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BE,CF为三角形面积公式ABC的3条高。则易知B,E,C,F共圆”为什么?

二一组卷-在线组卷-智能组卷,中小学在线题库如图,设AD,BE,CF为三角形ABC的三条高,若AB=6,BC=5,EF=3,则线段BE的长为(  )A.185B.4C.215D_百度知道
如图,设AD,BE,CF为三角形ABC的三条高,若AB=6,BC=5,EF=3,则线段BE的长为(  )A.185B.4C.215D
如图,设AD,BE,CF为三角形ABC的三条高,若AB=6,BC=5,EF=3,则线段BE的长为(  )A.185B.4C.215D.245
我有更好的答案
∵AD,BE,CF为△ABC的三条高,易知B,C,E,F四点共圆∴△AEF∽△ABC∴,即cos∠BAC=∴sin∠BAC=∴在Rt△ABE中,BE=ABsin∠BAC=6=.故选D.
采纳率:69%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2012 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集答案六、三角形 1. (北京)在△ABC 中,BA=BC,∠BAC=α,M 是 AC 的中点,P 是线段 BM 上的动点,将线段 PA 绕点 P 顺时针旋转 2α 得到线段 PQ. (1)若 α=60° 且点 P 与点 M 重合(如图 1) ,线段 CQ 的延长线交射线 BM 于点 D,请补全图形,并写出 ∠CDB 的度数; (2)在图 2 中,点 P 不与点 B,M 重合,线段 CQ 的延长线与射线 BM 交于点 D,猜想∠CDB 的大小(用 含 α 的代数式表示) ,并加以证明; (3)对于适当大小的 α,当点 P 在线段 BM 上运动到某一位置(不与点 B,M 重合)时,能使得线段 CQ 的延长线与射线 BM 交于点 D,且 PQ=QD,请直接写出 α 的范围. A M(P) Q C 图1 解: (1)补全图形,见图 1;∠CDB=30° (2)猜想:∠CDB=90° -α 证明:如图 2 ,连结 AD,PC ∵BA=BC,M 是 AC 的中点,∴BM⊥AC ∵点 D,P 在直线 BM 上,∴PA=PC,DA=DC 又∵DP 为公共边,∴△ADP≌△CDP ∴∠DAP=∠DCP,∠ADP=∠CDP 又∵PA=PQ,∴PQ=PC ∴∠DCP=∠PQC,∠DAP=∠PQC ∵∠PQC+∠DQP=180° ,∴∠DAP+∠DQP=180° ∴在四边形 APQD 中,∠ADQ+∠APQ=180° ∴∠APQ=2α,∴∠ADQ=180° -2α 1 ∴∠CDB= ∠ADQ=90° -α 2 (3)45° <α <60° 提示:由(2)知∠CDB=90° -α,且 PQ=QD ∴∠PAD=∠PCQ=∠PQC=2∠CDB=180° -2α ∵点 P 不与点 B,M 重合,∴∠MAD<∠PAD<∠BAD ∴α<180° -2α<2α,∴45° <α <60° C 图2 B ABPM QA M(P) Q C 图1 A M P Q C 图2 D DBB2. (北京模拟)已知,点 P 是∠MON 的平分线 OT 上的一动点,射线 PA 交直线 OM 于点 A,将射线 PA 绕点 P 逆时针旋转交射线 ON 于点 B,且使∠APB+∠MON=180° . (1)求证:PA=PB; (2)若点 C 是直线 AB 与直线 OP 的交点,当 S△POB =3S△PCB 时,求 PB 的值; PC(3)若∠MON=60° ,OB=2,直线 PA 交射线 ON 于点 D,且满足∠PBD=∠ABO,求 OP 的长. M TM TM TONO备用图NO备用图N(1)证明:①当点 A 在射线 OM 上时,如图 1 作 PE⊥OM 于 E,作 PF⊥ON 于 F 则∠EPF+∠MON=180° ∵∠APB+∠MON=180° ,∴∠EPF=∠APB ∵∠EPA=∠EPF-∠APF,∠FPB=∠APB-∠APF ∴∠EPA=∠FPB ∵OP 平分∠MON,∴PE=PF ∴△EPA≌△FPB,∴PA=PB ②当点 A 在 MO 延长线上时,如图 2 作 PE⊥OM 于 E,作 PF⊥ON 于 F 则∠EPF+∠MON=180° ∵∠APB+∠MON=180° ,∴∠EPF=∠APB ∵∠EPA=∠EPF-∠APF,∠FPB=∠APB-∠APF ∴∠EPA=∠FPB ∵OP 平分∠MON,∴PE=PF ∴△EPA≌△FPB,∴PA=PB (2)解:∵S△POB =3S△PCB ,∴点 A 在射线 OM 上,如图 3 1 ∵PA=PB,∴∠PAB=∠PBA= (180° -∠APB) 2 1 ∵∠APB+∠MON=180° ,∠POB= ∠MON 2 1 ∴∠POB= (180° -∠APB),∴∠PBC=∠POB 2 又∠BPC=∠OPB,∴△POB∽△PBC ∴ PB = PC S△POB = 3 S△PBCM E P A O F图1TBNM T E O A P F图2BNM P C O图3TABN(3)解:①当点 A 在射线 OM 上时,如图 4 ∵∠APB+∠MON=180° ,∠MON=60° ∴∠APB=120° ,∴∠PAB=∠PBA=30° ,∠BPD=60° ∵∠PBD=∠ABO,∴∠PBD=∠ABO=75° 作 BE⊥OP 于 E ∵∠MON=60° ,OP 平分∠MON,∴∠BOE=30° ∵OB=2,∴BE=1,OE= 3,∠OBE=60° ∴∠EBP=∠EPB=45° ,∴PE=BE=1 ∴OP=OE+PE= 3+1 ②当点 A 在 MO 延长线上时,如图 5 此时∠AOB=∠DPB=120°M A P E O B图4TD N M ∵∠PBD=∠ABO,∠PBA=30° ,∴∠PBD=∠ABO=15° 作 BE⊥OP 于 E,则∠BOE=30° ∵OB=2,∴BE=1,OE= 3,∠OBE=60° ∴∠EBP=∠EPB=45° ,∴PE=BE=1 ∴OP=OE-PE= 3-1 A O E P D B图5TN3. (北京模拟)已知△ABC 和△DEC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 为它们的公共直角顶点,连接 AD、BE,F 为线段 AD 的中点,连接 CF. (1)如图 1,当点 D 在 BC 边上时,BE 与 CF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 请证明; (2)如图 2,把△DEC 绕点 C 顺时针旋转 α 角(0° <α<90° ) ,其他条件不变,问(1)中的关系是否仍 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相应的正确的结论并加以证明; (3)如图 3,把△DEC 绕点 C 顺时针旋转 45° ,BE、CD 交于点 G.若∠DCF=30° ,求 A F E D B D图1BG AC 及 的值. CG DCA F D G C图2AFEE CCBB图3解: (1)BE=2CF,BE⊥CF 证明:∵△ABC 和△DEC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 为它们的公共直角顶点 ∴AC=BC,DC=EC ∴△BCE≌△ACD,∴BE=AD,∠EBC=∠DAC ∵F 为线段 AD 的中点,∴CF=AF=DF= ∴BE=2CF ∵AF=CF,∴∠DAC=∠ACF ∵∠BCF+∠ACF=90° ,∴∠BCF+∠EBC=90° 即 BE⊥CF (2)仍然成立 证明:如图 2,延长 CF 到 H,使 HF=CF,连接 AH、DH ∵AF=DF,∴四边形 AHDC 为平行四边形 ∴AH=CD=CE,∠CAH=180° -∠ACD ∵∠BCE=∠BCA+∠DCE-∠ACD=180° -∠ACD ∴∠CAH=∠BCE 又∵AC=BC,∴△CAH≌△BCE B图2A1 AD 2 BFED图1CH A F E D C ∴CH=BE,∠ACH=∠CBE ∴BE=CH=2CF ∠CBE+∠BCH=∠ACH+∠BCH=90° 即 BE⊥CF (3)如图 3,设 BE、CF 相交于点 O,则∠GOC=90° 作 BC 的垂直平分线,交 BG 于点 M,连接 CM 则 BM=CM,∠MBC=∠MCB,∴∠OMC=2∠MBC ∵AC⊥DE,∠CDE=45° ,∴∠DCA=45° ∵∠DCF=30° ,∴∠ACH=∠CBE=15° ∴∠OMC=30° 设 OG=x,则 CG=2x,OC= 3x,BM=CM=2 3x OM= 3OC=3x,MG=3x-x=2x ∴BG=BM+MG=2 3x+2x,BO=BM+MO=2 3x+3x ∴ 2 3x+2x BG = = 3+1 CG 2x B图3A F D M O G C E N2 3x+3x BO = = 3+2 OC 3x 过 E 作 BC 的垂线,交 BC 的延长线于 N 则 Rt△BNE∽Rt△BOC,∴ BN BO = = 3+2 EN OC设 EN=t,则 CN=t,CE= 2t,BN=( 3+2)t,BC=( 3+2)t-t=( 3+1)t ∴ ( 3+1)t 6+ 2 BC = = CE 2 2t 6+ 2 AC = DC 2∵AB=BC,CD=CE,∴4. (上海模拟)如图,∠ACB=90° ,CD 是∠ACB 的平分线,点 P 在 CD 上,CP= 2.将三角板的直角 顶点放置在点 P 处,绕着点 P 旋转,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射线 CB 交于点 E,另一条直角边与直线 CA、 直线 CB 分别交于点 F、点 G. (1)当点 F 在射线 CA 上时 ①求证:PF=PE. ②设 CF=x,EG=y,求 y 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连接 EF,当△CEF 与△EGP 相似时,求 EG 的长. A P F G C E B C备用图DA PDB (1)①证明:过点 P 作 PM⊥AC,PN⊥BC,垂足分别为 M、N ∵CD 是∠ACB 的平分线,∴PM=PN 由∠PMC=∠MCN=∠CNP=90° ,得∠MPN=90° ∴∠1+∠FPN=90° ∵∠2+∠FPN=90° ,∴∠1=∠2 ∴△PMF≌△PNE,∴PF=PE ②解:∵CP= 2,∴CN=CM=1 ∵CF=x,△PMF≌△PNE,∴NE=MF=1-x ∴CE=2-x ∵CF∥PN,∴ ∴CG= ∴ y= x 1-x+2-x(0≤ x<1)A M F G C P1 2DNEBCF CG x CG = ,即 = PN GN 1 CG+1 A P F1Dx 1- x(2)当△CEF 与△EGP 相似时,点 F 的位置有两种情况: ①当点 F 在射线 CA 上时 ∵∠GPE=∠FCE=90° ,∠1≠∠PEG ∴∠G=∠1,∴FG=FE,∴CG=CE=CP 在 Rt△EGP 中,EG=2CP=2 2 ②当点 F 在 AC 延长线上时 ∵∠GPE=∠FCE=90° ,∠1≠∠2,∴∠3=∠2 ∵∠1=45° +∠5,∠1=45° +∠2,∴∠5=∠2 易证∠3=∠4,可得∠5=∠4 ∴CF=CP= 2,∴FM= 2+1 易证△PMF≌△PNE,∴EN=FM= 2+1 ∵CF∥PN,∴ CF CG 2 1-GN = ,即 = PN GN 1 GNGCEBA M5 1D PC4G N3 2EB∴GN= 2-1 ∴EG= 2-1+ 2+1=2 2F5. (上海模拟)已知△ABC 中,AB=AC,BC=6,sinB=4 .点 P 从点 B 出发沿射线 BA 移动,同时点 Q 5从点 C 出发沿线段 AC 的延长线移动,点 P、Q 移动的速度相同,PQ 与直线 BC 相交于点 D. (1)如图①,当点 P 为 AB 的中点时,求 CD 的长; (2)如图②,过点 P 作直线 BC 的垂线,垂足为 E,当点 P、Q 在移动的过程中,线段 BE、DE、CD 中 是否存在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请说明理由; (3)如图③,当 PQ 经过△ABC 的重心 G 时,求 BP 的长.A P B图①A P D C Q B E图②A P G D C Q B图③DC Q 解: (1)过 P 点作 PF∥AC 交 BC 于 F ∵点 P 为 AB 的中点,∴F 为 BC 的中点 ∴FC= 1 BC=3 2 P BA∵AB=AC,∴∠B=∠ACB ∵PF∥AC,∴∠PFB=∠ACB ∴∠B=∠PFB,∴BP=FP 由题意,BP=CQ,∴FP=CQ ∵PF∥AC,∴∠DPF=∠DQC 又∠PDF=∠QDC,∴△PFD≌△QCD ∴CD=DF= 1 3 FC= 2 2F图①DC Q(2)当点 P、Q 在移动的过程中,线段 DE 的长度保持不变 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当点 P 在线段 AB 上时 过点 P 作 PF∥AC 交 BC 于 F,由(1)知 PB=PF ∵PE⊥BC,∴BE=EF 由(1)知△PFD≌△QCD,CD=DF ∴DE=EF+DF= 1 BC=3 2A P B E F图②DC Q②得点 P 在 BA 的延长线上时,同理可得 DE=3 ∴当点 P、Q 在移动的过程中,线段 DE 的长度保持不变 (3)过点 P 作 PE⊥BC 于 E,连接 AG 并延长交 BC 于 H ∵AB=AC,点 G 为△ABC 的重心,∴AH⊥BC,BH=CH=3 设 AH=x,则 AB= x +3 = x +9 4 x 4 ∵sinB= ,∴ 2 = ,解得 x=4 5 5 x +9 ∴GH= 1 4 x= 3 3 B P G E H图③2 2 2A3 4 设 BP=t,则 BE= t,PE= t 5 5 ∵BH=DE=3,∴DH=BE= 由△DGH∽△DPE,得 3 t 5DC QGH DH = PE DE4 3 t 3 5 5 3 5 3 即 = ,解得 t= ,即 BP= 4 3 3 3 t 5 6. (上海模拟)如图,三角形纸片 ABC 中,∠C=90° ,AC=4,BC=3.将纸片折叠,使点 B 落在 AC 边 上的点 D 处,折痕与 BC、AB 分别交于点 E、F. (1)设 BE=x,DC=y,求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2)当△ADF 是直角三角形时,求 BE 的长; (3)当△ADF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 BE 的长 (4)过 C、D、E 三点的圆能否与 AB 边相切?