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氏沂南县城沂河花园距离北正乡榆钱河多少公里

元氏縣 - 王朝網路 -
| 分享&&當前位置: &&&&&&&&元氏縣&&&  元氏縣地處太行山東麓,河北省中南部,北距北京315公裏,距省會石家莊市30公裏,行政區劃爲15個鄉鎮、208個行政村,人口38萬,總面積668.4平方公裏,耕地面積54萬畝,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境內交通便捷,京廣鐵路、京深高速公路、107國道縱貫南北,有3個火車站,與周圍縣市相連的公路四通八達。  中文名稱:  元氏縣  外文名稱:  Yuanshi  行政區類別:  縣  所屬地區:  中國華北  政府駐地:  常山路  電話區號:  0311  郵政區碼:  051130  地理位置:  河北省中南部  面積:  668.4平方公裏  人口:  39萬人(2003年)  方言:  河北話  氣候條件:  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  著名景點:  封龍山、蟠龍湖、白果樹景區  車牌代碼:  冀A  特産:  因村驢肉、方中雞、宋曹酒  行政區劃代碼:  130132    目錄  元氏概況曆史沿革古代近現代行政區劃槐陽鎮宋曹鎮南因鎮殷村鎮南佐鎮姬村鎮東張鄉馬村鄉北褚鄉趙同鄉蘇陽鄉蘇村鄉北正鄉黑水河鄉前仙鄉行政區劃代碼農産産品礦藏資源自然、遺迹封龍山封龍書院蟠龍湖白果樹景區韓台夕照元氏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 封龍山石窟二、 兩通漢碑三、 常山郡故城址四、 西張村遺址五、 東韓台古墓六、朗公和尚塔七、 開化寺塔交通通訊交通通訊城鄉建設水利電力文化教育科技工作醫療衛生城區新貌元氏縣郵電大樓22萬伏變電站經濟發展綜合農業工業和建築業固定資産投資國內貿易和物價對外開放和旅遊財政金融科學技術和教育文化衛生和體育人民生活元氏 (北魏孝明帝女)  元氏概況元氏縣政府本數據來源于王朝地圖,最終結果以王朝地圖數據爲准。  元氏縣位于河北省中南部。西倚太行山與井陉縣接壤,西南鄰贊皇縣,南與高邑縣相接,東部與趙縣、栾城縣相鄰,北與鹿泉市相鄰。東西向39千米,南北向28千米。總面積849平方千米(簡冊)/668.4平方千米。總人口39萬人(2003年)。縣政府駐槐陽鎮常山路59號。  境內交通便捷,京廣鐵路、京深高速公路縱貫南北,有3個火車站,與周圍縣市相連的公路四通八達。  曆史沿革古代元氏曆史悠久,源遠流長,人傑地靈,英才輩出。戰國初元氏屬中山國,趙滅中山後屬趙國,趙王始封公子元于此,元氏由此而得名。西漢初設置爲縣,迄今已有兩千余年。這裏是東漢漢明帝劉莊的誕生地,古代著名數學家李冶晚年寓居西部封龍山,潛心研究數學理論,寫出了享譽中外的數學專著《益古演段》。 悠久的曆史給元氏留下了不少名勝古迹。東韓台「古墓群」;城內屹立著的「開化寺塔」;元氏「西周墓」;封龍山「石窟」;先後被省定爲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元氏「西周墓」出土銅器34件,玉器5件,銅器大都完整。西部山區封龍山有許多文物古迹,山色秀麗、風景宜人,流傳著諸多優美動人的傳說。封龍山漢碑有3通被納入我國百種名碑之列,譽爲「國寶」。  周初分封諸侯,槐水流域建有诋國,封龍山南麓建在飛龍邑。  戰國時屬中山國都城靈壽(平山三汲);趙國時,趙國公子元封于此,元氏縣由此而得名。  秦朝屬钜鹿郡。  西漢初設置爲縣。漢代設恒山郡,郡治元氏故城,漢文帝時避文帝諱(劉恒)稱常山郡。漢景帝時稱常山國。  西晉時常山郡治由元氏遷往真定(今石家莊北東古城一帶)。  隋複置恒山郡,治真定。近現代1943年1月獲鹿縣路南區域並元氏縣地圖  入元氏縣改稱元獲縣,1949年8月劃歸石家莊專區。1958年5月元氏高邑兩縣合並爲高元縣,同年12月贊皇並入,改稱元氏縣。1960年5月撤銷石家莊專區,元氏縣改屬石家莊市,1961年複設石家莊專區,元氏複屬之,1962年3月三縣(元氏、高邑、贊皇)分置,元氏縣恢複原建置。  1996年鄉鎮調整後,元氏縣轄5鎮、11鄉。1998年,姬村鄉改姬村鎮,元氏縣轄6鎮,9鄉。  2000年,元氏縣轄7個鎮、9個鄉。  行政區劃元氏縣轄6個鎮、9個鄉:槐陽鎮、宋曹鎮、南因鎮、殷村鎮、姬村鎮、南佐鎮、東張鄉、蘇陽鄉、趙同鄉、北褚鄉、馬村鄉、北正鄉、蘇村鄉、前仙鄉、黑水河鄉,1個辦事處,208個行政村。槐陽鎮舊城區、新城區2個社區;南關、南街、中街、東街、東關、西街、西關、賈莊、野場、西原莊、東原莊、陳村、鐵屯、花園、寺莊、東韓台、西韓台、官莊、 郭村、南杜、西尖中、東尖中、南尖中、李村、裏仁莊、北蘇、王泉口、方中、來廂村委會宋曹鎮宋曹、建安、王宋、大孔、小孔、東崗汪、西崗汪、南蘇、東解、 西解、叩村南因鎮南因、(一街、二街、三街、四街)、南因莊、賈村、孟村、南凡、 翟北凡、仝梅呂、褚固、趙堡、東杜、北杜、西杜、牛房莊、董堡殷村鎮殿村、西郝、魏村、褚莊、南吳會、紅旗、故城、小留、北程、南程、趙村、陳郭莊、院家村、牛家樓南佐鎮南佐(東南街 西南街東北街西北街)、北佐(小南佐)、封照、窯上、南龍池、北龍池、蘇莊(大寺峪)、長村、候村姬村鎮姬村、閡堡、王家莊、範家莊、前趙莊、後趙莊、東正莊、西正莊、裏余、北吳會、城郎、赤良、前黃家營、後黃家營東張鄉東張、西張、上張、苗莊、杜莊、西正、東正、晏莊、黎村、北岩、(北岩南莊)、莊窠裏、大陳莊、西富、(西一、西二)、東富馬村鄉馬村、泉村、營裏、段村、使莊、太平莊、福元莊、彭家莊、當輔 莊、張掖、(一大、二大、三大、四大)、萬年、聊村、(聊村莊)北褚鄉北褚、南褚、西褚、胡泉、東同下、西同下、吳村、梅村、東賈、 西賈、(馬家莊)、東陽村、西陽村、新陽村趙同鄉趙同、野鹿頭、西于科、東于科、高家莊、墨池、井下、下汪、龍& 正、北白樓、方裏、毛遺、池村蘇陽鄉北蘇陽、南蘇陽、東蘇陽、東城角、西城角、李家莊、何家溝、武 莊、郭北(郭北莊)、上莊、溝北、紙屯、南白樓、車汪溝蘇村鄉南蘇村、(南溝莊)、北蘇村、王村、齊範(齊範莊、豪家莊)、孔村、北營、南營、嶽莊(嶽莊北莊、嶽莊西莊)、高莊北正鄉北正、南正(南正莊)、楊家寨(榆錢河,青泥溝)、東台城、(馮溝莊)、西台城、鹿台(鹿台莊、楊溝、楊家嶺)、窯子莊、 時家莊、褚家莊(田家莊,武家峪)黑水河鄉黑水河、馬嶺、北莊、明秀村、王家莊、喬家莊、三道坡、胡家莊、 曠村、南沙灘、北沙灘、佃戶營(嶺頭、羊圈、桃園、落地、鹿家 溝、代家溝、圈門溝、界牌、北彎、澇片、代家莊、東白洋、西白洋、東南莊、鞍子溝、牌風梁)前仙鄉前仙、後仙、口頭、南紫溝、北紫溝、牛家莊(香園溝)、北馬、南馬、東嶺底、西嶺底、石板溝、(五裏莊)行政區劃代碼130132 元氏縣   槐陽鎮   殷村鎮   南佐鎮   宋曹鎮   南因鎮   姬村鎮   馬村鄉   東張鄉   趙同鄉   北褚鄉   蘇村鄉   蘇陽鄉   北正鄉   前仙鄉   黑水河鄉  農産産品元氏縣資源豐富,土肥山美,物華天寶,阡陌流金。西部山區盛産滿天紅石榴、核桃、無核黑棗、大紅袍柿子,人稱「元氏四寶」,聞名遐迩,享譽中外。東部平原素有「糧倉棉海」之稱,盛産小麥、玉米、棉花、花生、油菜、芝麻、大豆、紅薯以及蔬菜、瓜果等。在縣城建有國家糧食儲備局、河北省糧食局投資5000萬元的億斤機械化糧庫。  礦藏資源元氏縣礦藏資源豐富。西部山區、中部丘陵區現已探明的礦藏資源有十幾種,其中蛇紋石儲量1500萬噸,石英石儲量150萬噸,鉻礦石儲量300萬噸,矽礦石儲量4億噸,大理石儲量1000多萬噸,高嶺土儲量28000萬噸,石灰石儲量5520萬立方米,縣城北部有儲量6000萬噸的優質煤層。  自然、遺迹元氏縣山川秀麗,旅遊景點衆多,悠久的曆史爲元氏造就了許多元氏縣風光  名勝古迹,東韓台古墓群爲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內矗立著開化寺塔,雄偉壯觀。元氏西周蒸出土銅器34件玉器5件,銅器大都完整。近幾年又開發了封龍山、蟠龍湖和白果樹三大旅遊景點。封龍山旅遊開發區有封龍山石窟、漢碑、修真觀遺址、封龍書院遺址、義軍寨遺址等諸多人文景觀,更有千年白果樹枝繁葉茂。蟠龍湖旅遊區山青水川,千年古刹蟠龍寺聖景宜人,目前已開發了許多高檔別墅和各種遊樂服務設施,蟠龍湖旅遊區已成爲集度假、娛樂、觀光、旅遊于一體的理想場所。封龍山、蟠龍湖與白果寺景區已構成該縣的旅遊經濟「金三角」。封龍山又名飛龍山、西接太行、東鄰平原、巍然崛起,頗似一盤繞欲飛的巨龍。山上有漢碑、石窟、臥佛、封龍書院、義軍山寨、禅房院、修真觀、老龍潭、八仙堂等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觀。目前已完成了封龍書院圖紙設計,新修了環山公路,修複了修真觀及西石堂前殿等景點。  封龍山是一座曆史文化名山,這裏既有渾然天成的自然景觀,又有十分豐富的曆史資源,在我國文化史、科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封龍山地處太行山東麓,元氏縣與鹿泉市交界處,東北距省會石家莊市區22公裏,它以燦爛的曆史文化和秀麗的自然風光,贏得了曆代文人墨客的吟詠和遊人的贊歎。  碑碣石刻是封龍山的一大特色,有東漢以來的碑、碣、題  封龍山風景(3張)  刻百余處,尤其是漢碑,無論從書法藝術,還是內容諸方面,都是中國石刻中的珍品,素來爲金石學家所注目。目前發現見諸史籍的漢碑有《祀三公山碑》、《無極山碑》(又稱《三公神碑》)、《封龍山之頌》、《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等六通,現《祀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仍以實物原件保存在封龍山「漢碑堂」內。這幾通漢碑,具有極高的書法和曆史文物價值。除了漢碑以外,封龍山還有金元以來碑碣十余通。封龍山的摩崖石刻,尤其是題景摩崖石刻,是封龍山書法藝術的瑰寶。另外,曆代贊詠封龍山的詩詞歌賦,也多賴刻石傳世。景詩互映,詩石相襯,珠聯璧合,構成了封龍山這座曆史文化名山的主調。  