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锈病发生与防治为什么发生在秦岭淮河以南

高中地理必修五的第一章的重难点总结、现在就要!
  二、主要的自然灾害  1、热带气旋—-台风(属于气象灾害)  台风 台风(在西北太平洋上)、飓风(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  概念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热带气旋  产生条件 ①有广阔的暧洋面(26OC以上);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  ③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纬度大于5O的热带和副热带海洋)  结构 由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  路径 西移路径(对华南影响较大)、西北路径(对华东影响较大)、转向路径(对东部沿海影响较大)  天气特征 狂风暴雨  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的原因 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  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沿海重、南方重.  分布 时间分布:一年四季(7-11月最频繁);空间分布: 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危害 主要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与受灾体有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可能性越大.由于这些沿海地区由于人口、财产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所以热带气旋常造成巨大的破坏和社会经济影响.(具体见必修1P48)  防御措施 预测和预报是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  2、干旱和旱灾(属于气象灾害)  干旱 旱灾  概念 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  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是一种渐发性的自然灾害  特点
(我国)范围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  形成原因 由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引起 在某些地区,即使降水丰富,但是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降水异常偏少, 引起水分极度缺乏,不足以维持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甚至危及人和动植物的生存,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就会酿成旱灾  影响或发生地区 影响的地域非常广,有时会波及整个国家或部分大陆 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频率较高)  影响的主要地区 副热带型(副热带高压控制)、温带型(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我国华北(春旱)、华南(夏秋旱为主)、西南(一年四季均有可能,春旱、伏旱)和江淮地区(伏旱)  危害
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我国东部季风区灾情重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加重农牧业灾情.  防御措施
修建水利工程、营造防护林、种植耐旱作物,因地制宜的实行农林牧结合的农业结构,节约用水.  旱灾与涝灾的关系
在时间上交替和空间上交错出现,我国主要的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这些现象与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季风气候有关).  3、寒潮(属于气象灾害)  寒潮  概念 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形成原因: 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发生时间 9月至次年5月,高峰期:3-4月(最强)和10-11月  路径 偏西路径、偏北路径、东北路径  天气特征 北方:大风、降温、雨雪、霜冻,暴风雨((有时还带来沙尘暴)南方:降温、冻害、雨雪  影响地区 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其中:东北(次数)最多、华北次之、西北、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危害 强烈降温造成冻害,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冻雨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  防御措施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监测和预报,采取防寒措施  4、地震(属于地质灾害)  地震  概念和形成原因 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构造地震基本概念 ①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②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  ③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④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⑤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特点 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危害大  震级 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  注意:A、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  C、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  烈度 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注意:A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影响烈度的因素 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除此之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分布规律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地震易发区;板块内部大大小小的断层活动带也是地震的主要发生地带  世界主要地震带 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  环太平洋地带(最主要最强烈)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 分布特点:西多东少(以105oE为界),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遵循活动性断裂带分布)  灾情特点 (我国)东重西轻(原因:东部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集,经济发达,资产密度大;西部人烟稀少)  因震死亡人数减少(原因:科技进步,防震、抗震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抗震能力提高),经济损失加重(原因: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  5、滑坡和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  滑坡 泥石流  概念 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特点 具有广泛和相对集中的特点  时空规律 时间上:具有与降水相对一致的季节变化  空间上:主要发生在我国山区(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滑坡和泥石流重灾区.)  