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泰安举行赛艇比赛视频吗

泰安市体育局
苏有森同志在2011年全市体育工作暨参加22届省运会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继往开来&乘势而上
努力开创新周期体育强市建设新局面
——苏有森同志在2011年全市体育工作暨参加22届省运会
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3月30日)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第二十三届省运会新周期的开局之年。今天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省政府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暨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2届省运周期特别是2010年我市体育事业发展情况,对省运会备战参赛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2010年度各项先进进行隆重表彰,同时对今年的工作任务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动员全市体育系统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继往开来,乘势而上,推动全市体育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开创23届省运新周期体育强市建设新局面。会上,徐恩虎副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10年全市体育工作成效显著,22届省运周期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2010年是第二十二届省运周期的参赛决战之年,也是总结“十一五”、谋划“十二五”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体育系统干部职工以“推进科学发展,建设体育强市”为统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干事创业,争先进位,全面实现了“竞技体育上位次、群众体育争先进、体育彩票扩总量、体育设施上水平、机关建设创文明”五大突破的目标,圆满和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1、组团参加第二十二届省运会顺利实现争先进位目标。本届运动会是省政府改革省运会赛制后的首届省运会,青少年组共设25个大项759个小项,各项目比赛自2010年7月1日陆续铺开,至9月26日结束,历时88天。我市选拔组建了436人的代表团,其中323名运动员参加了23个大项178个小项的角逐,这是泰安在省运会历史上参赛项目和人数最多的一届代表团。经过坚持不懈地拼搏努力,青少年运动员组在14个大项上获得金牌31.75枚、银牌20.5枚、铜牌30枚,奖牌总数82.25枚,总分1596.5分,分列全省第八位,其中金牌数比上届省运会多10.25枚,总分比上届省运会多620分且超过济宁、枣庄两市进升两个位次;优秀运动员组由我市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在本周期内获得奥运金牌1枚、世锦赛金牌1枚和全运会金牌1枚、银牌7枚、铜牌3枚,这些成绩折合金牌36.25枚、总分467分,分列全省第九位,其中金牌数比上届省运会多13.25枚,总分比上届省运会多260分;竞技体育贡献奖综合以上两项获得金牌68枚、银牌20.5枚、铜牌30枚,奖牌总数118.5枚、总分2063.5分,分列全省第八位,其中金牌数比上届省运会多20.5枚且超过济宁进升一个位次,总分比上届省运会多853.75分且超过济宁、枣庄两市进升两个位次;我市代表团还被组委会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本届省运会所设7个奖项,我市代表团全部获得,取得了竞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在本届省运会上,我市在体操、跳水、蹦床、足球、排球、篮球、手球等项目继续保持优势的同时,武术、散打、拳击、赛艇、空手道等项目实现了新的突破,涌现出了一批好苗子,为我市竞技体育人才储备奠定了丰厚基础。
2、业余训练工作得到明显加强。2007年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把强化业余训练,坚决打好省运会作为全市体育工作的中心,市政府及市体育局都成立了专门的备战参赛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切工作为备战让路、一切工作为参赛服务,不断完善以市、县体校为主的举市训练体制,制定出台了深化体教结合、促进招生选材、实行金牌目标考核、提高参赛补贴奖励、扶持人才基地建设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努力培强体操、跳水、球类等优势项目,突破发展武术、散打、拳击、击剑等潜优和新兴项目,项目布局和业训水平更加合理高效。市体校把“训练工作出金牌”作为生命线,适时调整完善项目设置体系,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科学训练,严格落实教练员聘任制、金牌目标责任制和日常教学训练管理办法,为重点队员量身定制训练计划,将优秀队员大面积送至高水平运动队代训,注重做好优秀运动员引进工作,同时狠抓文化教学和日常管理,学校的金牌贡献率、综合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不断提高。深化实施高水平训练基地带动战略,通过积极争取,全市累计获批国家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2家,单项国家级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1家,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9家,省优秀运动队后备人才训练基地4家,争取扶持资金200余万元。以建设市级训练网点为抓手,不断深化体教结合,加强对20所市级传统项目学校、20处训练基地的指导、帮扶和建设,与教育系统联合举行了篮球、排球、足球锦标赛,对基层学校给予重点支持和奖励,鼓励他们抓好运动员选拔、培养和输送工作,并通过举办田径等11个项目锦标赛发现选拔人才,各级体校招生人数明显增加,全市运动员队伍达到904人。坚持走精兵之路,积极对上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年内先后向省以上专业运动队输送27人,泰安籍运动员在年内大赛中先后有3人(杜云鹏、司天峰、刘坤)夺得4项世界冠军,1人(司天峰)夺得1项亚洲冠军,5人(李娜、陈志姣、张颖、娄明、马延青)夺得6项全国冠军。扎实做好裁判工作,先后推荐16名同志担任省运会比赛裁判,选派27名同志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班,举办市级裁判员学习班4期200余人参加。此外,成功承办首届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泰山赛段比赛,14支国外队、4支国内队100多名运动员参赛,我市被环中赛组委会授予“优秀组织奖”;成功举办第24届泰山国际旅游文化登山节第15届全国全民健身登泰山比赛暨国际邀请赛,参赛运动员达2600余人;组织举行“泰山冠军”系列大奖赛月赛5次、季赛1次及年度总决赛,累计参赛人数3000余人次,为宣传泰安泰山,扩大对外开放做出了积极贡献。
