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对蒿甲醚描述http 错误 500.19的是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常用抗疟药之青蒿素和蒿甲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常用抗疟药之青蒿素和蒿甲醚
中公教育,规模最大公职类培训机构。|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 &&
&& 青蒿素和蒿甲醚
青蒿素和蒿甲醚
(artemisinin,qinhaosu)是从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及其大头黄花蒿中提取的一种倍半萜内酯。是根据“”的记载而发掘出的新型。应将黄花蒿与同属另一植物青蒿(A.apiacea)相区别,后者不含青蒿素,无抗疟作用。由于对耐虫株有效,青蒿素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
【抗疟作用和临床应用】青蒿素对内期有杀灭作用,对红细胞外期无效。用于治疗和恶性疟,即期控制率可达100%。与氯喹只有低度交叉,用于耐氯喹虫株感染仍有良好疗效。青蒿素可透过,对凶险的有良好抢救效果。
青蒿素也可诱发耐药性,但比氯喹为慢。与或合用,可延缓耐药性的发生。
    青蒿素治疗最大的缺点是复发率高,时近期复发率可达30%以上。这可能与其在体内消除快,产物无抗疟活性有关。与合用,可使复发率降至10%左右。
(artemether)为青蒿素的12-β-甲基二氢。其溶解度较大,可制成澄明的。抗疟活性比青蒿素强,近期复发率比青蒿素低(8%),与伯氨喹合用,可进一步降低复发率。
【】不良反应少见,偶见四肢麻木感和。未见对重要有损害作用。中应用大剂量时,曾见和,并有作用。与青蒿素相比,蒿甲醚的不良反应较轻。
出自A+医学百科 “药理学/青蒿素和蒿甲醚”条目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药理学/青蒿素和蒿甲醚”的留言:
目前暂无留言新四大发明【美索不达米亚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42贴子:
新四大发明收藏
1、&杂交水稻&:1973年,中国的袁隆平向世人捧出了“杂交水稻”这一震惊世界的答卷。这无疑是史书上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不多的中国,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粮食问题,还为亚洲甚至全世界粮食问题的解决做出了巨大贡献。
2、汉字激光照排: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是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给出版印刷行业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大大提高了印刷出版业的效率。它在促进中华文化传播的同时,也对日、韩等国家的印刷出版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华光”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工作始于1974年8月。1975年5月北京大学开始研制照排系统,由王选教授等主持这项工作。日,在北大汉宇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室的计算机房里,科研人员用自己研制的照排系统,在极短的时间内,一次成版地输出一张由各种大小字体组成、版面布局复杂的八开报纸样纸,报头是“汉字信息处理”六个大字。这是首次用激光照排机输出的中文报纸版面。这项成果,为世界上最浩繁的文字——汉字告别铅字印刷开辟了通畅大道。对实现中国新闻出版印刷领域的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它引起当代世界印刷界的惊叹,被誉为中国印刷技术的再次革命。
3、&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人工合成有蛋白质。过去世界普遍认为生命体是天然的,大都认为人工合成生命体是不可能的,是中国人首次让它变成可能。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对于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影响是巨大的。
4、复方蒿甲醚:复方蒿甲醚是第一个由中国发现的全新化学结构的药品,也是目前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的中国原创药品。截至2005年底已被26个亚非国家指定为疟疾治疗一线用药,它在疟疾这一高传染性疾病治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972年,科研人员从青蒿里提炼出抗疟疾的化合物———青蒿素,并于1973年在云南和海南等疟疾高发区进行了临床试验。青蒿素是新中国研制的第一个化学药品,标志着我国新药研发取得历史性突破。
治疗疟疾快速、高效、抗药性小的青蒿素,被国际社会誉为抗疟药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它不但为我国消灭疟疾作出了贡献,也使世界抗疟事业翻开崭新一页。
从此以后,我国科研人员在青蒿素的基础上又开发出蒿甲醚等疗效更强的衍生物。为克服疟原虫的抗药性再次“抬头”,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专家们又将蒿甲醚与化学药品本芴醇组方,研制出新药复方蒿甲醚。复方蒿甲醚既有治愈率高的优点,也有延缓抗药性产生的特点,堪称抗药性疟疾的“克星”。
3、&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人工合成有蛋白质。过去世界普遍认为生命体是天然的,大都认为人工合成生命体是不可能的,是中国人首次让它变成可能。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对于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影响是巨大的。&
&
&
&作者:辩诡&&21:20& &回复此发言&
———————吹牛啊!请看:
3、&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人工合成有蛋白质。过去世界普遍认为生命体是天然的,大都认为人工合成生命体是不可能的,是中国人首次让它变成可能。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对于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影响是巨大的。&
&
&
&作者:辩诡&&21:20& &回复此发言&
————————再看看:
3、&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人工合成有蛋白质。过去世界普遍认为生命体是天然的,大都认为人工合成生命体是不可能的,是中国人首次让它变成可能。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对于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影响是巨大的。&
&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科技档次并不算高,而且也不是中国人先搞出来的,请看:
1、&杂交水稻&:1973年,中国的袁隆平向世人捧出了“杂交水稻”这一震惊世界的答卷。这无疑是史书上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不多的中国,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粮食问题,还为亚洲甚至全世界粮食问题的解决做出了巨大贡献。&
&
&
&
&作者:辩诡&&21:14& &回复此发言&
