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权县哪里种植大蒜的种植多

大蒜该怎么种植?_百度知道
大蒜该怎么种植?
提问者采纳
基肥施和用:
第一种,镇压后浇水。愈大,有利于蒜薹的发育和鳞茎的在8月中旬至9月底,一般亩保苗在4至4、疏松透气、整地施肥
1,不需较多水肥,主要选用全效优质的有机肥为主,称湿播法,对产品器官形成的影响很大,相应亩产就高,谓干播、保水排水性能强土壤为宜。
2,一般播种深度在3-4厘米。
3,提高土壤湿度,栽蒜后覆土。
二,即行株距25×4厘米,疏松透气的土壤,即大蒜本身特性。因此,而形成的鳞茎也愈重.5万株,砂质土填满栽培大蒜,以免造成肥害,幼苗前期要适当控制灌水,临冬前灌大水一次,由种植所需的产品不同(青蒜、种蒜选择及处理
种瓣是大蒜幼苗期的主要营养来源,辣味浓,对基肥质量要求较高,整平作畦。
2,对大蒜的生长也起到极其重要的地位、质地松,二可以起保墒,在播种前要选瓣,多打孔栽蒜,尽量延长幼苗的生长时期,提前施入到土壤中,植株长势愈壮、不耐贮藏、蒜头)、最佳播种时间及亩用种量、水肥管理
大蒜在萌芽期。
一,单株蒜头瓣数和瓣重三者所构成,三元素复合肥40公斤或尿素15公斤加磷酸二铵20公斤、要有充足的光照:要选择排灌方便、播种方法,所以吸肥力弱:
根据我区的自然气候特征、无病无份的蒜瓣做种瓣、田间管理
1,其以富含腐殖质而肥沃:因大蒜系浅根系作物。播种的深浅也影响其产量,这两年时期对水肥要求较多,一般亩施3000公斤有机肥,其大小。
2,一可以疏松土壤增大透气性,在适宜的栽培季节内宁早勿晚、播种密度及深度
大蒜产量是由每亩株数,肥土要均匀,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播种
1。第二种、蒜薹、好坏、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整地作畦,一般在300-400斤每亩,挑出洁白肥大。在大蒜退母结束期及花茎伸长期,所以要合理密植,先开沟灌水。
4,过深过浅都不易大蒜出苗,随水追肥,幼苗期是大蒜营养器官分化和建成时期,其播种量也不同,应多浇水、保肥大蒜的栽培技术
大蒜是一种喜好冷凉,也是田间关键时期、喜湿怕干作物,进行精耕细耙
提问者评价
相关专业回答
大蒜的种植技术
一、选择优良品种。选择外皮稍带紫红色,皮薄,蒜瓣肥大,辣味浓,品质好,属于有薹种。生长健壮,耐寒性强,抽薹率高,耐贮藏,适于秋栽。
  二、适期播种。大蒜必须适期播种,过早,出苗率低,且易出现复瓣蒜;过迟,冬前生育期短,幼苗太小,易受冻害,且影响大蒜产量及品质。
  三、整地施肥。大蒜对土壤的适应性比...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硫酸钾5公斤,一边喷水,酸性土壤应增施生石灰50~70公斤,间距17×20厘米。播种前应施足基肥:将蒜瓣放入大木桶内,方法是,一般亩施腐熟猪、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种植、鸭等农家肥2000公斤以上、疏松:播种前将种子催芽,可在8月中旬前播种。播种采取穴植种大蒜应选择土壤肥沃,深度保持在0.02~0,即可播种,而作蒜头和蒜苔栽培的可在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播种,播种后覆盖一层草木灰或浇上一层泥沙浆、羊,一边搅拌,直至蒜皮全部湿润,然后保持湿润2~3天。 注意,作青蒜栽培的应早些,调节土壤酸碱度.3米,过磷酸钙30公斤,每穴2—3瓣。播种期8月到9月中旬
大蒜的种植 2.1整地 耕翻深度一般在20cm左右,要细耕、耙平、耙实,没有明显坷垃,达到“齐、松、碎、净”。根据水源确定畦的长短,可打长80~100m,宽4.2~4.4m的畦;也可打长40~50m、宽4.2~4.4m的畦。 2.2选种 人工扒皮掰瓣,去掉大蒜的托盘和茎盘,按大、中、小和蒜心进行分级,小蒜瓣根据具体情况处理。选种要求是纯白无红筋、无伤痕、无糖化、无光皮。原则要求每粒重量5g左右。种子大小是获得高产的关键。 2.3适时播种 大蒜播种要适时。栽种时间在白露末秋分初(9月底10月初),气温17℃左右。播种前要晒蒜瓣1~2d。 2.4合理密植 一般行距20cm,株距16~17cm,每667平方米2万株左右。方法是用耙或开沟器开沟,沟深5cm左右,栽后蒜上方盖土1cm左右。 3、田间管理 3.1灌溉 大蒜需水量比较大,整个生长期一...
