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中国” 用中国人英语怎么说说

当前位置:&&&&&&&&&
最新公告:
中国人学英语所犯的最大错误
15:59:59&&
中国人学英语所犯的最大错误:不重视发音研究就掌握不了拼音文字的认字规律,就只好靠死记硬背来记忆单词,记忆单词的工作量就成千倍地增长;记忆单词的工作量太大,死记硬背不下来,就只好拉长教学战线和时间,把简单的一门英语变成十几年开不完的英语课程,从小学一直开到大学,分段死记硬背那几千个怎么也背不下来的英语单词;学习时间全花在背单词上了,学生们便没有时间阅读大量英语文章,学生们便没有阅读能力
长期以来,在中国的英语教学界一直流传着一个没有明确出处但却几乎人人在传播的错误观点,那就是:&英语发音准不准没关系,能说清楚就行嘛&,而且还常有人辩解道:&你看汉语发音不就一个地方一个样吗,口音这么乱,大家还不是一样地交流说话&。 这个错误的观点,上到英语教学专家,下到普通的英语老师、英语学生,都能从大家的嘴里听到。这个错误观点不仅堂而皇之地流行着和存在着,而且还因流行和存在产生了&存在就是合理&的力量,知道的人越多,传说的人越多,就越显得这个观点&言之有理&。 与此同时,与这个流行观点相互并存的另外一个现象,就是中国人的英语发音严重地不准,稀奇古怪地不准,怎么不准都可以,怎么不准都不丢人,怎么不准都可以堂而皇之地充斥在课堂上和讲台上。从没见过什么人因自己的英语发音不准而发愁和羞愧,看到的景象是大片大片的英语老师、学者、教授们操着十分不准的英语发音站在讲台上,带着大片大片的英语发音不准的学生,上着多少年也学不会的英语课。 北京某顶级著名大学国际商学院号称用&全英语&授课,可每堂课下来学生们常常叫苦不迭,大家最常发出的议论就是:&咱们院的这些老师们英语发音怎么这么不准?有的老师的英语发音甚至达到了&不堪入耳&的程度,老师们用这样的英语给我们上课让我们听起来十分费劲,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学习一门专业和爱好这门专业的动力,可老师们的英语水平如此不登大雅之堂,让我们怎样对这门专业感兴趣?&。 &英语发音准不准没关系&这个错误的观点不知是何人在何时首先提起的,但其&流行即是真理&的反面力量极其巨大,在这个坚强不倒、流行多年的谬误的保护下,中国的英语教学,从历史上一开始就走上了错误的道路,并且愈走愈远,积重难返,发展到今天极不正常的局面。中国的英语教学要想走出苦海,回归正常,就必须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回到最原始的根本问题上来思考问题,要旗帜鲜明地回答清楚一些最基本的重大问题,包括&英语发音是否重要&这类决定英语教学大方向的根本问题。 英语发音是否重要?答案十分明确:十分重要。理由如下: 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拼音文字最大的特征就是&表音&,一个英语单词究竟该怎么写,几乎完全取决于单词的发音。书写一个单词时,主要靠按照发音来书写出单词的字母;要记住一个英语单词,也主要靠记住单词的发音。就拿我们中国人人人都会的汉语拼音来说吧,汉语拼音就是一种拼音文字,勿庸质疑,中国人掌握汉语拼音,完全是靠&音&来掌握的。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对世界文化的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完美无缺的汉语拼音,这种拼音不仅可以单独用来书写句子,还可以用来给汉字注音。中国人用汉语拼音这一伟大的发明攻克了汉语识字的读音难关,使中国的文盲率从解放前的百分之八九十下降到解放后的不到百分之十。中国人还用汉语拼音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发音,创造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统一语言的发音。