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 typescript nodejs

无论是什叶派的typescript 还是逊尼派的coffeescript 都无法阻止原教旨的es崛起
async / await 终于来了,最近在用 typescript + express 写node,用了async/await 后的代码大概长这样:&br&&img src=&/3ded78f9ba_b.png& data-rawwidth=&1208& data-rawheight=&9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8& data-original=&/3ded78f9ba_r.png&&不过像 &a class=&internal& href=&/people/undozen&&wy小宇哥undoZen&/a& 说的, babel 支持直接编译 async/ await 到ES5(虽然要加polyfill)。但是我觉得Typescript 打一开始就不是跟babel 竞争的,虽然可能在某些地方有一些业务重合。Typescript 的优势难道不是在于类型 + 接口的定义对 Javascript 项目工程化的帮助吗?
async / await 终于来了,最近在用 typescript + express 写node,用了async/await 后的代码大概长这样:不过像
说的, babel 支持直接编译 async/ await 到ES5(虽然要加polyfill)。但是我觉得Typescript 打一开始就不是跟babel 竞争的,…
最近有在跟进翻译 TypeScript 项目 wiki 里的 what's new, 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查看 &a href=&///?target=https%3A///vilic/typescript-guide/blob/master/whats-new-in-typescript.md%23typescript-1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ypeScript 新增特性一览&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1.7 相对而言并没有增加很多新的东西, async/await 其实 1.6 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只是之前需要添加选项. 比较重要, 或者比较有意义的更新主要有两个.&br&&br&第一个是编译目标为 ES6 时也可以指定模块方案, 然而这只是个过渡, 未来很多功能更够拆分开来配置是否输出 polyfill, 离 (主要使用 TypeScript 的开发者) 告别 Babel 也就越近了.&br&&br&第二个是 this 类型, 对于喜欢链式调用的同学来说是一大福音, 也为其他场景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br&&br&除开这两个, 对对象/数组的字面量解构推导也更方便易用, 可以少一些冗余.&br&&br&总体来说, 1.7 带来的特性并不是很多, 其实在 1.6 发布后不久, 1.8 就已经和 1.7 在同时进行开发.&br&&br&--&br&&br&另外至于 TypeScript 尚未支持 async/await 编译到 ES5, 主要原因有两点:&br&&br&1. 会影响编译速度.&br&2. 生成的代码几乎不可读, 难以调试.
最近有在跟进翻译 TypeScript 项目 wiki 里的 what's new, 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查看 .1.7 相对而言并没有增加很多新的东西, async/await 其实 1.6 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只是之前需要添加选项. 比较重要, 或者比较有意义的更新主要有两个.…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资深互联网忽悠人士 挨踢界的探索者和实验者骨灰级果粉 android黑如何评价 TypeScript 1.7_百度知道
如何评价 TypeScript 1.7
我有更好的答案
async/await会编译成yield/generator加一个__awaiter函数,这个__awaiter函数和co原理是一样的,这种方式在目前支持yield/generator的JS环境下是最合适的async/await实现了,如果以ES5为编译目标,生成的代码量会巨大,而且对人完全是不可读的。所以我个人不倾向于在ES5环境当中使用async/await。
编译目标设置为ES6的时候,可以使用ES6的module/import语法,对于以export default的模块,个人认为用起来会显得不太方便,并且还有一个小小的bug,这里就先不详细描述了。不论怎样,拥抱ES6肯定是趋势。