3、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以抓《全民健身条例》贯彻落实为重点,通过积极汇报争取,成功将“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纳入了政府工作目标任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财政预算,通过举办专题学习培训班、召开座谈会、印发宣传册、举办宣传日、设置宣传一条街、出动宣传车和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我市的《全民健身计划》(草案)。突出抓好市县乡村四级健身组织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体育总会、老年体协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职能,市级体育协会发展到13个、俱乐部41个、各类健身站点4400多个,老年体育单项工委发展到10个,全市建立老年体协组织的村(居)达到73%。着力抓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落实网上注册登记制度,加强教育培训和管理使用,年内累计培训审批765人,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4967名,分别配备到各类体育协会和基层健身站点,在推广健身项目、扩大健身人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把开展活动作为全民健身工作的重中之重,圆满完成了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选派169人参加了第二届省老年人运动会11个项目的比赛,举办承办了国际跳棋国际公开赛、国际龙舟邀请赛、全国国际跳棋比赛、华东区体育舞蹈锦标赛、东平湖全省龙舟赛、全省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暨省直机关登泰山活动、“百千万”篮球乒乓球象棋比赛、全民健身日展演、《全民健身条例》宣传日、环泰山万人健身跑等大型全民健身活动45项次,全民健身登泰山比赛、泰山冠军系列大奖赛、东平湖龙舟赛、老年项目展演等活动更具品牌效应,学校体育、职工体育、老年体育和农村体育活动更加广泛,全市体育人口达到40%以上。年内,市体育局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体育局授予“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市体育总会被省体育总会授予“突出贡献奖”。
4、体育彩票销量再次突破两亿元大关。2010年是体彩工作形势严峻的一年。我们坚持“生命线工程”、“一把手工程”不动摇,提出了打硬仗、啃硬骨头的口号,确立了“强化领导,强化站点,突破城区,突出宣传”的工作思路,市局把体彩作为“一票否决”指标,纳入县级体育目标考核,部署开展了先进县市区及优秀局长、分管局长和十佳投注站、优秀投注站、星级投注站评选活动,累计扶持资金60余万元,用于营销宣传、公益活动、站点考核奖励、竞彩店促销和外出参观学习。各县市区体育局注重发挥组织力量,在把握方向、制定政策、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关注、重点支持。市县体彩中心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全力做好站点扩张、管理和服务工作,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站点数量和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把强化宣传作为重点,除在广播、电视、报纸、公交广告等媒体做常规宣传外,积极拓展宣传渠道,通过支持建设全民健身大楼、健身路径等体育设施,开展扶贫救困、义卖义捐等公益活动,冠名赞助体育赛事、文体活动,组织开业促销、赠送代金券、中奖送大礼等形式,提高了体育彩票的品牌影响力,有效应对了奥运会、全运会过后人们购彩热情下降的严峻形势,年内实现销量2亿元,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20%,列全省第八位,市场占有率达到34%,列全省第六位,筹集体彩公益金1300多万元,为泰安公益事业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5、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首次提出了建设市县乡村四级体育设施网络的目标,全力推进大型场馆设施建设,总投资2亿多元的泰安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工程进展顺利,目前投资7800万元建筑面积16839平方米的全民健身大楼已经竣工,各分项目经建设主管部门验收,全部评定为优良工程,具备了参评全省建筑工程质量最高荣誉“泰山杯”的条件;同时广泛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确立管理架构,引进专业化物业管理公司,做好了全民健身大楼运营的前期准备工作。市体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投资1000万元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学生食宿综合楼正在办理筹建手续。市体育中心整体规划顺利通过审批,规划用地调整为40.2公顷,现有各类场馆内部设施不断完善,功能作用更加明确,保障了市体校业余训练、竞技赛事和全民健身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组织实施了一批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及体育彩票公益金扶持建设的全民健身工程,年内新建农民健身工程项目400个,在市政广场南区、金山公园、华新社区等36个区域安装健身器材212件,各级还建成了一批体育公园、社区健身苑、乡镇文体活动中心和农村体育设施,东平县投资2.3亿元占地面积120亩集体育馆、游泳馆等场馆于一体的体育会展中心主体工程已全面展开。目前全市配建篮球架、乒乓球台的村达到1200个占33%,配建其他各类健身器材设施的村居、企事业单位、公园、广场、小区达到5300余处。
