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6新课标1理科数学全国2卷理科20题延伸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关于2014年全国Ⅱ卷20题与16题的比较思考
高考政治客观选择题题干的命制需要把握两点,一是依据教材,二是可以“变通”,即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2014年全国Ⅱ卷第20题的命制很好体现了这一原则,而该卷16题的命制则有争议。
作者单位:
甘肃文县第一中学 746400
年,卷(期):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1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2卷理综试题(含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201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2卷理综试题(含答案)
上传于||文档简介
&&21年​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4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专家评卷:2016全国2卷文综试题
专家评卷:2016全国2卷文综试题
6月8日上午11:30,文综考试结束。今年全国2卷(甲卷)文综试题难度如何?试题有什么新特点、变化?命题有何趋势?微学习圈第一时间邀请名师发布精彩点评。地理部分:以能力立意 突出地理特色高考新动向2016年新课标全国2卷(甲卷)文综地理试题突出了新课改中学习有用地理的精神,保持了高考地理试题的鲜明特点。2016年高考地理部分试题难易程度与2015年相当。2016年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结构稳中有变。必修1模块包括第6—8、9—11题和第36题的第(1)问中的河流水文特征,共计33分;必修2和必修3模块共计57分。其中,必修3模块的比重上升明显。考点新变化1.试题考点分布题号年份考查的主干知识分值1—32015人类活动的影响、农业区位及可持续发展121—22016农业区位因素84—52015天气系统83—52016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126—82015工业区位、区域定位、时间的计算12201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冻害原因129—112015河流水文特征、自然灾害的防治122016河流特征分析12362015以世界局部区域为背景,考查交通运输的特点、作用及影响,区域气候特点及对交通建设的影响222016以世界局部区域为背景,考查河流水文特征、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措施24372015以中国局部区域为背景,考查地势特点、环境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措施242016以中国局部区域为背景,考查大熊猫栖息地的变化、原因及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的途径22选做题42题为旅游地理、43题为自然灾害与防治44题为环境保护10&2.新动向或新变化(1)与2015年相比,2016年高考地理没有出现地理计算、地球运动类试题,而是更侧重于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2)对自然地理基本原理的考查减少,对自然地理要素及其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方面的考查增多。例如,第6—8题是以全球气候变暖为背景,结合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加剧现象,考查自然地理要素的相关知识。(3)2016年试题更重视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考查。例如第37题以陕西南部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为背景,考查栖息地变化的原因及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途径。2017备考建议1. 比较分析,提高综合分析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比较法是地理高考复习中最常见的方法,在整理知识、记忆知识、评讲试题时常常要运用它。运用比较法时,关键确定比较项目,主要对相同、相似或相反的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反复运用。2.强化地图、图像系统的训练与运用。地理高考题中,读图分析题所占比重很大,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分析能力,是区分学生地理知识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在复习过程中要善于使用地图,要注重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要学会用地图语言归纳分析各种图形信息,识记、理解、运用地理知识,要重视图图、图表、图文之间的相互转化。3.关注热点,拓宽视野关注社会热点,凸现时代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全面素质,以多元信息为载体,更加关注考生的人文素养。政治部分:命题素材多样化,注重价值引导高考新动向2016年全国2卷(甲卷)文综政治试题试卷结构及考点分布与2015年基本保持一致,考查内容不脱离教材主干知识和核心考点。试题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重视对理论知识的熟练运用;关注课改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试题情境设置关注重大时政,贴近生活实际,丰富多彩(《三都赋》,《皇舆全览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韩非子·说林上》),问题设置注重价值引导。总体上维稳,稳中体现了政治的时代特色和创新性、开放性、引导性。1.各模块儿考查情况及占比模块年份考查内容分布情况分值统计必修1 经济生活201512-15,38(2)30201612-15,38(2)30必修2 政治生活201516-18,38(1)24201616-18,38(1)24必修3 文化生活201520,39(2)14201619,39(2)14必修4 生活与哲学201519,21-23,39(1)26201620-23,39(1)28创新设问201539(3)[偏重政治生活知识]6201639(3)[偏重政治生活知识]4&2.对比分析及变化2016年全国2卷(甲卷)文综政治部分试题各模块儿分值和2015年基本保持一致,创新设问的分值有所下调,生活与哲学部分的分值相应上调,与全国1卷(乙卷)保持统一,试题难度基本保持稳定,较为适中。命题情境素材凸显多样化和人文气息,近5年第2次以文化素材考查经济知识,且与价格曲线相联系,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解读难度;近5年第2次模块儿间建立联动学习,以文化生活教材上的图《皇舆全览图》信息,考查哲学知识;设问设置特别贴合学生主体,试题材料语言设置具有亲和力;时政选材上特别注重重大时政,如38题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关于生态的信息,39题中的“精准扶贫”。考点新变化1.试题考点分布题号年份考查的主干知识分值122015投资理财42016价格曲线(素材为成语含义)4132015政府与市场的关系42016人民币币值稳定4142015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的意义42016市场秩序4152015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供求关系、互补商品42016企业经营4162015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重要性42016民主管理(村民自治)4172015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意义42016社会组织4182015宗教信仰自由政策42016我国外交政策(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建设性作用)4192015查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42016文化交流与传播4202015文化交流、文化与综合国力42016认识论4212015量变和质变、矛盾的特殊性42016创新意识4222015联系的客观性42016规律与主观能动性4232015认识42016意识,认识与实践4382015我国坚持税收法定原则的原因;国家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的理由262016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6392015意识的能动作用、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6201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文化与经济的关系26&2.新动向或新变化(1)贴近生活,贴近时政试题更多地体现了政治学科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特点,这要求考生充分了解时政、理解时政。(2)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试题整体上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但并不是简单直接地考查,而是在教材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深层次理解。(3)稳中求变,变中求新试题在遵循高考基本考查原则的同时也在考查的方向及问题设置方面有所变化,体现了高考的命题新趋势:开放性试题更为开放,更多地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理论论证能力。2017备考建议1.在夯实教材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紧抓主干知识、核心考点。平时学习中,特别是一轮复习时,要构建属于自己的、清晰的知识体系网络,将核心考点的知识内容分条缕析地熟记于心。2.培养政治学科素养,注重能力的提升。关注社会时事话题,多读书、看报、看电视,了解关于国家层面重大战略的话题,而且要养成运用第1条中的知识积累,对时事话题进行深度的思考,有针对性地锻炼考纲规定的“四种能力”,尤其要重视准确、全面“获取和解读信息”。3.重视高考真题演练,并建立自己的纠错档案。高考真题是考生最可信的备考资料,通过演练、研究高考试题,特别是研究高考试题参考答案,可以把握命题思路,掌握表述方法、提炼关键信息点。在平时的练习中,要特别注意将易错的点、题积累下来,勤翻看,多提升。历史部分:突出素质 稳中求变 守正出新■试题难易适度,风格保持稳定1.中外知识、模块分布合理。