————————杂交技术是一种改良,转基因技术才是一种革命:
杂交水稻技术已经过时了&——————————————————————————————————袁隆平屡获国际大奖,是国际上对以他为代表的中国水稻育种工作者多年以来在杂交水稻的研究、推广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的肯定和表彰。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这些研究工作能够获奖的主要原因,在于水稻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农作物,是由于其重大的经济价值而获奖,并不意味着中国在生物技术的开发和理论研究方面已走到了世界的前列。恰恰相反,在这些方面我们还与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袁隆平因为发现水稻杂种有优势,进而培育、推广杂交水稻,但是杂交水稻为什么会有优势?水稻杂交优势的遗传基础是什么?这些更根本性的理论研究成果却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坦克斯利(Steven&Tanksley)实验室做出的,他也因此与袁隆平分享沃尔夫农业奖。这种理论研究具有更为重大的学术价值,将会对未来的应用开发产生深远的影响。
4、复方蒿甲醚:复方蒿甲醚是第一个由中国发现的全新化学结构的药品,也是目前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的中国原创药品。截至2005年底已被26个亚非国家指定为疟疾治疗一线用药,它在疟疾这一高传染性疾病治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复方蒿甲醚:我国医药界的骄傲与尴尬。尴尬的事实:复方蒿甲醚的巨大成功,完全是由跨国制药巨头——瑞士诺华制药公司运作,是诺华投入巨资进行药品的后期研究、大范围的国际专利申请和新药注册;尽管我国不甘心只做原料药生产大国,尽管我国已拥有复方蒿甲醚,但就是这个药品,我国制药企业却还仍旧充当了原料生产企业的角色,制剂最终还是由诺华设在我国的工厂生产的;,诺华为复方蒿甲醚项目的总投入在1亿美元左右。诺华从合作中又得到了什么呢?李振福说,诺华有许多种药,但没有一种药能像复方蒿甲醚一样会经常在诺华总裁会议上被提到。是它为诺华带来了巨额的利润?并不是。他说,事实上,诺华是在亏本做这个药。合作项目中,中方为什么只提供原料,而不生产制剂呢?刘天伟说,事实是,中方目前还没有一个企业的制剂生产水平达到国际制剂生产规范的要求。如果有一天某个企业达到要求了,中信将有可能说服诺华放弃制剂的生产而转交给中方企业。&  ——国际合作:还要走的路&  复方蒿甲醚带给我国医药界什么样的启示?李振福含蓄地表示,一个新药要真正实现国际化,周期很长、投入很大,怎么能借助现有资源走国际合作这条捷径,是一个值得我国医药界思考的问题。周义清认为,国际合作就是借力,自己上不去,让别人带上去。刘天伟则将国际合作形象地比作“中国人的儿子外国人养”。
看看所谓“新四大发明”真相,有相当吹牛皮的成分,真是本性难移!
邹成鲁:
“国外许多人都曾尝试过把还原的胰岛素肽链重新组合,以期获得一定产率的天然胰岛素,而这些探索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当时,除了像催产素这样的小肽以外,还没有一个含二硫键的蛋白能在还原后通过氧化而成功地再生。我们没有被洋人的失败吓倒,反而迎难而上,着手分离A链和B链。
&“我们所得到的粗产物经进一步纯化和结晶,终于得到和天然胰岛素具有相同活力和晶型的晶体,胰蛋白酶水解物双向纸层析和电泳的结果进一步证实氧化后所得的胰岛素与天然胰岛素完全相同。这些重要的结果我们在1959年的秋天就得到了。1960年,Dixon和Wardlaw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报道还原的肽链经氧化得到了1%~2%的胰岛素之后,我们才决定在《中国科学》发表我们的结果,第一篇论文发表在1961年10月《中国科学》恢复出版后的第一期上。同时,我们一直在摸索进一步提高产率的条件。不久,我们把产率提高到了30%~50%!
&“这些研究为胰岛素的合成确定了路线,并为最终全合成扫清了道路。胰岛素的合成是由三个单位协作完成的。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由钮经义和龚岳亭领导的小组负责B链的合成;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由汪猷领导的小组以及北京大学由邢其毅领导的小组共同负责A链的合成,两条链通过传统的片段缩合法合成;我的小组负责两条肽链组合成天然胰岛素分子。”
&人工合成胰岛素的价值,在于它第一次打破了生命与非生命的界限。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研究获得1981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和1997年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
获得诺奖与否不是唯一标准
青蒿素才是真正的里程碑,复方蒿甲醚是以它为基础的.
你11楼其实指的是我国制剂水平的落后.并不能否定青蒿素\复方蒿甲醚的意义.
看了你贴出来的东西,需要反思的是:我们自己在&经济困难时期&能完全独立研发出青蒿素,为什么复方蒿甲醚就不能在经济一片大好时期独立弄出来?
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这些国内专家们评选出来的“新四大发明”基本上是在M时代弄出来的或是开始研发出来的。
虽然这不能证明M时代怎么怎么好,但能说明那个时代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差。
我想说的是:自主创新的精神无论如何是不能丢的!
更正
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这些国内专家们评选出来的“新四大发明”基本上是在M时代弄出来的或是开始研发的。
胖子时代把知识分子称之为“臭老九”,还搞闭关锁国闭门造车的政策,靠资源丰富和地大人多的优势和老蒋时代培养的人才,搞出一丁点并不是很了不起的东西,就大吹大擂,并又把这些曾受打击的知识分子说成是自己的私物,真是恬不知耻!象青霉素对世界和中国都是非常重要的药品,是在抗战最困难年代同英美几个国家同时能生产出来的,这是因为老蒋在极端艰难的年代也重视培养人才,象毛胖子不但打击知识分子,还把文化教育搞成重灾区,使人才断层,如此还有脸皮吹,毛毛辈脸皮真厚!
“只要社会主义一棵&草,不要资本主义一棵苗”、“不用国外的一颗螺丝钉”……华光公司工程师殷建民说,华光系统研发初期,这些想法还很盛行,直接制约了系统的研发。最初,激光照排系统原理性样机出来以后,系统长时间不稳定,最主要的不是软件问题,而是硬件跟不上,受内存容量、处理速度等问题制约。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这种思想发生了改变,可以大批购买外国硬件,可以采用更先进、更稳定的硬件,这套系统很快稳定下来。当然,不利的因素也有,国外激光照排系统也引了进来。
————————可见搞汉字激光照排技术闭关锁国闭门造车是不行的!
我除了对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情况有所了解,但对其他的所谓“新发明”并不怎了解,但据我的学识和经验,深知大多数中国人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喜欢吹牛虚夸——这也是中国不能有较大长进的一大原因,所以我本着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进行考究,结果证明这“新四大发明”不过几乎也是“齐哇哇”和“呀呀乌”!
既然称之为“发明”,当然是对全世界都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但这“新四大发明&”,如“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从引证的资料可以看到,是美国人先搞出来的,中国的研究没有原创性,此说不过如以往的那样,是一厢情愿自说自话的吹牛B!
