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穴位什么穴位治胆固醇高

图解刮痧治病,不同穴位治不同病!
图解刮痧治病,不同穴位治不同病!
支气管哮喘刮痧治疗
1,刮拭背部正中线及脊柱两侧(督脉及膀胱经),重点定喘穴,肺腧穴
2,点刮胸部天突穴
3,刮拭胸部正中线(任脉),重点檀中穴
4,从里往外刮拭胸部,重点点按中府穴
5,上肢部内侧开始(肺经),从天府,尺泽穴,到列缺穴
6,下肢,足三里
1. 百会穴-----前发际,头部两侧,点按角孙穴,太阳穴,按揉印堂穴,睛明穴
2. 从风府开始,刮拭颈正中线,再刮拭颈部两侧,重点人迎穴
3. 背部正中线及两侧,重点心俞,肝俞,肾俞
4. 腹部中脘,大横,气海
5. 上肢部,曲池穴
6. 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涌泉穴
1, 腰骶部正中线督脉,两侧膀胱经,重点穴位:脾俞,胃俞,大肠腧。
2, 腹部天枢穴
3, 上肢外侧支沟穴
4, 下肢外侧足三里到巨虚穴
1督脉,重点大椎穴,命门穴。
2膀胱经,重点肺俞穴,肝俞穴,脾俞穴,肾俞穴
3腹部中脘穴,关元穴
4上肢,太渊穴到鱼际穴,曲池穴,点按合谷穴
5下肢,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穴,太冲穴,内庭穴
1, 督脉及膀胱经,重点脾俞穴,胃俞穴
2, 腹部中脘穴,天枢穴
3, 上肢,手三里,内关穴
4, 下肢,足三里
1, 头顶部,侧头部,按揉太阳穴,角孙穴,风池穴,按揉印堂穴,鱼腰穴,攒竹穴
2, 背部督脉,膀胱经,重点心腧穴
3, 上肢,神门穴
发表评论:
馆藏&6051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每天五分钟按摩五个穴位 从此不再打呼噜
每天五分钟按摩五个穴位 从此不再打呼噜
导读:打呼噜是一种常见的睡眠现象,我们对它司空见惯、不以为然,其实有可能是我们身体某个部位疾病的前兆,请大家不要对它漠视。 治疗打呼噜的方法有药物治疗、饮食疗法、推拿法等等,我们搜集了一些治疗打呼噜的穴位方法疗法,建议大家要在医生指导下治疗。&&&&治疗打呼噜的穴位:阴陵泉穴、丰隆穴、中脘穴、天枢穴、迎香穴&&& 1、阴陵泉穴&&& 此养生穴位是脾经的五输穴里的合穴,善于调节脾脏的功能。脾主运化,利水渗湿,湿生痰,所以阴陵泉也具有很好的强身、祛痰作用。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图解阴陵泉穴位的位置】&&& 【阴陵泉穴的位置】在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与足三里穴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将大腿弯曲90度,膝盖内侧凹陷处)。&&& 【取穴方法】“取曲膝之横纹尖头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解剖图解】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穴名解说】&&& 【阴陵泉穴】经穴名,属足太阴脾经,合(水)穴。出《灵枢.热病》&&& (1)阴陵泉。阴,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该穴名意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本穴物质为地机穴流来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沉积,水液溢出,脾土物质沉积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状,故名。阴陵名意同阴陵泉。&&& (2)脾经合穴。合,会合也。本穴为脾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会合之处,故为脾经合穴。&&& (3)阴陵泉穴,五行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所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脾经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对外输出的是地部水液,与脾经本身的湿热气血相比,本穴的外传之液体现了水的阴寒润下特性,故其属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和地部经水以及由脾土蒸发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脾土微粒沉积穴周,经水由本穴渗入地之地部,气态物则循脾经上行。&&& 【功能作用】排渗脾湿。& & 1、主治腹胀,腹泻(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遗尿,尿失禁(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按摩阴陵泉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2、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部痛,痛经,遗精;膝痛(膝胫酸痛、腰腿痛)等。&&& 3、修饰曲线,恢复窈窕、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促进代谢等。&&&&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阴道炎、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穴位配伍:1、阴陵泉穴配足三里穴、上巨虚穴主治腹胀、腹泻;2、阴陵泉穴配中极穴、膀胱俞穴、三阴交穴主治小便不利。3、阴陵泉穴配肝俞穴、至阳穴治黄疸;4、阴陵泉透阳陵泉穴治膝痛。