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小时候好好学习,长大肯定和别人不一样。英语

英语好是怎样一种体验?
【越来越觉得学英语好难,可怎么解释那些雅托大神的存在。。。】
谢邀。这道题就是个坑。体会为三点。- 在所有的电话会议当中,不会有人认为我是外国人。工作碰面,看到我是亚洲脸会先楞一下。- 同事一致认为我是在东北部长大的亚裔,解释说是中国人会以为我在开玩笑,需要当着他们的面说中文才能证明我没在开玩笑。同事里的中国人不会主动跟我说话,直到我开口说中文,才会恍然大悟然后上来打招呼。- 回国的时候,帮助外国人问路或者向餐厅服务员要东西,会被人反问是不是美国人,还有人跟我逗逼打赌,证据是我有纽约口音。在此补充:我只能骗上班的人,下班以后平常的俚语都没问题,一旦大家开始讨论星球大战或者魔戒这种东西,一样膝盖碎一地。牛逼吹完了,以下才是重头戏,学习方法。- 同意@fei feifei(为什么@不上)的看法,雅托只是入门款,考再高出国还是会两眼一抹黑。所以不要把雅托分数当作自己的终极目标。- 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还在读书的主输入辅输出,即听课为主Presentation为辅(MBA除外),工作以后主输出辅输入,而且商务英语的口语和书写本身的要求也更为具体。根据你的需求选择学习对象,比如学商务英语就看HBR,只看Friends大概会被HR叫去谈话。- 关于阅读写作就八个字,大量输入,不停练习。直到今天我还保持着这个习惯,大量泛读,泛读里花一个大块时间做精读,相关的表达法和句型记在Evernote里,有空就看。每周固定写一篇商业评论,找朋友改,哪怕被批评地体无完肤也要写。- 关于听力,平常开车上班NPR做泛听,周末找各种素材的听力片段做精听,听不懂的就一遍一遍重放,直到再也没有进展的时候去看原稿,找到听不出来的那一个点,然后强化到再也不会忘记。- 关于口语,这个主要说。首先是发音,我曾经用American Accent Training一帧一帧地纠正过自己,原因很简单,在工作中如果英文有口音容易让对方对你的职业水准产生怀疑,这不是我的偏见,是调查结果,哪怕只是一个心理作用,我也得让这个心理作用转为零。再者是表达能力,找一个基本只会说英语的人突破,强迫自己在脑海中练习组织语言。我在大学的时候认识一个荷兰交换来学中文的老太太,让我用英文教她中文,几乎是逼着我度过了那一段磕磕巴巴到连续表达的转折。到美国以后去蹭商学院的课,周围同学的神级语速也是强迫我突破了自己在商业英语上的入门。这个原则学别的语言也是一样,我现在跟一个法国女生学法语,她英文的很有限,所以她只能用法语教我法语,我就必须得听得懂才能理解。这样就完成了突破。有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尽量答。
这篇上知乎日报之后招了一堆喷子,在此说两句。首先问题问的不是『英语最好的人是谁』,也不是『英语好到native level是什么体验』,我一开头就说了我是来凑数的,事实上我朋友中间英语比我好的多的是。非要比谁英语好,找个ABC或者土生土长美国人就结了,但对谁有帮助呢?回答这个问题,无非是见到太多人把考试当做英语学习的唯一目的,累死累活学了十几年仍然收效甚微,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希望对想学英语但不得其法者有点用。仔细看答案的人会发现我专门用来『学』英语的时间其实并不多,主要是在『用』,这是我所知的掌握一门语言最有效的方式。你对文学感兴趣就去看英文小说,对科技感兴趣就去看原版的乔布斯传、看K.K,对物理感兴趣就看《时间简史》,高级点的看专业教材、上专业网站,在学英语的同时也学了自己想学的东西,比死磕雅思托福效果好得多。英语就是个工具,学得再好也就是英语国家十几岁小孩的水平,没什么可光荣的,只不过在国内比较有用而已。用得着就学,用不着完全可以把时间省下来学别的。天朝这些年把英语捧得太高,仿佛学好英语就是人生赢家,纯粹有病。看答案请领会精神,don't be such a troll。————————貌似真正英语好的都没来答,国产英语专业腆着脸来凑个数。理论水平:高二通过六级,大二裸考新托福114(真的裸考,考试前一晚扫了一眼题型),大四裸考通过专八,出版过两本译著。实际水平:在英语国家感觉就是『无障碍』。前两年在英国读暑期班,头一天租个自行车把大学城摸一遍,此后生活就跟当地人差不多了,买菜、做饭、逛街、泡吧、逛博物馆、看本地新闻无缝过渡,基本没人注意到我是外国人,还经常遇到问路的。上课听讲、课后讨论、写论文也完全没问题。只有两点露马脚:因为我说美音,英国同学以为我是美国来的,但美国同学能听出我至少不是在美国长大的;还有一次聊天时同学说『He is such a troll』,我听不懂。这个词是网络流行语,语义有点像中文的『嘈子』,使用语境类似『跪舔』『五毛』,是个很NATIVE的说法。语音和文化是一般语言学习者最后的障碍,法律、医学等专业除外。英语好在国内优势更明显,主要是缩小信息差,GOOGLE、WIKI、FB、TWITTER、QUORA、各种英文媒体畅通无阻,获取的信息相对快速、可靠、全面,不容易被『哔——』忽悠。2011年我刚开始做文化记者的时候正好赶上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拿诺贝尔文学奖,国内对他几乎一无所知,这时候就看谁家记者英语好,能以最快速度把此君八个底朝天。闭门research两天之后我成功攒了个稿子,在当时算是信息比较全的(文笔就不谈了)。后来做科技记者体会更深,要了解行业趋势必须看Wired、Techcrunch、Fast Company、The Verge等等等等,报道国内创业公司也得先看看国外有没有原型,国内公司赴美上市还得看英文招股书,今年春节我就是守着SEC过的,刘强东对国内媒体多年的宿怨终于在除夕晚上一口气报复完了。只要中外信息差仍然存在,英语好就是一项特别好用的属性,适用范围之广可能仅次于『长得好看』『脑子聪明』『家里有钱』,用好了能极大提升攻防指数。我这种小白只是利用英语好对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和贩卖,高级的如姚大钧、
借助英语好大量吸取某一领域知识,修炼成专家,从事更有创造性的工作;至不济可以练一口『女王音』,装个逼也是好的。但英语好不是一门技术,跟『会写代码』『会写文章』『会做量化交易』不一样,直接变现能力很低。英语好可以为你打开一千扇门,能走多远还要靠其他专业技能。————————有人问怎么学英语,我的体会是跟着老师走永远不可能学『好』英语,只能让你通过英语考试。真正的英语学习是需求驱动的,有多需要就会学到多好。我第一次感觉自己英语不好是刚上初中那会儿,我们学校是外国语中学,初一就开始全英文授课(仅限英语课),我小学英语教学水平很差,根本跟不上。有一次课堂上一个问题提了三遍我听不懂,老师不耐烦地用中文说你坐下吧。我当时感觉这辈子没这么耻辱过,回家就开始背单词,背课文,课堂常用语抄下来背,一个学期之后我成了班上英语最好的学生之一,此后一直保持这个状态。上高中以后我开始看美剧、上国外网站,发现自己的英语水平又不够用了,开始新一轮突击。Friends我从头到尾看了四五遍,第一遍听不懂对白也跟不上字幕,经常要倒回去看;到后来就完全不看字幕了。然后看难度高一点的,白宫西厢、六英尺下、X档案、BBC纪录片,除了睡觉电视一直开着当背景音。我那时候还是狂热的FAN FICTION爱好者,X档案的Mulder/Skinner和HP的Harry/Draco是我本命,最大的几个FAN FICTION社区我基本扫了一遍,喜欢的小说打出来有两米厚,随身带着看,就这么把阅读练出来了。后来自己动手翻译HP同人,就此踏上笔译道路(捂脸)。这时候我的英语水平已经远超高中教学要求,背背单词就把六级过了。上大学选了英语专业,前两年基本没听过专业课,考试都90以上。平时看原版书和电影、上英文网站已经够用,所以也没有继续提高的动力。大三的时候来了个UBC的教授教写作,满头白发,不苟言笑,我写作一向拿高分在他手上居然只拿到及格,作业发回来满篇红圈,几乎每句话都改过,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语言『生成』能力离Native speaker还差很远。然后就开始研究英语写作,啃写给native speaker看的academic writing教材,一句句推敲教授改过的作业,那个学期基本每天都是两点以后睡的。英语行文的逻辑结构跟中文差异非常大,涉及两种语言的本质,吃透了能极大提高整体英语水平,而且有助于培养所谓『英语思维』,强烈建议在原版教材辅助下学习。过了这一关就基本达到英语国家高中毕业生水平,在国内已经算得上『英语好』,托福没问题,GRE需要再努力一把(毕竟是英语国家大学毕业生水平的考试)。总之英语是拿来用的东西,一边学一边就能派上用场,用得越多进步越快。要达到『好』确实需要花很多时间,但这个过程可以是很愉悦的,如果不是马上就要应付考试没必要搞得那么痛苦。关键是学习材料(小说啦,电影啦,美剧啦)要比你的现有水平高一些,持之以恒就会看到进步。另外,背单词是少不了的。连单词都背不下来就啥也别说啦。——————————academic writing的教材:找了个推荐列表,。其中『Bailey. S. 2001. Academic Writing : A Handbook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London and
New York : Routledge』以及『Murray, N. 2012. Writing Essays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这两本我用过。这个网站本身内容也不错,可以先研究一遍。建议仔细分析例文的遣词造句,跟自己的句子对比,琢磨每一个介词、代词的使用,上下两句话之间的关系,整段的逻辑结构,做到every word is there for a reason。
不鳥萬Rio:
再也不用被无节操的字幕坑骗了!
