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评价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性

人民日报人民要论:共产主义理想的科学性
&&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学说从诞生之日起就饱受质疑,但所有质疑都无法掩盖这一学说的思想光辉,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消灭剥削和压迫等一切不公正社会制度、实现全人类解放和幸福的学说,代表了整个进步人类的理想追求。不仅如此,共产主义学说还具有严谨的科学性,这种科学性在今天不仅没有像有些人说的那样被证伪,恰恰相反,而是越来越被人类社会发展实践所证实,显示出无限的生命力。
  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马克思毕生从事浩繁精深、艰苦卓绝的科学研究工作。他以极端严肃认真的态度和无情的自我批判精神对待自己的科学研究。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他都用批判的态度加以审视;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重新探讨过、批判过,用工人运动检验过,从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尽管马克思逝世100多年来世界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但所有这些变化都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都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加以解释和说明。
  马克思的科学研究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人们的实践能力及其所达到的结果,取决于他们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水平及其社会形式。原始社会的人们在创造新的生存方式、从使用石器过渡到使用金属工具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变革会导致奴隶制度的社会后果。奴隶制是历史上最野蛮的剥削制度,但是在劳动生产率还很低下的条件下,它又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须经过的社会形态,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现代社会。奴隶社会的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造成了消灭它自身的物质手段,铁器、牛耕以及新的耕作制度的出现,与自给自足的个体生产相适应,并在小农经济基础上产生了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又是在封建社会所积累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私有制社会的最高形式。把个体的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作用,资产阶级也正是凭借猛烈增长的社会化生产力最终战胜了封建制度,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但是,社会化大生产与私有制在性质上是不能相容的,资本主义曾经用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不可避免地要发展为对准资本主义自己的武器,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将是建立在与社会化生产力相适应的公有制基础上的新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是否以社会化生产力作为理论与实践的出发点,是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最后的、根本的分界线。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不带任何主观随意性,而是从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即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认定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自发力量推动下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总趋势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只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人类社会真正的理想境界是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共产主义不仅要把人从私有制统治下解放出来,而且要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开辟无限广阔的前景。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以便最后都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这样一种经济社会形态。
  他们指出,生产力的普遍发展造成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各民族的历史将转变为世界历史。单是大工业建立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各国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紧地联系起来,以致每一国家的人民都受到另一国发生的事情的影响。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互相依赖所代替了。而共产主义的实现正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
  他们推论,共产主义不可能是地域性的,共产主义革命只能是世界性的革命。大工业使所有文明国家的社会发展大致相同,以致在所有这些国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成了社会上两个起决定作用的阶级,它们之间的斗争成了主要的斗争。因此,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
  他们指出,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的发展只有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每一个单独的个人的解放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相一致的。仅仅因为这个缘故,各个单独的个人才能摆脱各种不同的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包括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并且可能有力量来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各个个人的全面的依存关系、他们的这种自发形成的世界历史性的共同活动的形式,由于共产主义革命而转化为对那些异己力量的控制和自觉的驾驭,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到那时,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他们认为,随着私有制的废除和共产主义原则的普遍实行,民族国家将逐渐自行消亡。国家真正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所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即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那时,国家政权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在各个领域中将先后成为多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来。那时,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国家不是“被废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与国家的消亡相联系的是阶级和阶级对立、旧的社会分工和城乡差别的逐步消除,人的自我异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对立的逐步消除。“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未来社会的论述,是建立在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现实运动的基础上的,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只是指明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总趋势,而不可能为历史的具体演进提供先验的模式、为未来社会规定具体的细节。但是,他们的论述无疑又是建立在严密的科学推论基础上的,具有令人折服的强大逻辑力量,显示出无可辩驳的科学性。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经济全球化及各种趋势性现象,就与当年马克思、恩格斯笔下描绘的情景惊人地一致。
