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学校怎样教如何让孩子学会分享管理时间

转【儿童期】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告别拖延症,家长一定要做好这5件事+5大工程!&付小平
【儿童期】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告别拖延症,家长一定要做好这5件事+5大工程!
<img DATA-BACK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mbiz/VdFtIw1ysxb4iakOiaQ4arvzHTicG9vVdQ6CTP8wmaL9cDXuX5sS7QrUHgTpYUzpwebl3fYTuXbUribbezJb48Ig6w/0?wx_fmt=jpeg" DATA-S="300,640" SRC="/mmbiz/VdFtIw1ysxb4iakOiaQ4arvzHTicG9vVdQ6CTP8wmaL9cDXuX5sS7QrUHgTpYUzpwebl3fYTuXbUribbezJb48Ig6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 STYLE="margin: 0 padding: 0 height: auto ! display: width: 670"
ALT="转【儿童期】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告别拖延症,家长一定要做好这5件事+5大工程!&付小平"
TITLE="转【儿童期】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告别拖延症,家长一定要做好这5件事+5大工程!&付小平" />
这是“男孩部落”(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体“男孩部落”或添加微信公众号myboyblog即可关注)的第464次分享。
欢迎点击右上角转发分享给更多朋友!
本文为原创,选自付小平博士最新出版的《陪孩子玩出好习惯》一书,任何媒体或平台转载均须注明原文出处及作者和来自“男孩部落”微信号。
一、最头疼的那些问题
1、孩子做作业总是慢吞吞
“我的孩子做作业总是慢吞吞。别人半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他需要两个小时。每天晚上都要很晚才能睡觉。我该怎么办啊?”
2、孩子干什么事都喜欢磨蹭
“孩子干什么事情都喜欢磨蹭,该怎么办?特别是早上穿衣,洗脸刷牙等等,都要慢别人半拍。”
3、非要催促或体罚,孩子才不拖拉
“我的女儿快五周岁了,上大班。从每天的起床刷牙洗脸吃饭到晚上的睡觉,总是拖拉磨蹭得厉害,大人一遍遍的催,可是你越催她越跟听不见似的,或者就一直没理由的哭,非要动用到暴力才行。而不催她,她就一直玩、一直玩,上学迟到也不当回事,但是她又是喜欢上学的,你说超过时间不上学了吧,她就哭。一餐饭就是喂着她,都要拿根条子放在桌子上,她才能慢吞吞地吃完。像这样天天都会被我体罚,不打她实在不知道怎么办,很多方法都试过,讲道理,讲赏罚,或者关厕所。可是打了她自己又心疼,也实在不是什么办法。我该怎么教育这个令人头疼的孩子啊?”
4、孩子出去玩就不肯回家
“我的孩子快三周岁了,每次出去玩,如果有同龄孩子跟他一起,就没有时间观念,该回家吃饭或睡觉了,他死活不肯回家。家长要求孩子必须回家,怎么说他都不会听,后来只能采取强制或是欺骗的行为,常常惹得孩子又哭又闹。我这样做是不是伤孩子的心了?我该怎么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5、孩子干什么都想着玩
“孩子五岁了,最近我发现孩子一点问题,他总是干什么都想着玩,一点没有时间观念。让他干什么,总不能痛痛快快地过来,或者让他干他不喜欢干的事,他就一边玩一边干。比如说学英语,他一边听碟一边玩游戏。这种情况正常吗?我应该怎么处理这种事情呢?”
