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够 作者 叶涩杨梅果写的让你一次爱个够经典美文

杨梅_网友原创QQ空间日志_梦幻网络
您的位置:&>>&&>>&&>>&
去杨梅山采摘杨梅,之前一直以为杨梅树长得像桑椹的树,实地看到杨梅树其实没有那么高大,站在地上就可以采到。
这次采摘的杨梅有2个品种: 东魁和黑炭。品尝后觉得东魁最好吃。
摘东魁鲜红和深红色的杨梅果,觉的鲜红色好吃,并且个头比黑炭的大
摘黑炭鲜红色和深红色,黑色的杨梅果,觉得黑色的好吃。
摘杨梅注意事项,带防蚊喷剂,并且穿深色的长袖和长裤的衣服。
相关信息:
2月21日下午18点左右,102号桌迎来了鲁梅和她的两个同学。通过交谈,Coffee了解到了性格开朗的他们都是武大医学院的学生。当发现他们桌上的水果吃完时,Coffee立即去酱料台取水果。可是偏偏不巧的是那里剩下的小...()
下午赶在下雨之前拍出来的这是小雅抓拍作品我很喜欢这裙子怪自己没料撑不住也不知哪来的勇气穿出来确实太喜欢了我还是适合这样简单的装扮吧没想到这衣服上身效果超好出乎我的意料本来没打算拍这件的还好实...()
那年的夏天,穿着白色的美金龙,身披德国12号球衣,奔跑在球场上,和队友打出个个精彩配合,传出了数不清的好球......那时候状态极好,速度、身体、力量、技术都还不算差.业务能力也很不错,很得老总赏识.3年后,打理衣物,无...()
今天出去的时候我做了决定我要把我的头发染成红色或紫色我走到理发店一问才知道没有紫色啦哈哈那也没办法恨下心把头发染成红色啦回来一看哭头发还算过的去可是我可怜的头皮呀好多地方变成红红的哇郁闷中我觉得自己...()
由于妈妈终于决定要重新装修家里了我也终于有机会好好发挥一下想像力构造心爱的完美居室拉以下是我理想的装修状态.................................................................................START我要...()
关键字含有“红色”的内容:
关键字含有“好吃”的内容:
关键字含有“并且”的内容:
关键字含有“觉得”的内容:
关键字含有“杨梅”的内容:
关键字含有“黑色”的内容:
关键字含有“品尝”的内容:
关键字含有“品种”的内容:在澳门日报写苏州
  偶然的机缘,收到澳门日报的邀约,陆续在澳门日报副刊《新园地》写一些短稿。不知不觉两三年下来,也写有一百多篇了。这其中,自然就有部分篇章是写苏州的。我从其中选录一些(从电脑的不同角落,不同的文件夹里,找到一件录入一件,不按时间先后,也不按文章好坏),应当还有没收入的,慢慢再找吧。(有的在书话发过的)  蘇州有個河南大學   河南大學,好像應當在河南,在開封,說蘇州有個河南大學,好像有些不合邏輯。但是蘇州確實有過。當年我在《蘇州雜誌》寫過文章《錢穆先生的家鄉》,說到錢先生在文章裏說過“我的家鄉蘇州”而其實他是無錫人,不過他和蘇州的確有不解之緣。青年時期就在蘇州中學教書,並且在蘇州成家,娶妻生子,從蘇州出發去北平到大學教書,後來還在南遷蘇州的河南大學執教,即使到了香港,許多年間,家還在蘇州等等。後來(去年)此文收入《思親補讀錄》一書出版,大概是編輯先生察覺這裏有“漏洞”,在這“南遷蘇州”四字前面,加上“抗戰時”三字,算是補漏洞,不料反而補出漏洞來了。  抗戰時,確有許多大學搬到大後方去,最著名的有西南聯合大學。但是蘇州當年也是淪陷區,甚至比河南更早就淪陷了,國立河南大學怎會遷到蘇州來?實際上,河南大學從開封遷到蘇州,不是抗戰期間,而是抗戰勝利以後的國內戰爭時期,河南成為戰場是民國三十七年,兩軍在開封反復爭奪,河大校園成了國軍指揮部,學校提前放假,師生紛紛逃難,有不少人住在黃河水利學校,而這所學校,不久又成了解放軍的前沿陣地。校方乃遵教育部令南遷蘇州。民國三十七年暑假開學,蘇州就有了南遷來的河南大學,錢穆先生就是此時在此執教(兼職)。當時有學生三千余人在此就讀。  民國三十八年春天,錢先生離開蘇州無錫,去到廣州香港。四月下旬,和談不成,大軍渡江,南京政府遷廣州,河南大學沒有南遷,繼續留在蘇州,直到紅旗插到蘇州城。蘇州軍管會接收這所河南大學,七月份就組織師生搬回河南去了。四年級學生在蘇州畢業,除了參軍參政,隨軍南下的以外,有許多成了當年的“新蘇州人”一直在蘇州,幾十年過去,就成了今天的“老蘇州”人了。幾十年內,蘇州有不少中學,都有當年河南大學校友當老師當校長的。去年還出版了一本書《國立河南大學紀實》來紀念河南大學百年誕辰。  南遷的後遺症  民國三十七年,國共兩軍在開封反復爭奪,河南大學校園成了國軍指揮部,學校提前放假,師生紛紛逃難,有不少人住在黃河水利學校,而這所學校,不久又成了解放軍的前沿陣地。開封之大,放不下一張課桌一把課椅。校方乃遵教育部令南遷蘇州。逃離戰場的師生,紛紛長途跋涉來到蘇州。民國三十七年暑假開學,蘇州就有了南遷來的河南大學。三千多學生還有許多隨同南來的老師及家人,蘇州其實沒有現成的校舍來接待他們。當時大學校部,是設立在人民路(今名)怡園,各學院師生,分別安排在一些園林、祠堂、會館、民宅甚至倉庫中居住和上課,像醫學院這種專業課,也就借東吳大學和博習醫院去上課。  三十七年到三十八年戰場上還在打仗,河南大學師生們在蘇州繼續上課學習。直到四月下旬,和談不成,大軍渡江,勝負已分。南京政府遷廣州,紅旗插到蘇州城。蘇州軍管會接收了蘇州的這所河南大學,七月份就組織師生搬回河南去了。 當年一起過來三千多人,一九四九年畢業和沒畢業的,當時就地參軍參幹,南下西南下和在蘇州工作的,有一千七百人,七月間隨老師一起返回河南的約一千二百人(還有的人在“和談”期間就陸續自行回河南的)。  沒有想到的是,無論是回河南的還是在蘇州參軍參幹的,後來都被打入另冊,1948年到蘇州來,成了一個“追隨反動政權”的原罪,有的還引申誇張為反動學生,特務,叛徒等等。直至今日,具體個人的冤案是得到了改正、平反,但是隨河南大學南遷是不是追隨反動政權這個問題,在一些校史資料(老的和新的)中,還是繼續存在“南遷就是反動”的說法,甚至舉出無中生有的證據,說一九四九年還有四百多反動學生隨反動政府遷到臺灣去(其實實際是後來臺灣的河大同學會有會員四百多人,而這四百多人,許多是河南大學民國三十八年前歷屆畢業生。