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金科信运输管理系统系统评价后,为什么要进行系统评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第12章智能运..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第12章智能运输系统效果评价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公路运输系统的经济分析与评价--《吉林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公路运输系统的经济分析与评价
【摘要】:
我国公路运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公路里程大幅增长,覆盖全国及各省的干线公路网逐渐形成。特别是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中央政府提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其中的第三项措施就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高速公路网等。在公路运输事业快速增长的同时,做好公路运输系统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以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营效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内容和特点基础之上,建立评价树模型,从运输者微观的角度,分析最短时间路径评价的方法和过程。分析和研究对运输者选择路径产生影响的费用,利用评价树模型对各路经方案作出费用的定量和定性的评价。以公路等级和交通密度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关联矩阵法、功效系数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无量纲化方法等,对公路使用的舒适性进行评价。分别计算了运输时间、运输费用和公路使用舒适性的功效系数,然后结合这三项指标对公路使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并且对评价结果做了定性分析和说明。从宏观的角度评价公路建设总量与地区结构的经济合理性,建立公路需求和供给模型,从而对公路的需求和供给的均衡情况作出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F224;F540【目录】:
第1章 绪论9-19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9-11
1.1.1 研究的背景9-10
1.1.2 研究的意义10-1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3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5
1.2.3 研究存在的不足15
1.3 研究的技术路线15-17
1.4 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17-19
第2章 公路运输系统的评价综述19-31
2.1 公路运输系统的内涵及构成19-22
2.1.1 公路的内涵及分类19-20
2.1.2 公路及公路运输的特性20-21
2.1.3 公路运输系统的内涵及构成21-22
2.2 公路运输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2-29
2.2.1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2-27
2.2.2 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地位和作用27-29
2.3 经济分析及评价的内涵29-30
2.3.1 公路运输系统的评价29
2.3.2 公路运输系统的经济分析29-30
2.4 本章小结30-31
第3章 公路使用效率的时间评价31-46
3.1 最短路算法的比较31-38
3.1.1 Dijkstra 算法31-32
3.1.2 Floyd 算法32-33
3.1.3 节点按区域排列的有向网络最短路径的求法33-35
3.1.4 节点单独排列的有向网络最短路径的求法35-36
3.1.5 决策树分析法36-38
3.1.6 最短路径算法的总结38
3.2 构建评价树模型38-40
3.2.1 评价树结构39-40
3.2.2 评价树模型的分析步骤40
3.2.3 评价树模型的特点40
3.3 评价对象和评价主体的确定40-42
3.3.1 评价主体的确定40-41
3.3.2 选取评价对象的原则41
3.3.3 选取评价对象41-42
3.4 公路使用效率的时间评价42-45
3.4.1 计算路段里程、速度和时间42-45
3.4.2 时间评价树模型的构建及分析评价45
3.5 本章小结45-46
第4章 公路使用效率的费用评价46-55
4.1 公路运输费用的概述46-48
4.1.1 公路运输费用的构成46-47
4.1.2 公路运输费用的确定47-48
4.2 公路使用效率的费用评价48-53
4.2.1 费用的计算48-53
4.2.2 最小费用原则下的最优路径方案评价53
4.3 本章小结53-55
第5章 公路使用的舒适性与综合评价55-72
5.1 公路使用舒适性的分析和评价55-68
5.1.1 公路使用舒适性的内涵及衡量指标55-56
5.1.2 公路等级为指标的公路使用舒适性评价56-59
5.1.3 交通密度为指标的公路使用舒适性评价59-63
5.1.4 公路使用舒适性的综合评价63-68
5.2 公路使用效率的微观综合评价68-70
5.3 本章小结70-72
第6章 公路建设总量与地区结构的经济评价72-89
6.1 公路建设总量与地区结构概述72
6.1.1 公路建设总量与地区结构的涵义72
6.1.2 公路建设总量与地区结构评价的内容和意义72
6.2 公路建设宏观总量的评价72-79
6.2.1 公路建设宏观总量评价指标73-75
6.2.2 公路建设宏观总量评价指标的选取75-76
6.2.3 公路建设的宏观总量评价76-79
6.3 公路建设地区结构的评价79-88
6.3.1 公路建设地区结构评价的理论79-82
6.3.2 公路建设的地区结构评价82-88
6.4 本章小结88-89
第7章 公路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评价89-102
7.1 公路需求分析89-93
7.1.1 影响公路需求的因素89-91
7.1.2 公路需求分析91-93
7.2 公路供给分析93-96
7.2.1 影响公路供给的因素93-95
7.2.2 公路的供给分析95-96
7.3 公路需求和供给的均衡分析96-97
7.4 公路需求与供给均衡的实例分析97-101
7.4.1 公路需求模型的建立及检验97-100
7.4.2 公路供给模型的建立及检验100-101
7.4.3 公路需求与供给的均衡分析101
7.5 本章小结101-102
第8章 总结与展望102-105
8.1 论文主要工作总结和创新102-104
8.1.1 主要工作总结102-103
8.1.2 主要创新点103-104
8.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04-105