封龍山還是石家莊地區最早的佛教名山,早在東晉十六國時,這裏便有佛教寺院興起,曆代道家也在這裏興盛發展,留下了宮觀廟宇及遺址十幾處。  封龍山主峰海拔812米,由于其矗立于平原邊緣,更顯得挺拔峻峭。這裏有多姿的怪石奇峰,鬼斧神工的天然洞穴,沁人心脾的清泉碧溪,峥嵘茂密的林木繁花,它們與豐厚的曆史文化資源交相輝映,遂使封龍山成爲河北省的風景名勝區。封龍書院唐、五代以後,書院這種傳授知識的形式興盛起來,封龍山成爲河北書院的發祥地。到北宋時,河北見諸記載的書院僅有三處,全在封龍山中,在河北名震一時,這裏遂成爲文化教育發達之區。其中的封龍書院在封龍山之陽山腳下,此處山清水秀,林木蔥郁,環境優雅,曆代都有名流在此結廬授業。特別是元代傑出的數學家李冶,晚年在封龍山下聚徒講學,因其對建立代數方程一般方法的天元術的巨大貢獻,而奠定了封龍書院在中國教育史、科學技術史上的地位。李冶的天元術被看作是符號代數的開端,所設未知數稱爲天元,由此建立方程,這是中國傳統數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創造,被稱爲元代數學的精粹。蟠龍湖位于潴龍河上遊。湖南岸有蟠龍寺遺址。湖光山色相映,是夏日消暑的最佳場所。爲遊人提供旅遊彩船、劃船、鈎魚等服務項目。目前,蟠龍湖旅遊區已建成了工商行渡假村、吉達渡假村、經貿會議中心、民政培訓中心等十幾家賓館和療養基地,一次可接待遊客3000多人。區內遊樂設施完善,垂釣、劃船、遊泳、登山、大型沖水梯、高速摩托艇、水空飛人、湖心泳池、碰碰船等水上遊樂項目頗有名氣。白果樹景區白果樹景區有棵被稱爲千年活化石的白果樹。樹齡已有千余年,周長7米,挺直高大,樹葉茂盛,樹種極爲珍。附近有普濟寺遺址,小型溶洞,清泉松柏等。韓台夕照省級文保單位東韓台漢代古墓。古墓原爲縣城南漢墓群一部分,原有9個,封土高大。學大寨時期大部已平,現僅存三個底部相連的土丘。1956年,此地爲河北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曾出土過陶雞、陶狗和「半兩」、「五铢」等錢幣。古墓原爲縣城南漢墓群一部分,原有9個,封土高大。學大寨時期大部已平,現僅存三個底部相連的土丘。另外「韓台夕照」爲元氏縣縣志所載八景之一。公元前205年,大將韓信率漢軍兩面夾擊,在泜水(今槐河)大破趙軍,爲劉邦最終勝項羽、統一全國創造了有利的戰略局面。當年,韓信曾在泜水附近虛設假糧台點將,相傳,現存于元氏縣東韓台村的古墓遺址爲點將台的一部分。小時候聽老人們講,東、西韓台的村名由來于韓信點將台,以方位東、西命名。  附:汦水之戰(韓台奇計)  中國楚漢戰爭中,漢將韓信開辟北方戰場,在井陉口(今河北井陉東)一帶對趙軍的一次出奇制勝的進攻作戰。  井陉口是太行隘口之一,趙軍據守。漢軍僅有數萬兵力,處于劣勢和被動地位。陳余的謀士李左車分析,井陉道路狹窄,車不能並進,騎不能成列,漢軍糧秣必在後面,請率兵3萬,從小路截斷漢軍糧道,使漢軍進不能戰,退不能還,荒野無糧,不出十天必敗。陳余則認爲韓信兵少,千裏來襲,疲憊不堪,理當正面迎擊。  韓信探知陳余拒納李左車建議,即揮軍前進,在距井陉口30裏處紮營。夜半,傳令發兵,先選輕騎2000,每人手持赤旗,從小路依山隱蔽,待機行動。韓信鑒于敵強己弱,所領士卒多未經訓練,乃一反常規,派兵萬人爲前鋒,背綿蔓水(今綿河)列陣,置軍于絕地。趙軍見狀,以爲韓信不知兵事。天明,韓信建大將旗鼓,率主力向井陉口進發,趙軍出壁壘迎擊。激戰多時,韓信佯敗,棄旗鼓奔向背水陣。趙軍中計,全力出擊,爭奪旗鼓,追逐漢軍。背水爲陣的漢軍拚死抵抗,依山隱蔽的2000名漢軍騎兵乘虛馳入趙軍壁壘,樹起2000面赤旗。趙軍進攻不能獲勝,正欲退軍,望見壁上漢軍赤旗,驚皇潰散。  漢軍乘勢追擊,趙軍依仗泜水之險,准備長期對峙,韓信用假糧堆計誘陳余出戰,結果,斬陳余于泜水(今槐河)上。趙歇逃回信都(今河北邢台),不久被俘,李左車被收降。  在此戰中,韓信深入險地,背水設陣,一舉殲滅趙軍,成爲中國古代戰爭史上靈活用兵、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元氏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 封龍山石窟封龍山石窟坐落在縣城西北2 O公裏的封龍山上,石窟位于山南麓,有西石堂石窟、東石堂石窟、八仙堂,因東石堂、八仙堂內摩崖雕刻均已不存,現封龍山石窟指西石堂石窟。  石窟位于北龍池村北1公裏山腰,東西分三個洞窟,坐北朝南,東西長3 O米,南北寬2 O米,居高臨下,風景秀麗,1 994年公布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封龍山石窟爲我國北方早期石窟之一,是我國北齊和唐宋佛教石窟藝術精華的重要組成部分。二、 兩通漢碑祀三公山碑,又稱「大三公山碑』』。爲省級重點保護單位。此碑刻于東漢元初四年(公元111 7年),三公山坐落于元氏縣城西北2 5公裏前仙村北,元氏境內古稱六名山之一。  祀三公山碑爲砂石質,無額無座,高1.6 7米,寬O.6 9米,厚0.2 4米,碑陽篆書1 O行,行1 O余字不等,全碑1 9 7字,現存1 8 7字,碑石表面粗糙,下半部因風化個別字已脫落。  白石神君碑,青石質,通高2.3米,寬O.7 9米,上寬O.7 6米,厚O.1 6米,圓形碑首,碑額篆題陽文「白石神君碑」,周圍透雕螭龍與人形。碑陽隸書1 6行,行35字,記述白石神君功德及頌辭。  此碑刻于東漢光和六年(公元1 8 3年),爲常山相馮巡、元氏縣令王翊等所立。現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公山碑和白石神君碑一向與華山廟碑、乙瑛碑、曹全碑等名碑齊名,備受世人的關注。三、 常山郡故城址城址位于元氏縣城西北十公裏故城村南,是邊長爲1500米的正方形城址。現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此城始建于戰國趙孝成王十一年(公元前2 5 5年),漢劉邦三年,在此置恒山郡並治元氏縣。文帝元年更名常山郡。西晉初常山郡移治真定。此城仍治元氏縣,屬趙國。北齊天保5年(公元5 5 4年),廢除元氏縣,隋末義軍劉黑闼攻破此城,城廢。四、 西張村遺址遺址位于縣城南西張村500米,遺址呈不規則台地,高出附近地面1~1.5米,上爲農田,南北長24 O米,東西寬2 1 O米,占地面積43200平方米,文化層厚2米。一九八二年公布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79年、1982年分別在此發現兩座古墓,從墓中出土的青銅器銘文知這裏是西周初期辄國的國君墓地,元氏一帶爲古羝國。它在曆史學上的意義主要提示了以下三點:  1.西周初期辄國的存在及其地理位置;  2.邢國始封的地點在今邢台附近;  3.邢國與北戎的關系。五、 東韓台古墓東韓台古墓現有封土,東西長9 0米,南北寬2 4米,高6米,占地面積2 1 6 O平方米,由三個底部相連的土丘組成。古墓座落在元氏縣城東韓台村北,現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六、朗公和尚塔塔位于蟠龍湖度假區內的蟠龍寺停車場西邊。塔爲全石質,八角和尚墓塔,此塔原在孟村與趙堡兩村之間的農田中,1 9 9 8年移到現在的地點。塔通高5.64米,占地3平方米,始建于元代至元廿四年,由塔頂、塔身、塔基座三部分構成,塔正面刻:朗公和尚塔銘。1 9 94年公布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七、 開化寺塔開化寺塔位于元氏縣城西南隅。原有寺'內建築大多已毀圮,現僅存磚塔一座。開化寺塔爲密檐式實心磚塔,建在用磚壘砌的台基上。塔身平面呈八角形,九級,通高2 3米。該塔屬金代建築,現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化寺塔建築結構嚴謹,造型優美,是元氏縣內一座極具代表性的古建築。  交通通訊交通全縣已建有各種等級公路120條,通車裏程總長640.6公裏,實高速公路  現了鄉鄉通油路,村村通汽車,基本構成了以幹線公路爲骨架,以縣鄉道路爲延伸,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絡。元氏縣汽車運輸市場聞名全國,已成爲全縣國民經濟繁榮發展的特色支柱産業。通訊全縣郵電通訊事業發展迅速,郵政專用電信網、移動網、聯通網遍布城鄉,全縣郵政線路總長爲580公裏,可同168個國家和地區,國內170多個城市開展互辦特快專遞業務。縣內程控電話網可與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700多個城市、縣進行直播通訊,數字移動電話實現了與國內大部分省市自動漫遊。  城鄉建設2001年文化路開通後,城區面積由原來。6.5平方公裏擴展到目前的15平方公裏。近幾年,重點進行了縣城搬遷和各種配套設施建設,先後完成了鐵路、公路立交橋建設,使站西站東連爲一體;開通了長春路、人民街、蟠龍路;新開了高標准的文化路,南延北展了嘉惠街、新開了中央大街、拓寬了華西路,初步構成了縣城街道和主體框架,形成了「東西兩橋貫通、城區六橫六縱」的縣城交通格局,爲經濟發展備足了廣闊空間。同時還完成了文化路、南北地道橋彎道、高速公路引線與井元路交叉口環島、人民路西段和嘉惠街等道路的綠化帶、綠地工程,縣城形象進一步提升。  水利電力全縣有中小型水庫34座,總庫容9706萬方,其中八一水庫爲中型水庫,設計庫容7400萬方,中型灌區2處,控灌面積13.5萬畝,大型灌區2條(引崗和八一)幹渠總長118.9公裏。實施了集雨工程、小流域重點治理、旱莊工程、節水工程等項目150余個,建設各類水利工程5000余項。投資1000余萬元,完成了城區集中供水工程。2003年奪得全省「海河杯」競賽第一名。該縣股份制辦水經驗得到了國家、省、市各級領導的肯定和重視。  元氏縣電力能源充裕,各種輸變電工程及設施建設初具規模。縣內有220KV變電站1座,110KV變電站2座,容量94500KAV;35KV變電站9座,總容量90350KVA;農村低壓配變共1616台,總容量爲156090KVA。