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厦ssw与gssap能进行复杂高层结构包括比较吗

查看: 521|回复: 4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23帖子
技术员, 积分 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 积分
求大神相助。。。。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429帖子
五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4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1 积分
我也出现了这个问题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3879帖子
二星高级工程师, 积分 38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1 积分
土木币1616
楼主,我想问问出现这个问题是怎样的,能截图看看吗?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429帖子
五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4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1 积分
我也出现了这个问题,一直卡在那里动不了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55帖子
一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 积分
能截图看下吗??
8-1(商易宝)
8-2(英才网)
8-3(媒体广告)查看: 7745|回复: 28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151帖子
三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1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 积分
广厦生成的施工图也不是像广告那样好,和双P比较差不多,都是要改图但感觉还是双P的好改,广厦有些梁跨认得不清楚,合并也不行,挑梁单独标搞得很多字。
这是广厦自动生成的图,
09:26 上传
09:26 上传
这是双P的,
09:26 上传
09:26 上传
本来想广厦是为是快点出图,呵呵,下次还是双P吧!
[ 本帖最后由 iloveyourn 于
09:32 编辑 ]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151帖子
三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1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 积分
有些梁明明是一段,但施工图偏要分几段标注,有的用合并梁都不行,发了模型给GS,客服回答是:&因为我的梁建模时是用轴线建模的,中间又有次梁,可能我是分几段点上去的,所以就这样,用两点建梁就没这问题了&。我无语了,只能说谢谢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会有,我还怎么敢用呀,真怕用不同方法建出的模计算结果也会不同。
&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学习了。&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151帖子
三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1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 积分
在平法配筋时,如果点了“挠度裂缝超限增加钢筋”刚在平法施工图里点“显梁配筋”显示的配筋量是考虑挠度裂缝后的配筋,这样很不合理,裂缝不单只和配筋量有关系,很容易让人吴解真实计算量就是“显梁配筋”显示的配筋量。广厦用起来简单,实质就是傻瓜化,太多的暗。这不是一个专业软件应走的路线。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90帖子
一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9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 积分
原帖由 iloveyourn 于
16:32 发表
在平法配筋时,如果点了“挠度裂缝超限增加钢筋”刚在平法施工图里点“显梁配筋”显示的配筋量是考虑挠度裂缝后的配筋,这样很不合理,裂缝不单只和配筋量有关系,很容易让人吴解真实计算量就是“显梁配筋”显示的配 ...
不显示挠度裂缝超限增加钢筋值,你又怎么知道该配多少呢。只用一次还不行,要用上一年你就会骂PK了。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90帖子
一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9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 积分
原帖由 iloveyourn 于
09:26 发表
广厦生成的施工图也不是像广告那样好,和双P比较差不多,都是要改图但感觉还是双P的好改,广厦有些梁跨认得不清楚,合并也不行,挑梁单独标搞得很多字。
这是广厦自动生成的图,03
这是双P的, ...
你是指图中的圆弧梁吗,这个确实要手工按一跨出图。计算是把圆弧自动分成几小段直线梁简化计算的。但是大跨度圆弧梁你用PK更可怕,它是把整个圆弧梁按一根直线梁计算的,所以施工图跨数没问题,但计算严重存在安全问题,新手千万要小心。
[ 本帖最后由 sh3j6mt 于
11:29 编辑 ]
&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谢谢分享。&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368帖子
五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3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2 积分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39帖子
技术员, 积分 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 积分
注意梁跨分段的方式:广厦梁跨的分段和两个条件有关:
第一是若下一段角度大于15度,则分段。所以对于圆弧梁,由于总是会大于15度,它就会分段;因此我们看到,这一点对于自动控制是两难的。而大多数情况这么处理肯定是合理的。圆弧梁的工程较少,你自己处理下就行了;
第二是根据梁端弯矩控制分段,若出现负弯矩,说明此处被别的梁或柱抬,是一个支座,就会分段;
从力学判断支座总的说来是合理的,常有情况是设计人员主观愿望和实际不符合,主观上认为是一跨,实际受力分成了好几跨。这个时候你就不能认为软件和你想的不符就是不合理的。你需要调整你的受力方式。
判断梁跨有什么用?
第一是计算挠度需要梁跨长度,分段了梁跨变短,挠度就会小;需要注意的是规范给的挠度公式根本不适合圆弧梁,所以不管怎么样你的圆弧梁挠度都需要手工处理(看看弹性的竖向位移,做适当放大)
第二是画图的集中标注显示有几跨;
第三是画图中是否画吊筋密箍
对于分跨比较有争议的是什么情况:
1)圆弧梁,如上所述,不再冗述;
2)井字梁,井字梁常常出现主观愿望和实际不符的情况,需要你多去调整尺寸。如果负弯矩只有-1,-2这种小量,其实这种情况的分跨你倒是可以手工合并,软件总要有个判断阈值,这就是计算机和人思考的区别也。而井字梁的挠度用规范的公式也是不合理的,规范的挠度公式只是一个单梁公式,而井字梁是双向的,宜用弹性竖向位移放大考虑。
广厦最近出了自动成图,所有施工图都在AUTOCAD上直接出,比过去有好大进步。大家可以去网站下载试用一下。
听众数收听数自我介绍结构工程师
