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有思想才能有方向顺畅运转的人

论《易经》的宇宙思维和象化思维模式
&&易经的宇宙思维模式&&
“天人合一”是一种宇宙思维模式,它是《易经》哲学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易经》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易经》中用乾、坤二卦代表天、地,天、地便代表了自然界。在《易经》看来,天地间的万物均“统”之于天,地与天相辅相成,不可缺一。但地毕竟是“顺从天”的,所以,天可以代表整个自然界。 
 尽管人作为天地之所“生”、只是万物中的一个自然成员,但人毕竟不同于万物。因为人有“仁义”之性、有“性命”之理,所以这就决定了人在天地万物之中,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
  用《易经》的话来说,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人在获得自然界所提供的一切生存条件的同时,更要“裁成”、“辅相”自然界完成其生命意义,从而达到人之生命目的。 
 《易经》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思维模式,充分注重了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
《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阴阳”。
《系词》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是《易经》内涵的核心所在。  
《易经》卦象的核心:  
 《易经》的卦象就是建立在阴、阳二爻两个符号的基础上的,这两个符号按照阴阳二气消长的规律,经过排列组合而成八卦。  八卦的构成和排列,就体现了阴阳互动、对立统一的思想。八卦又经过重叠排列组合而成六十四卦,阴阳就是其核心。 
 2、事物的两个方面:    
除了“卦”本义上的一阴一阳,《易经》还将“阴阳”当成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法则,把许多具体的(自然的和社会的)事物都赋予了“阴阳”的涵义。
  ⑴、从自然现象来看:“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暑为阳、寒为阴,明为阳、暗为阴,昼为阳、夜为阴,……”。
  ⑵、从社会现象来看:“男为阳,女为阴,君为阳,民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  除以上两个方面的现象外,《易经》对自然和社会中共有的现象也以“阴阳”来解释,并赋予其“阴阳”的涵义。如:刚、柔,健、顺,进、退,伸、屈,贵、贱,高、低,等等。
  依上述,《易经》认为: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自然现象,都存在着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就是“阴阳”。
《易经》的根本精神:“生生之谓易”。
《系辞》中的“生生之谓易”,是对“易是什么”的最好回答,也是对“易”的根本精神的最透彻的说明。
  1、“易”以“生生”为基本的存在方式。   
“易”就是“生”,而“生生”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成过程,没有一刻停息。它并没有由一个“主宰者”来创造生命,而是由自然界本身来不断地生成、不断地创造。天地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以“生生”为基本的存在方式。
  2、“易”表现着宇宙的生化过程。   
“易”的这个生成过程,表现的就是宇宙的生生化化。
  宇宙是从混沌未分的“太极”发生出来的,而后有“阴”、“阳”,再由阴阳两种性质分化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等四象,四象又分化为八卦。
  八卦的八组符号代表着万物不同的性质,据《说卦》的解释:“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这八种性质又可以用“天、地、风、山、水、火、雷、泽”的特征来表示。   
由八卦又分出六十四卦,但并非说到了六十四卦,这个宇宙的生成过程就完结了,实际上仍然可以展开。所以六十四卦最后两卦为“既济”和“未济”,这说明事物发展到最后必然有一个终结,但此一终结却又是另一新的开始。
&& 《易经》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系辞》中说的,也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  
 《易经》自古就有“变经”的说法,但变与不变却又是统一联系在一起的。 
 1、 天道运行的规律:“唯变所适”。   
《系辞》说:“《易经》之为书也,不可远,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事物有变就有常,有常就有变。《易经》就在这种“变动不居”中、显示了“恒常通久”的不变法则,又在这种“恒常通久”中、表现了“唯变所适”的可变规律。这种规律就是所谓的“天行”,即天道运行的规律。
  2、事物变化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古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所以事物变化必须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易经·说卦传》:“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易经》每卦六爻,代表天、地、人三才之道,三才之道又各有阴阳、柔刚、仁义之分。六位的阴阳与六爻的柔刚,也就是“道”的常变,彼此交错,互相迭用,才构成了易卦的根本演变规律。
  3、所以《易经》认为既然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那么人就应该效法天道,不违天逆常,顺时适变,如此才可以保持长久。
 《易经》的两个指导人行为的概念:“时”与“中”。  在道德修养上,《易经》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时”与“中”这两个概念。这种时中概念是一种很高的生存智慧,它要求人“时行时止”,要求人的行为与天地人万物的运动变化产生协动、发生共振,在顺应性的相通相协的一致性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
  1、“中”指中庸之道: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运行,既不太过,又不不及。
  2、“时”指与时势一致:   
识时之义:察觉时机的来临,重视来到身边的机会。   
知时之行:知道时机来临时,如何抓住机会。   
用时之机:把握、利用来到身边的机会,不要错过而后悔。  
待时而动:一旦时机到来,立即作为、行动。   
观时之变:能够看到时机的变化,并随着它的变化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  
时行时止:在恰当的时机开始,恰当的时机停止,在与天地万物相通相协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  
《易经》的这种主动性适应、创造性顺应的“时中”生存智慧,是和那些保守的、奴隶的、闭锁的、内省的、平庸的生存方式的本质完全不同的,它构成了中国人积极进取和待时而动的品格。
&-----------------------
& 易经的天人合一思想与文化精华
&-------------------
一、 《易经》里乾卦和坤卦就竟讲什么
乾坤两卦,为《易经》64卦之首,其他的62卦都是由乾坤两卦变化而来。乾卦为六爻纯阳,代表了阳;坤卦六爻纯阴,代表了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阴阳转化而来,或者说都离不开阴阳之理。所以,《易经》把乾坤列为首卦。
乾卦六爻为阳,是纯阳之体,具有一切刚健雄强、光明正大的纯阳秉性和功德,其中,元、亨、利、贞四项伟大的品性,唯有乾阳才完全具备。故乾卦为尊贵之象。所以乾卦代表天,代表阳,代表刚健,代表父。。。。。。
坤卦六爻为阴,坤是地,乾是天。乾德如天高,坤德似地厚。乾德性豪壮,坤德品坚贞。坤德是中华民族的又一种美德。她的重要性绝不亚于乾德,甚至可以说是乾德得以实现的最基本条件。坤德为何如此重要呢?从宇宙演化、万物化生的全息观来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相辅相成的。有正就有反,有动就有静,有黑有白,有主有次,有生有亡,有长有消,有张有弛,有美有丑,有亏有盈,这正是世界得以存在,万物得以生息的主要原因。
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就每个生命体而言,首先应该发挥乾德自强不息的精神,否则个人以致社会的生机就会窒息。从《易经》的卦理来看,64卦都要以乾卦为主卦,384爻都要以飞龙为主爻,各卦自身也只能以一爻为主。而如果要系统宏观来考察易理,那么在母系体系中,子系统里的飞龙,只不过是更大母系统里主卦爻的一个配角,一个“利见大人”的下属。所以,不论是在易理卦象中,还是实际生活中,我们都要知道,唱主角的只是少数人,多数人都是在唱配角。如果人人都要唱主角,不唱配角,岂不是天下大乱、万事无成了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修养坤德,培养自己敢当配角,当好配角的高尚品德,是为人做事的最基本要求。所以坤卦代表地、代表阴、代表柔顺、代表母。。。。。。
