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地震最新消息2016.7.3

篇一 : 暴风科技2016年净利润下跌近七成 这个锅得暴风TV和AR来背

“不跨界会死”的暴风,想要盈利还是很难。

涉足TV、AR、直播、体育、游戏、金融等多个风口领域的暴风科技,一直在提构建一个生态圈的宏愿,然而最新一季的公司财报却出现了大滑坡。

2月27日晚间,暴风科技发布2016年业绩快报显示,去年营收16.4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2.61%,净利润约5300万元,同比下降69.42%。

营收增长幅度大,主要归功于暴风控制子公司深圳暴风统帅科技有限公司。一是暴风统帅的互联网电视业务取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暴风2016年销售互联网电视约80万台,销售收入9.15亿元,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33%;二是网络付费服务业务收入增加较大,本报告期网络付费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64%。

比起相对可观的营收,暴风的净利润却下跌近七成。官方业绩报告里给出的原因如下:

1、电视行业的电视面板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电视产品的成本大幅增加,此外,暴风统帅处于市场扩张期,在品牌推广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加大营销推广力度,营销推广费用不断增加。

2、2015年,公司转让持有的北京暴风魔镜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股权以及剩余股权按照公允价值重新计量等事项确认的投资收益1.04亿,2016年度投资收益对公 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较2015年度大幅降低。

3、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公司管理人员及核心团队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结合 在一起,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公司累计推出了两期股权激励计划,导致股权激励费用大幅增加。

报告里的这三点理由多少有些笼统,如果从业务板块分析的话,暴风2016净利润大跌的锅,还得由暴风TV、暴风魔镜来背。

从销量上看,暴风TV的成绩还算不错,暴风集团于2015年12月首次推出的这款互联网电视产品,在2016年度销量达到80万台左右。但尽管如此,暴风统帅(暴风TV主体)一直没有摆脱亏损的状态,今年半年报时,其亏损额就超过了7500万元。

暴风官方给出的原因是“电视面板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营销推广费用不断增加”,导致暴风TV的毛利降低,整个利润下降。

但仔细推敲,暴风的这些理由似乎不太能站得住脚。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原材料涨价导致成本增加的核心,在于现阶段暴风等互联网电视品牌对于上游供应链的把控能力差。与传统电视品牌相比,互联网电视品牌有着很明显的不足,即缺乏技术积累,同时也没有进行成熟的产业磨合。

还有人指出,电视面板涨幅并没有过大,根据调研机构IHS公布的最新国际市场面板价格,涨幅最高的40英寸1080P全高清液晶电视面板,折合人民币在100元左右;而且奥维云网发布的2016年中国彩电市场第三季度总结显示,电视面板涨价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整机价格的上调,对整体利润不会造成太高的影响。

暴风TV业绩不佳,和2016年整个互联网电视品牌的尴尬处境有关。在经过2015年的爆发和2016年的喧闹之后,消费者对于互联网电视品牌的购买态度正趋于理性,仅靠营销手段难以有效提升销量。2016年,互联网电视品牌已经占到整体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的近两成份额,发展速度较快;但电视机行业销量的八成仍然集中在创维、海信、康佳、TCL等传统电视厂商。

互联网电视,需要有优质的硬件和内容,而暴风在这两方面都有所欠缺。其他互联网品牌在意识到自身缺陷时,选择找传统电视厂商进行技术背书,如乐视与TCL,酷开和创维,微鲸和康佳等。但暴风并未找到像传统彩电巨头这样的合作伙伴,与对手存在着差距。

在内容上,相比乐视囤积的大量内容版权和布局的花儿影视、乐视影业等上游产业,暴风在涉足电视领域时,缺乏足够的内容版权资源。而且,暴风也没有像小米一样大量接入外部内容来补充内容库。后知后觉的暴风似乎有意追赶,比如尝试收购稻草熊影视股权、拟成立暴风影业,但几乎没有进展。