6、文明机关建设不断加强。以创建“五型机关”、争做“泰山先锋”、争创“文明机关”为载体,组织开展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大力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全面推行岗位目标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部署开展了优秀党员、服务先锋评选表彰活动,体育队伍的学习意识、责任意识、争先意识进一步强化,被市委授予“争创五型机关先进单位”。大力加强机关规范化建设,修订完善民主议事决策、首问首办责任制、业务办理流程、日常行为规范、监督检查、责任追究、考核表彰等规章制度30余项,规范了工作行为,提高了工作效能。大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积极参加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根据政协委员提案增配了金山公园健身设施,与化马湾乡刘家沟村“城乡牵手文明共建”,帮助岱岳区夏张镇罗家堂村打井、安装自来水、硬化村内道路,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机关第十九批挂职包村工作先进单位”。大力加强干部人事工作,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及四项监督制度,严格落实《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11条措施》,真正树起了正气,调出了积极性,促进了事业发展。大力加强机关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岗位风险防控机制,实行考察考核党员干部廉政建设“一票否决”,督促大家清白做人、廉洁做事,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年内局系统没有发生一起违法违纪违规案件和行政责任事故,市体育局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机关,市体校、体育中心被评为市直文明单位。
随着2010年各项成绩和荣誉的取得,22届省运周期之初局党组提出的“五大突破”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回顾四年来的历程,我们经受住了奥运会、亚运会、亚举赛、全运会、省运会等一系列大赛的挑战和考验,实现了泰安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全运参赛创出历届最好成绩,省运排名进升了位次,成功组织了奥运火炬传递、全运圣火采集和火炬传递活动,建成了综合训练馆,改造了体育中心体育场,建设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彩销量从2007年的5594万元,一举达到2010年的2亿元,2009年更是实现了2.27亿元的历史性突破,还先后成功承办举办了亚洲举重锦标赛、全国山地户外挑战赛、全运会足球排球比赛、世界象棋锦标赛、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国际龙舟邀请赛、国际跳棋国际公开赛等大型赛事活动,开创了泰安体育事业的崭新局面,市体育局先后多次受到国家体育总局、省委省政府、省体育局和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全市体育系统在各级各类表彰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说,22届省运周期是我市体育事业创新突破、跨越发展的四年,是体育战线凝聚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四年。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的结果,是体育系统干部职工团结拼搏、不懈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体育局向各级领导、兄弟单位、各界朋友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正确认识和把握形势,增强建设体育强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项不懈追求、永无止境的光荣事业。面对第23届省运周期的新征程,站在本周期开局之年的新起点上,全面加快体育强市建设进程,既面临着继往开来、乘势而上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突破瓶颈、寻求跨越的巨大挑战。
从发展方向来看,体育创强成为主旋律。2008年奥运会、2009年全运会、2010年亚运会的陆续举办,使各级党委政府对体育工作更加重视,也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体育热情。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出了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号召,国务院随及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条例》,今年2月又正式印发施行2011—2015年《全民健身计划》。我省承办全运会期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加快体育强省建设的《决定》,姜异康书记、姜大明省长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经省政府同意,省体育局还专门制定了《实施意见》。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省政府副省长黄胜、省体育局局长张洪涛等领导同志在不同场合、各类会议上,都把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体育强省作为主题,作为全国、全省体育事业发展的未来走向,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和分析,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这些重要论述和规范性文件,是指引新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纲领和方向,是各级各部门和体育工作者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为之不懈奋斗的新精神、新要求、新目标。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正确把握、乘势而上,切实增强做好体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加快体育强市建设进程。
