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天等教育网所有小学的名字

天等又出名_天等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270贴子:
天等又出名收藏
广西举办副厅级领导干部乒乓球赛引争议 日05:05
京华时报 大 中 小 全文浏览   近日,在广西天等县举行的一场乒乓球比赛,将这个偏僻的国家级贫困县推上了网络舆论的风口浪尖。参赛者“要求是副厅级以上干部”这一明确的身份限制招致了众多网民对“权力”的质疑。
  “副厅级”球赛遭质疑   据报道,这场比赛名为“2012年广西领导干部夫妻乒乓球邀请赛”,于9月8日举行。比赛至今已举办两届,分夫妻混合双打、家属单打两个项目。参赛条件是参赛夫妻双方有一方为在职或离退休的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今年共有18对夫妻报名参加比赛。
  消息公开后,网络“板砖”汹涌而来。截至9月11日晚,众多门户网站的新闻及评论超过4000条,微博网友也大量转发。网民们认为,所谓“促进夫妻志趣相投”更是糊弄人,“举办这项比赛根本毫无意义”。他们质疑,这样一个赛事是不是一场变相的“公款吃喝”或“公款旅游”?
  而参赛要求中惹眼的“副厅级”身份限制,让很多网民感觉“受到了伤害”。更多网民则对比赛经费的来源提出质疑,认为比赛开销来自于公共财政,“花销公共财政,让厅级干部自娱自乐,普通纳税人肯定不会答应”。
  “公开费用来源、使用方式”成为网民一边倒的呼声,质问:“天等县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怎么能拿纳税人的钱去讨好领导?”   当地企业赞助该比赛   面对质疑,天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杨德广在接受采访时说,比赛全名为“天等·天富杯”广西领导干部乒乓球邀请赛,夫妻乒乓球赛只是其中的一个临时赛程。赛事由当地企业天富商业广场提供20万赞助,天等县提供了体育场馆。天富商业广场营销总监黄冬娟也证实公司全程赞助了这一活动。
  之所以选择天等,杨德广介绍说,乒乓球在天等县有广泛群众基础,天等镇龙密屯更是有“广西乒乓球第一村”的美誉,而且除了有企业赞助外,也“是为了考虑活动效果”。县委副书记玉明金则认为,天等县没有什么知名的旅游景点,也没有什么山珍海味,“不具备变相旅游或者吃喝的条件”。而对于网络传言所说的高额奖金,黄冬娟说,奖品在20万元赞助费内支出,是奖杯和证书,并没有传言中的高额奖金。  ■专家说法   网民为何不淡定?   事实上,举办领导乒乓球赛其实并不是广西首创。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各地举办的领导干部乒乓球赛就有12场。但为何领导一打球,网民就不淡定了?
  武汉大学教授、知名舆情学者沈阳分析,网友对“副厅级乒乓球赛”的“吐槽”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公共权力不应被滥用;二是设定副厅级领导干部方能参加有脱离群众之嫌;三是这场赛事的举办方“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意图借此拓展人脉,从而获得相应的权力收益。沈阳认为,在“微博时代”,领导干部也应做好在公众场合接受无所不在的网络监督的心理准备,切实摒弃“官本位”意识。  据新华社电
4楼. 冒泡泡Oo。°oOo。Oo。°〇o〇咕嘟。。。O。o。〇〇。°Oo。咕嘟°o〇。。°。O。o〇。〇O冒泡泡o。°o〇。o。°。。o〇。〇o〇。°°o〇。°°o°o°o〇。o。°。O。o〇。〇。冒泡泡Oo。°oOo。Oo。°〇o〇咕嘟。。。O。冒泡泡Oo。°oOo。
冒泡泡Oo。°oOo。Oo。°〇o〇咕嘟。。。O。o。〇〇。°Oo。咕嘟°o〇。。°。O。o〇。〇O冒泡泡o。°o〇。o。°。。o〇。〇o〇。°°o〇。°°o°o°o〇。o。°。O。o〇。〇。冒泡泡Oo。°oOo。Oo。°〇o〇咕嘟。。。O。冒泡泡Oo。°oOo。
冒泡泡Oo。°oOo。Oo。°〇o〇咕嘟。。。O。o。〇〇。°Oo。咕嘟°o〇。。°。O。o〇。〇O冒泡泡o。°o〇。o。°。。o〇。〇o〇。°°o〇。°°o°o°o〇。o。°。O。o〇。〇。冒泡泡Oo。°oOo。Oo。°〇o〇咕嘟。。。O。冒泡泡Oo。°oOo。
,冒泡泡Oo。°oOo。Oo。°〇o〇咕嘟。。。O。o。〇〇。°Oo。咕嘟°o〇。。°。O。o〇。〇O冒泡泡o。°o〇。o。°。。o〇。〇o〇。°°o〇。°°o°o°o〇。o。°。O。o〇。〇。冒泡泡Oo。°oOo。Oo。°〇o〇咕嘟。。。O。冒泡泡Oo。°oOo。
县级有副厅级的么,公检法高一级也就处级吧
微博传得沸沸扬扬
冒泡泡Oo。°oOo。Oo。°〇o〇咕嘟。。。O。o。〇〇。°Oo。咕嘟°o〇。。°。O。o〇。〇O冒泡泡o。°o〇。o。°。。o〇。〇o〇。°°o〇。°°o°o°o〇。o。°。O。o〇。〇。冒泡泡Oo。°oOo。Oo。°〇o〇咕嘟。。。O。冒泡泡Oo。°oOo。
8冒泡泡Oo。°oOo。Oo。°〇o〇咕嘟。。。O。o。〇〇。°Oo。咕嘟°o〇。。°。O。o〇。〇O冒泡泡o。°o〇。o。°。。o〇。〇o〇。°°o〇。°°o°o°o〇。o。°。O。o〇。〇。冒泡泡Oo。°oOo。Oo。°〇o〇咕嘟。。。O。冒泡泡Oo。°oOo。
冒泡泡Oo。°oOo。Oo。°〇o〇咕嘟。。。O。o。〇〇。°Oo。咕嘟°o〇。。°。O。o〇。〇O冒泡泡o。°o〇。o。°。。o〇。〇o〇。°°o〇。°°o°o°o〇。o。°。O。o〇。〇。冒泡泡Oo。°oOo。Oo。°〇o〇咕嘟。。。O。冒泡泡Oo。°oOo。
图片来自:图片来自:
