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英国日本国力对比为什么发达

独家:为何英国成西方第一个加入亚投行的国家_凤凰财经
独家:为何英国成西方第一个加入亚投行的国家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曾为英中贸易打开历史性局面的48家集团俱乐部,特邀中国驻英使馆经商处公使衔参赞金旭作为主讲嘉宾,面向数百名中外人士在毕马威会计事务所做政策演讲。该俱乐部致力于中英非政府层面的贸易交流。
凤凰iMarkets讯 (凤凰财经特约记者静楠发自伦敦)英国宣布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简称亚投行)的举动,令该行还未开始运营便已积攒起信誉。这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并鼓励到美国的其他盟友成为该组织成员国。此后,英国又表示支持最终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 在两国关系升温之际,中英关系同样引发了英国经贸人士的密切关注。 曾为英中贸易打开历史性局面的48家集团俱乐部,特邀中国驻英使馆经商处公使衔参赞金旭作为主讲嘉宾,面向数百名中外人士在毕马威会计事务所做政策演讲。该俱乐部致力于中英非政府层面的贸易交流。 会后凤凰财经并对重要与会嘉宾做了独家专访: 凤凰财经:自从英国成西方第一个加入亚投行的国家之后,引来西方发达国家阵营的观望和跟风,美国仍然举足不前,你怎么看? &
左为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佩里, 右为中国大使馆金旭参赞,王语嫣摄 48家集团主席斯蒂芬佩里:中国相信各国应该参与一带一路,包括亚投行。如果西方不参加,他们会重蹈历史覆辙,为此付出代价,也可能引起仇恨和纷争。西方的分析家认为,一个稳定安全的中国将有益于沿线的60多个国家的稳定繁荣。我相信英国的财政大臣奥斯本看到这是一个机会而不是一个威胁,他是21世纪的破冰者。&
中国驻英使馆经商处公使衔参赞金旭 中国驻英使馆经商处公使衔参赞金旭:英国人很聪明,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他们的政府在服务民众、稳定社会和国家实力方面都很优秀,相信英国参加亚投行是正确的举动,对企业和未来商机都会非常积极。 &
古沛勤爵士 古沛勤爵士(曾担任英国驻以色列、阿富汗、沙特等国大使,目前担任汇丰集团董事局主席及集团行政高级顾问):我们欢迎政府的正确决定,因为英国人看世界常常是看到双面的,看到自己国家(英国的实际利益),也要看到对方市场(亚洲基础建设)的需要。 & 凤凰财经:有人说亚投行挑战了美国主导的体系,中国开始学习做老大,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 48家集团主席斯蒂芬佩里:中国在中东、拉美等地区想发挥领导者的作用,并不意味着要孤立西方。因为除了中国的基础建设,西方的高科技产品依然扮演重要作用。虽然美国依然反对亚投行,但我们要看到,基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事实,美国已经重新定义了两国的&新型大国关系&。美国的TPP, 其他国家的很多的双边或者多边协议,似乎退回老的做法,重新缔结纽带,如此种种将最终改写WTO的游戏规则,重构全球经贸关系的图景。& 凤凰财经:中国的一带一路对于英国来说存在怎样的商机? 48家集团主席斯蒂芬佩里:首先是自贸区,发展迅速,英商都会积极参与。 其次是丝绸之路,市场规模将翻倍扩张。 我并不是说马上要冲到中国西部和中亚去投资,但乌鲁木齐会成为一个东西方贸易的重要枢纽, 它距离柏林只有7个小时, 当年丝绸之路是头骆驼在这条贯通中亚东欧的贸易线路上行走,当今英国一定会努力去寻找这里面的长远商机。 & 中国驻英使馆经商处公使衔参赞金旭:中国人不喜欢&老二&这个词,再过十几年中国总量可能会升为全球第一。 一带一路开放机会,也让走出国门去发展,中英两国已经开始了全方位合作,经济全球化没有界限,地理上不一定很近,但是每个人都有参与机会。 英国的独到之处,创新和服务,让他们会获得独到的机遇。 & 凤凰财经:时代发展,还需要48家集团俱乐部这样的破冰者吗?如何重新定位?& 中国驻英使馆经商处公使衔参赞金旭:类似于48家集团这样的民间组织,起到了政府都无法起到的作用,冲破坚冰,让外界正确看待中国起到重大作用,铺垫坚实道路。 民间和政府机构都应利用好民间和政府平台,找准自己的定位。 & 48家集团主席斯蒂芬佩里:不论从眼前还是长远计,我们都会持续不断地对中国关注和了解。 会议相关报道 中英贸易新动态 金旭参赞称,在2014年欧洲经济整体增长乏力,对外贸易下滑背景下,中英贸易逆势而上,继续维持高增长态势。2014年,中英货物贸易突破800亿,增幅达15.3%。截至2014年底,中国在英投资存量达400多亿美元,英国已成为中国在欧洲最大投资目的地国。 据不完全统计,企业并购、大型房地产投资项目等总金额仅两年就高达80亿。从投资领域看,中国对英投资覆盖基础设施、商业地产、品牌网络、研发中心、高端制造等多个领域,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价值中枢持续上移。 中英金融合作 中英金融合作最为引人瞩目。自2011年伦敦启动建设离岸市场以来,短短3年,英国在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获得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初始额度、发行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等多个领域屡创先河。过去一年,中国作为亚洲以外首家人民币清算银行落户伦敦;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在伦敦发行首支20亿元人民币债券;英国政府发行30亿元3年期人民币债券,成为首个发行人民币主权债的外国政府。困扰中资银行发展多年的分行牌照问题得以解决,中国伦敦分行成功开业,中国建设银行已取得分行牌照,同时劳埃德银行等英资金融机构获准在北京设立分行。 金旭表示,中国经济总量约为英国三倍,但对外投资存量不及英国的三分之一,中国对英投资还有巨大潜力。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7%的GDP增速,仍然能创造相当于土耳其全国的GDP, 约8千亿美元。 对英中双边贸易2015年实现1000亿美元的目标,金旭表露出信心。&中国转型改革将为中英深化经贸合作提供重大机遇。中英应逐步增加技术和服务在双边贸易中的比重,两国目前合作障碍更少,意愿更强,范围更广,潜力和深度都在增强。包括民用核能、高铁建设在内的基础设施大项目合作取得新突破,合作前景广阔&。&&
[责任编辑:zhang_yuan]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072285
播放数:258853
播放数:242302
播放数:198481
48小时点击排行英国电商为什么不发达?