若能,求 BE 的长;若不能,说明理由. AAFDB 解: (1)∵BE=x,∴DE=x,EC=3-x 在 Rt△DEC 中,DC +EC =DE2 2 2 2 2 2CBEC即 y +(3-x ) =x ,∴y= 6x-9 当 D 与 C 重合时,x 最小 即 y= 6x-9=0,x= 3 2当 E 与 C 重合时,x 最大,x=3 3 ∴ ≤x≤3 2 (2)①当∠ADF=90° 时,则 FD∥BC ∴∠AFD=∠B,又∵∠EDF=∠B ∴∠AFD=∠EDF,∴DE∥AB DE EC ∴△DEC∽△ABC,∴ = AB BC 3-x x 15 15 ∴ = ,解得 x= ,即 BE 的长为 5 3 8 8 ②当∠AFD=90° 时,则∠BFE=∠DFE=45° 作 EG⊥BF 于 G,则 Rt△BEG∽Rt△BAC ∴ BG EG BE = = BC AC AB BG EG x 3 4 = = ,∴BG= x,EG= x 3 4 5 5 5 4 3 4 7 x,DF=BF= x+ x= x 5 5 5 5 F G D B E C A B E C F D A∵∠C=90° ,AC=4,BC=3,∴AB=5 ∴∴FG=EG=AD DF 由 Rt△ADF∽Rt△ABC,得 = AB BC 7 x 5 4- 6x-9 ∴ = ,即 7x+3 6x-9-12=0 5 3 u +9 令 6x-9=u,则 x= 6 u +9 2 ∴7( )+3u-12=0,∴7u +18u-9=0 62 2 解得 u1=-3<0(舍去) ,u2= (3 73 2 ) +9 7 75 75 ∴x= = ,即 BE 的长为 6 49 49 综上,当△ADF 是直角三角形时,BE 的长为 (3)①当 AF=DF 时,则∠A=∠FDA ∵∠FDE=∠B,∠A+∠B=90° ∴∠FDA+∠FDE=90° ,即∠ADE=90° ∴ED⊥AC,∴D 与 C 重合 ∴x= 1 3 3 BC= ,即 BE 的长为 2 2 2 B E C(D) F 15 75 或 8 49 A②当 AD=DF 时,则 BF=DF=AD=4- 6x-9 ∴AF=5-(4- 6x-9 )=1+ 6x-9 作 DG⊥AF 于 G,则 Rt△ADG∽Rt△ABC AG= ∴ 1 1 AF= (1+ 6x-9 ) 2 2 F G D A4- 6x-9 AD AB 5 = ,∴ = AG AC 1 4 (1+ 6x-9 ) 2 27 375 375 ,解得 x= ,即 BE 的长为 13 169 169 B得 6x-9=EC③当 AD=AF 时,则 AF=AD=4- 6x-9 ∴DF=BF=5-(4- 6x-9 )=1+ 6x-9 作 FH⊥AD 于 H,则 Rt△AFH∽Rt△ABC ∴ 4- 6x-9 AH FH AF AH FH = = ,∴ = = AC BC AB 4 3 5 16-4 6x-9 12-3 6x-9 ,FH= 5 5 16-4 6x-9 4+4 6x-9 = 5 5 B E F H D C A∴AH=∴HC=4- ∴DH=4+4 6x-9 4- 6x-9 - 6x-9= 5 52 2 2在 Rt△DFH 中,DH +FH =DF ∴(4- 6x-9 2 12-3 6x-9 2 2 ) +( ) =( 1+ 6x-9 ) 5 52令 6x-9=t,代入上式并化简得 15t +130t-135=0 解得 t= 5 10-13 (舍去负值) 3 5 10-13 250-65 10 250-65 10 ,解得 x= ,即 BE 的长为 3 27 27∴ 6x-9= 综上,当△ADF 是等腰三角形时,BE 的长为3 375 250-65 10 或 或 2 169 27(4)假设过 C、D、E 三点的圆能与 AB 边相切 ∵△DEC 是直角三角形,∴DE 是圆的直径 ∴∠DFE=90° ,∴∠BFE=90° ∴D 点在 AB 上,不可能 ∴过 C、D、E 三点的圆不能与 AB 边相切(⊙O 与 AB 边相离) 7. (上海模拟)如图,在 Rt△ABC 中,∠BAC=90° ,AB=6,AC=8,AD⊥BC 于 D,点 E、F 分别是 AB 边和 AC 边上的动点,且∠EDF=90° ,连接 EF. (1)求 DE 的值; DF(2)设 AE 的长为 x,△DEF 的面积为 S,求 S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 (3)设直线 DF 与直线 AB 相交于点 G,△EFG 能否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求 AE 的长;若不能,请说 明理由. A A A E B F D C B D 备用图 C B D 备用图 C解: (1)∵∠BAC=90° ,∴∠1+∠2=90° ∵AD⊥BC,∴∠C+∠2=90° ∴∠1=∠C ∵∠EDF=90° ,∴∠3+∠5=90° ∵AD⊥BC,∴∠4+∠5=90° ∴∠3=∠4 ∴△ADE∽△CDF ∴ DE AD AB 6 3 = =tan∠C= = = DF CD AC 8 4 AE DE 3 = = CF DF 4 BA E1 2F3 5 4DC(2)∵△ADE∽△CDF,∴4 4 4 ∴CF= AE= x,∴AF=8- x 3 3 3 4 2 25 2 64 2 2 ∴EF =x +( 8- x ) = x - x+64 3 9 3 ∵ DE AB = ,∠EDF=∠BAC=90° DF AC S2∴△DEF∽△ABC EF ∴ = 2 S△ABC BC 1 2 2 2 ∵S△ABC = ×6×8=24,BC =6 +8 =100 2 ∴S=24 25 2 64 2 2 128 384 ( x - x+64 )= x - x+ 100 9 3 3 25 252 2 128 384 即 S= x - x+ (0≤x≤6) 3 25 25 (3)假设△EFG 能成为等腰三角形 当点 G 在 AB 延长线上时,由于∠GEF≥90° ,所以只能 EF=EG ∴∠G=∠6 ∵△DEF∽△ABC,∴∠6=∠C ∵∠1=∠C,∴∠G=∠1 ∴DA=DG=DF,∴EF=AB,∴EF =AB ∴2 2A E1 6F C25 2 64 42 x - x+64=36,解得 x=6(舍去)或 x= 9 3 25 42 25B GD此时 AE 的长为当点 G 在 BA 延长线上时,由于∠EFG≥90° ,所以只能 FE=FG ∴∠G=∠AEF DE DE 1 = = = DG DF+FG 4 3 EF+EF 5 8- 4 x 3 24-4x = x 3x 3 EF 5G而 tan∠G=A F E B D CAF tan∠AEF= = AE24-4x 1 24 ∴ = ,解得 x= 3x 3 5 此时 AE 的长为 24 5 42 24 或 25 5综上所述,△EFG 能成为等腰三角形,此时 AE 的长为8. (上海模拟)如图,在 Rt△ABC 中,∠C=90°,AC=4,BC=5,D 是 BC 边上一点,CD=3,P 是 AC 边上一动点(不与 A、C 重合) ,过点 P 作 PE∥BC 交 AD 于点 E. (1)设 AP=x,DE=y,求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 (2)以 PE 为半径的⊙E 与以 DB 为半径的⊙D 能否相切?若能,求 tan∠DPE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 由; (3)将△ABD 沿直线 AD 翻折,得到△AB′D,连接 EC、B′C,当∠ACE=∠BCB′ 时,求 AP 的长. A P E ACDBCD备用图B 解: (1)在 Rt△ ACD 中,AC=4,CD=3,∴AD=5 ∵PE∥BC,∴ 5-y AP AE x = ,即 = AC AD 4 5A P E5 ∴y=- x+5(0<x<4) 4 (2)对于⊙E,rE=EP= 3 5 x;对于⊙D,rD=DB=2;圆心距 ED=- x+5 4 4CDB3 5 当两圆外切时,rE+rD=ED,∴ x+2=- x+5 4 4 解得 x= 3 5 ,∴PC= 2 2 A∵PE∥BC,∴∠DPE=∠PDC PC 5 ∴tan∠DPE=tan∠PDC= = CD 6 当两圆内切时,| rE-rD|=ED,∴| 解得 x= 3 5 x-2|=- x+5 4 47 1 或 x=6(舍去) ,∴PC= 2 2 PC 1 = CD 6 AC 4 = AD 5P CE D B∴tan∠DPE=tan∠PDC=(3)延长 AD 交 BB′ 于 F,则 AF 垂直平分 BB′ 在 Rt△BDF 中,BD=2,sin∠BDF=sin∠ADC= ∴BF= 8 16 ,BB′= 5 5 P E A∵∠ADC=∠BDF,∴∠CAD=∠DBF 当∠ACE=∠BCB′ 时,△CAE∽△CBB′ ∴ AC BC 4 5 64 = ,即 = ,∴y=5- AE 16 25 5- y BB′ 5 5 64 256 x+5=5- ,解得 x= 4 25 125CD F B′B∴-9. (上海模拟)已知 Rt△ABC 中,∠ACB=90° ,点 P 是边 AB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 CP,过点 B 作 BD⊥ CP,垂足为点 D. (1)如图 1,当 CP 经过△ABC 的重心时,求证:△BCD∽△ABC; (2)如图 2,若 BC=2 厘米,cotA=2,点 P 从点 A 向点 B 运动(不与点 A、B 重合) ,点 P 的速度是 5 厘米/秒,设点 P 运动的时间为 t 秒,△BCD 的面积为 S 平方厘米,求 S 关于 t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 变量 t 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若△PBC 是以 CP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BCD 的面积. C D \ P D 图1 \ D D \ D \ 图2 D C CABAPBA 备用图B (1)证明:∵CP 经过△ABC 的重心,∴CP 为△ABC 的中线 ∴CP= 1 AB=AP,∴∠A=∠ACP 2又∵∠ACP+∠DCB=90° ,∠CBD+∠DCB=90° ∴∠CBD=∠A,又∠BDC=∠ACB=90° ∴△BCD∽△ABC (2)解:∵BC=2,cotA=2,∴AC=4 过点 P 作 PE⊥AC 于 E,则 AP= 5t,PE=t,AE=2t EC=4-2t,PC= t +( 4-2t ) 由∠PCE=∠CBD,得 Rt△CPE∽Rt△BCD ∴ S△BCD BC 2 S 4 =( ,即 = 2 2 PC ) 1 S△CPE t +( 4-2t ) ( 4-2t )t 22 2 2C E A P D \ D \ DB8t-4t ∴S= 2 (0<t <2) 5t -16t+16 (3)①当 PC=PB 时,有 解得 t=1 当 t=1 时,S= 8×1-4×1 4 = (平方厘米) 2 5 5×1 -16×1+16 t +( 4-2t ) =22 2 2t +( 4-2t ) =2 10- 5t22②当 PC=BC 时,有 解得 t1=6 ,t2=2(不合题意,舍去) 56 6 2 8× -4×( ) 5 5 6 24 当 t= 时,S= = (平方厘米) 5 6 2 6 25 5×( ) -16× +16 5 5 综上所述,当 PC=PB 时,△BCD 的面积为 4 24 平方厘米;当 PC=BC 时,△BCD 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 5 25 4 .点 P 310. (上海模拟)如图,在 Rt△ABC 中,∠ACB=90° ,CE 是斜边 AB 上的中线,AB=10,tanA= 是 CE 延长线上的一动点,过点 P 作 PQ⊥CB,交 CB 延长线于点 Q.设 EP=x,BQ=y. (1)求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及定义域; (2)连接 PB,当 PB 平分∠CPQ 时,求∠PE 的长; (3)过点 B 作 BF⊥AB 交P PQ 于 F,当△BEF 和△QBF 相似时,求 x 的值. A A A E E ECBQC 备用图BC 备用图B 解: (1)在 Rt△ABC 中,∠ACB=90° ,AB=10,tanA= ∴AC=6,BC=8 ∵CE 是斜边 AB 上的中线,∴CE=BE= 1 AB=5 2BC 4 = AC 3∴∠PCQ=∠ABC 又∠PQC=∠ACB=90° ,∴△PCQ∽△ABC ∴ 8+y CQ BC 4 4 = = ,即 = PC AB 5 5+x 5 A E HP4 ∴y= x-4(x >5) 5 (2)过点 B 作 BH⊥PC 于 H ∵PB 平分∠CPQ,BQ⊥PQ,∴BH=BQ=y ∵BH= 3 24 4 24 BC= ,∴ x-4= 5 5 5 5 CBQ∴x=11 (3)∵∠BQF=∠ACB=90° ,∠QBF=∠A ∴△BFQ∽△ABC 当△BEF 和△QBF 相似时,则△BEF 和△ABC 也相似 有两种情况: ①当∠BEF=∠A 时 在 Rt△EBF 中,∠EBF=90° ,BE=5,BF= 5 4 4 ∴ ( x-4)= ×5,解得 x=10 3 5 3 ②当∠BEF=∠ABC 时 在 Rt△EBF 中,∠EBF=90° ,BE=5,BF= 5 4 3 125 ∴ ( x-4)= ×5,解得 x= 3 5 4 16 ∴当△BEF 和△QBF 相似时,求 x 的值为 10 或 125 16 5 y 3 5 y 3P A E FCBQP A E F B QC11. (上海模拟)如图 1,在 Rt△AOC 中,AO⊥OC,点 B 在 OC 边上,OB=6,BC=12,∠ABO+∠C= 90° ,动点 M 和 N 分别在线段 AB 和 AC 边上. (1)求证:△AOB∽△COA,并求 cosC 的值; (2)当 AM=4 时,△AMN 与△ABC 相似,求△AMN 与△ABC 的面积之比; (3)如图 2,当 MN∥BC 时,以 MN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将△AMN 作轴对称变换得△EMN.