&&&【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用点揉法(用力点下去,然后开始揉它。一次不要按揉的时间太久……有健脾益气利湿的作用。)每天坚持按揉阴陵泉穴10分钟,就可以除脾湿。&&&&按摩手法:拇指指端放于阴陵泉穴处,先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酸胀为度。&&&&视频讲解: 按揉阴陵泉穴 — — 袪湿减肥&&&& 【治法原则】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艾灸事项】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针灸疗法】直刺1-1.5寸。治疗膝痛可向阳陵泉或委中方向透刺,直刺1~2寸。&&& 2、丰隆穴&&& 此养生穴位更是一个祛痰、止咳的著名穴位,说它是穴位里的祛痰、止咳明星并不为过。为什么呢?丰隆属于足阳明胃经,是胃经的络穴,属于胃经,又联络脾经。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不化,易聚集而成痰,丰隆调胃和脾两大脏腑,除湿祛痰效果尤为明显。中医常用它来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玻丰隆很好找,它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 【图解丰隆穴位的位置】&&&&丰隆穴的位置: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内与条口相平,条口穴外1寸,当外膝眼(犊鼻)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 丰隆穴是双穴,两腿外侧都有,丰隆穴的位置还是比较好找,在足外踝(高点)上八寸的地方,外踝到外膝眼正好是十六寸,实际上正好就是它们两个连线的中点,也是肌肉很丰满的地方。&&&&取穴方法: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这个位置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1到3分钟。穴位一般比周围要敏感,按摩丰隆穴时会有轻微疼痛感。&&&&穴位解剖:在趾长伸肌外侧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脉分支;当腓浅神经处。&&&&&【穴名解说】&&&&丰隆穴,出处《灵枢*经脉》,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丰即丰满,隆指突起,足阳明经多气多血,气血于本穴会聚而隆起,肉渐丰厚,故名之。《会元针灸学》云:丰隆者,阳血聚之而隆起,化阴络,交太阴,有丰满之象,故名丰隆。&&& 穴位含义:胃经浊气在此沉降。&&& 1、丰拢、丰隆,象声词,为轰隆之假借词。本穴物质主要为条口穴、上巨虚穴、下巨虚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化雨而降,且降雨量大,如雷雨之轰隆有声,故名丰拢。&&& 2、足阳明络穴。本穴位处胃经下部,气血物质为汇聚而成的天之下部水湿云气,为云化雨降之处,气压低下,胃经及脾经天部水湿浊气汇合于此,所降之雨又分走胃经及脾经各部,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物质的作用,故为足阳明络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水湿云气化雨从天部降至地部。&&& 【功能作用】沉降胃浊。& &&主治病症:①头痛、眩晕。②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③癫狂。④下肢痿痹。&&&【按摩丰隆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丰隆穴属于胃经,是胃经的络穴,又联络脾经。丰隆穴能调治脾和胃两大脏腑,有很好的除湿祛痰的效果。&&&&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耳源性眩晕、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支气管炎、腓肠肌痉挛、肥胖症等。配阴陵泉、商丘、足三里治疗痰湿诸症;配肺俞、尺泽治疗咳嗽痰多。&&&&穴位配伍:丰隆穴配风池穴治眩晕;配膻中穴、肺俞穴治痰多咳嗽。配冲阳,有豁痰宁神的作用,主治狂妄行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配肺俞、尺泽,有祛痰镇咳的作用,主治咳嗽,哮喘。 配照海、陶道,有涤痰醒神的作用,主治癫痫。&&& 丰隆,丰者大也,隆即盛意。从字面上看,丰隆应该是使人丰满隆盛的,其实恰恰相反,此穴是减肥消脂的大穴。&&&&化痰的第一要穴:丰隆穴&&& 丰隆穴属于胃经,但跟脾 关系最为密切,脾胃两者是相表里的,如果脾虚不能运化身体中的水湿、痰湿,它要经过曲线救国,在最好的朋友那里找一个胃经联络脾经的一个穴位(丰隆穴)。 一种情况痰多,总咳不完,用丰隆穴可以尽早地把这些痰排出来,还有一种情况:感觉有痰,在喉咙里老是巴着咳不出来,用到丰隆穴以后可以让痰变稀,稀释以后 再咳就非常容易了。痰咳出来以后就会感觉呼吸道非常通畅,炎症也好的快一些。痰本身是带菌的,痰咳出去以后,对我们呼吸道的畅通,对炎症的消除都有很大的 帮助。&&&&所以丰隆穴也称化痰穴,是专门化痰的。中医这个“痰”有很多的说道,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痰,一般是指呼吸系统的分泌物,我们平时吐的痰就是这个,故狭义的痰又称外痰。广义的痰指内痰,内痰的形成主要是我们体内的体液在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失去了正常的运行功能,逐步停蓄凝结成为一种黏稠状的、有害的液体。