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县双乐乡立新镇逢集是单还是双

立新镇再掀扶贫攻坚新热潮
& & & &为深入落实县委扶贫各项工作部署,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大会战&。10月18日,立新镇组织召开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24个村(社区)驻村工作组组长、书记参加了会议。
& & & &会议通报了前一阶段全镇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列出了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任务和责任清单,对扶贫产业建设、D级危房改造等进行了安排部署。会议要求围绕年度脱贫目标,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着力在落实脱贫措施、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上下功夫,力争两个贫困村顺利&摘帽&,并就此项工作做出了新的安排部署。
& & & &一是组建脱贫攻坚专项工作组。组建脱贫攻坚专项工作组5个,展开&脱贫攻坚大会战&,坚持不脱贫不撤兵,通过领导督办、专班推进、包保干部全面参与,以户脱贫为重点,算好经济收入账,建好农户安居房,确保户户达到脱贫标准。
& & & &二是加快D级危房改造。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强化镇村联手,坚持镇、村、社三级协调配合,抓好质量进度安全过程监管,严格督促各施工单位以12月底为时间节点加快施工进度,对因工作不到位等导致施工缓慢的,按规定实施问责。
& & & &三是扎实开展入户走访核查。由结对帮扶工作组牵头,组织各工作小组深入各结对帮扶对象家中开展入户走访,与贫困群众算好&四个账&,即脱贫目标任务账、时间进度账、项目资金账、群众感情账,并对帮扶责任人的满意度进行反向测评。立新镇“中国民俗农庄”2月3日试营业
& & & 位于我县立新镇的&中国民俗农庄&项目自去年11月动工以来,各项建设稳步推进。日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其中的民俗乐园将从2月3日起试营业。
& & & 在立新镇高棚村,中国民俗农庄民俗乐园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乐园中的摩天轮、旋转木马、穿越时空船等游乐设施已安装完毕,工人们正在为试营业做最后的准备。绵阳市康超游乐有限公司总经理谌伦康说:&民俗乐园通过三个月的建设,现在基础道路、绿化、景观、大门、广场已经初具规模。游乐设备15台已经安装完毕,通过四川省特种设备检测院检验合格。现正加紧培训员工、操作人员、安保人员,并于日对外试营业。&
& & & &中国民俗农庄&项目是我县引进社会资本作为投资主体的重点乡村旅游综合体。项目共引进两家企业,计划总投资7.5亿元,规划建设范围2.67平方公里。项目共由高效农业种植区、湿地休闲观光区、民俗乐园畅玩区、民俗风情商贸区和民俗农庄养老区五大板块组成。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6500万元。内景观道两侧67户农房的庭院改造风貌提升全面完成,首批40户为园内涉及搬迁农户的新村居民点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
& & & 三台县佳鸿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蒋兴建说:&下一步,计划加紧中国民俗乐园还未完成的这些设施设备尽快安装完毕,力争在年内3、4月份把种植这块力度跟上,整个园区内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尽快完善。&乡镇介绍/立新镇
立新镇立新镇,原名新庙子。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二十五年(1899)兴场,商贾云集。立新镇位于县城西北49公里,距绵阳市29公里,坐标北纬31o17’,东经104o51’。地处三台、中江、绵阳市涪城区3县(区)交界处,东接,西连中江黄鹿镇,北界港城,南邻。地貌以浅丘为主,兼有坝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4℃,年均降水量880毫米左右,年均无霜期290天左右。
立新镇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四大产业支柱。一是万亩制种产业。立新镇18个村110个社搞水稻、、油菜制种,面积10300亩,仅此一项立新镇增加产值225万元,人平增收75元。二是优质水果业。建立了立新镇优质水果园,注册成立了三台立新果业公司,有10亩以上的小果园250个。三是优质蔬菜业。立新镇种植蔬菜5300亩,年产蔬菜650万公斤。四是畜禽养殖业。已建立了3个优质养殖基地,4个商品禽兔生产基地,3个商品牛羊生产基地,畜牧业年产值占农业总收入的46%。
立新镇总面积69.31平方公里,场镇面积1.2平方公里。镇辖23个行政村,场镇居民委员会1个。立新镇总人口29550人,8895户。少数民族2个,共36人。有土地面积2954公顷,耕地2876公顷,人均占有土地1.46亩。主要河流2条,石碑河最大,全长15公里。景点2个。植被面积1734.6森林面积1666.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5%。立新镇水利设施较为完备,镇内有小(-)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12座,石河堰33道,山平塘344口,2条支斗毛渠45公里控灌立新镇,保灌农田2.6万亩,自流灌溉达60%。
行政区划/立新镇
立新镇属于辖镇。1940年置新庙乡,1950年更名新民乡,1958年改新民公社,1981年更名立新公社,1983年置立新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7公里。面积69.3平方公里,人口3.1万。辖新民、干柏树、万家、百灵山、红星坝、石垭、鹤湾、新埝、春光、新景、高棚、凉泉、灯台、碾子湾、香林、石梯、团辉、李家祠、车坝、三房、三道埝、高屋基、打虎23个。乡镇企业有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厂,有商贸、饮食服务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
特色种植/立新镇
立新镇水稻种植立新镇充分挖掘和发挥当地自然,在选择水源条件较好的槽坝地或排灌条件较好的两季田的基础上,实现了一年五熟五高产,亩产值超6000元,十分显著。
一、早春种玉米:在2月中下旬育苗,3月中下旬移栽,地膜覆盖,亩植株,亩产达1200斤,产值1000元。
二、种植秋玉米: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早玉米收获前10天育秋玉米苗,7月上中旬移栽,亩植株,以卖鲜玉米为主,产值可达元。
三、秋四季豆:在秋玉米长至6-7叶时种秋,以秋玉米稿秆作架,秋四季豆亩产可达斤,产值元。
四、冬莴笋:在9月中下旬育苗,10月中下旬定植,亩植株,2008年11月底前后卖完,亩产莴笋斤,亩产值元。
五、早春莴笋:10月底育莴笋苗,12月初定植,亩植4000株左右,3月初前后卖完,亩产莴笋5000斤,产值元。
早春莴笋收获后,即开始种第二年的春玉米,如此循环,一年收入可达元。