真正在一九四九年入台的學生,連十個也不到)。這真是不知從何說起了。  户部马的告示  在苏州灵岩山上山路入口处,有一一人高的大石,上面刻有三行大字(每个字有A4纸这么大)一共十一字:户部马捐俸赎山永禁采石。  户部马,应当是一位姓马的户部高官。他拿出自己的俸禄钱,买下了这山的产权(就是灵岩山),因此他就有权永禁别人来这里开山采石了。所谓永禁,应当是说,这个权力,是可以传代世袭,子子孙孙,所以说永。  灵岩山有些摩崖石刻已被管理人员描画,使游人容易看到。但是这一石刻却没有被描,可能是管理人员也没注意到,所以没有描。其实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石刻。既反映了古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也告诉了我们这位户部马,是一位值得后人纪念的官员,不是把公款拿来私用,反是拿出自己俸禄来做环境保护。这块大石头的具体位置,在上山路上第一座山门上右方,离开那门墙很近的地方。,  草堂主人知是誰  白馬澗,蘇州木瀆附近新開闢的 遊覽區。不過也已經有十多年了(再往前推,那兒是農村,有水庫,有村落,有田地),如果倒推一百年兩百年,甚至三百年,則這裏還有地主,隱士,致仕的官員等等。現在去這個風景區,可以上山,也可以繞行湖邊木棧道,還有燒烤,野營,漂流等等,但是我們去時往往只是在林木下面散散步,呼吸新鮮空氣,發思古之幽情(我在山石上發現過舊時的某界某界記產權標誌,拍照在報上發表過)而已。  那兒有個古跡“澗上草堂”,我記得那個故事,說明末清初,有隱士徐枋居此。他不願到蘇州城裏去,蓄一小毛驢,每將自己所作書畫,放在毛驢背筐裏,讓毛驢自己進城,到集上,就有熟客,以生活必需品等放入筐裏而取走書畫,交換。當年我曾寫一文在當地晚報發過的。後來辟為風景區,這個草堂就被重建,堂前還立著他的塑像,遠處路標就有“澗上草堂”,走近了還能見一書童(塑像),像是招呼來訪者的。  可是今年到那裏卻是寒山草堂了。草堂主人是趙宧光(不是我當年寫過的徐枋)了。但是回想幾年前來,在那兒見到是澗上草堂的。或許兩位古人都在這裏住過,而用的不同堂名?未見有說明,只有關於趙宧光的介紹(還有趙宧光的詩作多幅)。大概是因為他的時代較早,這“地盤”就歸他名下了。但是前幾年卻用的是澗上草堂名,而且塑像也是徐枋的。現在堂名和塑像名都改了,只有路標上還沒改過來,路標還是澗上草堂,走近卻是寒山草堂了(也不知那塑像,是拆毀後重建的還是只改換了一個名字。那個書童,大概也改投趙家門下了)。
  張冠李戴是有成語的,還有鵲巢鳩佔的成語。這種現象,歷史上當然有前例:井岡山會師是誰跟誰,不同時期也會有不同說法,開國大典的油畫上,有人被取消有人被改頭換面,不都是發生過的嗎。即使是近年(或者說今年)報刊媒體上,也不會沒有類似的新聞、特寫、人物傳記等等吧(這一句是猜想).
  老师,文章很好。也学习了繁体字,您乐于传承中国文字的精神,实在敬佩。天热,注意防暑。祝老师天天快乐!
  小学生读童话  有一次作文比赛,让小学生把经典童话用新意写成300字的微型故事(限时30分钟)。这《皇帝的新衣》是小学课本里学过的经典童话,在儿童眼里,安徒生这个童话中的皇帝、大臣还有那两个狡猾的裁缝,都是所谓的坏人。现在要新意,怎么写呢?有两位同学想到,写一个好皇帝吧。下面就是他们写的小故事(从报上下载)  (一)  从前有一个皇帝很喜欢穿新衣服,有一天,一个外国使者来拜访他。皇帝想:“外国使者来了,我一定要穿得好看些。”使者来了,大臣们帮皇帝热情地招待,而皇帝则在房间里找衣服。他东找找,西找找,觉得每一件衣服都不好看。使者在外面等了很久,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皇帝终于出来了。使者很有礼貌地问他:“皇帝,你好,请问你这些衣服都是从哪里来的呀?”皇帝瞬间脸红了,说道:“嗯,是我从外国买来的。”使者生气地说:“你在说谎!我调查过了,是你从老百姓那里抢来钱财去给自己买的新衣服,而老百姓都穿着破旧的衣服。”  皇帝惭愧极了,赶忙命人把抢来的钱都还给了老百姓,并给老百姓买了很多新衣服,老百姓都过着幸福的生活,这位皇帝也成为了人人敬仰爱戴的好皇帝。  (二)  从前有一个皇帝不喜欢穿新衣服,在这个国家里,臣民们都纷纷议论皇帝,有的说他很平易近人,有的说他很傻……  有一天,皇帝无意间听到了大臣们的对话,就问臣民们:“你们为什么觉得我穿旧衣服不好啊?”臣民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皇帝听后,就说:“我不喜欢穿新衣,一是我的衣服又没坏!二是穿新衣服太浪费了,一个国家不是光靠用武力维护好,还要让自己的百姓过上优越的生活。其实我们跟普通的老百姓一样,都是人,何必在乎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呢?”臣子们听后恍然大悟……后来,不知怎么的,这件事让老百姓们知道了,大家都觉得这位皇帝是个好皇帝,都变得更加尊敬他了。从此,这个国家非常安宁,百姓们也非常爱戴这位皇帝。  报上一共发了七八篇获奖作品,上面两篇是不同学校的同学所写,题目相同,都是《皇帝的新衣新编》。其他获奖作文,有写《狼和小羊》的,有写《海的女儿》的(每个经典童话,有写新编的,有写续写的)。看下来,都有“反其意而用之”的意思。如写《狼和小羊》的,无论是新编还是续写,都让小羊成为胜利者,那狼,或者受骗而没能吃到羊,或者被小羊请来的帮手斗败,夹着尾巴逃跑,或者被骗得“累死了”。所以报纸发表这些作品时,标题就写成“经典童话,我们用为故事来颠覆”。介绍里又说“看孩子们如何用天马行空的想象重新演绎”。  经典为什么都要“颠覆”和“重新演绎”?报纸介绍里还提到想象力和创造力。写作时就要求他们写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或震撼或离奇或感人”的故事。