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别火的“供给侧改革究竟改什么”究竟是什么?

当前位置:
“供给侧改革”这么火 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实惠?
从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淡化,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这一变化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中国宏观调控思路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偏重供给侧调控。
来源:&&作者:
王红茹 曹煦 董显苹
白百何曝最新杂志大片 霸道女总裁范...
火爆楼市已成投机客热土 “卖股炒楼...
中国拔河队卫冕世界冠军再获历史突破
凉拌菠菜春天里的健康素食菜
安徽省非遗馆列入“十三五”规划
24小时新闻排行服务供给侧改革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厦门国税全国首创3项服务举措,受到自贸片区企业欢迎。
  税银互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手机领发票成为厦门纳税人热词。
  日前,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厦门国税工作作出批示,对厦门国税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
  批示指出,去年市国税局推进税收法治化、管理科学化和服务规范化建设,在培植税源、组织收入等工作卓有成效,圆满完成全年各项任务为我市财政突破千亿作出贡献,希望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实现“十三五”开好局。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 陈泥
  通讯员 肖雨& 黄坚
  【2015年回顾】
  五个数字读懂国税工作
  473.55亿元
  税收质量全国前茅
  厦门国税全年组织税收收入473.55亿元,同比增长5.32%,圆满完成总局和地方指标任务,为厦门财政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做出突出贡献。
  412.2亿元
  出口退税创新高
  推行出口退税规范和分类管理,实现一类企业2日办退。去年全年办理出口退税412.2亿元,同比增长17.2%,再创历史新高。国税部门提供地方财力、办理出口退税这“两个回报”超过税收收入规模。
  71亿元
  减税礼包促升级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71.04亿元,增长22%,有力促进厦门经济转型升级,小微企业受惠面达到100%,落实扶持电商发展23项措施,帮助50多户走出去企业解决涉税难题。
  62项事项
  再取消审批和核准
  推进简政放权,发布首批3类8项处罚权力清单,再度取消审批和核准事项62项,目前仅保留7项。
  9.66亿元
  三项收入占2.6%
  推进稽查随机抽查,完善跨国公司利润监控体系,开展了税收专项检查、打击发票违法和骗取出口退税活动,全年查处174个案件,税务稽查、反避税、纳税评估三项收入达到9.66亿元,占总体税收直接收入的2.6%。
  厦门国税有哪些改革新项目?
  项目1&
  自贸试验区
  三项服务全国首创
  厦门市国税局参与先行试点的“三证合一”工作,得到莅临厦门调研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高度评价,并在全国推行。厦门国税主动适应自贸区发展要求,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在自贸区首创的“税控发票网上申领”、“手机领票”和税收服务“双向自助取件”3项做法,被福建省自贸办认定为全国首创项目。
  全国首推
  税控发票网上申领
  2015年5月,厦门市国税局用“互联网+”的思维,在原有增值税普通发票网上申领的基础上,集中技术力量进行开发研究,通过流程优化,实现线上和线下服务相结合,在全国第一家将税控发票领用从实体办税服务厅搬到“网上”再到“掌上”,纳税人拿起手机,轻松一点,增值税专用发票就能免费送到手上。
  目前已有超过192万份发票,通过全市统一的发票配送中心,免费送到纳税人手中。该举措得到总局局长王军的点赞表扬,被《人民日报》推介报道。
  税银互动帮中小企
