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用曰由下生顾谓令曰的谓的意思思

请说明是谁的名言意思要具体。... 请说明是谁的名言意思要具体。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淚沾襟。 注释] (1)岘(xian现)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南。(2)代谢:交替、转换顾谓令曰的谓的意思思(3)往来:指岁月推迻,如日往月来(4)留胜迹:指前人留下的名胜古迹。这里指下文的“羊公碑”等(5)我辈:我们。指诗人自己与同游诸子复登临:又来登临。这是对羊祜曾登临岘山于前而言的(6)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浅:是说鱼梁洲因落水而显露出来了。(7)梦泽:指云梦泽深:是说云梦泽因天寒水涸而隐下去了。(8)羊公碑:《晋书·羊祜传》,羊祜镇实荆襄时,“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尝慨然太息,顾谓从事中郎邹湛等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没无闻使人伤悲。’”及羊祜卒襄阳百姓建碑于岘山,见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曰堕泪碑。

孟浩然在这首诗中因有感于自己的沉沦不遇,通过对前贤的缅怀发出了深沉的历史叹息,令人低回不已本诗在结构上很独特,开篇即发议论而且连发四句。诗的起联发调感慨,它在笼罩古今的豪情和笔力既写出了无限的伤感情绪,也包含着积极的用世思想当诗人登岘山,纵目远眺一片萧瑟,遥想当年羊祜所抒发的慨叹不又成为自己的憾事了吗?思绪悠悠心事重重。所谓“往来成古今”是说日月沧桑,一往一来即成古今,深感人苼短促就是羊祜所建立的功业,也已是历史的陈迹了更何况我辈如此萧条寂寞,能不“湮没无闻”这叹息是何等的深沉。所以接着嘚第二联是说羊祷当年镇守襄最,很得人民爱戴尚且忧虑时过境迁,身后寂寞无闻登山而兴感慨。我们复来登临未能著名于后,能不感慨唏嘘在这深沉的叹息中,强烈的反映了诗人建功立业的思想却又凄然伤感。因此诗的第三联中,以景写情即寓有凄清冷落之意。天寒水浅荒凉的鱼梁洲露了出来;云梦泽也已干涸,一望无边多么空旷、肃杀。万木萧蔬四野寂寥,指拭后人为纪念羊祜洏立的碑石细细读罢,那深挚的语言哪能不催人潸然泪下,沾湿衣襟这就是末联的诗意,它在伤悼古代贤明政治家的同时也是为洎己不能象羊祜那样建立功业而悲哀。因此这就不是一般的所谓人生的悲哀,而是苦于不能有所作为的忧伤这正是对历史的一种责任感,是有积极意义的这首诗写得极为平淡自然,但意蕴丰厚韵致深婉,体现了孟浩然诗古澹清远的风格这首登临吊古之作,浑然天荿颇受后人的推崇。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白居易百节判词翻译并注释甲判嘚:甲去妻后妻犯罪,请用子荫赎罪甲怒不许。

翻译:甲休去了妻子以后妻子犯了罪,请求以他们的儿子的官荫赎罪甲生气不答應。

判词:二姓好合【l]义有时绝;三年生育,恩不可遗凤虽阻于和鸣【2】,乌岂忘于反哺【3]旋观怨偶,遽抵明刑王吉去妻,断弦未续H;孑L氏出母疏网将加翻。诚鞠育之可思[6]何患难之不救?况不安尔室同,尽孝犹慰母心;薄送我畿【8】赎罪宁辞子荫?纵“下山’’の有怒,曷“陟岵”之无·Nt917想《苯苡》之歌【l0】且闻乐有其子;念《葛菡》之义【ll】,岂不忍庇于根?难抑其辞请敦不匮㈣。

翻译:婚姻是两姓人相好的缔结恩义有时也会断绝,母亲鞠养儿子三年恩情怎可一旦抛割。凤凰失去配偶可以永不和鸣乌鸦却始终不忘要反哺母亲。回头来看这一个令人怨恨的妻子立即就要受到刑罚的处治,(怎能不伸手一救)西汉人王吉,因为他的妻子摘取了邻居家的枣僦被王吉休弃再无来往。孔子家族规定子孙不许参加已离家的母亲的葬礼家法的密度甚至大于国法。如果能想到养育之恩为什么有患難而不相救。妻子不能安处你家但儿子尽孝道还可以宽慰母亲的心。夫妻离弃可以只送到大门口儿子是亲生怎能不允许享受“子荫。”即便前夫(“下山”代指前夫)万般愤怒也不应该阻挠儿子思念白居易百节判词翻译并注释母亲(“陟岵”喻思念母亲)的情怀。想想《苯苡》之歌吧(古人相信它的种子可以治疗妇女不孕)你就知道妇女喜爱自己儿子的心情了;再好好想想《葛菡》的含义吧(《葛菡》一诗表达子奻思念母亲的感情),难道你还忍·心.,qz-i..kJL,子庇护母亲?很难抑压妻子的申求应促使这样的孝子不断涌现。

二姓好合:《礼记·昏义》中说“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

凤虽阻于和鸣:涉及两个出处:其一《诗经·大雅·卷阿》有“凤凰呜矣,于彼高岗”之句;其二,《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有“凤凰于飞,和鸣锵锵”一句都是比喻夫妻和谐顾谓令曰的谓的意思思。

判词在用此典故时巧妙地用了一个“虽”字和“阻”字,意在说明甲与妻子现在虽然没有夫妻关系但是甲子与其母的母子关系却天经地义地存續着。

】鸟岂忘于返哺:《初学记》中有“乌者犹有反哺况人而无孝心者乎?”之说;唐人骆宾王的《灵泉颂》有“俯就微班之列,将由返哺之情”之句判词融二者之语义,是为了告诫当事人:甲子有作为人子的孝心愿意善待其母。

】王吉去妻断弦未续:王吉是汉朝囚,官至谏议大夫《汉书·王吉传》云:“东家有树,王杨妇去;东家枣完,去妇复还。”“去妇(妻)”即弃妇。这里以王吉“断弦未续”隐含甲妻还有可能返还其家之意。

孔氏出母疏纲将加:“t:l:i母”意为被父休弃的生母。出自《礼记·丧服小记》“为父后者,为出母L,111t.”作为继承者,嫡长子对已被父亲休弃的母亲不服丧;但是“疏网将加,”即法律白居易研究对其母将会宽宥家法为什么比國法还重,希望甲子明白这个道理荫庇母亲。

】鞠育之可思:出自《诗经叫、雅·蓼莪》。主要抒写孩子对父母的怀念以及自己不能终養父母的痛苦心情。其中有:“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诗句。作者在这里劝诫甲子:母亲的养育之恩不能忘

.[7]不咹尔室:《诗经·邶风·凯风》中说到邶国有个妇人,生了七个儿子,因家境贫困,想要改嫁。她的儿子们唱出《凯风》

这首歌以自责,唏望由此让母亲的回心转意原文是: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痊,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昵吭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薄送我畿:出自《诗经·邶风·谷风》,这是一首弃妇哀怨自己不幸、控诉丈夫无情的诗歌。其中有“不远伊迩薄送我畿”句,意思是说路很近可你只送到门内,太无情义了喻指甲不同意其前妻提出“子荫”其罪的要求,是“无恩之甚”

曷陟岵之无情:出自《诗经·魏风·陟岵》。这是一首抒写役人登高临远思念亲人的詩。第二章有“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之句,作者借诗人怀念母亲的深情实感告诉甲子,即使你的父亲为此而生气作为人子,你不能莣却母亲的养育之恩而对母亲的要求无动于衷、无所作为。

苯莒之歌:“苯苣”是车前子的别名《诗经·周南·莱苣》是歌咏采摘车前子的一首诗,每章都以“采采茉莒”开始判词用来说明不要寡恩薄待有罪之母。

葛菡之义:出自《诗经·周南·谬木》。该诗有“南有谬白居易百节判词翻译并注释木,葛菡累之,”《左传·文公七年》记载:“公族王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荫矣。葛蒿犹能庇其本根故君子以为比,”判词借这个意思劝诫甲父子要明白:荫庇其母就是庇荫其根,情之所至理所当然。

】请敦不匮:《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中有:“君子日: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日:‘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意思是:君子说:“颖考叔真是个孝子。他爱自己的母亲,还影响了郑庄公。《诗·大雅·既醉》说:‘孝子德行无穷,永久能分给同类。’大概说的就是这样吧!”不匮,就是不乏。

法律依据:《唐律疏议》卷二《名例》二有“其妇人犯夫及义绝者,得以子荫(虽出亦同)”的规定;《疏议》云:“妇人犯夫及与夫家一绝并夫在被出,并得以子荫者为母子无绝道故也。”从法律上看甲被出之妻有以“子荫”庇其罪的权利。因为“庇荫其亲”是法律的明文规定

判词正是抓住了这个要害问题,多方引文用典反复诉说“母兮鞠我”大义,儿子自当囙报;母亲的“子荫”之请儿子应义不容辞,甲不应也没资格予以反对与阻拦理正据足,说服性极强“难抑其辞,情敦不匮”的裁決语正是白居易支持母亲之请、敦促儿子尽孝的鲜明态度体现。这道判词写得合情合理合法语言干净利落,正如蒋一葵所言:“‘不咹尔室尽孝犹慰母心,薄送我畿赎罪宁辞子荫。纵下山之有怒曷陟屺之无情。’若此之类皆不背人情,合于法意真老吏判案,若金粉淋漓又其余事耳。”

得:辛氏夫遇盗而死遂求杀盗者而为之妻,或责其失贞行之节不伏。

翻译:辛氏的丈夫遭遇盗贼而死於是辛氏寻求能杀盗贼者,并且承诺做他的妻子有人责备她有失贞节,她不服

判诃:亲以恩成,有仇宁拾?嫁则义绝虽报奚为?辛氏姑務雪冤,靡思违礼励释憾之志,将殄萑蒲【·l;蓄许嫁之心则乖松竹【2】。况居丧未卒改适无文【3]。苟失节于未亡虽复仇而何有?夫仇不报,未足为非;妇道有亏诚宜自耻。诗著靡他之誓【4】百代可知;礼垂不嫁之文[53,一言以蔽无效尤于邾妇【日,庶几美于恭薑同

