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科技创新大赛杨天龙

全景中国【甘肃台】“玉米哥”的梦想
全景中国gs
  您吃过水果玉米吗?也许很多人听说过。水果玉米,是一种可以生吃的玉米。80后大学生杨天龙毕业回乡后,带领村民种起了水果玉米,并将它销售到了全国三十多个城市。
  日,“甘肃省第五届水果玉米采摘节暨中美国玉加工厂落成典礼”在“玉米哥”杨天龙的家乡、甘肃省榆中县举办。
  “3、2、1,停。放下手中的玉米,各位,我们做一个大众的评判。请各位选手到报到处领取自己的奖品。”
  这是玉米采摘节活动中一个很有趣的环节――生吃玉米比赛。采摘节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参与。
  这些环节都是杨天龙想出来的。他想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让人们了解他的水果玉米。在玉米节上,杨天龙是这样推销和介绍他的水果玉米的:
  “生吃是判别水果玉米唯一的标准。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叫水果玉米而不是水果玉米的。如果你问他,你这水果玉米能生吃吗?很多人的回答是,玉米怎么能生吃。其实他是不知道这种水果玉米淀粉含量非常低。如果你觉得口渴的时候,可以当一个西红柿或者苹果一样吃,生吃起来口感很好,很好吃。”
  杨天龙的水果玉米叫“中美国玉”,它的水分含量达到78%,含糖量高达20%,在普通玉米市场售价2元时,它的售价达到10元左右。这么高的价格,几乎很少见到“中美国玉”水果玉米的广告,而它在兰州市场又鲜有见到。
  杨天龙的水果玉米销往全国各地,市场供不应求,与他独特的营销策略有很大关系。每年的玉米节是他的一个宣传活动,他走到哪里都没忘了宣传他的水果玉米。2012年4月,他带着他的水果玉米出现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
  从那以后,“玉米哥”成了大家对杨天龙的一个称呼。“玉米哥”和他的水果玉米也逐渐被更多的人所认识。
  “通过自己,让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因为自己而活的更幸福,我觉得这是我追寻的目标。”
  2004年7月,20岁的杨天龙以620分的成绩考入了中国农业大学,并选了一个自己特别喜欢的专业――种子工程。
  读大一的时候,杨天龙第一次接触到了水果玉米种子。杨天龙的家乡在榆中县高崖镇李家磨村,想到那里的气候非常适合种植玉米,可种的都是卖不上价的普通玉米,当地人称作老玉米,而水果玉米卖价比老玉米高一倍,杨天龙萌生了要在家乡发展水果玉米的想法。
  2008年,杨天龙大学毕业了。他带着梦想,带着水果玉米种子,不顾父母的反对和村里人的不理解,回到了他的家乡。
  村民王霞:“那理解不了,谁能理解。我们这里出大学生都不容易嘛。”
  杨天龙的父亲杨水清:“当时天龙考上大学以后啊,我就想着,天龙考上好的大学了嘛,出去就不要回来了,到外面找一个好的工作。可是,天龙他跟我说,他要回来,要让我们这里的老百姓都要富起来,让家乡富起来。”
  杨天龙要在村里种水果玉米。当时的村民既没听说,也没见过水果玉米,都不敢种。村民杨满仓:“开始还有些思想的顾虑。顾虑的就是,一个是种不好,一个是售不出去。”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杨天龙给村民承诺说:你们种多少,我就收多少。经过挨家挨户反复动员、说服,村里终于有30户同意试种,并加入了杨天龙的合作社。
  2009年,杨天龙成立了甘肃中美国玉水果玉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农户+订单”的模式,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然后又在公司里打零工,玉米成熟时,公司再全部收走。记者在李家磨村采访时看到,村里300亩土地全都种了水果玉米,村民的收入都很不错。
  杨天龙实现了当初种植水果玉米带动周边农民致富的梦想。如今,他不仅发展了上万亩种植基地,而且还建起了加工厂。他投资500多万元,自主研发了一个专门给玉米降温包装的流水线。
  杨天龙:“从上面把玉米倒下去,玉米就全自动地下来了,经过中间四道人工分选,后面有一个电脑筛选。筛选完以后,然后玉米到这边出来,在这个地方包装,包装完自动装箱,然后发到我们的市场。”
  随着“玉米哥”和他的水果玉米越来越火,大批订单纷至沓来。杨天龙也越来越忙了,最忙时,他一天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面对大量订单,杨天龙抓的是产品质量。
  杨天龙的团队里有十几位大学毕业生,他们就像当初的杨天龙一样,有理想,有抱负。他们和杨天龙既是朋友,又是合作伙伴,他们从杨天龙的身上始终都能感受到一种奋斗、拼搏、永不放弃的正能量。
  王全林:“我觉得他确实是一个非常少见的一个优秀的创业者。”】
  何敬煊:“他真的是很有梦想的一个人,他有自己的梦想,不断的追寻这个梦想。”