  获得授信12.8亿元
  为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融资难题,去年3月,厦门市国地税局联手光大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面向诚信纳税中小企业推出“银税互动”信用贷款项目。目前已和20家中资银行联手,帮助822家企业获得授信12.83亿元。目前税务机关已与银行建立了“银税互动”数据共享平台,纳税人可以在互联网上完成在线申请、数据共享、银行审核。税银互动得到厦门市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并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报道。
  绩效管理
  实现全员化全覆盖
  与国家税务总局的绩效管理顶层设计相对接,厦门国税去年建立了覆盖组织和个人绩效实施细则、指标体系及优化调整制度、日常管理、组织机构建设、绩效结果运用等绩效管理制度框架,实现全员化、全覆盖的绩效管理。通过建立一级抓一级、一级一级传导压力、一级一级压实责任的内在机制,在推动工作落实、提升队伍活力上发挥巨大作用。厦门国税在全国税务系统绩效管理考核中,位居计划单列市第2名,全国国税系统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位次前进10名,全年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等省部级以上表彰9项。
  国地税合作
  路线图出炉
  去年8月,厦门市国、地税部门共同签订了《厦门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合作备忘录》,宣告我市国地税首个“合作路线图”正式出台。明确市国地税将共建信息平台、服务平台,并在税收征管、风险防控、信用评价等多方面实现深度融合,年内共落实108项合作办税事项,纳税人告别了办税“两头跑”的历史,真正实现“进一家门,办两家事”。此外,厦门国地税还联合推出“税银互动”、大企业诉求快速响应、自贸试验区企业联合风险提示等7个创新合作项目,让厦门纳税人尝到更多国地税合作带来的“甜头”。
  【2016年展望】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落实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起步之年,是推进税收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年。在美丽厦门建设和税收现代化改革的洪流中,厦门国税如何主动适应新常态,刚刚召开的全市国税工作会议,给出了一份详尽的“路线图”。
  在昨日召开的全市国税工作会议上,厦门市国税局局长朱俊福简要回顾了全市国税系统2015年的工作,并部署安排了2016年的工作。他告诉记者,作为特区重要的经济管理部门,厦门国税2016年将从服务发展大局的站位出发,围绕“稳增长、促改革、求创新、聚能量、防风险”的工作思路,创新管理、共享发展,让纳税人更有“获得感”,让国税人更有“归属感”,主动服务供给侧改革,为美丽厦门总体战略的实施和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打造作出新的贡献。
  四种体验看国税新变化
  手机成为办税神器
  目前,厦门国税已形成App+微信双号的手机办税平台,2016年手机办税将覆盖更多涉税事项,不仅代开发票可以通过微信缴税,个体户有望实现微信缴税,发票掌上申领将推广到更多信用好的企业,满足纳税人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国地税统一信息平台
  随着全国统一的核心征管系统(金税三期)的上线,国地税合作的范围将更加广泛。2016年,国地税部门除了升级联合登记平台,还将建设统一的信息交互平台,并在信息共享、资质相认、征管互助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去银行也能办税
  2016年将有更多自助办税终端走出办税服务厅,走进银行和大型商场。通过打造“半小时税务服务圈”,让纳税人在大厅下班后,可以在银行、社区以及人流量大的商场超市,自助办理纳税申报、抄报税、代开发票、自助填单、打印纳税证明等多种涉税事项,免去了柜台填单、排队等候等多方面的不便。
  边看直播边咨询
  今年厦门国税纳税人学堂功能更强大,不仅可以线上预约,参加线下培训,纳税人每周还可以通过手机观看学堂直播,在线和主讲老师实时交流。纳税人可以随时随地提出培训需求,一有相关的现场课程或者网络课程,纳税人就能通过电邮、短信收到提醒信息。
  厦门国税工作有哪些新亮点?
