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有一个演讲,是讲中国历史的说的是中国以前是最共筑强大国防演讲稿的国家

如何快速查看朋友圈指定人的历史第一条微信?微信现在是否有这个快捷功能??翻到手软… 像聊天一样-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
> 如何快速查看朋友圈指定人的历史第一条微信?微信现在是否有这个快捷功能??翻到手软… 像聊天一样
如何快速查看朋友圈指定人的历史第一条微信?微信现在是否有这个快捷功能??翻到手软… 像聊天一样
转载 编辑:李强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如何快速查看朋友圈指定人的历史第一条微信”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如何快速查看朋友圈指定人的历史第一条微信”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如何快速查看朋友圈指定人的历史第一条微信?微信现在是否有这个快捷功能??翻到手软… 像聊天一样,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以置顶 把指定人从使用微信以来发表的第一条朋友圈说说置顶依次浏览到如今解决方案2:不可以的哦 服务器上只保留7天内的消息记录。平时聊天有什么重要的记得截图哦解决方案3:当然如果你没有删过软件或者清理垃圾,聊天记录其实一直都在手机内存里,具体的去百度搜 微信聊天记录恢复就好了 在知道说不清楚…解决方案4:当然如果你没有删过软件或者清理垃圾,聊天记录其实一直都在手机内存里,具体的去百度搜 微信聊天记录恢复就好了 在知道说不清楚…通过对数据库的索引,我们还为您准备了:问:以置顶 把指定人从使用微信以来发表的第一条朋友圈说说置顶依次浏览到如今答:不可以的哦 服务器上只保留7天内的消息记录。平时聊天有什么重要的记得截图哦===========================================问:朋友的微信朋友圈查看历史能不能搜索特定时间段?一点一点下拉好慢啊,...答:美丽幸福的背后,有一颗执着等待的心,经历时光洗礼,才迎接来了春暖花开的明艳,不是所有的梦想都会实现,但是所有的枯木残肢,都会遇见下一个春雨滋润,阳光灿烂的绽放。我相信每一次的红尘决绝,都是为了等待人生再次明艳,只要心不死,心里...===========================================问:朋友的微信朋友圈查看历史能不能搜索特定时间段?一点一点下拉好慢啊,...答:看来很多朋友,都很关心这个问题。朋友圈是微信的一个插件功能,类似于微博,但是更加具有私密性。如果觉得朋友圈里面的内容过多,有两个选择:1.一劳永逸型。在---设置--功能--朋友圈--选择停用朋友圈功能。那么以后你就没有朋友圈这个功能了,...===========================================问:我微信已经用了好几年了,历史发布的照片、转发文章一大堆,当时都设置...答:微信只支持朋友圈所有信息对其他人可见,或者对其他人不可见,已经发过的消息不能修改对哪些人可见,你只能删除。只有发消息时可以单独选择谁可以看,不给谁看,你可以设置一个分组,发的时候注意是所有人可见还是指定分组可见===========================================问:我微信已经用了好几年了,历史发布的照片、转发文章一大堆,当时都设置...答:1.微信以前的版本可以通过搜索微信号或者手机号查找到用户的微信账号,而且直接拉入黑名单,通过黑名单可以查看对方微信照片,对方根本不会知道。方法如下: 2.android使用安智市场 iphone使用内置浏览器安装快装商店 用这两个软件搜索微信,点...===========================================问:我微信已经用了好几年了,历史发布的照片、转发文章一大堆,当时都设置...答:查询某个人的朋友圈,可以在通讯录里找到该朋友,点开他的相册,就能看到了!===========================================问:我微信已经用了好几年了,历史发布的照片、转发文章一大堆,当时都设置...