http://hdlyt11.2000y.net/,个人网站,愿意为结构新手答疑解惑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121帖子
二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1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 积分
我也用了,快气死了,自动成图的文件图元不能做块,什么都是浮云,还以为多先进呢,都是吹的厉害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1272帖子
五星工程师, 积分 12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28 积分
土木币2870
柱内有两个节点时也很累:模型提示一堆错误,梁的跨数不对,楼板布不上;若要计算板,只能把刚性梁给删了,这样梁柱配筋又没用了,提示说找不到相应的构件,全是构造配筋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39帖子
技术员, 积分 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 积分
广厦的施工图改得比较频繁,可能你说的问题是已经修改了的:
日前修改:
1.GSPLOT生成Dwg图的设计习惯中增加:剪力墙采用截面注写方式,选择截面注写方式时,暗柱大样和墙身钢筋在墙原位标注,不再形成暗柱表和
&&墙身表;
2.GSPLOT生成Dwg图的设计习惯中增加:暗柱采用复合箍,高规9.2.2条文说明建议不选择采用复合箍,采用周边大箍加拉筋形式,若选择了暗柱
&&采用复合箍,两相邻拉筋自动形成小箍;
3.GSPLOT&工程-替换模板图&命令中,增加了是否删除已有模板图的选择,用于插入轴号尺寸等部分模板图。
日前修改:
1.GSPLOT增加&工程-设置图签&命令,用于设置A0-A4图签对应的路径和文件名,确认后程序自动求图签的上下左右边距,&平法配筋&自动生成施工图时
&&采用此上下左右边距合理放置施工图,请在&平法配筋&前设置好图签,在GSPLOT&工程-生成Dwg&时自动插入设置的图签;
2.提高了复杂暗柱的绘制质量和调整了暗柱表中抽筋图的重叠;
3.应广大设计单位自动成图每人配备的要求,网络版中自动成图GSPLOT、GSSAP、GSNAP和基础CAD节点数可不同,如用户设计人员可20个GSPLOT,10个GSSAP、
&&20个基础CAD和5个GSNAP。
日前修改:
1.GSPLOT生成Dwg的设计习惯中增加梁设计习惯:集中标注中梁号和尺寸同一行显示、梁X和Y向分别调整字符重叠(XY向梁分开出图时设置)、框架梁
&&和次梁分别调整字符重叠(框架梁和次梁分开出图时设置);
2.GSPLOT增加&工程-替换模板图&命令,用于把事先绘制好的墙柱梁板模板图,粘贴到当前Dwg中,再通过此命令,替换广厦生成的模板图,会自动删除
&&广厦生成的模板图,插入模板图的图层名将转换为GSPLOT要求的图层名;
3.GSPLOT增加了自动调整梁墙柱计算结果显示字符重叠的功能;
4.GSPLOT增加&工程-分存Dwg&命令,用于把自动生成的模板图、钢筋施工图和计算配筋图分开存于不同的Dwg文件,不同层和不同构件的图绘制在不同
&&的位置,分存的Dwg为纯图元,不带结构物理意义,便于设计人员任意修改拼接和打图;
5.GSPLOT应用流程分3步:1)自动“生成Dwg图”,2)联动修改Dwg图,3)“分存Dwg”再修改拼接打图。
日前修改:
1.GSPLOT实现AutoCAD本身命令联动修改墙柱梁板施工图和计算结果,AutoCAD本身命令操作方便,可替代广厦提供的修改命令,修改后可自动概
&&1)采用AutoCAD本身命令修改板钢筋的多义线及字串和板上计算结果字串时联动内部数据一起修改,如采用鼠标双击字串(DDEDIT命令)、特性和
&&快捷特性修改板钢筋时挠度裂缝等自动修改,修改面筋长度字串多义线自动按输入的长度重新绘制,拉伸多义线,长度字串自动修改;
&&2)采用AutoCAD本身命令修改梁集中标注、原位标注字串和梁上计算结果字串时联动内部数据一起修改,如采用鼠标双击字串(DDEDIT命令)、
&&特性和快捷特性修改梁钢筋时挠度裂缝等自动修改,“改梁钢筋”命令可查看到内部数据已修改;
&&3)采用AutoCAD本身命令修改柱集中标注、原位标注字串、柱表和计算结果字串时联动内部数据一起修改,如采用鼠标双击字串(DDEDIT命令)、
&&特性和快捷特性修改柱钢筋,“改柱钢筋”命令可查看到内部数据已修改;
&&4)采用AutoCAD本身命令修改墙暗柱表、墙身表、连梁表和计算结果字串时联动内部数据一起修改,如采用鼠标双击字串(DDEDIT命令)、特性和
&&快捷特性修改墙钢筋,“改暗柱筋”和“修改墙身”命令可查看到内部数据已修改。
日前修改:
1.在自动成图GSPLOT中增加“工程-读入计算结果”命令,更新当前Dwg中所有标准层或某个标准层墙柱梁板的计算结果,用于修改方案并重新
&&计算后,审核已绘制的墙柱梁板施工图是否满足新的计算要求,也可以与其它标准层计算结果取大值,使不同标准层绘制同一张平面图;
2.在自动成图GSPLOT中增加“工程-校核审查”命令,检查当前施工图中板面底筋、梁面底筋箍筋、柱纵筋箍筋体积配箍率和墙暗柱纵筋水平筋
&&是否满足计算要求,常用于方案修改重新计算和重新读入计算结果后,当不满足计算要求时列表提示,光标选择警告自动定位到相应墙
&&柱梁板,此时可采用“修改板筋”、“改梁钢筋”、“改柱钢筋”、“改暗柱筋”和“修改墙身”增大钢筋,达到方案修改不用全部重
&&新绘制的目的;
3.在自动成图GSPLOT中增加“工程-平法警告”命令,列表显示“平法配筋”生成的警告信息,光标选择警告自动定位到相应墙柱梁板,
&&此时可采用“修改板筋”、“改梁钢筋”、“改柱钢筋”、“改暗柱筋”和“修改墙身”增大钢筋,方便于施工图修改的定位;
4.在自动成图GSPLOT中增加“大样详图-图库管理”增加了300多个大样详图。
日前修改:
1.在自动成图GSPLOT设计习惯中连梁可选择:平法表示或连梁表表示,连梁表表示时,连梁表显示在平面右上角;
2.在自动成图GSPLOT生成Dwg中,同一Dwg可多次“生成Dwg”,已生成标准层墙柱梁板的模板图、钢筋施工图和计算配筋图将被自动删除;
&&同一Dwg各标准层分多次生成时,注意柱归并只能选择一次,否则,上下柱编号有可能不同,同一Dwg中不同标准层图上要保持各层信息
&&和柱信息一致,录入中修改了各层信息和柱后,不能再追加生成其它标准层的图;
日前修改:
1.在自动成图GSPLOT中增加了鼠标悬停提示,当AutoCAD命令行为空命令时,鼠标悬停在平面图暗柱号、暗柱边线、暗柱阴影区填充、
&&柱外框线、柱钢筋、暗柱表暗柱外框线、暗柱钢筋和暗柱尺寸上会出现提示框提示该柱或暗柱纵筋配筋率、纵筋、体积配箍率和箍筋;
2.在自动成图GSPLOT设计习惯中柱可选择:平法表示、11G101柱表表示或广东柱表表示,若选择柱表表示,柱表暗A2图纸大小显示在第1
&&标准层的左边;
3.在GSCAD\GSPLOT目录下增加GSPLOT.pgp快捷命令文件,用户也可自行修改,修改后重新通过主控菜单启动自动成图GSPLOT即可。
日前修改:
1.在自动成图GSPLOT中增加了板平法表示面筋编号的选择,可选择不编号、按“直径和间距”或“直径、间距和长度”编号,缺省不编号,
&&对称只显示一半长度;
2.在自动成图GSPLOT中设计习惯中可设置暗柱表每行暗柱个数;
3.在自动成图GSPLOT中当板面筋简化表示如K8时,重叠处理自动避让梁线;
4.在自动成图GSPLOT中生成布局时,自动根据“图签”图层中图框的大小生成相应的视口。
日前修改:
1.发布广厦结构CAD17.0(BIM版),增加广厦AutoCAD自动成图系统GSPLOT,有如下主要功能:
&&1)支持AutoCAD06\09\12版本;
&&2)按11G101平法图集的要求生成施工图;
&&3)增加了自动生成墙柱梁板的模板图;
&&4)增加了板平面表示法;
&&5)采用AutoCAD字库调整字符重叠,重叠大大减少;
&&6)生成的图元与AutoCAD手工绘制的图元一致,大大提高了图面美观和灵活修改能力;
&&7)在AutoCAD下操作原平法施工图下的50多个墙柱梁板设计下的命令,相关内容联动修改;
&&8)整个结构图可存储在一个Dwg文件,方便管理和打印;
&&9)暗柱表增加抽筋图;
&&10)增加Gs_txt.shx字库,提供几十种特殊结构符号;
&&11)增加布局生成命令 ,方便打印;
&&12)增加图签自动插入功能。
2.风荷载按新的荷载规范计算,风荷载多层变化不大,高层由于风振方法修改风荷载可能会增加了近10%。
