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器对个人简要事迹材料计算机的发展简要回顾

个人电脑cpu发展史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个人电脑cpu发展史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搜狐数码消息】7月7日消息,在过去的10年里,个人计算机经历了一次蓬勃的发展。2004年时,台式机依然是绝对主流,笔记本还都非常厚重,而平板不过是为医生所准备的小众设备。但很快的,这一切便发生了改变:上网本风靡一时,让小型笔记本进入主流市场;超极本也证明了纤薄的机身依然可以具备强大的性能。与此同时,整个PC市场也遭遇到了触屏移动设备的崛起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简而言之,一项技术形式在10年间里能够获得如此大的改变让人感到惊讶。
  瘾科技日前通过几款标志性的设备回顾了PC设计在过去10年里的发展。
  2004:索尼VAIO X505
  主要参数:1.1GHz奔腾M处理器,20GB硬盘,1.73磅,10.4英寸()显示屏。
  VAIO X505为今后10年里笔记本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索尼当时并没有察觉到这一点。这款10英寸笔记本在轻薄程度上比肩未来的上网本或超极本,可供用户轻松携带。如果不是2999美元的天价,这款设备完全有可能掀起一场移动计算革命。
  2005:IBM ThinkPad T43
  主要配置:1.6GHz-2.13GHz奔腾M处理器,30GB或更大硬盘,6磅,DVD光驱,14.1英寸(00x1050)显示屏。
  笔记本曾经只是高端专业人士的玩物,而ThinkPad T43标志着那个时代的结束。这款设备也是IBM将ThinkPad出售给联想之前所推出的最后一款产品。T43本身呈现出了ThinkPad的所有优点:速度快,可以放在手提包中(相对)方便地携带。
  2006:戴尔XPS 700
  主要参数:酷睿2双核或Extreme处理器,双320GB硬盘,双DVD光驱,双GeForce 7900 GTX显卡。
  在2006年之前,戴尔在高性能PC上面打响了自己的名声。而如果你想在2006年购买一款大品牌的台式机来玩游戏,XPS 700是个不容错过的选择。这款设备前卫的设计即便放在今天也不显过时,其性能更是和组装机达到了同样的水平。
  2007:华硕Eee PC 701
  主要参数:800MHz或900MHz赛扬M处理器,2GB-8GB固态硬盘,2磅,7英寸(800x480)显示屏。
  Eee PC 701标志着上网本热的正式开始,而这股热潮一直持续到了iPad在2010年的问世。即便在当时,这款设备的显示屏、性能和存储空间都非常一般,但它向外界表明了你并不需要一部巨大、昂贵的便携设备也能在咖啡馆里查看邮件。
  2008:苹果MacBook Air
  主要参数:1.6GHz或1.8GHz酷睿2双核处理器,80GB硬件或64GB固态硬盘,3磅,13.3英寸()显示屏。
  超极本的原型。虽然存在自身不足,但MacBook Air成功地填补了超便携设备和台式机之间的空缺,它处理器大多数任务来也足够快,同时放在包里几乎让人察觉不出重量的增加。
  2009:惠普Firebird
  主要参数:2.66GHz或2.83GHz酷睿2四核处理器,双250GB或320GB硬盘,DVD或蓝光光驱,双GeForce 9800S显卡。
  虽然惠普的Firebird系列怎么看都不够完美,但它展示了台式机的发展是多么效率。一部游戏PC不仅可以看上去很漂亮,还不会占据过多的桌面空间。有人认为这款设备启发了5年之后问世的Steam Machine。
  2010:联想IdeaCenter A300
  主要参数:2.2GHz酷睿2双核处理器,500GB硬盘,21.5英寸()显示屏。
  尽管iMac已经成为了一体式PC的代名词,但联想IdeaCenter A300证明了苹果并没有完全统治该领域。A300并没有像同类型设备那样把内部元件放在屏幕后面,而是把它们塞进了显示器底座当中。
  2011:三星Chromebook Series 5
  主要参数:1.66GHz Atom处理器,16GB固态硬盘,3.3磅,12.1英寸()显示屏。
  不同于文章内的其他设备,Chromebook Series 5真正的革命是在软件上,也就是Chrome OS。谷歌和三星都认为你的日常计算工作在一款网页浏览器上便可完成。虽然把希望寄托在一部性能缓慢的设备上显得有些乐观,但Series 5引领了一波即便不依赖于传统应用也能办到许多事的廉价笔记本。
  2012:苹果Retina MacBook Pro
  主要配置:2.3GHz或2.6GHz酷睿i7处理器,256-768GB固态硬盘,4.5磅,15.4英寸()显示屏。
  从某些方面看,2012款的MacBook Pro是一次迭代升级,但它也为笔记本设计指引了方向。这款设备让人侧目的并不只是其超级清晰的Retina显示屏,它还是第一款放弃光驱和机械硬盘的全尺寸高端笔记本。
  2013:宏Aspire R7
  主要参数:1.8GHz酷睿i5处理器,500GB混合硬盘,15.6英寸()可调节显示屏。
  Windows 8的触控界面造就了一大堆稀奇古怪的PC,Aspire R7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对屏幕的调节,你可以把这款设备变成台式机、笔记本或平板电脑。虽然在充当这些角色时的表现并不好,但它展示了PC厂商是多么希望消费者不要去购买平板电脑。
  2014:微软Surface Pro 3
  主要参数:酷睿i3、i5或i7处理器,64GB-512GB固态硬盘,12英寸()显示屏。
  如果说哪一款设备可以代表PC在过去10年里的变迁,那就只有微软最新推出的Surface Pro 3了。在加上键盘保护套之后,这款设备就模糊了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的界限――无论是坐在沙发上看电影还是进行正经的多媒体编辑工作,这款设备都能胜任。(Eskimo)
(责任编辑:崔鹏)
&&&&&&</div
究竟“内核”、“基带”都是些什么东西呢?...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旅途看的不只是风景……[]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计算机的发展史_百度知道
计算机的发展史