发生条件 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1)、自然因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气象)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2)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会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危害 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相同点 ①主要发生在山区②主要由重力作用③人类活动可诱发  ④破坏力极强⑤由外力作用导致⑥突发性  不同点 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不同
②泥石流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  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6、洪涝(属于水文灾害)  类型 形成原因 多发地区  洪水 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的现象,一般发生在以降水为主要补给的河流汛期.(从降水和地形和河流水系特点分析) 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  涝渍 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 多发生在蒸发弱、排水不畅的低湿洼地.  两者联系 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我国洪水灾害:.  我国洪水灾害  分布总的特点 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暴雨洪水特点 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暴雨成因 台风、锋面等天气系统带来的暴雨  发生时间 与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分布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从降水和地形和河流水系特点分析)  我国洪水类型比较  类型 洪水来源 主要分布地区 发生时间  暴雨  洪水 主要有台风、锋面等带来的暴雨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融雪洪水 由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山区. 受气温升高制约,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每年的4—5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发生在7~8月.  冰凌洪水 冰凌堵塞河道 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其次发生在松花江部分河段. 要发生在河流封冻和解冻的季节  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  6、风暴潮((属于水文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发生季节 发生地区 特点  概念 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台风引起的风暴潮 多在夏秋季节台风鼎盛时期 凡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 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温带风暴潮 春秋季节 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增水过程相对平缓  主要危害 不仅毁坏船只,而且破坏房屋、农田、海堤以及码头、港口等工程设施,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受灾体的价值越高,造成的损失越大.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广泛发生在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其中长江口、钱塘江口、珠江三角洲、台湾、海南等地受灾最为严重.  ☆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详细见《创新讲坛》P185)自然因素:①(气候和水系方面)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
②(地形方面)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中下游河道的过洪能力不足 .人为因素③上游滥伐森林,中游围湖造田、建垸
④下游建筑物占据河道.  治理措施:①中上游植树造林种草,保护森林,继续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修建水库;②中游加固荆江等河段的大堤,退耕还湖,平垸行洪;③拆除占据河道建筑物,保护水域和合理利用土地等;④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进行监测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⑤健全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加强减灾管理和公众减灾教育;⑹制订救灾应急预案.  7、生物灾害:病害、虫害和鼠害☆蝗灾与鼠害——两种最广泛的生物灾害  ☆☆☆蝗灾  蝗灾  蝗灾与旱涝的关系 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激增.若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而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  危害 是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其中,危害最严重、成灾率最高的是飞蝗,俗称“蚂蚱”.对农、林和牧业的破坏具有毁灭性.  防治措施 农药灭虫、投放天敌、人工诱捕  ☆鼠害  鼠害  重灾区 农田、牧场及森林  危害 害鼠啃食植株,在地下打洞,危害植物根系,使农业减产,森林草地遭到破坏.
(中国)老鼠不仅糟蹋粮食、破坏草原和危害林木,而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我国鼠害发生面积广、种类多、危害大,对农、林、牧业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  虫、鼠害的特点 繁殖快、适应能力强  造成虫害和鼠害流行的因素 ①适宜繁殖的气候条件、  ②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天敌减少等,  防治措施 农药灭鼠、投放天敌、人工诱捕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二)  ☆病害  病害  类型 常见的农作物病害有:稻瘟病、小麦锈病、棉花枯萎病、烟草炭疽病等.  常见的森林病害有:杨树烂皮病、松疱锈病、溶叶病、泡桐丛枝病等.  病害发生的原因: A.气候变异等造成的不良环境使得作物对病害抗性降低.  B.外来病原体入侵也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  危害 病害使农作物、树木染病从而枯萎甚至死株,导致大面积农田、森林被毁坏.不仅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还导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特点 种类多,危害大,灾情东部重于西部.  