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新世代全顺累积型的优缺点1500字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释疑——与纪德君教授商榷
下载积分:999
内容提示: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释疑——与纪德君教授商榷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4|
上传日期: 13:04:0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释疑——与纪德君教授商榷
官方公共微信糖原累积症-Ⅲ型的临床和糖原脱枝酶基因突变分析--《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糖原累积症-Ⅲ型的临床和糖原脱枝酶基因突变分析
【摘要】:糖原累积症-Ⅲ型的临床和糖原脱枝酶基因突变分析
背景目的:
糖原累积症是以糖原代谢障碍为特点的一组呈高度遗传异质性的遗传代谢病;病因是催化糖原合成和分解的某些酶先天性缺陷。临床上根据不同糖原累积症发现的时间顺序和酶蛋白缺陷的不同,用罗马数字把它分为10个亚型,即糖原累积症-Ⅰ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type Ⅰ,GSD-Ⅰ型)、Ⅲ型、Ⅳ型、Ⅵ型、Ⅸ型、O型、Fanconi-Bickel综合征、GSD-Ⅱ型、Ⅴ型和Ⅶ型。
GSD-Ⅲ型(MIM 232400)是由于糖原脱枝酶(amyloglucosidase,AGL)活性缺乏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AGL活性缺乏使糖原在糖链分枝处分解葡萄糖时出现障碍,导致大量形态结构异常的短侧链糖原在肝脏伴或不伴在肌肉蓄积;出现肝肿大、低血糖和酸中毒等临床症状和病理生化改变;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在儿童期最常见的是GSD-Ⅰ型和GSD-Ⅲ型,二者临床表型相似,但治疗和预后却不同;GSD-Ⅲ型胎儿的羊水绒毛细胞中AGL活性相对较低,用酶学测定存在技术上困难。如何从临床和分子生物学水平进行研究是临床诊断、治疗和产前诊断等面临的问题。
AGL定位于1p21,DNA全长85kb,包含35个外显子,AGL单体蛋白包含153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70kDa。目前在非洲、亚洲及欧美等国家已经有GSD-Ⅲ型的报道,一般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DNA序列分析,限制性酶学分析和家系分析等方法对AGL基因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了多达51种不同的突变,但至今仍未发现突变热点。鉴于中国对糖原累积症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尚未见到GSD-Ⅲ型的相关研究。本论文拟对近二十年来在北京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5【分类号】:R725.8【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3-5
中文摘要5-10
英文摘要10-14
材料与方法18-29
参考文献54-61
综述61-104
参考文献90-104
附录104-11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Forestry Studies in C2005年03期
;[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2009年01期
宁光;叶蕾;;[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年06期
Frederick C.C. L;[J];Genomics Proteomics & B2008年Z1期
黄青阳;彭姝彬;杜纪坤;程孟荣;姬森林;;[J];国际遗传学杂志;2006年06期
祝捷;邢燕;郑茂;王东;邢学农;叶山东;;[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4年01期
王薇;魏珉;宋红梅;邱正庆;张乐嘉;李卓;唐晓艳;;[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年04期
朱文科;陆普选;朱惠敏;叶如馨;;[J];罕少疾病杂志;2006年03期
王金泉,刘志红,王文荣,黎磊石;[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年07期
郭秀枝,范洪涛,周涛,谭广销,陈鹏;[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卢超霞;[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赵静;[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毛新国;[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马业罡;[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钟昌高;[D];中南大学;2003年
阎天生;[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王涛;[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李华川;[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3年
刘和俊;[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宫杰;[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贇;[D];复旦大学;2010年
牛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胡浩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周涛;[D];暨南大学;2000年
于珮;[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刘凛;[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张汝钢;[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邵海琴;[D];武汉大学;2004年
何新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年
计灏烽;[D];浙江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顾卫琼,孙首悦,陈钦达,赵咏桔,宁光;[J];中华内科杂志;2004年09期
杨炳中;[J];重庆医学;1997年06期
蓝丹,经承学;[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年06期
李蜀媛;詹学;;[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年08期
