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点天赋主义首创者是谁?

[转帖]你需要继续走,发现一条更宽阔的路 - 杨毅-“教练式”职业规划首创者
- 畅享博客
|收藏博客|加入友情链接|给博主留言
杨毅-“教练式”职业规划首创者
[转帖]你需要继续走,发现一条更宽阔的路
[转帖]你需要继续走,发现一条更宽阔的路
&“我爸老是说我不爱这个家,不愿意和他们沟通;但我下班后得换乘两次公交、站一个多小时才能回到家,到家后我真的是累到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青小青是我的豆瓣友邻,这个北京姑娘,带着北方人特有的豪爽气,有一晚提着几个凉菜就上我家做客了。她说同事拜托她来咨询一些情感问题,问完同事的问题后,也开始说起了自己的苦闷事来。但她当然不是个例,事实上不止一个友邻跟我抱怨过同样的问题。&“我的室友总觉得我是个很难相处的人,可是事实上从广告公司加完班回家后,我除了想躺在床上睡个半死什么都不想做,我甚至连妆都不想卸;你知道我都是怎么度过周末的吗?我都是从周五晚上拉起天窗直接睡死到周六下午的。不是说我不愿意周六一大早陪室友们去顾村公园烧烤,我真的太累了,累到觉得周末一睡就过去了。”&对于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来说,无休止的工作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无休止工作后所带来的身心疲惫感,延续到了下班后的生活,慢慢在吞噬掉他们工作之余的日子。这种疲累感,几乎就是都市一族身心亚健康的最初来源。&每次听这些年轻人吐完这些苦水后,我就会想起两年前自己的第一次辞职。辞职回家的那天晚上,高峰时段的上海地铁二号线依旧是那么拥挤。人们的表情都很平静,大家都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对自己周围的人和事毫无兴趣。&可怕的地方在于,这种在地铁上的冰冷情绪是可传染的;它像是一种冷冰冰的传染病毒,让整座城市每一天的下班时段都变得拥挤、暴躁和死气沉沉。&我突然觉得,也许就是在这辆地铁上,我想要辞职的想法第一次萌生出来。从这一些无论怎么拥挤也无法从心底感受到温暖的人身上,突然醒悟:我真的,要变成这样子的人吗?&辞职后我在家里宅了一个星期,有一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开始想以后的打算。毫无思绪的时候,我突然有点怀疑辞职是否是正确的选择。为了让自己不一直处于纠结的状态,我开始问自己一些问题。&“你工作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好,让自己变得更开心。”&“你现在的生活有变得更好吗?”“没有。”&“你每天挤在二号线的时候觉得开心吗?”“没有,我觉得脑袋是一片空白的。”&“你希望这样的生活继续下去吗?”“不希望,我希望这样的生活能尽早结束…或者说,尽早得到改善。”&“这样想的话,你还后悔自己辞职了吗?”&“我想我一直都是不后悔的,只是我现在对突如其来的空白感到无所适从,所以才…才觉得自己应该要安定,停下来,停下来接受这份工作,或者说…接受自己变得冷漠和麻木。”&“你知道吗,夏奈,我觉得,你不应该在这时候停下来,你不应该让自己变得像动物园的动物园一样,只懂得在地铁站的栏杆里穿梭;我觉得你应该继续走,直到你发现一条更开阔的路。”&你需要继续走,直到你发现一条更开阔的路,我听见我的心这么回答自己。&我突然意识到我在上海的这四个月,内心和精神意念上是停滞的。就像保罗科埃略在《十一分钟》里讲到的那样:“生活有时候很吝啬,这么日复一日、周复一周、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生活着,却不会感受到任何新的东西。”是的,我感觉到自己在待人处事上变得圆滑,感觉到自己在变得疲惫、在变老,但是我感觉不到自己的成长。发现自己不断在变老却没有一点长进,令人尴尬和难堪。&我当然也可以选择略带逃避性质的选项,以防止可能无法解决矛盾所带来的无力感不断啃食我的内心。但我的心告诉我:亲爱的夏奈,你要继续走,才能发现一条更开阔的路。&所以,在这样一个时刻,我选择再一次出发——带着更多的矛盾、更多的承担重新出发。我知道如果我在出发前选择妥协,也许在一定层面上我会得到满足,而那一层面的满足也许会给我带来短期内可观的物质回报,能让我获得别人的理解和赞赏。但是正如我一直在谈论的“自我”一样,我不了解这种最终目的是为了短期利益和“被他人理解”的妥协是否值得。&这个时候,我的内心帮我了很多的忙,它使我相信我应该更加爱我自己。也正是我的心,一直陪伴着我,在我找到更开阔的路前,用尽全力去保护我。&问问自己:“你工作是为了什么?”“你现在的生活有变得更好吗?”“你现在过得开心吗?”“你希望现在这样的生活继续下去吗?”你的心,会给你最好的答案。(文/夏奈)关键词:;延伸阅读:<div class="votes" id="Score
下一篇:上一篇:
您还未登录,不能对文章发表评论!请先【 内容阅读 】
当前位置:->->->内容阅读
毛泽东是“群众路线”的首创者
  来源: 时间:日
作者:唐振南  编辑:王耐