从发展基础来看,我市体育环境更加优化。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对发展体育事业高度重视,把发展体育事业作为强市名城建设、文化建设和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经常听取情况汇报,多次作出批示指示,在组织赛事活动、场馆设施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的关心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市人大、市政协高度关注,多次进行调研视察,在人代会、政协会上对体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呼吁帮助解决了许多难题,各级各部门积极支持配合体育工作,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体育的热情日趋高涨,这是我们加快体育强市建设进程的根本保证。在刚刚过去的22届省运周期里,全市体育系统干部职工大胆解放思想、勇于打破常规,以“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为激励,确定了“实现五大突破,推进科学发展”的周期目标,在任务艰巨、困难重重的形势下,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干事创业、争先进位,各项体育工作突破前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赢得一个又一个的荣誉,这是我们加快体育强市建设进程的关键所在。面对新的周期、新的一年,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使体育强市建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从辉煌走向更大的辉煌!
从发展任务来看,建设体育强市面临诸多挑战。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市体育事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与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建设体育强市的目标任务相比,与兄弟地市相比,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竞技体育方面,教练员总量偏少、优秀教练员更少,缺少具备过硬竞争力的重点项目和尖子运动员,夺金优势项目不突出,整体实力偏弱。群众体育方面,健身设施投入明显不足,在组织建设、指导员队伍建设和健身活动广泛性、群众性等方面仍需努力加强。体育场馆方面,市(区)、县、乡体育设施还没有列入正式的实施规划,大型场馆设施建设欠帐较大。体育产业方面,市场意识薄弱,基本是体育彩票单打一的格局,社会各界投资体育产业的热情不足,对体育本身价值和经济功能的产业开发需重点加强。这些问题既是任务又是挑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共同努力,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三、扎实做好2011年体育工作,全面加快体育强市建设进程
第23届省运会将于2014年在济宁举行。根据中央和省市精神,立足我市发展现状,新周期全市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是,推进科学发展,建设体育强市;奋斗目标是,竞技体育出成绩、全民健身成体系、体育设施抓场馆、体育产业求突破、机关建设创文明;总体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教练员、运动员队伍建设,努力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完善市县乡村四级体育公共基础设施,加快体育馆、游泳馆、体育场和全民健身场馆等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加快推进体育强市建设,力争周期内各项体育工作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2011年是新周期我市体育工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继承发扬22届省运周期发展经验,突破瓶颈、寻求跨越,全面加快体育强市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全市体育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体育强省的《决定》,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继续坚持“推进科学发展,建设体育强市”的发展方向不动摇,以“竞技体育出成绩,全民健身成体系,体育设施抓场馆,体育产业求突破,机关建设创文明”为目标,以“抓业训打基础,抓活动促健身,抓场馆强设施,抓体彩带产业,抓队伍树形象”为重点,干事创业、争先进位,强力推进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加快强市名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具体来讲,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抓业训打基础,调优结构培育精品,夯实新周期竞技体育发展根基。高水平的竞技体育是建设体育强市的鲜明标志。竞技体育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一名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一枚金牌的诞生、一个项目的崛起,是各方面因素积极作用、长期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今年是省运新周期的开局之年。