刘强;郑敏;;[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年09期
曾立志;[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82年02期
施惠平;;[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85年01期
谈福民,陆成云;[J];江苏医药;1988年04期
庄太凤;魏珉;;[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王佩兰;吴文彦;方启晨;;[J];上海医学;199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江伟;王薇;刘霜;邱正庆;;[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孙静;孙建仟;;[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祝捷;邢学农;;[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邱正庆;卢超霞;王薇;孙淼;魏珉;;[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教授
姜玉武;[N];健康报;2010年
李水银;[N];中国医药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庄太凤;[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卢超霞;[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江伟;[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周明初&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释疑——与纪德君教授商榷-第7页_古代文学_理论评论_中国网络文学联盟
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释疑——与纪德君教授商榷
收录:&&作者:周明初&&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3&&点击:2160 0   0
长篇小说《水浒传》如同《三国志演义》一样,是在世代相传的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点在今天已经成为文学史的常识了。但总有一位作家最后将它记录、整理、加工以至创作成书;更可能的是在初次成书之后,又有人出来加工、创作使小说再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也许是一次、两次,也许是几次之后,才达到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在世界小说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高度。[4](p39)论著中第五节整节及第四节中以上引文正是在说明“将这些故事写成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离不开一个文章高手的熔炼”的,不知纪文为何要将徐先生的完整意思割裂开来并且对徐先生的论述横加指责。三、关于《西游记》,纪文批评道:“今本《西游记》与它之前的西游记故事相比,在思想、艺术方面均已发生了质的飞跃,并已呈现出作家鲜明的个性风格!石昌渝即说:‘……与前两种奇书相比,《西游记》更鲜明的表现了作家个人的风格。’又说:‘……这种合乎情理、比真实还真实的荒诞,构成《西游记》的独特风格。这是一种最能表现作家自我的主观风格’李时人也说:‘《西游记》的谐谑是一种熔滑稽、讽刺和幽默于一炉的无与伦比的艺术个性。’既然《西游记》‘最能表现作家自我的主观风格’,并显示了‘无与伦比的艺术个性’,那么它又怎么可能属于集体创作呢?”这一段批评文字颇有意思,“最能表现作家自我的主观风格”是石先生的认定,“无与伦比的艺术个性”是李先生的认定,他们两位是主张《西游记》为个人独创的,因此有这样的认识。可以说他们的认定只是他们的个人看法,作为一家之言,无可厚非。而徐先生是主张《西游记》为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的,当然与石、李两位先生的看法不同。这里用石、李两先生的看法来作为批判徐先生的武器,用广东话来说是不是有点鸡同鸭讲的味道?如何鉴定石、李两先生的看法一定正确,徐先生的看法一定不正确呢?退一步说,认为《西游记》最后写定者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与西游故事世代累积发展的事实并不矛盾——从某种角度上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写定者也同样具有与众不同的创作个性。四、关于《金瓶梅》,必须指出,徐先生认为《金瓶梅》也为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确实有很不完善甚至无法自圆其说之处,如按徐先生的说法,《金瓶梅》不是由《水浒传》“武松杀嫂”衍化而来,而是与《水浒》中这一情节同出一源即有关潘金莲和西门庆的传说,如果是这样,那么它的成书过程是如何“世代累积”的,徐先生没能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这也是他的《金瓶梅》为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遭到较多学者质难之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徐先生及韩南、浦安迪、梅节、陈益源等许多中外学者所揭示的《金瓶梅》中存在的众多的问题,使人难以相信这是一部文人独创的小说会有的问题。因此,《金瓶梅》究竟是文人独创的作品还是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但纪文中下面所提出的针对徐先生的批评显然是颇成问题的:(一)“主张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的人也承认‘《金瓶梅》是一部假托宋朝,实写明事’之作,‘无论典章制度,人物事件,还是史实风俗,方言服饰,无一不打上明代生活的鲜明印记’,而且其中有的史实(如皇庄、马价银)和人物(如狄斯彬、凌云翼)到了明嘉靖以后才出现,那么又怎能说它是世代累积的呢?难道明人明事在宋元时就开始‘累积’了吗?”纪文这段话中的两处引文没有交代出处,我在徐先生的文章中也没有找到。这两处引文不知出自何人之文章,我也没有时间去一一找出来。退一步说,即使这两处引文为徐先生所说,也无妨徐先生的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因为既然它是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那么它是成于众人之手的作品,而以宋朝为背景的作品中出现了明朝嘉靖以后的人和事,这说明到明朝嘉靖以后该作品还处于累积过程中或接近于写定。这不正是提供了《金瓶梅》为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的证据吗?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释疑——与纪德君教授商榷 共有9页,您还有2页没有浏览
        [7]      页次:7/9页
责任编辑:LIYIJIE&【】【】
  
发表评论请登录 
  
热门理论专题
其他网友正在浏览...
