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有余数除法四个步骤啥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想乘的积要啥被除数 除数 商 余数,但又要被

A.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B.判断估计得对不对;引导学生认识:8×6=48比55小;8×7=56;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使学生认识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3)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①商:想除数和几相乘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②把商和除数相乘写出积;③用被除数减去积得出
A.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B.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引导学生认识:8×6=48比55小;8×7=56比55大。所以商是6。
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使学生认识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余数15大于除数8,所以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3)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
①商:想除数和几相乘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②把商和除数相乘写出积。
③用被除数减去积得出余数。
④比:比较余数是否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1.应用试商方法填空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7页的“试一试”练习题,然后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2.完成课本第7页练一练的算一算。
3.完成课本第7页练一练的1题。
(学生先独立进行练习,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后指名学生板书,发现问题及时订正。)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8页第2-4题。
五、课堂小结:让学生复述试商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后记:这部分教学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二年级学习表内除法主要是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这一部分学习内容只要是研究“分完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两部分互相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
复习有余数除法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试商经验。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忆:余数要比除数小。
二、练习设计(用课件出示)
)里最大能填几?
2、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共6题用课件出示)
3.算一算,再按要求分类。
被4除有余数
被5除有余数
(以上3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时引导学生口述为什么这样做,并指名板书)
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用竖式计算)
(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全班订正)
5.解决实际问题(用课件出示图片及数据)
(1)4个桃子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
(2)一件上衣需要5个扣子,现有23个扣子,能钉几件上衣?还剩几个扣子?
(集体订正时,不强求用统一格式,鼓励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三、课堂作业
课件出示看图列式的题目。(共3题)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学到了什么?
分别请学生说说。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一))。
教科书第9-11页。
教学目标:
1、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示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运用余数除法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用竖式算下面各题
(请4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然后分别请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除法,要注意什么?)
二、传授新课
课件显示课本第9页“租船”的情境图,指导学生观察。
1、找出已知问题。
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找到“每条船每时3元”、“每条船限乘4人”等信息。
2、提出问题。
根据图中提供的数,21个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
3、解决问题。
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引导学生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
21÷4=5(条)??1(人)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思维提出问题, 并解决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不超载。)
4. 完成课本10页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出本题的条件和问题。
(1)条件:每时租金3元。
(2)问题:10元钱最多划几时?
(3)让学生讨论怎样解决,讨论后列出算式:
10÷3=3(时)??1(元)
( 表示划3时,10元钱能找回1元。)
答:10元钱最多划3时。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然后指名学生口答或板书,因为这两小题被除数的数目比较小,
所以有的学生能直接想出得数,可以不列竖式。学生在回答第1小题的思路过程时,教师要求学生说出为什么要5壶茶而不是4壶茶。
2、 指导学生做“练一练”的第2题。
(1)理解图中的内容。
(2)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他们是怎样分组的。(每组6 人,或每张桌子供6个同学用)
(3)思考:“我们有46人,至少需要几张桌子?”
(4)提问:为什么至少要8张桌子?7张桌子够吗?
你打算怎样分配这8张桌子的人员?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11页“练一练”的第3-5题。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应用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我们根据题意用除法求商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思考。
派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二))。
教科书第1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运用有余数除法及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学会表达和倾听。
教学重点:
运用余数除法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行业资料、生活休闲娱乐、高等教育、应用写作文书、各类资格考试、专业论文、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除法doc45等内容。 
 搜 试试 7 帮助 全部 DOC PPT TXT PDF XLS 百度文库教育专区小学教育数学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除法》教学设计_三年级数学_数学_小学教育...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除法练习题_二年级数学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除法练习题二年级第一单元《除法》练习题一、填空 1、把乙队苹...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除法》单元测试1(附答案)_二年级数学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试题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除法》 单元...  搜 试试 7 帮助 全部 DOC PPT TXT PDF XLS 百度文库 教育专区 小学教育 ...第一单元除法练习题 姓名: 一、填空题: 1、 除法算式 13÷2=6? ?1 中 ...  2014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教案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  2016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除法》教学设计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第一单元 教材简析 除法 1.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两位数...  搜 试试 7 帮助 全部 DOC PPT TXT PDF XLS 百度文库 教育专区 小学教育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除法教案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第一单元...  2016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1单元《除法》测试题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除法测试题及答案 班级 姓名 分数 1. 20 朵 ,...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除法)试卷_二年级数学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单元测练题(一)《除法》P2--P15 班级___姓名___座号___...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二)试商方法
  教学内容:P4~5&分草莓&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1.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处世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10&516&518&520&533&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4&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2)列算式: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填空:P4&试一试&。(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P5&练一练&的第1~5题。
  四、总结
暂时还没有评论,赶快来评论一下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余数与被除数的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