《易经》系辞上讲: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在天成像,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系辞里面谈到的尊卑,是与时代分不开的。《易经》成书与古代,在中国的古代重男轻女,社会上等级制度森严,不像今天的社会人人平等,讲究民主。因此,出现了尊卑之分。乾卦为天,古人崇信天是最大的,所以称皇帝位真命天子,是奉天之命来领导众人的。是权力的象征,古人以乾卦代表权利与男人及力量、尊贵的象征,前面说了古代重男轻女,男人是尊贵权力的象征,而女人在当时没有什么社会地位,以卑贱为主。所以古人称妻子为“贱内”,这与当时封建制度和社会环境分不开的。
因此,这段话里的卑高,卑是指大地,大地可以容纳万物,是一种包容之心,大地与万物在下所以叫做卑。天在上为高,古代的男人高高在上,女子没什么社会地位为卑,男为阳,女为阴,所以,乾卦为天、为阳,坤卦为地、为阴。
社会上有了阴阳、尊卑,就出现了善、恶。形成了:善与善聚,恶与恶聚。这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常说“某某孩子太调皮,你少同他玩,别把你带坏了”。说明你要分清好坏人,不能什么人都接触、都交往,分清了这种关系,福祸吉凶自然就明白了。
在天成像,这个像指的是日月星辰。金木水火土我们大家都知道,古人用五行做出了很大的学问。包括行军打仗、为人处世、中医、建筑与风水等等都涉及到了阴阳五行。古人所说的五行就是根据日月星辰周而复始的运转变化对地球产生的磁场效应总结出来的。五行虽然冠以金、木、水、火、土的名字,但他实质是一种气,并没有实质。这种气是古人通过:对日月星辰不断的运转,这些星辰在运转中与地球的角度不同、距离不同,因此对地球而产生的引力、磁场效应不同而产生的,五行之气就是这种气场的代名词。
这种磁场效应,是由行星与恒星不同而不同,距地球的距离不同而不同。古人把太阳比作君,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通过角度不同距离不同而产生了四季变化,就是:春、夏、秋、冬;月亮为太阴,他的圆缺影响了地球上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因为月亮的盈亏而影响了海水的潮起潮落,国外的科学家研究发现,月圆之夜植物的生长要比月缺之夜植物生长的速度快。这都充分说明,行星与恒星对地球上动植物及自然景观的影响。其他的如:金星、木星、土星、火星、水星等对地球都有影响,都会产生一种无形的气场(磁场),古人总结这种效应用金、木、水、火、土来代表,并根据气场性质不同而衍生春、夏、秋、冬四季。同时根据他们之间的距离不同相互交融而对地球万事万物产生微妙的变化不同,而推导出千变万化的自然规律。
由于日月星辰的运转角度的变化影响到地球上动物、植物、河流、山川都会有一种潜意识的变化。古人总结这些现象而创出了“预测术”。这也就是系辞上说的“在天成像,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根据这些变化而推导出人与大自然的种种关系,通过这些关系来预知不同场态下人、事、物的吉凶祸福。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署。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做成物。
刚为阳刚之意,人们常用阳刚之气来形容男人。说一个男人很健壮“真有阳刚之气”。说女孩子以柔代表,柔弱女子。男女结合而产子,此时的男女结合而产子,这个男女也是两仪,亦可以叫阴阳;男女结合而生子即是两仪生四象、子女在衍生即是四象生八卦,八卦重叠衍生万物始成。
------------------------------
易经象数思维方式的特征及影响
象数思维方式是易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是中华思维方式的元点和代表,它不仅决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面貌、特性和走向,而且决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审美意识及风俗习惯;不仅渗透到最深层面的民族心理结构,而且渗透到外显层面的实用操作技术;不仅影响了中国传统的哲学社会科学,而且影响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科学各学科。
象数思维方式具有以下特征,并在各自层面影响着中华传统文化。
一、整体性特征——重整体和合,轻个体分析
整体观念是《周易》最重要的观念之一。《周易》卦爻是一个整体,八卦、六十四卦为两级全息系统。八卦是阴阳二爻三维组合体,六十四卦是阴阳二爻六维组合体。后者六个爻位上二爻为天道、下二爻为地道、中二爻为人道,天地人三才融为一体。卦爻符号模型是事物呈现运动模式,筮法数字模型是事物潜在运动模式,对天地的推演、时间的发展、宇宙阴阳规律的变化作整体模拟,对万事万物的生成、分类、变化、运动作系统描述。六十四卦模式以“六爻”、“六位”关系为基础,以时、位、中、比、应、乘等为原则和标准,给人们提供一个从时间、空间、条件、关系全方位分析问题、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
易道的“一阴一阳”既说明人与自然具有对立性,也说明其具有和谐性、统一性。“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表示对立面的相互推移、相互转化与相互依存。《易传》提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认为不同事物只要同类就可相互感应、相互吸引,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反映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整体观念。《易传》将“保合太和”看成是“易”的最高理想境界。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对立与和谐、感应与交流被《周易》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周易》的基本思维理念,开创了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特征。
历代象数学家通过取象思维大大强化了这一特征。汉易象数学家发明的卦气说、爻辰说将天文、物候、节气、时令等要素纳入卦中,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八宫说、纳甲说将阴阳、天干地支、人伦等级、月体盈亏等视为一体;乾坤升降、卦变说以卦为本位,通过卦的化生变化,建立起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宋易象数派通过河洛图式、先天易图式构建世界的整体模式,将天时、地理、动植物、人体、器官、道德伦理、社会制度、历史演变等等统统纳入其中,以说明宇宙万事万物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普遍联系的整体;周敦颐的太极图式将宇宙“太极”与人伦“人极”相联系,从太极—阴阳—五行—万物的宇宙生成论角度,把天地人有机地统一起来,组成一个“太极”整体和谐系统。
象数学家在解《易》中,所采用的取象、取数的方法,正是反映整体思维的特征。卦象、物象作为独立的个体,看似互不关连的,《说卦传》及象数学家把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建立起卦象与物象、物象与物象之间的普遍联系,把原本复杂纷繁、互不连贯的宇宙万物加以整合,使之简约化、系统化。
象数学家还对整体观思想作过深刻的阐述。如邵雍在《观物外篇》中以“万”与“一”说明万物合则为一体,分则为万物:
&&&&十分为百,百分为千,千为分万,犹根之有干,干之有枝,枝之有叶,愈大则愈少,愈细则愈繁,合之斯为一,衍之斯为万。
认为万事万物是逐层分化而来,个体事物的发展是从单纯到复杂,没有止境的,它们之间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犹如根—干—枝—叶,只是“合”与“衍”的区别,所谓“合一衍万”,即是整体思维的反映。
清代方以智提出“细统”说,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系统:
&&&&有质者皆地,而所以然者皆天,同时皆备,同时浑沦,此统本末也,幽明大小皆交汁为一者也。五行七曜,五方六矩,两端交摄,相制相生,定盘推盘,有几可研,此细本末也。统在细中,有统统,有细统,有统细,有细细,差别不明,则&
无以开物成务,而释疑辨惑者无从征焉。(《周易时论合编·系辞上》)
认为天地是一个“同时皆备,同时浑沦”的整体,一切大小本末事物都在它的统摄之下,即“统本末”;这一整体的各部分存在差别,又存在相交、相生、相制、相转换的联系,此即“细本末”。整体不脱离个体部分而存在,整体有“统统”和“细统”之别,部分又有“统细”、“细细”之别。在统一的整体中,事物的层次总是统中有细,细中有统,“统”与“细”相互蕴涵。
整体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各层面影响极为深远。就《周易》整体太和观与儒道两家的整体和谐观相比而言,儒家强调“中庸”,偏向于将自然人化;道家强调“混沌”、“素朴”,偏向于将人自然化.而《易》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等感应、对等交流,又不抹煞各自的对立、独立的特性。《周易》“太极”是阴阳整体对待和谐的最高概念,也是象数思维的理性提炼(宋明以后的阴阳鱼“太极图”是太极观的形象写照)。只是在后世的发展中,《易》整体和谐的一面被强化,而独立、对待的一面被弱化。董仲舒强调“大一统”思想,经后代统治者的大力宣传,“大一统”思维方式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主干。随着大一统思维的不断深化,“太极”被视为至尊的“一”,世界万物起源于“一”,全国定于一尊,就是皇帝,这种思维方式在调和矛盾、巩固民族团结、稳定国家政治、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并促进统一、防止并结束分裂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民众的斗争性、独立性被遏制,迎合或促成了封建君主专制,形成了一元化政治结构。
