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盗汗是什么病

自汗和盗汗的区别
来自于:北京|
提问时间: 16:52:07|
基本信息:
病情描述:
我家小孩睡觉时老容易出汗,不知这属于还是盗汗啊,自汗和盗汗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相关疾病:
看了该问题的网友还看了:
医师/住院医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50263收到了:
在醒觉状态下出汗,称为“自汗”。将睡眠中出汗称之为“盗汗”。有些孩子经常在睡眠时出汗,汗水浸湿了衣衫、枕巾,这种现象中医称之为盗汗。小儿盗汗并不一定是病态,绝大多数是生理性盗汗。因为小儿皮肤内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倘若小儿入睡前活动过多,可使机体产热增加,或在进食不久,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分泌也随之增加。
TA帮助了147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TA帮助了24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TA帮助了199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自汗是什么原因-女性更年期自汗怎么办
心弱生,枣仁人参粉可固表
自汗是一种无故出汗的病,实际上,自汗多半是由心肾虚弱所引起的,要想解除此症,那就得宁心安神,补益心肾。&&& 谈起出汗,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因为大家平常稍微做点锻炼或是干点活都会出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估计谁都没有认真地想过出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有一些朋友很爱出汗。当然,炎炎夏日,可以说所有的人都会出汗,不动也会出汗,这时候这些爱出汗的朋友还没有什么感觉。可到天气并不热,别人都已经不怎么出汗了,他还经常是满头大汗,比如吃饭时没吃很热的东西,没有劳动,没有穿厚衣服,甚至没有发热,也没有服用什么发散的药物,无缘无故地出汗,有的时候甚至是静坐也会汗流不止,而稍微活动一下,那更是会汗如雨下。这种不因外界环境影响,无故在人的头面、颈胸或四肢乃至全身过度出汗的现象,中医称之为自汗。更有甚者会出现盗汗的情况。盗,指的就是偷盗、隐蔽,这个汗不是在白天出,而是晚上睡着之后,不知不觉满身大汗,第二天醒来浑身非常不舒服,冷汗津津,黏湿的,四肢疲软无力,一天都没精打采。《明医指掌》早就对自;-T-、盗汗的名称作了恰当的说明:“夫自汗者,朝夕汗自出也。盗汗者,睡而出,觉而收,如寇盗然,故以名之。”需要注意的是,自汗还多与心悸、、眩晕、耳鸣等病症同时出现。&&& 有的人说出点汗,多喝点水不就可以了,这种想法可不对。《素问*寒明五气篇》说:“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由此可见,汗来自于心。也就是说,汗是心之所藏,在内则为血,在外则为汗,故也有血汗同源之说,血液耗伤的人,不可再发其汗。因为我们也知道精血同源,血由精气所化,汗为心之液,若出汗持续时间较长,出汗量太多,则常发生精气耗伤的病变,以致出现神情倦怠、肢软乏力、不思饮食等症。&&& 常人出现自汗就会感到身体不适,而且不由得心慌害十白,这就需要查找病因抓紧诊治了。产妇往往容易患上此症,因为新产后气血偏虚,腠理不密,不少妇女产后汗出较平时多,尤其在进餐、活动之后更为明显。我们前面也说过,汗是心脏的液体,而肾脏主管五液,所以说关于汗的病往往都跟心肾亏虚有关系,可服用温补之品进行调理。我给大家推荐一个“枣仁人参粉”。&&& 这个方子源于《普济方》,原文说:“治睡中盗汗:、人参、各等分。上为细末,米饮调下半盏。”此方是后世医者改制而成,原料没有改变,只是分量配比上有所增减。其中酸枣仁性质平和,入心、脾、肝、胆四经,能够养肝,宁心,安神,敛汗。主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十中,体虚自汗、盗汗。&&& 茯苓一般生于松树根上,故常常又称松苓。味甘性平,入于心、肺、脾经。有宁心安神、益脾和胃之效。