  党的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之一。党的群众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最精辟的概括,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毛泽东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首创者。他在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活动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根本路线。
  一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源于调查研究与革命实践
  毛泽东在学生时代就开始做社会调查。1917年暑假,毛泽东和他在第一师范的同学萧子升(即萧瑜,当时任楚怡学校教员)身无分文,行乞游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深入社会广泛接触各阶层人物,上自县太爷、归隐林泉的翰林,中到店铺老板、自食其力的富裕农民、文书师爷,下至出家为僧的小和尚、贫苦农民。这些人的经济、政治地位,生活环境、经历,千差万别,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要求也各不相同,是一个色彩斑斑的社会众生相。
  他们回到长沙城,找了一个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右肩上扛着雨伞,背上背着包裹,就像在途中行进。毛泽东站在左边,短短的头发,黑黝黝的脸,穿着破衣烂衫,短裤,草鞋,活像一个乞丐。难怪在益阳县衙门去访问县长时,被门卫拒之门外。
  回到楚怡学校,打开包裹数铜钱,尚余大洋(银元)两元,铜板40枚;特别是对社会的了解,思想上的收获,更是丰富多彩。
  这年8月23日,毛泽东给在北京任职的、原湖南第一师范的黎锦熙老师写了一封信,告诉他:&今年暑假回家一省,来城略住,漫游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诸县,稍为变动空气,锻炼筋骨。昨十六日回省,二十日入校,二十二日开学,明日开讲,乘暇作此信,将胸中所见,陈求指答。&(《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72页。)
  这封信是游学行乞归来后第七天写的,信的主旨是要立志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探索宇宙的大本大源。他写道:&举世纷纷,皆是斫我心灵。&内有&势利小人&当道,农民处在被压迫、被剥削当中,外有列强侵略,中华民族处在危急之中。救国之道,在于找到真理&&&大本大源&。他认为,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无志,终身未得,即终身无志。他决心从即日起,进行艰苦追求。
  1936年他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说:&我们走遍了五个县,没有花一个铜板。农民们给我们吃的,给我们地方睡觉;所到之处,都受到款待和欢迎。&我这时感到&需要结交一些亲密的同伴&([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三联书店出版社1979年版,第122页。) 。从这年下学期开始,他与许多志同道合者,经过上百次的讨论,得出一个结论:&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为共同的活动。&于是,1918年4月,新民学会成立了。
  毛泽东生性喜游历,注重读无字之书。自1917年暑假游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之后,他在这年寒假又游览了浏阳;1918年春与蔡和森到了湘阴、汩罗、岳阳等地;1918年冬在北京期间,同罗章龙、萧三等到北戴河观大海,在冰冻了的海面上走了一圈;1920年从北京去上海,路过济南,特地攀登泰山,拜访曲阜孔子庙,并观看了孔子的弟子濯足的地方;1921年春再与陈书农、易礼容到南洞庭湖沿岸的湘阴、沅江、南县、汉寿等地作社会调查,体验渔民生活。这些活动,都是&读无字之书&的社会调查行为。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毛泽东的社会调查活动,都是服务于党的工作了。党的一大后,中共中央组织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毛泽东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这年11月中旬,他身着短装,带了一把雨伞,背着一个布袋,只身来到安源煤矿,深入矿井,与工人交谈。矿工们向他诉说了苦难,他也亲眼见到了矿工们赤身裸体在挖煤。工人说:&劳工三尺布,又当帽子又当裤,在井底我们用这块布当包头巾和矿帽,出井围在下身当遮羞布。&&我们做的是牛马活,吃的是猪狗食。&他们渴望&救世主&帮助他们跳出苦海。毛泽东告诉他们,只有工人团结起来,自己救自己;现在有一个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可以派人来,帮助你们组织起来。毛泽东回到长沙,对李立三说:安源是一座火山,中共湘区委领导的工人运动就在这里引爆吧!