-----------------
‘象化思维’的内容&
对物质世界的认知 从‘阴阳’ 到‘八卦’ 在我们明白了大脑在处理汉字信息时运用到‘视觉模式’ 而大脑通过‘视觉模式’
对汉字的字形和概念作处理时令到汉字概念成为了‘象化概念’ 。根据‘导论’
的内容语言文字特别是文字是我们大脑思维的重要工具那么除了汉字作为思维工具产生出‘象化概念’ 外还有大脑需要对外部世界的‘取象’
而造成另一种形式的‘象化概念’ 这些都是‘象化思维’ 操作中‘循象而行’ 的基础。‘象化概念’
主要透过‘视觉模式’作为接收外部信息的渠道大脑也以此渠道对外部世界进行认知大脑这种认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就是我们所指的思维过程。那么‘象化思维’
又是如何开展认知工作的呢要正确解答这一个问题我们就必须从了解‘象化思维’
在当初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来作为论说的起点了。在本文的以下部份为了方便笔者更好的阐述‘象化思维’的内容以及方便读者可以毫无遗漏的认识‘象化思维’的思维过程笔者将会引用在本书之前介诏过的‘象化符号系统’
来说明问题。这套符号系统是笔者根据大脑对汉字的字形和概念作处理的方式总结而成这将用于解释所有有关‘象化思维’
模式的思维操作和由思维导致的行为现象。这就好像数学符号对于物理学一样数学不仅可以解释我们所见的物理现象还可以通过数学符号来发现更多我们未曾接触过的物理规律。因此本书在解释‘象化概念’和‘象化逻辑’
时都会引用这套符号系统作为主要的说明工具而文字反而降到只作补充说明的地位。在上古文字使用之初的时代我们的祖先还生活在与大自然紧密接触的环境里生存的主要方式就是采集狩猎和农耕的形式。所以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他们所接触的事物也自然离不开视觉所见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在那时部份的先民已经懂得使用文字以汉语和汉字作为他们主要的思维工具最后就形成了‘象化思维’模式的初型。在前文我们已经认识到汉字思维为‘视觉性’
的思维就是说这种思维的方式就如同大脑作图像处理一样。当我们接触到一个事物时‘象化思维’将会以‘取象类比’
这种思维定势来认识这个事物就是把认知对象视之为一个‘图像’然后归纳类比其中的‘属性’
以这种方式获得大脑可处理的信息并且以这部份的信息来充填‘象化概念’的内容再以汉字来命名或指示这个概念 。所以汉字所指示的‘象化概念’
中包含的信息就是一种‘属性ȕ6 信息就好象大脑记忆一个‘杯’
的图像一样是以它的外形特征来记录的如弯的把手和图柱形的杯身等其中的信息以无数的点所编织而成不为‘显意识’ 所了解。再以‘杯’
为例当有了‘杯’ 的概念后又如何去确认另一只杯呢这就通过‘杯’具有的特征来认识至于大脑在辨认和比较了多少只‘杯’ 和有关‘杯’
的多少种特征后才最后确认另一只也是‘杯’ 这个过程也不是‘显意识’ 所能了解的。因为每一只杯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不一所以只能使用‘属性’
来判断而非‘量化’的尺寸大小作为标准。好了现在就让我们再回到先民如何看待自然界事物的问题上吧。先民在看到自然万物时就‘取象’于万物当大脑在认识各事物的过程中以‘象化思维’模式来搜罗出事物具有的属性作为概念所指示的信息然后再通过类比归纳最后得到在自然万物里上到自然现象下至动植物都有一个相对‘属性’的存在这相对的‘属性’不单单是对立而且还统一并存互相依附循环不息。于是先民就总结出‘阴’
与‘阳’ 这两个概念并以‘阴’ ‘阳’ 两字命名取两字的原意阳为‘高明’ 阴为‘低暗’
的意思表示两种‘属性’的相对性。如下是‘象化符号系统’
的操作说明我们可见先民在认识大自然的过程中‘取象’于自然各种事物然后‘类比’归纳出‘阴’ ‘阳’ 这两个概念。
‘阴阳’这两概念因为其包罗万有也就是从天下万物的属性中提炼而来 所以就自然而成为了认知新事物的现有的‘象化概念’
然后再以‘阴阳’作为现有的‘象化概念’
对本身作出认知如下这样我们可以想象到只要把这种认知模式不断的循环操作下去以‘阴阳’作为现有的‘象化概念’ 对‘四象’再作
‘类比’认知我们就可以从‘四象’ 得到‘八卦’如下图然后再以 ‘八卦’ 认知‘八卦’的本身而得到整个的‘六十四卦’
系统这也就是‘六十四卦’的生成过程。所以 在《易传. 繋辞上》中曰: ȕ5是故刚柔相摩 八卦相荡ȕ6
又在邵雍的《观物外篇下》中提到: ȕ5阴阳分而生两仪 两仪交而分四象 四象交而生八卦 八卦交而生万物ȕ6。由此可见其中提及到的
‘摩’与 ‘交’等互动方式 正好由以上‘象化符号系统’中的 ‘类比’操作所能完好的类比出来。再者在《观物外篇下》中提出了
‘两仪交而分四象’这种‘分’的方式 这样可以更形象的说明了 ‘四象’ ‘八卦’的生成来自 ‘细分’ 或者是 ‘类分’的过程 这是从
‘阴阳’两大属性中 再细化分列出来的属性 这正如上图所示 ‘两仪’ ‘四象’与 ‘八卦’都是一个层层嵌套的‘象化概念’ 。因为这些
‘象化概念’由分而产生 于是在八卦卦爻的排列上必然的体现了这种 ‘递属性’的关系由最底层开始表示 ‘两仪’ ‘四象’与
‘八卦’等。在与 ‘二进制’ 记数的比较来看 前者以符号所指示的是 ‘属性’ 即 ‘象化概念’
表示的方式是由外向内的分割但后者则以符号表记数量 随着指示数量的增多而向外发展 所以可见
‘八卦’符号与西方二进制表记法只是图具外形的相似它们的确是两种表记不同概念及各有不同用法的完全回异的系统。还有西方二进制其实是数量表记法的一种
只有对数量关系作出全面认知这就是找出一条可以转换所有进位制的通用公式只有逹到这种程度才能算是在数理认知上的进步和对数学的贡献
在这一点上 只有西方人做到了。提到 ‘八卦’符号我们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具有同样代表性的符号 这就是 ‘太极图’
。其实‘太极图’的创制正是 ‘象化思维’对 ‘六十四卦’的认知结果最后通过以图立
‘象’的方式表逹出来这是最符合‘象化思维’模式不过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太极图’的生成过程吧除以上的南宋洪紫薇《六十四卦生自两仪图》在宋朝时期也出现过如下的图样:
这就是宋张行成《翼元》巻一中的《易先天图》在图中的正是
‘太极图’的原型而这个居中的‘太极图’正是‘象化思维’模式对外围那个六十四卦排列图的认知结论 其中的思维操作可示之如下:
如果我们对《六十四卦生自两仪图》进行同样的 ‘取象’认知的话 ‘象化思维’也会认为 除 了在‘阴阳’的对称性外 以上的
‘太极图’同样具备了《六十四卦生自两仪图》的基本属性 如下: 由以上对 ‘阴阳’生 ‘六十四卦’的认知过程中 我们可以发现
‘象化思维’对新事物的认知模式 这就是 ‘取象类比’ 认知的对象然后把认知的结论建立为 现有的 ‘象化概念’
对于新的认知对象可进行再‘取象’然后以现有的‘象化概念’ 对认知对象作‘类比’ 这就是‘循象而行’ 的过程最后把新的‘象化概念’
再归入到相关的现有的‘象化概念’内。只要我们明白‘象化思维’ 模式的核心是‘视觉模式’
而在视觉认知的过程中大脑就是把认识后储存在记忆中的‘图像’ 来认知眼前的对象例如把记忆中的‘香蕉’
与眼前的物体作外形特征上的比较如果两者的‘属性’ 吻合后大脑就会确认眼前的物体也是‘香蕉’ 这就是‘视觉模式’
的认知过程如下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发现汉字的信息处理机制通过如下的方式来处理所见的汉字处理的过程也就是对所见汉字的‘认知’过程由此可以发现汉字的认知模式与‘象化思维’
的认知模式两者间的一致性这说明到汉字不仅调用到‘视觉’ 信息的处理模式而且更把这种模式升华为‘象化思维’
的认知模式如下。可见‘象化思维’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过程与‘视觉模式’
和汉字的认知模式完全一致它们都以现有的或在记忆中的信息为基础通过‘类比’属性的方式来认知新接触的信息此为认知对象。因此‘象化思维’
的认知模式就是形成自大脑这种‘视觉模式’ 和辨认汉字字形的模式。汉字字形的信息处理不仅调用到‘视觉’
信息处理机制而且还把它完全巩固为一种思维定势再加上汉字字形的作用主要在于指示概念而非图像所以最后也把单纯的视觉信息处理模式引向了处理概念信息的方向令概念变得‘图像化’
而成为‘象化概念’这令到‘象化思维’ 的认知模式能够从最初视觉模式的认知‘图像’ 或‘字形’ 进而发展成为认知‘概念’。
‘象化思维’模式也就是以现有的‘记忆‘象化概念’ ’来认知对象然后再归纳‘属性’
作为结论总结为四字就是‘取象类比循象而行’。因为‘象化思维’的认知过程是以‘象化概念’为核心也就是大脑所关注的是‘属性’
信息而不是其中的‘量化’信息。所以在几个重要的‘象化概念’产生后对新事物的认知和探求过程就往往只限于‘入象’
的过程就是把新的‘象化概念’归入到某一个旧‘象化概念’ 中的过程或是以某个旧‘象化概念’
来指示认知对象中的特征属性。正如‘阴阳’定形后就是以现有的‘象化属性’
来认知新事物但这种过程没有发掘出事物中真正的‘量化’本质如物质结构。下图对‘象化思维’对新事物的认知过程作一个普遍性的总结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过程与视觉认知的形式和汉字字形的办认过程在操作模式上是完全一致的
‘象化思维’对新事物的认知过程 上图表示了‘象化思维’的认知从现有的‘象化概念’ 开始而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象化概念’
。可见这种‘象化概念’ 的数量就基本上等于汉字的总数但是有时候两个或以上的汉字也可以组成一个‘象化概念’ 例如是‘君子’
就有别与‘君主’ 这个概念。总的来说汉字命名‘象化概念’
的可用空间很大不过常用作为认知事物的‘象化概念’还是有限的例如‘阴阳五行’的概念就是最为常见的‘象化概念’。先民在认识万物的过程中同时又特别注意到自然现象的变化如天地雷风水火山和泽这八种现象和事物。这八种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界之物对于先民来说可以说是朝夕相见而且它们是八种变化的复杂事物存在着先民不可知的神秘性但同时也是先民很想认知的外界事物它们也可以说是构成外部世界的重要元素。因此‘象化思维’的先民就首先以‘取象类比’的方式对此八种自然事物作‘取象’再以已知的‘阴’