这种液体是不咯出来的,而留伏在体内产生病变。“痰随气行,无处不到”,因而会使人体生病。&&& 举个例子来说,生活中常说的高脂血症在中医里就属于“痰浊”、“痰痹”的范畴。中医认为,脾虚则生痰。高脂血症以脾为重,脾虚水湿内停生痰浊,痰浊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或气虚不能推动血行则致血淤。因此,从脾辨证治疗高脂血症是有效果的。&&&& 丰隆穴首载于《灵枢*经脉》篇,具有调和胃气、祛湿化痰、通经活络、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等功效,尤被古今医学家所公认为治痰之要穴。元?王国瑞《玉龙歌》云:痰多宜向丰隆寻,明?楼英《医学纲目》指出:风痰头痛,丰隆五分,灸亦得。诸痰为病,头风喘嗽,一切痰饮,取丰隆、中脘,《备急于金方》云:丰隆主狂妄行,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等等,均指出丰隆穴为治痰之要穴,又是治疗因痰所致的癫狂、咳嗽、哮喘、头痛等病症的有效穴。&&&&痰是水液代谢障碍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的因素之一。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而首先责之于脾,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脾无留湿不生痰之说。因为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之络穴,别走于足太阴脾经,故可治脾胃二经疾患。针刺丰隆穴可通调脾胃气机,使气行津布,中土得运,湿痰自化。而百病皆由痰作祟,所以凡与痰有关的病症都可取丰隆穴治疗。&&&&李时珍氏指出:凡与痰有关的病症,如痰湿犯胃之恶心呕吐;痰浊阻肺之咳嗽、哮喘;留滞中焦之胀满纳呆;溢于肌肤之肿;流注经络之肢体麻木、半身不遂;流注皮下经络之皮下肿块,如颈淋巴结核;蔽于清阳之头痛、眩晕;痰火上扰清窍之头痛;痰邪扰心之心悸、神昏、癫狂;痰阻舌络之舌喑;痰火阻肺之喉喑;痰阻胸络之胸痹;痰气搏结之梅核气以及与痰有关的疟疾等都属本穴的治疗范围。&&& 此外,何友信氏指出,取刺丰隆穴可治疗足阳明经线上的疼痛性疾病,肌肉关节运动障碍或非疼痛性疾病。如头痛和眼球胀痛、下颌关节风湿痛、胸部肌肉风湿痛、颈部肌肉和足背部风湿痛、小腿肌肉风湿痛等,仅用丰隆一穴施治,能实时消除或减轻足阳明经线上的疼痛,功能运动也伴随着疼痛的消失而改善,这是由于丰隆穴位于膝以下的重要位置,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原则,又足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故取刺本穴可有疏通本经气血阻滞的作用,所以能治疗其循经线上的病症。&&& 高脂血症多为过食高胆固醇、高醣食物或机体本身内在脂代谢失调所致。中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湿痰、肥胖等范畴,多因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瘀滞脉络所致。故高脂血症与痰浊关系密切。朱曾柏氏认为,在中医古典医籍中,很早就有了记载,血中脂类物质过高,无疑可以视为痰浊;或称之为脂混血中,所以按痰为主治疗。并立化痰祛脂、升清降浊为其治疗大法。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之络穴,有疏通脾、胃表里二经的气血阻滞,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降痰浊、化瘀血,泄热通腑,故可治疗由于痰浊瘀阻经络而致的高脂血症。临床观察,随着血脂日趋正常,形体肥胖、善忘语迟、思维迟钝、痴呆嗜睡、头胀眩晕等症状也随之好转或消除。&&&&操作方法:基本是自己可以操作,首先用大拇指对准穴位旋揉按压一百次、两百次都可以,因为它不存在风寒风热,如果说是白痰也可以用灸的方法,热痰用皮肤针扣刺,还有有力度的捶打。&&&&化痰第一要穴&丰隆穴的准确位置:从外膝眼和外踝高点,连线的中点(丰隆穴和足三里虽然是同一条经,但不在同一条线上)。按压三隆穴或捶打一两百次,或用皮肤针敲打。丰隆穴可以视情况用灸法,但不是主要的,主要还是按揉或皮肤针叩刺,同时还要做吞咽口水动作,一般做三到五次效果就很明显。详细点击:咽喉炎疼痛的治疗穴位》》&&&【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疗法原则: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针灸方法:直刺l~1.5寸。&&&&搓揉丰隆穴,消除胃胀症&&& 长时间以来感觉胃胀,长嗝,食欲不佳,一般情况下不吃早餐,特别是饭后总感觉胃部不适。采用揉、搓丰隆穴可以就消除了胃胀感,而且对早餐还有了较强的食欲。&&& 搓揉方法:用大拇指采用点按式按丰隆穴三分钟,然后沿顺时针揉丰隆穴十分钟,后用大拇指沿丰隆穴向下单方向搓(即只能是由丰隆穴向上,而不能是由丰隆穴向下然后由下到上这样的来回搓)十分钟即可。&&& 原因:胃胀,打嗝,食欲不佳实为胃部功能失调、消化力低下所致。而丰隆穴具有很好的治疗慢性胃肠病、调理胃脏的功能。&&&&痰湿与丰隆穴&&& 中医讲的痰湿,是体内代谢废物堆积。常吃辣的甜的,“肥甘厚腻”,会困住脾胃,湿排不出去。《丹溪心法》: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嗜卧。身重象没拧干的湿衣服,没精神。&&& 痰湿体质的特征,偏肥胖,食量大,容易疲倦。面色发白,舌苔白腻,不爱喝水,大便不成形。&&& 成因,首先是脾胃虚弱,背后有肾肝的连带关系,还有饮食习惯。养生方法,住处不宜阴冷潮湿,阴雨天避开湿邪;多运动,晒太阳;少食肥甘厚味和饮料酒类,每餐不宜过饱。食疗可以健脾祛湿:芡实莲子苡仁汤。