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辽宁的,请问道路桥梁和渡河工程与渡河工程专业能报造价工程师吗,函授毕业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你可以去申请一下转专业,看能不能转。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  各地考研信息:                              
考研电子周刊
各地招生信息:
                      
最新招生简章
华中师范大学
海南医学院
复试分数线:历年国家线
复试分数线:34所分数线
中国教育在线考研频道出品:
此届全国研招咨询会共举办17场,届时招生单位与报考考生将作面对面交流…[]
[ 公共课:
[ 专业课:
[ 公共课:
[ 专业课:
[ 专业课:
考研专业课
考研资料推荐
适用专业不同,真题题型、分值分布不同
单词、语法、真题具体学习与使用方法
学习内容、参考用书、学习计划...
考研政治复习五大阶段详细规划
基础夯实阶段、强化提高阶段、模考冲刺阶段...
复习时间、寒假学习任务表......
参考书目、整体规划、学习方法解读
| 复试分数线
本频道顾问专家
 |  |  |  |  
 |  |  |  |  | 
教育机构内容合作:闫蕊
孙丹丹 电 话:010- 教育机构广告合作:王悦 电话: 邮箱:
| 京ICP备号 |
CERNET Corporation哈尔滨工业大学招生办
&&&您当前的位置 :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咨询电话:、、)
((包含: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道路材料工程3个专业方向)
道路工程专业方向(咨询电话:0)
1.学科基本状况
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道路工程本科专业之一。分别于1986年、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道路与铁道工程二级学科是建设部重点学科(1999年)和黑龙江省重点学科(2006年)。依托于本学科建有建设部“寒冷地区混凝土工程病害与防治建设部重点实验室”(1999年)和“城市道路与交通建设部重点实验室”(2000年)以及交通运输部“交通安全特种材料与智能化控制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2008)。
2.学科师资队伍
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现有在编教师22人。其中,教授6人、教授级高工2人、副教授10人、讲师4人。博士生导师6人(含兼职博导2人)、硕士生导师17人。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及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6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17人。
3.知名学者
谭忆秋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
长期从事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在沥青材料粘弹行为与破坏机理、沥青路面结构行为与监测以及冰雪条件下路面安全保障技术等领域开展工作。主持国家科技支撑项目(3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863计划项目(副组长)、省部委重大重点课题30余项;主持国家大科学工程建设项目子项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三)、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三)、二等奖3项(2项第一,1项第三)、三等奖3项(2项第一,1项第二)。获国家发明专利17项,其中部分专利已在辽宁、新疆等地转化;发表论文213篇(SCI25篇、EI117篇);出版专著(华夏英才基金)1部。指导毕业博士13名、硕士72名、博士后7人,并获黑龙江省研究生优秀导师称号,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冯德成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
主要从事路面材料与结构、路基工程防灾与减灾、道路工程的低成本建造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8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32篇。出版专著1部、编著3部,是《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城市道路沥青路面设计标准》与《公路工程抗冻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的主要编写成员。主要承担博士生课程《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系统分析》,硕士生课程《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原理》、《沥青路面表面功能特性》与《路面力学与分析方法》的教学工作。
侯相琛教授、硕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主要从事路基路面结构设计方法与技术、道路检测技术与评价方法、道路养护技术与建设绩效评估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五年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7项,其中,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3项,交通部计划项目1项,交通部联合攻关项目1项。发表论文40余篇,EI检索17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项;参编著作2部,主编教材1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主讲《土木工程概论》、《公路养护与评价》等本科课程和《公路经济学》博士生课程。指导硕士毕业生31名,协助指导毕业硕士28名。第六届黑龙江省科顾委专家委员会成员、黑龙江省公路学会理事、国际水泥路面协会(ISCP)会员,曾任教育部“道路运输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马松林教授、硕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道路工程研究所所长。
主要从事道路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和技术咨询等工作,目前主要从事公路路线设计、路面检测-评价-养护与管理系统、旧路改造与路面再生以及道路工程经济分析等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成果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三等奖1次;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国家级出版社教材1部,主审2部。参加编写部级行业标准和指南各1项,主持编写省级行业标准2项。2003年获哈尔滨市优秀归国科技工作者称号。黑龙江省民革2009年优秀党务工作者,2011年参政议政先进个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党风廉政特邀监督员。
董泽蛟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道路与轨道工程系主任。