其中,必修部分,中国古代史部分约28分,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约33分,世界古代史约4分,世界近现代史约20分。通过对比发现,中国史的考查比重仍较大。三大模块分布方面,经济史和思想史、政治史平分秋色。2.难度总体保持稳定。本套试题阅读量适中,文字通俗易懂,考生有较多的思考和判断时间。必修考点的设计与教材紧密结合,每道题都能在教材中找到知识的依托。选择题的难度同往年相比有所降低,非选择题的难度有所增加。3.试题选材更注重社会现实,体现历史学科特色和价值。12道选择题全部以社会现实、现象、现状为命题情境,突出历史学科“社会解释”的功能,没有纯粹的概念辨析题和理论解析题。历史学习在从历史“是什么”到“为什么”的过程中给人以“历史智慧”,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重视对考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其学会“解释历史”。如27题族谱,台族裔回乡,引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现实思考;31题“一五”期间,住宅建设、非生产性建设的情况,考查学生对那时候经济建设的理解;35题美国政府支持海外巡演的目的,突出考查了学生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的思考;等等。4.稳中求变。(1)文言文材料大幅度减少,试题选用材料大都通俗易懂,阅读障碍进一步减小。(2)四道选做题所考查的内容都不是教材中的知识,这反映出选做题的主题立意更加鲜明,即每道题主要考查的是该选修模块中的主题思想,还说明选做题的选材更加宽泛和自由。■体现主题立意,突出学科素质主题立意是近年高考命题的鲜明特点。试题设计上以主题而不是以事件为中心,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解释,并对其所反映事件的影响、意义或者启示做出思考。1.延续高考小切口、深分析的考查方式,体现以小见大的命题特征,通过多种方式考查考生的学科能力。例如通过美国政府支持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事例,考查美国政府支持海外巡演的目的,通过19世纪中期后洋货增多,求之于市的情况考查东西方贸易。2.注重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历史材料的传统性与问题设计的时代性的完美结合是今年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以史为鉴、瞩目未来是历史学科的精神,蕴含了一种重视传统、超越现实与开创未来的理念。如第40题,暗合了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3.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是今年历史试题的又一特色。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第41题以创新为宗旨,以考查学科思维能力为目标,深刻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本卷第41题以图为呈现形式,从与人们熟知的玄奘、鉴真切入考查历史主干知识(中外文化交流借鉴的相关知识),贴近生活,现实感强。2017备考建议:提升理解能力,培养思辨能力1.重视对理解能力的培养。高考中考生致命的能力缺陷是理解能力缺陷,即读不懂题目,这就无法答到采分点上。因此建议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要重视对理解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学科理论的学习,注重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2.注重培养思辨能力,看完材料能“说话”。如第41题,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应该没有问题,但如果考生思辨能力差,可能就会出现面对材料而无话可说的情况。因此,考生在平常学习中应注意从社会现实的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阐释。历史学科包罗万象、浩瀚深远的文化特征,体现在其独有的多元价值观上。考生具备了这些观念和思想,才会有话可说。3.重视史学观点的养成。这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能力要求,只有具备史学观点,才能关注现实。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 对史观的考查已经渗透到学科素养的考查之中,因此考生在日常学习中要注重对史观的培养。随着高考对学科素养考查的加强和改革的加深,历史学科的基础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学必须摆脱公式化的传统模式,构建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历史教学模式,进而构建答题模式,形成方法和能力。2014年和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2历史试题在全国高考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迈出了可喜的步伐,让我们看到了历史学科所蕴含的深邃的思想,同时也感受到了历史试题的变化之美。&
发表评论: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014年新课标2卷高考理综试题精准及答案教程.doc2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
1.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2.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 B.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 D.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
3.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放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qL-1之间
5.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
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6.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3096套总数:5616818套专访:3152部会员:307765位
当前位置:
& 近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20 无机综合与推断(解析版)
近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20 无机综合与推断(解析版)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77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1.52M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无机综合与推断
1.【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14分)
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x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预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管中 ①Y管中_____________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Y管中有少量水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集
打开K2 ③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A;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或B;NH3·H2ONH3↑+H2O);
②d→c→f→e→i;
(2)①红棕色气体颜色慢慢变浅;②8NH3+6NO2 7N2 +12H2O;
③Z中NaOH溶液产生倒吸现象;④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管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2)①NO2具有强氧化性,NH3有强还原性,两者相遇,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氮气和水,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反应的方程式:8NH3+6NO27N2 +12H2O,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现象是:Y管内看到红棕色气体颜色变浅最终为无色,同时在注射器的内壁有水珠产生;②根据①分析可知发生该反应的方程式是8NH3+6NO2 7N2 +12H2O;③反应后由于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所以会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当打开K2后,烧杯内NaOH溶液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会倒吸进入Y管内;④溶液进入Y管内的原因是由于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反应发生导致装置内压强降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而发生倒吸现象。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实验原理分析、气体收集、装置连接等基本操作及实验方案的设计的知识。
【名师点睛】制取气体的装置与反应物的状态有关,由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气体可以用略向下倾斜试管进行;固体混合或固体与液体混合不加热制取气体可以在锥形瓶中进行,也可以在烧瓶中进行。液体用分液漏斗或长颈漏斗中加入;若是液体与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气体,要早烧瓶中进行,同时为了受热均匀,应该垫上石棉网,判断装置连接顺序时,一般是按照:制取气体、除杂、干燥、收集、尾气处理。要根据除杂原则,采用适当的试剂除杂、干燥,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进行气体的收集和尾气处理。对于极容易溶于水或某溶液的气体,尾气处理要注意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会根据物质的性质判断反应现象。
2.【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15分)