全縣有35千伏線路4條,總長44.6公裏,10千伏線路總長536公裏,年售電量4億千瓦時。縣內有裝機容量爲21500千瓦熱電廠1座,並實現了縣城範圍的余熱供暖,生産生活用電、用汽有充分保障。  文化教育縣內有文化館、文化宮、電影公司、新華書店、圖書館各1座,各鄉鎮建有文化站。有線電視台,開通了綜合1套、2套、點播頻道和影視頻道。全縣擁有籃球、排球、乒乓球、田徑、武術、棋類、老年人、農民、信鴿等專業體育協會14個,在文化宮廣場西側建有公共體育健身場所,占地1000平方米,裝設18套健身器械。  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41所,其中小學192所,初中34所,普通高中3所,私立學校9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職教中心1所,幼兒園6所,校舍建築面積38.6萬平方米,共有學生92429人,教職工總數4479人,小學、初中教師學曆達標率分別爲100%、95.5%。1996年通過了國家「兩基」達標驗收,成爲「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縣」。1999年和2002年均順利通過省「普九」複查驗收,全縣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中考、高考在連續5年取得好成績的基礎上,高考上線率逐年提升。  科技工作全縣現有科技人員5410人,其中高職153人,中職1620人;民營科技企業23家,技工貿總收入1.5億元。技術貿易機構15家,技術交易總額570萬元。  全縣科技體系基本形成,縣辦骨幹企業和80%以上骨幹鄉鎮企業建有廠辦科技機構,實驗室,設有技術副廠長,從事科技開發和技術管理的人員達850人。  縣級科研推廣機構有農技推廣中心、科技開發中心、林業技術服務中心、農機化研究所、種子公司、植物醫院、獸醫院、水産服務站等。  醫療衛生共有9個全民醫療衛生單位,其中縣醫院、中醫院、雙惠醫院爲二級甲等醫院,幹部職工871人,中專以上學曆占80%,專業技術人員占86%;高級職稱人員22人,中級職稱人員183。設有床位462張。有鄉鎮衛生院15所,村衛生室和個體診所208個,鄉村醫生648人。近年來,建設了縣醫院病房樓、中醫院西病房樓及衛生婦幼大樓、雙惠醫院、傳染病醫院,鄉鎮衛生院建設步伐加快。  元氏縣有敬老院6個。總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其中縣級光榮院1個,床位20張。縣級敬老院1個,鄉級敬老院4個,其中姬村鎮敬老院爲省甲級敬老院,建設了縣孤兒院。全縣納入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67戶,共1288人。  城區新貌元氏縣郵電大樓元氏縣資源豐富,土肥山美,物華天寶,阡陌流金。西部山區盛産核桃、無核黑棗、大紅袍柿子、滿天紅石榴,人稱「元氏四寶」,聞名遐迩,享譽中外。東部平原素有「糧倉棉海」之稱,盛産小麥、玉米、棉花、花生、油菜、芝麻、大豆、紅薯以及蔬菜、瓜果等。西部山區、中部丘陵區現已探明的礦藏資源有蛇紋石、石英石、鉻礦石、矽礦石、大理石、高嶺土、石灰石等40多種礦藏。縣城北部有儲量6000萬噸的優質煤層,煤礦建設屬省「八五」重點項目,已竣工投産。旅遊資源得到充分挖掘,省級旅遊度假區蟠龍湖水面寬闊、山水相間、風景如畫,區內已開發了高檔別墅,各種遊樂設備、服務設施和娛樂場所一應俱全,已經成爲集度假、娛樂、觀光、旅遊于一體的理想場所,並被評爲全市十佳景點之一。省級風景名勝區封龍山山峻水美,風光秀麗,曆史文化積澱深厚,集佛、道、儒家曆史景觀于一身,是久負盛名的曆史文化名山。  「九五」期間,元氏縣國民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九五」未,國內生産總值達到31.7億元,年均增長達13.8%,其中,第一、二、三産業增加值年均增長分別達到11.2%、14%和15.3%。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3.6%,「九五」未突破億元大關。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和農民人均收入年均分別增長9.4%和9%。城鄉居民消費結構明顯改善,旅遊、文化教育、娛樂服務、住房等消費支出增長較快,電話普及率由「八五」未的1200部發展到「九五」未的13000部。産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優質糧食品種和蔬菜、林果、食用菌種植面積增加。全縣石榴基地擴展到5萬畝,面積居全省第一。全縣農業産業化經營率達到40%以上。22萬伏變電站工業生産通過加大項目投入,實施資産重組,使化工總廠、熱電廠、化肥廠等骨幹企業生産規模和市場競爭力不斷提高,初步形成了以化工、電子、輕紡等爲特色的工業生産格局,達到了年産液氰8萬噸、尿素6萬噸、發電量1.65億千瓦時的規模生産能力。第三産業實現長足發展,三産增加值已占到國民生産總值的36%,「九五」未達11.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平均年遞增16.1%,「九五」未達到6.4億元。商貿企業特色經營成效明顯,多項指標位居全市、全省前列。  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突破性進展。共建成各種等級公路108條,通車裏程520公裏。萬門程控電話、無線尋呼、移動通信、網絡通信快速發展,通信條件得到優化。220KV變電站開工興建,農村低壓電網改造全部完成,供電條件明顯改善。舊城改造、縣城建設力度加大,縣城面積由原來的6.5平方公裏增加到15平方公裏。科技、教育、文化及各項社會事業有了長足發展。全縣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通過了國家、省「雙基」複查。縣圖書館、文化宮、有線電視台及電影院綜合性改造工程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建成投入使用。衛生事業健康發展,「連鎖醫院」模式受到國務院領導的肯定。  經濟發展綜合全縣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2007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810470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2.3%。第一産業穩定增長,實現增加值141591萬元,增長3.1%;第二産業較快增長,實現增加值429353萬元,增長14.7%;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239526萬元,增長13.2%。人均地區生産總值達2.03萬元,同比增長18.7%。  年末全縣常住人口401938人,比上年增長1.48%,其中城鎮人口75295人,農村人口326643人。全縣人口出生率11.53%。死亡率5.01‰,自然增長率6.52%。  全縣城鎮單位從業人員15452人,其中在崗職工15287人,比上年減少0.2%,全縣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爲12795元.比上年增長14%。全縣城鎮從業人員爲36337人,比上年增長4%。  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障事業實現又快又好發展。全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10379人。城鎮職工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8340人.失業保險覆蓋率爲83%。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5871人。全縣16658人參加了職工醫療保險,增長5%,醫療保險覆蓋率達88%,比上年提高了5個百分點。城鄉困難家庭、特困群體得到有效救助,全縣共有7765人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元氏縣繼續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經濟發展,不斷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全縣民營經濟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569816萬元,比上年增長18.7%,占全縣GDP的比重達到70.2%;民營經濟上繳稅金20866萬元,比上年增長20%,占縣財政收入的比重達到69%。農業全縣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業基礎地位得到鞏固。全縣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産值273811萬元,比上年增長4.1%,其中現價農業産值109636萬元,增長4.17%,現價牧業産值161389萬元,增長3.92%,農林牧漁服務業産值110萬元,增速持平。糧食生産獲得豐收,總産量達到27.7萬噸,比上年增加了0.5萬噸,糧食畝産402公斤,比上年增加5公斤,再創曆史新高。  農業機械化在普及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農業用電呈較快增長。全縣農用機械總動力爲61.12萬千瓦,比上年增長5.5%。大中型拖拉機1370台,增長4.6%。當年機耕面積25333公頃,機播面積3.4萬公頃,機收面積2.1萬公頃。農村用電量1億千瓦時,增長10.6%。工業和建築業全縣工業經濟好中快進,增長較快,效益明顯提高。