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什么老是会发生洪水自然灾害洪水,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国的下水道太小

【图文】人教版八上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人教版八上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3.24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高二地理中国的水文灾害练习题及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高二地理中国的水文灾害练习题及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高二地理中国的水文灾害练习题及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w.5Y k J.cO m 《中国的水文灾害》同步测试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每年7月的7、8、9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9、10日。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很大影响,社会各界要求将高考时间提前的呼声日趋强烈。据此回答1-3题。1.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会产生影响。这里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指(&&& )A.沙尘暴&&&&&&& B.台风&&& C.水灾&&&&&&&&& D.泥石流2.上述自然灾害近年来频发地区主要是指我国(&&&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黄河中下游地区&D.长江中下游地区3.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其最主要原因是(&&& )A.受锋面雨带的控制&&&& B.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D.受印度低压控制4.我国温带风暴潮发生的季节是(&&& )A.冬季和春季&& B.春季和秋季&& C.夏季和秋季&& D.秋季和冬季5.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人为原因是(&&& )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②围湖造田& ③是我国经济核心地带& ④位于季风气候区& ⑤东部临海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⑤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据此回答6-7题。6.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是(&&& )                        ①支流多 ②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 ③流域内落差小 ④气候异常 ⑤暴雨频繁 ⑥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大 ⑦河道弯曲狭窄 ⑧湖泊淤积 A.②③④⑥⑦   B.①③⑤⑦⑧  C.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⑦⑧7.下列治理淮河水灾的措施,正确的是(&&& )                 A.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B.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的水道联系C.加固大堤,利用京杭运河水道排泄洪水D.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修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整治入海入江水道8.关于洪水造成的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冲毁房屋、淹没农田&&  &&&& B.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爆发& C.水电供应中断,生活秩序紊乱 D.对农业危害较大,对工业没有多大影响9.关于长江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洪灾,完全是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多,又多暴雨造成的&B.长江洪灾是人为因素造成的&C.1998年的特大洪水,有自然因素,人为原因的加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D.“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说明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大,而三峡对干流的扼制起了重要作用10.下列做法不利于避免或减轻洪水造成损失的是(&&& )&&&&&     A.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   B.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C.黄河下游加固江防大堤    D.三江平原恢复和重建沼泽湿地11.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美化环境,吸烟滞尘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减弱噪音,调节气候12.下列哪项措施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或减轻长江流域内发生的特大洪灾&(&&& )&A.加强流域内的用水管理&B.修筑河堤&C.加强全流域内的绿化&D.围湖造田,发展农业13.一般来说,发生下列条件中的哪些情况,长江流域会发生全流域的特大洪灾&(&&& )①上游与中游干支流水位同时进入汛期或汛期因延长而重叠②长江中上游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作用减弱③因泥沙淤积或围湖造田造成干流排水不畅,湖泊调蓄能力减弱④长江流域的面积扩大,中下游湖泊众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4.读我国洪水灾害分布图,分析回答:&(1) 形成我国东南沿海风暴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 从气象原因分析我国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3) 从气象原因分析我国松嫩平原、四川盆地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 (4) 如何防御洪涝灾害 ?&&
15.读下列文字材料,回答问题。“1972年以来,黄河下游已有21年出现断流现象,断流的时间和断流河段的长度逐年增加。70年代平均断流河段的长度是242千米,90年代增加到400多千米。90年代以前,一年之内断流的月份不超过3个月。进入90年代,一年内断流最多达227天。据统计,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68亿元。”(1)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分析近年来黄河发生断流现象的主要原因。(2)黄河除了断流以外,还存在哪几方面的严重问题?(3)综合治理黄河,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16.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淮河流域连降暴雨,降水量比常年多1―4倍,出现自199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淮河旱灾逐年加剧之势,且旱灾重于水灾。1994年淮河流域出现春旱连伏旱,伏旱接秋旱的长期大旱,全流域受灾农田超过1亿亩,淮河干流断流长达120天。材料二:淮河流域示意图 &(1)图中①②所代表的河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描述淮河的水系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月间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灾,从灾害学意义上讲,淮河地区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其降水具有北方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和南方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3)从自然和人为原因分析淮河流域内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4)淮河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洪涝灾害,你对防治淮河洪水在什么好建议?(5)淮河下游的洪泽湖由于泥沙淤积,已成为“地上河”,成为此次淮河防洪的重要地段之一。根据河流的补给形式,分析淮河流域“退田还湖”“封山植树”等措施在防洪上的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1.C& 2.D& 3.B&& 4.B&& 5.A&& 6.B & 7.D& 8.D&&& 9.C&& 10.B&& 11.A&& 12.C&& 13.A14.(1) 台风侵袭 (2) 准静止锋 (3) 北方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形成快行冷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太平洋暖 湿气流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部边缘进入四川,遇地形或北方冷气流影响降暴雨。& 15.(1)黄河水资源不丰富,平均年径流量比较小,且季节分配不均衡,冬春枯水期易造成断流;黄河沿岸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上中游沿岸城市及工业用水量大,影响下游径流量;农业用水浪费(漫灌等),水资源利用率低。(2)洪水威胁、泥沙淤积(水土流失)、严重水污染。(3)兴建蓄水、调水工程,加固下游大堤;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16.(1)黄河&&&& 长江&&&& 北岸支流长而多,南岸支流短而少& (2)暴雨集中,降水变率大&&& 暴雨历时长,强度大 (3)自然原因:春季锋面雨带没有到达,往往形成“春旱”;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伏旱”严重;有些年份,当夏季风过强时,锋面雨带迅速北移,淮河流域降水稀少。人为原因:淮河流域垦殖指数高,农田面积大,农业用水量大;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差。(4)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修建水库,调蓄径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5)①河流的补给形式主要有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其中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变化一般较大,以湖泊水、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变化一般较小。②淮河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常形成旱涝灾灾。“退耕还湖”“封山育林”可以利用湖泊的蓄水功能和森林的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少雨水补给的比例,增加淮河径流量的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的比例,从而减小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利防洪抗旱。&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w.5Y k J.cO m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最近的水灾是什么原因 为什么不能像大禹治水一样疏通?_百度知道几几几几年我国发生了洪水灾害?