&&& 穴位按摩: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这个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1到3分钟。穴位一般比周围要敏感,道人按摩丰隆穴会有轻微疼痛感。&&&&减肥与丰隆穴&&& 将左(右)下肢平放在对侧膝关节上,用右(左)手中指指尖放在丰隆穴上,拇指附在对侧,用力掐0.5分钟-1分钟。&&& 功效:消食导滞,消脂。&&& 每天早晚坚持做1遍,要持之以恒。同时配合做收腹~肛运动20-30次。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饮食应有节制,少食肥腻油炸食品。&&& 3、中脘穴&&& 此养生穴位是腑的会穴,凡是脾胃失调、运化失常导致的各类脏腑相关疾病都可以用中脘治疗。肺脏病变的咳嗽、哮喘等以及脾虚引起的痰多等问题,用中脘都有极好的效果。中脘既能宣肺,又能祛痰,是治疗打鼾的理想穴位。中脘在上腹部,肚脐上4寸。& &【图解中脘穴位的位置】&&&&中脘穴的位置: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当脐中上4寸)。即:位于见突到肚脐的中点处(肚脐向上4寸),从心口窝到肚脐眼四寸的地方(也就是心口窝到肚脐眼中央)。&&&&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穴名解说】&&&&中脘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脉经》名中管。属任脉。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穴在胃体中部,故名。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用。别名:上纪穴,胃脘穴,大仓穴,太仓穴,胃管穴,三管穴,中管穴,中碗穴。&&&&穴位含义: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 (1)中脘穴。中,指本穴相对于上脘穴、下脘穴二穴而为中也,中间也。脘,空腔也,这里指的是胃部、胃腑。古人认为本穴位于胃部的中间,所以称为“中脘”。。该穴名意指任有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继续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脉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中管、中碗名意与中脘同,碗通脘。&&& (2)上纪。上,上部也。纪,纲纪之意。上纪名意指本穴对胸腹体表的气血有抓总提纲的作用。本穴物质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在本穴为先聚集后下行,本穴如有对胸腹体表气血抓总提纲的作用,故名上纪。&&& (3)胃脘。胃,胃腑也。脘,空腔也。胃脘名意指本穴气血直接作用于胃腑。本穴气血为地部经水,性温,与胃经气血同性,可直接调控胃腑气血的阴阳虚实,故名胃脘。胃管名意与胃脘同,管通脘。&&& (4)大仓。大,与小相对,大也。仓,仓库也。大仓名意指本穴为地部经水汇聚的大仓库。理同中脘名解。太仓名意与大仓同。&&& (5)三管。三,指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三经也。管,孔也。三管名意指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三经的冷降之水皆由本穴聚集下流。&&& (6)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它不光来自于任脉上部经脉的冷降之水,还有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三经的冷降水液,故为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运行规律:循任脉下行。&&&&功能作用: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 & 1、疏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且去眼袋、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的作用;&&&【按摩中脘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2、治胃痛、腹痛、腹胀、呕逆、纳呆、反胃、食不化、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黄疸、胃扩张等;&&& 3、治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治疗慢性肝炎等;&&& 4、治喘息不止、恶心、痰多、咳喘、失眠、脏躁、癫痫、尸厥、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治疗烧心等。&&&&中脘穴位配伍&&& 配百会穴、足三里穴、神门穴治失眠、脏躁;配膻中穴、天突穴、丰隆穴治哮喘;配梁丘穴、下巨虚穴治急性胃肠炎;配肝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公孙穴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配上脘穴、梁门穴(电针20分钟)治胆道蛔虫症;配阳池穴、胞门、子户(针灸并用),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配气海穴、足三里穴、内关穴、百会穴治胃下垂。&&& 人体的脏腑器官出现疾病,往往是通过穴位的异常表现出来的。人体都有哪些穴位,又都主管哪些器官呢?