全縣規模以上工企業完成工業總産值833:353萬元,同比增長31.4%,完成增加值275833萬元.比上年增長20.1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産銷率達97.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48276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6.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82215萬元,增長16.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63732萬元.增長11.92%。固定資産投資全縣繼續以經濟結構調整爲主線,積極謀劃發展思路,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固定資産投資呈現了較快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達到54.18億元,比上年增長66.45%,其中城鎮固定資産投資34.55億元,增長46.15%;農村非農戶投資14.76億元,增長74.4%。城鎮投資中,第一産業完成投資13677萬元,第二産業完成投資197358萬元,第三産業完成投資134487萬元。本年新開工項目305個,施工項目個數351個,施工面積和竣工面積達到97萬平方米和92萬平方米。國內貿易和物價消費品市場繁榮,呈現出需求旺盛的良好態勢。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  額157959萬元,比上年增長15.7%。  共有商品交易市場16個,其中消費品市場14個,生産資料市場2個,全年商品交易市場成交額達99675萬元,比上年增長14.2%。對外開放和旅遊旅遊業穩定發展,旅遊人數和收入繼續增長。全年接待國內遊客人數4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0.29%。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1568萬元,比上年增長0.1%。財政金融在工業經濟效益大幅提高的情況下,全縣依法加強稅收征管,大力促進增收。財政收入呈現了較快增長。全部財政收入完成:30207萬元,增長25.0%.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2522萬元,增長26.7%。在全部稅收中,增值稅完成13593萬元,增長31.55%;營業稅完成4947萬元,增長16.65%;企業所得稅完成3995萬元,同比下降13.7%;個人所得稅完成2723萬元,增長65.73%。全縣一一般預算支出27747萬元,增長18.11%,其中醫療衛生支出1113萬元,同比增長58.55%;教育支出1166l萬元,增長39.64%;科學技術支出308萬元.增長440%: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896萬元,增長51.61%。全縣農村社會救濟支出146萬元.保障了特殊社會群體的資金需要,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金融穩定,存、貸款余額持續增長。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幣存款余額406201萬元,比年初增加45974萬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繼續增加,年末城鄉居民本幣儲蓄存款余額335513萬元,比年初增加:36476萬元。金融機構本幣貸款余額197678萬元,比年初增加325萬元。科學技術和教育科技成果水平提高,專利申請快速增長。取得科技成果9項,其中達到國內領先水平3項,國內先進水平6項,全年獲市級科技進步獎l項。全年申請專利12項,授權8項,分別比上年增長20%和30%。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全縣擁有普通中學37所,在校生27676人,教師2148人。中等職業學校2所,在校生1172人,教師109人。小學147所,在校生37187人,教師2044人。學齡前兒童人學率達。100%,初中升學率99.9%;高中升學率73%。文化衛生和體育文化事業繁榮活躍。年末共有文化館、影劇院3個,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館總藏書4.6萬冊。廣播綜合覆蓋率99.3%,有線電視綜合覆蓋率60%。、  衛生事業建設取得新成績,民營醫院發展迅速,醫生、床位數繼續增加。全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3個,其中醫院8個,防疫站1個.婦幼保健院1個。衛生機構實有床位636張,其中醫院擁有床位480張,均增加。全縣搠有:衛生技術人員814人,其中執業醫師320人,執業助理醫師76人,注冊護士196人。藥劑師55人。  城鄉建設步伐加快,道路交通不斷完善。繼續新建、續建和大修城鄉道路,使城鄉道路交通體系得到進一步優化。市政配套設施逐步完善。城市道路總長度758公裏。城區集中供水擁有水源井5座,日産水能力3500立方米,管線總長度15.9公裏,供水量126萬立方米。  城市公用事業迅速發展。供熱管道總長度18000米,城市集中供熱面積達120萬平方米,增加了20萬平方米。  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成績,城市綠化美化取得新進展。以汙染物排放總瀣削減爲主線。以水和大氣汙染防治爲重點,加大綜合整治力度。全縣工業煙塵排放達標率77%,工業企業廢水排放達標率97%。建成區面積10.5平方公裏,其中綠化覆蓋面積278.4公頃。人民生活2007年,城鎮居民收入和農民收入較快增長,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消費支出增長較快。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44元,增長13.6%,保持了較高增長水平。人均消費支出7512.78元,增長24.1%。農民人均純收入爲4658元,增長14.3%,持續兩位數增長。  居民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家庭耐用品擁有量不斷增加。居民住戶抽樣調查顯示,截止2007年末,城鎮居民家庭每百戶擁有家用汽車2輛,彩電114台,電冰箱、冰櫃104台,洗衣機106台,空調器84台,移動電話144部,家用電腦36台;農村居民百戶擁有彩電75台,洗衣機74台,移動電話42部,空調1台,電冰箱4台,都有所增加。  城鄉居民住房條件進一步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建築面積39平方米,增加8平方米;農民人均住房面積41.7平方米,增加0.2平方米。[1]  元氏 (北魏孝明帝女)元氏(528年2月12日-?),女,鮮卑人,中國北魏皇室成員,生于北魏首都洛陽(今中國河南省洛陽市),真名不詳,元姓(本爲拓跋姓),是北魏孝明帝元诩與宮嫔潘外憐的女兒,也是孝明帝唯一的骨肉。出生後因時局危險,所以她的祖母、掌握帝國實際大權的皇太後胡氏對外宣稱本爲女性(即皇女)的她是男性(即爲皇子),並宣布大赦天下,改元武泰以安人心。不久,孝明帝暴崩,尚在襁褓中的「皇子」元氏以先帝唯一子嗣的身份繼位(528年4月1日),在名義上成爲了北魏皇帝。元氏即位當天便被廢黜,由幼主元钊繼位,之後史書上便沒有了對她的記載。&&&&&&&&熱門點閱
&&&日版寵物情人2017的插曲,很帶節奏感,日語的,女生唱的。
最後聽見是在第8集的時候女主手割傷了,然後男主用嘴幫她吸了一下,插曲就出來了。
歌手:Def...老鍾家的兩個兒子很特別,就是跟其他的人不太一樣,魔一般的執著。兄弟倆都到了要結婚的年齡了,不管自家老爹怎麽磨破嘴皮子,兄弟倆說不娶就不娶,老父母爲兄弟兩操碎了心...把牛仔褲磨出有線的破洞
1、具體工具就是磨腳石,下面墊一個硬物,然後用磨腳石一直磨一直磨,到把那塊磨薄了,用手撕開就好了。出來的洞啊很自然的。需要貓須的話調幾...先來看下敬業福和愛國福
今年春節,支付寶再次推出了“五福紅包”活動,表示要“把欠大家的敬業福都還給大家”。
今天該活動正式啓動,和去年一樣,需要收集“五福”...有時候我們打開冰箱就會聞到一股異味,冰箱裏的這種異味是因爲一些物質發出的氣味的混合體,聞起來讓人惡心。 産生這些異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很多人有這種習...簡介
《極品家丁》講述了現代白領林晚榮無意回到古代金陵,並追隨蕭二小姐化名“林三”進入蕭府,不料卻陰差陽錯上演了一出低級家丁拼搏上位的“林三升職記”。...你就是我最愛的寶寶 - 李溪芮
(電視劇《極品家丁》片尾曲)
作詞:常馨內
作曲:常馨內
你的眉 又鬼馬的挑
你的嘴 又壞壞的笑
上一秒吵鬧 下...烏梅,又稱春梅,中醫認爲,烏梅味酸,性溫,無毒,具有安心、除熱、下氣、祛痰、止渴調中、殺蟲的功效,治肢體痛、肺痨病。烏梅泡水喝能治傷寒煩熱、止吐瀉,與幹姜一起制...什麽是脂肪粒
在我們的臉上總會長一個個像脂肪的小顆粒,弄也弄不掉,而且顔色還是白白的。它既不是粉刺也不是其他的任何痘痘,它就是脂肪粒。
脂肪粒雖然也是由油脂...來源:中國青年報
新的攻擊方法不斷湧現,黑客幾乎永遠占據網絡攻擊的上風,我們不可能通過技術手段杜絕網絡攻擊。國家安全保障的主要方向是打擊犯罪,而不是處置和懲罰...夫妻網絡直播“造人”爆紅
  1月9日,溫嶺城北派出所接到南京警方的協查通告,他們近期打掉了一個涉黃直播APP平台。而根據掌握的線索,其中有一對涉案的夫妻主播...如何防止牆紙老化?
