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被被蜱虫咬了怎么办怎么办?

您所在的位置:
国庆出境游谨防登革热 去东南亚旅游尽量避免被蚊虫叮咬 06:57:00
国庆长假是旅游探亲的高峰期。杭州市疾控中心提醒:国庆出游要做好防蚊措施,谨防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传染病,不会由人直接传染给人,也不会由空气或接触传播,目前还没有疫苗可预防。该病的症状为突起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部分病人有出血倾向。杭州市目前只有境外或外地输入病例,没有本地病例发生。
目前,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南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较为严重。我国台湾地区疫情也比较严重,广东、云南等省也有登革热疫情发生。
杭州市疾控中心传防所专家提醒大家在国庆假期间要多加注意: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尽量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避免蚊虫叮咬;日出前后1-2小时和日落前后2-3小时是蚊虫活动频繁的时候,这个时间段尽量少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如果发病前2周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地区,有可疑的蚊虫叮咬史,出现发热、头痛、关节痛、皮疹等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医生会根据情况及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测,以明确诊断。来源:今日早报&&&&作者:通讯员 严敏 记者 何丽娜&&&&编辑:高婷婷&&&&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出国旅游,慎防寨卡病毒,世卫组织已全球警告!
&&首推于&12月15日 20:42
浏览(754)|回应(0)
  喜欢出国旅游的童鞋可要注意了,因为世界卫生组织、泛美卫生组织发布了关于寨卡病毒的全!球!警!告!巴西当地时间1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泛美卫生组织发布了关于寨卡病毒的全球警告。在警告中,世界卫生组织第一次正式承认,在巴西传播的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畸形症有关,并建议孕妇要特别注意防止蚊虫叮咬。巴西卫生部统计,截至11月28日,全国共上报1248例疑似新生儿小头畸形症病例,已死亡7人。巴拿马卫生部门12月3日报告,巴拿马发现3例本土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哥伦比亚日报告第一例个案以来,共报告578例寨卡病毒确诊病例,2635例疑似病例。萨尔瓦多日首次报告3例本土病例,到12月3日,媒体报道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已达240例。其它地区和国家:其它美洲国家墨西哥、巴拉圭、危地马拉、巴拿马、苏里南、委内瑞拉近期均有零星确诊或疑似病例报告;亚洲印度尼西亚于11月15日报告了首例确诊病例;非洲佛得角11月份报告约1000例左右的疑似病例;太平洋地区的萨摩亚、斐济、新西兰等国也有散发病例报告;欧洲迄今为止无本土病例报告。由于寨卡病毒在美洲区域的传播出现上升,世卫组织/泛美卫生组织建议其会员国建设并且保持用以发现和确认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能力,卫生服务部门要做出准备,应对卫生保健所有层面可能出现的负担加重情况,并采取有效的公众交流策略,减少引起该病传播的蚊虫数量,尤其是在该虫媒已经出现的地区。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寨卡病毒?它是怎么传播的?危害大吗?要怎么预防?喜欢旅游的童鞋都要注意些什么呢?……不急不急,看看疾控专家怎么一一解答。寨卡病毒是?  寨卡病毒是黄热病毒的一种,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感染症状包括轻度发烧,皮疹,结膜炎,头痛和关节痛,症状一般在被蚊子叮咬后3~12天出现。临床表现与登革热相似。  不过,感染寨卡病毒的人群中,有1/4的人可能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其余则表现为持续2-7天的轻微症状,包括轻度发烧;皮疹,并不断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关节疼痛,特别是手和脚;肌肉疼痛;头痛和结膜炎等症状。寨卡病毒的感染症状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很相似,很容易被误诊为这两类疾病。没特效药治疗  寨卡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叫做“寨卡热”,寨卡热为自限性疾病,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治疗只是缓解疼痛、发烧和任何引起病人不适的其他症状。幸运的是,目前还没有记录表明有人反复感染的,可以认为感染寨卡病毒后产生的免疫效力是终身的。