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和着有什么不同材料交接处钢丝网之处

看这个三角形,瞬间明白读者和用户有啥区别
来源:搜狐传媒
作者:吴晨光
  进入正题之前,先说三个概念:
  1.互联网+。几乎每个企业都在提这个概念,但不少是在凑热闹。就像媒体融合一声令下,大家一窝蜂做App。互联网+是腾讯提出来的,人家是网络公司出身,现在要圈地做生态,当然是要“+”了。如果咱们是传统行业起家,还是叫“+互联网”比较好――互联网是一种工具,它能做到的,是提升你的生产和传播的效率,就像英语。
  2.云计算。云彩的主要功能是遮阳和下雨,不是用来算算术的。所谓的云计算,其实是在远程的数据中心里,成千上万台电脑和服务器连接成的“一片云”。说白了,还是在电脑和服务器里算,只是用互联网把它们连在了一起,数据共享。所以,一定要看好自己的机房和服务器,当我们试图仰望白云的时候。
  3.大数据。这个概念就像前两个一样,如果不把它挂在嘴边,你自己都会认为自己OUT了。可问题是,大和小是个相对概念,究竟谁才算大数据呢?相对而言,我更看重用户日志。它很大,因为是无数行为的总和;它很微观,因为是针对某一个人的。一切“千人千面”的算法逻辑,如果没有用户日志,就成睁眼瞎了。
  今天的故事,就从用户日志讲起。
  我们管看报纸的人叫“读者”,听广播的人叫“听众”,看电视的人叫“观众”。把他们放在一起,统称“受众”。但到了互联网时代,不管是类似凤凰这样的门户,还是像一点资讯这样的新型App,阅读他们的人变成了“用户”。那么,读者和用户究竟有啥区别?用一句话来形容,你不知道读者是谁,但知道用户是谁。有人可能会提出反对意见:我当然知道读者是谁,因为报社做过好多次读者调查。但在我看来,读者调查其实最不靠谱:
  1.滞后。从问卷发放到回收、统计,有一个过程,可能还很长。这种滞后,意味着决策的滞后。
  2.局部。一次读者调查,发3000份问卷已经不少了。但这张报纸的发行量可能是30万份(真的是百里挑一啊!)那么,这3000人能否真正代表30万人的状况?
  3.虚假。有些调查问卷,可能是在忽悠你。本来,我是个每天只有清风为伴的潘浚且炎约喊俺晌疟汲郯衙玫母吒凰АD阌猩栋旆ǎ
  但电脑和互联网解决了所有问题:
  1.实时。你对某一篇文章、某一类文章,乃至某一个内容领域感兴趣的程度,会在后台即时反映。你可以参与评论――赞好稿或者骂小编。编辑可以根据文章的点击量、点击率等等,随时调整内容或修改标题。
  2.全局。日活用户、用户的平均停留时长、哪篇文章最受到关注&&乃至全网数据,都能呈现,这也算是刚才说到的大数据吧。
  3.真实。有人说互联网是个虚拟世界,网络背后是人是狗分不清楚。这是最错误的观点,其实互联网才是最真实的世界――你的每一个行为习惯,都会忠实记录在你的电脑(手机)或者服务器里。你在上班时间看A片,能骗得过领导,但一定骗不过电脑。特别是移动设备,已经成为你身体的一个部件,它甚至比你自己更懂你。
  以上这些,就是用户日志。记录越多越全面,这个用户的画像就越清晰。
  那么,我们又是从哪些维度给用户画像呢?请看下面的三角形。
  1.生活环境――在三角形的最下端。
  它又包括几个方面:(1)位置:因为能够定位你所在地,所以可以为你推送交通、天气状况,或者水、电、气、暖、衣、食、住等实用性信息。(2)时间:早晨推送的内容和午夜推送的内容自然不能相同,谁也不希望在上班时间里,手机上总是出现ML的信息。(3)场景:一个懂你的App,根据用户的习惯,可以推测到他所处的场景――比如会议中或者休闲时光。也只有通过手机,你才能了解一个人所处的场景,因为它是被随身携带的。而PC机的使用只有几个场景――办公室、家,或者咖啡馆。这也是为什么在PC上做不出个性化推荐的原因之一。
  2.手机环境――在三角形的中端。
  它包括:(1)使用手机的品牌。习惯iOS系统的人与习惯安卓系统的人,阅读习惯并不相同。(2)手机里下载的App。据某著名App负责人称:他们的应用可以了解用户手机里下载的其他App――下载“大姨妈”的人和下载“同花顺”的人可能是两个群体(但我一直认为,这种科技有侵犯他人隐私之嫌)。
  3.个人信息――在三角形的最顶端。