  服务做加法
  手机办税将有新体验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法”,要不断增加公共产品,做好公共服务。厦门国税将从纳税人需求入手,建立纳税人和第三方评价机制,对纳税人反映的热点、难点快速响应,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12366”热线、纳税人线上线下学堂、网上税务局和办税服务厅进行“升级”改造,引入手机办税新模式,推广电子发票、网上领票,实现纳税人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地办税。
  办税做减法
  让纳税人少跑、少带、少等
  简政放权,是政府层面的减法运算,是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面。2016年,厦门国税将从“法治”、“规范”和“便利”三方面入手。在法治方面,对于税收政策进行“合规性”体检,厘清执法的权责边界,全面推广落实个性化责任清单制度。在规范方面,加强前后台衔接,多部门联动,实现包括服务、征管、出口退税、国地税合作的全流程规范。在便利方面,通过提升网上办税的覆盖面和体验度,国地税合作的深度融合,让纳税人享受更快捷、个性化的税收服务。
  政策做杠杆
  转型企业提供税收“红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以创新发展理念,创造新产业,培育经济增长的“乘数因子”,以新产业的“几何式增长”推动经济发展。所以,对国税部门而言,充分释放新兴行业的供给端活力,不能因收入形势严峻而被动落实税收优惠,不能因推动难度较大而放松落实税收优惠。厦门国税将围绕厦门出口导向、吸引外资的外向型特点,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布局等基本情况,深入落实扶持小微企业、促进科技创新、鼓励创业就业等各项优惠,持续释放改革发展红利。
  主动担责任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厦门的发展需要充沛的财力保障。面对2016年更加严峻复杂的税收经济形势,必须深入掌握辖区的税源情况,服务引进的增量税源企业,密切跟踪股权转让、非居民税收等变动情况,加强税收风险识别和评估,挖掘第三方信息和互联网数据,完善跨境税源管理和大企业个性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税收预测和监控水平。开展税收与经济的关联性分析,从税收视角反映产业、行业运行态势,为厦门市发展建言献策。
  数字管人事
  评先评优“业绩”说了算
  此外,今年国税部门还将在以前绩效考核的基础上,深化覆盖所有部门、所有岗位的全员绩效管理,突出过程管理和台账记录的作用,破除“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管理瓶颈。厦门国税将干部考核、评先评优和绩效相结合,试点量化可比的数字人事管理模式。同时,以“勤于学习、用心工作、奉献社会、快乐自己”的厦门国税核心理念为统领,通过文化来动人动情,增强干部对税务大家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凝聚推动税收现代化的正能量,通过严管与善待并重,激励与约束并举,打造一支有活力、有战斗力的队伍。
[责任编辑:黄龙腾 &&&来源:厦门日报 ]
作为一年一度集“展览、论坛、赛事、活动”于一体的复合型国际游艇盛事,其规格更...
近日,“航班取消”骗局频现,骗子还能说出你的准确信息。警...
&青西红柿烂生姜 这14种食物吃错会送命您好,欢迎来到操盘手晒单网!
400-周一至周五&09:00&-&17:30
当前位置:&&&&&
【晒单网出品】突然火了的“供给侧改革”将为中国经济带来什么?
来源:晒单网
作者:文/编辑整理 沈述红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后,这一生僻的经济学名词就立即成了最热财经词汇。关于“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及其政策含义,已有大批专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后,这一生僻的经济学名词就立即成了最热财经词汇。关于“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及其政策含义,已有大批专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陈永伟:供给侧改革将发力结构与土地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任务,而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则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两大途径之一。很多研究表明,如果有效纠正了资源在产业之间、企业之间的“错配”,就能有效提升效率、增加供给。从这个角度上看,调整经济结构应当成为“供给侧”改革的一项关键政策。
问题的关键是调什么结构、用什么方法调。关于“调结构”,现在最流行的理解是,通过产业政策的指导,调整产业结构的布局,把落后的、产能过剩的产业调下来,把新型的、更优的产业扶持起来,这种“调结构”的思路可能是值得商榷的。产业政策能够有效的前提是政府能够有效地判断什么产业结构是更优、更有效的,什么产业是更有前途的,但是在现实中,政府却很难做到这点。认为政府能更清楚地判断产业结构的优劣、认清产业发展的方向,其实是一种“致命的自负”,所以“调结构”与其交给政府做,不如放手让市场去做。企业家是拿着自己的钱做生意的,需要为自己的投资承担结果,从这点上讲,他们更有激励去准确判断什么产业有前途、什么产业没前途,只要不加他们的行为进行过多阻碍、不对他们的判断进行人为的干扰,他们就能慢慢塑造出一个优化的产业结构来。
贾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将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变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果能够顺利实施,将会增强我国在国际竞争环境中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从而有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追求“追赶—赶超”式后来居上的现代化,大思路定位必然是“守正出奇”,在充分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也在政府职能方面有意识地把总量型需求管理与结构型供给管理相互紧密结合,特别是把理性的供给管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当特别注重制度供给,在新时期以全面改革为核心,促进供给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以此生成经济社会升级版所需的有效供给环境条件,解除供给约束,推动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充分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这是续接和有效增强经济增长动力的关键一招,也是从要素投入、粗放增长转向供给升级、集约增长,引领市场潮流而创造需求,得以实质性联通“脱胎换骨、凤凰涅槃”式结构调整的主要着力点。
总之,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已经来到一个非同寻常的关键时期和历史性的考验关口,仅仅依靠短中期调控的需求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客观需要,应当及时引入以制度供给为核心,以改革为统领的“新供给管理方略”。针对中国经济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应“中西医”结合多管齐下、共收疗效。为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突出问题和矛盾,须从微观市场主体(即创业、创新、创造)层面,释放经济社会的潜力和活力,托举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促进总供需平衡,加快转变增长方式,这样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扫清道路。