在信息化中国的今天,汉语拼音更成为大众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工具,上网、发短信、打手机,中国人每一天都离不开汉语拼音?在国际化中国的今天,外国人也同样用汉语拼音学会了汉语发音认字,很快就可以学会汉语的基本使用能力。请大家想一想,已经溶入我们生活和血液的汉语拼音,我们是怎么把它学会和每天使用的?是不是靠发准了汉语拼音的&声音&? 当你用手机发短信的时候,你是不是嘴里一边发出着&声音&一边在手机的键盘上找这个声音的字母?如果一个汉字的音你拼不准或者拼错了,你还能打出这个拼音的字母吗?福建、浙江、广西等地有很多南方人使用不好汉语拼音,就因为发不准汉字的标准音,因此拼不准发音的字母,因此不能用拼音打字。而北方地区的大部分人普遍毫无障碍地使用汉语拼音,就因为北方人说普通话的发音比较标准,很容易就可以&按音找字&。发音,是拼音文字的生命,是拼音文字的灵魂,能否认识、记住、掌握、使用拼音文字,关键看能否学会和发准文字的发音,发准了声音,学拼音文字就像是骑马抓住了僵绳,就胜卷在握,而若发不准声音,学拼音文字将寸步难行。这就是拼音文字最大的学习特征。 然而,中国人学英语,多年来犯的一个大错误就是忽视发音,不研究发音规律,不解决发音里面的问题,其结果就是无法靠发音去认识英语和掌握英语中的文字,而只能靠死记硬背去记忆众多的英语单词,使学英语的难度翻到百倍千倍,使简单的英语成为中国人难以逾越的巨大困难。 由于英语是一千多年来多种文字形成的杂合体文字,这造成了英语单词中个别字母发的发音有多种发音现象,呈现出了&不规则&形态,这很大程度上掩盖了英语单词的发音规律,使英语&按音找字母&的规律不像汉语拼音那样一目了然,甚至难以发现,英语因此便被历史上的学术界错误地扣上了&乱码&的大帽子,造成了史上最大的语言学冤假错案。其实请大家仔细想一想,英语是谁发明出来的,是地球上广大的说英语的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发明和演化出来的,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智慧是无比的&,连葛优都说&我相信群众&,难道英国的老百姓们在发明英语时会不要规律?会怎么复杂怎么来怎么没规律怎么来吗? 不是的,他们采取的实际上是比我们汉语拼音更高明的一种拼音文字的对应规律,这种规律叫做 &顺口选择&的对应规律,只可惜前人没有把它以文章或论文的形式总结出来,发表出来,使这一智慧的规律蒙上了&不规则&的冤屈。这个智慧的规律虽然比汉语拼音一一对应的规律复杂一些,暗藏一些,但它却给英语发音提供了&顺口调整&的选择功能。说白了,一个英语元音字母的发音是可以有多种选择的,但这里的多种选择并不是人们日常理解的 &乱来&,而老百姓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结晶出来的很科学的发音调整方案,按照这种方案去调整英语发音,使一个元音字母在不同的情况下发不同的音,就可以使英语发音顺口顺耳好听,发得省劲,发得容易。和法语、俄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很多拼音文字相比,英语发音的规则是最复杂的,但英语发音也是最顺口的。掌握了英语发音&一切为了顺口&的核心灵魂,所有的规则就全都不乱了。你反而会发现,英语发音规则是全世界最大胆的一种拼音文字发音规则,它的产生年代最晚,改革幅度最大,进步程度最高,使用最灵活,是 &与时俱进&的先进科学的发音规则。 不幸的是,由于各种的历史原因,英语被冤假错案地扣上了&乱码&这个大帽子,而且这个大帽子一扣就是上百年,而且永无平反昭雪之意。连国内最著名的英语教学专家都用&臭名昭著&四个字来指责英语发音的&乱码&。在&乱码&这个大帽子的结论下,教英语的人们便心安理得地停止了对英语发音规律的探索,冠冕堂皇地找到了指责英语发音,谩骂英语发音,忽视英语发音、不学英语发音、远离英语发音的官方借口,形成了今天&举国人人学英语、人人不学英语音、老师带头音不准、发音不准不羞愧&的极不正常的局面。