  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不排除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时候,并没有排除历史发展的特殊性。马克思曾经指出,他对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道路的分析,明确地限于西欧各国,至于俄国农村公社,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列宁后来更明确强调,历史发展顺序和形式的变化并没有否定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不应当以“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足以实现社会主义的高度”去否定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并没有违背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它完全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总的路线,只不过是用与西欧国家不同的方法来为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文明创造发展前提。
  帝国主义时代特殊的世界经济政治形势,使一批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国家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人民民主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从此世界上形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局面。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改变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历史命运,在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平等和人民当家作主、建设新型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性。但是,社会主义毕竟是一种新生的社会制度,还处在实践和发展的初期。在短短数十年时间里,各社会主义国家都经受了兴衰成败的严峻考验。
  邓小平同志充分估计到了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他一方面指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道路是曲折的;另一方面又说,他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他指出: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的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同志还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上将始终站得住。
  坚定自觉地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世界上有些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将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资本主义就是人类终极的社会制度。这只是一种梦呓。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不可能也没有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而是带来贫富两极分化,这种分化程度无论在国家内部还是在国际范围内都日益加剧。科技的进步和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本可使机器取代人工,使人们减轻劳动强度、享有更多休闲时光,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机器创造的财富归机器所有者占有,多数人则面临被夺走工作岗位的压力。资本的贪婪本性和自由流动使世界变成一个大赌场,金融投机成为一种超级赚钱产业,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孕育着巨大风险。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地制造着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给全世界带来大量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毒品、走私、暴力犯罪等困扰着各国政府,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资本唯利是图的本性、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以及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人类基本生存条件之间也存在着对抗性矛盾,不改变这种生产方式,人类就没有前途。
  资本主义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经济制度,它同时是政治制度,西方国家的政治无论看上去多么民主,都改变不了资本统治的本质。在美国,金融寡头的贪婪无度酿成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仅造成大量美国家庭破产,而且祸及全球。但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却被迫拿纳税人的钱注资救助那些大银行、大公司,危机过后也没有任何责任追究,奥巴马政府提出的金融监管法案最后也无果而终,原因就在于这些金融资本掌握着美国经济的核心和命脉,“大到不能倒”。在世界上,美国从来就是把西式民主制度与自由市场经济捆绑输出的,给输出地国家和地区带来的是政治纷争不断、政局动荡不已、国家软弱涣散,这种状况最符合资本的需要,其背后则是“资本是政治的母乳,为资本服务是政府的天职”的资本主义逻辑。
  一种存在着自身不可克服的对抗性矛盾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一种不断地制造着对抗、危机、冲突甚至战乱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一种以攫取财富为唯一目的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一种把少数人和少数国家的富裕建立在大多数人和大多数国家的贫困之上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一种在生产着财富的同时也生产着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是注定没有前途的。历史的辩证法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的兴旺发达,不过是在为它被新事物取代铺平道路。