上述这些,都是我曾经收到的家长咨询过的关于孩子喜欢磨蹭、没有时间观念的问题。其实,类似这样的一些问题,很多家庭里面多多少少都会碰到。
关于时间管理,你家孩子已经或者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上述问题),请及时记录下来:&
二、为什么会这样
孩子爱磨蹭,做事拖拉,无法克制自己,没有时间观念等等问题,既跟孩子的性格特点有关,也跟我们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下面列出的这些原因,很可能就是导致孩子在时间管理方面出现这么多问题的因素之一。
1、孩子从小对时间没有感觉,父母也没有教孩子认识钟表,更没有把时间跟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孩子喜欢磨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对时间的感知。
2、从小到大,很多大人总是喜欢代替孩子管理本属于孩子自己的时间,日复一日,逐渐就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不催就不动”的孩子。如果孩子的时间一直由家长来管理,从来没有体验过自己的时间自己支配的经历,那么只要离开了大人的催促和监督,孩子就很难自觉按时行动。
3、大人从小没有注意培养孩子主动遵守时间约定的习惯。从小缺少规则意识的培养,就会导致孩子应有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缺失,更没有自律意识可言。
4、喜欢拖延或磨蹭的孩子,他们大多数时候是不受时间限制的,做很多事情都没有时间约束。在始终感觉自己拥有充足时间的情况下,孩子们也不容易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完成一件具有紧迫性的任务。
5、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规律性不够,比如不能按时上床睡觉和起床、每顿饭的就餐时间不固定等等,导致孩子无法很好地体会和感受时间的长度。
6、孩子没有机会学习和锻炼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如何制定一项计划,因而也就不能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不懂得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做任何事情的随意性就很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一来,就难以产生紧迫感,时间往往就在弹指一挥间悄然流逝。
7、孩子天生就喜欢追求完美,非要把一件事做到尽善尽美才开始做下一件事,这样就会耽误很多重要的事情,也会浪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
8、家里的大人形成了做事磨蹭、拖沓懒散的习惯,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所以喜欢磨蹭,从而养成了做事拖拉、做作业慢吞吞的不良习惯。
9、喜欢拖延的人,一般来说,都没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甚至常常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过日子,做任何事情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即使他们会设定目标,往往也是模棱两可的目标,更没有可操作的措施和清晰的步骤。
关于时间管理,你认为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原因),请及时记录下来:
&三、我们应该怎么做
1、让孩子明白时间是自己的,发展孩子的自主性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在幼儿阶段,如果孩子得到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支持,他们就会发展出自主性,独立行为的能力和意志力——自由选择和自我控制行为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的前提就是让孩子明白“时间是自己的”、“管理时间是自己的事”,同时还要让孩子自己承担没有管理好时间的后果。我们在指导孩子学会时间管理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味催促孩子“快点!”、“快做!”,而是从小就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时间”,并建立自己的“时间规则”。
当我们的孩子还没有学会认识钟表、对时间的感觉还不够的时候,采用友情提醒的方法,其实就已经在暗示孩子“时间是属于自己的”、“自己的事情需要自觉按时去做”。而采取不断催促的做法,就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两种心理,一是依赖心理,认为所有的时间和事情跟自己没有太大关系;二是逆反心理,并可能采取故意“慢点”的方式来对抗大人不停的“快点”。
2、让孩子体会和感受时间,增强对时间的感觉
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认知和理解能力也会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和感受时间,慢慢增强孩子对时间的感觉。这也是训练孩子管理好时间的首要任务。