主要从事沥青路面智能监检测技术、温湿荷载耦合作用下沥青路面动力学分析、沥青材料多尺度域力学行为及道路建筑材料评价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及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共四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以及吉林、黑龙江省厅等项目科研工作;作为子项负责人承担和完成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特殊地域环境试验装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西部交通建设项目、北京市科委重点项目以及多个省厅项目的研究工作。作为一二作者发表核心以上学术论文44篇(其中SCI/EI检索25篇、国际会议发言10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出版著作1部,参编教材及行业规范各2部,获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协助指导博士毕业2名、硕士毕业2名,独立指导硕士毕业9名、外国留学硕士毕业1名。
4.教学科研情况
近三年来总经费年均1500万元,承担国家“十一五”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等国家级项目近二十项;承担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以及省交通厅重点项目等省部级项目二十余项,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十余项;发表SCI、EI收录文章二百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二十余项,黑龙江省优秀硕士论文3人次。作为主要参编单位完成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路工程抗冻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2部规范的编写与修订。
在教学方面,建立了合理稳定的教学梯队。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近五年先后承担了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1项、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校级“985工程”拔尖人才建设项目1项,发表教学论文10篇,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优秀奖二等奖1项。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道路方向专业主干课《路基路面工程》和《道路勘测设计》为校级精品课,《建筑材料II》为省级精品课程《土木工程材料》建设课程之一。
5.人才培养
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0~15人;每年招收工学硕士研究生25~35人,工程硕士研究生15~25人;每年招收本科生50~60人。本科生读研比例40~50%,就业率100%。与国外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罗格斯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签署“2+2”、“3+2”和“4+1”培养协议,入选学生可直接获取国外学校硕士学位。
6、国际合作交流
建立了广泛的国际科研合作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关系。聘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ImadAl-Qadi教授为本学科首席学术顾问。邀请国外知名学者讲学50余人次,出国参加境外学术会议40人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大会主席4人次。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Tech)、佛罗里达大学(UF)、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NCSU)、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OSU)、田纳西大学(UT)、华盛顿州立大学(WSU)、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UM)、俄罗斯莫斯科汽车公路学院、日本北海道大学(Hokkaido)以及台湾成功大学(NCKU)、香港理工大学(PolyU)等国际知名高校建立了广泛交流、合作关系。中外合作项目4项;硕博国外留学近40人;培养外籍留学生5人,其中硕士4人、博士1人。
7.主要科研方向
(1)沥青基材料功能特性与应用技术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以粘弹本构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高、低温统一评价模型与低温性能评价方法,沥青与矿料相互作用的材料界面性能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改性沥青机理研究,高性能沥青混凝土,沥青老化机理与技术对策,中、低温沥青混合料关键技术等。
道路特种材料与技术冰雪地区路面材料与安全技术研究,重载交通下路面材料安全标准研究,特种路面铺装材料与工艺,工业及生活废料利用技术,相变控温材料与热反射控温材料及其在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中的应用技术、低品质骨料利用技术、可降解汽车尾气道路建筑材料应用技术、道路功能材料与检测技术、中低温沥青混合料关键技术等。
基于监测信息的沥青路面结构行为与仿真分析沥青路面光纤光栅传感器在线和远程监测系统及应用技术,温-湿-荷载耦合作用下沥青路面动力行为数值模拟,沥青混合料宏、细、微观多尺度域力学行为,足尺寸加速加载试验装置设计与应用技术等。
(2)路基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
季节性冰冻地区路基路面结构与功能寒冷地区路基路面结构设计与工艺特殊性研究,水、温、荷载等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路基路面结构行为理论与技术对策,重载交通作用下的路面结构力学行为与功能设计理论,长寿命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工艺,机场道面设计与管理技术,路面早期病害防治技术,路面施工质量检测技术,农村公路路面结构技术等。
道路基础设施与交通安全公路安全设计评价技术,路面警示设施与设计技术,紧急避险设施设计理论与应用技术,特殊气候条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研究,交通建设项目安全风险评价和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灾害预警技术和防治及减灾技术,安全监测与服务信息平台技术等。
(3)路网养护技术与管理决策方法
交通及道路基本信息获取技术开发与应用开发高速公路路面表面损坏状况信息获取、识别技术系统,车辙、平整度量测系统,无限传输车辆荷载及相关信息自动采集与分析系统,道路环境信息采集与分析系统,路面结构性能评价系统,路面安全性能评价系统等。人车路系统分析,路表三维空间表现技术,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理论和方法,路面使用性能预测理论与方法,路面长期使用性能研究。
路面养护与改造技术沥青路面改造技术,水泥路面改造技术,道路材料再生利用技术,路面养护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路面加铺层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预防性养护技术,路面快速修复技术等。