大蒜栽培技术 一、大蒜的整地施肥 大蒜是弦状须根;吸水肥能力较弱,鳞茎又在土壤中生长、膨大,所以大蒜应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的地块栽培。尽管大蒜的适应性较大,但还是以砂壤土为好。因砂壤土疏松,适宜根系发育,返青早,抽薹早,蒜头大且辛辣味浓,起蒜容易。 栽培大蒜的地块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耕翻晒垡,在播种前要再整地作畦。基肥应在耕翻之前施入。大蒜因生长期长,群体密度高,需肥量大,一般亩施优质有机肥如粪尿肥、厩肥等千克;并配合20~30千克磷、钾肥。有机肥料要充分腐熟,若使用生肥,发酵时会烧伤蒜根,还会引起地下虫害,尤其是地蛆严重发生。要精细整地作畦,畦宽1.5~2米,以东西延长为好。 二、秋播大蒜栽培技术 (1)播种 ①适时播种。大蒜播种的最适时期是...
大蒜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河南省民权县白云寺镇:建设美丽乡村优化旅游环境
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讯(记者 王平 通讯员 管艳勤 李付安)从连霍高速民权站往西,行走20公里便来到了著名的千年古刹白云禅寺。
  民权县白云寺镇便因白云禅寺坐落其中而得名。
  2013年,白云寺镇新一届党政班子组建后,面对白云寺镇百废待兴的严峻形势,紧抓白云禅寺产业旅游升级这一主题,依托白云禅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依靠独特区位条件,确立“以寺名镇、以镇名寺”的工作思路。扩大对外宣传,积极配合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拍摄了《古刹迷踪》上下集、配合湖南卫视拍摄了《古寺中的不了缘》、配合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栏目组采拍,同时,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拉长产业链条,尽快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带动白云寺镇经济发展工作目标。特别是2014年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白云寺镇党政一班人带领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以为民办实事为抓手,积极开展白云禅寺旅游景区如何升级专项意见征集活动,并将意见认真归纳、梳理,确立了基础设施改造、交通条件改进、环境卫生改变、生态旅游融入4件景区升级的必改事项,认真研究、科学分析,制定了《白云禅寺旅游升级工作计划》,并由镇党委书记亲自挂帅,成立了白云禅寺旅游开发升级领导小组,促使白云禅寺旅游开发升级工作有序、稳步推进,达到“以寺名镇、以镇名寺”,增加群众经济收入的目的。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景点品位
  白云禅寺在解放前因受到战火、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为解决这一问题,早在2013年,白云寺镇就积极向民权县委、县政府及县文广旅游局等相关部门申请白云禅寺基础设施改造、维修相关事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县财政局大力支持,白云寺镇多方筹集资金120万元,结合济渎文物保护有限公司对白云禅寺进行的工程测量和残损勘查报告,对整个景区进行设计、维修、保护、复建。完成了韦驮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客堂、玉佛殿等主要景点挑顶维修、局部落架处理、抢险维修处理;完善了复建项目投资500万元——千佛阁大殿后期配套建设;2014年,又投资150万元,新建了白云禅寺斋堂,解决了外地游客餐饮的需求、佛教重大节日的人员就餐问题和原有斋堂与景区不协调、不美观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白云禅寺旅游景区的品位。
  打通交通瓶颈畅通景区道路
  交通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尤其是旅游景区的交通,关乎景区的效益。
  近年来,白云寺镇始终把景区外围道路作为发展的关键,举全镇之力,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通过努力,在2014年对花(花园)—白(白云寺)旅游专线进行复修;对民(民权)—杞(杞县)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实施绿化、亮化工程。又积极争取到了郑民高速为白云禅寺旅游专门设立了出入口,将于2016年6月通车,距白云禅寺仅3公里,使得白云禅寺的对外交通更加便利,这也是对白云禅寺文化生态旅游区开发建设的有力支持。
  2013年以来,白云寺镇相续开展了“美丽家园”、“美丽民权、整洁村镇”等活动,建设美丽乡村,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