冒泡泡Oo。°oOo。Oo。°〇o〇咕嘟。。。O。o。〇〇。°Oo。咕嘟°o〇。。°。O。o〇。〇O冒泡泡o。°o〇。o。°。。o〇。〇o〇。°°o〇。°°o°o°o〇。o。°。O。o〇。〇。冒泡泡Oo。°oOo。Oo。°〇o〇咕嘟。。。O。冒泡泡Oo。°oOo。
,冒泡泡Oo。°oOo。Oo。°〇o〇咕嘟。。。O。o。〇〇。°Oo。咕嘟°o〇。。°。O。o〇。〇O冒泡泡o。°o〇。o。°。。o〇。〇o〇。°°o〇。°°o°o°o〇。o。°。O。o〇。〇。冒泡泡Oo。°oOo。Oo。°〇o〇咕嘟。。。O。冒泡泡Oo。°oOo。
,冒泡泡Oo。°oOo。Oo。°〇o〇咕嘟。。。O。o。〇〇。°Oo。咕嘟°o〇。。°。O。o〇。〇O冒泡泡o。°o〇。o。°。。o〇。〇o〇。°°o〇。°°o°o°o〇。o。°。O。o〇。〇。冒泡泡Oo。°oOo。Oo。°〇o〇咕嘟。。。O。冒泡泡Oo。°oOo。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天等县_百度百科
本词条已参考进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议或想参与整理,欢迎您与一起交流。
县地处桂西南,属广西崇左市。东接、平果县,南部,西接靖西县,西北靠,北界田东县。1952年由镇向县、龙茗县合并为镇都县,1957年改天等县,即壮语Hin daengj的音译,意为耸立的石头,县城天等镇直线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25公里,西南部县界距中越边境最近处9公里。 天等县境东西最大横距6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3公里。天等县辖4个镇、10个乡。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县常住总人口330814人。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3.3亿元,同比增长7.7%;财政收入完成3.93亿元,同比增长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98亿元,同比增长2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12亿元,同比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8132元,同比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054元,同比增长13.1%。天等县境内有旅游景点30多处,较著名的自然风景有:县城附近的丽川独秀峰、得月楼、派替湖、龙蟠山;龙茗的八仙山、观音山、向都的万福山、百感岩;上映的仙桥。溶洞有天等的安宁洞、百灵岩,向都的百感通天岩、清风岩,都康的清音洞,把荷的观音岩。
天等县历史沿革
,县境内置羁縻龙英、结安峒和全茗、茗盈、镇远、向武、
天等县全景
都康、上映、怀化州。向武、都康、上映州属广南西路邕州横山寨治所在今田东县,余属邕州太平寨沿所在今崇左县。
,龙英垌改为龙英州,原结安垌改置、佶伦州、都结州,怀化州改为上怀恩州,余各州沿袭。向武、都康州属邕州田州路治所在今田阳县,上映州属镇安路治所在今德保县,余各州属。
明,废上怀恩州,余各土州沿袭。向武州初属田州路,永历五年1651年升为府,直隶广西布政司。都康州初属田州府,建文元年直隶广西布政司。上映州属思恩府治所在今武鸣县,余各土州属左江道太平府。
清,各州沿袭。向武、都康、上映土州属左江道镇安府,余各土州属太平思顺道太平府。
民国5年1916年9月,龙英、全茗、茗盈土州并为龙茗县,以原龙茗土州治今龙英街为县治;佶伦、都结、镇远、结安土州并为镇结县,以原佶伦土州治今进结街为治县。民国6年,向武、都康、上映土州并为向都县,以原向武土州治今中和街为县治。龙茗、镇结县属镇南道,向都县属田南道,3县后属天保区天保区民团指挥部于民国29年6月为第十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部公署,治所在今德保县;31年为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治所在今靖西县。
日,龙茗县解放,属龙州专区,同月23日,镇结县解放,属武鸣专区。日,向都县解放,先属武鸣专区后属百色专区。1951年6月,镇结、向都县并为镇向县划镇结县大隆区全部给平果县,以原镇结县治今进结街为县治,属百色专区。
1951年9月,镇向、龙茗县并为镇都县,以原龙茗县添等镇为县治,先属崇左专区,后属邕宁专区、桂西壮族自治州。1953年4月划都结区全部给隆安县,全茗区全部划给大新县,4月将甘茶区全部,7月续将丰马、双燕、那雅3乡划给田东县。
1955年1月,平果县杰流乡镇都县;1956年7月,隆安县都结区茴梨乡划归镇都县;1957年4月,隆安县龙彦屯镇都县茴梨乡。
日,国务院批准镇都县改名为天等县,县治添等镇随之改名为天等镇,属邕宁专区。1958年7月划救汉乡的弄扎屯给大新县那岭乡。
1958年12月,天等、并为新英县,后改为龙茗县,县治在龙英街。
1959年5月撤消龙茗县,恢复天等、大新县,属南宁专区。1970年南宁专区改为南宁地区,天等县属南宁地区至今。崇左市于日正式挂牌成立,从此天等县归崇左市。
1964年,天南、品力、孟养乡划归天等县进结区。[2]
天等县行政区划
天等县辖4个镇、10个乡。
天等县地处桂西南,东接、平果县,南部,西接靖
西县,西北靠德保县,北界。1958年曾与大新县为新英县,次年恢复两县原制。县城直线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25公里,西南部县界距中越边境最近处9公里。