首先,在家里多挂几个时钟,训练孩子对时间的直观感受。随着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成人获取时间的工具几乎无处不在。不过对于幼儿来说,时钟才是体会和感受时间的最好工具,因为它很直观,既有比较大的体积,也有随时可以看见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好一点的时钟还会发出“滴答滴答”的响声。为了训练孩子对时间的直观感受,我们可以在家里每个房间都挂上一个大一点的时钟,并经常把时间以及生活事件跟时钟对应。
其次,把时间跟生活相联系,让孩子增强对时间的感觉。虽然大部分孩子都需要等到上了小学一年级才会正式学习认识钟表和计算时间,但是家长仍然需要从小就开始让孩子对时间有意识,并能把时间跟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当孩子还不会认识钟表时,我们可以根据生活中的节奏经常告诉孩子“马上就是X点钟了,你该睡觉啦”,或者指着时钟对孩子说“当这根短针走到8的时候,我们就该上学去了”。当我们外出时,可以把跟时间相关的事物进行关联,比如根据太阳的位置、月亮和星星的出现、早中晚吃饭等推测时间的变化。如果我们把时间和生活经常联系起来,并有意识地告诉孩子,他们就能逐渐在生活中增强对时间的感觉。
最后,把时间跟行动联系起来,让孩子体会时间的长短和变化。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同样的时间给我们的感觉都会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对于我们喜欢的东西,总是感觉时间过得太快。而那些不太喜欢或者需要等待的东西,就会感到时间特别漫长。我们可以通过把孩子的一个行动与具体的时间进行对应,让孩子体会和感受时间的长短。比如,早上起床和穿衣服需要五分钟,吃饭需要半个小时,外出玩了两个小时,每天在幼儿园待了八个小时等等。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比漫长的五分钟和匆忙的五分钟来让孩子感受不同状态下的时间变化,比如排队等候五分钟和看喜欢的动画片五分钟。
3、教孩子认识时间,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在幼儿园阶段,我们就要开始教孩子认识时间,逐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
首先,让孩子对时间有个基本认识,了解过去的时间是不能回来的,并对昨天、今天、明天等不同的时间概念有个大致理解。
其次,可以逐步教孩子认识时钟,让他们对每天的时间有个大概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告诉他们每天什么时候该吃饭,什么时候该睡觉,什么时候该起床和上学等。这样,他们就会对人们每天的作息规律有初步的了解。
最后,家长在跟孩子一起做游戏或玩耍的时候,可以一次约定一个时间段。这样可以让他们逐步认识到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十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一个小时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久而久之,孩子们就逐渐学会珍惜时间,并意识到失去的时间是不能重现的。
当孩子对时间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们就可以逐渐培养孩子在时间上的自律意识。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和孩子约定做一件事的时间,比如玩电子游戏,可以约定从什么时间开始,玩到什么时间结束。
4、让孩子学会合理分配时间,提高利用时间的效率
能高效利用时间的人,大都具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会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当时间得到合理分配的时候,我们都会在划定好的时间范围内聚精会神地去做该做的事情,比如该吃饭时就吃饭、该写作业时就写作业、该玩时就玩、该睡觉时就睡觉等等。
首先,多跟孩子讲“现在是XX的时间”。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尚不完全具备自主支配时间的能力,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多跟孩子讲“现在”,让孩子清楚每一天都是怎么度过的、大概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比如,“现在是读绘本的时间”、“现在是去上幼儿园的时间”、“现在是吃晚饭的时间”等等。
其次,培养孩子分配时间的能力。对于儿童来说,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他们都需要通过不断练习来提高自己分配时间的能力。尤其是遇到考试的时候,能否分配好自己的时间往往就决定了是否可以取得好成绩。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一些分配时间的小技巧,比如答题时先易后难、遇到不会做的地方赶紧跳过,从而让孩子慢慢学会在学习和考试的时候如何分配好自己的时间。