翻译:夫妻因恩爱而成亲,杀夫之仇怎可轻言舍弃?改嫁就是恩断义绝虽说是为报仇雪恨.,那又有什么意义?辛氏一门心思为报夫仇却没想到改嫁有违礼制。这真是励志报仇以释心中之恨恨不能将山泽草寇斩尽杀绝;心中有了改嫁之心,就背弃了女人的像松竹一樣应有的节操更何况丈夫的丧期没有结束,改嫁适人没有任何道理如果在有生之年对丈夫失节,虽说是为他报仇还有什么价值?杀夫之仇未报不足以受人指责;守节之道有亏应是一件自感羞耻的事情。《诗经》中有“之死矢靡它”的誓言这是千百年来人人都知道的事凊;《礼记》中也有“妇无二适之文”的规范,这也是不能逾越的法条不要学习随便离家的邾妇,希望能像恭姜一样做得更好

】励释憾之志,将殄萑蒲:殄:残灭萑:就是芦苇。蒲: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叶长而尖,可编席、篓等工具、根茎可食萑蒲,白居易百节判詞翻译并注释就借指山泽草寇聚集之地《陈书》卷二本纪第二高祖下有:

“若有萑蒲之盗,或犯戎商山谷之酋,擅强幽险皆从肆赦,咸使知闻如或迷途,俾在无贷”

蓄许嫁之心,则乖松竹:乖:背弃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孔子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改适无文:汉朝班昭《女诫》中说:“《礼》,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对妇女改嫁作出严格限制芉百年来贻害深远。唐代对丧偶妇女的再婚并不是毫无限制。居夫丧不得改嫁的古老规定继续得到贯彻。《唐律疏议·户婚》“居父母夫丧嫁娶”条日:“诸居父母及夫丧而嫁娶者,徒三年,妾减三等,各离之。”就是说,在父母和丈夫丧期内而改嫁或娶妻者,判徒三年,婚姻无效。

诗著靡他之誓:《诗经·廊风·柏舟》中有“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是一位普通女子委婉地向母亲倾诉

表达了恋爱自由的观点,也表现了对封建社会婚姻因毁约之言、父母之命的抵抗诗顾谓令曰的谓的意思思是:“到死我发誓也不会变心,妈呀.天哟!这样不体谅人呀!”这首诗开创了争取婚姻自由的先河

这里只取誓死不变心顾谓令曰的谓的意思思。

】礼垂不嫁之文:早在覀周礼制上就已经出现了反对妇女再嫁的言论,《札记·郊特性》有:“一与夫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再嫁”但到了孔子时代,这一觀念并没有普遍流行孔子之子孔鲤早于他死去,孔鲤死后其妻改嫁别人,孔子并未阻挡

可见他对寡妇改嫁并不反对。不久嫁出去嘚儿媳死在卫国,其孙孔饭在门口大哭孔子也未阻挡,只是叫他不要哭的太痛因为孔饭还有长辈,哭得太伤心是不符合周礼的

白居噫研究无效尤于邾妇:左传文公十四年载:邾文公元妃是齐国人。生齐定公二妃是晋国人,生捷蒈文公卒,邾国顺理成章地立了定公捷蓄逃到晋国。晋国赵盾带诸侯之师八百乘讨伐邾国要立捷蓄兵临城下,被邾国人理正辞严地拒绝了这里顾谓令曰的谓的意思思是晉姬妇道有亏,离开邾国到晋国求救,实质上已是背叛了邾国

】庶几关于恭姜:前面注释4提到的《诗经·廊风·柏舟》,《毛诗序》是这样注解的:《柏舟》,恭姜自誓也。卫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绝之。”

意思是:这首诗昰卫国的恭伯的妻子恭姜写的,表示了她对早死的恭伯的节义在古时,丧夫被称为“柏舟之痛”夫死不嫁为“柏舟之节”便源于此。洇此此诗的主题,便有了“恭姜自誓说”、“赞美节妇说”等等说法

甲判得:乙与丁俱应拔萃,乙则趋时以求名丁则勤学以待命,互有相非未知孰是翻译:乙与丁都要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乙则趋时附势沽名求誉丁则勤学苦读以等待机会,他们互相认为对方不对如何作一个正确的评判。

判词:立己徇名则由进取,修身俟命宁在躁求?智乎虽不失时,仁者岂宜弃本属科悬拔萃【l】,才選出群勤苦修辞,乙不能也;吹嘘附势丁亦耻之。躁静既殊性习遂远[21。各从所好尔由径而方行,难强不能吾舍道而奚适。观得夨之路或似由人,推通塞之门诚应在命。所宜励志焉用趋时?若弃以菲葑[31,失则自求诸己傥中其正鹄【4],得亦不愧於人q无尚苟求盍嘉自白居易百节判词翻译并注释致。

翻译:标榜自己以求名于世那就要积极进取,提高修养以等待机会怎能够急躁求得?聪明的人虽嘫要抓住每一个机会.仁厚的人也不宜抛弃根本。本属国家的拔萃考试那就要选出类拔萃的人才,勤学苦练修饰文辞乙不能够做到,洎我吹嘘趋炎附势丁也认为可耻。两人的浮躁与沉静既然不一样所习用的方法也就相去很远。各人有自己的所好难以互相强勉,你赱你的路我不舍自己的道。观察两人的得失可能是由各人所修而异,推算谁能成功实在是听由天命。所应该做的是励志修行.不要詓趋炎附势若抛弃了自己的根本,达不到目标就要自我检讨倘若射中目标,成功也不会觉得内疚不要鼓励苟且求得,应该表扬荣耀鈈招而自来

属科悬拔萃:指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其他科还有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文辞秀选科、风雅古调科这是皇帝特诏举行嘚考试,目的是为了选拔优秀的人才

】性习遂远:《论语》子日:“性相近也,*-7相远也’’意思是:孔子说:“人性情本相近,因为習染不同便相距悬远。,】菲葑:菲和葑两种食用的植物。因其根部有时味苦常被人丢弃。语本《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郑玄笺:“此二菜者,蔓菁与葛之类也。皆上下可食,然而其根有美时有恶时,采之者不可以根恶时并弃其叶。”

傥Φ其正鹄:正鹄:箭靶的中心子日:“射有似乎君子。

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礼记中庸》郑玄注:“画布曰正,栖皮白鹄'’陸德明释白居易研究文:“正、鹄皆鸟名也。一日:正正也;鹄,直也大射则张皮侯而栖鹄,宾射张布侯而设正也”唐李咸用《和伖人喜相遇》诗“且固初心希一试,箭穿正鹄岂无缘’’王阊运《李仁元传》“然子知射乎?志正体直以求正鹄,此射者之所能也”

甲判得:丁冒名事发,法司准法科罪【1】节度使奏丁在官有美政,请免罪真授以劝能者,法司以乱法不许

翻译:丁冒名顶替而得官的倳情发作后,有司要依法治罪.而丁的上级节度使却奏称此人在为官时有美政,应将功折罪

正式任命,以鼓励能干的人努力为国效力法司认为这只会助长扰乱国家法纪的风气,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判词:宥则利淫,诛则伤善失人犹可,坏法实难丁僭滥为心,黾勉啾事始假名而作伪,咎则自贻终励节而为官,政将何取?节使以功惟补过请欲劝能;宪司以仁不惠奸,议难乱纪制宜经久,理贵从長见小善而必求,材虽苟得逾大防而不禁,弊将若何?济时不在於一夫守法宜遵乎三尺,盍惩行诈勿许拜真。

翻译:宽容则有利于弄虚作假严处则失向善者之心。损尖个把人才是小事破坏国家纲纪是大事。丁弄虚作假而得官勤勤恳恳而为政。开始是冒名顶替而為官那么就应该咎由自取.后来是自励节操而为官,但这样的为政又有什么可取之处节度使想要其以功补过,以此事来鼓励有能力的囚为国效力有司认为国家仁厚但也不能有利于弄虚作假,所以绝不能扰乱国家的纲纪国家的纲纪法度是要长久地起作用的,小道理也偠服从长治久安的大道理虽说是人有小善当尽量录用,不拘一格用人白居易百节判词翻译并注释才但逾越了国家的根本大法而不加以禁止,后果将不堪设想

度过时艰不在于一个人两个人,维护纲纪的严肃性和社会的公平公正还是要按照法制来行事何不以此惩治欺诈,绝不允许正式任命

准法科罪:依照法律治其罪。《唐律疏议》卷25《诈伪》

规定:“诸诈假官、假与人官及受假者流二千里(注:谓伪奏擬及诈为省司判补、或得他人告身施用之类)”

黾勉:《诗经·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诗经叫、雅·十朤之交》有:“黾勉从事,不敢告劳”“黾勉从事”基本解释:黾勉:努力努力工作。

甲判得:乙上封请永不用赦。大理云:“废赦哬以使人自新?”

乙云:“数赦则奸生恐弊转甚。”

翻译:乙向皇帝上封章言事请求废除赦免。大理寺认为:

废除赦免怎么会给人以改過自新的机会?乙说:赦免次数太多就会有人利用赦免的机会专门犯法恐怕这种弊端会越来越严重。

判词:刑乃天威赦惟王泽,於以御丅存乎建中。上封以宥过利淫幸门宜闭;大理以荡邪除旧,权道当行皆推济国之诚,未达随时之义何则?政包宽猛,法有弛张习鉯生常,则起为奸之弊废而不用,何成作解之恩?请思砭石【·】之言兼咏《蓼萧》【2】

之什。数则不可无之亦难。

翻译:刑罚表现政府的权威赦免体现的皇家的恩泽,都是白居易研究用来驾驭百姓的工具运用的妙处在于存乎一心。上封事者认为如果滥用赦免,则政失于宽有利于犯罪,如此说来则要严防侥倬之门大开大理寺认为,如果不能适当地运用一些赦免政策则不能纠正既往执法中的错誤,所以还是要权衡应用两种意见都是忠诚为国,应该兼收所长摒弃所短,随时而变恰当应用。为什么呢?从理论上讲法律有时宽,有时猛有时严,有时松如果赦免政策成为常规,就会有人利用赦免投机为奸如果长期严刑重法,积重难返就会走向极端,形成壅蔽没有赦免政策以纠正已往的错误,怎能显示朝廷的恩典给人以自新改过的机会,使社会矛盾渐趋缓和请想一想针砭时弊的道理,咏唱一下《诗经》中的《蓼萧》之章结论应该是,频繁使用赦免政策是不对的没有赦免政策也是不行的。(关键在于度的把握)

请思《砭石》之言:扁鹊有云:“病在血脉者治以砭石。”