一个不知道是不是1.7才引入的问题:以ES6为编译目标时,某些d.ts会用不了,比如bluebird,因为TS的lib.es6.d.ts里定义了Promise,而bluebird.d.ts也定义了,于是重复定义。当然这种问题可以等第三方库的d.ts...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如何评价 ME 浏览器(Microsoft
如何评价ME浏览器(Microsoft
张秋怡,写代码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基本上把 Build 2015 关于 Edge 与 Web 开发的 session
都看了一遍,以一个前端开发者的视角来做个总结吧。主要的消息都来源于 Channel 9 的视频,会给出相应的链接,如果有我会错意的地方欢迎指正。TL;DR: Microsoft Edge 更多地代表了当前 M$ 浏览器开发团队开放、进取、拥抱标准、与其他浏览器保持统一的态度,即使目前它的表现与其他浏览器有一定差距,但是这种态度加上微软的技术实力,可以保证它对将来的 Web 开发与生态环境起到的是正面的影响。希望前端的同行们能够不计前嫌,给予它合适的关注和支持,毕竟我们都知道 Web 的将来肯定有 M$ 的一份 :)1. 开放目前 IE 是主流浏览器里唯一一个核心组件保持闭源的,考虑到商业因素和它作为系统组件的身份,M$ 不将它的核心开源情有可原,但是这需要 M$ 愿意尽可能听取开发者和用户的意见来不断改进它才能不杯具。IE 获得垄断地位后,大概在 IE9 之前 M$ 高层的主要态度类似于“Web 已经进化到头了我们不用再搞那么多幺蛾子了”,团队人心涣散(来源:),在不少问题上(比如 acid2 的支持,参考)态度也比较傲慢(毕竟市场占有率大,腰板硬)。2008 年左右开始新一轮浏览器竞争后 IE 开始处于落后地位,态度还是比较消极,发布 Edge 的 session ()里也提到了他们之前都不敢开放反馈怕只有一大波人冲上来喷“Your product sucks”。大概从两年前开始,IE 团队开始积极地听取用户和开发者的反馈,他们建立了 ,在 twitter 开通了 @IEDevChat 并且开展了 #AskIE 活动,还参与了 Reddit 的 /r/AmA ()。其他内核开源的浏览器可以通过 issue tracker 让外界随时得知他们对新标准的支持进展与相关态度,IE 作为闭源浏览器走不了这条路,就通过建立
来与外界沟通。Edge 就是这种较为开放的环境下的产物。2. 进取近几年前端技术与标准的数量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Firefox、Chrome、Opera 都采取了快速迭代更新的策略(6周一次)来跟上它们的步伐。如果你是一个比较喜欢玩新标准新特性的前端肯定会注意到,1年前的这些浏览器跟现在的版本相比,对于新标准的支持差别是挺大的(特别明显的是 ES6 支持)(身为一个 Firefox 忠实用户表示现在的版本号简直是三倍速狂滚……)。以前的 IE 由于身兼“系统组件”,嵌入在不少地方,更新也是作为系统更新的一部分。因为容易伤筋动骨,采取的更新策略一直比较保守。加上 IE 与系统捆绑而且新版本经常不支持老的操作系统(IE9 仅支持 Vista 以上,IE10 只支持 Win 7 以上),即使 IE10+ 已经是相当 decent 的浏览器,依然改变不了旧版本浏览器拖累整个平台的事实。前端们喜欢抱怨 IE8-(IE8 发布于 2009年),然而要知道 2009 年的 Firefox/Chrome/Safari/Opera与它们现今的版本相比也不咋地啊……老 IE 对标准支持是不好,但你也得考虑人家当年出来的时候可能标准还没定呢,好多黑科技还是它先发明然后才进标准的。虽然 IE10+ 已经开始跟上新标准的步伐了,但是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被更新策略拖累。Firefox、Chrome、Opera 的更新都非常简单,对普通用户来说几乎是隐形的,但是 IE 的更新算进系统更新,对普通用户而言看上去比较吓人,因此经常会不愿意更新,而且很多用户(比如盗版)会直接关掉更新提醒,更是雪上加霜。好消息是,因为 Windows 10 将采取滚动更新的策略,Edge 也会成为又一个快速迭代更新的浏览器(Edge 的 session Q&A 部分有提到具体更新速度还没定,目前比较倾向于一个月两次,如果确定是这个速度的话简直突破天际)。 Win 8 之后系统的更新人性化了许多,加上 Windows 10 将在国内与 360、腾讯管家等(不知道算什么软件的)厂商合作,Edge 的更新应该不会再遇到 IE 那样的窘境。结合
可以看出, Edge 将来对新标准的支持会相当不错。3. 拥抱标准、与其他浏览器保持统一IE9 之前 M$ 对于标准的态度并不是非常积极(毕竟市场占有率高,自己就是事实标准),Acid2 和 Acid3 测试出来的时候态度也比较傲慢。IE10 开始改善了很多,从 HTML5、CSS3、ES6 到 WebGL、WebSocket 等领域开始追平其他浏览器,而且也通过