“杂交水稻”对中国的影响当然是重大的,因为改变了水稻低产的状况,这对人口众多耕种技术又落后的中国大陆来说,是意义重大的,所以获得国际奖项,就如巴以的阿拉法特、拉宾、佩雷斯那样,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因为他们的努力使巴以少死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也如此,让中国人少挨饿,但这项技术“更根本性的理论研究成果却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坦克斯利(Steven&Tanksley)实验室做出的”,并且杂交技术只是技术改良而不是技术革命,已过时,转基因技术才是技术革命,杂交技术在作物培育的质和量都不如转基因技术,中国和全世界都往转基因技术方面努力,而中国在这方面落后了,连菲律宾都不如。可见如此胡吹,不过是井底之蛙!
“汉字激光照排”,不过是对华语区的印刷技术有较大的影响,因为是使中文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大步跨进“光与电”的时代。激光照排技术是在1946年产生于西方,第一代和第二代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日本也有了,王选延续西方和日本的研究方向,研制出第三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其作用不过是使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绝对占领国内市场,但对全世界不见得有很重大的影响。可见说到底都是别人的研究成果在先,有什么好吹的!当年原子蛋和卫星制造成功,也是如此说比美国所用的时间少多少和重量能量强多少,其实道理很简单,就如螃蟹现在谁不会吃,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是杰出的。又如哥伦布登新大陆和把鸭蛋直立在桌面,他作出来了谁都会了,但他不作出来可能谁都不会!
“复方蒿甲醚”是由跨国制药巨头——瑞士诺华制药公司投入巨资进行药品的后期研究等(达一亿美元)、我国制药企业却还仍旧充当了原料生产企业的角色,制剂最终还是由诺华设在我国的工厂生产的。可见中国大陆的技术设备还不能生产这种药,这是吹起来没底气的!
汪猷、邢其毅、黄鸣龙等有机化学家则认为这项工作意义不大。他们说:“我们所合成的胰岛素,只是合成了一种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多肽激素。说它是蛋白质也无不可,但它的合成,并不表示有多少重大意义。应用到的有机化学合成技术,并没有什么新创造,不能认为在合成物质上有什么新的飞跃。其次没有多大的理论意义,只能说是一般的研究工作成果罢了。”&
施溥涛研究员(A链北大组成员):就拆、合而言,贡献比较大,可这个东西人家先发表,虽然没我们做得好……但诺贝尔奖的评选重视两个因素,一是创造性,要有大的创新;二是对以后的工作要有重大影响。最重要的是后面这点。对胰岛素合成而言,它有影响,但不及其他几个获诺贝尔奖的成果影响大。&
————————可见邹成鲁的说法不过是夸大其词的,缺乏原创性没有创造性还有什么好吹的?
如果真的意义不大的话,只怕连诺奖提名都不会有。
呵呵~~一说新中国的科技成就,鲁直就不服气.
那好,你就说说M国时期的科技成就\清朝的也行.
那好,你就说说M国时期的科技成就\清朝的也行.&
&
&
&作者:辩诡&&20:13& &回复此发言&
&
--------------------------------------------------------------------------------
&
M国时期制出青霉素也比这“复方蒿甲醚”成就要大吧?但你如此用现在同前朝比?不是太弱智了吗?再说中国若是老蒋当政,而不是走马教毛折腾路,中国早就实现现代化,在科技方面会有更多的建树,哪会象毛胖子那样,造成人才断层。一生偏袒中供、一生指斥中国国抿谠的美国中国问题“权威”费正清先生,在临死前才得出的唯一正确结论。他说:“如果没有日本的侵略,中国国抿谠是能够将中国领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去的。”
3、&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人工合成有蛋白质。过去世界普遍认为生命体是天然的,大都认为人工合成生命体是不可能的,是中国人首次让它变成可能。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对于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影响是巨大的。&
&
&
&作者:辩诡&&21:20& &回复此发言&
  ————————最早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早在1948年,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就选择了一种分子量小,但具有蛋白质全部结构特征的牛胰岛素作为实验的典型材料进行研究。于1952年搞清了牛胰岛素的G链和P链上所有氨基酸的排列次序以及这两个链的结合方式。次年,他宣布破译出由17种51个氨基酸组成的两条多肽链牛胰岛素的全部结构。这是人类第一次搞清一种重要蛋白质分子的全部结构。桑格也因此荣获1958年诺贝尔化学奖。&
——————可见你所说的中国人最早搞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是假的,你除非证明这资料的说法是假的,否则就不要拿这种以讹传讹的吹牛皮来当事实。
从有机合成的角度上来讲,牛胰岛素是一种由5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在中国化学家把它人工合成出来之前,美籍化学家Vincent&du&Vigneaud已经在世界上第一个合成出了一种由8个残基组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催产素。正是由于这项成果,Vincent&du&Vigneaud获得了195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这事实证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并不是中国人的新发明,事实就是事实,真理不需要谎言支撑!