据笔者认真调查,全国著名的大学英语专业里,几乎没有一家开过一门叫做《英语发音基础》的课程,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们几乎每个人都有发不准的英语音和长期不解的英语发音困惑,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就更是搞不清英语发音是怎么回事,能把英语音标全念准的人可谓寥寥无几,要想找到能把发音与字母的对应规则解释清楚者几乎是奢求。 英语是拼音文字,&音&是英语的灵魂,学英语不学&音&学什么?对&音&的掌握程度代表着对英语的掌握程度,若举国上下皆轻视英语发音,皆是英语的&音盲&,那中国的英语教学还能想象吗? 其实,中国的英语教学自从忽视发音的第一天起就走上了奔向失败的错路,并且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各种光怪陆离的稀奇景象层出不穷,应运而生,试看:不重视发音研究就掌握不了拼音文字的认字规律,就只好靠死记硬背来记忆单词,记忆单词的工作量就成千倍地增长;记忆单词的工作量太大,死记硬背不下来,就只好拉长教学战线和时间,把简单的一门英语变成十几年开不完的英语课程,从小学一直开到大学,分段死记硬背那几千个怎么也背不下来的英语单词;学习时间全花在背单词上了,学生们便没有时间阅读大量英语文章,学生们便没有阅读能力,没有阅读能力便无法面对以阅读形式为主的英语考试,学校便只好开设专门训练考试技巧的考试教学课,&应试英语&应运而生;随着应试英语的发展与发达,全社会学生的应试猜题能力迅速提高,英语考试出题便只好再加大难度,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以压过学生的猜题能力,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赛跑式发展局面;学生们为了应付更难的考试,便花更大的精力去研究考试(小学英语教学就开始发试卷),就更没有时间死记硬背单词和阅读文章,英语能力就更是没法提高,就更是需要参加各种应试培训来提高自己的答题技巧;学生的答题技巧又提高了;考题的难度就继续加大&& 你知道这样恶性循环下去的结果是什么吗?就是中国目前的英语考试卷已经&发达&到了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考不过中国学生的地步。武汉某媒体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试验:让外国人和中国学生一起参加高考英语考试,中国学生最低分数是75分,外国人最高分数是49分,老外在&惨败&后百思不得其解地迷惑道:&为什么考卷上60%的内容不是英语?&(因为中国的英语教学与时俱进得太快了,与时俱进到外国人追赶不上的地步)。 忽视发音的另一个发展恶果就是&哑巴英语&、&聋子英语&问世和长期寄生。中国的英语老师们看到学生们不会讲英语,就告诉大家要胆大不害羞,大胆开口讲话,其实没学过《英语发音基础课》的中国人会因汉语发音的影响而存在极大的英语发音障碍,这个发音障碍会使他开口讲英语时极为别扭和痛苦,即使不要面子地大胆开口讲话,也只能把自己推到白白损失面子且仍然难以学会的两败境地。而且发音学不好就对英语音没有切身的体验和细微的感觉能力,就没法从自己的嘴里准确制造出英语音和用自己的耳朵清晰判断出英语音,就没有英语口语和听力,就失去了对英语&音&的拥有的权力,学了个没有声音的&残疾英语&。英语是一种声音,就像歌曲是一种声音一样,没有声音哪来的歌曲,没有声音哪来的英语?在无声无息的世界里学习英语,那种身心的折磨是难以用言语形容的,即使有人能长期耐住寂寞,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苦行僧似的&假学习&也只会招来自欺欺人的惨败结局,耗费的大量生命时光谁来补偿?毕业后一开口找不到工作损失的机遇谁来补偿? 最后我再说一说中国人英语发音不准到什么程度的问题。由于汉语发音和英语发音的要领相矛盾,中国人会讲了汉语后,就同时产生了英语发音的困难,这就像左撇子的人突然要改成右撇子一样,会怎么改都别扭和不舒服。母语发音的强大干扰造成了中国人发英语音时呈现出严重的&不稳&现象。