只是没有提到“理解力”——你从经典童话里读到了什么?《皇帝的新衣》里有坏皇帝,于是两篇获奖作品都写好皇帝。《狼和小羊》三篇获奖之作,又多有《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影子。其实也很显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不足的。  对于《海的女儿》,一篇续写写的是海王报仇把王子的妻子害死了。还想用更大的风浪肆虐,幸而海的女儿回来了,海王让她重寻幸福,后来她就和王子一起生活,共享幸福了。另一篇新编则舍弃了原来的故事,写美人鱼第一次遇见王子时,王子的船就被风浪打翻,小人鱼用魔法救起了王子,而失去了自己甜美的歌声和魔法。这时又有鲛鱼族入侵,海王被俘被囚。幸而海的女儿魔力恢复,于是打败敌人,救出海王,海的女儿和王子也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要颠覆悲剧的结果,新编和续写都只有让他们幸福一个办法了。  如果作文题目扩大一些范围,除了颠覆、重新演绎之外,可以写联想,可以写议论,那么除了反其意而用之,也可以显示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而且,提倡少年儿童的阅读,也应当以领会吸收为主,不要多提颠覆批判之类为好。  小学生的特殊作业  苏州一家报纸副刊有个小栏目“市民杂议”,都是市民对时事的议论。这次寒假开学,有位老先生写了一篇关于他孙子的假期作业的议论短文。  老先生的孙子上一年级,寒假也有作业。渐近开学,老先生问孙子:你的假期作业完成了吗?孩子说,要写的都写好了,只是还有一项特殊作业没有做,也不知怎么去做。老先生让他说出来什么特殊作业。孙子说,这是专门给我们几个三好生做的,其他同学不用做。发了一张表,要我们假期里去社区做志愿服务,填在表格上,并让社区盖章证明,开学交给学校。现在倒要开学了,我也不知怎么到社区去服务(其实这孩子才一年级,的确不容易自己想出怎么到社区去服务)。  老先生乃问,那你爸妈怎么说呢?小孩说,我爸说这图章恐怕难盖,要不我们去买个萝卜,自己刻个章盖盖?一老一小都知道,这话不过是句玩笑话。后来,爷爷就让孩子找一把扫帚,扫楼梯。孩子很高兴,从底楼一直扫到六楼,把这个单元整个楼道扫完了。于是爷爷带着孙子去到社区,找到社区书记,说明了情形,交上表格,顺利地盖到了章。  写完了经过,老先生的“杂议”,是借当时在社区看到他们来盖章,听到他讲给书记听的话的一位老太太说的话来表达的“这爷孙俩也太认真了。有的孩子其实什么也没做,就让家长来盖个章交学校。”于是短文就结束了。  事情写得比较有趣。不过可以一议的或许还可以续写一些。这老师布置这个作业时,如果把可以去做些什么和这几位三好生一起研究一下,小孩也就不会临近开学才想法去做或者想法去盖章作假证明了。或者社区的志愿者在假期多关心一下放假在家的学生,也许小孩子早就可以在他们指导下把这项作业完成了。还有社区真有不管有没有做志愿服务,都给要求盖章的学生家长盖章作假证明吗?可以议论的很多,但愿下一次假期再布置和完成这项作业时,这些方面能够做得更好。  一生若想过得有意义  当地报纸有个“党报热线微博”选发读者的微博,某天发的“一生若想过得有意义可以这样做”说有三条“第一在一个领域里做到极致,像陈景润搞数学,袁隆平种水稻;第二让生命尽可能经历更多,如徐霞客游走山水,马可波罗行走天下;第三扩充人脉,珍惜时间。”  举的几个例子人物,他们的人生的确是有意义的,很有意义的。但是一生若想过得有意义,真的自古华山一条路(或是三条路)吗?古人说,不朽有三,立德立功立言。这立功立言,好像要有突出表现、重大成就,而立德不朽,则往往可以不显山露水,没突出表现,也没有重大成就,甚至谈不上有什么表现。然而他们的生活却同样有意义,甚至更有意义。  一位女教师,教了几年书,好像没有突出的成绩,甚至还不是正式教师,只是临时代课。可是有一天,忽然几名学生面临危险,这位老师该出手时就出手,从车轮前面把学生救出,而自己却严重受伤。这位老师的生活是不是有意义?或许会有人赞不绝口,也有人会认为不值。这就不是上面这条微博所能概括的了。  《史记》上讲到孔夫子的学生,有这样的一句“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这颜渊的生活是否有意义?司马迁他写这一句有什么用意?这一句是写在《伯夷叔齐列传》(《史记》所有列传中的第一篇)中,用来做例子,用来推崇伯夷叔齐的伟大的。颜渊,伯夷,叔齐……还有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就是这样没有重大成就,没有丰功伟绩的。当时他们的生活,不是没有意义,而是极有意义,当时就有意义,几百年几千年过去,他们的历史意义仍然十分重大。  除了历史人物,现实生活中,没有重大成就,没有丰功伟绩的普通人,他们的生活,也不是全没有意义,而是极有可能就有重大的意义,不一定要依靠那微博提出的三条的。  最幸福一例(待续)
  贺卡  新年里,收到许多贺卡。有的从邮政信箱里,有的从电子信箱。有买来的有下载的有自制的有辗转流通的。有只有两行字的,有会动的,有会唱的。不论何种介质,何种载体,都带着一种心意,一份温情,一阵温暖。  有位长辈亲戚,是台湾人在美国,大概是有双重国籍吧。发来的贺卡是一组相片加说明加贺词。第一张是奥巴马,第二张马英九。说明今年是选举年,不论选上谁,我们还是这样生活(话虽如此,每逢台湾大选,他们总要飞过去投一票的)。下面是夫妇合照相,然后是妻子女儿儿子三个人的专页。夫妇合照,注曰我们很好。老太太一页,有几张照片,说她对新的工作很满意。女儿的一幅大照片,在立地窗前擦玻璃,窗外有人也在擦,那个人是美国总统奥巴马。说明词说“广告技术让她和总统一起做环境工作”。或者是说这是一张合成照片吧。下面一张的说明是“这才是真的”,照片是儿子和总统的合影,两个人都站着,面对镜头。大概是总统出来做竞选宣传时照的吧。一家人的情形都报道完了,最后一页是祝贺词。这是一个群发单送的卡,存在一个网址,可以自己去找。贺词也是普适的,给亲戚朋友都可以的。真是一种心意,一份温情,一阵温暖。虽然从美国来,一点也不觉得远啊。  有张台湾来的贺卡很简单,一幅照片,一行贺词,也是群发单送的。照片是阳光下的风景,黄山。这贺词是她自撰的“敬祝新年快乐