天等县境东西最大横距6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3公里。全县总面积323.88万亩,其中山地面积276.16万亩,天等县辖4个镇、11个乡:天等镇、向都镇、龙茗镇、进结镇、把荷乡、东平乡、都康乡、驮堪乡、福新乡、华隆乡、金洞乡、进远乡、宁干乡、上映乡、小山乡。
天等县地理环境
天等县地质地貌
天等县以低山为主,山地面积1696.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7.98%。其中土山占总面积的22.60%;石灰岩山地占总面积的41.50%;硅质灰岩山地占总面积的10.31%;半土半石山占总面积的3.57%。全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点为西南部四城岭主峰,海拔1073.7米,最低是东北部天南村洞荷洼地,海拔263米,一般海拔为450米至650米。县内占全县总面积的77.4%。[3]
天等县气候环境
天等县地形
天等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多山,海拔高度较大,因而气候较邻县温凉湿润。春末至初秋多受偏南气流影响,气温高,湿度大,降雨量多。冬季受北方寒潮影响,气温偏低,湿度小,雨量少。
县境地处以南,太阳辐射量较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100.6千卡/厘米2,其地域分布是平地多,山区少。一年当中,最低值一般出现在1月约5.5千卡/厘米2,2月至7月逐渐增多,7月达最高值约11.4千卡/平方厘米,尔后逐渐减少。县气象观测站四周环山,日照时间年平均不足1520小时,最多是1965年,达1768.9小时;最少是1960年,仅1138.4小时。年日照百分率约33.7%。区域分布与太阳辐射相似,平地多,山区少。一年中,1月至4月阴雨多,日照少,各月平均日照在100小时以下,尤以2、3月最少,平均每天仅2小时多一点。5月至6月增至平均每天4.5小时以上。7月至9月日照最多,月值170小时以上,每天近6小时。10月至12月逐渐减少,12月只有109小时。天等县日照时数能满足一年各造作物生长需要。[4]
天等县水文状况
天等县峰林谷地多为断层地带,透水性大,地
表水系不发育,全县大小溪河20多条,均系大小泉水汇成,枯水期流量在1立方米/秒以下,平均流量1立方米/秒至3立方米/秒,洪水期多达100立方米/秒。
主要溪河有:
古称枯榕江,源于把荷乡吉兰村含若兰水库,经福利、乐久村与源于九十九岭的支流那必河会合,过祥龙、中和,平尧村后入,归右江。
汉洞河又名,源于向都镇汉洞村福阳屯,福阳屯境内水系发达,多处泉眼汇流成河,经汉洞后从叫通落水洞入,归右江。
又称荣华河、都康河,源于都康乡显鲁村那英山念向水库,经宁干乡永乐村伏慢水库至宁干那近屯与源于九十九岭的支流汇合,过龙盛村,都康乡降祥村、华隆乡稻香、荣华村后与支流古桃河汇合入天等镇,过华隆乡红岭、盛典村后潜入地下,出隆安县,归右江;冬季、河少水,流至天等镇丽川村与华隆乡红岭村交界的漏泵处入落水洞,红岭至盛典村一段河道干涸。
进结河古称布鱼河,源于恲龙村那孟屯,经文秀村、进结镇结安村至进结街与源于进结镇团乐村的洞宁河汇合,过隆凤民元村后入地下河,出平果县,归右江。
那造河源于东平乡泉水及三寿村,经利益村到那造村汇合后流入与枯溶江汇合,归右江。
龙茗河古称龙江,源于四城岭东麓福新乡苗村、种典村,至龙茗镇西北村与源于四城岭北麓上映乡佩光村的支流汇合,经龙英、三北、小山、龙桥村后入大新县利江,归左江。[5]
天等县人口民族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1140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如下:天等镇21873、龙茗镇18836、进结镇28521、向都镇24553、华隆乡32883、都康乡23999、宁干乡15471、驮堪乡26605、福新乡26179、东平乡18572、进远乡9092、上映乡27697、把荷乡18296、小山乡10140、金洞乡8683。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县常住总人口33081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如下:天等镇67426、龙茗镇16664、进结镇27318、向都镇37096、都康乡24197、宁干乡16813、驮堪乡27932、福新乡25040、东平乡20639、进远乡8446、上映乡28901、把荷乡19178、小山乡11164。
天等县自然资源
天等县土地资源
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263179亩,1980年有耕地393137亩,占总面积12%,其中水田201785亩,旱地191352亩;园地7655亩,占0.2%;林地74年林业普查数,占20.4%;树林地115750亩,占3.6%;牧地499190亩,占15.3%;居民点及工矿用地51510亩,占1.6%;交通用地20759亩,占0.6%;水域46572亩,占1.4%;荒山荒地1464196亩,占44.9%。
1981年至1985年间,全县城镇建设占用耕地213.57亩,乡村建设占用耕地914.15亩,共计1127.72亩。1985年,全县耕地面积389416亩,比1980年减少3721亩。1985年,全县有难利用的荒山荒地81.04万亩,占荒山荒地的56.86%;可利用的61.49万亩,占43.14%,人均1.67亩。可利用的荒山荒地中,宜农荒地5.46万亩,占荒山荒地的3.83%,人均0.15亩;宜林荒地33.49万亩,占23.5%;人均0.91亩;宜牧荒地22.54万亩,占15.81%,人均0.61亩。[6]
天等县水资源