我们必须聚焦23届省运会,瞄准奥运亚运全运等重大赛事,从现在开始、从眼前做起,以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为着力点,以完善体制机制、实施人才强体为动力,以调优项目结构、培育精品强项为主线,以市县体校建设、深化体教结合、统筹社会资源为基础,以对上输送优秀人才、争创重大赛事新成绩为突破,不断提高我市竞技体育竞争力。一要调整优化项目结构。要将项目设置与省优秀运动队接轨,整合体育、教育和社会资源,重点培强体操、跳水、举重、竞走、女子摔跤、女子柔道、女子拳击等一类项目,全力突破男子柔道、男子古典跤、自由跤、射箭、田径(中长跑、链球)、蹦床、散打等二类项目,加快发展篮球、足球、排球、手球、羽毛球、网球、武术、游泳等三类项目。特别是对一、二类项目,要注重发挥竞赛的引导性、评价性、公正性,科学设计竞赛计划和规程,通过加大市级比赛设项、设牌和计分权重,引导县市区作为必设项目开展训练,力争我市品牌项目扩大至6—7个,每个县市区有1—2个优势明显的拳头项目。二要加强业训体系建设。要充分认识市县体校在培养竞技人才中的主体地位,切实列入体育工作首要议事日程,体育局长要铺下身子亲自抓、统筹各方合力抓,力争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一所独立办学的“三集中”或体教结合的体育学校。要把对上培养输送优秀后备人才作为体校建设发展的第一任务,想方设法扩增教练员队伍规模、提高教练员执教能力,积极争取、不断加大基础设施、业余训练、科研医疗、营养恢复、文化教学、食宿生活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力度,努力提高训练办学水平。要继续完善业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打造“一体两翼”发展格局。要依托市体校发展相对独立的单项运动管理中心,继续强化新泰体操、跳水、蹦床训练,着力突破肥城运动员培养输送工作,统筹其他区县发展符合实际的优势项目,依托市体育中心开展游泳、网球训练,依托全民健身中心开展羽毛球、乒乓球、艺术体操训练,积极做好国家级、省级后备人才基地、俱乐部申报、争取和管理工作,逐步形成以市体校为主体,新泰、肥城为两翼,县级体校为基础,其他训练单位为补充的业训体系格局。三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把教练员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根据项目发展情况,积极争取政策,逐年增加教练员编制,建立引进高水平教练员的优惠政策和招聘机制,扩大优秀教练员数量,使教练员队伍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要进一步完善教练员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多派骨干教练员参加省以上培训,严格落实金牌目标考核责任制,增强教练员队伍的责任感和压力感。要优化资源配置,根据第23届省运会备战需要,逐步调整充实运动员队伍结构,科学策略地做好引进工作,及时掌握和分析各类信息,提前为注册工作做好准备。要坚持走精兵之路,尽最大努力、积极协调各方关系,突出抓好运动员向省以上专业队的输送、培养、试训和转正工作,尽快弥补王峰之后我市没有其他国家级明星队员的输送缺失。要继续抓好裁判员队伍建设,特别注重做好我市一类重点项目裁判员的培训、培养和提高工作,积极做好我市裁判员执法省以上大赛的选拔推荐工作。四要更加重视和不断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这是今年全省体育工作会议的两大主题之一,黄胜副省长对此进行了重点大篇幅的论述,明确要求“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体教结合”,省政府还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11〕8号)。今年,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将以贯彻落实《意见》为重点,深层次研究和强化体教结合工作,加快发展学校体育,突出抓好优秀体育人才的选材、培养、输送等工作,进一步壮大运动员队伍,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市局将联合教育局继续落实鼓励基层学校参加比赛、开展业余训练的扶持奖励政策,研究开展年度评选表彰活动,组织举办一系列的竞赛活动,加强对市级传统项目学校、训练基地的跟踪督查和指导管理,各县市区也要切实引起高度重视,局长、分工局长要与教育部门主动衔接、主动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协作、配合,研究制定相应的激励扶持政策,切实将业余训练向中小学校延伸,力争每所有条件的中小学都有业训队伍,成为培养输送体育人才的摇篮。五要充分发挥体育竞赛的功能作用。要精心制定第18届市运会竞赛规程,扎实细致地做好资格审查、竞赛组织、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要认真做好各县市区组队参赛工作,尽最大努力保证符合条件的运动员全部参赛,充分发挥竞赛杠杆作用,检验训练效果、选拔优秀后备人才,为省运会打好基础。3月11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开展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和田径联赛的意见》(鲁政办字〔2011〕30号),按照要求,今年我市将设高中、初中、小学三个组别,利用节假日先期开展“五大联赛”,其他项目联赛根据发展情况逐步启动。目前,市体育局、市教育局正在制定相关的工作方案和竞赛规程,各县市区体育局要与教育部门主动沟通、主动衔接,提前做好参赛组织和各项准备工作,努力把联赛打造成增强青少年体质、提高竞技水平、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平台。同时,要积极争办承办省以上体育赛事活动,切实做好第25届泰山国际旅游文化登山节登山比赛和“泰山冠军”登山系列大奖赛组织工作,打造精品体育品牌赛事,增强泰安泰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搞好服务。