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mol/L的溶液.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_。
(2)甲组同学取2mL
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mL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l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
(4)丙组同学取10 mL0.1mol/LKI溶液,加入6mL0.1mol/LFeCl3溶液混合。分别取2mL此溶液于3 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 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mL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呈紫色;
② 第二只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 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③ 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 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_____(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___
(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3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___
__(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答案】28.(1)防止Fe2+被氧化
(2)2Fe2++Cl2=2Fe3++2Cl-
(3)隔绝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
(4)Fe2+;Fe3+;可逆反应
(5)H2O2+2Fe2++2H+=2Fe3++2H2O,Fe3+催化H2O2分解产生O2;
H2O2分解反应放热,促进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试题分析:(1)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在配制的FeCl2溶液中加入少量铁屑的目的是防止Fe2+被氧化。
(2)Cl2可将Fe2+氧化成铁离子,自身得电子生成氯离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
(3)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将Fe2+氧化,产生干扰,则煤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
【考点定位】考查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性质,离子的检验,H2O2的性质,盐类的水解等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以常见的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性质、H2O2的性质为基础,考查了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生读题不会感到陌生,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涉及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性质,离子的检验,H2O2的性质,盐类的水解等知识。①人们常用KSCN溶液检验Fe3+的存在,若向溶液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则该溶液中含义Fe3+;②人们常用K3[Fe(CN)6] 溶液检验Fe2+的存在,若向溶液中加入几滴K3[Fe(CN)6] 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则该溶液中含义Fe2+。
3.【2016年高考浙江卷】Ⅰ.(6分)化合物Mg5Al3(OH)19(H2O)4可作环保型阻燃材料,受热时按如下化学方程式分解:
2Mg5Al3(OH)19(H2O)4
27H2O↑+10MgO+3Al2O3
(1)写出该化合物作阻燃剂的两条依据____________。
(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除去固体产物中Al2O3 的原理________。
(3)已知MgO可溶于NH4Cl的水溶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_____。
Ⅱ.(12分)磁性材料A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某研究小组按如图流程探究其组成:
(1)A的组成元素为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学式为______。
(2)溶液C可溶解铜片,例举该反应的一个实际应用____________。
(3)已知化合物A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不溶物和一种气体(标况下的密度为1.518 g·L-1),该气体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4)写出F→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溶液G中的主要微粒(不考虑H2O、H+、K+、I-)______________。
【答案】Ⅰ.(1)反应吸热降低温度,固体氧化物隔绝空气,水蒸气稀释空气。
(2)Al2O3 +2OH-2AlO2-+H2O
(3)NH4Cl+H2O NH3·H2O+HCl,MgO+2 HCl MgCl2+H2O
Ⅱ.(1)S、Fe
(2)制印刷电路板
(3)Fe3S4+6H+3H2S↑+3Fe2++S
(4)H2SO3+I2+H2O H2SO4+2HI
取溶液G,加入过量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SO42-,过滤后取滤液,滴加H2O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H2SO3。
试题分析:Ⅰ.(1)此反应为吸热反应,能降低问题,反应产生的固体氧化物能隔绝空气,并且产生水蒸气,可以稀释空气。故答案为:反应吸热降低温度,固体氧化物隔绝空气,水蒸气稀释空气。
(2)氧化镁和氧化铝的区别在于氧化铝能与强碱反应而氧化镁不能,氧化铝和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水,离子方程式为:Al2O3 +2OH-2AlO2-+H2O。(3)氯化铵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 NH4Cl+H2O NH3·H2O+HCl,溶液为酸性,氧化镁和水解生成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方程式为: MgO+2HCl MgCl2+H2O。Ⅱ.(1)红棕色固体B为氧化铁,与盐酸反应后生成黄色溶液C为氯化铁,氯化铁与硫氰化钾显血红色溶液D为硫氰化铁。无色气体溶于水后为酸性,与碘反应后生成无色溶液,酸性变强,说明原酸为弱酸,且具有还原性,为亚硫酸,则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硫。则原化合物中含有铁和硫元素。氧化铁的质量为2.400g,其物质的量为2.400/160=0.015mol,含铁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030mol,则铁的质量为0.030×56=1.680g,则化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为2.960-1.680=1.280g,硫的物质的量为1.280/32=0.040mol,则铁与硫的物质的量比为0.030:0.040=3:4,则化学式为:Fe3S4。(2)溶液C为氯化铁,可以溶解铜,用来制印刷电路板。(3)化合物A与硫酸反应生成淡黄色不溶物为硫,和一种气体,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1.518×22.4=34.00,则为硫化氢。硫化氢的电子式为,该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和硫化氢,方程式为:Fe3S4+6H+3H2S↑+3Fe2++S。(4)亚硫酸和碘单质反应生成硫酸和氢碘酸,方程式为:H2SO3+I2+H2O H2SO4+2HI;溶液G中主要含有硫酸根离子,或许有未反应完的亚硫酸分子,硫酸根离子用钡盐检验,亚硫酸可以用氧化剂氧化成硫酸根再检验,具体操作方法为:取溶液G,加入过量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SO42-,过滤后取滤液,滴加H2O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H2SO3。
【考点定位】无机推断,离子检验,物质组成的确定
【名师点睛】无机推断题要抓住突破口,例如物质的颜色,红棕色固体为氧化铁,黑色的固体为碳、二氧化锰,氧化亚铁、氧化铜等。黄色溶液为铁离子的溶液,浅绿色溶液为亚铁离子溶液,蓝色溶液为铜离子溶液,紫色为高锰酸根离子的溶液或苯酚遇到氯化铁的颜色。血红色为硫氰化铁溶液。黄绿色气体为氯气。结合颜色确定成分,进而分析其他物质。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本题难度适中。
4.【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15分)
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Cr3+(蓝紫色)、Cr(OH)4-(绿色)、Cr2O72-(橙红色)、CrO42-(黄色)等形式存在,Cr(OH)3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Cr3+与Al3+的化学性质相似,在Cr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2)CrO42-和Cr2O72-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0 mol·L-1的Na2CrO4溶液中c(Cr2O72-)随c(H+)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rO4溶液中的转化反应____________。
②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CrO42-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