  该镇从环境卫生整治入手,投资30万元,购置垃圾箱、建设垃圾中转站、配备清洁工、实施绿化等,使白云禅寺内外环境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同时,积极争取扶持项目,2014年,在民权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争取到了“河南省美丽乡村—白云寺村试点项目”,该项目资金总投入达2806.82万元,以建设“富裕白云、文化白云、生态白云、平安白云”为总体目标,以白云禅寺为核心,通过三大体系(文化旅游体系、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文化建设体系)的建设,实施白云寺村内道路建设、供排水、文化设施、污水处理、绿化亮化等项目,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休闲旅游经济,着力打造构筑“美丽白云——生态家园”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快速实现“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要求,现该项目正在积极实施,为白云禅寺生态文化旅游奠定了基石。
  发展观光农业拓宽旅游范围
  融入农业观光生态休闲旅游,促使白云禅寺旅游向多元化发展。在当前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态休闲旅游不断升温的形势下,白云寺镇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紧紧围绕农业观光、采摘、休闲、回归自然旅游大做文章,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截至目前,已建成草莓采摘园、葡萄采摘园、香瓜采摘园等10余家,带动周边近10个村委,受益群众达2000多人,农民纯收入从2013年的5983元增长到2014年的6885元,增幅达到15.1%,助推了白云寺镇旅游业的发展。
  2015年3月,经多方努力,民权县人民政府与东方毅集团就白云禅寺旅游开发签订了“东方毅文化产业城——民权文化产业园”项目,其内容主要包括文化旅游、养生休闲、农业休闲观光采摘等,这标志着白云禅寺旅游由单一的景观旅游向多元化旅游转变,集旅游观光、休闲养生、生态采摘于一体,成为“与田园共融,与古寺互动”的文化生态旅游精品景点,成为展现民权县灿烂的历史文化与优美人文景观的窗口。该项目顺应了当前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态势,必将进一步提升白云禅寺旅游区的品位。
  目前。该项目正在紧张的筹备实施当中。
  白云寺镇,这座名不见经传的豫东平原小镇,正以白云禅寺这座古老而神秘的皇家寺院为载体,依靠环境优势、交通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在旅游业大发展的浪潮里,扬帆起航。
  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民权县白云寺镇必将以旅游重镇、经济强镇、农业富镇的崭新面貌,展现在豫东平原大地上!
  白云寺镇简介
  白云寺镇属商丘市民权县,原为民权县尹店乡,因中州四大名寺——白云禅寺坐落其境,故于2010年9月撤乡建镇时,更名为白云寺镇。白云寺镇位于民权县城西南22公里处,居商丘、开封、周口、菏泽之间,位于连霍高速、郑民高速和S211、人白公路(人和镇-白云镇)形成的“双十字”形的旅游区绵延带上,地理位置独特。全镇区域面积96平方公里。辖41个行政村,79个自然村,264个村民组,总人口7.3万。该镇地处豫东平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镇域内水系、树林、农田都保留着传统中原特色的布局方式。全镇拥有耕地8万亩,主要种植小麦、花生、大豆、棉花、玉米、大蒜、小辣椒等作物。
责编:薛龙芳
迎来新一波牛市已成为最为关注的话题。
为财友们创打造创新的理财思维企业基本资料
本基地是有着多年来种植优质西红柿大蒜等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种植示范基地,坐落于中国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白云寺镇苍头村,长期对外大量供应西红柿(番茄)、大蒜、花生等农产品,欢迎惠顾!...
相关产品推荐民权县程庄镇:和谐发展谱新篇
&&&&民权县委书记姬脉常(右二)、县长张团结(右一)调研程庄镇域内工业
&&&&程庄镇双楼大蒜长势喜人
&&&&程庄镇变蛋加工专业村
&&&&宽敞平坦的民程(民权至程庄)路
&&&&程庄镇杨卓武村蔬菜大棚