‘象化概念’来认知它们以下是认知的结论天与地相对因此分属‘阳阴’。至于其它的六个元素根据其属性也有其中的相对性‘虚线’连结表示属性上的‘相对性’如下
‘山泽’ ‘火水’ ‘雷风’这三组的概念如同‘天地’一样具有相对性因此可以用‘阴阳’的‘象化概念’
来概括。除了相对之外如果把这八个‘象化概念’进行互相之间的类比也可以发现它们可按共同的属性而分为四组如下另外天地包括了其它的万物所以属于至大最极的两个概念就是‘太阳’和‘太阴’。再根据这八个概念的相对性和共同性先民再分别以‘八卦’的卦名而命名之并通过‘八卦符号’‘—’为‘阳爻’
‘--’ 为‘阴爻’ 来作出指示。 以上推演的‘八卦’次序为‘伏羲八卦’至于后期的‘文王八卦’的推演就以‘父母’的‘阴阳’
属性作为依据如下 由‘阴阳八卦’作为原始‘象化概念’再用父母子女作为认知对象不仅可认知到父母男女的八种‘阴阳’属性同时从‘阴阳’
属性的程度和长幼顺序又给予‘八卦’ 以新的排列次序这就是‘象化思维’ 以‘属性’
为核心的认知模式。这‘八卦’的‘象化概念’衍生自‘阴’ ‘阳’
的组合可以说是属于一种复合的‘象化概念’。笔者引用以下的符号来表示这种从另一个的‘象化概念’系列组合而成的新概念。借用数学的函数概念yfx表示y是由x组成的函数所以
f干坤震巽坎离艮兑 f阴阳 简化为f八卦 f阴阳 先民再以这些新的‘象化概念’为基础去重演一遍‘象化思维’
对新事物的认识过程例如上面的例子对伦常关系的认识父为‘天’ 即是‘干’ 母为‘地’ 即是‘坤’
子女是父母所生因此按顺序把长男长女中男中女少男和少女分配到剩余的六个卦象中。 用‘象化’函数可表示为 伦常父母长男长女中男中女少男少女
f八卦 f阴阳 除此动物和人的器官也可以用‘八卦’卦象的‘属性’ 来指示如下表 干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天 地 雷 风 水 火山
泽 父 母 长男 长女 中男 中女 少男 少女 马 牛 龙 鸡 豕 雉 狗 羊 健 顺 动 入 陷 丽 止说 首 腹 足 股 耳目 手
口 ‘八卦’的两两重迭可再生出六十四卦也就是以‘八卦’ 为现有的‘象化概化’ 对‘八卦’ 本身再作‘类比’
认知最后得到六十四卦8&864。这样就使到‘八卦’的指示性大大增加了令‘八卦’系统变得更加复杂于是以‘八卦’为重要参数的‘象化推演逻辑
’ 就成为了可能为后来‘玄学’的出现铺平了道路。
----------------------------
太极图---三位一体整体平衡逻辑思维模式图
说到“太极图”,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一个圆滑欲动的图案。“太极图”以圆周为界,内含一白一黑鱼形状样以示阴阳,阴阳之中又各隐一点,含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之意,有形无字,含意深广;其大无边,包容天地,罗列万象;其小至微,仅言是“气”。就是这一极为简单但又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图案,在数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发展史上,引发并记载着历代贤哲志士们智慧的发明和创造,衍生出古代多学科独成体系的科学内容。诸如:天文、地理、数术、历法、乐律、气象、军事、医学等,使伟大的中华民族以古老文明著称于世。神奇无比的太极图,是“周易”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易理的高度概括,其以元气为根本,元气与阴阳二气三气相合互为一体的整体形态,代表着是宇宙间万千事物发生、形成、运动、变化发展的缩影,其蕴含的高深哲理,足以堪称为“天下第一图”。
太极图有形有意,形态简单直观,意义博大精深,“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这几句话是直接引用于易经,意思是说无极生太极,太极者阴阳也,无非是动和静的玄机,当静止的时候是和合在一起的;动的时候就阴阳二鱼竞相互逐,世上万物无不在阴阳二鱼间竞相互逐而生生化化变易而出,易学之意就是简单告诉人们"太极图"这个名词的来历和道理的解释。
“太极图”可以说是由东方远古时期智慧的先民们,以独特的抽象思维能力,创立的一个意象性圆滑欲动的图案,其间含有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内容。古代哲学思想认为“太极”是气,气是派生万物的本源。《周易·系辞上》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天地相合,万物华实”。“天地相参,万物自生”。在中国哲学术语中,还有与“太极”意思基本一致的“太一”之说,“太”是至高至极、“一”是绝对唯一的意思。老子将太极理喻为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庄子·天下》将“太一”理喻为老子之学——道。称老子之说“主之以太一”。《吕氏春秋·大乐》更明白地指出:“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名,谓之太一”。并提出:“太一生两仪,两仪生阴阳”的说法。《孔子家语·礼运》“夫礼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隋代名医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知砭石》注:“从道生一,谓之气也;一分为二,谓之天地也;从二生三,谓之阴阳和气也;从三以生万物······
”。古代先哲们对太极的理解,还有的认为是“道生一,一为元气。一生二,就是产生阴气、阳气。二生三,即产生天地人气”。北宋·张载在《正蒙·参两》中曰“一物而两体,其太极之谓与?”《正蒙·太和》中曰:“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一物两体,一故神,二故化,此天之所参也。”北宋·邵雍认为“心是太极”。南宋·朱熹在《朱子·语类》曰:“总天地之理便是太极。”“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明·王延相《慎言·道体》曰:“天地未判,元气混涵,清虚之间,动化之机也……。二气感化,群象显立,天地万物由于生也。”古人还说:“太极动而生阳,动极生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化生五行者”。中国近代伟人孙中山在《孙文学说》中说:“元始之时,太极动而生电子,电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质,物质聚而成地球,此世界进化之第一时期也”。
从哲学思辩的高度,认识和理解先哲们那些古朴自然辩证观和论理方式,使我们从中感悟到,历代贤哲们在认识自然、理喻自然界万千事物形成的过程中,无不紧贴太极之理,站在哲学思辩的高度,辩析万物生存之根本、变化之规律。在“太极是气”的自然辩证观中,言“太极是气”;“太极是道”;“太极是理”。这从人类认识自然的理性上表明了,“气”是万物生存的本源;“道”是阐说自然规律的轨迹;“理”是表明自然规律的论据。自然界中,万物得气而生,得道而成,得理而治。反之,失气则亡,失道则败,失理则乱。“气、道、理”三位一体不可分割,互依互存,协调配合,才能保证事物在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处于相对有序与平衡发展的内涵状态和表象形态。使“太极是气”这一古朴的自然辩证观,易化为气、道、理三位一体整体相互为用的逻辑思维形式,从人类认识事物的理性上,以哲学思辨的方法论,使古朴自然的唯物辩证思想,得到更进一步的升华。由此,赋予“太极图”充满着人类灵性无穷变易的神奇力量。由此,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太极图”是以元气为主体,阴阳为配体,元气代表事物的本质,阴阳代表事物的基本动力,元气赖于阴阳所在,阴阳本于元气所存,三位一体,涵三为一,互根互立,互依互存,是一种不可分割的整体关系,深悟“太极图”之理,以此作为我们认识自然、理喻事物发生和运动与变化的方法论,可以称谓是“太极——三位一体整体相互平衡逻辑思维模式图”。由此形成三位一体整体相互平衡观念并以此去认识和演绎人们所追求的诸多事物之所以形成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推动和把握事物在运动和发展的过程中,处于相互平衡的内涵状态和表象形态。
三位一体整体相互平衡的观念,源自于我国古代《易学》太极哲学思想。著名的中医理论家,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杨力教授,在比利时世界太极金奖颁奖大会上演讲时指出:“太极是科学思维之母”。“21世纪是东西方文化大碰撞的世纪,太极科学必将是东西文化碰撞的焦点。西方科学以实验科学来证实,当西方实验陷入困境的时候又每每转向于寻找东方思维科学的启示。至今世界上受易理启导而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已有四名。”“展望21世纪,古老而又悠久的太极理论,必将焕发出新的魅力,并以势不可挡的威力登上世界科学舞台,去为开拓新的科学领域而再次展示它不朽的生命力。”
太极哲理,民族精髓,亘绵数千年,在中华民族科学发展史上,起着坚实的奠基作用。祖国医学理论就是在太极哲学思想引导下所形成的系统理论知识。历代医家多有以“太极”之理论人身之说。朱丹溪、张介宾、张志聪、孙一奎等十分强调以太极论脏腑,高念祖以太极论药性,郑钦安以太极论病机,费启泰以太极论气血,赵献可以太极论命门,如此之类多不胜举。明代张景岳在《类经附翼·医易义》中说:“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为阴阳二气长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含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内经》,而变化莫乎于《周易》,故天人一理者,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因此变化也,岂非医易相通,理无二至,可以医不知易乎?。”历代以医为道的贤哲们,将人生之理紧贴易学之理,得出“易启医之端,医蕴易之秘”之高论。