翁开松:供给侧改革带来新机会
供给端改革,给了资本市场一个新的思路。总结起来看,通过供给侧改革,最终是“剩者为王”和“胜者为王”。
剩者为王。在传统产业,未来80%的僵尸企业都会死掉。而随着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和上升,毛利率自然上升,合理的利润自然出现。企业的现金流,还是业绩、毛利率、行业的壁垒都会明显改善,这其中的弹性,就是公司股价的空间。
从供应端壮士断腕,这是需要勇气的。比如云南省政府,为了破解金属僵尸企业污染问题,让大公司把一些小企业收购,一些污染的产能不生产,而小厂的人员分流,产能大幅缩减,需求端达到平衡,企业的合理利润自然就会到来,行业的生态环境好了,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就来了。
这种供给端改革,除了政府的推动,还有市场自发的行为。如造纸行业,环保成本的上升,技术进步的加速,连晨鸣纸业这样的大公司都开始向金融端要利润,剩下的造纸企业自然就寥寥无几。未来,剩下的公司集中度自然大幅提高,利润自然而来。
此外,就是胜者为王。这是对新兴产业而言。在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行业格局不明朗,进入者都有机会,这就是当今的资本市场。而那些只要有转型意向的公司,不管动作大小,资本市场都会欢迎,随着市场进一步演变,行业格局会不断升级,因为市场的竞争本质是优胜劣汰。如作为互联网企业,基本上就是老大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行业老二可以看看,行业老三以下基本没有太多的关注价值。
洪崎:供给侧改革中的银行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决定和总书记讲话指明了下一阶段宏观调控的新方向,并确立了金融业改革发展的新重点。
“十三五”规划建议稿首次提出,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强调,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全面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这意味着未来五年金融业必须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以稳健经营为目标,找准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构建新的行业监管方式和业务发展模式,改进服务方式,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益,促进金融业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更为强大的动力源泉。
大力发展创业金融,破解创业融资难题;加快发展互联网金融,实现金融业态协调发展;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注重发展普惠金融,推动发展成果共享。
李迅雷:学界热炒供给侧改革有意思吗?经济改革从来不缺理论缺行动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供给侧的文章真是铺天盖地,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难道是经济改革理论的重大突破?感觉似乎没有那么夸张吧,总供给政策、总需求政策,都是宏观经济学中非常成体系的,在我国的改革理论中也有很全面的表述。
看一下习总书记的2016新年致辞,提出“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改革开放”,也没有提及供给侧。再回顾从05到15年过去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核心任务,几乎每次都提到经济的“结构性改革”,只是在表述方面略有差异,如“结构优化升级”提过两次,“转方式调结构”提过一次,“结构调整”提过五次(含“调整结构”一次)。由此可见,“供给侧改革”只是历年来有关“结构调整”的各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而已,其内容和逻辑并没有逃脱历年来一直提倡的“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手掌心。
当今自媒体时代,研究报告、各类评论均严重供过于求,这是否是中国特有的,我不清楚。但资本市场的卖方分析师这一行业,90%以上的报告没有人看,这早已不是新闻了,西方也是如此。
按本人这么多年来的观察,中国在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三个方面,增长速度总是超预期,改革进度总是低预期,调结构好像是被动的。原因何在呢?不就是利益格局问题难以打破么,其实中央很清楚,为此也提了很多要求和解决方案,如倡导把权力关进笼子,“政府自身革命”,简政放权,负面清单。
其实,中国所有的问题都应该回到起点去思考,而不是绕圈子,不断地更改提法。为何老百姓连脚趾头都能想明白的道理,学者们却避而不谈,而去谈一些空洞的理论呢。其实,本人对于这轮全面深化改革还是有信心的,至少比上一轮改革要有信心。记得11年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改革需要倒逼来推进》,结果人家看了很有意见。但目前克强总理都亲口说需要倒逼改革了。
确实,日子好过的时候,改革不好推。人们常说,置之死地而后生,不破不立。2016年还不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经济越困难,改革越容易推进。供给侧改革,只不过是结构调整的一个新提法而已,真没有必要小题大做。而且,当你大谈供给过剩时,真不能忘了,中国还有很多贫困人口,还有吃不饱的人口,还有居高不下的基尼系数。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虽然也在供给侧改革的范围里,但我断言,很多学者忽视了,光想到日本的马桶盖和电饭煲了。
附件:《 人民日报 》( 日 02 版)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权威访谈)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如何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正确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做好新一年经济工作?近日,权威人士接受本报独家专访,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了解读和阐释。
一问:如何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含义?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还有具体的任务。要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
不是实行需求紧缩,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
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而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