  包括你的性别、年龄、学历、国籍、爱好等等,一个自然人的信息。这也是用户画像的重要参考指标。通过这些信息,基本上可以勾勒出一个用户的“形状”。但更深层次的画像,埋藏在某一个App内部。
  一个用户在某个资讯类App里发生的行为,大概可以分以下几个方面:
  1.浏览――通过上下滑动屏幕来阅读资讯。
  流阅读是手机阅读的本质特征,有别于PC的块阅读。这是用户在App上最浅层次的阅读,因为只看了标题,并没有点击进入文章页。但这并不代表浏览行为无数据可查,因为在某一屏上的停留时间,就是你对这屏上的资讯感兴趣的程度。
  2.点击――当你在浏览时看到了一篇你很感兴趣的文章,猛戳,进入文章页。
  相对浏览而言,点击比较复杂。因为当你进入文章页之后,不仅涉及停留时间,还可能发生其它行为――比如评论、分享、收藏,或者点击“不喜欢”。如果你对这类文章特别感兴趣,还可能点击“相关链接”进入另一个文章页,这被称为“二次点击”。
  对同样的点击行为,发生在首页流、频道,乃至二级频道,对用户的意义也不相同。比如一篇关于航母的文章,如果你是在首页点击的,可能是偶然行为;如果在军事频道点击,证明你可能是个军事爱好者;如果你是在自己定义的航母频道点击,那就应该算是个航母的发烧友了。
  3.搜索――有目的地寻找一篇文章或者一系列文章,比如“一点晨光”。
  与浏览和点击相比,搜索是更主动的行为,因为浏览和点击可能非常随意,而搜索一定有目的。在搜索中,又可以分若干层次:有人只搜一点晨光,还有人又搜索了作者吴晨光,再搜他的工作单位一点资讯,还包括他的领导李亚&&
  4.订阅――这是一点资讯独到的功能,现在也被很多App效仿。
  它比搜索更高一个层级,证明某个用户对这个领域有着长期的、持续的兴趣,所以用订阅功能,随时关注这个领域发生的事情。
  在这4种行为中,浏览和点击属于随意行为,而搜索和订阅属于主动行为。所以,一个聪明的App,就能根据不同的行为,以及某个用户发生某种行为的时长、频率等,来推测这个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你用得越多,这个App记录的就越多,它就越懂你。这些信息,根本不是在什么云上面,而是存储在手机或者服务器里。
  相反,作为一张报纸的读者,无论你买多少份报纸,报社基本是不知道的。除非你给群工部写封信,来自我展示一下这样的行为。这又回到了文章开头所说的:我知道用户是谁,但根本不清楚读者是谁。
  从读者到用户,从不了解你到了解你,这就是互联网带来的重大跨越。也正是因为这种跨越,千人千面的阅读才成为可能,才诞生了一点资讯、今日头条这样的App。另外,一批基于地理位置(LBS)的App也出现了,比如滴滴打车、大众点评等。
  当我们给用户打了标签之后,开始给文章打标签。两个标签匹配,就把文章推送给你。这样,你就可以读到真正感兴趣的资讯。这就是算法做的工作,它并不神秘。只是如果你想做到非常精确的地步,还有比较高的技术门槛。
  最后说一下读者和用户之间的转化。正巧今天在一个群里面,一直讨论纸媒的转型。事实上,纸媒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品牌。比如我曾经供职的《南方周末》,有一批非常忠实的读者――尽管报社并不了解他们的状况,但他们与报社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在某一个年代里,恨不得和报社生死与共。
  所以,当报纸转型做App或者公共号的时候,如果你做得好,这群读者很容易从纸媒平移到App上来。就像在微博上某个大V,转移到一点资讯自媒体平台开了账号,他的粉丝会跟随过来一样。如果有纸媒对此很敏锐,那么它的新媒体的用户自然增速就快。当然,这一切的前提,还是风格与价值观。丢掉了这两样,品牌都没了,人家早就用脚投票了。
(转自"一点晨光"微信公号)
(责任编辑:姜超 UN838)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看到很多人都在用太阳能手表,这个功能手表和机械表有什么不同之处?_百度知道
看到很多人都在用太阳能手表,这个功能手表和机械表有什么不同之处?
