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式现场采访报道稿概念解释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新闻采访中的现场观察
新闻采访的现场观察,是指新闻记者以大脑的思维和五官的感觉器官同时运作,其中眼睛起主导作用,使新闻记者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现场观察采访属于一种默默无声的新闻采访方式,是新闻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要求新闻记者在现场采访中学会细致观察,善于发现新闻采访中的重点和闪光点,不断发现更多的新闻真相,并运用敏锐的思维方式去挖掘事实,这样才能够写出鲜明、准确、生动、形象的新闻作品.
作者单位:
黑龙江法制报,哈尔滨,150090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论新闻采访中的现场观察--《中国传媒科技》2012年08期
论新闻采访中的现场观察
【摘要】:现场观察是新闻采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现场观察,新闻记者能够及时发现有新闻价值的线索,进而撰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笔者主要是对新闻采访中的现场观察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有助于新闻记者正确认识现场观察在新闻采访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提高其现场观察能力。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222.1【正文快照】:
所谓新闻采访的现场观察,指的是记者以眼为主,并且大脑及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现场观察采访属于一种无声的采访,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这就需要记者在现场中学会观察,善于发现新闻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邵江威;魏民;宋维根;赵军;;[J];中国地市报人;2011年09期
高沿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刘剑;;[J];今传媒;2011年08期
乔艳霞;;[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蒋蕾;;[J];新闻记者;2011年09期
张会会;;[J];新闻爱好者;2011年17期
姜升辉;;[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年06期
晏良;;[J];军事记者;2011年08期
崔柏;张淑玲;;[J];新闻传播;2011年07期
王冰;;[J];当代矿工;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严;;[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2期(“2006中国长城新闻采访万里行”专刊)[C];2006年
蓝鸿文;;[A];新时期中国新闻学学科建设30年[C];2008年
沈正赋;;[A];新时期中国新闻学学科建设30年[C];2008年
杨发维;;[A];现状、挑战、展望——第五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3年
邵胜利;;[A];高扬邓小平理论旗帜——第七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7年
陶宜军;高尧;;[A];高扬邓小平理论旗帜——第七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7年
赵建伟;;[A];完善图片机制、提高履职能力——第十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2004年
;[A];第三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文集[C];1994年
武文;;[A];完善图片机制、提高履职能力——第十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2004年
;[A];第五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心理学会新闻与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牛金辉;[N];兵团日报(汉);2003年
赵文丽;[N];楚雄日报(汉);2008年
潘红 实习生
赵华;[N];大同日报;2008年
杨乐;[N];南宁日报;2008年
劳乾益 王湖录;[N];钦州日报;2008年
本报记者;[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温玉星;[N];太原日报;2008年
温玉星;[N];太原日报;2008年
记者 扶建邦 区嘉蔚;[N];北海日报;2008年
曹秀娟;[N];山西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时妍;[D];黑龙江大学;2012年
李妍;[D];山东大学;2011年
孙辉;[D];郑州大学;2007年
王妍丹;[D];暨南大学;2006年
彭晓琳;[D];山东大学;2009年