权威人士: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有各种解读。从国情出发,我们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还有具体的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消除两种误解:
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供给和需求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两者互为条件,相互转化,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经济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但主要矛盾已转化成结构性问题。因此,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当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需要营造稳定的宏观环境,在需求政策上,既不能搞强刺激,也要防止出现顺周期紧缩。
还有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搞新的“计划经济”。恰恰相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配置扭曲。为此,要调整各类扭曲的政策和制度安排,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形势下的完善和深化,决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过去正是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得不够,政府干预过多,导致市场不能及时出清,引发各种结构性矛盾。比如,一些没效益的“僵尸企业”,有些地方非要硬撑着给贷款、给补贴。
当然,下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盘大棋,也要更好发挥政府这只手的作用。当前最重要的是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同时,“放手”不是“甩手”,政府也要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扩大开放是改革的题中之义,我们要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现在,美欧等发达国家都在吸引我国的投资,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我国的外资多了!
二问:当前为什么要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深化认识的过程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药方。不论主观上怎么想,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不抓紧转变,总有一天会走进死胡同
“四降一升”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的。在当前形势下,国民经济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反弹,可能会经历一个L型增长阶段。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药方有局限性,根本之道在于结构性改革
权威人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探索的结晶。
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深化认识的过程。2013年,中央认为我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阶段,明确了我们对经济形势应该“怎么看”。2014年,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此作了系统性理论论述,既进一步深化了“怎么看”,又为“怎么干”指明了方向。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深化了“怎么看”和“怎么干”的认识,又进一步明确了主攻方向、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理论思考到具体实践,都做了全面阐述,从顶层设计、政策措施直至重点任务,都做出了全链条部署。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大势所趋、形势使然。这是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药方。我国经济正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复杂分工的高级形态演进,这是客观要求。我们不论主观上怎么想,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曾经在我国发挥了很大作用,但现在再按照过去那种粗放型发展方式来做,不仅国内条件不支持,国际条件也不支持,是不可持续的。不抓紧转变,总有一天会走进死胡同。这一点,一定要认识到位。要发挥我国经济巨大潜能和强大优势,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持续发展、更高水平发展,这是中等收入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经的阶段。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问题倒逼、必经关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但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必须破除长期积累的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突出矛盾和问题。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近期主要表现为“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这些问题主要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比如,如果产能过剩这个结构性矛盾得不到解决,工业品价格就会持续下降,企业效益就不可能提升,经济增长也就难以持续。目前,我国相当多的产能是在世界经济增长黄金期面向外需以及国内高速增长阶段形成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一些产能又有所扩大,在国际市场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刺激国内需求难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这就相当于准备了两桌饭,就来了一桌客人,使劲吃也吃不完。这个问题不仅我们遇到了,其他国家也遇到了。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到底,就是要看到在当前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形势下,国民经济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反弹,可能会经历一个L型增长阶段。致力于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药方有局限性,根本解决之道在于结构性改革,这是我们不得不采取的重大举措。
三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各项工作重点应该怎样转变?