像命令中按墙段复制移动镜像旋转,以前整堵多段墙一起操作;
8.在录入中&墙柱几何编辑二-布置柱帽&命令中的柱帽类型中增加暗柱帽类型,暗柱帽采用柱板连接实心区满足冲切,
&&设计人员开始可采用暗柱帽试算能否满足冲切,若不满足,可增加抗剪钢筋或布置实际的柱帽,增加三维显示柱帽的
&&功能,显示时无板的柱帽部分没有切除,计算时会自动切除;
9.在GSSAP中原斜梁两端在上下两层,求层刚度会无穷大,现已修改,斜车道可全部采用斜梁输入,不必采用斜柱输入;
10.在GSSAP中计算层刚度比时墙侧节点之间互相协调,以前作为内部自由度处理刚度偏小,当层高大于4米时,对薄弱层
&&的判断有一定的影响。
8-1(商易宝)
8-2(英才网)
8-3(媒体广告)广厦建筑结构CAD培训--总信息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广厦建筑结构CAD培训--总信息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889.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查看: 10099|回复: 13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25帖子
技术员, 积分 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 积分
设计教程 1
纯砖混、底框和混合结构设计
砖混总体信息的合理选取
结构计算总层数
设置包含框架平面和砖混平面的结构计算平面总层数,结构计算平面可以是包含承台上拉接地梁的基础层、地下室平面层、上部结构平面层和天面结构层,结构层号从1开始到结构计算总层数。最后生成的结构施工图是按建筑层编号,在平法和梁柱表版的配筋系统中,可在“主菜单——参数控制信息——施工图控制”中设置建筑二层对应结构录入的第几层来实现结构层号到建筑层号的自动转化。
=0则所有结构平面为框架、框剪或剪力墙结构平面,=1则所有结构平面为砖混平面,=2则底下为框架结构平面,上面为砖混平面,=3则为砖和框架混合结构:内框、外框、边框、上几层砖混而下几层混合结构。底框结构为混合结构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因广厦以前定义了此种结构形式,现版本继续保留此定义。
框架、框剪、剪力墙和筒体结构:
广厦结构计算SS是按空间薄壁杆系计算。为了解决空间薄壁杆系计算中剪力墙计算的较大误差,有些计算软件采用壳单元来计算剪力墙,壳单元由板单元和膜单元合成,板单元的平面外刚度作为剪力墙的平面外刚度,这与剪力墙计算不考虑平面外刚度矛盾,此过大的平面外刚度可能会引起空间分析时水平力的分布不合理和连梁负弯矩偏大两个问题。广厦结构计算SSW解决了平面外刚度过大的问题,在梁与剪力墙交接处自动采用镶边墙元,合理计算连梁和剪力墙柱。
在建模时:可输入砖墙;纯砖混平面上所有的柱自动作为构造柱处理;所有梁简化为次梁输入。
在“楼板次梁砖混计算”中:砖墙按底部剪力法进行抗震验算;进行砖墙的总体抗压验算;梁按连续次梁计算。
可得结果:
砖墙抗震验算结果
砖墙总体抗压验算结果
砖墙下条基平面施工图
上部结构各层结构平面施工图
底框结构:
在建模时:底层按框架框剪结构输入;其它层按纯砖混平面输入。
计算时:在“楼板次梁砖混计算”中计算砖混部分;底框部分采用空间分析程序进行计算。
可得结果:
砖墙抗震验算结果
砖墙总体抗压验算结果
砖混底部和框架顶层的两个方向的侧移刚度比
框架柱下基础施工图
上部结构各层结构平面施工图
底框顶层梁计算结果偏大有两个原因:1、在砖混总体信息中墙梁折减系数缺省为1,可根据具体情况设定,无洞口一般为0.6,有洞口一般为0.8;2、次梁作为主梁布置时,连续梁两端可指定铰接。
混合结构:
在建模时:可输入内框、外框、边框、上几层砖混而下几层混合结构;要求混合结构中主梁端必须有柱,否则按次梁布置。
计算时:在“楼板次梁砖混计算”中计算砖混部分;框架部分采用“建筑结构通用分析和设计软件GSSAP”或“空间分析程序SS”进行计算。
采用GSSAP计算时,砖墙同混凝土墙一样自动按开洞墙壳子结构进行计算,因次梁进入空间分析,次梁可以托砖墙。
采用SS计算时,砖墙自动等刚度成剪力墙进入结构分析程序SS进行计算,因次梁导荷后没有进入空间分析,所以谨防出现没有任何主梁砖墙相连的柱和次梁托砖墙的情况,此时把次梁改为主梁布置。砖墙柱和砖墙砖墙之间自动按铰接处理。
可得结果:
砖墙抗震验算结果
砖墙总体抗压验算结果
砖墙下条基础平面施工图
框架柱下基础施工图
上部结构各层结构平面施工图
底层框架或混合层数
当结构形式为2(即底框)或3(即混合结构)时,输入底框或混合层数,层数可大于二,计算方法没有变化,当此设置超规范时,CAD结果只起参考作用。在混合结构中若所有结构层为混合结构则混合结构层数应设为结构总层数,CAD允许上几层纯砖混而下几层混合结构。
取6、7、7.5、8、8.5或9,只影响砖混平面的抗震验算,对底框结构平面,必须在相对应的结构分析程序的总体信息中设置抗震烈度,7.5和8.5度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对应下表中带括号的值。
楼面刚度类别
刚性1:开间为现浇板;刚柔性2,开间为木板等;柔性3:开间为空洞。
为砌块自重,若考虑抹灰的重量可增加自重数值。
砌体材料(1:烧结砖;2:蒸压砖;3:砼砌块)
根据砌体所用材料,分别选择烧结普通砖及烧结多空砖、蒸压灰砂砖及蒸压粉煤灰砖、单排孔混凝土砌块及轻骨料混凝土砌块。计算时区别在于它们的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
构造柱是否参与工作(是:1;否:0)
当选择1时,将按前面广厦建筑结构CAD的基本原理广厦砖混结构计算中根据砼构造柱截面积求出墙段的折算截面积来计算承载力,此时结构应隔开间或每开间设置构造柱,此时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砖砌体和混凝土钢筋构造柱组合墙要求考虑构造柱对砖墙的抗压贡献;当选择0时,将不考虑构造柱实际截面积,而只根据构造柱数量来考虑承载力是否提高10%。
悬臂梁导荷至旁边砖墙上比例和导荷至构造柱上比例
在纯砖混和混合平面,悬臂次梁上的荷载由构造柱、悬臂梁两边砖墙和与悬臂梁同方向的砖墙三方按设定的比例承担,工程师根据经验设定。
考虑墙梁作用上部荷载折减系数
分为无洞口墙梁折减系数和有洞口墙梁折减系数。
当输入的墙梁荷载折减系数小于1.0时,软件在导荷时,将对上部砖墙传递给框架梁的均布恒载和活荷载乘以该折减系数,折减掉的均布荷载将按集中荷载作用在两端柱子上。当梁上墙体无洞口时,按无洞口墙梁折减系数折减;当梁上墙体有一个洞口时,按有洞口墙梁折减系数折减;当梁上墙体洞口大于等于2个时,荷载不折减。
采用水泥砂浆(采用:1;不采用:0)
各类砌体,当用水泥砂浆砌筑时,其抗压强度设计值调整系数为0.85,抗剪强度设计值调整系数为0.75,但对粉煤灰中型实心砌块抗剪强度调整系数为0.5。
底框计算程序
指定空间分析程序计算底框部分的内力和配筋,混合结构采用GSSAP或SS计算,砖混平面竖向恒活载自动导荷到底框顶部构件上。没有购买广厦结构计算GSSAP或SS的用户,随盘带的GSSAP和SS也可计算小于等于3层框架结构。
指定钢筋强度
取“砖混总信息”中所指定的底框计算程序所对应的总体信息中的钢筋强度,若I级取210N/mm2,若II级取300N/mm2,若III级取360N/mm2,也可指定强度,梁纵筋采用主钢筋强度,板采用板钢筋强度,梁箍筋采用箍筋强度,砖墙抗剪不够采用时钢筋墙分布筋强度。
砖混计算结果总信息
在主控菜单点按“砖混结果总信息”自动打开filename.cwp文本文件。当在录入系统中选择“生成砖混数据”时,程序自动导荷并形成filename.cwp,此文本文件中提供砖混总体信息、各层重量重心(相对柱1位置)、构造柱与砖墙的轴力和轴压比。在楼板次梁砖混计算时自动形成各层X和Y方向的侧移刚度比(采用剪切刚度的计算方法,没有考虑首层嵌固边界条件对首层侧移刚度的贡献),并记入filename.cwp文本文件。
计算模型的合理简化
纯砖混和混合平面的标准层划分
砖混平面每一结构层的抗震验算、受压验算、轴力和剪力都不同,所以CAD要求录入时每一砖混平面必须划分为一个标准层,框架部分只要求平面布置和荷载一样的就可划分同一标准层。
纯砖混和混合平面的柱
纯砖混平面所有的柱必须作为矩形柱输入,CAD自动认为是构造柱,承担次梁和上一层柱的恒活荷载,对砖墙的抗震验算起一定的作用,filename.cwp文本文件中提供构造柱的轴力、轴压比,在施工图没有计算配筋面积,现版本纯砖混平面中布置异形柱和混凝土剪力墙,其上的荷载没有往下传导。
