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王子全国大赛直播今年估计是哪4强队啊? 但闻虏骑入,不见汉兵屯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唐朝诗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作者: 李商隐
蛇年建丑月,我自梁还秦。
南下大散岭,北济渭之滨。
草木半舒坼,不类冰雪晨;
又若夏苦热,焦卷无芳津。
高田长槲枥,下田长荆榛。
农具弃道傍,饥牛死空墩。
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
存者背面啼,无衣可迎宾。
始若畏人问,及门还具陈。
“右辅田畴薄,斯民常苦贫。
伊昔称乐土,所赖牧伯仁。
官清若冰玉,吏善如六亲。
生儿不远征,生女事四邻。
浊酒盈瓦缶,烂谷堆荆群。
健儿庇旁妇,衰翁舐童孙。
况自贞观后,命官多儒臣。
例以贤牧伯,征入司陶钧。
降及开元中,奸邪挠经纶。
晋公忌此事,多录边将勋。
因令猛毅辈,杂牧升平民。
中原遂多故,除授非至尊。
或出幸臣辈,或由帝戚恩。
中原困屠解,奴隶厌肥豚。
皇子弃不乳,椒房抱羌浑。
重赐竭中国,强兵临北边。
控弦二十万,长臂皆如猿。
皇都三千里,来往同雕鸢。
五里一换马,十里一开筵。
指顾动白日,暖热回苍冥。
公卿辱嘲叱,唾弃如粪丸。
大朝会万方,天子正临轩。
彩旗转初旭,玉座当祥烟。
金障既特设,珠帘亦高褰。
捋须蹇不顾,坐在御榻前。
忤者死跟履,附之升顶颠。
华侈矜递炫,豪俊相并吞。
因失生惠养,渐见征求频。
奚寇东北来,挥霍如天翻。
是时正忘战,重兵多在边。
列城绕长河,平明插旗幡。
但闻虏骑入,不见汉兵屯。
大妇抱儿哭,小妇攀车蹯。
生小太平年,不识夜闭门。
少壮尽点行,疲老守空村。
生分作死誓,挥泪连秋云。
廷臣例獐怯,诸将如嬴奔。
为贼扫上阳,捉人送潼关。
玉辇望南斗,未知何日旋。
诚知开辟久,遘此云雷屯。
逆者问鼎大,存者要高官。
抢攘互间谍,孰辩枭与鸾?
千马无返辔,万车无还辕。
城空雀鼠死,人去豺狼喧。
南资竭吴越,西费失河源。
因令左藏库,摧毁惟空垣。
如人当一身,有左无右边。
筋体半痿痹,肘腋生臊膻。
列圣蒙此耻,含怀不能宣。
谋臣拱手立,相戒无敢先。
万国困杼轴,内库无金钱。
健儿立霜雪,腹歉衣裳单。
馈饷多过时,高估铜与铅。
山东望河北,爨烟犹相联。
朝廷不暇给,辛苦无半年。
行人榷行资,居者税屋椽。
中间遂作梗,狼藉用戈i。
临门送节制。以锡通天班。
破者以族灭,存者赏迁延。
礼数异君父,羁縻如羌零。
直求输赤诚,所望大体全。
巍巍政事堂,宰相厌八珍。
敢问下执事,今谁掌其权?
疮疽几十载,不敢抉其根。
国蹙赋更重,人稀役弥繁。
近年牛医儿,城社更攀援。
盲目把大旆,处此京西藩。
乐祸忘怨敌,树党多狂狷。
生为人所惮,死非人所怜。
快刀断其头,列若猪牛悬。
凤翔三百里,兵马如黄巾。
夜半军牒来,屯兵万五千。
乡里骇供亿,老少相扳牵。
儿孙生未孩,弃之无惨颜。
不复议所适,但求死山间。
尔来又三岁,甘泽不及春。
盗贼亭午起,问谁多穷民。
节使杀亭吏,捕之恐无因。
咫尺不相见,旱久多黄尘。
官健腰佩弓,自言为官巡。
常恐值荒迥,此辈还射人。
愧客问本末,愿客无因循。
眉坞抵陈仓,此地忌黄昏。”
我听此言罢,冤愤如相焚。
昔闻举一会,群盗为之奔;
又闻理与乱,系人不系天。
我愿为此事,君前剖心肝。
叩头出鲜血,滂沱污紫宸。
“九重黯已隔,涕泗空沾唇。
使典作尚书,厮养为将军。”
慎勿道此言,此言未忍闻。
  【牧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官清、吏善】一般官吏
  【缶】盛酒的瓦器
  【旁妇】侧室,外妻
  【除授】任命官职
  【长臂】善射。传李广善射,长臂如猿
  【换马】安禄山肥,每往长安,途中换马比人多一倍,在驿站间筑“大夫换马台”
  【褰】挂起,张开
  【蹙】骄傲
  【奚寇】安禄山军中多奚族人
  【遘】逢
  【左藏库】唐中央贮藏全国赋税之地
  【腹歉】粮食不足
  【铜与铅】指钱
  【榷】征收
  【亭午】正午
  【无因】无办法[转载]一生襟抱未曾开——李商隐评传
一生襟抱未曾开&&&&&&    ——李商隐评传
正是江南初春时节。
柳烟如织里,鸟鸣声声。一条春水,蜿蜒在浅浅的芳草间,流向不知名的远方。柳树下立着一位少年,一动不动地望着前面:他这样站着已很久了。