设 MN=x,△ EMN 与四边形 BCNM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y,求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A M N E O B图1A M NCOB图2C 解: (1)∵AO⊥OC,∴∠ABO+∠BAO=90° ∵∠ABO+∠C=90° ,∴∠BAO=∠C ∵∠AOB=∠COA,∴△AOB∽△COA ∴OB : OA=OA : OC ∵OB=6,BC=12,∴6 : OA=OA : 18 ∴OA=6 3 ∴AC= OC +OA = ∴cosC=2 2A 18 +(6 3) =12 32 2MNOC 18 3 = = AC 2 12 3 3 ,∴∠C=30° 2 O B图1(2)∵cosC= ∵tan∠ABO=COA 6 3 = = 3,∴∠ABO=60° OB 6∴∠BAC=30°,∴AB=BC=12 ①当∠AMN=∠ABC 时(如图 1) ,△AMN∽△ABC 2 2 2 2 ∵AM=4,∴S△AMN : S△ABC =AM : AB =4 : 12 =1 : 9 ②当∠AMN=∠C 时(如图 2) ,△AMN∽△ACB 2 2 2 2 ∵AM=4,∴S△AMN : S△ABC =AM : AC =4 :(12 3) =1 : 27 (3)易得 S△ABC = 1 1 BC?OA= ×12×6 3=36 3 2 2A MNO∵MN/∥BC,∴△AMN∽△ABC 2 2 2 2 ∴S△AMN : S△ABC =MN : BC ,∴S△AMN : 36 3=x : 12 ∴S△AMN = 3 2 x 4 A M E O FB图2C①当 EN 与线段 AB 相交时,设 EN 与 AB 交于点 F(如图 3) ∵MN/∥BC,∴∠ANM=∠C=30° ∴∠ANM=∠BAC,∴AM=MN=x ∵以 MN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将△AMN 作轴对称变换得△EMN ∴∠ENM=∠ANM=30° ,∴∠AFN=90° ∴MF= 1 1 1 MN= AM= x 2 2 2NB图3C∴S△FMN : S△AMN =MF : AM ∴y : ∴ y= 3 2 1 x = x : x=1 : 2 4 2 3 2 x (0<x ≤8) 8 A②当 EN 与线段 AB 不相交时,设 EN 与 BC 交于点 G(如图 4) ∵MN/∥BC,∴CN : AC=BM : AB ∴CN : 12 3=(12-x ) : 12,∴CN=12 3- 3x 2 2 ∵△CNG∽△CBA,∴S△CNG : S△ABC =CN : BC 2 2 ∴S△CNG : 36 3=(12 3- 3x ) : 12 ∴S△CNG = 3 2 (12 3- 3x ) 4M O E B GN C图4 ∴S 阴影=S△ABC - S△AMN - S△CNG =36 3-23 2 3 2 x - (12 3- 3x ) 4 4即 y=- 3x +18 3x-72 3(8<x <12) 12. (上海模拟)把两块边长为 4 的等边三角板 ABC 和 DEF 如图 1 放置,使三角板 DEF 的顶点 D 与三角 板 ABC 的 AC 边的中点重合,DF 经过点 B,射线 DE 与射线 AB 相交于点 M.把三角板 ABC 固定不动, 将三角板 DEF 绕点 D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设旋转角为 α,其中 0° <α<90° ,射线 DF 与线段 BC 相交于点 Q(如图 2) . (1)当 0° <α<60° 时,求 AM?CN 的值; (2)当 0° <α<60° 时,设 AM=x,两块三角板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y,求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3)当 BM=2 时,求两块三角板重叠部分的面积. E M D M E F B 图1 C B 图2 N C B 备用图 A P D M E B A 4 x M D F 图1 N Q C C D A A AF解: (1)∵ △ABC 和△DEF 是等边三角形,∴∠EDF=∠C=∠A=60° ∵∠ADM+∠EDF=∠DNC+∠C,∴∠ADM=∠DNC AM AD ∴△AMD∽△CDN,∴ = CD CN ∴AM?CN=AD?CD ∵AD=CD=2,∴AM?CN=4 (2)过点 D 作 DP⊥AB 于 P,DQ⊥BC 于 Q(如图 1) 可得 DP=DQ= 3 ∵AM=x,∴CN=3 2 1 1 4 ∴y=S△ABC - S△AMD - S△CDN= ?4 - ?x? 3- ? ? 3 4 2 2 x ∴y=4 3- 3 2 3 x- (1<x<4) 2 xEB FN 图2C(3)①当 M 在边 AB 上时(如图 1) ∵BM=2,∴AM=2,即 x=2 ∴y=2 3,即两块三角板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2 3 ②当 M 在 AB 延长线上时(如图 2) 设 DE 与 BC 交于点 R,过点 D 作 DG∥BC,交 AB 于点 G 则 BG=BM=DG=2,∴AM=6,BR=1 ∴CN= 2 7 ,∴RN= 3 3A DG M B E M 图3 R NC1 7 7 3 ∴y=S△DRN = × × 3= 2 3 6F 综上所述,两块三角板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2 3 和7 3 613. (上海模拟)如图,在△ABC 中,∠ACB=90° ,∠A=60° ,AC=2,CD⊥AB,垂足为点 D,点 E、F 分别在边 AC、BC 上,且∠EDF=60° .设 AE=x,BF=y. (1)求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2)当△BDF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 x 的值; (3)以 DF 为直径的圆能否与 AC 相切?如果能,求 tan∠AED 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A D E C F B解: (1)如图,作 DG⊥AC 于 G,FH⊥AB 于 H,FK⊥CD 于 K 在 Rt△ABC 中,∠A=60° ,AC=2,∴AB=4,BC=2 3 ∴CD= 3,AD=1,AG= FH= 1 3 y,BH= 2 y 2 3 3 =3- y 2 2 1 3 ,DG= 2 2 A G E K C F B D HDH=KF=CF?cos30° =( BC-BF )cos30° =( 2 3-y )×∵∠ADG=30° ,∠EDF=60° ,∴∠EDG+∠FDH=90° 又∠EDG+∠DEG=90° ,∴∠DEG=∠FDH DG FH ∴Rt△DEG∽△FDH,∴ = ,即 EG DH 3 3 x+1 1 ≤x ≤2 2 3 1 y 2 2 = 1 3 x- 3- y 2 2∴ y=∵当点 E 与点 G 重合时,点 F 与点 C 重合 ∴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2)BD=AB-AD=4-1=3 ∵∠DFB>∠DCB>∠B,∴DF≠DB ①当 BF=BD 时, 3 3 =3,∴x= 3-1 x+1②当 DF=BF 时,则 DH=BH,2BH=BD 即 2× ∴ 3 y=3,∴y= 3 23 3 = 3,∴x=2 x+1 (3)作 DG⊥AC 于 G,DH⊥BC 于 H,设以 DF 为直径的⊙O 与 AC 相切于 I,连接 OI 则 OI 是梯形 CFDG 的中位线 1 1 3 5 3 1 ∴OI= ( CF+DG )= ( 2 3-y+ )= - y 2 2 2 4 2 1 1 3 在 Rt△DFH 中,DH= BD= ( 4-1)= 2 2 2 FH=|CH-CF|=|DG-CF|=| =| y- 3 3 | 22 2 2A G E I C D3 -( 2 3-y )| 2O FH B由勾股定理得 DF =DH +FH = 由题意知 DF=2OI,∴DF =4OI 得29 3 3 2 + y- 4 ( 2 )29 3 3 2 5 3 1 2 +( y- =4( - y) ) 4 2 4 2 39 13 3 ,即 y= 4 8整理得 2 3y= ∴3 3 13 3 11 11 1 9 = ,∴x= ,∴GE= - = x+1 8 13 13 2 263 2 DG 13 3 ∴tan∠AED= = = GE 9 9 26 14. (上海模拟)如图,P 是线段 AB 上任意一点(不与点 A、B 重合) ,分别以 AP、BP 为边,在 AB 的同 侧作等边△APD 和等边△BPC,连接 BD 与 PC 交于点 E,连接 CD. (1)当 BC⊥CD 时,试求∠DBC 的正切值; (2)若线段 CD 是线段 DE 和 DB 的比例中项,试求此时 AP 的值; PB2(3)记四边形 ABCD 的面积为 S,当 P 在线段 AB 上运动时,S 与 BD 是否成正比例?若成正比例,试求 出比例系数;若不成正比例,请说明理由. C C D E D EA 解: (1)∵等边△APD 和等边△BPC ∴PC=BC,∠CPD=60° ,PD∥BC 当 BC⊥CD 时,tan∠DBC=PBAP 备用图BCD CD = BC PCCD 3 ∴PD⊥CD, =sin∠CPD=sin60° = PC 2 ∴∠DBC 的正切值为23 2 DE CD = CD DB(2)由已知,CD =DE?DB,即又∠CDE=∠BDC,∴△CDE∽△BDC ∴ DE CD CE = = CD DB BC CE CE = BC CP又 CP=BC,∴ ∵PD∥BC,∴ ∴ ∴ ∴CE BE = CP BDCD CE BE = = ,∴CD=BE DB CP BD DE BE = ,即点 E 是线段 BD 的黄金分割点 BE BD 5-1 DE BE = = BE BD 2 5-1 AP DE = = PB BE 2 3 2 3 2 a ,S△BPC= b 4 4又 PC∥AD,∴(3)设 AP=a,PB=b,则 S△APD= ∵AD∥PC,PD∥BC ∴ ∴ S△APD AD S△PDC PD = , = PC S△BPC BC S△PDCC D ES△APD S△PDC 3 = ,∴S△PDC = S△APD?S△BPC = ab 4 S△PDC S△BPC3 2 2 ∴S= ( a +ab+b ) 4 作 DH⊥AB,则 DH= ∴BD =DH +BH = ∴ S 3 2= 4 BD2 2 2 23 1 a,BH= a+b 2 2 3 2 1 2 2 2 a +( a+b ) =a +ab+b 4 2APB∴S 与 BD 成正比例,比例系数为3 415. (上海模拟)如图,在△ABC 中,AB=AC=5,BC=6,D 是 AC 边的中点,E 是 BC 边上一动点(不 与端点重合) ,EF∥BD 交 AC 于 F,交 AB 延长线于 G,H 是 BC 延长线上的点,且 CH=BE,连接 FH.设 BE=x,CF=y. A (1)求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 (2)连接 AE,当以 GE 为半径的⊙G 和以 FH 为半径的 ⊙F 相切时,求 tan∠BAE 的值; D F (3)当△BEG 与△FCH 相似时,求 BE 的长. B G E C H AADDB备用图CB备用图C解: (1)∵EF∥BD,∴ 即CF CE = CD CBy 6-x 5 5 = ,∴y= - x 5 6 2 12 2(2)∵CH=BE,BC=BE+EC,EH=EC+CH ∴EH=BC=6 当以 GE 为半径的⊙G 和以 FH 为半径的⊙F 相切时,GE+FH=GF 又 GE+FE=GF,∴FE=FH 作 FM⊥EH 于 M,则 EM= ∵EM+MC=EC,∴3+ 1 3 3 x EH=3,MC= y= - 2 5 2 4 N B G EA3 x - =6-x,解得 x=2 2 4 3 6 4 8 BE= ,EN= BE= 5 5 5 5D F P M C H作 EN⊥AB 于 N,则 BN= ∴AN=AB-BN=5- ∴tan∠BAE=6 19 = 5 5EN 8 = AN 19(3)作 FP∥AG 交 BC 于 P,则∠FPC=∠ABC ∵AB=AC,∴∠ACB=∠ABC ∴∠FPC=∠ACB,∴FP=FC= 5 5 3 x x - x,EP=6-x-2( - )=3- 2 12 2 4 2∵FP∥AG,∴△PEF∽△BEG 若△BGE∽△FCH,则△PEF∽△FCH x 5 5 3- - x 2 2 12 PE CF 于是 = ,即 = PF CH 5 5 x - x 2 12 解得 x=6(舍去)或 x= 3- 150 97x 2 PE CH x 或 = ,即 = PF CF 5 5 5 5 - x - x 2 12 2 12 解得 x=2 综上所述,当△BEG 与△FCH 相似时,BE 的长为 150 或2 9716. (上海模拟)如图,△ABC 中,∠ABC=90° ,AB=BC=4,点 O 为 AB 边的中点,点 M 是 BC 边上一 动点(不与点 B、C 重合) ,AD⊥AB,垂足为点 A.