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有nba,篮球和乒乓球什么意思有什么

为何我们的乒乓球不能成为像nba一样风靡世界的联赛??
167回复/3亮 17195浏览
一个联赛的要成功就是得有底蕴和包装。最好有20个队,每个队在所在城市稳定下来,成为传统,名字也不变,成为城市名片。赛场效仿职业拳击的场地,灯光,特效。吸引和高尔夫网球那样的商业赞助,要是一个职业乒乓球运动员能挣到百万美金一年,再加上各种大奖赛,那来中国打CPA的外国人会越来越多,推动乒乓球的发展,成为世界前五的运动。发自手机虎扑
目前中国男篮第一人:易建联。
目前中国最强控卫:郭艾伦,刘晓宇。
目前中国最有潜力的控卫:李荣培,赵继伟。
没有对抗的运动永远拼不过有对抗的运动。
曾经的号:,数字君回归,数字君再临。
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 2:26)
注册是如此的容易,封号不知道有什么用。你把某个号永久了,并不代表论坛上再没这个人存在。换个号出现,思想还是那个思想。
引用4楼 @ 发表的:主要球太小不利于转播。
但是实际上乒乓球也是世界前几名的大运动,职业联赛也是很多的。
不然你以为德国为什么让波尔当旗手?商业价值肯定不如网球,但应该比羽毛球高。
曾经的号:,数字君回归,数字君再临。
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 2:26)
注册是如此的容易,封号不知道有什么用。你把某个号永久了,并不代表论坛上再没这个人存在。换个号出现,思想还是那个思想。
引用6楼 @ 发表的:未必是对抗的原因,比如网球同样没有对抗但是商业价值依然不逊nba
网球的力量性速度性观赏性不是乒乓球能比的,商业比赛还是要看那些展现体魄的运动,乒乓球对身体素质的展现性很低,顶多展现了灵敏度,速度力量基本没有展现,造成了人们很难从这项运动中找到对于极限挑战的渴望。
曾经的号:,数字君回归,数字君再临。
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 2:26)
注册是如此的容易,封号不知道有什么用。你把某个号永久了,并不代表论坛上再没这个人存在。换个号出现,思想还是那个思想。
引用10楼 @ 发表的:你怎么不说把跳水 举重 射击 体操这些项目也办成联赛 风靡全球?你是老板你会投资这些吗?射击现在加入观众的互动,不就是为了增加观赏性和竞争性么?对抗性运动在这些方面天然的优势,非对抗运动除非展现身体极限,不然根本拼不过。我觉得举重对于力量极限的追求很有潜力,而且观众其实不少。
曾经的号:,数字君回归,数字君再临。
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 2:26)
注册是如此的容易,封号不知道有什么用。你把某个号永久了,并不代表论坛上再没这个人存在。换个号出现,思想还是那个思想。
引用8楼 @ 发表的:未必,排球市场就很好,女排的球迷比女篮多多了!女排展现女子形体美和智慧,其实很有开发潜力,未来的商业价值很客观,现在的问题是开展的还不普遍(尤其是MSL世界那块)我一直看好女子排球成为世界女子运动中的第一运动。
曾经的号:,数字君回归,数字君再临。
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 2:26)
注册是如此的容易,封号不知道有什么用。你把某个号永久了,并不代表论坛上再没这个人存在。换个号出现,思想还是那个思想。
引用15楼 @ 发表的:你去查查这届奥运会运动员收入最高前10人 田径博尔特足球内马尔 剩下全是网球篮球的 他们的收入是市场决定的 群众基础决定的 你去百度一下 体操前大运冠军在地下通道卖艺 举重全国冠军在澡堂搓澡 你就明白了你看,作为非对抗运动的100米就很有商业价值,所以非对抗运动一定要展现人类对极限的追求,这同样吸引人。举重、游泳、田径不是搞不起来,而是赛制上要更具竞争性。射击引入观众互动的尝试,就很成功。
曾经的号:,数字君回归,数字君再临。
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 2:26)
注册是如此的容易,封号不知道有什么用。你把某个号永久了,并不代表论坛上再没这个人存在。换个号出现,思想还是那个思想。
引用18楼 @ 发表的:确实,女排主要服装好看,好多大白腿,我也喜欢女排超过女篮 女排由于力量的关系,回合数反而比男排多,各种鱼跃救球防反很有看点,经常能看燃,再加上娇媚的身材,女排真的很有商业价值,就是开展的国家太少了。这点上我坚决痛恨MSL。
曾经的号:,数字君回归,数字君再临。
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 2:26)
注册是如此的容易,封号不知道有什么用。你把某个号永久了,并不代表论坛上再没这个人存在。换个号出现,思想还是那个思想。
引用24楼 @ 发表的:乒乓球现在推广得也不错,老外也有很多喜欢乒乓的。
有人说非对抗体育,棒球有对抗么?NBA搞得过MLB?