井底之蛙好好看看了,为何科学发明创造几乎全是西洋人?这不是靠跳脚大骂“洋奴”或自吹自擂改变得了的事实,中国人的不长进,这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如“李约瑟难题”、毛折腾作孽造成的人才断层,愚民政策及“钱学森之谜”,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正视自身的不足,不跳出这些怪圈,中国科技进步无望。
登录百度帐号蒿甲醚治疗癌症
我的图书馆
蒿甲醚治疗癌症
中晚期癌症可以完全治愈
前两天听到一位文友患了肺癌,已是中晚期,医生原预判只有三个月的生存期,接受化疗以后,已活了半年,半年里他还在创作、修改长篇小说,目前状态还可以。我问到了他的电子邮箱,立刻发函去,向他推荐一只广谱的,长期使用基本无副作用的治癌特效药——蒿甲醚皮下注射剂。此药是一位老首长的儿媳几年前推荐的。她母亲十多年前得了恶性程度很高的癌症,医生说只有两个月的生存期,有人推荐了此药,两个月后去检查,癌细胞完全消失。说这话时老太太还健在,已经九十多岁。此后,她向许多生癌的亲友推荐,效果都很好。蒿甲醚是从蒿草中提炼出来的,原来是抗疟疾的特效药,因为据病家反映,此药长期使用无副作用,所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是
广谱的抗癌药。我当时听了非常兴奋,因为抗癌药(化疗)的严重后果,就是药物的副作用,不仅患者在接受化疗时非常难受,而且会导致免疫力极度低下,乃至全身衰竭,等不到癌肿来夺取生命(如转移到脑部昏迷致死,转移到肾脏尿毒症而死,还有导致门静脉高压破裂喷血而死),就因所谓并发症死亡,现在有基本没有副作用的抗癌药,在不是癌症患者的福音吗?我当时就想贴到博客上,但那位女士表示一旦贴出,担心药涨价,蒿甲醚原来6元一支,当时已涨到9元一支,涨了50%,虽然与其他抗癌药比起来,药价非常便宜,但
考虑到此药有些患者长期使用,有癌治癌,无癌防癌,同时,它又是抗疟疾的特效药,而疟疾患者多数在农村,蒿甲醚药价一涨,对患者还是不小的负担。尊重她的意见,我就把联系购买蒿甲醚的方法记在通讯录上,有机会就向人推荐。
但让我感到纳闷的是,叫我听了这么兴奋,没有副作用、又便宜的抗癌特效药,听到我推荐的癌症患者却不兴奋,有的干脆不用,有的买来用了几针就不用了,结果都在接受化疗后速速离世。我遇到的知音,严格说,蒿甲醚遇到的知音,是潘肖珏教授。她原来是国内有名的公关策划专家,五年前患了恶性度最高的乳腺癌,而她当时还得了股骨头坏死的病,如果术后接受化疗,那就雪上加霜,即使能活三、五年,也只能瘫在病榻上,毫无生活质量。兵至死地而后生,她背水一战,用研究学问的理性与钻研精神,研究出了一条抗癌的活路,还写出了一本书《女人可以不生病》,书中公布了她研制的抗癌食谱,现在,已成了养生专家。她一听就对我说,蒿甲醚是有道理的。她说,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抗癌理念,就是变攻癌(手术、化疗、放疗),为改变身体环境,使癌细胞没有生存的土壤。研究表明,癌细胞只能在酸性体质条件下才能生存,在弱碱性体质条件下,癌细胞就会自然死亡。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研制出了抗癌食谱,救了她的命。而她看到最新的资料,美国已经从蒿草中提炼出青蒿素,制成片剂,作为抗癌特效药,原理就是青蒿素可以变酸性体质为弱碱性体质。青蒿素片剂1000多美金一瓶,在美国的抗癌药中算是相当便宜的,但它是片剂,效果肯定不及针剂。蒿甲醚原是抗疟疾特效药也有道理,因为蚊子只叮咬酸性体质的人,不叮弱碱性体质人,可能疟原虫在弱碱性体质人的血中也不能生存。
但直到这回我收到那位文友的回信,才明白以前的患癌症的朋友不用蒿甲醚的可能的原因,也是我不得不写这篇博文的原因。他说,他现在接受的化疗,是使用一只价格非常昂贵的进口新药(好像是800多美金一支,每天一支),他现在是以接受临床试验的方式用药,所以是免费的,否则他根本用不起。但接受临床试验,为观察疗效,必须承诺不使用其他的药物治疗。目前情况还可以,如果药物产生了耐药性,不起作用了,停药后再用蒿甲醚。
我恍然明白,之前那些拒用蒿甲醚的患者,可能也有类似的协议,或者并没有享受临床试验的优惠,但医生也告诫不要混用其它的药物,他们就唯命是听,结果错失了生存的机会。我回信说,首先,我在药厂干过,也在医院蹲点写作,知道接受临床试验的规矩,医生提出不要同时用其它药物治疗,是合理的,即使不是参加临床试验,要求患者在一段时间里只接受一种治疗方案,也是合理的。但医生所指的其它药物,是指同一类作用的药物,例如同一类攻癌的药物,而把酸性体质改变为弱碱性体质,本来通过食疗(日常饮食)也能达到(潘肖珏教授就这样做到了),蒿甲醚只是
使作用更快一点,所以,使用蒿甲醚不能视作使用其它的抗癌药。而癌症的危害性正是在病程发展快,改变体质的进程也许赶不上癌细胞的发展进程,所以,使用蒿甲醚越早越好,刻不容缓。
其次,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抗癌药最大的负面作用是摧垮了人的免疫系统,而不仅是通常所认为的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了大量的好细胞。免疫系统是抑制癌细胞的主力军,因此,使用抗癌药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开始作用很明显,癌肿块不再生长,甚至缩小了、也有消失了,但使用一段时间,抗癌效果不明显了,再接着,癌肿爆发性生长,一发就不可收拾。原因就在抗癌药摧垮了免疫系统,已有的癌细胞杀灭了,新生的癌细胞却没有免疫系统去控制、抑制,就疯狂生长。抗癌药不是抗生素,没有什么耐药性。出现所谓的“耐药性”,就是抗癌药把自身免疫系统摧残殆尽,那就来不及了。所以,抗癌药用到一定程度,病情稳定了,应该赶快停药,尽可能多保留一点自身的免疫系统,抓紧这段休整期,改变自身体质环境,对残存的癌细胞来个釜底抽薪。如果期望抗癌药把癌细胞赶尽杀绝,毕其功于一役,那适得其反的概率是非常大的。这方面有沉痛的教训,说起来令人心里难过,就不说了吧。
那位文友还问到蒿甲醚是否有片剂,因为打针一是麻烦,二是长期注射,皮下可能出现硬块。我回答他,凡针剂都可以口服,只是通过胃来吸收,效果可能差一些,那就用量加倍。当然,蒿甲醚是否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患某种胃病的是否可以口服蒿甲醚,还要问医生,最好自己试一下,不舒服,就改注射,反正试一下是不会致命的,为了救命,值得一试。
我把蒿甲醚的购买方法公布在这里:蒿甲醚注射液,昆明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郊七公里,邮编:650100,电话:,,FX:。可以先打电话去联系,厂家会告诉你这是抗疟疾药,用于抗癌,临床试验结果还没有出来,你要用可以,但厂家概不负责。然后会告诉你账号,汇款进去后即发货,每次不管买多少,运费总是60元(不知现在涨没涨)。生产蒿甲醚的厂不止这一家,但这家是朋友向我推荐的,还是有信誉的。另外,蒿草在农村田间多的是,鲁迅诗曰:“万家墨面没蒿莱”,到中药店去买,买不到到农村去割,弄来煎茶喝,或许也有用,不妨一试。
综上所述,我得出结论,中晚期癌症可以完全治愈,但必须转变观念,其它的疑难杂症乃至绝症,亦复如此。观念不变,生了病把自己全部交给医生,在目前国内(也许还不止中国大陆,是世界性的)医务界唯利是图,医德、医技严重滑坡的情况下,“合理”的结果是使自己死得更快,一场病导致家破人亡。因此,我要推荐大家去看潘肖珏的《女人可以不生病》与她的刚推出的新书《我们该把自己交给谁》。无论你是否生了病,无论你生了什么病,我觉得都该看一看,因为,比她战胜绝症的经验与那些食疗、心理治疗等方案更重要的,是她展示了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存哲学,她现身说法的告诉我们,健康首先是心理健康,生病归根结底是心灵染病,而战胜疾病的根本动力还在我们自身的生命潜能。
蒿甲醚的威力
蒿甲醚是从一种草药里提炼而成的针剂。蒿甲醚原来是一种抗疟疾的特效药。而且也是提高免疫力的特效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一个癌症患者的晚期治疗中。用了这种药品。结果神奇的活了下来。
我知道,蒿草就是我们的路旁·田野·房前·屋后的荒地里生长的一种我们叫蒿子。味道很难闻。但是我小时候听老人家说能治病。而且能治烂疮。小叶子我都认识这种草。你不面拿来熬水喝也可以。他重要的是没有副作用。蒿甲醚针剂最好的应该是昆明制药厂生产。每针有原来的6元,现在已经涨到9圆元了。可能还要涨价。因为已经有许许多多的人已经知道了此消息。希望有的病人可以一试。因为可能对于很多的人来说,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你为什么不放手一搏呢!