暴风方面曾表示,要解决暴风TV的盈利问题,需要等到电视的销量到一定量级,比如存量到达500万以上的时候,后向收费(软件收入)、人均UP值提高到一定程度了,就可以赚钱了。不过目前看起来情况不太乐观。

另一个烧钱的硬件业务板块——暴风魔镜的情况也很尴尬。2016年VR泡沫越来越大,整个行业逐渐转冷,暴风魔镜也在剥离之后,传出“裁员过半,波及各个部门”的消息。

由于暴风CEO冯鑫对于VR的超高热情,暴风在2015年就涉足这个领域,搭建了VR业务群并成立了暴风魔镜,VR也成为了暴风的主营业务之一。在近两年的发展中,暴风魔镜的业绩比较可观。来自暴风的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11月,暴风魔镜累计销量突破200万台,暴风魔镜APP活跃用户数量达150万。

但在2016年VR行业资本转冷的情况下,暴风魔镜也面临着巨大的运营压力。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国内仅有18家VR创业公司获得融资;第二季度,获得融资的创业公司仅剩四五家;在所有VR创业公司中,获得亿元级别投资的项目仅有7家。虽然上市后的暴风不太差钱,但仍然在行业压力之下进行业务调整和裁员,VR的下游产业链如房产、汽车、旅游、UGC等被独立出去,人员规模也从500缩减到300人。

总体上看,暴风对于VR的态度,依然是低价推广为主,以求获得更大的用户群,快速抢占市场。而对于盈利这件事,暴风的考虑是等到APP月活用户到达一定量级,通过相关业务赚钱。暴风集团CFO毕士钧曾表示,这个量级至少是过千万;而VR能赚钱的只有两件事,成人产业和线下体验,前者在中国应该是不可能的,至于线下体验,2016年国内外的VR线下体验店都关了一大片,整个行业趋势都不太乐观,靠VR线下体验赚钱看起来也不明朗。

新业务根本无力挽回局面

如果说暴风的TV和VR板块拖累了整个2016的业绩情况,那么暴风体育、暴风直播这类新业务领域则是面临集团亏损现状,却无力挽回。

也是在本月21日,面对证监会的询问,暴风披露了旗下电视、体育和直播业务的盈利现状。在2016年1-9月份的报告期内,暴风体育营收不到10万元,占同期发行人收入规模的0.01%(发行人主要从事互联网视频服务业务,通过“暴风影音”PC端、移动端、TV端等平台,为用户提供在线播放服务)。原因则在于暴风体育现阶段的收入完全来源于体育内容制作业务,收入规模很小;同时体育视频业务处于试运营阶段,尚未产生收入。

直播业务同样不景气。暴风直播主要通过暴风秀场平台开展,个人主播通过平台向个人用户提供直播服务,盈利则是靠直播过程中销售道具和礼物收入。报告期内的直播业务营收1221.46万元,亏损357.74万元。目前,暴风直播还处于推广阶段,收入规模较小。

除了直播和体育,成立较晚的暴风金融和暴风影业均未有业绩。

“不跨界会死”的暴风,似乎正在渐渐向乐视靠拢。一是公司借助资本,通过控股、参股涉足了TV、AR、体育、直播、金融等各个领域,形成类似乐视那样的业务架构;二是硬件促销加上内容收费的模式,也与乐视相似,而硬件也难逃亏损厄运。

暴风的流量似乎还不足以支撑它想要搭建的庞大体系,而长期亏损的状态也十分令人忧心。在新的一年里,暴风能在它的模式里走多远,能否实现盈利,还是个未知数。

篇二 : 香港地价暴跌七成 亚洲金融风暴或再现?