参考文献105-11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111-112
致谢112-113
中文摘要113-116
Abstract116-12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世铎;[D];长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伟丽;[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王璐;[D];长安大学;2010年
宋晨晨;[D];长安大学;2010年
胡鹤严;[D];吉林大学;2012年
杨威;[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涂冰英;;[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6年03期
王首绪;刘伟军;杨玉胜;周学林;;[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蒋红妍;[J];东北公路;2003年04期
李华;吴云勇;;[J];党政干部学刊;2007年06期
洪秀敏;;[J];公路;2007年08期
顾敬岩;[J];公路交通科技;1999年S1期
程晓慧;;[J];贵州科学;2007年S1期
周溪召;[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郑晓云;杨晓冬;杨晓庄;孙颖;;[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吴烨;刘涛;;[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泰英;[D];吉林大学;2004年
张红红;[D];长安大学;2004年
严季;[D];长安大学;2003年
王建军;[D];长安大学;2003年
王利芳;[D];吉林大学;2005年
刘峰;[D];河海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玉姣;[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许雪大;[D];长沙理工大学;2006年
姚培;[D];长安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崔旖娜;王苏岩;李宏男;;[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李永义;柴干;吕孟兴;;[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王君萍;方立峰;王强;;[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0期
龚元圣;王晓春;陈贤;;[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1期
杜文;卢兴旺;唐德善;雷焕基;朱利娅;;[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张文红;;[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何逢标;;[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李明亮;陈亮;魏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朱辉;;[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刘静;;[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吕渭济;孙瑶;孟毅;;[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张向科;刘浪;;[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吴剑;;[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分会第七届港口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陈娟;;[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徐文婷;薛培红;;[A];电网工程造价管理优秀论文[C];2011年
高翔;田俊峰;;[A];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0年
张晓峰;杨芳;程春娥;白光;;[A];2011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张嘉敏;韩宝明;;[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唐凯;张旭;周翔;张恩泽;董丽娟;张锐;;[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熊俊;杜元灏;;[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方球;[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曹静;[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刘嘉莹;[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高伟;[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郑娜莎;[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邓红平;[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陈海波;[D];江苏大学;2010年
蒋德启;[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樊敏;[D];南开大学;2010年
周垚;[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汪安静;[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王惊涛;[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王焯;[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陈红丽;[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王艳霞;[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卢宇昀;[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苟雪;[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张磊;[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孟宪宇;[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王