不断公开对新标准的态度与实现进展。Edge 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新内核 EdgeHTML,原本 IE 团队是准备让这个新浏览器包含两个内核以方便向后兼容的(另一个是旧的 MSHTML,IE11- 的内核,好像前端们比较喜欢叫它 Trident,不过 M$ 的 session 里他们都管它叫 MSHTML),但是最后由于技术原因决定让新浏览器只保留新的内核(来源:),然后另外保留一个有旧内核的 IE11。前端开发者应该都体会过,要写出在 Chrome、Firefox、Opera 上表现一致的代码一般不会花太大力气,然而如果要在兼容名单里加上 IE 通常就要做不少额外的工作,简而言之就是“他怎么跟我们画风不同= =”。Edge的一个目标就是尽量抹平 M$ 浏览器与其他浏览器的差距。EdgeHTML 其实是从 MSHTML fork 而来,删掉了几乎所有的 IE 私有特性,因此在 Edge 中再也没有 ActiveX、VBScript、Document Mode 这些东西了,甚至在开发 F12 开发者工具的时候都尽量让快捷键设计与提供的工具和其他浏览器保持一致(参见),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让用户与开发者在不同浏览器上都能有一致的体验。 里给出了他们在 Windows 10 preview 里用两个内核做 A/B Testing 的对比结果。由于修改了 UA 隐藏了自己 M$ 家族成员的身份(没记错的话是伪装成了 webkit = =),网站在遇到 EdgeHTML 的时候会直接上给其他浏览器用的代码,而没有那些专门给 IE 准备的 fix。第一次暴露在这样没有 IE 适配的环境下,EdgeHTML 在 preview 里一开始的效果非常糟糕。在加入了大量的 interoperability fix (山寨其他浏览器)之后 EdgeHTML 的效果开始慢慢进步到正常水平。Edge 的目标是 “the Web just works”,希望未来的前端开发能够不再需要 feature detection/browser sniffing 这些东西,只要是符合标准的代码,在各家浏览器的最新版本上就能够取得一致的效果。身为一个前端,请让我为这份情怀抹把泪……4. Edge 的与众不同之处在 Edge 上可以看到大量 TypeScript 的影子。和 Firefox、Crhome 等浏览器一样,Edge 也使用类似 HTML+CSS+JavaScript 的技术来写开发者工具(所以如果你用 F12Chooser 的话就可以用 F12 debug F12 了……),不过 JavaScript 的部分是用 TypeScript 编译过去的。 M$ 在 TypeScript 上投入了不少资源(Anders Hejlsberg 这种大神都出动了,让我感动一下),不仅仅是为了推动 Web 的发展,也是为内部开发提供更好的支持。
就提到了 TypeScript 的强类型系统在多人开发一个F12这样比较复杂的应用的时候带来了很多的好处(静态分析、补全、文档等),这点相信试用过 Visual Studio Code 的同学们应该已经体会过了(VSC 的补全功能就是用 TypeScript Definition File 实现的)。Edge 的 JavaScript Debugger 提供了 “Go to definition” 和 “Find references” 这种 IDE 级别的功能,但是对纯 JavaScript 的效果不是很好(类型推导不好做),而如果是强类型的 TypeScript(Edge支持source map)就能提供非常完善的 tooling 了。 另外 Edge 将会作为新的 WebView 内核,同时在 Windows 10 里作为 Hosted Web App 的支撑(Hosted Web App 主要特征就是在 manifest 里给个 URL,用户打开其实就是个类似 Web View 的东西),里面的 JavaScript 可以使用 Universal API(可以访问硬件、和 Windows 内置的一些生活服务交互,类似于原生 API),配合 Windows 10 的跨终端设定,以后在 Windows 平台上可以写非常强大的 Web App/Hybrid App 了……一些胡言乱语可能会有不少前端会觉得,虽然 Edge 看上去挺好,然而国内市场上 IE6 等老 IE 就跟打不死的小强一样,Edge 再美好也不关我们的事。个人的看法是“late is better than never”,何况不管要花多久,IE 始终是要淘汰的,起码 Edge 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光明的未来。Edge 能否成功取代老 IE,关键应该是 Windows 10 能否取代 Windows XP 等老操作系统。国内的话既然 M$ 已经放下身段和 360、腾讯管家合作,愿意让盗版用户也直接升级了,个人还是比较看好 Windows 10 的前景的。