2月12日,香港地政总署公告显示,春节后首次拍卖的位于新界大埔区地段第221号的住宅用地,成交价为21.3亿港元。公告显示,该幅土地出让面积为37696平方米,最高可建楼面面积为107100平方米。以此计算,楼面价仅为19880港元/平方米。土地面积的成交单价为56500港元/平方米。

此次拍卖地块的楼面价与2015年9月出让的同一地段的地块相比,价格大幅下跌了近7成,也远低于北京上海的地价,甚至还不足南京近期土地成交楼板价的一半。李嘉诚旗下的长实地产股价腰斩有余,总市值最多时跌去1500多亿。

香港的楼市股市接连受挫,加上有资金外流现象,市场一度出现以九七亚洲金融风暴再现来诠释今天的情况。此外,业界担心香港房价加速下滑,出现像九七楼市泡沫破裂后进入长达七年的熊市的现象。

香港楼价为何会暴跌?香港楼市低迷会传导内地吗?

美国研究机构Demographia在1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香港连续6年成为全球楼价最难负担的城市,楼价中位数是一般家庭年收入中位数的19倍,这是该项调查12年来录得的最高纪录。

报告指出,香港2015年的楼价中位数为556.1万港元,而家庭收入中位数为29.3万港元,前者是后者的19倍,较2014年的17倍有所增加。换一句话说,将一个家庭每年的全部收入都用来买房子,也需要19年才能完成购房。

自去年9月开始,香港的房价开始一路下滑。

根据中原地产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香港楼市1月的成交量跌到至少25年来新低,房价较去年9月的最高点已跌去近10%,创2013年7月以来新低。除此之外,香港楼市也在2015年第四季度创下了七年来的最高季度跌幅——7.5%。

市场上各种分析与评论均不看好今年香港的楼市。

瑞银在2016年投资展望报告中指出,香港楼市已接近泡沫边缘,泡沫程度仅次于伦敦。并预计香港房价将在2016年下跌10%到15%,到2017年底更有可能累计下跌30%。瑞银香港房地产行业研究主管李智颖表示,香港的房价下跌30%已经是楼市最糟糕的状况,不会持续下跌。

里昂证券(CLSA)1月份的报告称,香港房地产市场在2015年第四季度下滑7.5%的基础上,2016年第一季度将下滑8%。地产咨询公司莱坊国际的报告则显示,即使是价格相对坚挺的香港豪宅,预计2016年也将跌价5%左右。

第一,“土地财政”将香港逼入死胡同。香港并不缺少土地,但大部分土地却不被允许利用。香港可以推向市场的土地大都掌握在港府手中,但香港政府历年来对土地供应量严格控制,人为推高了香港地价和房价。据面包财经统计,在严格的数量控制之下,香港土地单价一直居高不下,2009年以来,香港共拍卖土地175.6万平方,所得土地拍卖款超过3290亿港币,平均每平方米土地价格高达18.7万港币。

第二,息率走势是致使香港楼价下探的影响因素之一。这是香港维持联系汇率必然付出的代价。香港为了维持联系汇率,必然跟随美联储加息,美元走强,港币必然走强。加息必然带来对资产价格的伤害,而在如此疲弱的经济环境下,加息意味着对经济的双重打击。除非香港放弃联系汇率,这也是一些国际空头做空香港的原因,认为香港很难维持联系汇率。货币之间相对价格无法调整,就只能通过资产价格“通缩”来实现,1997年香港楼价、股价齐跌就是这样的。因此,此轮股市和楼价调整在预期之中。

第三,香港对内地资金吸引力下降。香港楼市繁荣,得益于内地购房者。但是随着香港社会环境的相对恶化,对内地的吸引力下降,内地的支持力量在大幅度下降。如今香港制造业空心化,只有房地产和金融,最近连贸易都下降,零售业也萧条了,中国土豪们都不去了。所以楼价失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下跌是个必然。

第四,香港政府不断收紧楼市限购,港人港地、双倍印花税等先后推出,对投资性购房需求产生了抑制作用。李嘉诚、郑裕彤、郭鹤年先后减持香港物业引发跟随效应。

香港楼市低迷会传导内地吗?