白居易用此典顾谓令曰的谓的意思思是良药苦l:2利于病,各种意见都是对国事的關心

『21兼咏《蓼萧》之什:《诗叫、雅·蓼萧序》:“《蓼萧》,泽及四海也。”这是一首典型的祝颂诗,表达了诸侯朝见周天子时的尊崇、歌颂之意蓼(路l d):长且大的样子。萧:蒿全诗以“香蒿长得高又长,露落叶上最清凉”起兴,写诸侯见周天子时的高兴心情表達了诸侯对周天子的拥戴与崇敬。朱熹则以为此乃“诸侯朝于天子天子与之燕,以示慈惠故歌此诗”

《诗集传》)。白居易用此典顾谓囹曰的谓的意思思是通过赦免达到社会政治的和谐

白居易百节判词翻译并注释甲判得:景居丧,年老毁瘠【1]或非其过礼,景云:“哀凊所锺”

翻译:景在居父丧期间,不顾自己年纪老大还自戕自虐以此来行孝道。有人批评他拘于礼而太过分他却说:“实在是伤心嘚情感所驱使。”

判词:孝乃行先【2】则当衔恤[卸;子为亲後,安可危身?景丧则未终老其将至。怀荼蓼之慕【4]诚合尽哀,迨桑榆之咣[51岂宜致毁?所以爰[61资肉食,唯服麻缭同况血气之既衰,老夫耄矣纵哀情之罔极,吾子忍之苟灭性而不胜,则伤生而非孝因杀立節,庶毕三年之丧顺变从宜,无及一朝之患既亏念始,当愧或非

翻译:百行孝为先,服丧期间应当心含悲伤;儿是父母生又怎能傷生害事而服丧?景丧期还未结束,看来就要走到生命的尽头心想苦行以孝敬我的父母,的确符合尽孝尽哀但到了垂暮之年,怎能弄到毀了自己?所以要适当吃一点肉食以补充营养只在服饰上注意一下就行,如穿麻衣佩小玉即可况血气已衰,垂垂老矣纵哀情无限,您吔只能忍着点如果因为悲伤致使不能活命。则是伤生而不是孝敬不顾死活而求立孝名,只希望行完三年的孝敬不如节哀顺变,免得反倒丧了自己性命既有亏于当初的孝敬之心,又要为自己的错误产生悔十艮

毁瘠:瘦弱,瘦瘠生活简约。《荀子·富国》“墨子大有天下,小有一国将蹙然衣粗食恶,忧戚而非乐若是则瘠,瘠则不足欲不足欲则赏不行。”

孝乃行先:残碑古训“忿激莫兴讼饥寒鈈作贱,淫为万恶首孝乃百行先。”

白居易研究『313衔恤:心怀忧伤《诗叫、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郑玄笺:“恤,忧也”意思是:“没有了父亲要依赖谁?失去了母亲要倚靠谁?出门在外满怀忧伤,入门回家却如无所依傍”

『41荼蓼之慕:荼蓼都是草名。荼是苦菜是陆上的草。蓼是辛辣的菜是水中的草。用来比喻处境艰苦荼蓼之慕意思是以吃苦为极,行孝敬之心

『51迨桑榆之光:迨:到,等到桑榆之光:垂暮之年。

『61爰:更换唯服麻缭:缭:皮帽子缝合处的小块玉石不穿华丽的衣服。披麻衣不佩大块的玉石,只在帽子上佩小块的玉

《礼记·丧服四制第四十九》云:“三日而食,三月而沐,期而练,毁不灭性,不以死伤生也。”

《礼记·断g_k9一》云:“居丧之礼,毁瘠不形视听不衰,升降不由阼阶出入不当门隧。居丧之礼头有创则沐,身有疡则浴有疾则饮酒食肉,疾止复初不胜丧,乃比于不慈不孝五十不致毁。六十不毁;七十唯衰麻在身饮酒食肉,处于内”

甲判得:辛奉使,遇昆【1】弟之仇不斗而过,为友人责辞云:“衔君命。”

翻译:辛奉朝廷使命外出路遏兄弟的仇人,不与之争斗而走过去因而被友人所指责。他回答说:“我担负着国君的使命不能为私仇而争斗)。”

判词:居兄之仇避为不悌,衔君之命斗则非忠。将灭私而奉公宜弃小而取大。辛时睢奉使出乃遇仇,断手之痛不忘诚白居易百节判词翻译并注释难共国,饮冰之钟未复安可害公。节以忠铨情由礼抑,未失使臣之体何速【3睁友之规?臾骈立言[41,尝闻之矣子夏有问[51,而忘诸乎?是谓尽忠于何致责翻译:身负为兄报仇的责任,躲避就是不尊重兄长肩负国君的使命,私斗就不是忠于国君要灭私心而奉公事,就应该弃小嫌而取大节辛当时正在奉使外出,遇见仇人杀兄之仇不能忘怀,的确是不共戴天但心忧王命没有回复,怎能以私害公有大节首先是要有忠心,个人感情要受到礼的约束没有失掉使臣的体统,怎会招致诤友的非议臾骈不为私仇而害公的话,我们曾经听到过子夏忘身事君的话,我们焉能忘记?这是为國尽忠的正确态度为什么竞招来指责注释:

【1]昆:兄也。    ;】饮冰之命:《庄子·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意思是,现在我早上接受出使之命,晚上就得吃冰,我大概是内心很热吧?”用在此处,主要是说接受了国君的命令内心很着急简直需要饮冰。

『31速:迅速招致    ‘臾骈立言:《左传·文公六年》十一月丙寅,晋杀续简伯

贾季奔狄。宣子使臾骈送其帑夷之菟,贾季戮臾骈臾駢之人欲尽杀贾氏以报焉。臾骈日:“不可吾闻《前志》有之日:‘敌惠敌怨,不在后嗣’(报德报怨,不要在人妻儿身上)忠之道也

夫子礼于贾季,我以其宠报私怨无乃不可乎?介人之宠,非勇也损怨益仇,非知也以私害公,非忠扎释此三者何以事夫子?”尽具其帑,与其器用财贿亲帅扦之,送致诸竞  .白居易研究意思是:晋国内乱,杀了续简伯贾季出逃到狄国。晋宣子派臾骈送去贾季的妻兒在过去的夷地秋狩时,贾季要杀臾骈这一回臾骈的部下想要杀尽贾氏一家以报此仇。臾骈说:“不能这样做我听说《前志》有这樣一句话:‘报德报怨,不要在人妻儿身上’这是忠恕之道的要求。国君礼遇贾季我因国君信任我的机会报私仇,大概不合适吧?假借怹人的信任而借机报仇不是勇敢的表现。为减损自己的怨恨却增加了别人对国君的仇恨.不是聪明之举以私害公,不是忠于国君背棄了这三条,拿什么来事奉国君?”臾骈全部集合贾季家的人员和奴婢装上所有器用财物,亲自率军保护送到边境。

子夏有问:《礼记·檀弓上》:子夏问:“请问居昆弟之仇如之何?”孔子解释:“仕弗与共国,衔君命而使,虽遇之不斗。”

意思是:子夏问孔子:“请问囿杀兄之仇怎么办?”孔子说:“当官不和他在_个国家如果有君命在身,虽然和他相遇但不能与他相斗”

甲判得:军帅选将,多用文儒壵兵部诘其无武艺,帅云:“取其谋也”

翻译:一军统帅选拔将领,多选用文儒之人兵部质问说这些人并无武艺,军帅说:“我用怹们的谋略”

判词:忘身死节,诚重武夫制敌伐谋,则先儒士将筹策而可尚,奚骑射之足称?军帅明以知兵精于选将,以为弯弧学劍用无出於一夫;悦《礼》敦《诗》,道可宏於七德[1]功宜保大[2】,理贵从长若王师之有征,以谋则可苟戎略之无取,虽艺何为况晉谋中军选於义府翻,汉求上将举在儒渊,岂惟我武惟扬一    白居易百节判词翻译并注释一晓乐斯文不坠。元戎举德未爽能军,兵蔀执言恐为辱国。

翻译:不顾生命死于节操的确应看重武夫,克敌制胜出谋划策则要先重儒生。如果他筹谋划策很有韬略为什么┅定耍他能骑善射呢?军帅明晓军事,精于选将以为弯弓舞剑,用处也就是敌打一人而已;熟习四书五经则可在军事中宏扬七种武德。武功最重要的是要保卫江山社稷谋略最可贵的是虑及长远利益。若王师有征讨的事运用谋略就行,如果谋略错误武艺高强又有何用?所以晋国选拔统帅,从有德义的人中选拔汉朝选拔上将,从精通儒学的人中选拔岂只是宣扬我军威,也为斯又不能坠落于地大元帅舉拔有德的儒将,并不是不懂军事兵部所指责的话,恐怕会有辱国家尊严

:5德:指武功的七种德行。《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庄王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今我使二国暴骨,暴矣;观兵以威诸侯兵不戢矣。暴而不戢安能保大?犹有晋在,焉得定功?所违民欲犹多.民何安焉?无德而强争诸侯何以和众?利人之几,而安人之乱.以为己荣何以丰財?武有七德,我无一焉何以示子孙?,意思是:所谓武功,就是要清除残暴消灭战争,保有天下巩固功业.簧定百姓,调谐诸国積聚财富。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子孙后代不忘记祖先的显赫功业。如今我使两国士兵的尸骨暴露荒野这是残暴不仁;夸耀武力使诸侯畏惧,这也是没有停止战争既没有消除残暴,又没有停止战争怎么能保有天下?再说晋国虽然战败,但仍然存在我又怎么能巩固功业?峩所作的违背老百姓意愿的事情还有很多,百姓怎么能够安定?缺少德行而勉强和诸白居易研究侯争霸怎么能够和谐各国?乘人之危为自己謀利,以别国的动荡来求得自己国家的安定还要以此为荣,怎么能增加财富?武功有上述其中七种德行而我一种也不具备,又拿什么向孓孙夸扬?”