最后,教孩子学会取舍。在面临很多事情需要做的时候,时间对任何人来说总是显得很有限,这就需要我们抓大放小、区分轻重缓急,该舍弃的时候学会放弃。对于学龄儿童而言,学习始终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在没有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就不能玩耍,在没有掌握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时就只能放弃休息、多做练习。同样,在生活中也会面临很多需要舍弃的时候,我们就要教孩子学会判断“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5、采用限时法,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限时法是一种可以帮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力的好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其实都是可以给孩子设立时间限制的。比如从小出去玩的时候,我们可以事先跟孩子商量一次玩多长时间就要回家,到点就按照约定执行;吃饭的时候,可以约定一顿饭最长可以吃多久,到时间就收走所有饭菜;完成每天的作业和其他任务,同样可以根据当天的具体任务跟孩子约定一个完成时限。
为了解决你家孩子在时间管理方面遇到的这些问题,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入手(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几点),请及时记录下来并立即付诸行动:&
四、具体解决方案:“5+1”工程
(一)、亲子活动
1、陪孩子一起去买时钟
活动目标:让孩子认识到时钟是用来记时的,并对各种各样的时钟有直观的认识;让孩子学会认识钟表;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
活动准备:寻找一个或几个规模较大的超市或商场。
活动过程:
活动之前,父母最好跟孩子一起通过网络搜索并了解一些关于钟表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儿童喜欢的时钟,比如时钟的种类、时钟的功能、时钟的制作过程等等;
到达目的地,跟孩子一起寻找时钟的柜台或售卖区域,陪孩子一起认真观察这些不同类型的时钟,比如形状、颜色、材质等,鼓励孩子选择自己想买的款式和品牌等等;
当孩子选定自己的时钟后,父母还可以鼓励大一点的孩子去收银台用信用卡付款,让孩子初步了解信用卡的基本知识,学习基本的理财常识;
&#61548; 当把时钟拿回家,父母还可以跟孩子一起把时钟挂起来;
&#61548;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父母就可以对照时钟逐渐教会孩子认识钟表和时间,并把生活中的某件事情跟时钟上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相联系。
活动频次:一次或多次。
适用年龄:3岁以上。
2、记录“我的一天”
活动目标:增强孩子对时间的感知;让孩子把生活与时间相联系;增强孩子的计划性和条理性;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活动准备:电脑和打印机,纸笔等。
活动过程:
活动之前,父母可以先让孩子回忆过去一天自己都做了哪些事情,并告诉孩子大概什么时间做的什么事情,可以一边回忆一边记录在空白的纸上;
选择一天,从早上起床开始,就让孩子自己或由大人代笔,把起床后做的每一件事情以及经历的时间段记录在一张空白纸张上,一直持续到晚上睡觉;
&#61548; 如果孩子已经上幼儿园,可以回家后再让孩子回忆,或者干脆就把上幼儿园当作一件事记录;
&#61548; 当把全天做过的所有事情记录完毕后,父母再打开电脑,将这些事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一一制作成一张漂亮的表格;
&#61548; 最后,再把这张“我的一天”打印出来,贴在家里醒目的位置;
&#61548; 当今后到点需要做某件事情时,可以提醒孩子看看这张一日行程表。
活动频次:一次或多次。
适用年龄:3岁以上。
3、跟孩子一起制定旅行计划
活动目标:让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增强孩子的计划性和条理性;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活动准备:电脑和打印机,纸笔等。
活动过程:
&#61548; 活动之前,父母需要告诉孩子本次旅行的目的地、大概的行程、出行的交通方式等基本情况;
&#61548; 父母跟孩子一起上网了解旅行目的地的概况、搜索一些旅行攻略;
父母选择去往目的地的交通方式,并跟孩子一起查询相应的时刻表以及路上需要用多少时间,同时计算从家到车站或机场、从车站或机场到酒店所需时间;
&#61548; 父母跟孩子一起安排到达目的地后的行程,包括就餐、游玩的地点和所需时间等;
&#61548; 最后,把安排好的行程计划输入电脑中,制作一张旅行计划表,并打印一份或多份。
活动频次:一次或多次。
适用年龄:4岁以上。
4、时间储蓄罐
活动目标:让孩子学会珍惜时间;提升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和效率;培养孩子分配时间的能力。
活动准备:即时贴,透明的瓶子或罐子。
活动过程:
&#61548; 父母事先告诉孩子规则,当他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了所计划的事情时,大人就会把他本次节约下来的时间记在即时贴上;
父母跟孩子一起把需要纳入时间储蓄计划的事情一一列表,并标明完成每件事情需要花费的时间,比如每顿饭在半小时内吃完、每次玩游戏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等等;