乒乓球的规则,场地的限制问题很大。乒乓球赛场能容纳的观众实在太少了。跟乒乓球比较接近的是网球和羽球,乒乓球想要超越网球,规则上可能还需要改善。棒球没对抗?棒球是人和球的对抗了,看看棒球选手击球、接球、救球、跑垒、守垒时展现的速度和力量,绝对让人血脉膨胀。
曾经的号:,数字君回归,数字君再临。
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 2:26)
注册是如此的容易,封号不知道有什么用。你把某个号永久了,并不代表论坛上再没这个人存在。换个号出现,思想还是那个思想。
引用29楼 @ 发表的:这个???网球貌似还是可以的吧网球展现的速度力量美感不是皮乓球能比的。我下面的回复说过了,非对抗运动除非能展现出人类的极限,不然很难有大的吸引力,皮乓球这方面太欠缺了。
曾经的号:,数字君回归,数字君再临。
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 2:26)
注册是如此的容易,封号不知道有什么用。你把某个号永久了,并不代表论坛上再没这个人存在。换个号出现,思想还是那个思想。
引用31楼 @ 发表的:乒乓球就不是人和球的对抗了?你这个转进很6啊
你不喜欢乒乓就不喜欢,非要扯一堆理由黑有意思么。皮乓球顶多展现人的灵巧性,速度和力量上真没怎么体现,所以观赏性不强。看看网球员动员的身材和肌肉线条,再看看乒乓运动员那身材……根本没有可比性。
曾经的号:,数字君回归,数字君再临。
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 2:26)
注册是如此的容易,封号不知道有什么用。你把某个号永久了,并不代表论坛上再没这个人存在。换个号出现,思想还是那个思想。
引用38楼 @ 发表的:亮楼说因为没有身体对抗没有团队配合,网球就是一个反例。说到底还是国家影响力。基本没有橄榄球基础的我们,却抢着转播超级碗;马术盛装舞步稳固于奥运,等等。文体输出依然以西方世界和发达国家为导向。比赛跑步,游泳,举重,射箭,射击又不是西方人发明的,我们古代不比?别什么是都扯ZZ和国家影响力,自己不行别赖别人。你武术花几百亿推广也依然拼不过拳击,除非在规则和比赛形式上更符合职业体育的规律。
曾经的号:,数字君回归,数字君再临。
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 2:26)
注册是如此的容易,封号不知道有什么用。你把某个号永久了,并不代表论坛上再没这个人存在。换个号出现,思想还是那个思想。
引用47楼 @ 发表的:网球和高尔夫你放哪了?我前面阐述过来,非对抗性运动要与对抗性运动竞争,前提是能体现人类对于极限的追求,这同样具有相当的观赏价值,高尔夫的观赏性在于对力量和精度的把握上,结合了投掷运动和射击运动的特点,又加上贵族气息和场地的加成,才有了现在的商业价值。
曾经的号:,数字君回归,数字君再临。
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 2:26)
注册是如此的容易,封号不知道有什么用。你把某个号永久了,并不代表论坛上再没这个人存在。换个号出现,思想还是那个思想。
引用41楼 @ 发表的:但是棒球在一步步衰落没觉得,只能说MLB联盟在四大联盟中地位下降了,然而依然是全球最大的体育联盟,更别说在日韩台古巴等国家这项运动越来越受欢迎,总体来说,棒球正在从少数几个国家的运动向全世界推广,将来开展这项运动的国家只会越来越多。
曾经的号:,数字君回归,数字君再临。
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 2:26)
注册是如此的容易,封号不知道有什么用。你把某个号永久了,并不代表论坛上再没这个人存在。换个号出现,思想还是那个思想。
引用54楼 @ 发表的:亚洲乒乓球,没崛起的时候,欧洲足球也远远比乒乓火热。美国更是压根就没有过什么乒乓职业氛围。没错,职业体育主要就是看商业价值。欧美国际象棋非常风行,街上甚至有专门的国家象棋馆供人们对弈,就好比我们对麻将的喜爱,但其商业价值,还不如一些欧洲冷门的项目来的大。顺便提一下,欧洲篮球并不是一线运动。
曾经的号:,数字君回归,数字君再临。
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 2:26)
注册是如此的容易,封号不知道有什么用。你把某个号永久了,并不代表论坛上再没这个人存在。换个号出现,思想还是那个思想。
引用61楼 @ 发表的:足球比任何一样运动都要火热的多,这么扯没意思。事实就是之前欧洲乒乓球还是没有彻底沦为看客陪练,甚至自己牛逼的时候,热度可是很不错的。
就如跳水,欧美称霸的时期跳水可是很流行的运动(正如现在欧美干不过自己搞出来的室外悬崖跳水什么的)反正他们不行的就要打压,这是明显的事实。谁告诉你现在欧美的跳水被打压了?人家的跳水俱乐部比我们国内的都多,跳水运动员很受欢迎。别老是被迫害妄想症了,你跳水奥运金牌又没只算半块。
曾经的号:,数字君回归,数字君再临。
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 2:26)
注册是如此的容易,封号不知道有什么用。你把某个号永久了,并不代表论坛上再没这个人存在。换个号出现,思想还是那个思想。
引用63楼 @ 发表的:其实能做到像网球那样也很不错了网球运动员和乒乓球运动员身材上差距,就是网球运动和乒乓球运动观赏性的差距,懂么?