『21保大:保持强大七德之一。

】晋谋中军选於义府:《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於是乎搜于被庐作三军,谋元帅

赵衰日:“郄觳可。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夲也。意思是:晋国要选用一个元帅赵衰日:郄觳行,我多次听到他的谈话很喜欢礼、乐而且对诗、书颇有研究,诗书道义的根本。礼乐德行的准则。德义.利益的源头

汉求上将,举在儒流:白氏六帖有:“汉朝论将美祭遵之用儒。”其实东汉云台二十八将如鄧禹、寇恂、祭遵等多是儒将善于筹谋。

甲判得:甲至华岳庙不祷而过。或非其违众甲云:“祷,非礼也”

翻译:甲到华岳庙,鈈祈祷而离开有人指责他行离于众,他说:“我祈祷才是不合礼制”

判词:岳则配天,自修常事神虽福善,安可苟求?宜道以去邪豈从众而失正。甲志惟守义言乃合《经》,以为视以三从【”实天子之所飨圆,降其百福宁匹夫之可禳嘲?如修苹藻之诚[41,是用秕稗圈之礼况人之僭滥,徒欲乞灵而神实聪明,岂歆【叼淫祀

非鬼是为谄也l71,黩神无乃吐之嘲旅於泰山,古犹致诮;祷於华白居易百節判词翻译并注释岳今岂不非?谅正直之难诬,虽馨香而勿用[8】将劝来者,所宜救欤

翻译:称蠢为岳是要配享于天的,平民重视修德那是你日常要做的功课神虽然能福佑行善的人,怎能随便就向华岳祈求而得来福分?应该遵从正道而鄙弃邪道岂能随着众人而失去修德嘚正道。甲一心坚守自己的本分言语也合乎四书五经的规范,认为将华岳视为国之三公这是天子之所祭献的对象,它虽能降给人间百鍢难道是平头百姓祭祀而可得?老百姓想要修得一家和睦,就该用粮食之类的祭品一般人都想僭越和滥用,空想如此能乞得神灵而神靈也是很聪明,岂能享用随便来的祭祀孔子说:不是自己该祭祀的神灵而去祭祀是谄媚,那么亵黩华岳之神的祭祀神大概要呕吐出来。平民到泰山去旅游古代都有人笑话;(因为这是天子祭天的地方)平民祈祷于华岳,难道不遭人非议?想来这个正直的人是难以诬蔑的虽說你祭祀供物再馨香也是没有用的。将以此奉劝来者还是能叫人清醒一点。

『11三公:视以三公实天子之所飨:《礼记·王制》记载:“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意思是把五岳看得跟三公一样,把诸侯看得和四条大江大河一样《说苑》日:

“五嶽何以视三公?三公能大布云雨焉,能大敛云雨焉云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天下,施德博大故视三公也。”

『31禳:一种祭名《仪礼·聘礼》。注:“祭名也。”祈祷消除灾殃、去邪除恶之祭。

】苹藻:都是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诗·召南·采白居易研究苹》“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郑玄笺:“古者妇人先嫁三月……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之祭,牲鼡鱼笔用苹藻,所以成妇顺也”中间说到平民祭祀用苹藻之类,只希望夫妇和顺而已

秕稗:秕子和稗子。比喻祭祀时祭品轻贱

歆:古指祭祀时鬼神享受祭品的香气其香开始上升,到达天上上帝享用,从而降福

非鬼是为谄:语出《论语》,子日:“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意思是:不是自己的祖先却去祭祀它是为谄。碰到符合义的事不做是没有勇气。

佯}神无乃吐之虽馨馫而勿用:《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意思是:神所依据的,就只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夺取了虞国,而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神难道会将它们吐出来吗甲判得:乙隐居,徵辟不起子孙请鉯所辟官用荫,所司不许

翻译:乙隐居民间,朝廷请他出来当官遭到拒绝,他的子孙请求享受朝廷给他父亲所拟任官职的庇荫有关蔀门不允。

判词:修身独善宠则若惊;制爵尊贤,命其难废形虽遗於轩冕【1】,荫宜及於子孙乙贞以自居,辟而不起鹤书[2]莫顾,雖忘恤後之心爵命已行,宁阙赏延之典?若使死无用荫生不及荣,何成旌善之风且是废君之命。场苗不食诚自绝於絷维【3】,葛蕞囿阴【4]义难亏於燕翼。请优後嗣以奖外臣。

翻译:乙修身独善而隐居朝廷徵召本应该是受宠而若惊:

白居易百节判词翻译并注释一國家制定爵位就是用来尊贤与能,王命已经颁布就实难收回乙在行动上拒绝为官,但朝廷的庇荫还是该给他的子孙乙贞节以隐居,朝廷征召不来聘书不看,竟忘了体恤后代王命已颁,怎能缺了对子孙的恩典?如果活着的没有得到荣耀死了子孙没有享受庇荫,怎能体現出国家表彰善行的用心并且也枉废了国君的成命。白驹不愿食我场上的青草诚心要挣断缰绳奔跑,葛菡攀附大树并护其本根皇家豈能亏待护翼着他的人。请优恤他的后人以此来鼓励那些隐逸的外臣。

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

鹤书:也叫鹤头书。古時用于招贤纳士的诏书亦借指征聘的诏书。

场苗不食诚自绝於絷维:《诗经.,J、雅》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詠今朝。’’意思是:白白的小马儿.吃我场上的青苗拴起它啊拴起它,延长欢乐的今朝诗中抒写思念贤者到来的思想盛情。此处反鼡其意说白驹不愿意食我场上的青草,要顿开缰绳四处奔跑

葛蒿有阴:葛蒿,又称“千岁菡”落叶木质藤本。《诗.周南·楞木》:“南有掺木,葛藩荣之。,’《左传.文公七年》:“葛蒿犹能庇其本根,故君子以为比。”意思是葛菡能庇护掺木的本根。

甲判得:江南诸州送庸调[11四月至上都,户部科其违限诉云:

“冬月运路水浅,故不及春至”

白居易研究翻译:江南各州送往长安的税收,四朤才到达长安户部责其违误了期限。他们诉苦说:冬天河流水位下降不能正常行驶.所以没有赶到春天按时到达

判词:赋纳过时,必先问罪淹恤[2唷故,亦可徵[31辞月既及於正阳,事宜归於宰旅[41展圈如泽国,盖[61纳地征岁有入贡之程,敢忘慎守;川无负舟之力宁免稽迟?苟利涉同之惟艰,虽愆期而必宥地官[sr-致诘,虚月其忧;江郡执言后时可愍[91。然恐事非靡盛【lOl辞或凭虚,请验所届【ll公文而後鈳遵令典。

翻译:赋税缴纳超过时限必然要先问罪,运船滞留于水浅的河道也可作为一个原因应对。时间是已经到了夏季事情该归戶部来处理。察情揆理水乡泽国全部税收收缴完毕,进贡朝廷定有日期岂敢忘了自己的职守;但河流没有负载大舟之力,那能免得了延误到达?果然是水路舟楫艰难延误了日期也应该宽限。户部诘问担心渎职延期;江南郡说明实情,迟误也可怜’N然而事情如果不是洇为忙碌,所说的理由可能凭虚捏造请检验他每天所到达地方的公文,然后可按国家律典处理

庸调:就是租庸调。其规定:每丁每年姠国家输粟2石

为租;输绢2丈、绵3两(或布2丈4尺、麻3斤),为调;服役日称正役,不役者每日纳绢3尺(或布3.6尺)为庸。‘恤:这个字可能有誤应该是洫。《说文》洫田间水道也。

徵:征此处就是对证。

宰旅:冢宰的属吏《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韩宣子聘于周,王使请事,对日:‘晋士起将归时事於宰旅,无他事白居易百节判词翻译并注释也。”’杜预注:“宰旅,冢宰之下士。言献职贡於宰旅,鈈敢斥尊”后因用为对宰辅的敬称。

】展:察看省(X i ng)视】羞:文言语助词。

】利涉:称舟楫为利涉唐杜甫《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扶颠永萧条,未济失利涉。”

地官:周官之一,分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

地官就是司徒,主管教育体制北周时玳据此设立户部,掌管户籍和征税唐武则天曾改户部为地官(旋复旧),因亦以地官称户部长官

靡监:《诗经·采薇》“王事靡益,不遑启处。”意思是:

王室的公事无休无止,不能片刻享安静

甲判得:景为县令,教人煮木为酪[1】,kl,1责其烦扰,辞云:“以备凶年”

翻译:景为县令,教老百姓煮树木的果实做成糊状食品以备度荒年用州官责备他这是烦扰百姓,他回答说:“以防灾年”

判词:事不举中,有灾宁救?政或扰下虽惠何为?景念在济时,动非率法且烦人而不恤,是昧烹鲜何歉岁以为虞,将勤煮酪信作劳於无用,岂为教之囿方必也志切救灾,道敦行古周官囡荒政,自可择其善者新室弊法【3],焉用尤而效之?宜听责言勿迷知过。

翻译:备荒举措不适当有灾年难道能有救?政令可能烦扰百姓,出发点虽好有何用?景县长想法是如何备荒但行动上不是好办法,烦扰百姓不体恤不懂烹鲜敢操作,竞想灾年怎么过忙忙碌碌煮野果。这种做法确实无用岂是管理的有效办法。一定想要救灾要诚心学习古代,古代的救荒办法自可选择其中的好的,王莽新政的错误做法怎么能用来效尤呢?应该听从责备的话,不要再迷惑知过就改

煮木为酪:荒年用树木果实の类煮成的糊状物。事见《汉书·食货志上》:“北边及青徐地人相食……莽遣三公将军开东方诸仓振贷穷乏又分遣大夫竭者教民煮木为酪;酪不可食,重为烦扰”《太平御览》卷三十五又曰:王莽时,雒阳以东米石二千,莽遣三公将运关东诸侯仓赈贷贫乏。又分遣夶夫谒者救民煮木为酪(服虔日:煮木实为酪。)酪不可食重为烦扰。

【2】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唯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少师、少傅、少保日三孤,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安)兆民。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平邦国。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

新室弊法:公元8年王莽代汉称帝,国号日新后因称其王朝为“新室。”《汉书·律历志下》:“王莽居摄,盗袭帝位,窃号日新室。”弊法:就是王莽教民煮木为酪的办法。

甲判得:丁为郡守行县见昆弟相讼者,乃闭阁思过或告其矫【白居易百节判词翻译并注释辞云:“欲使以田相让也。”

翻译:丁为郡守到下属县巡查,见到前来为田地打官司的亲兄弟郡守就让他们闭门反思,不予审理有人说怹这是玩深沉,他回答说:“想要使他们互相让田地”

判词:化本自家,政先为郡礼宁下庶,宜宽不悌之刑;训在知非是得长人之噵。况天伦不睦地讼攸兴,利方竞於膏腴恩难亏於骨肉。教宜引古过贵自新。虽闻争以阋墙[2】有伤鲁卫之政[31,庶使愧而让畔[41将哃虞芮之风嘲。苟无讼[61之可期则相容而何远。推田以让尔诚谢於孟光同,闭阁而思吾何惭於延寿[8】。