混合结构平面内的柱可以是矩形柱、圆柱和L、T、十形异形柱,GSSAP或SS计算,在施工图可得到计算配筋面积和轴压比。混合结构平面内允许有混凝土剪力墙。
纯砖混和混合平面的梁
纯砖混平面所有的梁都作为次梁输入,只承担竖向恒活荷载,最终导荷到构造柱和砖墙上,其中悬臂次梁有三方导荷比例分配外,一般的次梁有构造柱则全部导到构造柱上,没有构造柱则导到砖墙上,次梁模型是模拟设计人员手工导荷较好的方法。次梁在“楼板次梁砖混计算”中计算,在施工图中可得到正确的内力、配筋、钢筋和挠度裂缝等。
混合结构平面内有主梁,也有次梁。采用GSSAP计算时,所有的梁进入GSSAP计算。采用SS计算时,所有的主梁进入SS计算,次梁在“楼板次梁砖混计算”中计算。在施工图中可得到正确的内力、配筋、钢筋和挠度裂缝等。
纯砖混平面、底框和混合顶层允许次梁托构造柱。采用SS计算时,因混合和框架部分需进入空间分析,而次梁不进入空间分析,所以混合和框架内部不允许次梁托柱,否则此柱可能下端悬空。
砖混平面悬臂梁的输入
悬臂次梁有两种输入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点按“建悬臂梁”按钮利用同方向的次梁向外延伸,第二种方法是点按“距离次梁”,利用与悬臂次梁垂直的砖墙往一侧方向挑出悬臂次梁,当单跨悬臂时常用第二种方法,计算时按单跨悬臂次梁计算,对于伸入部分的构造做法请工程师在梁通用图中加以统一说明即可。
砖混基础的处理
砖混基础一般选择条基,材料可以是毛石和混凝土等,根据广厦楼板次梁砖混计算中显示的底层大片墙体平均轴力(蓝色数据)人工计算基础大小,广厦配筋系统(平法版)中“主菜单¾参数控制信息¾砖墙下条基控制”下可设置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和常用条基宽度等信息,在平法施工图系统中的第零层可得到CAD自动根据底层大片墙体平均轴力形成的条基平面图,光盘中DWG子目录下提供毛石基础的剖面大样提供给工程师参考使用,若某段砖墙或构造柱力比较大工程师自己手工加强基础。
砖混基础若采用桩基需计算桩基承台,此承台按梁计算,在本CAD中加一层底框结构,在梁下桩处布置圆柱代替挖孔桩, 广厦配筋系统(平法版)中“主菜单¾参数控制信息¾施工图控制”下可设置建筑二层为结构录入的第二层和第一标准层为地梁层即可。
混合结构柱下基础设计可采用采用广厦桩基础或扩展基础CAD进行设计,在施工图系统中可得到砖墙下条基平面图,最后设计人员可采用Autocad把两类基础平面图合成在一起。
底框中把砖墙作为抗震墙
底框中水平力主要由抗震墙承担,当底框中的抗震砖墙按混凝土剪力墙输入时,虽然剪力墙刚度增大了,但空间分析中其他梁和柱主要承担竖向荷载,剪力墙刚度增大对梁和柱影响不大。为减少与剪力墙相连梁的负弯矩,可以减少剪力墙的厚度,以减少剪力墙刚度增大带来的负面影响。
也可以作为混合结构处理,混合结构平面中砖墙自动进入GSSAP或SS空间分析计算。
另外在“广厦楼板次梁砖混计算”中调入最下层砖混平面,点按“主菜单——砖混计算——抗震验算”时说明中显示地震剪力V,可用于求出抗震砖墙的数量。
砖墙作为承重墙构件还是作为荷载输入
在框架结构中所有砖墙都作为恒载输入,在底框结构中,底框上部的砖墙作为承重砖墙输入,不能在底框顶层作荷载输入,在砖混平面中同一位置既有砖墙又有次梁,此砖墙必须在前一标准层作荷载输入。
L形开间布板
L形开间不是现浇板时,应布置宽度为零的虚梁把L形开间分割成两个矩形开间,再分别布置板。
底框计算考虑上部砖混水平力
CAD自动把上部砖混的恒载和活载导到底框顶部,因此,在进行底框抗震计算时地震力已放大。底框计算时已按刚度分布考虑上部砖房地震作用产生的水平力和倾覆力矩;
若要考虑上部砖房风荷载作用,请把SS总体信息中的基本风压设的足够大使SS计算结果总信息中的总风荷载大于实际风荷载。GSSAP计算底框时已按刚度分布考虑上部砖房风荷载作用产生的水平力和倾覆力矩
计算结果的正确判断
显示结果为抗力和荷载效应的比值,当大于等于1时,满足抗震强度要求,当小于1时,此时整片墙抗震验算结果后显示按计算得到的该墙体层间竖向截面中所需水平钢筋的总截面面积(单位为mm2),供用户作配筋时使用。
砖墙抗力和荷载效应比(即jAf/N)中,影响系数j根据砖墙的高厚比和上下偏心按规范求解,即当验算结果大于等于1时满足强度要求。
对于次梁端的局部受压验算,工程师根据“广厦楼板次梁砖混计算”中的梁剪力手工验算局部受压。
纯砖混、底框和混合结构的侧移刚度比
侧移刚度的计算采用剪切刚度方法见前面广厦建筑结构CAD的基本原理下广厦砖混结构计算的章节。
在主控菜单点按“查看砖混计算结果总信息”自动打开filename.cwp文本文件。当在录入系统中选择“生成砖混数据”时,程序自动导荷并形成filename.cwp,此文本文件中提供构造柱的轴力、轴压比和各层重量。在“楼板次梁砖混计算”时自动形成各层X和Y方向的侧移刚度比,并记入filename.cwp文本文件,(采用剪切刚度的计算方法,没有考虑首层嵌固边界条件对首层侧移刚度的贡献)。
另外在“广厦楼板次梁砖混计算”中,选择首层砖混平面,点按“主菜单——砖混计算——抗震验算”,图形说明中,DX2/DX1为X向二层与底层侧移刚度比值,DY2/DY1为Y向二层与底层侧移刚度比值。7度时比值不应大于3,7度以上时比值不应大于2。
SS总体信息的合理选取
结构计算总层数
设置包含框架平面和砖混平面的结构计算平面总层数,结构计算平面可以是包含承台上拉接地梁的基础层、地下室平面层、上部结构平面层和天面结构层,结构层号从1开始到结构计算总层数。最后生成的结构施工图是按建筑层编号,在平法和梁柱表版的配筋系统中,可在点按“主菜单——参数控制信息——施工图控制”中设置建筑二层对应结构录入的第几层来实现结构层号到建筑层号的自动转化。
结构形式分为:1框架、2框剪、3剪力墙和4筒体结构;不同的结构形式重力二阶效应及结构稳定验算不同,验算结果在“SS计算结果总信息”中。
结构安全等级(1、2、3)
根据建筑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建筑结构应按下表划分为3个安全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安全等级。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安全等级破坏后果建筑物类型一级很严重重要的建筑物二级严重一般的建筑物三级不严重次要的建筑物
注:承受恒载为主的轴心受压柱、小偏心受压柱,其安全等级应提高一级。
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表达式为:
为结构构件的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结构构件,应分别取1.1、1.0、0.9。
考虑模拟施工
一般计算时,竖向荷载是结构整体完成后在整个结构上一次施加的,没有考虑施工过程逐层加载,逐层找平的因素,这样对轴向变形往往偏大,使得结构的上层构件计算结果与实际不符,特别是结构竖向构件刚度分布不均匀或结构层数较多时,其计算结果影响更大,有的梁端弯矩会出现反向,有的柱也会出现拉力现象。
模拟施工的计算过程,可以克服上述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在某一层加载时,该层及其以下各层的变形不受该层以上各层的影响,而且也不影响上面各层。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形成过程如图12-1所示:
SSW的模拟施工计算,完全是按上图的施工过程式进行的。而SS的模拟施工计算,是采用了近似的方法,其过程如图12-2所示:
X和Y向地震荷载作用(考虑:1;不考虑:0)
SS在地震力计算中,采用考虑扭转影响的层模型侧向刚度来进行地震分析,没有考虑耦联。在非抗震区不考虑地震作用,此时工程师检查框架抗震等级是否设为4级,在生成施工图时构造要求受抗震等级控制。
设计地震分组
1、2、3组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附录A给出。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和特征周期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设为零时,CAD自动按抗震烈度查表得到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同理特征周期设为零时,CAD自动按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土类查表得到特征周期,否则地震计算时按设定值计算。