2008年,新景村一年五熟种植模式已达到589.3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46.3%,该村6组,45户,耕地面积280亩,2008年五熟种植238亩,占85%。该组村民承包地7.6亩,亩因此创收25843元,2008年全部改种五熟模式。
农业调整/立新镇
领导到立新镇视察农业一、明确调整的目标、任务及重点。
明确结构调整目标。按照产业发展趋势,2007年立新镇农业工作总体布署是“以民生为本,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调整粮菜种植比例,重点发展棚室和特色种植。按照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和现代有机农业生产标准,规划调整种植区域,依托4万亩无公害优势,新调整蔬菜种植面积5000亩,发展棚室3000亩。瞄准奥运,引进蔬菜新品种4-5个,推行先进的农业管理生产技术搞好示范试种,构建京津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基本框架。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依托现有的地缘、生态资源优势,围绕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建设,实施千名农民培训计划,发展农业实体。三是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着重解决生产难题,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到2008年为止,立新镇各村已确定调整面积2250亩。其它村正在制定调整当中,从立新镇总的情况看,各村调整的积极性很高,为总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为确保总目标的实现,立新镇各村街要在春节前制定完成2007年农业结构调整目标和农业产业化中长期发展。
二、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上水平。
按照镇政府2007年工作部署,调整是2007年的一项重要中心工作,为确保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推动农业结构调整顺利开展。在具体工作中采取以下措施、方法:
1、用足用好国家及地方有关惠农政策,千方百计争取农业开发资金,争取市、区涉农部门的资金支持,对争取来的涉农资金和镇财政支农资金集中使用,重点扶持结构调整项目。
2、完善奖励机制。为激发各村推动结构调整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发展棚室生产有贡献的个人给予重奖。
3、加强领导。发挥党委、政府的职能作用,围绕构建“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发展理念引导农业、用培养新农民发展农业”的模式,由政府牵头,成立农民协会,并完成信息服务、实用技术引进与普及、市场开发等组织机制建设,培训农民经纪人20-50名。党委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其作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思想解放运动,充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式方法,拓展立新镇干部群众的工作视野,树立敢闯敢试精神,用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上水平,共青团、妇联组织,要用领先他人一步的精神,率先垂范,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和理念争取上级组织的支持,创建青年农业示范基地。为立新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4、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方式,搞好土地的综合。
5、落实责任制。按照镇2007年工作总体思路,农业结构调整作为立新镇一项中心工作,为确保任务目标的完成,要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量化考核目标。各村要参照镇里包村、包片责任制,根据农业发展现状和群众意愿,制定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人。机关要实行领导干部包片、一般干部包村,一包到底。年前拿出符合各村实际的任务方案上报党委并狠抓落实,落实任务指标与包片领导和包村干部政绩考核与年终奖金直接挂钩。
重建工作/立新镇
立新镇重建移民调查工作日,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到立新、调研农业产业化、灾后农房重建和受灾群众安全过冬工作。
赵飚先后到立新镇香林村、立新镇香林奶牛养殖场、立新镇新民村养猪场、黎曙镇旗山村等地实地察看,并听取了有关工作汇报。
在立新镇,一大片长势喜人的制种油菜吸引了赵飚关注的目光,他十分高兴地询问了立新镇的制种产业情况。据了解,经过几年的发展,立新镇的油菜、水稻制种面积已经发展到10000多亩,能实现亩平产值2000多元,成为了立新镇的一项富民产业。
他高度评价了立新镇党委政府多年来坚持走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的路子,希望镇党委政府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借助当地农业专合组织,加强对制种农户的有关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进一步鼓励支持农户发展制种产业,把立新镇的制种产业做大做强,为当地农民带来更多收入,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
当赵飚听取了有镇瀑电和谐稳定、安居乐业的情况汇报后,兴致勃勃来到了移民村支部副书记王福军家中,参观了他新办的养猪场,赵飚对他协助党委政府做好移民稳定工作、积极寻找致富门路、带领群众共同富裕所做的大量实在工作给予高度赞赏,并建议加强养殖消毒和防疫,把规模做大,把品质做优,要随时关注市场变化,还要求镇党委、政府格外关注、高度关心移民的生产生活,要多提供资金、信息、技术等支持。
赵飚充分肯定了立新镇党委政府对灾后农房重建工作的组织化程度和当地受灾群众重建美好家园的热情,他说,“小集中”模式是上级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能兼顾农村实际和新建设的科学重建方式,一个地方灾后农房重建“小集中”模式推广率越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个地方的党委政府为此所作的工作越多、成绩越显著。
他同时要求镇村干部、建房群众要把安全放在首位,要坚持好之当头,又好又快,一定要通过各级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让受灾群众高高兴兴、顺顺利利重建美好家园。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4次
参与编辑人数:8位
最近更新时间: 03:42:23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台县双乐岳家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