  科学的结论应该是,当今世界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具有进步意义的发展变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成长。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革命性飞跃,使人类迎来“地球村”时代,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物质技术基础日益充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工人阶级正在经历深刻的改造,将成为更加觉悟、更具影响力的社会力量。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日益发展完善,将为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准备日益完备的条件。气候变化、人类整体安全等全球性挑战的日益增多,将迫使人们采取共同行动加以应对,进而实质性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有这些,都有理由让我们积极乐观地看待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我们是共产主义者,一定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否则就会迷失方向。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样,我们现在做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情,但不能忘记初衷,不能忘记我们的最高奋斗目标,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那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在理想信念问题上,不能含糊其辞、语焉不详。“土能浊河,而不能浊海;风能拔木,而不能拔山”。为着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我们就能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人民日报 》( 日 07 版)
(责编:王吉全、文松辉)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观点集粹|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人类终将发展到
A.资本主义社会_百度知道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人类终将发展到
A.资本主义社会
指出人类终将发展到
A.资本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C.科学的;&&&nbsp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提问者采纳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 对于人类自身来说,最为重大和艰巨的理论问题,莫过于揭示人类自身的发展规律;对于现代人类来说,最为重大和艰巨的理论问题,莫过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
  ■ 正是从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旨趣、道路和尺度出发,马克思深刻地揭示和论证了人类历史的三种基本形态:从“人的依赖关系”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再到“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不仅在于它的实事求是的理论力量,更在于它的改变世界的实践力量,而且找到了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那就是无产阶级。
  ■ 我们必须从“历史的大尺度”去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力量:就是以人类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去规范和引导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理念。
  ■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不是一个僵化的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于它集中地体现了时代的特征、世界的潮流和创新的实践,在于它引导人类以新的文明形态去破解自身发展的难题。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这不是自封的,也不是一句空洞的套话,更不是一种狭隘的宗派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在于它的实事求是的理论力量、改变世界的实践力量和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在于它是真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在于它为创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提供了最坚实的理论支撑。
  一、理论力量: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
  一种理论是否具有真理性,首先在于它是否真正地揭示了研究对象的运动规律;一种理论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则在于它所揭示的规律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人类自身来说,最为重大和艰巨的理论问题,莫过于揭示人类自身的发展规律;对于现代人类来说,最为重大和艰巨的理论问题,莫过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作出这样的概括和评价:“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3卷第1002页)以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为实质内容的马克思主义,不仅使人类自觉到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且使人类自觉到“现实的历史”即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从而为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伟大的社会理想,揭示了现实的发展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之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之所在。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列宁选集》第3版第2卷第309页)
  在现代学科分类中,通常把马克思主义划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然而,就马克思主义的实质而言,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它既表达了人类解放的旨趣,即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的承诺;又揭示了人类解放的历程,即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的阐释和论证;也提供了人类解放的尺度,即以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标准反观人类全部的历史活动和整个的历史进程。正是从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旨趣、道路和尺度出发,马克思深刻地揭示和论证了人类历史的三种基本形态:从“人的依赖关系”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再到“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0卷第107—108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为人类洞察和把握自身的发展规律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也为人类争取和实现自身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最为坚实的理论支撑。这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道义力量的统一。