少年那年轻的面孔上,有着淡淡的忧悒,仿佛有什么心事似的。只听他缓缓地,如耳语般低声地吟咏道: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钗。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这位吟诗的少年即是李商隐。
眼看春天又一度来到了,李商隐却还不知道自己的路在何方?这样,面对大好春景,他又如何不忧悒呢?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关于李商隐的生年,学界尚有许多争议,这里采用通行的一种,即:生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八一三年),卒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八五八年)。
一、沦贱艰虞多
李商隐一直以唐王朝的宗室自居:
&&& 我系本王孙。
&&& 阴阴仙李枝。
在叙述自己的远祖时,李商隐也声称:
先君姑臧公以让弟受封,故子孙代继德礼,蝉联之盛,著于史牒。
这个“姑臧公”乃指东晋时西凉武昭王李暠的曾孙李承。李商隐称他为先君,也就是自认和唐朝皇帝同宗,都是李暠的后代了,所以李商隐把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当作自己的郡望。
不过,这种跟皇室的认宗,并不能改变李商隐衰败、穷困的家族面貌。他的高祖李涉只做过美原(今陕西剩富平县北)县令;曾祖李叔洪年轻时才华出众,曾与刘长卿等齐名,但二十九岁却死在安阳(今属河南省)县尉任上。祖父李俌同样是个能干人,官至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县)录事参军,还把全家搬迁到了郑州荥阳,但不幸也“以疾早逝”。
李商隐的曾祖母是位很了不起的妇女,她年纪轻轻就守寡,艰难地操持家业,精心抚养幼子,使他“以经业得禄”。当儿子早逝后,她又“忍昼夜之哭,抚视孤孙”,但李商隐的父亲李嗣长大成人后,依旧是“家惟屡空”,以致这位曾祖母死后十多年也难以归葬。
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八一三年),李商隐就诞生在这样的家庭和生活环境当中。其时,他的父亲李嗣正在获嘉做县令。
第二年,李嗣前往浙江做幕僚,小商隐也跟着家人一道到了江南,先后在浙江绍兴和江苏镇江居住。江南绮丽的风光使李商隐陶醉不已:他多情缠绵的性格、委婉含蓄的诗风就江南那鸟语、花香,那软风、微雨中悄然种下了。
但不幸的事情却再次降临这个家族:父亲因病去世;而这年,李商隐才九岁。
这样,小商隐跟着全家又踏上了飘泊的路程:这次是护送父亲的灵柩返回故乡荥阳。
在为父亲守丧期间,李商隐发奋学习,立志早日走上仕途,帮助家里摆脱困境。启蒙老师是他的一位堂叔,当时正在家乡教书。
李商隐一直很敬佩这位堂叔:他“年十八能通五经”,父死后,“庐于圹侧”,“遂誓终身不从禄仕”。徐州刺史王智曾盛礼请他入仕,但他终不从命。
李商隐一生不肯改变理想、屈就权贵的骨气,可说受这位堂叔的影响很大。从堂叔这里,李商隐打下了深厚的古文基础,掌握了诗赋的写作诀窍,并开始显露出不凡的文才。
另一方面,作为长子,李商隐小小年纪又不得不协助母亲担起了治家的重任。十三岁时,他就开始经常帮人抄写东西,做些杂工,以补贴家用。这时,他们一家已迁居洛阳东甸。许多年后,李商隐对这段艰难的日子,记忆犹新:
某年方就傅,家难旋臻。躬逢板舆,以引丹旐。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既祔故邱,便同逋骇。生人穷困,闻见所无。及衣裳外除,旨甘是急。乃占数东甸,佣书贩舂。日就月将,渐立门构。清白之训,幸无辱焉。
唐文宗大和三年(公元八二九年),对十七岁的李商隐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已历仕六朝的元老重臣,也是当时骈文大家的令狐楚来到洛阳,担任东都留守。
那时,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往往先把自己的相关作品投送给名公贵卿看,以博取他们的赏识,此谓之“行卷”。李商隐也想不例外:所以,当他听说令狐楚老到洛阳后,马上就产生了把自己的诗赋文章送给他看看的念头。
因为常有人投送作品来,令狐楚已经有些麻木了:尽管他每次都渴望从中发现一两篇好文章,可每次都要失望。慢慢地,他也就多抱以敷衍的态度看看那些东西罢了。但这次,他刚刚读了几句,不由眼前一亮般,紧接着就叫出声来:
“好、好文章!”