丹琼;[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荣朝和;;[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吕永波,杨蔚然,王瑞花,姚宗波;[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奚宽武,陈尚和,覃增雄,李志军;[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杨永勤;刘小明;于泉;褚世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钟连德;孙小端;陈永胜;贺玉龙;张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帅正彬;[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余晓菊;[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孙晴;王清华;;[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8年04期
张志敏,王元庆,周伟;[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李嘉;贺寒辉;陈明;;[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群琪;[D];长安大学;2000年
刘伦武;[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熊烈强;[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张生瑞;[D];长安大学;2002年
谢秉磊;[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石振武;[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张红红;[D];长安大学;2004年
李晓明;[D];长安大学;2003年
王晖;[D];长安大学;2003年
王建军;[D];长安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臧白鸽;[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孙银河;[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李振;[D];山东大学;2011年
张心领;[D];燕山大学;2010年
谢幸妮;[D];长安大学;2000年
聂琦;[D];上海海运学院;2000年
董星辰;[D];长安大学;2001年
黄殿会;[D];长安大学;2001年
梁颖;[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陈毅刚;[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爽;[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姚迪;[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王宇;[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肖玉;[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董敏;[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马玉姣;[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梁云;[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廖丽平;[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周锋;[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唐志丹;[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贾顺平;[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刘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陈小红,陶树人;[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傅湘,纪昌明;[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年02期
张燕,张洪,窦贻俭,彭补拙,盛学良;[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5期
黄承锋,宾雪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朱顺应,王红,李关寿;[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朱顺应,王红,朱真才;[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马书红;[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仲伟;徐联仓;朱力群;曹跃和;;[A];企业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群琪;[D];长安大学;2000年
周伟;[D];长安大学;2000年
苏为华;[D];厦门大学;2000年
成卫;[D];吉林大学;2004年
王晖;[D];长安大学;2003年
王建军;[D];长安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繁己;[D];长安大学;2000年
江方;[D];长安大学;2000年
王海洋;[D];长安大学;2001年
黄殿会;[D];长安大学;2001年
吴恒杰;[D];河海大学;2001年
崔叙;[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吴涛;[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向前忠;[D];长安大学;2002年
黄丽萍;[D];长安大学;2003年
邓小兵;[D];长安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耀林,范延平,唐旭;[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0年06期
江顺亮,范勤儒;[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3年02期
周勤;周炳生;;[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谭玉敏,唐中实;[J];测绘通报;2001年04期
伍建华,祁文青,晏伯武;[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夏启兵,陆毅;[J];海洋测绘;2001年04期
周兰林;[J];数学教学研究;2004年06期