谢喵。我准备从两个比较有趣的方面回答这个问题:1. 有关语言偏见(Linguistic stereotype)和逆向语言偏见(Reverse linguistic stereotype)2. 有关语言习得中态度(attitude)和学习动机(motivation)对最终外语习得成果的影响今天先来谈谈第一部分。1. 英语(口语)好的体验是,经常我一开口,会让对方愣一下。在一次上系主任的Issue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这堂课的时候,我分享了这样一次经历。在学校图书馆的咖啡厅排着长长的队买咖啡。收银员是一个说话飞快的金发姑娘,看上去性格也十分爽利的样子。轮到我,刚想开口的时候,姑娘很明显地放慢了自己的语速,而且身体向我这边倾斜,很用力地问:What- can- I- get- you, love?因为曾经经历过这样的语言上的“特殊对待”,我也没太吃惊,就用自己正常的语速跟姑娘讲:Can I have A/ medium/ coffee mocha/ take-away? No cream, extra mush-mellow, thanks.而且更好玩的是,在我说话的当儿,每一个停顿的地方(句法里面叫做一个constituent),姑娘都会半张着嘴巴,点着头,鼓励我继续说下去的样子。直到我流利地说完前面的问句,进入后半句的时候,姑娘的反应才变得正常了一些。讲到这里,系主任了然地笑起来,说,她以为她是好心。然后就以我的故事为引子,继续向大家介绍语言偏见和逆向语言偏见。什么是语言偏见(linguistic stereotype)呢?在专栏和很多答案里面我都提到过,社会语言学研究以社群为基本单位,以社会实践为大背景。 在社会实践中,来自不同社群的个体说着不同的方言,久而久之,社群的语言特征就成为了整个社群的标签,与整个社群和社群中的每一个人对应起来。尽管对于社群中的个体而言,差异大于共性。但是在社群外部的其他社群,也就是他者看来,个体差异被消弭,社群被同质化;而这,就叫做刻板印象,或者说偏见。期间涉及非常复杂的意识形态和符号系统的运转,在中有过粗浅的阐释。补充完背景材料,我们就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语言偏见:识音辨人。通过说话者表现出来的个别显著的语音现象,推断/臆断说话者的身份背景,甚至推测说话者的性格特质。这就是地图炮的学术解释。回到我举的例子,好像不太是识音辨人,而是反过来,以人度音。收银员还没听见我的声音,看着我的亚洲脸孔,心中就形成了一个“听说欠佳,口音偏重”的预设,然后产生相应的应对机制。这就是Reverse Linguistic Stereotype。我们看看这中间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亚洲脸——来自亚洲——中国或者日本?(欧美人对亚洲的了解还是很稀缺的)——啊口音好重的说(多来自影视作品等间接经验)——应对机制这中间,每一步都可能是错的:亚洲脸不一定是土著可能是二三代移民;亚洲不等于中国日本,还有马来西亚,新加坡(这两个地方的英语还是官方语言之一恩);就算是中国或者日本人,也有听说能力强的人……尽管错漏百出,还是不能阻止我们的偏见一往直前。在这个例子中,看似Reverse Linguistic Stereotype是好的,或者说至少是不坏的。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它其实是为跨文化交流带来阻碍的。有研究表明,亚裔的助教上课,学生成绩会差。为啥,他们想当然地觉得亚裔一定口音重,所以他们觉得一定听不懂,然后就真听不懂了。这叫做逆向语言偏见 reverse linguistic stereotype,意思就是说在听话人通过说话人的物理特征大致臆断出说话人所属的社群(年龄,性别,种族,地区,国籍等)以后,就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听到”了该社群特有的语音特征。典型的脑袋欺骗耳朵。啊,有朋友对这个逆向语言偏见感兴趣,我就简单讲一讲它的实验过程吧。说,把一堆美国大学生薅到一块儿,找一段类似探索发现频道的内容用标准的美国普通话录下来,切分成三段儿。第一段播放的时候,PPT上显示一张黄种人的脸;第二段播放的时候,PPT上显示一张白种人A的脸(这一段是filler,就是起一个分散注意力的作用,并不作为研究对象);第三段播放的时候,PPT上显示一张白种人B的脸。然后让学生们根据刚刚 讲的内容做听力题。出来的结果就是,放黄种人脸的时候,听力题分数要比放白种人B的时候低。第二部分还有人想听吗?想听的举手来~2.我们先来摆一摆文献早在1960年的时候,Gardner 就把attitude看做一个变量研究它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学习态度对学习成果有影响,这样一个得到广泛认同的观念似乎逐渐已经成为事实。更有意思的问题应该是,什么样的动机?产生多大的影响?Gardner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我先擅自翻译为"融入动机"(欢迎学TESOL的小伙伴更正),顾名思义:融入一个社群的动机。Gardner认为,这样一种动机相比较其他来源的动机更为强烈,也更容易带来语言学习的成功。很好理解,常听人说“丢国外两三个月就基本上能通英语了”,原来是带着融入圈子这样一个明确而紧迫的目的来学习,对学习成果促进很大。Gardner 还提出,融入动机的强烈与否,和一个人的性格特质有关:非权威主义(non-authorianism)和非民族中心主义(non-ethnocentrism)。具有以上两种特质的人,不容易形成本族/外族这样非黑即白的二分法(rigid ingroup/outgroup dichotomy),而伴随这种二分法而来的就是怀疑和拒绝一切外来事物。与此同时,融入动机还会受到一些外部因素,如同龄人的压力(peer pressure),和文化隔阂(cultural barriers)的影响。Gardner的实验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这样一个英法双语区进行,实验的结果是:融入动机对于真正成为一个双语者有着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对法语社群抱有好感的受试者,也就是融入动机较强的受试者,明显在听说读写各方面优于对法语社群不抱有好感,甚至抱有恶感的受试者。而且前者还更容易习得一些法语口音:French-Canadian Accent。与此同时,受试者的融入动机多与自己父母的融入动机一致(家庭影响)。我们回到本来的问题:感觉学习英语很难,为什么有人还能学得好?语言学从业者中的一波,Linguistic Therapist 话语治疗师,简称话疗师(专门针对语言表述缺陷进行心理学、语言学和认知行为学方面的治疗,直观印象参见《国王的演讲》),经常提到Comfort Zone(心里舒适区)这样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可是帮了我们大忙。因为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验的角度,我们都无法印证一种语言比一种语言更难学/更好学,或者是对于特定语言背景的人来说,一种语言比另一种语言更难学/更好学,这样一个被很多语言学习者提到的直观印象。所以在写了半拉的答案中,我提到:我在这里要强调一下,在语言习得方面,学习的多钟语言属于或者不属于同一语系/语族,从统计学上看差别不大。不过看容庵姑娘艾特我的答案,想要补充一点。如果目标语言Target Language和学习者熟悉的语言(第一语言或经常使用的第二/三语言)的句法特征相近,会给学习者一种心理上的舒适感。而这种主观感受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力motivation和学习态度attitude,这两点也将直接影响语言学习的最终效果。所以,并不是因为句法结构相近所以格外好学(也就是说不同的句法结构并不会带来学历难度上的显著变化),而是因为你觉得好学所以学得好。运用舒适区这个概念,我们似乎就能解释,为什么有的朋友觉得日语比英语好学或者反过来。那是因为在学习某种语言最初接触到的一些语音/句法/构词/字形特征,激发某一位或者某几位有着相似语言背景的学习者关于自己惯用语的一些记忆,并在其中形成关联,进而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舒适感。因为每个人脑中的语言结构都不尽相同,所以会出现对于同一种语言,来自同样语言背景的不同人,会有截然不同的难度体验这样的个体差异。说这种舒适感是错觉吧,也不全是,毕竟,它成功地欺瞒了大脑,实实在在得影响着我们的语言学习。学习一种外语,我们背离了以往自己熟悉的发音方式、字形、构词法、语序,似乎回到了牙牙学语的时代,不同的是我们又没有婴幼儿那么强大的语言学习机制,一种挫败感油然而生,进而产生抗拒。这使得本来就不熟悉的语言特征愈发生涩难懂。所以拾荒在这里建议,以后学英语或者任何一种外语,在遇到“很困难”的地方,在心中默念:不是难,不是我笨,只是我不熟悉罢了。————20/11/2014————融入动机还会受到一些外部因素,如同龄人的压力(peer pressure),和文化隔阂(cultural barriers)的影响。这句话在最初写的时候,我自己也不是完全理解为什么学外语会有peer pressure,直到我今天在Lidl 有了一个小小的经历这才恍然大悟。排队结账的时候前面是一对中国情侣,看样子是来旅游的。买了一堆酸奶等乳制品,女孩子结账的时候想问收银员要小勺。女孩说,你们有spoon么。中间的长元音/u:/发得不很标准,听起来像中文里面“布”的元音。但是布它是个短/u/,RP的元音里面没有短/u/这个音,相对应的是另外一个后半高圆唇/?/,如下图:所以女孩子说了三遍,还带比划收音姐姐都没听懂。所以女孩子说了三遍,还带比划收音姐姐都没听懂。我这个时候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心理,到底要不要上去翻译一下。收音姐姐肯定欢迎我这么做,但可能/一定会让那个女孩很尴尬。我不想让别人尴尬,但是看着后面的队伍越排越长(晚高峰嘛),我还是上前一步,说,spoon, for the yogurt。收音姐姐恍然大悟说,啊,spoon啊,我们没有。回头对我连声道谢。女孩那边呢,果不其然,还没等收音姐姐给小票呢,女孩子拔了卡就囧得扭头跑了……我一方面非常理解女孩子的反应,另一方面呢我想说这种心态其实不太好。英语对我们来说,从小就是当做一门主课学习,学得好学的不好直接跟升学、前程挂钩。在国外呢,先天的多语环境,带来一种不同的心态:语言就是一种工具。相比较我们的,语言是一门必修课,就要灵活、自如得多。在语言是一门功课的认知下,我上前当翻译就像在无形中说,你的口语很逊,虽然我并不是这个意思,but……所以我想重复一下我在科普社会语言学的时候常说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音,这是正常的,这是常态。在这方面我特别赞同Lawrence Li先生在里面说的观点,拥抱别扭。这几个字好好体会一下,真的特别有道理。回到题目问的——英语好的体验是什么,我得再加一条:很多同胞在场的时候,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噤声,偶尔一开口,就会被大家行注目礼,尴尬极了。