  漫画/陈存昌  网上有篇流传较广的文章《英国人评论中国电商,一针见血》,内容是一位英国爵士对电商的严厉批判。他说英国政府是限制电商的,因为电商的发展会伤害线下经济。线下经济能产生“随机消费”,比如人们逛街买衣服的时候可能会买杯饮料或看个电影,因此线下经济更能拉动社会消费,促进大众就业,培育中产阶层。而就在这篇文章流传的同时,我们也看到英国首相卡梅伦对马云赞赏有加,称“阿里巴巴是21世纪最耀眼的公司之一,它从新世界而来,从新经济而来”,并邀请马云担任自己的商业顾问。  那么,英国的状况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政府真的不鼓励电商吗?英国人真的不怎么在网上买东西吗?  刘润在腾讯《大家》刊文说,美国的ebay是电商鼻祖,我很有幸去给ebay中国讲过课。ebay在欧洲的市场占有率很高,在ebay进入的英语国家里,英国的交易量排名第4。根据比邻互动的数据,2014年ebay英国站的用户访问量是850万人/天,亚马逊英国站的用户访问量也有650万人/天。这些数据表明英国人其实也喜欢在网上买卖东西。  那为什么在大家的印象中,英国的电商不发达呢?原因是虽然英国的电商交易很活跃,但本土的电商企业并不发达。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是汉语国家,对英语互联网形成了天然壁垒;英国跟美国都是英语国家,而互联网又没有地域壁垒,所以美国的优秀互联网产品很容易在英国使用,比如说美国的google、gmail、ebay、facebook、twitter在英国都用得非常广,这就压制了英国本土互联网公司的发展。  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互联网公司没有发展起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地区没有足够的人口来支撑本土互联网公司的发展。欧洲的互联网公司其实挺悲催的,他们不是不想做互联网,但是他们先天不足。美国和中国发展互联网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庞大的人口基数,德国和英国并不具备,所以它们想做大非常非常困难。在全世界范围内,美国占了十大互联网公司的6个,中国占了4个。因为中国和美国人口规模巨大,能支撑互联网企业先在本土市场长成大公司,然后再去别国开疆拓土。可是英国的人口才6446万,不到中国的5%,依托本国市场来做互联网就有很大的劣势。  因此在互联网界千万不要拿英国、日本、德国、新加坡的情况和中国的情况来对比。中国应该善用自身的人口优势,而不是向英国、德国看齐,他们没有这个优势,所以说很郁闷。  英国电商不像中国那么发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英国的线下零售业基础较好,应对电商挑战的能力比较强。  中国传统的零售企业效率比较低,层层代理不断加价,而且也没有做出特色。因此高效率的电商发展起来之后,对传统零售的冲击是非常大的。而在英国,线下零售企业特色性很强,有不少的百年小店。  比如Absolute Vintage复古店的货品层次丰富,你能淘到5镑的小T恤,也能花100镑淘到一个高档皮带扣,店内甚至有整整一柜子的限量版香奈儿二手包包,在这里顾客们能充分体验“淘宝”的乐趣。袖珍店Leftovers则像是一间上世纪50年代的巴黎珍品储藏室,从生锈的小铁罐到复古的小纽扣,每一件都可以作为很有意思的小礼物。因为线下店面特色鲜明,有差异化优势,所以在英国,电商的发展不像在中国那样摧枯拉朽,声势浩大。  中国的线下零售业要积极解决自身效率差的问题,并向英国同行学习,解决独特性不强的问题,做得更有特色、更有文化、更有风格。这样才能早日形成线上与线下的平衡状态,真正解决自身的生存危机。相关解答一:美国为什么放弃制造业 美国去制造业被我们误解了,美国只是在去工厂化。真正的设计,营销等方面都是自己手里,只不过把生产这个环节放给中国,这样可以减少成本,提高利顶。就如一个iphone我们只能赚几块钱,美国人能赚几百块,如果让美国工人生产利润绝对要少很多。具体你可以去看看郎教授6+1产业链就知道了,很符合现实。另外我要说美国并非是把所有的生产都外包了,在高科技的军工航天领域还是美国自己生产,这一部分只有美国工人的高素质才能完成任务,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虽然表面上看是生产大国,但是在高科技领域的生产毫无进步,外包给我们都是低技术,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相关解答二:英国为什么放弃了美国 北美独立战争(The American Revolution,Am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 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 ),也称“美国独立战争”。指1775年波士顿人民在美国来克星顿与英军交战拉开独立战序幕到1783年英军在法国签订《巴黎条约》投降的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独立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1607年,英国人来到北美大西洋沿岸,开始建立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经过不断拓殖,到18世纪30年代,英国人已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在此期间大批移民移居北美,其中大多数是英国人,也有不少来自欧洲其他国家,此外还有不少从非洲贩运过来的黑奴。