期盼您未来一年健康如黄山般稳健
心情如晴空般明亮”。师范大学的教授,真是出手不凡。  还有不用卡,只在手机上发一个短信的。发信人是在职的公务员,公务繁忙。从上班的公交车上发来。祝贺新年之余,加上一句,天冷下雪,别出去了,在家看看书吧。也真是一种心意,一份温情,一阵温暖。  上面说到“有辗转流通的”,我也师其故智,把那张黄山照片和贺词发给了几位朋友。还复制在博客上,和相识不相识的朋友分享。  盼您未来一年健康如黄山般稳健
心情如晴空般明亮。  谢谢红梅傲雪
  最幸福一例  报载:  “寻找港城金婚夫妇大型公益活动”是张家港建县(市)50周年活动之一,今年五月,由张家港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新广局,市民政局联合启动通过寻找并评选50对“最幸福金婚夫妇”见证了张家港半个世纪的风雨变迁……  报名人数达400多对,其中金婚老人120对。活动招募了30名摄影志愿者,免费为报名的金婚夫妇拍摄金婚纪念照。志愿者完成拍摄后,120对1962年结婚的金婚老人的照片在“张家港在线”活动专题网页进行了展示。市民通过网上投票,评选出50对最幸福金婚夫妇,并于9月初为其拍摄了婚纱照。  这条新闻的标题,是大字通栏的“终于圆了婚纱照的梦”稍小字的“港城网友评选出50对最幸福的金婚夫妇集体庆金婚”。  评论:一对夫妇,结婚以后,一起度过50年,称为金婚。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但是,  一.120对金婚夫妇,谁最幸福,谁在前50,其实是无法评定的。由众多网友凭网上照片来评选,更难评定。  二.就一对夫妇来说,能一起度过50年,就是幸福的了。但是也不能说最幸福。如果这50年里没有“三年自然灾害”没有“十年文革”等等,岂不是更幸福一些?  三.大标题“终于圆了婚纱照的梦”,显得很浪漫。或许有一对几对老夫妻说过这样的话,但是做成报上的大字标题,或许反而显得“幸福”概念的空虚贫乏了。这婚纱照的梦,不过是近十几年二十年流行的梦。七十八十岁的老人,报上描写为“白发苍苍饱经风霜”,其实50年里曾有和会有比婚纱更曼妙的梦的(有的实现了,有的还没有实现)。这个标题显得有点苍白无力了。  四.120对金婚夫妇,是来报名的。有没有没有来报名的呢。报道中没有说。张家港市,有农村有城市,人口众多。如果在苏州市也办这样一个活动,我想必定会有不想参加,不来报名的。而且这些老人,未必是比别的老人更不幸福的。
  童年时的游戏  报上看到一篇记述“童年时的游戏”的文章,其中写到的一些游戏,当年我也是玩过的。回想起来,还有一个游戏,是那篇文章没有写到,而在我记忆里印象很深的。这个游戏的名称叫“官打捉贼”。  游戏的工具是自制的四个纸阄,上面分写官、打、捉、贼四个字。四个小孩一起玩,第一步是抓阄,抓到什么阄就扮演什么角色。其中“官”、“打”、“捉”三个虽然同属“公务员”,但是小孩们都愿意做“官”,做“打”,不愿做那“捉”。这是因为,这“捉”,要负责把这“贼”从其他三人中抓出来(每次抓阄以后,各人身份保密,只有“捉”自己公开身份,并开始执行公务)。三个对象中抓一名小偷,如果按数学机率计算,失败的可能是成功的两倍。但是通过察颜观色,或许可以提高一些成功率,这就看你的本事了。捉“贼”成功,其实也没有嘉奖,可是一旦失手,把“官”或者“打”当“贼”抓了,则是要受罚的。罚的轻重,由“官”裁定,并无一定法律,他说打几下(一般打手心),就由“打”来执行。“贼”被抓,则打“贼”;“捉”没有抓到“贼”,则自己受打,而“贼”则逃过处罚了。所以玩这个游戏,各人都希望做“官”做“打”,那“捉”和“贼”,两人中必有一个将受罚,所以大家不愿抓到这个阄。不过,如果抓到了“贼”这个阄,一定不可以流露出不高兴的样子——否则将增加被捉受罚的危险。  在小学里,一个课间休息时间,如果有事先做好的纸阄,四个人可以玩好几次的。我玩这个的时候,还在抗日沦陷时期,近七十年过去了,历历如在眼前。只是当年一起玩的是谁,则记不清楚了。  离高考仅有十多天  报上登了一幅新闻图片,下方是一名青年学生,手持钢笔在书写(作沉思状),上方墙上,两幅大字标语“离高考仅有十六天”“高考,我们一定赢!”。图上空白处,有记者署名并解释:“记者在苏州某中高三年级看到,考生们精神振奋,在教室内贴上了标语,相互鼓励,争取考出好成绩。”另有一幅教室内半全景 照片,十多名学生伏案疾书或沉思,书包全集中放在后方桌子上。墙上标语云“抢时间抓基础师生同心夺胜利
树自信誓拼搏百尺竿头进一步”。  新闻图片,一求其真实。这两幅图片,恐怕都是实地拍摄,不是虚假新闻图片。不过除了真实以外,还有立意要高,只是如实报道,显然不是新闻工作者的最高理想。学生(在教师参与下)是会写出贴上这样的标语的,但是这类标语是否值得提倡,是否真能相互鼓励以夺胜利,却是另一回事。  这苏州某中是一所名校,历年高考都是能“胜利”的。但是即使全都能以第一志愿录取,还是既可以说“全赢”也可以说有差等不齐的。这类标语在这十几天里带给学生的,可能是“信心”是“振奋”也可能是“压力”是“负担”吧。  古人说“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没有说到十八岁怎样。当然是因为那时没有高考这一“关”而现在有,好像一登龙门就身价不同,所以一定要赢,一定要拼搏,一定要抢时间抓基础了。这“十六天”,不同于以前的十六年,也不同于以后的几十年-------这些标语传达的信息就是这样的吧。所以即使当时“有效”,过了这几天高考一过,就是已陈刍狗,只好当废纸的了。  或许这标语,其作用只能相当于兴奋剂、强心针,不能期望其有励志劝学功用的吧。如果我做老师,就不劝学生设置这样的标语。试拟两则:“中学毕业只是人生一个阶段的结束,让我们用好的结束来迎接新的开始!”“平心静气走完这一段人生路。”  曬書節  古人有個三月三曬書的 習俗,每年這一天,把家裏的藏書拿到陽光裏暴曬。今天的網路上,“曬”字有了一個新義,和太陽無關,略有公開展示之意。曬書,就不一定是放在太陽光下,再轉一意,就成了擺書攤,出賣書或交換書了(未完)