王巧云;[D];河南大学;2007年
梁颖涛;[D];广西大学;2007年
李广丰;[D];暨南大学;2005年
杨斌成;[D];广西大学;2006年
厉向东;[D];浙江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同济大学图书馆v5.5书目检索系统
把本书分享到
收藏此书的书架
MARC状态:已编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13 
题名/责任者:
/&#x84鸿文主编
第二版
出版发行项:
北&#x4:中&#x56&#x4民大学&#x51版社,1991
ISBN及定价:
7-300-00964-6/CNY5.80
载体形态项:
452;20cm
个人责任者:
主编
-高等学校-教材
中图法分类号:
中图法分类号: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责任者附注:
&#x84鸿文:中&#x56&#x4民大学新&#x95学院教授
全部MARC细节信息>>
总体评价: (共0人) &&&我的评价:
G212.1/L171-2
传播与艺术学院分馆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
您可能感兴趣的图书(点击查看)
同名作者的其他著作(点击查看)
请输入下面显示的内容体验式现场采访报道应注意的问题_华企商学院
使用合作帐号登录
华企商学院帐号登录
体验式现场采访报道应注意的问题
引言:体验式报道中的心理倾向一般包括采访心理和受众心理两方面,前者是指记者在采访中应善于分析和掌握采访对象和自身的心理活动,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适当的调节,知己知彼,扬长避短,达到理想的采访效果。
  体验式采访不仅有利于记者正在进行的采访,而且有利于记者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积累。然而在新闻实践中,体验式采访报道逐渐流露出一些问题,值得业内人士关注。   一、体验式报道中的心理倾向应是采访心理和受众心理实现的统一   体验式报道中的心理倾向一般包括采访心理和受众心理两方面,前者是指记者在采访中应善于分析和掌握采访对象和自身的心理活动,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适当的调节,知己知彼,扬长避短,达到理想的采访效果。后者是指受众在接受新闻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需求的变化。把握采访心理有利于采访的深入,把握受众心理则可以增加传播效果。   显性采访中,记者是以公开的身份直接参与到新闻事件中。此时记者的心理相对来说是居于主动,他可以依照自己预先的采访目的逐步接近、深入采访对象心理。在隐性采访中,记者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其言谈举止以至心理都对象化了,交流活动从当事人来看是&言者无心&,在采访者来看是&听者有意&。   新闻实践中,笔者接到群众反映,称新乡市工商局卫滨分局在正常的工作时间里居然大门紧闭不办公,造成前来办理手续或投诉举报的群众无法进入。笔者赶到现场后,并没有亮明身份,而是以一名普通市民前来办理手续的身份,对工商局正常工作时间关门进行了调查,获得了第一手资料。次日,以《卫滨工商分局工作时间&关门谢客&》为题进行了报道。一篇540字的短消息,由于事实准确、角度适中、批评得当,获得了当年度河南省新闻奖。   这个案例,是在采访对象不设防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采访,无疑是一种真情实感的交流活动,记者对采访对象和事件本身也就更容易全面地了解。   从受众的需要心理来看,体验式报道能为许多读者认可,主要在于读者的好奇心理和移情心理的作用。移情心理,是指对自己能力无法实现的欲望或不存在的经历,经过对信息内容的角度置换,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我们再来看一则案例,讲的是外地人来到新乡搞非法传销,这在当时肆虐一时,其中湖南人占有相当的比例。湖南《常德日报》记者周瑜打入传销队伍与笔者取得联系后千里迢迢来到新乡进行暗访,在摸清了传销分子和骨干的活动规律后,笔者及时联系了公安、工商及街道办事处上百人,媒体、执法部门联动一举端掉了数个传销窝点。随后,笔者以《记者赴豫卧底解救迷途乡亲》为题作了连续报道,并获当年度湖南省新闻奖。文章见报后,许多读者打来热线电话表示,以后会关注生活社区里的租房户,提高警惕性,发现异常会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二、在体验式采访中,要把握好&度&   体验式采访,要求记者以当事人的身份,直接参与某种活动,记者具有采访者和当事人的双重身份,但并非所有的新闻事件都具备体验的条件和体验的必要。只有那些涉及情感性、趣味性、不触及个人隐私的新闻才可考虑采用体验式采访。   中秋节万家团圆之时,笔者同另外3名记者深入一线,到新乡市急救中心市第一人民医院分中心采访,紧跟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在急救室抢救病人时除外)24小时,获得了大量鲜活感人的资料。但资料中包含有不少个人隐私,比如夫妻之间打骂导致受伤、家庭成员的非正常死亡等。笔者以不违犯法律法规、不侵犯个人隐私为前提,以《急救人员的24小时》为题,刊登了两个整版的文章,用大量的图片、文字向读者介绍了白衣天使不平凡的一面。文章获得了社会好评,更有患者家属看到了报道后,手持鲜花和报纸去感谢医护人员。   