  离开对人类历史、特别是对“现实的历史”即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认识,现代人类就无法形成真实的社会理想和合理的价值诉求,就无法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和创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就会失去凝聚共识和走向未来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及其所具有的理论力量,就在于它实事求是地揭示了人类历史、特别是“现实的历史”的发展规律,为人类创造自己的历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二、实践力量:改变世界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不仅在于它的实事求是的理论力量,更在于它的改变世界的实践力量。这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说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1卷第136页)他撰写《资本论》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从而“缩短和减轻”历史进程中的“痛苦”。(同上,第2卷第83页)
  关于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明确指出,前者只是揭露“现实的不合理”,后者则是批判“不合理的现实”;前者只能对社会主义作出种种美好的“设想”,只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后者则从现实出发,从人们的社会存在出发,指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和进程”。恩格斯指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有机体众多因素的交互作用中,在社会形态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的历史更替中,肯定了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并从这个“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中找到了最现实的批判力量,创建了“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从而使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变为科学。
  马克思主义不仅要改变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且找到了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那就是无产阶级。列宁指出:“马克思学说中的主要的一点,就是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者的世界历史作用。”(《列宁全集》第2版第23卷第1页)无产阶级作为具有彻底革命性的阶级,从自发走向自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精神武器,肩负起了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鼓舞下,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开展,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出现。尽管一百多年来的共产主义运动有高潮有低潮,但它一直不断发展,并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展现出光明前景。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这样,鼓舞了这么多的人、催生了这么多的国家、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这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力量。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用现实活化了理论,用理论照亮了现实,使得“朴素”的现实变得厚重深沉,使得“灰色”的理论变得熠熠生辉。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1卷第9—10页)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力量就在于,它赋予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以理想和信念,它赋予社会主义运动以最坚实的理论支撑。
  任何重大的理论问题都源于重大的现实问题,任何重大的现实问题都深层地蕴含重大的理论问题。理论之于实践的重大意义,理论所具有的巨大的实践力量,就在于它塑造、矫正和引导实践。这正如马克思所说:“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同上,第1卷第11页)人类历史的突出特征在于,“片面性”是它的“发展形式”,历史总是以某种退步的形式而实现自己的进步。历史过程中的任何进步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任何“正面效应”都会伴生相应的“负面效应”,任何“整体利益”的实现都会有某些“局部利益”的牺牲,任何“长远利益”的追求都意味着某些“暂时利益”的舍弃。因此,我们必须从“历史的大尺度”去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力量。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的大尺度”,就是以人类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去规范和引导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理念。
  三、生命活力: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是思想中的现实。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4卷第588页)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不是一个僵化的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于它集中地体现了时代的特征、世界的潮流和创新的实践,在于它引导人类以新的文明形态去破解自身发展的难题。
  毛泽东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84页)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实践的品格就使得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使得它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使得它能够永葆生机和活力。马克思主义自产生以来,就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沿着马克思开辟的理论道路创新马克思主义,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活力,更为生动地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道义力量。
  当前,中国正在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于中国实际,同时要具有世界视野。现代化是世界性的历史进程,也就是“历史”成为“世界历史”的进程。世界性的现代化过程既通过普遍交往把现代的科技、文化、制度和管理成果变成人类的共同财富,从而使得人类在整体上以加速度的形式实现发展,又通过普遍交往而构成“全球化”的“现代性”问题,这就向人类提出了走出当代人类文明困境的时代性课题。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全面地改变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并提出了三大最为严峻和最为紧迫的问题:一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提出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问题;二是从人与社会的关系说,提出了如何破解由资本的逻辑所构成的“人对物的依赖关系”问题;三是从人与自我的关系说,提出了如何消除文化虚无主义问题。因此,对现代化的反省,应当是以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为依据、对当代人与世界关系进行全面反省;解决现代化问题,应当是以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为依据、对人类文明新形态进行探索和寻求。这就要求我们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开阔视野去发展马克思主义,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推向新阶段。