  曬書節  古人有個三月三曬書的 習俗,每年這一天,把家裏的藏書拿到陽光裏暴曬。今天的網路上,“曬”字有了一個新義,和太陽無關,略有公開展示之意。曬書,就不一定是放在太陽光下,再轉一意,就成了擺書攤,出賣書或交換書了。近年每逢四月閱讀日前後,蘇州歷史文化名街平江路,就有一個曬書節。讓大家來這裏曬書,交換書,買賣書。已經有好幾年歷史了。但是前幾年沒有去過,只是聽說。  今年四月二十三閱讀日 ,曬書節定在二十二二十三兩天。我在二十二日下午去了一趟。還帶了兩種四本書,想有合適機緣,可以和人交換的(但是沒有換成,又帶回來了)。二書之一是《思親補讀錄》,這書雖然出版好幾個月了,可是蘇州書店裏只見到過一次,我問了一下,說進了兩本,過兩天我又去,則見已賣掉了。我帶的兩本是從網上買來送朋友餘下的。另一種是“集資自印本”,四名“作者”各出幾千元錢印的“文集”。其中有我所寫二十來篇讀書劄記遊記等文字,這書雖有定價,沒有交書店發行,所印一千本書,就是四人分了“自辦發行”。而我就是送送親戚朋友,餘一點放在家裏而已。  但是曬書現場,我見大部分是書店所設臨時攤點,提供的書也不很吸引人,只是以低價招徠。有一些私家曬書,則其品類和我帶的書不同(如一個是專門的連環畫書攤,一個是過期的刊物,這些書有他的特定顧客,但是不可能和我交換)。還看到一個曬書攤位,有三種書,有招子說明全是曬書者自己的作品,願意打折出售。因為是散文集和通俗小說,也不是今天我想要的。又見到一個地方有兩冊《蘇州雜誌》合訂本(每本一年),倒是覺得可以要的(因為當年我常投稿,或許裏面會有我的文字,真有就驚喜了),可是被人捷足先得了。  一無所得,但是也是一次很好的休閒,照了幾張照片(書和人,還有環境),回來了。  土地廟(《澳门日报》.)  我在〈他買了一座小廟〉裏寫到,新升新苑東面本來有個苗圃,裏面有一土地廟,名叫石城本廟。所謂本,是因為這裏是一個聯合廟,有觀音廟,有白雲庵,總共四五個廟合在一起。大概本廟是主,其他廟主都是失地神佛,搬到這裏來依附主廟的。  to
coungtiniu
  古人有個三月三曬書的 習俗,每年這一天,把家裏的藏書拿到陽光裏暴曬。今天的網路上,“曬”字有了一個新義,和太陽無關,略有公開展示之意。曬書,就不一定是放在太陽光下,再轉一意,就成了擺書攤,出賣書或交換書了。近年每逢四月閱讀日前後,蘇州歷史文化名街平江路,就有一個曬書節。讓大家來這裏曬書,交換書,買賣書。已經有好幾年歷史了。但是前幾年沒有去過,只是聽說。  我怀疑是六月六,这时候的太阳,才足够给书虫们带来麻烦。
  土地廟(《澳门日报》.)   我在〈他買了一座小廟〉裏寫到,新升新苑東面本來有個苗圃,裏面有一土地廟,名叫石城本廟。所謂本,是因為這裏是一個聯合廟,有觀音廟,有白雲庵,總共四五個廟合在一起。大概本廟是主,其他廟主都是失地神佛,搬到這裏來依附主廟的。  這“石城本廟”,實際是石城村土地廟。看《西遊記》就知道,一旦唐僧在甚麼地方出了事,孫悟空就會把土地公公找來問,這裏有甚麼妖精。有一方土地,就有一個土地神。這許多土地公公都是誰來擔任的呢?在清代一位蘇州狀元的筆記裏,看到記載說,到北京考狀元時住的國子監,那兒的土地神是由韓愈擔任的。另一清人筆記說,一般的土地廟只一位土地神(或者加塑土地奶奶),而蘇州城外有一土地廟,卻塑了十七位老爺。那是金聖歎哭廟案裏被處死的十七名“罪犯”,官府以為是罪犯,而人們卻仍然認為是好人,而請他們出任土地之重任了。一個人在世,對當地人有益,去世後就有可能被人們供奉為神,有的做城隍老爺(《聊齋》裏有),有的就做土地公公。韓愈從唐朝一直做到了清朝,現在大概也做不成了,蘇州新區居然在二十一世紀還保留了這麼一位石城土地的位置,而且香火不衰。不容易了。但是終於因為造高樓,苗圃樹木被移走,小廟也壽終正寢了。  如果孫悟空有事來蘇州,要找土地老兒問問甚麼事,恐怕也問不到了。那些失地農民,政府有給他們介紹職業,或者發給生活補助。那些失廟神佛,不知道玉皇大帝、釋迦牟尼對他們有沒有安排。  錢 行  这就是祖国?  报纸上读到一首诗“这就是祖国”。这样:  “捧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  任何一方泥土  都十分亲切,亲切得让我  穿透时空,看见  许多在枪林弹雨中倒下的先辈  他们的身上流淌着黄河长江  我有理由相信,并且  浅显地理解  这就是  祖国。”  诗不长,感情充沛。我也有理由相信诗人的真诚。同时觉得,“这就是祖国”这个理解是太浅显了一点。所以想提议,诗题最好改为“我心中的祖国”,免得有的读者误认为祖国就只有这样一点内涵。  有一位领导人前不久说过,不要为五十年的政治而丢掉五千年的文化。而这首诗里的祖国,虽不止五十年,但是如果只看见枪林弹雨中倒下的先辈,那也不过一二百年的斗争吧。唐诗  未完待续  晒书是三月三抑六月六,恐怕元有二说。
  @毕明迩 5楼
06:31:12  童年时的游戏  报上看到一篇记述“童年时的游戏”的文章,其中写到的一些游戏,当年我也是玩过的。回想起来,还有一个游戏,是那篇文章没有写到,而在我记忆里印象很深的。这个游戏的名称叫“官打捉贼”。  游戏的工具是自制的四个纸阄,上面分写官、打、捉、贼四个字。四个小孩一起玩,第一步是抓阄,抓到什么阄就扮演什么角色。其中“官”、“打”、“捉”三个虽然同属“公务员”,但是小孩们都愿意做“官”,做“打......  -----------------------------  这游戏多有趣,还挺复杂的,苏州小孩多聪明。:)