常有中国人为自己辩解说:&印度人的英语发音不是不准吗,非洲人的英语发音不是不准吗,很多国家人的英语发音不都带浓重的口音吗,他们的英语不都一样用得好好的吗,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的英语发音就非得准确?&。请大家想一想,世界上的语言发音是怕&不准&,还是怕&不稳&?我在这里告诉大家,不怕&不准&,就怕&不稳&。印度人的英语发音的确不准,但这个不准不是随便的不准,而是一种稳定的不准,即如果他们的某个发音是发错的,他们会一直这么错下去,一律这么错下去,并且整个民族错得都一样,谁都不例外,这种&稳定&的错误是不可怕的,有一定的规律。你第一次听印度人讲英语时会很费劲,他们很多音发得和你不一样,可听上一会儿你就会找到他们&犯错误&的规律,就会很快适应他们的错误,进而很快听懂他们的英语发音。这样说来印度人的英语发音就不是不准了,而是&另一外种准确&,是一种稳定的有规可循的方言英语而已,众所周知,方言是不影响语言交流的。 可中国人的英语发音就不一样了,是一种&不稳定&的发音,拿出一篇英语文章来让中国人朗读,一个人朗读得一个样,全国人朗读得都不一样。更可怕的是,如果让一个人来朗读一篇英语文章,如果这篇文章里某个英语单词出现了十次,则这个人对这个英语单词的十次发音可能都不一样,也就是说,中国人的英语发音错误是&无厘头&的,是不讲规律的,是各自为政、每个人一个政府的。这种不按规则犯错的现象是很可怕的,是很致命的,它好比一个人唱歌乱发音,把哆、?、咪、发、嗖、啦、西混乱着发音,一会儿把&啦&唱成&西&,一会儿把&咪&唱成&发&,而且唱十遍&发&出来十个音,每次发音都不一样&& 这样唱歌多么可怕。大家都见过那种天生五音不全唱歌跑调的人吧,听他唱歌费不费劲?中国某著名电视台有一个英语女播音员,她的英语流利的不得了,可谓千里挑一,但可惜的是,每次听她播英语新闻时,耳朵费劲得不得了,脑袋紧张得不得了,因为她的英语发音是不稳定的,听她讲英语时,你大脑里要有一个&处理程序&,要不断地发现新情况,判断新问题,紧紧张张地跟着调整,你说累不累。由于汉语发音和英语发音的要领是矛盾的,受汉语发音的影响,中国人说英语时有先天的&不稳的发音跑调&现象,千里挑一的英语播音员的发音尚且如此,普通老百姓的&不稳&情况就可想而知了,严重不稳的跑调的英语发音损害了我们的形象,导致我们学英语难度加大。试想,一个唱歌跑调的人能记住歌谱吗?同样,一个英语发音跑调的人能记住英语单词吗?若是能的话,一定是死记硬背,费力无比。 我们是中国人,英语仅是一个外语,因此中国人的英语发音不必非像外国人,发到说得过去、够我们掌握英语就可以。但我们必须重视汉语发音给我们带来的先天困难,要以战略的态度来研究其中的情况,解决其中的问题,也就是说,要重视英语发音。若再像从前那样不研究问题而一味地轻视发音,一味地扣帽子,任由不准不稳的英语发音横行天下,任由糟糕费劲跑调的英语发音充斥课堂讲台,那我们的英语学习将继续难下去,继续恶化下去,继续成为中国学英语人的更深重的痛。 诚然,由于英语是一种千年时间形成的杂合体文字,其中确有一些因历史原因而形成的&不和谐&现象,极少数外来语单词和不规则单词以及古老时期延续下来的英语单词(即英语里最简单的那些单词)顽固不化地执行着不遵章守法的&不法&行为,损坏了整个英语的形象,给整个英语的群体抹了黑,但请大家相信,英语的绝大多数&同志&是好同志,是坚持原则的,是立场坚定地维护广大学英语者的切身利益的,英语是&拼音&文字这一本质问题是没有动摇的。只要英语还是&拼音&文字,我们学英语就没有理由不重视英语发音,只要我们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认真真地研究问题和探索规律,就一定能够克服学英语的先天困难,就一定能够取得战胜英语的伟大胜利。
[&发布:互联网&&&&编辑:互联网&]
能飞英语网欢迎您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能飞视听学习软件
能飞背单词
英语学习方法
英语推荐文章
英语学习工具
版权所有 & .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 &
& 你有想过吗:起源中国的围棋为何在英语读“...
你有想过吗:起源中国的围棋为何在英语读“Go”?