&&&&位于民权县程庄镇境内的申甘林带&&&&本报记者&王平&本报通讯员&王自力&&&&虽然是严冬时节,但豫东大地仍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走进民权县程庄镇,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呈现在眼前:一栋栋崭新的农民新居、一条条整洁的道路、一个个农业发展项目、一个个兴起的专业村、一幅幅美观会说话的文化墙……&&&&地处民权县西北部的程庄镇,是一个农业大镇,也是豫东一个人口大镇。&&&&当地的干部群众说,程庄镇的巨大变化得益于“走特色路、唱富民曲、做民生事、念服务经、建和谐镇”的发展方略。&&&&走特色路:以创新破解发展困局&&&&前些年,程庄镇镇域经济的发展由于受基础差、底子薄等因素的制约,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滞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面对实情,新一届程庄镇党委、政府在民权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厘清思路,创新工作思路,通过招商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破解发展困局。&&&&据程庄镇党委书记李启芳介绍,这两年,镇里采取以优惠政策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更多、更大、更好的项目先后入驻民权高新区和镇域内。该镇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坚持“四抓四促”,使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抓渠道,促精准招商。通过座谈、老乡联谊会等形式挖线索、找项目,同时积极组织各企业到集聚区参观,引导企业落户;鼓励企业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企业招商、以商招商,积极引进新项目,扩大自身规模,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目前河南赛虎车业项目已入驻集聚区。二是抓重点,促转型升级。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就业带动能力强的优质工业项目和服务业项目上,大力支持绿色、环保的优质项目。正雪制冷项目在去年投产的同时,今年扩大了生产规模。三是抓服务,促环境优化。切实加强用地、资金、企业用工等方面的要素保障,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对新引进的希刚家居项目,协助项目单位完善手续,配合企业与相关部门搞好沟通和衔接,全力营造宜居宜业的投资环境。目前项目展示中心已建成对外开放,正在进行26栋商业用房的主体建设。四是抓进度,促落实。按照任务分工,制定详细的目标进度,落实具体的奖惩措施,坚持“半月一督导,一月一总结”工作机制,查找不足搞好推进,确保全镇各项目标任务圆满高效完成,为民权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同时,该镇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定2016年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在镇区新开大街4条,改造原有街道4条,改变镇区一条大街通到底的现状,实现镇区5纵5横的格局;镇区街道架设了路灯,铺设了人行道、排水管网,进行了绿化。&&&&2&&&&唱富民曲:“专业村”引领致富路&&&&变蛋专业村、红薯粉条专业村、葡萄种植专业村、板材加工专业村、苗木专业村等各具特色;村办企业产销两旺、美丽乡村房舍整齐、村容环境整洁明亮……&&&&这是民权县程庄镇开展“培育专业村、开发特色村、打造品牌村、转化落后村、争创小康村”的缩影。&&&&“俺程庄镇的土特产远近闻名,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也有了自己的‘专职’。”11月22日,记者在程庄镇采访时,该镇一位包村干部说。为推动群众脱贫致富,程庄镇从实际出发,致力把镇域特点转变为本地特色,把本地特色培育发展为优势特色产业,让广大群众走上了“专业致富路”。&&&&目前,该镇54个行政村中有十多个村成为各具特色的专业村,这也成为这个“豫东人口第一镇”的一大特色。&&&&在种植方面,该镇从传统种植习惯入手,重点发展了潘楼蔬菜种植专业村、双楼大蒜种植专业村等;养殖方面,培育了葛庄养猪专业村和程庄、高庄养羊专业村等,依托申甘林带的优质草料资源养羊,年可出栏二三十万只,成了名副其实的养殖专业镇;在农产品加工方面,该镇着力发展焦堂的粉条加工、毕集和谢庄的桐木加工、罗庄的麻糖加工等专业村。&&&&为加快专业村的发展,该镇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改善专业村的交通条件、生活环境。近两年,先后建设了程东村、刘庄村、焦堂村等专业村的乡村公路,累计长30公里,受益群众5万多人。同时,加大了对专业村的美化亮化投入,在专业村主要街道,栽植绿化树木1500棵,安装路灯260盏。&&&&为做强做大“专业村”并培育发展新的“专业村”,该镇加大信息服务力度,在多个村庄建立了示范基地,积极引进新品种。为让群众尽快掌握种养技术,该镇积极聘请专家教授讲课,传授种、养、加工新技术,组建了由镇专业技术人员和科技示范户组成的技术推广示范队伍,并多次举办农民科技培训班,推动一些技术能人成为专业村发展的中坚力量。&&&&“专业村,了不起,致富路上抗红旗,收入年年上阶梯……”一段“数来宝”道出了该镇群众对“专业村”的赞美和期许。&&&&3&&&&做民生事:让群众生活更幸福&&&&宽敞平坦的道路、整齐划一的路灯以及修剪整齐的绿化景观……进入民权县程庄镇地界,整洁有序的景象让记者眼前一亮。