辛玉梅;阮如江;雷洪川;;[J];应用数学;2007年01期
李鹏;李建成;;[J];热带建筑;2005年01期
班世炳;[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葛竹君;;[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肖文;刘利;谭勇;杨萍茹;;[A];中国公路学会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宋国平;张建;刘国东;;[A];中国公路学会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王夕伟;亓化亮;;[A];中国公路学会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A];湖北省公路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二○○八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张世文;张娟敏;;[A];中国公路学会公路规划分会2003年文集[C];2003年
喻本德;陈保雄;;[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何天牛;;[A];湖北省公路学会第七届优秀论文集[C];1998年
房建宏;李宜池;;[A];中国公路学会’2000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0年
廖朝华;;[A];2007中国科协年会年会专题论坛报告精选[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芳;[N];云南政协报;2008年
吴宏雄;[N];福建日报;2009年
本报记者 尤佳;[N];发展导报;2009年
赵永胜 李成恩;[N];黔西南日报;2009年
记者 黄维明 通讯员 周木灵;[N];汕尾日报;2009年
记者 温凯;[N];西藏日报;2009年
孔云秀 通讯员
杨雄彪;[N];大理日报(汉);2009年
陈里忠;[N];红河日报;2009年
通讯员 孙建兵;[N];新疆日报(汉);2009年
赵建平;[N];天水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春荣;[D];吉林大学;2008年
宋青;[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徐唐棠;[D];吉林大学;2010年
游志能;[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林涛;[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刘妍;[D];吉林大学;2012年
张少锦;[D];中南大学;2012年
罗雪;[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何富贵;[D];安徽大学;2011年
王岩;[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殿会;[D];长安大学;2001年
彭士涛;[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郑战伟;[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彭士涛;[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姚伟;[D];长安大学;2003年
魏庆曜;[D];长安大学;2001年
乔娟;[D];长安大学;2005年
张娅娅;[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董加许;[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魏淑清;[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试卷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试卷
时间: 来源: 本文已影响人
篇一:交通运输系统分析期末试卷 西南交通大学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卷
课程代码 0244050 课程名称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考试时间 120分钟
班阅卷教师签字: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5个选项中有2~5个选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系统分析的要素包括( ) A 目标 B 替代方案
C 模型与模拟 D 指标与评价标准E 决策 2、下列对于公路运输系统的技术经济特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 ) A 运载量大B 运价较高
C 运输成本较低 D 灵活性强E 送达速度较快 3、我国的交通运输系统中,主要采用分散式控制与协调方法的有( ) A 铁路系统B 公路系统
C 港口系统 D 内河系统E 民航系统 4、系统结构是系统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取决于系统的( ) A 整体性
B 集合性 C 相关性 D 层次性
E 衍生性 5、交通运输规划的具体内容包括 ( ) A 交通运输行业规划 B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C 交通运输技术规划 D交通运输布局规划 E 交通运输专项工程规划 6、影响客运需求的主要因素有( ) A 人口数量与城市化水平B 经济发展水平 C 自然资源的分布 D 旅行费用E 居民消费水平 7、在供需动态均衡分析中,蛛网结构产生收敛结果的原因是( )A 需求曲线的斜率相对较大 B供给的价格弹性相对较大 C 供给量小于需求量 D 需求曲线的斜率相对较小 E供给的价格弹性相对较小 8、关于交通运输通道的概念,以下描述正确的有( ) A 具有立体网状结构 B 交通流密度较大
C 具有方向性 D 由线路和港站构成 E 主要由地理因素决定 9、按承担的客货运输业务分类,交通运输枢纽包括 ( ) A 横列式枢纽 B 混合枢纽C 陆路枢纽 D 地方枢纽E 中转枢纽 10、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特点表现在
( ) A 开放性
C 深入性 D 连通性
E 互补性 二、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 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与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有哪些不同? 2、 为什么要进行系统环境分析? 3、 什么是交通运输供给?它具有哪些特点? 4、 对交通运输枢纽进行内部布局和设备配置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5、 举例说明区域经济和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关系。 三、分析计算题(第1小题8分,第2小题12分,共20分) 1、已知某系统的元素P1~P8之间的关系由可达矩阵R表示,请用解释结构模型法求出该系统的结构模型,并写出完整的分析步骤。 ?1?0??1?0R?? ?1??0?1???1