③升高温度,溶液中CrO4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ΔH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在化学分析中采用K2CrO4为指示剂,以AgNO3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Cl-,利用Ag+与CrO42-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当溶液中Cl-恰好完全沉淀(浓度等于1.0×10-5 mol·L-1)时,溶液中c(Ag+)为_______ mol·L-1,此时溶液中c(CrO42-)等于__________ mol·L-1。(已知Ag2 CrO4、AgCl的Ksp分别为2.0×10-12和2.0×10-10)。
(4)+6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NaHSO3将废液中的Cr2O72-还原成Cr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蓝紫色溶液变浅,同时有灰蓝色沉淀生成,然后沉淀逐渐溶液写出绿色溶液;
(2)①2CrO42-+2H+Cr2O72-+H2O; ② 增大;1.0×1014 ;③小于;
(3) 2.0×10-5 ;5×10-3;(4) Cr2O72-+3HSO3- +5H+=2Cr3++3SO42-+4H2O。
CrO42-的浓度c(CrO42-)=0.5mol/L;H+浓度为1×10-7mol/L;此时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③由于升高温度,溶液中CrO4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导致溶液中CrO4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该反应的ΔH<0;(3)当溶液中Cl-完全沉淀时,即c(Cl-)=1.0×10-5 mol·L-1,根据溶度积常数Ksp(AgCl)=2.0×10-10,可得溶液中c(Ag+)=Ksp(AgCl)÷c(Cl-)=2.0×10-10÷(1.0×10-5 mol·L-1)=2.0×10-5 mol·L-1;则此时溶液中c(CrO42-)=Ksp(Ag2CrO4)/c2(Ag+)=2.0×10-12÷(2.0×10-5 mol·L-1)=5×10-3mol·L-1;(4) NaHSO3具有还原性,Cr2O72-具有氧化性,二者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已知条件,结合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可得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r2O72-+3HSO3- +5H+=2Cr3++3SO42-+4H2O。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化学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的应用、两性物质的性质的知识。
【名师点睛】两性氢氧化物是既能与强酸反应产生盐和水,也能与强碱反应产生盐和水的物质,化学平衡原理适用于任何化学平衡。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化学平衡会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会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常数计算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并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物质的平衡转化率的变化及移动方向,并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该题是重要的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考查了学生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化学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的含义的理解与计算、应用,同时考查了物质的存在形式与溶液的酸碱性和物质的量多少的关系、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一个综合性试题。
5.【2016年高考上海卷】(本题共12分)
半水煤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气,其主要成分是H2、CO、CO2、N2和H2O(g)。半水煤气经过下列步骤转化为合成氨的原料。
完成下列填空:
(1)半水煤气含有少量硫化氢。将半水煤气样品通入____溶液中(填写试剂名称),出现_______,可以证明有硫化氢存在。
(2)半水煤气在铜催化下实现CO变换:CO+H2OCO2+H2
若半水煤气中V(H2):V(CO):V(N2)=38:28:22,经CO变换后的气体中:V(H2):V(N2)=____________。
(3)碱液吸收法是脱除二氧化碳的方法之一。已知:
Na2CO3 K2CO3
20℃碱液最高浓度(mol/L) 2.0 8.0
碱的价格(元/kg) 1.25 9.80
若选择Na2CO3碱液作吸收液,其优点是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如果选择K2CO3碱液作吸收液,用什么方法可以降低成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这种方法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是测定半水煤气中H2以及CO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方案。
取一定体积(标准状况)的半水煤气,经过下列实验步骤测定其中H2以及CO的体积分数。
①选用合适的无机试剂分别填入Ⅰ、Ⅰ、Ⅳ、Ⅴ方框中。
②该实验方案中,步骤Ⅰ、Ⅱ的目的是:
③该实验方案中,步骤________(选填“Ⅳ”或“Ⅴ”)可以确定半水煤气中H2的体积分数。
【答案】(1)硝酸铅(或硫酸铜);黑色沉淀
(3)价廉;吸收CO2能力差
碱液循环使用;2KHCO3→K2CO3+CO2↑+H2O
②除去半水煤气中的CO2(包括H2S)和H2O
(4)①由于半水煤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所以首先利用碱液除去二氧化碳,干燥后再通过氧化铜反应,利用浓硫酸吸收产生的水蒸气,利用碱液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而计算体积分数。所以流程为
②由于半水煤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所以首先利用碱液除去二氧化碳,干燥后再通过氧化铜反应。故答案为:除去半水煤气中的CO2(包括H2S)和H2O。
③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水蒸气,浓硫酸吸收水蒸气,所以该实验方案中,步骤Ⅳ可以确定半水煤气中H2的体积分数。故答案为:Ⅳ。
【考点定位】考查水煤气中气体成分测定实验设计与探究。
【名师点睛】“教真实的化学,学有用的知识”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现在的化学试题强调化学与生活的交融,突出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科技前沿,强调学以致用。试题将真实的问题转化为试题情境,真实问题的复杂性带来了化学试题的综合性,这就要求考生首先读懂并捕捉到全部相关信息,弄清这些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特别是确定性信息和未知信息之间的关系,为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这显然属于“关键能力”。对于一个流程的设计和评价,要分析它由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在整体中处于什么地位、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设计的优缺点如何,可以如何改进等等,这些都是高考中考查综合能力的重点。
6.【2015新课标Ⅰ卷理综化学】(14分)硼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以铁硼矿(主要成分为Mg2B2O5·H2O和Fe3O4,还有少量Fe2O3、FeO、CaO、Al2O3和SiO2等)为原料制备硼酸(H3BO3)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Mg2B2O5·H2O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为提高浸出速率,除适当增加硫酸浓度浓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写出两条)。
的磁性,可将其从“浸渣”中分离。“浸渣”中还剩余的物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3)“净化除杂”需先加H2O2溶液,作用是_______。 然后再调节溶液的pH约为5,目的是________。
(4)“粗硼酸”中的主要杂质是
(填名称)。
(5)以硼酸为原料可制得硼氢化钠(NaBH4),它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还原剂,其电子式为_______。
(6)单质硼可用于生成具有优良抗冲击性能硼钢。以硼酸和金属镁为原料可制备单质硼,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备过程___________。
【答案】(1) Mg2B2O5·H2O+2H2SO42MgSO4+2H3BO3;减小铁硼矿粉粒径、提高反应温度。
(2) Fe3O4; SiO2和CaSO4;
(3)将Fe2+氧化为Fe3+;使Al3+与Fe3+形成氢氧化物而除去。
(4)(七水)硫酸镁
(6) 2H3BO3 B2O3+3HO
B2O3+3Mg 3MgO+2B
【解析】(1)问写化学方程式,是仿照碱式碳酸盐和酸的反应,但是要先分析Mg2B2O5·H2O 中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联系到流程图最终产物可推知:硼元素变为H3BO3(H3BO3为弱酸,易溶于水);这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镁元素转化为硫酸镁。加快反应速率可以采用升温等措施,增大固体颗粒的接触面积也是中学常规。
(5)硼氢化钠的电子式很不常规,电子式是由离子键和阴离子内部的共价键两部分合成。
(6)做题时这样想,这个反应的温度应该比较高,所以H3BO3会分解,然后就是置换反应。再将化学方程式配平就好。
【考点定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化学工艺常识;物质结构。本题是以化学工艺为素材,选材冷僻,试题难度为很难等级。
【名师点晴】我认为这道题是一道好题,层次分明,有区分度。本题有考查“双基”——提速措施;四氧化三铁的磁性;制单质硼的反应。也有考查知识综合运用能力——Mg2B2O5·H2O与硫酸反应;净化除杂两步实验操作的作用;两处成分的判断。甚至还有思维最近发展区的考查——硫酸镁的结晶水数目(如果将结晶水作为计分点的话);硼氢化钠的电子式。考生都有可能得分,但完全闯过三关的考生应该不多。(2)问中四氧化三铁的考查,命题者做了一种很高级的处理——去理想化。中学化学里学到四氧化三铁(象铁丝在纯氧中燃烧所得的无定形产物)和酸可以反应,但是天然的四氧化三铁和酸是不反应的。命题者的这种处理不会影响大部分考生的得分,因为问题情景中只有四氧化三铁有磁性(中学双基)。
