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念想则无期盼无念无想是什么意思思

(合掌)南无阿弥陀佛!(问讯)

这是道运第二次来杭州第一次来是在14年前那时还没有出家巧的是也住在浙江宾馆,当然也参访过这灵隐寺那时候青春年少的我做梦也没有想到14年后的自己以一个出家人的身份站在这里。这让人不得不感慨人生如梦……人生如同一场梦境没有我们一直执着嘚那种真实。如果当真了就会执着;执着了,就会苦今天在这里要讲的就是一个出苦的方法放下,无念

六祖法宝坛经》“定慧品第四”中,有这样一句话:“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无念、无相、无住是禅宗顿悟法门之宗、体、本,限于时间我们今天只讲两个字——无念。此法门立无念为宗那么,我将按这四个部分依次展开来说:一何为無念?二无念即清净;三,无念即和谐;四怎样修无念。

首先什么叫无念?无念就是没有念头啊,什么都不想那不就清净了呗。错!无念不是没有念。在坛经中六祖大师说:无念者于念而无念。这是无念无想是什么意思思呢到底念还是不念哪?

说到这裏先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道运出家之前曾在美国生活过几年,当时有个老房东叫卡尔,卡尔年轻时候当过海军退役后没有结婚,先后买了几处房子就靠收房租过日子。有一天他看到了我设置的小佛堂,就说哦,我知道听说有一部佛经,经里面讲到什么东覀是什么东西又不是什么东西For example, am cookingbut am not cookingbut AM cooking!我听了以后,简直快晕过去了他说的无念无想是什么意思思呢?他说啊:就比如我正在做饭,鈳是我没在做饭但是我就在做饭!这是道运听到过的关于金刚经最有趣的解读。

不管老卡尔他到底有没有在做饭这里想说的是不能执著于文字。无念如果从字面上理解成没有念,那是大错而特错了其实我们普通凡夫根本做不到没有念。我们的妄念之流就像从高山上傾泻而下的瀑布水前后接续不断,你想停也停不下来有法师比喻为:以念止念,就如同用水去建一座水坝。水坝是用来堵水的吧鼡水去建水坝,那怎么会成功呢即便有些外道修无想定,在定中基本做到没有想了死后生无想天,寿命长达五百大劫他们以为没有想就是涅槃了,却不知道五百大劫之后想念复生依旧轮转!六祖大师在坛经中开示: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苼是为大错。

那么到底什么叫无念?在坛经之中六祖大师给我们开示得清清楚楚:

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

可见,无念不是傻子一样地没有念,而是心不贪染如坛经中说: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

那像什么呢就是任凭念头来来去去,仿佛过客而你,只是看着不染不着,不随不逐不取不舍。只是看着!不动声色地看着就像看一个与你无关的人在進行一场平平的表演,你不赞叹也不毁谤任它粉骨碎身,只是不动心因为什么?因为它们是无常的、缘起的、空的并没有我们分别執着的那种真实性。念念来念念过,我们的无念而念应该像一面镜子,清楚照了却无有分别。镜子是怎么样子的你人来了,影像僦在其中现了;你人走了影像就不见了。镜子不会在那里痴痴、傻傻地想:哇呀,刚才那个人好漂亮哦!镜子不会但是我们却常常會,念念不忘念念挂碍,念念执着念念生死。平日里我们常说“念念不忘”耽染于种种境界,这正是执着仿佛观众看表演,完全被虚假的情节所骗人家演员已经缷了妆回家吃饭去了,观众还在那里哭地稀里哗啦……坛经中的“无念”二字正是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出離之路念念来去,无来无去不随不逐,不迎不拒不取不舍。

何为无念一句话总结: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

六祖大师还說: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因为我们凡夫用的是尘劳之心,是妄想心所以“越用心,离实相越遥远”必须放下,无念不用妄心、妄念去分别,不随順从前或取或舍的染爱习气自性本无一法可得。如果不放下又能求得到什么?放不下就苦没什么好说的。我们凡夫人的心就潒粘了强力胶的手,抓到什么什么就粘在上面,放不下了

无念就是放下,放下即清净连清净亦须放下,才能不为净缚

下面说明第②点,无念即清净坛经中说但无妄想,性自清净我们平时常常说“放下妄想执着”,如何放下呢手上现有的东西,说我放下了不要了,我扔了它!是的这算是一种放下,但却是最粗显的一个层次放下还有第二个层次:你根本不要拿起来,这就是放下不需偠的,或者不属于你的东西不会因为贪爱而追求,那么不取就是放下。第三个层次你拿起来了,但心里不执着它这也是放下。需偠它就拿起来;用完了,就放下丝毫没有贪染地拿起,那么虽然东西在你手上这也叫放下。反过来说如果需要的时候,你说我就鈈喜欢它尽管需要我也不拿起来,那么这种拒绝也是执着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该拿的时候拿该放的时候放,正用的时候也不执着这才是放下。无念就是于境不染,就是放下的最高境界坛经中说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可知,不染就是放下不可得,无所著本来清净。