怎样按摩穴位可以驱除疾病呢,对于没有中医基础的普通人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来给自己治病吗&&& 有一个病例:以前有一个女孩子想让自己身体瘦一些,饮食不太注意,净节食,同时还喜欢吃凉的东西,她得了胃脘部的不适症状,开始觉得不消化,然后就胃疼的不行,难受,就去检查,先去西医院里边检查,做了一系列的诊断,检查的结果得了胃瘫痪(准确的来讲叫:胃动力不足)。这种胃动力不足说明胃的蠕动功能已经下降了。食物吃下来以后不能充分的融合、搅拌,也不能正常的分泌。胃的消化功能就极度下降,最后检查来检查去,没有很好的办法,只能服药,吃了药就好一些,不吃药就又不好。后来她就找到我帮助看看病…&&& 我当时选的主穴就是中脘穴,以中脘穴为主然后再配上其它两三个相关的穴位,就这样的治疗一周的时间,她的胃动力不足,瘫痪的病症完全好了,一直到现在都非常健康。&&&&中脘穴是一个交汇穴,是不同的经脉交汇在一起的穴位,这些经脉是任脉、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这些经脉都交汇在人体中脘穴的位置上,足阳明胃经这条经脉走在我们人体的胸部,在中脘穴的两侧有几个胃经的穴位,上面叫作:不容穴,下面叫作承满穴,往下叫作梁门穴。这三个穴位代表我们吃饭应该吃多少。我们吃东西吃梁门的位置是正好。这几个穴位的位置也恰恰和中脘穴相邻,又交汇在这里。所以中脘穴治疗消化系统的病症,特别是胃的病症特别有意义和作用。&&& 正常情况下按揉中脘穴不会有副作用。如果一个人经常面黄肌瘦、消化不好,尤其是女性朋友特别关心自己有眼袋,眼袋其实就是足阳明胃经的问题,因为阳明胃经恰恰起始在我们眼睛的下面,如果想去除眼袋的问题,中脘穴就有很好的作用。就是胃经往下走,汇集在中脘穴的位置。&&& 胃是消化系统,有消化的功能,对人体不仅是消化营养,水分也要通过它来消化运转。有些人脾胃功能差的人就会出现脸肿、眼睛下面肿的情况,这些情况都是归脾胃来管理,所以按揉中脘穴对消除眼袋有帮助作用,每天坚持揉有很好的效果,顺时针、逆时针按揉都可以,一般来讲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中脘穴还有美容的作用,而且还能让你的脸色看起来很红润,改善面色。人的面色,女人,包括男性,看他身体是不是很健康就看他脸色是不是很红润,一定是红和润,是说这个红分布的很均匀。在《黄帝内经》里第一篇叫《上古天真论》,这里对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周期进行了描述,女性以7年为基数,男性以8年为基数,其中有一句话很关键:女子四七筋骨坚,身体盛壮,这是女性最好的时间,也是生育最佳的年龄。但是到了五七35岁的时候,阳明脉衰于上,面妈焦、发始堕,脸色开始发黄(黄脸婆),这时脸色开始发生变化,这是衰老最早的表现,就是从脾胃脉(阳明脉)开始衰老。加以女性的保养延缓衰老,中脘穴就可以保护我们人体阳明脉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经常按摩中脘穴就是促消化、促气血的化生源头就让你的脸色看起来很红润,延缓女性的衰老。&&&【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减肥的穴位:中脘穴&(详细点击:穴位【按摩手法】推揉中脘穴3~5分钟,长期按摩。可以改善黄疸、头痛等。&&& 【艾灸方法】用艾条温和灸中脘穴5~10分钟,一天一次,可以治疗头痛、失眠、惊风。&&& 拔罐中脘穴的方法:用气罐留罐中脘穴10~15分钟,隔天一次,可治头痛、黄疸、便秘等。&&& 刮痧中脘穴的方法:用角刮法刮拭中脘穴,以出痧为度,隔天一次,可以治腹胀、呕吐等。&&&&刺灸法:直刺0.8~1.2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特别提醒:中脘穴孕妇禁止按摩。&&& 4、天枢穴&&& 此养生穴位在腹中部,离肚脐眼正中2寸。取穴的时候从肚脐眼正中向左或者右量2横指即是。天枢属于胃经,又靠近胃部,所以它调理胃肠、补虚化湿的作用很好,湿生痰,用它与中脘协同作用,能够增强治疗打鼾的功效。&【图解天枢穴位的位置】&&&&天枢穴的位置:在腹部,横平肚脐中央,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即:在腹中部,距脐中左右2寸处。&&&&取穴技巧:仰卧,肚脐旁开3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穴位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9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9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穴名解说】&&&&天枢穴&Tiān shū(ST25),出《灵枢.骨度》。属足阳明胃经。大肠之募穴。别名:长溪穴,大肠募穴、谷门穴。&&& (1)天枢。天星名,即天枢星,为北斗星的北斗一,其左连线为北斗二天璇星,右连线为北斗四天权星。该穴之名意指本穴气血的运行有二条路径,一是穴内气血外出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二是穴内气血循胃经运行。本穴气血物质来自二个面,一是太乙穴、滑肉门穴二穴传来的风之余气,其二是由气冲穴与外陵穴间各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胃经上、下两部经脉的气血相交本穴后,因其气血饱满,除胃经外无其它出路,因此上走与胃经处于相近层次的大肠经,也就是向更高的天部输送,故名。&&& (2)长溪、长谷。长,源源不断也。溪,水流的路径也。谷,狭谷也。长溪、长谷名意指本穴的气血强盛,向外输出源源不断。本穴物质由胃经上下二部汇聚而成,其气强盛,源源不断地输往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故名。&&& (3)谷门、谷明。谷,胃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明,可见之物也,指本穴气血强盛,外输气态物为可见之物。