未及读完,令狐楚连忙吩咐下人把文章的主人请进来。
自然,那人正是李商隐。
就这样,六十四岁的令狐楚跟眼前这位素昧平生的少年一下结成了忘年之交,他不仅对李商隐“致之华馆,待以嘉宾”,还让他的儿子们多跟李商隐交往,向他学习。
这年十一月,令狐楚出任天平军(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县)节度使。
上任前的第一件事,令狐楚就是把李商隐请到自己的幕府中来,委任他为巡官。当时,几乎每个节度使的幕府中,都聚集了大量的文人,他们一般都是已经入仕的官员,都已名声在外:更不用说像令狐楚这样的元老级人物的幕府中了。如李商隐这样的,既没入过仕,又毫无名气的少年文人,处在人才济济的幕府中,的确很让人吃惊。正如李商隐自己说的:
将军樽旁,一人白衣。
虽然别人不大看得起他,但令狐楚对李商隐确实照顾有加,给予他以特殊恩遇:
人誉公怜,人谮公骂。
每水槛花朝,菊亭雪夜,篇什率征于继和,杯觞曲赐尽其欢。委曲款言,绸缪顾遇。
李商隐曾专门写了首《天平公座中呈令狐公》,反映其在幕府中的生活情景:
罢执霓旌上醮坛,慢妆娇树水晶盘。更深欲诉蛾眉敛,衣薄临醒玉艳寒。白足禅僧思败道,青袍御史拟休官。虽然同是将军客,不敢公然仔细看。
有唐一代尊奉道教,故幕府中也设有道教的醮坛。从此诗中可看出当时道教如何盛行。
一直来,李商隐都是用古文写作,这是他从那位堂叔那里学习来的。但当时朝廷的奏章以及社会上流行的文章书信,用的几乎都是极讲究对仗的骈文。要想真正进入社会,李商隐还得学习骈文才行:这点,他是到了令狐楚幕府中才意识到的。
作为当时特别有名的骈文大家,令狐楚把非常热心地指导李商隐学习骈文写作,他把自己这方面的经验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这位少年:李商隐是跟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綯一起向他学习的。从这点显然能够看出令狐楚有多赏识李商隐,他完全是以长辈的身份和情感慈爱地关心、爱护着李商隐的。
李商隐后来写的格律诗的对仗,在晚唐乃至整个唐代诗人中都要数一数二,跟令狐楚这时的指导帮助,绝对是难以分开的。李商隐在令狐楚生前死后都写过不少感激令狐楚的诗文。其中有首《谢书》,云: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李商隐异常感动地认为,自己能得到令狐楚骈文创作方面的指教,比像王祥那样得到宰相的功名还要重要。
在令狐楚幕府期间,李商隐有机会了解、接触不少朝廷、国家大事,由此他第一次实实在在地感受了个人之于国家的那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这在其时的一些诗作中有所反映。如《随师东》一诗:
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斗心。军令未闻诛马谡,捷书唯是报孙歆。但须鸑鷟巢阿阁,岂假鸱鴞在泮林。可惜前朝玄菟郡,积骸成莽阵云深。
此诗有其现实背景:当时,朝廷任命原横海军节度使李同捷为兖州节度使,但李同捷不愿意:他深知朝廷的软弱无能,遂抗旨不遵。难以收回成命的朝廷,大感羞辱之下,只好发兵讨伐。李商隐跟随令狐楚前去时,战事已近尾声。一路上,只见满目疮痍,骸骨遍野,城镇空旷,显得一片凄凉景象。联想到战争中那些将军的骄横以及欺下瞒上、谎报军情的丑恶行径,李商隐就写了上面这首诗。
这是李商隐的第一首政治诗。这使李商隐开始走出单纯的个人情怀的关注,而充实和丰富了其诗歌创作的内容。
大和六年(公元八三二年)二月,令狐楚调任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治所在今山西省晋源县)节度使,李商隐跟随前往。但第二年六月,令狐楚却又被调任入朝当了吏部尚书。这下,李商隐只得离开太原,离开令狐楚,而回到了家乡。
不过,没多少日子,他又上了路:在郑州刺史萧瀚的荐举下,他来到华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华县)刺史崔戎府上,再次当起了幕僚。
后来,李商隐常回忆起初次拜见崔戎的那一幕:
那天,他赶到华县时,还是上午。听说崔大人还在堂上办公,他就直接去了衙门找他。
望着眼前这位气宇不凡的年轻人,崔戎打心眼里就喜欢上了。反正事情也办得差不多了,崔戎吩咐一声下班,就带着李商隐只奔后堂而去。
崔家在唐代称得上地道的名门望族了,可李商隐感到,这位崔大人一点架子也没有。不像有的人,官还没有做多大,一股盛气凌人的味道就先逼人而来。
这一老一少真可谓一见如故。两人从李商隐的文章,到他的志向、抱负,以及他的家世、经历等等,聊啊聊,从上午一直聊到了晚上,却还觉得意犹未尽。对此,李商隐回忆道:
华州留语晓至暮,高声喝吏放两衙。
崔戎同令狐楚一样,也非常赏识李商隐。他常带着李商隐同其他同僚一起,外出踏青啦,登楼赏景啦,赋诗唱和啦,并一再称赞李商隐“读书倾五车”,谓其写东西“下笔即千字”。因此,崔戎对李商隐也是“极力提携,悉心指教”。
但不幸的是,这位被李商隐视作师长兼知己的老人,却在大和八年(公元八三四年)六月,因病去世在任所上。
崔戎的死,令李商隐异常悲痛。他感到自己的前途渺茫难期:刚刚遇到一位特别赏识自己的人,却又让上天把他叫了去。李商隐悲伤不已地写道:
古人常叹知己少,况我沦贱艰虞多。如公之德世一二,岂得无泪如黄河。
后来,在一个阴晦的日子,李商隐寄宿骆氏亭里。傍晚时分,本就难堪的天气更显出凄凉无限,看着眼前淅淅沥沥的雨不住打在水里那枯败的荷叶上,李商隐直觉心头一阵悲凉之意,压抑得自己要沉下去似的,却又不知沉向何处去。这时,他想起了崔戎,想起了他的两个儿子崔雍和崔衮,不禁感慨万千: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二、凌云一寸心
为人当幕僚,代人写写奏章之类的东西,并不是李商隐的志向和目的,他渴盼的还是像一般士人通常所选择的——走科举之路,登上仕途——那样,企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此,在当幕僚的这几年里,他并没忘记参加科举考试。
还在令狐楚幕上时,李商隐就曾参加过一次考试。那是大和六年(公元八三二年),一直关爱着李商隐的令狐楚特地为他置办了行装,让他赶去京城参加进士考试,可惜因为考官贾餗的缘故,没能中第。
李商隐的失望之情可想而知。他的急于建功立业之心跟现实发生的这种强烈冲突,使他经常感到深切的苦闷。这在他后来到了崔戎幕府里的一次宴会上,也有所表现。那天,宴会上有道菜,是炒鲜竹笋。李商隐一边口里吃着,一边突生感慨: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这首诗借竹笋写出自己凌云之志,同时对这番抱负何时才能实现表示出极大的疑虑和不安。
大和八年(公元八三四年),崔戎病死任上后,李商隐怀着郁闷的心情再次踏上应试之路。令他气愤的是,这次考官换成了崔郸,李商隐却还是遭到他的刁难,而又一次名落孙山。在写给崔戎之后的华州刺史崔龟从的书信中,李商隐悲愤地说道:
凡为进士者五年,始为贾相国所憎。明年病不试。又明年,复为今崔宣州所不取。
不过,李商隐的应试不中,除了人为的原因外,跟他反感“帖试”还有很大关系。“帖试”是当时进士考试的主要方式,但李商隐认为它依靠的是死记硬背、因袭经史,而非自己一向主张的自由创造。这自然要跟考官的意旨相违背,名落孙山也就不大奇怪了。李商隐对此也是有所意识的:
始闻长老言:“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常悒悒不快。退自思曰:夫所谓道,岂古所谓周公孔子者独能邪?盖愚与周孔俱身之耳。以是有行道不系今古,直挥笔为文,不爱攘取经史,讳忌时世。百经万书,异品殊流,又岂能意分出其下哉!