2、抓活动促健身,以人为本强化服务,加快建设更加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蓬勃开展的群众体育是体育强市的根本标志。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全民参与,以贯彻《全民健身条例》、施行《全民健身计划》为总抓手,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主线,以保障群众基本健身需求为重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让群众分享体育发展成果,享受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一要切实做好“三纳入”工作。把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是贯彻《全民健身条例》的重中之重,是促进各级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抓手。各县市区政府要提上重要日程,切实抓好落实。从今年起,市局将“三纳入”落实情况列为县市区群体工作考核指标,落实不到位的,不安排工程建设项目和扶持经费,县市区及体育部门不推荐参评各类群先表彰。二要制定实施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要按照国务院2011—2015年《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发挥体育部门的主要职能作用,积极向本级政府汇报争取,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好本地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细化任务目标、制定工作措施、严格督查考核,各县市区要在今年上半年全部出台。制定过程中,要注意和确保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作为重点纳入其中,提出发展目标,明确保障措施,落实相关责任;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逐步增加,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三要加强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建设。要围绕建成市县乡村四级组织机构,争取普遍成立县级体育总会,加快发展老年体协、行业体协和单项协会,乡镇街道设置体育委员,农村社区建设活动大院或健身站点,做好各类体育社团组织的组建、管理、指导和考核,加强城乡健身站点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管理,努力形成以市县体育总会为龙头、单项协会为主线、健身站点为基础、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骨干的组织网络。要突出抓好老年体育工作,在健全组织、培训骨干、创新形式上下功夫,不断扩大老年体育工作的覆盖面。要认真做好市县全民健身科技服务中心筹建工作,科学指导群众开展健身活动。四要继续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要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组织,在继续扩大数量的同时,出台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实施意见、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落实注册登记、持证上岗和分级管理制度,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教育培养、检查考核、表彰奖励等工作,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申请、审批、注册、晋升、工作记录和奖励等工作更加科学规范。要继续拓宽培训渠道、提升队伍素质、加强管理使用,发挥好泰山学院省级培训基地作用,建设好市县两级培训基地,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质量。要积极推进健身指导服务创新,探索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依托高校体育师资建立全民健身宣讲团,将社会体育指导员依托基层体育协会、挂靠到具体的基层健身站点,并在劳务津贴、装备配发、交通补助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推广新型健身项目、扩大健身人群、宣传科学健身知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五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要按照“大型示范、精品带动、小型多样”的原则,进一步创新形式,重点组织好8月8日全民健身日、5月全民健身月和“五个亿万人群”等重大活动,认真做好山东省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和第三届“百县篮球、千校乒乓球、万人象棋”比赛的组织参赛工作,全力打造泰山国际旅游文化登山节全国全民登泰山比赛这一精品赛事,依托泰山、徂徕山、莲花山、彩山和东平湖、天平湖等资源优势,继续开发和拓展有创意、有影响、贴近群众的传统特色群体活动,努力打造我市“山水健身”品牌。今年,省体育局对非奥项目发展出台了新的政策,即把全国体育大会一等奖按1:2的比例带入省运会金牌数。各县市区要结合备战第五届全国体育大会,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制定规划,搞好基地建设、队伍建设和训练管理,积极创建特色精品体育项目,快速提高非奥项目竞技水平,确保每个县市区有至少一个品牌项目,力争入选参加全国体育大会并争创佳绩。体育总会、老年体协和单项协会等各类团体、有关部门单位和大中专院校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和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开展职工、老年、青少年、残疾人、高校、民族和农村体育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健身,努力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