0? 0??0??0? 0??0?1??1?? 2、某运输企业对其产品策略进行调整,目前有2个方案,收益期均为10年。 A方案为:只开发长途运输产品,需投资1800万元。 B方案为:先开发中、短途运输产品,投资800万元。3年后,若经营状况好,则预计今后一直经营状况好,继续开发该产品,追加投资300万元。若经营情况不好,或暂停经营该产品,此时每年损失10万元;或转而开发长途运输产品,需投资500万元。 据预测,长途运输产品销路好的概率为0.6,销路差的概率为0.4;中、短途运输产品销路好的概率是0.9,销路差的概率是0.1。相应产品的年损益值见下表。四、综合分析题(20分) 材料1:京沪高速铁路两端连接我国两个较大的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带和沪宁杭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全线贯穿了北京、天津、上海3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4省,是我国经济基础最好、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带。所经区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5%,人口占全国的26.7%,人口100万以上城市11个,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3.3%,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区。 材料2:现有的京沪铁路运输能力长期紧张,运输密度是全国铁路平均水平的4倍,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行和限制型运输状态。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预计将与既有京沪铁路实现客货分流,形成快捷的大能力运输通道。 材料3:日,总投资2000多亿元的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开工。从开始论证到最终开工建设,京沪高铁走过了十几年漫长的历程。在这过程中,京沪高铁到底是采用磁悬浮技术、轮轨技术,还是其它技术也经历了多次广泛讨论。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系统分析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通道建设的思路,并对京沪高铁的技术选择问题建立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模型。篇二: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习题 西南交通大学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卷
课程代码 0244050 课程名称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考试时间 120分钟
班阅卷教师签字: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5个选项中有2~5个选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系统分析的要素包括( ABCDE) A 目标 B 替代方案
C 模型与模拟 D 指标与评价标准E 决策 2、下列对于公路运输系统的技术经济特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BDE) A 运载量大B 运价较高
C 运输成本较低 D 灵活性强E 送达速度较快 3、我国的交通运输系统中,主要采用分散式控制与协调方法的有(
DB )A 铁路系统B 公路系统
C 港口系统 D 内河系统E 民航系统 4、系统结构是系统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取决于系统的(
) A 整体性
B 集合性 C 相关性 D 层次性
E 衍生性 5、交通运输规划的具体内容包括( BDE) A 交通运输行业规划 B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C 交通运输技术规划 D交通运输布局规划 E 交通运输专项工程规划 6、影响客运需求的主要因素有( ABDE) A 人口数量与城市化水平B 经济发展水平 C 自然资源的分布 D 旅行费用E 居民消费水平 7、在供需动态均衡分析中,蛛网结构产生收敛结果的原因是(
DE)A 需求曲线的斜率相对较大 B供给的价格弹性相对较大 C 供给量小于需求量 D 需求曲线的斜率相对较小 E供给的价格弹性相对较小 8、关于交通运输通道的概念,以下描述正确的有(BCD)A 具有立体网状结构 B 交通流密度较大
C 具有方向性 D 由线路和港站构成 E 主要由地理因素决定 9、按承担的客货运输业务分类,交通运输枢纽包括 (BDE )A 横列式枢纽 B 混合枢纽C 陆路枢纽 D 地方枢纽E 中转枢纽 10、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特点表现在
) A 开放性
C 深入性 D 连通性
E 互补性 二、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 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与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有哪些不同? 研究对象或应用领域:前者适用于结构化系统和工程领域,后者适用于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系统和社会经济、管理领域;2分 基本方法:前者侧重于由时间维和逻辑维构成的阶段分析和系统结构的数理建模,以求得最优解;后者侧重于通过调查分析建立概念模型,以求得满意解;3分 核心内容或关键点:前者侧重于优化分析;后者侧重于比较学习。3分 2、 为什么要进行系统环境分析? 系统分析的资料来源;2分 问题的来源;2分 环境提供外部约束;2分 系统评价的基础。2分 3、 什么是交通运输供给?它具有哪些特点? 交通运输供给:运输生产者在某一时刻,在各种可能的运输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各种运输产品数量。2分 特点:供给者并不十分明确;2分 受使用者行为影响;2分 非货币特征非常重要或其它特征。2分 4、 对交通运输枢纽进行内部布局和设备配置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服从路网布局和规划的要求;2分 有利于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和优势发挥;2分 有利于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2分 充分综合考虑其它因素。2分 5、 举例说明区域经济和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关系。 区域经济决定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方向和规模;2分 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影响作用;2分 举例略。4分 三、分析计算题(第1小题8分,第2小题12分,共20分) 1、已知某系统的元素P1~P8之间的关系由可达矩阵R表示,请用解释结构模型法求出该系统的结构模型,并写出完整的分析步骤。 ?1?0??1?0R?? ?1??0?1??1?