这是个悲伤的故事。我在美国,刚开始喝酒,掌握不了度。不知道为什么,我坚持认为,只有我控制不住开始飙母语时,才算是喝多了。所以我老跟我一块儿出去的(老酒鬼)同学说,啥时候我开始飚中文了,您千万别让我再喝了。某次酒醒,问同学我没惹啥麻烦吧,同学说:你灌了一杯马提尼之后,掏出个小本儿来,画了个阿特伍德机,特严肃给我们讲怎么算该系统的拉格朗日量,全英文教学不带结巴的。然后发现那个用来画图的小本儿——是我的护照。我觉得,理论上来说,这应该算是英语不错吧
我是日语专业,工作中日英双语都用到。在日本人面前用英语接电话的时候,都会偷瞄日本人的表情。他们有的是上司,有的是高冷的另类,但这个时候都无一例外地一副“嘛,中国人的英语发音就是比我们强。佩服佩服”的表情。
看到那些说苦练之后老外觉得自己是美东长大的就是英语好的,那些觉得别人觉得自己是海归的,也是觉得有点呵呵和复杂。英语好是个伪命题,不是母语不是文理学院出身没写个无数改个无数最好还是不要轻易觉得好,有多好还是体现更多在笔头,不是在嘴上,有些文科中国教授不一定说得跟楼上很多所谓被误认为是美东长大的人那么好,但写出来必定好过很多,且人家即使已经很好了,要发表的时候往往还会拿给native的英文系教授修改措辞。兼听则明,在语言这种事上更是。所以所谓英语好这种幻觉体验因人而异。但被文科院系的教授的写作要求折磨五六年又同时以同等标准折磨本科生五六年之后我的感受是,总是觉得英语不够好才是真实的。可以掀桌撕逼调情翻脸耍贱和外籍date吵架吵得十分形而上的时候也有主场作战的感觉,但写了东西仍然会被他们纠错,他们真的能提出更好的修辞和用词。所以,还是不要轻易说什么英语“好”吧。哪怕不打草稿翻译艺术家讲座历史学家讲座这种事本科就清爽无压力做过,别人觉得你是从小被犹太知识分子家长收养的,给美国本科生讲美国历史课被误认为是高中高几届的学姐呢,也没什么好开心觉得骄傲的。论文就算改了无数次定稿了也还是觉得可以polish, 根本就没有什么让人满意安稳的“好”而言。最后补充一下,我小学没学过英语,中学六年读的重庆外国语学校,本科学世界史,研究院五年读完了历史系博士该读的所有课程但是最后放弃读了拿了硕士走人,教了五年teaching assistant, 是系里很长时间里唯一能够格给本科生讲美国历史讨论课的助教。历史系教授们总是说,除非你能写到new yorker,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等等的文章水平了,就不要觉得你写得好。显然我还写得不够好。
fei feifei:
雅托大神到了国外也不一定神
没有在国外待过但觉得英语好的人也一定要出去看看
不出来真的不知道native们是如何用劲爆的语速和那些国人常说的‘生僻词’来完虐留学狗的 雅思和托福考试真的只是底线 如果这个都没法handle 出了国真的只能跟国人混一起了 CNN题主知道吧 去听一听
native大多是以这种语速跟流畅度你说话 更快的也有一大堆 还有吞音的 连读弱读的 我真是后悔没有在国内多看点美剧 我觉得英语没到不用字幕看懂90%以上美剧和电影的 都不能叫好吧 听懂了还不算 还得流利的说 这又是一道阻挡了多少留学狗的门槛
个人认为大多数中国学生都有2-3年的瓶颈期 这期间会有听不懂日常对话 会有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表达 更多时候知道怎么表达但是不流畅 最伤心的是考过了GT 来了发现口语和听力不如5岁小孩 不过这也没办法 国内没有环境 而且中英语系不同 难免会有这种现象 所以只能不断去学 把自己当做婴儿一样 去听去模仿 我遇到过很多拿到终身教授职务的中国老师还带有中国口音 所以要提高的方面太多了太多了
不被虐永远不知道自己多么弱爆
Nicole Xu:
大晚上上完课,偶然发现朋友圈同事签名90%以上都是英文,然后又看到了这个,不妨回答一下。英语好的定义拿雅思托福GRE来定的话,好的人一定很多的。现在出国人那么多,学霸多了去了。所以,我想说说自己学英语的经历和收获吧。英语作为现在全球最普遍的语言,对于个人的人生是打开了一扇门。这扇门,最直接的是国门。英文好,出国读书,自然托福雅思考的好,可以读好的学校。在国外读书时候也会更游刃有余。现在很多孩子英语学的一般,通过短期培训,被中介卖出去,混个文凭,混混沌沌。我个人觉得意义不大。倒不如在国内好好训练,达到一定水平,再出去。或者,旅行。我自己第一次出国时候一点不感觉担心。大多数国家,即使不是英语国家,旅行服务的人也会英语。我印象里,在瑞典一个博物馆买票,一个俄国姑娘几乎不怎么会讲,费了半天劲才弄清时间,讲解。而我直接拿着耳麦式的导游设备自己去晃悠了。这样,自己去处理各种事情,包括认识驴友,都会大大开阔自己眼界。这个门还可以指,思维之门。我最感谢大学被调剂进英语系,自己又玩命学,发现英语思维之美,还有外国人的直接简单的交流方式。英语里Essay是非常训练逻辑能力的。而中国文字比较容易假大空。比如,你说,我爱北京天安门。中国人就喊一堆口号好了。英文里,你要举例子证明为什么。我申请研究生时候找推荐人,中国老师会让你自己写,或者给你一堆好话。但是,有一位在美国很多年的老师,他就要说,什么事情表表现了他的工作能力,领导能力。例子,事实更说明事情。对于我个人来说,在思考问题时候更客观清晰。思维之门当然还有读英文原著,看纪录片,美剧,你可以不用嚼别人的口水。。。最近读 美国通史 喜欢那种自豪的,有活力的历史观。-------------------------说说自己体验吧:大学口语开始不好,天天五点起床玩命练,大三时候帮一个公司陪法国客户,他第一句问,Are you from America? 那种欢喜,抵掉所有拼命的日日夜夜。认识了人生中最好的外国朋友B,她永远都在告诉我:you are so beautiful and sweet. 我们一起旅行,聊天。她65岁,永远乐天,稀里糊涂,让我觉得人生不是只有生娃放羊。跟她一起,总会引来回头,挺骄傲。但其实因为我们说话太High。。。单身的时候,认识了来参加朋友婚礼的K。我们聊的特别来。他五十岁,四个孩子,从20到8岁。加拿大土著。刚认识时候,什么都聊。在我心里,他是个顾家的靠谱好男人。但是,他告诉我,他年轻时候也有过荒唐的恋爱,婚姻。那时候,我刚和前任分手不久,又要出去读书,对感情态度很是消极。首先,在外国人眼里,我这种小眼睛爱笑的女孩是很漂亮的。(或者,他们根本看不出来区别。。。)所以,他说,你可以在我在中国的时候,把我当男朋友,然后再去继续积极认识别人。我说,我就要出国了,我干嘛要认识一个人然后毁掉呢。他说,爱情这个东西,要随心,你遇到了就要珍惜。不要想要感情,想要有人爱,却说,因为我要出国,因为我怎么样就不去接受它。你要相信你是美的,值得爱的,也值得拥有好的感情。 作为一个接受了二十多年中国教育的好学生,学霸里的丑小鸭,在他的真诚的话语里,鼓励里,真的相信自己是美的,要积极去拥抱生活,拥抱爱情。他带我去买衣服,把前任给买的衣服所有都换掉。然后,我们一起在车公庄那一个批发市场里,挑了两年我喜欢的长裙。价格不贵。他执意要送给我。然后笑眯眯地看我换上,然后说,真美。 后来,他走之前,在咖啡厅里吃饭,他很伤感。看着我说, 也许,我说了你不相信,但是,我结婚那么多年,第一次,遇到一个让我心动,让我觉得纯净的女孩子。 我笑着说,可是我不喜欢大叔。 ----外国人的直接表达感情,也是我喜欢的。当然,自己也学会直接表达接受或者拒绝。不喜欢中国式的暧昧。他走那天,在机场,他写给我一首诗。我送他一本 向左走,向右走。然后,我很快遇到了现任的老公。我懂得了在爱情里,独立,珍惜,做自己的美。前几天刚刚和B的老公T 在青岛见面。T是个芬兰人。文化思维和美国人不是很一样,但是,很喜欢我和他一起爬山。芬兰人的口音很重,刚开始,我听他讲话,一片云里雾里。但是,后来慢慢练习,就好多了。所以,我觉得英语好,评价标准不好说。各种口音适应,是个很难过的过程。T 68岁,爬泰山的时候,是3个半小时,我和另一个朋友要死掉了,他还要来帮我背包,我实在不好意思,硬是爬上去了。这一次,我去青岛之前一周就天天走路锻炼。去跟他爬山,他很惊讶我的状态那么好。我想,你68岁,还是5点起床工作,运动。我有什么不可以坚持的呢。后来见到我老公一起吃饭。我跟他讲,我跟老公因为吃早餐吵小架。他直接问:难道他不会做饭吗?为什么你要做早饭? 在他们的文化里,夫妻关系里,独立的个体非常重要。不像中国的夫妻关系,要为了对方牺牲,然后又各种抱怨。英语的一个词就是 take it for granted that。 不要因为爱而觉得别人为你做什么都是应该的。觉得应该了的时候,抱怨就开始了。------------------------------------------------------------------------------------------------啰嗦这些,意思就是学好英文会因为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而开阔自己的思维。不会局限于放羊生娃的故事里。也不会局限于小三上位的悲情里。对于读书,旅行,生活,夫妻,儿女的想法会开阔很多。当然,你也会遇到,认识几个小时,就要问你,晚上要不要一起睡的的外国男人。可爱的女孩子,不要以为这是一种欣赏,你很美。你要知道,他们只是试一试。你可以直接笑着说,NO. --------------------------------------------------------------------------------------------------英语学习方法不想多说了,只想说,只要你会开车,你就会学好英语。无非就是坚持,练习。加油!