知名房地产政府咨询专家杨红旭指出,如果香港楼市遭遇重挫,其效应将传导至内地楼市,首当其冲的必将是深圳。疯狂飙涨了一年的深圳楼市,在邻居香港的带动下,也该迎来理性回归的时刻了。

香港房地产崩盘,唇亡齿寒,内地房地产也备受煎熬,不可能有永远上涨的房价,如果永远上涨,房价可以涨到月球上去,可能吗?别忘了地球还有引力,而这引力就是日益拉大的收入房价比和日趋不景气的经济及伴随而来几乎停滞不动的工资。

其实从土地价格对比看,国内一线城市的地价已经处于疯狂状态,很多地块的地价比房价要高很多,这种情况下,风险越来越大,另外如果单独只看北京的四环内、上海的内环,均价距离香港已经很接近了。

按照香港人的收入计算,房价收入比在15倍左右,也就是说一个香港的普通收入家庭,不吃不喝15年才能买的起房子,这个指标已经高出了正常值一倍以上。而内地平均下来在20以上,北京上海都在30倍左右。香港房地产宣告崩盘,内地房地产还遥远吗?飙涨了十年的内地楼市或许也该迎来理性的回调了。

第一太平戴维斯香港住宅发展及投资部资深董事周德辉

“从住宅市场来看,香港楼市整体来看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房价经过13年的上涨出现了价格泡沫,目前楼市的成交量在逐步的下降;从内地的投资需求看,目前内地的一线城市房价都有很大的涨幅,以前内地投资香港作为避风港的资金会撤出转投内地一线城市,导致投资需求的下降;另外,一个明显的信号是港股的下跌,由此传导房价的下跌。”

周德辉指出,此次香港房价下跌意味着香港楼市进入新一轮的下行周期,从1992年至今,香港楼市经过3次周期调整,平均时间为7年左右,而从2003年至今,香港房价已经连续上涨长达13年。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

香港房价下跌主要基于五重原因:“首先,从资本面来看,港股和楼市的关系比较密切,一般是股市先变化,楼市后变化,而从去年年中开始港股就开始持续下跌,也陆续传导到香港楼市;第二,从经济基本面来看,香港的经济形势也持续走弱,进出口量同比下跌、零售业疲软,经济的下行也使得人们的消费购买力下滑;第三,从货币层面看,港币贬值导致资产价格下跌;第四,从政策来看,去年开始,港府主动调控楼市,除了强化额外印花税、推出“买家印花税”来遏制外来需求、投资需求和炒卖需求外,还计划加大土地供应遏制房价上涨;第五,从房价来看,香港房价已经经历了长达十年的上涨周期,房价产生了泡沫,需要回归理性。”

杨红旭指出,由于香港楼市需求不足,购买力减退会长期影响香港本土开发商的销售业绩。

“在市场下达至触发降级之前,我们评级的大多数香港地产商大致上可抵受销售下跌三成。”标普强调,只有当香港住宅楼价暴跌逾50%,地产商的评级才会受到影响。

本文综合整理自澎湃新闻、枕头财经、中国地产网、北京青年报等。

篇三 : 旅游业大地震 香港旅游接待价将暴涨!

香港首次对强迫购物立案

什么叫法治社会?真正让全中国的旅游从业者开了眼!

新闻:香港海关拘捕红磡珠宝店D2负责人,首次就强迫购物立案!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海关在11月5日早上10时许,就一宗“不良营商”案件,到红磡民乐街突击搜查涉事珠宝店,并以涉嫌“具威吓性行为或不当手段销售”将该店59岁女负责人拘捕。[]海关“不良营商手法调查课”监督许伟明称,案件正在调查中,会继续搜集证据,不排除有更多人士被捕。

许伟明表示,接获一名访港旅行团团友举报,指10月初在红磡一间店铺内,有销售人员及随团人士对她作出威吓,最后在不自愿情况下,用2000多港元买了一件首饰。根据“商品说明条例”,涉及具威吓性行为或不当手段销售,最高罚款可达50万港币及监禁10年。

该家店铺就是前不久涉嫌打死内地游客的那家珠宝店。香港执法人员面对媒体摄像机明确表示:如果存在骚扰、威吓,或者用不当手段去销售商品,这样的行为触犯法律。

香港旅游业近期连遭波折

◆第一件事,是港独份子闹事,政制纷争大游行;