  (续上)诗不长,感情充沛。我也有理由相信诗人的真诚。同时觉得,“这就是祖国”这个理解是太浅显了一点。所以想提议,诗题最好改为“我心中的祖国”,免得有的读者误认为祖国就只有这样一点内涵。  有一位领导人前不久说过,不要为五十年的政治而丢掉五千年的文化。而这首诗里的祖国,虽不止五十年,但是如果只看见枪林弹雨中倒下的先辈,那也不过一二百年的斗争吧。唐诗宋词,司马迁司马光,都不在其中,更不用说孔子孟子了。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不是枪林弹雨中倒下的先辈所能够完全概括的!  当然,一首诗不可能包罗万象。一把泥土,的确能引起祖国的联想。不过既然只是说说自己的感受,就最好不要用“这就是祖国”这样的题目,所以我想提议改为“我心中的祖国”,这样的话,这或许还不失为一首好诗。  枪林弹雨中倒下的先辈,他们安卧的墓园,他们受难的监狱刑场,现在多被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是“这就是祖国”这个问题,不能只靠这些基地来解决。我们小学里中学里大学里的语文、外语、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音乐、图画、体育,所有各种课程,无不与这个问题有关,学校本身,就是一个最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果只注意考试,只注意升学,而忘记了这一点,是十分可惜的,十分可惜。  还有,旅游观光,游山玩水,也不一定要红色旅游才能启发爱国心。西湖、太湖也是祖国,不一定要有游击战争历史的洪湖;天平山、灵岩山也是祖国,不一定要有革命历史的井冈山(这一段是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出的联想,想想也和这诗有点关系,所以写在这里了)。  兰凤寺随笔  一. 进得大门,见白墙上大字标语“我们是来修行的,不是来休息的”。想来是来此静修的居士信士所写。幸而是写的“我们”不是“你们”,否则的话,可能(待续)
  兰凤寺随笔  一. 进得大门,见白墙上大字标语“我们是来修行的,不是来休息的”。想来是来此静修的居士信士所写。幸而是写的“我们”不是“你们”,否则的话,可能就有强加于人的味道了。  二. 有一玉佛殿,供的是一座卧佛。那房顶(屋脊)上有“国泰民安”四字。但是第三字有个“草字头”(苠)。一位高僧说,老百姓就是草民,所以这样写。  三. 然后是罗汉堂,原来门锁着,正好有位某主任陪同一位某总(和随员)来随喜,才打开了门,我们得以瞻仰金身。这里的五百罗汉。比西园寺的小一点,又比支英山中峰寺的大。门口有一名牌,把五百罗汉的佛号(罗汉名)一一列出,下面还有供奉人姓名(有的是“实名制”有的匿名,用“无名氏”代替)。不过供养人比罗汉少。那位某主任介绍,我家三人供养了三尊罗汉,每尊罗汉只有一名供养人,现在还没有满,等满了就不能参加了(但是没有听说供养人的权利和义务)。  四. 放生池里有鱼和龟。今天给他们“布施”的“施主”不多,就我们两个人。带了几片饼干,很受它们欢迎,争先恐后地吞食。一大一小两乌龟,抢不过那些大鱼小鱼,徒劳无功地游动,直到饼干全分完也没吃到。还有一个石榴,再试试用石榴子喂鱼喂龟,它们也不拒绝(想想这是种子,只要消化得了,营养是不错的)。意外的发现了一个向乌龟倾斜的方法:把石榴子丢在睡莲的莲叶上,鱼儿就抢不到,而乌龟可以爬上去觅食。这样才使那小乌龟尝到一些(可是大的它没有耐心 ,提前退场,没有吃到)。  五. 有一个茶室,我们中午吃面要到那里买票。见有四位中年女性,围坐一桌饮茶,并有许多自备的“茶点”之类。我们下午走过,她们茶兴正浓,看来正是偷得浮生半日闲,来此休息的吧。  四本小書(.)  有一次去靈岩山,見山路二側有許多小攤,其中有兩個兼賣舊書,買了四本。其一是《評白皮書》,白封皮,紅地黑字的書名,另外是作者簽名。這類書
  四本小書(.)  有一次去靈岩山,見山路二側有許多小攤,其中有兩個兼賣舊書,買了四本。其一是《評白皮書》,白封皮,紅地黑字的書名,另外是作者簽名。這類書,這個攤上有幾種,只這本是直排,不是簡體字,可見出版較早(一九六○年第一版,一九六一年第二次印刷),所以選了這本。 共收《丢掉幻想準備鬥爭》等五篇新華社特約評論員文章。封面上有一贈書章,印文:中國敎育工會蘇州市桃塢區委員會贈。受贈人在邊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陳紅雲。猜想當年是每個敎師都有這書,都要學習的吧。 書中有以下名言:“為了侵略的必要,帝國主義給中國造成了數百萬區別於舊式文人或士大夫的新式的大小知識分子。對於這些人,帝國主義及其走狗中國的反動政府只能控制其中的一部分人,到了後來,只能控制其中的極少數人,例如胡適、傅斯年、錢穆之類,其他都不能控制了。他們走到了它的反面。……”還有“階級鬥爭,一些階級勝利了,一些階級消滅了。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幾千年的文明史。”等等等等。  另一本書是《北京大學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簡介》。有說“紀念我國第一張馬列主義的大字報誕生五周月”,則知是一九六六年十月間的東西了。其中名句“他們誣衊《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吿》這篇光輝著作過時了,胡說甚麼現在時代不同了,條件不同了,不能生搬硬套,不能拿來指導當前的運動云云,眞是反動透頂!我們說:毛主席的話句句是眞理,一句頂一萬句,永遠不會過時!……”等等等等。 又一本是南京軍區政治部印的活頁文選,選文都是毛選四卷本中的。  最後一本是日文書,也是毛著,《論十大關係》,雖看不懂日文,也買了。四本共四元錢,原價只有第一種是零點一一元,第四種是日圓定價一百分(?),另兩種沒定價。  說永遠不會過時,其實永遠不會過時的東西或許是沒有的。“一句頂一萬句”也只能是當時說說而已。這四本書,現在也可算“歷史文物”了。  後來再去靈岩,那些小攤都不見了。只有棚子還在。  打倒姐姐(.)  大约是在中华民国十七年或十八年的时候,钱宾四先生在苏州教书。他认识一对姐弟,这弟弟在苏州读小学,可能是学习不够用功,姐姐就说了他几句。弟弟不高兴了,或者