连接 MO,将△BOM 沿直线 MO 翻折,点 B 落在点 B1 处,直线 MB1 与 AC、AD 分别交于点 F、N. (1)当∠CMF=120°时,求 BM 的长; (2)设 BM=x,y= △CMF 的周长 ,求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ANF 的周长 C M B1 N F(3)连接 NO,与 AC 边交于点 E,当△FMC∽△AEO 时,求 BM 的长. DA 解: (1)∵∠CMF=120° ,∴∠BMN=60° ∴∠BMO=30° D ∴Rt△MOB 中,BM=OB?cot30° =2 3 (2)连接 ON,∵OA=OB=OB1,ON=ON ∴Rt△ANO≌Rt△B1NO,∴∠AON=∠B1ON,AN=B1N N 又∵∠MOB1=∠MOB,∴∠MON=90° ∵∠OB1M=∠B=90° ,∴△MB1O∽△OB1N, 2 ? ∴OB1 =B1M B1N A 又 B1M=BM=x,OB1=OB=2 4 4 2 ∴2 =x?B1N,∴B1N= ,∴AN= x x ∵AD⊥AB,∴∠DAB=90° D 又∠B=90° ,∴AD∥BC,∴△CMF∽△ANF N △CMF 的周长 CM 4-x 1 2 ∴ y= = = =- x +x AN 4 4 △ANF 的周长 x 1 2 即 y=- x +x(0<x <4) 4 A (3)由题意知:∠EAO=∠C=45° 若△FMC∽△AEO,则有两种情况:∠FMC=∠AEO 或∠FMC=∠AOE ①当∠FMC=∠AEO 时,有∠CFM=∠AOE D 由(2)知∠AOE=∠B1OE=∠OMF N ∴∠CFM=∠OMF,∴OM∥AC ∴∠OMB=∠C=45° ∴Rt△MOB 中,BM=OB?cot45° =2 ②当∠FMC=∠AOE 时,∵∠AOE=∠OMF ∴∠FMC=∠OMF=∠OMB=60° 2 3 ∴△MOB 中,BM=OB?cot60° = 3 AOB C MB1FOB CB1(F) EMOBCF B1 E M O B 综上所述,当△FMC∽△AEO 时,求 BM 的长为 2 或2 3 3 3 ,点 D 在射线 AB 上,DE∥BC 交射线 AC 517. (上海模拟)如图,在△ABC 中,AB=AC=10,cosB= 于点 E,点 F 在 AE 的延长线上,且 EF=1 AE,以 DE、EF 为邻边作□DEFG,连接 BG. 4(1)当 EF=FC 时,求△ADE 的面积; (2)设 AD=x,□DEFG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y,求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 (3)当点 F 在线段 AC 上时,若△DBG 是等腰三角形,求 AD 的长. A AD G BE F C B 备用图 C解: (1)作 AH⊥BC 于 H 在 Rt△ABH 中,cosB= BH 3 = ,AB=10 AB 5∴BH=6,∴AH=8 ∵AB=AC,∴BC=2BH=12 1 ∴S△ABC = ×12×8=48 2 ∵EF= 1 AE 4 2 AE,EF=FC,∴ = = 4 AC 6 3 S△ADE AE 2 4 =( = AC ) 9 S△ABC B D GA∵DE∥BC,∴△ADE∽△ABC,∴ ∴S△ADE = 4 4 64 S = ×48= 9 △ABC 9 3 AE AM DE = = AC AH BC 4 6 x,DE= x 5 5M N HE F C(2)设 AH 交 DE、GF 于点 M、N ∵DE∥BC,∴∵AD=x,∴AM= ∵MN= 1 1 AM= x 4 5A①当点 F 在线段 AC 上时 ∴y=S□DEFG = 6 1 6 2 x? x= x (0<x ≤8) 5 5 25 4 x 5 D B K G M H N E C F②当点 F 在 AC 延长线上时,则 MH=8- ∴y=S□DECK =6 4 24 2 48 x? 8- x) =- x + x(x >8) 5 ( 5 25 5 62? 25 x (0<x ≤8) 综合得:y= ? 24 48 ?- 25 x + 5 x(x >8)2(3)∵BC>AC,∴∠A>∠ABC ∵DG∥AC,∴∠BDG=∠A>∠ABC>∠DBG ∴BG>DG 作 FP⊥BC 于 P,GQ⊥BC 于 Q 在 Rt△FPC 中,FC=10- ∴FP=8-x,PC=6- ∴BG=25 4 3 x,sinC=sin∠ABC= ,cosC=cos∠ABC= 4 5 53 6 3 9 x,∴BQ=12- x-(6- x) =6- x 4 5 4 20 9 2 x 20 ) 1 x 4 D G 9 2 x 20 ) B Q P E F C A(8-x) +(6-在△DBG 中,DB=10-x,DG= ①若 DB=DG,则 10-x= ②若 DB=BG,则 10-x= 解得 x1=0(舍去) ,x2= 560 811 x,解得 x=8 4 (8-x) +(6-2综上所述,若△DBG 是等腰三角形,AD 的长为 8 或560 811 18. (上海模拟)如图,在 Rt△ABC 中,∠ACB=90° ,cos∠BAC= ,点 O 在 AB 上,且 CA=CO=6.将 3 △ABC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得到△AB′C′,且 C′ 落在 CO 的延长线上,连接 BB′ 交 CO 的延长线于点 D, (1)求证:△COA∽△BOD B (2)求 BD 的长. D C′ O C A B′(1)证明:∵∠BAC=∠B′AC′,∴∠CAC′=∠B′AB′ 1 ∵AC=AC′,∴∠ACC′=∠AC′C= (180° -∠CAC′ ) 2 1 ∵AB=AB′,∴∠ABB′=∠AB′B= (180° -∠BAB′ ) 2 ∴∠ACC′=∠ABB′ 又∠COA=∠BOD,∴△COA∽△BOD (2)解:∵CA=CO,△COA∽△BOD,∴BD=BO ∵cos∠BAC= 1 ,CA=CO=6,∴BA=18 3B D C′ O C E A B′1 过 C 作 CE⊥AB 于 E,则 EA= CA=2,OA=2EA=4 3 ∴BD=BO=BA-OA=18-4=1419. (安徽)如图 1,在△ABC 中,D、E、F 分别为三边的中点,G 点在边 AB 上,△BDG 与四边形 ACDG 的周长相等,设 BC=a、AC=b、AB=c. (1)求线段 BG 的长; (2)求证:DG 平分∠EDF; (3)连接 CG,如图 2,若△BDG 与△DFG 相似,求证:BG⊥CG. A G F E C B F G E C ABD图1D图2(1)解:∵△BDG 与四边形 ACDG 的周长相等,且 BD=DC 1 1 ∴BG=AG+AC= ( AB+AC )= ( b+c ) 2 2 (2)证明:∵点 D、F 分别是 BC、AB 的中点,∴DF= 1 1 1 又∵FG=BG-BF= ( b+c )- c= b 2 2 2 ∴DF=FG,∴∠FDG=∠FGD ∵点 D、E 分别是 BC、AC 的中点,∴DE∥AB ∴∠EDG=∠FGD,∴∠FDG=∠EDG 即 DG 平分∠EDF (3)证明:∵△BDG 与△DFG 相似,∠DFG>∠B,∠BGD=∠DGF(公共角) ∴∠B=∠FDG 由(2)知∠FGD=∠FDG,∴∠FGD=∠B,∴DG=BD ∵BD=DC,∴DG=BD=DC,∴B、G、C 三点在以 BG 为直径的圆周上 ∴∠BGC=90° ,即 BG⊥CG 3 .如图,把△ABC 的一边 BC 放置在 x 5 1 1 AC= b 2 220. (浙江金华、丽水)在△ABC 中,∠ABC=45° ,tan∠ACB= 轴上,有 OB=14,OC= 10 34,AC 与 y 轴交于点 E. 3(1)求 AC 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 (2)过点 O 作 OG⊥AC,垂足为 G,求△OEG 的面积; (3)已知点 F(10,0) ,在△ABC 的边上取两点 P,Q,是否存在以 O,P,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FP 全等,且这两个三角形在 OP 的异侧?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 由. y y A E G A EBOFCxBOFCx备用图解: (1)在 Rt△OCE 中,OE=OC?tan∠OCE= 设直线 AC 的函数解析式为 y=kx+2 34,则 ∴直线 AC 的函数解析式为 y=- 3 x+2 34 510 3 34× =2 34,∴点 E(0,2 34) 3 510 34 3 k+2 34=0,解得:k=- 3 5(2)方法 1:在 Rt△OGE 中,tan∠EOG=tan∠OCE=2 2EG 3 = GO 5设 EG=3t,则 OG=5t,OE= EG +OG = 34t,∴2 34= 34t,得 t=2 故 EG=6,OG=10 ∴S△OEG = 1 1 OG?EG= ×10×6=30 2 2 3 3 ,∴sin∠OCE= 5 34方法 2:在 Rt△OCE 中,∵tan∠OCE= ∴OG=OC?sin∠OCE=10 3 34× =10 3 34 3 =6 5yA E Q(G) P1 F C x在 Rt△OEG 中,EG=OG?tan∠OCE=10× S△OEG = 1 1 OG?EG= ×10×6=30 2 2(3)①当点 Q 在 AC 上时,点 Q 即为点 G 如图 1,作∠FOQ 的角平分线交 CE 于点 P1, 由△OP1F≌△OP1Q,则有 P1F⊥x 轴BO图13 由于点 P1 在直线 AC 上,当 x=10 时,y=- ×10+2 34=2 34-6 5 ∴点 P1(10,2 34-6) ②当点 Q 在 AB 上时 如图 2,有 OQ=OF,作∠FOQ 的角平分线交 CE 于点 P2 过点 Q 作 QH⊥OB 于点 H,设 OH=a,则 BH=QH=14-a 在 Rt△OQH 中,a +(14-a ) =100,解得:a1=6,a2=8 ∴Q(-6,8)或 Q(-8,6) 连接 QF 交 OP2 于点 M 当 Q(-6,8)时,则点 M(2,4) 此时直线 OM 的函数解析式为 y=2x2 2yA E Q M B H O图2P2FCx y=2x ? ? 由? 3 ? ?y=- 5 x+2 34∴P2(?x= 13 解得:? 20 ?y= 131034 34 A QyE P410 20 34, 34) 13 13 5 5 34, 34) 9 3 B O图3当 Q(-8,6)时,同理可求得 P3(FCx如图 3,有 QP4∥OF,QP4=OF=10 设点 P4 的横坐标为 x,则点 Q 的横坐标为( x-10 ) ∵yQ=yP ,直线 AB 的函数解析式为 y=x+14 ∴( x-10 )+14=- 解得:x= 3 x+2 34 5 AyE(P5)5 34-10 5 34+6 ,可得:y= 4 4 B Q O图45 34-10 5 34+6 ∴点 P4( , ) 4 4 ③当点 Q 在 BC 边上时,如图 4,QQ=OF=10,点 P5 在 E 点 ∴点 P5(0,2 34)FCx综上所述,存在满足条件的点 P 的坐标为:P1(10,2 34-6) ,P2( P3( 5 9 34, 5 3 5 34-10 5 34+6 34) ,P4( , ) ,P5(0,2 34) 4 410 20 34, 34) , 13 1321. (浙江义乌)在锐角△ABC 中,AB=4,BC=5,∠ACB=45° .将△ABC 绕点 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得到△A1BC1. (1)如图 1,当点 C1 在线段 CA 的延长线上时,求∠CC1A1 的度数; (2)如图 2,连接 AA1、CC1.若△ABA1 的面积为 4,求△CBC1 的面积; (3) 如图 3, 点 D 为线段 AB 中点, 点 P 是线段 AC 上的动点, 在△ABC 绕点 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过程中, 点 P 的对应点是点 P1,求线段 DP1 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A C1 A C1 A1 B图1C1 P1 A D B A1图2 图3B CCA1P C解: (1)∵BC=BC1,∴∠A1C1B=∠ACB=45° 又∠A1C1B=∠ACB=45° ∴∠CC1A1=∠AC1B+∠A1C1B=45° +45° =90° (2)∵△ABC≌△A1BC1,∴BA=BA1,BC=BC1,∠ABC=∠A1BC1 ∴ BA BA1 = ,∠ABC+∠ABC1=∠A1BC1+∠ABC1 BC BC1A1A P 1 (P ) D E B C1 C ∴∠ABA1=∠CBC1,∴△ABA1∽△CBC1 ∴ S△ABA1 AB 2 4 2 16 =( =( ) = ) BC 5 25 S△CBC125 25 ∵S△ABA1=4,∴S△CBC1=4× = 16 4 (3)过点 B 作 BE⊥AC 于点 E ∵△ABC 为锐角三角形,∴点 E 在线段 AC 上 5 在 Rt△BCE 中,BE=BC?sin45° = 2 2 ①当 P 在 AC 上运动至垂足点 E,△ABC 绕点 B 旋转, 使点 P 的对应点 P1 落在线段 AB 上时,DP1 最小 最小值为 5 2-2 2 C1(P1)A D B A1 C (P )②当 P 在 AC 上运动至点 C,△ABC 绕点 B 旋转,使点 P 的对应点 P1 落在线段 AB 的延长线上时,DP1 最 大,最大值为 2+5=7 22. (浙江模拟)如图,在边长为 2 的等边△ABC 中,AD⊥BC 于点 D,点 P 是边 AB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 P 作 PF∥AC 交线段 BD 于点 F,作 PG⊥AB 交 AD 于点 E,交线段 CD 于点 G,设 BP=x. (1)用含 x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 DG 的长,并写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2)记△DEF 的面积为 S,求 S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 S 的最大值; (3)以 P、E、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EDG 是否可能相似?如果能,求出 BP 的长;如果不能,请说明理 由. AP E B 解:(1)∵△ABC 为等边三角形,∴∠B=60° 1 ∵AD⊥BC,PG⊥AB,∴BD= BC=1,BG=2BP=2x 2 1 ∴DG=BG-BD=2x-1( <x ≤1) 2 (2)∵PF∥AC,∴△BPF 为等边三角形 ∴BF=BP=x,∴FD=1-x 在 Rt△EDG 中,∠EGD=90° -∠B=30° ,DG=2x-1 ∴ED= 3 3 DG= ( 2x-1) 3 3 P E B F D图1F DGCA1 1 3 ∴S= FD?ED= ( 1-x )? ( 2x-1) 2 2 3 3 2 3 3 1 即 S=- x + x- ( <x ≤1) 3 2 6 2GC ∵S=-3 2 3 3 3 3 2 3 1 3 x+ x- =- ( x- ) + , < <1 3 2 6 3 4 48 2 43 3 ∴当 x= 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4 4 (3)∵∠EPF=∠EGD=30° ,∠EDG=90° ∴当△PEF∽△GDE 时(如图 1) ,有∠PEF=90° ∴∠PFE=60° ,∴∠EFG=60° ,∴EF=2FD 又∵PF=2EF,∴PF=4FD ∴x=4( 1-x ),解得 x= 4 5 2 3 FD 3 A当△PFE∽△GDE 时(如图 2) ,有∠PFE=90° ∴∠EFD=30° ,∴EF=2DE= 又∵PF= 3EF,∴PF=2FD 2 ∴x=2( 1-x ),解得 x= 3 ∴以 P、E、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EDG 能相似,此时 BP 的长为 BP E F D图2GC4 2 或 5 323. (江苏淮安) 阅读理解 如图 1, △ABC 中, 沿∠BAC 的平分线 AB1 折叠, 剪掉重叠部分; 将余下部分沿∠B1A1C 的平分线 A1B2 折叠,剪掉重叠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nAnC 的平分线 AnBn+1 折叠,点 Bn 与点 C 重合 ,无论折叠多少 .. 