他们为北美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时,英属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成为经济发展主流。同时,也存在着许多落后的经济成分。殖民地的统治模式是依照英国政体建立的,每个殖民地都有自己的总督和议会。总督代表英国对殖民地进行统治,拥有行政、经济和军事大权,可以否决议会通过的法案。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英属北美各殖民地的经济来往日益密切,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英语成为来自各殖民地的共同语言,逐渐产生了共同的文化。在此基础上,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民族意识逐渐觉醒。18世纪上半期,启蒙思想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得到传播,涌现出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如富兰克林和杰斐逊。英属北美殖民地的民族和民主意识日趋增强。   18世纪中期,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发展迅速,北部工商业发达,中部盛产小麦,南部种植园经济繁荣。北美上产的很多产品甚至能在国际市场上与英国产品一争高低。在年的“七年战争”(Seven Year's War)中,为争夺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英国与法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英国虽然打败了法国,控制了北美大部分地区,但因长期的战争而导致财政困难。于是,英国政府不断地向北美各殖民增加税收,并实行高压政策,对殖民地进行蛮横的压榨和残酷的剥削,英国希望北美永远做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殖民地经济发展,并从殖民地搜刮更多的财富。殖民地人民不满英国的盘剥和束缚,双方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战争爆发。日,波士顿人民在来克星顿上空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来克星顿的枪声拉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1775年4月,马萨诸塞总督兼驻军总司令托马斯·盖奇得到一个消息:在距波士顿不远的康科德镇上,有“通讯委员会”的一个秘密军火仓库。盖奇立即命令少校佛朗西斯·史密斯和约翰·皮特凯恩率800名英军前往摧毁,以挫伤民兵士气。部队连夜出发了,4月19日凌晨,他们来到了离康科德6英里的小村庄--莱克星顿。   英军在黎明前的薄雾中向前行进,经过一夜行军。他们个个困倦不堪,呵欠连天。忽然,他们发现村外的草地上站着70多个村民,正手握长枪严阵以待。史密斯知道这些武装村民就是莱克星顿的民兵,北美大陆殖民地上的居民都叫他们“一分钟人”,因为他们行动特别迅速,只要一听到警报,在一分钟内就能集合起来,立即投入战斗。让史密斯吃惊的是,这些民兵为什么这样快就知道英军的行动呢?原来,“通讯委员会”的侦察员早就得到了情报,并在波士顿教堂的顶上挂起一盏红灯。“通讯委员会”的信使,雕板匠保尔·瑞维尔看到后立即骑马到莱克星顿,通知隐藏在那里的反英领袖塞缪尔·亚当斯撤离,然后赶到康科德报警。   史密斯一看对方只有几十个人,原来有些紧张的心情马上放松下来。皮特凯恩也没把这些衣服破烂的民兵放在眼里,......余下全文>>相关解答三:英国为什么会放弃加拿大 大时代变了,实力,文化,道义,法律都不允许了。。。东西方诸强国崛起。。。尤其美国的威胁,不让独立很可能会被美国吞并。。。。整个世界对殖民地的想法也改变了。。。不在是那种谁强大谁先发现的就是谁的殖民地的时代了,就像现在不允许贩毒和奴隶一样加拿大也形成自己的文化和势力了。。。就像以前的美国一样。。。相关解答四:为什么美国和英国都从制造业转向金融业? 英美从来都没有从制造业转向金融业。在英美,金融业的比重超过制造业,是金融过度扩张的结果,并不是说他们放弃了制造业。相反,出于对金融危机的反思,和增加就业的目的,以制造业为主的传统产业得到的人才和投资都在增加。金融业诞生于制造业并服务于制造业和其他产业,因此,金融并不能够独立于其他产业而存在。英美在历史上,利用金融的杠杆作用巩固自己在全球经济的统治地位,然而,过度发展的金融失去了其他产业的支撑,必然导致危机的发生。相关解答五:英国为什么在1880年后制造业产值下降 工业化在德国和美国迅速进行,使它们迅速赶超了英国和法国这两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比如,到1870年德国的纺织和金属工业在组织结构和技术效率上已经超越英国,并且在德国国内市场上已经击败英国同类产品。到19世纪末,德国甚至开始为当年的「世界工厂」生产这些产品了。相关解答六:为什么英国的制造业在近几十年来的重要性下降 因为在撒切尔夫人时代,英国政府就已经决定调整英国的发展方向,摒弃重工业,发展服务业。