曾经的号:,数字君回归,数字君再临。
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 2:26)
注册是如此的容易,封号不知道有什么用。你把某个号永久了,并不代表论坛上再没这个人存在。换个号出现,思想还是那个思想。
引用74楼 @ 发表的:日韩台
都在被足球篮球挤压空间
球迷都是偏老
总得来说 在下降趋势
我们一直关注蓝足,感觉发展很快,其实观众数量是可以重叠的,足篮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棒球地位和观众人数的下降。老美最近足球人口暴增,影响到哪个联盟了么?我一年可以买好几个球队的季票,没冲突。
曾经的号:,数字君回归,数字君再临。
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 2:26)
注册是如此的容易,封号不知道有什么用。你把某个号永久了,并不代表论坛上再没这个人存在。换个号出现,思想还是那个思想。
引用76楼 @ 发表的:别搞笑了,网球比篮球火得多除了四大公开赛,真不觉得比篮球火爆多少。
曾经的号:,数字君回归,数字君再临。
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 2:26)
注册是如此的容易,封号不知道有什么用。你把某个号永久了,并不代表论坛上再没这个人存在。换个号出现,思想还是那个思想。
引用75楼 @ 发表的:篮球在欧洲可以了,各国联赛、欧冠都办的不错,顶级球员年薪也有几百万欧元级别。恩,我的意思就是篮球纵然在欧洲不是一线运动,但依然比许多群众基础好的运动强多了,关键就在于他的商业价值。
曾经的号:,数字君回归,数字君再临。
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 2:26)
注册是如此的容易,封号不知道有什么用。你把某个号永久了,并不代表论坛上再没这个人存在。换个号出现,思想还是那个思想。
引用80楼 @ 发表的:跳水俱乐部多又如何?乒乓球俱乐部也不少。但职业体育层面相对以前下了多少工夫宣传?都快描绘成跟下棋一样的休闲运动。
跳水他没法打压是因为确实难度,和视觉效果放在哪里,想黑都不能黑。
但各种限制人数少不了,乒乓球就黑惨了,各种改规则,限制人数。世界前3有2个不能参加奥运单打,这是多大的笑话。
要是游泳欧美不行了一样会出各种东西来限制你。
这届奥运展示出来欧美恶心的吃相还少?没有商业价值自然宣传的少,你自己国家也就算了,还要别的国家赔本来宣传没看头的运动?至于你说没办法打压跳水那就更过了,这么受欢迎的运动,能吸引投资和转播的,就因为人家拿不到金牌就要打压让自己也吃亏了?你这是典型的ZZ挂帅逻辑,根本已经超越体育范畴了。
曾经的号:,数字君回归,数字君再临。
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 2:26)
注册是如此的容易,封号不知道有什么用。你把某个号永久了,并不代表论坛上再没这个人存在。换个号出现,思想还是那个思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122人参加识货团购199.00元311人参加识货团购299.00元37人参加识货团购338.00元145人参加识货团购99.00元49人参加识货团购348.00元177人参加识货团购349.00元61人参加识货团购139.00元281人参加识货团购69.00元43人参加识货团购458.00元24人参加识货团购189.00元49人参加识货团购248.00元148人参加识货团购339.00元·新闻中心
·体育教室
·乒球装备
乒乓球运动在本质上有别于NBA
  从羽毛球到乒乓球,中国奥运军团的优势项目不断地遭遇着&以限制中国为目的&的规则改变,尽管从李永波到刘国梁都表现得或可怜或委屈且义愤填膺,但是基本没有得到国人的同情或者是支持,反而是换来更多的指责。
  针对相关领导&很遗憾地接受,并不等于赞同&这样平庸的表态,群众评判:&很没有腔调&。
  投票很民主,至少在流程上,这个听上去对中国很不公平的决议的出台是合法的。羽毛球和乒乓球连连改规则和名额,显然就是针对中国队的,实力上占据绝对优势的中国队成为了众矢之的,但是实力上的优势并没有转化为权力上或者气势上的优势,这也是一种失败。
  针对这次名额减少的回复中,刘国梁即表示&不利于其他国家普及和开展乒乓球&,还要隐讳地说&观众再也看不到三号选手的爆冷演出了。&其实,为自己国家队的利益说话完全不是错,错就错在说瞎话,明明就是为了抱怨&你们干嘛和我们过不去&,却还要拿&在全球普及&做托。
  乒乓球参加奥运会的名额从3个减少到2个名额,别的国家就能有望在奥运会上拿到奖牌,就能产生足够的积极性。站在中国队如今在乒乓球这个项目上的地位,借他国的感受说&普及&,就好似当年晋惠帝不解穷人疾苦,问&何不食肉糜&。
  既然不满,还要&遗憾接受&,这多少就有些丢份了;随后还要解释&同意和接受是不同的&,这就是更大的丢份。这一再的退让,只能表明:你好欺负。与其说国际乒联在乎你,不如说你更在乎人家。若是真正的强者,不蒸馒头争口气,面对这样的欺压就索性退出这个体育组织,把奥运会也豁出去。
  就像当年的卡斯帕罗夫一样,20多年的等级分第一的王者,完全不在乎国际棋联的赛事,而是自己创立职业联盟。尽管棋联有了自己一代又一代的棋王,但是没有和&小卡&过招的棋王含金量毕竟有限。如果说小卡只是一个极端例子,奥运会篮球赛事全面改制靠向NBA,这就是一个体育组织向一个国家的优势项目低头最好的例子。
  NFL(美式足球)和MLB(职棒)不是奥运会项目,但是市场已经极端发达,其影响力已经大大超过羽乒项目,这也是人家可以硬气的一个理由。
  如今委曲求全,只能说乒乓球虽然有市场,但是完全脱离不开奥运这个大商标,这和NBA、PGA、NFL、NHL等等职业赛事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此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为了赞助商,为了钱景,再委屈再低姿态又如何?