&#61548; 当孩子在做这些事情时,只要按照约定时间提前完成,父母就要把每次的剩余时间在即时贴上记下来,并放进时间储蓄罐里;
对于节约下来的时间,父母定期(如每周)统计一次,并告诉孩子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玩游戏、到游乐场玩、外出旅行等等。
活动频次:每天一次。
适用年龄:2岁以上。
(二)、亲子游戏
1、现在是XX时间
游戏目标:让孩子增加对时间的感知;训练孩子把时间和行动联系起来;培养孩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游戏准备:无。
游戏过程:
&#61548; 父母跟孩子一起,把他每天需要按时完成、到点就要做的事情一一列举出来,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
在每天差不多相同的固定时刻,到了该做某件事时就教孩子说“现在是XX时间”,比如:早上7点左右,该叫孩子起床了,就告诉孩子“现在是起床时间”,当孩子醒了,可以让他自己重复说“现在是起床时间”;
以此类推,可以在洗脸刷牙、早餐、午餐、午睡、晚餐、睡前故事、上床睡觉等这些每天必做的每一件事到来的时间,都教会孩子说“现在是XX时间”,父母也可以跟孩子一起说;
&#61548; 这样的时间训练可以一直持续到孩子上幼儿园之前。
适用年龄:1.5岁以上。
2、猜猜现在几点啦
游戏目标:让孩子增加对时间的感知;教孩子认识时间;训练孩子把时间与生活相联系。
游戏准备:无。
游戏过程:
&#61548; 当孩子对时间有一定的感觉后,他们就会主动问大人“现在几点啦”,父母可以先不着急告诉孩子答案;
接下来,父母联系生活给孩子一些提示,比如告诉孩子现在他正在做的事情,或者再告诉孩子在此前后我们一般都要做哪些事情,然后反问孩子“猜猜现在几点啦”;
&#61548; 当孩子回答之后,父母就要对着钟表告诉孩子准确时间,并逐步教孩子学会认识时钟;
&#61548; 当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出去玩时,可以结合太阳、月亮、星星等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让孩子猜猜“现在几点啦”;
&#61548; 比如,当太阳正对着我们头顶时,可以这样跟孩子说:“太阳已经到我们头顶了,快到12点了吧?你猜猜看呢?”;
&#61548; 然后再回家让孩子对着钟表核实一下,现在究竟几点了。
适用年龄:2.5岁以上。
游戏目标:让孩子增强时间的紧迫感;提高孩子做事的效率。
游戏准备:手表或时钟。
游戏过程:
&#61548; 选择孩子喜欢做的一件手工或喜欢拼装的一套玩具;
&#61548; 父母预估孩子完成手工或拼装玩具所需要的时间,并跟孩子事先约定好尽可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
&#61548; 在正式进行的过程中,当时间过掉一半时提醒孩子一次;
&#61548; 在最后剩下的10分钟、5分钟、1分钟时,分别提醒孩子一次;
&#61548; 当约定的时间到时,无论孩子是否完成任务,都先让孩子暂时停下来;
&#61548; 如果孩子未能在预定时间内完成,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分析究竟是预估的时间不够用还是孩子的动作不够快导致的;
&#61548; 父母再把自己观察到的一些改进建议告诉孩子,比如孩子可能浪费了时间的某些环节、孩子可能太纠结于某些小细节或问题等等;
&#61548; 最后,再鼓励孩子重新做一次或多次,每一次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效率。
适用年龄:3岁以上。
4、制作时间金字塔
游戏目标:让孩子学会区分事情的重要性;培养孩子分配时间的能力;提升孩子自主管理时间的能力。
游戏准备:一张较大的纸或一块白板(或黑板)。
游戏过程:
&#61548; 父母在纸上或白板(或黑板)上的左半部分画一个三角形,从下往上把三角形分为四层;
&#61548; 以天、周或月为单位,把孩子每天、每周或每月需要做的事情,从上到下一一罗列在纸上或白板(或黑板)上的右半部分;
告诉孩子,上面罗列的这些事情可以分为日常的事情(每天都会做的事情,比如吃饭、睡觉等等)、紧急的事情(有时间限制的事情)、重要的事情(没有时间限制,但非常重要)、休闲的事情(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这四种类型;
&#61548; 让孩子自己把这些事情进行分类,父母帮忙(大一点的孩子自己动手)写在左边三角形的相应区域;
&#61548; 最后,把制作完成的时间金字塔贴在(或放在)比较醒目的位置,并鼓励孩子对照这张时间金字塔,在相应时间段里自觉完成这些事情。
适用年龄:5岁以上。
(三)、亲子对话
最好这样说:
1、“你回家已经玩了半小时哟,现在应该是去写作业的时候啦!”
2、“为了能按时参加幼儿园每天早上的游戏和活动,你要准时起床,才不会错过跟小伙伴一起玩哦!”
3、“哇,今天还有这么多事情没做呢!你觉得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呀?”
4、“你的作业到什么时候才能做完呢?睡觉前还要看书和听故事呢,你得留出时间来哦!”
5、“我们已经说好的,每次只能玩半小时游戏哟!你再想想看,今天还有哪些事要做呢?”
不要那样说:
1、“不要老是守着电视看了!快,快点去做作业!否则我就把电视机砸了。”
2、“马上就要上课了,今天又要迟到啦!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要早点起床,为什么总是不听呢?”