(1)選擇透氣性好的牆紙
市場上牆紙的材質分無紡布的、木纖維的、PVC的、玻璃纖維基材的、布面的等,相對而言,PVC材質的牆紙最不透氣...觀點一:破日本銷售量的“鮮肌之謎” 非日本生産
近一段時間,淘寶上架了一款名爲“鮮肌之謎的” 鲑魚卵巢美容液,號稱是最近日本的一款推出的全新護膚品,産品本身所...系腰裙(北宋詞人 張先)
惜霜蟾照夜雲天,朦胧影、畫勾闌。人情縱似長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幾番圓。
欲寄西江題葉字,流不到、五亭前。東池始有荷新綠,尚小如...關于女人的經典語句1、【做一個獨立的女人】
思想獨立:有主見、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有上進心,永遠不放棄自己的理想,做一份自己喜愛的事業,擁有快樂和成就...你想體驗機器人性愛嗎?你想和性愛機器人結婚嗎?如果你想,機器人有拒絕你的權利嗎?
近日,第二屆“國際人類-機器人性愛研討會”大會在倫敦金史密斯大學落下帷幕。而...10.土耳其地下洞穴城市
變態指數:★★☆☆☆
這是土耳其卡帕多西亞的一個著名景點,傳說是當年基督教徒們爲了躲避戰爭而在此修建。裏面曾住著20000人,......據英國《每日快報》報道,一位科學家兼理論家Robert Lanza博士宣稱,世界上並不存在人類死亡,死亡的只是身體。他認爲我們的意識借助我們體內的能量生存,而且...《我愛狐狸精》 - 劉馨棋
  (電視劇《屏裏狐》主題曲)
  作詞:金十三&李旦
  作曲:劉嘉
  狐狸精 狐狸仙
  千年修...&&&&&元氏縣地處太行山東麓,河北省中南部,北距北京315公裏,距省會石家莊市30公裏,行政區劃爲15個鄉鎮、208個行政村,人口38萬,總面積668.4平方公裏,耕地面積54萬畝,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境內交通便捷,京廣鐵路、京深高速公路、107國道縱貫南北,有3個火車站,與周圍縣市相連的公路四通八達。
中文名稱:
外文名稱: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政府駐地:
電話區號:
郵政區碼:
地理位置:
河北省中南部
668.4平方公裏
39萬人(2003年)
氣候條件:
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
著名景點:
封龍山、蟠龍湖、白果樹景區
車牌代碼:
因村驢肉、方中雞、宋曹酒
行政區劃代碼:
元氏概況曆史沿革古代近現代行政區劃槐陽鎮宋曹鎮南因鎮殷村鎮南佐鎮姬村鎮東張鄉馬村鄉北褚鄉趙同鄉蘇陽鄉蘇村鄉北正鄉黑水河鄉前仙鄉行政區劃代碼農産産品礦藏資源自然、遺迹封龍山封龍書院蟠龍湖白果樹景區韓台夕照元氏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 封龍山石窟二、 兩通漢碑三、 常山郡故城址四、 西張村遺址五、 東韓台古墓六、朗公和尚塔七、 開化寺塔交通通訊交通通訊城鄉建設水利電力文化教育科技工作醫療衛生城區新貌元氏縣郵電大樓22萬伏變電站經濟發展綜合農業工業和建築業固定資産投資國內貿易和物價對外開放和旅遊財政金融科學技術和教育文化衛生和體育人民生活元氏 (北魏孝明帝女)
元氏概況元氏縣政府本數據來源于王朝地圖,最終結果以王朝地圖數據爲准。
  元氏縣位于河北省中南部。西倚太行山與井陉縣接壤,西南鄰贊皇縣,南與高邑縣相接,東部與趙縣、栾城縣相鄰,北與鹿泉市相鄰。東西向39千米,南北向28千米。總面積849平方千米(簡冊)/668.4平方千米。總人口39萬人(2003年)。縣政府駐槐陽鎮常山路59號。
  境內交通便捷,京廣鐵路、京深高速公路縱貫南北,有3個火車站,與周圍縣市相連的公路四通八達。
曆史沿革古代  元氏曆史悠久,源遠流長,人傑地靈,英才輩出。戰國初元氏屬中山國,趙滅中山後屬趙國,趙王始封公子元于此,元氏由此而得名。西漢初設置爲縣,迄今已有兩千余年。這裏是東漢漢明帝劉莊的誕生地,古代著名數學家李冶晚年寓居西部封龍山,潛心研究數學理論,寫出了享譽中外的數學專著《益古演段》。 悠久的曆史給元氏留下了不少名勝古迹。東韓台「古墓群」;城內屹立著的「開化寺塔」;元氏「西周墓」;封龍山「石窟」;先後被省定爲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元氏「西周墓」出土銅器34件,玉器5件,銅器大都完整。西部山區封龍山有許多文物古迹,山色秀麗、風景宜人,流傳著諸多優美動人的傳說。封龍山漢碑有3通被納入我國百種名碑之列,譽爲「國寶」。
  周初分封諸侯,槐水流域建有诋國,封龍山南麓建在飛龍邑。
  戰國時屬中山國都城靈壽(平山三汲);趙國時,趙國公子元封于此,元氏縣由此而得名。
  秦朝屬钜鹿郡。
  西漢初設置爲縣。漢代設恒山郡,郡治元氏故城,漢文帝時避文帝諱(劉恒)稱常山郡。漢景帝時稱常山國。
  西晉時常山郡治由元氏遷往真定(今石家莊北東古城一帶)。
  隋複置恒山郡,治真定。近現代  1943年1月獲鹿縣路南區域並元氏縣地圖
入元氏縣改稱元獲縣,1949年8月劃歸石家莊專區。1958年5月元氏高邑兩縣合並爲高元縣,同年12月贊皇並入,改稱元氏縣。1960年5月撤銷石家莊專區,元氏縣改屬石家莊市,1961年複設石家莊專區,元氏複屬之,1962年3月三縣(元氏、高邑、贊皇)分置,元氏縣恢複原建置。
  1996年鄉鎮調整後,元氏縣轄5鎮、11鄉。1998年,姬村鄉改姬村鎮,元氏縣轄6鎮,9鄉。
  2000年,元氏縣轄7個鎮、9個鄉。
行政區劃  元氏縣轄6個鎮、9個鄉:槐陽鎮、宋曹鎮、南因鎮、殷村鎮、姬村鎮、南佐鎮、東張鄉、蘇陽鄉、趙同鄉、北褚鄉、馬村鄉、北正鄉、蘇村鄉、前仙鄉、黑水河鄉,1個辦事處,208個行政村。槐陽鎮  舊城區、新城區2個社區;南關、南街、中街、東街、東關、西街、西關、賈莊、野場、西原莊、東原莊、陳村、鐵屯、花園、寺莊、東韓台、西韓台、官莊、 郭村、南杜、西尖中、東尖中、南尖中、李村、裏仁莊、北蘇、王泉口、方中、來廂村委會宋曹鎮  宋曹、建安、王宋、大孔、小孔、東崗汪、西崗汪、南蘇、東解、 西解、叩村南因鎮  南因、(一街、二街、三街、四街)、南因莊、賈村、孟村、南凡、 翟北凡、仝梅呂、褚固、趙堡、東杜、北杜、西杜、牛房莊、董堡殷村鎮  殿村、西郝、魏村、褚莊、南吳會、紅旗、故城、小留、北程、南程、趙村、陳郭莊、院家村、牛家樓南佐鎮  南佐(東南街 西南街東北街西北街)、北佐(小南佐)、封照、窯上、南龍池、北龍池、蘇莊(大寺峪)、長村、候村姬村鎮  姬村、閡堡、王家莊、範家莊、前趙莊、後趙莊、東正莊、西正莊、裏余、北吳會、城郎、赤良、前黃家營、後黃家營東張鄉  東張、西張、上張、苗莊、杜莊、西正、東正、晏莊、黎村、北岩、(北岩南莊)、莊窠裏、大陳莊、西富、(西一、西二)、東富馬村鄉  馬村、泉村、營裏、段村、使莊、太平莊、福元莊、彭家莊、當輔 莊、張掖、(一大、二大、三大、四大)、萬年、聊村、(聊村莊)北褚鄉  北褚、南褚、西褚、胡泉、東同下、西同下、吳村、梅村、東賈、 西賈、(馬家莊)、東陽村、西陽村、新陽村趙同鄉  趙同、野鹿頭、西于科、東于科、高家莊、墨池、井下、下汪、龍& 正、北白樓、方裏、毛遺、池村蘇陽鄉  北蘇陽、南蘇陽、東蘇陽、東城角、西城角、李家莊、何家溝、武 莊、郭北(郭北莊)、上莊、溝北、紙屯、南白樓、車汪溝蘇村鄉  南蘇村、(南溝莊)、北蘇村、王村、齊範(齊範莊、豪家莊)、孔村、北營、南營、嶽莊(嶽莊北莊、嶽莊西莊)、高莊北正鄉  北正、南正(南正莊)、楊家寨(榆錢河,青泥溝)、東台城、(馮溝莊)、西台城、鹿台(鹿台莊、楊溝、楊家嶺)、窯子莊、 時家莊、褚家莊(田家莊,武家峪)黑水河鄉  黑水河、馬嶺、北莊、明秀村、王家莊、喬家莊、三道坡、胡家莊、 曠村、南沙灘、北沙灘、佃戶營(嶺頭、羊圈、桃園、落地、鹿家 溝、代家溝、圈門溝、界牌、北彎、澇片、代家莊、東白洋、西白洋、東南莊、鞍子溝、牌風梁)前仙鄉  前仙、後仙、口頭、南紫溝、北紫溝、牛家莊(香園溝)、北馬、南馬、東嶺底、西嶺底、石板溝、(五裏莊)行政區劃代碼  130132 元氏縣
   槐陽鎮
   殷村鎮
   南佐鎮
   宋曹鎮
   南因鎮
   姬村鎮
   馬村鄉
   東張鄉
   趙同鄉
   北褚鄉
   蘇村鄉
   蘇陽鄉
   北正鄉
   前仙鄉
   黑水河鄉
農産産品  元氏縣資源豐富,土肥山美,物華天寶,阡陌流金。西部山區盛産滿天紅石榴、核桃、無核黑棗、大紅袍柿子,人稱「元氏四寶」,聞名遐迩,享譽中外。東部平原素有「糧倉棉海」之稱,盛産小麥、玉米、棉花、花生、油菜、芝麻、大豆、紅薯以及蔬菜、瓜果等。在縣城建有國家糧食儲備局、河北省糧食局投資5000萬元的億斤機械化糧庫。
礦藏資源  元氏縣礦藏資源豐富。西部山區、中部丘陵區現已探明的礦藏資源有十幾種,其中蛇紋石儲量1500萬噸,石英石儲量150萬噸,鉻礦石儲量300萬噸,矽礦石儲量4億噸,大理石儲量1000多萬噸,高嶺土儲量28000萬噸,石灰石儲量5520萬立方米,縣城北部有儲量6000萬噸的優質煤層。
自然、遺迹  元氏縣山川秀麗,旅遊景點衆多,悠久的曆史爲元氏造就了許多元氏縣風光
名勝古迹,東韓台古墓群爲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內矗立著開化寺塔,雄偉壯觀。元氏西周蒸出土銅器34件玉器5件,銅器大都完整。近幾年又開發了封龍山、蟠龍湖和白果樹三大旅遊景點。封龍山旅遊開發區有封龍山石窟、漢碑、修真觀遺址、封龍書院遺址、義軍寨遺址等諸多人文景觀,更有千年白果樹枝繁葉茂。蟠龍湖旅遊區山青水川,千年古刹蟠龍寺聖景宜人,目前已開發了許多高檔別墅和各種遊樂服務設施,蟠龍湖旅遊區已成爲集度假、娛樂、觀光、旅遊于一體的理想場所。封龍山、蟠龍湖與白果寺景區已構成該縣的旅遊經濟「金三角」。封龍山  又名飛龍山、西接太行、東鄰平原、巍然崛起,頗似一盤繞欲飛的巨龍。山上有漢碑、石窟、臥佛、封龍書院、義軍山寨、禅房院、修真觀、老龍潭、八仙堂等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觀。目前已完成了封龍書院圖紙設計,新修了環山公路,修複了修真觀及西石堂前殿等景點。