&&&&程庄镇近年来所发生的变化,正是镇党委、镇政府倾情办实事、用力惠民生的丰硕成果,一件又一件民生工程的“接力”,诠释出了“心系民生,发展之本”的深刻内涵。&&&&程庄镇党委书记李启芳说:“近两年,我们紧紧围绕群众出行、发展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建设、文化惠民和扶贫帮困等方面,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已先后争取上级项目支持,投入民生资金9000余万元,建设民生项目200多个,惠及群众6万人。”&&&&每到夜晚,在宽敞的文化健身广场上,老人们坐在一起唠家常,小孩子们在嬉戏玩耍,村民跳起了广场舞……如今,在程庄镇,村民幸福生活的场景,构成一幅幅生动、祥和、闲适的和谐画面。&&&&该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有效改善农村居住环境。通过宣传动员、营造氛围,环境整治工作家喻户晓、入脑入心,逐步探索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长效管理机制。同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面清理公路垃圾、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脏乱差现象,合理投放垃圾桶、修建垃圾池、新建垃圾中转站,彻底解决了垃圾收集、清运、处理问题。&&&&今年以来,该镇累计投入资金600多万元,清理垃圾620余吨,整治村落65个,整治道路6条130公里,架设路灯350余盏;开展清理马路市场,清理集镇广告牌匾170多块,规范出店经营220余户,拆除违章搭建10处,清运杂物70余立方米。&&&&“感谢镇党委、镇政府,将富民路修到家门口!”程庄镇河北岗村的村民们望着又宽又平的新修道路,高兴地说。&&&&为有效改善群众出行环境,该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今年以来,先后有9个公路建设项目落户该镇,累计总长度达40公里,总投资2000余万元。&&&&“镇里为俺百姓新建了农田灌溉沟渠,疏通了引黄干渠到田间的浇水沟渠,彻底解决了浇地困难问题。”11月12日,家住该镇蒋庄村的王芸激动地说。&&&&该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抓手,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投资2600万元,改善了全镇三分之一的农田灌溉条件,新修水利13公里,新打机井167眼,修桥54座,初步建成了路成网、林成行、沟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去年10月份,在葛庄村委吴粮店村高标准建设了一座农村安全饮水水厂,解决了附近5个村的群众吃水难问题。&&&&“现在的干部真好,把低保金存折送到我们手中了。”该镇新赵庄村五保户王好信接到五保金存折时说。&&&&今年以来,该镇着力提高困难救助工作水平,先后对100余户困难户办理了低保,对12户困难户实行了镇领导干部“一对一”帮扶,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程庄镇程东村的张玲老太太爱热闹。自从村里建起文化广场、百姓大舞台、文体队,加上县里经常“送戏下乡”,张老太太几乎没消停过,心情愉悦,身体健康,她逢人就夸“文化惠民”政策好。&&&&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近年来,该镇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搭建平台,建好文化阵地。他们以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为重点,搞好健身场地和农家书屋建设,形成了以农家书屋为基础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科普书籍、运动器材、文化设施配套完善,使广大农民群众活动有场所、娱乐休闲有去处。&&&&该镇加强文化专职队伍建设,选派工作责任心强、有文体特长的文化站专职人员,使其成为活跃农村文化、丰富群众生活的生力军。&&&&他们充分利用“三下乡”活动,积极邀请专业文艺演出队伍深入农村进行文艺演出。今年以来,已举办文艺活动10场次,观看群众3万多人次,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4&&&&念服务经:服务群众“心贴心”&&&&11月20日一大早,民权县程庄镇刘庄村村民王女士到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低保手续,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她。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就为她办好了所申请的手续。“服务真贴心!一步也没多跑!”她由衷地赞叹道。&&&&为给广大群众提供贴心服务,程庄镇将便民服务中心打造成直接面向基层群众“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办好事”的服务平台,涵盖了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计划生育、社会保障、财政、信访接待、国土、农业、妇联等事项。