3、“赶快起床!快去洗脸刷牙!饭吃快点!不然就要迟到了,看老师怎么收拾你这个懒虫!”
4、“睡觉时间不是早就到了吗?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要按时上床,赶快去睡,真烦人!”
5、“你已经玩了一个多小时游戏了,怎么还在玩呢?不是说了只能玩半小时的吗?你怎么就这么不听话呢?我都为你伤透脑筋了,赶快滚去看书!”
(四)、亲子阅读
1、《托马斯和朋友时间管理互动读本(套装全十册)》
主题:让孩子和小火车托马斯一起学习管理时间的十个好方法
这套书共分10册,是一套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故事书。孩子可以在妙趣横生的精彩故事中感受时间的流逝,和小火车托马斯一起学习小故事中的大智慧;形式多样的亲子游戏还可以让孩子认识日历和四季,了解“昨天、今天、明天”,“准时、提前、迟到”等有关时间的基本知识,同时学会管理时间的十个好方法——“事前准备充分,可以节约时间”、“学会规划自己的时间”、“学会控制时间的节奏”、“学会分清轻重缓急”、“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学会借用别人的力量”、“学会利用琐碎的时间”、“学会创新方法,提高效率”、“适当拒绝可以节约时间”“不要事事追求完美”。
1)《准备充分才最快》;
2)《坚决不做小拖拉》;
3)《先做最重要的事》;
4)《一次做好一件事》;
5)《一分一秒利用好》;
6)《我给事情排排队》;
7)《大家帮忙很快好》;
8)《方法对了省时间》;
9)《不行!时间不够了》;
10)《按时完成就很棒》。
2、《我的一天》(全4册)
主题:让孩子感受一天的生活
这套书共分4册,讲述了一个家庭中姐姐和弟弟两个人一天中经历的一些事情,以及在这四个时段中,不同角色的人的生活故事。这些每天都发生的平平淡淡的事情,通常我们不会过多地关注,因为每天的生活就是如此。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需要了解更多,从而增加对人们的作息时间和规律的认识。
1)《早上》
太阳升起之后,早晨就开始了。小朋友们忙着刷牙、洗脸、吃早餐,然后再到学校上学。大人们开始忙着工作——有些人赶着上班,有些人到市场买东西,农民伯伯则是一大早就下田开始耕种......
2)《下午》
到了下午,小朋友放学之后,回去学习不同的才艺,或者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农场一天的工作结束后,连动物们都准备休息了,太阳慢慢地落下,大人也该下班回家了......
3)《晚上》
用过晚餐到睡觉之前,是全家人可以一起看电视、聊天的好时光。上床之前,小朋友们要记得刷牙、洗脸、洗澡哟。有时候,爸爸、妈妈还会读好听的故事给小朋友听!
4)《深夜》
深夜虽然很安静,但还是有很多事情在进行着。报社赶印着明天的报纸,医院的医生、护士也没有休息,渔夫整晚都亮着灯在捕鱼,面包店也赶着做出新鲜的面包,好让人们一早就能享用美味的早餐......