计算扭转的地震方向
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计算公式见《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的5.2.3条。
框架和剪力墙抗震等级
墙柱梁板的最小配筋率和最小体积配箍率等构造要求受抗震等级控制,准确选取抗震等级将保证生成施工图时合理的构造控制。当抗震等级设为5时构造要求按非抗震处理,当抗震等级设为0时计算按特一级处理,构造要求按一级抗震处理。录入系统中可单独指定某根墙柱和梁的抗震等级。
计算地震活载折减系数(0.5~1.0)
计算地震作用时,求重力荷载代表值要考虑活载的折减系数,它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无影响,一般的民用建筑取0.5。
周期折减系数(0.6~1.0)
周期折减系数主要用于框架、框架剪力墙或框架筒体结构。由于框架有填充墙(指砖),在早期弹性阶段会有很大的刚度,因此会吸收较大的地震力,当地震力进一步加大时,填充墙首先破坏,则又回到计算的状态。而在SS计算中,只计算了梁、柱、墙的刚度,并由此刚度求得结构自振周期,因此结构实际刚度大于计算刚度,实际周期比计算周期小。若以计算周期按规范方法计算地震作用,则地震作用会偏小,使结构分析偏于不安全,因而对地震作用再放大些是有必要的。周期折减系数不改变结构的自振特性,只改变地震影响系数。
计算地震影响系数时取
周期折减系数的取值视填充墙的多少而定
填充墙较多
填充墙较少
剪力墙结构
地震力调整系数(0.8-2.0)
这是一个无条件放大系数,当结构由于受到结构布置等因素影响,使得地震力上不去,但周期、位移等又比较合理,是可以通过此参数来放大地震力,一般取0.8~2.0之间。在“SS计算结果总信息”中提供了各层的剪重比,若剪重比不满足《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的要求,可设置增大系数直到计算满足为止。
鞭梢小楼层数
顶层小塔楼在动力分析中会引起很大的鞭梢响应,结构高振型对其影响很大,所以在有小塔楼的情况下,按规范所取的振型数之地震力往往偏小,给设计带来不安全因素。在取得足够的振型后,也宜对顶层小塔楼的内力作适当放大,放大系数为1.5。
注意:如果小塔楼的层数大于两层,则振型应取再多些,直至再增加振型数后对地震力影响很小为止。
框架剪力调整
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一般剪力墙的刚度很大,剪力墙吸引了大量的地震力,而框架所承担的地震力很小.对于框架部分,如果按这样的地震力设计,在剪力墙开裂后就会很不安全。所以需要让框架部分承担至少20%的基底剪力,以增加框架的安全度。是否调整应根据具体工程而定。对柱少剪力墙多的框剪结构,一般不调整。
振型数小于等于框架结构总层数,当总层数为1时,振型数取1,一般工程取3个振型以上,对顶部有小塔楼、转换层等结构形式应取得多些。
考虑偶然偏心
计算地震作用时,高层规则结构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有关规定。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0.55-1.0)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主要是指那些两端与剪力墙相连的梁,由于梁两端所在的点刚度往往很大,连梁得到的内力相应就会很大,所以很可能出现超筋。根据以往的实验依据,在连梁进入塑性状态后,允许其卸载给剪力墙,而剪力墙的承载力往往较高,因此这样的内力重分布是允许的,取0.55--1.0。
梁刚度增大系数(1.0-2.0)
主要考虑现浇板对梁的作用,楼板和梁一起按照T形截面梁工作,而计算时梁截面取矩形,因此可以考虑梁的刚度放大,预制楼板结构,板柱体系的等代梁结构该系数不能放大,该系数对连梁不起作用。
梁弯矩增大系数(1.0-1.3)
空间分析难以考虑活荷载的最不利分布,当活荷载的影响较大时,为了弥补主梁跨中和支座弯矩偏小而设该放大系数,一般工程取1.2。
梁扭矩折减系数(0.4-1.0)
考虑楼板对主梁的约束作用,在计算配筋时,无条件对梁的组合扭矩进行折减,一般取0.8。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
通过调整使梁端负弯矩减少,并增加跨中弯矩,使梁上下配筋均匀一些,一般工程取1.0,当梁端为柱或墙且为负弯矩时调幅,当梁端为正弯矩时不调幅。悬臂梁自动不调幅。
活载准永久值系数
用于梁板挠度裂缝计算中的活荷载折减,具体数值见《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的4.1.1条。
指定钢筋强度
可以输入钢筋级别或强度,若I级取210N/mm2,II级取300N/mm2,III级取360N/mm2,计算和施工图将自动按设定的钢筋处理。
计算模型的合理简化
次梁在模型简化中的重要性
按刚度分配内力是一种主梁模型简化方法,可能形成不是最好的受力模型,当梁的传力明确和两端的边界条件接近铰接时,可以采用次梁的模型,这样传力方向掌握在设计人员手上,否则会出现该配筋大的梁不大,不该配筋大的梁又大的不合理分配的现象,所以在主梁模型之上引入次梁的概念可以更好地解决梁模型简化准确性的问题。
剪力墙的输入
在SS的计算中,剪力墙是作为主要抗侧力结构。在实际受力过程中,侧向力的分配原则是按刚度分配的,即刚度越大分配到的侧向力越大。因此对于多肢剪力墙组成的薄壁柱,为了使其受力更合理最好加以简化。如图12-3所示,剪力墙的长度不宜大于8m。对多肢联在一起的情况最好用洞口分开。对框剪结构和剪力墙结构应使每个薄壁柱的刚度尽量均匀。在SS中每个薄壁柱上的内节点数必须≤30。
由人为开洞的薄壁柱,洞口处可用深梁连接,在实际施工时再按无洞处理,如洞口开得较大,则施工时应留出该洞,不用时可用砖填上。
剪力墙的简化
剪力墙的洞口处理
由于SS为薄壁柱模型,墙上开洞不影响刚度,因此,对刚度影响大的洞口,可用录入系统“连梁开洞”功能开洞,同时上部用深梁连接,对刚度影响小的洞口,不用输入。
转换层结构的处理
由于上下使用功能的变化,产生上下结构层布置的不同,设计中把前一结构层定义为转换层,转换层和转换层前的标准层输入同一般工程,转换层后的标准层输入步骤如下:
进入转换层后一标准层,跨层拷贝数据同前一标准层。
先删除无用的墙柱梁,再删除多余的轴网,(至少应留下一个轴网用于定位新轴网,等以后再删除)。
根据老轴网位置,布置新轴网,布置墙柱梁板。
标准层输入同一般工程输入。
选择“主菜单——工程——生成SS计算数据”,录入系统自动形成上下节点对应关系,若有警告,进行错误处理。
因为形成上下节点对应关系时,录入系统自动改变了转换层数据,所以工程师须进入转换层,选择“主菜单——数据检查”,进行数据检查,处理出现的警告。
转换层结构模型的合理性与上下节点寻找方法有很大关系,准确的上下节点对应关系保证合理的上下传力,录入系统生成SS计算数据时作如下处理:
上节点为矩形、圆形、异形柱和单肢剪力墙,自动以其形心找下节点,若找不到,并且该点落在主梁上,此主梁自动分断和布置一虚柱,自动处理相关墙柱梁板的变化。
多肢剪力墙寻找下节点方法。若上下层薄壁柱为一对一关系,则无问题。若为一对多,则应对传力进行简化,保证传力正确性。如可用“连梁开洞”功能将上层一个薄壁柱分割为多个薄壁柱,使传力明确。一般情况下,程序以上层薄壁柱的形心或内点找下层节点,该点为上层薄壁柱对应的下节点。
对框支梁内力计算要准确,应采用平面有限元计算的方法,此功能在“图形方式查看计算结果”模块中。
注意:对于框支梁在录入系统中须按《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第3.4.3条规定采用“主菜单¾平面图形编辑¾梁编辑¾按钮窗口¾修改梁¾内力增大”功能设置框支梁内力增大系数1.25~1.5,框支柱信息是在“生成SSW计算数据”时CAD自动形成,框支柱结构(柱托剪力墙)必须采用SSW计算,计算已自动按框支柱处理。
剪力墙端柱的处理
在框剪结构中,剪力墙带端柱很常见,带端柱剪力墙不但能提高自身的承载能力,也能解决与梁的连接、锚固等问题。
工程师在录入系统中分别布置剪力墙和矩形柱,点按“连梁开洞”,在剪力墙与柱间布置深梁,梁长要大于剪力墙厚度,梁宽度等于剪力墙墙宽,梁高等于半层高或层高。
在Autocad等图形编辑中,修改剪力墙施工图,端柱配筋等于矩形柱配筋和剪力墙暗柱配筋之和,根据经验可适当减少。
柱墙上下偏心
当遇到柱墙上下有偏心时,程序将自动在上柱的下端加一水平刚域.