现在英国经济支撑其实是金融服务业。相关解答七:英国经济无制造业?怎么成发达国家? 大侠!!你说英国没有制造业,那是谁最早开始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是谁占领的殖民地比本土大40倍?英国没有名牌,那BP石油算老几?阿斯顿马丁、路虎、捷豹、宾利、荣威、MG、迷你、劳斯莱斯都是和吉利奇瑞一样的山寨车?波音用的谁的发动机?全球第一大糖果公司除了吉百利还有谁?你说英国没有品牌,Burburry,london dunhill哭了相关解答八:英国为什么愿意放弃香港而不愿意放弃马岛 首先第一点,香港是由3部分组成的: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其中香港岛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割让给英国的,九龙半岛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割让的,而新界是1898年清政府租借给英国政府的,下面的图是香港地区的演示图,其中绿色的部分就是统称的新界。所以在法理上新界不属于英国,而香港岛和九龙半岛是属于英国的,但是由于香港岛和新界的面积太小,不足以支撑一个转口港的存在,所以新界的地位对于香港非常重要。第二,1982年中英开启香港回归谈判,当时英国刚刚打赢马岛战争,所以气势上很盛,他们的目的就是继续租借新界,但是中国政府并没有同意,而且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就是香港岛和九龙半岛要一并归还。第三,马岛,也称马尔维纳斯群岛,在阿根廷方面来讲马岛是属于阿根廷沿海大陆架的延伸部分。所以是阿根廷理所当然的领土,但是英国在16世纪发现该岛的时候就成了该岛的实际拥有者,虽然期间西班牙曾经短暂占领过该岛,但是英国的在该岛的统治是具有延续性的,而且在该岛宣示了英国主权,所以在法理上对于英国来说马岛是属于英国的领土,而阿根廷方面并不承认该法理。这就不同于香港问题,香港的新界在法理上对于英国来说英国自己承认是不拥有主权的,他们只是暂时租借,所以租借到期后能否续租或者归还在法理上要按照地区所有国的意志进行,而这一条件在马岛地区并不适用。第4,马岛是英国在南大西洋的战略基地。从地缘政治上讲,马岛远离南美大陆。加之拥有天然良港,在巴拿马运河开通前是大西洋转道太平洋的咽喉要道,同时也是通往南极的战略中枢,这一点是香港所不具备的。香港在49年之前的发展程度是远远低于广州的,香港只是英国在全球战略上的一个前进基地而已,英国在亚洲的战略核心是印度和新加坡,二战的时候英国在香港只象征性的抵抗了一天就头像了,而在新加坡他们抵抗了将近一个月。第5,香港的繁华是冷战的产物,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欧美列强对我国实行封锁政策,50年代末又和苏联决裂。整个新中国处于完全被外界隔离的一个状态,真正能够利用的口岸只有香港一个,因为香港离大陆最近,香港实行资本主义,香港是自由港。所以在长达将近40年的时间里香港扮演的角色是大陆同欧美发达国家的中间商,这也早就了香港发达的金融市场和转口港的地位。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同样是弹丸之地胆香港的高新技术产业完全和新加坡不能抗衡的原因,因为香港可以通过大陆和欧美之间的贸易往来赚取差价,而且这还是个独门生意。第6,大陆改革开放之后香港地位的下降。大陆改革开放之后香港的地位逐步下降,因为大陆的贸易口岸逐步在开放,现在上海的竞争力已经完全能够和香港所抗衡了,包括离香港最近的珠三角地区也有深圳的盐田港和广州的南沙港两个更靠近珠三角工业区的深水港,香港作为贸易中间商和转口港的地位已经大幅下降,国际竞争力日薄西山。第7,放弃香港符合英国利益。2战后英国的国力已经大不如从前,放弃了印度,新加坡等属于英国核心利益的殖民地,而相对意义不是很大的香港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鸡肋,不过由于国际形式的变化,早就了香港的飞速发展,而英国也乐得坐享其成,在英国殖民150年里对香港的投资几乎为零,就连1990年香港政府单方面宣布修建大屿山新机场也要大陆方面买单,所以说香港对于英国来说是在是可有可无的殖民地。第8,马岛地区的自然资源。马岛和香港不一样,香港是个弹丸之地,但是马岛不仅仅是一个群岛,他还代表了一大片海域和其中的自然资源,南大西洋上最大的岛屿就是马岛,而且马岛靠近南极,不像南极那么气候恶劣,所以比较适合成为英国在南大西洋的战略核心。英国在马岛的实际存在等于......余下全文>>相关解答九:谁可以客观的跟我讲下英国为何放弃香港 1.英国租借香港最主要的部分新界在1997年到期,根据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长约,英国租借新界为99年。2.英国正走下坡路,而中国正走上坡路,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3.于法于理,中国都占主动地位,且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相关解答十:英国为什么放弃了对所有殖民地的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大英帝国完成了最后一次的大规模海外扩张。