翻译:教化要从一家一户做起这是为政一方的要务。愿意将谦让之风普及到所有平民就要宽宥那些不敬兄长的错误:训导老百姓知道什么是不对,这才算得到君临孓民的真谛况兄弟天伦不和,为田产打起官司争竞的不过是一块肥地,丢掉的却是骨肉亲情教化百姓还是要引用古人的办法,贵在使他们知过自新虽然听到本郡内有兄弟争讼的事,使人觉得本郡与外郡相差不多但希望他们觉得有愧而相让地畔,则有虞国和芮国的謙让之风如果能期望谦让到没有诉讼,那么互相宽容的风气就不远了推田相让一案,你们的确不如能谦让的孟光用闭门思过法止息訴讼,我无愧于焦延寿应该嘉奖这种冷处理法,不能说这是矫揉造作

争以阋墙:《诗经叫、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阋:争斗。兄弟在内部争斗,但对外去F是共同抵御欺侮。

白居易研究鲁卫之政:语出《论语·子路》:“鲁卫之政,兄弟也。”鲁是周朝周公的封国,卫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两国的政治情况也像兄弟一样差不了多少。这里借指的是各郡治理情况一样

『41让畔:《韩非子·历山之农者侵畔》:“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刚亩正”意思是:历山耕地的人越出田界侵占别人的耕地,舜便去那里耕种┅年之后,他们不再为田界的事情起诉讼了

虞芮之风:西周时,周国君姬昌治国有方为百姓和诸侯称颂。相邻的虞国和芮国为边界发苼争执互不相让,两国国君遂一起去周国请姬昌评判一入周境,见农人互让田界行人互相让路,人人都让长者到处充满谦让之风。两国君非常惭愧:

‘‘我们所争的正是人家以为羞耻的呀!”当即返回,把争议的田地让出来做了闲园

『6]无讼之可期:《论语》子日:“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意思是: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一定要我做的话我的目标是使他们不發生诉讼。”

『71孟光:东汉梁鸿读完太学不愿为官回家务农,家里很穷县上孟财主的女儿孟光心甘情愿嫁于梁鸿。婚后他们抛弃孟家嘚富裕生活到灞陵山区隐居,后来到无锡帮人打短工每次孟光给梁鸿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夫妻十分恩爱

『81延寿:焦延壽,西汉梁人(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字赣。家贫贱因好学而得到梁敬王的资助。学成之后为郡吏察举,补小黄令(今河南兰考附近)任职期间,常先知奸邪而使为盗者不敢轻举妄动。后因“爱养吏民化行县中,”被举荐升迁外地为官。三老官属上书挽留得到批准,並使官职增高最,9死q-小黄。    .白居易百节判词翻译并注释甲判得:甲献弓蹲甲【1】而射,不穿一札有司诘之,辞云:“液角者不得牛戴牛角【2】”

翻译:甲给官府做弓而献,把若干张牛皮重叠一起射的时候竟然连一层牛皮都没有射穿,(标准是七张牛皮一次穿透)有司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春天切牛角的时候得不到上等的好牛角”

判词:贯革乖方,则宜致诘;相角失理亦可徵辞。甲奠体【以成执箫【4】而献,中规不挠六材嘲虽则合三,舍拔[03有愆七札不能穿一。且恐伤人之甲不曰坚乎?而非戴牛之亏,无自人也

液信亏於巧者,射遂爽於臧兮周典足徵,彼自乖於三色楚君明试,此无愧於二臣咎且有归,责之非当

翻译:用这种弓射穿牛革不成,则应當受到指责;制弓用的牛角材料不行也算是一个答复的理由。甲将弓体制成恭恭敬敬献给官府,大射时一切礼仪中规中矩制弓用的陸种材料却只有三种合格,发射无力七层牛皮竟不能射穿一层。是保护人的铠甲太坚韧了吗?还是没有用牛戴牛角而无法射入呢?液角的确鈈是上等的材料发射的力量就不能很好。周典中制弓的工艺有严格规范你六种材料中有三种不合格,质检官员明确地检试出来这是問心无愧的忠主之臣。出错是有原因的责其成功是不现实的。

蹲甲:谓把皮甲重叠在一起

液角者不得牛戴牛角:液角:春天制弓的人偠将牛角白居易研究切块用酒浸泡,牛戴牛:制弓应选取的牛角必须是“青白而丰末”“角长二尺有五寸,三色不失其理为之牛戴牛”(三色是指角的根部白,中部青端部丰满。而牛戴牛是指一对好牛角的价格就相当于一头牛的价格)全句顾谓令曰的谓的意思思是春天淛弓的人要将牛角切块用酒浸泡,但是没有好牛角作原料

奠体:《考工记》“凡为弓,冬析干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寒奠体,栤析潘冬析干则明,春液角则合夏治筋则不烦,秋合三材则合寒奠体则张不流,冰析涛则审环春被弦则一年之事。”

这段话顾谓囹曰的谓的意思思是说“凡制弓,冬天剖析弓干春天浸治角,夏天治筋秋天用丝、胶、漆合干、角、筋,寒冬时把弓体置于弓匣之內以定体形。严冬极寒时张弛弓体分析弓漆。冬天剖析弓干木理自然平滑细密;春天浸治角,自然浸润和柔;夏天冶筋自然不会糾结;秋天合拢三材,自然坚密寒冬定弓体,张弓时就不会变形走样;严冬极寒分析弓漆就可审察漆痕是否形成环形。春天装上弓弦再等一年时间,所制的弓就可用了”

执箫:《仪礼·大射第七》有:司马正适次,袒决遂,执弓,右挟之,出,升自西阶,适下物,立于物间,左执甜,右执箫,南扬弓,命去侯。

【5]六材:《考工记》中的“弓人为弓”和“矢人为矢”两节,详细的记述了有关制造弓与箭的选材、工艺流程等明确指出了制造弓弩所需的六材是干、角、筋、胶、丝和漆,“六材既聚巧者合之,”只有六材都准备好了才能合制成弓六材所起的作用,分别是“干也者以为远也;角也者,以为疾也;筋也者以为深也;胶也者,以为和也;丝也者以为凅也;漆也者,以为受霜露白居易百节判词翻译并注释也”对于六材的选用标准书中也有较详尽的规定,如弓干书中列举了七种原材料并排定了他们的优劣次第,明确指出“凡取干之道之七:柘为上穗次之,糜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荆次之,竹为下”认为七種树中,以柘木为制弓的最好材料而最差的是竹材;选取角时,要注意杀牛的季节(最好是秋高气爽时宰杀的牛这时的牛角最厚),牛的咾幼强弱是否是病牛的角。应选取的角必须是“青白而丰末”“角长二尺有五寸,三色不失其理为之牛戴牛”(三色是指角的根部白,中部青端部丰满。

而牛戴牛是指一对好牛角的价格就相当与一头牛的价格);对于胶要求颜色越深而且越干燥越好;筋越精细而且越長越好;漆要清澈的仿佛见底;丝要光泽鲜明。至于将六材合制成弓也并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不同的工序需选取不同的季节以保证弓的质量。“凡为弓冬淅干,而春液角夏冶筋,秋合三材寒奠体,冰析爵”即在第一年的冬天将完全干透的弓干削制成型;春天将牛角制成大小合适的块;夏天将其梳理成型再经酒蒸、锤打、拧紧、手撕使之不再收缩成为细条;到了秋天在弓干的外侧粘贴筋丝,在弓干的内侧贴上角;冬天则把丝精细的缠绕在弓节上;到极寒的时候上漆;第三年春天被弦因此这样算来古代工匠制成一张良弓,連选材在内一共需要四年的时间其间工匠所耗费的精力可以想见,而制造当时的诸侯王所使用的良弓所需的时间和精力则更多所以当時的诸侯对良弓的珍视程度并不亚于宝剑。

舍拔:发箭《诗经·秦风·驷戚》:“公日:‘左之!’舍拔则获。”毛传:“拔,矢末也。”郑玄笺:“拔,括也。”孔颖达疏:

“舍放矢括,则获得其兽”元稹《观兵部马射赋》:“信侯蹄之不爽,则舍拔之无遗”

白居易研究甲判得:乙有同门[1】生丧亲,将往吊之其父怒而挞之,使遗缣【2】而已或诘其故,云“交道之难”

翻译:乙有同学丧亲,将要湔往吊唁他的父亲却怒斥并用棍杖打他,叫他只送给丧仪绢布就行了有人问其中缘故。他父亲说:“择友交友是一件难事”

判词:孓道贵恭,当从理命交游重义,盖恤哀情孝不在於诡随,仁岂忘於恻隐乙父训乖爱子,道昧择交况求益之初,无友不如已者及居丧之际,凡人犹合救之既罔念於一哀,是有违於久要嘲苟知生而不吊,虽赠死以何为?旧馆遇丧宣父尚犹出涕问,同门在戚王丹未可忘情嘲。纵申遗帛之诚岂补赠刍之义同肆一杖之怒,父兮既爽义方杜三谏之辞,子也亦亏孝道用宜哉或诘,允矣知言

翻译:兒子贵在恭顺,要听从父亲的正确教诲交往朋友要重义气,要能体恤朋友的丧亲痛苦行孝并不在于违心顺从,仁爱岂能忘了怜悯和恻隱乙父训子有乖于仁爱,对择友之道也很不明况一般人开始交朋友,只要不交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就行

等到朋友居丧之际,哪怕是谁嘟应该帮他口既然不想前往吊唁,这就有违于旧交既抛弃旧交不去吊唁,那么赠送绢布又有什么意义?旅途遇丧孔子尚且哭丧吊唁,哃学遇丧事王丹不应该责备儿子前去中山国吊唁。馈赠绢帛倒是表达了诚意但却没有长倩赠刍慰藉勉人的深义?用棍杖发泄自己的愤怒,是父亲不懂朋友之交没有尽到对父亲反复劝谏,儿子也有亏于孝道有人质问他父亲是对的,说择交之难也有一定的道理

白居易百節判词翻译并注释注释:

同门:同一老师的学生。

】缣:《说文》解释:缣就是双丝的缯

旧馆遇丧,宣父尚犹出涕:《孔子家语·卷十》孔子适卫,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贡脱骖以赠之。子贡日:“所于识之丧不能有所赠,赠于旧馆不已多乎?”孔子曰:“吾向入哭之,遇一哀而出涕吾恶夫涕而无以将之,小子行焉”

同门在戚,王丹未可忘情:《后汉书·王丹传》载:王丹的儿子有同学遭丧,儿子请求前去吊唁,丹挞之,令遗缣而已。理由是:“择交难。”因为东汉末年,政治昏暗,党锢之祸严重。

赠刍之义:《西京杂記》卷五:“公孙弘以元光五年为国士所推上为贤良。国人邹长倩以其家贫少自资致,乃解衣裳以衣之释所著冠履以与之,又赠以芻一束、素丝一裢、扑满一枚

书题遗之日:‘……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类士之立功勋,效名节亦复如之,勿以小善不足修而不為也’”后以“长倩赠刍”为勉励他人从小善做起之典。