提问者采纳
大大提高了时间的精确性。太阳能手表主要利用太阳能电池,只需要每天让手表见光、PROTREK如果从便利性来看,像卡西欧EDIFICE。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太阳能手表,有的还会配上电波对时,几乎不用担心走时停止的问题,手表走时就不会停止、SHEEN等,机械手表静置时间久了就要提供动能了,太阳能手表要比机械表方便点
采纳率100%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本质上是很有区别的,现在买的人很多,用太阳能电池给表中的蓄电池充电。男性还是推荐机械表啦。太阳能表因为走时准确。机械表是靠手拧或者摆舵,并且保养容易。但是没什么机械美感,给机芯提供动力,更是免去了更换电池的麻烦太阳能表准确来说还是石英表
各有千秋,太阳能手表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保证手表正常运行,不用更换电池,机械表的机芯则可以用很久。
太阳能手表不用换电池,只要有光就能自动充电了,使用很方便。
机械表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你这一生中遇到过的最与众不同的人是谁?他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相似问题:
按投票排序
121 个回答
大学时认识一个同学,低我一届,专科,与我同年毕业。称之为A吧。他的奇事很多,略举一二:晚上两点睡,早上六点醒,早晚各跑五圈校道(每一圈1000米吧);会算命,会看星象。有一天我们几个人一起在天台喝酒,一个朋友没带表,问:现在几点了?A抬头瞄了一下月亮,说,11点45分。我们拿出手机对时间……晕,没错。(一)喝酒。A宿舍里的人对他很不服,有一天集体挑战他,车轮战喝酒。他们喝啤酒,A喝白酒。A硬是将他们一个个逼吐得一塌糊涂,醉话连篇,可A气定神闲;(二)官司。A大二时他外公去世了,将遗产都给了他。舅舅们很不服,打官司。A从图书馆搬回二十多本书,应该两天两夜不眠消化掉,使自己成为一个专家;(三)挑战杯。A所在的小组参加挑战杯比赛,进入决赛。他熬了几个通宵将网站赶出来,出去透个气回来时,发现网站被黑了。当时离决赛只有两天左右。他硬是一声不吭从头做起,将网站从无到有重新建好;(四)A的专业是电子商务,专业要求学法语;A对日文也感兴趣,于是自学。这个天才半年内自学成才,还为日剧字幕组当志愿者……他女朋友是广东外语外贸专业的,英语很厉害。为了不落后,他狠补英语单词和口语,每天煲电话粥时都是用英语……硬是自学成才把专业四级给拿下了。(五)A毕业后在广州做外贸,与老板合伙,但是对外时都称自己只是普通员工。同时扮演业务、财务、宣传等角色。同时在做淘宝店,做中介。同时,国庆五一等小长假,还去外国人居住的小区里将一些放假的店面租下,专卖小吃和特产给外国人……A还教我们怎么行贿,怎么观言察色。A还教我们喝醉时怎么把自己救出来……总之,A就是一个非常综合,很有天赋,又很复杂的人。