道路工程经济分析与投资决策路网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节约土地资源的公路规划、设计、施工相关政策研究,走廊带综合利用技术,公路养护决策支持系统,智能专家咨询系统以及决策评价等。
8.本学科的优势与特色
(1)本学科历史悠久,是我国成立较早的道面工程方面的学科,为国内公路工程建设与发展输送了大量的科技精英和管理人才。目前哈工大是国内前九所院校中唯一具有该二级学科的学校。
(2)研究方向具有明显的特色。本学科与国内各省市特别是东北三省、北京等公路交通及市政建设系统有着广泛的业务联系,并结合工程实践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形成了寒冷地区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路面力学、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粘弹理论、沥青路面智能监测技术、道路综合检测车技术等具有北方寒冷地区特色的优势方向,均在国内处于领先或先进地位,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国际领先水平。
(3)科研以工程应用研究为重点向工程应用与应用基础研究相结合的方向转化,在承担了大量重大工程的技术支撑项目的同时,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并取得重要成果,包括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部交通建设项目等,科技成果的水平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同。
(4)形成了利于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环境。青年教师成长迅速,博士化率不断提高,形成了合理的学术梯队,7位青年教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5)加强了国际交流的力度。教师出国留学的人数不断增加,为学科师资队伍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6)学科与本校内的土木工程学科、管理与工程学科、材料工程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市政与环境工程学等密切相关,具有校内多学科综合的优势。
道路工程方向近年部分专著
道路工程方向近年部分省部级获奖证书
道路工程方向近年部分获奖专利
道路工程方向近年部分国外学者来访
道路工程方向近年部分教师国际交流
桥梁工程专业方向(咨询电话:1)
1、专业介绍
专业概况:最早创建于1958年,当时为路桥专业,路桥并重。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对桥梁专业人才需求增大,在1994年,路桥专业分离,建立专门的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本专业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在结构工程方向下招收培养研究生,是国内最早培养路桥专业人才的院校之一。本专业以常用桥梁、特大桥、特殊桥型与隧道及其相关的公路、城市道路主体工程结构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工程结构物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施工工艺与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构成为本专业的知识主线,并在专业课的教学环节中突出北方寒冷地区桥梁工程的特点,面向桥梁与隧道工程、结构工程及结构力学学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行业领军人物。
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具有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工学学士授予权。专业设有桥梁与隧道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和建设部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历史沿革:
192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设铁路建设科
1922年,改为铁路建筑系
195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道路工程专业
年,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
年,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道路与交通工程系
年,哈尔滨建筑大学交通学院
200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哈尔滨建筑大学合校,组建新哈尔滨工业大学,更名为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科招收专业名称为: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桥梁工程专业方向)
课程体系:本专业知识面要求较广,尤其对数学、力学、结构理论要求较深,学生要完成《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基础课程,还要完成《桥梁工程》、《基础工程》、《结构设计原理》等专业课程以及其他课程。在校期间,力学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要完成测量实习、桥梁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最终完成培养计划的全部内容,方可准予毕业。
2、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教师17人,教授、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10人,讲师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人,教师博士化率为70.59%,11位教师具有出国留学经历。
3、学科带头人介绍
王宗林教授,博导,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主要从事既有桥梁检测技术及加固理论、桥梁结构动力性能及振动控制、大跨径桥梁设计理论、及施工技术、桥梁安全监测及养护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近三年内承担项目共2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0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50篇,出版专著(译著等)2部。获奖成果共21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20项。
4、教学科研工作成果
科研工作:本学科研实力较强,均五年年均科研经费1000万元。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它省部级项目逾百项。在桥梁结构设计理论、服役桥梁健康监测、诊断与加固改造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桥梁动力动力性能优化、先进复合材料及智能桥梁结构领域的研究居于国内前列。学科优势科研方向为:桥梁结构设计理论;在役桥梁检测、评价与加固技术;桥梁动力性能;桥梁健康监测。重点发展的学术方向是:在役桥梁养护、管理、检测、评价与加固;复合材料桥梁结构―智能桥梁;桥梁动力性能。研究领域涉及:桥梁结构理论;在役桥梁健康检测、评价、加固;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桥梁损伤识别;桥梁抗震性能;桥梁抗风性能;桥梁动力性能、车桥振动、冰-桥振动。