出了国觉得自己英语战五渣,但在国内的时候还算英语好的存在,所以恬不知耻地谈谈我的体验。那就是。在别人拿着习题问我语法的时候,都只能摸摸脑袋(装作)不好意思地回答:啊这个…是靠语感吧…
明教教主朱无忌:
一次坐长途车 看见偷包的 小爷我用英语报了警,人赃俱获!伸张了正义!
不鳥萬如一:
外語好 = 擁抱彆扭。‘Hi, how are you doing?’‘Good. How are you?’這麼簡單的句子。但對於異國人來說,能不彆扭?為什麼要跟陌生人進行這種無聊的對話。等你內化了全部的彆扭,英語就好了。然後你會覺得在中國超市買東西不說這些話很彆扭。這樣反覆搞自己幾次,中文和英文都好了。然後你也就不會擔心把肉夾饃翻譯成 roujiamo 美國人看不懂了。他們也該彆扭一下,有助於減肥。
—————第三次更新—————看了排在前面的答案,清一色出国经历,还有英专人士,不禁感慨知乎的高大上,我这土鳖工科男全部出国经历也就是去年借学术会议在德法待了一周而已,还不是英语国家-_-#我本是抱着当逗比的心来回答的(完全是讲段子的方式,但经历是真实的),却意外收获这么多赞,更坚定了我继续学习提高英语的决心!我个人的经历证明,在这个信息流通 的网络时代,不用出国,不用花钱报班,只靠自己努力也能学好英语,加油吧^_^——————————————评论里要求写学习方法的初学者请移步到这里——————————————原答案感觉对不住点赞的,更新一下吧。。看新。闻。联。播知道哪个新闻是针对国外哪个报道做的,。碰到追的美剧刚刚更新,但是还没字幕,可以看完顺手给下面求字幕的人来个剧透,。常有人问你是不是留学回来的,但其实是土鳖=_=,。和外国朋友去饭店吃饭,感觉服务员态度会好很多,。单位来了外国专家,会被叫去翻译,陪吃陪玩,。常有人找你,有个文档帮忙顺手翻译一下吧,但我翻译也要花时间的好吗-_-#。上下班路上听this American life,。梦里人们都说英语,有一次喝醉后狂飙英语,人们不知道我说什么,。国内碰到一脸迷茫的老外会主动帮忙,国外碰到一脸迷茫的中国老人会主动帮忙,。国外被中国人问路,在购物时被不认识的中国人拉去当翻译,让我替他选该买哪个包,哪块表,这么贵的东西真不敢选,。国外被外国人年轻人问路,他们真是不看脸啊,。有原版书决不看翻译版,。喜欢上英文网站,手机,电脑,装软件,默认语言都是英语,。英语职称考试不用复习,还能第一个交卷,。出国玩点菜问路都要冲前面,总被人拉去购物,影响自己的计划,。碰上孩子从英语国家留学回来的,或者孩子学英语专业的家长会说,来你们两个用英语对个话,我们连汉语都没话说好吧,其它想到再更新吧。—————以下原答案——————说下我读研究生那会的糗事吧。那时还没有雾M,但是我读书的那个南方城市秋天总下雨。有次下了快一个月,到上午第二节课,忽然出大太阳,碰到秋高气爽的大晴天,我就跑到教学楼前晒太阳,因为要过二十分钟才上第三四节课。正好碰到一位认识的英国外教下课路过,打了个招呼,然后就开始聊起来。可能是天气太给力了,老外心情也非常好,她给我讲假期在HK和Japan的见闻,具体内容不记得了,反正聊的很开心,聊到都不想走了。后来上课了,我回教室,见到宿舍哥们,打招呼,聊天,因为心情好,话就多,说得又快。。。等等,为什么我几个哥们都像看怪物一样看我,周围人也都停下来盯着我,教室好安静。。。突然我一下子反应过来了,我说英语时间有点长,回教室以后没改过来,还在一直说英语,但是自己没意识到,真的好糗-_-#
Thomas Yao:
能够看到并真正理解更多元化的文化和思维模型我算是个有一点语言天赋的人,这点让我受益匪浅,也是我认为最大的好处,能够极大打开我作为一个东方人的眼界
讲个真实的故事。以前我觉得,英语好能带来很多机会和资源,比如工作中经常要接触一些世界顶级的投资经理,英文好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原汁原味的投资思路。不过有的时候,英文好也意味着责任。今年9月我和妹子去了一次九寨沟,下飞机后直接买了机场大巴的票,车是去九寨沟沟口的,全程88公里,45块一个人。说是机场大巴,其实就是一个14座的中巴车。我和妹子是第一个上车的,坐着扯了一通,眼看车上人都齐了,司机上来了,本地人,光头,开始查票。查到我身后的两个人时,司机突然大声嚷嚷起来:“你们是不是日本人?”我和妹子一惊,对望一下,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司机继续吼:“你们是不是日本人?妈的老子的车不拉小日本儿,这群狗娘养的,太可恨!你们是不是日本人?”我回头一看,身后的两个人,一男一女,男的相貌明显不是中国人,看上去就很像日本人,30来岁。女的到看不出是哪里人,28、9岁的样子。这个“日本男人”开口了,表情显得非常无辜,不知所措【英文】:“发生什么了?我买票了啊?他是什么意思?”司机还在嚷嚷,基本是在复读机“是不是日本人”;而“日本人”还在说英语,复读机“我买票了啊,我买票了为什么不能坐车”。这句话点醒了我。无论民族仇恨如何,商业社会有商业社会的规矩。我看了看妹子,用眼神表示这趟浑水我要趟。妹子点头。“等一下”,我对司机说【标准普通话】,“你们这样各说各话不是事儿,我懂英文,我帮你问问吧。”然后我转头对那个“日本人”说【英文】:“司机在问你们是哪国人,他说如果你们是日本人就让你们下车。”说完了眨眨眼,这“日本人”确实聪明,立马跟我诚恳地说【英文】:“我是韩国人,边上的妹子是泰国人,我们是来旅游的。”我一听,会心一笑,【英文】“我知道了,这应该是个误会,我帮你解决好了。”然后我扭头对司机肯定地说【标准普通话】:“男的是韩国人,女的是泰国人,不是日本人,这是个误会,别闹了。”司机其实是有点将信将疑的,但看我 1)相貌堂堂,2)衣着有一定档次,3)普通话非常标准,4)虽然不晓得我在说什么但看起来英语很流利,很有文化的样子,5)关键的是,同行的妹子年轻漂亮,显得我事业有成、很有身份(哈哈哈哈哈哈)。如此一来,也就不好多说什么了,继续查后面的票。查完开车。风波过后,我回头看了看后面两位,很感激的眼神,又回头看了看其他10来名乘客,看上去都是从城里来的,不晓得会不会英语,但显然都是一副不管闲事的模样,我耸耸肩,看看妹子,妹子也从刚才的紧张回到了放松状态。事情还没完,机场大巴一下山(机场在山顶),就把我们丢给早就等在门口的4辆出租,美其名曰“去沟口的路上塌方了,大车过不去,你们打车去吧。”呵呵,其实前面早就走了几辆大型巴士了,没见着他们因为沟口堵了不走。但司机还是不由分说地把我们赶下车,后面的“日本人”不明白怎么回事,问我,我说【英文】:“这车不拉我们了,说沟口有塌方,过不去,要我们打小车。”日本人愣了一下,追过来说【英文】:“既然打小车,我能不能跟你们一起走?”我其实本来想和妹子两人单独坐一辆车,这样好说话,但转念一想,九寨沟的出租车司机肯定不会英语,万一再嫌弃他俩,丢在这荒郊野岭的怎么办呢?看妹子,她点点头,我也就好人做到底,【英文】“好,跟我走吧,哥罩你们(其实原话是I will take care of you, 哈哈)。”于是跟司机谈好价格,大概明白是机场大巴司机把我们卖给出租车了,自己收每个人十几块钱转手费,出租车司机从机场司机手里拿100多,不收我们钱。好,上车。不过我们4个人,总有一个人要坐副驾,看样子,就只能是我了。(不能和妹子坐一起好不开心……)一路上4个人用英语聊起来,发现男的果然是日本人,在中国玩了4-5个地方了,这次第一次碰到司机因为他疑似日本人拒载。我跟他说,中国发展不均衡,大城市一般不会这样,像我和妹子都是在国外待过一段时间的人,不太在乎国籍这种事了,能明白政治是政治,人民是人民;但三四线小地方的人,【可能】比较狭隘吧。日本人表示理解,同时对我的仗义伸手表示感谢。我们就这么聊了一路,最后指点出租车把他俩送到他俩要去的旅馆。下车时,他们再次向我们致以真诚的祝福。(后来我们在九寨沟里又碰上一次,缘分呐)然后人品时刻就到了!!!我们到了我们的宾馆后,前台小妹跟我说,我原来订的标准间没了,给我升级到【【【豪华套间】】】,我一抬头看价格,我携程订的700多一天的标间,当天原价是1,000+,而豪华套间要6,000。六千一晚的房间啥样啊?我一开门,我操!有一个30来平的客厅,又有个30来平的大卧室,还有个30来平的大卫生间!要知道一般五星一个标间也就50平了!能泡澡能淋浴,所有设施一用俱全!精装修,卫星电视!在九寨沟这种挂五星变三星的地方,居然能住到这种豪华套间!老子这辈子没住过这么好的房间!!!好人有好报。好人一生平安。有时候,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听起来是一种负担。可能的确也是一种负担吧,比如一个小时的车程我和妹子的私密空间受到了影响,我也冒着可能被机场司机拆穿的风险。可当这样两个需要帮助的人出现在你面前,无论正义感也好、商业社会的规矩也好、还是一点对中日关系的一点寄望、对无辜平民的一点同情也好,都让我觉得此事非做不可。就算没有“好人好报”,跟他们道别的那一刻,我自己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心底的暖意,和十足的成就感。说起来,我在高中的时候去过一次日本,那之前,我也对日本非常之鄙视,甚至仇恨。可去了那边,住到日本人的家里,发现他们实际上是非常普通的民众,对我们非常友好,英语不通,就用雅虎翻译打出来给我们看,那家女主人不辞辛苦的来回来去翻译、打印、再翻译、再打印,说他们家男主人喜欢《三国志》什么的,当时就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政治是政治,生活是生活”。我突然想到,妹子的太爷爷好像还是抗日英雄,战死在东北。于是轻声问了句:“这件事我做得对吗?如果我不说话,你会出手吗?”“会。”心满意足。(很多人评论说,日本人的英语你居然听得懂?这日本人英语挺好的。不过你反过来想,如果他连英语都不会说,这个情况对他来说会是什么光景。可能从他的角度讲,故事会更切题一点,你说呢?)