故可以用于养心益气。&&& 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它性平、微温,味甘、微苦,归脾、肺经。是大补之物,能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对于体虚自汗之症大有帮助。&&& 统观几味药物食材的作用,可以看出枣仁人参粉对于自汗的调养极具效果。另外,又因为酸枣仁能够催眠,而茯苓、人参能安神,所以此方还适用于神经衰弱的失眠患者。&&& 必须说明的是,对单独出现的自汗,可以依据此方来调治,如果是急性热病、危重症和其他疾病引起或伴发的自汗,就应该首先治疗原发病,而不是由原发病所引发的自汗。要有主次之分,缓急之别。
&&& "手疗法"治自汗&&& 预防手掌出汗,可以通过刺激手掌中间的“多汗点”。将手自然地握起,无名指所对应的部位恰好就是“多汗点”。如果柔缓地指压“多汗点”,可以消减手掌出汗,逐渐使手干燥,对消除心理紧张等也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方源】《普济方》【用料】酸枣仁20克,茯苓50克,人参12克。【制法】共研为细末。【用法】一天5次,每次5~6克,温水送服。亦可入粥中煮食。&&& 【功效】用于体虚自汗、盗汗。因三者又能养心安神,故也可用于虚烦不眠。
责任编辑:
CopyRight &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自汗和盗汗是什么原因
  时间:  来源:医通无忧网    
&&& 出汗本身是一种调节体温、散热的一种方式,比如劳动、运动、情绪激动、紧张之后出汗都是很正常的,因此出汗是一种很正常的表现。
&&& 中医认为出汗也是有他的道理的,比如《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记载。人与人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比如胖一些的人汗液就会多一些,瘦一些的人出汗就会少一些,这都属于正常范畴。出汗一定要分出来是生理性出汗还是病理性出汗,病理性出汗也就是多汗症的原因,总体概括起来就是一种中枢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
&&& 医学对于出汗是有分类规定的,有自汗、盗汗、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等,最常见的还是自汗和盗汗。所谓自汗就是无缘无故、不自主地出汗,一般都是在白天并不炎热也没有运动的环境下。盗汗医学上认为就是在夜间睡着了时候出汗,而睡醒了后汗就止了。当然其它还有很多出汗的情况都有分类。自汗和盗汗有一部分在医学上是病理性的,是合并在某一些疾病上的。有时是由于体内中枢神经紊乱有关。自汗和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的关系,比如一些高热性的疾病如发烧、肺炎、风湿热等疾病。另外还有一些内分泌紊乱的原因也是有的,如综合征,还有一些代谢性疾病引起的如甲亢。还有一些一般疾病的情况如的低血糖状态或者疼痛缺氧状态。其它还有药物引起的出汗如吃阿司匹林等。因此自汗的原因还是很多的。
&&& 通常引起盗汗的原因有结核病,其它原因还有小孩缺钙(佝偻病),盗汗是要就诊的。 治疗方法 可以用一些药如桂枝汤等。 总之还是建议患者到正规医院去检查一下的好。
责任编辑:姚d
位好友发表了评论】
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临床上有明显症状者约占颅内肿瘤的10...
按科室分类
精彩咨询实录
  患者咨询:体温表放在床边对人体有没有危害?医通无忧网专家解答:没有任何伤害,只要不弄断了就没...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医通无忧网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自汗盗汗是什么意思
自汗盗汗是什么意思
基本信息:男&&22岁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及疑问:无论是睡着还是清醒时不动也不停流汗,而且有异味,人总是软绵绵的,两侧太阳穴有点疼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赤峰市安泰医院&&&全科