答:问你发的朋友,是有一个链接,之前有人在群里发过,找不到了===========================================问:我微信已经用了好几年了,历史发布的照片、转发文章一大堆,当时都设置...答:微信朋友圈怎么快速查找以前自己的发的帖子,可根据下面提示完成: 进入微信,点击”我“,点击相册, 然后你就可以看自己以前在朋友圈发布过的消息了。如果想要查看其他朋友在朋友圈跟你的互动,可以点击右上角的省略号,然后点击消息记录,之后...===========================================问:怎么批量删除微信朋友圈信息答:微信朋友圈里面的东西怎么删除 1 这个方法是通过设置权限,设置不看某人的信息,登陆微信,进入朋友圈如图,比如长按第一条信息,选择设置朋友圈权限 2 在弹出页面中选择不看他的照片 3 再回到朋友圈如图就看不到他的信息了,如果还能看到,就按...===========================================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学网: []
用户还关注哪个国家的阅兵最震撼?--百度百家
哪个国家的阅兵最震撼?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分列式的整齐程度上,朝鲜与中国难分高下。但就规模而言,中国目前居世界之冠,朝鲜只能屈居亚军。只要中国愿意,还可以排出更大的方队。
喜欢看阅兵的人,当然最喜欢朝鲜。它不但是分列式走得最整齐的国家,而且阅兵最频繁:每年至少会有一次例行阅兵(4月25日朝鲜人民军建军节,或9月9日朝鲜国庆节),碰到三代出自同一神圣血统的领袖的纪念日,更会举行盛大阅兵。
其次是每年阅兵一次的俄罗斯(5月9日卫国战争胜利日,或11月7日军人荣誉日)。虽然英、法、印等国也经常会有阅兵,但有追求的人会认为,这些国家太不专业。
在全世界高标准的阅兵爱好者心中,也许更期待十年一次的中国国庆阅兵。虽然在分列式的整齐程度上,朝鲜与中国难分高下,但中国的方队规模,目前居世界之冠,朝鲜只能屈居亚军。
只要中国愿意,还可以排出更大规模的方队——大连海军舰艇学院就曾成功展示横排25人、42个排面的超大规模方队。虽然阿根廷首都的七o九大街比长安街更宽,但阿根廷更适合组织狂欢节游行队伍,而非分列式。
分列式是军容军威的展现。最强大的美国军队虽有分列式表演,但很不讲究——绝不会踢正步。这一是因军队传统,二是因意识形态偏见。
正步是德国统一前普鲁士人的发明,在德语中为Paradeschritt,又译为阅兵步,迥异于当时欧洲其他国家。因为希特勒将之发扬光大,西方才将之视为独裁和军国主义的象征。
战后,西德军队向美英看齐,废止了正步。而东德将正步更名后,水平也益发精进,成为世界上分列式走得最整齐的国家。
东德人民军踢正步
虽然阅兵时热爱整齐划一的分列式表演,被西方人认为是非民主国家的特征之一,但分列式这种操练形式,其现代源头却在欧洲的民主社会瑞士。
在中世纪,瑞士是欧洲最出色的长矛兵的产地。瑞士长矛方阵的特征是:一个连队近200人,每人手持6米的长矛或长戟,以15厘米的间隔排成方阵,多个连队又可组合成更大方阵。这样的方阵,在战场上不但能快速前进,而且能迅速转向。凭借这一难度极高的技能,他们为不同的欧洲君王充当雇佣军。
瑞士长矛兵方阵
瑞士方阵深植于其特殊的社会形态。瑞士是一个自治的民主社会,雇佣兵连队的连长由市镇委员会提名,经公民选举产生,每个连队都与一个特定社区有紧密的纽带,天然便利其集中训练。15世纪末,伯尔尼还诞生了一所步兵学校,专门训练行军打仗。
今天,瑞士的民间游行活动中,分列式表演依然是常见项目。相比今天已变成直线列队行军的分列式,瑞士的分列式的队形变换要复杂得多。
在瑞士步兵方阵横行欧洲两百多年后,逐渐被火药武器淘汰。到了十八世纪中期,步兵队列也由一百多年前的横排25人、纵深10排,被“拉长”为横宽近百人、纵深3行。队列稀疏后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行军时必须不断停下来整理队伍,进入战场后,展开整理列队耗时很大。
以军纪严酷而著称的普鲁士,首先发明了解决办法。普鲁士元帅莫里茨在训练场上摸索出了节拍行军法,按着鼓点齐步走,可保证用同样的速度行军,并能快速以战斗队形进入战场。