哲学是自然知识与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物质的关系问题。从哲学论理的角度思悟哲学的内涵意义,每一门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形成与展现,都是围绕以人为主体、服务于人的系统知识。人是自然与社会的主体,人为万物之灵,又为万物之一,万物源乎于气,人与万物息息相关、互为一体构成整体宇宙观。人类——自然——社会三位一体整体相互平衡观,用太极哲学思想加以论证或概括,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万物孕始与形成、运动和转化的基本规律。
&&&&中国哲学思想将“太极”作为一种至上的哲学概念加以定论。言“太极是气”,“太极是道”,“太极是理”。万物源乎于气,得气而生,得道而成,得理而治。反之,失理则乱,失道则败,失气则亡。这种古朴自然的哲学意义上的逻辑思维形式,将人意识作用下的精神世界与宇宙间万物生存的本源物质“气”有机相合,远取诸物,近取人身,以古朴自然唯物主义辩证观,推理与演绎各类事物发生与转化的根本规律,展现出中国远古时期思想家缜密的思维与精辟见解,在社会实践中以此为基本观念,广泛地用于军事,天文、地理、农艺、乐律等多学科理论探讨与实践中,同时也一直作为认识和诠释人体生命科学理论基本要点,具体应用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的方方面面。
“太极”哲学思想内容,具有如此神奇的化易能力,是人类理性在远古时期的智慧结晶,即使在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一理论所形成的逻辑思维形式,作为认识事物的方法论,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纵观世间万物,用太极哲学逻辑思维模式去认识和分析,理解或演绎其运动发展规律,仍不失为一种大道至简的认识论。
“太极”哲理,大则可论及天地、自然、社会,小则可论及人体生命物质的各个部分。人是具有生命感性和复杂心理活动的高级生命物体,在物质世界里,人对物质的追求,在精神与意识活动的主导下,具有着无限创造力。精神世界中的七情六欲是复杂多变的心理世界,属于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多元性生命活动现象观范畴,是一个难以诠释的精神世界,而这精神世界又源自于人体物质世界。说到这些,就是说现代医学不仅要了解人体生命形成的物质形态,还要深入研究其与物质同在的精神世界,将人的生理与心理辩而有别、合而论之。未来人类的医学模式定格为生物——心理——社会三位一体模式上,其目的可能就在于此。而中国哲学思想指导所形成的中医学理论,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将医学模式定格在人体——社会——自然三位一体整体相互平衡模式上了。中医理论与实践,是以主体自然人为中心的医学理论模式,将自然的风、寒、暑、湿、燥、火作为外因,将人的精神方面的喜、怒、忧、伤、悲、恐、惊作为内因,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其它致病因素作为不内不外因。这简单的“三因”致病,从宏观上包容各类致病因子。在具体实践上以元气为根本,以阴阳学说作为辨证施治的重要论理工具,其整体医疗模式都是在太极哲学理论指导下而形成的逻辑思维模式。在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养身等各环节中,无不紧贴“太极”哲学原理而产生出许许多多、灵活多变的方法与手段。数千年的祖国医学发展史,充分地证明了“太极”哲学思想在人体生命科学领域里,具有至简至繁、无穷变易的运用价值。它从宏观上,以自然、社会、人类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整体观,证明“太极”哲学思想的超巨包容性;也从微观上,以人体生理组织为单元,阐明“太极”哲理具有无所不在的至微作用价值。“太极”哲理,大至无限,小能至微,深而思之可繁,浅而用之可简,实乃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至上之学。
将“太极图”理喻为三位一体逻辑思维模式图,意在提示人们在认识事物或追求事物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合乎事物正常存在与发展的逻辑思维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祖国医学理论模式,就是建构在“太极”——三位一体整体相互平衡观念上,由此而形成人体、自然、社会三位一体整体相互平衡的自然逻辑医学模式。没有合理的逻辑思维程序,仅凭经验的总结与归纳,是很难形成系统完整的中医学理论体系的。
笔者意悟“太极图”,曰之谓“三位一体整体相互平衡逻辑思维模式图”,立意以此作为所研究人体经络穴位的基本理论要点。人体的穴用体系是一个穴用超巨体系,笔者经20余年的研究与探索,认为在人体穴用这一超巨体系中,存在着三种有规律可循的人体穴位运用框架模式,表现出人体体表客观存有着多元化的穴用方式。这对于针灸临床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和运用价值,故谓之曰《三位一体平衡针刺穴用框架模式》,即:传统穴用示意图;脏象穴用示意图;形态穴用示意图。临床运用,三图相参,相互为用,异图同功,从多方位、多层次、多环节体现了人体穴位在运用中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原有的经络穴用示意图,立意深广,穴名古奥,非只读医书所能全然释之。现今时期的经络穴位研究,实有必要探本求源,返朴归真,紧贴太极哲学原理,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立足于中医理论思维,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地归纳和总结新的穴用内容,使古老而神奇的中国针灸尽快地迈上科学化、规范化、通俗化的坦途。
&&品《易经》之妙&&悟养生之道&(上篇)
《易经》是部什么样的书?对于这个命题,曾有不少学者撂出等身专箸。但总给人这么一个印象,越长篇的大论越让人迷茫,越让人找不着北。这大概是应了那句世人皆知的名言“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或是违背了“大道至简”的原则吧。
其实,易经是部什么样的书的答案就在“易经”两字中。“易”字上面是个“日”字,下面的“勿”是古写的“月”字,所以,易者,日月也!日月者,阴阳也!“经”是什么?是论述和诠释。合起来便是:易经是部论述和诠释阴阳的书!
这个答案原本就这么简单,何必要整出几十万字来折磨读者呢?
阴阳的概念,源自中国先民的宇宙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系的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内外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其基本内容包括阴阳一体、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五个方面。概括了世间万物的生命现象及运动规律。所以,国际易经学会主席成中英先生说:“《易经》是生命的学问、宇宙的真理……”。
养生是养什么?当然是养生命!要养生命不研究《易经》这部“生命的学问”行吗?当然不行啊!所以自古以来,真正的养生大师们都在《易经》里寻找到了养生真蒂。其最有建树的要数道家鼻祖“老子”了!
据说老子的老师商容,就是个研究《易经》的绝世高人,因此老子的思想受《易经》影响很深!他在《道德经》四十二章首句所谈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对《易经》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万物”的最好诠释!这是对宇宙间一切生命现象和衍化规律的最好揭示!
老子在此言中的“道”,就是他在《道德经》中说的那个无边无际连他都说不清是什么名的“大道”,这不就是《易经》中的“无极”吗?这个“道”所生的“一”,就是“太极”,“太”者,大也!太极虽然大,但已有边际,较无边际的“无极”小。这“太极”的清阳之气上升为天,阴浊之气下降为地,这就是“太极生两仪”。两仪者,一个统一体中对立的两个侧面,即古人称之“阴阳”也!这就是“一生二”。接下来,老子从“易”中悟得世间万物生发的真蒂,直接道出了“二生三,三生万物”。可惜的是,我们很多人包括一些专家学者,在解释“道生一,一生二”时,都能谈到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两仪”。接下来“二生三”就找不着北了,尤其是对这个“三”的解释就近乎瞎猜了!有的说是“天地人”三才,有的说是“天地水”三物,有的说是现代西方研究出来的宇宙中在的“物质,信息,能量”,有的则按西方的这三样东西提出了“三元”,有的说是“道教三清”,还有的说是“儒释道”三教等等!以上解释为什么说是“瞎猜”呢?因为它们都脱离了“易”之根本——阴阳。忘记了阴阳的相互作用!看来老子当年写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时,就料到以后会有人搞不明白这“三”是什么,所以,他老人家在写完“三生万物”后,墨迹未干就立马补了一句“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谁对谁“冲气”?这里当然是指阴和阳,这不是阴阳交媾吗?“阴阳和合,万物生化”这是易之大旨!也是生命生发的根本啊!我的个学者、专家先生们,老子他老人家还要说得好明显啊!
