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脂蛋白电泳两条带分三条区带的原因

疾病:脂蛋白电泳
  脂蛋白电泳是对蛋白质进行电泳分类,主要用于高脂血症的分型,同时有助于了解冠心病的血脂状态。应用超速离心法可将脂蛋白分成四种: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乳糜微粒(CM)。
共找到 "脂蛋白电泳" 相关的咨询264条
对话数5(2/3)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4(2/2)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1/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7(3/4)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134(63/7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36(15/2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9(2/27)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8(6/22)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6(12/14)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32(13/19)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1/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5(4/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6(2/4)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15(6/9)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9(13/16)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18(3/15)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40(14/26)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12(4/8)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1/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7(3/4)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10(3/7)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10(5/5)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4(2/2)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11(5/6)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3(1/2)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4(3/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4(2/2)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0(8/12)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1/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1/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实验三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分离血清脂蛋白;课程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年级:200;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了解其操作方法;2、了解血清脂蛋白各组分的分离情况;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操作步骤及示范;3、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注意事项;4、学生做实验;教学方法:讲授式+启
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分离血清脂蛋白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
年级:2005
专业、层次:
授课教师:符伟玉 职称:讲师
学时:3学时 基本教材:自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了解其操作方法。
2、了解血清脂蛋白各组分的分离情况。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
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
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操作步骤及示范
3、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注意事项
4、学生做实验
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
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操作步骤
难点: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
2、实验操作中的灌胶和点样
5min 10min
一、实验原理
(一)浓缩效应
在pH=6.7的浓缩胶中带电粒子的泳动速度为: Cl- &protein&Gly,蛋白质样品夹在Cl-和Gly之间被挤压成一条狭窄的区带,使蛋白质样品浓缩。
(二)电荷效应
不同蛋白质pI不同,在相同pH值下所带电荷不同,因此在相同电场强度作用下,在电场中的移动(泳动)速度不同,可以根据这一效应把蛋白质分成不同的区带。
(三)分子筛效应所聚合形成的PAG为多孔网状结构,对大分子物质的穿透有一定阻力,蛋白质在通过具有均一孔径的凝胶时,因颗粒大小不同,形状规则程度不同,所受阻力也不相同。利用本效应也可以将蛋白质分离为不同的区带。 颗粒大形状不规则的分子→阻力↑ →电泳v ↓颗粒小,
球形分子→阻力↓ →电泳v ↑将血清脂蛋白用苏丹黑B丙二醇预染,加于聚丙烯酰胺凝胶柱上进行电泳。由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具有浓缩效应、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因此它的分辨率高,可将血清脂蛋白各组分清晰分开。
二、操作步骤