◆第二件事,是内地游客连续遭遇恶劣对待,峰值点是有客人被围殴致死。但是这两件事情,都不足以对香港旅游业造成致命打击,只是在总体舆论上对香港旅游造成负面影响而已。

◆第三件事情,香港执法机构抓人,才足以让香港旅游接待业暂时崩溃,没错,游哥说的是“崩溃”。但这是一种良性的崩溃,是为香港重建旅游业声誉的必经之路。相比中国旅游治理整顿二十多年的不痛不痒,泰国旅游业整顿十几年的不死不活,香港显示出了作为一个法治社会的强大自愈能力!我等旅游从业人员,向南膜拜中……

香港旅游接待业为什么会崩盘?

1) 针对商家“强迫购物”已有明确的适用法律。

虽然这条法律没有非常明确的针对性,可能也是有关单位“临时抱佛脚”找出来的,但适用性却非常强,叫《商品说明条例》。请联想,在中国大陆该适用什么法……现成的吧?

2)针对商家不当行为已有明确的适用罪名。

这条罪名叫“具威吓性行为或不当手段进行销售”,这应该不是针对特定单位,而是适用于所有商家。请联想,中国大陆能给什么罪名……是不是太多?

3) 管控这类违法犯罪行为有明确的执法部门。

从新闻上看,采取执法行动的是“香港海关”,还有具体的部门名称叫“不良营商手法调查课”。请联想,中国大陆该由哪个部门管……嘿嘿,谁都能管、谁都不管。

4) 有明确的调查事由和报案渠道。

大家注意,香港抓人这事的起由是很简单的,居然是某位内地游客在香港海关的举报!这种举报方式的公布,可能是最具有爆炸性的。你想想,中国内地客人但凡在组团社那里报名参加价格最低的香港游,最后只要在香港海关举报一下,就翻了天了。记住,不能回到内地后再去旅游局举报哦!……您说,香港游的价格能不崩盘吗?

5) 执法机构宣称,不排除有更多人士被捕。

妈呀呀!这会有人想跑吗?估计是来不及了,游哥担心的是,会否有更多的内地游客去香港海关报案?如果出现这样的事情,估计今天开始香港的旅游购物店都会关门了。谁没有几本血泪账啊?

香港旅游接待的零负团费,幕后的操纵者就是购物店。他们是旅游接待产业链的最高一环,是多米诺骨牌倒塌的核心因素。但这些购物店集团数量较少、经营地点高度集中,又在香港政治经济界高层毫无背景,实际上他们能生存到现在也是个奇迹。要不是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内地人的购物生意越来越难做,他们也不会铤而走险。其实他们完全可以做得“更具自我保护性”一些,香港的法律也很难将他们控罪。

这种旅游购物店,在奉行自由经济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应该比在中国更难治理。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都出现“难管”的局面。反而在中国大陆,其实是比较容易管,说你犯法你就很难打擦边球。但中国的问题是,利益集团大于法,执法人员搞不清楚法,执法人员远远少于违法对象,妈妈呀!这让孩子们怎么搞?

香港执法人员“蛇打七寸”,一家购物店被抓,所有购物店关门,香港人的经商哲学:钱没了可以再挣,人没了啥都完了!暂时不会有人顶风作案,闭门会议估计要持续很多天。这一下子就彻底打乱了香港旅游接待价格体系,香港接待价格暴涨将很快成为现实!

佩服香港执法人员的法治理念,佩服香港治理零负团费的效率,膜拜!

▎来源网络,如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面广告支持我们!