我表弟,从小迷恋电子游戏,在他初二的那年,不知靠什么,把当时流行的翻牌机给研究透了,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大概有一万多块钱。之后就撤手,他说怕有命拿没命花,初三未毕业,辍学,之后消失了半年。再次见到他的时候,他从越南拉了两康佩斯的西瓜回来,卖掉,入了人生的第二桶金,具体数目不详。之后,组建了安惠的当地传销组织,规模最大时有四五百人,据说当时月入六位数,不到半年,安惠被取缔,不过他并未受到任何影响。之后,开个家小店,卖电脑以及各种配件,算是蛰伏期。去年,找了个卖种子的合伙人,不知以何种手段,以六分之一左右的市价,在成都某区搞了四十亩地,现在一边卖电脑,一边做房地产开发商,时年二十二周岁。
蟹妖。我的大学生涯是在一群怪人们中间艰难生存下来的。有早上晨跑时穿睡衣跑的妹子——她跑到一半突然站住,从宽绰的睡衣怀中拽出一只90公分长的高飞狗;有入学第一天买了6个暖壶,配着寝室四个暖瓶一起每次打10壶水的小伙儿——他还买了个盆,每天在寝室里洗澡,从不去公共浴室;有早上把豆浆系在腰带上的妹子;有在寝室开火做饭的小伙儿;有在寝室每天半瓶白酒的姑娘;有养猫然后训练猫抽烟的小伙儿;……如果这些都还算中规中矩,那么最怪的要数我们寝室老大吧。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那么老大也应该算是我们的宝——活宝。他比我们仨大三、四岁,我们仨一条狗一头猪一只耗子,他属猴。岁月的痕迹好象特别的偏爱他,苏州佬的女朋友直到毕业还坚定的认为那是我们的某科老师,而不是我们的同学。他靠赌钱来挣重修费,大一第一学期后再也没上过自习。再后来他连重修的时间和钱都用去赌。老大的名字里有个强字,中国太多的父母总喜欢用这个字给男孩子命名——当然,还有伟字。而且这些父母们前赴后继的用这个字,导致我们周围有太多的“小强”,和太多的“伟哥”。一般来说,汉语里管从没有活人见过的东西才供奉做“神话”,管有的人目睹过,大多数人没有目睹过的叫做“传说”,按此定义,小强是一个传说。他有过和长春开发区的黑道瓢把子一桌打牌的经历,那已经是大二时候的事了。还是从大一说起吧:入学当天,他提议给寝室买个桌子,说大家学习生活很不容易,每个人床下的桌子就那么大点,吃饭什么的都不方便,一起吃饭还能交流交流感情。后来这个桌子做了三年牌桌。大四的时候这个桌子的桌面彻底断裂(桌腿早就已经铆不住,散逸到天涯海角去了)露出里面的毛茬,算是寿终正寝。我在这个桌子上只吃过一顿饭,但是输了不下二百顿饭。第二个月号召我们拿打水票来打牌,五分钱一张的水票,大家倒是确不在乎,添个彩头增加点生活乐趣罢了。只是后来变做了一条水票(两毛五)和一本水票(五块)。再后来嫌用水票麻烦,索性改用现金。但五块钱的牌局仍旧满足不了他的胃口,索性在别人上课的时候去外面的牌馆打牌。他好象天生就有赌性,什么事儿都爱赌。而且只说“挂点什么啊?”。当然,意思还是“赌点什么”。他的思维方式也是那种典型的赌棍思维——把当前局面里最坏的情况考虑在内,然后依照手上的牌来合理出,出了前三轮如果改善不了就尽快完结这轮直接等着打下一把。——所以他直到毕业那年的6月还没有写毕业论文,因为9月有个延期答辩。那年最散漫的学生6月14号也要吭哧憋肚挤篇论文去交给老师,而他则从头到尾压根没找过导师。我一直没有理解为什么他的赌性会导致他如此难以把握自己,好象一个对“赌博”这个姑娘有无限欲望的淫贼一样。一旦三天没有去赌点什么,他会难过的在屋子里溜达来溜达去,仿佛曼德拉被关在监狱里一样,满心的忧愤和责任感,却郁郁难发。