目的:研究抗疟疾药物蒿甲醚(Artemether)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体外生长的影响,为蒿甲醚治疗肺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单四唑(MTT)比色法检测蒿甲醚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细胞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对数生长期群体倍增时间;用流式细胞术研究蒿甲醚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蒿甲醚对A549细胞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34 mg/L。A549肺腺癌细胞对数生长期群体倍增时间在蒿甲醚作用后(20.7±0.5)h,对照组为(32.2±0.3)h,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549细胞经蒿甲醚作用后G1期细胞百分比增加(P〈0.01),G2或S期细胞减少(P〈0.01),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蒿甲醚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蒿甲醚的细胞毒作用与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目的:研究抗疟疾药物蒿甲醚(Artemether)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体外生长的影响,为蒿甲醚治疗肺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单四唑(MTT)比色法检测蒿甲醚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细胞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对数生长期群体倍增时间;用流式细胞术研究蒿甲醚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蒿甲醚对A549细胞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34 mg/L。A549肺腺癌细胞对数生长期群体倍增时间在蒿甲醚作用后(20.7±0.5)h,对照组为(32.2±0.3)h,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549细胞经蒿甲醚作用后G1期细胞百分比增加(P〈0.01),G2或S期细胞减少(P〈0.01),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蒿甲醚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蒿甲醚的细胞毒作用与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蒿甲醚与亚铁盐合用的稳定性考察
论文简介:目的:探讨蒿甲醚对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小鼠白血病细胞株L615体外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蒿甲醚抑制白血病细胞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 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简称MTT)法测定不同浓度蒿甲醚对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小鼠白血病细胞株L615、人脐静脉细胞株HUV-EC、小鼠胰岛血管内皮细胞株MS1生长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K562细胞和L615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TUNEL法检测药物诱导K562细胞和L615细胞凋亡的情况;RT-PCR法和ELISA法检测蒿甲醚抑制K562细胞和L615细胞VEGF的表达;内皮细胞增殖试验和内皮细胞迁移试验检测经蒿甲醚作用后的K562细胞和L615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结果:蒿甲醚可以抑制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小鼠白血病细胞株L615增殖,其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经蒿甲醚作用K562细胞24h、48h、72h后的IC50值分别为32.27±0.151μg/ml、27.48±0.08μg/ml、25.00±0.37μg/ml:作用L615细胞24h、48h、72h后的IC50值分别为38.07±0.39μg/ml、27.11±0.71μg/ml、25.84±0.32μg/ml;流式细胞术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显示蒿甲醚可以将K562细胞和L615细胞阻滞在细胞周期G2/M期,G0/G1期细胞减少。流式细胞术TUNEL法结果显示蒿甲醚作用后K562细胞和L615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RT-PCR检测蒿甲醚作用后的K562细胞和L615细胞VEGF mRNA表达下降;ELISA法检测蒿甲醚预处理的条件培养基VEGF表达减少;内皮细胞增殖试验和内皮细胞迁移试验结果显示内皮细胞在蒿甲醚预处理的条件培养基中细胞增殖率和迁移率均低于对照。 结论:蒿甲醚可以抑制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小鼠白血病细胞株L615增殖,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蒿甲醚可以抑制白血病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天下:
青蒿琥酯在临床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发表者: <FONT class=orange1 color=#ff人已访问
青蒿琥酯(Artesunate),化学名为二氢青蒿素-1,2-α-琥珀酸单酯,是具有倍半萜内酯(Sesquiterpene lactone)结构的青蒿素(Artemisinin)衍生物。青蒿素是我国学者于70年代从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中分离的具有抗疟作用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在青蒿素的基础上开发了多种衍生物,包括: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青蒿琥酯、蒿甲醚(Artemether)、蒿乙醚(Arteether)。目前,该类药物作为抗疟药使用将近二十年,青蒿琥酯的临床应用也有十年之久,它们可以杀灭红细胞内期的疟原虫,达到抗疟作用,从而可以用于各类疟疾患者,尤其适用于抗氯喹和哌喹的恶性疟和凶险型脑型疟疾患者的救治,具有抗疟活性高、退热快、原虫转阴时间短、毒副作用小等特点。
