。  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7月13日至16日嘉鱼县将会迎来新一轮强降雨。战士们要赶在这之前,将西凉湖嘉鱼段44.7公里堤段中11.5公里的较低洼部分,整体高度提升至25米,部分堤段甚至要加高0.8米,以防止漫堤险情,确保附近新街、渡普两镇数万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洪水虽大,部队来了,我们就不怕。”这句抢险现场的标语,道出了嘉鱼百姓的信任。
(作者:&&编辑:罗大伟)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荆楚网(cnhubeigw)、最武汉(zuiwuhan01)官方微信。太行山下谱乐章 武警8653部队创新文化工作纪实
来源: 新华网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孔子以及他的核心思想‘仁’”,恍惚间笔者有种重归校园的错觉,可仔细一看,周围都是清一色橄榄绿、平顶头的官兵,原来是这个部队每月开展的“传统文化进警营”系列活动。
该部党委在蹲点调研时发现,很多连队图书馆形同虚设,战士们一有空闲就往网络室钻,要不就是捧着个MP5看个电影,经典书籍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也无人问津。该部党委“一班人”认为,青年官兵喜好网络文化、电子文化本无可厚非,但只知娱乐明星不知文学大师、只顾自娱自乐不要文化传承,这是万万不行的。为此,这个部队积极与驻地政府、高校等单位协商,定期邀请山西大学、晋中学院的专家教授,来部队进行传统文化讲学。每到开课之际,能容纳1500多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
请进来还得走出去,驻地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这个部队每逢新兵来队、老兵退伍、干部转业等时机,都会组织官兵参观山西省博物院、晋商故里等,深入实地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晋商诚待天下的优秀品质。
采访之时已经入冬,可笔者却惊奇地发现,这个部队院墙外秋风瑟瑟、枯黄萧条,营区内却满眼葱茏、生机盎然。散步于营区内,绿色植被随处可见,挺拔的松树沿着道路列队成行,连队门口的冬青树虽不大,但翠绿的样子格外喜人,礼堂后的小竹林枝叶正茂,轻风吹过哗哗作响,与旁边假山上的流水声相映成趣,励志石雕错落在草坪里,上刻有鲜红的“忠诚”、“勇敢”、“顽强”等字样。
据悉,这个部队始终把建设和谐营区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归建后投入专项资金对营区进行了改造升级,重点突出文化氛围的营造。为此,这个部队按照季节合理分布植被,种植了松树、冬青等四季常青的树种,保证全年绿色不中断;制作了英模人物和励志名言灯箱,悬挂于营区主干道的路灯上,成为官兵喜爱的风景线;开通了“警营之声”,每天早中晚开饭时间播放,内容涉及部队新闻、官兵来信和音乐点播,深受官兵欢迎。
】【】【】当前所在位置: >
热门微信号:
解放军和武警的微信群,当时我就震惊了!
作者: 浏览数: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阅读,只需一秒。精彩,尽在掌握!版权信息 图文为一号哨位原创策划,制图:大木.一号哨位 新兵走上哨位,成为战士;老兵离开哨位,散落天涯.一号哨位寻找最帅...
版权信息 | 图文为一号哨位原创策划,制图:大木。
手机版地址:
微信号:number1_sentry
了解真实部队,传播军旅文化,展现军人风采.欢迎广大军人、军迷、军嫂以及军事爱好者点击关注.
TA的热门文章
推荐其它微信帐号
热门文章排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2中国网大运视野 综合编辑 (张玮 通讯员 李荣军 索瑞君)仲秋时节,太行腹地,一场实兵对抗正组织的如火如荼。只见装甲车运用战术动作穿越敌方障碍,在硝烟迷雾中精准命中目标。此刻,装甲车修理工陈殿华紧绷了几天几夜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他说,每次看到自己修理的装甲车完成任务,心里就充满自豪感。
驾驶铁骑征战沙场是每一名装甲兵的梦想,但作为修理工,他只能用黄油和扳手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一干就是整整8年,无怨无悔,这是该部以文化建团育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部着眼使命任务需要,通过红色文化熏陶,特色文化启迪,战斗文化砥砺,官兵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团队全面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
官兵思想这块阵地,红色文化不去占领,黑色、灰色的鬼魅便会乘虚而入——
纠偏正向,为官兵思想“航母”装上红色文化“引擎”
11月上旬召开的教育准备会上,八连指导员董海峰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连里战士对国史军史不甚了解,提起郭美美、芙蓉姐姐却能娓娓道来,这个问题值得关注。”
通过分析,教育者观念陈旧,对运用红色文化铸魂励志的认识不足,授课形式死板,可依托载体少,与90后战士的思想不能“同频共振”等原因被一一找出。
九连战士罗中根说:“我也知道老看打打杀杀的灰色电影,哗众取宠的娱乐节目不好,但这些东西刺激、过瘾,看起来总是让人欲罢不能,而红色文化,学起来总感觉有点生涩。”