我想把这篇文章分享到:
没有相关内容
优惠价:¥1683.00
优惠价:¥88.00
优惠价:¥108.00    国际惯性  一楼涯叔
楼主发言:14次 发图:0张 | 更多
  里约奥运中国国球又是包揽全部4金,很多国人又开始担心国球会被踢出奥运,既然在国球这方面中国有绝对的霸主地位,于其担心被踢出奥运,还不如把中国乒联比赛进行真正的改革,把中国乒联比赛变成像NBA这样的超级吸金商业联赛,让外国人以能进入中国乒联打比赛为荣,这样那怕是国球再无敌也不用担心国球被踢出奥运。
  当然了既然是联赛,肯定没有什么男女单打冠军这个项目了,有的只能是团体比赛冠军,而这个团体比赛总冠军赛要如何比,如何分才合理,并且要能保证每个人都有参赛机会和证明个人能力就得好好研究了,当然我只是一个球迷而已,要怎样安排才能达到最完美这个真心不懂。
  绝对能,发展5-10人制混打,或者改用大拍子直接拍篮球
  我的初步想法如下:  1:各省组建自己的球队(名)  2:比赛分成南北两区(或有其他方案分区)?然后各区域内球队比出分区冠军,最后分区冠军竞争总冠军?
  3:球队出赛队伍(2个男单,2个女单,男双女双各1,1个混双),不如还有什么要补充的没?
  下面转载一些网上关于“养狼计划”的新闻和相关的数据等等综合新闻
  北京时间8月12日,男子乓乓球单打决赛落幕,马龙4-0战胜张继科获得金牌,张继科拿到银牌。在昨天结束的女子乒乓球单打项目中,丁宁获得金牌,李晓霞获得银牌。至此,里约奥运会乒乓球单打项目前四枚金银牌皆入账中国,与伦敦奥运会一样。于是想起乒乓球“养狼计划”来了,接着又想到美国在篮球圈的统治力,这两者还是有一定相似之处的。  乒乓球本身起源于英国,后来传到中国,在毛泽东同志的号召下,乒乓球成为全名运动,场地要求不高,早些年在中国是很受欢迎的。从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开始,也就是1961年,中国乒乓球开始在世界上称霸。然而,在中国乒乓球“习惯性”胜利的同时,一方面乒乓球运动员的压力剧增,一方面大众逐渐麻木。有消息显示,中国的乒乓球人口已经递减,欧洲乒乓球陷入人才断档期,随着参赛人数的减少,甚至有传言说,乒乓球将会被请出奥运会。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乒协主席蔡振华在2009年提出了“养狼计划”,帮助外国选手提高水平,缩小与中国的差距。  虽说奥运乒乓球项目不是“想取消就取消的”,但是乒乓球的关注度一直在下降的事实却不容逃避。目前来看,“养狼计划”效果也不是很明显,那么该如何来拯救乒乓球?  炫目的暴扣、迅猛的反击、霸气的封盖……,NBA新赛季即将华丽启幕。篮球之于美国与乒乓之于中国多么相似,同是在各自领域处于绝对霸主地位。然而,美国的NBA却从来不用担心一家独大,难道他们从来没采取过措施吗?不是的,只是NBA的“养狼计划”更加高明,他们从根源出发,通过多种方式提高篮球的普及程度和球迷参与度。NBA做为一个最成功的商业联盟,已经通过几十种语言传向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有NBA夏季联赛、NBA全明星赛,NBA季前赛等等,都是他们的推广战略。  乒乓球运动要想持续绽放耀眼的光亮,这些都是需要学习的。只有走出去,使之在全世界成为一项全民运动,才能保持住生命力,正所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中国乒乓加油!中国体育健儿加油!