7.【2015浙江理综化学】Ⅰ.(6分) 请回答:
(1)H2O2的电子式___________。
(2)镁燃烧不能用CO2灭火,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理由________________。
(3)在AgCl沉淀中加入KBr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淡黄色沉淀,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4)完成以下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MnO4-+(
)C2O42-+______=(
)CO2↑+________
Ⅱ.(12分) 化合物甲和NaAlH4都是重要的还原剂。一定条件下金属钠和H2反应生成甲。甲与水反应可产生H2,甲与AlCl3反应可得到NaAlH4。将4.80g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金属钠和2.24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的H2。
请推测并回答:
(1)甲的化学式__________。
(2)甲与AlCl3反应得到NaAlH4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NaAlH4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甲在无水条件下可作为某些钢铁制品的脱锈剂(铁锈的成分表示为Fe2O3),脱锈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某同学认为:用惰性气体赶尽反应体系中的空气,将铁和盐酸反应后的气体经浓硫酸干燥,再与金属钠反应,得到固体物质即为纯净的甲;取该固体物质与水反应,若能产生H2,即可证明得到的甲一定是纯净的。
判断该同学设想的制备和验纯方法的合理性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答案】Ⅰ.(1)
(2)2Mg+CO22MgO+C
(3) AgCl + Br-== AgBr + Cl- (4) 2MnO4- + 5C2O42- + 16H+ == 2Mn2+ + 10CO2↑+ 8H2O
Ⅱ.(1)NaH
(2) 4NaH+AlCl3==NaAlH4+3NaCl
(3)NaAlH4+2H2O==NaAlO2+4H2↑
(4) 3NaH+Fe2O3==2Fe+3NaOH
(5)制备过程不合理,因为盐酸易挥发,H2中混有HCl,导致产物中有NaCl
验纯方法不合理,如果有Na残留,Na与水反应也产生H2;没有考虑混入的NaCl
【解析】Ⅰ.(1)H2O2分子中两个氧原子与氢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个氧原子间也形成共用电子对,其电子式为: 。
(2)镁可以在CO2中燃烧,生成MgO和C,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
(3)AgBr比AgCl更难溶,生成的淡黄色沉淀为了溴化银,离子方程式为AgCl + Br-=AgBr + Cl-。
(4)MnO4-→Mn2+,Mn的化合价降低5,C2O42-→2CO2,C的化合价升高2,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变化可得:2MnO4- + 5C2O42- == 2Mn2+ + 10CO2↑,该反应只能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因为生成Mn2+),再根据原子数守恒可得完整的化学方程式:2MnO4- + 5C2O42- + 16H+ == 2Mn2+ + 10CO2↑+ 8H2O
Ⅱ.(1) 将4.80g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金属钠和2.24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的H2,则甲所含氢元素的质量为0.1mol×2g·mol-1=0.2g,n(H)=0.2mol,钠元素的质量为4.6g,n(Na)=0.2mol,故甲的化学式为NaH。
(2)根据原子数守恒,甲与AlCl3反应还生成NaCl,化学方程式为:4NaH+AlCl3==NaAlH4+3NaCl。(3)NaAlH4氢元素为-1价,水中氢元素为+1价,两考可发生归中反应生成H2,H2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其它元素化合价不变,所以还有NaAlO2生成,化学方程式为:NaAlH4+2H2O=NaAlO2+4H2↑。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基本概念、电子式、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考查无机物的推断,新情境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方案的评价等。涉及双氧水、镁、CO2、卤化银、钠、铝及其化合物等。
【名师点晴】本题要求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其计算进行推理,考查了化学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根据题给信息设计实验的能力,并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判断物质的化学性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推断物质,重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计算与物质的性质紧密联系起来,可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无机推断是高考命题的一种经典题型,既能考查学生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熟悉程度,又能考查学生分析间题、逻辑推理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而无机推断对学生的学科素质要求较高,同时无机推断也是历年高考的难点之一,随着高考注重基础、凸显能力的命题趋势,无机推断更侧重于物质结构知识的考查、侧重于元素周期表周期律的考查、侧重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考查。同时化学实验出现在无机推断题、中化学计算分散在无机推断题中、与科技有关的化学物质出现在推断中。
8.【2015重庆理综化学】(15分)某汽车安全气囊的产气药剂主要含有NaN3、Fe2O3、KClO4、NaHCO3等物质。当汽车发生碰撞时,产气药剂产生大量气体使气囊迅速膨胀,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1)NaN3是气体发生剂,受热分解产生N2和Na,N2的电子式为
(2)Fe2O3是主氧化剂,与Na反应生成的还原产物为
(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3)KClO4是助氧化剂,反应过程中与Na作用生成KCl和Na2O。KClO4含有化学键的类型为
,K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NaHCO3是冷却剂,吸收产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而发生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
(5)100g上述产气药剂产生的气体通过碱石灰后得到N2 33.6L(标准状况)。
①用碱石灰除去的物质为
②该产气药剂中NaN3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8.(15分)
(3)离子键和共价键
(4)2NaHCO3 Na2CO3 +CO2↑+H2O
(5)①CO2 、H2O
【解析】(1)氮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共用3对电子形成氮气,则N2的电子式为。
(2)因为Fe2O3 与Na的反应为置换反应,所以Fe2O3作为氧化剂,与Na反应得电子生成Fe单质。
(3)KClO4 属于含氧酸盐,所以KClO4含有化学键的类型为离子键和共价键,K是19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NaHCO3 热稳定性较差,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CO2 和水,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 +CO2↑+H2O
(5)①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NaOH和CaO,所以用碱石灰除去的物质为CO2 、H2O;
②标准状况下33.6LN2的物质的量为1.5mol,根据N原子守恒,该产气药剂中NaN3的质量分数为(1.5×2÷3)×65÷100×100%=65%。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电子式,化学键类型,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化学计算等知识。
【名师点晴】将电子式,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化学键的类型,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除杂,化学计算等基础知识联系起来,重在基础,以汽车安全气囊的反应原理作为命题背景,不仅关注社会热点,联系生产生活,还能考查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有着积极作用。
9.【2015北京理综化学】(14分)
研究CO2在海洋中的转移和归宿,是当今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溶于海水的CO2主要以4种无机碳形式存在,其中HCO3-占95%,写出CO2溶于水产生HCO3-的方程式:
在海洋循环中,通过右图所示的途径固碳。
①写出钙化作用的离子方程式:
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只来自于H2O,用18O标记物质的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将其补充完整:
===(CH2O)x+x18O2+xH2O
海水中溶解无机碳占海水总碳的95%以上,其准确测量是研究海洋碳循环的基础,测量溶解无机
碳,可采用如下方法:
①气提、吸收CO2,用N2从酸化后的还说中吹出CO2并用碱液吸收(装置示意图如下),将虚线框中的装置补充完整并标出所用试剂。
②滴定。将吸收液洗后的无机碳转化为NaHCO3,再用xmol/LHCl溶液滴定,消耗ymlHCl溶液,海水中溶解无机碳的浓度=
利用右图所示装置从海水中提取CO2,有利于减少环境温室气体含量。
①结合方程式简述提取CO2的原理:
②用该装置产生的物质处理b室排出的海水,合格后排回大海。处理至合格的方法是
【答案】 (1)CO2+H2OH2CO3,H2CO3HCO3-+H+