《荀子·》说:“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又说:“天地感而为万物化生”。宋代周敦颐《太极图说》(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其中的“合”,“接”,“感应”等都是在解说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都是在说这个生万物的“三”。吕祖洞宾就更说得明白了,他曾言若将世间两个最美的女子关在一起,让她们过夫妻生活,一辈子也繁衍不出后代来!《易经》的八个经卦中的“乾、坤、离、坎”四经卦,相互组合成四个别卦时为:“地天泰,天地否,水火既济,火水未济”。当为地阴的“坤“在上,为天阳的“乾”在下时,因天阳之气向上,而地阴之气向下,二气对行为“冲”,阴阳二气得以交汇,所以为万物生化、万事大吉的“泰”卦。而当为天阳的“乾”在上,而为地阴的“坤”在下时,因天阳之气向上,地阴之气向下,二气相背而行,永远不得交合,所以为万物枯竭、诸事不吉之“否”卦。离和坎组成的“水火既济”和“火水未济”与此同理,故不赘述。
有人可能会说,你这说了半天,就说的阴阳嘛!就是“两仪”嘛,这是“二”呀,你还是没把这“三”是怎么回事说明白啊!呵呵,别急!我会给你说个明白的。
《易经》除易理外,还有象和数。凡研易者都知道“象”中寓“数”,“数”中寓“象”。自古以来的易学家在《易经》应用上常“以象为数,以数为象”,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这里的“一、二、三”都是数。而这“一”数是代表的“太极”这个“象”,“二”数代表的是“阴阳”这两个“象”。那么“三”这个数是怎么回事呢?我先就数而言:数也分阴阳,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一为奇数,为阳。二为偶数,为阴,“三”就是“一”和“二”相加之和数!以数中寓象来讲,“三”这个数所寓的就是“阴”“阳”合和的“象”。唉!这样讲有的可能明白了,可能有的还搞不明白。那就请郭沫若老先生出来讲一下吧。
研易者都知道,易卦的卦象是由“——”阳爻,和“一&一”阴爻组成的.郭沫若曾形象地把阳爻“——”比作男人的生殖器,阴爻“一&一”比作女人的生殖器。这一根线线加两根线线不就是“三”根线线了吗?万物之生化无不基之于此!这就是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所以,这个“三”数所寓者就是“阴阳合和”的“象”。《淮南子·天文训》说:“阴阳合而万物生”。《周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就指明了阴阳所具有的本原性,阴阳的相互交感作用即是宇宙生化的根本法则,是生命起始的本原和发展的定律!。
明白了“三生万物”,我们养生也就有了方向。人虽万物精灵,毕竟也属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人岂能例外?所以,每一个人体内都存在着维系生命的阴阳两种物质。当我们体内的阴阳相对平衡时,身体就处于一种健康状态。反之,体内阴阳失衡,人就疾病缠身。中医治病就是用药物等外助方法调节体内阴阳,使之相对平衡而达到治病目的。但这种方法毕竟是被动的,是不得已而为之!有主动的方法吗?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不生病的方法!
我这里所说的“不生病的方法”,绝不是什么“食疗”,吃什么“膏”、“泡泡脚”什么的!而是分文不花,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养生方法。这方法是华夏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其法旨就是主动令我们体内的“阴阳合和”,促进“人生三宝”的生发,以保我们生命之树长青。欲知此法,请看下篇。
太极图的科学成果
太极图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几千年来传统的太极思维在我国的军事、政治、文化艺术、医药、卫生、哲学等各个领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思维方式。太极图和太极思维是中华民族列祖列宗聪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我们应该很好的继承和发展。
但是,也应看到由于历史及社会的多种复杂原因,太极图至今也没有得到它应有的现代科学地位,甚至有人对它还有不少的偏见。
太极图是否科学,是否符合现代科学的理论……1947年,丹麦政府在授于本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宝象勋章”时,玻尔设计了自己家族的族徽,族徽的图案釆用的是中国的太极图。可见,玻尔的互补思想与中国的“阴阳”互补思想十分接近。本人试图从美学及哲学角度入手,用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及方法对太极图进行研究,由外在形态所表达的内容和其内部所具有得本质特征破译太极图,
以揭示中国古老哲学与现代科学的惊人的一致性。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传统太极思维的核心。太极思维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宇宙观、物质观、时空观。“答案要在最根本原理中寻找”(尼尔斯.玻尔)展望21世纪,古老而悠久的中华太极图以及由它代表的太极理论,必将焕发出新的耀眼的光彩。
尼尔斯.玻尔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的科学实践开始于现代物理学尚未建立的特殊时期。在他50多年的科学生涯中,他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使他成为科学史上堪与牛顿、爱因斯坦并列的科学巨匠。玻尔的科学成就涵盖了原子和原子核物理以及量子理论的各个方面。他的科学智慧和人格魅力不仅使他成为量子理论发展的领路人,也使他成为那个时代一大批最优秀科学家的统帅。
玻尔利用中国的太极图设计了自己家族的族徽
1947年,丹麦政府在授予玻尔“宝象勋章”时,玻尔设计了自己家族的族徽。族徽的图案釆纳了中国的“太极图”。有人曾说到玻尔在做这一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太多的因素。但是,玻尔的互补思想确是与中国的“阴阳”思想十分接近。也许玻尔的确就是用“一阴一阳”相互转化来形象地说明互补关系,因为在族徽上写的拉丁文“箴言”的涵义就是“互斥即互补”。并且,玻尔以后也曾在不同的场合又提到这句“箴言”。
一、传统太极文化在生命科学领域里的研究与应用
太极图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翻开历史的篇章,古往今来,上下五千年,太极图以其神秘玄妙的形象,广博深刻的内涵,引发着无数科学家,思想家绵绵不断的创造思维和灵感。太极图是东方思维之母。是传统生命科学最高的理论指导。
当我们享受和畅谈现代科技给人类带来丰富的物质文明时,可曾想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古老文化是否科学,是否能与现代科技接轨。中华五千年文化积淀着我们列祖列宗的聪明与智慧,正是这种一脉相承的文化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和精神
今天,我们不是从传统的周易、八卦、易经的角度去认识和研究太极,因为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看,关于这方面的论著相当多;但从结果上来看,只能让更多的人陷入一种神秘玄妙的境地而望而生畏。拂去历史的尘埃,揭开其神秘的面纱,今天,我们暂不去探讨太极图的行成年代和历史渊源,不妨从现代美学和哲学的角度重新认识太极图,站在新的立场和观点上,你的灵感会得到激发,不尽的遐想会在胸中涌动。你会惊奇地发现,看似简单的太极图,它所表达的内容是那么的丰富、深邃。可以说太极图是世界上流传年代最早,图案设计最简练,精美,内容表达最深刻,形象与内容结合最完美的装潢设计。它的高明之处还在其表达的内容与现代科学基本理论惊人的一致性。它将是现代科学汲取营养的丰富土壤,你能不为我们祖先用聪明与智慧所创造的太极思维和太极文化而感到自豪吗?