但是,这次落第对李商隐的打击还是很大的。
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八三六年),仍然极度抑郁的李商隐来到济源(今属河南)的玉阳山上隐居学道,企图以此来排遣一下心头的不快。没想到,在这里却发生了一件对李商隐一生及其诗歌创作影响至深的事。
作为唐代的国教,隐居学道在当时是一件十分时髦的事。不仅一般百姓、士人要学,而且皇室中人也在学。
而且,对士人来说,隐居学道还有个好处,就是所谓“终南捷径”,亦即不通过进士考试而直接被朝廷选中进入仕途。这方面最著名的人物是初唐的卢藏用。他先也像李商隐一样参加过考试,可没考中,于是就来到长安附近的终南山隐居,名气渐渐大了,而至于被武则天征召,官至尚书左丞。当时一个叫司马承祯的道士把这称之为“终南捷径”。这名字从此就传开了,同时也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士人假如到这个行列中来了。
李商隐之到玉阳山隐居学道,也难说没这动机,不过,现在可不比以前了。在越来越多的士人走上这条路后,朝廷的兴趣早已不大了。所以,很多士人虽是本想走“终南捷径”的,可一隐,往往就真隐了,因为再大名气也没人理了啊。故从这个意义上讲,李商隐的隐居学道,散心的成分还是要多一些。
当时的玉阳山之所以特别出名,是因为它聚集了很多皇室中人在那里。从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首先来到这个地方,建起了宫殿似的灵都观后,唐王朝的其他所谓入道的公主们就先后也来到玉阳山。郁郁的青山、缭绕的香烟、美丽的宫女,一起营构出了玉阳山特有的风光图画。
李商隐在玉阳山时,住的地方离灵都观只有一溪之隔,拿李商隐诗意的话说,他是住在“山连玄圃近,水接绛河遥”的“琼瑶宫”里。就在这里,他认识了一个精通音律的姓宋的宫女。二人之间的感情发展很快,李商隐急遽地坠入了爱河当中。但是,他们也很清楚,他们的这种感情并不能为社会、为礼教所容许,因此他们只能通过书信、诗歌和音乐来悄诉爱慕之情、相思之苦。
自然,李商隐为此创作了大量的爱情诗:关于这些诗,学界争论颇大,有的以为是李商隐借爱情写政治,但我们在此将它们作纯粹的爱情诗处理。这些诗有个共同点,即,大量采用用道教神仙世界的典故,感情缠绵,辞藻瑰丽,诗意晦涩,意境飘渺空灵。在诗中,李商隐成了偷吃仙桃的东方朔或是天台遇仙的刘晨(刘郎),而那位宋氏宫女则是西王母身边的侍女阿环或先秦时秦穆公的女儿弄玉,灵都观则变成了瑶台、紫府、秦楼、蓬山、龙宫、圣女祠等等。如:
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绕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鸾。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
这首诗乃写二人的幽会情景。
李商隐在这方面的成功处是他独创了艺术成就极高、数量极多的《无题》诗。如: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此诗始写难一次得的幽会、却又很快分别,再敷以种种海誓山盟,以及咫尺相隔下二人的苦苦相思情愫。一气呵成,情感含蓄深邃。再如: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本来约好今晚幽会的,可等到五更情人还没来。后才知自己的情人明早就要暂时离开这里,而回京城去。一夜里,梦中几度相会,却难过得叫不出对方名姓;那桌上匆匆写就的赠别书简,字迹清淡,是连墨也没磨浓时写成的啊。平日里已是咫尺天涯,今日更觉比万重蓬山更要遥遥难期。
全诗始终笼罩在一种悲伤不已的情调当中,有力地传达诗人对情人的那种深切而苦痛的情感。
后来,李商隐和宋氏宫女之间的秘密还是被发觉了。宋氏女子被迫离开了玉阳山。最初,李商隐对此并不知情,“寄问钗头双白燕,没朝珠馆几时归”。久没情人的消息,他还以为是情人变心了。很久他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可作为一个文弱书生,他又能怎样呢?他只好眼睁睁看着这段美好的情感如江水东流,一去不返了。
在李商隐极为情伤的时候,唐王朝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甘露之变”。
从唐宪宗被宦官杀害起,唐王朝皇帝的废立几乎就完全操纵在了一群宦官手中。文宗即位后,他并无什么实权,而是处处按照宦官们的旨意办事,其难堪可痛苦,如史料上记载的,文宗有次对当值学士周墀说:“周赧王、汉献帝受制于强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泣下沾襟。
正是在此背景下,唐文宗开始动心思怎么除掉那些宦官。他找了两个人,一个叫李训,一个叫郑注,并很快把李训提拔为同平章事,而让郑注出任凤翔(今属陕西)节度使。这两人得到皇帝的如此恩宠,自然要想方设法回报天恩了:他们秘密商议制定了里应外合的计策,以除掉仇士良等宦官。
但这二人毫无经验,准备工作还不充分就动手了:他们派人假称左金吾卫大厅后的石榴树上夜间有甘露降落,乃吉祥之兆,诱骗宦官们前来观看。可仇士良等人还没进大厅就发现了伏兵,于是连忙挟持着文宗逃进了后宫。