英国经国际联盟的批准对原本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巴勒斯坦和伊拉克进行委任统治,而德国殖民地坦噶尼喀、西南非洲(纳米比亚)和新几内亚也被划入英国的版图(西南非洲被由南非,新几内亚由澳大利亚统治)。一个位于都柏林的英爱战争纪念碑虽然英国赢得了战争,并从战争中获得了新的殖民地,战争的巨大开销使得英国无法继续承担维系一个帝国所需要的庞大财政支出。英国有数百万人死亡,无数资产被毁,其结果是债台高筑、资本市场的混乱以及在海外殖民地英国籍官员人数的缺乏。与此同时,民族主义情绪在新老殖民地都在高涨,而帝国的参战以及黑人士兵在战争中所感受到的强烈的种族歧视都更加助长了这种民族主义情绪。1920年代是自治领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虽然自治领在一战爆发时还无权选择是否参战,1919年结束一战的《凡尔赛条约》,却是由英国和其自治领分别签署的。1922年自治领不再愿意支持英国对土耳其的军事行动,迫使英国寻求一个和平的妥协方案。自治领的完全独立经由1926年的《贝尔福宣言》和1931年的《威斯敏斯特法案》得到最终确立:所有自治领取得与英国的同等地位,英国的立法机构不再有权干涉自治领内部事务,自治领也将享有自主外交政策的自由。1907年在殖民部内设立的一个主管自治领事务的部门也在1925年从殖民部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自治领部,并在1930年拥有了首位部门大臣。加拿大在1923年成为第一个独自签署外交条约的自治领,并在1928年迎来了首位英国驻渥太华高级专员,从而结束了加拿大总督原先即是加拿大国家元首、又是英国驻加拿大代表的矛盾地位。1927年加拿大向华盛顿派遣了第一位永久性的外交官;1940年澳大利亚也派出了首位驻外大使。爱尔兰自由邦在一场反抗英国统治的血腥战争后于1921年取得了自治领地位;1937年爱尔兰与英国断绝了正式的宪法关系,并在1949年正式成为完全独立于英联邦之外的爱尔兰共和国。原本就独立、直到1922年才被英国掌控的埃及也在1936年断绝了与英国在宪法上的特殊关系(虽然直到1956年英国才从埃及撤军)。在1922年成为英国保护国的伊拉克也在10年之后的1932年完全独立。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欢迎转载:
推荐:    英国电视创意发达的3大秘密(实地考察报告)
&&& 英国是世界电视创意最发达的国家,是《英国偶像》《达人秀》《X元素》《舞动奇迹》《以一敌百》《百万富翁》《卧底老板》等知名模式的发源地,长期占据电视研发和模式输出的龙头地位。
世界模式巨头BBC、Fremantle、All3media、Shine等公司总部均在英国。目前,英国拥有欧洲最多的独立节目制作公司,仅首都伦敦就活跃着上千家创意十足的电视制作公司,每年赢利20亿英磅,雇员人数超过20万。
今年7月,笔者有幸在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中国传媒中心参加了近一个月的电视专业培训,与英国电视研究者和资深从业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力图探究英国电视创意发达的秘密,为中国电视创意产业提供借鉴和思路。
一、&创意撞车&没门
在英国期间,笔者曾询问英国多名资深研发总监和制作总监同样一个问题:&在研发和制作过程中,如何解决创意撞车和雷同的问题?&他们的回答都是以&这不会发生&开始的。
1.制度保障,播出零容忍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电视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电视节目模式成为英国影视贸易和版权保护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2003年的《新通讯法》明确规定电视节目版权归制作公司所有。
在英国,制作公司向电视台兜售创意,电视台为节目创意买单,支付制作费并承担创意投资风险,制作公司赚取制作费的10%做为利润,并通过版权海外销售获得额外的利益。
在英国电视台,节目播出前必须填写很多表格,其中版权说明非常仔细,节目中所有视频、音频资料等必须说明版权情况,完成版权购买,并由版权人签名认可,才能播出。英国的网络同样不能播出没有版权的内容。
尽管节目模式的版权保护至今依然是个世界性的法律难题,但英国的这些制度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创作者的权益,促进了电视模式创意的繁荣。
2.同业自律
2000年国际电视节目模板认证与保护协会(FRAPA)成立,2001年制定了国际电视模式书面登记;同年,在法国戛纳成立了欧洲电视节目版权协会;2004年国际模式律师协会成立;2010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模式纠纷仲裁与调解机构成立。
这些组织的相继成立以及英国自身的文化传统,在英国社会形成了尊重创意、尊重版权的社会氛围。英国电视人都很爱惜自己的职业声誉,任何不诚实、不专业的行为都会断送其职业生涯,更不要说公开的抄袭和剽窃了,&李鬼&在英国是没有生存之地的。
英国节目模式研发专家、BBC娱乐节目研发部前主任大卫&摩根斯坦承认,&好创意不可能百分百原创,但一定要在之前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另一方面,英国的节目研发人员很注重把节目模式用《制作宝典》的方式记录下来,把无形的创意变成有形的文本和细化的执行标准,及时在国际节目模式认证和保护协会(FRAPA)注册认证,以利于维权。