&&&&该中心实行集中式办公,建立了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并印制了办事指南和办理流程图,确保便民服务中心规范运作。&&&&“便民服务中心通过集中办公、一站式办结、承诺服务,也促进了部门之间的协作和工作人员之间的配合,避免了部门之间、干部之间相互推诿现象的发生。”该镇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据了解,今年以来,该服务中心已累计为群众办理各类证照手续200余个(件),帮助解决问题近百个,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二三十里路对于年轻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对腿脚不便的老人来讲,却是非常困难的事。而民权县程庄镇杨西村80多岁的杨老太却说:“办啥事都有‘直通车’,俺没往县里、镇里跑过腿,都是咱身边的干部给代办!”&&&&前不久,杨老太的低保需要年审,几十里路着实让老人犯了难。村党支部书记杨西武听说后,带着老人的身份证、户口簿到镇民政所年审了老人的低保,解决了老人期待的事。这正是程庄镇扎实开展“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一个剪影。&&&&为增强农村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拓宽服务群众的渠道,程庄镇在全镇54个村级组织建立便民服务点(站),推行群众事务干部代理制度,把群众最需要、最期盼的服务直接送到基层、送进农家,努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使便民服务点成为干群“连心点”。&&&&在乡村干部代理、代办群众事务中,该镇按照“简捷、协调、高效”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规范代理程序,确定六个代理原则。自愿原则。群众不愿代办或涉及个人隐私的,不得强制代理,代理事项须经群众授权委托。便民原则。从群众亲自去有关部门办理到干部代办,省时省心、方便群众。公开原则。代理的各项服务项目、办事手续、办事程序、完成时限、收费标准等全面公开,使代理全过程公开透明。依法原则。严格依法代理有关事项,按照程序受理和办理。无偿原则。代理的所有事项一律不得收取代理费或其他手续费。高效原则。对每一件代理事项都要承诺办结时间,做到随时受理、限期办结、及时反馈。&&&&5&&&&建和谐镇:“上访镇”变“信访三无乡镇”&&&&早些年,程庄镇是有名的上访镇,干群关系冷淡,镇里的主要精力、财力用于接访工作,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如今,该镇由“上访镇”变为了商丘市“信访三无乡镇”,干群关系很融洽。镇里的干部对记者说,获得“信访三无乡镇”的荣誉源于程庄镇党委开展的“三求”、“三干”。所谓“三求”:一是求效。把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富裕作为第一目标。二是求实。注重实际出思路,因地制宜探索推进经济增长的新点子,想出帮农民群众增收增效的好法子。三是求准。尊重民意,集中民智,坚持科学发展。所谓“三干”:一是实干。不做徒有虚名的“花瓶官”、混世混事的“糊涂官”、好逸恶劳的“享乐官”。二是敢干。敢于抓住时机,科学决断,敢于承担风险和责任。三是善干。不断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规律,探索新方法,寻求新突破。&&&&“近几年,该镇党员干部扑下身子,心贴心和群众交朋友,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工作风貌均得到明显转变。”李启芳说。&&&&该镇还完善调处机制化解矛盾纠纷,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种手段,创新建立了“121”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即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每季度开展1次集中排查,及时掌握动向,落实监控、调处责任和措施,坚持边排查边调处,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每月定期召开2次矛盾纠纷形势分析工作会,专题研究矛盾纠纷调处情况,对全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进行分析,对调处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讨论;每件受理案件根据分类指定1个归口单位牵头办理,防止出现推诿扯皮的情况。今年以来,该镇已排查矛盾纠纷22起,调处成功22起,调处成功率达100%。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聚焦生态文明·寻访美丽乡村#走进民权:“绿洲”乡间绿正浓_商丘报业-爱微帮
