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西宁有高原反应吗吗

严寒和高原反应影响玉树地震灾民生活和援救工作 | 中国 | UNICEF
紧急情况与人道主义行动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创新手段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使用创新性的手段解决问题并改善世界各地儿童的生活。
叙利亚危机
这场危机已经进入了第三年,世界不应该忽视危在旦夕的人类现实。
最新的新闻发布稿
计划、政策和立场
严寒和高原反应影响玉树地震灾民生活和援救工作
玉树县结古镇属于偏远贫困地区,地震摧毁了85%的房屋。
美国纽约,日 - 位于青藏高原的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洲玉树县4月14日发生7.1级强震,当地的高海拔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目前,大约有200名救援人员因为高原反应而不得不离开玉树。不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仍然在努力向灾区运送紧急救灾物资,其中包括学校帐篷、毛毯和儿童御寒衣服。
玉树县结古镇属于偏远贫困地区,地震摧毁了85%的房屋。现在,民众和儿童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严寒的气候。因为当地海拔大约是4000米,晚间气温较低,雪上加霜的是又出现了大范围的降雪、降温天气。
昨天,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广播采访了儿基会驻中国办公室新闻主管戴尔.鲁茨坦,请他介绍玉树抗震救灾的情况。鲁茨坦说,当地的高海拔和严寒天气,给灾民和救援工作人员都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他说,白天的时候气温就不高,到了晚上更是冰冷。大部分住宅和其他建筑都已经倒塌了,许多人晚上只能在室外睡觉,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露天睡觉是很痛苦的。县里有一半的孩子上的都是寄宿学校。幸运的是,地震发生的时候,学校还没有开始上课,所以许多孩子没有在教室或宿舍里。
在地震震中玉树县,幸存的孩子们坐在室外。根据当地教育部门的统计,80%的小学和50%的中学校舍在此次强震中严重受损。
鲁茨坦说,如果地震不是发生在8点以前,伤亡人数可能会更加大。此外,玉树的人口不像中国别的地方那么密集。
根据当地教育部门的统计,80%的小学和50%的中学校舍在此次强震中严重受损,影响了该县23197名学生及938名教师的正常教学活动。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代表、联合国灾难管理小组主席魏瑛英博士说,由于灾区学校遭受了大面积损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协助当地政府确保设立临时的教学设施。
她说:“在发生类似的灾难之后,让儿童尽早地回归到正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从四川地震中获得的经验证明,让孩子返回课堂并接受适当的社会心理支持,有助于他们从灾难中恢复。”
应当地政府的要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正在向灾区运送2000双儿童冬季保暖靴、5000套学生文具用品和双肩包和500块黑板,以及救护车、发电机和医疗用品。
中国民政部在灾区积极部署救灾工作,向灾区运送帐篷、冬衣、杯子和其他紧急用品。
玉树地处地震多发地区,97%的人口是藏族。
音频(英文)
日:儿基会驻华办事处新闻主管戴尔.鲁茨坦介绍玉树抗震救灾的情况。&音频&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联合国
深入了解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联络和订阅快速注册成为生意地用户
请输入密码
生意地会员登录
请输入密码
134名消防官兵因高原反应憾别玉树/图
134名消防官兵因高原反应憾别玉树/图
【慧聪消防网】据民航资源网报道:青海玉树地处高原,海拔3800米以上,连续长时间作业容易引起高原反应。
消防官兵因高原反应憾别玉树
16日,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SouthernAirlinesCompanyLimited,简称“南航”)再次派出救灾包机(航班号CZ飞机),赴灾区将因高原反应而无法正常救援的134名消防武警官兵和2名医生,接回广州。
该架包机15:19刚刚落地广州就立即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16:40从广州起飞,运送7.6吨食品和1名医生前往灾区,预计19:40到达西宁,在西宁停场1个小时并上客后,将于20:40起飞,23:10回到广州。
4月14日以来,青海玉树地震灾情牵动着全国13亿兄弟姐妹的心。作为国内航空骨干企业,南航发扬汶川大地震时的救灾精神,全力投入到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中。
截至16日下午,南航16架次专机已运送消防武警官兵、医疗人员等760人赴灾区,运输食品、帐篷等救援设备、物资共约119.4吨,另运输器材527件。青海消防武警总队派出50辆越野车将南航专机运送的人员和物资第一时间运往玉树县,迅速投入抗震救灾。(综合整理自民航资源网)
注:本站所有信息来自于互联网,均为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生意地立场,如侵犯贵方权益可通过邮件反馈
【来源】http://info./.shtml
已有0条评论
您可以输入150个字符
发布成功,请等待审核...