呆国内的人都觉得自己英语好呆国外的人都觉得自己战五渣
简而言之:可以同时活在另外一个世界。虽然现在全球化的程度已经很高了,然而中文的信息有时还是非常滞后和不均等的。出现重大新闻事件时,可以看看世界主流媒体的报道和评论,了解另外一种视角。不用等字幕组的翻译也可以无障碍去看国外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看英文原著,体会另一种语言之美。听英文歌时不止听旋律,还会听歌词。无聊时打开pad 里面存的国外电台,节目的质量真心比国内高很多。在欧洲大陆自助游基本无障碍。(虽然高傲的法国人民不太屑于讲英文)
说个负面的吧。七大姑八大姨等八竿子打不到的亲戚、好几年不联系的同学、没任何业务往来的领导及同事、甚至连教过的熊孩子都会忽然问你:“最近忙不?”“?”“想找你翻译个东西。就一点儿,对你来说小菜一碟。”还没答应呢就离线传来一个文档。打开一看,五页纸,医疗器械说明书。我去年买了个表!从此QQ长挂,不翻译,自重!
Lindisfarne:
看见不少回答自称英语母语级。不禁要说:我在美国十年从来没有遇见过英语,特别是口语,好到“以假乱真”的母语水平的中国人。什么叫以假乱真?有如下标准:1. 音节发音纯正而自然:发音不仅应该纯正,也不应带有为了摆脱中国特色而“用力过猛,矫枉过正”的味道。后者是不少有意识正音的中国人(女性尤多)容易出现的问题。纯正也包括有“人味”,略有某地方言气息, 而不是过于标准周正“播音腔”2. 语调自然:这一点几乎没有中国人能完全做到,因为语调实在太过微妙,又变化万千,还要配合情境,不然就多少有点“怪怪的”。好似老外讲中文,字正腔圆,四声发得周到,但听上去就是有点不对劲,一大原因是汉语声调远比理论上的四声复杂微妙,只能靠耳濡目染,但成年后再学习语言对这些已远不能比婴孩时的敏感。3. 遣词造句合衬:这一点完全没有中国人能做到完美。就英语书面表达言,中国人已经鲜有字字句句能全无误,更不用提地道了,何况口语。口语中更有大量小词,介动词搭配,俚俗语等,且不说万无一失不可能,十几句话句句合衬已是非常难得。4. 语速,语言风格,用典,语言组织形式完全符合与说话者类似背景的美国人在当时情境中的习惯,不出格,不逾矩。我也被无数人夸过口语几近母语级,乃至有一些美国人也了解我不是美国长大后惊讶,但自知口语与母语级相差很远,甚至时而不能游刃有余地表达自己想法(惭愧地感到自己的汉语口语也越来越吃力)。但我也因为自我身份认同的原因不再以“地道”做为对自己英语的要求,甚至是刻意加入一些中国口音。现在只求做到不受“词穷”的羁绊,讲话明晰有效率,又适当的略有风趣和个人风格。
是时候上这张图啦!
看英文小黄书会有生理反应
我感觉我更了解中国了^_^
关注了这个问题很多天,一直觉得自己没什么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毕竟我的所有英文考试成绩都不高,总体平均水平,搬来美国生活也就16个月而已,可是我也有一些自己的理解想补充一下。
首先我想我对“英语好”定义有一些不同的理解,楼里大部分朋友对英文好的理解为“发音好”“没口音”“听不出来是外国人”,而我对英文(任何一门外语)好的理解为文化背景方面的,通过学习英语,如果你知道词源,就会对英文的历史一些词背后的故事有所了解,就像我们从小读的成语故事,从而慢慢理解了一些西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甚至社法律社会规则层面的东西,当然你还可以从人们说话的语法,说话习惯来了解这个国家这里的人民。举个例子,这个是我以前的日语老师讲给我的,如果你进入了一间非常暖和的房间还穿着厚厚的棉袄,中国人会说“快脱了外套吧,这多热啊一会出一身汗出去感冒了”,而日本人会什么都不说默默的打开窗户或者关掉暖气,因为日本人实在是一个不愿意开口麻烦别人的民族,假设你日语发音再好听不出来你是外国人,可是你没有揣摩过语言背后的思维方式,你只是简单的翻译,这样我并不认为可以说是“外语好”。再举个例子,在中国时候总有人说喜欢外国人的直爽,而我来了美国以后发现所有人都用虚拟语气,很少用我们在国内学的简单祈使句,开始觉得美国人有时候也挺虚伪的,明明就是要求还是要用“我可不可以…”装一装,恶补了一下虚拟语气,慢慢的发现我的日常口语里十句有七句都是虚拟语气,没有虚拟语气我就不大会开口说话了,有时候听其他留学生点餐用“I want to…"之类的还觉得有点粗鲁(破功了我要求自己中文写作里不夹杂英文的)。还有一个身边的例子,一个中国男生给一个美国姑娘介绍家乡美食,姑娘说听起来好诱人啊,男生说“是吧流口水了吧”美国姑娘就觉得不可理解,你怎么能说我一个女孩子流哈喇子呢多恶心啊我又不是白痴云云…(当然我有点夸张了姑娘的说法)。美国仍然是一个比较偏保守的国家,从英文的语法和表达其实可见一斑,不过我还在努力体味,实在是一个有意思的体验。
再说回口音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时候过于自负又有时候过于自卑。从自负的角度讲,我们喜欢嘲笑日本人韩国人印度人,可是世纪我们汉语和英文发音差异太大了,很多我们以为我们发音“模仿”听上去像是对了,但对很多英语母语的“耳朵”们听来,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就比如我曾经很好奇为什么韩国人听不出来b和v,一些地区的人不分r和l,明明完全不一样啊,可是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听上去真的没有区别。推演一下,很多我们以为真的一样一样的发音在人家听来真的完全不对,我发的question的tion就和我的美国朋友们不太一样。之前我以为我的发音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辅音比如th,直到去年跟一个芝加哥来的女生练发音,我们从字母表练起才发现我的元音基本到处都是雷区,印象最深的是bike,她念我跟,我觉得我念的就是bike可是所有人听到我念的是back,练了有十分钟我真的觉得我发的back和bike是不一样的可是他们听到的确实是两个back,那种感觉就像你以为自己唱歌唱的是对的可就是调子找不到北…快20分钟我基本打算放弃了遇到bike统统说bicycle的时候突然对了,偶然缩了下舌根,才体味到两个音舌头和口腔和牙齿配合是完全不一样的,并非我以前理解的通过控制口腔张开的大小来发i,a,ai这几个音…所以在发音上请大家不要过度自信,不要以为模仿像了就是对了,等到发音对了,口音这个问题我觉得没什么好自卑的,美国人不同地方的人都有不同的口音,还偶尔互相嘲笑,但其实我喜欢那些有着不同口音的人,外国人还有异国风情的可爱,而且相信我,你的发音正确了以后所谓的中式口音已经减少了大半。
我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练习写作,虽然我之前经常随手写点小段子,或者翻译一些微博段子给美国同学们看,大家常常会鼓励我“看不出来是外国人写的”(虽然我一开口就露馅),我总会加一句“是啊,二年级学生写的”。美国社会,还是有大批人教育水平偏低,因为阶层固化,有一部分人接受过实在不怎么样的中学教育勉强毕业,他们分布在麦当劳之类的拿最低工资的工作岗位或者无业等着吃救济金,他们甚至连最简单的单词都不一定拼的对,前段时间麦当劳罢工要求提高最低工资额度,就有人拍了他们的标语发在网上,嘲笑“就这水平还想加薪”,图片是一个大概不超过6个字母的非常简单的单词拼错了…所以英文好至少可以将你划入不同的阶级,如果英语不好也许会被嘲笑,失去了很多向上爬的机会。我有我的职业理想,我就必须练好英文正式写作,无论遣词造句还是行文逻辑包括语法都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英文写作实际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情,和我们中文写作略有不同,逻辑和表达准确度要略高于对语言美感和韵律感的要求,英文好某种程度上代表你的教育水平高,家庭背景好,家庭教育比较给力,从而赢得一些潜在的尊重。我现在写着写着忘了我这一段要表达什么了等之后想起来再来编辑吧。
最后我想引用前几天看到的一个答案里提到的“单一语言带来的偏见”,现在手机打字不方便查阅,之后补。学习英文以后仿佛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看待世界更加立体更加客观,对比两种语言两种文化背景对同一件事情的描述,很多差异微妙的有趣。我14个月前在豆瓣上写希望我有一天能自由切换中英文阅读无压力,不经意慢慢实现了这个目标,尤其会发现国内好多所谓的大学教材说是自己写的,实际就是翻译英文版而且翻译的很垃圾,还常常带有浓厚的社会主义色彩,很多概念英文一看就懂了,翻译成中文绕来绕去,语法的不同搞得中文概念拧巴的常常一句话读完了不知所云。读英文更快理解更方便,节省了不少时间。同时,我慢慢觉得中文太美丽了,永远身处中文语境不会理解,我有时候会恨我不是汉语大师或者在高中之后没有练习过写作,我很担忧我在丢失我母语的韵律,你可以看出来我现在的中文写作非常口语,毫无美感可言,很想恶补下宋词元曲什么的,还是懒啊…我的中文机会都是跟知友们私信的,走在马路上讲西班牙语的都比讲中文的多哎。我很努力的想表达汉语有多美,又失败了…我现在已经背不出很多唐诗宋词名家名篇,想不起来准确的成语,只能先要求自己用中文的时候不许夹杂英文单词,好好说话。对于一个英语半吊子的人来说,不是觉得自己母语水平差,而是觉得原来我的母语如此美丽,美丽到让我敬畏,让我意识到我对于我的文化的骄傲。我坚信哪天我回国,一个礼拜就能把那些成语什么的补回来,这感觉其实也蛮好。
So many posers...