1、4%凝胶制备:将清洁的0.5 ×1.5cm玻璃管若干支垂直插在橡皮座上,以备制胶。从冰箱中取出下列试剂,在室温中平衡,然后在一小三角瓶中依次加入:
Tris-EDTA-Na2缓冲液
TEMED(四甲基乙二胺)
10%过硫酸铵溶液
(加入过硫酸铵轻轻混合后即开始聚合。因此, 装柱要求在5min内完成。)
2、装柱:迅速用吸管吸取上述混合液沿管柱注入玻管中,每管0.8ml-1.0ml,随即用滴管经针头沿管壁缓慢加入蒸馏水约0.5cm高度以隔氧,室温静置30min,
在凝胶表面与水之间出现清晰的界面,表示凝胶聚合己完成,倒去水层,用滤纸条轻轻吸去凝胶表面水分,注意不能损伤已聚合的凝胶表面。
3、样品制备与加样:取血清0.2ml, 加苏丹黑B丙二醇液0.02ml,加25%蔗糖溶液0.02ml,混匀,室温放置45min后, 2000r/min离心5min。然后取预染血清50μl,加在凝胶面上, 再沿管壁缓慢加入电泳液直至管的顶端。
4、电泳:将加样的凝胶玻管从橡皮座上取下,插入带孔的电泳槽中,塞紧。不能漏水,凝胶管必须垂直。在上下两槽中分别注入电泳缓冲液,上槽接负极,下槽接正极,电流为2~5mA/管,待第一色带到达胶管下段约1cm时停止电泳,一般需20~30min。
5、剥胶:将上槽缓冲液倒出(装于另一瓶内),将凝胶管取下。取一支带长针头(约10cm)的2ml注射器;吸满蒸馏水,将针头从浓缩胶一端小心地沿管壁插入其与凝胶之间,转动玻管,同时注入蒸馏水,使胶柱随水的压力及润滑作用从玻管中脱出。必要时在针剥后用洗耳球从一端缓慢吹出。
6、观察与作图:肉眼观察各区带的颜色深浅宽窄及其排列顺序,绘图记录之。
三、注意事项
1、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胺是神经性毒剂,过硫酸铵为有毒成份,并对皮肤有刺激作用,注意避免直接接触(漏胶时不要用手接触)。大量操作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2、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溶液应装在棕色瓶中,置冰箱内(4℃)保存。可贮存1~2月。测定pH值(4.9~5.2)可检查其是否失效。失效液不能聚合。
3、TEMED要密封保存,过硫酸铵溶液最好当天配制,以防止氧化失效。
4、配胶取样要准确,最后加过硫酸铵,加完后轻轻混合(关键);
5、配好胶后应于尽快灌胶(不要形成气泡),5分钟内完成装柱,清洗仪器;
6、切记装柱后立即用蒸馏水封闭;
7、灌胶和电泳时要注意排除气泡;
8、加样时注意不能损伤已聚合的凝胶表面;
9、电泳时凝胶管不能漏水,并且与电泳槽垂直;
10、凝胶和滤纸请放入垃圾桶中,勿直接倒入水池;
11、电泳时间不能过久,待第一条色带到达玻璃管下端约2cm时停止电泳,否则色带会变宽。
四、思考题
1、正常空腹血清脂蛋白电泳可出现哪些区带?将本实验的电泳图谱与血清琼脂
糖凝胶电泳图谱比较并解释。
2、聚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出的各种血清脂蛋白是否为均一物质?为什么?
实验利用聚烯酰胺凝胶作电泳支持物。电荷和分子大小不一的各种血清蛋白质通过浓缩效应、电荷效应、分子筛效应而被精细地分离。由于具有以上三种效应,所以此方法分离效果好,分辨率高。兔血清蛋白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中可分出3~4个组份。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专业论文、中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生活休闲娱乐、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各类资格考试、外语学习资料、实验三
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分离血清脂蛋白43等内容。 
 实验报告 生化实验报告 生化隐藏&& 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法分离牛血清蛋白 一、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是根据被分离物质所带的电荷多 少及其分子的大小,形状...  血清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原理 本实验利用聚烯酰胺凝胶作电泳支持物。 电荷...再 加入 3 号和 4 号试剂,混匀后即成为分离胶溶液(此溶液约在半小时内聚合...  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质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zl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质
今日推荐 160份文档 2014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  2、掌握聚丙烯酰胺园盘电泳的操 作技术。3、比较醋酸纤维薄膜电 血清蛋白的分离――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血清蛋白的分离――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 【摘要】 ...  实验 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状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 聚丙烯酰胺凝胶机械强度好,透明且有弹性,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受 PH 和温度的变...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操作方法 (一)管型盘状电泳 1.仪器和设备 图 8 管型盘状电泳槽结构 A 为正面 B 为剖面 (1) 分离胶 PH8.9 (2)浓缩胶 PH6.7 (...  实验四 6.实验五 7.实验六 8.实验七 9.实验八 10.实验九 11.实验十 盘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 动物组织核糖核酸的制备及测定 脲酶 Km 值的简易...  基本原理; 2.学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操作技术; 3.了解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分离机制: -1-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 1....  实验所用半透膜:玻璃纸 蛋白质的两性实验―――酪蛋白的 实验 3 蛋白质的两性...装柱要垂直正确 实验五 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 目的:掌握聚丙烯酰胺...脂蛋白琼脂糖电泳分析后,从负极起 脂蛋白区带依此为?_百度知道
脂蛋白琼脂糖电泳分析后,从负极起 脂蛋白区带依此为?
这是教辅上的习题
但是课本上没有啊
我有更好的答案
α-脂蛋白、前β-脂蛋白和β-脂蛋白
正常人在原点处应无乳糜微粒、前β-脂蛋白(最浅)、α-脂蛋白(比前β-脂蛋白略深些)乳糜微粒、β-脂蛋白(最深)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脂蛋白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清脂蛋白电泳两条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