一片肥沃的土地,种不上庄稼就必然长满杂草。如何让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让红色文化学起来过瘾?党委“一班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深入挖掘团队红色资源,把红色文化融入营区整体环境建设中,找准“兴趣点”, 将红色文化灌注到官兵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让官兵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组织官兵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让官兵亲自感知红色文化;邀请革命前辈讲述战斗故事,从思想上给官兵以触动;广场上矗立抗美援朝、抗震救灾雕塑,讲述一个个感人的事迹;融入红色元素的演讲赛、DV赛、辩论赛等活动,紧张激烈,于无声处拨动官兵的思想心弦……
罗中根入伍就想寻找小说中无所不能的“特种兵”,在了解抗美援朝战争中,一人生擒63名英国鬼子的英雄刘光子后,他说:“一直以为英雄只存在于小说中,和我们普通战士关系不大,没想到我们团里还有这样的大英雄,这才是我真正的偶像。”
警营文化,不是简单的跳个舞打个鼓,而是思想沃土上的耕种,精神内涵上的升华——
启迪智慧,为官兵精神“战鹰”嵌入特色文化“芯片”
“咚咚!咚咚咚!”走在营区的小路上,不时能听见擂鼓打锣的声音。仔细搜寻,广场上、礼堂前,藏族舞、蒙族舞、维族舞、威风锣鼓等特色文化活动开展的正欢。
谈起文化活动,蒙族舞队负责人胡宝东一脸幸幅:“现在团有警营艺苑、有专业老师指导的特色文化队伍,营有篮球队、合唱队,连有专业的教歌员、DV小组、绘画小组,配备专业设备,现在随便拉出一个战士,都能上台演上一段。”
然而,几年前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和地方搞联欢,找遍全团拉不出几个像样的节目,最后临时抱佛脚加班加点排练,上台表演的战士表情呆滞、动作僵化,给人一种 “闷葫芦”、“傻大兵”印象。
为解决文化活动不“活”的问题,该团借配合总部举办武警部队基层文化工作会议的东风,培养了一批过硬的文化活动人才队伍,进而把文化活动上升到提升官兵精神内涵的层次。政治处主任李智俊介绍,警营文化不是简单的打个鼓跳个舞,而是一个启迪智慧、提升内涵的平台,团队以特色文化活动为突破口,使官兵在愉悦身心中受到理论上的启迪、传统上的熏陶、文化上的滋养,提升官兵的内涵和底蕴,进而以内涵式发展带动团队建设向标准质量迈进。
真正的力量,首先发自内心,团队以文化人,强心强军的理念让官兵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如今,一支支活力四射的特色文化队伍活跃在营区内外,官兵们刚健的舞蹈,铿锵的锣鼓,优美的歌曲引得驻地群众纷纷竖大拇指,赞叹道:“部队演的节目就是不一样,现在当兵的,真灵气!”
战场交锋,不仅是武器和谋略的对抗,更是官兵战斗意志的较量,而战斗文化,是催生战斗意志的推进器——
磨砺血性,为官兵意志“铁骑”注入战斗文化“基因”
“别跑了,王尧,快去卫生车包扎一下!”
“没事,连长,我能坚持,到了终点再……”
10月下旬,部队组织武装5公里考核,通信连下士王尧在转弯时脚底一滑,摔倒在地上,下巴磕在路边石头上,撕开了一大块口子,鲜血直冒,他忍着伤痛,坚持跑完5公里,鲜血浸透了毛巾。
长期以来,80后、90后的战士被打上“血性不足,娇气有余”的标签,而在王尧身上,体现出的是一个充满血性、充满虎气的军人形象,这种虎气从何而来?
“要准备打仗!”王尧动情的说:“3年前第一次看见观礼台后侧的几个大字,还感觉离我们太远。但每去一次训练场,脑子里都会把这几个字过上一遍,现在,一想‘要准备打仗’,不管训练考核,精神头就倍足,累也不觉得累了。
官兵的战斗意志,需要浓厚的战斗文化氛围来砥砺。团长韩勇介绍说,近年来,部队完成大项任务多,对官兵的战斗意志是一个很严峻的考验,团队创造性的将战斗文化融入“出征廊”、“凯旋廊”、“虎气墙”等静态文化设施中,于无声处砥砺官兵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战斗状态;坚持任务牵引,部队战斗到哪里,文化阵地就开设到哪里,战斗文化为官兵注入了枪林弹雨、出生入死铸造的特殊气质,注入了维稳处突、抢险救灾引发的独特思考,培育了官兵困难压不倒、危险难不倒、生死吓不倒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
带着“硝烟味”的战斗文化,犹如战斗力的“倍增器”,激励着官兵向着胜利,一往无前的战斗。考核场上的硝烟还未散尽,带伤的王尧又接到新任务,参加团里“军魂永驻”演讲比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会凯旋吗?
中国网山西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山西或聚焦山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网山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网山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后三篇】
【后二篇】
【后一篇】
【前一篇】
【前二篇】
【前三篇】
 |   |   |   |   |   |   |  友情链接 |   |   |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 京ICP证 040089号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号 京网文[5号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28235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警8653部队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