由于学英语的环境、资源和投资回报的考虑,我花了非常多时间在学英语上面,其中绝大部分时间是在练习口语,剩下的时间看书,初期背过新概念,但是写作水平和中国人差不多,这是前提。很多答案说得都很有道理,比如说要能听懂辨别各种口音,要有语感,能够在不清醒的情况下说英语的,都有道理。我说一些其他答案好像没有涉及到的:1.初中全班只有我一个人会念sine, cosine, tangent, cotangent, alpha, beta, delta,以至于没人听得懂,最后还是我念赛因、柯赛因……来妥协。2.不看字幕其实是循序渐进的,最开始我也看的,到了后来不需要看,最后字幕组每句翻译都能被我吐槽,现在花钱买正版看,中文字幕其实很烦的。3.本科到了美国,第一个年还有残留的口音,第二年基本上已经听不出来了,但是由于写作能力还是很差,英语写作挂了,去找老师评理,老师表示从来不知道我是国际学生。4.现在如果我不说中文,没有人会觉得我是中国人。这辈子现实生活中没有遇到过一个,中英文口语都比我好的人,没有一个。5.有一天到了瓶颈,大概是英语和普通话差不多水平的时候,发现不管做什么,英语好像都不在进步了,才发现原来这两门语言都不是我的母语,我的母语是四川话,我说的梦话是四川话。6.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夸我英语好了。说一些学英语后悟出的道理1.非常相信一万小时定律,我花在英语上的时间绝对超过了一万个小时,达到的效果也是大部分人无法想象的。2.我在一个四线城市出生长大,直到十岁以前都没在当地见过老外,智商也不是很高,因为学好了英语,每五年我能达到的高度,都是五年前想象不到的。我相信在任何一个热门领域里面下了苦功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最后,那些说XX不重要,YY才重要的,大部分是因为自己缺少了XX或者YY,而且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肯定有一些本来可以得到的机会,但是因为缺少这项技能而错过了。想努力学英语的同学,不要听那些泼冷水的,如果你觉得消掉口音重要,就努力去说;如果觉得写出一篇漂亮的英语文章,就努力去练习。生活会因为你的努力而善待你的。
19岁英语学习者,手持回乡证,留英2年。英语学术写作水平基本可以乱native,虽然有时候会出现语法错暴露本性。听力阅读雅思9分。口语稍微差点只有7分但自我纠正过口音,只在某些关键词上会出现“老外腔”,叫外卖的时候好几次对方听到要送往国际学生宿舍都表示受到惊吓。-------Scottish Nationalist Party, naturally, drew
public attention by being the only party having obvious autochthony and an
authoritative figure (i.e. the leader of SNP, Nicola Sturgeon), and hence gained significant power within the local constituency.——无论你遣词多信雅;Whom amongst the 1500 to 4000 candidates will be
eligible to sit in the cabinet of the House of Commons representing their local
constituencies are determined by the voters within one single election night.——无论你句式多么高端;This is not spotted within the politic scene in
the British parliament since neither Liberal Democrats nor Scottish Nationalist
Party has reaped a ministerial position in the legislature with their obtained seats.——无论你有多native;However, with the poll created in the 2010 British General Election night resulting in a ‘hung parliament’, i.e. a parliament which no party leads the majority, the influences of the two parties were weaken because of both lacking sufficient amount of seats to command on the local representatives of House of Commons, in which the party acquired most seats has to form a coalition with another party in order to secure a small overall majority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inority administration within the government.——无论你长难句可以写出多少个字;英语好都并没有什么卵用(对我现阶段的学习来说)。因为写论文的时候看的不是句式丰富逻辑丝滑脉络清晰运词精确,而是你有没有写到老师想要的东西。因为在考试的时候看的不是句式丰富逻辑丝滑脉络清晰运词精确,而是会不会把所有已学的东西以能拿到分的状态吐出来。就像上面摘录的源论文,也就是年级70th percentile的水平。。。...或许只有在看英语材料和装逼的时候才能感觉到好处吧。
个人英语还不错,长期在美国人圈子里面待的,体验如下:1.
说实在的,从美国回到国内来后,有一定的优越感,因为也很了解也很喜欢西方人的文化,以及他们的笑点等,很容易和外国人打成一片。当参加一些宴会,或者party的时候,就很容易和一些外国人聊到一起去,有说有笑,然后就看到一些英语不够好的, 就在边上做看客了。
因为,都是从做看客开始的,所以现在不用做看客,而做主角了,会有点开心的。另外,在一些社交晚会上,可以认识到一些很牛X的人,英文好,往往也有帮助,当然也要辅以非常棒的社交礼仪。2. 可以装成外国人,这个特别好玩,记得2010年的时候,带了20个美国人来中国游学,参观一些企业,去了北京。然后,一起去了北京的秀水街买“冒牌货”,
然后为了谈到最好的价格,我就假装自己是ABC,完全不会英文,然后对方就感觉我们是一群“老外”,慢慢的, 服务员们开始用中文讨论我们,最后还用中文说出了底价,比如服务员对老板喊:”老板这个底价多少钱啊,220能不能卖啊“之类。
最后我们大丰收,哈哈。还有,遇到尴尬的事情的时候也装老外,完全不会中文,比如一次和美国朋友去北京酒吧玩,然后一不小心,。。。。然后就没然后了。 反正效果很好。。3. 经常有女孩说,Ryan,教我英文吧..... 然后,就更没有然后了。。。加油好好学英文,这个时代,英语已经是必须掌握的技能了,有关如何快速提高英语,可以看我这个回答
谢腰。我不想吹牛或者怎样了。最大的好处就是出了国之后不会那么害怕,迷茫和无助。在孤单的时候,可以借助英语说的还不错找到朋友,而不是像很多其他人一样只能无助的继续困在孤独里。然后无数次在上课,社交的时候发出侥幸的感叹,幸亏我当年好好学英语了。 每年学年的开始都会去做新生志愿者,其他的志愿者我不屑于做,但是因为这个我有体验,这几年每年都会尽力帮助几个刚来的中国留学生。
Vanitas Omnia:
研究生英国同声传译专业毕业,大概算是英语比较好的吧…熟人多匿了先。至于体验,最大的感受就是去哪都能非常如鱼得水,通常一群人出门自己是最了解状况的一个。加上阅读和记忆速度快通常能获取很多很新鲜有趣的内容。至于排名靠前的答案提到的各种翻译任务真心不觉得high因为责任很大,每做一次都特别烧脑…跟各路外国人聊天聊到忘记自己到底在说什么语言的状况倒确实有。至于被夸英语好每次都诚惶诚恐啊…被各路语言大神碾压至今实在不敢再把自己这点本事拿出来显摆…同学中有全母语级:中文+英语+德语+希伯来语的神级组合……---------------手机胡乱打的分割线---------------看到楼上各路神仙大秀优越感真心不敢苟同,简单写点外国人对语言水平的评价。私以为外国人对你英语好的评价大多出于礼貌。跟中国人评价外国人中文好意思差不多。据我的经验来看,一个人,不分族裔和背景,英语水平被肯定的最好方式是他们能随便跟你飙俚语和方言,不会因为你是外国人而降低语速。曾经跟一个来自利物浦的同学聊天,那口音简直狂霸酷拽…不过几个小时活动下来他跟谁都是浓重的口音也丝毫未减语速,结束后同路聊天时他才了解楼主是中国人来这边读书,进而赞赏英语水平。偏题下,还是那次活动,当一帮英国人聊起来八十年代乐队和音乐流派的时候就真心觉得插不上话了…我认为背景知识也算语言好的一部分,所以少年(中年/老年)们,接着努力吧,戒骄戒躁。--------------------晚上睡不着来更一下的分割线---------------前天跟一位不算熟悉的长辈聊天,阿姨四十多岁了活力满满一心想来英国读个研究生,顺便问起我学英语的事来。本人学英语属于浸入式学习,很小就跟在母上大人学校里的外教后面天天有一句没一句的聊天。这种学法有好有坏,好处是能够培养接近以英语为母语的语感。相对而言,由于小初高英语考试相对简单,自己就没有刻意精进英语水平的动力,直接导致了写作和逻辑思维上的薄弱。(话说写作和其他的经过研究生一年的地狱训练就基本上学个七七八八了…)拉回正题,所以为回答阿姨的提问就各处寻找关于英语教学法的文章以及咨询学TESOL的同学。这个过程获益颇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知乎搜索英语学习专题(手机不会加链接…),里边有各种大神提的各种方法。多尝试几样,找到一种符合自己认知习惯和思维模式的坚持就好。废话了这么多,还是想说明,学英语是一项天赋,努力和坚持并重的事业。虽然说起来好像答主天赋异禀走到了今天,但是各位看不到的是我小学时跟着一帮初三精英上课,被一位严师天天骂到回家钻被子里嚎啕大哭,哭完了出来捡起书本接着背(对答主的性格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学时为了补上自己不算好的数学一再挤压学英语的时间养成了速读的习惯,上大学后为刷G(虽然最后没用上)背单词做题时的迷茫和坚持,研究生时一周看十几万字的会议材料后总结提炼同时写论文上课的痛苦。任何的收获都是有代价的,更可恨的是,你愿意付出,却未必有回报。但其实,没有回报不也是一种回报么?没有回报,是不是应该换一种方式?是不是换一换心态再继续前进?或者这条路真的是适合自己的道路么?这都是应该问自己的问题,这也是我认为的国内和国外的很重要的一个区别。也是我在一年多海外漂泊中学到的最有用的一课。你的词汇并不比别人少,你的语法并不比别人差,你对国外文化的了解或许比答主丰富许多。想要在语言上质变,只有靠一颗相信自己,并且不怕默默无闻的心,去努力发现一个你从未了解过的世界。学海无涯,与君共勉。以上。----------------------半夜睡不着又来更新了--------------------目前在知乎最多赞的一答(是不是暴露了潜水党的属性…),上两张图作为福利:教室一,平常上课基本上在这间。整个教室设备通风采光比另一间强N倍……记得是有七个同传箱。教室二,法语西语等长期驻扎。设备总是有各种奇葩问题不做吐槽,可恨的是期末考试基本都在这间考…总觉得这间要多个箱子…好吧来的少记不清了。不能再说多了该暴露学校了…如需转载本图请在回复区留言,谢谢。发完觉得好像歪楼歪的厉害…不管了睡觉去…