15:52:26&&出处:&&
编辑:冰冰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当前平均分:0(0 次打分)
[03-09][03-09][03-09][03-09][03-09][03-09][03-09][03-09][03-09][03-09]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便宜没好货怎么说呢, 不给老外挑战价格底线的机会了 - 外贸英语 -
福步外贸论坛(FOB Business Forum) |中国第一外贸论坛
& 便宜没好货怎么说呢, 不给老外挑战价格底线的机会了
UID 1722679
阅读权限 25
来自 福建厦门
便宜没好货怎么说呢, 不给老外挑战价格底线的机会了
最近老外老实跟我们压低价格, 老觉得中国产品就是低价格的代名词,连快递都要选择EMS了 。无语中。
& &坚决不介绍老外调整我的价格底线,打算告诉他我们中国的“便宜没好货”&&但是写来写去 感觉不够地道 。有没有哪位高手来指点下,地道地说给他听&&便宜没好货。
& &像这种 you can not buy a good&&commodity with a cheap price 的 我觉得不够地道^…… 看看有没有告诉解答下
UID 1101270
积分 48447
福步币 225 块
阅读权限 120
来自 湖南长沙-深圳龙岗
The quality will be based on the price
UID 1101270
积分 48447
福步币 225 块
阅读权限 120
来自 湖南长沙-深圳龙岗
Quality and price of commodities are relative, as the saying well goes, &Cheap is dear, and dear is cheap
UID 1672727
福步币 1 块
阅读权限 120
楼主,你这心态有点过了啊!老外跟你这样,你别急啊,不能逞一时之快,跟他打迂回战呗,看谁磨得过谁,谁能坚持谁就是胜者,是不?
UID 1196521
阅读权限 25
Please consider the quality first,friend.We only offer the top quality products.
UID 1722679
阅读权限 25
来自 福建厦门
原帖由 fashionjess 于
22:59 发表
Please consider the quality first,friend.We only offer the top quality products. 那老外也很喜欢用 friend ,老称呼我们friend 然后就要我们的底价、
UID 1101270
积分 48447
福步币 225 块
阅读权限 120
来自 湖南长沙-深圳龙岗
我觉得到老外来中国采购价格可能还是第一位的
My friend,i think our price is reasonable for our good quality..
UID 1722679
阅读权限 25
来自 福建厦门
回复 #7 yy169169 的帖子
感觉我们国人都相互竞争,把价格压得太低,为了第一个单子,亏本都肯做。 这样子不好。让老外占了大便宜
UID 1584077
阅读权限 40
别人对价格没有太深入的了解,再说,在中国本来就是价格越低越好做。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Powered by D1scuz! && 2001-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周刊翻译—1937淞沪会战,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战_英语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29,658贴子: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周刊翻译—1937淞沪会战,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战收藏
个人爱好英语,今天中午在美国national interset 上看到一篇一张关于上海淞沪会战的,个人觉得比较有意思,有翻译了一下。供有兴趣的朋友阅读,并多给意见,谢谢!
Shanghai 1937: This Is China’s Forgotten Stalingrad上海1937,被遗忘的中国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翻译,梁佳龙 Michael PeckMay 30, 2016In the summer of 1937, the “Pearl of the Orient” became a slaughterhouse. A million Chinese and Japanese soldiers engaged in savage urban combat in China’s coastal city of Shanghai.1937年夏天,素有“东方明珠”之称上海成为杀戮之城,共有100万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在这座沿海城市进行残酷的城市战争。Before the battle, Shanghai had been a thriving metropolis bustling with Western traders and missionaries, Chinese gangsters, workers and peasants and Japanese soldiers and businessmen.在战争开始前,上海已经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大都市,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西方商人、传教士、中国帮派、工人、农民以及日本士兵和日本商人。As many as 300,000 people died in the epic three-month struggle that pitted China’s best divisions against Japanese marines, tank, naval gunfire and aircraft.在这场反抗日本海军陆战队、坦克、大炮、军舰、战机的3个月浩劫中超过30万中国精锐部队牺牲。Yet even in China, few people remember the Battle of Shanghai, says Peter Harmsen, author of Shanghai 1937: Stalingrad on the Yangtze. The clash receded beneath another horrific memory: the Rape of Nanking.《上海1937,长江之畔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作者皮特,哈穆森说道,目前即使在中国也很少有人会记起发生在上海的这场激烈战斗,人们更多记起的更加残酷的南京大屠杀。Shanghai “was one of 22 major battles of the Sino-Japanese War that are listed in official Chinese historiography,” Harmsen told War is Boring in an email. “Many Chinese have heard about the individual battles, but it’s mainly just specialists and military history buffs who actually remember when exactly they took place—and how and why.”