就是生气了,在他的笔记本上写了几行“打倒……”“打倒……”的话 。把姐姐气哭了。  当年,钱先生劝这姐姐不要过分计较,小孩子其实也不真正知道“打倒”二字的意义,只是街头巷尾看多了写着“打倒……”的标语,因为你说了他,他不高兴,就用这来表达自己的不开心。你觉得太严重,他其实并不觉得严重。姐姐听了这番解释,释然于心,继续教育她的弟弟。后来,弟弟慢慢长大,大学毕业,到美国留学,回台湾工作。这是很多年以后的事了。  以上故事,见钱先生《中国史学发微》之《史学导言》,是一九七零年在台南成功大学演讲时讲给学生听的。讲这故事,用来说明历史学问义理、考据、辞章三要义之区别和联系。说到“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可是这打倒二字,在当时已成为学术界一口头禅,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上一番大而真的流行思想,发生了绝大影响,绝大作用。直到今天,还有许多人心中丢不掉此两字,甚且在无意中每易见之于事实。”“所以我们用一个字,讲一句话,总该有分寸,有界限,称赞人,不要称赞得过了分。批评人,也不要批评的过了分。这是讲话作文的义理。有人主张文化自谴,但自谴得过了分,也成了大病,却很难救药。”  一九七零年,钱先生在台南讲这故事时,中国大陆却正是一片“打倒”甚至“砸烂狗头”“横扫一切”流行之时。同时也还流行许多称赞过分的语言,“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上一番大而真的流行思想,发生了绝大影响,绝大作用。直到今天,还有许多人心中丢不掉此两字,甚且在无意中每易见之于事实。”悲夫。  《钱宾四先生全集》近在北京陆续出版。虽然先生已经去世多年,这书还是十分新鲜十分及时的啊。  白居易和蘇州(.)
  白居易和蘇州(.)  白居易是唐代大詩人,又做過蘇州刺史,所以蘇州滄浪亭五百名賢祠裏至今留有他的像和贊。山塘街上也有白公纪念館。而且,大學中學小學的課本裏,都收有他的詩作。中國是歷史文明古國,蘇州是歷史文化名城。這歷史和文化,如果離開了那些偉大人物,代表人物,就沒有意義了。  但是有一篇文章,卻說“風流總被風吹雨打去,藝術人生任憑說。我們流連于山塘美景,感受吳地的精美文化的過程中是否記著白居易並不重要。”   這篇文章的題目是“白居易與家妓”,列舉了白詩裏有關家妓的一些篇章,并且加以分析批判。,说,白居易到苏州做官后就只是美酒美女美景了。   白居易的詩,在唐代詩人中,要算比較很多的。《全唐詩》裏一共編入了三十九卷,其中有小學生就知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有中學生能背誦的“潯陽江頭夜送客”“漢皇重色思傾國”等, 有許多大學生都學習過的《新樂府》(《新豐折臂翁》和《賣炭翁》都在內,共五十篇,近萬字)。現在偏偏選了一個“白居易與家妓”的題目,專選白詩裏這些篇章來寫文章,而且分析出來(或事先設定)的又是他到蘇州後就只是美酒美女美景了。真是使人不敢苟同。  這篇文字當然不是什麼科研論文,只是所謂散文隨筆,寫什麼和怎樣寫是作者的權利和自由。不過寫成後在報上發佈,就免不了要受到讀者的議論和評說。下面說說我對這文的意見。   評說古人和詩,按照錢穆先生說法,應當有些“溫情和敬意”,不能只以批評批判為能事。這篇文章裏,雖然也有幾句說到白居易修虎丘路(山塘街)的事,但是結論則是“是否記著白居易並不重要”。其實,應當說是否知道白居易這幾首“家妓詩”很不重要。無論是蘇州人或是來蘇州旅遊的人,知道一些白居易的事,知道一些白居易的詩(不是只看這幾首家妓诗),是絕對有好處,有大好處的。所謂文化旅遊,就不單是讓人看看美景就算文化的。  博物馆里的“虚钱”  前些日子到吴江去玩,在吴江博物馆看了一个钱币展,是一位收藏家捐出的藏品。里面历朝历代从刀币到银元(纸币少),好几个展室。学得一个名词“虚钱”:一个铜钱比五铢钱大不了多少,但是币值却是五百个、一千个五铢钱。就被称为“虚钱”了。回来在博客上约略记了一下。有朋友就问,“虚钱”什么意思,愿闻其详。  其实这个名词也只是展室里展板上看来,推想起来,就是不值这么多,所以叫虚钱了。没有什么可以“详”的了。  这几天看一本书,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叶龙先生编录的《中国经济史》,是根据当年他在香港新亚书院听钱穆先生讲课的笔记编录的。却正好有关于这虚钱的一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这一节里。  书上说,三国时候曹魏沿用东汉五铢钱,刘蜀和孙吴都自己铸钱。蜀方铸有直百五铢和直百两种铜钱。前者铜质差,制作粗劣。后者精细,却不多见。吴国铸有大泉五百和大泉当千两种铜钱,但字体模糊,轻重不一,由于质量差,其真实价值远在面值以下。(这一则未完)
  续上  书上说,三国时候曹魏沿用东汉五铢钱,刘蜀和孙吴都自己铸钱。蜀方铸有直百五铢和直百两种铜钱。前者铜质差,制作粗劣。后者精细,却不多见。吴国铸有大泉五百和大泉当千两种铜钱,但字体模糊,轻重不一,由于质量差,其真实价值远在面值以下。  南北朝,各朝都有铸钱。陈朝的大货六铢钱“为六朝钱币之最精者,可惜不久即废,仅流通五铢钱而已”。北周有布泉,五行大布及永通万国三种,制作皆精。“后者最后铸,大小不一,小品有铅质的,大品有银质的,但均少见,篆法精工,为周钱之冠。”  最差的钱是南朝刘宋时的鹅眼钱和綖环钱,鹅眼钱小而薄,没有边,1000个钱叠起来不过三寸。綖环钱更不行,“入水能浮,握手能碎,钱不能数”。这种钱不值钱,一万钱只能买一斗米。  做得这样差,还有一个大弊:“轻钱弊盗铸”。就是假钱会多了(博物馆里的“虚钱”,却不是指的假钱,只是说不值这么多吧)。  不过总的说来,当时(魏晋南北朝)经济不错,商业繁荣,但是“国家不统一社会不安定贫富不平均,所以不算一个好的时代”。  书上这些,正好做博物馆参观记的补充了  “  有一小节重复了。