(2)①Ca2++ 2HCO3-=== CaCO3↓+ CO2+H2O
(4)①a室:2H2O-4e-= O2↑+4H+,H+通过阳离子膜进入b室,发生反应:HCO3-+H+= CO2↑+H2O。 ②c室的反应:2H2O+2e-=2OH-+H2↑,用c室排出的碱液将从b室排出的酸性海水调节至接近装置入口海水的pH
【解析】 (1)CO2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微弱电离生成碳酸氢根和氢离子:CO2+H2OH2CO3HCO3-+H+
(2)①根据反应物是HCO3-,生成物是CaCO3和CO2,易知本题的反应方程式为:
Ca2++ 2HCO3-=== CaCO3↓+ CO2+H2O 。
②根据元素守恒法,及示踪原子的标记可知方程式中的填空为:xCO2 , 2x H218O
(3)①注意酸化的试剂要用硫酸,一定不能用盐酸,因为HCl会挥发出来影响后续的滴定。
②该滴定过程转化的关系式为:
x mol/L×y×10-3L
解得:n(CO2)=xy×10-3mol 所以:c(CO2)=xy/z mol/L
(4)①海水pH>8,显碱性,需要H+中和降低海水的碱性,a室发生阳极反应:2H2O-4e-= O2↑+4H+, c(OH-)下降,H2OOH-+H+平衡右移,c(H+)增大,H+从a室进入b室,发生反应:HCO3-+H+== CO2+H2O。
②c室的反应:2H2O+2e-=2OH-+H2↑,用c室排出的碱液将从b室排出的酸性海水调节至接近装置入口海水的pH 。
【考点定位】考查盐类水解、方程式书写、化学实验、化学平衡移动、电解、化学计算等。
【名师点晴】本题以CO2在海洋中的转移和归宿为素材,考查有关化学反应原理知识,难度不大,要求学生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利用守恒观点配平方程式,第(3)小问责考查学生化学实验设计与计算能力,第(4)问利用电化学利用理论从海水中提取CO2,有利于减少环境温室气体含量,体现了化学与环境保护、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点。
10.【2015海南化学】(8分)单质Z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可由X通过如下图所示的路线制备,其中X为Z的氧化物,Y为氢化物,分子结构与甲烷相似,回答下列问题:
(1)能与X发生化学反应的酸是
;由X制备Mg2Z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由Mg2Z生成Y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Y分子的电子式为
(3)Z、X中共价键的类型分别是
【答案】(1)氢氟酸;SiO2+4Mg2MgO+Mg2Si;
(2)Mg2Si+4HCl=2 MgCl2+SiH4↑;;
(3)非极性(共价键)、极性(共价键)
【考点定位】考查以Si为载体的物质的转化的判断。
【名师点睛】将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化学键的判断、电子式的书写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放在一起考查了学生对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掌握的熟练程度,考查学生的阅读材料接收信息的能力、推理能力、规范书写化学用语的能力。注意把握硅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灵活运用题给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1.【2015上海化学】(本题共12分)
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白色、无毒、难溶于水的固体,能杀菌消毒,广泛用于果蔬保鲜、空气净化、污水处理等方面。工业生产过程如下:
①在NH4Cl溶液中加入Ca(OH)2;
②不断搅拌的同时加入30% H2O2,反应生成CaO2·8H2O沉淀;
③经过陈化、过滤,水洗得到CaO2·8H2O,再脱水干燥得到CaO2。
完成下列填空
(1)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②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工业上常采用Ca(OH)2过量而不是H2O2过量的方式来生产,这是因为
(3)检验CaO2·8H2O是否洗净的方法是
(4)CaO2·8H2O加热脱水的过程中,需不断通入不含二氧化碳的氧气,目的是
(5)已知CaO2在350℃迅速分解生成CaO和O2。下图是实验室测定产品中CaO2含量的装置(夹持装置省略)。
若所取产品质量是m g,测得气体体积为V m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则产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为
(用字母表示)。
过氧化钙的含量也可用重量法测定,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有
【答案】(1)2NH4Cl+ Ca(OH)2=CaCl2+2NH3?H2O。CaCl2+ H2O2+ 8H2O+2 NH3=CaO2·8H2O↓+2NH4Cl;
(2)NH4Cl;溶液显碱性,就可以抑制CaO2·8H2O的溶解,从而提高产品的产率。H2O2是弱酸性,会促进CaO2·8H2O的溶解,对物质的制取不利。
(3)取最后一次洗涤溶液,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再滴加几滴稀硝酸,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就证明洗涤干净,否则没有洗涤干净。
(4)抑制CaO2·8H2O分解,防止过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
(5);样品质量、完全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
(1)第①步在NH4Cl溶液中加入Ca(OH)2,二者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 Ca(OH)2=CaCl2+2NH3?H2O。②不断搅拌的同时加入30% H2O2,反应生成CaO2·8H2O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l2+ H2O2+ 8H2O+2 NH3=CaO2·8H2O↓+2NH4Cl;
(4)CaO2·8H2O加热脱水的过程中,会发生反应:CaO2·8H2OCa(OH)2+H2O2+ 6H2O;2H2O22H2O+ O2↑。若通入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就会与分解反应产生的Ca(OH)2反应,使反应正向进行,同时通入氧气,就可以使是装置中H2O2分解率降低,因而可以得到更多的CaO2。
(5)已知CaO2在350℃迅速分解生成CaO和O2。反应的方程式是。根据方程式可知,每有2mol CaO2发生反应,会产生1mol O2,氧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是22.4L。现在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氧气体积是V mL,则氧气的物质的量是n(O2)=V×10-3L/22.4L/mol= V/22.4×10-3mol;则反应的CaO2的物质的量是n(CaO2)= 2 n(O2)=V/11.2×10-3mol,则产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为φ=[n(CaO2)?M÷m] ×100%= [V/11.2×10-3mol×72g/mol÷m] ×100%=. 过氧化钙的含量也可用重量法测定,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有灼烧前过氧化钙的质量及物质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时剩余固体的质量。
【考点定位】考查CaO2 的制取原理、操作、及物质洗涤、纯度的测量的知识。
【名师点睛】物质反应时反应条件不同,发生的反应不同,要结合反应条件及物质的性质书写相应的反应方程式。在物质制取时,要从平衡移动角度分析反应条件的控制的意义,应用物质的量的有关关系、元素在反应中的守恒关系进行物质纯度计算。
12.【2014年高考天津卷第7题】(14分)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有广泛用途,请根据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元素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稀有气体除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和离子半径均减小
b.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c.氧化物对应的水合物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d.单质的熔点降低
(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名称为
,氧化性最弱的简单阳离子是
(3)已知:
化合物 MgO Al2O3 MgCl2 AlCl3
类型 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熔点/℃ 4 191
工业制镁时,电解MgCl2而不电解MgO的原因是
;制铝时,电解Al2O3而不电解AlCl3的原因是
(4)晶体硅(熔点1410℃)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由粗硅制纯硅过程如下:
写出SiCl4的电子式:
;在上述由SiCl4制纯硅的反应中,测得每生成1.12kg纯硅需吸收a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5)P2O5是非氧化性干燥剂,下列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可用P2O5干燥的是
(6)KClO3可用于实验室制O2,若不加催化剂,400℃时分解只生成两种盐,其中一种是无氧酸盐,另一种盐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b
Na+(钠离子)
(3)MgO的熔点高,熔融时耗费更多资源,增加生产成本
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融态难导电
(4)SiCl4(g)+2H2(g)Si(s)+4HCl(g)
?H= +0.025 kJomol?1
【解析】(1)a、原子序数递增,离子半径也可能增大,错误;b、第三周期随原子序数的递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增强;c、没有指明为最高价氧化物,错误;d、单质的熔点也可能增大,错误。
(2)第三周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是氩,都是8;氧化性最弱的是简单阳离子是Na的阳离子,Na+
(3)MgO的熔点远远大于MgCl2的熔点,熔融时耗费更多资源,增加生产成本;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融态难导电,所以不能电解熔融AlCl3。