天等县六条主要河溪径流的补给,主要仰赖于大气降水。年平均径流深度为658.8毫米,径流系数为0.3至0.5,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3亿立方米。全县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3890立方米,约为自治区人均占有量5310立方米的73%,比全国人均占有量2700立方米高44%。1985年全县水利工程充分发挥效益后能提供使用的水量为4.66亿立方米,占地表水资源的32.6%实际效益较差,另外,境内地下水富水区天然补给量为3亿立方米左右,总流量为8.31立方米/秒,平水期总流量为33.03立方米/秒。但地下水在峰丛洼地区域埋藏较深,不易开发利用。县内径流年内分配不均,5月至9月比较集中,约占全年的75%左右,枯水年春旱特别严重。境内岩溶地貌占77.4%,地表河溪少,多年平均降水量虽不少,但降水大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山高水深的局面,特别是进结、驮堪等乡镇的石山地区,水资源尤为缺乏。
天等县理论蕴藏量为2.5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6644千瓦包括借大新县稔底建电站可开发量7200千瓦在内,1985年已装机9004.9千瓦包括稔底电站已装机4800千瓦在内,尚可开发利用7639千瓦。[6]
天等县矿产资源
境内金属矿产有锰、铁、金等;非金属矿产有磷、、、、大理石等。其中锰、磷、水晶具有一定的工业储量,有开采价值。[6]
天等县经济概况
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3.3亿元,同比增长7.7%;财政收入完成3.93亿元,同比增长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98亿元,同比增长2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12亿元,同比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8132元,同比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054元,同比增长13.1%。[7]
天等县第一产业
天等县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
1980年社会总产值8334万元,农业占69.15%;
万元,农业占60.72%;万元,农业占61.97%。
工农业总产值,.2万元,其中农业占82.87%。1985年比1978年下降3.54%,其中农业占79.14%,下降7.88%。1987年比1978年增长17.20%,其中农业占73.63%,增长4.13%。
农业内部,1978年种植业产值382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6.34%。1985年种植业产值303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57.09%,比1978年下降20.72%。1987年种植业产值477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55.32%,比1978年增长25.01%。
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主。1950年至1985年,粮食播种面积占种植业播种面积90%以上的有26年,将近90%的有10年。1978年粮食作物收入1992.9万元,占种植业总收入的89.40%。1985年粮食作物收入1652.4万元,占种植业总收入的54.87%,比1978年减少17.09%。1987年粮食作物收入2842.1万元,占种植业总收入64.46%,比1978年增长42.61%。
天等县的粮食生产几经起伏。1959年以前,连年上升,1960年后连年下降,直到1971年才恢复并超过1959年的水平。以后逐年上升,到1982年发生了历史性突破。可1983年后又出现滑坡现象。1985年回到1971年的水平。
天等县种植业生产的粮食,1953年至1987年,除了为天等人民提供必要的口粮外,还纯调出5577万公斤,已减去纯调入的2948万公斤,直接为天等县工业提供的原料,占国营工业总产值的58%;天等商业部门经营的工业品,几乎全部销往农村;县财政收入60%直接间接来自农业。[8]
天等县第二产业
清末,手工业主要有榨油、酿酒、编织、染织、铸造、、木工、打铁、首饰、弹棉、、草绳、烧石灰、纱纸、土布等。手工业者多数集中。向武土州祥村、贵村和今把荷的上万村一带有人淘金。民国4年1915年广西省诚泰、福利2公司于向都县嘉平、样村承领开采沙金矿、红锑矿,因价格低而停办。
天等县有犁头出于北区之鹿马、那隆、陇敏三村,每年约出千把,远销至隆安、添等及果化等处。每年还外出凿石均有三四千人,主要是建筑桥梁、石具、墓碑和雕刻等。南宁、镇南、各县及安南、两国无不有其足迹。以西区下州村百余户此工最为擅长人物花鸟,凿刻毕肖。又北区之上元百余户、铣村六七十户,其村人能造簪环首饰,长于银工。西区之更训、容正两村长于铁工,刀枪均能制造。
1922年,龙茗县年产添等线86万斤,镇结产20万斤,向都县产50万斤。添等空心面线最优,曾远销香港、广州。
1923年向都县都康年产南粉10万斤,龙茗县产150万斤,向都凝圩编织草席、草帽出售每年约有千把只张。镇结县铣村个体户产纱纸18万斤,产值3600元国币。向都县汉洞村产纱纸400斤,产值150元。龙茗县会荣村也有纱纸出售。