一)、太极图的外在形态。
1、阴阳:从视觉角度上看,太极图用黑白两个相抱的图形来表示,其所表达的第一个信息是;宇宙间的万事万物的各种复杂变化均是由两个方面构成,即阴阳。用现代物理学的观点而论,也就是物质存在和事物发展最基本的结构状态。如自然界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化学的酸与碱;物理学中的正电与负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中医学里讲的虛实、寒热、表里、正邪。西医讲的动脉与静脉,吸收与排泄,植物中的雌与雄,动物中的公与母;人类的男人与女人;宇宙中的太阳与月亮;黑夜与白昼;军事战争中的进攻与防守等等,都是以对立的形式成双成对的出现,举不胜举。正如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所载“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翻译成现代的语言就是;阴阳的变化是宇宙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和法则,它是一切生命的根源,主导着万物的生长和消亡,阴阳是宇宙天地间一切生物的主宰.。因此,可以说阴阳论是我们祖先认识宏观宇宙和微观事物的最简化模式。太极图用黑白两个相抱的图形对自然事物变化规律做了最高度的概括。阴阳之理即是万物基本之理.。
2、运动:太极图用两个由小到大渐变的黑白图形,表示了宇宙间物质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运动规律,即物质存在和事物发展的基本形态;揭示了物质运动由小到大、由盛到衰、由生到灭,由量变到质变的演化过程。人类的生、长、壮、衰、已。植物的岁岁枯荣,春夏秋冬的周而复始,涓涓小溪汇成奔腾的大河,直到流入广阔无垠的海洋------;太极图在这里用最简单的两个基本图形,描绘了自然界的进化法则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运动规律。
3、旋转:太极图用两个相互旋转的黑白图形,表示了宇宙间一切物质和事物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旋转。易曰:“天行健,自强不息。”《黄帝内经》载:“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从空间上看,无论是宇宙之大,还是原子之微,尽管它们的外在形态和内在质量区别很大,但是它们所做的运动是一致的,都在进行各种形式的旋转运动.。从时间上来看,无论是春夏秋冬四时变换之长,还是昼夜更替变化之短,他们都在做一种循环往复的运动,而循环本身即是旋转运动的最基本形式之一。旋转运动是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的原始力就是旋转)也是生命的基本运动形式,譬如人体的血液循环,是以心脏为动力经过动静脉的循环维持人的生命,宇宙间一切生命及物质都在旋转运动中繁衍进化,生生不已。因此,运动是永恒的、内在的、静止是相对的、表面的和暂时的。
以上我们分析了太极图的外在形态表示了宇宙间万事万物发展变化均是由阴阳、运动、旋转三个方面的基本单元构成。但这三个方面表示的核心内容究竟是什么呢?可用两个字来概括——“平衡”,也就是说完全具备了这三个方面才能保持物质和事物的整体平衡,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发生偏差,都会导致整体的失衡。(比如传统中医认为阴阳的失衡会导致人体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起主导作用的有序是维持平衡的基本条件和要求。在自然界中绝对平衡是不存在的,物质运动的规律就是由不平衡到相对的平衡,如此周而复始,构成宇宙间生生不已的生命活动和物质运动。
&“天人合一”的观点是中华传统思维模式的核心,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由宇宙自然万物的旋转运动联想到人体的旋转,通过近二十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以太极学说和现代生物物理学为指导,初步建立了太极旋转健身功的基本理论,并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和训练方法;太极旋转健身功,快速激发人体生物能量,利用人体自身生物能量训练人的脑平衡。脑为髓海,由中枢神经系统的平衡进而带动和促进植物神经及人体其它各大系统的平衡;促进脏腑功能的强化和恢复,从而达到养生、保健、治疗的目的。其锻炼效果是其它任何一项运动所不具备和替代的。(见后文;太极旋转健身功的理论探讨与实践)
二)、太极图内磁场与DNA生物大分子双螺旋结构
以上我们用美学的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太极图外在形态所表达的内容。太极图是平面的,隐藏在平面内部是一种什麽物理状态呢?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太极图看成是立体的,那么,立体的太极图内部是怎样一种物理结构呢?现代物理学是现代科学的基础和摇篮,太极图立体的物理结构是否符合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呢?本人独辟蹊径,借助于对宇宙自然万物运动的细心观察与灵性的感悟,以自身原地旋转为研究课题,以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物质双重构造原理”和“传统中医经络学”为依据,以物理磁场为研究的手段,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一基本定律对太极图内部物理结构进行了解秘与研究。结果发现,太极图外在形态在表现宇宙阴阳变化的运动规律和矛盾法则的同时,其内在的场也要遵循这一规律和法则(对立统一),用磁场结构来表示,原来太极图内磁场是磁极并列并且相对的两块磁石。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的关于生命科学的一系列重要发现,揭示了物种基因的化学本性和作用,即蛋白质由基因决定,而基因又是由DNA组成的。这些发现结束了经典遗传学,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研究在各种生命过程中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它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这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它是二十世纪生物学上最伟大的发现,由此迎来了生命科学史上的一次大革命。我们知道,分子的物理性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形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分子与电磁辐射的关系,脱氧核糖核酸(DNA)生物大分子的双螺旋转折,主要来自于自身电磁场的作用,这种作用受已知力学理论和电磁定律的支配(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当截取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任何一段时,我们会发现DNA生物大分子磁场的排列,与太极图磁场排列惊人的一致。用物理方法研究证实DNA双螺旋的链式结构截取任何一段,其物理电磁场结构同样是磁极并列、并且是相对的两块磁石。DNA生物物理磁场和太极图内磁场惊人的一致,体现了我们祖先超越时空的哲学思想的科学性。这就为我们阐述太极图的现代科学性找到了合理的事实依据。
科学研究发现,人类的疾病与DNA遗传基因密切相关。1987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得者、日本著名分子生物学家利根川进,提出了人类疾病新概念---基因病,他指出:人类所有的疾病都与基因受损有关。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病毒学家杜尔贝科指出:人类的DNA序列是人类的真谛,包括癌症在内的人类疾病的发生都与基因直接或间接相关。因此,杜尔贝科积极倡导组织国家级和国际级计划来研究人类基因组。科学家们对基因疾病关系的提示,使人类对疾病的认识深入到一个新的层次,为探索疾病防治指明了方向。&&&&&&&&&&&&&&&&&&&&&&&&&&&&&&&&&&&&&&&
&附图一、太极图内磁场与DNA生物大分子物理磁场模型
三)、太极图与转通灵
&&&我们没有把对太极图的研究做为纯学术理论的研究,而是把这种理论研究转化为科技成果,使之为社会和大众健康服务。在对太极图和DNA分子电磁场结构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经络学,生物物理学,发明了新型的医疗器械--转通灵。这一医疗器械已获得国家“发明”“实用新型”“外观”三项技术专利。并通过了国家医药管理部门的技术鉴定。转通灵一问世,就以其精美的外观、神奇的疗效、简便易行的使用方法受到广大病患者和专家的高度评价。转通灵为什么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呢?手握转通灵,在双螺旋太极磁场的辐射穿透作用下,体液切割磁力线,利用血液动脉和静脉的循环机制,经过经络的感传和神经的传导,使机体物理性能和生化指标发生变化,促进体内的酸碱、电解质、生物蛋白、微量元素等代谢水平的稳定,提高受损基因的修复能力,活化细胞,使脏腑功能逐渐有序化,恢复平衡直至正常。转通灵以开发人体的生理功能为手段,并通过经络、神经、循环三大系统对人体进行全方位的功能调整。
&&&&转通灵在对众多疾病的治疗中,以治疗糖尿病和高血压尤为显著。它是糖尿病高血压病人的健康使者。治愈后的病患者亲切地把它称为“掌中宝”。
我们站在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汇点上,以现代人科学的眼光和方法挖掘和整理中国的传统文化。使之为现代社会服务。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服务。通过近二十年的研究,我们深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叹列祖列宗超越时空的聪明智慧。转通灵向我们走来,她会影响你,让你放慢人生匆匆的脚步,倾听它对生命的理解和病患的诉说,他会改变你,让你从精神桎梏和肉体的折磨中解脱出来,他会无私地奉献给你世界上最珍贵,最有价值的却无法用金钱等价交换的礼物—健康。转通灵将伴你享受温馨,友爱,和睦与充实的高质量的一生。
二、太极旋转健身功的理论探讨与实践
太极旋转健身功是近年来活跃在全国各地体育健身舞台上的一种新兴的锻炼方法和运动形式。由于该项运动颇具挑战性以及强身健体,医疗保健等特点,受到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运动与休闲”、“健康之路”、“想挑战吗”北京电视台“京城健身潮”、“神奇发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人生热线”以及中国体育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经济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汽车报、购物导报等都陆续进行了报道和介绍。2002年4月太极旋转运动参加北京市第八届职工运动会开幕式,向北京市的各级领导和首都800万职工汇报展示太极旋转运动的风采。
.太极旋转健身功在创立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受到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职工体协、北京市体育总局领导的亲切关怀和耐心的指导。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和认真地总结,人体原地旋转运动基础理论,训练方法和治疗保健方法日臻成熟完善。.