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几种病虫害及其分布 ①小麦锈病(包括条锈、叶锈和秆锈)——是中国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小麦病害,在各麦区均有发生.  ②水稻病害: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水稻产区  ③棉铃虫: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棉花产区(黄河流域和新疆棉产区最严重)  防治措施 农药灭虫、投放天敌、人工诱捕、加强检疫,阻止有害生物进入国门  ☆虫害  虫害  常见的农作物虫害有 蝗虫、黏虫、水稻螟、棉铃虫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蝗虫.  常见的森林虫害 松材线虫、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泡桐大袋蛾等.其中松材线虫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虫害,被列为国际、国内重大检疫对象.  森林病虫害的危害 导致林木生长量减少,森林枯死,不仅对我国森林工业造成极大损失,而且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特点 种类多,危害大,灾情东部重于西部.  我国主要森林害虫 松毛虫.常发区:海拔低于400米、平均气温25℃以上的地区  偶发区
海拔400~500米、气温在10~25℃的地区  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 主要是大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样性丰富的原始森林,使森林对有害生物的自控能力降低.  防治措施 农药灭虫、投放天敌、人工诱捕、加强检疫,阻止有害生物进入国门  沙尘暴  沙尘暴  概念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发生时间 冬春季节  形成的基本条件 一是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二是地面的沙尘物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  形成的基本原因(答题用) (1)每年3—4月,华北地区受西伯利亚进退的冷空气影响,大风天气比较多.(2)此时草木初生,加之春旱对自然植被恢复的影响,植被不能完全覆盖地面.(3)此时地表面已经解冻,春季加速升温使地表干旱加速.干燥疏松的地面物质极易被大风扬起,形成沙尘暴天气.(高考答案:沙尘暴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2、3、4、5月).(地表)增温快、表土(地表)疏松(和植被稀疏),降水少,大风天气较多.)  主要分布地区 华北、西北、东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较严重)  危害 明显降低能见度,影响交通和人本健康.  防御措施 保护森林草地,退耕还林、还草、还牧,严禁滥垦、滥伐、过度放牧,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三、我国东部季风区内主要环境问题的分布、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  地区 问题
产生原因 治理措施  东北  平原  黑土  流失 长期不合理的垦殖开荒 退耕还林还牧,停止开垦沼泽地  华北  平原  (气象灾害发区,参考选修5P52:“图2.36”)  春旱 总降水量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地表径流少,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蒸发旺盛;人口密集、城市密集,生活用水多;国家主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灌溉用水多;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用水多等;还表现为水质性缺水,即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农药与化肥污水、海水倒灌等一系列污染水.(水污染严重,浪费严重) 修水库;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打机井  夏涝 降水集中;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水土流失、河流中下游河床抬高  修水库蓄洪;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固堤防、挖新河人海  盐碱 低洼地积水,排水不畅;旱涝不均;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地下水上升(原理见必修3P22“阅读”) 酸性物质中和;词节和控制水盐运动,使土体脱盐;改良土壤  春季  风沙 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冬季风还很强烈;土地沙化严重(见上页“沙尘暴”) 退耕还林、还草、还牧,严禁滥垦、滥伐、过度放牧,植树造林,营造防护林,恢复植被.  黄土高原  江南低山丘陵  水土  流失  严重  (黄土高原)夏季降水集中、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植被稀疏,不全理的耕作制度(如:轮荒),开矿;(江南低山丘陵)丘陵山地地形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丘陵地区土层薄、长期的滥垦滥伐,造成植被稀疏. (黄土高原)打坝建库,平整土地,植树种草、保持水土,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业;(江南低山丘陵)发展“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保持水土,因地制宜多渠道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如:用煤、省柴灶、沼气和薪炭林).  长江中下游、  淮河流域  洪涝 地势低平;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河道、湖泊;围湖造田(详细见本资料P3“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上游地区建设防护林保持水土;中下游加固堤防、疏浚河道;退耕还湖  水污染  人口、城市集中,大量工农业、生活污水、废水任意排放 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健全法规,进行综合治理  江南低山丘陵  红壤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 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降水量大,营养物质淋失多  增施熟石灰、有机肥改良土壤酸性;增施沙子,降低黏度;种植茶树、油茶、杉木、马尾松等经济林木,抑制土壤流失  东部沿海  台风  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沿海防护林、加强预报等  四、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后果及防治措施  分布区域 成因 后果 防治措施  温室效应  全球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的C02气体;毁林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全球蒸发更加旺盛,干旱气候区面积扩大 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进行清洁生产;植树造林,绿化大地  酸雨  几乎  全球 冶金及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出SO2等酸性气  体,形成pH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题号:3904927试题类型:问答题 知识点:中国的气象灾害,中国的地质灾害,中国的海洋灾害,中国的生物灾害&&更新日期:
下图示意中国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原因。 (2)说出寒潮对我国农作物产生危害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原因。
难易度:中等
必须在注册登录后,才可以查看解析!