接着,仇士良等出动了大批禁兵,借机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平时嫉恨的大臣的清洗行动。李训、郑注两人遇害外,像宰相王涯、贾餗、舒元舆等人甚至被诛灭九族。“甘露之变”株连者达一千多人,“流血千门,僵尸万计”,朝廷上下笼罩在一派恐怖气氛当中。由此,宦官们更加飞扬跋扈,文宗完全变成了傀儡。
由于李商隐跟在朝中的令狐楚一直保持着紧密联系,所以他能及时了解到这起事件发生、发展的前前后后。尽管还只是个布衣之身,但同其他士人一样,李商隐也充满了无比激愤的情感。为此,他写下了大量诗作,表明自己对此事件的态度,表现他对国家命运、前途的担忧,如《有感》:
九服归元化,三灵叶睿图。如何本初辈,自取屈釐诛。有甚当车泣,因劳下殿趋。何成奏云物,直是灭萑苻。证逮符书密,辞连性命俱。竟缘尊汉相,不早辨胡雏。鬼箓分朝部,军烽照上都。敢云堪恸哭,未免怨洪炉。
在痛恨宦官辈的同时,李商隐对李训和郑注二人的轻率行事是大不以为然的。他看到因为他们的轻率,导致了许多无辜者陷入到这场灾难当中:“谁瞑衔冤目,宁吞欲绝声!”而文宗眼睁睁看着大臣们被宦官诛杀而束手无策的无能,以及事变后不久又“近闻开寿宴,不废用咸英”的昏庸,尤使李商隐感到强烈不满。
“甘露之变”后不久,昭义(治所在今山西省长治市)节度使刘从谏曾三次上表质问王涯等被杀的罪名。由于刘从谏势力强大,宦官们倒不敢把他怎么样。知道这消息后,李商隐很兴奋。他认为,要是能多一些像刘从谏这样的既关心国家命运,又有势力作后盾的人就好了。为此,他写道:
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李商隐这时期的此一类诗作还很多。著名者还有《曲江》一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唐王朝命运前途的深切忧虑和感伤之情: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八三七年),李商隐第三次踏上进京之路。这一次,他总算如愿以偿了。不过,这次能够考中进士,倒不是他的文才发挥得特别好,打动了主考官,而是遇上了好机缘:恩师令狐楚的儿子,也是自己好朋友的令狐綯当时已进入朝中当了左拾遗。令狐綯恰好跟当年的主考官高锴交情颇深,经他的一再推荐和奖誉,李商隐这才实现了他多年来的抱负。
那时有句俗语,是说考进士之难:“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考中这年,李商隐才二十五岁,这可算得上是了不起的一件事啊。他当然知道其中令狐父子对自己的鼎力相助之恩,在《上令狐相公状》中,他满怀感激地写道:
今月二十四日,礼部放榜,某徼幸成名,不任感庆。某材非秀异,文谢清华,幸忝科名,皆由奖饰。
……自卵而翼,皆出于生成;碎首糜躯,莫知其报效。
但李商隐的兴奋之情却可谓溢于言表了。就要荣归故里了,一起考试的朋友们照例在灞桥边为他设宴送行、折柳赠别。满心激动的李商隐却只感到:
霸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
可见他有多得意和自豪啊。
刚回家不久,这时出任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尹山南西道节度使的令狐楚就来了信:邀请他再次入幕。
但李商隐却觉得自己长年在外漂泊,很少在家侍奉老母,“北堂之恋方深”,故他想在家多呆些时间。于是他回信告诉令狐楚,说“至中秋方遂专往”。
没想到,等他赶到兴元时,令狐楚却病得不成人样了。别来情形都没来得及一叙,令狐楚就撒手人世而去。眼看着这位给自己帮助最大、关爱甚深的老人就这样去了,李商隐悲痛欲绝。
这年的十二月,李商隐护送令狐楚的灵柩回京。一路上,连年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随处可见,特别是广大农村凋敝衰败的景象,让他感到无比震惊。走到长安西郊时,李商隐再也不能控制住自己激动的情感,挥笔写下了著名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一诗,淋漓抒写了人民所遭受的那种沉重苦难和悲惨情景,传达出诗人对此的深刻关怀之情:
蛇年建丑月,我自梁还秦。南下大散岭,北济渭之滨。草木半舒坼,不类冰雪晨。又若夏苦热,燋卷无芳津。高田长槲枥,下田长荆榛。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存者皆面啼,无衣可迎宾。
奚寇东北来,挥霍如天翻。是时正忘战,重兵多在边。列城绕长河,平明插旗幡。但闻虏骑入,不见汉兵屯。大妇抱儿哭,小妇攀车轓。生小太平年,不识夜闭门。少壮尽点行,疲老守空村。生分作死誓,挥泪连秋云。廷臣例獐怯,诸将如羸奔。为贼扫上阳,捉人送潼关。玉辇望南斗,未知何日旋。诚知开辟久,遘此云雷屯。逆者问鼎大,存着要高官。抢攘互间谍,孰辨枭与鸾。千马无返辔,万车无还辕。城空雀鼠死,人去豺狼喧。
夜半军牒来,屯兵万五千。乡里骇供亿,老少相扳牵。儿孙生未孩,弃之无惨颜。不复议所适,但欲死山间。
我听此言罢,冤愤如相焚。昔闻举一会,群盗为之奔。又闻理与乱,系人不系天。我愿为此事,君前剖心肝。叩头出鲜血,滂沱污紫宸。九重黯已隔,涕泗空沾唇。使典作尚书,厮养为将军。
等等,皆极写出“安史之乱”中叛军的残暴和官军的怯懦、朝廷的腐败无能,以及给人民所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的诗,在李商隐的创作中,乃为罕见。
三、延年毁谢庄