上海是被中国官方教科书正式列为抗日战争中的22个主战场之一,哈穆森在邮件中写道。虽然很多中国人听说过这场战争中的个人英勇事迹,但只有那些真正的军史专家和泛黄的军装倾诉着这场战斗时间、原因及过程。It was an unfortunate confluence of forces that brought war to Shanghai in August 1937. China and Japan had been in limited conflict since 1931, when Japan invaded Manchuria in search of empire and raw materials. In 1937, Japan seized Beijing after the Marco Polo Bridge incident.错综复杂的原因使上海卷入1937年八月的战争,从1931年起到日本为了掠夺资源和扩充版图而侵略中国东北三省,中日之间一直为局部冲突。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占北京。Enough was enough. Nationalist Chinese leader Chiang Kai-Shek had spent the 1930s trying to destroy the Communists. Now was the time to stand up to Japan.然而在整个三十年代,国民政府领导人蒋介石主要精力却放在消灭共产党上,现在终于到了正式抵抗日本的时刻。Just why he chose Shanghai is unclear, Harmsen explained. “For example,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Chiang wanted to demonstrate China’s willingness to resist Japanese aggression in front of a big international audience and therefore picked Shanghai because of its large expat population.”然而蒋介石选择上海作为此次战场的原因却不为人所知,哈穆森解释道,一些人认为蒋介石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抗日决心才选择了这个拥有许多外国人的国际大都市。“Others have pointed out that the river-rich countryside in the Shanghai area offered fewer tactical advantages to Japanese tanks than the flat north Chinese plains,” Harmsen added.还有一些人认为是因为相对于中国华北平原,上海周边众多的河道可作为阻碍来降低日本的坦克战术优势,哈穆森解释道。Ironically, it was bellicose Japan that wasn’t looking for a fight in Shanghai. The Japanese army was focused on securing north China, where it could grab territory and resources as well as keep an eye on its arch-rival the Soviet Union. It was the Japanese navy, often perceived as being a little less militaristic than the army, that was determined to hold Shanghai.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军国主义并没有将上海作为优先战场。为了掠夺更多的领土和资源,以及便于防范苏联,日本更多的军力集中在中国华北地区。然而正是一直被认为没有陆军好战的日本海军却决定占领上海。As often happens with wars, it was a tiny spark that detonated the powder keg. The mysterious murder of a Japanese officer on August 9, 1937—an event that might have been a police matter in more peaceful times—escalated into open warfare.正如许多战争发生的原因一样,一次小小的冲突成为了引爆战争的火药桶。在1937年,因为一位日本军的神秘死亡事件,引起了这次全面的战争,在和平年代这仅仅是警察处理的事件。Deploying his German-trained divisions—the pride of the Nationalist Chinese army—Chiang tried to push the small Japanese garrison into the Huangpu River.蒋介石派遣了自己引以为豪的德械练部队投入战场,试图将日本宪兵队赶进黄浦江。But the Chinese lacked heavy weapons and the experience to use them against fortified urban positions. The vastly outnumbered Japanese marines stubbornly hung on, supported by naval gunfire and air support.但是在城市战争中,中国军队缺乏重武器以及使用重武器的经验进攻日本军队的城市防御要塞,数量不占据优势的日本海军陆战队依靠来自海军和空军的炮火支援顽强抵抗。“The massive fatality rates among officers and, to an even larger extent, the rank and file were the result of Chinese forces employing frontal attacks against a well-armed entrenched enemy,” Harmsen writes in his book.面对日本军队的层层壕沟防御,中国军队不得不派遣多次的主动进攻,这造成了军官和士兵高死伤率。哈穆森在书本中写道。“The men who, as a result, were dying by the hundreds were China’s elite soldiers, the product of years of effort to build up a modern military,” he adds.为建设现代军队而辛苦培养的数百名中国军官在这次战斗中牺牲。他补充道。The Japanese responded with an amphibious landing north of the city in September. They advanced south toward Shanghai, fighting across the numerous towns and waterways barring their path to the city.