刚域的存在对结构整体刚度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遇到转换层结构等上下偏心较大的时候,更应慎重,处理不当会给计算带来较大的误差。
刚域从另一个角度上理解就是人为地把某根柱、墙所受的力传递到一指定点,并加上附加力(如轴力产生的附加弯矩等),这样的强制传递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剪力墙采用薄壁杆件原则,翘曲自由度是反映剪力墙变形的主要因素,但一旦通过刚域则上层剪力墙的翘曲变形传不过来,则亦会产生误差。
因此,在使用SS程序中,用户在处理剪力墙模型时,对剪力墙开洞应尽量对齐,减少上下偏心。
梁柱的偏心连接
在实际工程中,梁柱偏心连接,SS计算时梁自动把柱形心作为连接点,考虑梁对柱产生的偏心弯矩。
建筑物顶部小塔楼的处理
当建筑物顶部有多个塔楼时,原则上说,由于程序内定刚性楼板假定,则对多个塔楼的情况应按多塔模型计算,因为两塔楼之间的变形不协调。
但对于层数小于3层的顶部多塔结构来说,由于塔楼的独立变形对整体结构影响不大,且自身变形也小,因此把不同塔楼的同一层看在是整体协调变形,应对主体结构的计算影响不大,而自身虽有误差,但塔楼之间的相对变形小,在计算后做适当放大,可保证设计。
大底盘多塔结构
SS适用于单塔结构,对多塔结构只能象顶部塔楼一样简化处理,建议多塔结构选择广厦结构计算SSW进行计算。
错层结构主要是有跨层柱的计算问题,如从第1层结构平面到第3层结构平面有一柱为跨层柱。若采用SS计算,在录入系统中第2层结构平面仍布置该柱,无梁相连,计算时满足第2层平面无限刚的要求,近似计算跨层柱,工程师在施工图还应人工修改跨层柱钢筋,这种计算方法不适合高度太大的跨层柱,建议选择广厦结构计算SSW计算跨层柱。
挡土墙的处理
因为挡土墙主要用于抗侧向力,与抗纵向力的剪力墙不同,当地下室同上部结构一起计算时,应作简化,与梁相连的挡土墙处布矩形柱,矩形柱间用深梁来模拟挡土墙,土压力可简化为柱上的集中弯矩,这样其他梁柱计算准确,工程师人工进行计算挡土墙部分内力和配筋。
恒、活载问题
程序中将恒、活荷载分开。荷载组合中也按规范要求,对恒载,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分项系数取1.35;对结构有利时,分项系数取1.0。对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4, 活荷载只做不利组合没有考虑不利布置。
井字梁和板柱结构的处理
井字梁在录入系统中必须按主梁输入,进入SS计算,CAD自动在合并梁跨后计算挠度和裂缝,构造满足次梁要求。
板柱结构中没有梁与柱相连,可以用柱上板带作为等代框架梁,等代框架梁的刚度由板宽决定,一般取柱距的1/2板宽作为等代梁的宽。
主梁和次梁的区别
建模时区分主次梁比全部都作为主梁模型更合理,所以建议工程师主次梁分别输入,主梁进入SS进行空间分析,内力按刚度分配,次梁在广厦楼板次梁砖混计算中按连续梁计算,具体方法见第1章的楼板次梁计算有关的内容,框架梁、井字梁、阳台封口折梁等相交梁或主次不分明的梁都作为主梁输入,梁相交主次分明按主次梁输入,生成施工图时CAD自动把无柱相连的主梁按次梁选筋和编号。
异形柱的处理
在录入系统中,有L、T和十形异形柱的直接输入,CAD通过鼠标左右键可方便地控制异形柱角度和尺寸,若是Z形柱,工程师可简化成两L形柱或等刚度成矩形柱来计算内力,异形柱的配筋计算采用整个异形柱截面单向偏压、拉配筋计算和双向偏压配筋验算方法,CAD自动取两种方法的最大值。
异形柱设计需注意的问题:
纯异形柱框架结构用于7层以上抗震结构时应慎重;带有斜撑或剪力墙的异形柱结构适用层数可适当放宽,异形柱轴压比的限值决定了结构最大层数.
异形柱不宜按剪力墙输入程序计算,最好是采用广厦结构计算SS/SSW,异形柱作为异形截面柱参与内力分析,配筋计算采用异形截面单向偏压、偏拉计算和双向偏压验算的方法。对特殊截面尺寸的异形柱,可折算成等刚度矩形柱输入。
也可以手工计算配筋,求得矩形柱内力后,将内力转移至异形柱形心。然后由形心内力,按“广东省钢筋砼异形柱设计规程”或“天津市标准大开间住宅钢筋砼异形柱框轻结构技术规程”查图表配置异形柱配筋,但是注意各规程异形柱截面不是很丰富。
无填充墙的架空层不宜采用异形柱,若定要采用,宜加大壁厚,以改善异形柱抗剪和抗扭性能。
在抗震设计中异形柱和梁的节点必须验算,在“配筋系统”柱选筋控制中有按钮控制。
查询SS有关计算结果
SS计算结果总信息(MODES文件)
包含总信息、楼层的重量W、质量WG(对活荷载可折减)、重心坐标X、Y(相对柱1的位置),地震周期T1~T3、振型X1~X3、地震力P1~P3、各组荷载作用下、楼板参考点产生之水平位移U、V、a及风和地震的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u/h、顶点位移与总高之比U/H、各层剪重比、侧向刚度比值(没有采用剪切刚度的计算方法,而采用了剪力除以位移的方法,此方法考虑首层嵌固边界条件对首层侧移刚度的贡献,真实地反应了实际的侧向刚度比值,剪切刚度的计算方法只是侧向刚度比值的近似方法,不适合首层和某些竖向不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比值计算)、倾覆力矩、12层框架罕遇地震下的薄弱层验算结果、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承载力。
节点位移(DELTA文件)
杆端内力(FORCE文件)
组合内力及配筋(REINF文件)
各工况组合前的第一层柱(墙)底内力(FLOS文件)
超筋信息文件(BCWE文件)
出错信息文件(DATERR文件)
第一层柱(墙)底最大内力(COLNMV文件)
各工况组合前的各层柱(墙)底内力(COLLOW文件)
以上各文件的详细说明请查询SS计算说明书,各工程可在相应的工程子目录中寻找上面的文件,以上文件可用写字板打开。
另外,有些结果可以通过图形显示和打印,板的弯矩、配筋面积和裂缝挠度可以在施工图系统的“板归并”中查询,梁的弯矩、最大剪力、配筋面积和裂缝挠度可以在施工图系统的“梁归并”中查询,柱的轴压比、配筋面积和配箍面积可以在施工图系统的“柱归并”中查询,第一层柱底最大轴力对应的内力可以在基础CAD中查询,砖混的计算结果可以在楼板次梁砖混计算中的“砖混计算”菜单中查询,以上结果都可以生成DWG格式图形文件打印出来。
SSW总体信息的合理选取
结构计算总层数
设置包含框架平面和砖混平面的结构计算平面总层数,结构计算平面可以是包含承台上拉接地梁的基础层、地下室平面层、上部结构平面层和天面结构层,结构层号从1开始到结构计算总层数。最后生成的结构施工图是按建筑层编号,在平法和梁柱表版的配筋系统中,可在选择“主菜单——参数控制信息——施工图控制”设置建筑二层对应结构录入的第几层来实现结构层号到建筑层号的自动转化。
地面层对应的结构层号
指定哪一层为±0,用于地下室与上部结构共同计算,没有地下室联合计算时为0,设定地面嵌固层,当有二层地下室时,地面层对应的结构层号为2,若选择剪力调整,第一个V0所在的层须设为此结构层号。只考虑准确的风荷在计算和首层柱内力放大,地震还是按整个结构层计算。
结构形式分为:1框架、2框剪、3剪力墙、4筒体结构、5短肢剪力墙,6纯钢结构,7复杂高层结构和8钢框架混凝土筒体结构;不同的结构形式重力二阶效应及结构稳定验算不同,验算结果在“SSW计算结果总信息”中,计算风荷载时采用的自振周期不同,复杂高层结构内力调整系数不同,钢框架混凝土筒体结构的剪力调整与框剪结构不同。
结构安全等级
根据建筑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建筑结构应按下表划分为3个安全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安全等级。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表12-2)
安全等级破坏后果建筑物类型一级很严重重要的建筑物二级严重一般的建筑物三级不严重次要的建筑物
注:承受恒载为主的轴心受压柱、小偏心受压柱,其安全等级应提高一级。
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表达式为:
为结构构件的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结构构件,应分别取1.1、1.0、0.9。
考虑模拟施工
一般计算时,竖向荷载是结构整体完成后在整个结构上一次施加的,没有考虑施工过程逐层加载,逐层找平的因素,这样对轴向变形往往偏大,使得结构的上层构件计算结果与实际不符,特别是结构竖向构件刚度分布不均匀或结构层数较多时,其计算结果影响更大,有的梁端弯矩会出现反向,有的柱也会出现拉力现象。
模拟施工的计算过程,可以克服上述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在某一层加载时,该层及其以下各层的变形不受该层以上各层的影响,而且也不影响上面各层。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形成过程如图12-4所示:
图12-4SSW的模拟施工计算,完全是按上图的施工过程式进行的。而SS的模拟施工计算,是采用了近似的方法,其过程如图12-5所示:
图12-53.1.6
考虑弹性楼板
允许某些结构层按弹性楼板计算;若整个结构按弹性楼板计算,按弹性楼板计算的结构层数设置为最大结构层号,不必设置对应“按弹性楼板计算的结构层号”,考虑全楼弹性楼板计算。