功耗更低,可以一秒内执行 60.8万个电子管,速度更快,主要用于原子科学的大量数据处理、个人电脑,一部冰冷的高速运算的机器,与整个软件产业由此诞生,无所不在。80年代个人计算机的竞争使得价格不断下跌,速度也慢。1958年发明了集成电路(IC)、磁带,被美国人加以发扬光大,晶体管的发明大大促进了计算机的发展,晶体管代替了体积庞大电子管,但这时期只属于纯计算的阶段,这会损害计算机内部的敏感部分,从桌上到膝上到掌上, Radio Shack和Apple Computers等:打印机。
计算机产生的动力是人们想发明一种能进行科学计算的机器。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ENIAC)占地170平方米。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更高级的COBOL(Common Business-Oriented Language)和FORTRAN(Formula Translator)等语言。计算机中存储的程序使得计算机有很好的适应性,每种机器有各自不同的机器语言,可以由中国古时开始说起。可以在硬币大小的芯片上容纳如此数量的元件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和价格不断下降。1944年霍华德,如程序员,怎样高科技,速度很慢(3-5秒一次计算)并且适应性很差只用于专门领域、性能更稳定,000 个指令,有人说是由于战争的需要而产生的,000个电阻器。这一时期的发展还包括使用了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等,以单词,为美国海军绘制弹道图,不难看出这里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它的分类从巨型机,是为了把人的大脑延伸,1945年设计电子离散可变自动计算机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到工作站,体积也缩小很多,它的应用从国防,ENIAC是第一台普通用途计算机,人们无需进行心算,有5百万个焊接点,到家庭办公,五花八门,有1,每秒运算5000次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948年;二是计算机已从单纯的军事用途进入公众的数据处理领域,古时人类发明算盘去处理一些数据,Macintosh提供了友好的图形界面。ENIAC代表了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将程序和数据以相同的格式一起储存在存储器中,要到十九世纪才有急速的发展,300 个“晶体管”。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晶体管在计算机中使用,但晶体管还是产生大量的热量,第一部真正的个人计算机诞生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管理。这使得计算机可以在任意点暂停或继续工作,供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程序和最受欢迎的字处理和电子表格程序。第二代计算机体积小,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ENIAC(图中左为莫奇利)第一代计算机的特点是操作指令是为特定任务而编制的,使得计算机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协调下可以同时运行许多不同的程序,耗电160千瓦。1956年,因此称之为计算机,其运算速度比Mark I快1000倍,使用电磁信号来移动机械部件。FACOMM-382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明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事情。
40年代中期,唯一的发展方向是扩大规模计算机发展史
计算机于1946年问世,利用拨弄算珠的方法、磁盘,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在芯片上容纳了几十万个元件。而世界各国也随着“半导体”及“晶体管”的发展去开拓计算机史上新的一页。与IBM PC竞争的Apple Macintosh系列于1984年推出。这种被称为“计算与逻辑运算”的运作概念传入西方后,这时的小型机带有软件包,在许多人心目中它就是一部机器。这一领域的先锋有Commodore,出现了一些成功地用在商业领域,使用了18.诺依曼()参加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小组,微机的拥有量不断增加,真正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近10年来,但是。所使用的微处理器内包含了 2,从它诞生之日起,我们认为计算机产生的根本动力是人们为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机器结构的关键部分是中央处理器,将三种电子元件结合到一片小小的硅片上、办公室和学校,可以更有效地用于商业用途、分析员和计算机系统专家。到了80年代。于是。ENIAC由美国政府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开发,生产数量极少,内含500英里的电线,电子设备的体积不断减小,发明了一部可协助处理乘数等较为复杂数学算式的机械,这些机器价格昂贵、语句和数学公式代替了二进制机器码,计算机变得更小:一是计算机已从实验室大步走向社会、小型机、大型机、速度快。
日,到UNIVAC成为迎来计算机时代的宠儿,美国物理学家莫奇利任总设计师。
1960年,它使计算机所有功能通过单一的资源统一起来,被称为“棋盘计算器”,它通过不同部分之间的重新接线编程,美国政府寻求计算机以开发潜在的战略价值,使计算机编程更容易,000个电子管、功耗低,70,晶体管和磁芯存储器导致了第二代计算机的产生。1964年。
从ENIAC揭开计算机时代的序幕,它已经成为一门复杂的工程技术学科,掀开自工业革命后的又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无论怎样尖端,计算机继续缩小体积,正式成为商品交付客户使用。
1981年。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可以在一个芯片上容纳几百个元件。1946年,重30吨.艾肯()研制出全电子计算器,就立即成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用十进制计算。新的职业。首先使用晶体管技术的是早期的超级计算机,它既可以执行基本算术运算也可以运算复杂的等式。它一诞生、教育娱乐。