  毛泽东从事工人运动、农民运动、武装斗争,革命根据地的建设,都注重调查研究,从群众中了解国情、民情,了解群众所需、所急,集中群众智慧,做出正确决策;然后,又回到群众中去,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为自己的翻身解放而斗争。
  1925年,毛泽东从亲自领导的韶山农民运动中,第一次获知&农村中的阶级结构和社会状态&,知道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状况与他们的政治态度的关系,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农村中各阶级的分析》。他从亲历的国共合作和五卅运动中,得出一个结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页。)
  毛泽东在考察湖南农民运动中,找到了无产阶级的主要同盟军&&农民,特别是贫农&&农村&革命的先锋&。他严厉地指出,各种反对农民运动的议论,必须迅速矫正;革命当局对农民运动的各种错误处置,必须迅速变更。毛泽东预见,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他在衡山县宋家桥区参加了一个党支部会,听取了支部书记的汇报:一个区农协管辖10多个乡农协,但仅有一个人数不多的中共支部,三个乡农协才有一个共产党员。中共组织的发展远远不适应农民运动迅猛发展的需要。党的领导薄弱,出了不少乱子。
  毛泽东回到长沙后,与李维汉交换意见,督促中共湖南区委制定了大力发展中共党组织的规划,要求有乡农协的地方要有一个中共党支部。
  1930年前后,他先后做了《永新调查》、《兴国调查》、《寻乌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为革命根据地的土地改革、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扩大红军、支援革命战争,制定正确的政策提供了依据。
  毛泽东为彻底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寻找土地没收和分配的最佳方案,亲自做过多次调查。秋收起义时,他先后召开了长沙板仓、韶山两地农民开了两个座谈会,起草了一个《土地政纲》。上井冈山后,他在贺子珍的协助下,做了《永新调查》,并派毛泽覃在宁冈大陇进行土地革命试点。随后,总结井冈山根据地一年来土地斗争的经验,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总结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经验,制定了《兴国土地法》,起草了《闽西土地问题决议案》,撰写了《赣西南土地分配情形》,终于找到了彻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正确实行土地分配的最佳方案。
  《井冈山土地法》共有9条,主要的是: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给农民耕种。分配土地办法,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或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者比不能劳动者多分土地一倍以上。两个标准,以第一个为主。&这个土地法有几个错误,一是没收一切土地,而不是只没收地主土地;二是土地所有权属政府而不是属农民,农民只有使用权;三是禁止土地买卖。这些都是原则性的错误。&(《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7页。)
  4个月以后,红军从井冈山到了赣南的兴国。毛泽东根据在于都、兴国调查的实际和中共六大决议案,制定了兴国县《土地法》。1941年出版的《农村调查》一书,作者为《兴国土地法》写了一个按语:&这是前一个土地法制定后第四个月,红军从井冈山到赣南之兴国发布的,内容有一点重要的变更,就是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更正,其余各点均没有改变。&(《毛泽东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73-274页。)
  1929年5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从瑞金县越过武夷山,再次进入福建省,转战龙岩、永定、上杭、连城,同时开展社会调查研究。7月20-29日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土地问题决议案》。这个决议案同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相比较又有新的发展:一是区别对待地主与富农,只没收富农多余的土地;二是分配土地实行&抽多补少&的原则;三是对在乡地主家属&酌量分与田地&,给以出路。在《闽西土地问题决议案》指引下,闽西龙岩、上杭等地出现了土地革命的高潮。&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是这种大好形势的写照。
  1930年5月,毛泽东经会昌到寻乌,做了当时最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寻乌调查》。他细心地倾听土地分配中的各种情况,发现土地改革中&左&的政策并不受广大贫雇农的欢迎,也使一些中小商人怀疑革命,特地插话说,假如对地主一点土地也不分,叫他们去喝西北风,对富农也只给一些坏田,就使得地主、富农看不到出路,只好拼一条命来反对革命。正确的办法,是对地主、富农也同样分田。富农一般带有很重的封建和半封建的剥削,但自己参加劳动。因此,对富农在经济上采取限制而不是消灭的政策。解决富农问题的办法,不仅要抽多补少,而且要抽肥补瘦。与会者听了毛泽东这段插话,纷纷称赞:这才是正确的政策,对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根据地有好处;这才是真正代表广大贫雇农的利益。
  毛泽东整理的《寻乌调查》共有5章39节,8万多字,其中第三章&寻乌商业&的调查文字占58页。)他在《寻乌调查》的前言中说,我做的调查以这次为最大规模&&我对于商业状况是完全的门外汉,因此下大力来做这个调查。他又说,在寻乌,因古柏同志的介绍,找到了郭友梅和范大明两位老先生。两位先生的指点,使他像小学生发蒙一样,开始懂得一点城市商业情况。通过寻乌调查,毛泽东了解了城乡中小资产阶级在活跃城乡物资交流,担负革命根据地与国民党统治区的商品贸易,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中有重要作用,为党制定正确的对待城市贫民和商业资产阶级的政策,为纠正土地革命中侵犯工商业者利益的&左&倾错误,提供了客观依据和政策指导。