计算竖向地震
对于9o地震区,SSW程序可以进行竖向地震力的计算。根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第5.3条规定的方法计算竖向地震力的标准值,然后作为外荷载作用在结构上,求出各个构件的内力,并参与内力组合。有关组合原则和系数见《高层建筑三维(墙元)分析程序SSW》。
设计地震分组
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附录A给出。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和特征周期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设为零时,CAD自动按抗震烈度查表得到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同理特征周期设为零时,CAD自动按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土类查表得到特征周期,否则地震计算时按设定值计算。
地震力作用方向
可取最多8个地震作用方向,单位度,一般取刚度较强和较弱的方向为理想地震作用方向,规则的异形柱结构至少设置四个地震方向:0,45,90,135。
SSW考虑扭转耦联计算,振型数最好大于等于9。振型数的大小与结构层数及结构形式有关,当结构层数较多或结构层刚度突变较大时,振型数也应取得多些,如顶部有小塔楼、转换层等结构形式。对于多塔结构振型数可取大于等于18,对大于双塔的结构则应更多。振型数可大于结构总层数,满足min(振型数*2, 振型数+8)&3*结构总层数。
计算扭转的地震方向
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计算公式见《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的5.2.3条。
框架和剪力墙抗震等级
墙柱梁板的最小配筋率和最小体积配箍率等构造要求受抗震等级控制,准确选取抗震等级将保证生成施工图时合理的构造控制。抗震等级设为5时构造要求按非抗震处理,当抗震等级设为0时计算按特一级处理,构造要求按一级抗震处理。录入系统中可单独指定某根墙柱和梁的抗震等级。
计算地震活载折减系数(0.5~1.0)
计算地震作用时,求重力荷载代表值要考虑活载的组合系数,它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无影响,一般的民用建筑取0.5。
周期折减系数(0.6~1.0)
周期折减系数主要用于框架、框架剪力墙或框架筒体结构。由于框架有填充墙(指砖),在早期弹性阶段会有很大的刚度,因此会吸收较大的地震力,当地震力进一步加大时,填充墙首先破坏,则又回到计算的状态。而在SSW计算中,只计算了梁、柱、墙的刚度,并由此刚度求得结构自振周期,因此结构实际刚度大于计算刚度,实际周期比计算周期小。若以计算周期按规范方法计算地震作用,则地震作用会偏小,使结构分析偏于不安全,因而对地震作用再放大些是有必要的。周期折减系数不改变结构的自振特性,只改变地震影响系数。
计算地震影响系数时取
周期折减系数的取值视填充墙的多少而定
填充墙较多
填充墙较少
剪力墙结构
地震力调整系数(0.8~2.0)
这是一个无条件放大系数,当结构由于受到结构布置等因素影响,使得地震力上不去,但周期、位移等又比较合理,是可以通过此参数来放大地震力,一般取0.8~1.5之间。在“SSW计算结果总信息”中提供了各层的剪重比,若剪重比不满足《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的要求,可设置增大系数直到计算满足为止。
鞭梢小楼层数
顶层小塔楼在动力分析中会引起很大的鞭梢响应,结构高振型对其影响很大,所以在有小塔楼的情况下,按规范所取的振型数之地震力往往偏小,给设计带来不安全因素。在取得足够的振型后,也宜对顶层小塔楼的内力作适当放大,放大系数为1.5。同时接着输入小塔楼对应的结构层号。
注意:如果小塔楼的层数大于两层,则振型应取再多些,直至再增加振型数后对地震力影响很小为止。
框架剪力调整段数(0~10)
等于0为不调整;大于0为调整,并指定调整剪力时有多少个V0所在的层,如设置为1,V0所在层一定是地面层加1层,如设置为2,V0所在层第一个数为地面层对应的结构层号加1层,第二个数可为其他层,之间用逗号分开,地下室不需调整,所以V0所在层第一个数必须等于地面层对应的结构层号加1,对平面变化较大的结构可进行分段剪力调整。
考虑偶然偏心
计算地震作用时,高层规则结构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有关规定。
结构计算基底相对地面层标高
指定SSW计算时,建筑第零层即基底相对风荷载为零的地面的相对标高,用于准确求解风荷载,为负值时不予考虑,有地下室时请设置地面层对应的结构层号即可准确考虑风荷载计算。
连梁刚度折减(0.55~1.0)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主要是指那些两端与剪力墙相连的梁,由于梁两端所在的点刚度往往很大,连梁得到的内力相应就会很大,所以很可能出现超筋。根据以往的实验依据,在连梁进入塑性状态后,允许其卸载给剪力墙,而剪力墙的承载力往往较高,因此这样的内力重分布是允许的,取0.55~1.0。
梁刚度增大系数(1.0~2.0)
主要考虑现浇板对梁的作用,楼板和梁一起按照T形截面梁工作,而计算时梁截面取矩形,因此可以考虑梁的刚度放大,预制楼板结构,板柱体系的等代梁结构该系数不能放大,该系数对连梁不起作用。
梁弯矩增大系数(1.0~1.3)
空间分析难以考虑活荷载的最不利分布,当活荷载的影响较大时,为了弥补主梁跨中和支座弯矩偏小而设该放大系数,一般工程取1.2。
梁扭矩折减系数(0.4~1.0)
考虑楼板对主梁的约束作用,在计算配筋时,无条件对梁的组合扭矩进行折减,一般取0.8。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
通过调整使梁端负弯矩减少,并增加跨中弯矩,使梁上下配筋均匀一些,一般工程取1.0,当梁端为柱或墙且为负弯矩时调幅,当梁端为正弯矩时不调幅。悬臂梁不调幅。
墙柱基础考虑活载折减
当设为1时,计算墙柱内力、配筋和轴压比时考虑活荷载折减,输出给基础的各组内力也考虑活荷载折减,具体折减方法见《建筑结构荷载规范》4.1.2条表4.1.2,SSW计算可选择,而SS计算缺省没有考虑折减,可采用写字板修改filename.dat文件打开开关,修改哪个标志参见SS计算说明书。
活载准永久值系数
用于梁板挠度裂缝计算中的活荷载折减,具体数值见《建筑结构荷载规范》4.1.1条。
考虑活载不利布置
考虑梁的活载不利布置,考虑3种组合情况:满布、单数跨布置和双数跨布置。
指定钢筋强度
可以输入钢筋级别或强度,若I级取210N/mm2,II级取300N/mm2,III级取360N/mm2,计算和施工图将自动按设定的钢筋处理。
计算模型的合理简化
模型简化除以下几点与SS有区别之外,其它内容参见SS设计中计算模型的合理简化。
剪力墙的输入
在SSW的计算中,每一肢剪力墙段细分后作为平面应力单元。剪力墙中每一内点都要参与前后层的剪力墙墙元剖分,此工作在“生成SSW计算数据”时自动完成。单肢剪力墙的长度不宜大于8m,多肢剪力墙内点数必须≤30。目前版本SSW对有洞口剪力墙仍点按“连梁开洞”功能,通过连梁简化剪力墙洞口的计算。
转换层结构的处理
参考《高层建筑三维(墙元)分析程序SSW技术资料集》。
大底盘多塔结构和错层结构
多塔结构和错层结构的输入方法,见本书中录入系统教程中输入层高和设置塔块的说明,墙柱梁板的输入无特殊要求。
地下室共同计算
当有地下室或基础梁时,须设置“地面层对应的结构层号”来指定地面嵌固层。设置“基底相对地面层的标高”即结构第零层即基底相对风荷载为零的地面的相对标高,用于准确求解风荷载,有地下室时为负值。
查询SSW有关计算结果
1.Filename.MDS
包含总信息、风荷载、层的重量、层的质量(对活荷载可折减)、重心坐标X、Y(相对柱1的位置)、静载分析的位移、动力分析结果、剪重比、侧向刚度比值(没有采用剪切刚度的计算方法,而采用了剪力除以位移的方法,此方法考虑首层嵌固边界条件对首层侧移刚度的贡献,真实地反应了实际的侧向刚度比值,剪切刚度的计算方法只是侧向刚度比值的近似方法,不适合首层和某些竖向不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比值计算)、倾覆力矩、12层框架罕遇地震下的薄弱层验算结果、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承载力。
2.Filename.REF
梁、柱、剪力墙的内力组合及配筋。
3.Filename.RES
恒、活、风荷载等产生的柱、剪力墙和梁的杆端内力。
4.Filename.REE
各方向地震作用下柱、剪力墙和梁的杆端内力。
5.Filename.DIS
恒、活、风荷载等产生的节点线位移和转角位移。
6.Filename.CLN
各层柱底的最大最小轴力、弯矩、剪力组合内力和竖向荷载下的最大轴力组合。
7.Filename.CLO
各层柱底的求配筋的组合内力与Filename.CLN内力差一个0.85的系数。
8.Filename.DAA
几何数据文件。
9.Filename.BPL
荷载数据文件。
10.DATA.ERR
数据出错信息文件。
11.REF.ERR
杆件超筋、超限信息文件。
以上各文件的详细说明请查询SSW计算说明书,各工程可在相应的工程子目录中寻找上面的文件,以上文件可用写字板打开。