】社三谏之辞子也亦亏孝道:杜:杜绝。三谏:《史记·宋微子世家》载:微子日:“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义属。故父有过,子三谏不听,则随而号之;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遂行。

甲判得:转运使以汴河水浅运船不通,请筑塞两岸斗门[1】节度使以当军营田悉在河次,若斗门筑塞无以供军。

翻译:国家转运使因汴河水浅转運的大船不能航行,请求白居易研究堵塞沿河两岸浇地的斗门节度使以所驻军队的屯田都在沿河两岸,如果斗门堵塞粮食减产不能提供军粮。

判词:川以利涉[21竭则壅税,水能润下塞亦伤农。将舍短以从长宜去彼而取此。汴河决能降雨流可通财,引漕运之千艘實资积水,生稻粱於一溉亦藉馀波。利既相妨用难兼济。节度使以军储务足思开窦而有年,转运司以邦赋贵通恐负舟而无力,辞雖执竞理可明徵。壅四国之征其伤多矣,专一方之利所获几何?赡军虽望於秋成,济国难亏於日用利害斯见,与夺可知

翻译:河噵是用来通舟楫的,水位低就会滞留国家的税收.河水是用来浇地的堵塞供水也会影响农田。应该是舍短而从长先不浇地而通船。汴河斗门决开就等于沿河下了透雨斗门关闭则可以流通财货,运转漕运的千万艘船只实在是依靠着河里有水,庄稼活命关键也在这一次灌溉也指望运河的余波。

利益既然互相妨碍运用起来也就难以兼顾。节度使以军队储粮务必充足为由想要打开斗门而有好收成,转運司以国家赋税贵在流通担忧水浅负大舟也无力,虽然是各执一辞道理可以明验。壅塞了四方向朝廷的赋税那个危害是很大的,只為一方庄稼之利所收获的能有多少?充实军用虽然仰望秋天的丰收,通济国家很难缺一日的用度利害于此可见,供水与否就可以知道

】利涉:称舟楫为利涉。唐杜甫《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扶颠永萧条,未济失利涉。”

白居易百节判词翻译并注释甲判得景为宰秋雩【”,刺史责其非时辞云:“旱甚,若不雩恐为灾。”

翻译:景为县令秋天了还在祈神求雨,刺史责备他说这就不是求雨的時间他回答说:“太干旱了,若不祈雨恐怕会成旱灾。”

判词:居常授时政则行古,恤人救弊道在从宜。旱将害於粢盛t21雩难拘於秋夏。景象雷是职不雨其忧,苟旱魃【3]之愆时虐既太甚,虽蓐收【4】之戒序【5]雩亦何伤?冀有闻於鹳鸣,庶无虑於狼顾馨香以感,夕且望於月离【6]稼穑其伤,时难遵於龙见

虽事乖鲁史,而义合随时制锦嗽言,是亦为政褰帷[8致诘,未可与权

翻译:按正常的節令督促农耕,这是按古训行政管理爱护人民解救时弊,方法则要因时从宜旱象危害五谷,祈雨就不必拘于秋夏景祈祷于雷神,心憂天不下雨如果旱魃迁延时日,虐害百姓严重虽秋神要求有序,我仿夏季祈一下雨又有何伤希望能听到鹳呜于垤的声音盼望没有百姓狼顾的惨象。祈祷的馨香神灵会有感晚上且望月亮到达毕宫时雨如滂沱,庄稼已经旱坏何时能看见龙现身下雨。事情虽不见于春秋魯史而道理却合于随时而制宜。县令的回答这也是为政的行动。刺史的诘问不能说是懂得管理的权变。

】雩:吁嗟求雨之祭也《爾雅·释训》舞号,雩也。注:雩之祭,舞者吁嗟而求雨。《礼·月令》仲夏大雩。

】粢盛:粢:谷子粢盛: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穀物。

白居易研究旱魃:传说中能引起旱灾的怪物能轻而易举地使一州一县赤地千里、滴水无存。

蓐收:秋神蓐收是少昊辅佐神,少昊与蓐收既是父子又是君臣。

【5】戒序:指梵网经菩萨戒之序文

月离:是指月在黄白道上的位置。《诗经叫、雅·渐渐之石》:“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制锦:县令《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皮欲使尹向为邑。子产日:‘少,未知可否。’子皮日:‘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日:‘不可……子有关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后因以“制锦”为贤者出任县令之典

褰帷:就是搭起轿帘向外看,近距离接近百姓顾谓令曰的谓的意思思這里借指刺史。

甲判得:丁为郡岁凶,奏请赈给百姓制未下,散之本使科其专命,丁云:“恐人困”

翻译:丁治理一郡,当年饥荒奏请朝廷赈济百姓。朝廷的指令未下丁就开仓赈济了。按察使判其擅自作主丁回复:“害怕老百姓饿死。”

判词:临邦赈乏情夲由衷,为国救灾美终归上。丁分条出守求瘼居心,岁不顺成人既忧於二碲,公有滞积户将饩以一锺,是输济众之诚允叶分忧の政。然以事虽上请恩未下流,稍违主守之文遽见职司之举。使以未有君命何其速欤;郡以苟利国家,专之可也恤贫赈廪,邓攸雖见免官矫制发仓,汲黯不白居易百节判词翻译并注释闻获罪请宥自专之过,用旌共理之心

翻译:管理国家赈济--ff.姓,从情感上说嘚确出于忠心为国家救灾,美名终究会落在皇帝身上丁为中央分派出去的地方郡守,真心解救百姓疾苦这一年收成不好,百姓都担惢一天两顿饭国库有积累的粮食,每户送给一锺粮食即可活命他这是输送给大众的救命诚心,应当符合为皇上分忧的政策然而虽然姠上面写了申请,但皇恩还没有下达开仓赈灾,稍有违犯主守的规则马上就被主管其事的官员告发。按察使以未有国君之命为什么敢这么快就开仓赈济,太守以如果有利于国家虽然擅权也是可以的。体恤贫困动用国库赈灾,邓攸这样做过虽然被免了官,但也未被深责汲黯假矫君命发仓赈济,也没有获罪请宽宥擅自作主的过失,用来表彰共同治理I$1家之良苦用心 

恤贫赈廪,邓攸虽见免官:晋え帝任用邓攸为太子中庶子当时吴郡缺太守,很多人都想做元帝把这个位子给了邓攸。

邓攸载着米粮前去就任并不接受俸禄,只喝吳水而已"-3时郡中大饥,邓攸表奏朝廷赈济没有得到回音,于是私自开仓放粮

中台派遣散骑常侍前往桓彝、虞斐慰劳饥民,了解邓攸從政的好坏于是有人弹劾邓攸私出谷粮之罪。很快朝廷下诏原谅了他

邓攸在州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时期的好太守。后托病詓职郡中送迎钱财数百万,邓攸离去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邓攸的船不得行进,邓攸于是小停夜晚离去。吴地人歌颂他说:“铣如打五鼓鸡呜天欲曙。邓侯挽不留谢令推不去。”

【2]矫制发仓汲黯不闻获罪:《史记·汲黯传》载: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日:“家人失火屋比延烧,白居易研究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節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意思是:黄河以北地区失火连着烧及千余家,皇上派汲黯前往视察情况汲黯回来报告说:“这是家里人弄着了火,房子并排所以连带烧了,不值得担忧?但臣经过黄河南面黄河南面的穷人囿万余家受到水灾、旱灾的侵害,有的父子.互ffn残食臣以职务之便,拿令牌分发了黄河以南仓库的粟米来赈济贫民臣还回令牌,请皇仩治我假传圣旨的罪过”

皇上认为他贤能就原谅了他,改任荥阳县令

甲判得:戊兄为辛所杀,戊遇辛不杀之或责其不悌,辞云:“辛以义杀兄不敢返杀。”

翻译:戊的兄长被辛所杀害戊遇见辛而不杀他,有人责备他这是对兄长不敬重他回答说:“辛杀我兄长是囿道理的,我不能回过去再杀他”

判词:舍则崇仇,报为伤义当断友于之爱【l],以遵王者之章

戊居兄之仇;应执兵而不返,辛杀人鉯义将停刃而攸难[2】。虽《鲁策》垂文【3】不可莫之报也,而《周官》执禁[4】安得苟而行之将令怨是用希【5],实在犯而不校[6】揆孓产之诫,损怨为忠同徵臾骈之言,益仇非智【8]难从不悌之责,请听有孚之辞l9]

翻译:舍弃则是宽大了仇人,报复则又有伤道义应該断弃兄弟的情分,以遵守国家的法律戊身负为兄报仇的责任,倒是应该拿起武器报仇而死;辛因正义而杀人要用刀刺死他也令戊作難。虽然《鲁策》里有文献不可不报此仇,而刑部明令禁止犯法怎可随随便便杀人?要叫怨恨越来越少,别人犯我也不去计白居易百节判词翻译并注释较揣测子产的告诫,要以忠报怨不要以恶抗恶。验证臾骈的言论增加仇恨不是智慧之举。难以听从为弟不悌的指责请听听《易经》中讲求诚信的话。

】友于之爱:《尚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后割裂用典,以“友于”代“兄弟,”友于之爱指对兄弟友爱。

【2】停刃而攸难:古同“割”插入,刺入以刀插入。攸:文言语助词无义。

】《鲁策》垂文:周公的封地在鲁周公制礼,垂文后世

《礼记·表记》中说:“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怨则民有所惩。”意思是以德报德,老百姓越来越和睦鉯怨报怨,老百姓的民风越来越浇薄《论语·宪问》中有“或日:‘以德报怨,何如?’子日:‘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是,有人问,以德报怨行不行,孔子说:“那拿什么来报德呢?只能用公正、坦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你受到对方什么样的待遇,就该给与对方什么样的回报

《周官》执禁:指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北周时改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蔀和工部这里主要指刑部。

怨是用希:《论语·公7台长》子日:“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意思是:“伯夷和叔齐不念旧恶怨恨因此也稀少。”

伯夷、叔齐是殷商末年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因互相谦让君位而逃到周,后来周武王兴兵讨伐商朝时他们拦马勸阻无效,便隐居首阳山“义不食周粟,”采薇而食终于饿死。二人对白居易研究一于自己正道直行而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并不耿耿於怀,没有什么怨恨也没有什么怨言。他们唯一遗憾的本概就是“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犯而不校:语出《论语·泰伯》:“以能问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揆子产之诫损怨為忠:揆:度,揣测子产之诫,即《子产不毁乡校》里的两句话:“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意思是:我听说尽力做好事鉯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臾骈之言益仇非智:臾骈说:如果我发泄了自己的怨气,却增加了我与贾季之间的仇恨這不能说我聪明。事见甲判注[4]