3、抓场馆强设施,积极争取建管并重,不断优化体育事业发展的物质条件。完备齐全的体育设施是体育强市的直接标志,也是体育功能赖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要围绕建设市县乡村四级设施网络,积极争取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全面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创新市场化运作方式方法,强化大型体育场馆设施规划、设计、建设和利用工作,不断推动我市体育场馆设施上档次、上水平。一要认真做好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的后续工作。目前,全民健身大楼已经峻工,健身广场、地下游泳馆、停车场正在加紧建设。对全民健身大楼,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抓紧完善、理顺运营模式和管理机制,科学规划内部功能分区,切实抓好日常经营、管理和维护,努力打造项目齐全、运营顺畅、管理规范、服务配套的一流健身场所。对其它工程,要加强与人防、财政等部门的对接沟通和督促协调,狠抓进度、质量、资金三个关键环节,力争早日投入使用。二要做好大型体育场馆规划建设的争取工作。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大型场馆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像新泰、肥城、东平等已经或者正在实施一些新的建设工程,但大型场馆设施建设滞后,仍是制约我市体育事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也是与其他地市的最大差距。在今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持之以恒、毫不松懈的加强这项工作。要围绕承接体育赛事,开展健身活动,展示发展成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定》和省体育局《意见》精神,积极汇报争取,逐步实施市级综合体育馆、游泳馆等大型比赛场馆建设工程,达到举办省运会和国内国际单项赛事的条件;县市区体育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协调制定建设计划,逐步组织实施,力争早日建成包括田径场、体育馆、游泳馆或两个室外游泳池在内的县级体育中心,达到承办市级运动会和高水平单项赛事的条件;市体校要组成专门班子,安排专人重点盯靠,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学生食宿综合楼筹建工作;各县市区对正在实施的建设项目要做好服务、协调和保障工作,切实加快建设进度,对已经列入规划的项目要盯上汇报、靠上争取,力争早日落地开工。三要加快建设群众性健身场馆设施。坚持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市里将在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的同时,重点做好泰山国家级户外休闲健身活动基地、泰城体育公园、市体育中心球类健身广场的申报、争取和筹建工作,扶持建设6个乡镇街道、6个农村社区的健身工程,并对县市区农民健身工程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县乡村各级要按照相关建设标准,制定实施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计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跑多汇报,在选址、规划、资金、建设等方面,积极争取党委政府、上级单位、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通过政府投资、企事业单位援建、社会捐赠、市场运作等各种方式,加大建设力度,力争全市群众健身设施有一个大的发展和进步。驻泰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在课余和节假日向学生及周边群众开放学校体育场馆,有效扩大群众健身场所。四要做好现有场馆设施的管理运营工作。对各类场馆特别是训练场馆的使用,要把“保训练、保比赛”作为主要职能,进一步完善内部设施、加强维护管理,为运动队提供高水平的服务保障,为组织大型赛事活动创造条件。要加强现有场馆资源的综合开发,推进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新模式,把场馆设施利用好、经营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提高场馆设施自我发展能力和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同时,要统筹做好各类体育场馆资源的综合利用,特别是对学校体育场馆,要积极与教育部门、驻泰高校联系沟通、密切配合,共同举办赛事、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场馆的功能作用,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
4、抓体彩带产业,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努力推动体育产业实现新突破。充满竞争力的体育产业是体育强市的重要标志。要抓住国家出台《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指导意见》和我市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机遇,整合体育系统各类资源优势,以体育彩票业、场馆运营业、竞赛表演业、健身服务业为主攻方向,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一要做大做强体育彩票龙头产业。对这一重点产业,要采取更具开拓性、创新性、实效性的措施办法,付出更大的努力,倾注更多的心血,确保完成销售额2.4亿元。要继续强化“生命线”意识,作为市县体育局“一把手”工程摆上重要议程,在人员调配、激励政策、解决实际困难等方面给予重点关注,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重点支持。要继续把站点扩张增量作为重点,注重销售网点向城区繁华地段、居民小区、商场超市、人员流动密集区域和空白乡镇延伸拓展,同时加强对网点的管理指导,推进网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要大力加强队伍建设,继续深化评选表彰活动,严格执行责任目标、风险抵押、考核奖惩等管理制度,强化业务培训,改进服务手段,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工作队伍。要精心策划宣传攻势,在强化与新闻媒体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创新宣传方式,多组织开展公益活动,逐步建立起市、县、乡、网点联合互动,新闻媒体、阵地广告、赛事冠名、捐赠活动全面覆盖,常规宣传、玩法宣传、中奖宣传相结合的立体宣传平台,塑造体育彩票公益性、娱乐性和低投入、高回报的良好形象。要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体彩资金安全、系统安全、发行安全,坚决避免责任事故的发生。二要突破发展场馆运营业和竞赛表演业。