  总之,从现实中提出理想,以理想去引领和塑造现实,这就是实事求是、改变世界、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这就是真理力量与道义力量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为我们指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道路,为我们提出了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任务。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与时代变革同进步,与创新实践同发展,我们就会在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照耀下,克服前进中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者:孙正聿 吉林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不适合了,为什么,对吗?
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不适合了,为什么,对吗?
09-11-15 &
【内容提要】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问题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重心。日前,日本共产党常务委员、日本共产党附属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日本共产党前主席不破哲三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就此问题作了演讲。他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东欧旧体制解体,但崩溃的不是社会主义,破产的也不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所揭示的社会主义理念的核心,从经济方面讲,是生产者在真正意义上成为生产的主人公;从社会方面讲,是社会发展成为自由人的联合社会;从国际关系讲,是和平与民族自决、“道德和正义”成为至高无上的准则。在迎来21世纪的当今世界中,马克思主义仍然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正 文】    作为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    现代自然科学仍在不断证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正确性    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世界观。一种世界观在世界上占据的地位,是由那种世界观是否正确地把握住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自然和社会而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第一个特征就是站在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立场上观察大自然。    马克思、恩格斯活动的时代,是一个以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为特征的时代。恩格斯在19世纪80年代的著作中表示:“现代的自然科学已经达到了不能回避运用辩证法来作总结的一个阶段”,“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即唯物主义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他强调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关系。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规模之大、认识发展速度之快,都远远超过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而其发展的内容,所有领域——比如从探究物质深处的基本粒子,到追踪一百亿年前的太空历史等,都比二人活动的时代更加广泛地证明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正确性。    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实际证明了在许多领域里唯物论观点的正确性,但对于生命问题、精神和意识问题,当时科学上还没有充分地证实。因此,观念论就屡屡将这些领域作为自己存在的最后依据。但是,即使对这些自然科学还没能作出明确回答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大胆地提出了唯物论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自然观,通过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不断地证明了其正确性。可以说观念论自然观赖以存在的根据,在生命和意识这些最后的领域里也越来越削弱了。    历史唯物论的各种命题已成为社会上的“常识”    那么,社会观的问题如何呢?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    160年前,马克思首次提倡这种社会观时,看起来似乎只是对社会的一种离奇观点。然而,可以说马克思提出的历史唯物论的许多命题,现在甚至已成为社会上的常识。    让我们以几个基本命题为例加以说明。    “社会发展的基础中有经济的结构和活动”——这在160年前是崭新的观点,而现在,在观察世界时,大概基本上没有人只看政治或者文化、宗教,而不看经济吧。    “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构成其基础的是阶级这种人的群体的行动”——现在这也是常识性的观点。无论研究哪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如果不考察大财团、大企业集团的情况,工人、农民的状况,那就不能说是已经研究了那个社会。    “社会历史中,有随着经济模式的变化,社会形态产生交替的历史”——历史上交替的社会形态,可以举出没有阶级的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进而还有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按照这样的顺序发展,但这种把社会发展阶段按经济模式进行划分的“历史感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观的特征。无可置疑,这种观点目前在历史学的领域已经广泛存在了。    这些命题都是作为历史唯物论的观点由马克思提出的。而现在,很多人即使没有意识到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也作为理所当然的观点接受了下来。这难道不也正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经过一百多年的历史,证明了自己的正确性吗?    谁能够分析变化的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者可能会说,“历史唯物主义在解释过去的历史时或许是成功的,但对当代的解释却是失败的。因为马克思预言资本主义要没落,但这个预言没有说中。资本主义岂止没有没落,相反,不是取得了可喜可贺的发展吗?”    马克思反复强调,不论什么流派,资产阶级经济学最大的弱点就是,他们“只知道资本主义社会,顽固地以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就是人类社会永恒不变的规律”。马克思的批评原封不动地可以适用于当代西方经济学。这种经济学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不过是人类历史上特定的时代产生、发展的特殊的历史形态。所以,他们不能理解,世界上有先于资本主义存在的一系列社会形态,也有超越资本主义的更高的社会形态。    