为了扭转战争局势,日本在1937年9月以两栖舰在上海北部登陆,为了向南开进,日本军队践踏无数的村庄和河道。Though supported by tanks, artillery, naval gunfire and aircraft against a numerous but ill-armed foe, they still suffered heavy losses. “The number of bodies grew so fast that not all could be cremated, the way the Japanese preferred to dispose of their dead, and all privates and junior officers had to be hastily buried instead,” Harmsen writes.“For an army claiming to honor its dead soldiers more than those who remained alive, it was a blow to morale.”虽然有坦克大炮、海军、空军的炮火支援,以及面对数量众多但是训练欠佳的中国军人,日本军队依然有巨大的损伤。日本军队因士兵尸体过多而来不及焚烧,不得不匆匆对初级军官进行随意掩埋。哈穆森写道。同时为了激励士气,日本军队鼓吹阵亡士兵比活着的士兵更值得尊重。By November, a second Japanese amphibious landing south of the city compelled the Chiang to withdraw. There are no conclusive casualty figures, but Chinese estimates range from 187,000 to 300,000, according to Harmsen. The Japanese official history admits 9,100 dead, but the actual number might be twice as great.到11月时,第二批日本两栖舰在上海南部登陆,迫使中国军队撤出上海。虽然无法获得准确的伤亡数字,但是中国方面给出的伤亡率是18.7万到30万。日本官方历史给出的数字9100人死亡,但是实际数字会高出一倍。Although the title of Harmsen’s book refers to Shanghai as China’s “Stalingrad,” a reference to the massive 1942 battle between Russia and Germany, he acknowledges that this is merely a metaphor.尽管哈穆森倾的书名将上海比作上海斯大林格勒, 引用1942年发生在德国与苏联之前的大规模战争,但是他承认这仅仅是一个比喻。The two battles resembled each other militarily in as much as both were city fights, but Shanghai never matched the intensity and savagery of Stalingrad and its two million casualties.尽管这两次战争相似之处在于都是城市战争,但是相比战争的强烈程度和残酷程度,以及200万的伤亡率,上海还是无法比拟斯大林格勒那次战斗。But just as Hitler and Stalin believed that prestige alone demanded they fight for Stalingrad to the last, so Shanghai became a symbol of Japanese power and prowess as well as Chinese determination.正如希特勒和斯大林都宣称为了荣誉而要求士兵在斯大林格勒战斗到最后一兵。上海也成为了日本暴露法西斯主义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决心。Unlike the Stalingrad battle, the Battle of Shanghai took place under the eyes of numerous Westerners who could bear witness to the slaughter. “It was as though Verdun had happened on the Seine, in full view of a Right Bank Pa as though a Gettysburg were fought in Harlem, while the rest of Manhattan remained a non-belligerent observer,” American journalist Edgar Snow wrote.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不同的是,许多西方人亲眼目睹了这场发生在上海的残酷战争。正如发生在塞纳河左岸的凡尔登战役,右岸的整个中立巴黎亲眼目睹整个战争。正如发生在哈莱姆的葛底斯堡战争,其余的曼哈顿地区目睹整个战争。美国记者爱德格.斯诺写道。In the end, China abandoned Shanghai—and lost its best divisions in the process. Their absence would be keenly felt as the Sino-Japanese War continued into World War II. But China had shown that it would and could fight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最终,中国军队撤出上海,并在战争中损失了精锐部队。此次战役中国军队的撤退拉开了整个二战期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也展现了中国人民敢于抵抗、有能力抵抗日本法西斯主义的精神。
网站链接以及配图已经奉上。
最大的区别是,斯大林格勒赢了,并且成为欧洲战场的转折点;而淞沪输了,并且输的很惨。
谁没事看什么国家利益
Shanghai battle was significant indeed, but all these battles were undeclared wars. Chinese government did not made the declaration until the end of 1941 that was ten
years later than the start of Japanese invision.
这句话里的 their 不是指淞沪会战(淞沪会战应该是单数),而是指上句提到的“精锐”。as 是连词“当……时”。句意为:他们(指在淞沪会战中损失的精锐)的缺席在中日战争汇入二战后将会被明显感觉到。估计是说,因为损失了这些最精锐的部队,所以当日军把主力调往太平洋战场后,国军因缺乏攻击力而未能是中国战场的形势有大的改观。其实是在委婉地批评淞沪会战战略有问题。因此后面一句肯定淞沪会战意义的话才会以 but 开头。
20年前的ps游戏全新复刻驾临pc端
中国人只喜欢转发政治类文章,对于学术和生活类选择性无视。没办法。受啥教育对啥本能敏感不自知
这个应该属于历史范畴,政治牵扯的不太多。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移动英语怎么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