谷门、谷明名意指胃气由本穴源源不断地输送大肠经。理同天枢名解。&&& (4)循际、循元。循,循气血运行的固有道路运行也。际,际会也。元,本元也。循际、循元名意指本穴的气血强盛,循气血物质的固有通路外输大肠经。理同天枢名解。&&& (5)补元。补,充补也。元,本元也。补元名意指本穴的气血强盛,为人体后天之气的充补之元。人体之气分为多种,有元气、宗气、神气等等。元气为先天之气,也就是肾气,它与生俱来,不可改变。元气为人的先天之本,它随着人的生长发育而不断消耗,但元气的消耗随人体后天之气的盛衰而改变,后天之气盛则元气消耗慢,后天之气衰则元气消耗快。同理,补充了人的后天之气也就是间接地补充了人的元气,本穴输出的强盛之气即是有补充强化人体后天之气的功用,故名为补元。&&& (6)大肠经募穴。因本穴气血强盛,气血物质与大肠经特性相符,向外传输是输入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为大肠经气血的主要来源之处,故为大肠经募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浊气,性温热。&&& 【运行规律】水湿浊气由本穴交于大肠经气血所处的天部层次。&&& 【功能作用】募集大肠经的气血物质。& & 主治疾病:便秘、腹泻、细菌性痢疾、腹痛、腹胀肠鸣、呕吐、虚损劳弱、伤寒、中暑呕吐、急性阑尾炎、月经不调、不孕、带下,以及肠道蛔虫症,肠梗阻,阑尾炎,细菌性痢疾,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 &【按摩天枢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天枢是大肠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大量实验和临床验证,针剌或艾灸天枢穴对于改善肠腑功能,消除或减轻肠道功能失常而导致的各种证候。具有显著的功效。&&& 【功效】调理脾胃、理气健脾、通经活络&&&&&&& 天枢穴主要是调理以大肠为主的肠道病,对于急性的、慢性的都有用。如果说肚子咕咕作响的那种,也是适合用灸法。&&& 【保健原理】坚持按摩,可以调中和胃、理气健康&&&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阑尾炎、肠麻痹、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 天枢穴是临床常用穴位,其应用报道以治疗肠胃疾病为主。经临床摸索发现,天枢穴有其特殊的作用。天枢穴与胃肠道联系紧密,对调节肠腑有明显的双向性疗效,既能止泻,又能通便,按压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具有调理胃肠、消炎止泻、通利大便等功能,既通便,又可止腹泻。按压刺激此穴,可疏调肠腑、理气消滞、通便。&&& 【穴位配伍】1、天枢穴配足三里穴治腹胀肠鸣;2、天枢穴配气海穴治绕脐痛;3、天枢穴配上巨虚穴、下巨虚穴治便秘、泄泻;4、天枢穴配上巨虚穴,有解毒清热化湿的作用,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5、天枢穴配足三里穴,有和中止泻的作用,主治小儿腹泻;6、天枢穴配上巨虚穴、阑尾穴,有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急性阑尾炎;7、天枢穴配大肠俞穴、足三里穴,有温通气机,调理肠腑的作用,主治肠炎;8、天枢穴配中极穴、三阴交穴、太冲穴,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9、急性阑尾炎配伍穴位:上巨虚穴、阑尾穴、天枢穴&& 10、腹泻配伍穴位:足三里穴、天枢穴&& 11、细菌性痢疾配伍穴位:上巨虚穴、曲池穴、天枢穴&&& 便秘配伍穴位:足三里穴、大肠俞穴、天枢穴&&& 【文献摘要】《千金方》:小便不利……灸天枢百壮。天枢,主疟振寒,热盛狂言。天枢,主冬月重感于寒则泄,当脐痛,肠胃间游气切痛。&&& 《针灸大成》:妇人女子症瘕,血结成块,漏下赤白,月事不时。&&&&&&&【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穴位减肥:天枢穴位促进胃肠蠕动&&&&天枢穴的准确位置:位于肚脐两边旁开两寸的位子。专家提示:经常按揉中脘穴和天枢穴可以起到一定的减肥作用。&&&&穴位减肥的按摩手法:可以用掌根按揉中脘穴和天枢穴,也可以用掌根由上至下按揉中脘穴,有左至右按揉两个天枢穴;也可以以肚脐为中心,经常画圆,这种按摩叫做摩扶法,这也是最常用的按摩手法。&&& 【特效按摩】仰卧,用食指和中指按揉天枢穴2分钟,可缓解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胃胀、腹泻、腹痛等症,效果明显。&&& 【推拿手法】灸天枢治疗便秘的方法:艾条悬灸,每次10~20分钟,每日1次,5~7天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进行下一个疗程。便秘兼有消化不良,大便并不干硬结块,只是排便困难或者经常三五天才有便意的,多属于脾气虚,可以加灸脾俞穴,先灸脾俞穴,艾柱直接灸,每次3壮或者10分钟,然后再灸天枢,疗程与天枢相同。&&& 如果是便秘兼有腰膝酸软,尿频,素体怕冷等症状,或是老年患者,多属于肾阳虚,可加灸关元,肾俞,先灸关元,肾俞,艾灶直接灸(或隔附子灸)每次3壮或10分钟,最后灸天枢。&&& 如果是身体健壮,便秘干硬结块为主要症状,这多是阴虚热盛引起的,可加灸照海穴,悬灸,每次10~20分钟,先灸照海,再灸天枢,疗程与天枢相同。&&& 【按摩疗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天枢穴1~3分钟,长期按摩,可以改善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 【艾灸疗法】用艾条回旋灸灸治天枢穴10分钟,一天一次,可以治疗腹痛、腹胀等病症(《千金》:孕妇不可灸。)