如果有更长一段的时间没有去赌(一般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他已经欠了很多的钱),他会靠在床边做引体向上或者俯卧撑来发泄那些过于旺盛的精力,满眼红光似乎随时择人而噬,每一口粗气都挂着牌九的味道……简直是把自己的人生奉献给了赌博。有那么一段时间,和后来的很多段时间,他每天都保证5点睡觉——晚上5点——这样睡觉他就可以赶在晚上10点开发区那边牌场开局的时候去精神健烁的打牌。这种睡眠质量之高让我这种神经衰弱的人望洋兴叹。寝室门口曾有两个个体重超过180斤的生物扭打作一团,七八个拦架的呼喝嘈杂,而他依旧安稳的睡着。直到生物钟在他脑海里响起那清脆的一瞬,他就会迅速的爬下床穿戴整齐,趁着看门的扫地神僧还没关门的那一刹那溜向他梦想和希望的彼端。我不太擅长打牌(或者说我其实没有什么很擅长的东西),闲下来打打牌还好,但绝不能“挂点什么”,一旦“挂”上点什么,十玩九输。可平日里没有大钱下牌馆的话,我们这些人就成为了他的生活来源和小小的满足。一般玩三样:斗地主,抛妖,打麻将。小强很喜欢打麻将。因为打麻将他比较容易一次捞够。呼号一缺三组局的人被尊为“局长”。他在局长的位置上一坐经年。一般的情况如下:他拿起一个脉动的瓶子——因为瓶口比较大,他直接当零钱罐用——随手塞几个硬币和零块的票子进去,然后不急不慌的摇晃着,弄出阵阵让人心慌的响动,踱着四方步溜达,每个寝室门口招呼着。晚上七八点钟开局,十一点熄灯以后,战场就会从寝室里转移到楼道的正中,大约能一气儿打到老天爷还未放鱼肚白出来。一旦从楼道里收拾了桌子进屋,通常就是别人的兜输成了鱼肚白,输得眼翻鱼肚白,而那个脉动的瓶子也已经是满眼白花花的硬币了。他的战况从来都只有两种:没挣多少,以及挣的还行。后来他开始玩彩票。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不大清楚,但是从我刚开始知道的时候他就已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了,那段时间他对数字尤其的敏感,撒尿的时候都在划拉那几个数字。一把投个六七百的大复式,竟也能挣个不赔不赚。据他说如果条件允许,他肯定去买八千的复式,他可以保证自己绝对不赔。所以我们相信大一的时候我们三个人都挂了高数而他没挂是有原因的。概率那学期,他只过了概率。这些恐怕都不是运气,但他的人生恐怕已经把运气都用光了……曾经有一天他很激动的跑回了寝室——对于年轻人来说其实还好,但对他这样的老年人来说,“跑”这个字眼我们一度已经认定跟他基本无缘了——然后他兴奋而带着一点高潮状的幸福感坐在了椅子上,激动的两股抖抖有型,手在一起合着又分开,分开又合上搓一搓,手上的褶皱和毛刺似乎都要被搓平一样……然后当晚兴奋的请我们吃了顿烤鸭,然后又赶当天夜里的火车去了趟大连,还盛情邀请了他之前的狐朋狗友一行八个人去荼毒大连市的空气去了。第三天下午回来了,带着暴富之后衣锦还乡的感觉,但是很深沉又坐下,低着头想了想,又抬头想了想,之后开始继续搓手,这次的搓不大像是要搓平那么皱纹,像是要把双手都搓掉然后拿出点什么一样,而后对着我很深沉地说:……我好象两个学年的学费没交了……那赶紧把手边能凑出来的钱拿去交啊!