  兴国是毛泽东亲手创建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模范县,长岗乡是一切苏维埃的工作服从革命战争要求的模范乡。据统计,从1929年至1933年,毛泽东七次到兴国。他以长岗乡为据点,抓典型,建典范。在长岗乡的青壮年中,每100人中就有80人参加红军。红军家属的生产生活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毛泽东带着这个问题,于日率中央政府检查团来到兴国县长岗乡进行调查。他列出了苏维埃的代表会议、乡苏维埃下的委员会、乡赤卫队、少先队、群众生活、劳动力调配等问题进行了为时7天的座谈。参加座谈会的有党支部书记、乡苏干部、合作社主任、村代会主任、赤卫队长、妇女主任等。毛泽东首先调查互助组的劳力调配,消费合作社的经营管理,红军家属的生产生活,然后重点调查乡苏维埃的工作。乡苏维埃主席汇报说:我们乡苏维埃由乡苏主席、副主席、文书等五人组成常委会,负责全乡工作。五人常委会中的4个人,是村委会的主任,不脱产,不拿薪,自己带饭菜来办公。乡苏维埃政府每天一个常委值班,其余4人下乡了解情况,督促检查生产、扩红、推销公债、优待红军家属,组织担架队等。由于乡五人常委会中有4人来自村委会,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工作效率高,效果好。
  日,毛泽东在全国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表彰兴国长岗乡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称赞他们为苏维埃工作的模范,要造成几千个长岗乡,几十个兴国县。这样就可以巩固我们的阵地。
  毛泽东总结了长岗乡的经验:第一,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第二,切实关心群众生活,把群众生活和革命战争紧密联系起来;第三,把工作方法和工作任务有机地统一起来。
  长岗乡调查结束后,毛泽东立即转到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调查,总结才溪乡苏维埃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回答了在国内革命战争环境下根据地的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写有《才溪乡调查》,郑重指出,只有经济建设配合了政治动员才能造成扩大红军。以事实驳斥机会主义的&国内战争中不能进行经济建设&的谬论。
  毛泽东调查研究的经历,有力地说明: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深入群众,走群众路线的过程,因为它们的对象是一个。调查研究的对象是群众,群众路线的对象也是群众。调查研究是实践群众路线的基本形式。理论的基础是实践,理论的认识对实践有依赖关系。毛泽东的调查研究,为他成为&群众路线&的首创者,提供了基础,创造了条件。毛泽东在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活动中,逐步地形成了&群众路线&的思想、理论和工作作风。
  二 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经历了萌芽、形成、成熟、进一步发展的四个阶段
  毛泽东在五四时期撰写的《民众的大联合》指出:我们中华民族原有伟大的能力,他日中华民族的改革,将较任何民族为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荣。中华民族的大联合,将较任何地域任何民族而先告成功。这段豪言壮语,是建立在高度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基础上,相信人民有伟大的创造力。但这时他对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还处于一种感性认识阶段,是一个农家子弟的直觉感。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毛泽东的调查研究活动进入了自觉阶段,都是服务于党的工作、任务。因而,他的&群众路线&理论,随着党领导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经历了萌芽、形成、成熟、进一步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从大革命开始至井冈山斗争,是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萌芽时期。萌芽时期最显著的特征是对待群众,对待群众运动的态度问题,是相信群众,动员广大群众团结起来,自己解放自己。
   日毛泽东发表在湖南《劳工周刊》特刊号上《所希望于劳工会的》一文,鲜明提出:&劳工组合的目的,不仅在团结劳动者以罢工的手段取得优异的工资和缩短工作时间,尤在养成阶级的自觉,以全阶级的大团结,谋全阶级的根本利益。& (《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页。)
  在领导湖南的工人运动中,为团结工人阶级内部和争取社会各界的同情,他主张罢工斗争的口号要&哀而动人&。安源路矿工人罢工、水口山铅锌矿工人罢工,都提出了&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口号。粤汉铁路工人罢工提出了&为人格而战&、&为自由而战&的口号。长沙泥木工人罢工提出了&争取营业自由&的奋斗目标。这些口号和奋斗目标,均是毛泽东拟定的,有效地动员和团结了工人,争得了社会各界的同情。
  在领导农民运动中,毛泽东为《农民问题丛刊》撰写的序言《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开卷明义:&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基于此理由,&我们的同志于组织工人、组织学生、组织中小商人许多工作以外,要有大批的同志,立刻下了决心,去做那组织农民的浩大的工作。要立刻下了决心,把农民问题开始研究起来。要立刻下了决心,向党里要到命令,跑到你那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乡村中间去,夏天晒着酷热的太阳,冬天冒着严寒的风雪,搀着农民的手,问他们痛苦些什么,问他们要些什么。从他们的痛苦与需要中,引导他们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向土豪劣绅争斗,引导他们与城市的工人、学生、中小商人合作建立起联合战线,引导他们参与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页。)
  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内,毛泽东尖锐地提出:对待农民运动的态度,是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每个中国人对于这三项都有选择的自由,不过时局将强迫你迅速地选择罢了。对待农民运动的态度问题,是一个立场问题,是群众路线理论中的首要问题。