太极旋转健身功作为融保健与治疗为一体的运动形式,是中华传统养生文化和现代竞技体育紧密结合的新成果,涉及到中医学,古典哲学,现代物理学,它以开发利用人体自身生理功能和生物潜能为手段,以强健体魄,防病治病,恢复人体脏腑功能为目的,它的开发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太极旋转运动健身功以传统太极学说为指导,同时参照并吸收中医经络学、传统武术精气学和现代人体生物电磁场理论创编而成。太极旋转健身功为系列运动,主要有五;太极旋转健身功;二是转通灵健身操;三是转通灵健身拳;四是静坐养心法、五是转通灵站桩法等部分组成。它们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侧重、不同的层次,构成了人体从有形到无形,又从无形推动有形,整体的、全方位的经络、气血、形体及生物场的旋转运动。
太极旋转健身功以其深邃易懂的理论,简便易行的方法,安全有效的医疗保健效果,博得众人之赞赏。它是中华传统文化和人体生命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太极旋转健身功强调并突出人类在治病、康复、保健活动中始终应处主导地位,并以其自练、自养、自调、自治和活动场地小,易学、易练、灵活、方便、有效等显着特点,成为全民健身大舞台上一枝艳丽的奇葩。
一)、太极旋转健身功概述
现代物理学认为;宇宙间存在着四种力;强力、弱力、电磁力、重力。我们人类的一切锻练的形式都是在不断地强化和提高人体的电磁场和电磁力,进而提高肌体的免疫水平和生物电磁场质量。
谆曰:“天行健,自强不息”,这是符合大自然运动法则的。频勰诰曰:“天为阳、地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成一岁,人亦应之”。地球自西向东旋转360度,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如果哪一天地球停止了转动,地球上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因此,运动是永恒的,内在的。静止是相对的、表面的;宏观的宇宙星系在运动,微观的物质原子、分子、电子在运动,尽管他们外在形态和内在质量区别很大,但它们运动方式是一致的,既有规律的,周期性的旋转运动。自然界的春、夏、秋、冬,潮起潮落,植物的岁岁枯荣,人类的生、老、病、死,一切生命在宇宙的大循环,大旋转中繁衍生息,进行永不休止的进化与沿革。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旋转运动也是司空见惯的,汽车、飞机、轮船、机床、自行车、洗衣机……可以说一切机械运动不管外在的形式多么千变万化,其原始动力,就是阴阳带动下的旋转。(汽车发动机的进气阀与排气阀关与闭带动活塞的上下运动,进而使曲轴产生连续的旋转,)旋转运动是宇宙万物第一运动,同时也是保持物质内在、外在平衡的最基本的运动。道家的太极图,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无不渗透着传统哲学的宇宙观、自然观、社会观和生命观。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根据宇宙、自然的现象与灵性的感悟,在传统太极思维和太极哲学的启迪下,师法自然,道法自然,在进行大量富有成效的试验后,创立了人体旋转运动健身法的理论。
二)、什么是太极旋转健身功
众所周知;主动地进行旋转而产生眩晕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得到的生理现象。眩晕会使人觉得天旋地转,站立不稳,恶心,甚至会出现呕吐。眩晕症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给人体带来的痛苦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除个别(如海员、飞行员、宇航员、舞蹈演员等等)因职业需要而进行旋转运动的锻练外,绝大多数人对旋转望而生畏或敬而远之。
我经过十几年的研究与实践,身心获益匪浅,亲身体验了人体在旋转运动中由于人体生物场的旋转作用而产生的各种生理、心理的反应,随着感受的不断深入,逐渐发现人体旋转运动的医疗、保健价值是其它一些运动所不具备和不可替代的。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知识底蕴,是亟待开发的医疗体育运动项目。
人类从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之后,立直走和直立跑是生存发展的基本运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也把跑和走作为比赛的基本项目。两脚交替向前移动重心的直线运动是跑和走的基本定义。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为了养生与保健,世界上又流行倒退走和倒退跑,这项运动是两脚交替向后移动重心的直线运动。据资料统计,倒退走和倒退跑可强化人的脊椎,调整脊神经,强腰壮肾,进而带动内脏功能的恢复。有没有即向前同时又向后的运动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人体的原地旋转。通过慢动作分解,我们清楚地看到;太极旋转运动是在腰的扭力作用下,两脚顺势分别做一前一后的运动。如果顺时针旋转,就先迈左脚,退右脚;逆时针旋转,就先迈右脚,退左脚。因此,人体旋转运动既有向前跑(走),提高心肺功能,又有向后跑(走),强腰壮肾,兴奋中枢神经的特点,而两种运动的组合,会出现第三种运动,这就是人体能量场的运动。眩晕是人体能量运动和形体运动的速度差,因而出现在生理上的客观反映。众所周知,能量场是以潜在形式存在于人体内的,是和人体的气血、经络、体液运动相一致的,也就是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筋骨皮肉中进行上下、前后,循环往复的循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祖国医学在这方面也有详尽的描述和记载,如气功修炼中的大小周天,子午流注运行等。而太极旋转改变并影响人体能量运动的固有模式,做的是切割地球引力(重力),水平方向的旋转,水平旋转会产生螺旋的升力。这种升力作用于大脑平衡器官的半规管后,人立刻觉得天旋地转,有些人一旦晕起来控制不住,身体好象进入了急流漩涡,使人体的能量运动由潜在的变成表面现象的生理感受。太极旋转健身功,冲破世俗的偏见,科学指导,大胆实践,主动激发和调动人体的能量场,在克服地球引力的同时带动人体的旋转,在旋转中驾驭和控制能量运动的幅度、速度和力度,使之在高层次上有序化,同时使生物场的质量发生本质上的变化。这是人体旋转运动健身法基本目的之一。
三)、太极旋转健身功的医疗价值
现代的医学发展简直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电子计算机和生物大分子技术(DNA)的应用,使人类对自然及自身的认识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高科技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的视野和认识的空间。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观念及工作方式。人类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在吞食着自己酿造的苦果,生存环境的改变和日益的恶化,现代工业的生产不断产生和放射各种各样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有毒有害物质不仅经过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而且也通过毛发、皮肤、肌肉、经络而进入人体内的各组织器官。这些毒素如不及时的清理和排除,在体内任其蔓延滋长,就会破坏机体正常的细胞和组织以及免疫系统的功能,就会导致人体经络不通或阴阳失于平衡,给身体埋下致病的隐患。现代医学称此阶段为亚健康状态,其临床表现为,理化指标基本正常,但情绪不稳定,容易发怒、易疲劳,四肢无力,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皮肤粗糙,面部皮肤没有光泽或出现斑点,人类面临的几大难症,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意外,癌症等等,这些疾病都和体内毒素的渗化、积聚、变异密切相关,造成人体内磁场紊乱,从而导致上述疾病的发生。人体旋转运动训练人的大脑平衡能力,由中枢神经系统的平衡进而带动和促进人体脏腑功能的有序化及整体的阴阳平衡。
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旋转会产生两种力,一种是向心力,一种是离心力。人体旋转运动健身法在不增加心肺负担的情况下,利用旋转离心力将有害物质及滞留在体内的毒素通过经络的疏泄功能及时地排出体外;而利用向心力将自然界中和自身的营养物质积聚、强化、储藏。使人体在强健体魄的同时内脏功能恢复平衡。真是不转不知道,一转方知妙。人体旋转健身运动以自然为师,通过旋转运动及时排出体内毒素,摄取自然能量。实践证明人旋转健身运动对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癌症术前术后的治疗及康复以及其它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有着十分明显的保健和治疗作用。
进行太极旋转健身功的锻炼,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人体的潜在能量,提高大脑的平衡能力,动作的协调能力,思维的反应能力,在强健筋骨的基础上,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失衡调整,病邪排除,在新的平衡基础上,生物潜能被调动,生理功能被强化。生命力被激活,源于自然的疾病,又在融于自然的旋转运动中消除,让经络转起来,让气血转起来,让细胞转起来,让能量转起来,转起来就能够健康起来。这就是人体旋转运动健身法告诉人们治病、养生、保健、康复的基本道理。
四)、太极旋转健身功的推广与应用
太极旋转健身功已初步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框架和行之有效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令人欣慰的是太极旋转健身功已经引起新闻媒体的高度重视,不断在电视台、电台、报纸进行介绍,使这个运动项目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在海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为配合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迎接2008年奥运盛火在北京点燃。在北京体育界、武术界、中医界、气功界,学术界著名专家、学者、教授的帮助指导下,太极旋转健身功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和系统化,使之更容易普及和推广。以1998年元月劳动人民文化宫培训班为例,这个班共招收学员20名,年纪最大的72岁,最小的27岁,他们中间有戎马一生的军人,还有高等院校的教授,有退休多年的老工人,有风华正茂的年轻姑娘。经过15天的培训,学员们基本掌握了旋转的理论和技法,所有的学员通过了及格考试(旋转10分钟以上为合格)。一些老同志的疾病有了不同程度的好转,如北京水泵厂的下岗职工潘小梅两年前患了糖尿病,餐后两小时血糖一直在270mmoI/L居高不下,参加旋转班一个星期餐后两小时血糖下降到103mmoI/L,基本恢复了正常。再如交通大学的马桂祥教授血压从165/105降到了145/95。他激动地对记者说:“以前吃药没有治好的病,一转就解决了。”老工人刘桂兴腿脚不方便,但结业考试时他却连续转了20分钟。他说:“如果你们不让我停,我能转上一个多小时。”要知道刘师傅已经是72岁高龄的人了。这次培训班中央电视台】抵坊节目组到现场录了像,并在全国进行了播放。人体旋转运动健身法问世后,已有上千人接受了培训,无一人出现偏差,绝大多数学员身体素质明显提高,疾病得到治疗。相当一部分学员,学习10天左右就能旋转两个多小时,如吉林省长春市一位名叫杨敏的学员,学习不到半个月,就一口气转了两个半小时,而且转完之后非常轻松。这说明我们的理论和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同时也说明绝大多数人在专家教练的指导下是能适应和掌握这一健身方法的。
总之,太极旋转健身功是一项新生事物,它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这项融治疗、保健、康复、锻炼为一体的运动医疗形式,经历了十几年的研究和探索,理论新颖、教学规范、方法简便、效果明显。我们相信,经过努力,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太极旋转健身功一定能为大众所接受,并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简述(从内到外):
太极图:核心圈为太极图,这个是普及性的常识,不再赘述。
河图:第二圈由黑白点符号组成的是河图。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河图用十个黑白圆点表示阴阳、五行、四象,其图为四方形。(其中,单数为白点为阳,双数为黑点为阴。四象之中,每象各统领七个星宿,共28宿。)其中四象,按古人坐北朝南的方位为正位就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此乃风水象形之源也。
&&&&北方: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为水。所谓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东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所谓的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所谓的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所谓的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中央: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所谓的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洛书:第三圈河图外围以带圈数字代表的一圈是洛书,限于钟面位置所限,此处以数字代替。洛书古称龟书,传说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此图象,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见下左图)。 洛书与中医的象数之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与九宫图(见下右图)也息息相关。
口诀: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为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健身多久才能一次飞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