建议:你好,你的情况是肾虚,主要症状是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形体消瘦、失眠多梦等 可以用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平时需要常吃一些补肾食品,动物肾脏、海参鸡蛋、骨髓、黑芝麻、樱桃、山药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补肾功效。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常州市晋安医院&&&全科
建议:肾阴虚的症状为“热”,主要有腰酸、燥热、盗汗、虚汗、头晕、耳鸣等,无论肾阴虚还是肾阳虚,都会导致人的免疫能力的降低。建议应适当增加营养或注意劳逸结合。肾虚多为积累成疾,切不可以用急于求成而用大补之药进补,而应慢慢调理。
有关的更多问题,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赵东奇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汗证资料汇编
自汗、盗汗(转载)
定义自汗、盗汗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营卫失和,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释义《明医指掌?自汗盗汗心汗证》对自汗,盗汗的名称作了恰当的说明:&夫自汗者,朝夕汗自出也。盗汗者,睡而出,觉而收,如寇盗然,故以名之。&历史沿革(1)早在《内经》即对汗的生理及病理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确指出汗液为人体津液的一种,并与血液有密切关系,所谓血汗同源。故血液耗伤的人,不可再发其汗。并明确指出生理性的出汗与气温高低及衣着厚薄有密切关系。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说: &&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尿与气。&在出汗异常的病证方面,谈到了多汗,寝汗、绝汗等。(2)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首先记载了盗汗的名称,并认为由虚劳所致者较多。(3)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论治》对自汗、盗汗作了鉴别:&无论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或睡着汗出,即名盗汗,或云寝汗。若其饮食劳役,负重涉远,登顿疾走,因动汗出,非自汗也。&并指出其它疾病中表现的自汗,应着重针对病源治疗,谓:&历节,肠痈、脚气,产褥等病,皆有自汗,治之当推其所因为病源,无使混滥&。(4)朱丹溪对自汗,盗汗的病理属性作了概括,认为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盗汗属血虚、阴虚。(5)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汗证》对汗证作了系统的整理,认为一般情况下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但&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6)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汗》谓:&阳虚白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王清任在《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中补充了针对血瘀所致自汗,盗汗的治疗方药。范围自汗、盗汗作为症状,既可单独出现,也常伴见于其它疾病过程中。本节着重讨论单独出现的自汗盗汗。至于由其它疾病引起者,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可参考本节辨证沦又有少数人由于体质关系,平素易于出汗,而不伴有其它症状者,则不属本节讨沦范围。正如《笔花医镜?盗汗自汗》说:&盗汗为阴虚, &自汗为阳虚,然亦有禀质如此,终岁习以为常,此不必冶也。