  六年来,杨天龙带领着他的大学生创业团队,苦过、累过,却一直坚持着。
  (甘肃台记者 李争艳)
•&•&•&•&
•&•&
•&•&•&
精彩图片推荐
报道同期声
•&•&•&•&•&关注大学生就业:多彩青春,西部绽放-社会新闻-东方网
滚动新闻:
>>>>>>正文
保护视力色:
关注大学生就业:多彩青春,西部绽放
原标题:关注大学生就业:多彩青春,西部绽放
  “因为这个选择,西部的明天更加美好;因为这个选择,我们的青春更加壮丽。”一曲《到西部去》,唱出了很多大学毕业生豪迈的心声。祖国西部创业、工作环境怎样?那里有什么机会和前景?记者特别采访了几位在西部扎根的大学毕业生,分享他们在西部工作和创业的经历。  杨天龙:一粒扎根家乡的玉米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有许多不计利害扎根在这片土地的种子,家乡才有希望。”2008年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甘肃兰州榆中农家子弟杨天龙选择了回乡创业,种植奇特的水果玉米。  大学期间,他认识了很多玉米小麦的良种。2007年,他在家里试种了奇特玉米果实,这种玉米扒了皮能直接生吃,比西瓜还甜,而且甜而不腻,家人亲戚都非常喜欢。堂弟在镇上卖十几个玉米,竟然得了20多元,这让杨天龙看到了商机。  2009年,他与合作伙伴一起注册成立了甘肃“中美国玉”水果玉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便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他组织成立水果玉米种植合作社,搞起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销模式。  仅用了3年多的时间,榆中县水果玉米的种植面积就从最初的3亩扩展到上万亩,不仅在国内市场,就连日、韩市场上,也可以见到“中美国玉”的生吃玉米。  回乡创业,杨天龙不仅收获了事业,也让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仅他所在的李家磨村每年因这项产业可新增100多万元的收入。去年2月,杨天龙获得了“甘肃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称号。  回顾几年的创业经历,杨天龙说:“农村创业的成本虽低一些,但难度要比城市大得多。能在农村把事做成的人,在城市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他也提醒道,创业,需要信念坚定、意志力强,有足够知识和能力储备。  陈天星:幸福来自乡镇的点滴进步  2011年,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河北小伙子陈天星作为选调生,来到甘肃酒泉发改委工作。2012年1月,陈天星到酒泉肃州区银达镇挂职担任镇党委副书记。  这个面积6万平方米的小镇,曾多次有国家领导人来访。1955年,毛泽东同志亲自在《酒泉县银达乡是怎样进行农民业余文化教育的》文章上写下了指导全国农村开展扫盲运动的按语。光明日报曾在头版头条报道过银达镇的群众文化。  银达镇人口不到3万,却有一万多人常年参加文化体育运动。“在银达工作的这段时间,改变了我对西部农村的印象,对基层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陈天星说,“如今,富裕起来的农民需要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群众的要求上了新台阶,做群众工作也要改变思路和方法。”  看到镇里的留守儿童多,陈天星便开始四处张罗,联系村干部统计数量,寻找企业提供资金,利用休息的时间给孩子们买礼物,挨家挨户把礼物送到留守孩子们的手里。“孩子们收到礼物时露出了笑脸,那是我乡镇工作中最幸福的时候。”陈天星说。  “到这样有名气的镇挂职,有压力吧?”面对记者的提问,陈天星笑着说,刚开始的时候情况不熟、经验不足,挨过领导的批评,受过干部的质疑,遇到过群众的白眼,“但是只要肯扑下身子,踏实做事、真诚待人、融入群众,就能够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认可。”在他的努力下,2012年佘新村党支部被评为武威市市级党建示范点。“我的幸福感来自于村镇一点一滴的进步。”陈天星说,“银达是我的第二故乡,感谢勤劳朴实的银达人民接纳了我,我一定会用更加努力的工作来回报银达的父老乡亲。”  葛荣祖:“村官发明家”的故事  张掖市高台县南华镇墩仁村主任助理葛荣祖,人称“村官发明家”,2010年从河西学院历史教育专业毕业。  “作为大学生村官,带领群众致富是我最初的愿望。”然而上任之后,葛荣祖遇到的却全是家长里短的小事:说多了,人家嫌他一个毛头小伙子事儿多,说少了,工作经常做不到位。但爱好发明的葛荣祖不久就摸索出了服务群众的门道儿。  