  封龍山是一座曆史文化名山,這裏既有渾然天成的自然景觀,又有十分豐富的曆史資源,在我國文化史、科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封龍山地處太行山東麓,元氏縣與鹿泉市交界處,東北距省會石家莊市區22公裏,它以燦爛的曆史文化和秀麗的自然風光,贏得了曆代文人墨客的吟詠和遊人的贊歎。
  碑碣石刻是封龍山的一大特色,有東漢以來的碑、碣、題
封龍山風景(3張)
刻百余處,尤其是漢碑,無論從書法藝術,還是內容諸方面,都是中國石刻中的珍品,素來爲金石學家所注目。目前發現見諸史籍的漢碑有《祀三公山碑》、《無極山碑》(又稱《三公神碑》)、《封龍山之頌》、《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等六通,現《祀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仍以實物原件保存在封龍山「漢碑堂」內。這幾通漢碑,具有極高的書法和曆史文物價值。除了漢碑以外,封龍山還有金元以來碑碣十余通。封龍山的摩崖石刻,尤其是題景摩崖石刻,是封龍山書法藝術的瑰寶。另外,曆代贊詠封龍山的詩詞歌賦,也多賴刻石傳世。景詩互映,詩石相襯,珠聯璧合,構成了封龍山這座曆史文化名山的主調。
  封龍山還是石家莊地區最早的佛教名山,早在東晉十六國時,這裏便有佛教寺院興起,曆代道家也在這裏興盛發展,留下了宮觀廟宇及遺址十幾處。
  封龍山主峰海拔812米,由于其矗立于平原邊緣,更顯得挺拔峻峭。這裏有多姿的怪石奇峰,鬼斧神工的天然洞穴,沁人心脾的清泉碧溪,峥嵘茂密的林木繁花,它們與豐厚的曆史文化資源交相輝映,遂使封龍山成爲河北省的風景名勝區。封龍書院  唐、五代以後,書院這種傳授知識的形式興盛起來,封龍山成爲河北書院的發祥地。到北宋時,河北見諸記載的書院僅有三處,全在封龍山中,在河北名震一時,這裏遂成爲文化教育發達之區。其中的封龍書院在封龍山之陽山腳下,此處山清水秀,林木蔥郁,環境優雅,曆代都有名流在此結廬授業。特別是元代傑出的數學家李冶,晚年在封龍山下聚徒講學,因其對建立代數方程一般方法的天元術的巨大貢獻,而奠定了封龍書院在中國教育史、科學技術史上的地位。李冶的天元術被看作是符號代數的開端,所設未知數稱爲天元,由此建立方程,這是中國傳統數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創造,被稱爲元代數學的精粹。蟠龍湖  位于潴龍河上遊。湖南岸有蟠龍寺遺址。湖光山色相映,是夏日消暑的最佳場所。爲遊人提供旅遊彩船、劃船、鈎魚等服務項目。目前,蟠龍湖旅遊區已建成了工商行渡假村、吉達渡假村、經貿會議中心、民政培訓中心等十幾家賓館和療養基地,一次可接待遊客3000多人。區內遊樂設施完善,垂釣、劃船、遊泳、登山、大型沖水梯、高速摩托艇、水空飛人、湖心泳池、碰碰船等水上遊樂項目頗有名氣。白果樹景區  白果樹景區有棵被稱爲千年活化石的白果樹。樹齡已有千余年,周長7米,挺直高大,樹葉茂盛,樹種極爲珍。附近有普濟寺遺址,小型溶洞,清泉松柏等。韓台夕照  省級文保單位東韓台漢代古墓。古墓原爲縣城南漢墓群一部分,原有9個,封土高大。學大寨時期大部已平,現僅存三個底部相連的土丘。1956年,此地爲河北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曾出土過陶雞、陶狗和「半兩」、「五铢」等錢幣。古墓原爲縣城南漢墓群一部分,原有9個,封土高大。學大寨時期大部已平,現僅存三個底部相連的土丘。另外「韓台夕照」爲元氏縣縣志所載八景之一。公元前205年,大將韓信率漢軍兩面夾擊,在泜水(今槐河)大破趙軍,爲劉邦最終勝項羽、統一全國創造了有利的戰略局面。當年,韓信曾在泜水附近虛設假糧台點將,相傳,現存于元氏縣東韓台村的古墓遺址爲點將台的一部分。小時候聽老人們講,東、西韓台的村名由來于韓信點將台,以方位東、西命名。
  附:汦水之戰(韓台奇計)
  中國楚漢戰爭中,漢將韓信開辟北方戰場,在井陉口(今河北井陉東)一帶對趙軍的一次出奇制勝的進攻作戰。
  井陉口是太行隘口之一,趙軍據守。漢軍僅有數萬兵力,處于劣勢和被動地位。陳余的謀士李左車分析,井陉道路狹窄,車不能並進,騎不能成列,漢軍糧秣必在後面,請率兵3萬,從小路截斷漢軍糧道,使漢軍進不能戰,退不能還,荒野無糧,不出十天必敗。陳余則認爲韓信兵少,千裏來襲,疲憊不堪,理當正面迎擊。
  韓信探知陳余拒納李左車建議,即揮軍前進,在距井陉口30裏處紮營。夜半,傳令發兵,先選輕騎2000,每人手持赤旗,從小路依山隱蔽,待機行動。韓信鑒于敵強己弱,所領士卒多未經訓練,乃一反常規,派兵萬人爲前鋒,背綿蔓水(今綿河)列陣,置軍于絕地。趙軍見狀,以爲韓信不知兵事。天明,韓信建大將旗鼓,率主力向井陉口進發,趙軍出壁壘迎擊。激戰多時,韓信佯敗,棄旗鼓奔向背水陣。趙軍中計,全力出擊,爭奪旗鼓,追逐漢軍。背水爲陣的漢軍拚死抵抗,依山隱蔽的2000名漢軍騎兵乘虛馳入趙軍壁壘,樹起2000面赤旗。趙軍進攻不能獲勝,正欲退軍,望見壁上漢軍赤旗,驚皇潰散。
  漢軍乘勢追擊,趙軍依仗泜水之險,准備長期對峙,韓信用假糧堆計誘陳余出戰,結果,斬陳余于泜水(今槐河)上。趙歇逃回信都(今河北邢台),不久被俘,李左車被收降。
  在此戰中,韓信深入險地,背水設陣,一舉殲滅趙軍,成爲中國古代戰爭史上靈活用兵、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元氏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 封龍山石窟  封龍山石窟坐落在縣城西北2 O公裏的封龍山上,石窟位于山南麓,有西石堂石窟、東石堂石窟、八仙堂,因東石堂、八仙堂內摩崖雕刻均已不存,現封龍山石窟指西石堂石窟。
  石窟位于北龍池村北1公裏山腰,東西分三個洞窟,坐北朝南,東西長3 O米,南北寬2 O米,居高臨下,風景秀麗,1 994年公布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封龍山石窟爲我國北方早期石窟之一,是我國北齊和唐宋佛教石窟藝術精華的重要組成部分。二、 兩通漢碑  祀三公山碑,又稱「大三公山碑』』。爲省級重點保護單位。此碑刻于東漢元初四年(公元111 7年),三公山坐落于元氏縣城西北2 5公裏前仙村北,元氏境內古稱六名山之一。
  祀三公山碑爲砂石質,無額無座,高1.6 7米,寬O.6 9米,厚0.2 4米,碑陽篆書1 O行,行1 O余字不等,全碑1 9 7字,現存1 8 7字,碑石表面粗糙,下半部因風化個別字已脫落。
  白石神君碑,青石質,通高2.3米,寬O.7 9米,上寬O.7 6米,厚O.1 6米,圓形碑首,碑額篆題陽文「白石神君碑」,周圍透雕螭龍與人形。碑陽隸書1 6行,行35字,記述白石神君功德及頌辭。
  此碑刻于東漢光和六年(公元1 8 3年),爲常山相馮巡、元氏縣令王翊等所立。現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公山碑和白石神君碑一向與華山廟碑、乙瑛碑、曹全碑等名碑齊名,備受世人的關注。三、 常山郡故城址  城址位于元氏縣城西北十公裏故城村南,是邊長爲1500米的正方形城址。現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此城始建于戰國趙孝成王十一年(公元前2 5 5年),漢劉邦三年,在此置恒山郡並治元氏縣。文帝元年更名常山郡。西晉初常山郡移治真定。此城仍治元氏縣,屬趙國。北齊天保5年(公元5 5 4年),廢除元氏縣,隋末義軍劉黑闼攻破此城,城廢。四、 西張村遺址  遺址位于縣城南西張村500米,遺址呈不規則台地,高出附近地面1~1.5米,上爲農田,南北長24 O米,東西寬2 1 O米,占地面積43200平方米,文化層厚2米。一九八二年公布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79年、1982年分別在此發現兩座古墓,從墓中出土的青銅器銘文知這裏是西周初期辄國的國君墓地,元氏一帶爲古羝國。它在曆史學上的意義主要提示了以下三點:
  1.西周初期辄國的存在及其地理位置;
  2.邢國始封的地點在今邢台附近;
  3.邢國與北戎的關系。五、 東韓台古墓  東韓台古墓現有封土,東西長9 0米,南北寬2 4米,高6米,占地面積2 1 6 O平方米,由三個底部相連的土丘組成。古墓座落在元氏縣城東韓台村北,現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六、朗公和尚塔  塔位于蟠龍湖度假區內的蟠龍寺停車場西邊。塔爲全石質,八角和尚墓塔,此塔原在孟村與趙堡兩村之間的農田中,1 9 9 8年移到現在的地點。塔通高5.64米,占地3平方米,始建于元代至元廿四年,由塔頂、塔身、塔基座三部分構成,塔正面刻:朗公和尚塔銘。1 9 94年公布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七、 開化寺塔  開化寺塔位于元氏縣城西南隅。原有寺'內建築大多已毀圮,現僅存磚塔一座。開化寺塔爲密檐式實心磚塔,建在用磚壘砌的台基上。塔身平面呈八角形,九級,通高2 3米。該塔屬金代建築,現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化寺塔建築結構嚴謹,造型優美,是元氏縣內一座極具代表性的古建築。
交通通訊交通  全縣已建有各種等級公路120條,通車裏程總長640.6公裏,實高速公路
現了鄉鄉通油路,村村通汽車,基本構成了以幹線公路爲骨架,以縣鄉道路爲延伸,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絡。元氏縣汽車運輸市場聞名全國,已成爲全縣國民經濟繁榮發展的特色支柱産業。通訊  全縣郵電通訊事業發展迅速,郵政專用電信網、移動網、聯通網遍布城鄉,全縣郵政線路總長爲580公裏,可同168個國家和地區,國內170多個城市開展互辦特快專遞業務。縣內程控電話網可與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700多個城市、縣進行直播通訊,數字移動電話實現了與國內大部分省市自動漫遊。