次,只要最后一次恰好重合,我们就称∠BAC 是△ABC 的好角. A A1 A2 B B1 B2 图1 ? Bn Bn+1 C An B B1 图2 C B B1 图3 A1 B2 C A A小丽展示了确定∠BAC 是△ABC 的好角的两种情形. 情形一: 如图 2, 沿等腰三角形△ABC 顶角∠BAC 的平分线 AB1 折叠,点 B 与点 C 重合;情形二:如图 3,沿△ABC 的∠BAC 的平分线 AB1 折叠,剪掉重叠 部分;将余下的部分沿∠B1A1C 的平分线 A1B2 折叠,此时点 B1 与点 C 重合. 探究发现 (1)△ABC 中,∠B=2∠C,经过两次折叠,∠BAC 是不是△ABC 的好角?_________(填“是”或“不 是”) . (2)小丽经过三次折叠发现了∠BAC 是△ABC 的好角,请探究∠B 与∠C(不妨设∠B>∠C)之间的等 量关系. 根据以上内容猜想:若经过 n 次折叠∠BAC 是△ABC 的好角,则∠B 与∠C(不妨设∠B>∠C)之间 的等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应用提升 (3)小丽找到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分别为 15° ,60° ,105° ,发现 60° 和 105° 的两个角都是此三角形的好角. 请你完成,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最小角是 4° ,试求出三角形另外两个角的度数,使该三角形的三个角均 是此三角形的好角. 解: (1)是 (2)∠B=3∠C ∠B=n∠C 提示:如图,在△ABC 中,沿∠BAC 的平分线 AB1 折叠,剪掉重叠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1A1C 的平分线 A1B2 折叠, 剪掉重叠部分, 将余下部分沿∠B2A2C 的平分线 A2B3 折叠, 点 B2 与点 C 重合, 则∠BAC 是△ABC 的好角. A 证明:∵∠B=∠AA1B1,∠C=∠A2B2C,∠A1B1C=∠A1A2B2 A1 ∴∠A1A2B2=∠C+∠A2B2C=2∠C A2 ∴∠BAC+∠B+∠AA1B1-∠A1 B1C=∠BAC+2∠B-2C=180° ∵∠BAC+∠B+∠C=180° C B B1 B2 B3 ∴∠B=3∠C 故若经过 n 次折叠∠BAC 是△ABC 的好角, 则∠B 与∠C (不妨设∠B>∠C) 之间的等量关系为∠B=n∠C (3)不妨设此三角形为△ABC,最小角为∠A=4° 设∠B=x° ,∠C=y° (不妨设 x>y) 则 x=my,y=4n(m,n 均为正整数) 由∠A+∠B+∠C=180°得:4+4mn+4n=180 即 n( m+1)=44 ∵m,n 均为正整数?m=43 ?m=21 ?m=1 ?m=10 ?m=3 ∴? 或 ? 或 ? 或 ? 或 ? ?n=1 ?n=2 ?n=22 ?n=4 ?n=11 当 m=43,n=1 时,∠B=172° ,∠C=4° 当 m=21,n=2 时,∠B=88° ,∠C=88° 当 m=1,n=22 时,∠B=168° ,∠C=8° 当 m=10,n=4 时,∠B=160° ,∠C=16° 当 m=3,n=11 时,∠B=132° ,∠C=44° 所以该三角形另外两个角的度数为:4° ,172°或 88° ,88°或 8° ,168°或 16° ,160°或 44° ,132°1 24. (江苏宿迁) (1)如图 1,在△ABC 中,BA=BC,D,E 是 AC 边上的两点,且满足∠DBE= ∠ABC 2 1 (0° <∠CBE< ∠ABC) .以点 B 为旋转中心,将△BE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ABC,得到△BE′A(点 C 2 与点 A 重合,点 E 到点 E′ 处) ,连接 DE′.求证:DE′=DE. 1 (2)如图 2,在△ABC 中,BA=BC,∠ABC=90° ,D,E 是 AC 边上的两点,且满足∠DBE= ∠ABC 2 (0° <∠CBE<45° ) .求证:DE =AD +EC . A E′ D A D E E B C图12 2 2BC图2(1)证明:由题意得,△BE′A≌△BEC ∴BE′=BE,∠E′BA=∠EBC 1 1 ∵∠DBE= ∠ABC,∴∠ABD+∠EBC= ∠ABC 2 2 1 ∴∠E′BD=∠ABD+∠E′BA= ∠ABC 2 ∴∠E′BD=∠EBD 又∵BD=BD,∴△E′BD≌△EBD ∴DE′=DE (2)证明:如图,将△BEC 绕点 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90° ,点 C 与点 A 重合,点 E 到点 E′ 处,连接 DE′ 则有 AE′=CE,∠E′AB=∠ECB A 在△ABC 中,BA=BC,∠ABC=90° E′ ∴∠BAD=∠ECB=∠E′AB=45° D ∴∠E′AD=∠E′AB+∠BAD=90° 2 2 2 ∴△E′AD 是直角三角形,∴DE′ =AD +AE′ E 由(1)知,DE′=DE ∴DE =AD +EC2 2 2BC25. (江苏镇江)等边△ABC 的边长为 2,P 是 BC 边上的任一点(与 B、C 不重合) ,连接 AP,以 AP 为 边向两侧作等边△APD 和等边△APE,分别与边 AB、AC 交于点 M、N(如图 1) . (1)求证:AM=AN; (2)设 BP=x. ①若 BM= 3 ,求 x 的值; 8②记四边形 ADPE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S,求 S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以及 S 的最小值; ③连接 DE,分别与边 AB、AC 交于点 G、H(如图 2) ,当 x 取何值时,∠BAD=15° ?并判断此时以 DG、GH、HE 这三条线段为边构成的三角形是什么特殊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A D M B P图1A H N C E G D M B图2EN P C(1)证明:∵△ABC、△APD 和△APE 是等边三角形 ∴AP=AD,∠DAP=∠BAC=60° ,∠ADM=∠APN=60° ∴∠DAM=∠PAN,∴△ADM≌△APN,∴AM=AN (2)①易证△BPM∽△CAP,∴ ∵BM= 解得 x= BM BP = CP CA3 2 ,AC=2,CP=2-x,∴可得 4x -8x+3=0 8 1 3 或 2 2②四边形 AMPN 的面积即为四边形 ADPE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 ∵△ADM≌△APN,∴S△ADM =S△APN ∴S 四边形 AMPN =S△APM + S△APN =S△AMP + S△ADM =S△ADP 过点 P 作 PS⊥AB,垂足为 S(如图) 在 Rt△BPS 中,∵∠B=60° ,BP=x 3 1 ∴PS=BP?sin60° = x,BS=BP?cos60° = x 2 2 1 ∵AB=2,∴AS=AB-BS=2- x 2 ∴AP =AS +PS =( 2-2 2 2A D M S B P T N C E1 2 3 2 2 x ) +( x ) =x -2x+4 2 2取 AP 的中点 T,连接 DT,在等边△ADP 中,DT⊥AB ∴S△ADP = 1 1 3 3 2 AP?DT= AP? AP= AP 2 2 2 4 3 2 3 3 3 2 AP = ( x-1) + (0<x <2) 4 4 4 3 3 4 G D M B A H O N P C E∴S=S 四边形 AMPN =S△ADP =∴当 x=1 时,S 的最小值是③连接 PG,若∠DAB=15° ,∵∠DAP=60° ,∴∠PAG=45° 易证四边形 ADPE 为菱形,∴DO 垂直平分 AP ∴GP=AG,∴∠PAG=∠APG=45° ,∠PGA=90° 设 BG=t,在 Rt△BPG 中,∠ABP=60° ,∴BP=2t,PG= 3t ∴AG=PG= 3t,∴ 3t+t=2,求得 t= 3-1,∴BP=2t=2 3-2 ∴当 BP=2 3-2 时,∠DAB=15° 猜想:以 DG、GH、HE 这三条线段为边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方法 1:设 DE 交 AP 于点 O ∵等边△APD 和△APE,∴AD=DP=AP=PE=EA ∴四边形 ADPE 为菱形,∴AO⊥DE,∠ADO=∠AEH=30° ∵∠DAB=15° ,易得∠AGO=45° ,∠HAO=15° ,∠EAH=45° 设 AO=a,则 AD=AE=2a,GO=AO=a,OD= 3a ∴DG=DO-GO=( 3-1)a ∵∠DAB=15° ,∠BAC=60° ,∠ADO=30° ,∴∠DHA=∠DAH=75°∵DH=AD=2a,∴GH=DH-DG=2a-( 3-1)a=( 3- 3)a HE=DE-DH=2DO-DH=2 3a-2a=2( 3-1)a 2 2 2 2 2 ∵DG +GH =[( 3-1)a] +[( 3- 3)a] =( 16-8 3)a 2 2 2 HE =[2( 3-1)a] =( 16-8 3)a 2 2 2 ∴DG +GH =HE ∴以 DG、GH、HE 这三条线段为边可构成直角三角形 方法 2:将△ADG 沿 AB 翻折得△AD′G,则 GD′=GD,∠D′GB=∠DGB ∵∠DGB=∠DAG+∠ADG=15° +30° =45° ∴∠D′GB=45° ,∠D′GH=90° ∵AE=AP,AP=AD,AD′=AD,∴AD′=AE ∵∠EAH=∠DAE-∠DAG-∠BAC=120° -60° -15° =45° ′ ′ G ∠D AH=∠BAC-∠D AB=60° -15° =45° D ∴∠EAH=∠D′AH M ∵AH=AH,∴△AEH≌△AD′H,∴D′H=EH B D′ 又∵GD′=GD,∠D′GH=90° ∴以 DG、GH、HE 这三条线段为边可构成直角三角形A H O N P C E 26. (江苏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的坐标为(2,2) ,点 P 是线段 OA 上的一个动点(不 与端点重合) ,过点 P 作 PQ⊥x 轴于 Q,以 PQ 为边向右作正方形 PQMN.连接 AN 并延长交 x 轴于点 B, 连接 ON,设 OQ=t. (1)求 tan∠BON 的值; (2)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OAB 的面积 S; (3)是否存在点 P,使以 B、M、N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MON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 B 点的坐标;若不 存在,请说明理由. y y A A P NOQMBxO备用图x解: (1)过点 A 作 AD⊥x 轴于 D,交 PN 于 C(如图 1) ∵A(2,2) ,∴AD=OD=2,∴∠AOB=45° y ∴PQ=OQ=QM=MN=t,∴OM=2t A MN t 1 ∴tan∠BON= = = OM 2t 2 P C N (2)∵PN∥OB,∴△APN∽△AOB 2-t AC PN t 2t ∴ = ,即 = ,∴OB= AD OB 2 OB 2-t O Q DM B 1 2t ∴S= OB?AD= (0<t <2) 2 2-t 图1 (3)∵∠BMN=∠OMN=90° BM MN BM OM ∴要使△BMN 与△OMN 相似,只需 = 或 = MN OM MN MN y 1 A 即 BM = t 或 BM=2t 2 1 ①当 BM = t 时 2 P N 3 i)若 B 在 M 的左侧(如图 2) ,则 OB =OM-BM= t 2 x O Q BM 2t 3 2 ∴ = t,解得 t=0(舍去)或 t= 2-t 2 3 图2 ∴B(1,0) 5 ii)若 B 在 M 的右侧(如图 1) ,则 OB =OM+BM= t 2 y 2t 5 6 A ∴ = t,解得 t=0(舍去)或 t= 2-t 2 5 N P ∴B(3,0) ②当 BM=2t 时,B 在 M 的右侧(如图 3) OB =OM+BM=4t 2t 3 ∴ =4t,解得 t=0(舍去)或 t= O Q M 2-t 2 图3 ∴B(6,0) 综上所述,B 点的坐标为(1,0)或(3,0)或(6,0)xB x27. (江苏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C 的坐标为(0,4) ,A(t,0)是 x 轴上一动点,M 是线段 AC 的中点.把线段 AM 绕点 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90° ,得到线段 AB,过点 B 作 x 轴的垂线,过点 C 作 y 轴的 垂线,两直线交于点 D,直线 DB 交 x 轴于点 E. (1)若 t=3,则点 B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若 t=-3,则点 B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 (2)若 t >0,当 t 为何值时,△BCD 的面积等于 6 ? (3)是否存在 t,使得以 B、C、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 相似?