以“十个更加注重”为标尺,对不上的事不能再干,对得上的事要加把劲干、创造性地干。化大震为小震,积小胜为大胜
权威人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努力实现十个方面工作重点的转变。这就是: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进行资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在工作实践中,各地区各部门都要以“十个更加注重”为标尺,对不上的事不能再干,对得上的事要加把劲干。比如,放水漫灌强刺激、盲目扩建新城区以及强化行政对资源配置的干预等事情不能再干了,投资没回报、产品没市场、环境没改善等项目不能再上了。相反,有利于引导社会心理、化解产能过剩、提升技术水平、加快人口城镇化、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高扶贫精准度等事情要使劲地干,创造性地干,拙劲加巧劲地干,努力化大震为小震,积小胜为大胜。
四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正确把握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
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五大政策支柱”整体融合、有机结合、相互配合,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权威人士:前面说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五大政策支柱”,即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这“五大政策支柱”的具体内容已经公布并得到各方面广泛认可,但如何更加准确地加以把握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五大政策支柱”整体融合、有机结合、相互配合,旨在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重点和力度有所调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对企业实行减税,并用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的办法弥补收支缺口。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主要体现在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降低融资成本,既要防止顺周期紧缩,也绝不要随便放水,而是针对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预调微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
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按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要求,通过功能性的产业政策加以引导,而不是政府去确定具体项目,或选择把钱投向哪一家企业,具体的投资机会还要由企业家来摸索和把握。实践证明,市场的选择是最有效益的。现在成功的民营企业有哪一家是政府扶持的?都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闯出来的。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
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把企业真正当作经济发展的主体,“放水养鱼”,让企业去创造有效供给和开拓消费市场。
改革政策要实,就是要一项一项出台、一项一项督导,让各项具体改革举措落地,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决策的落实。
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从思想、资金、物资等方面有充分准备,切实守住民生底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五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完成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既要有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韧劲,也要有立说力行、立竿见影的狠劲
做好“加减乘除”。长期看各项任务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短期看不同任务之间有“对冲”作用,必须全面推进,并把握好“度”。当务之急是斩钉截铁处置“僵尸企业”,坚定不移减少过剩产能,让“僵尸”入土为安
病根都是体制问题,都要依靠改革创新来化解
权威人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上我们要着眼于打好持久战,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我们要抓住关键点,致力于打好歼灭战,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完成这“五大重点任务”,既需要有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韧劲,也需要有立说力行、立竿见影的狠劲,确保2016年过剩产能和房地产库存减少,企业成本上涨和工业品价格下跌势头得到遏制,有效供给能力有所提高,财政金融风险有所释放。
完成好“五大重点任务”要做好“加减乘除”。“五大重点任务”是一个系统设计,要着力在“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上下功夫。从长期看,各项任务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从短期看,不同任务之间又具有“对冲”作用。比如,化解房地产库存对增长是明显的“加法”,可以减缓去产能带来的“减法”效应。而去产能又会调整供求关系,防止出现宏观经济通缩效应。因此,“五大重点任务”必须全面推进。当然,落实到一个地区,又会有所侧重,关键在于把握好“度”。当前,做“加法”相对容易理解,做“减法”困难会大一些,但必须做下去。当务之急是斩钉截铁处置“僵尸企业”,坚定不移减少过剩产能,让“僵尸”入土为安,腾出宝贵的实物资源、信贷资源和市场空间。“僵尸企业”本来已“死”在那里,就不要再维持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是事物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性原则的要求,要敢于和善于进行这种“创造性创新”。
完成好“五大重点任务”要全面深化改革。“五大重点任务”的具体内容非常多,但病根都是体制问题。无论是处置“僵尸企业”、降低企业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提升有效供给还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解决的根本办法都得依靠改革创新。比如,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税费负担、降低资金成本,必须减少行政审批,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扩大有效投资补短板,必须改革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才能解决“钱从哪里来,投到哪里去”的问题。同时要看到,完成这些重点任务,本质上是一次重大的创新实践,只有进行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不失时机地进行技术创新,才可能有效推动这次重大的结构性改革。
六问:有人担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带来一定的社会冲击,社会能否承受?