城鄉建設  2001年文化路開通後,城區面積由原來。6.5平方公裏擴展到目前的15平方公裏。近幾年,重點進行了縣城搬遷和各種配套設施建設,先後完成了鐵路、公路立交橋建設,使站西站東連爲一體;開通了長春路、人民街、蟠龍路;新開了高標准的文化路,南延北展了嘉惠街、新開了中央大街、拓寬了華西路,初步構成了縣城街道和主體框架,形成了「東西兩橋貫通、城區六橫六縱」的縣城交通格局,爲經濟發展備足了廣闊空間。同時還完成了文化路、南北地道橋彎道、高速公路引線與井元路交叉口環島、人民路西段和嘉惠街等道路的綠化帶、綠地工程,縣城形象進一步提升。
水利電力  全縣有中小型水庫34座,總庫容9706萬方,其中八一水庫爲中型水庫,設計庫容7400萬方,中型灌區2處,控灌面積13.5萬畝,大型灌區2條(引崗和八一)幹渠總長118.9公裏。實施了集雨工程、小流域重點治理、旱莊工程、節水工程等項目150余個,建設各類水利工程5000余項。投資1000余萬元,完成了城區集中供水工程。2003年奪得全省「海河杯」競賽第一名。該縣股份制辦水經驗得到了國家、省、市各級領導的肯定和重視。
  元氏縣電力能源充裕,各種輸變電工程及設施建設初具規模。縣內有220KV變電站1座,110KV變電站2座,容量94500KAV;35KV變電站9座,總容量90350KVA;農村低壓配變共1616台,總容量爲156090KVA。全縣有35千伏線路4條,總長44.6公裏,10千伏線路總長536公裏,年售電量4億千瓦時。縣內有裝機容量爲21500千瓦熱電廠1座,並實現了縣城範圍的余熱供暖,生産生活用電、用汽有充分保障。
文化教育  縣內有文化館、文化宮、電影公司、新華書店、圖書館各1座,各鄉鎮建有文化站。有線電視台,開通了綜合1套、2套、點播頻道和影視頻道。全縣擁有籃球、排球、乒乓球、田徑、武術、棋類、老年人、農民、信鴿等專業體育協會14個,在文化宮廣場西側建有公共體育健身場所,占地1000平方米,裝設18套健身器械。
  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41所,其中小學192所,初中34所,普通高中3所,私立學校9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職教中心1所,幼兒園6所,校舍建築面積38.6萬平方米,共有學生92429人,教職工總數4479人,小學、初中教師學曆達標率分別爲100%、95.5%。1996年通過了國家「兩基」達標驗收,成爲「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縣」。1999年和2002年均順利通過省「普九」複查驗收,全縣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中考、高考在連續5年取得好成績的基礎上,高考上線率逐年提升。
科技工作  全縣現有科技人員5410人,其中高職153人,中職1620人;民營科技企業23家,技工貿總收入1.5億元。技術貿易機構15家,技術交易總額570萬元。
  全縣科技體系基本形成,縣辦骨幹企業和80%以上骨幹鄉鎮企業建有廠辦科技機構,實驗室,設有技術副廠長,從事科技開發和技術管理的人員達850人。
  縣級科研推廣機構有農技推廣中心、科技開發中心、林業技術服務中心、農機化研究所、種子公司、植物醫院、獸醫院、水産服務站等。
醫療衛生  共有9個全民醫療衛生單位,其中縣醫院、中醫院、雙惠醫院爲二級甲等醫院,幹部職工871人,中專以上學曆占80%,專業技術人員占86%;高級職稱人員22人,中級職稱人員183。設有床位462張。有鄉鎮衛生院15所,村衛生室和個體診所208個,鄉村醫生648人。近年來,建設了縣醫院病房樓、中醫院西病房樓及衛生婦幼大樓、雙惠醫院、傳染病醫院,鄉鎮衛生院建設步伐加快。
  元氏縣有敬老院6個。總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其中縣級光榮院1個,床位20張。縣級敬老院1個,鄉級敬老院4個,其中姬村鎮敬老院爲省甲級敬老院,建設了縣孤兒院。全縣納入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67戶,共1288人。
城區新貌元氏縣郵電大樓  元氏縣資源豐富,土肥山美,物華天寶,阡陌流金。西部山區盛産核桃、無核黑棗、大紅袍柿子、滿天紅石榴,人稱「元氏四寶」,聞名遐迩,享譽中外。東部平原素有「糧倉棉海」之稱,盛産小麥、玉米、棉花、花生、油菜、芝麻、大豆、紅薯以及蔬菜、瓜果等。西部山區、中部丘陵區現已探明的礦藏資源有蛇紋石、石英石、鉻礦石、矽礦石、大理石、高嶺土、石灰石等40多種礦藏。縣城北部有儲量6000萬噸的優質煤層,煤礦建設屬省「八五」重點項目,已竣工投産。旅遊資源得到充分挖掘,省級旅遊度假區蟠龍湖水面寬闊、山水相間、風景如畫,區內已開發了高檔別墅,各種遊樂設備、服務設施和娛樂場所一應俱全,已經成爲集度假、娛樂、觀光、旅遊于一體的理想場所,並被評爲全市十佳景點之一。省級風景名勝區封龍山山峻水美,風光秀麗,曆史文化積澱深厚,集佛、道、儒家曆史景觀于一身,是久負盛名的曆史文化名山。
  「九五」期間,元氏縣國民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九五」未,國內生産總值達到31.7億元,年均增長達13.8%,其中,第一、二、三産業增加值年均增長分別達到11.2%、14%和15.3%。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3.6%,「九五」未突破億元大關。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和農民人均收入年均分別增長9.4%和9%。城鄉居民消費結構明顯改善,旅遊、文化教育、娛樂服務、住房等消費支出增長較快,電話普及率由「八五」未的1200部發展到「九五」未的13000部。産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優質糧食品種和蔬菜、林果、食用菌種植面積增加。全縣石榴基地擴展到5萬畝,面積居全省第一。全縣農業産業化經營率達到40%以上。22萬伏變電站  工業生産通過加大項目投入,實施資産重組,使化工總廠、熱電廠、化肥廠等骨幹企業生産規模和市場競爭力不斷提高,初步形成了以化工、電子、輕紡等爲特色的工業生産格局,達到了年産液氰8萬噸、尿素6萬噸、發電量1.65億千瓦時的規模生産能力。第三産業實現長足發展,三産增加值已占到國民生産總值的36%,「九五」未達11.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平均年遞增16.1%,「九五」未達到6.4億元。商貿企業特色經營成效明顯,多項指標位居全市、全省前列。
  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突破性進展。共建成各種等級公路108條,通車裏程520公裏。萬門程控電話、無線尋呼、移動通信、網絡通信快速發展,通信條件得到優化。220KV變電站開工興建,農村低壓電網改造全部完成,供電條件明顯改善。舊城改造、縣城建設力度加大,縣城面積由原來的6.5平方公裏增加到15平方公裏。科技、教育、文化及各項社會事業有了長足發展。全縣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通過了國家、省「雙基」複查。縣圖書館、文化宮、有線電視台及電影院綜合性改造工程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建成投入使用。衛生事業健康發展,「連鎖醫院」模式受到國務院領導的肯定。
經濟發展綜合  全縣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2007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810470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2.3%。第一産業穩定增長,實現增加值141591萬元,增長3.1%;第二産業較快增長,實現增加值429353萬元,增長14.7%;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239526萬元,增長13.2%。人均地區生産總值達2.03萬元,同比增長18.7%。
  年末全縣常住人口401938人,比上年增長1.48%,其中城鎮人口75295人,農村人口326643人。全縣人口出生率11.53%。死亡率5.01‰,自然增長率6.52%。
  全縣城鎮單位從業人員15452人,其中在崗職工15287人,比上年減少0.2%,全縣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爲12795元.比上年增長14%。全縣城鎮從業人員爲36337人,比上年增長4%。
  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障事業實現又快又好發展。全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10379人。城鎮職工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8340人.失業保險覆蓋率爲83%。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5871人。全縣16658人參加了職工醫療保險,增長5%,醫療保險覆蓋率達88%,比上年提高了5個百分點。城鄉困難家庭、特困群體得到有效救助,全縣共有7765人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元氏縣繼續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經濟發展,不斷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全縣民營經濟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569816萬元,比上年增長18.7%,占全縣GDP的比重達到70.2%;民營經濟上繳稅金20866萬元,比上年增長20%,占縣財政收入的比重達到69%。農業  全縣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業基礎地位得到鞏固。全縣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産值273811萬元,比上年增長4.1%,其中現價農業産值109636萬元,增長4.17%,現價牧業産值161389萬元,增長3.92%,農林牧漁服務業産值110萬元,增速持平。糧食生産獲得豐收,總産量達到27.7萬噸,比上年增加了0.5萬噸,糧食畝産402公斤,比上年增加5公斤,再創曆史新高。