&西医学中的甲状腺机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等所致的白汗、盗汗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冶。其它如病毒、细菌等引起的感染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手术、大出血、产后等,以汗出异常为主要症状时,亦可参考本节辨证论冶。病因病机出汗为人体的生理现象。在天气炎热,穿衣过厚、饮用热汤、情绪激动、劳动奔走等情况下,出汗量增加,此属正常现象。外感病邪在表时,出汗又是驱邪的一个途径,需要发汗以解表。自汗,盗汗的病因主要有病后体虚、表虚受风,思虑烦劳过度、情志不舒、嗜食辛辣五个方面。其病机主要是阴阳失凋,腠理不固,以致汗液外泄失常。一、病因1.病后体虚①素体薄弱,病后体虚,②或久患咳喘→耗伤肺气,肺与皮毛相表里,肺气不足之人--肌表疏松,表虚不固→腠理开泄→自汗。或因表虚卫弱,复加微受风邪→营卫不和,卫外失司→汗出。2.情志不调(1)思虑烦劳过度→损伤心脾→血不养心,心不敛营→则汗液外泄。(2)或因耗伤阴精→虚火内生,阴津被扰→不能自藏而汗泄。(3)亦有因忿郁恼怒→气机郁滞→肝郁化火→火热逼津外泄→自汗盗汗3.嗜食辛辣①嗜食辛辣厚味,②或素体湿热偏盛→以致湿热内盛,邪热郁蒸,→津液外泄→汗出增多。二、病机汗由津液化生而成:上述几方面的病因,归纳言之,主要是通过以下两方面的原因而形成汗证:1.基本病机:阴阳失调,营卫失和,腠理不固,汗液外泄失常。(1)肺气不足、营卫不和→卫外失司而津液外泄;(2)阴虚火旺、邪热郁蒸→逼津外泄。2.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但虚多实少一般自汗多为气虚,盗汗多为阴虚。属实证者--多由肝火或湿热郁蒸所致属虚证者--气虚、血虚、阴虚、阳虚3.病理转归与预后(1)虚实之间每可兼见或相互转化:如邪热郁蒸,久则伤阴耗气-→转为虚证;虚证--亦可兼有火旺或湿热。虚证之间自汗日久--可伤阴,盗汗久延--则伤阳,以致出现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之候(2)大汗、久汗则易于耗伤精气、阳气汗为心之液,由精气所化,不可过泄,若汗证持续时间较长,常发生耗伤精气或耗伤阳气的病变,以致小现神情倦怠,四肢不温,肢软乏力,不思饮食等症。(3)预后单独出现的自汗、盗汗,一般顶后良好,经过治疗大多可在短期内治愈或好转。伴见于其它疾病过程中的自汗,尤其是盗汗,则病情往往较重,治疗寸应着重针对原发疾病,且常需侍原发疾病好转、痊愈,自汗,盗汗才能减轻或消失。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1.主症: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项,或四肢、全身出汗者,昼日汗出溱溱,动则益甚为白汗,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为盗汗。2.除外其它疾病引起的自汗、盗汗:作为其它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自汗,盗汗,因疾病不同,各具有该疾病的症状及体征,且出汗大多不居于突出地位。3.诱发因素:有病后体虚,表虚受风、思虑烦劳过度,情志不舒,嗜食辛辣等易于引起自汗、盗汗的病因存在二、相关检查作以下检查,以排除有关疾病引起的出汗增多:血沉、抗&O&-- 风湿热T3、T4、基础代谢率--甲状腺功能亢进胸部x线摄片、痰涂片找抗酸杆菌--三、病证鉴别1.自汗、盗汗与脱汗脱汗--表现为大汗淋漓,汗出如珠,常同时出现声低息微,精神疲惫,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散大无力,多在疾病危重时出现,为病势危急的征象,故脱汗又称为绝汗。其汗出的情况及病情的程度均较自汗、盗汗为重。2.自汗、盗汗与战汗战汗--主要出现于急性热病过程中,表现为突然恶寒战栗,全身汗出,发热,口渴,烦躁不安,为邪正交争的征象。若汗出之后,热退脉静,气息凋畅,为正气拒邪,病趋好转。与阴阳失调,营卫不和之自汗、盗汗迥然有别。3.自汗、盗汗与黄汗黄汗--汗出色黄,染衣着色,常伴见口中黏苦,渴不欲饮,小便不利,苔黄腻,脉弦滑等湿热内郁之症。可以为自汗盗汗中的邪热郁蒸型,但汗出色黄的程度较重。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应着重辨明阴阳虚实。