发病后主要依靠对症治疗和休息,症状一般持续2~7天自行好转,无需住院治疗。不过也别小看寨卡病毒,它与新生儿小头畸形症有关,所以孕妇要特别注意防止蚊虫叮咬。如何预防?  竟然寨卡病毒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那预防它,当然主要是靠消灭蚊虫,防止蚊虫叮咬。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为伊蚊,伊蚊最喜欢在室内外犄角旮旯的锅、盆、瓦、罐或坑洼地的积水中孳生,所以要“翻缸倒罐,清除积水”,消灭伊蚊的孳生地。  幸运的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例报告。不过喜欢旅游的童鞋,如果你碰巧想去的地方是寨卡病毒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就要注意做好防止蚊虫叮咬的工作了↓↓↓  ●穿长袖衣裤以及戴帽子等遮住裸露的皮肤。  ●身体裸露部位最好还是按说明涂含有避蚊胺成分的蚊怕水或蚊怕膏。给儿童使用的驱蚊剂,其避蚊胺的浓度上限为10%。  ●在有蚊帐保护的地方睡觉。有症状,尽快就医  如果在寨卡病毒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旅游后,有发热、头痛及红疹等症状或体征,应该在入境时主动向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申报,并且尽快就医,就诊时应该告知医生去过哪些地方旅游等相关讯息。  看到这里,相信你对寨卡病毒有一定的了解,不妨转出去吧,提醒身边的朋友,去寨卡病毒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可要做好防止蚊虫叮咬的工作,不要让疾病破坏了快乐的旅行。来源:国家质检总局网站
作者:添加作者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如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点击
通知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删除。)
退出以后,该精选社将不会显示在您的首页
您发布的内容超过140字了,试试投稿功能吧
您发布的不能超过500字了!
您发布的内容已经超过500字了,您只能使用投稿功能发布
别忘了点击发布哦!
发布成功!
成功发布到审核区!
你为什么要举报此投稿?
举报说明:(可选)
成为小编才能给社长推荐哦!
我要当小编
举报成功!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您还没有认证为原创作者
若您先提交此文章,稍后认证,我们会将其自动添加到您的原创
先投稿稍后认证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东渡检验检疫局提醒:五一出境游需提防蚊虫叮咬
  厦门网讯(通讯员 田怡)今年以来,寨卡、登革热、黄热病、疟疾等蚊媒传染病肆虐全球多国,当前正值北半球春季,气温升高,降水增多,蚊子的活动也越发的频繁,“五一”小长假临近,厦门东渡检验检疫局提醒您,假期出境旅行请“珍爱生命,远离蚊子”,确保开开心心出游、健健康康回家。
  寨卡病毒病已在包括美洲39个国家,以及出游热门地泰国、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传播流行。寨卡病毒主要通过被感染的伊蚊叮咬传播,潜伏期3至12天,约20%的感染者会表现如急性起病的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结膜炎等轻微症状,此外,已证实寨卡病毒病还可通过性传播,并可致新生儿小头症,当前尚无针对性的药物和疫苗。
  登革热疫情正肆虐着全球多国,其中出游热门地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越南、斯里兰卡等国今年共报告11万余例感染病例,美洲诸国今年共报告百万余例感染病例。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伊蚊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临床表现为发热,并有“三红三痛”(颜面、颈部及胸部发红,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的症状。
  黄热病疫情在非洲的安哥拉暴发流行后,至少导致250人死亡,疫情还波及刚果(金)、肯尼亚、乌干达等国。黄热病是由黄热病毒所导致的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主要经埃及伊蚊传播,潜伏期约3-6天,症状表现为突然发热、头及背部疼痛、恶心和呕吐,重型患者出现黄疸和蛋白尿等症状,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案。
  疟疾当前主要在非洲中部、东南亚等地区流行,出游热门地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都是疟疾高发国家。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按蚊传播,疟疾的潜伏期为7-30天,主要有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