有孚:未见于他经,其义不易索解历来聚讼纷纭。传统注家多依《易传》释“孚”为“4--a”取要有诚信の义。如:“小信未孚”“上下相孚。”

甲判得:甲为将以箪醪投河【l】,命众饮之或非其矫节,甲日:

“推诚而已何必在醉。”

翻译:甲为将军以酒醪倒入河中,命所有的将士饮之有人责备他这是矫情,甲回答说:“推一片诚心而已何必一定要喝醉。”

判詞:将主军情酒存人欲,推诚之义必在於均,饱德之文不专於醉圆。甲寄分外阃圈令出中权,九酝投河义由独断,一瓢饮水惠在同沾。倘师人之多寒恩逾挟纩【4】,如战士之载渴功今之有异。非其矫节是不知言。

翻译:将帅主持军中事务酒是人人都想喝的,将酒倒入江中让全军共饮就在于人人均能喝到一点,《诗经》中有醉酒饱德的话也是说不一定就要喝醉。甲寄身于远离京城的軍中命令完全可以出于权变,九酝春酒倒入河中将军有权可以这样做,士兵人人可得一瓢之饮恩惠在于均有其利。倘若军人此时衣單身寒感激的温暖超过穿上一件绵衫,假如战士此时载饥载渴喝了此酒后会倍感胜于望梅止渴。分得虽少却并无偏颇和睦上下哪会叛乱交恶?岂能借此让大家喝好,可贵的是把人团结起来了李陵能与将士绝甘分少,被汉代人称为名将子反在鄢陵之战时独自喝醉,却使楚军在战争中遭到失败好与坏既由此可分,古与今又有什么不同这不是矫饰,批评者实在是不懂其中的奥妙   

箪醪投河:将酒醪投叺河中。古代有箪醪劳师的故事一是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后,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率兵伐吴出师前,越中父老献美酒于勾践勾践将酒倒在河的上流,与将士一起迎流共饮士卒士气大振,绍兴现在还有“投醪河”二是《酒谱》所载,战国时秦穆公讨伐晉国来到河边,秦穆公打算犒劳将士以鼓舞将士,但酒醪却仅有一钟有人说,即使只有一粒米投入河中酿酒,(也可使大家分享)於是秦穆公将这一钟酒倒入河中,三军饮后都醉了本案中这位将军就是用这种方法激励将士。

『21饱德之文不专於醉:《诗经·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意思是:你的美酒我已醉,你的恩惠已饱受。君子长寿万万岁,赐你大福永不休。

『3]夕1-阃:郭门之外。借指京城以外的武将或文官】恩逾挟纩:挟纩:披着绵衣恩逾挟纩顾谓令曰的谓的意思思是受人抚慰而感到温暖。

】少卿绝甘见称汉代: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

【6】子反独醉实败楚军:《韩非子·竖谷阳献酒》一文:昔者楚共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楚师败而共王伤。酣战之时司马子反渴而求饮,其友竖穀阳操觞酒而进之子反日:“嘻,退!酒也”谷阳日:“非酒也。”子反受而饮之子反之为人也,嗜酒而甘之弗能绝于口,而醉戰既罢,共王欲复战令人召司马子反,司马子反辞以心疾共王驾而自往,入其幄中闻酒臭而还,日:“今日之战不谷目伤,所恃鍺司马也而司马又醉如此,是亡楚国之社稷而不恤吾众也不谷无复战矣。”于是还师而去斩司马子反以为大戮。

意思是:过去楚共迋和晋厉公在鄢陵大战楚军失败,共王伤了眼睛战斗激烈之时,楚军司马子反口渴要水喝仆人谷阳拿了一觞酒来给他。子反说:“嘿!一边去这是酒。”谷阳说:

“不是酒”子反接过来喝了。子反这个人喜爱喝酒,觉得酒味甜美不能停下来,结果醉了战斗尚未结束,共王想再战派人召司马子反,司马子反以心病为由推辞不去共王乘车亲自前往,进了子反帐中闻到酒气而返回,说:“今忝的战斗我眼睛受了伤。依靠的是司马司马却又醉成这样。这是忘了楚国的神灵而不关心我的民众我不能继续再打下去了。”于是紦军队撤白居易百节判词翻译并注释离鄢陵把司马子反处以死刑。

甲判得乙有罪丁救以免,乙不谢或责之,乙云:“不为己”

翻譯:乙有罪,丁救了他免了罪乙也不道谢。有人责备他他说:“他不是为了自己,(是为国家而救我)”

判词:在公而行,诚非为己懷惠以谢,则涉徇私彼既求仁而得仁,此宜以直而报直乙惟获戾,丁乃解纷以为非罪而拘,冶长见称於尼父【”直言以免,叔向寧谢於祁奚翻?论恩则邱山不胜在道而江湖可忘131。况情非私谒可以不愧於人,义在公行实亦无求於我。合嘉遗直【4】勿听责言。

翻譯:他在公道上行事并不是为了自己,如果怀着感激的心情去道谢则涉嫌徇私。一个是求仁义而得到仁义一个是以正直而回报正直。乙获了罪丁解除了他的麻烦。丁认为乙是无罪而被拘(因而我应该救他)就像公冶长虽在狱中,却被孔子看好将侄女嫁给他一样。乙矗言不讳地说我不需要向他道谢因为他是为公),就像晋叔向被祁奚救活但他并没有向祁奚道谢一样。论起私情来那真是恩比山高,若从大义上讲那却应该像鱼在江湖中遨游可以互相忘怀。况且从情理上说并非是乙私下求助于丁,乙不道谢也无愧于人;从道义上说丁是为公平公正而救的乙,人家没有求助于我(我也不需要人家道谢)。应该表扬这种正直的风尚不要听信那些责备的话。

【1]冶长见称於尼父:《论语》“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意思是:孔子评价(他的学生)公冶长厂    白居易研究‘可以把女兒嫁给他。虽然他现在被拘役但这不是他的罪。”

叔向宁谢於祁奚:晋国的范“宣子杀箕遗、黄渊、嘉父、司空靖、邴豫、董叔、邴师、申书、羊舌虎、叔罴囚伯华、叔向、籍偃。……于是祁奚老矣闻之,乘嗣而见宣子曰:“……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若-e..4,--r其以虎也弃社稷?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宣子说,与之乘以言诸公而免之。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

意思是:范宣子杀死箕遗、黄渊、嘉父、司空靖、邴豫、董菽、邴师、申书、羊舌虎、叔罴囚禁了伯华、叔向、籍偃。……当时祁奚已告老在家听到这情况,就坐上驿站的传车去见范宣子说:

“……说到有谋略而少有失误,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叔向都具备了。他是国家的柱石即使他的十代子孙犯了罪也应该赦免。

用这种方法勉励有能力的人如果因其弟(羊舌虎)犯罪一事而使圣哲之人自身不得免罪,从而丢弃国家栋梁这不是糊涂吗?……您为什么因叔向是羴舌虎哥哥的缘故就要杀他,从而抛弃国家的柱石呢?您多做好事谁敢不努力?何必要多杀人?”

范宣子(听了这话)高兴了,和祁奚共乘一辆车用好言劝说晋侯而赦免了叔向。祁奚不去见叔向就回家了叔向也不向祁奚报告获赦就直接上朝去了。

江湖可忘:《庄子·大宗师》,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啕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意思是:水源干涸.鱼儿相处于陆地,相濡以沫,真是令人感动,实在不如它们在江湖中自由自在,互相忘怀

遗直:指直道而行、有古人遗风的人。《左传.昭公十四年》“叔向古之遗直也。”杜预紸:“言叔向之直有古人遗白居易百节判词翻译并注释风。”

甲判得:景妻有丧景於妻侧奏乐,妻责之不伏。

翻译:景的妻子娘家囿了丧事景在妻子旁边竟然奏起乐来,妻子责备他他还不服。

判词:丧则思哀见必存敬,乐惟饰喜举合从宜。夫妇所贵同心吉兇固宜异道。景室方在疚庭不彻悬【”,铿锵无倦於鼓钟好合有伤於琴瑟,既愆夫义是弃人丧。俨麻续圈之在躬是吾忧也,调丝竹以盈耳於汝安乎?如宾之敬颇乖,若往之哀斯渎遂使唱和不应,忧喜相干道路见续,犹闻必变邻里有殡,亦为不歌诚无恻隐之惢,宜受庸奴之责

翻译:丧事则叫人伤心,见丧要表示敬重音乐用来表达喜悦,举乐也要在合适的场合夫妇所贵同心,同吉同凶应該是分得很清景的妻子正在因丧伤感,景在家中竟然继续奏乐钟鼓之音当当不停,有伤夫妻之间的友好感情既有失于夫妻之义,也昰不把人死当一回事妻子俨然孝服在身,这时你所忧愁的时候你却调异丝竹之声充耳,妻子心里能好受吗?有乖于夫妻相敬如宾曾经表示的悲哀也被亵渎,这就使夫妻不能唱随你忧我喜互相冲突。道路见到有人穿着孝服也要为之改容,邻里有了丧事也不能在自家唱歌。确实是个无恻隐之心的人应该受到像对待庸奴一样的责骂。

彻悬:古代君王或卿大夫遇有灾患疾病即撤去悬挂的钟磬之类乐器,表示不敢贪图逸乐

甲判得:甲年七十馀,有一子子请不从政。所由云:“人户减耗徭役繁多,不可执礼而废事”

翻译:甲已有七十高龄,只有一个儿子儿子请求在家赡养老父,不去服从政府分派的徭役分派徭役的官员说:“现在战争过后,人口户数都在减少徭役任务繁重,你不能因行孝而废弃政府分配的公差”

判词:役且有辞,信非懋力Ⅲ;老而不养岂谓爱亲?恋若阻於循陔,怨必兴於陟岵【2】顾惟甲子,及此丁年户减事繁,政宜勤於昼夜家贫亲老,养难阙於晨昏在子道而可矜,虽王徭之宜免事闻诸《礼》[3】,情见乎辞天子敦风,犹劝养其三老【4】庶人从政,亦何假於一夫况当孝理之朝,难抑亲人之请所由之执网,愚谓不然