另外有些人比较介意 Windows 10 里还保留着 IE11 这件事,不过 Edge 的团队已经明确表示 IE11 纯粹是为兼容性保留的,除了安全修复不会再有其他的更新,包括开发者工具也冻结在了以前的状态。Windows 10 的默认浏览器将会是 Edge,目前来看对于普通用户而言 Edge 比 IE11 更友好,还多了很多酷炫小功能(Cortana整合、涂鸦、类似 Pocket 和 Clearly 的阅读功能),加上在很多人心中 IE 就是卡又慢的代名词,IE11 的存在应该不会是太大的问题。虽然 IE 存在很多缺点,但它对于很多人来说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某些教务系统、内部系统、网银等),也不能强求 M$ 直接一下就干掉它(不然 Windows 10 怎么活啊……)。个人感觉 Web 的进步离不开浏览器厂商的竞争,对开发者和用户而言,最好的是各家浏览器互相制衡的局面,一家独大对 Web 的前进会起到负面的作用(无论独大的是 IE 还是 Chrome 都一样,跟公司无关)。现在在全球市场上 M$ 家族相对于 webkit 家族已经开始呈现弱势,虽然还有 Firefox 和 Opera,不过对于普罗大众而言,他们的战斗力不能和前两家相比。Edge 如果成功也会刺激其他的浏览器厂商继续进步,这种局面对 Web 是有利的。作为前端开发者,希望大家能够给 Edge 应得的鼓励,如果非得做 browser sniffing,不要对 Edge 太狠,尽量少用 vendor prefix 或者写全 prefix 和没 prefix 的 CSS。它已经很努力在追平和其他浏览器的差距了,不要再让它不得不搞出:Mozilla/5.0 (Windows Phone 10.0; Android 4.2.1; DEVICE INFO)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39.0.2171.71 Mobile Safari/537.36 Edge/12.0
和明明有`transition`和`-ms-transition`还要提供 `-webkit-transition` 这种苦逼的举措了……Microsoft Launches Visual Studio Code, A Free Cross-Platform Code Editor For OS X, Linux And Windows相关内容::Visual Studio Code是一个轻量级的Web集成开发环境on Linux,Mac and Windows!连小编的直播室都传出了惊叹的掌声!
万万没想到 Visual Studio Code 会基于 Electron (Atom-Shell) 来做. 正巧我们也是 Electron (Atom-Shell) 的重度用户, 大概一年前就一直基于 Electron 开发 , 对微软改造 Electron 的能力充满好奇, 所以就去挖他的源码来看了, 找到 app/ 文件夹, root 目录下的就是 main process 部分, client 目录下是 page 层. 先来看看 main process 的思路吧:Core 层1. 围观一下 menu 的处理, 毕竟 Electron 里 Menu 用的是 Chromium 的 menu API, 坑多难用, 不经过细心改造很难做完美. 读了下 app/menu.js. 只能说处理段位不高, 动态添加/删除 Menu Item 的思路不够优雅. menu item 处理 ipc 的思路不佳.2. app/storage.js, 是一个思路简单的 profile 处理方案, 不过这么简单暴力的 JSON.parse, readFileSync, writeFileSync 怎么也让我开心不起来. 希望未来可以为扩展窗口的 profile 多细心设计.3. app/windows.js, 多窗口管理部分没有亮点. 哎~ 我其实还想期待一下他们处理 page 层 layout 存储的思路是否和我的类似, 看来还是太高看了. ipc 的收发设计还是比较初级的阶段, 也许现在多窗口协作的压力还没上来, 所以这部分代码看起来还比较简陋.要说到多窗口的处理方案, 感觉没有 dockable 的 visual studio UI 真心失望. 一点也不酷炫. 不禁要show一下最近刚做完的基于 Electron 的 dockable panel framework:4. auto-updater, 我主要想看看 win32/squirrel.win32.js 的实现, 然后发现方法基本一致, 好顶赞.页面层:都做了 minimize 了, 有空分析完代码再来吐槽.总体体验:javascript 代码提示做的很优秀, 文字输入响应很快, 值得持续关注. 吐槽1: 为什么微软不用 斯巴达 和 IE 内核而要用 Chrome 内核来做这个项目? 这样做在微软内部应该属于政治不正确吧.吐槽2: 为什么微软不用 WPF 而要用 Html5 来做这个项目? 这样做在微软内部应该属于政治不正确吧. 希望微软慢慢向着优秀的标准靠近, 以前微软喜欢独树一帜, 各种不合作, 搞得计算机技术的交流变得困难, 现在至少能够看到他走向开放的一面, 想到早前我的一个回答:
反 H5 帮们的各种批判, 不知道该不该打脸了.