从此以后,节拍行军法成了分列式的基本要求,被称为“德绍老头”的莫里茨,也因这一发明而名垂青史。
普鲁士人训练的齐步走,在随后的七年战争(年)中收获了奇效。当时腓特烈大帝的普鲁士人口不足五百万,而周围敌对国家的人口是其20倍以上,腓特烈大帝在战场上屡次以其创新战术击败强敌,凭借的是训练有素的普鲁士军队在战场上极为出色的调动能力。
18世纪中期战场上列队行进的普鲁士军队
普鲁士人的创举迅速被模仿,欧洲各国按自身传统规定了不同的步兵操典规范。在此基础上,世界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分列式流派,其区别主要在步姿和手臂摆姿。
最具特色的是德国和英国,大部分流派均由这两国演变而来。德国人踢正步时,双腿绷直,挥动双臂时,胳膊自然弯曲;而英国人则相反,膝盖可自然弯曲,但手臂绷直,前后一百八十度挥动。
德式正步系受民间舞蹈动作启发而来,它并非行军步姿,只为检阅时更能体现钟表一般的精确和整齐划一的美感。因为这种步伐膝盖不打弯,被戏称为鹅步(goose-step)。
普鲁士击败法国,完成德国统一而成为世界头号陆军强国后,它成了一切落后国家效仿的榜样。德国人不仅通过分列式输出了正步,还顺带把分列式进行曲的曲风也输出到世界各地。德式进行曲中的压迫感和速度感遂成世界标准,而英国等老牌列强的舒缓风格反而成为异类。
到了19世纪末,经各国不断改良、强化的分列式,其战术意义已所剩无己,但培育纪律、集体、服从的功用却依然存在。
分列式的严格训练可以消灭个体差别,强化集体意识,使万人如一人。它不但是军队用以塑造纪律的工具,甚至在企业也是如此。一些日本企业演练分列式的难度,甚至高于自卫队。一战前,当时西方国家用德国百姓在德皇指挥下集体踢正步的漫画,来讽刺其穷兵黩武。
讽刺德国军国主义的漫画
由于分列式的象征意义开始大过实际意义,为展现军容军威乃至国家精神,一些国家会刻意追求分列式整齐划一的效果。
当然,一切都是德国人开的头,还在普鲁士时代,德国人就规定了阅兵时的规范步速为每分钟114步。欧洲军队护旗队传统与专门表演分列式的需求结合后,便有了后来的仪仗队。
受检部队因任务不同而有不同的步姿步速,守卫陵墓或其他纪念地的卫兵,为体现庄严肃穆,踢正步时腿可以抬到九十度,步速为每分钟60步。而显示军威军容的仪仗兵,正步的踢腿高度要低很多,步速是每分钟120步左右的行军步速。以行军步速行进时,更大的踢腿幅度,会在视觉上造成更强的冲击力和压迫感,难度较高,步幅稍小,虽冲击力减弱,但容易走得更整齐。
克里姆林宫卫队换岗仪式
古巴何塞o马蒂陵墓的卫兵
沙俄是第一个引进德国正步的欧洲国家,但步姿被逐渐修改为双臂紧贴裤缝下垂的俄式走法,并伴随社会主义被一起传染到朝鲜、古巴等国。二战期间,中、东、南欧一些小国学着德国人踢正步,但苏联红军很快为他们送来了社会主义,于是其中一些国家又迅速顺应时代潮流,进化成了俄式正步。
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徒,对踢正步和分列式有近乎偏执的热爱,纳粹党卫军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善于走操的团体。当时能吸引全世界目光的仪仗兵,不在后来莫斯科的红场列宁墓,而在柏林。
墨索里尼也非常喜欢踢正步。1937年访德归来后,他亲自在意大利示范推广,并给了它一个意大利名字:罗马步(Passo Romano)。
踢正步行进的意大利军队
苏联人比德国人更热爱分列式。德国一个方队恰好是一个连的编制,并未刻意追求场面和规模。而苏联红军一个方队的人数远远超过一个连,其宽度近乎德国方队的两倍,排数却略少于德国。这种横宽纵短的队形,与正常行军队列相去甚远,却有更恢弘的效果。
中国人引进分列式比引进洋枪洋炮晚了半个世纪。按西法改造士兵,陆军的学习榜样是德国。
袁世凯小站练兵时期,有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分列式演练。1910年,清政府颁布《新定步兵操法》,但尚未推广便旋即灭亡。1919年,为庆祝中国参加的同盟国击败德国,大总统徐世昌在故宫举办了第一次西式大阅兵。
蒋介石统一中国后的1935年,中国有了第一部近代步兵操典。它由日本的陆军操典复制而来,带有浓厚的德国渊源。其分列式步姿是德式的东亚版,故中国军队仍属德国流。抗战前,国民政府奉德国为师,由德国教官训练新式德械部队,正步也一同被正式引入,步速定为每分钟120步。