  养狼计划
  “养狼计划”,是指2009年初,蔡振华接掌中国乒协时提出的一项着眼乒乓球未来发展的长远计划,准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帮助外国乒乓球运动员提高水平。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乒乓球队外战一场不败,包揽全部4金,这样的辉煌反而加速了很多人对这项运动的忧患意识。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已经无数次对中国国球的独大表示了忧心忡忡。日,祖尔菲亚的胜利,可称为“养狼计划”的成功标本。  养狼计划  性质  发展乒乓球的长远计划  时间  2009年初  内容  走出去、请进来  提出的人  蔡振华  2009年3月,新任中国乒协主席蔡振华在上任之际就提出了“养狼计划”,主要方式是让更多教练和球员出国去交流,或让外国选手到中国来训练,帮助他们提高水平,缩小与中国选手的差距。第50届世乒赛的备战期间,中国乒协曾主动派人去充当波尔、萨姆索诺夫、苏斯等主要对手的陪练。经过无数次国际大赛夺冠后,国球已然跳出了过分计较得失的小格局,考虑更多的是乒乓球这项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和推广。  “养狼计划”首先要在国际大赛上放弃大包大揽的目标,尽可能地培养新人。其次,还包括尽可能多地与国际上双向交流,激活乒乓球在全球范围的生命力。  [1]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乒坛都在呼吁中国乒协要负起一个乒乓球大国的责任,更多地为推广乒乓球运动在世界上的普及和发展、帮助其他协会提高乒乓球水平作出贡献。在今年(2009年)3月进行的中国乒协换届大会上,蔡振华就提出中国乒协要和国际乒联加强合作,帮助其他乒协加大培养后备人才的力度,甚至可以提供中国乒乓球的一些成果,与世界分享,这就是大家口中的“养狼计划”。中国乒协此举绝对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做出的决定,但只靠中国乒协的帮扶,而其他协会自己不努力,也不可能改变世界乒坛的尴尬局面。  [2]  在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乒协制定了一系列的“养狼”计划,希望通过一些措施为国乒培养对手。而从第50届世乒赛的结果来看,“养狼”计划还没有见到成效。作为乒乓球强国,中国有责任为世界乒乓球的均衡发展贡献力量,但世界乒坛要想彻底摆脱目前的危机,必须全世界的乒乓球人都行动起来。  北京奥运会  出征横滨前,蔡振华曾表示中国队不能光盯着金牌。甚至为了让配合“养狼计划”,国乒还打算“放弃混双金牌以鼓励其他协会”。  所谓“养狼”,其关键点在培养对手成“狼”,而不是把自己从“狮子”变成“绵羊”。主动降低自己的实力,不符合人的天性,也有违竞技体育“更高更快更强”的宗旨。横滨世乒赛,中国乒乓球男双全部启用新组合,女双仅保留李晓霞/郭跃一对老搭档,混双更是充斥新面孔,这已经有让冠军的明显痕迹,只能算是非常形势下“养狼”的权宜之计。  未来措施
  “养狼”的着眼点应在让对手更强大,除了在大赛适度“放水”外,更重要的是更多地实现中国乒乓球和国际乒乓球的双向国际交流,激活乒乓球在全球范围的生命力。譬如吸引更多的外籍选手参加乒超联赛,针对性地派教练、运动员赴海外执教、打球等等,都是可行之策。  中国乒乓界提出的“养狼计划”,得到了国际乒联高度评价。但要取得实效,却非易事。原国际乒联技术委员会主任姚振绪就指出,为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中国队“应当做白求恩”,从技术上无私地帮助其他协会,“养狼”要落到实处。中国乒乓球国家一队的训练现在还是保密的,不对外开放,拒绝别人“偷师”。外国选手即使想支付费用一起训练,也不能如愿。  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曾经建议中国选手与外国选手搭档参加混合双打比赛,但未被中国乒协接受。在第43届世乒赛上,克罗地亚的普里莫拉茨与白俄罗斯的萨姆索诺夫配合,拿下了世乒赛男双亚军。后来,国际乒联在接受一些国家要求限制球队参赛人数建议的同时,也接受了中国要求限制跨国组合的建议。如果现在中国队同意双打跨国配对,那么它的效果可能比自己派出新人参加混双比赛要来得更好。  前景
  横滨世乒赛提醒我们:中国队的“养狼计划” 可以再大胆一些,观念可以再开放一些。相信具有现代体育文明观念的国内球迷,绝大多数都愿意观看一场在中外运动员之间展开,具有完全竞争气氛和紧张悬念的冠亚军决赛。这样,赢了痛快,输亦欣然!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全球乒乓球运动均衡发展,让全世界都能享受乒乓球运动的乐趣。  展望未来