篇四 : 产能过剩致三七价格暴跌70% 种植成本却在上涨

在2011~2012年高速扩大种植面积后,预计在2014~2015年将是高成本三七的收获高峰期,不得不面临的现实是,高成本三七大量上市,但是市场价格却雪崩般暴跌,薛海娟表示。(]每经实习记者 杨建

今年以来,中药材三七(以120头三七为例)从1月份的440元/公斤,下跌到现在的130元/公斤,跌幅达70%。许多在2012年高峰期大面积扩种的三七在今年大量上市,而其下游市场饱和,导致产能严重过剩。

与此相反,下游制药企业在2012年三七价格高企的时候承受的成本压力,现在这一情况得到极大缓解。《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最新的上市药企业绩报告发现,三七降价驱动不少药企业绩增长,比较典型的有中恒集团(600252,收盘价13.47元)、昆明制药(600422,收盘价27.82元)、华神集团(000790,收盘价10.60元)等中药企业。

产能急速扩张引价格暴跌/

三七的有效活性成分主要是三七皂苷类,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通脉活络、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合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用于治疗中风偏瘫,对淤血阻络及脑血管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等具备显著的临床疗效。前几年,随着我国心血管类药品市场的猛增,素有“金不换”美称的三七价格以“火箭”般的速度不断攀升。不过,今年以来,三七价格的涨势戛然而止,取而代之是一步步走向下跌的深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成都荷花池药材市场了解到,目前成都市场上最常见的120头三七报价170元/公斤,而实际交易价格可能会低到130元/公斤。同时,记者查询了文山三七网 (由文山州三七产业局主办)的一组官方数据,据对文山州三七市场调查统计,2014年9月第二周(9月8日~9月14日)市场内各三七品种都有不同程度下降,跌幅较大的是30头三七:每公斤均价357元,较上周下降22.84%;80头三七:每公斤均价167元,较上周下降22.52%;120头三七:每公斤均价150元,比上周的180元下降17.06%。记者了解到,三七价格在2013年6月达到近两年高峰,30头三七价格1002元/公斤,60头三七是838元/公斤。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三七价格出现暴跌行情?生意社中药行业分析师薛海娟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前期三七价格高涨,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是下游市场需求没有扩大,导致其产能过剩。云南文山州素有“中国三七之乡”之称,它占据全国90%以上的三七种植面积和产量。

文山三七网官方数据显示,2011年文山州三七种植面积9.79万亩,三七产量4707吨;2012年种植面积15.47万亩;2013年文山州种植面积29.23万亩,产量达1万吨。短短3年间,种植面积扩大了3倍有余,产量增加了一倍之多且还在继续增加,由于在2012年种植的三七在今年到了采收的时机,今年产量有望达到2万吨。

薛海娟还向记者透露,由于受2009年以来三七价格大幅度上扬的影响,文山州境内对三七的种植热情一直未减,除本地的种植户之外,一些外来资金也开始进入文山州租地种植三七。特别是在最近两年内,三七的种植面积已经开始向红河州和曲靖市转移。目前三七产能过剩较为严重,云南文山州主产区的产能都已超过市场所需,曲靖和红河州的加入会加重行业产能过剩情况。明年产量将远远超过今年的产量,加之此前的库存,明年产量将在3万吨到4万吨之间,可以预计三七价格近两年内都将低位运行,薛海娟告诉记者。

三七产量这么大,那三七的市场需求有多大呢?薛海娟对记者表示,近年来三七市场容量在7000吨~8000吨左右,以前价格高的时候抑制了三七的部分需求,不过,在价格下跌之后,需求量有所回升,她表示国内市场需求在7000吨~10000吨左右。

记者从文山三七网发布的一则三七种植业风险提示中印证了薛海娟的说法。该提示显示,全国以三七为主要原料的药品品种有356个,获得国家药品批文的产品有3626个。三七主要有以下几个流向:一是文山州内加工企业和附近的个体户,预计合计消耗三七原料在1000吨左右;二是国内大型药厂,直接采购三七原料预计每年3500吨;三是国内各大中药材市场,转销三七2000吨。此外,近年来三七的年出口量在700吨左右。