1926年,镇结县油桐产量3.8万斤,龙茗县产6.9万斤,向都县产6万斤。29年镇结县油桐产量增至4.28万斤,龙茗县增至27.07万斤,向都县增至13.56万斤。1948年3县有油桐榨坊15家,每家年榨油籽50至60万斤,产出桐油30万多斤,销往果化10万斤,其余在本地销售作灯油及涂料。油桐榨坊主要集中龙茗县士林村,镇结县岩造村,向都县平究村。1935年向都第二区之祥屯及第七区之加平村与雷平县交界之陇吼岭发现金矿,当地个体户淘沙采之,颇有收获,尤其陇吼岭采获颇多。
解放后,向都镇金洞乡一带仍有人淘金,开采红矿。因黑市金价低,以开采红锑矿为主。进结、进远、都康等乡镇的石工匠,每年均有一二千人外出。进远乡政州村常有三四百名铁匠到外地打铁。进结镇民元村有百余名银匠到那坡县及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专铸首饰。天等镇会荣屯、进结镇铣屯、向都镇汉洞仍生产纱纸,在县内出售。
1949年工业总产值35.2万元,全是传统手工业。1954年11月,在添等镇太平街建立县,供机关、医院照明。1955年建天等酒厂。
1956年成立会荣纱纸手工业合作社,同年转为国营天等造纸厂,1961年下马。同年个体手工业者组成铁器生产合作社,职工17人,后改为农机具厂。1972年购置车床等机器设备进行生产。同年县财政投资建立天等火电厂。
1958年6月组织3000名民工,手工开采东平锰矿,1962年下马,1966年复办。10月,在驮堪建钢铁厂,在龙胜、龙茗、天等、都康、进结、东平等地建炼铁高炉162个,土炉939个,小窑炉1158个。上马人数46931人,砍伐木材93534吨烧炭,炼出结铁4367吨,生铁361吨,次年12月下马。同年5月,县财政投资10万元办金矿场,1960年下马。同年,于向都万福寺建炸药厂,1961年下马,1970年1月再上马,生产民用硝氨、木糠炸药,因产品无销路,1980年11月下马。5月,进结、向都、龙茗、天等铁器社和进结犁头合作社组成农机具厂。同年,于县城西北部建立与酒厂合并、统一核算的糖厂,1971年扩建,日榨甘蔗50吨。1982年并入胜利。5月,石印社转为县印刷生产合作社,12月改名新英县印刷厂。1960年8月改为天等县印刷厂。这一年上马的还有农机修造厂、化肥厂、金矿、硫磺矿、磷矿、东平锰矿、砖瓦厂、淀粉厂、炸药厂、陶器厂、纺织厂、炼油厂、皮革厂集体,除了农机修造厂、东平锰矿之外,1961年全部下马。
1963年7月兴建天等县第一个水电站,新屯水电站。1966年8月县财政投资2万元兴建天等磷肥厂,1968年投产,1975年产值发展到97.74万元。产品除在本县销往外,还销往武鸣、隆安、邕宁等县。1980年12月因燃料短缺,质量低而停产。
1968年,磷肥厂附设生产车间,试产矿渣水泥。1981年磷肥厂下马,转产水泥,改为天等县水泥厂。1969年11月建天等县制药厂。
1971年建木器厂。1984年因原材料缺乏和经营管理不善,亏损下马。
1973年7月县财政投资450万元,建天等氮肥厂。1981年3
电解锰车间
月停产。从投产至停产共生产合成氨6233吨,碳铵30197吨,总亏损153.92万元。因煤炭运输线过长,连年亏损而转为淀粉厂,部份设备无偿调给隆安氮肥厂。1974年7月,南宁地区轴承厂迁往扶绥县,天等县利用留下的设备建天等汽车修配厂。
1975年自治区财政厅拨款180万元,办磷矿场。至1979年共产磷肥12.59万吨,产值115.35万元。除满足天等县需要外,还销往鹿寨、明阳、马山、横县等地。因品位低13℃以下,运输线长,成本高,亏损大,而于1980年停产。
1976年10月投资755万元,由县农业建设兵团3000名民兵施工,兴建稔底水电站,1980年8月一级站两台机组投产,1985年11月二级站两台机组也投产。
1977年8月县财政拨款138.32万元,兴建平尧下段水电站,1982年竣工,因设备和电线被偷,未能投产发电。1981年11月投资803.37万元,立项兴建日榨650吨的胜利糖厂,1982年12月投产。
1982年1月兴建天等食品厂。
198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399万元,比万元增长38.74倍,比.2万元增长17.4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锰矿18783吨集体、淀粉211吨、电力858万度、干粉6吨、人力打谷机300台,桂龙膏11.84万支、碾米机7台、桂龙酒1.38万瓶、破碎机99台、半夏止咳糖浆2000瓶、粉碎机89台集体、油箱1681只、粉丝33吨、档案箱677只集体。水泥2368吨、糕点59吨、木材1168立方米、酒精329吨、机制糖2362吨、混合酒216吨。全县国营工业建立了电力、冶金、机械、建材、食品、印刷和制药7个独立核算工业行业,职工1011人,其中具有中级职称14人,初级职称126人。固定资产原值2627.24万元,固定资产净值2233.21万元,工业总产值829万元,销售收入674.55万元,销售税金75.23万元,利润总额51.99万元。各行业产值占国营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电力56.62万元占8.48%、冶金103.30万元占15.47%、机械45.21万元占6.77%、建材12.08万元占1.81%、食品419.05万元占62.77%、印刷16.88万元占2.53%、制药14.48万元占2.17%。较大的国营厂矿场,有县酒厂、东平锰矿场、农机修造厂、胜利糖厂、水泥厂、印刷广、制药厂、汽车修配厂、食品厂和稔底水电站、平尧水电站、辽乐水电站。其中胜利糖厂产值269.11万元,占国营工业总产值的32.46%,东平锰矿场产值103.30万元,占12.43%,天等发电网产值66.9万元,占8.07%。[10]
天等县第三产业
清光结二十一年1895年,每逢圩日有广东和广西等
地小贩在圩镇来回摆摊,销售小工业品。