消防行业资讯
消防最新消息本版新闻列表
|& |& |& |& |& |& |& |&
放大缩小 默认
[抗灾人物]
李连杰忍着高原反应玉树救灾
&&&& A11版:中国?焦点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晨报特派首席记者&曾&玉青海玉树报道
&&&&4月16日一早,李连杰从西宁搭军机飞赴玉树,18日中午离开。这个已年近半百的影星,顶着一头花白的短发在海拔4200多米高原上撑了两天半。“高原反应很厉害。”他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不过,那么多人还面临着生存的危机,我的高原反应算什么?撑也要撑下来。”语气里透露着疲惫。在玉树,李连杰每天和五个人挤在同一顶帐篷中,吃的大多是方便面,有时候老乡会送来一些牦牛肉,但是高原反应严重的他根本吃不下去,全部分发给了壹基金的工作人员。 &&&&此次,李连杰青海救援总共带来了超过10车、价值数百万元的物资和一支上百人组成的救援队伍。李连杰发现,在进入玉树州府所在地、同时也是受灾最严重的结古镇后,他带来的几车物资居然找不到卸载的地方。“平时可能只要15分钟的路程,现在要开5个小时,大车可能要8个小时。没有办法,两山之间就一条路。”李连杰为此感到十分痛苦,他说自己已顾不上什么高原反应了,一天的时间他仅仅下到两个村庄,如何尽快把物资分发下去才是他最操心的。“其实在汶川地震时分级分发物资的方式是最好的。过来的救灾车辆统一把货物卸载到一级集散点,然后你盖个章走人。政府然后再统一配送到乡镇一级,再组织人力送到村、组。这样的话对于交通的压力也可以极大地减小。” &&&&李连杰说,在汶川地震的时候,他们完全还没经验,只能调动一切想象中有帮助的力量来进行救助。经过了五天,救灾物资和志愿者才集中到了灾区。而这一次,他们仅仅用了两天。 &&&&在玉树地震中,李连杰调动了四川、河南、青海三地的救援队,其中河南救援队在开车30多个小时之后率先到达,李连杰到达的时候地震过去了50个小时,而在三天时间内,所有的人员、物资全部到齐。“玉树的救援难度比汶川大多了。‘5?12’的时候,我们的物资从北京一下就过去了,除了路没打通的汶川、北川几个地方,其他都可以很快送到当地的集散点分发下去。但这里是高原,路又难走,路上浪费的时间最少有24个小时。”
上一篇: 下一篇:
用户评论:玉树&高原反应
一早就去西宁汽车站买去玉树的票,没卧铺了,买了下午五点的票,汽车站很乱,乘坐基本是本地农民,西宁的风很大,现在是西宁的风季,有些咳嗽,突然有些怕了,感冒是不能进藏的,
上网又查了查玉树的海拔4000米,比拉萨3200米还高。但是这种干咳嗽好象没问题。
记忆里西藏才有高原反应一说,青海是没用的,可是我忽略青海玉树临近西藏,海拔比拉萨高这个问题。和西宁汽车站剪票女聊,她说她见过去玉树非本地人都带氧气袋。在西安来西宁的火
车上一位老家江苏现待西宁三十多年的人也说高原反应的可怕等等
说的我有些怕了,这么乱的环境,如果火车进高原,火车上有相应的设施,我也打算好了在拉萨适应一二天的,况我提前吃的防高原反应的药也是以十一日进藏为标准的。想退票的想法不时
出现,又去了药店看看氧气袋情况,这袋太大了,没法拿。
去或不去玉树,我很犹豫,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一个落后的地方,万一高原反应厉害,又没人照应,小命都会丢掉。
玉树的拔海高度,突然的咳嗽,这汽车站环境这是三个突然的变量,我的麻木大胆还是站了上风,这个时候候车站遇到一人郭,也去第一次去高原,也是去看看,我太高兴了,有伴了,郭去
1720车开出,第二天早上7点多到,路况不好,很颠,放在车地板装笔记本的电脑包能跳到腿上。
郭在车上时就有些高反了,我下车后在玉树街上走动时有些喘,不敢走了,赶快找个地方住了,到目前高反还算不错,上午不敢走动了,住在一个出租大帐棚里