3、《钟表山的嘀嘀和嗒嗒》
主题:认识时间
这是一部充满童趣的绘本,时间知识被巧妙地安排进故事之中。一个又一个场景在孩子们眼前展现,而当故事接近尾声,一页全局图让大家发现,先前的每一页,都是这个全局的一个部分。书中描绘的是两个小朋友一天的事,亲切又自然。随书还赠送手工游戏,孩子们看完故事后,动动小手,就能得到一个自己做的时钟。
通过这本书,可以让孩子对钟表有更多的直观认识和了解。
4、《时钟的书》(全2册)
主题:认识钟表
这套书共分2册,可以让孩子学会认识钟表和时间。
1)《时钟的书&#9312;》
橡果宝宝和表针一边快乐地玩耍,一边在问一个问题“现在几点了?”。这本绘本让孩子在往前阅读的过程中,学会钟表几点和几点半的读法。
2)《时钟的书&#9313;》
在这本书里,是小幽灵来和表针一起玩耍了,小幽灵也在问“快告诉我们现在几点了?”。作者把分钟这个抽象的时间单位用视觉上很容易明白的卡片来表示,让孩子很容易地学会钟表几点几分的读法。
5、《最最完美的旅游》
主题:认识钟表
在这本书里,噜噜熊要跟同学们一起去旅游了。正好,妈妈送了一个漂亮的小小熊闹钟给他。有了闹钟,噜噜熊就不用担心自己会迟到了。可是第二天,噜噜熊还是迟到了,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引导孩子认识钟表,增强对时间的感觉。
6、《假如再给我三天时间》
主题:珍惜时间和生命
在这本书里,图纳很爱他的外公,他常常去帮他种菜,跟他聊天,和外公在一起真是快乐极了。不过,图纳觉得很奇怪,外公为什么会老呢?原来外公在和时间赛跑,可是谁又能跑得过时间呢?于是,外公想了个主意,过生日的时候,他让每位亲戚朋友都送给他三天时间,这样外公的时间又多了好多年。慢慢地,他就变得这么老了。
可是今年的生日,外公不想再要三天时间的礼物了。他让图纳告诉所有人,他想要一些书、CD和DVD。过生日的那天,每个人都送了外公想要的礼物,还给他准备了一个卷心菜大蛋糕。接下来的日子里,图纳总能看到外公坐在摇椅上享受这些礼物带来的乐趣。而图纳呢?他学会了一个人种菜,并且听外公讲书里的故事。
可是时间仍在一天天过去,外公越来越老,终于有一天,他安然逝去,再也没机会过生日了。大家都很后悔,为什么没再给他三天时间,只有图纳理解外公。就在同一年,图纳有了一个弟弟,他和外公长得一模一样,但不同的是,他还有很多美好的时光,生命的齿轮仿佛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让孩子懂得珍惜时间和生命。
7、《时间旅行箱》
主题:时间规划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叫做查理的男孩,他过着很好但不够完美的生活。“我要去周游时间,直到找到完美。我要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完美上。”查理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打好包,出发去寻找更好的方法来用掉这些时间……
通过这本书,可以让孩子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
8、《最准点的邮递员佩德罗》
主题:摆脱孤独,认识时间价值
在这本书里,佩德罗是一个优秀的邮递员,他总是忙忙碌碌的,每天的生活就是骑自行车、送信、睡觉这么简单。但是,一送完信,他又会感到孤独和寂寞……直到有一天,佩德罗收到了女教师露易斯写给他的信:“佩德罗,我有时间,我会等着你的……”佩德罗匆匆忙忙的生活节奏,会因为这封信而慢下来吗?
邮递员佩德罗如何冲破时间的围困,摆脱孤独,重新认识时间价值的故事,可以引导孩子认识时间的价值。
9、《弗朗索瓦与消失的时间》
主题:学会等待
在这本书里,弗朗索瓦和所有的小孩子一样,总是嫌时间过得慢。一天,他得到一块神奇的魔表,可以让他随意快进到自己喜欢的时刻,让无聊和等待通通消失。但是,弗朗索瓦慢慢发现,原来那些消失的时间,也充满了未知的精彩。
在这个故事中,作者摘取了一段融合日常生活与丰富想象的情节,以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等待也是很美好的经历。
10、《再见了,拖拉》
主题:让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生活
在这本书里,主人公马明月因为懒惰拖拉,每天上学都会迟到,放学后总是先玩电脑游戏再做作业,结果受到老师的批评,还让生病的妈妈担心。可是自从进入学校广播台后,她渐渐懂得制订计划的重要性,掌握了实现计划的方法,于是她开始有计划地生活,并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
这本书是写给那些拖拖拉拉的孩子的,告诉孩子,有计划地生活是成功的动力,是实现梦想的基石。
(五)、亲子观影
1、惜时如金的陶侃
主题:名人珍惜时间
收看链接:/ptv/vplay/1935804.html
2、BBC《时间》纪录片 第一集 Daytime
主题:探讨我们如何经历时间
收看链接:/u74/v_NjEzNDAwMjM.html
3、拖延的故事《Getting started》
主题:拖延症
收看链接:/46514
4、认识时间
主题:用动画的形式,有时间的基本概念,教孩子认识时钟
收看链接:http://baidu./watch/.html?page=videoMultiNeed
附:成长记录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孩子学会倾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