  横滨世乒赛国乒再度实现包揽,这让中国乒协主席蔡振华非常焦虑,他表示目前乒乓球这项运动的发展面临着非常危险的局面,中国乒乓球队要继续推行“养狼计划”。蔡振华表示,“养狼计划”要继续进行,“除了最核心的东西不能给其他协会之外,其余的一套东西都可以推广到全世界。”蔡振华进一步解释,“其实核心的东西也是很少的,大部分都可以拿来贡献。”蔡振华透露,中国队在世乒赛后会有一套帮助世界各国发展乒球的方案。  历史背景   乒乓球运动的改革  日,中国共产党诞辰78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乒乓球运动一个具有非凡意义的里程碑。从这一天开始,国际乒联对于颗粒胶皮的限制令正式生效。深为众多削球手喜欢使用的多种型号的长胶进入了国际乒联所禁止的“黑名单”之中,另外,中国著名直拍快攻手刘国梁所使用的正胶也被列为“限期取消”的胶皮之一,只能使用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后。与此同时,国际乒联的权利交接工作也在悄悄进行之中。一个月之后,加拿大人沙拉拉从中国乒乓泰斗人物徐寅生手中接过了接力棒,成为国际乒乓球联合会第六任主席。除圈内少数人士之外,当时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一场关于乒乓球何去何从的改革风暴正在逐渐形成。更让人无法预料的是,这仅仅是拉开了乒乓球运动“十年动乱”的序幕。随后,小球改大球、21分制变11分制、无遮挡发球、奥运新赛制、无机胶水以及海外乒团限制令等重大变革纷沓而来。毫不夸张地说,从1999年到2008年的十年间,是乒乓球运动发展史上改革最为频繁、改革力度最大的十年,拿十年前的乒乓球跟现在比较,似乎已经大不相同了。  虽然说,任何事物都是需要发展的,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成不变。自乒乓球运动诞生以来,也是经过了非常漫长而曲折的改革路程才逐渐演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乒乓球比赛。但是,从包括球体和球拍在内的器材,到规则和赛制,最后到打比赛的球员,仅十年时间乒乓球运动便几乎从头到脚都“整容”了一遍,这在任何项目中都是罕见的。
  运动竞赛规则的修改  运动竞赛规则的修改无非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改进和提高技术,二是可以打破平衡,从总体上促进该运动项目的发展。但并非所有改革都能够同时达到这两个目的,很多时候往往是顾此失彼。  明眼人都知道,所有这些改革的措施几乎全都是冲着中国队而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地削弱无比强大的中国乒乓球的整体优势。然而,事情的发展以及结果总是跟规则制定者的初衷背道而驰。中国乒乓球虽然也曾为此不胜其烦,甚至不少著名球员都饱受其害过早退役,但是,最终结果对中国乒乓球这幢帝国大厦的任何根基仍然没有丝毫的动摇。与十年前相比,中国乒乓球的优势不但没有呈下降趋势,反而更加巩固和扩大了。2000年马来西亚世锦赛团体决赛上,中国队还丢失了小球时代的最后一个斯韦思林杯。但到了2008年的广州,中国队却在世锦赛男团决赛上轻取韩国队。经历了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国乒乓球依然站在乒乓球的世界之巅屹立不倒。  反观中国队的对手,也没有因为规则的初衷是针对中国队而占得便宜。在欧洲,随着瑞典王朝的土崩瓦解和法国、比利时等强队的没落,仅剩下拥有波尔的德国队能跟亚洲队抗衡一下,但北京奥运会男团决赛在中国队面前完败至少说明他们跟中国队还不是一个档次的。而因为波尔的缺席,欧洲人居然在广州世锦赛上四强中没有捞到一个席位。亚洲传统强国韩国队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80年代,他们还拥有金沅、安宰亨、刘南奎、金琦泽、梁英子、玄静和等组成的强大阵营,90年代中由金泽洙、刘南奎、玄静和、洪次玉以及后期的柳智慧、金茂校等共同撑起的韩国队也令中国队相当棘手。但自金泽洙退役之后,韩国男队在团体赛上跟中国队对垒时甚至连一盘的胜利都还没有获得。女子项目更甚,参加世界杯的16位球员当中有十二、三位中国人也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翻开最近十年的世界冠军榜,可以看到:除了00年的斯韦思林杯被瑞典多捧走以及01、02、05年男单世界杯和04年奥运会分别被萨姆索诺夫、波尔以及柳承敏夺得外,其他的冠军奖杯上镌刻着的都是中国人的名字。  因此,不少人都在质疑这些改革的成败,称其不但没有达到削弱中国队优势的目的,反而让乒乓球被奥运大家庭“抛弃”的危险越来越大了。同时还有一点不得不说的是,乒乓球在逐渐失去了原来的变化多端味道之后,变得越来越简单和枯燥了。有人甚至形容,这些改革的方向是让乒乓球呈现“返祖现象”,因为现在的乒乓球已经越来越回归它的“桌上网球”的本色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些改革中的某些措施是让乒乓球运动走回头路了。  改革将永不止步  在历史的年轮中,十年不算是漫长的,但对于始终站在世界之巅,保持长盛不衰的中国乒乓球队来说,这十年是开创雄霸天下、东方不败的中国超白金时代,既是中国的辉煌,同时也是世界的尴尬。  走过十年的风雨,乒乓球运动已经进入了“无机时代”。虽然现在我们还无法得知究竟谁能在这场与胶水的较量中笑到最后,更无法对乒乓球何去何从的问题有准确的预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国际乒联对于乒乓球的改革将永不止步,乒乓球的发展应该也必须遵循其特有的运动魅力而进行。  其他项目
  “养狼计划”最初是中国乒乓球队提出来的,后来,中国举重队也学到“养狼计划”[3] 。通过让外国运动员和中国队一起训练、交流选手等方法,让其他国家或地区选手能够夺得冠军,会更有利于女子举重发展普及。