要加强体育场馆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要以提供健身服务为主,根据内部功能分区,最大限度地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管理,提高场馆综合效益;市体育中心要在保证竞技训练需要的同时,通过承办文体活动、场馆冠名、推介展销、场地租用、合作经营等方式,科学合理地开发场馆资源,增加运营收益。要丰富和创新体育产业发展内涵,深入研究、挖掘和利用好各类竞赛表演、群体活动的举办权、专营权等无形资产,精心组织宣传推介,利用各方关系资源,吸引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参与开发,推动赛事经济发展。特别是体育总会要注重调动和发挥好各类协会、俱乐部的平台优势,对内加强组织、协调、管理,对外主动走出去宣传、联系、争取,通过企业冠名、社会赞助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多承办省以上赛事活动,多组织竞技类、健身类赛事表演活动,宣传泰安泰山、宣传协会俱乐部、宣传企业单位,发展壮大自己,扩大体育的社会影响力。三要加强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要结合事业单位改革,积极协调人事、编制等部门,力争组建新的工作机构,负责体育产业发展和场馆资源开发。要积极培养和引进一批懂市场、会经营、善管理的体育经营人才,为突破发展体育产业提供智力支持。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依法加强对营利性体育经营活动的审批、管理和监督,引导和调控体育市场秩序,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
5、抓队伍树形象,高效履职创先争优,扎实推进文明机关创建工作。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全面加快体育强市建设进程,取决于是否有一支作风优良、坚强有力、能打胜仗的体育工作队伍。市局及所属单位要在巩固发展好文明创建活动成果的基础上,有效组织干部职工向着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各县市区体育局也要以创建文明机关、文明单位为目标,不断加强和改进体育队伍建设,为建设体育强市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一要拓展思路、强化思维、突破创新。要继续深化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认真抓好各项学习制度的落实,多思考、多创新、多组织一些有特色、有亮点的活动。要牢固树立“大开放、大体育”的观念,跳出体育看体育、跳出体育抓体育,对先进经验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学习借鉴和总结反思,自觉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打破陈旧思维定式,在消除和解决一切不利于工作的深层次问题上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努力创造和形成谋划思路有新创见,推动工作有新举措,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有新突破的环境和氛围。二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树好形象。要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性修养,锻造高尚品格,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本职工作上。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把工作一项一项往细处想、往实处抓、往深处做,苦练内功、强化外力,从基础抓起、从点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努力争做科学发展观的模范践行者、建设体育强市的坚定先锋军。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工作热情,敢于挑重担、敢于负责任,时时处处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力争干出的每项工作都能赢得组织的认可、同志们的满意和社会的赞誉。要高度重视、不断加强体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首办负责制、岗位风险防控等工作制度,自觉遵守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和机关各项管理制度,自觉接受方方面面的监督,定期征求基层的意见建议,持之以恒地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要按照市委组织部、市文明委的部署要求,认真做好“四帮一联”包村行动和“城乡牵手文明共建”工作,尽最大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树立体育队伍良好的社会形象。三要量化任务、落实责任、创先争优。要将全年工作任务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目标责任制,强化督促调度,严格检查考核,完善激励措施,逐步建立起干事创业、争先进位,注重绩效,严格奖惩的运行机制,推进全市体育事业科学发展。要继续高度关注基层体育事业。通过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各县市区大都单独成立了体育局,工作职能更加专业,工作力量进一步强化,责任也更加重大。要立足发挥部门职能,根据中央省市和本级党委政府的有关要求,对本区域体育事业进行科学谋划,精心布局,扎实开展“体育创强”活动。要结合省体育局开展的“优秀县市区体育局长”评选活动和我市县级体育考核评定工作,不断充实和改进考核内容,制定完善考评激励制度,特别是对全民健身“三纳入”、体校建设、体育彩票等“一票否决”工作,要跟上督导、及时指导、狠抓落实,夯实基层基础,推动城乡体育、区域体育协调发展。
同志们,推进科学发展,建设体育强市,大家使命神圣,重任在肩。让我们在2011新周期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中,继续发扬“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突破瓶颈、寻求跨越、干事创业、争先进位,用实际行动和工作实绩推进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加快体育强市和强市名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赛艇比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