3.供需公开透明
在英国,所有电视台的官网都有委托定制(commissioning)的专页,上面有各家电视台对各类型电视节目的具体要求,比如频道定位、内容设计、时段、时长、预算、收视指标、目标观众以及采购编辑的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
除此之外,BBC等大电视台还会定期召集知名制作公司开会,提前告知其近期的采购意向。英国行业杂志BROADCAST会刊登各电视台的需求,以及之前6个月各频道采购的节目清单,从中可见各频道和采购编辑的品味。透明、公开的竞争环境为好创意、好节目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4.定位清晰
目前英国有近500个电视频道,其中BBC1、BBC2、ITV、Channle4、Channle5五大无线电视台占据了半壁收视江山。上世纪90年代后, 传媒大亨默多克的SKY卫视以体育、电影、娱乐、新闻等专业化数字频道强势崛起,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BBC和ITV等传统电视大台,为对抗竞争,纷纷细分更多频道,吸引不同需求的观众。
比如BBC1是综合频道,多种节目样式吸引不同年龄段的观众;BBC2面向35~55岁受过较高教育的人群;BBC3面向16~35的年轻人,2015年9月为应对新媒体的竞争及年轻人的收看习惯,BBC3计划全面转入网络播出;BBC4面向喜欢纪实节目的高端受众;BBCnews24小时新闻直播;CBBC面向6~12岁的儿童;CBeebies面向6岁以下的儿童;还有BBC议会等频道。ITV也细分出6个频道以应对挑战。
与此对应,英国的上千家独立制作公司大多术业有专攻,专注于某类节目的生产与制作。比如曾制作《卧底老板》《梦立方》等知名节目的All3media下属18家核心制作公司,有的专注厨艺节目,有的专注游戏节目,有的擅长纪实、戏剧、游戏节目,总之都是各有所长。
另一个英国模式巨头Fremantle拥有100多家大大小小的制作公司。其中Talkback就是一家长期致力于喜剧娱乐节目制作的公司,目前拥有5档正在播出和即将播出的喜剧节目。该公司节目总监詹姆斯&朗曼认为:&越专越好,只有专注才会成功。&
这种频道、制作公司以及电视人自我职业规划的清晰定位,促进了英国电视多样化的发展,使得英国的电视屏幕更加丰富多彩。
而如今英国电视节目创意内容和人才的繁荣景象,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30多年前开始的制播分离政策。
二、制播分离让行业更具活力,专业化为创意提供人才支持
近两年,中国内地兴起制播分离的热潮,涌现出了《中国好声音》《最强大脑》《12道锋味》等广受欢迎的非电视台自制节目。相对于中国制播分离的刚刚起步,英国的制播分离已经稳步走过了30多年,取得了丰厚的成果。
1.创意至上的销售模式
英国是制播分离的发源地。30多年前,英国只有BBC1、BBC2、ITV三个电视频道,国家电视台BBC收取执照费,商业电视台ITV收取广告费,两者没有竞争。
1982年,英国第四频道(Channle 4)成立,政府首次规定,第四频道(C4)除新闻外,所有节目必须外购,全部来自独立制作公司。
英国政府认为独立制作公司更经济,更节约资源,更有创造力,而电视台全职人员多,浪费严重,同时由于疲于应付栏目化播出导致创意束缚,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创造,节目老化,创新乏力。
1990年,英国政府再次向老牌电视台BBC、ITV下刀,从国家层面强制规定BBC和ITV25%的非新闻类节目必须购买。
此举强行打开了这两家电视台封闭的自制自播的节目生产链,催生了英国独立制作公司的繁荣,诞生了很多著名的节目和模式,催生出了一大批致力于节目模式生产、销售和代理的专业公司。
2007年,尝到制播分离甜头的BBC主动把很多演播厅卖了,允许旗下电视台50%非新闻类节目交由独立制作公司制作;ITV不久也效仿,宣布ITV 60%的节目外购。
一时间,很多BBC、ITV的资深制作人、导演纷纷下海创业。
国际电视节目模式认证和保护协会(FRAPA)2009年发布的名为《电视模式走向世界》的报告显示:年,世界上有445个拥有版权的电视模式了进行跨国销售;电视节目模式产生的包括咨询费、授权许可费以及其他辅助收入等在内的总交易额高达93亿欧元,比年的交易量增加了45%;与此同时,年的全球电视节目模式销售额仍以大于10%的速度迅速增长。
在电视节目模式产业里,英国成为了最大的赢家。2010年,英国电视界以45%的份额占据全球节目模式出口总量的首位。
2014年,BBC为节约开支,宣布剩余50%自制节目的员工全员走向市场&&既可以为BBC制作节目,也可以为其他台服务。
BBC所有非新闻类节目全面对外开放,台内团队和外公司共同竞争,谁的创意更好,谁的预算更合理,谁就胜出。
现在的英国电视每天都有新节目涌现,与中国内地大投资、大明星扎堆却形式雷同、模样相似的大片现象不同,英国电视节目的主流是形态丰富、类型多样,关注当下生活、切口更小的中小型节目,一般一季只有4~6期。我们在英国培训期间,最引发议论的是BBC2周二21:00播出的3期纪实节目《英国学校来了中国老师》。
2.专业的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
英国的大型娱乐节目并不多,依然是播出多年的《X元素》《英国好声音》《英国达人秀》等老面孔。目前英国收视最好的节目是BBC1播出的《伟大的英国烤蛋糕》,你没想到吧?