  校园照片的故事  苏州一所名校有位老师,她因“美中重点高中教师项目交流计划”而去美国一年,在一所学校任教,教的科目有中文、历史等。包括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各个学段。出国之前,学校给了一个校园照片的幻灯片集,让她带去作交流用。有一次她在一个初中班上课时向学生展示了这个幻灯片集,学生们很感兴趣。学校的美国老师知道此事,对她提出一个建议:在其他班级使用时,先不要说是什么地方,让孩子们猜一下。  按照这个建议,在一个班级展示这幻灯片后,学生们猜的答案有很多,图书馆、购物中心、博物馆、甚至外交部、总统府都有。当老师说明这就是我在中国教书的中学后,学生们一脸疑惑,一个孩子大声提问“这是一所学校?学校里怎么没有人?”老师一时也不大好回答。  后来这位老师看到一本这所学校的年刊,这也是学校对外的宣传材料,也可以是个人珍藏的纪念品。在这年刊上,当年所有老师都有照片,连她自己的照片也有,并附有文字说明。学生活动场景的照片也很多,这些照片上所有人的姓名,都会出现在文字说明中。即使是站在不显著地位,甚至是只出现背影的人,也有姓名在说明文字中。这时她又想起学生问的“怎么没有人”的问题。觉得自己学校宣传材料上没有人真是一个问题。  这位老师回国以后,过了几年,写的一篇文字里说到这事。她说,近年来,我们学校注意到这一点,向外宣传交流用的画册里,学生们活动场景的图片有了,多了,人们可以从中看到孩子们快乐的笑脸。她又说“以人为本,真是个很重要的问题。真正把人放在重要的位置是不容易的。小小的照片,就反映了不同的观念。”  这位老师的文章,发表在一本教育散文集《落叶有声》中。这本书的作者都是苏州各校的校长教师们。这位去美国交流的老师是董启梅,她的文章很长的,文题是“体验另一种文化与教育”,这里这个照片的故事,只是其中的一例而已。  苏州有个阿万茶楼  阿万茶楼是苏州一座名楼,差不多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了。不过这不是饮茶谈天吃点心的地方,而是地方电视台的一档谈话类节目。每天一小时,下午五点半到六点半,说是:陪你做晚饭吃晚饭的。  茶楼有两位主持人,称为老板。一男一女,坐而论道,讲故事说笑话,而又南腔北调,又是普通话,又是苏州话,还有其他的怪声音怪声调。很受欢迎的。还不时有“看官”发短信进去表支持,两位老板也会“择优”播报,与各位看官茶客分享。  他们讲的多是历史故事,而且古今结合,“七搭八搭”。例如讲古人的好朋友,什么刎颈之交、忘年之交,讲到左伯桃、羊角哀的生死之交。两个人结伴去楚国见楚王,途中被困山林,缺衣少食,冻饿交加,濒邻绝境。左伯桃认为计无两全,乃将衣服干粮都留给羊角哀,自己赴林中冻饿而死。让羊角哀有一条生路。羊角哀赖此度过难关,到了楚国,见了楚王,得到重用,显名当世。乃回来找到左伯桃遗体,迁葬之后,亦自杀殉之。这样一个故事,两位老板东拉西扯,讲了差不多整一个小时(当然也包括其中插播广告的时间)。  听客们一来也是闻所未闻,二来他们讲话有趣味性,三来他们会横生枝节,丰富其内容。如讲两人求职去楚国,要自己带干粮,长途跋涉,途中又遇险。他们就说,古代科举考试,人们出门赴考,往往要几个月,有取的有不取的,但是都有了一个历练。今天大学生考取了到校,有火车汽车飞机轮船,还有保险公司,而必有父母相送,或一人送或两人送,甚或有四人五人送的。到了学校,乃有不会洗衣服,要家长每星期到学校去洗的;还有用快递把衣服寄回家,让奶奶洗过了再寄回去的。不要说不会洗衣服,还有连吃苹果也不会削皮,只有橘子皮是会剥的,还有香蕉。一位老板这样讲,另一位就接:动物园猴子也会剥香蕉皮,大学生就这么点水平------。虽然都是题外话,倒也像是应有的话。所以就有看官短信进去,表示支持,说冬老板说得对的。  这个阿万茶楼,收视率相当不错。爱听的人老中青都有。那些 常去短信回馈的,则多是中青年了。看来不但能消闲解闷,也可能会有潜移默化之功的。一位万老板,一位冬老板,一男一女,一搭一档,配合默契,妙语连珠。只是不知背后是否还有后台老板收集资料撰写脚本什么的。这倒是许多茶客看官心里悬想的一个问题。  既以予人己愈多  去年秋天,我和其它三人合作印了一本书。每人提供二三十篇文(待续)
  不要为五十年的政治而丢掉五千年的文化。 这话说得很好,如果以前的当权者有这个认识,没破除那么多四旧,今日我们的古典文化、民间文化艺术不能如此凋零。所以倒是老一辈人受的开蒙比较好,似我等新中国的后辈,读过几篇诗词、,认得几个古人的名字,知道一些旧习俗已经算好的。
  说到以人为本,我们喊口号喊了多年,落到实处,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或者知道怎么做也不去做。  阿万茶楼应该不错,趣味之外还有教化民众的作用,贵在潜移默化中。
  “中学毕业只是人生一个阶段的结束,让我们用好的结束来迎接新的开始!”“平心静气走完这一段人生路。”  -------------------------------------------------  这两句话好是好,但如果毕老是当今某中学高三年级的老师,是要被领导批评滴:)  但是我希望现实中真有这样的老师,而且不止一个。
  若按照那三个标准才算人生过得有意义,大部分人都是没意义的。  刚毕业那一段,也曾对这问题困惑过,难道一定要考研考博事业有成,  在本专业成为名家权威,这样才叫成功吗?  我们的社会,就太讲究人分三六九等了,自小就被教育要做人上人,在学校成绩好才是成功,而唱歌画画好不算什么的,出到社会,必须要是专家学者,公务员、老板等,才是成功,小摊小贩是不能叫成功的。我们的社会,很难理解美国总统的老妈妈,认为在家种马铃薯的另一个儿子也很成功。
  感谢林泠烟。真谢。  不要为五十年的政治而丢掉五千年的文化。 温家宝说的。
大家还爱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梅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