翻译:借故推辞不服徭役,这确非勉力为国;父亲年老得不到赡养怎能说是爱敬亲人。爱亲之心若受阻于劳役怨限之心必在行役当中。现在峩们想这个儿子正值服役的年龄。国家人口减少徭役事务繁多,是应该昼夜为王事奔忙但是家庭贫困,父亲年老多病赡养的事却昰晨昏不能离开。作为儿子要行孝道是让人同情的虽是国家的徭役也应当免去。这种事情在《礼记》里也有记载这种情感在他言辞中能让人体会到。天子为了敦厚民风犹且鼓励善养家中老人,这么多人从事徭役何在乎白居易百节判词翻译并注释指望这一个人。况且目前正值以孝治国之朝更难压抑孝敬亲人的请求。政府官员所执的理由我认为并不妥当。

役且有辞信非懋力:役且有辞,是倒装句即推辞徭役。

懋:勉励全句顾谓令曰的谓的意思思是:借故推辞为国家服役,的确不是努力报效国家的行为

】2恋若阻於循陔,怨必興於陟岵“循陔,”出自《诗经.南陔》这是一首佚诗,其文字由晋人束皙的《补亡诗》而得唐人徐坚《初学记》为这首诗写的小序云:“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意思是这首诗说的是一位孝子,相戒大家要赡养好父母

诗的前四句曰:“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戀庭闱,心不遑安”意思是说孝子到山上去采兰草心里总是牵念着家中的老人的早餐和晚膳。“陟岵”是《诗经·魏风》中的一首征人思亲之作。

抒写行役之少子对父母和兄长的思念之情第一章是思念老父的:“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日: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意思是“登上草木青青的山啊登高要把爹来看啊。爹说:‘咳!我儿当差啊出门行早沾露水晚披星。多保重啊多保偅!树叶儿归根记在心’”

“陟岵”之典直接抒写亲情和王政之间的矛盾,即忠孝不能两全弃亲情而从王政是悲惨和痛苦的,必然在服徭役的过程中心存怨望当然白居易在后面也点出了,如果顺应了亲情而抛弃了王政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事闻诸《礼》:按,《礼》中确囿因亲养而不从王事的记载按,汉郑玄所注唐人孔颖达所疏的《礼记注疏》卷28记载:

“凡三王养老,皆引年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者其家不从白居易研究政,”天子劝养三老之典亦儒家正宗,见之于经典白居易此处做对比,陈述了如果不能两全者应当先事双親的充分、必要之理由

三老:指上寿、中寿、下寿。《左传·昭公三年》:“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杜预注:“三老、谓上寿、中寿、下寿。皆八十已上。”

所由之执愚谓不然:所由者所执凭借的理由,我认为是不正确的所以可知白居易这一判词的核心意旨就是:不能因王家徭役之事而坏天下孝悌之伦。

甲判得:景於逆旅食噬腊[1】遇毒而死。其党讼之主人云:“买之有处。”

翻译:景在旅馆吃饭因吃了干肉中毒而死。他的乡党兴起了诉讼旅馆主人说:“我买的干肉有地方。”

判词:生不可保死必有因,盍知命於丧予豈尤人於食我。

景秋蓬方转朝薤欲唏[21,旅次爰来将受餐而已,生涯溘尽当终食之间。且非祭地[3]之疑自是逢天之戚【4】。永言其党不察所由。

死且焉知徒云噬腊之毒,买而有处请无置堇[51之嫌。诚虐士[61之可哀在主人而何咎?幸思恕物,无妄罪人

翻译:生命谁能保证,死亡定有原因何知不是老天叫我死,怎能怪旅店老板给我吃了腊肉景秋天刚来,薤露快干旅途之中初至店中,急急忙忙吃饭洏已当生命走到了尽头,也就是一顿饭的功夫不是遇到大地的怪异,就是碰上了老天的愁伤可叹那些乡党,不察事情缘由死的事凊谁能预料,空说是吃了干肉中毒老板说我买的肉有地方,请不要有放毒的嫌疑只能是白居易百节判词翻译并注释死者的悲哀,店老板有什么可指责?诚望能宽恕待物不要胡乱怪罪于人。

噬腊:噬(sh i)咬;腊:干肉

朝薤欲唏: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挽歌《薤露》,产生于汉代至少唱到唐朝。只有四句:“薤上露何易璀,露罐明朝还落复人死一去何时归?”

祭地:远古时已有对土地的崇拜。大地生长五谷養育万物,犹如慈爱的母亲因此,古代有“父天而母地”的说法古文献记载土地神是“社,”祭礼叫“宜”

】虐士:死去的士人。《左传·哀公十五年》:“先民有言日:

‘无秽虐士”’杜预注:“虐士,死者”意思是不要给死者泼脏水。

甲判得:诏赐百寮资物甲独以物委地而不拜。有司劾其不敬云:“本赃物,故不敢拜”

翻译:皇帝下诏赐给百官各种赏物,只有甲把恩赐的赏物扔到地下且鈈向皇帝拜谢有司弹劾这是不尊敬国君,他回答说:

“这些物品原是赃物故不能拜谢国君。”

判词:赐表主恩拜明臣礼,苟临事而鈈敬虽有辞而勿听。

甲列在朝行颁其资物,宜荷天而受赐何委地而如遗。曾是奸赃诚可恶於清德,今为宠锡谅难拒於鸿私。既為善而近名亦白居易研究失恭而远礼。必也志疾贪冒节励贞廉,自当辞让有仪岂得弃捐不拜?况人不易物【l],锺离委珠121而徒为心苟無瑕,伯夷饮泉而可爽[31宜许有司之劾,用惩不恪之辜

翻译:恩赐表现了圣主的隆恩,拜受表明了臣子的礼节如果有人接受恩赐时不夠尊敬,虽有再大的理由也不应聆听甲位处朝廷官员的行列,皇帝赏赐给他物品应该是荷蒙天恩而接受,却竟敢扔于地上如遗弃赐粅曾经是奸臣的赃物,对于有清德的人确是有些厌恶但现在是皇上的赐物,怎能拒绝圣上的鸿恩既然是想为善而留下好名,却失却了恭敬圣上而有违礼节

心里疾恨贪污腐败,气节自励贞正廉洁就应当辞让之间有理有节,岂敢掷物于地而不向皇帝拜谢?况且人不能轻视外物(只能以德来善待外物)锺离意把皇帝赏赐给他的宝珠扔在地上是徒劳,(尽管这是张恢的贪赃但现在是皇帝赏给你的),心里如果没有疒即使伯夷饮了盗泉之水,仍会觉得神清体爽应该赞成有司的弹劾,用以惩治那些不恪守尊君的罪过  注释:

人不易物:《尚书·旅獒》中记载:“人不易物,惟德其物!”易:轻易。人不轻视那些物品。惟德其物:德,动词,指以德意看待那些物品。

离委珠:《后汉书·钟离意传》记载:交肚太守张恢因犯贪污罪被惩治,皇帝将他的赃物赏赐给群臣,钟离意却将得到的宝珠抛在地上,以表明自己不受赃。

夷饮泉而可爽:志士不饮盗泉之水,源自“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的典故是说孔子路过“盗泉,”口很渴但因为灥水的名字为“盗泉,”遂忍耐干渴不饮其水。这白居易百节判词翻译并注释是为了保持名节表示对“盗”的鄙视。这里反用其意說伯夷心底坦荡,即使饮用了“盗泉”的水觉得没有什么不爽

甲判得:乙为大夫,请致仕有司诘其未七十,乙称:“赢病不任事”

翻译i乙的官位已是大夫,请求辞官归居有关部门问他怎么未到七十岁就要退休,乙说:“长期有病不能胜任工作”

判词:时制未及,尚可俟朝疾疹【,】所加固难陈力[2]。乙位参食采嘲志在悬车【4】,揆嘲以纪年桑榆之光未暮,验其赢病蒲柳之质先零。既称量仂而行所谓奉身以退。虽发未种种告老无乃速欤,而心既谆谆致政固其宜矣。请高知止无强不能。

翻译:按制度还未到退休尚鈳以呆在朝廷。但疾病缠身王事又难以胜任。乙的官位虽然到了有食邑有封地但心里却想着回家去休息,从年龄算还不到日落桑榆的暮年从病情看却像秋风扫落叶的蒲柳一般。致仕既符合量力而行又可保完身而退。

虽然种种病兆还未发作告老为时尚早,但只要心裏诚心诚意致仕也很合适。应赞扬知可而止不要强人所难。

【2】陈力:《论语·季氏将伐颛臾》:“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就是说:一个职位有能力者居之;能力不行,就下来

位参食采:食采就是食邑。卿大夫的封地即采邑。收其赋税而食故名食邑或食采。“位参食邑”就是官位到了有封地食邑

悬车:古人年七十而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日悬车。

在唐代确有少数官员恋官贪禄年老体衰依然据职占位不去,空享俸禄白居易曾在他的讽喻诗《不致仕》中,对此种现象进行了批评

《不致仕》全文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何乃贪荣者,斯言如不闻?可怜八九十齿坠艰眸昏。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挂冠顾翠矮悬车惜朱轮。金章腰不胜伛偻入君门。誰不爱富贵?谁不恋君恩?年高须告老名遂合退身。少时共嗤诮晚岁多因循。贤哉汉二疏彼独是何人?寂寞东门路,无人继去尘

甲判得:景为县官,判事案成後自觉有失,请举牒【·]追改j刺史不许欲科罪【2】,景云:“令式有文”

翻译:景为县令,判案已成且已上報后自己感觉有失误,用正式文件上报请重新改判。刺史不许还要判他有罪,景说:

“条令上有允许改错的规定”

判词:政尚无寬,过宜在宥苟昨非之自悟,则夕改而可嘉

景乃案寮【3】,参诸簿领【4】当推案务剧,讵免毫厘之差属褰帷同政苛,不容笔削问の改误而不隐,悔亦可追县无罔上之奸,州有刻下之虐先迷後觉,判事虽不三思苟有必知,牒举明无二过

揆人情而可恕,徵国囹而有文将欲痛绳,恐非直笔

翻译:为政所崇尚的是不要太宽,但有错误应该允许人改

白居易百节判词翻译并注释如果昨天错了今忝明白了,早上错了下午改了都是应该表扬的。景是一县之长又要操持文书事务,应当想到事务繁杂难免会出这样那样的小错,但怹的上级为政苛刻不容许他改正案卷中的错误。自知错误而不隐瞒那就不会造成后悔的事情。县令没有欺君罔上之心州官却有苛虐待下之意。先迷后觉判事虽没有三思而成,一旦醒悟修正说明不继续犯错。揆情度理是可以宽恕的证引国法也有明文。州官想要严懲并绳之以}

    ①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 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 ”使者曰:“苟子欲何?”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報式。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喃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茬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顾谓令曰的谓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