&p&开大文件不卡有什么稀罕,看看VS Code是谁设计的:&/p&&img src=&/c3d5bc7ec5_b.jpg& data-rawwidth=&858& data-rawheight=&5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8& data-original=&/c3d5bc7ec5_r.jpg&&&br&&p&这个编辑器组件来自online editor Monaco,由坐镇苏黎世的Eric Gamma率领团队打造,typescript写就&/p&&br&&p&话说这个Eric Gamma曾经伙同另外三人,号称四人帮,一起写过一本关于设计花纹的书。。。&/p&&img src=&/513b3a872ea9628f44df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8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513b3a872ea9628f44df_r.jpg&&&br&&br&&p&关于Monaco的描述:&/p&&p&&a href=&///?target=http%3A///blog/ARichNewJavaScriptCodeEditorSpreadingToSeveralMicrosoftWebSites.aspx&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 rich new JavaScript code editor spreading to several Microsoft web sites&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官方访谈流出:&/p&&p&Discussing Cross-Platform Web and Cloud Development with &strong&Erich Gamma&/strong& and Chris Dias&/p&&p&&a href=&///?target=http%3A///Events/Buil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eet the Visual Studio Code team&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再补充几个视频,基本上可以了解到这个编辑器来自Monaco这个online editor(可以在这里试用:&a href=&///?target=http%3A//www.typescriptlang.org/Playgroun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layground - Welcome to TypeScript&i class=&icon-external&&&/i&&/a&),用到Electron变成了桌面应用,开发语言是Typescript(Monaco据说有超出200k行的typescript):&/p&&p&&a href=&///?target=http%3A///events/Buil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Visual Studio Code: A Deep Dive on the Redefined Code Editor for OS X, Linux and Windows&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a href=&///?target=http%3A///events/Buil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uilding a Large Scale JavaScript Application in TypeScript&i class=&icon-external&&&/i&&/a&&/p&&p&&a href=&///?target=http%3A///Shows/Azure-Friday/Erich-Gamma-introduces-us-to-Visual-Studio-Online-integrated-with-the-Windows-Azure-Portal-Part-1&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hows&/span&&span class=&invisible&&/Azure-Friday/Erich-Gamma-introduces-us-to-Visual-Studio-Online-integrated-with-the-Windows-Azure-Portal-Part-1&/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a href=&///?target=http%3A///Shows/Azure-Friday/Erich-Gamma-introduces-us-to-Visual-Studio-Online-integrated-with-the-Windows-Azure-Portal-Part-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rich Gamma introduces us to Visual Studio Online integrated with the Windows Azure Portal&i class=&icon-external&&&/i&&/a&&/p&&p&&a href=&///?target=http%3A///Shows/Azure-Friday/Erich-Gamma-introduces-us-to-Visual-Studio-Online-integrated-with-the-Windows-Azure-Portal-Part-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rich Gamma introduces us to Visual Studio Online integrated with the Windows Azure Portal&i class=&icon-external&&&/i&&/a&&/p&
开大文件不卡有什么稀罕,看看VS Code是谁设计的:这个编辑器组件来自online editor Monaco,由坐镇苏黎世的Eric Gamma率领团队打造,typescript写就话说这个Eric Gamma曾经伙同另外三人,号称四人帮,一起写过一本关于设计花纹的书。。。关于Monaco的描述:
看到Visual Studio Code还是蛮激动的,微软这两年来不断开放的姿态,越来越让我们看到微软的情怀和未来。&br&&br&Visual Studio Code的定位应该还是Editor,一个全功能的Editor,通过Editor反推微软的SDK,.NET(开源,跨平台)等产品铺路。&br&&br&&b&Github atom&/b&&br&这个领域最近刚起来的明星是 GItHub的 atom,&br&&blockquote&Atom is a hackable text editor for the 21st century, built on Electron, and based on everything we love about our favorite editors. We designed it to be deeply customizable, but still approachable using the default configuration.&br&&/blockquote&&img src=&/813f9cffe43c144edddd_b.jpg& data-rawwidth=&2038& data-rawheight=&12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38& data-original=&/813f9cffe43c144edddd_r.jpg&&&br&&br&&b&Atom &-- Electron&/b&&br&&a href=&///?target=https%3A///atom/electr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tom/electron · GitHub&i class=&icon-external&&&/i&&/a&&br&Github 热度超凡的一个项目,electron是整个atom的核心,对于electron可以理解成&br&electron = &a href=&///?target=http%3A//iojs.