【考点地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推断、电子式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干燥剂、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名师点晴】通过工业制镁时,电解MgCl2而不电解MgO的原因的分析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6)小题书写化学方程式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发散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回答本题的要点是:首先熟练掌握元素周期律,如酸碱性和非金属性、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的递变规律,根据电子排布和性质推断元素,然后根据分析物质的性质和运用有关化学知识解答本题。
13.【201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第27题】 (15分) 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化工产品,具有较强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1)H3PO2是一元中强酸,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2)H3PO2及NaH2PO2)均可将溶液中的银离子还原为银单质,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
①(H3PO2)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②利用(H3PO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氧化产物为:
(填化学式)
③NaH2PO2是正盐还是酸式盐?
性(填弱酸性、中性、或者弱碱性)
(3)(H3PO2)的工业制法是:将白磷(P4)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PH3气体和Ba(H2PO2),后者再与硫酸反应,写出白磷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H3PO2)也可以通过电解的方法制备。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
①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②分析产品室可得到H3PO2的原因
③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H3PO2,将“四室电渗析法”中阳极室的稀硫酸用H3PO2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其缺点是
杂质。该杂质产生的原因是:
【答案】(1)H3PO2H++H2PO2-;(2)①+1;②H3PO4;③正盐 弱碱性;
(3)2P4+3Ba(OH)2+6H2O=3Ba(H2PO2)2+3PH3↑;
(4) ① 2H2O-4e-=O2↑+4H+;② 阳极室的H+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H2PO3-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③
PO43- ;H3PO3或H2PO2-被氧化。
【解析】(1)由于H3PO2是一元中强酸,所以其电离方程式可写为H3PO2H++H2PO2-;(2)①H是+1价,O是-2价。根据在任何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的原则,在H3PO2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②在利用H3PO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H3PO2作还原剂;Ag+作氧化剂,因为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所以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数目就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或升高的数目,可知反应后Ag+被还原为单质Ag, H3PO2被氧化为+5价的H3PO4,因此氧化产物为H3PO4。③H3PO2是一元中强酸,所以H3PO2的结构是,NaH2PO2是正盐;该盐是强碱弱酸盐,故水溶液显弱碱性。(3)根据题意和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白磷与氢氧化钡溶液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P4+3Ba(OH)2+ 6H2O= 3Ba(H2PO2)2 +3PH3↑;(4)①在阳极由于含有阴离子OH-、SO42-、H2PO2-;放电能力最强的是OH-,所以阳极发生反应:2H2O-4e- =O2↑+4H+;②在产品室之所以可得到H3PO2是因为阳极室的H+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H2PO2-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在产品室发生反应反应H++H2PO2= H3PO2。③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H3PO2,将“四室电渗析法”中阳极室的稀硫酸用H3PO2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其缺点是阳极产生的氧气会把H3PO2、H2PO2-氧化为PO43-,导致产品不纯。
【考点地位】本题以次磷酸(H3PO2)为载体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元素的化合价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物质的电解方法制取原理、盐的水解。
【名师点晴】盐的水解、氧化还原反应、电解原理都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将其应用于实践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充分体现了“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指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本题,首先应该清楚: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区别;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关系及氧化剂、氧化产物等概念;电化学反应原理;然后根据题意对给出的物质或反应作出相应的判断。综合运用已知条件完成各个问题。作出判断,再进行书写。对于元素的化合价,可结合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的关系来判断。
14.【201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第27题】(15分)
铅及其化合物可用于蓄电池、耐酸设备及X射线防护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铅是碳的同族元素,比碳多4个电子层。铅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为第
族;PbO2的酸性比CO2的酸性
(填“强”或“弱”)。
(2)PbO2与浓盐酸共热生成黄绿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PbO2可由PbO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制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PbO2也可以通过石墨为电极,Pb(NO3)2 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为电解液电解制取。阳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阴极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电解液中不加入Cu(NO3)2,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这样做的主要缺点是
(4)PbO2在加热过程发生分解的失重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失重曲线上的a点为样品失重4.0%(即样品起始质量—a点固体质量/样品起始质量×100%)的残留固体。若a点固体组成表示为PbOx或mPbO2 ·nPbO,列式计算x值和m:n值
【答案】(1)六
(2)PbO2+4HCl(浓) PbCl2+Cl2↑+2H2O
(3)PbO+ClO- PbO2+Cl-
Pb2++2H2O—2e- PbO2↓+4H+
石墨上包上铜镀层
Pb2++2e- Pb↓
不能有效利用Pb2+
(4)根据PbO2 PbOx+(2—x/2)O2↑,有(2—x/2)×32=239×4.0%,x=2—(239×4.0%/16)=1.4,根据mPbO2 ·nPbO,2m+n/m+n=1.4,m:n=2/3。
(2)根据题意知,PbO2与浓盐酸共热生成黄绿色气体氯气,迁移教材中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的反应MnO2+4HCl(浓) MnCl2+Cl2↑+2H2O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PbO2+4HCl(浓) PbCl2+Cl2↑+2H2O。
(3)根据题给信息知,PbO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生成PbO2,铅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则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氯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PbO+ClO- PbO2+Cl-;根据题给信息知,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根据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①明确电极上主要的反应物和生成物②分析相关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标出得失电子的数目③根据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利用H2O、H+、OH-等相关微粒配平原子及电荷,该题中Pb2+失2个电子被氧化生成PbO2,电极反应式为Pb2++2H2O—2e- PbO2↓+4H+,阴极上电解液中的阳离子放电,发生还原反应,根据放电顺序:Cu2+>Pb2+知,阴极上Cu2+放电,电极反应式为:Cu2++2e- Cu↓,观察到的现象是石墨上包上铜镀层;若电解液中不加入Cu(NO3)2,则阴极上部分Pb2+放电,电极反应式为Pb2++2e- Pb↓,这样做的主要缺点是不能有效利用Pb2+。