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八三八年),李商隐应泾原(治所在今甘肃省泾川县北)节度使王茂元的盛情相邀,来到泾原,做了他的幕僚:李商隐可一点也没想到,他随便走出的这一步,会使他的人生因此而陷入一场没完没了的、自己怎么也摆脱不了的政治斗争的旋涡当中去。
进入王茂元幕后,非常赏识李商隐的王茂元把他的小女儿嫁给了他:在此前,李商隐的同年进士韩瞻已娶了王茂元的大女儿。对此,李商隐曾开玩笑道:
一名我漫居先甲,千骑君翻在上头。
意思是自己进士及第的名次在韩瞻之前,可当女婿的事,韩瞻却跑到前面去了。
李商隐婚后的生活很幸福,王氏温顺贤惠,夫妻异常恩爱。不过这位王氏夫人并不是诗人的原配,在《祭小侄女寄寄文》中,李商隐曾说:“况吾别娶已来,胤绪未立”,指出这位王氏夫人乃续弦。
李商隐的恋爱史在此前还发生过一件颇有趣的事:
洛阳城里有位柳枝姑娘,她非常倾慕李商隐的才华。恰好她的邻居李让山是李商隐的堂兄,在他的帮助下,姑娘和诗人终于见上了一面。对诗人一见钟情的柳枝姑娘,约了李商隐三日后再见。可李商隐却因事失约,日后再打听姑娘下落时,柳枝却已嫁为人妇。诗人闻此,无限怅惘,他写道: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自然,这是旧话了。
李商隐答应王茂元而加入到他的幕中时,并没多想过什么,虽然那时他已知道政治上的牛、李党争非常剧烈,双方一直都闹得你死我活的。王茂元正属于所谓李党人物,而他的朋友令狐綯却是对立的牛党那边的人:可李商隐还是认为自己并没有投靠哪个党的意思;况且那时他虽然中了进士,可生活并没什么大的起色,除了继续为人当幕僚外,他也没别的路子。
李商隐很单纯地以为,他的这些情况和想法,令狐綯等人应该很清楚啊。但他还是没料到,自己走出的这步,会引起令狐綯他们那么激烈的反应,他们骂李商隐“背家恩”、“投异党”、“诡薄无行”、“放利偷合”等等。
从此,李商隐就陷入了终其一生也没能摆脱的党争倾轧当中了。
虽然李商隐已靠中了进士,可要获得官职,还得经过一次吏部的考试。到王茂元幕上不久,李商隐就来到京城应试博学宏词科。主考官周墀、李回都很欣赏他的文才,录取了他。可当吏部上报中书省时,中书省却以“此人不堪”为由把他的名字抹掉了。
李商隐自然知道这是党争惹的祸。他愤愤地写道:
沈约怜何逊,延年毁谢庄。清新俱有得,名誉底相伤?
诗人用颜延之诋毁谢庄的典故来借指牛党的排斥异己,表现自己无比愤慨的心情。
这次仕途失意对李商隐的打击虽很大,可他并没因此而忘记自己的抱负。一天,在登上安定城楼上时,极目远眺,他顿感豪情万丈,脱口吟咏道: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第二年,李商隐再次入京,终于通过了礼部考试,进入了秘书省,当上了一个九品小官——校书郎。
不过,校书郎这个职位的品级虽较低,却很容易往上升迁。许多进士出身的宰相大臣就是从这里上去的。因此,李商隐还是很得意的。但他的得意没能持续多久。几个月后,他便被调任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县)县尉了。
从京城调到地方,李商隐倍感挫折。离开长安时,他在写给朋友薛岩宾的诗中云:
还将两袖泪,同向一窗灯。桂树乖真隐,芸香是小惩。
“芸香”即芸台,指秘书省。唐人习惯称贬官为“小惩”。可见,李商隐认为自己是遭到贬谪了。
李商隐到弘农后,过得并不愉快。他看到那些百姓受尽压迫和摧残,却无力帮助他们,心中十分不安。终于,有一次,因为给一位蒙冤的犯人减刑的事,李商隐跟上司、陕虢观察使孙简发生了激烈冲突。面对上司的骄横和呵斥,他再也忍不住心中积蓄已久的不满与屈辱,以告长假的形式离职而去:
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开成五年(公元八四零年),唐文宗病死,武宗即位。新皇帝立即任用李德裕为相,企图重振朝纲。作为李党人物的王茂元,随之也被调进京城做了朝官。正一筹莫展的李商隐这时感觉到了希望,他毅然真正离开弘农,回到了洛阳。不久,他在王茂元妻弟的帮助下,又把家搬到了京城里。
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八四二年),李商隐再次前去应试,以书判拔萃授秘书省正字。这次意外的成功令李商隐大为兴奋,他的政治热情又一次被激发起来:
三干有司,两被公选;再命芸阁,叨迹时贤。……于显扬而虽未,在进修而不隳。
这年,回鹘乌介可汗入侵唐朝边境。李德裕在唐武宗的支持下,力主抗战。当朝廷军队出师时,李商隐以其极大热情写了首《赠别前蔚州契苾(音闭)使君》以鼓励将军们英勇作战:
何年部落到阴陵,奕世勤王国史称。夜掩牙旗千帐雪,朝飞羽骑一河冰。蕃儿襁负来青冢,狄女壶浆出白登。日晚鸊鹈泉畔猎,路人遥识郅都鹰。
再入秘书省,本可成为李商隐政治生涯中一次绝好的开端的,但不幸的事却在这时发生了:这年冬天,李商隐的母亲病逝了。李商隐悲痛得“号天叫地,五内崩摧”。
在为母亲守丧期间,李商隐过着宁静、闲适的生活,他直感到自己变成陶渊明了。他写道:
依然五柳在,况复百花残。昔去惊投笔,今来分挂冠。
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李商隐忘记了国事。会昌三年(公元八四三年),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卒,其侄子刘稹不从朝廷命令,起而反叛。
王茂元也参加了这场平叛战争,李商隐代岳父起草了《与刘稹书》,严词谴责刘稹“迁延朝命,迷失臣职”,警告他若执迷不悟,必将重蹈先朝叛乱藩镇之覆辙。此文写得气势磅礴,笔力雄健,称得上是晚唐骈文佳作,从中也见出李商隐对平叛的鲜明立场。