一般来说,汗证属虚者多。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但因肝火,湿热等邪热郁蒸所致者,则属实证。病程较久或病重者,会出现阴阳虚实错杂的情况。自汗久则可以伤阴,盗汗久则可以伤阳,出现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之证。二、治疗原则虚证--益气,养阴,补血、调和营卫;实证--当清肝泄热,化湿和营; & & & & & & 配固涩敛汗虚实夹杂--根据虚实的主次而适当兼顾。此外,由于自汗、盗汗均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为共同病变,故可酌加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瘪桃干、牡蛎等固涩敛汗之品,以增强止汗的功能。三、分证论治1.肺卫不固证症状:自汗出,或表现半身,某一局部出汗--营卫失和,卫气不能固护于外稍劳汗出尤甚--劳则气耗恶风,周身酸楚--风邪袭表,营卫不和,腠理不固,筋脉失养易于感冒--营卫空虚,外邪易于侵袭体倦乏力,面色咣白少华,苔薄白,脉细弱--肺气亏虚之象证机概要:肺气不足,表虚失固,营卫不和,汗液外泄。治法:益气固表。代表方: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加减。两方均能补气固表止汗,但前方能调和营卫,适用于表虚卫弱、营卫不和引起的汗证。后方补肺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表虚不固的汗证常用药:桂枝--温经解肌白芍--和营敛阴,两药合用,一散一收,调和营卫生姜、大枣、甘草--辛温和中;黄芪--益气固表,少佐防风--达表。加减:气虚甚加党参、白术健脾补肺;兼有阴虚,而见舌红,脉细数者,加麦冬、五味子养阴敛汗;兼阳虚者,加附子温阳敛汗;汗多者加浮小麦、糯稻根、龙骨、牡蛎固涩敛汗;如半身或局部出汗者,可配合甘麦大枣汤甘润以缓急。临证备要:对汗出偏身者,为气血运行偏颇所致,治疗时应据病情酌加益气、养血、通络之品。2.心血不足证症状:自汗或盗汗--劳倦忧思过度,耗伤气血,心脾两虚。气血不能摄津固表则自汗;营血不足,入夜神气浮越则睡中汗出而盗汗心悸少寐--气血不足,不能奉养心神面色不华--血虚气弱不能上荣于面神疲气短,纳少--脾气亏虚舌质淡,脉细--气血不足之征证机概要:心血耗伤,心液不藏。治法:养血补心。代表方:归脾汤加减。本方益气生血,健脾养心,适用于心血不足引起的汗证。常用药: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血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五味子、牡蛎、浮小麦--收涩敛汗加减:血虚甚者,加制首乌、枸杞子,熟地补益精血。临证备要:本证患者病程多较长,兼夹证可较多,如兼阴虚、气滞、虚火,甚则痰浊、淤血者,治疗宜多方兼顾。3.阴虚火旺证症状:夜寐盗汗,入夜尤甚,或有自汗--亡血失精,久咳,素体阴虚,热病后期,均可致阴精亏耗,阴津不足,虚火内生,迫津外泄口燥咽干--阴虚津液不能上承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虚火内蒸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阴虚火旺之象证机概要:虚火内灼,逼津外泄。治法:滋阴降火。代表方:当归六黄汤加减。本方具有滋阴清热,固表止汗的功效,适用于阴虚火旺引起的汗证。常用药:当归、生地黄、熟地黄--滋阴养血,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黄连、黄芩、黄柏--苦寒清热,泻火坚阴;五味子、乌梅--敛阴止汗。综观全方,有补肾养心的生熟地黄,补肝肾精血之当归、山萸肉,又有益气固表之黄芪,山萸肉又具固脱敛精止汗之效,更兼苦寒泻火之三黄,可谓寒温并用,攻补兼施。黄芪与三黄配伍,互制其短,各用所长。另外,黄芪与诸滋养阴血药同用,尚含阴阳互助,气血双补之意。备选方:以阴虚为主,而火热不甚,潮热,脉数等不显著者,可改用麦味地黄丸补益肺肾,滋阴清热。加减:汗出多者,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固涩敛汗;潮热甚者,加秦艽、银柴胡、白薇清退虚热;兼气虚者,加黄芪益气固表。临证备要:阴虚火旺之盗汗证,临床首选当归六黄汤。然本证又有阴虚阳亢及阴虚夹火之不同。