0?0??0??0? 0??0?1??1??
划分层次;3分(含步骤或说明,若无,则适当扣分) 层间关系;3分(含步骤或说明,若无,则适当扣分) 层内关系;2分(含步骤或说明,若无,则适当扣分)
2、某运输企业对其产品策略进行调整,目前有2个方案,收益期均为10年。 A方案为:只开发长途运输产品,需投资1800万元。 B方案为:先开发中、短途运输产品,投资800万元。3年后,若经营状况好,则预计今后一直经营状况好,继续开发该产品,追加投资300万元。若经营情况不好,或暂停经营该产品,此时每年损失10万元;或转而开发长途运输产品,需投资500万元。 据预测,长途运输产品销路好的概率为0.6,销路差的概率为0.4;中、短途运输产品销路好的概率是0.9,销路差的概率是0.1。相应产品的年损益值见下表。-120
800 400 -10800 120
题答案节点4错误,应为2500;最后一个结果节点应为-120。另外在决策节点5的第一个方 案分枝上应增加一个事件节点7。
四、综合分析题(20分) 材料1:京沪高速铁路两端连接我国两个较大的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带和沪宁杭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全线贯穿了北京、天津、上海3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4省,是我国经济基础最好、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带。所经区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5%,人口占全国的26.7%,人口100万以上城市11个,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3.3%,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区。 材料2:现有的京沪铁路运输能力长期紧张,运输密度是全国铁路平均水平的4倍,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行和限制型运输状态。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预计将与既有京沪铁路实现客货分流,形成快捷的大能力运输通道。 材料3:日,总投资2000多亿元的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开工。从开始论证到最终开工建设,京沪高铁走过了十几年漫长的历程。在这过程中,京沪高铁到底是采用磁悬浮技术、轮轨技术,还是其它技术也经历了多次广泛讨论。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系统分析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法的评价模型. DA:通道建设的思路,并对京沪高铁的技术选择问通道建设思路:(1)环境分析:包括京沪经济带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分布、自然环境、政策要求等; 提出交通运输通道的发展目标; 运输需求分析:包括需求量分析与预测、需求结构分析等; 分析城际运输系统现状:包括运输市场结构、不同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运输技术设备(固定设备与移动设备)、运输组织、运输能力、运营策略、现阶段的适应性等; 运输方式选择:包括运输需求在各运输方式间的分配、供需均衡分析; 不同运输方式的能力形成与协调; 通道建设方案的形成与比选; 方案的确定与实施。 层次分析法模型略。 建设思路14分,其中,基本思路完整性6分,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完整性4分,通道特点论述的完整性4分; 层次分析法模型8分,其中,层次结构完整性3分,评价指标完整性3分。篇三:交通运输系统分析考试 1.系统一般属性的含义思想及观点:一般属性:1.集合性:把具有某种属性的一些对象看做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一个集合。2.目的性:为达到既定目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功能,这是区分不同系统的标志;3.相关性:说明组成系统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特定关系。4.阶层性:子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层次结构,表述不同层次结构,表不同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从属关系或相互作用。5.整体性:具有独立功能的系统要素以及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是协调存在于系统中的。6.环境适应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物质环境中,与外界环境之间产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变化。思想或观点:1.整体型思想和系统化观点;2.总体最优或平衡协调观点;3.多种方法综合作用的观点;4.问题导向及反馈控制观点 2.系统分析的概念及系统分析与系统工程的关系:1.系统分析是在选定的目标和规则下,分析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联系,利用定量的方法提供可用的数据,借以制定可行方案,推断可能产生的效果,寻求系统整体效益总量最大化的策略,2.系统分析是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分析过程和基本方法。 3系统分析的要素和意义:1.目标:系统的总目标,系统分析的根据和出发点;2.替代方案:性能、费用、效益、时间上互有优劣,能进行对比的方案。3.指标:技术性能、适应性、费用与效益、时间。4.模型与模拟: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测算指标的依据。5.评价标准:综合反映指标(费用效益比、性能周期比、费用周期比)。6.决策: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内部与外部条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4系统分析程序中各环节的关系:过程:弄清问题、目标选择、方案设计、建立模型、最优化决策,实施。 关系:明确问题是为了分析环境对系统的要求,目标选择为了建立价值或评价体系,为实现预期目标,需拟定采取的策略和应选择的方案;为了分析方案的预期效果,需建立模型,系统优化可以从多种方案中找出最优解或满意解;决策就是做选择,最后需按决策结果制定实施方案和。 5环境分析在系统分析中的作用:1.环境分析是系统分析的资料的来源。