&&&&&&& 【拔罐疗法】用气罐拔罐天枢穴,留罐10分钟,隔天一次,可以治疗腹泻、痢疾等病症。&&&&&&& 【刮痧疗法】用角刮法,让刮痧板的边缘向刮拭的方向倾斜,刮拭天枢穴,以出痧为度,隔天一次,可治疗肠鸣、腹泻等病症。&&&&&&& 【针灸疗法】直刺 l~1.5寸。&&& 现代人由于各种各样原因,经常受到消化不良和排泄不畅的困扰,如便秘,或者吃了腐坏的食物引起腹泻,腹痛,等等,让人极其难受,不但对身体健康不利,情况 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工作、学习。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按摩天枢穴,能够有效刺激并调整肠胃的蠕动,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治疗便秘】&&& 天枢是大肠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大量实验和临床验证,针剌或艾灸天枢穴对于改善肠腑功能,消除或减轻肠道功能失常而导致的各种证候。具有显著的功效。按揉天枢穴。&&& 方法:两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以食指、中指的指腹按压天枢穴,在刺激穴位的同时,向前挺出腹部并缓慢吸气,然后上身缓慢向前倾呼气,反复做5次。两腿并拢坐于椅上,按压天枢穴,左腿尽量向上抬,然后收回,换右腿上抬、收回为1次。反复做5次。&&& 身体正常的循环机能有所改变,“毒素”便会沉积在体内,导致宿便堆积甚至便秘。注意事项:①便秘尤应以预防为主。每天晨起可空腹喝1-2杯温开水,或淡盐水、蜂蜜水。②常吃各种新鲜蔬菜。③参加适量运动锻炼。④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实验研究:深刺天枢穴治疗结肠慢转运性便秘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北京)为了评价深刺天枢穴对结肠慢转运性便秘(STC)的近、中期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者将STC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评价治疗前、治疗2周后和治疗后6个月临床评分及结肠转运时间(CTT),并从临床、检验和影像学角度评价安全性。结果(1)近期疗效:治疗组临床评分和CTT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2)中期疗效: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仍有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无效。治疗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可见深刺天枢穴治疗STC近期疗效确切,有一定中期疗效,无不良反应。&&& 【治疗腹泻】&&& 操作方法:让患者先排去大便,仰卧于床上,或坐在椅子上、沙发上,解开腰带,露出肚脐部,全身尽量放松,医者取肚脐旁6厘米处的天枢穴,分别用拇指指腹压在两侧穴位上,力度由轻渐重,缓缓下压(指力已患者能耐受为度),持续4―6分钟,将手指慢慢抬起(但不要离开皮肤),再在原处按揉片刻。整个治疗过程仅需数分钟,腹中即感舒适,腹痛、腹泻停止。绝大多数能一次治疗见效。&&& 实验研究:逄紫千等研究探讨针灸天枢穴治疗脾虚泄泻的免疫学机理。方法: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针灸治疗组和单纯针刺组,观察针灸对脾虚模型太鼠外周静脉血中T细胞亚群数量和肠黏膜组织SIgA含量的影响。结果:脾虚泄泻模型大鼠外周血中CD,、CD,和CDs细胞减少,针交天枢穴后,CD,和CD,均有回升。CD/CDs比值升高;造模后SIgA减少,经过针灸天枢穴治疗后,SIgA分泌增多:结论:针灸治疗脾虚泄泻的机理可能与改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有关。&&&&疾病概述: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急腹症。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而右下腹阑尾区压痛,则是本病重要的一个体征。急性阑尾炎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按摩只起到辅助作用。&&& 按魔顺序与技法:首先推按巨虚穴20次,接着推按膝殡以下约5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的阑尾穴20次;最后按摩天枢穴3分钟。&&& 5、迎香穴&&& 手阳明大肠经循行的途径环绕到鼻子下方两侧,刺激这条经络上的特定穴道可以调节鼻部的气血循环,使得鼻部的症状缓解改善。&【图解迎香穴位的位置】&&&&&&& 迎香穴位于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在鼻翼两旁,有一个凹陷点,按压的时候有一些酸胀的感觉。按压的时间一般一到两分钟,按摩之后鼻塞的症状会有所缓解。&&&&&&&&&迎香穴的准确位置:(可以让鼻子通气。迎接香味)正好在鼻孔旁边,从这有个鼻翼(就你鼻子两边的翅膀一样),在鼻翼外缘的中间,向外延长五分正好是在我们的鼻唇沟,迎香穴是治疗鼻炎第一要穴。&&& 【3分钟取穴】于鼻翼外缘中点的鼻唇沟中取穴。&&&&&&& 【取穴技巧】正坐位,用手指从鼻翼沿鼻唇沟向上推,至鼻唇沟中点处可触及一凹陷,按之有酸胀感。&&& 【穴位解剖】在上唇方肌中,深部为梨状孔的边缘; 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与眶下神经的吻合丛。