要想使体验式采访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在采用这种方式采访时,记者必须遵守职业道德、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任何暗访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约,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前提。这种采访尽管有不少优点,但只能是正式采访(一般采访)方法的一种补充,不宜大量采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就隐性采访的禁区作了规定,指出下列领域是不允许使用隐性采访手段的:涉及国家机密、商业机密;涉及与公共利益无关的公民的隐私;涉及个人隐私;涉及未成年人犯罪。而《新闻调查》和《焦点访谈》也规定了隐性采访遵循的四条原则:&有明显的证据表明,我们正在调查的是严重侵犯公众利益的行为;没有其他途径收集材料;暴露我们的身份就难以了解到真实的情况;经制片人同意。&   三、体验式报道需要&真体验&   在体验过程中,记者需要完成一些肢体动作,在展示动作的过程中借助有声语言进行信息传达。事实上,体验式报道更加注重出镜记者的个人感受,个人感受表达得越丰富、越细腻,报道效果就越好。   一些体验式报道确实是完成了某些&规定动作&,但是,这种方式让观众感受到的或是作秀成分明显,或者体验感受表现力弱。在报道西南五省旱灾时,为了报道老乡缺水的真实情况,记者跟着老乡一起去取水。有一位体重不超过90斤的女记者也采用体验式报道方式去取水,去时她还能帮忙背水桶,等装满水后她只能打下手。整个报道作秀成分过于明显,报道效果大打折扣。   四、体验式采访的局限性及对策   任何一种采访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体验式采访也不例外。辩证地看,体验式采访既有它独特的优势,也有其必然的局限性,在采访过程中,只有充分认识到其局限性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地体现其魅力。   第一,容易有先入为主的新闻视点。由于体验式采访总是计划先行,在采访前先确定一个选题。也就是说,对某种新闻现象已经有一定的认知,然后意在通过采访验证这种观点。虽然名为体验,但实质上采访人是有备而来的,并不是随机的采访过程。因此,这种体验多少有种先验的性质。如果采访人员没有足够敏锐的现场驾驭和对新情况的捕捉能力,感性的真实并不能完全代表理性的真实,则采访过程容易流于形式,体验徒有其名。   近年来,一些媒体为了体现其舆论监督效用和提高收视率,委派记者随机到一些相关的场所进行体验式采访报道更是屡见不鲜。记者虚构身份,人物和情节全部是虚假的,或者是导演出来的,其真实度取决于策划者和执行者的道德操守。这无异于是对新闻内容必须要坚持真实这一基本规律的挑战。   第二,体验式采访很大程度上受采访人员本身素质高低的影响。对于体验式采访来说,可能主题的确定是代表了一种组织意志,但具体说来,采访从头至尾是在人的操作和支配下的个体行为,采访者的素质是决定采访最终效果的关键因素。采访者的判断力、思想观点左右着采访的走向和深度及广度,有明显的主观性。越是个人素质比较全面的采访者,采访就越深入,反之,采访可能只是蜻蜓点水,浮于表面,或者干脆偏离了主题,抓到的只是细枝末节的东西,这些都不能很好地凸显体验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有的记者可能为获取&独家材料&而作出超越法律或记者职业道德准则所规定的行为。如1992年美国ABC广播公司记者以隐性采访方法收集到美国&狮子食品公司&一些丑恶的内幕,公诸于众后,受到该公司的起诉,最终被联邦法院以侵犯该公司隐私权的罪名而败诉。这一新闻媒体败诉的案例对我国新闻工作者也具有警示作用。在一个法制社会中,所有的社会行为都必须纳入法制轨道,新闻工作者在获取新闻材料时,也必须依法行事,在采访过程中有法不依,以违法对违法的行为显然是不可取的。这就要求,&记者在进行隐性采访时,务必以法律为准绳,以记者职业道德要求为准则,避免产生侵犯隐私权、名誉权等违法行为&。   更有甚者,有的是彻头彻尾的假新闻。如有媒体记者冒充普通市民拨打110,考验警察的出警速度,拨打120考验急救中心的急救速度。   总而言之,体验式采访报道的出镜地点应该选择在最有张力的新闻现场,记者不是为了出镜而出镜,是对现场的描述、提炼,甚至是评论。如果没有典型的可识别的现场为背景,记者的语言不是对现场的描述和提炼,对主题关键点的评论,报道后没有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体验式采访报道就会流于形式,失去报道的影响力。   文/李超本网站资源由读览天下网站提供,所有版权解释权归读览天下所有
免责声明: 1.华企商学院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华企商学院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华企商学院",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华企网商学院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华企商学院编辑修改或补充。
评论(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或&&|&&发表评论
还可以输入
此评论下的回复也会同步删除。
粤ICP备号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企科技 版权所有青年记者会员登陆
· · · · · · · · · · · ·
现场采访的谈话艺术