(4)根据题给信息知,PbO2在加热过程发生的反应为PbO2 PbOx+(2—x/2)O2↑,a点为样品失重4.0%,则有(2—x/2)×32=239×4.0%,x=2—(239×4.0%/16)=1.4,根据mPbO2 ·nPbO,2m+n/m+n=1.4,m:n=2/3。
【考点地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元素周期表的机构、元素周期律、方程式书写电解原理应用以及化学式计算
【名师点晴】本题以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备为载体考查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电解原理的应用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与化学反应相关的图像分析方法及相关计算等知识。考查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迁移应用,解决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接受信息的能力、对图像的数据分析能力及计算能力。
15.【2014年高考浙江卷第26题】(15分)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一种无机矿物质X(仅含四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另取10.80gX在惰性气流中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6.40g固体1.请回答如下问题:
(1)画出白色沉淀1中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写出气体甲的电子式_______。
(2)X的化学式是______,在惰性气流中加热X至完全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3)白色沉淀2在空气中变成红褐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4)一定条件下,气体甲与固体1中的某种成分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写出一个可能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该反应的产物_______。
【答案】(1);
(2)CaFeC2O6;CaFeC2O6CaO+FeO+2CO2↑
(3)4Fe(OH)2+O2+2H2O=4Fe(OH)3
(4)2FeO+CO2Fe2O3+CO;检验方法:Fe2O3:将固体用盐酸溶解,加入KSCN溶液,若显红色,证明产物有Fe(Ⅲ);检测CO:将气体通过灼烧CuO,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解析】X能和HCl反应生成气体甲,隔绝空气加热X得到气体甲和固体1,甲为CO2,固体1溶于水得到溶液1和固体2,溶液1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沉淀1,白色沉淀1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溶液2,白色沉淀1为碳酸盐、溶液2为碳酸氢盐;固体2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溶液3,且需要无氧条件,溶液3中加入碱在无氧条件下生成白色沉淀2,白色沉淀2被空气氧化生成红褐色沉淀,则白色沉淀2是Fe(OH)2,溶液3为FeCl2,X仅含4种元素,碳酸盐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氧化物,根据地壳的成分知,固体1中成分为CaO、FeO,所以X为CaFe(CO3)2,溶液1是Ca(OH)2,白色沉淀1是CaCO3,溶液2是Ca(HCO3)2,则
(1)白色沉淀1是CaCO3,碳酸钙中金属元素是钙,钙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最外层有2个电子,所以Ca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气体甲是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共价键,其电子式为。(2)通过以上分析知,X的化学式是 CaFe(CO3)2,在惰性气流中加热X至完全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氧化亚铁,所以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FeC2O6CaO+FeO+2CO2↑。
(3)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易被空气氧化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所以白色沉淀2在空气中变成红褐色沉淀,反应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4)一定条件下,气体甲与固体1中的某种成分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亚铁具有还原性,能被二氧化碳氧化生成四氧化三铁或氧化铁,同时生成CO,反应方程式为2FeO+CO2Fe2O3+CO(或生成Fe3O4),如果该反应发生,则生成固体中含有三价铁,将固体溶于稀盐酸生成铁离子,铁离子和KSCN溶液反应生成血红色物质而使溶液变红色。CO具有还原性,能使灼烧的黑色氧化铜还原为红色的铜,据此用来检验CO。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了无机物推断。
【名师点晴】本题属于无机框图题推断,涉及物质结构、物质的性质、电子式、方程式、离子的检验等知识点,熟练掌握常见元素以及化合物的性质以及明确知道流程图中每一步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反应现象是解本题关键,平时注意特殊反应、实验现象等有关知识的积累。该类试题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应用能力,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6.【2014年高考重庆卷第8题】(15分)月球含有H、He、N、Na、Mg、Si等元素,是人类未来的资源宝库。
(1)3He是高效核能原料,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_____________。
(2)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N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所得产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
(3)MgCl2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可由MgO制备。
①MgO的熔点比BeO的熔点________(填“高”或“低”)
②月球上某矿石经处理得到的MgO中含有少量SiO2,除去Si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SiO2的晶体类型为________。
③MgO与炭粉和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制备MgCl2。若尾气可用足量NaOH溶液完全吸收,则生成的盐为______(写化学式)。
(4)月壤中含有丰富的3He,从月壤中提炼1 kg3He同时可得6000kgH2和700kgN2,若以所得H2和N2为原料经一系列反应最多可制得碳酸氢铵___kg。
【答案】(1)1
②2OH-+SiO2=SiO32-+H2O;原子晶体
③NaCl、NaClO、Na2CO3
【解析】(1)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因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因此该核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3-2=1。
(3)①氧化镁和氧化钡形成的晶体均是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熔点与晶格能有关系。晶格能越大,熔点越高。形成离子键的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的电荷数越多离子键越强,晶格能越大。由于镁离子半径小于钡离子半径,因此氧化镁中晶格能大于氧化钡中晶格能,则氧化镁的熔点高于氧化钡的熔点。
②氧化镁是碱性氧化物,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氧化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因此除去氧化镁中的二氧化硅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SiO2=SiO32-+H2O;二氧化硅是由硅原子和氧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属于原子晶体。
③氧化镁、炭粉和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备氯化镁,另一种生成物可以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则气体应该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另外过量的氯气有毒也需要尾气处理,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则盐的化学式为NaCl、NaClO、Na2CO3。
(4)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
因此氮气不足,则实际生成的氨气的物质的量为×2,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最终生成碳酸氢铵的质量为×2×79g/mol=3950000g=3950kg。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原子结构、晶体类型和熔点比较、电子式、物质除杂、产物判断以及有关计算等,题目难易适中,知识点覆盖全面,综合性较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命题指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名师点睛】本题直接给出元素,然后对原子结构、晶体类型、电子式等角度进行分析,无疑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在解题的过程主要化学用语表达和答题的规范,按照要求作答。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新课标2理科数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