学科在开展基础性科学研究的同时,也发挥着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近年来,学科坚持工程特色,参与了国内大量的大型桥梁工程建设。围绕大型工程,广泛开展了设计、咨询、施工控制、荷载实验、检测与加固等工程实践,为学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工程锻炼机遇。
教学工作: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历来重视本科的教学工作,积极探索教学新思路、新方法,加强教学建设。学科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结构设计原理》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5、学生的教学培养
本专业本科教学将于国际接轨,采用三学期(春季学期、夏季学期、秋季学期)的培养模式,采取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手段,充分利用课程中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从事桥梁结构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及科研等相关技术行业的专业人才和行业领军人物。专业在课程设置在基础专业理论的基础上,提倡突出动手能力培养,设置了测量实习、桥梁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校园与复杂地形现场测量、重点桥梁工地实习、大桥特大桥现场参观等过程中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此外,专业还设置了《结构设计原理》与《大跨度桥梁》两门基于项目学习的课程以及以常规桥梁结构设计为主的毕业设计环节,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完成实际相关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达到学习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
6、读研与就业:
本专业在国内享有较好的声誉,新生第一志愿报考率为75%,新生毕业率高达96%以上,连续几年高居全校第一。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评价良好,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评价较高。学科每年排名在前25%左右学生会获得推荐免试直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加上统考生,据统计,读研究生学生比例约40%。学生就业主要分布在交通行业的桥梁与隧道工程的设计院、科研院所、公路养护与工程管理机构、政府交通部门、施工企业、监理、规划等行业。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后,踏实肯干、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色,收到相关用人单位的好评。
7、国际交流及派出留学情况:
学科非常重视国际交流工作,与欧美、日本等多个大学的桥梁工程研究机构或大学保持密切联系,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设有海外学术基地,不定期派年青教师进修学习。学科聘请多位国际一流教授以合约教授、讲座教授或短期讲学的形式来校交流,为学科授课,扩大学生国际视野。同时学科接受外国留学生多名。也通过哈工大平台和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项目推荐优秀本科生出国留学深造,并定期开设暑期国际学校,以增加学生国际视野。近年来,多位优秀学生做出国门,到美国、新加坡、日本留学。
交通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行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方兴未艾,会有更多的路、更大的桥梁隧道需要修建,更多服役中的桥梁需要维修、养护加固、拆除、重建。这是一个大有作为的行业,欢迎您报考哈尔滨工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系。
道路材料工程专业方向(咨询电话:1)
1.道路材料工程方向简介
道路材料工程系前身为1953年成立的建筑材料教研室,1959年成立了建筑材料工程专业(后更名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1964年成立建筑材料系。于1988年、1996年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随着道路、桥梁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增长,于2009年1月成立道路材料工程系,并设有建筑材料研究所和建筑材料双基实验室。本学科所属二级学科为道路与铁道工程(一级学科为交通运输工程),本专业方向以道路工程和道路材料专业知识为主,扩展道路材料的相关知识,培养从事道路工程管理、设计、施工、监理和道路材料研究的专业技术高级人才与行业领军人物。毕业生可在公路、铁路、机场、城市建设、水利与水电、港口工程及民用建筑工程等领域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等工作。本方向属于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是黑龙江省重点学科,拥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主要承担道路工程与桥梁工程领域侧重道路材料工程方向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博士后的培养、科学研究、工程应用等。
2.主要科研方向
本方向依托“建筑材料双基实验室”、交通运输部“交通安全特种材料与智能化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拥有材料制作、养护及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和其它功能测试所需宏观、微观测试实验仪器设备。主要研究方向有:
(1)高性能化、绿色化水泥基复合材料主要包括寒区水泥基复合材料耐久性研究与评价方法、高性能混凝土、耐腐蚀混凝土、高抗冻(盐冻)混凝土、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高性能混合骨料混凝土、纤维增强增韧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的自养护与减缩、修补用高性能水泥混凝土与高性能砂浆、高性能快速修补材料、再生骨料混凝土、工业废料与废渣的应用、混凝土裂缝控制、混凝土外加剂等基础研究与重大工程应用等。
(2)功能材料及其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纳米材料、相变储能与控温材料、光催化降解材料、热反射材料、压电传感器件、表面改性材料与表面防护材料、道路交通警示、标识材料的研究及其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道路材料工程系现有教师8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讲师3名。博士生导师3(含境外兼职1名)、硕士生导师7名,校教学带头人与校教学名师1名。具有博士学位7名,具有1年以上留学经历3名,另有兼职教授1名。