民国22年1933年,本地人开设小铺店9间,经营油盐、烟茶、纸张,笔墨、药材等。1934年,镇结县镇结街有坐商15家,其中陈崇记有资金1万元国币,有资金0.5万元,其他铺店有资金0.2万元左右。向都县中和街有坐商19家,其中荣珍有资金0.7万元,谭荣兴有资金0.4万元,其他小铺店有资金0.3万元左右。龙茗县坐店19家,其中祥兴有资金0.2万元左右,经营布匹、杂货、烟酒、油盐、酱醋、药材、陶瓷等。
1952年,建立组和。1953年成立国营天等贸易支公司,供销系统也先后成立县采购推销经理部和基层供销合作社。当年支公司和供销社收购农副产品7.1万元和27.3万元,商品销售43.4万元和34.1万元。主要经营的农副产品有生猪、土糖、桐籽仁、桐油、八角、茴油等,工业品有棉布、棉纱、毛巾、肥皂、火柴、煤油、食盐等。
1954年,实行棉花统购和棉布统销,凭票供应。以后,扩大到家禽和生猪的派购。私营商业纳入批购、经销、代销轨道,行政上由商业局管理,批发进货与国营销售价格相同,购进商品只允许五金、小百货和文化用品。1956年,掀起全行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个体商业按行业组成1间公私合营药店参加该店的有瑞堂、万回春、坛寿堂、安生堂4间药店,资金约0.2万元,没有雇工,32个合作店组。
1957年4月,成立民族贸易管理局,对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实行统一领导,全县共16个核算单位,有职工793人。全年商业和供销系统商品纯购进153.4万元,纯销售360.5万元,占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88.9%,合作商店占11.1%。
1958年县供销社与商业局合并办公,基层供销社改为国营商店。商业体制、机构变动频繁,经营管理混乱。为支援大办钢铁和大办水利,各商店抽调人员参加炼钢铁、修水利,留守营业人员大力收购废旧生铁、锅头、锰矿石、木材、木料、木炭,支援炼钢第一线;大力收购农副土特产品,预付资金126万元。当年野生纤维、淀粉产品积压30多万元,红树皮报损4.83万元,沙梨、生姜等霉变损失1.5万元,从都安县运回的猪仔因管理不善死亡1000多头,损失2.5万元。全县20个核算单位,有18个亏损,共亏损21.27万元含县以下商店。当年,取消农贸市场。
1960年,商品紧缺,粮、油、棉、肉供应紧张,出现商品“走后门”的现象。县人民政府为了保障人民生活最低限度的需要,打击投机倒把,规定猪肉、食糖、香烟、酒类实行计划分配,凭证供应,部份商品则高价出售,以缓解矛盾。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分开,挂两个牌子,分两套人马,合署办公;恢复合作店组,个体商贩实行代购、代销。当年获利28.08万元。
1963年1月,国营商业与供销社正式分开,明确商业局领导国营商业企业,恢复工业品、副食品、五金、医药、饮食服务公司;县供销社把28个基层供销社并为10个区供销社。同时,恢复集市贸易,放宽部分二、三类农副产品范围。1964年,全县市场出现繁荣,物价趋于稳定,大部分商品供应得到缓解,逐步取消高价商品,转为平价凭证供应。
1966年至1967年“文革”开始,社会治安混乱,交通运输阻塞,商品短缺,购销萎缩,商品纯购进和纯销售分别比1965年下降11.8%和1.3%。商业机构不稳定,也影响了商业的发展。1966年亏损3.3万元,1967年亏损增至10.1万元。1968年下半年至1969年撤消县商业局和供销社,代之以县贸易服务组,主管全县商业和供销社工作。1972年6月县贸易服务组改为商业局。1973年,各公社商业供销服务站改为供销合作社。
1976年大打“批资批修总体战”,掀起批判“资本主义”高潮,反对“自留地商品化”,批“野马副业”,把社员自留地种的青菜和经济作物,家庭多饲养的畜禽以及上山采收的野生土特产品,当作资本主义来批判,外出搞副业的戴上搞“野马副业”的帽子加以斗争。有些生产队规定每农户养鸡不得超过5只;进结公社派出干警追回搞“野马副业”的人员,仅高州大队就追回45人;搞“野马副业”的骨干分子在公社、大队被轮流批斗。1975年和1976年全县国营商业和供销系统购销额停滞不前,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分别比1974年的690.2万元下降16%和13.4%。
1979年3月,恢复县供销社。商业局主管百货、五金、糖业烟酒、药材、食品、饮食服务公司和合作总店后改为综合公司,县供销社领导土产、农资公司和各基层供销社。
1987年,全县国营、集体、个体商业网点有2999个其中零售网点2844个,从业人员4724人。属国营商业含粮食、物资、农机、图书93个750人;集体商业含供销社25个646人;个体商业人。全县平均133人有1个零售网点,平均286人有1个饮食服务网点。商业和饮食服务业遍及全县城乡,方便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11]
天等县社会事业
天等县科技
1958年成立天等县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管理全县科技工作。下设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初配员1人,1981年增到4人,1980年全县11个公社镇配科技助理各1人,1985年13个乡镇各配1人。
其他科技机构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种子公司、农作物病虫测报站、植物病虫检疫站、土壤肥料工作站、经济作物站、蚕种站、农业科学教育站、洞宁玉米良种繁殖场、三北水稻良种繁殖场、茶叶研究所、农机安全管理站、推广站、农业机械管理服务站。县林业技术推广站、林业科学研究所。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兽医防疫检疫站、水产技术工作推广站、水产养殖场,乡镇畜牧兽医站等。