橡皮网学生APP下载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中国的气象灾害——寒潮:
寒潮的“功”与“过”:寒潮产生时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但并不是“百害而无一利”,具体如下所示:
预防措施:气象部门: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个人:做好防寒准备。其他气象灾害: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其中气象灾害的发生比较频繁,危害比较严重,除寒潮外主要还有以下几种:
寒潮的产生原理: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1、地震 (1)我国地震的基本特点: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危害大。 (2)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处于地壳活跃地带 (3)我国地震的分布: 2、泥石流和滑坡灾害 (1)泥石流: 定义: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类型: ①暴雨泥石流: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过渡带 ②冰川泥石流:102°E以西的高原 (3)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①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 ②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③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④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 (4)泥石流分布地区: 以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为界——以西:呈带状或片状;以东:呈零星分布 (5)滑坡 ①定义: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②我国滑坡的分布: 空间分布: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东部:稀疏;西部:密集 时间分布:6-8月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成因上的关联性: 我国川、滇、黔地区 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发地质灾害。
中国的海洋灾害:
中国的海洋灾害主要是由风、潮、浪、冰、雾等自然过程引发的,主要有热带气旋、风暴潮、海啸、巨浪、海冰、海雾等。按成因分类有:①大气圈:热带气旋、风暴潮②岩石圈:海啸③生物圈:赤潮风暴潮④多重因素:海冰、海雾。
1、概念:由大气强烈扰动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使海区潮位偏离正常的现象。2、诱因:热带气旋、温带气旋、气压骤变、寒潮过境连续的向岸风是风暴潮的直接原因天文大潮加剧了风暴潮的势力3、类型:
4、危害:船只沉没、堤坝决口、农田淹没、房屋被毁、交通通讯受阻、渔业受损、人员伤亡、海水入侵等。5、影响风暴潮灾害的因素:自然因素:地理位置、河流、地形、海岸形状、海底地形等社会经济因素:城市、人口、经济等风暴潮灾害多发的原因地理位置:热带气旋多发地区;直接面对盛行风海岸形状:呈半封闭或喇叭口形状地形地势:低平开阔阻力小河流:入海水量大,有顶托作用社会经济:城市人口集中,经济发达6、中国风暴潮分布及特点:
海啸1、概念:海底地质异变化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2、诱发因素: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发、海底塌陷和滑坡3、形成过程:海底地震引起海水波动,形成海啸波;海啸以超大波长、极低高度的波浪,十分快速越过海洋;海啸波到达近岸,速度减慢,浪高加大。4、地震海啸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2004年的印尼海啸,正是海底地震引起的“下降型”地震海啸。“隆起型”海啸: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日,日本海中部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5、地震海啸形成的基本条件:①海底地震震源要浅,震级要高(小于20~50千米、里氏6.5级以上)②要有海底大面积垂直运动③发生海底地震的海区要有一定的水深(1000米以上)日本是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的国家,而我国则很少发生的原因:(1)日本及其东侧海区:①地处两大板块碰撞地带多浅源大地震②沿海地质构造多大断裂层和断裂带海底地壳有大面积的垂直运动③东侧临太平洋并且直抵深海沟水体很深(2)我国东部及近海海域:①地处两大板块碰撞地带有浅源大地震②沿海地区地质构造中很少有大的断裂层和断裂带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运动极少③近海大陆架宽广,滩平水浅水体较浅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间出现在河海交汇处。影响咸潮的主要因素有天气变化及潮汐涨退。尤其在天文大潮时,咸潮上溯的情况更为严重。另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过程让咸潮十分缓慢地增加,但长期的累积也在逐渐显现。
生物灾害:&蝗灾与鼠害是两种最广泛的生物灾害。此外还有病害和虫害等。一、蝗灾1、蝗灾与旱涝的关系: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在干早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激增。若前期干早少雨,利于雌蝗产卵,而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先旱后涝,蚂蚱成片) 2、危害: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其中,危害最严重、成灾率最高的是飞蝗,俗称“蚂蚌”。对农、林和牧业的破坏具有毁灭性3、防治措施:农药灭虫、投放天敌、人工诱捕
三、病害:
四、虫害:
中国病虫害分布区域图:
蝗灾与旱灾、洪涝并称为中国农业三大自然灾害:我国松毛虫分布图:
相关试题推荐
1、 图8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9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4~16题。14.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a
D.d15.若图9中箭头线q表示产品流量最大,则该经营方式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a
D.d16.m、n两地均盛产葡萄。两地相比,m地的区位优势是A.交通便捷
B.市场广阔
C.鲜果上市早
D.技术条件好答案:C
2、 图10为大陆西岸四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l9~20题。19.若不考虑地形因素,四个地点中1月份降雨较多的是 A.甲
D.丁20.甲、丁两地近海的洋流性质及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A.同属暖流
B.同属寒流
C.增温增湿
D.降温减湿
3、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
)A.日月升落B.极昼极夜C.月相变化D.四季转换2、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
)A.23小时56分B.24小时零4分C. 24小时56分D.24小时