张掖市高台县温室大棚很多,大棚上铺一条稻草帘子需要70元,铺满一个大棚需要40条草帘子,花费近3000元,这对当地村民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经过不断试验,葛荣祖设计出混合麦秆、麦壳和稻草的双层草帘,这种草帘物美价廉,一条最多可减少成本30元,整个县一年能节省2400万元。  以前当地人收洋葱用小铲子挖,两个人一天挖不了一亩地。2011年5月,葛荣祖对农村手扶拖拉机加以改装,设计出了高台县第一台洋葱收割机,一亩地洋葱用20分钟就能收完,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也省下了一大笔的人工成本。第二年,高台县就有四五台洋葱收割机了,看着自己的技术被“偷走”,葛荣祖心里美滋滋的。  葛荣祖有个习惯,随身带着个小本本,一有灵感就记下来:“这些专利都是和农民打交道的过程中摸索出来的,每个农民都是创作者,和他们打交道,我的灵感永远都不会枯竭。”  葛荣祖的发明都源于现实需要,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甚至远在云南的农民都知道他发明的农具。一位云南的农民和他联系想买洋葱机。葛荣祖说,“太远了,没必要。”就直接把图纸从网上给人家发过去了,“要是在全国的洋葱产地都能看到我的农具,那心里才美呢。”  2012年张掖市共申报专利300件,其中50多件出自于葛荣祖之手,到目前为止,已授权的专利有22件,拿到专利证书的11项,葛荣祖成了名副其实的“村官发明家”。(光明日报记者宋喜群光明日报通讯员 杨 甜)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股票/基金&
多彩青春,西部绽放
  “因为这个选择,西部的明天更加美好;因为这个选择,我们的青春更加壮丽。”一曲《到西部去》,唱出了很多大学毕业生豪迈的心声。祖国西部创业、工作环境怎样?那里有什么机会和前景?记者特别采访了几位在西部扎根的大学毕业生,分享他们在西部工作和创业的经历。  杨天龙:一粒扎根家乡的玉米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有许多不计利害扎根在这片土地的种子,家乡才有希望。”2008年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甘肃兰州榆中农家子弟杨天龙选择了回乡创业,种植奇特的水果玉米。  大学期间,他认识了很多玉米小麦的良种。2007年,他在家里试种了奇特玉米果实,这种玉米扒了皮能直接生吃,比西瓜还甜,而且甜而不腻,家人亲戚都非常喜欢。堂弟在镇上卖十几个玉米,竟然得了20多元,这让杨天龙看到了商机。  2009年,他与合作伙伴一起注册成立了甘肃“中玉”水果玉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便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他组织成立水果玉米种植合作社,搞起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销模式。  仅用了3年多的时间,榆中县水果玉米的种植面积就从最初的3亩扩展到上万亩,不仅在国内市场,就连日、韩市场上,也可以见到“中美国玉”的生吃玉米。  回乡创业,杨天龙不仅收获了事业,也让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仅他所在的李家磨村每年因这项产业可新增100多万元的收入。去年2月,杨天龙获得了“甘肃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称号。  回顾几年的创业经历,杨天龙说:“农村创业的成本虽低一些,但难度要比城市大得多。能在农村把事做成的人,在城市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他也提醒道,创业,需要信念坚定、意志力强,有足够知识和能力储备。  陈天星:幸福来自乡镇的点滴进步  2011年,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河北小伙子陈天星作为选调生,来到甘肃酒泉工作。2012年1月,陈天星到酒泉肃州区银达镇挂职担任镇党委副书记。  这个面积6万平方米的小镇,曾多次有国家领导人来访。1955年,毛泽东同志亲自在《酒泉县银达乡是怎样进行农民业余文化教育的》文章上写下了指导全国农村开展扫盲运动的按语。本报曾在头版头条报道过银达镇的群众文化。  银达镇人口不到3万,却有一万多人常年参加文化体育运动。“在银达工作的这段时间,改变了我对西部农村的印象,对基层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陈天星说,“如今,富裕起来的农民需要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群众的要求上了新台阶,做群众工作也要改变思路和方法。”  看到镇里的留守儿童多,陈天星便开始四处张罗,联系村干部统计数量,寻找企业提供资金,利用休息的时间给孩子们买礼物,挨家挨户把礼物送到留守孩子们的手里。“孩子们收到礼物时露出了笑脸,那是我乡镇工作中最幸福的时候。”陈天星说。  “到这样有名气的镇挂职,有压力吧?”面对记者的提问,陈天星笑着说,刚开始的时候情况不熟、经验不足,挨过领导的批评,受过干部的质疑,遇到过群众的白眼,“但是只要肯扑下身子,踏实做事、真诚待人、融入群众,就能够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认可。”在他的努力下,2012年佘新村党支部被评为武威市市级党建示范点。“我的幸福感来自于村镇一点一滴的进步。”陈天星说,“银达是我的第二故乡,感谢勤劳朴实的银达人民接纳了我,我一定会用更加努力的工作来回报银达的父老乡亲。”  葛荣祖:“村官发明家”的故事  张掖市高台县南华镇墩仁村主任助理葛荣祖,人称“村官发明家”,2010年从河西学院历史教育专业毕业。  “作为大学生村官,带领群众致富是我最初的愿望。”然而上任之后,葛荣祖遇到的却全是家长里短的小事:说多了,人家嫌他一个毛头小伙子事儿多,说少了,工作经常做不到位。但爱好发明的葛荣祖不久就摸索出了服务群众的门道儿。  张掖市高台县温室大棚很多,大棚上铺一条稻草帘子需要70元,铺满一个大棚需要40条草帘子,花费近3000元,这对当地村民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经过不断试验,葛荣祖设计出混合麦秆、麦壳和稻草的双层草帘,这种草帘物美价廉,一条最多可减少成本30元,整个县一年能节省2400万元。  以前当地人收洋葱用小铲子挖,两个人一天挖不了一亩地。2011年5月,葛荣祖对农村手扶拖拉机加以改装,设计出了高台县第一台洋葱收割机,一亩地洋葱用20分钟就能收完,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也省下了一大笔的人工成本。第二年,高台县就有四五台洋葱收割机了,看着自己的技术被“偷走”,葛荣祖心里美滋滋的。  葛荣祖有个习惯,随身带着个小本本,一有灵感就记下来:“这些专利都是和农民打交道的过程中摸索出来的,每个农民都是创作者,和他们打交道,我的灵感永远都不会枯竭。”  葛荣祖的发明都源于现实需要,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甚至远在云南的农民都知道他发明的农具。一位云南的农民和他联系想买洋葱机。葛荣祖说,“太远了,没必要。”就直接把图纸从网上给人家发过去了,“要是在全国的洋葱产地都能看到我的农具,那心里才美呢。”  2012年张掖市共申报专利300件,其中50多件出自于葛荣祖之手,到目前为止,已授权的专利有22件,拿到专利证书的11项,葛荣祖成了名副其实的“村官发明家”。(本报记者 宋喜群 本报通讯员 杨 甜)
05/09 11:15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甘..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甘肃赛区)竞赛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多彩青春,西部绽放
“因为这个选择,西部的明天更加美好;因为这个选择,我们的青春更加壮丽。”  2012年张掖市共申报专利300件,其中50多件出自于葛荣祖之手,到目前为止,已授权的专利有22件,拿到专利证书的11项,葛荣祖成了名副其实的“村官发明家”。
  &因为这个选择,西部的明天更加美好;因为这个选择,我们的青春更加壮丽。&一曲《到西部去》,唱出了很多大学毕业生豪迈的心声。祖国西部创业、工作环境怎样?那里有什么机会和前景?记者特别采访了几位在西部扎根的大学毕业生,分享他们在西部工作和创业的经历。
  杨天龙:一粒扎根家乡的玉米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有许多不计利害扎根在这片土地的种子,家乡才有希望。&2008年从农业大学毕业后,甘肃兰州榆中农家子弟杨天龙选择了回乡创业,种植奇特的水果玉米。
  大学期间,他认识了很多玉米小麦的良种。2007年,他在家里试种了奇特玉米果实,这种玉米扒了皮能直接生吃,比西瓜还甜,而且甜而不腻,家人亲戚都非常喜欢。堂弟在镇上卖十几个玉米,竟然得了20多元,这让杨天龙看到了商机。
  2009年,他与合作伙伴一起注册成立了甘肃&中美国玉&水果玉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便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他组织成立水果玉米种植合作社,搞起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销模式。
  仅用了3年多的时间,榆中县水果玉米的种植面积就从最初的3亩扩展到上万亩,不仅在国内市场,就连日、韩市场上,也可以见到&中美国玉&的生吃玉米。
  回乡创业,杨天龙不仅收获了事业,也让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仅他所在的李家磨村每年因这项产业可新增100多万元的收入。去年2月,杨天龙获得了&甘肃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称号。