  上井冈山时,毛泽东在荆竹山向工农革命军讲话:我们要上井冈山建立根据地了,大家一定要和山上的群众,要和袁文才、王佐的部队搞好关系。为此,毛泽东宣布工农革命军的三大纪律:一、行动听指挥;二、不拿群众一点东西;三、打土豪要归公。次年4月又在桂东沙田宣布了六项注意:还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这&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是要求搞好军民关系,维护群众的利益。可见,&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是&群众路线&理论萌芽的标致。
  (二)从井冈山斗争至红军长征前,是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形成时期。形成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毛泽东将自己的革命实践&&调查研究,上升到理论,阐明&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点。
  从井冈山到赣南闽西,毛泽东有了丰富的革命实践和调查研究经验,对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已有理性认识了。在这期间他撰写的《反对本本主义》、《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是其群众路线理论形成的标致。
  1930年5月,毛泽东撰写了《调查工作》(即《反对本本主义》。这是他最早的一篇总结调查研究经验的光辉著作。《反对本本主义》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倡导到社会中去,到群众中去,指明&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它的先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调查研究是成事之基,谋事之道。&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许多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么?&调查重点是社会经济和经济基础决定的阶级关系,&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离开实际的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批评了党内和军队内,照搬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者。毛泽东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即是提倡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中国的实际情形相结合。
  1964年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时,毛泽东将书名《调查工作》换题为《反对本本主义》,并加写了一句话:&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0-52页。)。这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增补。通观全文,这个思想原文是有的,不过没有这样概括性的表述罢了。
  通过这些观点可以看到,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在这篇《反对本本主义》文章里都有体现。
  日,毛泽东起草署名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发给红军各政治部,地方各级政府的《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补充了一个重要观点:&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3页。) 这就使有无发言权的论述更为完整了。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调查研究的理论升华。他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从而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自此以后,毛泽东多次提到和论述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如《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里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又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毛泽东所指&中国情况&、&我国的具体特点&、&中国具体的环境&与&中国具体实际&是同义语。而谈到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结合时,则使用&中国革命实践&。严格区别了&实际&、&实践&。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也是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著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阐明了执行&群众路线&的两个重要观点:一是关心群众生活,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他说:现在我们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以革命战争打倒帝国主义与国民党,把革命发展到全国去,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那末,我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的生活,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因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要动员群众参加、支援革命战争,就要关心工人、农民的切身利益,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斗争,分配土地给农民,提高农民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就要保障工人的利益,解决他们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妇女生小孩问题、学生读书问题等等。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为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就会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二是动员群众参加革命战争、支援革命战争的方法问题。方法问题,就像过河,没有桥或没有船,过河就成了一句空话。要动员群众参加革命战争,支援革命战争,就要像长岗乡、才溪乡的同志一样,把领导、组织群众生产、生活与动员群众参加、支援革命战争两项任务联系起来,放在同等地位。