               
名家评论专栏对世代累积型小说的理解-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 信息中心 >
对世代累积型小说的理解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17:31:53 责任编辑:王亮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对世代累积型小说的理解”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对世代累积型小说的理解”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对世代累积型小说的理解,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周先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宋元明清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我们先从这部小说的书名说起。这部书现在流行很广的书名叫《三国演义》,其实原来的、也是正确的书名应该是《三国志演义》。这个“志”字很重要,它表明了这部小说的题材,一个重要的来源是出于正史。现存最早的《三国志演义》的刻本是嘉靖壬午本,在作者的署名处是这样写的:“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这除了明确告诉我们这部书最后的写定者是罗贯中以外,还告诉我们这部小说在史实方面的重要依据是陈寿的《三国志》。不过,取材于史书还未能全部说明这部书的性质和特点。另一方面,更加重要的是绝不能忽略题目中的“演义”二字。“演义”是什么意思呢?把它和“志”字联系起来理解,应该是:依据历史,敷演大义。清代的刘廷玑在他的《在园杂志》中指出:“演义者,本有其事,而添设敷衍,非无中生有者比也。”他的话粗看好像有点自相矛盾:“添设敷衍”不就是有“无中生有”的成分吗?怎么又说是“非无中生有者比也”呢?其实他的话并不矛盾,按我的理解,他所说的“添设敷演”指的是小说的情节、细节和人物性格的某些内容;而“本有其事”则指的是小说整个的历史框架和发展脉络,以及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人物关系,而这些是不能背离历史事实的。“演义”一词很好地概括了《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性质和特点,就是:既有史实的依据,又进行了艺术的加工和创造;既有纪实的成分,又有艺术的想像和虚构。也就是说,《三国演义》是小说,是文学作品,而不是严格符合历史本来面貌的通俗的历史读物。
不过,《三国演义》这样的小说,又不同于一般纯虚构的作品,因为它的艺术想像和虚构有一定的限制,还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历史事实的约束。历史演义小说的作者与历史著述的作者不一样,他在创作的时候有相当的自由,笔下所写不必事事都要于史有证,而是可以根据小说思想表达和艺术构思的需要,进行某种虚构和想像;但他与一般纯虚构小说的作者相比,又是不完全自由的,因为他不能任意改变历史的基本轮廓、重大事件和由此而构成的历史的总体面貌。“演义”的“义”,主要指的是小说的思想内涵、思想倾向,它决定于作者的历史观点、政治思想、爱憎感情、审美趣味等等,小说在情节、细节、人物性格等方面的改变和虚构,基本上都是根据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来创造的。因此,《三国演义》的作者不论是对历史素材的直接运用和改造,还是对民间口头创作的吸收和借鉴,或者是“无中生有”的大胆的艺术想像和虚构,都必定是融入了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包括他的爱憎感情,他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政治或道德的评价在内。这样一来,作者的叙事和艺术表达,就会必然地包含了作者所生活时代的思想特点,也会必然地概括进比三国历史本身要更加广阔和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这就是像《三国演义》这样的优秀的历史演义小说,其价值和意义可以超出于原原本本地叙述历史的历史读物的主要原因。
《三国演义》的性质和特点,还跟这部小说的成书过程有关。关于《三国演义》是由文人作家和群众集体创作相结合的产物,亦即通常所说的世代累积型的作品呢,还是由作家罗贯中独立创作的作品,这在学术界还是一个存在争论的问题。不过大多数的研究者还是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比较典型的世代累积型的作品。在元末明初罗贯中写成《三国演义》之前,三国故事早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并且得到民间说唱艺术的不断加工和传播。据目前所能见到的有关材料,可以肯定地说,在宋元时代的戏曲演出和民间说唱艺术中,三国人物和三国故事都得到了极其生动的表现。这样,实际上《三国演义》的题材来源就有两个重要方面,除了前面提到的取材于正史的一面之外,另一方面可以说是更重要的,是取材于极其生动和丰富的民间口头创作。罗贯中是融汇了正史和民间创作的艺术成果,并加进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艺术感受而最后创作出《三国演义》一书的。