- 可以理解美剧里面的几乎每一个笑点, 然后赞叹可惜这么好的编剧被字幕组毁了……- 阅读大量技术文献和社区内容以及名人的twitter,抓出其中一小部分出来跟国内人吹牛逼, 优越感爆棚。- 想要在西方国家打入主流社会的圈子,英语好是必须的,此外还要在文化上颠覆自己,不能只颠覆皮毛,要触及灵魂。
看着周围的各种英语渣,有种君临天下的感觉。——————————————————话说高考那年,英语会提前十五分钟发试卷,我就在这十五分钟内,把所有的试题都做完了,当然,在脑袋里。只是大学后,进了数学系,英语就成了业余爱好了-_-||
Vanessa Wu:
在找工作的时候,增加了自信; 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多了一个素材和方向;在无助的时候,多了一句至少英语还是好的安慰;在无聊的时候,可以无字幕看懂剧里的梗;在找老公/老婆时候,多了不少备选人口
.总而言之,多了一扇机会的窗。
初二为某体育论坛翻译球鞋类新闻,没啥压力;在某培训机构学德语的时候和英语外教聊起来,被认为也是外教,模仿了下RP cockney italian american 南部口音,之后他说oh man srsly u chinese?;初一结束后英语课基本没怎么听,多出来时间都用来学数学了,同时保持英语至少年段前5;总之就是很爽的体验,虽然英语只是个工具。———————————————————————家长有能力的从小就给孩子创造双语或跨文化环境吧,我觉得这很重要(不讨论文化意义上的,仅实用角度)。我爸妈英语在我小时候口语能力已经很一般了,但他们很努力地试图创造双语环境,各种磁带、寓教于乐的英语书(有一本我记得似乎是购买新加坡某书屋版权的书,很厚,全是插画和英语解释,讲述一堆动物在旅途中的奇遇,画风写实,可惜找不到了)、外教班等等。从我自身经验出发,我发现童年的这些经历都是重要的。英美的电影和音乐也是一个因素。不牵涉文化层面上的意义,但它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英美流行文化在我从小的娱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比如五年级的时候我的播放器里的歌单和同学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是周杰伦林俊杰,我是Akon Blue Michael Jackson之类的
ChristianCLu:
托福113+上学期美国学生评价最受欢迎TA第二名来回答一下。最大的体验就是可以更自信的面对生活了。这个假期回国,约人逛街,对方迟到了。要是以前我就去个starbucks坐着看杂志等着呗。但是我没有,我去找商场里发华尔街英语学习资料的人,我拿了他们资料就得去楼上做一份英语测评。然后我就做了,打发时间,做完了之后,一个华尔街英语的女的跟我聊天嘛,她问我自我感觉英语水平,我说不是很好…然后她就停下了准备翻看我测评成绩的手,问我那你考虑报个班提升一下嘛,我们有基础班,强化班,商务英语blah blah blah…我说好啊好啊,那我就从基础班开始吧。她一脸欣慰开始翻开我的成绩,然后一口水差点呛着她…之后一副QNMLGB的表情看着我。哈哈哈,然后我等的人到了,我就出去看电影逛街咯。哈哈哈哈哈哈哈
Bryan Lin:
出国旅游,女友想吃什么想买什么就会叫我去买,因为她不会说,优越感爆棚。翻译书籍,让印有自己名字译的书在大陆出版,可以把出版社送的十本拿回家给妈妈看。看美剧不用等熟肉,中午午休就边和咖啡边看生肉。接过私活,一小时800块,给一群高大上的人做翻译,蹭吃蹭喝。听我哥们说,上周我喝多了,在浴池用英语跟一群俄罗斯人谈笑风生,我哥们问他们能听懂么,他们说不...
我来跑个题,说个德语好的体验:有一天我发现街上的人说什么我偶尔听到一句也能听懂了,火车上报站(很多时间和地名)也听懂了,电视里肥皂剧也听得懂了,汽车radio里报哪里有堵车也听得懂,打电话不用特别准备,不害怕了.......有种世界向我又打开了一扇门的感觉。再加上想到我写的我说的周围的人却不一定懂,还生出一些优越感。对所有出国的同学说一句:学好当地语言,有多好学多好,那么出国留学90%的问题都已经不是问题了。
土鳖的野望:
没去过英美目前在巴基斯坦当工程翻译的来冒个泡。09年初那会儿,在一家号称英资的实际是北京的家具生产\销售公司当电话客服代表,负责英国客户订货/物流及投诉。有一天晚上给华威郡某医院的医生打电话,预约送货时间,前台秘书接了电话。当时很累,于是一口气把要说的话全说完了。秘书:Just a second please! 然后我听到她捂住话筒对身边的人说:It's an American! I can't understand his English!!! 然后我在电话这头哭笑不得。(其实心里还是很爽的)
“英语是一门非常简单的学科,是个人都能学好。”“你骗人!”我真的没有骗人啊,但是大家都不信orz
龙哥Lukas:
不怕贾秀琰。但是会特别恨她。
11月15日补充:有很多朋友觉得“3500词”太扯了……其实我从来也没有测过自己的词汇量啊,记得高中老师说高中毕业的词汇量差不多是3500,而我觉得大学以来词汇量没有显著提升,就假定成3500了。具体是多少,由于没有测验过(估计也没有办法测验吧……),所以不得而知。我后面说“好”的定义有很多种,我的“好”主要体现在fluency(流利)和accent(口音)(外国同学说是international accent偏美式一点……)上,而且平时跟大家聊天也都是些比较基础的话题。如果开始聊航天航空科技,我估计立马得歇菜……另外在大批大神到来之前我还是先澄清一下,不敢说自己英语“好”,只能说跟身边圈子里的其他本地和内地同学比,“相对更好”。跟内地生和本地生比,流畅程度和语法多样上占了优势,跟南亚人和其他拥有明显口音的国际同学相比,口音上占了优势。以下为原文:--------------------------------------------------------------------我的体验:1. 外国同学第一次见面问:“你来自哪里?”。我:“中国大陆”。他们在等待……(剩下的故事呢?)我:“That's it! I'm from mainland China!" 他们:“哦!那你以前在国外学习过?”我:“没有,大学前从未出过大陆。”他们:“哦……那你上的是国际学校?”我:“没有,普通高中。”他们:“哦……那你父母英语很好?”我:“没有,他们都不会。”他们:“哦……那……那……那你英语为什么这么好?” 注释:因为我们学校身世背景复杂的学生比较多,比如half-Korean-half-Indonesian啊,比如在爱沙尼亚出生,在北京上了国际高中然后去苏格兰读大学现在又来这里交换啊,他们听我说我来自中国大陆以后都等着听接下来的更复杂的故事……2. 发现了大家不能判定我的身份的情况,我偶尔跟初识的人开个小玩笑:“我父母是中国人,我在加利福尼亚出生,现在在伦敦读大学,year 3交换来这里。”7成以上的人信了……(包括native speakers)3. 外国同学在我面前黑大陆学生,我说:“Hey hey hey! I'm a mainlander!" 他们愣一下,裂开嘴噗嗤一声笑了:“No you are not!"……(他们知道我是大陆学生,但并不把我包括在典型“mainlander"的圈子里,用一个马来西亚同学的评价来说是,"diverse kind of mainlander")4.室友说:“幸好你不是个传统大陆学生,否则我一年说不了几句话得闷死……”5.中英主持中秋晚宴,中华文化夜等活动。6.在绝大多数学生是中国学生的课里,presentation就成了我的夺分神器……7.大学第一年的英语课(主要是传授academic writing和academic speaking)我的成绩比一个斯里兰卡小哥好……(他们从小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就是native speaker,如果不谈口音的话……)8. 朋友圈(不是微信朋友圈……)里国际生和内地生一样多(国际生可能还多一点……)9. 因为想着明年去交换,需要雅思成绩,今年夏天裸考的……也买了雅思那几本书,一本都没看完……我妈都愁死了……成绩嘛,不算顶级但是申请基本所有国外院校都是够格的。10. 今年夏天自己在奥地利和意大利转。(讲德语和意大利语的国家跟英语好有什么关系?)反正海关啊景点啊什么的还是用得到英语的……自己四处转悠倒也不怯。英语“好”这个标准不清晰。语言,可深可浅。比如中文,也有不少外国人能说的字正腔圆,能流畅对话,但让他们写一篇关于易理与中医关系的论文?恐怕真找不出几个……同理,能流利地说英语在日常生活中跟大家谈笑风生这其实不难,相比中文可能更简单一点,因为英文的语法更灵活,表达很多样。口音也好办,那么多英美电影电视作品,看一阵就有了。但是把它作为一种语言去分析深究,去探索它的历史和美感,想写一篇严谨又专业的学术论文,诚然还是要下很多功夫的。虽说我偶尔跟同学们谈谈人生谈谈理想还是能做到,但我的词汇量估计也就高中毕业3500词那水平……惭愧……怎么样的英语叫“好”?是听在耳里感人肺腑,还是写在纸上字字珠玑?是雅俗共赏皆能会意,还是玄妙深婉犹似莎翁?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总之,英语好算不得什么优势,好能好过native speaker?(有些大神可能是会的……)英语不好也丝毫不必为之神伤,那毕竟是另一种语言。爱学,有动力学,边学边用,活学活用,这是可取的。切忌功利性地学,为学而学,忍痛而学,有弊无利。题主加油。祝生活愉快。
大街上有人给你递传单问你学不学英语的时候,你可以接过传单然后真诚地问道:你们那儿还请老师不?