4.学术带头人
葛勇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建筑材料研究所所长。兼任全国高等学校建筑材料学科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高性能混凝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材分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耐久性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科技委委员。
长期从事建筑材料的教学与科研研究。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专题或子项、住建部项目、黑龙江省交通厅重点项目等20余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国公路学会科技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检索36篇,出版教材著作8部(主编3部、2人合编2部)。主持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名师奖,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带头人、黑龙江省精品课“土木工程材料(建筑材料)”课程负责人。
5.教学与科研成就
近年来主编出版专著、教材10本,参编规范5部。主干课程“土木工程材料(建筑材料)”评为黑龙江省精品课,2次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人获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评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带头人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名师。长期兼任全国高等学校建筑材料学科研究会副理事长。
近几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项1项,交通部西部交通科技项目1项、交通部西部交通科技项目子项1项以及国家博士后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省博士后基金、行业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住建部、黑龙江省交通厅、辽宁省交通厅重点项目及哈大客专、哈齐客专等企业技术开发与服务科研项目40余项。
近几年科研总经费2000余万元,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中国公路学会二等奖1项,SCI、EI检索论文60余篇。
6.专业特色
本专业方向是道路工程与建筑材料的交叉学科专业。本方向的设立是鉴于目前道路工程与桥梁工程中广泛存在的材料耐久性严重不足而导致大量道路与桥梁过早破坏,严重影响交通的畅通性、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等问题而设立的。同时也是为了将高性能建筑材料、先进功能材料、多功能建筑材料用于道路与桥梁工程,改变道路工程中长期使用落后建筑材料的局面而设立的。
本方向立足于道路工程,以道路工程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知识为主,适当扩展道路材料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成为能从事道路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和道路材料研究的专业技术高级人才与行业领军人物。
本方向的主干课程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测量学、土质学与土力学、交通工程学、建筑材料、路基工程、路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道路施工技术、结构设计原理及材料科学基础、无机材料性能、混凝土材料科学等。
本方向设有多门创新研修课程、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组织学生参与地区及全国的各种大学生科技竞赛项目(如全国大学生混凝土设计大赛等)。对每名学生都配备导师引导学生的学习与个人规划,鼓励学生提前进入老师的科研小组,开展科学研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科研素养,促进学生的成长。
7.学生学习与生活
道路材料工程系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知识、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养。在学生入校之初即为每位同学分配了导师,由导师帮助学生进行大学生活和成长方向的规划。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学校及学院组织的各类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奖励。自2009年招生以来,由本系老师所指导的学生先后获校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竞赛二等奖1项。
学生获奖证书图片:
8.读研与就业
本方向排名前25%的学生可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读研总比例达40%以上。优秀硕士生还可免试攻读博士学位。通过我院的海外学术基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等的联合培养模式“3+2”等在美国获取硕士学位。
本方向毕业生可在公路、铁路、机场、城建、市政建设、水利与水电、港口及民用建筑工程、消防等领域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道路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和道路材料研究与施工等工作。道路材料工程方向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就业率始终居于学校前列。
近几年的硕士生毕业生除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外,多数在中冶中建、中交集团及省市城建集团、市政设计院、金融机构等从事相关工作。
9.国际交流
道路材料工程系注重国际交流,与美国、俄罗斯等部分高校、科研院所有着密切的合作,多次参加本学科高水平国际会议。有多名教师分别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erkeley)、宾夕法尼亚大学(UPenn)、(MSU)等学校进行访问学术或深造。本方向的博士生、本科生目前主要在UCBerkeley、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美国西北大学(NU)、英国巴斯大学(UniversityofBath)等学校学习深造。
葛勇教授参加中俄国际会议张宝生教授在台湾海峡两岸会议上做报告
杨丽丽副教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做访问学者谢宁讲师在美国伊利诺伊香槟分校学习
谢宁讲师在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博士后董淑慧与导师В.Ф.Степанова院士合影
博士生李琴飞在美国UCBerkeley联合培养本科生张策美国UIUC“3+2”联合培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桥梁与渡河工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