&& &&& 【聚焦生态文明·寻访美丽乡村】走进民权:…
问:怎么才能每天都收到这种免费文章呢??答:只需要点击图片上边的《商丘报业》即可!商丘日报报业集团官方微信 “聚焦生态文明·寻访美丽乡村”大型主题系列文图报道——走进民权本报记者: 郭文剑 李艾凌闫鹏亮赵若羽 明清黄河故道横贯全境的民权县,曾因风沙弥漫给这里的人们留下痛苦的回忆,又因这里的人们战天斗地植下24公里长的“绿色长城”——申甘林带,而赢得“绿洲”的美誉。近半个世纪了,“绿色长城”巍然屹立,它庇护下的民权县城如今花团锦簇、高楼厂房林立,正成为闻名全国的制冷工业基地,“中国冷谷”声名鹊起。那么,问题来了——“绿洲”民权的乡村怎么样?5月19日至21日,本报“聚焦生态文明·寻访美丽乡村”采访组马不停蹄地探访了民权县6个乡镇的9个村落,留在脑海里的都是浓浓的绿色——不仅仅是绿色的田野、绿化的家园,更有绿色化发展之“绿色”。故道林海美 荒滩俏江南从郁郁葱葱的申甘林带穿越而过,我们来到林海包围的申甘林带东部起点村庄——民权县绿洲办事处甘庄村。绿中泛黄的麦浪、绿色浓郁的温室大棚、绿里透红的桑葚丛林,还有村里整洁硬化的街道、健身器材俱全的村头广场、村民们自信自豪的笑脸,很难让人联想到几十年前这里荒沙肆虐的凄凉。防风治沙,改造生存环境,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是故道上百姓最大的梦想。几十年来,申甘林带锁风镇沙,呵护着甘庄村免受风沙的侵袭。也正因为如此,甘庄村村民对绿树、对环境、对生态的重要性有更深的感受,房前屋后植树栽绿成了大家的自觉习惯。“去年县里给我们村修通了水泥路,家家户户门前的路灯也亮起来了,村里还安排了保洁员,大家都自觉打扫卫生,每天晚上村民们都到广场上跳舞,生活美着呢。”说起美丽乡村建设,甘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振力很开心,“村里现有几百座蔬菜大棚,春节前每天有几万斤蕃茄从俺村拉走。连外村来批发蔬菜的人都说俺们村都赶上城里人的生活了。”离开甘庄村东行,沿路经过史村铺村花园般的村头广场。优美的《最炫民族风》旋律传来,只见几十名农家妇女正在那里摇曳起舞,一群乡下娃子围观嬉戏……还沉浸在黄河故道南大堤穿过的甘庄“故道林海美”,北行40多公里,已到了黄河故道北大堤穿过的北关镇六合村。六合村是解放前由6个小村庄迁移合并而成的“移民村”。如今这里早已换了人间,村内道路整洁平直,街灯密布,两层小楼的民居鳞次栉比,利用村里空闲地建起的4座活动广场成为村民们晨练暮舞的好去处。六合村“家后头”是一望无垠的黄河故道背河洼地,映入我们眼帘的却是茂密的树林、壮美的藕池荷田、醉人的碧水蓝天,一幅“荒滩俏江南”的真实画卷。六合村背河洼地有一两千亩,原来有部分村民小面积种植莲藕,后来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荒滩又撂荒了。该村党支部书记杨保峰说,近年来,莲藕价格攀升,村里对荒滩地实施流转开发,进行机械化耕作,由最初的300多亩现在已开发1500亩,采取“莲藕+泥鳅”的立体种养模式,形成无公害生态种养基地。荒滩变成聚宝盆,过去每亩100元也没人承包的地如今涨到了800元争相承包,每亩池塘年收入可达8000元。老树绽新绿 典型村更美
寻访美丽乡村,我们自然牵挂着民权县两个早已名声在外的典型村:一个是改革开放之初村民住房实行排房化、曾被树立为“河南省农业战线十面红旗”之一的流通村;一个是近十年来持续升温、叫响全国的“中国画虎村”王公庄村。流通村原来归属的顺和乡已经更名为庄子镇。来到流通村,我们看到原来整齐划一的排房民居依然存在,但村内变得更加整洁有序,穿着像城里环卫工人一样的清洁工在街头及时清扫垃圾,村头建起了广场,并新建了4栋单元楼房。庄子镇党委书记杨富兴介绍说,几十年来,流通村没有增加1分宅基地。为满足村民住房刚性需求,村委会又在村内废弃地建了4栋4层单元楼,通过“四议两公开”评出最急需住房的群众,只收建房成本价,现在已全部入住。村内三纵四横7条街道全部进行了硬化、绿化和亮化,居住条件实现了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通。同时,流通村的生产方式也在变化。刘新忠是庄子镇有名的经济能人,他以种植合作社为依托,流转土地5300亩,目前种植粮食作物和梨、桃、苹果、葡萄、大蒜、山药等经济作物,成为名副其实的“农场主”。230多户农民不再需要投资,1亩地可收获800斤小麦的“租金”,另外还可以在原来自家地里打工,成了拿工资的新型农民。本来对北关镇王公庄并不陌生,但一段时间不见,这次进入村子还是有不小的吃惊。蓝天白云映衬下,只见村里仿古别墅式农家画院整齐排列,雕梁画栋,古色古香。200多家个人绘画工作室开门迎客,还有画廊、装裱店、画盒店,等着外地客商前来买画、订货。站在该村新修的文化广场上,二楼展览室旁边墙壁上的两排大字赫然入目:“这里是农村,也是画院;我们是农民,也是画家。”北关镇文化产业办公室主任安德生介绍,近年来,王公庄绘画艺术和产业都有了很大提升,从事绘画产业的村民由原来的800多人发展到现在1600余人。这些从农民“脱胎换骨”而来的画家、画师、画商见多识广,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升,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更是有了很大改善。“四大虎王”之一的王建民告诉记者,现在的王公庄人,不仅仅是绘画,还有更多的人从事装裱、纸盒、销售等产业。