  1998年:  补充: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从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受上游来水和潮汛共同影响,我省沿江潮位自6月25日起全线超过警戒水位.南京站高潮位7月6日达9.90米.沿江苏南地区自6月24日入梅至7月6日出梅.由于沿江潮位高,内河排水受阻,形成外洪内涝的严峻局面.秦淮河东山站最高水位10.28米,居历史第三位;滁河晓桥站最高水位达11.29米,超出警戒水位1.79米.  7月下旬至9月中旬初,受长江上游干流连续7次洪峰及中游支流汇流叠加影响,大通站流量8月2日最大达82300立方米每秒,仅次于1954年洪峰流量,为历史第二位.南京站7月29日出现最高潮位10.14米,居历史第二位,在10.0米以上持续17天之久.镇江站8月24日出现8.37米的高潮位,仅比1954年低1厘米,居历史第三位.  1998年长江发生了继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的大洪水.这场洪水虽已过去,但各种议论纷至沓来,更有甚者将其归于“人祸”.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虽然这场洪水量级大、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但造成的损失比1931年和1954年要小得多.  经分析,长江发生1998年大洪水主要是气候异常、暴雨过大、河湖调蓄能力下降、削峰作用降低及水位抬高等原因造成的.荆江以下最大洪峰流量和最大60d洪量对比表明,1998年洪水总体上小于1954年,在本世纪已发生的3次全流域性大洪水(、1998年)中列第2位.  1998年长江中下游洪水位大大超过了1954年的实测水位,高洪水位形成的主要原因:①1998年分蓄洪量与1954年相比大量减小,1954年长江中下游分洪溃口总量达1023亿m3,而1998年只有100亿m3;②湖泊调蓄能力降低,建国以来,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面积减少约1万km2,洞庭湖、鄱阳湖因淤积围垦减少容积180亿m3以上.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各级政府和广大军民全力抢险,夺取了1998年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总结经验主要有:汛前准备充分;统一指挥、决策正确;军民联防,全力抢险;水库调度,科学抢险;依法防洪,严格执法.灾后反思,应抓紧做好以下工作:加高加固堤防,消除堤身隐患;加强河道整治,保持行洪畅通;建好分蓄洪区;做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抓紧建设防洪水库;加强长江上中游的水土保持;提高防洪现代化技术.  1998年夏季,中国南方罕见的多雨.持续不断的大雨以逼人的气势铺天盖地地压向长江,使长江无须臾喘息之机地经历了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洪水一泻千里,几乎全流域泛滥.加上东北的松花江、嫩江泛滥,中国全国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共有29个省、市、自治区都遭受了这场无妄之灾,受灾人数上亿,近500万所房屋倒塌,2000多万公顷土地被淹,经济损失达1600多亿元人民币.  长江洪水泛滥是长江流域森林乱砍滥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中下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带来的直接后果.长江两岸有4亿人口居住,50年代中期,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为22%,由于不断进行的农地开垦、建厂和城市化,使两岸80%的森林被砍伐殆尽.四川省193个县中,森林覆盖面积超过30%以上的仅有12个县,一些县的森林覆盖面积还不到3%.为此,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有20%发生水土流失,每年丧失表土24亿吨,每年从上游携带下来5亿吨以上的土砂顺着长江流入了东海.由于年复一年的土砂淤积,长江的河床从多年前开始就已高出了地面,成为继黄河之后的又一条“悬河”.长江的“碧水”早已荡然无存,其“浑黄”程度可以和黄河“媲美”.另一方面,长江中下游有蓄洪功能的湖泊则在迅速地萎缩着,洞庭湖水域面积从1949年的4350平方公里缩减到2145平方公里,鄱阳湖在40年间缩小了1/5,还有数百个中小湖泊已经永远地从地图上消失了.这一切都是长江洪水泛滥的原因.  除此之外,这次的洪魔肆虐和1997年爆发的百年来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也有密切的关联.厄尔尼诺的强大暖湿空气带来了强降水,造成长江流域洪峰不断.紧随着厄尔尼诺来的拉尼娜现象又使应当按期北移的副热带高压突然杀了个“回马枪”,使一度相对缓解的长江干流汛情再度紧张起来,以致长江全线告急.长江洪水泛滥和地球温暖化之间的密切关联使专家们不无担心——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浓度增加一倍的话,地球上的降水量将增加 3%—15%,大雨和洪水的增加与地球温暖化状况是并行进展的.  