GrumpySnail:
看到楼上那么多大神都被喷了我这个渣渣来回答这种装逼问题感觉内心好忐忑啊根本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资格(つД`)ノ算了不管那么多了这个逼我装定了嘤嘤嘤体验如下:可以读四个文科专业(语言学是理科?_?)可以一个学期刷20多个学分还天天打游戏可以一个学期刷20多个学分还天天打游戏话说美服有没有小伙伴想一起撸啊!其实我玩的还行,只要不抢我中单就好。。。话说美服有没有小伙伴想一起撸啊!其实我玩的还行,只要不抢我中单就好。。。呃。。。。似乎跑题了呃。。。。似乎跑题了继续体验主题:paper什么的随便乱写都有高分啊 大学四年没有任何一篇paper低于过80分(OvO)class average55的写作课我90过大一ESL别人写一周的draft差点不及格我两小时赶出来的draft98.5随便扔几张存的图天天有人求我改paper/翻译。。。。。。你们随意感受一下。。。你们随意感受一下。。。我经常换手机,这些截图只是冰山一角。。。。这是两年以来我帮小伙伴们改过的所有paper不翻不知道一翻自己都吓一跳( ;?Д`)以后我可以收钱么!最后,偶尔在蓝盆友或者小伙伴们面前装个逼,他们一般会这么说:。。。。。。。。。。。。。。。。。。。。。。。。。。m(._.)m装逼完毕,求不打脸。。。。
大伙都散了吧,我要邀请
夏亚阿兹纳布尔:
本科毕业论文要写英文摘要,帮全班1/4的人写了。平时无意识地听中速英语节目,能听个大概。后来读研时做一个学术会议的志愿者,和巴斯某社工PHD相谈甚欢,从PHD修读到社会工作在英国的发展现况,具体情况等等。来开会的国内研究生们则和外国友人沟通很少,他们磕磕巴巴地用英文汇报自己的研究,几乎没有人愿意听,其实都是很不错的研究,但是没法传达给听众。我是觉得挺可惜的,怎么办呢,辛苦考研考上来的那种典型的二三本年轻人,明显英语教育方面比大城市孩子落后,这又不全是他们的错,是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事实表现罢了。工作后退化严重,还能帮人改PS CV。帮ex把她写好的论文翻译成英文。走投无路时,至少可以(最好不要)去留学中介混口饭吃。感受是,开一扇窗,多个选择。但不是什么令人骄傲的事情。英语水准以上,暗示这个人来自更高阶层家庭的可能性增加、曾经在英文学习上投入过一定精力,在能力上代表听力、口语、阅读、写作都是中等水平以上,在必要时刻可以拿出来运用,止一技尔,不过技多不压身。作为学科里投入和收获近似正相关最明显的一门,学好英语是物有所值的。这也是改变自己人生、实现垂直社会流动的途径之一。
Carol Pang:
谢男朋友邀~本人英语专业,专八良好,(我会说我男朋友大学四年每半年考一次四级毕业了还没有过吗?!)本人大学期间,做梦场景经常是在说英语。。思维比较宽阔,私自认为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性格开放,会有底线的跟异性朋友讨论有内涵的段子。。。。(羞。。。。) 这是受到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毒害!(嘎嘎。。)每年奖学金不用担心,知道肯定有自己的一份。参加的任何英语专业考试不用担心自己不过。。有的时候会忘了某件东西的中文表达,一遍一遍的念叨英语来想中文。。。KTV会喜欢彪英文歌,因为我唱中文歌老跑调会被别人笑话,英文歌大部分人听不出来。。。。。还有就是点英文歌没人跟我抢。。嘎嘎( 我太机智了。。。嗯。就这样吧~
SONG Kevin:
做梦的时候讲英语…
就是 办驾照的时候 没人以为我是中国籍 上来问我要出生证我在美国读了两年大学了 周围还有好友认为我说我北京生的北京读书到高中毕业是在骗他这种情况导致我每次认识一个人 都会告诉他们 我来自中国他们都以为 我血统上来自中国 而我像加州女孩儿我说 不...我born and raised in China 好多人不信....我在美国读政治学 文科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 我的英文并没有一般美国人那么好 但是当你说得好的时候 他们以为你英文跟他们一样好 so they expect more... 当你没有那么优秀 paper写的没有那么好的时候 他们不会把我当作一个英文作为第二语言的外国留学生看待 而是质疑我是不是脑子不够用或者不够努力...还有就是当你英文思维过于频繁的时候,就会放弃对中文思维的训练,每次回国我都要练习一段时间才能把我的中文恢复到上次走之前的水平... 而我在美国接受到的新词汇 由于是通过英文思维接收的 我没法在中文里找到一个相同的概念 从而导致我中英文切换夹杂的情况严重... 导致某些人认为我很装逼 (cant help it i'm sorry)其实比较中文和英文 英文真的好说很多 容易说 因为 中文用到太多的脸部肌肉 英文基本在里面 用到舌头比较多 所以说中文 比较累.....以上
autismius:
立此为誓,我一定会回来笑着答题的,请监督我
抱枕Beatrice:
昨天跟同学看IMAX版霍比特人-五军之战,开场两分钟我们异口同声:“靠,字幕挡画面啊!能不能关了……”真的……尤其瑟爹出场以后……你们懂的,IMAX3D效果最好的就是字幕,所以好烦。。。= =
作为英语专业出身,这么多年学习英语和了解其他语言的过程中,觉得语言这种东西看似原理简单其实内容复杂而且宽泛,究竟一个人可以把语言掌握到什么程度,很大程度上和环境和自身的一些因素有关吧,比如说某人语感很好所以语言学习能力会比较强之类的。就按题主所说,英语好的话可能你平时有能力看一些英文类的资料和新闻,更多地是扩展自己的视野,了解很多的观点和想法,让你可以思考生活中很多的问题。从日常生活来说,刷电影和美剧可以明白很多所谓的双关语和在我们自己本文化下所不存在的一些梗之类的,这也算是看电影刷美剧时所本应该有的乐趣了。不过另一方面来说,当你英语越好,你也会了解到真正面对一门语言时,学习的脚步不应该停止。就拿英语教学来说,一切都是以正式和规范为基准,而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绝非全是如此。即使你平时全英文授课和看一些资料文献毫无压力,写英文报告做翻译也顺风顺水,但是当你真正接触到英语母语者的口语时你也可能有些压力,俚语和方言不是你短时间内可以掌握的,而且语言也在不断变化,就连中文你也会发现隔三差五就会冒出一个新词,出现一种新的用语,何况是非自己母语的英文呢。打个比方地来说,就算我不靠字幕看电影可以懂大体的剧情和听懂对白,但是叫我一词一句来把电影听译出来难度还是很大的,最多就是在观看有字幕的影片过程中可以帮译者校对一下看是否有错或者思考一下某些地方的翻译是否到位,所以真心佩服很多听译字幕的大神!因此,英语好从语言学习上来看只是对于这门语言的掌握和应用,但我觉得更多的应该是你可以通过一门语言能够获得其他自身母语所未承载的知识和资源,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修养。学习语言是一件长久而艰苦的过程,如果说到了某一个程度就说是好了,那你就低估了语言所蕴含的威力了,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扩充。如果只是想单纯觉得英语好是什么感觉,那就是看到英文就跟看到中文一样不需大脑翻译便能理解的一气呵成之感吧,口头表达也是同样道理,但即使如此,作为非英语母语者,这也离真正精通一门外语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里牵扯到的已不仅仅是语言本身了,这也是母语与非母语者的差距所在吧。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