2.环境分析提出系统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3.环境分析所提出系统分析的约束条件。4.环境分析是系统评价的基础。 6系统结构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在系统分析中所起作用:系统结构分析包括要素分析,系统相关性分析,系统阶层性分析和系统整体性分析。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而系统功能使得系统目标得以实现。系统结构分析在外部环境约束条件下,分析系统的要素关系和层次结构从而寻找可行解、满意解、最优解所以系统结构分析是系统分析的基础。 7.霍尔三维结构与切克兰德方法论:相同点:1.目的都在于改善和优化系统,都具有阐明问题,建立模型,实施等程序2.都需要对问题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关联因素,进而解决问题;3.注重程序及阶段,无论哪种方法,都要遵循一定的步骤,(本文来自: 千叶帆文摘:交通运输系统分析试卷)有层次分阶段地进行研究。不同点:1.研究对象不同,霍尔三维结构用于工程领域可量化,切克兰德多用于研究与人相关的社会经济系统问题。2.方法不同,霍尔三维是在数学方法的约束条件下,从多种可行中找出最优或满意解,切克兰德通常只能构建概念模型,逐步改进的求得满意或可行而非最优解。 8.系统环境、系统目标、系统结构三者的关系:三者均是系统组成部分,系统环境是系统分析的资料来源,为系统目标的确定提供外部约束。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以满足系统目标为要求。 9系统目标分析的特点:1论证目标的合理性、可行性、经济型、层次性、一致性。2.获得目标分析的结果―目标集。 10如何处理目标冲突及厉害冲突:1.目标冲突:剔除其一,使其转化为相容目标,使之并存。2.厉害冲突:目标代表之一放弃自己的利益,保持原目标补偿受损方利益,协商调整目标系统使之相容。 11.系统结构模型的建立方法:1.设定问题,形成意识模型;2.找出影响因素;3.用关系图进行要素关系分析; 4.建立可达矩阵和缩减矩阵;5.矩阵层次化处理;6.绘制多级递阶有向图;7.建立解释结构模型 12.为何要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方法如何:1.原因: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信息,也是相对重要度计算的重要依 据,所谓一致性检验是矩阵中的元素具有(aij.ajk?aik)的性质,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具有较大的模糊性,而且可能出现逻辑性的错误,因此要进行一致性检验。2.方法:一般性检验指标(C.I.=λ max-n)/(n-1)≤0.10;随机性一致性检验指标(C.R=C.I./R.I.&0.10) 13.三种评价方法的系统分析流程图:1.关系矩阵法:确定评价指标―计算各种指标的权重―计算各种替代方案的效果值―对方案排序 ;2模糊评价法:根据调查,建立单因素评判矩阵―对个因素赋权重―进行模糊也能算得评判结果―对方案排序 ;3.层次分析法: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建立判断矩阵―计算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权重―计算综合重要性权重―对方案排序。 14.层次分析法的核心思想:将评价系统简化为有序递阶系统,运用简单的两两比较对被评价对象的各种因素和属性进行比较判断,再将这种判断的结果进行综合计算处理,可得优劣顺序。 15.决策问题的特征与要素:特征:1.有明确的决策目标;2.存在几种自然状态,每种自然转台出现的概率可能是已知的,也可能是未知的,3.存在几个行动方案;4.每一个行动方案在各种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可计算或预测出。要素:自然状态、行动方案、损益值。 16.运输需求、运输供给和运输量三者的关系:运输需求是主体,它决定运输供给,同时,运输需求的满足受到运输供给的限制,运输供给能力越大,运输需求的满足程度越高。运输量是在运输系统中实现了运输需求,是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平衡的结果。 17.在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中的地位及其作用:作用:运输需求与供给分析将运输需求与产生运输需求的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相关分析的过程,通过运输需求与供给分析使我们能定性、定量地了解社会经济系统对运输的需要强度因而可以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运输供给系统。地位:交通运输需求与供给分析揭示了交通运输系统内部,交通运输系统与社会经济大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机制,是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的经济学基础。 18.运输供给的影响因素,因素之间的联系:1.运输产品价格2.运输成本3.技术―能力与速度4.运营策略 5.政策机构的要求与限制6.使用者行为。 19.交通运输供给与一般经济学的供给概念有何区别:1.一般经济学中的供给是指供给者在市场以某一价格供给的货物量。2.在交通运输系统中,供给者并不十分明确,因而不便于清楚地研究供给者行为。3.交通运输供给的一些非货币特征相对于价格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很多确定交通运输供给的特征是使用者而不是供给者的行为导致的结果。 20.在供需均衡分析中,运价和交通量的动态变化时的决定因素:运价和交通量的动态变化取决于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斜率的对比关系及供给的运价弹性与需求的运价弹性的对比关系。1.供给斜率&需求斜率,形成稳定的蛛网,随着时间向后推移,运价交通量向平衡点收敛。2. 供给斜率=需求斜率,形成不稳定的蛛网,随着时间向后推移,运价交通量向平衡点发散。3. 供给斜率&需求斜率,形成循环往复的蛛网,随着时间向后推移,循环往复波动不扩大,不缩小。 21.客流的不均衡性的理解:客流的不均衡性体现在交通线上的客流密度的时间方向和区段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时间不均衡系数2.日间不均衡系数3.季节不均衡系数4.方向不均衡系数5.路线不均衡系数 22.交通运输需求结构的内容,运输需求与运量的关系:内容:1.需求的空间分布:流量、流向、流程、流的产生于消失地2.需求的时间分布:不均衡性3.需求的客货结构:货物额品种、出行目的、身份、运距。关系: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流量都是采用运输量和运输周转量来描述;交通流量表示交通运输设备实际输送的客货运输量和周转量;一般交通运输需求大于实际的运输量。交通运输需求量:是潜在的交通流量。
------- J.K.
相关热词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大学习评价系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