若存在,求此时 t 的值;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y y C D CM O AB E x O备用图x3 3 解: (1) (5, ) , (-1,- ) 2 2 (2)①当 0<t <8 时,如图 1 ∵∠CAB=90° ,∴∠CAO+∠BAE=90° ∵∠CAO+∠ACO=90° ,∴∠BAE=∠ACO 又∠BEA=∠AOC=90° ,∴△BEA∽△AOC ∴ AE BE AB 1 AE BE 1 = = = ,即 = = CO AO CA 2 4 t 2 O y C DM A图1B E x1 1 ∴AE=2,BE= t,∴B(t+2, t) 2 2 1 1 1 ∴S△BCD = CD?BD= ( t+2)( 4- t )=6 2 2 2 解得 t=2 或 t=4 ②当 t >8 时,如图 2 1 1 1 S△BCD = CD?BD= ( t+2)( t-4 )=6 2 2 2 解得 t=10 或 t=-4(舍去) ∴当 t=2 或 t=4 或 t=10 时,△BCD 的面积等于 6 (3)①当 0<t <8 时,如图 1 若△CDB∽△AOC,则 CD BD = AO CO C yB D MO图2AE xt+2 即 = t1 4- t 2 ,t 无实数解 4 y C M O A E B图3若△BDC∽△AOC,同理,解得 t=-2 5-2(舍去)或 t=2 5-2 ②当 t >8 时,如图 2 CD BD 若△CDB∽△AOC,则 = AO CO 1 t-4 t+2 2 即 = ,解得 t=-4 3+8(舍去)或 t=4 3+8 t 4 若△BDC∽△AOC,同理,t 无实数解 ③当-2<t <0 时,如图 3Dx 若△CDB∽△AOC,则CD BD = AO CO y D M x Ct+2 即 = -t1 4- t 2 ,t=-4 5+8 或 t=4 5+8(舍去) 4若△BDC∽△AOC,同理,t 无实数解 ④当 t <-2 时,如图 4 △CDB∽△AOC,则 CD BD = AO CO AE BO- t-2 即 = -t1 4- t 2 ,t 无实数解 4图4若△BDC∽△AOC,同理,解得 t=-4 或 t=4(舍去) ∴存在 t=2 5-2 或 4 3+8 或-4 5+8 或-4,使得以 B、C、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 相似 28. (江苏模拟)如图,△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ADE=90° ,∠BAE=135° ,AC =2 2,AD=1,F 为 BE 的中点. (1)求 CF 的长; (2)将△ADE 绕点 A 旋转一周,求点 F 运动路径的长. BF A D E 解: (1)延长 DF 交 AB 于点 G,连接 CD、CG ∵△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E=90° ,∴∠AED=45° 又∠BAE=135° ,∴DE∥BA ∴∠DEF=∠GBF,∠EDF=∠BGF 又 F 为 BE 中点,∴EF=BF ∴△DEF≌△GBF,∴DE=GB,DF=GF 又 AD=DE,AC=BC,∠DAC=∠GBC=45° ∴△ACD≌△BCG,∴CD=CG,∠ACD=∠BCG 又∠ACB=∠ACG+∠BCG=90° ∴∠DCG=∠ACD+∠ACG=90° ∴△DC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F= 过 D 作 DH⊥AC 于 H 则 AH=DH=2CB GF A H D E B C2 CD 2M F A D E C2 2 3 2 AD= ,CH=AC-AH= 2 2 22∴CD= CH +DH = 5 ∴CF= 2 10 CD= 2 2(2)取 AB 中点 M,连接 MF,则 MF 是△BAE 的中位线 ∴MF=1 2 2 AE= AD= 2 2 2当△ADE 绕点 A 旋转时,由于线段 AB 的中点 M 是定点, 线段 MF 的长是定长,所以点 F 到 M 的距离始终等于定长 MF,故点 F 的运动路径是以点 M 为圆心,MF 长为半径的圆 ∴△ADE 绕点 A 旋转一周,点 F 运动路径的长为:2π× 2 = 2π 229. (江苏模拟)如图,在△ABC 中,AB=AC=10cm,BC=12cm,点 D 为 AC 边上一点,且 AD=8cm.动 点 E 从点 B 出发,以 1cm/s 的速度沿线段 BC 向终点 C 运动,F 是射线 CA 上的动点,且∠DEF=∠B.设 运动时间为 t s,CF 的长为 y cm. (1)求 y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点 F 运动路线的长; (2)当以点 B 为圆心,BE 长为半径的⊙B 与以点 C 为圆心,CF 长为半径的⊙C 相切时,求 t 的值; (3)当△CEF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 t 的值.A FAD B E C BD C备用图解: (1)∵AB=AC,∴∠C=∠B ∵∠CEF+∠DEF+∠BED=180° ,∠BDE+∠B+∠BED=180° ,∠DEF=∠B ∴∠CEF=∠BDE,∴△CEF∽△BDE ∴A D(F )y 12-t CF CE = ,∴ = BE BD t 10-81 2 ∴y=- t +6t(0≤t ≤12) 2 ∵y=- 1 2 1 2 t +6t=- ( t-6 ) +18 2 2BEC∴y 的最大值为 18cm ∴点 F 运动路线的长为 36cm (2)①当⊙B 与⊙C 外切时,点 F 在线段 CA 上,且 BE+CF=BC ∴t- 1 2 t +6t=12,解得 t=2 或 t=12(舍去) 2 D BF A②当⊙B 与⊙C 内切时,点 F 在 CA 延长线上,且 CF-BE=BC 1 2 ∴- t +6t-t=12,解得 t=4 或 t=6 2 综上所述,当⊙B 与⊙C 相切时,t 的值为 2 或 4 或 6 (3)①若 EF=CF,则∠C=∠CEF ∵∠C=∠B,∴△FEC∽△ABCEC FC EC ∴ = ,∴ AC BC 解得 t=-1 2 t +6t 2 12-t = 10 125 或 t=12(舍去) 3②若 EF=EC,则∠C=∠EFC ∵∠C=∠B,∴△EFC∽△ABC 12-t EC FC = ,∴ = AC BC 10-∴1 2 t + 6t 2 12解得 t=12 或 t=12(舍去) 5 1 2 t +6t=12-t 2 5 12 或2或 3 5 4 ,BD=CD,E、F 3③若 CF=CE,则-解得 t=2 或 t=12(舍去) 综上所述,当△CEF 为等腰三角形时,t 的值为30. (江苏模拟)如图,在直角梯形 ABCD 中,AD∥BC,∠A=90° ,AB=8,tanC=分别是线段 BC、BD 上的动点(点 E 与点 B、C 不重合) ,且∠DEF=∠ADB.设 CE=x,DF=y. (1)求 BC 和 BD 的长; D A (2)求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 M (2)当△DEF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 x 的值. F M B 解: (1)∵AD∥BC,∠A=90° ,∴∠ADB=∠DBC ∵DB=DC,∴∠DBC=∠C,∴∠ADB=∠C ∴tan∠ADB=tanC= 4 AB 4 ,∴ = 3 AD 3 E M C∵AB=8,∴AD=6,∴BD=10 过 D 作 DH⊥BC 于 H,则 DH=AB=8,BH=AD=6 ∵DB=DC,∴BC=2BH=12 (2)∵∠DEF=∠ADB,∠ADB=∠C,∴∠DEF=∠C ∵∠DEB=∠1+∠DEF=∠2+∠C,∴∠1=∠2 又∠DBC=∠C,∴△BEF∽△CDE ∴ 10-y 12-x BF BE = ,即 = CE CD x 10 1 2 6 x - x+10 10 5AD M2 F M1BH ME MC∴ y=(3)若①DE=FE,则△BEF≌△CDE,∴BE=CD 即 12-x=10,得 x=2 ②若 FD=FE,则∠FDE=∠FED=∠DBE ∴DE=BE=12-x 在 Rt△DHE 中,( 6-x ) +8 =( 12-x ) ,解得 x=22211 3③若 DE=DF,则∠DFE=∠DEF=∠DBE 此时点 F 与点 B 重合,故点 E 与点 C 也重合,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当△DEF 为等腰三角形时,x=2 或 11 331. (江苏模拟)如图,Rt△ABC 中,∠BAC=90° ,AB=AC,D 是 BC 的中点,E 是 AC 上一点,点 G 在 BE 上,连接 DG 并延长交 AE 于 F,若∠FGE=45° . B (1)求证:BD?BC=BG?BE; (2)求证:AG⊥BE; (3)若 E 是 AC 的中点,求 EF 的值. DF G A (1)证明:∵Rt△ABC 中,∠BAC=90° ,AB=AC ∴BC= 2AB,∠C=45° ∵∠BGD=∠FGE=45° ,∴∠BGD=∠C BD BE 又∵∠DBG=∠EBC,∴△BDG∽△BEC,∴ = BG BC 即 BD?BC=BG?BE 2 (2)证明:∵D 是 BC 的中点,∴AD=BD,BD= AB 2 2 AB 2 BE AB BE ∴ = ,即 = BG BG AB 2AB 又∵∠ABG=∠EBA,∴△ABG∽△EBA ∴∠BGA=∠BAE=90° ,即 AG⊥BE (3)解:∵∠FGE=∠C=45° ,∠EFG=∠DFC ∴△EFG∽△DFC,∴ EF GE = DF CD 1 BC= 2k 2 B D G A F E C F E C DB D G A F E C设 AC=2k,则 AB=2k,CD=∵E 是 AC 的中点,∴AE=k,∴BE= 5k ∵∠BGA=90° ,∴∠AGE=90° 又∵∠AEG=∠BEA,∴△AGE∽△BAE GE AE GE k 5 ∴ = ,即 = ,∴EG= k AE BE k 5 5k 5 k 5 EF GE 10 ∴ = = = DF CD 10 2k32. (河北)如图 1,点 E 是线段 BC 的中点,分别以 B,C 为直角顶点的△EAB 和△EDC 均是等腰直角三 角形,且在 BC 的同侧. (1)AE 和 ED 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_, AE 和 ED 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___; (2)在图中,以点 E 为位似中心,作△EGF 与△EAB 位似,点 H 是 BC 所在直线上的一点,连接 GH, HD,分别得到了图 2 和图 3. ①在图 2 中,点 F 在 BE 上,△EGF 与△EAB 的相似比是 1 : 2,H 是 EC 的中点. 求证:GH=HD,GH⊥HD. ②在图 3 中,点 F 在 BE 的延长线上,△EGF 与△EAB 的相似比是 k : 1,若 BC=2,请直接写出 CH 的长为多少时,恰好使得 GH=HD 且 GH⊥HD(用含 k 的代数式表示) . A D A G B E图1DADCBFE图2HCBF E G图3CH解: (1)AE=ED,AE⊥ED (2)①证明:由题意,∠B=∠C=90° ,AB=BE=EC=DC ∵△EGF 与△EAB 位似且相似比是 1 : 2 1 1 ∴∠GFE=∠B=90° ,GF= AB,EF= EB 2 2 1 ∴∠GFE=∠C,∴EH=HC= EC 2 1 1 1 ∴GF=HC,FH=FE+EH= EB+ EC= BC=EC=CD 2 2 2 ∴△HGF≌△DHC.∴GH=HD,∠GHF=∠HDC ∵∠HDC+∠DHC=90° ,∴∠GHF+∠DHC=90° ∴∠GHD=90° ,GH⊥HD ②CH 的长为 k 5 . 1333. (河北)如图 1 和图 2,在△ABC 中,AB=13,BC=14,cos∠ABC=探究 如图 1, AH⊥BC 于点 H, 则 AH=__________, AC=__________, △ABC 的面积 S△ABC =__________. 拓展 如图 2,点 D 在 AC 上(可与点 A,C 重合) ,分别过点 A,C 作直线 BD 的垂线,垂足为 E,F.设 BD=x,AE=m,CF=n. (当点 D 与 A 重合时,我们认为 S△ABD =0) (1)用含 x,m 或 n 的代数式表示 S△ABD 及 S△CBD ; (2)求( m+n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 m+n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对给定的一个 x 值,有时只能确定唯一的点 D,指出这样的 x 的取值范围. 发现 请你确定一条直线,使得 A,B,C 三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之和最小(不必写出过程) ,并写出这个 最小值. A ADF E B H图1CB图2C 解:探究 12,15,84 拓展 (1)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 S△ABD = 2S△ABD 2S△CBD ,n= x x 1 1 mx,S△CBD = nx 2 2(2)由(1)得 m= ∴m+n=2S△ABD 2S△CBD 168 + = x x x 2S△ABC 2×84 56 = = 15 15 5由于 AC 边上的高为 ∴x 的取值范围是56 ≤x ≤14 5∵( m+n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当 x= 56 时,( m+n )的最大值为 15 5 56 或 13<x ≤14 5当 x=14 时,( m+n )的最小值为 12 (3)x 的取值范围是 x= 发现 AC 所在的直线 56 5 1 ,BC=2AB, 2最小值为34. (河北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O 是坐标原点,在△ABC 中,tan∠ACB=点 B 的坐标为(-4,0) ,点 A、C 分别在 y 轴正半轴和 x 轴正半轴上,点 D 是 BC 的中点. (1)求点 A 的坐标; (2)点 P 从 C 点出发,沿线段 CB 以每秒 5 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 B 匀速运动,过点 P 作 PE⊥AB,垂足 为 E,PE 交直线 AC 于点 F,设 EF 的长为 y(y≠0) ,点 P 的运动时间为 t 秒,求 y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 式(直接写出自变量 t 的取值范围) ; (3)在(2)的条件下,过点 O 作 OQ∥AC 交 AB 于 Q 点,连接 DQ.