民国37年至38年1948年至1949年,龙茗、镇结、向都3县有科技人员21人。50年代末全县有科技人员9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人,农牧技术人员30人,卫生技术人员62人;60年代有科技人员35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1人,农牧技术人员103人,卫生人员202人。1985年全县工程、农业、卫生、经济、会计、统计、体育、新闻、播音、图书档案资料和艺术11个系列的专业技术干部共1509人。经职务职称评定,定为中级职称的25人;属助理工程师级的177人;技术员一级的306人;未定技术职称的1001人。[12]
天等县教育
清光绪末年,各土州设学署,置1人。宣统元年1909年为学务公所。民国5年1906年为,置所长1人,劝学员4人,劝导各地设立学校。11年为教育局,置局长1人,督学2人,事务员2至3人,书记1人。22年为第三科,置科长1人,科员、督学、办事员各若干人。各乡设辅导主任1人属中心小学编制,督导各村校教学。1950年,3县设教育科,后为文教局、教育局。
1955年9月,教育科下设教研室,配教研员4人;1963年配主任1人,教研员8人中学组2人,小学组4人,幼教组2人,农民业余教育专干1人,大专、中师各1人。1985年配主任1人,副主任2人,教研员7人中学组2人,小学组4人,幼教1入,招生办公室专干1人,信访1人,资料员1人,仪器管理员1人,文印2人。1957年,各区设教育辅导员1至2人。1960年增设业余函授教师2人,会计员1人,“文革”期间撤销,1976年复设,1978年称辅导站,1985年配站长、副站长各1人,文化辅导员1至2人,农民业余教育专干、会计员各1人。
解放后,1953年起改春秋两季招生为秋季一次招生,改学期升留级制度为学年升留级制。“文革”期间,取消考试制度,实行期终学生、教师鉴定办法,升学以推荐方式取代。
1985年,组织全县性初中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科课堂改革公开课。邀请江苏省镇江市优秀教师到县讲学和上示范课,参加听课人数3600人次;定点试验黑龙江省汉语拼音直呼的教学经验,在13个乡镇中心小学一年级进行“拼音、学语、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
1979年,摒弃妨碍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做法,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前提下,开展园艺和饲养活动,以提高学生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解决学校经费和学生生活的某些困雄。[13]
天等县文化
县文化馆,1952年设,馆址在天等镇胜利街旧庙,配干部4人。1966年迁建于今中山街。1978年增员至9人。1985年有干部职工8人,其中文学、美术、摄影创作辅导员各1名,农村文化辅导员2名。全馆办公室、宿舍面积共420平方米,配有2套摄影机、1部放大机,2处照片橱窗和一批画架、石膏象。
,1955年9月设电影放影队。1956年增至2个队,合编为1个中队,共有职工10人。1958年设电影俱乐部,后为电影院,利用政府大会堂放映。1965年设电影管理站,辖电影院和3个流动放映队,人员共18人。1981年,电影队有国营38个队,放映员48人,民办27个队,放映员61人,东平锰矿和三合医院2个队,放映员3人,全县有放映机44部,其中5毫米3部,16毫米13部,8.75毫米28部。1980年电影管理站改为电影发行公司,增设进结、龙茗2个电影场。1985年,全县国营人员共46人,放映单位9个:县电影院、进结电影院、向都站、驮堪站、都康站、龙茗站、福新站、上映站、东平站。
图书馆,民国28年1939年后,向都、镇结、龙茗3县均设图书馆,配管理员1人,下有阅报处,龙茗县有阅报处4处。解放后,文化馆内设图书室。1975年有大队图书室114个。1978年设图书馆,有职工3人,1985年增至5人。
档案馆,日设县人民政府档案馆,人员与档案科合一。1969年至1979年称档案室、科。1982年复置,属县委办公室。1985年属政府事业机构,归口档案局管理,一套人马,两个机构,内部实行分工,共有人员4人。库房1959年有45平方米,1969年增至181平方米。1982年自治区拨款59800元建档案楼653平方米,使用面积400平方米。库房设备有温湿计、档案消毒杀虫柜、消防器材等。
县广播站,1950年3县均设收音站,配备收音员1人
天等县编竹
,各有直流收音机1台,抄录中央、广西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印发简报。1951年镇都县站配收音员2人。1957年8月,收音站改为广播站,有TY250/1000型扩音机1台,前级增音机1台,100W扩音机2台,钟声牌钢丝录音机1台,远程牌转播收音机1台,电扇2台,播音控制桌1个等设备。1969年人员增至9人,以后陆续添置810磁带等录音机8台,CTY2×275W扩音机1台,收音机1台,调频广播接收机2台,载波广播机1台等。1979年采用自动控制开关机广播。1981年人员增至18人。1984年10月局站分设,站为广播电视局的二层机构,人员调整,1985年站内有5人。
县文物管理所,解放后,文物管理由文化科、局与文化馆并管。1985所设文物管理所,有职工3人。1987年作全县文物普查,初步查出不可搬动文物点20余处,7月编印《天等石刻碑文集》1本。乡镇文化站1979年,全县11个公社均设文化站,各配管理员1人。经费实行国办民助。1985年共有10人,楼房70平方米,平房250多平方米,拥有报刊11种10万多份,图书2.4万册,黑板报、宣传橱窗11处,民办电影放影场4480多平方米,农村拥有电视机547名,录像机17部,每年县、乡拨给活动经费共1.5万元。