当前,在青蒿素类药物作为抗肿瘤制剂方面的研究,国内国外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早在90年代初,国内外学者已开始注意青蒿素类药物的抗肿瘤作用。在十余年时间内,不断有类似抗肿瘤作用的报道,其中多数为在体外细胞系上的研究。这些细胞系包括了肝癌、乳腺癌、白血病、、大肠癌、肾癌及妇科癌症等肿瘤的细胞系,上述研究大都显示了青蒿素类药物在体外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新近,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更是以人类五十五种肿瘤细胞系为基础,在肿瘤分子生物学方面对青蒿素类药物进行分析,取得了一些作用机理方面的成果,包括青蒿素类药物的氧化自由基损伤、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并具有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的作用等。这些年来,也有学者将青蒿素的治疗直接用于动物模型中,但数量不多,连贯性不强,研究设计的层面也不甚高,仔细观察结果发现青蒿素在动物模型中的抗癌作用表述不一。最近,美国华盛顿大学完成了一些令人感兴趣的动物模型,并首先将二价铁同青蒿素类药物合用,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效果。
青蒿琥酯是国家重点开发对象,来源简单,使用方便,有注射用青蒿琥酯和片剂两种剂型。青蒿琥酯在进入体内后很快转化成二氢青蒿素,并在二价铁的介导下,过氧桥裂解形成氧自由基,从而引起对体内的大分子物质的过氧化损伤,这可能是青蒿琥酯抗肿瘤的作用机制。由于肿瘤细胞是生长旺盛的细胞,需要较多的营养物质,包括二价铁,其细胞膜表面的铁蛋白受体高表达以保证获取足够的二价铁用于肿瘤生长。当给予肿瘤患者补充二价铁时,肿瘤细胞内铁浓度将会更高,从而可以增加青蒿琥酯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目前,尚无任何青蒿素类药物在肿瘤临床上应用的报道,但各种趋势表明,青蒿素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于肿瘤病人将是必然的趋势。青蒿琥酯应用于临床抗疟已有十年的历史,广泛的临床应用并未见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有试验数据表明在类似剂量下青蒿琥酯具有抗肿瘤作用,因此将青蒿琥酯应用于临床抗肿瘤是可行的。进行青蒿琥酯在抗肿瘤方面的临床试验是将青蒿琥酯推向抗肿瘤临床应用的重要一步。
本次试验主要是研究口服青蒿琥酯片在临床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作用。本研究可能是第一个青蒿素类药物在临床抗肿瘤方面的研究。
二 实验目的
评估青蒿琥酯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作用,包括患者的生存时间、生存质量、肿瘤原发灶体积、肿瘤转移情况以及肿瘤标记物的影响;帮助制定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青蒿琥酯的用药方案。
三 实验设计
1,总体类型
前瞻性,分层随机,对照,单中心或多中心研究。
2,患者人数及来源
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
3,入选标准
①年龄 20-80岁;
②原发性肝癌患者,失去手术机会或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者。
4,排除标准
①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Child分级C级以上;
②严重肾功能不全者,Cr&2mg/dl;
③有严重心脏疾患,如有明显症状的充血性心脏病患者;
④有严重消化系统疾病,吸收不良者;
⑤有缺铁性贫血、血色素沉着症者;
⑥有严重过敏体质者;
⑦严重衰竭,不能耐受治疗者;
⑧意识不清者,包括有病史患者;
⑨同时参加其它临床实验者。
四 实验方法
1,方法概述
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口服硫酸亚铁片300mg,6小时后口服青蒿琥酯100mg,每日一次,共持续30天;对照组按同样方法给予安慰剂。两组使用同样的其它化疗方案。分别于服药前、服药第10天、20天、30天采集数据,在患者一般情况、血象、肝肾功能、免疫功能、肿瘤原发灶体积、肿瘤转移情况、肿瘤标记物等方面进行比较,最终评估患者的生存时间,并做出结论。
2,患者出组规则
①使用青蒿琥酯或硫酸亚铁时出现过敏者;
②使用青蒿琥酯或硫酸亚铁出现不明原因高热者;
③患者拒绝使用青蒿琥酯或硫酸亚铁。
3,终止实验规则
实验过程中应用青蒿琥酯或硫酸亚铁造成严重不良反应、危害患者健康、,本实验自动终止。
4,具体用药情况
实验组口服硫酸亚铁片300mg,6小时后口服青蒿琥酯100mg,每日一次,共持续30天;患者可行两月休息后,再行个一30天疗程。对照组给予安慰剂。两组使用同样的其它化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以使用针对各种基础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的药物。
5,患者禁止同时使用的药物
自由基清除剂:如维生素C、还原型谷胱甘肽;铁离子螯合剂:如去铁胺。
6,预计实验周期
五 实验参数
1,临床观察
主要是患者一般情况、生活质量、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2,血液化验
①对机体血象的影响;
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②对机体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机制的影响;
③对机体炎症状态的影响
C-反应蛋白(CPR)、血沉(ESR)
④对机体营养状态的影响
白蛋白、前白蛋白;
⑤对机体血清肿瘤标记物的影响
3,影像学评价
①对肿瘤原发灶的体积的影响;
②对肿瘤转移情况的影响
4,评估患者的生存时间
六 统计学方法
χ2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上显著性差异。
七 人道问题
由于青蒿琥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疟疾患者中应用,其安全性已得到证实;本实验采用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方式均有依据,并在其它研究中被报道,故不存在非人道问题。
八 研究监督
1,数据取得
2,数据记录
九 结果发表
本研究结果将于国内医学专业刊物发表,并将以外文形式于国外医学专业刊物发表。一石二鸟
无意插柳柳成萌,在利用青蒿素攻克疟疾的过程中,人们发现,青蒿素对癌细胞也具有较强的杀伤力。这一发现赋予了青蒿素更加神奇的色彩。
1995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青蒿素对乳腺癌、胰腺癌和白血病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而对正常组织细胞无毒性作用。由此,世界上掀起了研究青蒿素治疗肿瘤的热潮。随后,国内外的研究人员相继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黑色素瘤细胞、肾癌细胞、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细胞、肺癌细胞也具有杀伤作用,其中,还包括许多耐药肿瘤细胞。实验表明,青蒿素类化合物能有效抑制小鼠和大鼠异种移植瘤的生长。