4、 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根据所给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资料:见下图。1. 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           。2. 1999年以后,该地区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     (填正确项字母)。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3.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其产生的原因是                               。4.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5、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图中所示的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与___变化曲线比较接近,海水盐度最 高值出现在南北____附近的海域。(2)2、图中显示,大部分纬度地带的海水盐度随水温上升而升高,而赤道附近海域水温最高,海水盐度曲线却呈波谷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3、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__‰,它与北纬60°附近的海域相比,海水盐度大的是____附近海域。这两个海域的海水盐度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海水盐度的重要因素。
6、 青藏铁路通车标志着西藏旅游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目前已经开通了北京、广州、上海、兰州、重庆至拉萨五条铁路客运线。资料1:图22反映了西藏近25年来国内旅游者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资料2:图23反映了入藏旅客量变化的季节性特征。根据所给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1、西藏旅游资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2、下列对西藏地区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A.太阳紫外线辐射强,日温差大B.北部降水丰富,强风雪天气多C.水力资源、地热资源丰富D.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E.气温年较差大
F.高原湖泊多
G.空气稀薄缺氧3、西藏近25年来的国内旅游者人次数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入藏旅客量的年内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4、分析青藏铁路通车对西藏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7、 目前,人类已知月球上的能源有A.生物能、风能B.核能、潮汐能C.潮汐能、太阳能D.太阳能、核能
8、 读下图,关于欧盟2007年新增电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核电增长量大于燃煤发电增长量B.风力发电增长量小于天然气发电增长量C.削减了燃煤和核电发电量D.水电增长量小于燃料油发电增长量
9、 下图中X、Y分别为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据图回答3~4题。3.X、Y两点情况相同的是A. 太阳所在方向
B.所在时区
C. 正午太阳高度
D.白昼长短4.太阳直射点正向什么方向运动?能确定的是A. 向北
10、 如果 H1、H2分别表示在拉萨和上海地区空中打开降落伞的最低安全高度,可以判断A.H1>H2B.H1<H2C.H1=H2D.H1、H2之间关系无法确定
11、 读图,回答1~2题。1、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纬度范围是 (
)A.南北纬10°之间?B.南北纬10°~ 40°?C.南北纬30°~ 60°?D.南北纬50°~ 80°?2、设全球降水量、热带蒸发量、温带径流量最大值所在纬度范围分别为①、 ②、③,则海洋表层盐度(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②>③>①?
12、 图I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 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A水分
D土壤2、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 光照
B热量 C 水源 D土壤
13、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河流。日,围绕加强资源、能源合理利用,扩大贸易市场等问题,湄公河流域有关国家领导人召开了第三次经济合作会议。 (1).湄公河在图上的数码是_____,它在中国境内被称为_____江,最终流入______海。(2).该流域所在半岛的地形特征是________分布,这种地形分布特征是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和流水的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3).该流域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其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国下列各省区中,与湄公河流域开发关系最为密切的是__。(单项选择) A.贵州省
D.西藏自治区(5).流域内各国具有各自的地理优势,易于形成互补。图中甲、乙、丙、丁、戊代表的国家中,水能资源最丰富国家的代码是____,世界重要的橡胶生产国和出口国的代码是____,世界稻米出口量最大国家的代码是____________。(6).我国与流域内其他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甲地位于新加坡(1°16’N,103°50’E)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2、该国国土面积约为
)A.0.11万km2B.1.1万km2C.11万km2D.110万km2
15、 下列等高线示意图中,能反映沙丘地貌的是
16、 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沿海设立了一批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开启了外商在中国大规模投资的序幕。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资料一:见图1中国三大经济带和图2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图资料二:见图3和表1图3 外商在中国投资产业结构图(2000年)表2 不同年代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地区比例(%) 年年东部地区93.87.83中部地区3.879.259.389.17西部地区2.273.062.853.001、图2表明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A.自然条件优越B.市场潜力大C.矿产资源丰富D.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E.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2、图3表明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产业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表1反映出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地区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3、分析外商在东部投资的原因。4、中西部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吸引投资。
扫描二维码马上下载橡皮网APP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接收老师发送的作业,在线答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麦锈病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