  ● 宋& 群  随着现代传媒形式的多样化和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人们对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在电视新闻中日渐兴起的现场采访报道,以其信息传播速度快、现场感强的优势,较好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而现场采访是指节目主持人在节目录制或拍摄现场进行的同期声播出的口头采访,也是最能发挥广播电视的优势的形式之一。  现在,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都把现场采访作为节目的重要内容。不仅新闻类节目、社教类节目,就连综艺娱乐类节目也离不开它。主持人现场采访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交谈的方式,把自己需要提出的问题融会到轻松自然的交谈之中。在采访进行中,主持人不仅要善于提问,主动与采访对象沟通交流,还要抓住时机,表达自己的感想和见解。不仅要让听众观众了解采访对象和客观事实,而且要积极主动地展示自我,让人们了解主持人的态度和思想。  现场采访是一项难度较大的采访活动。主持人或者记者要在短时间内采访到实质内容,挖掘出货真价实的新闻,需要过硬的新闻采访能力、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和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
  精心准备 心中有数  采访提问要带着观察和思考去提问,而不是对事情懵懵懂懂。因此,主持人在采访之前要做好深入细致的准备工作。主持人先要了解采访内容涉及到的各方面情况,大到国家方针、政策,小到新闻背景、事情的来龙去脉等。被采访的对象各式各样、千差万别,主持人要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不要放过任何细节问题,要善于分析、掌握采访对象的心理。另外,选择对象时也要根据现场的气氛环境,揣摩观众的心理,选择有代表性的、有说服力的,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具有典型意义的采访对象。&&&   灵活机动 巧妙提问&&&   在掌握了大量的材料、了解了采访对象之后,便开始设计访问提纲。主持人根据节目的主题,确定最佳的采访角度,拟定一个与采访对象谈话的提纲。现场采访不同于一般的采访,它是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内进行的,还要使采访对象在最短时间内与主持人形成默契,采访提纲要精确、具体。主持人是从提问开始进行现场采访的,而提问的方式又是多种多样的。  1.正面提问方式。主持人直截了当,开门见山,有什么问什么,明快、直接,不拐弯抹角;采访对象也是问啥答啥,有啥答啥,有啥谈啥。这是现场采访最常用的提问方式。  2.反问方式。由于某种原因,采访对象不能对主持人谈出真实情况和想法。主持人从事实相反的方向,提出问题,也可以达到其目的。  3.设问方式。在采访中,主持人根据采访提纲,提出一些假设性问题,以启发引导采访对象,谈出某方面的真实感受,使采访向深层发展。这是设问的方式。  4.追问方式。主持人对采访中必须弄清的事实、听众观众感兴趣的关键性问题、以及事情的细节等抓住不放,“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问个水落石出。  5.潜问方式。是一种“只可意会,不需言传”的提问方式。从表面上看主持人没有提出什么问题,而在交谈中潜移默化地已把问题委婉地给了对方,从而引起采访对象的注意。  总之,主持人要根据不同的采访内容、不同的采访环境、不同的采访对象,灵活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  如果说怎么问是方法问题,那么问什么便是技巧问题。主持人不但要掌握多种提问方式,而且要善于提问,问得巧妙,问得艺术。事实上人们往往喜欢有挑战色彩的提问,它会把谈话引向深入,达到很高的层次。而有时,为了挖掘观众最想了解的情况,有些很难启齿的问题,主持人也必须要问,但要采取迂回战术来问。比如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在采访卸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时,制片人要求要问关于莱温斯基的话题。杨澜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一个细节,每个总统卸任后都有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图书馆,而克林顿图书馆中有个“莱温斯基事件展区”。“为什么要把这个事件放到展区里?”杨澜的提问,很自然地让克林顿说出了当初事件的真相和对他的影响。  主持人现场采访的方法技巧,多种多样,千变万化,全靠主持人随机应变、见机行事,把采访对象身上真正感人的东西挖掘出来,展示给观众,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次成功的现场采访。
  (作者单位:蒙阴县广播电视局)  
编辑: 解西伟
已有 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我来评两句
后发表评论。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16122号 邮编:250014 电话:(97 196286 投稿邮箱:&&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转载需注明来源,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学一做采访报道线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