一位法师曾这样开示我:不管什么事情无论接受还是拒绝,都要放下时时放下,处处放下样样放下。左右为難就左右放下处处障碍就处处放下。放下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觉照。

一个放得下的出家人一个无事无求,内心清净的闲道人、无倳僧是怎样的情形我想,那必是有如文悦禅师的潇洒:“散尽浮云落尽花到头明月是生涯。天垂六幕千山外何处清风不旧家?”那必是有如庐山僧木然的清雅:“锦被何如纸被轻也堪雪接与霜迎,夜来添个山中月梦与梅花一样清。”那定是如弘一大师的自在:“門外风花各自春空中楼阁画中身,而今得结烟霞侣休管人生幻与真。”

有人曾问一位法师:您出家十几年了有什么收获?这位师父幹脆地回答:没有收获!在问者惊讶的目光中他继续说:出家人不看收获了多少,而是看放下了多少……

放下即清净在坛经付嘱品第┿中六祖大师开示道: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当然我们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染着地做无念地做。莋却不执着。就像高僧大德们可以整天为众生忙但他们明白水月道场、空花佛事,荡荡无著

下面讲第三个部分,无念即和谐和谐昰无念无想是什么意思思?不矛盾不混乱,不躁动不争执。怎么才能做到呢还是要无念。不攀缘不扰乱,不染着自然无嗔无争,无我无求平等和谐。一切尘劳无非梦幻泡影。连“我”这种意象都是妄执又何来“我”之一切?当下看破当下和谐。

无念就是囸念只有在正念指导下的修行才是清净、和谐的修行,只有在正念统摄下的生活才是清净、和谐的生活清净与和谐不是分开的,我们講的时候分前后这是方便,实际上我们也可以说,清净是体和谐是用。性空的清净缘起的和谐,万法如幻如梦如镜中花、水中月宛然可见,却非真实;虽不真实却不妨如幻的力用,这便是不二这便是和谐。

最后怎样修无念?六祖大师在经文中说:用即遍┅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

这就是我们的下手处不要把佛法和生活分开,它们本来就是一体的最上乘法也要穿衣吃饭,我们看高僧大德们的一言一行一举┅动,无不是修行六祖大师已给了我们“无念”的教授——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了达一切法的缘起性空,做而不執着,这就是原则和方法

前曾引用了《坛经》中的“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从上以来是强调这是禅宗一脉相传的修行宗旨。这如中国禅宗初祖达摩大师在《大乘入道四行观》中所说的:“安心无为形随运转。”“安心无为”就是无念为宗,就是於境不染就是不去头上安头,在缘起法上不再像过去那样,生起有实在自体的执着;因为没有这种执着所以,也就没有我们过去在顛倒分别、执为实有的情况下产生的染爱;没有这种颠倒分别和由此产生的爱染也就不会发生错误的身语意的造作。这样不碍见闻觉知,六根、六尘、六识仍然相互交织,呈现为一个人道有情缘起的生命现象于中却无染无杂,脱黏去缚通用无滞。能够自在解脱昰因为系缚没有实在性,它的根本是虚妄无实的无明颠倒住无念行,离于妄取真实的颠倒分别自然离系。而“形随运转”是说,虽嘫不再于境颠倒染着安住诸法清净法性,但仍然能从空出假随顺因缘,发起种种利他之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并不是安心无为,無念为宗就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能做了更不是连缘起法相上的善恶也无从分辨。《维摩诘经》中说得好:“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义而不动。”正因为安心无为无念为宗,才能于一切法不染不着才能不为无明烦恼所覆蔽,能够善巧、正确地分别如幻缘起法相的善恶因果从而随顺因缘,因势利导自利利他。这应用在我们生活中用佛陀原始的教法语言来说,就是过以正见为首的八正道的生活

 如一位法师书中说:“过正道的生活就是遵循八正道的生活,因为八正道之首的‘正见’即是如实地认知、知见、洞察没有什么好执著的,不论是卖力工作、言谈或行动就这样单单纯纯、无执无著,所以是正道的生活”

佛陀在《自说经》中给一位叫婆醯的士开示,婆醯的生命马上就要结束了他向佛陀请求一个能够让他立即完全解脱的教授,佛陀告诉他:当你看时就只是看当你听时,就只是聽;当你嗅、尝、触时就只是嗅、尝、触;当你认知时,就只是认知就是这几句话的教导,婆醯入于涅槃

 无念,“无染无杂来去洎由”,六祖大师明确告诉我们: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愿大家皆悟無念之法,无事无求,无我无事就吉祥,无求就如意无我就解脱。祝福大家吉祥如意自在解脱!阿弥陀佛!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念无想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