  (三)从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是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成熟时期。这时期的显著特点,是他的&群众路线&理论更全面、更系统,并为全党同志所接受、贯彻。
  《实践论》、《论持久战》、《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论联合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等光辉著作,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党的群众路线。概括起来,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毛泽东的《实践论》是专题论述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即知和行的关系。认识是从实践开始的,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实践的飞跃。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从群众路线说,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集中起来,经过分析、综合,把正确的经验集中起来,制定为党的决策,再到群众中去实践。《实践论》为&群众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纪念白求恩》和《为人民服务》,是阐述共产党的宗旨,共产党员的价值观。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在晋察冀根据地工作。由于在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受感染,于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里说:&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警卫团追悼张思德同志会上的讲话。张思德是四川省仪陇县人,中共中央警卫团的战士,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为人民服务》一文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4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共产党人应有的价值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就蕴含了群众路线的宗旨和价值观。
  为了帮助全党同志找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毛泽东把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撰写的《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岗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10个材料,汇编为《农村调查》,并写了序言,先在1937年10月出版,又在1941年3月再版。他在再版序言中指出: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对于担负指导工作的人来说,有计划地抓住几个城市、几个乡村,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具有对中国社会问题的基础的知识。要做好这件事,第一是眼睛向下,向人民群众请教;第二开好调查会。参加调查会的人员,人数每次三五个,七八个都可以,但要有代表性,要有各方面的人物,工人、农民、手工业者、中小商人、乡村基层干部、妇女、青年。总之,不拘一格降人才。毛泽东回忆:使我第一次懂得中国监狱全部腐败情形的,是在湖南衡山县作调查时该县的一个小狱吏。在长岗乡、才溪乡调查,找的是乡级工作的同志和普通农民。这些干部、农民、狱吏、商人、钱粮师爷,&就是我的可敬爱的先生。我给他们当学生,采取恭谨勤劳的态度&(《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6-17页。) 。第三、做好分析、综合。调查会都由调查人事先拟好需要调查的问题,亲自主持调查会,边听、边记、边问、边讨论。调查所得资料,必须进行分析、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的结论,做出正确的决策。
  寻乌调查,是毛泽东念念不忘的调查活动,参加调查会的有:杂货店主、曾任县商会会长的郭友梅,县苏维埃干部范大明,县苏维埃委员赵镜清(中农),乡苏维埃主席刘亮凡(贫农),区苏维埃委员李大顺(贫农),区苏维埃委员刘茂哉(贫民),做过小生意的乡苏维埃委员刘星五,区政府主席钟步蠃(师范生学历),小学教师陈倬云, 62岁的秀才郭清如。共有11人,接连开了十多天,均由毛泽东亲自主持和记录。
  毛泽东对老商会会长郭友梅所述商店老板的现状、政治态度,特别是对大、中、小商人的发展历史、经营方式、商品的来路、去向,营业规模、营业额,对雇工、店员的剥削形式、剥削轻重,对土地革命的态度,问得清清楚楚。
  调查会中有互相补充,又有不同见解,还有争论。毛泽东认真记录,时有插问,听不懂的方言,由中共寻乌县委书记古柏翻释。大家意见接近统一时,毛泽东便作些归纳、分析,然后得出自己的观点,再征求大家的意见。如对小商人和手工业者问题,毛泽东归纳说:&中小商人,手工业者是我们革命的同盟者,是革命的动力之一。在革命根据地必须执行保护中小工商业,争取城市贫民的政策。(《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1-181页。)