原来家里一贫如洗的王建金做了绘画经纪人,把王公庄的画卖到全国各地,在北京琉璃厂都买了门店呢! 村美又省地 循环大发展绿树婆娑掩映,水泥路面平坦,一排排房屋整齐排列,彩墙黛瓦,错落有致……走进龙塘镇吴堂新村,看到的是一副“美丽乡村”的俊俏模样。进入一户人家的两层半小楼,客厅里,沙发、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等各种家具电器一应俱全。“现在能住进这样的房子,俺都没想到,新房住着就是舒服。”正在厨房做饭的徐霞一脸灿烂的笑。吴堂村村民靠装潢起家,目前在全国大中城市成立装潢公司110家,甚至把装潢技术做到了国外。如今,龙塘镇的养老院、幼儿园、小学都坐落在吴堂村,村里还有标准化卫生室、警务室及农贸市场,自建有水厂和污水处理厂。村党支部书记吴思连说:“我们这个新村是在80亩荒地上建起来的,老村整体搬迁过来,复耕了300多亩新土地。我们还填平了100多亩的废坑地,村里原有耕地1900多亩,现在实有耕地2200多亩,因此说,这么多年来我们不仅耕地没有减少,还增加了几百亩。”美丽乡村,不仅仅体现在庭院整洁,还要有乡土文化。紧挨吴堂村的申庄村,纵横的12条小巷以种植不同的果树花木而命名,有桃花巷、杏花巷、苹果巷、石榴巷等等,充满诗意的乡愁。坐落在孙六镇的国电民权发电有限公司,是国电集团在河南控股投资建设的首家百万千瓦电厂。来到孙六镇李坤侯村,我们没有看到粉煤灰满天飘浮的样子,反而是整齐干净的道路和粉刷一新的农家院墙。陪同采访的孙六镇党委书记王雪山介绍道,近年来,孙六镇围绕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积极引进培育具有循环经济特征的工业及建筑建材企业,为国电厂释放出的大量粉煤灰、煤渣、余热等高污染物找出路,让这些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变废为宝。 孙六镇通过招商引资,围绕国电产业的衍生物建成包括水泥厂、加气块厂、脱硫石膏厂在内的千万元以上企业15个、亿元以上企业5个,电厂年产值25亿元,附属产品产值达到10亿元,全镇年产值约35亿元,综合实力从全市一百多位挺进“十强”经济强镇序列。电厂相关产业辐射到周边八九个村,安置3000多名劳动力就业。还有伯党回族乡全力打造的“花木之乡”,伯南村葡萄大棚下,散养的鸡鸭鸳鸯自得其乐,等葡萄成熟了,小家伙们也长大了……“绿洲”大地生机无限,绿色发展、循环发展正让美丽乡村建设更加出彩。(压题图:民权县龙塘镇吴堂新村俯瞰。 见 闻 摄 )◇乡村美景扑面来(摄影)花园般的龙塘镇吴堂新村农家。 本报记者 石 松 摄  北关镇王公庄农民文化广场。 本报记者 崔申义 摄  北关镇王公庄农民在自己的画室内作画。 本报记者 石 松 摄  孙六镇李坤候村文化广场四周的文化墙。 本报记者 崔申义 摄  孙六镇一家制砖厂利用该镇民权国电厂产生的粉煤灰生产彩砖,实现了循环再利用。 本报记者 郭文剑 摄  “花木之乡”伯党乡伯南村的大棚青藤甜瓜熟了。   本报记者 石 松 摄  绿洲办事处史铺村文化广场,村民跳起广场舞。 本报记者 傅 青 摄  龙塘镇养老中心的80多岁的院民王喜廷喜爱养鸟,每天遛鸟让老人有数不尽的快乐。   本报记者 崔申义 摄  庄子镇流通村的孩子们在村头文化广场玩耍。   本报记者 石 松 摄  庄子镇流通村专业清扫队。 本报记者 傅 青 摄  北关镇六合村千亩背河洼地荷叶田田、天蓝树绿水清,好似江南。 本报记者 郭文剑 摄泥泞的道路、贫穷的生活,这是曾经的农村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而今,这个记忆被扑面而来的乡村新景象所颠覆:天蓝、树绿、花香,路宽、房美、民心安。 平整的水泥路、明亮的路灯、热闹的广场、齐全的设施……初夏时节,穿梭在民权县美丽乡村的各个建设点,目之所及,乡村美景令人流连忘返:一排排干净整齐的小康民宅,一个个生机盎然的特色产业基地,一张张充满幸福和自豪的笑脸,使“绿洲”民权焕发出勃勃生机。 王公庄村,宽敞的绘画大道,整齐的农家画院,村民们专业从事绘画产业,走出了一条以绘画产业带动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六合村,道路笔直通畅,环境赏心悦目,村内的莲藕种植基地,满眼绿波荡漾,村民们展示着精彩的“藕”色人生; 吴堂新村,一座座民居鳞次栉比,儿童乘校车来到设施齐全的幼儿园,老年人在养老院里练习太极拳,村民生活悠然而闲适; 还有依托背靠黄河故道搞生态养殖的史村铺村、甘庄村无污染采摘园、伯党乡绿色生态水果基地、富有乡土文化气息的申庄村、循环经济试点区李坤侯村……这一幅幅画面、一组组镜头,仅仅是民权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更多的美丽乡村正在建设中。走进新时代,在生态文明之风的吹拂下,广袤的农村大地变化日新月异,农民生活质量节节攀升。商丘报业「百姓心声 读者之友」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商丘君私人微信:vn0370别急着走,如果觉得本文不错,就赞一下吧 ↓↓
点击展开全文
好人好报——商丘报业公众微信平台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发送邮件到 bang@ 或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蒜的种植方法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