从社会经济制度的角度观察,当今世界实在是由多样化的国家组成的。而透过西方经济学的单色眼镜,把什么都看成是资本主义的色彩,又怎么能够看到这个多元化的世界呢?    比如说中国的经济。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以谋求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既具有与一般的市场经济共通的性质,也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机制和作用,有不同的逻辑和规律在起作用。然而,那些只知道资本主义制度的西方经济学,是无法从原理上理解这些不同的机制、作用、逻辑和规律的。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才具有理解当代多元化世界的能力,最为重要的是,它具有发现谋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逻辑和规律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我想强调,当前,马克思主义担负的现实课题之一,就是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以外的其他经济学。如何看待21世纪的世界?    21世纪是质疑资本主义制度是否存续的时代    我们认为,21世纪将是质疑资本主义制度是否存续,也就是说继续下去是好是坏的时代——换言之,就是制度变革将在世界范围内提到日程上来的时代。我们之所以这样看的最大根据是当代资本主义陷入矛盾的严重性。    马克思彻底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这种经济制度是以追求资本的利润为最大“推动动机”、“基本目的”,利润至上主义是构成资本主义的所有矛盾的根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仅限于他在世的19世纪的世界,而且也完全适用于21世纪的当代资本主义。我想举两个实例说明这个问题。    第一个例子是关于占地球人口半数以上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人们的前途问题。殖民体制完全崩溃已过去近半个世纪,但资本主义并没有给那里的大多数国家提供自主发展经济的条件。资本主义的大规模入侵开始于16世纪,在此之前,世界的每个地区走的是适合各自的社会文化发展的道路。然而,那条道路由于资本主义的入侵而被中断,进而被纳入殖民统治的范围内,才落到了今天这样的地步。资本主义世界应该对这些国家负有历史责任,但当这些国家经历了苦难的年代争取到政治独立之后,如果不能为他们提供新的自主发展经济的条件,那就不得不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没有资格作为世界性的制度存在呢?    另一个例子是地球环境问题。现在,与地球变暖作斗争已成为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大问题。这里潜伏着严重的危机,人类将被迫思考资本主义制度存续的是非问题。    追溯地球大气变化的历史可以知道,地球大气这个生命维持机制——在地球历史的初期,是花费30多亿年的时间形成的,其后4亿年间完好地发挥了其功能的“生命维持机制”。现在,却正面临被利润至上主义的经济活动破坏的危险。地球变暖的本质就在于此。如果资本主义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的话,人类社会就不得不作出判决:资本主义已经没有能力管理地球了。在这个意义上,地球环境问题比经济萧条更要求人类作出决定性的选择。    从制度变革的角度观察这个世界    制度变革的可能性并不只限于世界的某些特定地区。刚才我按照社会经济性质把世界上的国家分成了4个群组,而这种可能性在每个群组都存在。    首先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群组。在这里,利润至上主义的弊端和矛盾表现得更直接。但是,制度变革作为一种现实课题成熟的过程,无论在哪里,都将是相当长期且复杂的,还需要各国在本国内独自努力探索出一条接近社会主义变革的道路。    我们在日本采取的是,从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分阶段进行的战略方针。这里说的民主主义革命,与打破封建统治为目的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不同。这是一种具有两项主要任务的新型民主主义:第一,消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陷入的“举国对美从属状态”,恢复真正的主权、独立;第二,打破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也属异常专横的大企业、财团的统治,实现民主改革。    其次是占世界人口过半数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诸国的问题。这些国家的未来走向,我们虽不能一概而言,但我们非常重视,在认真争取国家独立和民主的斗争中,个别国家可能会探索出一条不通过资本主义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    在资本主义发展薄弱的国家,不通过资本主义而进入新的社会形态,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有预想的道路,且已经在中国、越南、古巴的革命中付诸实践。    在21世纪的革命中,“通过选举获得议会多数实现革命”的路线,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都更具有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非常重视拉丁美洲局势出现的变化。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玻利维亚等拉美国家成立了左翼政权,这都是“通过选举获得议会多数实现革命”而成立的。    马克思、恩格斯就19世纪的革命指出:在确立了人民主权的政治制度的国家中,“通过选举获得议会的多数实现革命”是可能的,并努力为之实现。当时,具有人民主权的政治制度的国家,即使在欧洲也还是少数,但20世纪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人民主权的民主主义已成为世界的主流。“通过选举获得议会的多数实现革命”的路线变得更加意义重大。    两种制度共处与竞争将迎来新阶段    作为21世纪这个全球性的制度变革时代的重要特征,我最后还想提及的是,谋求社会主义的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这两种制度的共处和竞争将迎来新阶段。    过去一段时期,谈到两种制度共处和竞争,首先考虑的是经济增长率的竞争。这点现在当然仍旧很重要,在日本国内这方面的讨论也话题不绝:根据GDP(国内经济总产值)比较经济规模,中国已赶超了某某资本主义国家,什么时候将超过日本,等等。而现在的情况是,在很多方面,人类能否持续存在已成为一个焦点问题,这比经济增长能力更重要。有能力有效地处理这些人类性课题,将成为衡量那种制度优势的标志。    我们知道,中国现在正倾注很大的努力解决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矛盾——纠正贫富差距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城乡矛盾问题等。我想补充指出,中国在这些问题上取得成功,具有国内意义。同时,作为两种制度共处与竞争中的成功,又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    现在,经济领域里,作为人类性课题凸显出来的许多问题,从性质上看,如果不寻找出人们合理管理经济活动的方法,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前面我谈到的地球变暖问题等环境问题、资源问题都具有代表性。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和现在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比较,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的理智”总是在事后,也就是破产发生后才产生作用;而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则是在事情发生前社会理智先发挥作用,防止破产局面发生。这是马克思在论及经济危机问题时谈到的。现在我们迎来的这个时代,在更广泛、更严峻的问题上,并且在事关人类的持续生存和地球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呵呵,看个人的世界观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