是否存在这样的 t 值,使△FDQ 是 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 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yAE FyAyABODPCxBOD备用图CxBOD备用图Cx解: (1)设 OA=x ∵点 A、C 分别在 y 轴正半轴和 x 轴正半轴上 ∴tan∠ACO= OA 1 = ,∴OC=2x OC 2∵B(-4,0) ,∴OB=4,∴BC=2x+4 ∵BC=2AB,∴AB=x+2 在 Rt△AOB 中,OA +OB =AB 2 2 2 ∴x +4 =( x+2) ,解得 x=3 ∴点 A 的坐标为(0,3)2 2 2 (2)过 F 作 FN⊥OC 于点 N,如图 1 ∵∠FNP+∠ABO=90° ,∠BAO+∠ABO=90° ∴∠FNP=∠BAO ∴tan∠FPN=tan∠BAO,∴ FN OB 4 = = PN OA 3 ByAE F设 FN=4k,则 PN=3k,PF=5k,CN=8k,∴PC=5k 又∵PC=5t,∴k=t,PF=5t ∵OA=3,OB=4,∴AB=5,∴BC=10 在 Rt△PEB 中,sin∠PBE= ∴PE= PE OA 3 = = BP AB 5OD N P图1Cx3 3 BP= ( 10-5t )=6-3t 5 5 3 9 OA= 4 4当点 E 与点 A 重合时,OP=OA?tan∠OAP=OA?tan∠ABO= 此时 PC=6- 9 15 15 3 = ,t= ÷5= 4 4 4 4yF E B NO DP图2A3 当 0≤t < 时,点 E 在 BA 延长线上,点 F 在线段 AC 上,如图 1 4 ∴y=PE-PF=6-3t-5t=6-8t 当 3 <t <2 时,点 E 在线段 AB 上,点 F 在 CA 延长线上,如图 2 4Cx∴y=PF-PE=5t-( 6-3t )=8t-6 (3)过 D 作 DH⊥AC 于 H,过 Q 作 QM⊥OB 于 M,如图 3 ∵BC=10,点 D 是 BC 的中点,∴BD=DC=5 ∵OA=3,OC=6,∴AC=3 5 由△DHC∽△AOC,得 DH= 5 ∵OQ∥AC,∴△QBO∽△ABC,得 BQ=2 4 8 3 6 ∴BM= BQ= ,QM= BQ= 5 5 5 5 ∴DM=BD-BM= 17 5 Q B MyAE H F C xOD N P图3yA Q B M E F P C x在 Rt△QMD 中,由勾股定理得 QD= 13 ∴QD<2DH,∴以 QD 为直径的圆与 AC 相离 ∴∠QFD<90° ①当∠QDF=90° 时,如图 4 由(2)知 FN=4t,∴CN=8t,DN=CD-CN=5-8t ∵∠QDF=90° ,∴∠QDM+∠FDN=90° ∵∠QDM+∠DQM=90° ,∴∠FDN=∠DQM 又∵∠QMD=∠DNF=90° ,∴△QMD∽△DNF 17 5 QM DM 17 ∴ = ,∴ = ,解得 t= DN FN 5-8t 4t 32 ②当∠FQD=90° 时,如图 5 过 F 作 x 轴的平行线,与 MQ 的延长线交于 G 则 GM=FN=4t,∴GQ=GM-QM=4t- 6 5 6 5O DN图4G F QyAB M N O PD图5Cx GF=MN=BC-BM-CN=10-8 42 -8t= -8t 5 5∵∠FQD=90° ,∴∠FQG+∠DQM=90° ∵∠QDM+∠DQM=90° ,∴∠FQG=∠QDM 又∵∠G=∠QMD=90° ,∴△FGQ∽△QMD 42 6 -8t 4t- 5 5 FG GQ 15 ∴ = ,∴ = ,解得 t= QM MD 6 17 16 5 5 ∴存在 t= 17 15 或 t= ,使△FDQ 是直角三角形 32 1635. (山西模拟)如图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l 与坐标轴相交于 A(2 5,0) ,B(0, 5)两点, 将 Rt△AOB 绕原点 O 逆时针旋转得到 Rt△A′OB′. (1)求直线 l 的解析式; (2)若 OA′⊥AB,垂足为 D,求点 D 的坐标; (3) 如图 2, 若将 Rt△AOB 绕原点 O 逆时针旋转 90° , A′B′ 与直线 l 相交于点 F, 点 E 为 x 轴上一动点. 试 探究:是否存在点 E,使得以点 A,E,F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B′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 E 的坐标;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y y l B B′ O图1A′A′ l F BD A x B′ O图2Ax解: (1)设直线 l 的解析式为 y=kx+b ∵点 A(2 5,0) ,B(0, 5)在直线 l 上 1 ? ?k=- 2 ?2 5k+b=0 ∴? 解得:? ?b= 5 ? b= 5 ? ∴直线 l 的解析式为 y=- 1 x+ 5 2yl B B′ O图1(2)∵A(2 5,0) ,B(0, 5) ,∴OA=2 5,OB= 5 ∴AB= OA +OB =5 1 1 ∵OA′⊥AB 即 OD⊥AB,∴ OA?OB= AB?OD 2 2 1 1 ∴ ×2 5× 5= ×5×OD,∴OD=2 2 2 过点 D 作 DH⊥x 轴于点 H(如图 1) 则∠DAH+∠ADH=∠ODH+∠ADH=90° ∴∠DAH=∠ODH2 2A′ D A xH ∵在 Rt△AOB 中,tan∠BAO= ∴tan∠ODH=2 2OB 5 1 = = OA 2 2 5 l FyA′ BOH 1 = ,DH=2OH DH 22 2 2 2在 Rt△ODH 中,设 OH=a,则 DH=2a ∵OH +DH =OD ,∴a +4a =2 ∵a >0,∴a= 2 5 2 5 4 5 ,∴OH= ,DH= 5 5 5EB′图2OAx2 5 4 5 ∴点 D 的坐标为( , ) 5 5 (3)存在点 E,使得以点 A,E,F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B′ 相似 理由:∵△A′OB′ 由△AOB 逆时针旋转 90° 所得 ∴△A′OB′≌△AOB,∴∠B′A′O=∠BAO 又∵∠FBA′=∠OBA,∴△BFA′∽△BOA l BF A′B BF A′O-BO ∴ = ,即 = BO AB BO AB ∴ BF 2 5- 5 = ,∴BF=1,∴AF=AB+BF=6 5 5 AE AF = A′B′ A′B B′yA′ F B①如图 2,当△AFE∽△A′BB′ 时,有 ∴O图3EAxAE 6 = ,∴AE=6 5,∴OE=AE-AO=6 5-2 5=4 5 5 5 AE AF = A′B A′B′∴E1(-4 5,0) ②如图 3,当△AEF∽△A′BB′ 时,有 ∴AE 6 6 5 6 5 4 5 = ,∴AE= ,∴OE=AO-AE=2 5- = 5 5 5 5 54 5 ∴E2( ,0) 5 4 5 综上所述,存在点 E1(-4 5,0) ,E2( ,0) ,使得以点 A,E,F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B′ 相似 5 36. (陕西)如图,正三角形 ABC 的边长为 3+ 3. (1)如图①,正方形 EFPN 的顶点 E、F 在边 AB 上,顶点 N 在边 AC 上.在正三角形 ABC 及其内部,以 点 A 为位似中心,作正方形 EFPN 的位似正方形 E′F′P′N′,且使正方形 E′F′P′N′ 的面积最大(不要求写作 法) ; (2)求(1)中作出的正方形 E′F′P′N′ 的边长; (3)如图②,在正三角形 ABC 中放入正方形 DEMN 和正方形 EFPH,使得 DE、EF 在边 AB 上,点 P、N 分别在边 CB、CA 上,求这两个正方形面积和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并说明理由. C CN N A P F 图① B A DM H E 图② P F BE 解: (1)如图①,正方形 E′F′P′N′ 即为所求 (2)设正方形 E′F′P′N′ 的边长为 x ∵△ABC 为正三角形,∴AE′=BF′= ∴x+ 2 3 x=3+ 3,∴x=3 3-3 3 A 3 x 3 N′ NCP′ P F′ B(3)如图②,连接 NE,EP,PN,则∠NEP=90° 设正方形 DEMN、正方形 EFPH 的边长分别为 m、n(m≥n) 它们的面积和为 S,则 NE= 2m,PE= 2n 2 2 2 2 2 2 2 ∴PN =NE +PE =2m +2n =2( m +n ) ∴S=m +n =2 2E E′ F 图①1 2 PN 22 2 2 2 2延长 PH 交 ND 于点 G,则 PG⊥ND 在 Rt△PGH 中,PN =PG +GN =( m+n ) +( m-n ) ∵ 3 3 m+m+n+ n=3+ 3,即 m+n=3 3 32C方法一: ∴①当( m-n ) =0 时,即 m=n 时,S 最小 1 9 2 ∴S 最小= ×3 = 2 2 ②当( m-n ) 最大时,S 最大 即当 m 最大且 n 最小时,S 最大 ∵m+n=3 由(2)知,m 最大=3 3-3 ∴n 最小=3-m 最大=3-( 3 3-3 )=6-3 3 1 2 ∴S 最大= [9+( m 最大-n 最小 ) ] 2 1 2 = [9+( 3 3-3-6+3 3 ) ] 2 =99-54 3 方法二: ∴n=3-m ∴S=m +n =m +( 3-m ) =2m -6m+9=2( m- 由(2)知,m 最大=3 3-3 ∴n 最小=3-m 最大=3-( 3 3-3 )=6-3 3 ∴6-3 3≤m ≤3 3-3 又 a=2>0,6-3 3< ∴当 m=2 2 2 2 2 2N G A DM H E 图② P F B3 2 9 )+ 2 23 3 3 9 <3 3-3, -( 6-3 3 )=(3 3-3 )- =3 3- 2 2 2 23 9 时,S 有最小值 ; 2 2当 m=6-3 3 或 3 3-3 时,S 有最大值 99-54 3 37. (陕西模拟) (1)如图 1,△ABC 在平面坐标系内,点 A(0,3 3) ,B(-3,0) ,C(2,0) .一动点 由点 A 沿 y 轴向下运动,运动到线段 OA 上的 G 点时,再沿 GC 到达 C.若由 A 到 G 方向的速度是 G 到 C 方向的速度的 2 倍,要使动点由 A-G-C 所用的时间最短,求点 G 的坐标; 3 (2)如图 2,A、B 两村相距 10 千米,且 tanA= ,现计划修一条公路把 A、B 两村连接起来,由于 A、 4 B 两村之间有些重要的建筑物不能直接经过,故计划先沿水平 AC 方向修到某处 M,再由 M 处沿山坡修到 B 村. ①若由 A 到 M 的速度是 M 到 B 的速度的 2 倍,要尽快完成任务,求 AM 的长; ②若由 A 到 M 的速度是 M 到 B 的速度的 3 倍,要尽快完成任务,求 AM 的长; ③若由 A 到 M 的速度是 M 到 B 的速度的 n 倍,要尽快完成任务,直接写出 AM 的长.yA BBO图1CxAM图2C解: (1)设 G 到 C 方向的速度为 v,则 A 到 G 方向的速度为 2v t= AG GC 1 AG + = ( +GC ) 2v v v 2 AG +GC 最小 2∵v 是定值,要使 t 最小,只需 作 CD⊥AB 于 D,交 OA 于 G由 A(0,3 3) ,B(-3,0) ,知∠BAO=30° ∴DG= AG 2AG ∵D、G、C 三点共线,∴ +GC 最小 2 ∵∠BCD=∠BAO=90° -∠ABC ∴∠BCD=30° ,∴OG= 2 3 ∴G(0, ) 3 (2)①设 M 到 B 的速度为 v,则 A 到 M 的速度为 2v AM BM 1 AM t= + = ( +BM ) v v 2 2v ∵v 是定值,要使 t 最小,只需 AM +BM 最小 2 3 2 3 OC = 3 3在 AC 下方作∠CAD=45° ,作 BD⊥AD 于 D,交 AC 于 M,BE⊥AC 于 E AM AM 则 MD= ,且 B、M、D 三点共线,∴ +BM 最小 2 2 此时∠AMD=45° ,∴∠BME=45° ∵tanA= BE 3 = ,设 BE=3k,则 AE=4k AE 4B在 Rt△ABE 中,由勾股定理得 AB=5kA DMEC ∵AB=10,∴5k=10,k=2,∴AE=8,BE=ME=6 ∴AM=2 ②设 M 到 B 的速度为 v,则 A 到 M 的速度为 3v t= AM BM 1 AM + = ( +BM ) 3v v v 31 在 AC 下方作∠CAD,使 sin∠CAD= ,作 BD⊥AD 于 D,交 AC 于 M,BE⊥AC 于 E 3 则 MD= AM AM ,且 B、M、D 三点共线,∴ +BM 最小 3 3 MD k 2 ME 2 3 2 = = = ,∴ME= BE= AD 4 BE 4 2 2 2k B设 MD=k,则 AM=3k,AD=2 2k ∴tan∠MAD= ∴AM=8-3 2 2③设 M 到 B 的速度为 v,则 A 到 M 的速度为 nv t= AM BM 1 AM + = ( +BM ) nv v v nA DMEC1 在 AC 下方作∠CAD,使 sin∠CAD= ,作 BD⊥AD 于 D,交 AC 于 M,BE⊥AC 于 E n 则 MD= AM AM ,且 B、M、D 三点共线,∴ +BM 最小 n n2设 MD=k,则 AM=nk,AD= n -1 k ∴tan∠MAD= MD = AD2k n -1 k2=n -1 ME n -1 6 n -1 = ,∴ME= 2 BE= 2 2 BE n -1 n -1 n -1222∴AM=8-6 n -1 2 n -138. (新疆乌鲁木齐)如图,已知点 A(-12,0) ,B(3,0) ,点 C 在 y 轴的正半轴上,且∠ACB=90° . (1)求点 C 的坐标; (2)求 Rt△ACB 的角平分线 CD 所在直线 l 的解析式; y (3)在 l 上求出满足 S△PBC = 1 S 的点 P 的坐标; 2 △ACB C(4)已知点 M 在 l 上,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 N,使以 O、 C、M、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 点 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A(-12,0) ,B(3,0) ,∴OA=12,OB=3 由△AOC∽△COB,可得 OC =OA?OB=36,∴| OC |=6 又点 C 在 y 轴的正半轴上,故点 C 的坐标是(0,6) (2)过点 D 作 DE⊥BC 于点 E,设 DB 的长为 m ∵OA=12,OB=3,OC=6,∴AB=15,AC=6 5,BC=3 5 在 Rt△DEB 中,DE=DB?sinB=m?2ADOBxAC 2 5 BC 5 = m,BE=DB?cosB=m? = m AB 5 AB 5 2 5 m 5在 Rt△DEC 中,∠DCE=45° ,于是,CE=DE= 由 CE+BE=BC,即2 5 5 m+ m=3 5,得 m=5 5 5y C E A D O B x又由|OA|>|OB|,知点 D 在线段 OA 上,|OB|=3 ∴|OD|=2,故点 D(-2,0) 设直线 l 的解析式为 y=kx+b,把 C(0,6)和 D(-2,0)代入?b=6 ? 