他一脸的平淡:来不及了……学校的期末考试是常规赛的话,重修考试就是季后赛,小强由于常年的挂科,累计了很多季后赛晋级的机会(年度补考),乃至有一门传说中的工程制图,晋级到了分区冠军赛——大挂补考(即大四的终极补考),而更神奇的是,他竟然有幸再次晋级,于是见识到了传说中的“总决赛”……简直他妈罗伯特·霍利……不,是比尔·拉塞尔。丫就是传说中为总决赛而生的男人。然后小强开始疯狂的找工作和下麻将馆,据他说是为了明年的返校生考试做准备。结果平地一声惊雷,听说总决赛也可以打,不靠大卫斯特恩安排,小强的兴奋突然间就安定下来了。毕竟总决赛机会难得,谁也不想戴上那枚传说中金黄色的总冠军戒指——“肄业证”。自从大一以后,很多年来我们第一次在考试的头一天看见小强在看书,虽然那个时候我们三个的工作都已经找定了……很不幸,看了不到十分钟,就有朋友打电话找他约他去农大继续战斗。他盯着书又愣愣地盯了十分钟,大喝一声“我操!~~~”率而用那双老手拍了拍书,起身走人。直到临考试前两个小时才再次出现在寝室里。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我们第六天才经由学委知道的:他终于在“总决赛”被淘汰了。可惜毕业论文还没有,仍旧不能毕业。在寝室,最怕小强喝酒。他的酒品实在是无可再差了……一次他喝得一脸潮红回来,目光鼠硕,手里还拎了俩冰凌(某种便宜的糖水冻成的冰棍)。一坐下他就开始扯淡,而且无理由的扯着你扯,让你分身不得。扯的内容都是一些深刻而无聊的话题,例如斗地主的时候怎么算牌。我就劝他说老大你早点上床睡觉吧。他翻了翻眼睛,说行,但是你得把我给你出的题给我做出来~对你有好处,绝对有好处!我心说你自己都做六遍了我还做个屁。我又劝他说你买的冰凌都化成汤了,你赶紧喝了吧,要不就扔了。他说成!我干(干杯的干,发一声)!你干不干?!你也得干!……我无语了一下,说成,我陪你干了这杯。他很高兴,豪爽的撕开冰凌的包装袋把甜而粘稠的冰棍水一饮而尽。大喊不行了,不行了这回是真的高了……然后大喝一声坐倒在自己头一天的洗脚水里。直到最后,小强也没有能够拿到毕业证,甚至连学位证也没有——他学费欠的太多了。临走那天,我们三个一起走向当年上自习的主楼去领毕业证,而小强则默默的坐在寝室里。他到底是个什么心情,我无从得知。但是据他说他已经准备参加9月的论文再答辩了,至于住的地方,学校的校办工厂那边有个出租床位的地方,租书屋的大爷已经给他找好了一张床,30号清寝的时候他就会收拾收拾东西搬到那里去。我们把自己手边能留给他的东西都留给了他,他也默默的看着。我们下楼摆摊处理东西,他踱着四方步在相熟的摊上捡着他能用得上的东西。一日下来,摆摊的晒得脱了层皮,他也脸上晒得通红。晚上坐下想了许久,他却又把东西一一还进了每个寝室,只租一个床位的他,是没有那么多地方摆这些有的没的的。在火车上,小强的短信发了过来,先是如每年放假临回寝时一般汇报一下苏州佬的行踪——这次老吴有没有去西区不得而知,但他送我上车之后便开始感慨而且感慨了很久昨天的洗浴中心里那些勾引他的姑娘长的还行,送完了我便没有回寝。之后开始了互相保重的祝福,一发就是四五条……再之后,我回了北京换了手机号,而他的行踪我一无所知。正式工作了三个月转正,突然在我临发转正工资之前接到了他的电话,语气很急很仓促,让我给他支500块钱过去,我突然感觉大学的生活依稀还在身边,便从农行汇了钱打过去,然后再次习惯性的音讯全无。我期间发过mail和短信劝他不要再往彩票上投钱,也不知他到底听没听。