另外,有些结果可以通过图形显示和打印,板的弯矩、配筋面积和裂缝挠度可以在施工图系统的“板归并”中查询,梁的弯矩、最大剪力、配筋面积和裂缝挠度可以在施工图系统的“梁归并”中查询,柱的轴压比、配筋面积和配箍面积可以在施工图系统的“柱归并”中查询,第一层柱底最大轴力对应的内力可以在基础CAD中查询,砖混的计算结果可以在楼板次梁砖混计算中的“砖混计算”菜单中查询,以上结果都可以生成DWG图打印出来。
SS和SSW计算结果的正确判断
对于比较正常的工程设计,其不考虑折减的计算自振周期大概在下列范围内:
框架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筒体结构:
剪力墙结构和筒中结构:
式中,n为建筑物层数。
第二及第三振型的周期近似为:
如果计算结果偏离上述数值太远,应考虑工程中截面是否太大、太小,剪力墙数量是否合理,应适当予以调整。反之,如果截面尺寸、结构布置都正常,无特殊情况而偏离太远,则应检查输入数据是否有错误。
以上的判断是根据平移振动振型分解方法来提出的。考虑扭转耦连振动时,情况复杂得多。首先应挑出与平移振动对应的振型来进行上述比较。至于扭转周期的合理数值,由于经验不多,尚难提出合理的周期数值。
在正常的计算下,对于比较均匀的结构,振型曲线应是比较连续光滑的曲线,不应有大进大出,大的凹凸曲折。
第1振型无零点;第2振型在(0.7-0.8)H处有一个零点;第3振型分别在(0.4-0.5)H及(0.8-0.9)H处有两个零点。
根据目前许多工程的计算结果,截面尺寸、结构布置都比较正常的结构,其底部剪力大约在下述范围内:
8度,II类场地土:
7度,II类场地土;
式中, 为底部地震剪力标准值;G为结构总重量。
层数多、刚度小时,偏于较小值;层数少、刚度大时,偏于较大值,当其它烈度和场地类型时,相应调整此数值。
当计算的底部剪力小于上述数值时,宜适当加大截面、提高刚度,适当增大地震力以保证安全;反之,地震力过大,宜适当降低刚度以求得合适的经济技术指标。
水平位移特征
水平位移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的要求,是合理设计的必要条件之一,但不是充分条件。即是说:合理的设计,水平位移应满足限值;但是水平位移限值满足,还不一定是合理的结构,还要考虑周期,地震力大小等综合条件。
因为,抗震设计时,地震力大小与刚度直接相关,当刚度小,结构并不合理时,由于地震力也小,所以位移也有可能在限值范围内,此时并不能认为结构合理,因为它的周期长、地震力太小,并不安全。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中的位移限值放松较多,较容易满足,所以还应综合其它因素。其次,将各层位移连成侧移曲线,应具有以下特征:
图12-7剪力墙结构的位移曲线具有悬臂弯曲梁的特征,位移越往上增大越快,成外弯形曲线。
框架结构具有剪切梁的特点,越向上增长越慢,成内收形曲线。框架-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筒体结构处于两者之间,为反S形曲线,接近于一直线。
在刚度较均匀情况下,位移曲线应连续光滑,无突然凹凸变化和折点。
内外力平衡
平衡条件程序SS和SSW本身已严格检查,但为防止计算过程中的偶然因素,必要时可检查底层的平衡条件:
为底层柱、墙在单组重力荷载下轴力,其和应等于总重量G。校核时,不应考虑分层加载。
为风荷载作用下的底层墙柱剪力,求和时应注意局部坐标与整体坐标的方向不同, 为全部风力值。注意不要考虑剪力调整和施工过程影响。
对地震作用不能校核平衡条件,因为各振型采用SRSS法或CQC法进行内力组合后,不再等于总地震作用力。
GSSAP有文本输出整个结构的内外力平衡。
对称结构在对称外力作用下,对称点的内力与位移必须对称。SS和SSW程序本身已保证了计算结果对称性。如有反常现象应检查输入数据是否正确。
竖向刚度、质量变化较均匀的结构,在较均匀变化的外力作用下,其内力、位移等计算结果自上而下也均匀变化,不应有大正大负、大出大进等突变。
设计较正常的结构,一般而言不应有太多的超限截面,基本上应符合以下规律:
柱、墙的轴力设计值绝大部分为压力;
柱、墙大部为构造配筋;
梁基本上无超筋;
除个别墙段外,剪力墙符合截面抗剪要求
梁截面抗剪不满足要求、抗扭超限截面不多。
符合上述4.1~4.8八项要求,可以认为计算结果大体正常。
在计算结果应用中还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采用薄壁杆件模型时,与多肢剪力墙相交的梁,当未作铰接处理时应将跨中配筋适当加大,与墙连接端的支座负筋适当减少,以弥补多肢剪力墙对梁约束程度偏刚的影响;
若程序未作跨层柱处理时,对跨层柱应修正其长细比和内力,重新配筋;
对未指定 0.000位置的程序,一般均将嵌固层当 0.000层;因此,当嵌固端在地下室底板时,程序未对规范要求加强的真正的 0.000层作构造加强,必需人工加强。
各层信息的合理选取
划分标准层
在纯砖混和底框结构中,每层砖混平面的抗震和受压验算都不同,所以要求每一砖混平面必须划分为不同的标准层,框架或框剪结构中,剪力墙柱梁板的尺寸、位置和荷载相同的结构平面划分为同一标准层,其中同一标准层中剪力墙柱的截面可变化。
单塔无错层结构的层高在“主菜单—选项—各层信息输入—设置层高”中设置,多塔错层结构的层高在“主菜单—选项—多塔错层信息—设置下一层和层高”中设置同时在此指定有多塔或错层标志。
当基础承台上的拉接梁作为第一标准层输入时,可粗略从承台底到梁顶距离作为首层高度,当采用SSW计算时请在总体信息中设置“地面层对应的结构层号”,当采用SS计算时没有考虑基础和地下室共同计算,但多层和水平力不大时误差不大。
设置混凝土等级
混凝土等级范围为C15-C80,可设置非标准的混凝土级别如C18,计算和生成施工图时有关参数按线性插值处理。
18:3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2.3 MB, 下载次数: 76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39帖子
技术员, 积分 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 积分
感谢楼主分享!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349帖子
五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3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1 积分
是不错&&但是广厦真的用起来让人不放心啊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22帖子
技术员, 积分 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 积分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41帖子
技术员,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 积分
感谢楼主分享!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27帖子
技术员, 积分 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 积分
ghhhhhhhhhh
f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 gggggggggggggggggg gggggggggggg gggggggggggggg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288帖子
五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2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2 积分
感谢楼主的分享!学到不少东西!!!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41帖子
技术员,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 积分
感谢楼主分享!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52帖子
一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 积分
感谢楼主指教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313帖子
五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3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7 积分
土木币1417
谢谢分享,想学习结构设计
8-1(商易宝)
8-2(英才网)
8-3(媒体广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ssap说明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