得? ?-2k+b=0 ? ?k=3 ? 解得:? ?b=6 ?故直线 l 的解析式为 y=3x+6 (3)①取 AB 的中点 F(-4.5,0) ,过点 F 作 BC 的平行线交直线 l 于点 P1,连接 CF 易知 S△P1BC =S△FBC = 1 S ,∴点 P1 为符合题意的点 2 △ACB直线 P1F 可由直线 BC 向左平移|BF|个单位得到(即向左平移 7.5 个单位) 易得直线 BC 的解析式为 y=-2x+6 ∴直线 P1F 的解析式为 y=-2( x+7.5)+6,即 y=-2x+9?y=-2x+9 ? 由? ?y=3x+6 ? ?x=-3 ? 解得 ? ?y=-3 ?y P2∴点 P1(-3,-3) ②在直线 l 上取点 P2,使 P2C=P1C 此时有 S△P2BC =S△P1BC = 1 S ,∴点符 P2 合题意 2 △ACB 1 S 2 △ACBA F P1CD O Bx由 P2C=P1C,可得点 P2 的坐标为(3,15) ∴点 P(-3,-3)或 P(3,15)可使 S△PBC = (4)点 N 的坐标分别为(1,3) , (- 提示:如图所示,有四种情况y C M A N x A M N N D O B x A y C M D y C18 6 3 10 9 10 3 10 9 10 , ) (- ,- ) , ( , ) 5 5 5 5 5 5y M C ND O BO BxAD O Bx39. (内蒙古赤峰)如图所示,要在燃气管道 l 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 A、B 两镇供气,已知 A、B 到 l 的距离分别是 3km、4km(即 AC=3km,BE=4km) ,AB=x km,现设计两种方案; 方案一:如图①所示,AP⊥l 于点 P,泵站修建在 P 处,该方案中管道长度 a1=AB+AP; 方案二:如图②所示,点 A′ 与点 A 关于 l 对称,A′B 与 l 相交于点 P,泵站修建在点 P 处,该方案中管道 长度 a2=AP+BP B (1)在方案一中,a1=____________km(用含 x 的式子表示) ; A (2)在方案二中,a2=____________km(用含 x 的式子表示) ; (3)请你分析要使铺设的输气管道最短,应选择方案一还是方案二. l C E B B A C P(C) 图① 解: (1)x+3 (2) x +48 (3)a1 -a2 =( x+3) -( x +48 ) =6x-39 2 2 当 a1 -a2 >0(即 a1-a2>0,a1>a2)时,6x-39>0,解得 x >6.5 2 2 当 a1 -a2 =0(即 a1-a2=0,a1=a2)时,6x-39=0,解得 x=6.5 2 2 当 a1 -a2 <0(即 a1-a2<0,a1<a2)时,6x-39<0,解得 x <6.5 综上所述 当 x >6.5 时,选择方案二,输气管道较短 当 x=6.5 时,两种方案一样 当 0<x <6.5 时,选择方案一,输气管道较短 40. (黑龙江哈尔滨)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O 坐标原点,直线 y=2x+4 交 x 轴于点 A,交 y 轴 于点 B,四边形 ABCO 是平行四边形 ,直线 y=-x+m 经过点 C,交 x 轴于点 D. (1)求 m 的值; (2)点 P(0,t)是线段 OB 上的一个动点(点 P 不与 O,B 两点重合) ,过点 P 作 x 轴的平行线,分别 交 AB,OC,DC 于点 E,F,G.设线段 EG 的长为 d,求 d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自变量 t 的 取值范围) ; (3)在(2)的条件下,点 H 是线段 OB 上一点,连接 BG 交 OC 于点 M,当以 OG 为直径的圆经过点 M 时,恰好使∠BFH=∠ABO.求此时 t 的值及点 H 的坐标. y B C y B C2 2 2 2 2 2APll 图②AODxAO备用图Dx解: (1)方法一:如图 1 ∵y=2x+4 交 x 轴和 y 轴于 A、B ∴A(-2,0) ,B(0,4) ,∴OA=2,OB=4 ∵四边形 ABCO 是平行四边形,∴BC=OA=2 过点 C 作 CK⊥x 轴于 K,则四边形 BOKC 是矩形 ∴OK=BC=2,CK=OB=4 ∴C(2,4) ,代入 y=-x+m 得 4=-2+m,∴m=6y B CAOK图1Dx 方法二:如图 2 y ∵y=2x+4 交 x 轴和 y 轴于 A、B N ∴A(-2,0) ,B(0,4) ,∴OA=2,OB=4 延长 DC 交 y 轴于点 N C B ∵y=-x+m 交 x 轴和 y 轴于 D、N ∴D(m,0) ,N(0,m) ,∴OD=ON ∴∠ODN=∠OND=45° ∵四边形 ABCO 是平行四边形 ∴BC∥AO,BC=OA=2 A O D ∴∠NCB=∠ODN=∠OND=45° ,∴NB=BC=2 图2 ∴ON=NB+OB=2+4=6,∴m=6 (2)方法一:如图 3,延长 DC 交 y 轴于点 N,分别过点 E、G 作 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是 R、Q 则四边形 ERQG、四边形 POQG、四边形 EROP 是矩形 ∴ER=PO=GQ=t y ∵tan∠BAO= ER OB t 4 1 = ,∴ = ,∴AR= t AR OA AR 2 2 N B P F Cx∵y=-x+6 交 x 轴和 y 轴于 D、N ∴OD=ON=6,∴∠ODN=45° ∵tan∠ODN= GQ ,∴DQ=t QD 1 3 t-t=8=8- t 2 2 A EG Q图3又∵AD=AO+OD=2+6=8 ∴EG=RQ=8- ∴d=- R O D x3 t+8(0<t <4) 2方法二:∵EG∥AD,P(0,t) ,∴设 E(x1,t) ,G(x2,t) 把 E(x1,t)代入 y=2x+4,得 t=2x1+4 ∴x1= t -2 2把 G(x2,t)代入 y=-x+6,得 t=-x2+6 ∴x2=6-t ∴d=EG=x2-x1=( 6-t )-( ∴d=- 3 t+8(0<t <4) 2 y B H E P C M F G t -2 ) 2(3)方法一:如图 4,∵四边形 ABCO 是平行四边形 ∴AB∥OC,∴∠ABO=∠BOC EP 1 ∵BP=4-t,∴tan∠ABO= =tan∠BOC= BP 2 t ∴EP=2- ,∴PG=d-EP=6-t 2 ∵以 OG 为直径的圆经过点 M,∴∠OMG=90° ∵∠OPG=90° ,∠MFG=∠PFO,∴∠BGP=∠BOC ∴tan∠BGP= BP 1 =tan∠BOC= PG 2 AO图4Dx ∴4- t 1 = ,解得:t=2 6- t 2 BH BF 2 = ,即 BF =BH?BO BF BO2 2∵∠BFH=∠ABO=∠BOC,∠OBF=∠FBH ∴△BHF∽△BFO,∴∵OP=2,∴PF=1,BP=2,∴BF= BP +PF = 5 ∴5=BH×4,∴BH= 11 ∴H(0, ) 4 方法二:如图 5,∵四边形 ABCO 是平行四边形 ∴AB∥OC,∴∠ABO=∠BOC EP 1 ∵BP=4-t,∴tan∠ABO= =tan∠BOC= BP 2 ∴EP=2- t ,∴PG=d-EP=6-t 2 A y B H E P T C M F G 5 5 11 ,∴HO=4- = 4 4 4∵以 OG 为直径的圆经过点 M,∴∠OMG=90° ∵∠OPG=90° ,∠MFG=∠PFO,∴∠BGP=∠BOC ∴tan∠BGP= ∴ BP 1 =tan∠BOC= PG 2O图5Dx4- t 1 = ,解得:t=2 6- t 22 2∴OP=2,BP=4-t=2,∴PF=1 ∴OF= 1 +2 = 5=BF ∴∠OBF=∠BOC=∠BFH=∠ABO,∴BH=HF 过点 H 作 HT⊥BF 于点 T 5 2 1 5 BT 5 ∴BT= BF= ,∴BH= = = 2 2 2 4 cos∠OBF 5 ∴OH=4- 5 11 11 = ,∴H(0, ) 4 4 4方法三:如图 4,∵OA=2,OB=4,∴AB=2 5 ∵P(0,t) ,∴BP=4-t, 4-t OB BP 4 ∵cos∠ABO= = = = BE BE AB 2 5 ∴BE= 5 ( 4-t ) 2∵以 OG 为直径的圆经过点 M,∴∠OMG=90° ∵四边形 ABCO 是平行四边形,∴AB∥OC ∴∠ABG=∠OMG=90° =∠BPG ∴∠ABO+∠BEG=90° ,∠BGE+∠BEG=90° ∴∠ABO=∠BGE,∴sin∠ABO=sin∠BGE 5 ( 4-t ) 2 OA BE BE 2 ∴ = = ,即 = ,∴t=2 AB EG d 3 2 5 - t+8 2 ∵∠BFH=∠ABO=∠BOC,∠OBF=∠FBH ∴△BHF∽△BFO,∴ BH BF 2 = ,即 BF =BH?BO BF BO2 2∵OP=2,∴PF=1,BP=2,∴BF= BP +PF = 5 ∴5=BH×4,∴BH= 11 ∴H(0, ) 4 41. (黑龙江哈尔滨)已知:在△ABC 中,∠ACB=90° ,点 P 是线段 AC 上一点,过点 A 作 AB 的垂线, 交 BP 的延长线于点 M,MN⊥AC 于点 N,PQ⊥AB 于点 Q,AQ=MN. (1)如图 l,求证:PC=AN; (2)如图 2,点 E 是 MN 上一点,连接 EP 并延长交 BC 于点 K,点 D 是 AB 上一点,连接 DK,∠DKE =∠ABC,EF⊥PM 于点 H,交 BC 延长线于点 F,若 NP=2,PC=3,CK : CF=2 : 3,求 DQ 的长. A N P B C(图 1)5 5 11 ,∴HO=4- = 4 4 4A N E H P B K C(图 2)QM DQMF(1)证明:方法一: 如图 1,∵BA⊥AM,MN⊥AP,∴∠BAM=∠ANM=90° ∴∠PAQ+∠MAN=∠MAN+∠AMN=90° ∴∠PAQ=∠AMN ∵PQ⊥AB,MN⊥AC,∴∠PQA=∠ANM=90° ∵AQ=MN,∴△AQP≌△MNA ∴AN=PQ,AM=AP,∴∠AMB=∠APM ∵∠APM=∠BPC,∠BPC+∠PBC=90° ,∠AMB+∠ABM=90° ∴∠ABM=∠PBC ∵PQ⊥AB,PC⊥BC,∴PQ=PC,∴PC=AN 方法二: 如图 1,∵BA⊥AM,MN⊥AC,∴∠BAM=∠ANM=90° ∴∠PAQ+∠MAN=∠MAN+∠AMN=90° ∴∠PAQ=∠AMN ∵PQ⊥AB,∴∠AQP=90° =∠ANM ∵AQ=MN,∴△PQA≌△ANM ∴AP=AM,PQ=AN,∴∠APM=∠AMP ∵∠AQP+∠BAM=180° ,∴PQ∥MAA N P B C(图 1)QM ∴∠QPB=∠AMP ∵∠APM=∠BPC,∴∠QPB=∠BPC ∵∠BQP=∠BCP=90° ,BP=BP ∴△BPQ≌△BPC,∴PQ=PC,∴PC=AN (2)解:方法一: 如图 2,∵NP=2,PC=3,∴由(1)知 PC=AN=3 ∴AP=NC=5,AC=8,∴AM=AP=5 ∴AQ=MN= AM -AN = 4 ∵∠PAQ=∠AMN,∠ACB=∠ANM=90° ∴∠ABC=∠MAN ∴tan∠ABC=tan∠MAN= ∵tan∠ABC= MN 4 = AN 32 2A N E H P K C(图 2)Q D G BMTFAC ,∴BC=6 BC NE NP = CK PC∵NE∥KC,∴∠PEN=∠PKC 又∵∠ENP=∠KCP,∴△PNE∽△PCK,∴ ∵CK : CF=2 : 3,设 CK=2k,则 CF=3k ∴ NE 2 4 = ,∴NE= k 2k 3 3 4 4 5 k,∴CT=CF-TF=3k- k= k 3 3 3过 N 作 NT∥EF 交 CF 于 T,则四边形 NTFE 是平行四边形 ∴NE=TF=∵EF⊥PM,∴∠BFH+∠HBF=90° =∠BPC+∠HBF ∴∠BPC=∠BFH ∵EF∥NT,∴∠NTC=∠BFH=∠BPC ∵tan∠NTC=tan∠BPC= ∴CT= 5 5 3 k= ,∴k= 3 2 2 BC NC =2,∴tan∠NTC= =2 PC CT3 ∴CK=2× =3,BK=BC-CK=3 2 ∵∠PKC+∠DKE=∠ABC+∠BDK,∠DKE=∠ABC,∴∠BDK=∠PKC tan∠PKC= PC =1,∴tan∠BDK=1 KC 4 ,∴设 GK=4n,则 BG=3n,GD=4n 3过 K 作 KG⊥BD 于 G ∵tan∠BDK=1,tan∠ABC = A N E P B K C(图 3)3 21 ∴BK=5n=3,∴n= ,∴BD=4n+3n=7n= 5 5 ∵AB= AC +BC =10,AQ=4,∴BQ=AB-AQ=6 ∴DQ=BQ-BD=6- 21 9 = 5 52 2Q DMH方法二: 如图 3,∵NP=2,PC=3,∴由(1)知 AN=PC=3 ∴AP=NC=5,AC=8,∴AM=AP=5RF G ∴AQ=MN= AM -AN = 4 ∵NM∥BC,∴∠NMP=∠PBC 又∵∠MNP=∠BCP,∴△MNP∽△BCP ∴ MN NP 4 2 = ,∴ = ,∴BC=6 BC PC BC 322作 ER⊥CF 于 R,则四边形 NERC 是矩形 ∴ER=NC=5,NE=CR ∵∠BHF=∠BCP=90° ,∴∠EFR=90° -∠HBF,∠BPC=90° -∠HBF ∴∠EFR=∠BPC,∴tan∠EFR=tan∠BPC ∴ ER BC 5 6 5 = ,∴ = ,∴RF= RF PC RF 3 2 NE NP 2 = = KC PC 3∵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等腰三角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