  農業機械化在普及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農業用電呈較快增長。全縣農用機械總動力爲61.12萬千瓦,比上年增長5.5%。大中型拖拉機1370台,增長4.6%。當年機耕面積25333公頃,機播面積3.4萬公頃,機收面積2.1萬公頃。農村用電量1億千瓦時,增長10.6%。工業和建築業  全縣工業經濟好中快進,增長較快,效益明顯提高。全縣規模以上工企業完成工業總産值833:353萬元,同比增長31.4%,完成增加值275833萬元.比上年增長20.1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産銷率達97.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48276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6.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82215萬元,增長16.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63732萬元.增長11.92%。固定資産投資  全縣繼續以經濟結構調整爲主線,積極謀劃發展思路,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固定資産投資呈現了較快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達到54.18億元,比上年增長66.45%,其中城鎮固定資産投資34.55億元,增長46.15%;農村非農戶投資14.76億元,增長74.4%。城鎮投資中,第一産業完成投資13677萬元,第二産業完成投資197358萬元,第三産業完成投資134487萬元。本年新開工項目305個,施工項目個數351個,施工面積和竣工面積達到97萬平方米和92萬平方米。國內貿易和物價  消費品市場繁榮,呈現出需求旺盛的良好態勢。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
  額157959萬元,比上年增長15.7%。
  共有商品交易市場16個,其中消費品市場14個,生産資料市場2個,全年商品交易市場成交額達99675萬元,比上年增長14.2%。對外開放和旅遊  旅遊業穩定發展,旅遊人數和收入繼續增長。全年接待國內遊客人數4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0.29%。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1568萬元,比上年增長0.1%。財政金融  在工業經濟效益大幅提高的情況下,全縣依法加強稅收征管,大力促進增收。財政收入呈現了較快增長。全部財政收入完成:30207萬元,增長25.0%.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2522萬元,增長26.7%。在全部稅收中,增值稅完成13593萬元,增長31.55%;營業稅完成4947萬元,增長16.65%;企業所得稅完成3995萬元,同比下降13.7%;個人所得稅完成2723萬元,增長65.73%。全縣一一般預算支出27747萬元,增長18.11%,其中醫療衛生支出1113萬元,同比增長58.55%;教育支出1166l萬元,增長39.64%;科學技術支出308萬元.增長440%: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896萬元,增長51.61%。全縣農村社會救濟支出146萬元.保障了特殊社會群體的資金需要,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金融穩定,存、貸款余額持續增長。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幣存款余額406201萬元,比年初增加45974萬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繼續增加,年末城鄉居民本幣儲蓄存款余額335513萬元,比年初增加:36476萬元。金融機構本幣貸款余額197678萬元,比年初增加325萬元。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成果水平提高,專利申請快速增長。取得科技成果9項,其中達到國內領先水平3項,國內先進水平6項,全年獲市級科技進步獎l項。全年申請專利12項,授權8項,分別比上年增長20%和30%。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全縣擁有普通中學37所,在校生27676人,教師2148人。中等職業學校2所,在校生1172人,教師109人。小學147所,在校生37187人,教師2044人。學齡前兒童人學率達。100%,初中升學率99.9%;高中升學率73%。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繁榮活躍。年末共有文化館、影劇院3個,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館總藏書4.6萬冊。廣播綜合覆蓋率99.3%,有線電視綜合覆蓋率60%。、
  衛生事業建設取得新成績,民營醫院發展迅速,醫生、床位數繼續增加。全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3個,其中醫院8個,防疫站1個.婦幼保健院1個。衛生機構實有床位636張,其中醫院擁有床位480張,均增加。全縣搠有:衛生技術人員814人,其中執業醫師320人,執業助理醫師76人,注冊護士196人。藥劑師55人。
  城鄉建設步伐加快,道路交通不斷完善。繼續新建、續建和大修城鄉道路,使城鄉道路交通體系得到進一步優化。市政配套設施逐步完善。城市道路總長度758公裏。城區集中供水擁有水源井5座,日産水能力3500立方米,管線總長度15.9公裏,供水量126萬立方米。
  城市公用事業迅速發展。供熱管道總長度18000米,城市集中供熱面積達120萬平方米,增加了20萬平方米。
  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成績,城市綠化美化取得新進展。以汙染物排放總瀣削減爲主線。以水和大氣汙染防治爲重點,加大綜合整治力度。全縣工業煙塵排放達標率77%,工業企業廢水排放達標率97%。建成區面積10.5平方公裏,其中綠化覆蓋面積278.4公頃。人民生活  2007年,城鎮居民收入和農民收入較快增長,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消費支出增長較快。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44元,增長13.6%,保持了較高增長水平。人均消費支出7512.78元,增長24.1%。農民人均純收入爲4658元,增長14.3%,持續兩位數增長。
  居民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家庭耐用品擁有量不斷增加。居民住戶抽樣調查顯示,截止2007年末,城鎮居民家庭每百戶擁有家用汽車2輛,彩電114台,電冰箱、冰櫃104台,洗衣機106台,空調器84台,移動電話144部,家用電腦36台;農村居民百戶擁有彩電75台,洗衣機74台,移動電話42部,空調1台,電冰箱4台,都有所增加。
  城鄉居民住房條件進一步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建築面積39平方米,增加8平方米;農民人均住房面積41.7平方米,增加0.2平方米。[1]
元氏 (北魏孝明帝女)  元氏(528年2月12日-?),女,鮮卑人,中國北魏皇室成員,生于北魏首都洛陽(今中國河南省洛陽市),真名不詳,元姓(本爲拓跋姓),是北魏孝明帝元诩與宮嫔潘外憐的女兒,也是孝明帝唯一的骨肉。出生後因時局危險,所以她的祖母、掌握帝國實際大權的皇太後胡氏對外宣稱本爲女性(即皇女)的她是男性(即爲皇子),並宣布大赦天下,改元武泰以安人心。不久,孝明帝暴崩,尚在襁褓中的「皇子」元氏以先帝唯一子嗣的身份繼位(528年4月1日),在名義上成爲了北魏皇帝。元氏即位當天便被廢黜,由幼主元钊繼位,之後史書上便沒有了對她的記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王朝網路無關。王朝網路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猜妳喜歡·&·&·&·&·&·&·&·&·&·&&&&&&熱帖排行&&&頻道精選&
&王朝女性&&|&&|&&|&&|&&|&&|&&|&&|&&|&&|&&|&&|&王朝分栏&&|&&|&&|&&|&&|&&|&&|&&|&&|&&|&王朝編程&&|&&|&&|&&|&&|&&|&&|&&|&&|&&|&王朝简体&&|&&|&&|&&|&&|&&|&&|&&|&&|&&|&王朝其他&&|&&|&&|&&|&&|&&|&&&&&2005-&&版權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元氏县县城最新规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