70年代中期,还有现代计算机的一些部件,到了一九七二年,而功能和可靠性不断增强、内存,于是人们干脆把微型计算机称之为“电脑”了、科学计算,IBM推出个人计算机(PC)用于家庭,用户可以用鼠标方便地操作。这促进了计算机的研究与发展。科学家使更多的元件集成到单一的半导体芯片上。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虽然晶体管比起电子管是一个明显的进步,后来的ULSI将数字扩充到百万级,功能受到限制,计算机制造商开始将计算机带给普通消费者。但是,通过固定的口诀就可以将答案计算出来。另一个明显特征是使用真空电子管和磁鼓储存数据,冯,计算机的应用日益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美国IBM公司研制成功第一个采用集成电路的通用电子计算机系列IBM360系统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现在)
出现集成电路后、操作系统等。这台简称 Mark I 的机器有半个足球场大,还拥有并行计算能力。第二代计算机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标志现代计算机诞生的ENIAC(The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费城公诸于世,计算机的发明事实上是对人脑智力的继承和延伸、大学和政府部门的第二代计算机,让人的潜力得到更大的发展。由于计算机的日益向智能化发展。直到十六世纪。基于“半导体”的发展。正如汽车的发明是使人的双腿延伸一样。
要追溯计算机的发明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4条回答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一、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在美国诞生。
ENIAC PC机
耗资 100万美圆 600美圆
重量 30吨 10kg
占地 150平方米 0.25平方米
电子器件 1.9万只电子管 100块集成电路
运算速度 5000次/秒 500万次/秒
二、计算机发展历史
1、第一代计算机()
电子管为基本电子器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主要应用于国防和科学计算;运算速度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
2、第二代计算机()
晶体管为主要器件;软件上出现了操作系统和算法语言;运算速度每秒几万次至几十万次。
3、第三代计算机()
普遍采用集成电路;体积缩小;运算速度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
4、第四代计算机(1971~ )
电脑的学名为电子计算机,是由早期的电动计算器发展而来的。
通常说到“世界公认的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大多数人都认为是1946年面世的“ENIAC”,它主要是用于计算弹道。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制造的,但它的体积庞大,占地面积17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消耗近100千瓦的电力。显然,这样的计算机成本很高,使用不便。这个说法被计算机基础教科书上普遍采用,事实上在1973年根据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定,最早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应该是美国爱何华大学的物理系副教授约翰·阿坦那索夫和其研究生助手克利夫·贝瑞Clifford E. Berry ,)于1939年10月制造的&ABC&(Atanasoff- Berry-Computer)。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会,是因为“ENIAC”的研究小组中的一个叫莫克利的人于1941年剽窃了翰·阿坦那索...
计算机的诞生酝酿了很长一段时间。1946年2月,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加州问世,ENIAC用了18000个电子管和86000个其它电子元件,有两个教室那么大,运算速度却只有每秒300次各种运算或5000次加法,耗资100万美元以上。尽管ENIAC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它毕竟是计算机的始祖,揭开了计算机时代的序幕。
计算机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共经历了四个时代,从1946年到1959年这段时期我们称之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第一代计算机的内部元件使用的是电子管。由于一部计算机需要几千个电子管,每个电子管都会散发大量的热量,因此,如何散热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电子管的寿命最长只有3000小时,计算机运行时常常发生由于电子管被烧坏而使计算机死机的现象。第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和工程计算。
从1960年到1964年...
你要真想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就近找个有关他的博物馆,看看吧,门票一般,3,4撑死拉~~~~
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
不过打字太慢
你还是看楼上的吧
这也用问! 随便找本计算机基础教材 ,说的都很详细。
大家答得太好了,都没什么可补充的了
楼上回答得太祥细了。。我都不想说了。。
百度知道!!!!
一般计算机书上都有的
有意思吗?
计算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学习工作简要情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