二战期间,国民政府军队的操典依然带有浓厚的德式风格,即使是在印度组建、完全接受美国装备和训练的新军,其分列式步姿与轴心国完全相同。这在当时的盟军中,是罕有的异数。
抗战期间中国驻印军列队行进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美国人的影响不断加强,但并没有因此彻底抹掉德国印记,而是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美英风格与德式风格的混搭:手臂姿势是英美流的前后平直大摆动,腿上却是德国流的正步。英美对台湾国军上半身的影响并非只是摆臂姿势,还有托枪、甩枪等各种花哨动作,这都是德国流军队没有的动作。
国民党时期的台湾军队,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曾经有过阅兵时规模最大的分列式步兵方队,它比1984年后中国大陆国庆阅兵的步兵方队还要多出82人。不过,1991年阅兵后,台湾社会民主化,传统的阅兵因为不符合民主社会的价值观而被废止。
中共建军基础是少数黄埔生骨架加广大农民,打胜仗靠的是革命化而非正规化,早期步兵的操练规范,来自留苏的刘伯承等人借鉴苏联经验编写的小册子。1943年摘录《中华民国二十四年步兵操典》后,才有了正式的《步兵操典》,但除了在延安有过少数向美国人表演的分列式外,中共军队并不熟悉分列式。
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时,受阅士兵多数不知如何操练分列式,只能临时从刘伯承的小册子和中华民国的步兵操典中寻找灵感。而当时打头阵的海军方队,为“重庆号”起义海军官兵,他们所受训练是英式操典,不但手臂姿势与陆军部队不一致,每分钟114步的步速也与陆军不统一。开国大典的分列式吸取了国民党将领和苏联人的建议,最后以齐步走通过全场——是国庆阅兵时唯一没有正步的一次。
但解放军很快摸索出更符合自身特色的分列式,并在1950年阅兵时得以完整展现。风格上,它更接近德国,降低了踢腿高度和步幅,双臂摆动幅度更大。除了双手握持步枪的动作与苏联相似外,并无苏联特征。此后虽然在步幅上有不断调整,但基本动作已经定型。
解放军摸索出的风格,更适合东亚人的身材特征和气质,解放军的步伐、步速、姿势相对难度较低,也更符合中国传统审美,庄严大方不失洒脱利落。周边如越南、柬埔寨以及缅甸各种割据武装,都学的是中国模式。
越南人民军仪仗队分列式
不过毛泽东本人历来对形式主义的东西甚为抵制,他对观赏人民群众欢呼的热情远比观赏分列式更高。中苏蜜月终结,中国军队便从其最接近现代化的巅峰迅速跌落。当时从苏联学来的军衔制等正规化建设标识被全部取消,中国军队成了全世界站出来仪容最寒碜的军队,以往模仿苏联一年一度的国庆阅兵在1959年后被取消。
解放军的分列式大规模操练,是日邓小平当选军委主席后,18日在华北大阅兵后才重新恢复。对现代化、正规化的渴求,首先体现在对军容、军威的再度强调。
1984年国庆阅兵时,受阅部队提前穿上了85式军装。这次阅兵是个重要的分水岭。它在周期上与领导人换届的戏剧性关系,使之对内的政治象征意味更大于对外的军威展示。
程序上,1984年后的阅兵与1959年前的阅兵有根本区别。1959年前是苏联风格,阅兵首长是最高军事首长(总司令或国防部长),阅兵首长的口号依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毛主席万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XX周年,受阅部队一律以万岁回应。1984年国庆阅兵,阅兵首长改为军委主席,互相的问候语照搬了1981年华北阅兵的同志们好、首长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后成为惯例。
1984年阅兵时,解放军分列式的规模和整齐度让全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前,全世界分列式走得最整齐威风的国家都集中在前苏联阵营。1990年后,苏东剧变,东欧国家纷纷取消了大规模阅兵,甚至年莫斯科红场也不再有阅兵,全世界在分列式上能与中国比肩的,只剩下东边的朝鲜。