另一个尴尬的现实是,尽管市场价格暴跌,但三七的种植成本却在上涨。薛海娟告诉记者,按照目前的成本来看,种植成本在每公斤150到200元之间。

据文山三七网数据显示,2012年底,文山州三七交易市场三七红籽每公斤最高价达700元。三七种苗的价格也相对往年较高。同时,建棚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遮阳网从平均每吨1.4万元涨到1.8万元,地租和工价也在不同程度地上涨,工价上涨了40%。这样一来,2012年新造园种植的三七成本将比往年高。

由于三七有着独特的种植条件要求,一般种植后3~5年才可收获。也就是说,在2011~2012年高速扩大种植面积后,预计在2014~2015年将是高成本三七的收获高峰期,不得不面临的现实是,高成本三七大量上市,但是市场价格却雪崩般暴跌,薛海娟表示。

三七降价缓解成本压力3药企业持续受益

在现代中成药中,三七是多种治疗心血管病的基本原材料。如血塞通胶囊、注射用血栓通、三七通舒胶囊、复方丹参片、云南白药、复方丹参滴丸等药品都要用到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三七价格暴涨期间,相关中药类上市公司承受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导致公司毛利率极大地降低。不少药厂都停产了不少药物。记者特别注意到,由于前期受到药材涨价的影响,一些有实力的厂家都开始布局自己的三七种植基地,云南白药(000538,收盘价51.11元)、昆明制药、天士力(600535,收盘价41.14元)和白云山(600332,收盘价27.19元)等都有自己的种植基地。

如今,三七价格不断下跌,相关公司的成本也缓解不少。记者查阅最新的上市药企业绩报告发现,三七降价驱动不少药企业绩增长。比较典型的有中恒集团、昆明制药、华神集团等中药企业。

三七价格波动对中恒集团的影响很大。中报显示,公司剥离地产业务后,制药行业在营收中占比为93.61%,血栓通系列在制药行业中营收占比为89.15%。公司主打品种注射用血栓通上半年主营收入15.9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0%。

记者从中恒集团证券部的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公司每年的三七需求在600吨左右,一般库存在半年左右(300吨),去年采购的三七(统货)平均价格在每公斤500元左右,而且公司现在采用的是随价格波动进行采购,减小价格对公司的影响。今年价格下跌在70%左右,可以为公司节约成本在1亿元左右。三七价格下跌对公司的财务体现有所滞后。

记者查阅公司2013年年报,公司的三七供应商主要是云南特安呐三七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文山华信三七股份有限公司,合计采购金额为5亿元。随着三七价格的暴跌,预计未来血栓通对公司的利润贡献仍将保持上升趋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公司血栓通属于基药独家剂型,推广优势明显。上半年样本医院增长15%左右,其增长点主要在基层市场,预计下半年销量可能会持续增长。

某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华神集团的三七通舒胶囊是公司目前净利润的主要来源,三七价格的暴跌,使得公司成本降低,三七通舒胶囊毛利率提升了6%左右。

华神集团中报显示,公司中药产业销售同比增长32.31%,主要产品三七通舒胶囊原材料价格同比下降,中药产业盈利水平得到提升,成为公司上半年净利润的主要来源。三七通舒胶囊在2013年的收入已超过2亿元,2009年到2013年的复合增长率为36.73%。此外,上述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为了应对三七价格的波动,公司在攀西地区进行的是小面积试种三七,尚未形成规模化种植。

三七降价对昆明制药的影响也一样,长江证券分析师刘舒畅在研报中透露,昆明制药血塞通主要原料为三七,预计2014年投料的三七价格平均降幅在200元/公斤(80头三七价格已从2013年7月1000元/公斤的高点大幅下跌至目前的260元/公斤),按照今年昆明制药约400吨的使用量计算,三七成本下降幅度大概为8000万元,贡献的税后净利润约为6648万元 (假设公司税率保持在16.9%)。

公司旗下昆明中药厂近几年处于快速的增长过程中,随着三七的降价趋势确定,预计三七成本仍将继续下降,公司2014、2015年都将享受到三七成本的下降,昆明制药2014~2016年的内生复合增长率有望保持在30%左右的水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宿迁地震最新消息2016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