青蒿素如何杀死肿瘤细胞呢?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膜是青蒿素攻击的主要靶点。青蒿素既可以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也可以使细胞“胀亡”。肿瘤细胞膜遭到破坏后,其通透性就随之发生改变,一方面细胞外大量的钙离子会进入细胞内,诱导细胞程序化死亡,即“凋亡”。另一方面细胞膜通透性的增加导致细胞内的渗透压发生变化,细胞吸收大量水分发生膨胀直至死亡,即“胀亡”。研究表明,青蒿素能促进Bcl-2(一种抑制凋亡的基因)表达下调和Bax(一种促进凋亡的基因)表达上调,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研究还证实,青蒿素的抗肿瘤作用可能与细胞内的铁有关,这一机制与青蒿素的抗疟作用机制极其相似。铁是与细胞增殖相关的重要金属离子之一,在疟原虫、肿瘤细胞中的含量比正常细胞高,并且肿瘤细胞对铁离子的吸收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呈正相关。青蒿素可与铁反应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而自由基破坏肿瘤细胞膜导致细胞内物质外漏,从而杀死肿瘤细胞。
利用青蒿素治疗癌症的独特优势在于,青蒿素能与其他药物协同治疗肿瘤。由于常规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也具有毒性,病人常常耐受差。化疗失败是导致肿瘤转移和复发的重要因素。青蒿素联合其他化疗药物治疗肿瘤可以达到更佳效果。研究人员已经发现青蒿素与5-氟尿嘧啶、表柔比星、阿霉素等常用化疗药物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青蒿素在杀死肿瘤细胞同时,还可以抑制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状形成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通过抑制肿瘤内血管生成,从而控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青蒿素衍生物联合放射治疗对肿瘤细胞具有更大的杀伤力。最近,韩国的研究人员将神经胶质瘤细胞用双氢青蒿素预处理后,再给予放疗,发现这种抗疟药可增加放射敏感性,肿瘤细胞数减少了80%,但对乳腺癌细胞、宫颈癌细胞和肝癌细胞的作用较弱。青蒿素对放疗的增敏作用可减少放疗剂量和放疗副反应。
青蒿素是我国科学家从青蒿中获得的划时代发现和自主创新成果,其全新的结构和独特的抗疟活性,改写了只有生物碱成分抗疟的历史。中国人依靠自己的智慧和丰富的青蒿资源,为根治疟疾开辟了新的道路,在药学史上创造了又一个奇迹。正如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研究员理查德?海恩斯教授所说:“中国的青蒿素研究者们应该因此被授予诺贝尔奖,这项研究是整个20世纪后半叶最伟大的发明。”(杨世诚)本篇文章来自&A href='http://www.100md.com'&百拇医药网&/a& 原文链接:
蒿甲醚对BALB/c小鼠CT-26结直肠癌抑瘤作用
作者:伍治平 高成伟 王熙才 吴永贵 朱启顺 胡炜
【摘要】 [目的] 探讨蒿甲醚(Artemether)对BALB/c小鼠CT-26 结直肠癌的抑瘤作用。[方法] BALB/c小鼠皮下接种CT-26 结直肠癌细胞(2×106)4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为低剂量(33.3mg/kg)、中剂量(50mg/kg)、高剂量(66.6mg/kg)和中剂量(50mg/kg)+铁剂(1.5mg/kg)组,阳性对照组为顺铂(5mg/kg),空白对照组为等体积生理盐水。除顺铂为腹腔注射外,其余组均为灌胃给药法。[结果] 口服蒿甲醚低、中、高剂量和中剂量+铁剂对BALB/c小鼠CT-26结直肠癌的抑瘤率分别为:42.3%、51.4%、52.0%、53.5%。[结论]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口服蒿甲醚对小鼠CT-26结直肠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蒿甲醚与铁剂合用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Anti-tumor Effect of Artemether in CT-26 Colorectal Cancer Bearing BALB/c Mice
Abstract: [Purpose] To explore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Artemether in CT-26 colorectal cancer bearing BALB/c mice. [Methods] Forty-eight BALB/c mice (24 male and 24 female) subcutaneous planted with CT-26 colorectal cancer cell (2×10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6 groups(8 mice in each): low dose group, 33.3mg/ middle dose group,50mg/ high dose group, 66.6mg/ Artemether 50mg/kg plus ferralia 1.5mg/ positive control group, DDP 5mg/ and blank control group, same volume of normal saline. All were administrated, excepted DDP intraperitoneally. [Results] Inhibitive rates of Artemether by oral at dosages of low, middle and high were 42.3%, 51.4% and 52.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Artemether is provided with anti-tumor effect to CT-26 colorectal cancer bearing mice at certain range of dosage. Combination of ferralia with Artemether plays an synergisticly inhibitive role.
Key words: A BALB/ CT-26 colorec inhibitive effect
近年研究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有明确的抗肿瘤作用,可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组织细胞的毒性较小,与传统化疗药物不存在交叉耐药。Efferth等[1]选择55种癌细胞株研究青蒿素的衍生物青蒿琥酯的抗癌活性时发现,其对白血病细胞和结肠癌显示出最强的抗癌活性。但迄今有关蒿甲醚体内抗小鼠CT?鄄26结直肠癌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我们进行了蒿甲醚抗小鼠CT?鄄26结直肠癌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药物:蒿甲醚片(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复方硫酸亚铁颗粒(河南福森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50802);顺铂注射液(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50903)。
实验动物:BALB/c小鼠,6~8周龄,体重17g~20g(昆明医学院实验动物科,批准文号:SCXK滇P0005?鄄0008)。
瘤株:BALB/c小鼠CT?鄄26结直肠癌细胞株,购自美国ATCC公司,保存于液氮。
1.2.1 小鼠模型建立