  44名中国人代表22国参赛 烧钱养狼不如改革乒超  热点资讯08-18  体育大生意记者  在中国军团连续三届奥运会包揽乒乓球所有金牌和单打银牌的同时,不少国外媒体都在竞相描述国际乒联主席托马斯-维克特在观战女团决赛时不时皱眉和打呵欠捂脸的一幕。虽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维克特总是强调“乒坛被(中国)垄断并不是中国人的错。”但接下来他也皱着眉头承认,他并不希望决赛总在中国人之间展开。事实上,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很多人也都不喜欢这种局面。所以,国际乒联前任主席莎拉拉在1999年上任后频频推出新规,而新规的主要目的就是尽可能遏制中国人的优势;2009年,蔡振华则提出旨在帮助外国球员提升球技的“国际培养计划”,当然,该计划还有一个争议性更大、知名度更高的名字——“养狼计划”;如今,国际乒联现任主席维克特则正在和蔡振华商讨“中国制造计划”,试图将更多的外国球员输送到中国来学习。  ▼中国国乒在里约再现垄断优势  不过,随着中国国乒继续垄断各种世界大赛奖牌榜,以上策略显然均未能实现制定者的初衷。事实上,在《纽约时报》等西方媒体看来,本届奥运会,中国对乒乓球的垄断已经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因为在里约的172名乒乓球选手中,有多达44人出生在中国大陆,其中只有6名是中国队队员,换言之,其他38名中国大陆出生的选手则在代表其他21个国家或地区征战奥运会,其中,已经53岁的前国乒女选手、代表卢森堡出战奥运会的倪夏莲则号称“打遍欧洲无敌手”。显然,这从另一个角度更加醒目地展示出中国对乒乓球这项运动的垄断性优势。  原本,奥运中出现归化球员并不少见,但出现这么多归化球员来自同一国家的情形却非常罕见;一国在一个项目中占据垄断优势并不是错,比如美国男篮梦之队,但因为优势明显却被指责阻碍该运动发展却很尴尬。从这个层面出发,中国人有必要反思,未来乒乓球改革到底该何去何从,既拿金牌又不会被指责阻碍该项运动的发展。  在此前8月8日的乒乓球32强淘汰赛上,当新加坡的冯天薇遭遇卢森堡的倪夏莲时,这场原本并不重要的比赛却在很多人眼中意味良多。因为这两名选手均曾是中国乒乓球的国字号选手,她们最终代表其他国家出征奥运会,也被视为是中国彻底垄断乒坛甚至是阻碍乒乓球发展的关键佐证。  ▼53岁的倪夏莲仍是卢森堡乒坛王者  现年30岁的冯天薇是黑龙江哈尔滨人,早在2002年曾夺得全国青少年锦标赛的女单冠军,同年入选国家青年队。面对着中国国乒的激烈竞争,她在2007年选择加入新加坡乒总,2010年率队拿到女团冠军,2012年则出任伦敦奥运会新加坡代表团旗手。和她对垒的倪夏莲更富盛名。身高仅1米57的倪夏莲曾是邓亚萍之前中国最出色的乒坛女将之一,她曾多次夺得世乒赛双打冠军和女团冠军,1983年世乒赛中,她和郭跃华临时组成搭档,却在混双比赛中击败了蔡振华和曹燕华的组合。  1986年,随着邓亚萍的崛起,年仅26岁的倪夏莲从国家队退役,三年后她前往德国打球,就此开启了“欧洲不败女王”的传奇经历。在德国声名鹊起后,她又辗转于美国、波兰、卢森堡、意大利和荷兰之间,并最终定居卢森堡。这期间,她加盟哪家俱乐部,哪家俱乐部就能夺得欧洲冠军。随着年岁日长,倪夏莲希望转型成为教练,但每到一处她都是所在国家最出色的乒乓球选手,所以根本没有人同意让她改当教练。就这样,倪夏莲一直打了下去,45岁她征战了北京奥运会,49岁她则被要求参加伦敦奥运会,如今53岁的她又出现在了里约的赛场上。倪夏莲是卢森堡国乒当之无愧的灵魂人物,曾多次受到卢森堡大公(地位仿佛国王)的接见和嘉奖。  ▼倪夏莲在欧洲所向无敌  事实上,冯天薇和倪夏莲都只是华裔选手输送到全球的代表。在本届里约奥运会的172名乒乓球选手中,有多达44人出生于中国大陆,其中除了代表中国出战的6名选手外,其余的38人分别代表了其他21个国家。按理说,在体育界,归化球员并不少见,但在一个强调个人单打技术的项目中,有21个国家的归化球员来自同一个国家,这确实给人一种异样的感觉。更何况,在中国政府公开推出“养狼计划”的大背景下,这种垄断局面更容易被《纽约时报》等西方媒体过度解读。  由于中国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乒乓球项目中占据绝对优势,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外国媒体批评中国的垄断导致乒乓球比赛无趣和乏味。所以,蔡振华提出的“养狼计划”原意是通过“派出来”(中国教练和球员)和“请进来”(外国球员)两个模式来提升国外选手的水平。“养狼计划”对外国选手的水平提升到底有多大帮助暂时无法考量,但现实却是,在里约奥运会上代表不少国家参赛的却是“中国球员”,如此一来,外国选手在乒坛的竞争力不是提升了,反而是下降了,因为他们甚至连参加奥运会的资格都没有了。  ▼里约奥运会上共有44名大陆出生的乒乓球选手参赛  虽然诸如冯天薇、倪夏莲这些选手都是自行出国的,但在“养狼计划”的大背景下,再加之本届奥运会有多达44名中国大陆出生的乒乓球选手参赛,西方媒体在惯性思维的趋使下忍不住认为这是中国政府有计划地进一步垄断乒坛的统一行为。所以,当中国国乒最终连续三届奥运会包揽所有金牌时,外国媒体对中国和乒乓球这项运动的质疑声也达到了最大化:“中国国乒连续夺金让这项运动变得乏味枯燥,相比之下,各国国乒中充斥着中国面孔的垄断现象更是会毁了这项运动。”  当1992年由“魔术师”约翰逊、乔丹领衔的美国男篮梦一队横扫巴塞罗那奥运会、引发全球膜拜时,媒体们都在颂扬梦之队的诞生推动了篮球运动在全球的普及;而当中国的乒乓球“梦之队”每次在世界上展现统治力时,却总会招致一片质疑甚至是批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截然相反的评价?  ▼梦之队不仅所向无敌,而且备受追捧  在很多人看来,这种差异主要源于篮球和乒乓球运动属性的不同。篮球强调技巧和对抗并重,并且场地开阔,攻守技巧立体多样,比赛大开大阖,观赏性十足。反观乒乓球则更多强调技巧性,球台和比赛用球偏小,运动员也仅仅围绕球台周旋,攻守动作偏少,观赏性不足。客观而言,这种运动属性的差异确实客观存在,但真的仅仅因为这点原因就导致乒乓球如此不受待见吗?  其实,和乒乓球属性相似的还有棒球和网球,这两项同样在技巧和对抗属性中更强调技巧,而且相比于它们各自的场地大小,它们各自的用球也并不算大,比赛动作同样不够多样化,可为什么美国的职棒联盟和全球四大网球公开赛如此备受追捧?也许我们可以从附着于体育项目之上的价值观输出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  对于很多奥林匹克学家而言,体育是大国展示竞争软实力和输出本国价值观的最佳途径。早年美苏争霸期间,双方不仅会在博览会上搞“厨房辩论”展示各自的物质财富,也会在体育大赛上输出自己的价值观。美国和通过“马歇尔计划”扶持的欧洲盟友们在冷战前后不仅渴望通过举办奥运会、在奥运会上夺得更多金牌来证明自己体制的优越性,而且他们时时都在努力把自己擅长的项目塑造成全球主流项目,以传递自己的文化价值观。  ▼著名的“厨房辩论”,美国擅长通过软性传播输出价值观  这种主流项目的塑造绝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夺得多少枚金牌这一肤浅层面,而是如何让让这项运动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而通过体育明星和经济效应来培养更多人对该项运动的热爱。而反观前苏联、中国等国家,则在推广比赛时只停留在比赛夺金、为国争光这个层面,全然忽略运动项目的全民推广和商业化,而当为国争光的精神吗啡失效后,国民对体育的热情会迅速冷却。
  所以,在冷战结束、体育成为软实力竞争的主要舞台后,人们突然发现,欧美的职业体育可以很快风靡全球,与之相伴的是,附于其内的欧美价值观也随之传遍全球,而反观乒乓球、羽毛球、体操等类似项目只能和金牌战略划等号,并且越是随着多元化文化的传播,人们对这种金牌战略化身的项目越发鄙夷。所以,当某一时段同时有NBA比赛和乒乓球比赛时,一旦央视选择转播乒乓球而不是NBA时,顿时会被网友骂翻天。  当然,在体育价值观方面,体育界一直以来都有一个争议,那就是中国人是否有崇洋媚外之嫌。曾经,横扫全球的乒乓球、羽毛球、中国女排都曾是令亿万国人兴奋不已的精神财富,如今虽然他们强势依旧,但却已无人在乎,并且越是优势明显,越被人嗤之以鼻。一个看似很直接的原因则是它们不是当代世界的主流项目,欧美人参与度不高,中国人更渴望在欧美人参与度更高的足、篮、网球等项目中证明自己。  事实上,乒乓球也曾是世界主流项目,在欧美风靡一时。乒乓球最早源于19世纪末的英国,其官方名字是桌上网球(table tennis)。因为当时英国贵族喜欢在室外打网球,但由于英国很多时候天气不少,于是只能改变模式,在室内的桌子上打球,最终演变为乒乓球。因为桌上网球对场地条件要求不高,所以很快就成为一项流行运动,从英国贵族到平民均非常擅长此道,并随即传遍欧美大陆。  ▼20年世纪初的英国绅士家庭打乒乓球  1920年前后,该运动在美国引发热捧,一度比棒球和网球的人数还要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一家桌子网球生产商以球体碰桌发出的乒乒乓乓的声音而将其命名为乒乓,并随即注册为专利,就此乒乓球的大名不胫而走。在上世纪50年代,乒乓球在亚洲传播广泛,由于该运动非常强调技巧和灵活性,所以很快在世界大赛中,日本人取代欧美选手统治了乒坛,而中国从1960年代开始则奋起直追,并一步步取代了日本人的统治地位。不过,随着中国在1980年代彻底占据乒坛统治地位后,欧美国家则逐渐丧失了推广乒乓球的热情。  这就是中国人的尴尬之处。乒乓球不是武术这类中国土生土长、只有自家才玩的土玩意,它是舶来品,是曾经意英国贵族和美国人最喜欢的持拍运动。于是,你费劲力气、举全国之力试图以此为突破重点来全力证明自己,但当你好不容易成功后,你却发现,对方已经摒弃了这一项目,于是你怅然若失,甚至郁闷非常
  傻逼 体育产业本身就是个垃圾 西方用来做资本转移的工具而已 想过好日子靠的是国家整体产业制造科技创新能力 这类垃圾产业加上赌博就是亡国最好的工具留给自己乐呵去吧。安静看看戏就得了。  话说回来国内带路党这么上赶着鼓吹全民娱乐化,首先就要先把楼猪这类狗狗找出来发配边疆才是正题
  世界乒乓球爱好者绝大多数在中国,  如果把擀饺子皮弄成竞技项目的话,估计也是全部奖牌包揽。
  @mole-19 02:02  傻逼 体育产业本身就是个垃圾 西方用来做资本转移的工具而已 想过好日子靠的是国家整体产业制造科技创新能力 这类垃圾产业加上赌博就是亡国最好的工具留给自己乐呵去吧。安静看看戏就得了。  话说回......  -----------------------------  带你女马B,要骂人看清楚点再骂人,别动不动就给人乱扣帽子,乒乓球改革也能跟带路挂上勾?真是服了你这个乱咬人的狗狗
  不是为了奖牌好不,这个就一个总冠军而已
  没人回?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篮球乒乓球啤酒加咖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