阵痛不可避免,但也是值得的。适当的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只有退够,才能向前
只要处理得当,阵痛不会很大,可以承受。但对于推进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冲击,切不可大意,具体政策要有序配套、稳妥实施
窗口期不是无休止的,问题不会等我们,机遇更不会等我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拖不得、等不起,否则“病情”会越来越严重
权威人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必然会带来一些冲击,而且这些冲击很可能会从经济领域延伸到社会领域。对此,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把握:
阵痛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是值得的。我国处在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地区、行业、企业发展出现明显分化,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不可能皆大欢喜,产业会此消彼长,企业会优胜劣汰,就业会转岗换岗。特别是眼下一些发愁的企业可能会更愁,甚至关门倒闭,引发职工下岗失业、收入降低等。但这种阵痛是一朝分娩的阵痛,是新的生命诞生和充满希望的阵痛,是新陈代谢、是凤凰涅槃,这是值得的!适当的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只有退够,才能向前。正如老子所言:“明道若昧,进道若退。”拿“僵尸企业”来说,是等着这类企业把行业中的优质企业拖垮,最后一起死,还是快刀斩乱麻,处置这类企业从而腾出必要的市场资源和空间?显然,必须尽快处置“僵尸企业”,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
阵痛是可以承受的,但切不可大意。相比上世纪90年代,现在我国的实力相当雄厚,经济发展基本面好,新动力正在强化,新业态不断出现,前景是光明的,经济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社会就业形势、财力规模、保障制度有了很大进步,抗风险能力强,只要处理得当,虽有阵痛,但不会很大,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下岗失业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对我们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效益是理解的、支持的,对我们改善发展质量、产品质量、空气质量是充满期待的,这是我们最大的底气。同时,对于推进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冲击,切不可大意。具体推进的政策要有序配套、稳妥实施。比如,处置“僵尸企业”,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对破产企业尽量实行“安乐死”。要高度重视、全力做好职工安置工作,防范引发社会风险。更加细致地做好社会托底工作,比如,个别产能过剩严重的地区会出现职工集中下岗和财政支出困难,要深入细致地研究和实施配套措施,认真拿出因应之策。
需要强调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一个窗口期,但窗口期不是无休止的,问题不会等我们,机遇更不会等我们。今天不以“壮士断腕”的改革促发展,明天就可能面临更大的痛苦。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不得不迈过的坎,是不得不闯过的关,这项改革拖不得、等不起,必须加快步伐、加紧推进,避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七问:如何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预期成效?