朝鲜的分列式虽然与中国一样,都是极端严酷训练下的产物,但在美感上,身材矮小的朝鲜人原封不动采用苏联标准,虽然咄咄逼人,但由于不易保持身体平稳,朝鲜人走起来更像“弹簧步”。
朝鲜阅兵分列式
日后,“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成立,每日操练升降旗仪式。由于其表演规模大,且自成特色,全世界观赏仪仗兵走操的舞台,便从莫斯科红场转移到了天安门。
当然,现场看踢正步,不能漏掉印巴边境瓦格赫口岸也一个特殊景点。每天日落时分,双方同时举行的降旗仪式,双方都会派出最威猛且身体柔韧性好士兵踢正步。他们踢腿的高度甚至超过了朝鲜文艺女兵,能膝盖贴下巴、脚尖过头顶。由于这是国威军威的直接对抗,担当此任的士兵多会因此膝盖受损。目前看,似乎印度人展现出了更好的踢腿技术,毕竟它是瑜伽的发源地啊。
印巴边境降旗仪式上的印度士兵(军绿色)和巴基斯坦士兵(黑色)
但更能吸引眼球的,还是国庆大阅兵。虽然1984年后参与阅兵人数较1959年的1万1千人稍有减少,观赏性却不断提升。自1949年以来,徒步方队的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到了1984年才稳定下来。
每次阅兵后的内部打分,使得训练标准不断严苛。而多次获得好评的海军方队,其教练正是曾接受过英国皇家海军训练、后随重庆号起义的孙国桢。把军帽反过来顶在头上、把方队切成三角形、四边形等队形训练是他的发明,大连海军舰艇学院的超大方队也是他的发明。
分列式方队越大越难做到整齐划一,而增加宽度的难度又大于增加排面数。以其规模而言,解放军方队应该是目前世界难度最大的。
不过,规模最大的方队纪录是日本人创造的。日,为庆祝日俄战争胜利,日本在东京青山练兵场举办观兵式,受阅人数高达3万余人,创下世界纪录,其方队也是横排超过30人的超大方队。但从有限的影像资料看,日军的方队勉强只做到了不走散。
1995年开始,俄罗斯恢复了一年一度红场阅兵传统,其分列式的水准比起苏联时代却无任何逊色之处。
但与中国相比,俄罗斯分列式的整齐度还有明显差距,再加上方队规模,俄军已被解放军拉开一个档次——只有步姿的难度系数要高于解放军。另外考虑到阅兵的巨额花费(2005年阅兵花费2.14亿美元),俄罗斯阅兵规模不会超过8000人。
莫斯科红场阅兵的徒步方队
不过,中国十年一次的国庆阅兵也并非无可挑剔。由于天安门广场的超大尺度,它实际上只是个非常好的人肉LED屏幕。天安门城楼上的检阅者距离分列式的最近距离约在105米,最多只能从服装上分辨出性别——除了电视前看延迟30秒直播的观众,实际上没有人能看清受检部队。
2009年国庆阅兵
与中国相似的是朝鲜,虽然受阅者与检阅者的距离远比中国更近,但超过50米的距离,朝鲜的太阳们看到的就依然只是一个个颜色相同的方块。在这么远的距离,再大的规模,都不会有军队行进时的压迫感。
莫斯科红场观礼台前排距检阅部队的距离约为26米,这是一个检阅者和被检阅者刚好能互相看得清楚的距离。而且观礼台的高度,正好可让斜昂着头的受阅士兵与检阅者互相有目光交流。从军威展现来说,这个距离刚好能感受到俄国人正步时那种种咄咄逼人的压迫感。也许正是这个考虑,越南巴亭广场观礼台的尺寸几乎与莫斯科红场完全一样。
以现代标准看,《意志的胜利》中希特勒在纽伦堡的阅兵非常简陋。限于街道宽度,每行虽然只有12人,但在穿过街道的门洞或街道转弯时,队列还要收缩一下。但希特勒直接站在路边的奔驰车上,只比行进队伍高半人,处于一个可与被检阅者互动的距离。路边和自家窗户上的围观群众,也比天安门城楼的位置更近。这或许是它在几十年后的电影中依然有凛凛压迫感的原因。
纳粹德国阅兵
今天,除了朝鲜外,世界各国对阅兵的热情都在下降,这对阅兵爱好者来说不是个好消息。而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朝鲜在领导人的重大纪念日必有阅兵。这样推算,将来的某一天,朝鲜也许会变成一个天天都阅兵的国家。
[大象公会所有文章均为原创,版权归大象公会所有。如希望转载,请事前联系我们:idaxiang@idaxiang.org ]
阅读:582739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6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三星Note7“爆炸门”愈演愈烈,在连续遭禁飞和禁用之后,三星...