  回顾几年的创业经历,杨天龙说:&农村创业的成本虽低一些,但难度要比城市大得多。能在农村把事做成的人,在城市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他也提醒道,创业,需要信念坚定、意志力强,有足够知识和能力储备。
  陈天星:幸福来自乡镇的点滴进步
  2011年,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河北小伙子陈天星作为选调生,来到甘肃酒泉发改委工作。2012年1月,陈天星到酒泉肃州区银达镇挂职担任镇党委副书记。
  这个面积6万平方米的小镇,曾多次有国家领导人来访。1955年,毛泽东同志亲自在《酒泉县银达乡是怎样进行农民业余文化教育的》文章上写下了指导全国农村开展扫盲运动的按语。本报曾在头版头条报道过银达镇的群众文化。
  银达镇人口不到3万,却有一万多人常年参加文化运动。&在银达工作的这段时间,改变了我对西部农村的印象,对基层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陈天星说,&如今,富裕起来的农民需要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群众的要求上了新台阶,做群众工作也要改变思路和方法。&
  看到镇里的留守儿童多,陈天星便开始四处张罗,联系村干部统计数量,寻找企业提供资金,利用休息的时间给孩子们买礼物,挨家挨户把礼物送到留守孩子们的手里。&孩子们收到礼物时露出了笑脸,那是我乡镇工作中最幸福的时候。&陈天星说。
  &到这样有名气的镇挂职,有压力吧?&面对记者的提问,陈天星笑着说,刚开始的时候情况不熟、经验不足,挨过领导的批评,受过干部的质疑,遇到过群众的白眼,&但是只要肯扑下身子,踏实做事、真诚待人、融入群众,就能够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认可。&在他的努力下,2012年畲新村党支部被评为武威市市级党建示范点。&我的幸福感来自于村镇一点一滴的进步。&陈天星说,&银达是我的第二故乡,感谢勤劳朴实的银达人民接纳了我,我一定会用更加努力的工作来回报银达的父老乡亲。&
  葛荣祖:&村官发明家&的故事
  张掖市高台县南华镇墩仁村主任助理葛荣祖,人称&村官发明家&,2010年从河西学院历史教育专业毕业。
  &作为大学生村官,带领群众致富是我最初的愿望。&然而上任之后,葛荣祖遇到的却全是家长里短的小事:说多了,人家嫌他一个毛头小伙子事儿多,说少了,工作经常做不到位。但爱好发明的葛荣祖不久就摸索出了服务群众的门道儿。
  张掖市高台县温室大棚很多,大棚上铺一条稻草帘子需要70元,铺满一个大棚需要40条草帘子,花费近3000元,这对当地村民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经过不断试验,葛荣祖设计出混合麦秆、麦壳和稻草的双层草帘,这种草帘物美价廉,一条最多可减少成本30元,整个县一年能节省2400万元。
  以前当地人收洋葱用小铲子挖,两个人一天挖不了一亩地。2011年5月,葛荣祖对农村手扶拖拉机加以改装,设计出了高台县第一台洋葱收割机,一亩地洋葱用20分钟就能收完,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也省下了一大笔的人工成本。第二年,高台县就有四五台洋葱收割机了,看着自己的技术被&偷走&,葛荣祖心里美滋滋的。
  葛荣祖有个习惯,随身带着个小本本,一有灵感就记下来:&这些专利都是和农民打交道的过程中摸索出来的,每个农民都是创作者,和他们打交道,我的灵感永远都不会枯竭。&
  葛荣祖的发明都源于现实需要,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甚至远在云南的农民都知道他发明的农具。一位云南的农民和他联系想买洋葱机。葛荣祖说,&太远了,没必要。&就直接把图纸从网上给人家发过去了,&要是在全国的洋葱产地都能看到我的农具,那心里才美呢。&
  2012年张掖市共申报专利300件,其中50多件出自于葛荣祖之手,到目前为止,已授权的专利有22件,拿到专利证书的11项,葛荣祖成了名副其实的&村官发明家&。(本报记者 宋喜群 本报通讯员 杨 甜)
责任编辑:宋代伦
人参与 条评论
iOS 10 发表和推出首个 beta 测试版已经几个星期,今天 Apple 终于推出第二...
官方微博:
热线电话:+86-10-
官方微信:大公网
关注方式:
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
大公报总机:+852-&&&&&大公网:香港 +852-&&&&&北京 +86-10-&&&&&(值班电话):+86-10-
大公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国大公网络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甘肃省创新作文大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