阴虚实火者每兼口渴喜饮,饮不解渴,尿赤,大便干结,多为薄黄少津,脉细滑带数或脉滑有力,治疗时又可依据所夹实火侧重于上、中、下三焦之不同,而加重黄芩或黄连、黄柏的用量;阴虚阳亢者则以口舌干燥,腰膝酸软为特点,治疗在原方基础上加重生熟地用量;并可加玄参、石斛、百合、白芍等以加强养阴作用。对于阴虚盗汗,热象不著者,用白芍汤(白芍、枣仁、乌梅)加百合、生地、玄参、淮小麦、酸枣仁、白薇、龙齿;盗汗量多者,可选用五味子汤,药如五味子、山萸肉、龙骨、牡蛎、首乌、远志、五倍子、地骨皮,以补肝肾之阴,宁心神之乱,益阴收敛止汗。4.邪热郁蒸证症状:蒸蒸汗出,汗黏,汗液易使衣服黄染--外感湿热之邪或嗜食肥甘、酒浆,酿湿生热,湿热内蕴,热蒸津液外泄则汗出;肝胆疏泄失司,胆汁随汗液外泄则汗出色黄面赤烘热--肝火上炎烦躁,口苦--胆热上扰脘痞纳呆--湿热阻滞,中焦气机不畅,脾失健运,脾为湿困小便色黄--湿热下注薄黄脉象弦数--湿热之象证机概要:湿热内蕴,逼津外泄。治法:清肝泄热,化湿和营。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本方清肝泻火,清利湿热,适用于邪热郁蒸所致的汗证。常用药: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清肝泄热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湿热当归、生地--滋阴养血和营糯稻根--清热利湿,敛阴止汗备选方:湿热内蕴而热势不盛,面赤烘热、口苦等症不显著者,可改用四妙九清热除湿。方中以黄柏清热,苍术,薏苡仁除湿,牛膝通利经脉。加减:①里热较甚,小便短赤者,加茵陈清解郁热。②湿重脘痞加苍术、茯苓、陈皮、苏梗;③汗出色黄染衣者,加茵陈、秦艽。临证备要:本证为肝经湿热与脾胃湿热的复合证。辨证时,既要详审其主次而治之,又要同时调理脾胃,以绝内湿产生之源。对于湿热伤阴者,更应仔细辨治,避免伤阴、助湿之弊。肝经湿热上乘而但头汗出(陈爵彬):常见于绝经期及老年妇女,寐时无汗,延及天明则头汗出,伴有口苦腻、烦躁、小便黄、大便不畅,舌红脉弦数等证,此乃湿热之邪随肝气上逆,致成&但头汗出,齐颈而还&之证,常用龙胆泻肝汤合四苓汤而取效。名老中医经验1.盗汗不尽属阴虚 (陈爵彬)(1)属血虚者:自拟养血敛汗汤:黄芪、生熟地、当归、丹参、白芍、白薇、地骨皮、牡蛎、首乌、火麻仁。(2)气血虚弱:常见中年妇女杂病之后,病程较久,经血不调,量由多到少,经色淡或紫黑,心跳心累,稍劳加剧,失眠梦多,噩梦纷纭,梦惊汗出,口不干渴,脉沉无力,舌淡红少苔。常用人参归脾汤加减:党参、黄芪、白术、远志、枣仁、白芍、云苓、朱砂、五味子、龙骨、牡蛎、麻黄根、甘草。(3)食积胃热伤津:常见小儿睡眠头身汗出,不思饮食,口渴喜饮,腹胀便结或便溏,舌红、苔厚腻,脉细数。自拟养阴清胃汤:沙参、麦冬、石斛、天花粉、胡黄连、白芍、地骨皮、谷麦芽。(4)车振武以蒿芩清胆汤合三仁汤加减治疗湿阻盗汗:青蒿12g,生苡仁15g,黄芩10g,陈皮10g,半夏10g,茯苓20g,白蔻10g,竹叶10g,通草10g,滑石15g,糯稻根30g。阴虚则盗汗,此为临床辨证常规。盗汗一证,虽阴虚者多见,但湿热扰于阴分而致者亦不鲜见。万不可拘泥于&盗汗皆阴虚&之说。(5)阳虚盗汗小议(陈反修)阳虚何以盗汗?人寤则气行于阳,表阳虚者,寐时气行于里,则表更失固,可使津液外泄而盗汗。此种盗汗并不少见,多伴畏寒肢冷,脉虚无力,汗出则身滑肤凉,自易与阴虚盗汗的汗出较少而粘腻、心烦、口干、午后或夜间身热、舌红、脉细等表现相鉴别。2.大汗用大剂麻黄取效之验谈(龚子夫) &考古代名医善用麻黄者,首推仲景,从其配伍的麻黄方剂来看,无汗用麻黄的方剂固为多数,但有汗用麻黄的方剂也有成例,如麻杏石甘汤证还&汗出而喘&、越婢汤证之&续自汗出&等。石膏为里药,麻黄为表药,里药重于表药,自然就影响了麻黄解表发汗的作用。而草医并未用石膏,麻黄剂量又远远超过了历代文献,如此大剂量的麻黄不仅未发汗,倒反起到了止汗的作用,这说明麻黄既能发汗又能止汗,具有双向的作用。汗出有虚实之分,闭脱之异,凡表虚自汗,阳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一切脱证的自汗,麻黄当在禁例。;上述两个病例,凡遇暴热暴冷使人体经络、腠理骤然闭阻,以致邪正相搏过甚,内闭已极以致汗出淋漓,这种汗势出之较猛,通过大剂量麻黄使经络腠理之闭阻得以疏通,从而汗出自止。3.黑大豆能治暴汗(张友琴) &汗,常人借以散热排泄,寒天不可觉,暑天不可无,闭汗则病至。至于一年四季,稍动则大汗不止,终日有峡背之感,衣衫无干燥之时,余姑谓之&暴汗&,是病耶,抑非病耶,患者自觉苦矣。