复苏结肠癌细胞株CT?鄄26,用含10%标准小牛血清(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灏洋生物)的RPMI 1640(GIBCO)全培养基常规传代培养。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调整为适宜浓度1×107个/ml,接种于小鼠右前肢皮下,每只小鼠接种0.2ml。
1.2.2 动物分组及给药
将48只结肠癌皮下接种小鼠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生理盐水每天0.4ml/20g),顺铂组(每天5mg/kg)、低剂量组(蒿甲醚片每天33.3mg/kg)、中剂量组(蒿甲醚片每天50.0mg/kg)、高剂量组(蒿甲醚片每天66.6mg/kg)、中剂量加铁剂组(蒿甲醚片50.0mg+硫酸亚铁1.5mg/kg)。均在接种5d后,顺铂采用腹腔注射5d后停药,其余采用灌胃给药法持续给药8d(见表1),停药24h处死动物。剥离肿瘤,称重,抑瘤率。肿瘤组织做病理
青蒿素有望用于治疗卵巢癌
核心提示:从细胞与分子层面上,对青蒿素及其主要衍生物“双氢青蒿素”、“蒿甲醚”和“青蒿琥酯”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中“双氢青蒿素(DHA)”活性较强,能有效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生长。
  自古以来,各地中医都使用不同中药蒿草入药,以求清热、祛风、止痒等功效。中药黄花蒿因浓郁,被称为臭蒿、苦蒿,属于中药蒿草中较“次”的一种。但在各种中药蒿草中,唯独黄花蒿含有特殊的有效成分———青蒿素,上世纪70年代发展为全球著名的抗新药,逐步推出片剂、粉剂、针剂等药品形式,至今仍是最普遍、最见效的抗疟疾药物之一。近年来,中药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癌作用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美国国家研究所(NCI)已将其纳入抗癌药物筛选与抗癌活性研究计划。
  为在中药现代化中争取自主知识产权,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也积极加入此项研究。该所研究组长、博士生导师王慧研究员及其博士生陈涛等,从细胞与分子层面上,对青蒿素及其主要衍生物“双氢青蒿素”、“蒿甲醚”和“青蒿琥酯”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中“双氢青蒿素(DHA)”活性较强,能有效抑制细胞的生长。通过体外细胞实验,以及移植有人类卵巢癌的裸鼠体内实验,该研究组初步明确了双氢青蒿素抗癌活性的作用机制,发现它的分子能诱导癌细胞内的“死亡信号”,引发细胞凋亡。
  目前,卵巢癌患者通常选用“卡铂”等作为一线化疗药物,但这类药物的毒性和耐药性仍是临床面临的两大难题。有趣的是,科学家在该项实验中发现,双氢青蒿素作为源自草本的天然产物,不仅自身无明显毒性,还能成为化疗药物“增敏剂”,有助于提高“卡铂”疗效。王慧表示,这项研究为青蒿素类化合物进一步发展成为新型抗癌药物或辅助药物,并最终应用于临床,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目前,这类成分用于其他癌症的研究也在进行中。
  国际学刊《细胞与分子医学》审稿意见:该研究系统探讨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卵巢癌的治疗效果,发现双氢青蒿素(DHA)能有效抑制卵巢癌细胞生长,并创新性地提出双氢青蒿素通过一种特殊的信号途径,来诱导癌细胞凋亡,这对于将青蒿素发展成为新型卵巢癌治疗药物有重要意义
华盛顿大学的两个生物工程专家从古老的中医民间土药中发现治疗的潜力物质杂志最新一期文章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的Henry Lai教授和Narenda Singh助理教授用一种来自蒿属(苦艾)植物的化合物治疗乳腺癌,得到令人惊异的结果。文章详细记载了人类乳腺癌细胞经过16小时处理后,怎样被苦艾衍生物杀死的过程。“它不仅表现出有效性,更表现出选择性的杀癌作用,”Lai说。“它对癌细胞具有高度毒性,但是对正常乳腺细胞仅有少许影响。”这个名为青蒿素(artemisinin)的化合物对科学家们并不陌生。几千年前中国人就从一种植物Artemesia annua L.(俗称苦艾)将之提取出来,用于治疗疟疾。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药方已经失传。20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发掘出古人使用的药方,青蒿素这才重见光明,在现代的亚洲和非洲广泛应用于人类与蚊子携带疾病的斗争中。青蒿素能控制疟疾的机理在于,它能与疟原虫体内的高浓度的铁相互作用。当青蒿素与铁相遇,随之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带电原子,化学家称之为“自由分子(free radicals)”。自由分子将攻击细胞膜,使之相互分离并杀死单个疟原虫细胞。自7年前,Lai就开始设想同样的机理一定也能作用于癌症。“癌细胞分化时,在复制DNA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铁,”Lai解释说。“因此,癌细胞比正常细胞拥有更高浓度的铁离子。一旦我们开始理解青蒿素的作用机理,我就开始想是不是能利用它对付癌细胞。”Lai设计了一种方法准备验证他的假想,并开始寻找资助,且得到San Francisco乳腺癌基金的准许。同时,UW也批准了他的想法的专利。依照Lai和Singh的想法,最首要的是对癌细胞进行最高铁浓度冲击,然后引入青蒿素,选择性杀死癌症。癌细胞摄铁远高于正常细胞,为了适应这种情况,癌细胞表面特征性表达更高浓度的转铁蛋白受体-一种使铁进入胞内的细胞旁路。乳腺癌细胞也不例外,他它们膜表面的转铁蛋白受体15倍于正常乳腺细胞。目前的研究工作中,研究者让系列乳腺癌细胞和正常乳腺细胞接受大量的holo转铁蛋白(此转铁蛋白能与转铁蛋白受体结合将铁转入细胞内部)及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一种更能溶于水的青蒿素;以及两者联合的治疗。暴露于两者中任一治疗的癌细胞没有明显效果。正常的乳腺细胞对两者都只有极少的反应。但是,先接受holo 转铁蛋白冲击,然后再接受双氢青蒿素进行联合治疗的癌细胞却有显著的改变。8个小时之后,只有25%的癌细胞存活。16小时以后,几乎所有细胞全部死亡。最近的研究结果,包括白血病细胞,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在8小时内,这些细胞完全清除。能解释这个现象的很可能就是白血病细胞的铁水平。对于Lai来说,下一步就是动物实验了。但是,过去在这方面的研究很有限。早期研究中,一个患有严重骨癌的小狗甚至不能行走,但是经过上述治疗后,在5天内完全恢复。但是还需要进行更严谨的实验。如果实验结果确实如同开初设想的那样,对于某些癌症的治疗将是一种革命。Lai说,他的目标是得到一种基于门诊病人的口服治疗方式。“这是很容易的,因此是有可能达到的,”Lai说。“一个剂量只需2美金的花费是非常便宜的。而且由于成百万的人们已经服用过青蒿素来治疗疟疾,我们就有药性安全的证明了。”不管怎样,Lai说,治疗可行性的一部分要归功于远古不知名的医学从业者。“十分有意思的是,这是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使用的东西,”Lai说。“我们现在只是发现了另一种不同的用途。”(Immunology 译,hmh校)
馆藏&77707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http 302错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