目前对于新常态的认识有三种情况,大家都要照照镜子,认识不到位的要尽快抓提高,思想不适应的要尽快换脑筋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要勇于做得罪人的事,否则过得了初一过不了十五,把包袱留给后面,将来会得罪天下老百姓
排除干扰,心无旁骛,学好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牢牢把握几个重大原则,形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合力
权威人士:毫无疑问,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更要避免投机取巧。我们只有深化认识、下定决心,硬碰硬地干下去,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从目前情况看,对这个大逻辑的认识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认识逐步深入,适应更加主动,引领已经开始。这种情况在不断增加,这是好的。
第二种是认识还不到位,一知半解,适应不太主动,引领基本无为,流于口号化。这种情况还比较普遍。
第三种是很不适应,没有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的思维定势,结果行动上自觉不自觉逆向而行。
大家都要照照镜子,往第一种靠拢,认识不到位的要尽快抓提高,思想不适应的要尽快换脑筋。提高认识后,还要靠扎实的工作和顽强的毅力来完成这个历史责任。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在推进过程中,要勇于做得罪人的事,否则过得了初一过不了十五,结果延误了窗口期,把包袱留给后面,将来会得罪天下老百姓。1998年我们也面临外需低迷、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的困境,当时顶住压力,纺织业实行大规模限产压锭,才有了后来经济的强劲增长,才有了今天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排除干扰,心无旁骛,牢牢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几个重大原则:
一是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任何束缚和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言行都背离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必须坚决反对。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主动研究发展规律,不断推进科学发展,持续改善人民生活。
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生产力能否解放好、发展好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取得成效的重大原则性问题。对于政府作用,强调“更好发挥”,不是“更多发挥”,要集中精力抓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
三是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必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经验。当前,要注重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企业家营造宽松环境,用透明的法治环境稳定预期,给他们吃定心丸。要为创新人才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其积极性。对各级干部,要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既坚持党纪国法的“高压线”,也要重视正面激励,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给那些呕心沥血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
总之,我们要学好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合力。
请输入要发表的内容~
,参与发表~
在物价飞涨的时代,100块还能干什么?王志辉短线为王计划02期!3个月只要100块,100块你最少可以获得20%的投资收益!如果低的价格,不为赚钱,只为见证实力!
一休哥06-02&10:06
暴跌之前全部清仓,是巧合吗?也许是!但是不管巧不巧都帮助你规避了风险。更重要的是调整过后正是你买入的良机,赶紧加入的短线为王计划01期!
回复&一休哥1:
回复&一休哥2:
暴跌之前全部清仓,是巧合吗?也许是!但是不管巧不巧都帮助你规避了风险。更重要的是调整过后正是你买入的良机,赶紧加入的短线为王计划02期!
回复&一休哥: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第十四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操盘手晒单网谨遵《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之规定,只向特定的合格投资者宣传推介相关私募投资基金产品。
您如有意进行私募投资基金投资且满足《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合规投资者”标准之规定,即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 万元,且个人金融类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请您详细阅读本提示,并注册成为晒单网特定的合规投资者,方可获得网站私募投资基金产品宣传推介服务。
&我符合,合格投资者要求
&我不符合,合格投资者要求
调查目的:
为确认投资者是否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而设立。
保密声明:
1、我司保证对该调查表中的个人信息进行严格保密,不会将投资者的任何信息私自泄露给第三方;
2、该表格为我司所有,禁止挪作他用;
3、投资者必须如实填写调查表中的内容,并保证是本人填写。
调查表所有人:
深圳前海君融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Q1.您可以接受的投资回报周期?(单选)
Q2.投资回报的年化收益率预期(单选)
Q3.您会在何种情况下考虑赎回?(单选)
牛市中途赎回
牛市顶部赎回
熊市下跌赎回
长期投资,穿越熊牛
Q4.短期净值跌幅的容忍度(单选)
Q5.短期净值下跌的容忍时间(单选)
Q6.如果有感兴趣的投资项目,您一个月内可以提供的资金额?(单选)
Q7.您的资金预计到账的情况?(单选)
一次性到账
Q8.您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是以下哪种水平?(单选)
50万-100万
100万-200万
Q9.您名下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是以下哪种水平?(单选)
300万-600万
600万-900万
1000万以上
Q10.您希望接收信息的方式?(多选)
【晒单网出品】突然火了的“供给侧改革”将为中国经济带来什么?
【晒单网出品】突然火了的“供给侧改革”将为中国经济带来什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供给侧改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