  厦门东渡检验检疫局提醒,出境旅游时避免蚊虫叮咬,尽量着长衣长裤,在衣服上和外露的皮肤上涂抹蚊虫驱避剂,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在树荫、草丛等户外阴暗处活动,前往黄热病流行国家的有课应在出境前10天接种黄热病疫苗,旅游归来时如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向检验检疫机构申报,并主动告知旅行史。
本文系转载,不代表厦门网的观点。厦门网对其文字、图片与其他内容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其权利属性均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和相关方自行核实。
责任编辑:冯斌木来源:厦门网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07386',
container: s,
size: '434,100',
display: 'inlay-fix'
让“厦门服务”唱响海内外出国游小心“寨卡热”蚊虫叮咬是预防关键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yfs001
新年前后,很多人准备出国旅行,在此提醒大家一定要关注前不久南美洲等地发生的“寨卡热”疫情。什么是寨卡病毒“寨卡”是乌干达语“zi-ka”音译,意思是“杂草”。1947年,科学家们在乌干达对猴子进行黄热病研究时,发现其中一只猴子突然出现发热症状,科学家们从这只猴子体内分离到一种病毒。由于这些猴子生长在乌干达的杂草丛中,这种病毒被命名为寨卡病毒。1948年初,科学家从当地非洲伊蚊体内分离出寨卡病毒。血清学研究证实,人类也会被感染。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家族,与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西尼罗病毒是近亲,动物试验证明,寨卡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后来的调查发现,寨卡病毒在非洲、亚洲南部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动物(特别是猴子)中广泛流行。虽然尼日利亚于1954年首先证实了3例人类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但这种病毒以前很少感染人类,从病毒被发现至2007年以前,被证实的人类感染病例仅14例。2007年4月至7月,位于西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浦岛上有185位患者出现发热、头痛、皮疹、结膜炎和关节痛的症状,其中49例被实验室证实为寨卡病毒感染的确诊病例,59例被诊断为寨卡病毒感染疑似病例,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寨卡病毒人类感染暴发事件,但没有导致住院或死亡的严重患者。2007年以后,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常有一些散发病例,但没有大流行的疫情。不过,2013年以来,寨卡病毒再次受到人们关注。2013年至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寨卡病毒暴发流行,估计当地11%的居民被感染。从此,寨卡病毒开始在非洲和亚洲以外的多国流行,造成多起人类感染流行的疫情。最近的疫情主要发生在南美洲,巴西、哥伦比亚等国都发生了疫情,今年11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又通报了南美洲苏里南共和国4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防蚊虫叮咬是预防关键寨卡病毒通过蚊虫叮咬在人和动物间传播,属于人-畜共患疾病,引起的人类疾病被称为“寨卡热”。蚊虫叮咬人后,大约经过3至12天的潜伏期后发病。“寨卡热”的主要表现为轻度发热、头痛、疲乏、皮疹、关节痛和结膜炎,手掌和足底红肿,口唇干裂,舌红如草莓。其临床表现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十分相似,且均为蚊虫叮咬传播,流行地区也相似,因此很容易造成误诊,往往需要通过实验室血清学检查才能确定诊断。“寨卡热”为自限性疾病,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发病后主要依靠对症治疗和休息,症状一般持续2至7天自行好转,无须住院治疗。人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终生免疫,目前没有感染后再次感染的病例。寨卡病毒感染的预防与登革热相似,主要是消灭蚊子,防止蚊虫叮咬。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为伊蚊,最爱在室内外犄角旮旯的锅、盆、瓦罐或坑洼地的积水中孳生。因此,要“翻缸倒罐,清除积水”,消灭伊蚊的孳生地。目前我国还没有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例报告,但去寨卡病毒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旅游者,应注意防止蚊虫叮咬。新华网
[责任编辑:yfs001]
一周图片排行榜
动动手指扫一扫 赢奖品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被虫咬了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