1998年的长江洪水无疑在向人们示警: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已危机四伏,它随时可以给人们带来新的巨大灾难.  1998长江大洪水  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性大洪水,与历史上大洪水相比,主要不同在于:1998年洪水期间长江干流中下游和洞庭湖、鄱阳湖主要控制站的洪峰水位明显偏高高水位持续时间较长;分洪溃口少.历史上的几次大洪水情况如下:  1870年(清同治九年)长江流域大洪水是以上游干流来水为主的特大洪水,上游于流重庆至宜昌河段出现了数百年来最高洪水位,至今仍保持历史最高值的记录.宜昌站洪峰流量达100500立方米每秒,30天最大洪量1650亿立方米,是自1153年(宋绍兴二十三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同年,长江中游洞庭湖和汉江也发 生了较大洪水,洪水在宜昌至汉口之间大量决口分洪,圩堤普遍溃决,荆江大堤虽未决口,但监利以下荆江北岸堤防多处溃决,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区一片汪洋,南岸松滋县庞家湾黄家埠溃堤,形成了今日的松滋河分流入洞庭湖的通道.在湖泊洼地滞蓄情况下,汉口站实测洪峰水位27.36m,洪峰流量 66000立方米每秒.  1931年气候反常,长时间的降雨,造成全国性的大水灾.其中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山东、河南八省灾情最重,是20世纪受灾范围最广、灾情最重的一年.该年长江流域汛期提前,中游两湖的湘江和赣江4月份就出现了全年最大洪水,上游氓江发生大洪水,干流寸滩站洪峰流量63600立方米每秒,宜昌站洪峰流量64600立方米每秒,沙市站最高水位 43.85m,枝城站最大流量接近70000立方米每秒.7月中旬,汉口站水位达26.93m时,丹水池堤防决口,汉口市区被淹.上游大洪水来临以后,在沿江沿湖多处决口分洪的情况下,汉口站洪峰水位28.28m,洪峰流量59900立方米每秒.汉口以上最大60天洪量为3302亿立方米,略小于1954 年.如果没有河湖溃口调蓄洪水,汉口站最大流量将达113000立方米,大大超过河道泄洪能力.  1954年长江发生了全流域性大洪水,长江中下游洪水与川水遭遇.该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雨季提前到来,洪水发生也比一般年份早,洞庭湖、鄱阳湖水系于4月份即进入汛期,长江中下游干流高水位持续时间长,汉口至南京江段水位自6月25日起全线超过警戒水位,超警历时一般在100天~135天,中下游洪水位全线突破当时的历史最高值.该年长江上游宜昌站最大洪峰流量66800立方米每秒,在荆江采取分洪措施后,沙市最高水位仍达44.67m;中游汉口站最高水位29.73m,超过1931年的最高水位,相应流量76100立方米每秒;下游大通站最高水位16.64m,相应流量92600立方米每秒.最大30天洪量,1954年分洪溃口水量达1023亿立方米.  1998年是继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长江中下游干流沙市至螺山、武穴至九江共计359km的河段水位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鄱阳湖水系五河、洞庭湖水系四水发生大洪水后,长江上中游干支流又相继发生了较大洪水,长江上游接连出现八次洪峰.据初步分析,1998年7月、8月,长江上游来水量略大于1954年,中、下游水量略小于1954年.1998年最大30天洪量,宜昌、汉口、大通站分别为1379亿立方米、1885亿立方米和2193亿立方米,而1954年上述三站最大30天洪量分别为1386亿立方米、2182 亿立方米和2576亿立方米.总体而言,1998年洪水小于1954年.  近50年来,长江流域水利建设成绩显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干流主要控制站均按照1954年洪水位设防,在洪水期间,水库和水电站拦蓄洪水、削减洪峰的作用明显.如在’98大洪水中,由于丹江口水库的削峰错峰作用,使汉口水文站最高洪峰水位低于1954年最高洪水位.  另一方面,由于淤积、围垦等原因,使得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减少,降低了长江中下游湖泊的调洪能力,湖泊的蓄洪容积逐年减少.众多通江湖泊不再通江,江湖隔离,原本行洪的滩地、通道不能行洪.加上河道设障严重等原因,致使河道过水断面缩窄,洪水出路变小,宣泄不畅,洪水行进缓慢.而且长江三口(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向洞庭湖分流的比例已由50年代的45%衰减至目前的 25%左右,加大了干流的防洪压力.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我国为什么老是会发生洪水灾害,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国的下水道太小,像德国他们的下水道都可以游泳,而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洪水灾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