李商隐离开长安的三年期间,李德裕主持的击溃回鹘侵扰、平定刘稹叛乱、废佛教、裁冗官等一系列活动,给已呈现出死气的晚唐带来了一度中兴的景象。这使闲居在家的李商隐既振奋,又遗憾,他渴望回到京城,亲自加入到这种局面当中去。这时,他已不大写那些效陶的隐居诗了,而是吟咏道:
月色灯光满京都,香车宝辇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李商隐丁忧期间,移家到了永乐(今山西省芮城县)。会昌五年(公元八四五年),他应邀回了趟郑州。返程时,又去洛阳住了些日子。岳父王茂元早于会昌三年(公元八四三年)病故军中。当时,李商隐没能亲临吊唁。这次,他乘洛阳之行,又重祭了王茂元:
千里归途,东门故第;数尺素帛,一炉香烟。
这一年的十月,李商隐守丧期满,回京复官,仍旧当他的秘书省正字。雄心勃勃的李商隐面对的局面却已然改变:唐武宗已没了之前的政治热情,而终日沉湎于神仙和女色当中。李商隐对此,只能叹息自己生不逢时了。
会昌六年(公元八四六年),武宗因服用金丹中毒身亡。其叔父李忱即位,是为宣宗。
唐宣宗一上台,马上完全一反此前政策,驱逐李德裕,清洗李党人物,而起用牛党中人。这下,李商隐仅存的希望也一下化为泡影。看着宣宗等人的平庸无能,他开始怀念起武宗前期的功业来,同时对武宗后来的沉湎射线女色也不无嘲讽之词,如《茂陵》:
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内苑只知含凤嘴,属车无复查鸡翘。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修成贮阿娇。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
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八四七年)二月,李党中人郑亚被贬逐到桂州(今广西省桂林市)当刺史和桂管防御观察使。郑亚邀请李商隐入其幕:想到在长安已无自己立足之地,李商隐便答应了。
桂林地处偏僻,荒凉怪异,再联想到自己一直来的遭际,李商隐的心情非常恶劣,这使他对桂林的自然和风俗都感到不很顺眼:
鬼疟朝朝避,春寒夜夜添。未惊雷破柱,不报水齐檐。虎箭侵肤毒,鱼钩刺骨銛。鸟言成谍诉,多是恨彤襜。
这种情绪使他常常感到孤独和愁苦,而十分想念远在长安的妻儿:
固有楼堪倚,能无酒可倾。岭云春沮洳,江月夜晴明。鱼乱书何托,猿哀梦易惊。旧居连上苑,时节正迁莺。
大中二年(公元八四八年),郑亚再度被贬为循州(今广东省惠州市东)刺史。消息传来,李商隐受郑亚之托,正在昭州代理刺史。他立即赶回桂林,与郑亚话别:郑亚去循州,而李商隐也就此结束桂林生涯,取道潭州北上。
郑亚对李商隐的赏识和信任,使诗人一直都很感激。三年后,他曾作《献寄旧府开封公》诗,云:
幕府三年远,春秋一字褒。书论秦逐客,赋续楚离骚。地理南溟阔,天文北极高。酬恩抚身世,未觉轻鸿毛。
此年秋天,李商隐回到了长安,不久,被选为京兆府盩厔(音周至)尉。第二年(公元八四九年)春,他又被京兆尹留在府里代理法曹参军,掌奏章。
这时,朝中执政者多为牛党人物,令狐綯也已升迁到知制诰,充翰林学士,但出于朋党的缘故,他对李商隐早已非常疏远了。
这年重阳那天,李商隐到令狐綯家里拜访,可令狐綯避而不见。李商隐很生气,在客厅里题了首诗便拂袖而去了。诗云:
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篱。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
对这种朋党猜忌,李商隐既愤懑不平,又觉十分辛酸无奈:
李杜操持事略齐,三才万象共端倪。集仙殿与金銮殿,可是苍蝇惑曙鸡。
生儿古有孙征虏,嫁女今无王右军。借问琴书终一世,何如旗盖仰三分。
但对李商隐来说,这一年也不是没有高兴的事,那就是同另外一位大诗人杜牧的相识。这年,因为杜牧任司勋员外郎兼史馆修撰,两人遂有了见面的机会。李商隐写了首《杜司勋》赞扬杜牧的创作: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晚唐诗人中,李商隐还跟温庭筠有交往。温庭筠有首《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云:
一水悠悠隔渭城,渭城风物近柴荆。寒蛩乍响催机杼,旅雁初来忆弟兄。
可见两人感情颇深。现存李商隐赠温庭筠的诗有两首,其中一首题为《闻著明凶问哭寄飞卿》。著明是李商隐和温庭筠二人共同的一个朋友,李商隐听到他的死讯后,写了这首给温庭筠的诗,云:
昔叹谗销骨,今伤泪满膺。空余双玉剑,无复一壶冰。江势翻银汉,天文露玉绳。何因携庾信,同去哭徐陵。
这年十月,徐州刺史、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一再奏请朝廷,邀李商隐去他幕里:在极度郁闷的生活中,突然有人这么赏识自己,自然令李商隐兴奋、感激不已:
此时闻有燕昭台,挺身东望心眼开。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
离开处处受到压抑的长安,来到徐州,李商隐精神也振奋起来,他决心好好干一番事业:
乘运应须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君王自起新丰后,项羽何曾在故乡!