&&&&&&&&【穴名解说】&&& 迎香,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阳明大肠经。手、足阳明之会。别名:冲阳穴&&& (1)“迎”,迎受;“香”,脾胃五谷之气。此处穴位接受来自胃经的气血,大肠经和胃经都属于阳明经,故名“迎香穴”。&&& (2)冲阳穴。冲,直上也。阳,阳气也。冲阳穴名意指大肠经阳气由本穴上冲并交于阳明胃经。本穴为大肠经诸穴的最高穴位,大肠经循经上行的阳气皆聚集于此,而本穴又与阳明胃经的气血物质所处层次相同,因而本穴中的阳气向上直冲交于阳明胃经,故名。&&& (3)手足阳明之会。理同迎香、冲阳之名解。&&&&&&& 【功能作用】交换大肠经与胃经的天部之气。&&& 【穴义】接收阳明胃经的五谷浊气并向胃经输送大肠经的清阳之气。&&&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动规律】大肠经上行的阳气在此交于胃经,而胃经的下行浊气则在此交于大肠经。&&& 【附注】 (l)手、足阳明经交会穴。(2)《外台》:不宜灸。&&&&& & 鼻塞、鼻出血、鼻窦炎、牙痛、感冒、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症。& &【按摩迎香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尤其是当您上齿牙痛时,指压该穴,可以快速止痛,其细节见于本站“穴道指压法”栏目中的相关网页“指压疗法快速止牙痛”。&&& 【功效】通利鼻窍、疏风解表、祛风通络、宣通鼻窍、通便止痛&&& 【保健原理】本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按压该穴,可根治鼻炎。&&&&&&&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嗅觉减退、面神经麻痹或痉挛、胆道蛔虫等。配印堂穴、合谷穴主治急慢性鼻炎;配四白穴、地仓穴治疗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配阳陵泉穴、丘墟穴主治胆道蛔虫症。&&& 【穴位配伍】面神经麻痹配伍穴位:迎香穴、四白穴、地仓穴&&& 疾病概述: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按摩顺序与技法:先用双手食指按压迎香穴1~3分钟,再用双手中指揉按四白穴1~3分钟,最后将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张开成“八”字形,轻贴于嘴角两端的地仓穴上,按压数十次即可。&&&&&&& 急慢性鼻炎配伍穴位:合谷穴、迎香穴、印堂穴&&& 鼻出血配伍穴位:神庭穴、迎香穴&&& 《甲乙经》云:“鼻鼽不利,窒洞气塞,喎僻多涕,鼽衄有痈,迎香主之。”鼻塞、流鼻涕、打喷嚏,鼻头红肿,这些都令人感到烦恼。我们现在身处一个污染严重的工业环境中,鼻窦炎在人群中早已司空见惯。要解决鼻病的烦恼,可经常按摩迎香穴,这样有助于鼻子保持舒畅。&&& 【养生保健】伤风引起的流鼻涕、鼻塞,或者过敏性鼻炎,按摩迎香至发热,能立即缓解症状。&&&&&&&【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经常用食指指腹垂直按压迎香,每次1-3分钟,能使鼻子保持舒畅,对肺部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可预防肺病。&&& 经常按摩迎香可以祛头面之风,散巅顶之寒,从而增强抵抗病菌的能力。经常揉搓迎香穴可以促进鼻周围的血液循环,使气血畅通,外邪不容易侵入体内,对抗病菌侵入,以达到预防和消除感冒。&&& 按摩迎香穴的方法:将食指指尖置于迎香穴,做旋转揉搓。鼻吸口呼。吸气时向外、向上揉搓,呼气时向里、向下揉搓,连做8次,多可64次,如伤风感冒、鼻流清涕或鼻塞不通,建议多多按摩迎香穴。当您齿牙痛时,指压迎香穴,可以快速止痛。&&&&&&& 【经穴用法】推拿:揉法、点按法、拿法、推法&&& 【特效按摩】遇到伤风引起的流鼻涕、鼻塞,或者过敏性鼻炎,按摩迎香穴至发热,立刻见效。&&& 【按摩疗法】用大拇指按揉迎香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防治鼻部疾患(经常用食指指腹点按迎香穴,每次1~3分钟)。&&&&&&& 【艾灸疗法】不宜灸&&& 【刮痧疗法】用角刮法从上向下刮拭迎香穴3~5分钟,隔天一次,可治疗一切鼻疾。&&&&&&& 【刺灸疗法】斜刺0.2-0.3寸,或沿皮刺0.5-1寸。&&& 中医提醒:“寸”是指同身寸,一般把手指的拇指关节宽度作为1寸,把除拇指外的4个手指并拢伸直,与中指近侧指关节横纹水平的4指宽度作为3寸。按揉就可以,每天早晚各1次,每个养生穴位按摩5分钟,可以按照阴陵泉—丰隆—中脘—天枢的顺序来做。&&& 我们还可从饮食上缓解打呼噜的症状,比如蜂蜜、大枣、香蕉、香瓜、香菇、香菜、香芹、香葱等等有助缓解疲劳的食材。&&&&食疗小偏方&&& 葱白&&& 方法:每晚睡觉前取新鲜的葱白一根,嚼食之(依个人品味食用,切勿多食,以免影响睡眠),连续食用一周,然后看效果,如果有效果则继续,直至治好为止。&&& 花椒&&& 花椒5-10粒,睡前用开水泡一杯水,待水凉后服下(花椒不服下),连服5天,可治疗打鼾。&&&&生活小贴士&&& 1、选择适当的枕头,以免引起呼吸不畅。&&& 2、.增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3、避免烟酒嗜好,因为吸烟能引起呼吸道症状加重,饮酒加重打呼噜、夜间呼吸紊乱及低氧血症。尤其是睡前饮酒。&&& 4、睡前禁止服用镇静、安眠药物,以免加重对呼吸中枢调节的抑制。&&& 5、采取侧卧位睡眠姿势,尤以右侧卧位为宜,避免在睡眠时舌、软腭、悬雍垂松弛后坠,加重上气道堵塞。可在睡眠时背部褙一个小皮球,有助于强制性保持侧卧位睡眠。
发表评论:
馆藏&2275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刮痧治痘穴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