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o.js&i class=&icon-external&&&/i&&/a& + &a href=&///?target=http%3A//www.chromium.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hromium&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通过electron可以方便的打造基于Web,跨平台的Desktop应用。基于Web的native的接口,得益于io.js的封装,让本来没有本地权限的web能有原生native的权限,Chromium是呈现Web的跨平台基础,这样的完美结合,我们可以将HTML5 CSS JavaScript(AngularJS, React, BootStrap.....)技术完全应用到native desktop app上面,可以看到我们在用这些app的时候完全没有感觉是web的应用,性能特别好。&br&下面是现有一些基于atom的跨平台应用。&br&&img src=&/e1c9264b6eaf9a9f9e7ca85_b.jpg& data-rawwidth=&1050& data-rawheight=&4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50& data-original=&/e1c9264b6eaf9a9f9e7ca85_r.jpg&&&br&&br&&b&Node-WebKit&/b&&br&&a href=&///?target=https%3A///nwjs/nw.j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wjs/nw.js · GitHub&i class=&icon-external&&&/i&&/a&&br&Node-WebKit 现在叫NW&br&&img src=&/e9bdacce903cf62a2db802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Node-WebKit = &a href=&///?target=http%3A//iojs.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ttps://nodejs.org&i class=&icon-external&&&/i&&/a&
+ &a href=&///?target=http%3A//www.chromium.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hromium&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lockquote&感谢@&a href=&/people/johnny-wu-45& class=&internal&&Johnny Wu&/a& 指正,&br&Node-WebKit 从0.12开始,改名NW.js 并且使用了新的io.js&img src=&/2a033cc0c932f5e5bb9fb91f48531bd6_b.jpg& data-rawwidth=&598& data-rawheight=&2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8& data-original=&/2a033cc0c932f5e5bb9fb91f48531bd6_r.jpg&&所以 NW.js = &a href=&///?target=http%3A//iojs.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o.js&i class=&icon-external&&&/i&&/a& + &a href=&///?target=http%3A//www.chromium.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hromium &他们之间的不同是架构不同, 一个是 WebKit Embeded 的思路, 一个是 CEF3 的思路. 前者通过 global context 和 single libuv event loop 来实现, 后者通过 ipc, multiple libuv event loop 来实现. 两者虽然使用上功能相似, 但是架构上区别很大.&&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br&##########&br&&br&Node-WebKit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大致的思路一致,Electron是在NW基础上,用io.js替换node.js。&br&&a href=&///?target=https%3A///nwjs/nw.js/wiki/List-of-apps-and-companies-using-nw.j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ist of apps and companies using nw.js · nwjs/nw.js Wiki · GitHub&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这一波浪潮来的优点凶,应该是Node.js + Chromium接下来跨平台应用的一致思路了,也许下面的平台就是Chromium,语言就是JavaScript。&br&拿了下去年2014.Q4的Github语言排名&br&&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itHut - Programming Languages and GitHub&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a47b6e4bbd5beabe9b67b_b.jpg& data-rawwidth=&1658& data-rawheight=&7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58& data-original=&/a47b6e4bbd5beabe9b67b_r.jpg&&&br&&a href=&///?target=http%3A///jobtrend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Job Trends | &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b4ef1cc1fcaf35c6b63e0531abf21129_b.jpg& data-rawwidth=&837& data-rawheight=&6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7& data-original=&/b4ef1cc1fcaf35c6b63e0531abf21129_r.jpg&&
看到Visual Studio Code还是蛮激动的,微软这两年来不断开放的姿态,越来越让我们看到微软的情怀和未来。Visual Studio Code的定位应该还是Editor,一个全功能的Editor,通过Editor反推微软的SDK,.NET(开源,跨平台)等产品铺路。Github atom这个领域最近刚…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高级黑 / 神吐槽 / 自带嘲讽 / 游戏工具程序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安装typescrip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