  毛泽东调查研究的经验,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各个抗日根据地得到推广,他的&群众路线&理论、方法,逐渐在各根据地开花、结果。1940年贺龙向120师干部做&军民关系&的报告,事先准备了一碗小米,一双崭新的布鞋,一碗清水,水里有一条活泼的小鱼。他指着这三个东西说:战士上前线,要吃饭,要穿鞋,没有农民种粮食,没有工人做鞋子,我们的战士,哪能上前线,哪能得胜利?军民关系就是鱼和水的关系,离开人民群众,忘记了人民群众,我们就难以生存。尊重人民,爱护群众,为人民谋利益,保卫抗日根据地人民的胜利果实,是我们的职责。
  日中共中央《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第一次概括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工作经验:&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9页。) 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这个《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毛泽东的&群众路线&理论成熟,并被全党同志所接受。
  (四)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又有进一步发展。其显著特征是:调查研究的重点转移,由革命时期重点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经济状态和政治态度,转移到重点调查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矛盾与问题;特别强调在经济建设中要充分发动群众,激发群众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作风上强调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为了取得民主革命胜利而作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是为&解决民主革命问题而写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57页。)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49页。)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页。) &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是了解情况,掌握政策。&而&系统的周密的社会调查是决定政策的基础。& &对于历史,对于环境,对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的具体环境情况的调查研究,方能有效地组织革命力量&(《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61、360页。) 。毛泽东要求:&省委第一书记要亲自做调查研究。我也是第一书记,我只抓第一书记。&(《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52页。) 他还要求省、市、地、县各级领导深入工厂、农村,下到车间、生产队,办试验田,亲自掌握第一手资料。
  毛泽东历来强调艰苦奋斗。1956年`11月他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的一段插话,讲得优雅又幽默。毛泽东说:1949年在这个地方开会的时候,我们有一位将军主张军队要增加薪水,有许多同志赞成,我就反对。这位将军举的例子是资本家吃饭五个碗,解放军吃饭是盐水加一点酸菜。我说这恰恰是好事。你是五个碗,我们吃酸菜。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传家宝。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我们的纪律就建筑在这个自觉性上。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
  我们是在一穷二白的基地上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因此,毛泽东特别注重&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这是我们党和党领导的军队的两个好传统。&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三心二意。&&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5页。) 。
  三 毛泽东&群众路线&理论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的群众路线的内容非常丰富,涵括了党的宗旨,党的认识路线和工作方法。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切为了群众&,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同义语。&一切为了群众&是群众路线的本质所在。我们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有密切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毛泽东一贯强调:共产党员的一切言论和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可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同样&得人心者安天下&,也是千古不变的真理。一个政权的取得与稳固,主要在于人心向背。如果不能得人心,就意未着存在&霸王别姬&的危险。从这个意义上讲,群众路线是党和人民政权的生命线。
  1844年9月马克思就提出&人民群众在历史中起决定性作用。&&一切依靠群众&是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一文中特别指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在《论持久战》中阐述&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11、512页。) 。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铜墙铁壁。军队和人民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样的军队就无敌于天下。因此,军队必须注意军民关系、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官兵关系好不好,是一个根本态度问题。只有尊重士兵,尊重人民,才能做到官兵一致,军民一致。从群众路线角度看,群众路线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路线的贯彻,必须尊重人民,依靠人民。