再三个月,突然又接到了他的电话,这次是在北京打来的电话,省了我不少的长途费。他说他在丰台火车站,我听了声音略有些疲惫,便让他挑个工歇的时间去公主坟给他补补。那天晚上在城乡前看见他有些驼背的身形,看见他依旧灼灼的目光,觉得有些像当年,有些不像。问起毕业后,他送过一段时间的报纸,但也仅够维持个租床的费用,毕业论文倒是过了,说我们教他的复制和粘贴挺有用的——临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小强的电脑水平依旧停留在鼠标打三国志的阶段上,站在我的笔记本旁学习了很久才学会如何复制和粘贴——也怪我太爱用快捷键——老师看他年纪也大了(这句话当是命中要害),便让他过了。结果发现欠学校的一万多学费,两千多住宿费始终没有还上,依旧没有毕业证……便又去加油站干了一段时间夜班,想多点赋予的钱好再去投彩票,包括我那五百也就悄无声息的贡献给了福利事业,而他则孑然一身的跑去了长春一汽的一个配件配送公司,每天看着手下的十来个民工搬运器件,时不时也要搭上那么一把手……说到这里,我才发现他手上的皴裂里渗的血已经堆积成一块一块的,乌乌的像是某种糖浆的颜色。把女友给我硬塞进兜里的擦手油塞给他,陪他先吃了一顿前餐。他说他每天都很饿,那边的米饭管够但肉却几乎没有,顿顿吃完了一穿工作服就开始饿。吃饭的动作和大学时候一模一样,只是手却不再那么白皙得发黄了……两顿饭到最后还剩了大半盘菜,我对他说打包回去吧。要是原来他恐怕会拒绝,现在却毫不犹豫的叫了服务员。还是变了啊。那年临春节前他给我发短信说能否再渡一百块钱过去回家应个景,我因为刚交了房租且家里事急,浑身没有两块钱富裕,只好默默的拒绝了他。来年的三月他和我联系,说他回家了,学校的钱家里凑了凑给他交上了,意思应该是拿到了毕业证,现在正准备考研。我很欣喜他的积极向上连说恭喜。然后他话锋再转说他一个很铁很铁的哥们儿要结婚,让我借他点份子钱……之后便彻底断了联系已有年余。
大学同系一个男生,据其他男生说,宿舍里他所有的东西都收藏在柜子和抽屉里,到什么程度呢?所有的被褥枕头,早上起来收到衣柜里,牙刷牙膏收到抽屉里,所有的家什都是这样,几年下来,宿管员楞是以为这个铺是没人住的。这还不算,放寒暑假的时候,篮球气放掉,装塑料袋里锁柜子里,自行车.....拆了装袋子里锁起来(估计放不下了藏在别处~),总之就是不见。平时不大和人交流,有一个周末晚上,宿舍里只有他和一个男生,男生在看书,他一个人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念念有词,手里还抓着一把水果刀....~.同宿舍的男生头也不敢抬,也不敢动,也不敢走,压力越来越来大,结果.....结果“哇”的一声就哭了........
怒答。我的一个高中同学,同寝室,我们称其为 有哥。此人最矛盾的一点是: 他整理内务和收拾东西,包括手工制作(机械方面)的能力,对一个高中生而言都是逆天级的。军训时他叠的豆腐块被子令教官都跪了,实在是方方正正的没有被子样。他的书包课桌床上永远都是简洁整齐,他笔记本里字迹简直都是印刷字体,这已经被我们公认了。劳技课上他的手工作品实在是精细的让人想吐,根本不像是手工作品,而且可以承重50公斤(小木桥,本身重一百几十克大概)。然而!!! 就是这么一个人,在宿舍早晚从不洗脸!!!从不刷牙!!!从不洗澡!!!!!