我们今天读《三国演义》会有一种突出的感受,就是凡是小说直接搬用正史或较少改动的部分,总是显得比较平板、枯燥,缺乏艺术感染力,而那些场面恢宏,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极富于艺术感染力的部分,则往往出于艺术的想像和虚构,与史实不符。大家所熟知的书中历来脍炙人口的许多精彩段落,如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古城会、三顾茅庐、空城计、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等等,大都是出于艺术虚构和想像,并不符合历史事实。清代的章学诚在批评《三国演义》时曾指出它是“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现代研究者经过深入细致的考察,认为虚构的成分要大大超过“三分”,可能要在一半以上。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小说,能有如此恒久的艺术生命力,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其原因并不在于它的忠于历史,即它的“实”,而在于这种基于艺术想像和虚构的杰出的艺术创造,即它的“虚”。
显而易见,这部经过长期积累、成于众手而最后经由文人作家罗贯中完成的《三国演义》,无论从它的题材来源和构成成分来看,还是从它的特殊的创作过程来看,抑或从作品问世后所获得的实际的艺术效果来看,它都不是一部历史著作,而是一部文学作品,一部充满理想和传奇色彩的长篇小说。因此,我们读《三国演义》,主要的就应该用文学的眼光,审美的眼光;衡量和评判它的得失,也主要应该用文学的标准,审美的标准。当然,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与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对像《三国演义》这样的取材于历史的历史演义小说来说,我们在分析和评论的时候,也还不能不兼顾到中国古典小说文史结合的这一传统。对于随心所欲,破坏历史原有的基本框架、改变历史的总体面貌的虚构,甚至出现“关公战秦琼”那样的荒唐杜撰,那也是应该使用历史尺度来加以校正与批评的。但文和史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著作,应该有清楚的界限,以史衡文和以文论史,都必然产生谬误。
举例来说,《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源于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但又不同于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而是作者(不只是罗贯中,还包括无数不知名的群众作者在内)对长期封建社会中无数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进行了艺术的集中和概括的结果,因而它所反映的政治斗争的经验,特别是所反映的战争的客观规律,比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要丰富和深刻得多。同样,《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人,源于三国时期的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人,但又不同于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人,都是作者根据他们的生活体验、政治理想、道德观念、爱憎感情等进行了艺术的改造和加工,所创造出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和杰出才干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但《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却是一个奸臣和暴君,作者将封建时代统治阶级代表人物的一些典型特征,如虚伪、奸诈、残忍、凶暴等等都集中到了曹操这个人物的身上,使他成了一个“奸诈”的典型。从文学形象的曹操去认识和评价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当然是不正确的,但人们却可以通过文学和舞台上的那个粉面曹操,认识到历朝封建统治阶级代表人物的一些共同特点和本质,这无论从认识的意义来讲,还是从思想的、审美的意义来讲,都是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所不具备的。同样,诸葛亮的形象也是如此。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主要是一个政治家,但在《三国演义》中却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尤其突出了他在军事斗争中的谋略,把他升华到了一个智慧的化身。与此同时,作者还着意突显他忠贞不贰的品格,通过刘备和他的关系,将他们分别塑造为明君贤相的典型。
总之,《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都来自历史,与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却是经过作家的艺术加工而创造出的艺术典型,因此从本质上看,可以说是名同而实异,不能视为同一个人物。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代累积型小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