八卦掌门人
娱乐资本论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揭秘 | 历史上的中国居然有一个地方,全村都是学霸!
 六月,什么词语最显眼?当然是高考!从古至今,人才的选拔机制可谓是经历了千锤百炼。学生们寒窗苦读数十载,牟足了劲儿就是为了在这天奋力一搏。从科举制度的出现到现如今的高考,中间已经横跨几个时代,依旧是决定命运一道板。很多人都感叹如今高考制度的严苛,可跟古代科举制度相比,高考录取率竟然是它的近十倍之多。不得不说,这么一对比,高考简直就是小儿科。科举如此艰难,可是就在宁波市的鄞州区姜山镇的走马塘这一个小地方,居然每个人都是学霸!这里出了76名进士,被称为“中国进士第一村”!这里究竟为什么会成为考神争相投胎的地方呢?‍点击视频观看1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走马塘此地山明水秀、碧水绕村,是一块远离世俗干扰和雾霾PM2.5的清静之地。除此之外,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不但没有摧毁这座村落,更是保留了许多带有时代烙印的建筑和丰富的人文底蕴。由于祖上一代又一代地出了许多进士,走马塘的建筑也受其影响,由内而外地散发着古朴的、知识分子独有的风采。而且村里人喜静,造就了村内静谧的气氛,使人能够安静下来,沉淀并反思自己,净化被世间的污浊蒙尘了的心灵。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走马塘不大,却暗藏了大大小小十几处景点,景色幽美,风景独好。有诗「茅山山色翠嵯峨,千古文章炯不磨。柏府清阴铺锦里,柳桥流水绕忠河」为证。此外,族人从不吝啬去培育他们喜欢的东西,所以放眼望去到处都是荷塘,而荷花也作为走马塘的族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族人,并以此鼓励子子孙孙铭记荷花高尚的品德。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也许是村民中血液中的性格是如此,走马塘占地虽小,祖祖辈辈仍精心地料理着这个村落,才酿造了走马塘此地得天独厚的静谧氛围。而正是这种与世无争的性格与高尚品质,才能在学业中一直苦心钻研,终成大业。正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形容的便是走马塘祖上的学霸们了。历史变迁,每一个人都处在变化的洪流之中,每一座城镇都用变化去演绎着不变——它是一颗追求自我、奋发图强的赤子之心。走马塘的76位进士早已成为佳话,而他们给我们的力量却延续至今。如果有时间,不妨来这里走走,在每一处昨天留下的波光里循迹,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力量吧!【国家人文历史】系头条号签约作者。好 文 推 荐地下党=谍战、色诱、暗杀······?no no no,这些都不是中共地下党人的工作内容,那地下党到底都在干嘛呢?△点击图片进入文章1974年的一个清晨,一名例行巡逻的韩军士兵尿急意外发现朝鲜在冷战高峰时期最大的战略动作——通过大规模的挖掘地道,朝军已然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轻易越过三八线!原本胜利在望,没想到的是他们遭遇了比猪更可怕的队友······△点击图片进入文章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越南演讲中引用了北宋与越南熙宁战争时期的越南诗句《南国山河》,使用了“大国不能欺负小国”的说法。他为什么偏偏要提这场战争?此中有何深意?△点击图片进入文章国家人文历史 ∣ID:gjrwls点击图片进入微店
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账号最新文章:
相关推荐: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侵权麻烦邮箱联系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以前有多强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