不论春夏秋冬!!!有哥本人坦然面对此事实。。。。。。满脸是痘痘和小包,又因为有哥特别爱吃清华大学的巨型酱肉包,所以我们曾经叫他 包哥。。。除此之外,有哥还有许多爆点:1、有哥喜爱撸管,而且每次撸完打扫战场之后,必放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一个人静静聆听。。。有一次放学后,他跟我们说忍不住了,要回宿撸一管,我们默然以对。本来我没想回宿看的,可是去游泳要回宿拿泳裤。。进去后发现阳台的窗帘紧闭,我掀开一点发现他在阳台蹲着。。。。蹲着。。。。。2、他说他只追求三样东西:手表、汽车、女人。事实上他也只对此三者感兴趣。3、感情复杂。初中时好像有一个女神跟他发生了些什么....他时常为她心痛。高中时喜欢上本班班长,是一个极其极其贤惠温柔善良看不出人格缺点的长发女生。好像是因为一次下雨时班长邀他共撑一伞,然后他就意乱情迷了。。
更扯的是,有一天半夜他说他心里难受要大哭一场,语气很平淡我们没当真。结果入睡后纷纷被抽泣声惊醒.....劝也劝不住,我们就跟他说想哭就哭出来吧,不用克制,我们都不睡了。结果他开始哀号.....如杜鹃啼血,如死了爹妈。。过几天问之,答曰 寂寞得不行了。。。。。。。。。。。4、会开车会打手枪。是真枪,他练过实弹射击。没驾照。5、高考前夕非常坚定地要报核物理(北京高考前填报志愿),最后去了兰州大学核技术。他非常满意。。。。。6、此人聊天极其喜用“。。。”,每次就三个句号。有一次群聊(要不就是单聊),我调戏他说,你家键盘只有句号键吗。他沉默很久,然后发来如下字符段:·-=、】【poiuytrewqasdfghjkl';zxcvbnm,。、~!@#¥%……&*()——+|}{“:?》《这是所有的键盘字符。随后他又只以”。。。“做回复。想起来再补。
上面好多传奇的人好像都是智商很高然后事业很成功的~在我心中最传奇的是一个台湾姐姐,在西安旅游时住同一间青旅,当时正在和她男朋友一起环游世界。她说她上一份工作时一家书店的店员,每次攒够了钱就出去看看;她说她喜欢弹吉他,偶尔写写歌,后来我发现她为台湾的一些运动写了好多主题曲;她说她学习不太好,所以只读了台湾的一个不太好的大学,结果我发现她居然懂汉语、英语、日语、西班牙语,还给台湾一些杂志写文化方面的专栏她说台北现在的房价太贵了,与其花一辈子去赚钱买房,还不如花钱四处看看~她在我心中传奇的原因是她做了我想做却没有勇气去做的事儿。
背景是30多岁的中年单身女性,说她买了一个打印机,问为什么买,她说“哎呀你就不懂了,我这个年纪的人总是需要一个打印机的。”我至今还没想通30多岁的单身女性为什么需要一个打印机。
大学时的一教授,他办公室后面在施工,让我拿了两袋口罩,不解,结果他都分给那些在做工的农民工了,让我顿觉人性的光辉,只是最近回学校,发现他职位比先前低了,也许如他这样正直的人不适合呆在中国的大学里。
收藏自己的尿液,裝在塑料袋里,一只一只排在家門口。
(不好意思,我又要说这个答案了。)供销社还存在的时期,街道上有一对姐妹店员,沉默寡言,鲜与人来往。她们到了五十岁仍没结婚,用扫把把说媒的赶出了门。两姐妹后来领养了一个小女孩。孩子管大姐叫"爸爸",称呼二姐"妈妈"。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哭和笑有什么不同之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