玉树街上的建筑倒塌很少,但是都成危建了,不能住人,这里藏民很多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赴玉树采访记者:高原反应剧烈 就像戴了“紧箍咒”
第4页 共5页
(...接上文)
     人民日报新闻协调部副主任丁伟作为人民日报赴玉树震区报道组前方总负责人,面临着读者对玉树震区方方面面的情况都迫切了解的情况下,分配采访力量的任务。访谈中,丁伟向网友讲述了人民日报在安排玉树报道方面的做法和经验。点击查看视频点击进入直播页面首先我要感谢后方,一方面他们给了我很多的支持,短信的问候是来自报社各个部门。我看了这些温暖的话语,就像吸了一口氧气一样,觉得自己有力量,也觉得后方有了家、有一个坚强的依靠在我后面。前后方配合:无缝衔接首先在跟踪抗震救灾的整个的动态和进程,丁伟第一时间跟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取得了联系,“每次参加他们召开的各种会议,后来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宣传组每天在7点半的时候开一次新闻协调会,通报一些当日的新闻线索。”同时,后方的抗震救灾领导小组负责人每天都到中宣部开一个会,有时候为了不耽误采访时间,他们第一时间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把这个报道提示发给前方记者。玉树地震发生后,手机通信恢复得比较快,这一次和汶川相比,就是基础设施损坏的程度没有汶川这么严重,而且恢复得很快,比如说道路交通、通信,这些都恢复比较快。详细集中精力抓重点、写亮点一方面提出要跟踪震区的全面情况、动态,另外还提出了“收拢拳头”。因为在一线的人民日报记者并不是像别的新闻单位这么多,跟其他中央新闻单位相比,我们是他们人员的几十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四面出击,我们一定要握紧拳头,要写出有《人民日报》特点的报道。所以,我们争取一天集中精力写一个重点,然后再写一个亮点,这就是我们比较早确定的原则。丁伟说,每天开完前方宣传协调组的会议之后,晚上9点我们这十几个人在账篷里面有一个“碰头会”,也叫做“卧谈会”,因为大家都是忙了一天了,稿子也写得差不多了,就躺在那里一边聊天谈报道计划,我通报一下报道的线索和提示,每个人讲一讲今天采访的见闻和明天报道的建议。最后,我们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围绕着明天的重点和亮点,再分配任务。“分配任务的时候,我说要实行一个项目负责制,题目确定之后,一般是由选题的提出人来牵头做一篇稿子。项目组的成员由这个牵头人来组织,他来自由组合,大概是采用这种方式。事实证明,这种方式的效果还是不错的。”详细第一时间推出抗震救灾特刊丁伟表示,我觉得《人民日报》这次报道行动很迅速,应该在平面媒体里第一时间推出了抗震救灾特刊,这是很早的,15日第一期就出来了。整个应急系统启动比较迅速,像新闻协调组、地方部都反应很快。我们走的时候新闻协调部的同志已经给我们订好了机票,同时每个人都买了保险,服务工作做得比较到位。另外,上下的无缝衔接,如果觉得大家都比较认可的话,这可能是一个经验。另外,正是在这种前后方协同的激励下,我们很多的报道线索和报道都可以做到一个提前,没有延迟。详细
第4页 共5页
【最新消息】
【热点关注】
【精彩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寨沟有高原反应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