毛泽东指出:&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6-17页。)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讲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指思想、理论、政策的源泉,也是共产党人工作的根本方法。在这里,认识论与方法论是统一的。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断定: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是调查研究的实施途径。毛泽东起草的《工作方法六十条》对群众路线与调查研究的关系做了精确的论断。他写道:&概念的形成过程,判断的形成过程,推理的过程,就是调查和研究的过程,思维的过程。&而&概念、判断的形成过程,推理的过程,就是&从群众中来&的过程;把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传达给别人的过程,就是到&群众中去&的过程。&现在还有不少的人,不明白这样一个简单的真理:&任何英雄豪杰,他的思想、意见、计划、办法,只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其原料或者半成品,只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或者自己的科学试验中,他的头脑只能作为一个加工厂而起制成完成品的作用。人脑制成的这种完成品,究竟合用不合用,正确不正确,还得交由人民群众去考验。如果我们的同志不懂得这一点,那就一定会到处碰钉子。&(《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58页。) 这段&群众路线&的论述,把调查研究、概念、判断、推理、人民群众的实践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统一起来了。
  1959年至1962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了严重的挫折,究其原因,有国内、国外的因素,有人为、自然的灾祸,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上下头脑发热,犯了主观主义的&左&倾错误。痛后思痛,毛泽东带头反省,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他说:&建国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我们对实际情况不大摸底了,大概是官做大了。我这个人就是官做大了,我从前在江西那样的调查研究,现在就做得很少了。&(《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37页。) 这实质上,他承认自己犯了主观主义的&左&倾错误。他号召全党干部,尤其是中央和省部级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1961年&搞一个实事求是年&(同上)。从1959年底至1964年,毛泽东多次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关系上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教训,多次告诫全党克服主观主义&左&倾错误。
  群众路线的执行是党风问题。&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页。) 毛泽东特别重视党风建设。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夺取全国政权的前夕,他就告诫全党:&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页。) 他对贪污腐败分子严肃查处,多次发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杀一儆百,枪毙了贪污腐败分子原天津市委书记刘青山、张子善。
  他非常重视党群关系,曾用鱼水关系、种子和土地的关系、学生和先生的关系、公仆与主人的关系,说明党同人民的关系。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62页。)
  要密切党与群众的关系,必须把握好群众期待的脉搏,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找准实行群众路线的最佳途径和方式,为人民谋好利,用好权,分好果(利益分配是生产关系的最终体现),健全完善党群关系的长效机制。走好群众路线之路,是尊重群众,倾听民意;心系群众,维护民利;服务群众,解决民需。
  全国解放后,中国共产党成了执政党,有些干部变得老子天下第一,看不起人,靠资格吃饭;特别是做了大官的,不愿意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靠做大官吃饭,靠资格吃饭,妨碍了创造性的发挥。毛泽东多次提出,要扫除官气。毛泽东指出:&官气是一种低级趣味,摆架子,摆资格、不平等待人、看不起人,这是最低级的趣味,这不是高尚的共产主义精神。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则是一种高级趣味,是高尚的共产主义精神。&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78页。) 他谆谆教导各级领导干部,要以科学的态度、谦虚的态度、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对待人民群众。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中国共产党的七大、八大、十一届六中全会,都对毛泽东首创的群众路线做了概括,写进了党章。&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94页。)这一最科学最精确的表述和明确的规定,首见于党的十四大的党章。自党的十四大至十八大,每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对党章作了部分修改,但对群众路线的表述始终保持下来,一字未改。
  来源: 《毛泽东研究》 2014年第3期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
┊  ┊  ┊
天下韶山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 湖南省韶山管理局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级意念分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