乡村文化室,1954年设,为配合农业合作化,首先在降祥乡建立多隆俱乐部。1955年至1957年,全县113个乡均设俱乐部。“文革”期间,全县116个大队均设文化室。1980年后,文化室自然消失。乡镇广播站1965年始建区后为公社转播站,1968年有4个,各配员1人。1970年全县10个公社均设广播放大站,各配1台150W至500W扩音机,总功率5.4千瓦,还有录音机、电唱机等设备,工作人员17人。1985年共有人员13人。[14]
天等县卫生
1951年县卫生院内设防疫股。1956年设卫生防疫站,有医务人员6人,1959年并入县医院,对外挂两张牌子。1960年下半年分设。1966年12月与医院并为防治院。1972年复设,下分防疫、卫生、妇幼和总务组。1985年有卫生防疫人员25人,其中医师9人,医士13人,检验士3人。设流行病科、寄防科、卫生科、食品卫生科、检验科。妇幼保健站1956年5月设,医务人员3人。1969年6月并入县医院,1972年8月从医院分出后并入县防疫站,内设妇幼组,人员4人。1976年重设妇幼保健站,人员6人,1985年人员增至15人,设内儿、儿保、妇保、检验等科组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门诊。有简易病床20张。血吸虫防治站1957年设于进结街,有医务人员11人,1980年底增至21人,设有门诊部。1982年后,留医疗技术人员5人作巩固监视工作。麻风病防治院1972年建成于东平公社南务大队三合生产队,故又称三合医院,并开始接收病人入院治疗,有医务人员7人。1985年增至13人。[15]
天等县名优特产
,天等指天椒椒果小朝天,肉厚、色泽鲜红,辣叶十足,醇香浓郁,品质独特,曾荣获1983年国家外经贸部“优质产品”的称号,被誉为“天下第一辣”而名扬海内外。[16]
,天等大肉姜是广西名优的传统产品之一,姜块肥大,肉质细嫩、品味香辣而在区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天等县种植苦丁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现有面积已达5千多亩,年产鲜茶450多吨,可加工制成高品位优质的球形、花形、条形等品种共100多吨。
天等县八角
天等荞头,是广西名优土特产品之一。该产品香脆、淡辣,具有清凉解暑,生津止渴,帮助消化之功效。
八角茴油,产于天等“四城岭”、“九九岭”茴油度数高、品质优,早在建国前就一直驰名中外。
八角,天等生产在建国前就已闻名港澳。天等县现有八角林9.8万亩,年生产鲜果6千多吨,折干果约2千吨左右。
天等猫豆,是天等传统的土特农产品。
天等县风景名胜
天等县境内有旅游景点30多处,较著名的自然风景有:县城附近的丽川独秀峰、、派替湖、龙蟠山;龙茗的、山、向都的万福山、百感岩;上映的仙桥。溶洞有天等的安宁洞、百灵岩,向都的百感通天岩、清风岩,都康的,把荷的。
那利水库,位于县城西部的宁干乡那利屯,离县城有20公里,是天等县重点中型水库。水库属分叉型丘陵水库,库内弯叉多,水带狭长。库内有1个半1岛、1个孤岛、1座交通水泥桥、1口泉池,库尾连接广西唯一蚬木大林场,九十九岭林场的第一岭。
龙角屯,位于天等县天等镇仕民村后面的高山之中,水温冬暖夏凉。水位平稳,历年大旱不干涸,久雨不外溢,水位升降仅一米左右,池水清澈碧绿。周围全是石山,有四奇:一水源奇;二池中的鱼奇;三形成奇;四储水量奇。
,位于天等县向都镇北郊1公里处,该山孤峰挺拔,圆如
天等县万福寺
卓锥,高约60米,腰径约50米。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于山上洞口建,洞下层建文武庙、供奉孔夫子、关公、几位历史人物。洞前石壁上用蚬木架一天桥,经300余年仍相当坚固。洞壁上有多处石刻。[17]
百感岩,位于向都街东北2公里处,洞内有大小洞穴数十,钟乳遍布,枯自南向北穿过洞底,景色壮观,为溶洞之首,载:&此洞外险中闷,既穿历渺,忽仰透崇宏,兼一山之前后,以通奇汇众,流于底而不觉,幽明两涵,水陆济美,通之则翻出烟云,塞之则别成天地。西来第一,无以勿也民间有据洞驻兵的传说。[18]
江海崖江,有方棺、圆棺各1副,内有人骨;那崖葬有圆筒棺2副,经鉴定为宋代崖葬;呈屯崖葬有圆筒棺17副,为宋至明代崖葬;龙念山崖葬有圆棺近20副,经鉴定为宋至明代崖葬;兰屯崖葬有5副员棺材,鉴定为宋至明代。
那砚山,位于县城西北乡荣华村,距县城4.8公里。画面所在石壁呈岩厦状,崖画即绘于岩洞及隙内灰黄色的骑马人、牵马人、马、狗和一组符号图象构成。崖画分4组,既有纤细简单的线条,又有粗犷浑厚的笔调,既有排列整齐的图象,也有规格不一的画面,显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位于城东一公里处,由丽川独秀峰和丽川河组成,是天等县比较有特色的景区,是南宁地区的八大美景之一。麓下丽川河水,五拱古桥。古桥上游拦河坝,水从坝上飞泻,水花飞溅,形如。
.新华网[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引用日期]
.崇左新闻网.[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引用日期]
.广西地情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 [引用日期]
.中国市县招商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等县恒丰希望小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