但李商隐的这番抱负,却随着卢弘止大中五年(公元八五一年)在徐州的病故,又一次落空了。他怀着悲痛的心情,不得不离开徐州,又回到了长安。
大中五年(公元八五一年)七月,李商隐的朋友柳仲郢调任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刺史、东川节度使,邀请他入幕,李商隐欣然答应了。但临行前,他挚爱的妻子王氏夫人却不幸去世了。这给他又一次沉重的打击,诗人悲痛地写道:
谢傅门庭旧未行,今朝歌管属檀郎。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忘。愁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
到了梓州,李商隐对亡妻犹念念不忘: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在梓州期间,李商隐报国雄心依然存在,只是因为个人遭际的不堪,而多了些颓唐成分:
井络天彭一掌中,漫夸天设剑为峰。阵图东聚烟江石,边柝西悬雪岭松。堪叹故君成杜宇,可能先主是真龙。将来为报奸雄辈,莫向金牛访旧踪。
唐宣宗大中九年(公元八五五年)十月,柳仲郢因在梓州“美迹可闻”,而征为吏部侍郎。于是,李商隐得以同柳仲郢一道返回长安。
回到长安后,李商隐被任命为盐铁推官。因办理公务,他曾到过江南:那是他幼年时候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再次目睹江南风光,想想自己从那时起就一直在漂泊之中,到现在暮年了还是如此,李商隐不禁大为感慨神伤:
浪迹江湖白发新,浮云一片是吾身。寒归山观随棋局,暖入汀洲逐钓轮。越桂留烹张翰脍,蜀姜供煮陆机蓴。相逢一笑怜疏放,他日扁舟有故人。
大中十二年(公元八五八年)二月,柳仲郢调任刑部尚书,李商隐趁机辞掉推官之职,从长安返回洛阳,就此闲居在家里,结束了一生漂泊沉浮的求仕生涯。
不久,他又拖着病体回到了郑州,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著名的《锦瑟》诗即创作于此时: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就在这年暮冬的一天,一生坎坷的李商隐抱着终生憾恨郁郁而终。他的友人崔珏为之哭道: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四、山河使笔驱
李商隐死后的一天,一群文人泛舟湖上。岸上,正是木兰花盛开之际。于是有人提议以“木兰”为题赋诗。
众人正酣饮酬唱时,忽上来一位衣衫褴褛的读书人。一上船,他就朗声吟咏道:
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船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大家正惊讶之时,那人却以翩然而去。后来他们才知道:吟诗者乃李商隐的魂魄再现。
这个故事虽不足信,但从中却可见出李商隐对后来人的影响。
对李商隐的成就,与他同时的诗人喻凫曾称赞道:
羽翼恣抟扶,山河使驱笔。
在唐代诗人中,李商隐对后世的影响虽不如李白、杜甫,但从晚唐直到清末,学习李商隐诗的人却为数不少。
如李商隐的姨侄、晚唐著名诗人韩偓就受其影响很大。不过,韩偓只是单纯学习了李商隐诗风中“绮靡”的一面,而忽视了诗歌的思想内容,从而发展出了更为艳丽的“香奁体”。
特别到了宋代,李商隐的影响就更大了,叶燮曾说:
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
北宋初年的杨亿等人标榜以李商隐为宗主,相互酬唱,编成一部《西昆酬唱集》,形成了对当时影响极大的一个流派——西昆体。
总的来说,李商隐写诗非常喜爱而且也擅长运用典故,以之营构出极富情感表现力的意象。这些意象,大都或色彩秾丽,或神秘诡谲,本身就有一定的美感,如“云母屏风”、“金翡翠”、“绣芙蓉”、“红烛残花”、“凤尾香罗”等等,同时,这些意象往往又蕴涵了无限的哀愁、彷徨、伤感的感情基调。如《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
芦叶梢梢夏景深,邮亭暂欲洒尘襟。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思子台边风自急,玉娘湖上月应沉。清声不远行人去,一任荒城伴夜砧。
芦叶瑟瑟,风急月沉,一夜砧响,不绝如缕……,诗人在此选择的都是这种萧瑟、凄凉的意象以传达自己独居关外荒城的孤寂情怀。
比起之前诗人采用平行或递进式结构,一层一个意蕴来说,李商隐的诗往往迂回曲折,全诗多只吟咏一种情绪,而在不同角度和层面,反复叠加,使人如置身深谷,缠绵不休。如《夜雨寄北》一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全诗先在实境中想象虚境,再又把眼前实境变成虚境中的虚境,回环往复,如蒙太奇手法一样重重叠叠,从中见出诗人那深沉的感情。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球王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