常以黑豆四斤,煮豆作羹汤食之,尽四斤而暴汗自止。4.桑叶止夜汗(魏龙骧)盖余用桑叶止汗,乃从偶阅小说中得到启示。书中言,一僧,每就枕则汗出遍身,衣被皆透,20年不愈,监寺教以霜桑叶焙末,米汤下6克,数日遂愈。今适遇此证,不妨一试,果真有验。用法:每日吞干桑叶末9克,米汤下之,并配合服用汤药。预防调摄1.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思虑烦劳过度,保持精神愉快,少食辛辣厚味,是预防自汗、盗汗的重要措施。2.汗出之时,腠理空虚,易于感受外邪,故当避风寒,以防感冒。汗出之后,应及时用干毛巾将汗擦干。3.出汗多者,需经常更换内衣,并注意保持衣服、卧具干燥清洁。结 &语不因天暑、衣厚、劳作及其它疾病,而白昼时时汗出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自汗多由气虚不固,营卫不和;盗汗多因阴虚内热。由邪热郁蒸所致者,则属实证。益气固表、养血补心、滋阴降火,清化湿热,是治疗自汗、盗汗的主要治法,可在辨证方药的基础上酌加固涩敛汗之品,以提高疗效。临证备要1.本节所讨论的汗证是指不因其它疾病(如发热等)的影响,而以汗出过度为主要表现的自汗、盗汗,其临床特征是:①自汗表现为白昼时时汗出,动则益甚,常伴有气虚不固的症状;盗汗表现为寐中汗出,醒后即止,常伴者阴虚内热的症状。②无其它疾病的症状及体征。2.自汗、盗汗是临床杂病中较为常见的一个病证,多与心悸、失眠、眩晕、耳鸣等病症同时并见,也是虚劳,痨瘵、失血,妇人产后血虚等病证中的一个常见症状。中医对其有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若辨证用药恰当,一般均有良好的疗效。3.一般情况下, &自汗多属气虚,盗汗多属阴虚,但也有阳虚盗汗,阴虚自汗,因而必须四诊合参,才能辨证准确。而且临床上还有由瘀血引起自汗盗汗的情况。如《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说:&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现在,活血化瘀法在汗证的治疗中渐受重视。文献摘要《素问?宣明五气》:&五脏化液,心为汗。&《灵枢?决气》:&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渭津。&《灵枢?营卫生会》:&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素问?脏气法寸论》:&者……寝汗出,憎风。&《素问?脉要精微论》:&肺脉,……其软而散者,当病灌汗。&《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济生方?渚汗门》: &&人之气血,应乎阴阳,和则平,偏则病。阴虚阳必凑,故发热自汗;阳虚阴必乘,故发厥、自汗。又况伤风,中暑,伤湿、喜怒、惊悸、房室、虚劳,历节,肠痈、痰饮,产褥等病,皆能致之:&《医学正传?汗证》: &&若夫自汗与盗汗者,病似而实不同也,其自汗者,无时而溅溅然出,动则为甚,属阳虚,胃气之所司也;盗汗者,寝中而通身如浴,觉来方知,属阴虚,营血之所主也。大抵自汗宜补阳凋卫,盗汗宜补阴降火。&《景岳全书?汗证》: &&收汗止汗之剂,如麻黄根、浮小麦、乌梅、北五味、小黑豆,龙骨,牡蛎之属,皆可随宜择用。&《医宗必读?汗》:&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在外者为汗。汗者心之液也,而肾主五液,故汗证未有不由心肾虚而得者。&《证治汇补?汗病》:&火热自汗必燥热;伤湿自汗,困倦身重,天阴转甚……伤风自汗,头疼身热,咳嗽,烦闷,鼻流清涕;伤暑自汗,身热口渴,烦躁面垢;痰证自汗,头眩,呕逆,胸满吐痰。&《医碥?汗》:&汗者,水也,肾之所主也。内藏则为液,上升则为津,下降则为尿,外泄则为汗。&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17:22
赵东奇大夫的信息
赵东奇大夫电话咨询
赵东奇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赵东奇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赵东奇大夫提问
赵东奇的咨询范围:
颈肩腰腿痛以及相关中医内外妇儿皮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