英国新的大型娱乐节目少的一个原因,我想可能是前面提到过的独立制作公司的利润只有制作费的10%,节目收视的好坏并不增加收入,而预算的超支部分将由制作公司承担。
新项目大投资对于电视台和制作公司都是一个不小的风险。对于制作公司来说,减小风险的一个办法是把创意形成纸模式,先进行国际售卖,一旦海外市场有了不错的收获,就可以着手制作。
10%的利润线,练就了英国电视整个体系极其专业的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
首先英国的制作公司大多精干。前文提到过的Talkback公司,运营5个喜剧节目,固定的公司员工不超过8人,临时雇佣了60人工作;研发部有7人,只有研发总监一人是固定员工&&英国电视人认为创意会枯竭,要经常用新鲜血液。
在研发部办公室墙上,我们发看到英国所有主流频道喜剧节目采购编辑的名字和在播的喜剧节目,另一边是英国所有喜剧明星的照片。研发总监指着其中一张笑盈盈的大叔照片对我们说,现在这位明星比较火,想为他专门设计一个全新的喜剧节目,&不做已有的的东西,不仅是已经播出和正在制作的,还包括正在研发的,要做观众喜欢的新节目。&
一旦创意点子被电视台认可采用,制作公司第一个雇佣的人是制片经理。
英国最大的独立制作公司之一狮子制作公司资深制片经理帕特里夏&查康给我们展示了英国电视节目制作预算表,共有35个大项。比如,第五项是研发费,拍摄前支付;第六项是核心主创包括制片人、导演等的劳务费用;第十八项是个人保险以及特别费税;第二十八项是版权费;第三十四项是法律顾问费;第三十五项是打印办公费、电话费等。
因为这家公司承接的片子的拍摄地在非洲原始荒漠,所以所有的人都必须经过一周野外生存培训,同时节目组还雇佣了一位前海军陆战队员担任安保顾问。预算通过后,面试招人,每人谈价格、签合同。
英国的电视工业中有很多专业的自由职业者,他们中有制片经理、制片人、导演、编剧等核心策划人员,也有摄像、导播、灯光、音效、化妆、后期等技术人员。他们既不隶属于电视台,也不是制作公司的固定员工,而是自由流动的专业电视人。他们因项目在一起工作,随项目节目解散重新成为自由人。
《英国好声音》《X元素》的摄影师路易斯&姆通威兹是个父母来自津巴布韦的黑人。他告诉我们,英国的摄像师大多是学徒制,从摄像助理到摄像师起码要经过十年的学习。在英国,专业分工很细,一个娱乐节目的摄像不会去拍摄体育转播,同样体育转播摄像也不会拍摄其他节目。要成为行业最好的专业人才,才会有不断的活儿找上门。
像路易斯这样的娱乐节目摄像在录制《X元素》这样的节目时,工作一天的报酬是400英镑。狮子制作公司帕特里夏&查康聘请的纪录片导演要前后工作24周,周薪英镑。
在充分竞争和市场细分的英国电视业,每一个人都是明码标价的。
3.链条式的专业分工机制
经过几十年的商业化运作,英国已经形成一套分工细致、高效运转的电视工业化流程,前期策划考虑周全、事无巨细、执行阶段每一个岗位都会拿到精确到分秒的流程单,每一个人都很清楚的知道下一步做什么。
比如《X元素》的摄像录制时会拿到每一首歌的分镜头脚本,表明自己机位的镜头号和景别运动等信息,严格按计划流程执行,绝少即兴发挥之举。
英国伦敦奥运会的导播尼克&帕瑞为我们展示只有四机位录制的现场乐队演奏视频,在分镜脚本的指导下,拍出了迷人的6~8机位的效果。
专业化的人才和科学高效的制播体系,为英国创意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持。
三、不唯收视,研究受众是创意之源
这次英国培训,我们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英国电视人对于受众研究的重视。英国节目受众研究专家、Fremantle Media前首席战略师尼诺&塞罗尼认为,&当今电视最大的变化是受众的变化。研究受众,了解受众消费行为的变化,是节目研发和制作的指针。&
1.创意研发:&观众洞察&做到位
英国BBC有80多年的受众调查史,BBC从上世纪20年代成立以来就坚持认为,&作为公共电视台,受众满意度是BBC能否生存的关键&。
目前BBC拥有一个100多人的受众调查部门,下辖三个部门&&受众服务部、受众研究部、受众策划部。
除了专业收视调查公司(BARB)提供的全英6000个样本户的收视数据,BBC自己还拥有全国2万名样本户。
从2005年起,BBC便雇佣独立调查公司每天对其中6000名样本户展开问卷调查,问卷涉及包括BBC以及主要竞争对手ITV和C4等18个频道的调查。同时BBC还关注社交媒体评论,实行全媒体监测,以掌握BBC在竞争中的地位。
受众调查部是BBC很重要的一个部门,直接与BBC的最高管理机构BBC信托委员会对接,其主任在BBC地位很高。受众调查部的调查结果不仅事关电视台的战略方针,更对节目研发、编排、采购等部门的具体工作起到指导性作用。
BBC受众调研部高级研究员露西&汉兹库姆2007年加入BBC,她目前的主要工作是跟踪调查受众如何消费BBC新闻网站和使用相关应用软件,以及消费的习惯等,为BBC改进新闻服务、改善用户体验提供扎实的数据分析和理论依据。
她参与了BBC 2015年英国大选新闻报道的事前受众调查。BBC一年前开始策划这个项目,在全国成立了10个焦点小组,进行深度调查,了解观众希望在大选报道中看到什么。
最近BBC高层想在BBC1开设旅游节目,也要等受众调查部分析BBC1的观众是否有需要后才会具体进行策划。不仅于此,包括节目用什么主持人,播出时间,新节目何时上,老节目是否续订,节目如何结合社会热点等等,受众调查部都会给出具体参考意见。
英国节目模式研发专家、BBC娱乐节目研发部前主任大卫&摩根斯坦说:&做电视的人其实往往不了解受众。电视研发制作人员与社会普通大众的生活圈子完全不同,不了解他们,不要凭空想象,更不要自以为可以代表他们。要真正了解受众喜欢什么,才有可能成功。&
英国电视对于新节目更宽容更有耐心,这背后也是受众调查深入分析的结果。英国第四频道(C4)5年前推出一档非常新颖的表现14个英国普通家庭收看电视、评价电视的节目Googglebox,首播放在周三22:00,只有70万户收视。总制片人塔尼亚&亚历山大女士清楚地记得新节目开始受到的&太无聊、太简单&的质疑。
不过受众调查却发现,这个节目年轻观众收看最多,16~34岁观众吸引最多,16~60岁受众最广,全国各地收视不错,与第四频道年轻前卫的频道定位极为相符。
从第二季开始,节目移到周五晚黄金时间播出,大获成功。如今Googglebox已经播出到第五季,收视超过500万户,创下第四频道收视记录。每到9月Googglebox开播,都会带动第四频道整体收视上升。
该节目获得了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大奖,节目模式输出至33个国家播出。今年Googglebox版权落户中国,浙江华策影视购买了中国内地的版权。
如今,塔尼亚女士一年只做这一档节目,就可以生活富足了。
2.创新之道:研究受众即创意之源
和英国相比,国内电视机构在受众调研的专业性方面远远落后。目前全国仅有北京易思传媒引进了美国好莱坞观众研究所的设备和研究方法,全国卫视中也只有东方卫视等少数几家引进了观众测评,但在样本数量以及深度、广度方面与英国差距很大。
笔者以为,当前中国电视之所以大量引进模式,甚至创意缺乏、撞车雷同抄袭严重,与缺乏科学严谨的受众调查,转而采用捷径即引进或复制已经成功的节目模式有很大关系。
中国电视要真正走上原创勃发、模式繁荣的文化创新中国创造之路,受众研究是必须要尽快补上的重要一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以为,雷同是最大的浪费,电视创意产业更不可能在&你能把我怎样&的野蛮生长中开出健康美丽的花朵。对抄袭和侵权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才是激发原创保护原创的根本。
相信随着国家层面鼓励创新创优制度的不断完善,全社会鼓励原创、打击抄袭盗版的舆论氛围不断加强,下一个电视创意大国将在未来的十年等着我们。
(作者:冯军 浙江卫视战略发展中心模式研发部主任;转自:广电独家公众号;记者网获授权)
•&•&•&•&•&•&•&•&•&•&•&•&•&•&•&•&•&•&•&•&•&•&•&•&•&•&•&•&•&•&
·网友评论仅代表其个人意见,并承担由此引起的纠纷和责任, 与无关
·请注意言辞,客观地评价,提倡就事论事,杜绝谩骂和人身攻击等不文明行为
·记者网管理员有权在不通知用户的情况下删除非法及不符合规定的评论信息或留作证据
猜您所需:
记者网赞助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发达还是德国发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